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更新换代,我国已开展了围绕“一切以病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措施。我院亦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针对新生儿病人护理的难度性与特殊性,我科暂未开展整体护理。近一年来,笔者曾尝试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本病区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实践、探索、反馈、评估,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1 方法
1.1 缺乏专业意识
1.1.1 原因分析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重与琐碎,护理教育相对于医学的其他专业层较低,以及历史的原因,护士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1] 。护士专业思想不强,自己小看自己,易情绪化,导致工作不踏实,护理质量差。
1.1.2 管理措施 加强护士的专业思想教育,如:利用晨会交班后集中朗读1~2篇护理杂志登摘有关优秀护理人员的先进事迹,以提高她们自我的护理形象,交流抢救病人的心得体会、分析目前我国就业问题,失业率、我院护理工作的相对稳定性、“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必要性,从而使护士们意识到只有加强自己的专业意识,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自爱自强,方能得到病人与社会人士的尊重与认可。
1.1.3 效果评价 通过长期,耐心的教育,我科无一人提出自动调离本岗位或对自身专业产生厌恶情绪,工作热情度高,协助精神好。
1.2专业知识的不足
1.2.1 原因分析 我科护士学历均为中专毕业,长期以来只注重执行医嘱,未能走出功能制护理框架,随着学科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其多元化角色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作用,尤其是护士知识的贫乏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2] 。
1.2.2 管理措施 分批安排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如小儿留置针的使用与开展、人工呼吸机的气道护理、桡动脉抽血、高压氧使用技术等,以点带面互相帮助,相互研讨,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不定时提问专科理论知识并评分,每月组织教学查房一次,让护士们轮流讲课,然后针对讲课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以增进护士们的专业理论知识。鼓励护士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从而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3 效果评价 全科护士能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掌握了医院推广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的操作技能。由于护士排班的特殊性,分批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和护理夜大考试。参加每年医院理论操作考核全部及格。
1.3 缺乏主人翁精神
1.3.1 原因分析 医院实行科室承包制度由来已久,对于科室财产包括:日常用品、各种器械、医疗、护理用品的管理观念的缺乏,她们潜意识觉得这是公家的而不是属于私人所据有的物品的损坏、丢失与己无关。
1.3.2 管理措施 说明科室的物品、仪器等购买的款项是从个人的奖金中扣除的,物品丢失严重,仪器损坏、维修过频,都会直接影响到科室每个人的经济收入。指派专人负责登记、管理,年终公布科室的收入与支出费用。部分财产如:体温表等则需班班清点,交接班须清楚,当班者遗失,酌情赔偿;物品外借需有借条,及时催还;避免水电必要的消耗,实行互相监督措施。
1.3.3 效果评价 目前护士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了,物品遗失率为0,浪费程度明显下降,正确使用仪器并在使用前后掌握其保养措施,在水电使用方面避免“灯长明,水长流”现象。
1.4 缺乏沟通技巧
1.4.1 原因分析 目前患儿以独生子女居多,常常是一个孩子患病,全家甚至几个家庭不安,探视陪伴人员增加,病房人员流动性大 [2] 。尤其是新生儿病房要求不能留陪人,病房管理的难度加大,往往造成护士与病人家属的矛盾激化。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护士与医生之间也会因处理某些问题而出现意见分歧等。
1.4.2 管理措施 从病人入院即做好病房管理宣教,解释不留陪人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家属留下真实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同时把科室的电话号码及主管医师的姓名留给家属,方便相互间的联系。每天下午安排专职医师、护士接待家属,回答家属们的疑问。对于某些无理取闹的家属的过分要求,我们可请科室主任、医务科进行调解,从而避免正面冲突。与科主任一起根据医护间矛盾的起源,分析各中对错,予以教育。定时组织科室活动,活跃气氛,增进医护间的感情,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4.3 效果评价 本年度我科病人满意度为98%未出现家属投诉事件。媒体报导先进事迹数次。医护关系相处融洽,和睦相处,暂未发生争吵冲突事件。
2 评估护士长是病房的管理者。只要针对问题
,善于管理,利用病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有效地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并能提高护理质量。善于思考,不为探索总结经验,针对病区所存在的问题反复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评价,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由于笔者利用整体护理程序对病房管理时间不长,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提高病区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1.1对象将2的9年8一12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区的产女3作为调查对象,由医院优质服务办公室和病区咨询台护士负责调查。为征得产妇对护理新方法较为真实的感受,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调查表,逐项说明,填毕收回,每月汇总。
1.2方法(l)出生后正常新生儿实行母婴同室,护士在病房为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新生儿床旁换尿布、新生儿床旁臀部护理、新生儿床旁宣教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向妈妈宣讲育儿常识及注意事项。(2)《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在成都市卫生局《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设计护理方面的有: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人院接待、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及时性5个方面7个问题,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接触”等5个选项。以无记名形式在相应的选项画“丫”的形式答卷,7个问题填写完整的视为有效问卷,7个问题选项中有幸1项未填的问卷为无效问卷。5个月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8份,有效率99.9%。(3)母婴同室护理不良事件按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包括护理投诉、新生儿腕带滑脱未及时补上、新生儿臀红,烫伤等内容。统计分析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与封闭式操作模式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期相比的结果。
2结果
2.1产妇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2.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3讨论
篇3
【关键字】:新生儿;护理;难点;措施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以至于其机体抵抗力较低极易诱发相关疾病,且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的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婴儿38例,女婴儿30例,体重2.5-4.3kg,平均体重(3.6±0.5)kg。10例新生儿肺炎,15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湿疹,24例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脐炎。
1.2 护理难点分析
1.2.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1]。
1.2.2 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2.3 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1.2.4 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系数高,护士工作压力大。通常而言,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加之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需要护理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对其实施静脉输液时,要求液体滴数准确,静脉高营养维持较长时间,并且液体易渗漏需要二次穿刺的频率较高。加上新生儿很容易哭闹,各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极易让扰乱护士的心境,长此以往,可能促使护士精神高度紧张,降低工作积极性。
鉴于此,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从下表1可知,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加之患儿家属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这使得患儿从住院直至出院都需要护士的协助,护士如果疏忽了某个护理细节,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2]。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天左右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3]。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两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之,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俊美.分析新生儿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01(45):246-246.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门诊孕妇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74例。其中,健康教育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45±1.31)岁;孕周5~11周,平均孕周(8.35±1.07)周;常规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67±1.44)岁;孕周6~12周,平均孕周(8.43±1.15)周。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及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行孕期健康教育指导。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孕妇的饮食护理干预,确保孕妇充足的营养摄入量,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②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定期开展有关分娩常识的讲座,发放宣传指导手册,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孕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向孕妇提供相关保健常识和预防知识,详细讲解有关新生儿护理以及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告知孕妇有关自然器分娩的优势;③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邀请孕妇家属共同接受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孕妇学习健身操和孕妇瑜伽等活动,指导孕妇家属在孕妇运动的过程中,提供正确的保护和帮助,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按摩护理,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孕妇自然分娩的痛苦感受;④监测新生儿体征。门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叮嘱孕妇观察胎动情况,进而判断胎儿的实际情况,告知孕妇计算胎动的方法。若12h胎动次数<20次,胎儿可能出现异常,若胎动次数<10次,则可判断为宫内缺氧,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护理人员对检查异常的事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自然分娩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
健康教育组的常识认知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常规组54例(72.97%)(x2=17.29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
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
健康教育组的自然分娩几率65例(87.84%)显著高于常规组33例(44.59%)(x2=30.92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期通过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认知行为,缓解孕妇的负面心理情绪,通过向孕妇讲解有关分娩过程的相关常识,使得孕妇能够纠正有关自然分娩的错误认知,进而主动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并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腹压力量更好的配合分娩过程[3]。产前做好有关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够加强孕妇对于母乳喂养的深刻了解和认知,进而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母乳喂养不仅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能够加深母婴之间的情感传递,利于孕妇的产后恢复,降低母婴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4]。大量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健康教育组的常识认知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常规组54例(72.97%),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组的自然分娩几率65例(87.84%)显著高于常规组33例(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的相关常识认知率,同时,还能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总而言之,通过行健康教育指导,不仅提高妇产科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常识认知率,同时,还能够改善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极大程度缩短了孕妇的分娩时间。
作者:陈建萍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柏树乡卫生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刘君.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0):184-184.
[2]张崇芬.孕期健康教育在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28(8):237-237.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69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允,肿胀及乳腺炎发生率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影响,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素影响,泌乳及母乳喂养。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护理及泌乳指导,同时给予心里护理和情绪支持,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资料转上级医院治疗的新生儿12例,中早产儿5例,新生儿窒息及其他7例,会阴侧切分娩8例,抬头吸引4例。均于出生后两小时内转出。
方法: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在产后30分钟内给予湿热敷双侧5分钟,毛巾温度40~50℃,然后轻轻挤压及乳晕,模仿婴儿的吸允动作频率,依次挤压每侧15~20分钟,每间隔2小时挤压1次,由护士示范操作,边操作边解释,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挤奶方法,能自行操作。使其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刺激产妇的及乳晕,将乳汁挤出,及时排空,同时观察泌乳初乳时间,乳汁分泌情况及变化。②对母婴分离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指导。包括保持泌乳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好处,告诉产妇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及足够的营养,是保持泌乳的重要方法,加强心理暗示,及时将新生儿的情况报给产妇,减轻其与新生儿分离的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泌乳,增强产妇哺乳的信心。
结 果
通过对12例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护理及泌乳指导和心理护理及感情支持,12例产妇均为发生乳胀及乳腺炎,母乳喂养率通过产后42天随访100%。
讨 论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过程,生乳素(PRL)在泌乳的启动和维持乳汁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泌乳是依靠婴儿吸允刺激,是垂体生乳素抑制因子(PIF)分泌减少,导致PRL的反应增强而维持。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允,乳腺管瘀塞不通,本方法采用人工挤压来替代婴儿的吸允动作,刺激母亲,是PIF分泌减少,PRL的分泌增加而保持泌乳,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方法证实,通过护理,经过湿热敷,按摩和挤奶,使感觉冲动从传至大脑底部的垂体前叶,促进促乳素分泌使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泌乳时间提前,另外,由于在产后当天即开始并坚持进行湿热敷,按摩和挤奶使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泌乳反射建立。因此,即使为得到新生儿吸允,也可使管通畅,易于乳汁排出,预防肿胀。另外,通过一对一陪伴母乳喂养宣教,增强了产妇哺乳的信心,减轻了与新生儿分离的焦虑情绪,对保持泌乳有很大帮助。通过产妇与护士的互动,既教会了产妇护理的方法,又使产妇掌握了新生儿护理常识,懂得了母乳喂养的好处,学会了正确的抱奶姿势及正确的含接姿势,保证新生儿转归后及时得到母乳喂养。
篇6
【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对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来我完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5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产妇产前不接受健康教育,临产后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产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满意度、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等,实验组效果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婴;护理
孕产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产期对孕妇及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为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共对其进行孕产期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设对照组对母婴健康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5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2组产妇均为正常女性骨盆,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应用双盲法测定和记录各项指标2组产妇平均年龄24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前不接受健康教育,临产后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产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记录每位产妇的满意度,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等。
2 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2.1 由预防保健中心专人对实验组进行产后访视干预,对母婴进行相关检查, 对喂养及母婴异常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给予具体的卫生宣教和指导。对照组母婴产后访视及喂养,母婴异常情况登记同实验组, 余未进行特殊干预。
2.2 向受众发放《母婴保健常识》、《儿童保健常识》、《母婴喂养100问》等宣传资料。
2.3 以行政干预的手段介入健康教育,利用病区、走廊进行黑板报宣传,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每月更换1次内容,在每个病房内,走廊张贴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画。
2.4 电视录像教育 在“父母学校”、孕妇宣教室配备电视机、录像机,派专人定时播放有关知识。在电视、广播、报纸《健康有约》栏目里讲授孕产期各阶段及新生儿卫生保健知识。
2.5 产褥期 讲授生殖器官的复旧、产褥期卫生、营养,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示范新生儿洗澡及脐带的处理,说明产褥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帮助选择产后避孕措施,并强调说明产后42天复查的意义。
2.6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为了保证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通过查阅有关资料,首先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再结合医师的诊疗计划及产妇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理人员制定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
3 结果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
组别n 满意度 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
实验组 250241(96.4) 230(91.2)237(94.8)243(97.2)
对照组 250198(79.2) 158(63.2)182(72.8)200(80)
PP
4 讨论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07-01
围产期保健指的是围生育期保健,具体而言,便是指一次妊娠由妊娠前至新生儿期为胎婴儿与孕母的健康提供的保健措施[1],这种健康教育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母婴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维护新生儿与孕产妇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文献显示,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2]、身心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现探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孕产妇采取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60例孕产妇入组起始时间在2016年4月,结束时间在2018年4月,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年龄均值(26.84±3.94)岁;孕次均值(2.03±1.14)次;孕周均值(35.15±4.18)周。研究组年龄均值(26.72±3.29)岁;孕次均值(2.11±1.24)次;孕周均值(35.64±4.07)周。两组资料对比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认识以及预防妊娠后阴道出血;指导孕产妇的生活方式,保障其科学膳食;对孕产妇妊娠期用药进行合理指导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干预前提下行围产期健康教育:①产前健康教育:a.在孕妇妊娠周期?M28周后,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孕妇体检的结果对其开展整体性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其恐惧、紧张等心理及时消除;b.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由儿科、产科病房和产科门诊等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集中进行讲课,主要沟通交流孕妇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常识、产前检查项目以及就诊的时机等;c.系统课程教育:每月向孕妇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孕期运动及营养、监测体重的重要性、自然分娩的优势、产程应对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孕妇对分娩知识提前了解,进而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②产时健康教育:a.孕妇妊娠周期达37周时,需与孕妇、家属热情主动交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使孕妇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缓解。b.告知产妇产房工作内容以及异常产程的处理措施等,使产妇、家属的焦虑、担忧等心理尽快消除,做到有备分娩。c.与产妇积极交流产程进展以及病情变化,产妇分娩时助产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将产前所学知识运用到产程中,例如用力技巧、呼吸减痛法,使分娩顺利有序进行。d.分娩时要积极引导有利于分娩的动作,将分娩进展及时告知产妇,使其减少担忧;分娩时给予产妇充足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至顺利娩出胎儿。③产后健康教育:a.产后可进行床旁宣教,普及科学育儿、坐月子常识,分娩3d内,乳腺科及儿科医师可至产科病房开展床旁宣教,掌握新生儿发育、哺乳等情况,并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b.将产后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尤其是新生儿照护,向产妇告知新生儿看护相关注意事项,并教授日常生活照料技巧、母子间沟通、喂养知识和新生儿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等知识;将产后育儿知识与保健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家属,增加其了解。
1.3 效果评价[3] (1)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2)参照WHOQOL-100调查表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导致的生活负担(四项)、性功能(两项)、治疗满意度(两项)、睡眠(三项)、认知功能(四项)、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五项)、工作状况(四项)、社交质量(三项)、症状与不适(十二项)、医护人员鼓励(五项)及社会支持(两项)。每项指标评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x±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研究组自然分娩21例,总产程用时(11.76±3.19)h;参照组自然分娩12例,总产程用时(13.58±3.20)h,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总产程用时对比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x2=5.4545,P=0.0195;t=2.2062,P=0.0313)。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每个妇女均需要经历的特殊阶段,亦是诸多并发症高发时期,尤其是围产期女性,这一阶段的女性表现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不仅会影响母体身心健康,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娩出带来直接影响。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高,使得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篇8
__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二十多年来,她有过多次可以跳槽、换岗的机会,但最终她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她所钟爱的护理事业。工作中,她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善于动脑,以身作则,敢于与工作中不良作风作斗争。对患者,她有爱心,善于与患者沟通,视患者为朋友,时刻以患者的需求为重点,以解决患者问题为己任,以患者满意为终极目标。在管理上,为适应现代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她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学历教育,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41岁的高龄参加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给年轻的护理人员做出了表率,在她的影响及带领下,海南妇产科医院各护理部门自觉学习蔚然成风,大专学历者已占全院护理人员的27.86%.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她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护理人员“天使之手”、“操作能手”活动,在医院掀起了争做“天使之手”、“操作能手”的热潮,大家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不断提高沟通技巧,以高品质的护理质量服务于患者,在温暧的天使之手抚慰下,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当外界还在争论医患关系如何恶劣时,海南妇产科医院的医患关系却呈现出春天般的和谐景象……。
由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在国际上又有新的进展,有的知识点已经更新,为了确保新生儿复苏术与国际接轨,她先后用了2年时间,组织全院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第五版的学习,并亲自示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及“新生儿复苏的伦理道德及临终关怀”等,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体现了对其家庭的人道主义关怀医|学教育网整理。当医院有危重患者或新生儿窒息需要抢救时,她一定会出现在第一线,与大家一起并肩战斗,护士们常说:只要石老师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在“质量加微笑”创建平安医院的活动中,由她组织起草拟定了医院“护理服务细则”,结合“__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医院护理各部门紧急预案。在全院护理质量监控过程中,不循私情、不讲情面,坚持以质量标准为准绳要求每一个人,把好护理质量关,使海南妇产科医院护理质量常年处于医院质量目标前列。为了深化人文关怀,提高服务品质,她率先在产房推行“产后一碗红糖姜水荷包蛋”喂服到口、“产程中至少3次与产房外焦急守候的亲人沟通”活动,深受产妇及家人的好评。
一直以来,她还十分热衷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并乐此不疲,她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学习相关知识,不失时机地向孕产妇宣传各种健康知识、孕期保健常识、育儿知识、产后康复知识等,仔细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咨询,并主动与患者交朋友,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由她任教的孕妇学堂“拉美滋分娩操”深受孕产妇及家人的好评,孕妈妈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石姐”。
篇9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6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均在千万人以上,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每年分娩的人数均在2500例以上。2010年全年笔者所在科分娩产妇人数高达2800例。与如此庞大的住院分娩人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临床工作人员配置比例严重偏低。笔者所在科2010年医护人员只有22人,其中,护士17人,医生5人,医患配置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2011年5月开始,笔者所在科采用了集中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加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1500例产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后果,结果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建立:由护士长负责,成立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主管医生、病区的高级责任护士组成,设计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产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见图1;(2)资料的准备: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自然分娩的过程,分娩时如何用力,如何减轻疼痛,剖宫产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抚触及日常护理,力求具体、通俗易懂。
1.2方法每天下午,由护理组长带1名下级护士组织住院孕产妇和家属参加健康教育。特别强调患者家属和照顾者的参与,因为产后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是家属和照顾者完成,看完健康教育录像,再留时间给患者自由提问,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教育时间 教育内容
入院当天 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自然分娩的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
分娩或手术当天 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护理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奶姿势及如何观察新生儿
分娩或术后第1天 饮食、活动指导,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
分娩或术后第3天 教会产妇挤奶手法
出院前1天 做好出院指导
图1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1.3健康教育评价指标(1)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分娩的相关知识、新生儿的护理、喂奶姿势挤奶手法以及出院指导的掌握;(2)护理质量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护理质量满意度=(很满意+满意)/全体采访者×100%。
2结果
通过对1500例患者和家属的问卷调查,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达90.5%,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0%,护士工作量减少,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提高,保证了健康教育质量。
3讨论
3.1集体健康教育形式规范健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是患者和家属获得分娩相关知识、学会护理新生儿的途径。集体健康教育形式郑重其事,使患者和家属感到被重视、被尊重,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下,得到系统的围产期知识。患者及家属看录像时认真,集中精神,同时参与问询,互相交流,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患者之间、患者家属之间的相互提醒,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这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满足了孕产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
3.2集体健康教育内容统一采用的录像是事先制定的系统、全面、规范的内容,不遗漏项目。并由高年资护士和护理组长组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组织能力,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录像系统地讲解了围产期知识,产妇在分娩时如何用力如何减轻疼痛,产后如何哺乳及如何护理新生儿,护士现场示范操作,指导产妇和患者,纠正她们的不良行为。
3.3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定期孕妇学校培训的产妇,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容易导致喂养次数的减少,引起新生儿体重下降。通过集中式教育,使产妇认识到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从而使产妇获得人生的第一枚金牌[1]。
3.4集体健康教育减少护士工作量,使工作效率提高有研究报道[2],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是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实践。护士因为临床工作的繁忙,往往不能腾出完整的时间,不是匆忙完成健康教育就是一边操作一边健康教育,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所在科平均每天住院人数有40例,分别床边作健康教育至少每位患者需10 min,合计400 min,而集体健康教育一次只需60 min,节约了很多时间,避免了因时间仓促、护士水平不一、健康教育内容随意性强、教育不到位的现象,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
3.5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孕产妇在院的各个环节,促进了与孕产妇的沟通与互动,满足了孕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增加了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健康教育路径也使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护士可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6有利于护士的培训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培训,从患者及家属的问询,护理组长的讲解中,下级护士跟随上级护士在集体健康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学习机会、经验和知识[3]。不同的患者对产后的康复有不同的疑问,护理组长也有一定的压力,集体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集体健康教育的护士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促使她们主动地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
3.7集体健康教育不足之处只能讲解共性内容,患者和家属接受能力不同,需个体补充教育,再次床边指导完成。
参考文献
[1] 贺爱珍.医院开展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识培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9(18):2434-2435.
[2]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5-136.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7~2010年对住院2953例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RPR)检查,均未终止妊娠,共筛查出RPR阳性孕妇7例,住院占总分娩人数的0.23%。
方法:对收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护 理
心理护理:①一般心理护理:患者得知患了性病,表现为自卑、羞耻感,甚至焦虑、抑郁、心情烦躁、悲观绝望。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家庭压力,一方面对治疗抱着高度的希望,处于一种复杂的心理中,因此心理护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尊重孕妇的人格,做好保密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加倍对她心理、生活上的呵护,从而消除其紧张、悲观情绪,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保护患者隐私权:为其保守秘密,对由于丈夫外遇而染上梅毒的孕妇,给予针对性的疏导,让其配偶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过失,知道其危害性,促使夫妇共治。③进行性健康教育:在交流中,通过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来发现患者忧虑和担心的问题,进而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首先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解释梅毒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常识,使患者认识到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的治疗,不仅可以治愈,也可避免母婴传播。
妊娠期护理:在妊娠期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除注意检查有无皮肤破损外,必须做RPR血清学的筛选试验。对RPR阳性者,应进行PPHA确认试验。一般妊娠16周胎盘绒毛膜内层滋养细胞有屏障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通过,不易受感染。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关键,对孕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就显得特别重要。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产前检查时必须认真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指导孕妇做好自我监护,每天数胎动,早、中、晚各1次。孕32周以后监测台盘功能,孕期禁止性生活,以免发生新感染。一旦发现胎儿发育有异常,应考虑终止妊娠。
治疗措施:孕妇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梅毒,首选青霉素疗法。卡星青霉素G 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2~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日肌内注射,连续10~1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1g/日静滴,连续10~14天或口服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分娩期护理:患者入院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由助产士专人观察产程。并在住院一览卡与床头卡上标红色三角形隔离标志,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接产人员戴双层手套助娩接生。病原体可通过阴道传给胎儿,尽量选择剖宫产或适当尽早行会阴侧切,减少头皮与阴道的磨损,防止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清除其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羊水及血迹,用温水清洗全身;新生儿以配方奶喂养,以防经血、母乳传播。产后返回隔离产房,做好产后护理,使用一次性用品,接触新生儿的用品,使用后焚烧,产床、辐射台、用过的听诊器、皮垫、胎心监护仪束带、血压计袖带、床单位及接生用的器械用高效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后再清洗消毒灭菌,首先护理人员严格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处理产妇的体液、器具等。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废物应严格管理,根据种类实施不同的收集处理办法,防止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发生。
新生儿监护与隔离:严密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情况,观察生命体征、体重、尿量、胎粪、睡眠时间及精神状况。采血进行RPR筛查监测及确诊检测。阳性者实施早期、足量、规范治疗。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体检与治疗安排在最后进行,并戴手套。
出院指导:向产妇及家属进行性教育宣传,讲解早发现、早正规治疗的重要性。预防新生儿感冒,加强喂养。产妇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做好随访工作。对新生儿建立保健手册,连续随访2~3年。嘱产妇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半年复查1次,第3年1年复查1次,直至血清学阴性后维持3个月。
讨 论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播性疾病,是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近年来,妊娠期梅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人是梅毒螺旋体的惟一传染源。梅毒螺旋体通过、黏膜擦伤处传播占95%,少数经血液、接吻、衣物传播。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螺旋体在胎儿内脏和组织大量繁殖,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对母体妊娠全过程包括胎儿产前、分娩期及产后等都有重要影响。早期梅毒症状往往不明显,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因此产前检查时要及时早期做血清RPR测定,并向患者介绍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要点及治疗的有效性,坚持早期、正规治疗不但可以治愈,也可以阻断母婴传播,增加治疗信心,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定期做血清RPR定量测定和胎儿B超,一旦发现胎儿畸形或孕妇RPR滴度持续不降,应考虑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抽取脐带血做RPR检查,往往受感染的新生儿出生时无症状,血清学阳性。因此,告诉产妇必须定期检查,先天梅毒儿及时进行抗梅毒治疗,以提高孕妇及婴儿的生命质量,以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冬生,欧阳菊香,王继辉.住院患者梅毒普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379-1381.
2 2009年全国消毒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