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院在抢救药物以及抢救药品的管理方面需要安排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进行管理,要确保能够做好抢救物品消毒、保养以及调试等方面的工作。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要不定期的抽查抢救药品,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详细记录,促进急救物品的消耗得到有效减少,保证急救物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有效[2]。由于急诊科室有着不同科室的患者,输液药品也比较繁多,而在使用新药上相对来说也比较多,导致患者常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治疗的基本作用等,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禁忌要全面了解,确保患者在用药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二、转换观念思想,促进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医院的急诊科室中护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医院急诊科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规范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健全反馈信息的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使护理工作与力量得到全方面协调,对于抢救突发事件的患者,要有着一定的指挥能力,提高控制护理质量的力度,加强监督质量的制度建设,促进急诊科室的护理安全往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方面发展。急诊科室的护士长则要通过了解科室的基本特征,对一些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疾病要充分重视,另外,要根据急诊科室护士的情绪、技术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安排其能够适应的工作。还要通过了解急诊科室收治病人病情的基本特征,运用有效、积极的防护手段,在行动上全面帮助患者,并且要规范护理人员要根据制度进行护理操作,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安全知识的相关培训,让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岗位上的工作,具备一定的责任心。
三、结语
篇2
1.1对象根据地区差异和不同护理教育水平,2013年6月至7月选取国内不同地区14所综合院校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专业研究生。其中东北2所、华北2所、华东2所、华南2所、华北1所、中原1所、西北2所、西南2所。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咨询多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自制《护理专业研究生创新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Cronbach'sα系数为0.809。问卷由83个条目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年级、研究方向、学位选择方式等14个条目;②创新能力现状:包括思维特征、个性特征、行为特征、知识构建4个维度,共33个条目;③影响因素:包含学习行为、学习目的、导师指导工作评价、课余活动、培养工作评价、与导师交往、研究工作评价、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目前状况9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关问题,选项分为“不符合”至“符合”4级,分别计1~4分。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总均分,各维度满分为4分。基本特征中各个维度的分数之和为创新能力总分,满分为16分。
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各护理学院联系,取得配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学院研究生教学主管人员,由其将问卷发放至在读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64名,年龄22~41(25.32±2.84)岁。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肿瘤、助产等51个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护理教育27名,占16.46%;临床护理17名,占10.37%;社区护理17名,占10.37%;老年护理15名,占9.15%;护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各维度得分排序后两位的条目见表3。
2.3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2.4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创新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所在年级(其他=0,研究生1年级=1,研究生2年级=2,研究生3年级=3);是否获得执业资格证(已获得=4,通过但未拿到证书=3,未通过=2,未参加考试=1);学位选择方式(专业学位=0,0,1;科学学位=1,0,0;调剂=0,0,0;其他=0,1,0);影响因素中的项目原值代入。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表2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为(11.59±1.17)分,满分为16分。从各个维度分析,知识构建和思维特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分较低。创新能力4个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颖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气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习惯和质疑批判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过去为定向”的特征,是一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导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导致研究生因循守旧、不主动尝试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领域,以致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严重不足。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忽略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导致了研究生没有向他人求助的习惯。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学习护理事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思想创新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要尊重与鼓励研究生的挑战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经典挑战、向世俗挑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研究生的个性,允许其个性的充分发扬,同时注重其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
3.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包含经常主动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学习工作超过8h、阅读专业外书籍、对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标,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研究生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能获得大量学科相关的信息,开拓思路、受到启迪,提高发现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习的核心,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导师可通过要求研究生定期进行阅读报告和阅读心得交流会引导研究生查阅文献、阅读学科外书籍;通过经常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性的问题,多给研究生自主决策的机会,鼓励其与自己辩论来培养研究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品格。
3.2.2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包括为成为护理事业各领域的领导者奠定基础、成为护理教育专家奠定基础、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奠定基础、获得更高一级学位、获得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待遇、确定未来发展方向7个条目,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积极的学习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动性,因而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高。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护理事业风云人物”专题课和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给研究生讲座,鼓励研究生竖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研究生创新的高度责任感和有所作为的自觉意识。
3.2.3学位选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剂到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科学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调剂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护士职业成就感不强,对护士地位的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没有希望,导致其创新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对专业的认可和专业价值观的坚定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护理事业最新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激发学生提高护理人员地位和彻底改变护理事业面貌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强化教师的“主阵地”功效,以其对专业尊重笃信、敬业奉献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感染和影响护生,提升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3.2.4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与同学、家人及导师之间的沟通情况体现研究生沟通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沟通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基本能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文献查阅、选题开题、进行实验、资料统计、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将会困难重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多锻炼研究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其沟通能力,并引导研究生之间经验的无私分享、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帮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合作的和谐团队。
篇3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持续腹腔冲洗;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tinue to abdominal cavity flushing anastomotic fistula after treatment of pancreaticoduodenal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nalyze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80 cases of pancreatic anastomosis after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duodenal fistula patients,both through continuous abdominal rinse for clinical treatment,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nursing countermeasure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testinal anastomotic fistula of pancreas were recovered,and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abdominal infection and bleeding.Conclusion abdominal cavity flushing has advantages such as effective,simple,perfect drainage pipe flush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resection of pancreas and duodenum; Continuous peritoneal irrigation; Nursing effect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主要是治疗十二指肠癌、壶腹周围癌等疾病,但是因为并发症高、手术复杂等缺点,胰肠吻合术后瘘是造成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致死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若患者出现消化道瘘则会造成消化液腐蚀腹腔组织,造成继发出血以及局部感染症状,从而引发死亡等严重后果。胰腺是消化酶的集中场地,仅有实施针对性的引流,方能治愈胰瘘症状,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促进持续引流的效果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男患者100例,女患者80例,年龄为45~70岁,平均年龄为(53.32±5.3)岁;其中20例壶腹癌侵入横结肠,30例胰头慢性肿块性炎症,50例壶腹癌,40例胆管癌,40例胰头癌;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套入式吻合方法,将内引流管置入胰管内,通过胆汁胰液分离式进行引流。
1.2方法 若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考虑为是否发生吻合口瘘症状,具体如下:①引流液的气味、形状以及颜色出现异常;②采用腹腔引流管造影结果异常;③引流量超过50ml/d;④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超过1000U/L。通过主治医生拔出原引流管后,沿着原痘道将一双腔引流管置入,通过一管内持续滴入生理盐水,确保能够从另一管内成功流出。冲洗量超过3000ml/d。
1.3结果 本组180例研究对象仅有10例发生胃排空障碍,没有出现脓毒血症、皮肤破溃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本组研究对象的胰肠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30~70d左右,平均时间为(39.32±2.1)d。
2 护理方法
2.1维持腹腔引流管的通畅性 据分析导致引流不畅的主要因素如下几点:①手术后3d内引流管中含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容易出现血块、蛋白栓对引流管产生堵塞。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引流管给予连续脉冲式挤压,1次/h,且对引流管出现塌陷情况进行观察;对于血块堵塞的情况,应该将靠近腹壁近端引流管往外部方向连续挤压后,促进管腔变成负压,确保堵塞物能在引流管中进入,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维持半卧位能确保引流管能充分引流[2];②引流管前端斜面与组织紧贴导致不畅,可以对引流管位置调整后维持引流管的通畅性。
2.2引流管护理干预 在患者的病床旁妥善的固定引流管,同时将引流管名称以及长度良好标记,对引流管是否出现滑脱的情况进行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与其家属自我护理引流管。尽量在切口20cm以下位置放置引流袋,防止引流液逆流,导致腹腔感染症状。
2.3引流管周边皮肤的护理干预 引流管冲洗时可能会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局部腹腔液体,导致引流管内的引流液溢出,引流管周边具有较多的渗透,由于引流液具备腐蚀性,经常会导致引流管周边局部皮肤红肿,严重的出现破溃等[3]。确保引流管的通畅性。通过氧化锌软膏涂抹局部皮肤给予保护,防止引流液对皮肤产生腐蚀。另外,确保引流管周边皮肤处于暴露状态,严禁通过纱布覆盖就,防止纱布受潮后进一步损伤皮肤。
2.4避免引流管脱出 持续腹腔冲洗过程中会对引流管进行频繁牵拉,若患者由于活动过大导致引流管脱出,则需要马上告知主治医生,将引流管更换。通过分析脱出引流管长度根据原来的位置进行还原,接着给予皮肤缝合固定处理,防止胰腺液排除受到阻碍,造成胰腺腐蚀正常组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将引流管自护的对策详细的告知患者,从根本上降低引流管脱出的发生率。
3 讨论
壶腹部周围肿瘤主要是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属于标准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高等基本特征,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确诊胰瘘并发症并通过针对性的腹腔冲洗进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后腹腔冲洗液能够对体内脂肪酶、淀粉酶有所稀释,降低消化液积存的情况,促进胰液腐蚀性明显减轻,从根本上促进自身消化血管造成大出血的情况得到明显减少。腹腔内含有大量的蛋白或者血性渗液,若无法立即流出,则会出现术后晚期感染症状,采用腹腔冲洗能够将局部炎症因子带走,促进坏死组织全面清除,达到降低腹腔感染的效果。通过腹腔冲洗可促进腹腔感染与大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腹腔冲洗操作时要合理选择引流管,防止由于吸引力过大或者老化管扭曲造成流管塌陷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引流管护理工作,维持通畅的引流管,可促进冲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采用持续腹腔冲洗治疗具有有效性、简单性等基本特征,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红,张欣宇.持续腹腔冲洗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12(24):39-40.
[2]张婷.持续腹腔冲洗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4,8(25):118.
篇4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的患者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专业的医院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交谈、细致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技能,为患者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恐惧。
1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紧张、害羞:妇产科往往会涉及到生殖、性等比较私隐的话题,不少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在患上妇科病以后因为怕被误会而显得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患者选择不就诊;入院后显得更加的紧张,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即使有了疑问也不向医护人员咨询[1]。
1.2焦虑、恐惧: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的严重心理问题,比如说患有宫外孕破裂、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期剥离、子宫破裂等等的患者。患上这种重症病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意外的,也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病痛的折磨以及死亡的威胁而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当中;处在分娩期的产妇不仅仅担心自己,还担心胎儿。
1.3自卑:表现为自卑心理状态的患者,往往是患有性病的患者。在患病初期的时候,往往因为羞愧而耽误了及时的治疗,拖延到症状加重的时侯才到医院接受诊治。担心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周围人的冷落以及今后的生育问题等。这些患者由于缺乏对性病的正确认识,往往会担心自己染上的是类似艾滋病的不治之症,从而产生悲观自卑、自责心理[2]。
1.4忧郁、多疑:进行子宫、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种手术后女性特征、性能力、生育能力丧失的失落感,担心失去女性特征以后会影响到夫妻感情,从而增加精神压力。
2如何在妇产科临床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2.1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2.2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面对接受子宫、卵巢或者切除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以及患者家人进行交流,特别是患者的丈夫,让他们充分的了解解决办法,即使切除了卵巢,其他的内分泌系统也仍然会分泌雌激素,通过口服也可以进行雌激素的补充,从而维持女性的基本特征[3]。
2.3焦虑、恐惧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开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热情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患者关于手术的信息,使患者能够对病情以及手术过程等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合理的为患者安排病房,让老病友的经验可以轻松的转变成新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指导,这对于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状态是有良好效果的。对于处在分娩期的产妇应该细心、耐心、诚心、关心、热心,利用自己的这些心去解除产妇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做好正确的知识宣教工作,告诉孕妇有关于正常分娩的知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在胎儿出生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产妇婴儿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护理人员更应该给予她们多一些的关心以及帮助[4]。
3小结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还应该注意分析探讨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并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足够的重视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当探讨到有关患者心理护理方面问题的时侯,不能回避或者照本宣科,在工作之余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珍,刘学云.浅谈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23(21):30.
篇5
【关键词】临床护理实践标准;护理程序;护理专业化;护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6—02
1 临床实践的概述
临床护士作为护理实践主体的,能够成为独立进行科学思维、决策和行动,进而可以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或满足其需要的专业人员,是世界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并且在部分先进国家已经达到。经过100多年的世界护理发展已经证明,将临床护士提高为专业角色的有效手段就是护理程序。因此,对护理程序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一直是世界护理的发展方向。各国对护理接受、理解和实践护理程序的程度,决定了各个国家的护理发展水平。护理实践的基础是否为护理程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护理水平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重要标志。
2 临床护理实践标准的一般内容和意义
护理实践标准依使用的范畴分为一般护理实践标准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按照期望分类则分规范式和经验式两类。ANA的SCNP属于规范式的一般护理实践标准。而ANA 在1998年最新版的SCNP,则综述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服务标准”和“专业表现标准”。前者是以护理程序和专注于病人结果为基础的护理服务标准。而最新的护理程序包括护理评估、诊断、确定预期结果、计划、实施和评价;SCNP的6项“服务标准”的名称和这6个步骤完全一致。后者则是以护理人员专业责任的、专注于护士行为为基础的专业表现标准。在每项标准(Standard)中,首先是对核心的陈述,然后在核心以下列出非常详细准确的准则(Criteria ),用来评价护士行为和临床护理服务品质是否符合这条标准的要求。ANA所采用的SCNP,是所有护理专业人员共有的描述护理水平或专业表现的权威性声明,它指出了护理专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反映了护理专业的特有的实践和价值。它与护理的社会政策声明、护理实践范围和护士伦理守则紧密联系,不仅全面清晰的向社会展示了护理专业的全貌,而且增加了护理专业的自我系统管理的能力。建立临床护理实践标准在中国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建立临床护理实践标准在中国护理专业化进程中的意义
SCNP在中国护理专业化进程中的基本价值和作用,是确立护理程序作为中国护理实践的基础。贯彻护理程序不但可以为中国护理带来正确的现代护理科学知识技术,而且能使中国护理拥有一系列的专业特征。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SCNP的制订只是中国护理专业化进程的开始,这还需要我们通过护理改革来贯彻实施。下面通过借鉴来讨论SCNP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3.1 确立护理程序为中国护理实践的基础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和目标,从而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服务的系统方法,它把护理理论、经验、知识和技术相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展现护理专业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护理程序中的科学逻辑和评判性思维,是护理实践中重要的智力因素,是护理专业化的重要目标。发展到现在实践护理程序是基础,其服务就是最基本的演进过程。这就表明了护理程序经受住了护理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考验,也证实了护理程序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护理实践的基础。
3.2 指导临床护理贯彻护理程序
护理实践标准为临床护理的指引目标。通过建立SCNP,确立护理程序成为我国护理临床服务的最基本框架,并制定可测量的护理服务行为准则。这不但能指导并且规范临床护士按照护理程序这样一种循环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步骤服务,同时能促进护士科学方法、综合理念、专业知识技术,按照标准设计并可以记录护理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效果。在以上的护理服务和功能制护理与“技术操作加辅简单劳动”的服务相比,是更加科学的,而且是后者质的飞跃。
3.3 提供临床护理管理与品质改良的框架和准则
护理管理是以保证和改良护理服务品质从而达到总目标的活动,一般包括评估、规划、人员管理、组织、控制、评价和决策等。要想实施这些活动,首先要有已制定好的目标及标准,然后根据标准来设计、收集和分析护理实务的资料, 并研究护理服务的改良策略和效果。而基于护理程序的SCNP,不但可以为临床护士提供准确的护理程序服务的指引与规范,而且能够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框架和衡量准则。
3.4 推动中国护理教育与研究的发展
护理的教育与研究都是以临床实践的结果为依据的。虽然SCNP仅仅是用于临床的实践标准,但是,由于护理教育、临床与研究之间原本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SCNP的建立势必对影响护理教育和研究而产生无可限量的引导作用。要想培养能够在临床上贯彻护理程序的护理人员,务必依据SCNP来设计护理教育的课程。护理程序不但直接体现在SCNP中,而且是护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因此,它更需要在护理课程中要有准确细致全面的综合设计,不但要在各科护理和临床实习课程中增护理程序教学的广度以及深度。
4 小结
本文参照美国护士协会最新修订的“临床护理实践标准”,并认为建立中国临床护理实践标准是目前中国护理改革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重点讨论了护理程序作为中国护理实践的基础和建立临床护理实践标准在中国护理专业化进程中的意义;并探讨了在中国护理改革中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美秀, 许淑莲. 现代护理实务全书( 第1卷) .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8. 901- 904.
篇6
1 资料及方法
1.1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疼,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2)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或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或可见假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3)病理:呈慢性炎症性反应,呈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性。本组研究对象均经以上诊断标准诊断溃疡性结肠炎[1]。
1.2 方法 详细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住院科室、病程、出入院时间,以及临床类型、分期、分度、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肠外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等;护理方面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发病人群基本特征:男85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1.42:1,年龄范围为18-68岁,平均41.3岁;
临床表现:腹泻伴腹痛120例(82.76% ),黏液脓血便115例(79.31% ),发热51例(35.17% );
发病部位:直肠炎37例(25.52%),直乙状结肠炎41例(28.27%),左半结肠炎31例(21.28%),全结肠炎28例(19,31%);病变程度:轻度85例(58.62%),中度38例(26.20%),重度17例(11.72%);慢性复发型54例(37.24%),慢性持续型48例(33.10% ),初发型30例(20.69%),爆发型9例(6. 20% );肠外表现:伴有关节炎7例(4.83%),肝功异常者4例(2.76%),肛瘘、肛裂个1例(0.69%),葡萄膜炎及巩膜炎者1例(0.69%);病理学检查:隐窝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形成58例(40.00%),杯状细胞减少41例(28.26%),肉芽组织增生37例(25.51%),假息肉形成12例(8.26%),管状腺瘤11例(7.59%);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灌肠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经过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所改善。
3 讨论
3.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3.1.1 流行病学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今年来呈上升趋势,欧美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亚非洲等国家。其发病的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心理和饮食等因素相关。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有学者[2]表示该病好发年龄为两个年龄段,第一个为20-30岁,第二个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且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较非老年患者严重,消瘦及贫血更为多见。本组研究显示该病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42∶1,而国外部分报道男女发病无差别,部分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各报道不一。
3.1.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伴见腹痛、腹泻,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便后缓解,腹泻以黏液脓血便为主,每日数次可至10-20次/天,常伴见里急后重等表现。
本病分型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及爆发型,初发型和慢性复发性较为常见,多病程较短,可偶然发病。本病急性暴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型易癌变,且有此种恶变的肿瘤,恶性度高,多在早期即发生转移[3]。病变范围以直肠乙状结肠炎和全结肠炎为主,结肠受累范围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病变多自直肠或从远端结肠开始向上扩展,以轻中度为主,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受累多见,重度结肠炎以全结肠炎为主。
3.2 护理要求 本病的护理要求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灌肠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具有紧张焦虑、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心理社会因素可以改变机体的生理免疫及内分泌平衡,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4].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包括对病情的宣教和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疾病病因、病理变化和常用治疗方法,从而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病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在生活和心理上帮助患者;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食生、冷、酸、辣、油腻的食物及乳制品,少食多餐,多食用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用药护理方面,护士影之道患者用药,告知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激素应用过程中严格遵医嘱增减药量,避免突然加减量;在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时,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动作要轻柔,忌粗暴,以防损伤黏膜。
综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肠镜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护理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施舟红.溃疡性结肠炎105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 13(8): 1371
[2]李瑛.溃疡性结肠炎837例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8,20(1):121
篇7
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1.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教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观看,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诉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观察、实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1.2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研究者们把注意集中在了对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教育学、外语教学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1.3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亲历性。亲历既包括亲身经历,也包括亲“心”经历。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因此,可以说,体验式学习是化学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体验式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如何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2、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2.1创设情境,亲历体验。体验式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体验式教学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学习产生需要,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不应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瓶子”,而应是语言和思维的积极探索者,教师必须最大可能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学生主体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关键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2.1.1创设体验式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的体验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课堂变成学生体验的舞台。根据《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特性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2)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3)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4)创设的情景要满足临床现状及临床需求。在学校大力倡导暑期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利用暑期时间下临床收集病例,将典型病例收集并重新编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中,这样活生生的临床实例用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特性,也大大的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2.1.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如在学习“分娩机制”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讲授,因为分娩机制相对来说不是很具体,比较抽象化,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然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老师可能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胎儿要顺利通过产道,需要如何改变来通过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开始了分组活动,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并制定出探究的计划。
2.1.3创设体验式游戏情景。学生们不喜欢死气沉沉的学习,渴望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创设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体验中获取新知识。比如,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也有少数男生,但不论男、女同学,他们都没有过怀孕、分娩的经验。因此,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游戏情景,让学生在腹部绑上枕头亲身体验孕妇的辛苦。
2.2联想活动,实践体验。创造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融合,最后让学生以表达的形式将体验结果显示出来。
2.2.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进行体验,温故知新,传授新知识。学生只有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原先积累的知识,形成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才有可能印进自己的头脑。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学生对于疾病的整体护理已经不陌生,因此,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以前学习的经验来对妇产科的相关疾病进行分析、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产科部分内容时,离不开《解剖生理学》的有关女性生殖系统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通过对学过知识的联想体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2.2分组探究活动,亲自实践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开设了许多动手活动。例如让学生亲自体验孕妇“大肚子”的感觉。老师在课前就布置好作业,学生分组自行制作仿真“大肚子”,有的组使用枕头,有的组运用沙袋等等,上课时,大家可以佩戴自己制作的道具来体验学习如何更好的护理孕妇。又如,在学习分娩护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产床上体验何种更有利于使用腹压,更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课堂上,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创造的各种动手活动中,体验着观察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也在这一连串的体验活动中学得轻松、有趣。
3、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篇9
为促进我院中医药文化发展,我院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根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
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
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诚信为本,仁德为先,人性关怀,科技兴院”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院方针
年来,我院坚持“科技打造医疗,疗效树立品牌,服务善待患者,关爱铸造人生”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行为规范
1、诊疗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
2、言语仪表规范
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
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
3、教学传承规范
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4、特定礼仪
我院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员工手册》。
同时,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员培训中,定期开展讲座,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将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制订考核指标,建立奖惩办法,落实考核结果。
我院曾多次开展此类竞赛及考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五)环境形象
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
我院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庭院中草木茂盛鸟语花香,碧绿的草坪中还有一弯浅浅的小水塘,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动嬉戏,一派和谐景象,尽情展现了一排和谐文化。
内部装饰
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包括一些国画、毛笔字画等含有中医药元素的陈设及装饰,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
还有宣传知识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标准院名
我院的标准院名为“中医医院”,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并由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吴阶平题写,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
医院网站
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书法、绘画等)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塑造优秀的医院形象,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篇10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5-01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其发病率在20%左右。重度颅脑损伤具有死亡率较高、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以及病情严重等基本特征,因而即使有效的急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对其后期临床治疗过程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薄弱环境,因而逐步引起了相关医学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次临床研究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80例,女性120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13.5岁,患者GCS评分结果在2分至12分之间,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第一,病情评估。急救人员达到患者发病现场后,应通过在场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初步判断和评估患者基本伤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急救护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循环和呼吸系统以及气道畅通情况。
第二,转运途中病情监测。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检测,对于发生意识障碍或是嗜睡症状的昏迷患者,以及昏迷症状逐步加重和清醒后再次昏迷的患者,应加强监护,避免其发生颅内血肿、脑疝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对于颅脑损伤后发生深度昏迷的患者,则应利用睁眼、痛觉刺激、呼唤、对话等方式来对患者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和血压情况进行严密监测,每隔15min对瞳孔实施一次光反射实验,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医生报告[1]。
第三,保持急诊科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良好联系。急诊救治人员应通过车载通信系统与医院保持实时沟通,及时报告患者情况,从而做好接诊的相关准备,保证其到达医院后能够及时接受B超和CT等检查和治疗。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需首先实施头颅CT检查,并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到院后及时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做好手术相关准备[2]。
第四,心理护理。患者发生重度颅脑损伤后,其机体功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进而给患者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病情基本恢复平稳后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使其保持生理和心理的放松状态,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高。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各项护理操作的作用和方法,并保持态度亲切,从而保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检查和治疗[3]。
第五,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保证血液循环系统通常,及时补充血容量,穿刺部位应选择远离心脏的上肢部位,并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防止针头转运过程中脱出,进而影响抢救治疗。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的不同,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调节,避免输液过快造成颅内水肿,并保证业务能够及时进入机体[4]。
第六,有效止血。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能够避免患者发生低血压症状,也是较为重要的休克防治措施。若患者发生四肢骨折或是活动性出血,则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使用支架进行外固定[5]。
第七,建立呼吸。对于丧失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应通过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持续吸氧以提高其血氧浓度。对于发生急性喉梗阻的患者,应实施环甲膜穿刺治疗。对于存在自主呼吸但发生舌后坠的患者,应将舌体通过舌钳拉出,以保证呼吸系统通常。对于发生昏迷和躁动症状的患者,应实施气管插管或口咽通气管插管。对于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需及时清除其气管、鼻腔和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与分泌物,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治疗。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致残率、医院响应时间和急救响应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综上所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系统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前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降低,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相关急诊护理人员,应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职业素质和责任感,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为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丽芳,刘美红,刘阳吉,秦方,王建辉等.序贯评估病情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5:57-58.
[2]陈晓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1:53-55.
[3]朱.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72-7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