护理基本常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基本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以独立的社会保险形式存在,建立在国家经营、部分补贴、全民参与的基础上,把税收收入作为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财源,将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作为护理服务支出的费用来源,在此基础上强调尊重需要护理服务者的个人意愿,根据其状况提供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历经12年实践,对解决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后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的持续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日本护理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形式使护理服务得到保障,其筹资模式、护理认定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等操作方法值得我们研究或借鉴。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日本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历来非常重视
1946年日本就制定了《生活保护法》,该法确立了以传统家族制度为主体、相互救助为原则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旨在保障低收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之后随着老年人总数增加,日本政府于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确立了“国民皆年金”制度;1963年制定了《老人福利法》,构建了机构福利服务与居家福利服务两大服务体系。1973年日本政府对《老人福利法》进行修订,规定70岁及以上(卧床不起等特殊情况下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施免费的医疗制度。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旨在加强老年人保健预防体系,从而建立老年人综合保障制度。
(二)人口结构转变催生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日本197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福利保障,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寿命延长但失能状况增加引起了对护理服务的大量需求。同时,日本人口结构呈现出少子化特点,而且少子化进程不断加剧,新生婴儿数量不断减少,人口赡养率不断攀升。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影响下,致使日本家庭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成员老龄化、空巢及痴呆老人增加。日本厚生省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将会高达520万人,由此引发的老年人护理问题对原有的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医疗费用上涨对公共财政构成了较大的压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日本的国民保险费用就超过20兆日元,1999年又突破了30兆日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都是负增长,而同期的医疗费用支出仍然不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不断增加。受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医疗高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对公共财政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如图1所示)。另外,“社会性入院”问题严重。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严重,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增加,他们通过使用医疗保险长期住院获得护理服务,占用了大量医疗设备,使得政府财政负担更加沉重。日本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在1995年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上提出应该依靠保险金来进行老年人福利保障,由国家经营护理保险代替原来依靠行政拨款的社会福利,并在1997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宣布从2000年4月实施该法。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一)保障范围(被保险人)不断扩大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强制实施,40岁以上的人必须全部加入护理保险。被保险人包括1级被保险人(65岁及以上)和2级被保险人(40-64岁),他们为自己在今后能够得到公共护理服务而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来,日本1级被保险人数在2009年达到2838.4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672.94万人,被保险人数增长了31.08%,即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了三分之一,表明长期护理制度获得了日本公民的认可。
(二)资金来源稳定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费用的筹集形式采取护理利用者承担护理总费用的10%,剩余的90%由被保险人的保险费和公费各负担50%,其中被保险人负担的50%由1级被保险人负担17%和2级被保险人负担33%构成,公费负担的50%由国家负担25%、都道府12.5%和市町村负担12.5%构成。这种公费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共同筹资的模式既能够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压力,从而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稳定的资金,确保维持长期稳定的护理服务供给量,使护理保险制度顺利运营。
(三)被保险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000年至2009年,申请各类护理服务的投保人数从218.16万人增加至469万人,增长了一倍多。其中,申请“需要护理”的人数远远高于“需要支援”的人数,2000年共有29.09万人申请“需要支援”服务和189.07万人申请“需要护理” 服务,2009年申请上述两种护理服务的人数分别是123.69万人和345.31万人,这说明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堪忧。
(四)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的护理服务供应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得到了广泛使用
首先,各类护理服务供应量不断增加,其中居家服务数量从2000年165665个提供者增加至2009年的383521个,不到十年时间里服务提供数量增加了二倍多。其次,经过2005年改革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添加了社区服务(包括社区护理服务1、护理预防服务和社区护理预防服务),自2006年实施以来,得到了被保险人的广泛认可,服务提供者不断增加。最后,长期护理服务利用者数量不断增加,被保险人得到了非常好的护理服务。护理保险实施之初得到服务的人数有148.97万人,2004年利用长期护理服务的人数突破300万人,截至2009年这一人数已经达到383.52万人,表明当年有13.5%的第一类被保险人利用了长期护理服务。
(五)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
2005年,日本劳动厚生省改革修订了《护理保险法》,改革内容包括:
1.新增加了护理预防体系。将以前的六个护理等级重新划分为七个等级,通过社会福利师、保健师、主任护理支援专员三方共同向需要支援者提供护理预防服务,以防止保险给付增长速度造成了较大的财政担忧。
2.创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新设立了夜间访问护理、认知症老人通所护理、小规模多功能社区护理、社区特别设施入住者生活护理等社区护理服务种类,并将原有的认知症老人通所护理纳入社区护理服务范围,并专门提供老年出租公寓护理服务并开展护理咨询、护理预防和护理服务等综合型护理服务。
3.进行给付调整。针对利用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的被保险人费用负担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修订,改变原来利用实施护理服务的被保险人入住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由保险给付的制度,实行个人负担(对低收入者进行补助)。
4.强化对护理服务提供者的监督。规定由都道府县来指定护理保险服务提供者,各类护理服务每6年办理一次更新手续,否则不得从事护理服务行业。还规定护理支援专员每5年办理一次更新手续,并进行持续的护理学习,否则不得从事护理支援专员职业。
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之处
(一)明确政府承担护理保险责任的必要性,承担护理保险的责任范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全球普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由于护理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干预能够避免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及个人行为短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政府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通过立法将其强制化有很大关系。因此,政府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为护理保险提供相对完备的法律环境,规范护理保险制度,使老年贫困者的受益资格、受益标准的确定具有法律依据。政府应当建立护理保险财政预算,承担实施基本护理保险的资金成本。另外,单独依靠政府来解决护理保险问题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政府大力鼓励社会提供护理保障、志愿者及其他组织的慈善性护理活动,鼓励市场供给各种商业护理保险产品。
(二)前期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工作是顺利实施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条件
1997年12月,日本《护理保险法》获国会通过,于2000年开始实施,期间经过了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日本曾专门成立老龄者长期护理支援体系研究会对国家运营护理保险进行研究,调研论证范围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经费来源(政府承担比例与被保险人承担比例,测算其可承受能力等),护理保险费用减免的对象、标准及额度,利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申请及咨询程序及相关设施建立,需要护理服务申请者的认定程序、项目分类(需要专业的医师鉴定意见书等)及最终判定护理等级事宜,对需要护理认定的结果不服上诉等事宜。此外,对护理服务需要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专业人员配备是否能满足护理服务申请者需要也进行了多次测算。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在政策上逐步推进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
(三)促进护理产业的发展
在护理保险开展之前, 日本政府就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护理为主的服务形式,这既降低了住院护理的高额费用, 同时把患者的家变成身心康复的场所, 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中接受护理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日本家庭观念类似,我国老人特别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支持护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重点要做的工作包括:护理机构建立标准、护理设备和护理人员配备、相关护理服务收费价格标准、护理等级制定与认定、护理申请及咨询部门等,各方面设计要符合我国护理产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还要结合我国人口体征及使用习惯,制定护理相关福利设备、辅助工具、护理用品的生产标准,支持我国医疗器械、护理器械、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要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我国应适当给予护理机构补贴及税收政策优惠;要重视护理人才培养,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护理需求。
(四)持续、稳定的资金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基础
篇2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使用;误区;思考;对策
【中国分类号】 R5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9-01
如何合理使用护理本科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每个医院需要思索的问题。但是根据近些年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医院的工作情况,我们发现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认识和使用上,医院普遍存有一些误区,现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院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误区
目前,医院在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护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22岁,服务期短,有效工作时间明显不如中专毕业生。
2.护理本科毕业生工资高,大中专毕业生工资低。医院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同程度地使用大中专毕业的聘任制护士或高学历低待遇使用护理人员[1]。
3.护理管理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本科生个性较强,难于管理,不便于调谴,不如护理中专生踏实肯干,服从管理。
4.普遍认为,护理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临床操作能力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强,工作主动性差。
二、医院对护理本科生使用误区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艰辛"与无奈,对护本生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我们应换个角度思考。
1.年龄大,并不一定服务期短:首先,服务期长短并不取决于年龄大小;其次,三至四岁的年龄差异不会对服务期造成巨大影响;再次,护理本科毕业生与专科生相比,在护理理论基础、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语言文字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竞争优势,在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显著优于专科生[2]。只要管理者培养使用得当,他们的服务期可能更长。
2.使用成本,不能仅从工资角度衡量:高学历护士是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重视能促进其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知识、对个体及事业的成长有持续不断的追求[3]。本科生虽然工资相对高,但从某种角度讲,高投入才能带来高收入,医院的发展需要不断购进新设备、开展新业务、提高管理水平等,而在这些方面体现了高学历工作人员的"物有所值"。
3.个性较强,不能等同于服从管理意识差:医院护理管理层中,如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等,起始学历大多数以大中专为主,这些管理者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使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排斥。国外有研究表明,工作满一年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其对医院文化环境的不适应,影响了他们不断学习、巩固技能和实践的应用,而不可预测的急剧的环境变化让他们感到缺乏支持[4]。本科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技术性差,无发展前途,干护理工作有屈才感。值得强调的是,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必须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家与实践家,必须有一批具有独立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有明晰学科自主意识的建设者。本科护士与大中专护士相比,心理上比较成熟,独立性强,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绝对服从,而是要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4.临床操作能力,并非仅局限于程序化护理操作:这一误区存在的原因与护理专科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相对护理本科生较短,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岗位较早,工作年限长有关。目前,护理操作多以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为主,护理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通过快速强化临床操作技能,提高熟练程度,从而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在此过程中,护理本科生凭借其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能够不断归纳总结经验,完善护理操作规程,实现护理技术更新。Matthew D. McHugh和Eileen T. Lake(2010)认为,医院员工的构成,尤其是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数量与临床专业技能水准密切相关[5]。
三、护理本科生的使用对策
1.扬长避短,有计划培养:为了更好地挖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潜能,在初到医院的一段时期里,还需要有计划地培养,进行更多地护理教育和训练。与传统的教室相比,临床实践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更能锻炼护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6]。在临床工作的前几年中,应在各大科室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使其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在科室内,应充分发挥护理本科毕业生医学知识基础厚、外语水平高、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等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有利于管理者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如优点、特长、个性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做到知人善任,能职相称,扬长避短。
2.关心体贴,激励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有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系统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知识,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过硬的外语水平和使用现代化计算机的本领,他们厚积薄发。这些新生力量走进医院,无疑会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会给医院护理人群带来新鲜血液。走入新的单位,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工作量,护理本科毕业生们大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这一环境中,他们必须友善、亲切、乐于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比教室的学习更能提高人文关怀精神[7]。护理管理部门应安排一些素质高的同志带领他们熟悉情况,因势利导。护理本科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护理前辈们不断地帮助、教育,随着他们专业思想和价值理念的日趋成熟,必将引领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晶.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6,21(19):52-53.
[2] 黄谨耘,刘宏华,史瑞芬.护理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0-32.
[3] 张齐放,袁晓辉,姜瑛. 运用激励理论防止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J].护理学杂志,2005,20(13):53.
[4] De Bellis A,Long son D,Gvlover P,et al.The enculturation of our nursing graduate. Contemporary Nurse,2001,11(1) :84-94.
篇3
第二条 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个人帐户实行IC卡管理。IC卡统一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制发。IC卡制作的工本费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个人负担。
第三条 IC卡用于记录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个人帐户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四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构成:
(一)参保人个人缴纳2%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其中的30%按在职参保人和退休参保人的不同年龄段划入个人帐户:
1、35岁以下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7%划入;
2、35岁以上至45岁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8%划入;
3、45岁以上至退休年龄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9%划入;
4、退休人员按其基本养老金的3.2%划入。
(三)从单位缴纳的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四)个人帐户积累金在银行的利息。
第五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录入:
(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建立个人缴费台帐及个人帐户资金划转记录台帐。
(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逐月审定参保人个人帐户划转记录情况,并按时足额划入个人帐户。
(三)个人帐户由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期核对。
第六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使用范围:
(一)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不含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特殊病种门诊的医疗费用);
(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三)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
第七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未按规定缴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不划入个人帐户,并且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
第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设置个人帐户,发放IC卡,并建立个人帐户微机管理系统。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参保人IC卡的领取和发放。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配备刷卡机,并负责个人帐户的结算和记录。
第九条 参保人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必须凭IC卡进行结算。
第十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个人帐户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个人帐户的有关情况。用人单位、参保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按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计息,经核定后划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节余资金可结转使用,不得提取现金,不得透支。
第十二条 参保人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人身份变更手续,并为其一次性缴纳风险储备金。从参保人身份变更的下月起,参保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常驻外地的工作人员和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不发放IC卡,其个人帐户的资金按月发放给本人。
第十四条 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内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必须办理异动手续,其IC卡和个人帐户继续使用;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为止,IC卡停止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外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按规定转往调入地区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放给本人,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
第十五条 参保人与参保单位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等原因,暂时中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原参保单位办理异动手续,其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止,IC卡暂停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
第十六条 参保人死亡后,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由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依法继承。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转入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的个人帐户,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给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
第十七条 参保人的IC卡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由用人单位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挂失,并办理补发手续。在遗失期间造成个人帐户资金的损失,由参保人本人负责。
第十八条 参保人有权查询本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情况,对个人帐户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实施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参保人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年核对一次,并由用单位向参保人公布。
第十九条 IC卡的记录权属本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或参保人涂改、伪造、盗用IC卡的,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对由此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严重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参保人的年龄确定,以上年12月31日为计算年度,每年的年初进行一次性核定。当年内其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不作变动,在下年度核定时统一调整。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依据参保人的IC卡作为其就医和购药的凭证,并以此进行费用结算,核减个人帐户基金,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医疗费用、购药费用凭证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办理拨付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每年应向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个人帐户资金使用情况汇总表,以及时掌握个人帐户资金情况。
篇4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应用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家属为健康教育对象,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在社区基础操作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内容,会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一些健康教育基本常识,对所患疾病的基本认识,对基础护理操作有所了解,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并有利于护患沟通,有利于基础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预防。在健康教育实践中,依据护理程序的指导思想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程序,对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是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具体教育内容报告如下。
1入院宣教
入院宣教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项目,患者来到医院,护士应热情招待。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分管医师、分管护士,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医院的规章制度,饮食指导,陪护人数,亲友探视时间,使患者及家属能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同室的病友,消除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孤独感,使患者感到安全、温暖、可信赖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适应本区环境,早日恢复健康。
2书面资料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些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义,包括吸烟有害健康,少饮酒,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低盐饮食宣传资料、宣传手册和宣传画报等,还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3心理指导
住院患者因为疾病的困扰或多或少伴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医务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音调的高低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情绪的影响。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时刻为患者着想,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工作细致,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益,平等相待,严守医密,真诚可信。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病因、发病机制,指导饮食休息,合理用药,掌握适量的活动,配合做一些辅助检查,让患者安心入院治疗。
4用药指导
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用法、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按照医嘱按时服药,用药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用药期间要定时复查血、尿等项目。
篇6
1.1护理
1.1.1早期干预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责任护士应进行治疗前的访视:自我介绍;评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初步介绍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案。通过在治疗前加强与患者沟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觉被尊重、被关爱,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为后期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1.1.2常规护理治疗前,责任护士应详细地介绍化疗以及手术方案,患者接受治疗的药物名称以及相关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根据治疗药物、化疗方案,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以及血管以防止发生血管反应;饮食以清淡为主,以降低在化疗过程以及手术后的胃肠道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环境;患者失眠时,护理人员应采用多条途径进行疏导,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对疼痛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镇痛药。
1.1.3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要与卵巢癌患者积极沟通,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逐步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给患者讲一些积极治愈的病例情况,帮助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癌症,积极地配合治疗。此外还应多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确保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1.4用药安全护理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做好用药指导,让病人明确药品的基本常识;对于需要做药敏试验的病人,在进行试验前,应按照规定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护理人员确认后,方可使用;护士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药物的性质选择合理规范的给药方式,注意滴注药物的速度;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护士应尽可能地了解药物的详细信息,避免出现患者用药错误。
1.1.5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应定期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护患联系,让患者了解卵巢癌相关知识,正确地认识疾病,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地接受治疗。同时,还应向患者讲解治疗护理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向患者详细地讲解治疗注意事项,防止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1.6院外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掌握的基本资料,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与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并随访督促实施。建立患者的联系卡片,详细记录患者以及家属联系方式、患者病情、不同时间段的护理计划。定期进行随访,并对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服药情况、饮食状况、睡眠状况以及病情相关指标进行详细的了解记录,以确定患者院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构建有效密集的社会支持网,鼓励患者与人多交流,改善心情。
1.2调查工具以及评定标准
1.2.1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法中文版简表(WHOQOL-100)对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
1.2.2利用SAS焦虑量表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焦虑评分低于29分者为无焦虑,30~39分者为轻度焦虑,40~49分者为中度焦虑,5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比较
3体会
篇7
《美甲与彩绘艺术》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新增加的一门专业方向的课程。它以《绘画技术》、《化妆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绘画技巧及色彩的搭配原理,来修饰美化指甲及人体局部组织器官,使美甲和人体彩绘融合为一体,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
《美甲与彩绘艺术》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生活美容方向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今后从事美甲师岗位及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岗位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美甲师与美容师考证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流行的美甲技术以及彩妆创意甲技术,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美甲与彩绘艺术课程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的美甲技能制作出适合各类妆面、各类场合的美甲作品,为今后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美甲与彩绘艺术》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突出职业培训特色,通过学习指甲的基本常识、自然指(趾)甲的护理、手(足)部的护理、人造指(趾)甲的制作和卸除、装饰指(趾)甲、创意手绘、局部人体彩绘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中、高级美甲师资格。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根据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理论知识的巩固为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课程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训、见习、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现场的真实工作情景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在美甲和彩绘艺术方面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派学生去相关门店进行学习,增加感性认识。聘请企业高级美甲老师参与教学工作,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利用多媒体网络及职场化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课程体系的评价
篇8
【关键词】
健康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由于积累性劳损或其他因素引起膝关节内组织变性,软骨退变,损害后关节内骨增生、变形,关节功能退化甚至丧失,关节肿胀疼痛[1]。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其中男29例,女46例;年龄40~75岁,平均55.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3年;单侧发病44例,双侧31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64膝)和对照组32例(42膝),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见表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常规皮肤消毒,髌骨下外侧进针,选用5 ml注射器斜刺入关节腔内,方向为向中、向下。抽吸关节腔积液,缓慢推入玻璃酸钠2 ml。注射完毕,膝关节被动活动,使关节表面药物分布均匀。1次 / 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正确的功能锻炼与健康常识。一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 见表2。
诊断依据判定标准确诊条件
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满足1+2;1+3+5+6;1+4+5+6
2.X线片示骨赘形成√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 min√√
6.有骨摩擦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健康教育护理
2.1 确立健康教育目标
护理人员通过询及阅读病例收集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如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和致病因素等发现问题,确立健康教育目标[2]。
2.2 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宣传教育、疾病认知宣传教育(疾病介绍、疾病处理)、诊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合理用药、饮食护理、基本常识[3]等教育,目的旨在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控制、避免并发症的能力。包括病情教育、社会性教育、示范
作者单位:473500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
性教育、以点带面教育等。结合本病,健康教育更加突出指导正确的膝关节功能锻炼:①患者坐于床边双膝下垂,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伸直位一定时间,出现酸胀感则缓慢屈曲,反复锻炼。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情况允许可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耐受力,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力量。③加强日常保护以减少疼痛的发作,可使用护套保护膝关节,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寒冷潮湿侵袭。
3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51.6%,对照组治愈率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由于骨关节长期劳损和摩擦,关节软骨发生退化、变薄或消失,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滑膜等萎缩,静脉循环障碍致压力增高,关节内充血水肿,形成骨赘。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用药的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能够传播护理知识和技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护理要体现患者为中心,全方位、早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并注重连续性和持久性。通过指导、合作、参与的健康教育,使得健康教育发力发挥最佳效果,解决护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郭燕梅,张立宁. 高频电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68-169.
篇9
【关键词】白内障;术前护理
2007年6月~200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视觉功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老年性白内障88例(102眼),外伤性白内障6例(6眼),先天性白内障2例(2眼)。80例患者术前视力均为光感,10例患者术前视力为0.1,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0.2。
2 护理体会
2.1 手术前的准备
2.1.1 眼科检查:手术前查视力、色觉、光定位、测眼压,详细了解病人眼部疾病史。
2.1.2 全身检查:血压控制在15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以下,最高≤8.0mmol/L。有无感冒、发热、咳嗽、便秘、腹泻、胃肠疾患及头面、牙齿、鼻窦、扁桃体炎症,因易引起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应先予治疗。是否有心肺功能障碍,如有异常应用药物治疗[1]。
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护理目标,认真学习有关白内障手术的全部知识。要充分利用护理、巡视病房等机会,主动与病人及家人沟通,掌握每一位病人的需求,指导病人配合治疗护理过程,以确保手术成功。
2.3 心理护理
2.3.1 一般心理护理:目的是使住院病人积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手术有神秘感,且担心手术效果,多数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不良的心理会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不利机体的恢复[2]。首先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同室病友,介绍信息、饮食制度,包括探视制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特别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其次应给病人发放有关白内障内容的宣传材料,让病人了解白内障的基本常识及术前术后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注意事项和用药情况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最后应耐心解答病人的提问,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关心体贴,取得病人信任,增强其心理上的安慰。
2.3.2 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有的病人担心术后视力恢复不好,有的对视力恢复的期望值太高,我们要耐心细致的介绍白内障和人工晶体知识,以及白内障手术目的、方式、效果,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讲解术中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屏气以及其他配合手术的重要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对有高度近视及有糖尿病史的病人要有视力恢复不好的思想准备。
2.4 专科护理
2.4.1 一般手术前3d眼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5~6次,冲洗结膜囊,有条件的医院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3次,阴性方可手术。剪睫毛、冲洗泪道,如发现慢性泪囊炎、睑缘炎、结膜炎等应暂停手术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2.4.2 术前半小时散瞳,复方托品酰胺1次/15min,1滴/次,滴3次,以瞳孔扩大至5~6mm为宜。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安定10mg,术前排大小便。
3 护理体会
白内障手术是眼科常做的重要复明措施,手术前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白内障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必须掌握老年人患者的特点,如多伴脏器功能衰退或有器质性病变、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钻研护理业务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使白内障手术患者早日复明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春蕾.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5):463~464.
篇10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干预 流动 就诊率
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影响不容忽视[1]。相对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工作及居住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更容易感染结核病,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新的挑战。为促使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能及时就诊,近年来对我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及疑似结核病者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广州市天河区2008~2009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登记本,项目地区初诊病人登记本及肺结核病人登记本。
方法:①信息通知:每天将前1天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报病卡进行导出,按照医疗机构填写的电话号码进行信息通知,信息内容有国家的免费政策、结核病知识的简单介绍及其他就诊事项。要求其回复电话。②电话追踪:对没有回复信息和没有到位的病人进行电话追访,期间给以详细政策宣传,健康知识的教育,结核病的相关症状,患结核病后的注意事项等护理指导。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需要。③现场追踪:对没有联系电话的患者进行现场追访,给以深入访谈,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支持、安慰、劝解和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恐惧、顾虑、悲观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其家庭预防与消毒的相关知识。④资料经过手工校对和计算机逻辑校对。
结 果
2009年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疑似肺结核患者共1357例,就诊于结防机构的1248例,本中心收治590例,其中涂阳280例,阴27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年龄8~81岁,以18~35岁为多,共442例(75%);男患者392例(66%)。与2008年比较增加了56.9%,见表1。
讨 论
天河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在为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这一特殊群体的高流动性给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外来人口中结核病患者患病后因惧怕失去工作和受到社会歧视,因此有症状后往往不到医院就诊,造成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由于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疫情情重和流动性大等不利因素,其结核病疫情已对城市结核病的控制构成威胁。有调查表明:肺结核是流动人口中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2]。
我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有上升趋势。为促使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来结防机构就诊,采取护理措施干预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政府对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政策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尽量详细地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用其所能接受的称呼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促其及时就诊。
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与患者交谈时态度要真诚,语言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鼓励患者到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让他们知晓结核病的基本常识,告诉他们结核病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是完全能彻底治愈的,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心,通过实例介绍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机体的抗病与康复能力。
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很重要,在追访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流动人口不知道政府的减免政策,不知道结核病的危害性。所以,对政策的大力宣传及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会促使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就诊依从性,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的干预,让患者感到自己患的疾病是有希望治愈的,让病人知道只要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的治愈机会,并不再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3]。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要支持、关心、同情患者,详细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安抚,减轻病人的压力,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提高其就诊的积极性,提升就诊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
参考文献
1 杨建安,阚晓宏.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4):53-54.
2 周祖木,谢淑云,张星权.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J].中国热带医学,2002,2(4):29-3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专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