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

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发病人数已逾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4.6 家居安全,预防跌倒老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退化,反应慢,应多适宜运动增强反应和平衡力。清除房间里及周边的环境障碍,保证行走安全。

篇2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骨微组织结构破坏,骨组织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驼背、身高下降、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腰椎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对其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临床表现,经骨密度测定和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照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36±8.12)岁,最大86岁,最小61岁,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3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52±8.16)岁,最大85岁,最小62岁,其中20例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4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腰椎压缩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注射鲑鱼降钙素,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伦膦酸盐口服药物。碳酸钙D3片每天600mg,阿仑膦酸盐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复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大,并发症骨折给生活带来不便,大多数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忧虑、焦虑的情绪,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康复。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够自我正确评估病情,减轻思想和心理负担。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正确评估每个患者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体重情况、运动情况和家属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制定健康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如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锻炼方法等。可以将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识编制成册,免费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程度,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和锻炼。

(3)药物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叮嘱患者正确用药。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钙片于每晚睡前或饭后一小时同时服用,可以促进钙吸收。非甾体类药物应与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患者应当长期坚持服用钙剂,才能保证疗效,多喝水,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维生素D不能和绿叶蔬菜同时吃,防止钙吸收减少。阿伦膦酸钠于清晨空腹、饮水300ml吞服,服药后半小时不能喝饮料等,不能平卧,否则会对患者食道产生刺激。患者服用二磷酸盐类药物期间,不能服用维生素D和其他钙剂。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倡患者选择低盐、含钙、蛋白质适量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少喝咖啡,以免影响钙吸收,摄入的盐或蛋白质过多,会增加体内钙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应从食物中获取钙400mg,多食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肝油等。

(5)运动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应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日光浴和简单的户外运动等,锻炼时动作要轻缓,不能突然用力。骨质疏松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活动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动,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选择硬板床,在床上适当的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还应当叮嘱患者佩戴腰围,驼背患者应佩戴矫驼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痉挛产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稳定性。

(6)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给患者发放联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联系。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家庭走访或电话随访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内应随访两次,以后每月随访1~2次,叮嘱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和运动锻炼。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动。有效:患者腰背疼痛减轻,自主活动好转。无效:腰背肿胀、疼痛无变化,活动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舒适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对照组56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发生率为12.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发生率为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如激素代替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氟化物等,对发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疗方法。舒适护理是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动、饮食等方面,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71%,发生跌倒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药物治疗结合舒适护理干预,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跌倒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93-02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ENG Xue-ping,YANG Long,WANG 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2):93-9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120 seni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scores of anxiety levels an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2.63±7.00)points and (2.03±0.52)points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1.52±10.67)points and (3.98±0.48)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enile osteoporosis;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Nanning Chongyang Nursing Homes,Nanning 530219,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2.050

骨质疏松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因骨小梁异常以及骨质进行性脱钙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仅会出现明显的腰腿部疼痛情况,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3]。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临床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牵引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治疗方法,由于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常常无法达到满意及预期的治疗效果[4-8]。笔者所在医院选择2013年

4月-2015年4月诊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诊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61~79岁,平均(71.21±2.34)岁;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6例;压缩程度:24例椎体压缩不超过1/3,20例椎体压缩在1/3~2/3之间,16例患者椎体压缩超过2/3。观察组中,男8例,女52例;年龄62~80岁,平均(71.26±2.61)岁;

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糖尿病14例;压缩程度:28例椎体压缩不超过1/3,18例椎体压缩在1/3~2/3之间,14例患者椎体压缩超过2/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进行骨密度检查确定存在骨质疏松;(2)进行脊椎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压缩性骨折;(3)患者知道本次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疾病;(4)具有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3.1 运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患者入院之后常规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即每天口服钙尔奇D,2次/d,2片/次;肌内注射100 IU降钙素,前7 d每天1次,之后14~28 d每隔1 d注射一次,从28 d之后改为应用降钙素喷剂每天200 IU,连续应用至少3个月。

1.3.2 中频电疗 患者在受伤第3天开始实施中频治疗,运用K89-Ⅱ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这一机内存储的协定的第1号处方,主要以方波调制的中频电流,频率设定在4000 Hz。在治疗过程中运用适合病变范围的电极大小,垫上厚度约为1 cm的衬垫,将其放置在病变部位[9]。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有明显的麻木震颤感,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治疗2次,1个疗程为1周时间,需要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3 心理干预 大多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是老年人,由于对治疗及康复情况缺少认知性,多伴有严重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会对恢复情况产生不良影响[4]。护理人员应多到病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康复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细心和耐心的疏导来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1.3.4 健康教育 对于老年人群在交流时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一些高龄患者可先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叮嘱家属逐步地向患者进行讲解[10]。向患者说明具体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成功的案例。此外,根据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向患者建议以后采取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保证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的焦虑程度、疼痛感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焦虑程度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满分设定为100分,选择患者后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得分超过50分的即为存在焦虑状态,得分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疼痛感运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患者在0~10分之间选择一个数字表现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疼痛,10分为非常疼痛。生活质量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疼痛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骨强度减低与骨量丢失呈正比例,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小梁变脆,骨骼失去了正常力学原理的骨小梁结构,降低了对外界力量的抵抗力,当受到轻微损伤时也可能引起骨折。国外相关研究指出,年龄超过50~60岁的男人及年龄超过40~50岁的女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由于临床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线平片而得出结果,估量缺少在30%~60%时即能够通过X线片发现。骨质疏松是导致骨强度降低的因素,会明显增加骨折发生的概率。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时均可见脊椎椎体存在骨质疏松,这就表明骨的力学强度非常脆弱,仅仅受到轻微外伤或者长期负重时就会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伴随较重、急剧的胸腰背痛,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可见压痛。当局部后凸急性,软组织可能存在肿胀时,会伴有神经根刺激痛、无马尾神经及脊髓损伤等表现。

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病因相对复杂,例如生殖腺机能减退、钙调节激素失衡、运动量降低以及其他多种危险因素等。因而,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随着最近几年骨矿物测量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对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卧床制动时间长、运用止痛剂均会引起严重的骨质疏松,同时存在诱发原有肺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消化道功能失调的疾病。因而应尽早缓解病痛,改善症状,早期实施合理的运动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骨量缺少等原因,当出现外伤之后就会引起骨折,出现比较严重的胸腰椎疼痛感,具有明显的压痛。为了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综合康复措施,从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到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进行,其中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很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可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双磷酸盐防治骨质疏松的多种药物中,唑来膦酸能够对骨吸收产生抑制作用,对破骨细胞的活性产生抑制,同时加快骨的吸收,增加骨密度,而且唑来膦酸应用半年之后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9.5/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4-0035-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WEN Xiaojua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 City, Jiangxi 3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Methods: Seventy-nine case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the treatment 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c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such as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blood sugar level control and ot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postur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others. The Harris scores,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Harri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postoperative 1, 3 and 6 month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9.49%,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to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and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0.77%, and the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can improve their Harris score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mplic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osteoporosis; transcervical fracture; elderly people; postoperative nursing

引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老年骨质疏松,多因小的外力即可引发。治疗股骨颈骨折,需要及时牵引复位,并手术治疗[1]。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配合适当的护理,更利于患者康复。现将我院在护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8~76岁,平均(62.91±7.44)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58~75岁,平均(62.15±7.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原因、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包括髋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血压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担心病症难以恢复等,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肢下方垫软枕,避免患肢外旋,在需要移动时,做好护理工作,尽量整体移动。③康复训练:患者术后1周,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先进行轻微的踝关节活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掌握咳嗽方法,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运动,简单的直抬腿锻炼等,以后逐步加大运动量,直至康复。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讲清康复锻炼对于后期恢复的必要性,得到患者认可,可提高患者主动锻炼意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和χ2检验。P

结果

两组Harris评分变化

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40例中,痊愈11例(27.50%),显效24例(60.00%),有效5例(12.50%),总有效40例(100.00%);对照组39例中,痊愈5例(12.82%),显效11例(28.21%),有效15例(38.46%),无效8例(20.51%),总有效31例(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2.50%),泌尿系统感染1例(2.5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10.26%),泌尿系统感染3例(7.69%),内固定松动1例(2.56%),骨折不愈合2例(5.13%),压力性溃疡2例(5.1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不断增加,随之引发的股骨颈骨折也越来越多[2-3]。临床治疗时,要把握治疗时机,及早进行牵引等,辅助复位。手术复位固定后,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康复[4-6]。

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于青年人,因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患者在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7]。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措施[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和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亦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聂明喜, 王建民, 孙永健, 等. 新型防脱出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J]. 当代医学, 2012, 18(9): 22-24.

李庆龙, 吴爱悯, 倪文飞, 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分析[J]. 中医正骨, 2014, 26(3): 40-43.

王华国, 叶劲, 邹仲兵, 等. 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3): 16-18.

陈鹏, 刘文和, 颜林淋,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 36(2): 78-81.

刘卓, 孙琪.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6): 1005-1006.

Demir M, Ulas T, Tutoglu A, et al. Evalu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levels in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J]. J Phys Ther Sci, 2014, 26(9): 1405-1409.

谢献华, 施良森, 郑倍奋, 等.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和临床特点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 20(17): 87-88.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7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2.5岁。其中胸椎11例,胸腰椎3例,腰椎24例。患者表现为胸背部不同程度疼痛、活动障碍,均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楔形压缩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变化,椎管无受压。术前疼痛强度测定采用VAS评分5―6分。

1.2手术方法 术前完善椎体MRI检查,根据体征确认手术节段。麻醉方式全部为局麻。患者俯卧位垫垫,C形臂X光机透视定位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后,在透视监测下将两根导针分别经两侧皮肤进针点、椎弓根置入伤椎。根据导针建立工作通道,将骨水泥调和至适当黏度,经工作通道加压后注入椎体,平均注入量约3~6ml。15分钟待骨水泥弥散凝固后,退出工作通道,结束手术。

1.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3天内VAS评分2―3分,术后3~5天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检查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术前需完善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全胸片、椎体X片、CT、MRI检查,评估病人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常规术前禁食、禁水,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须积极控制。

2.1.2 训练 入院后严格平卧位睡硬板床,骨折部位垫软枕,过伸腰部复位受压的椎体。术前进行俯卧位训练,以增加术中耐受性。指导患者循序渐进,逐渐延长俯卧位时间,从5min逐渐至lh,宜在餐后30min进行。

2.1.3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伤后腰部活动疼痛受限,不能自主行走,担心瘫痪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该微创手术的优点、手术过程、手术疗效及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信心。同时告知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如肺栓塞,骨水泥渗漏,以及防范措施。

2.2 术中护理 术中心电监测仪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变化。椎体成形术所用的骨水泥在注入椎体后可能引起一过性低血压,若进入循环后可能引起肺栓塞[1]。骨水泥漏入椎管可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引起相应症状,术中需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手术,采取相应措施。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 术后24小时应卧位休息,其有利于骨水泥进一步聚合硬化,减少骨水泥未凝固而使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以及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卧床期间可在床上轴线翻身,使肩、胸、腰、臀保持一条直线。术后24小时后,逐步半卧位,若患者无头晕、心悸等不适,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则可鼓励患者佩戴胸腰支具下床行走。活动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循序渐进。行走锻炼时注意安全,加强看护,防止跌倒。

2.3.2 神经功能的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要考虑有骨水泥漏入椎管使脊髓神经根受压可能,或者手术操作对脊髓神经根损伤刺激可能。发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激素治疗,完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椎体减压术准备。

2.3.3 康复锻炼 术后为了使压缩变形的椎体恢复一定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恢复正常椎体生物力线,应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仰卧位“三点式”锻炼,即仰卧位时,以头及双足跟为支撑点,上挺胸腹部。俯卧位“飞燕式”锻炼,即俯卧位时,双手放在臀部,尽量抬高头部、肩部、胸部,或上半身不动,分别后伸左右下肢。术后康复锻炼对老年患者极为重要,锻炼的原则是尽早开始、坚持不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1]。不宜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避免脊柱扭转活动,避免增加脊柱负荷的活动。

2.3.4 出院指导 随着年龄增长,钙吸收降低,指导病人多食含钙高的食物,以含钙、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为主,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豆制品、虾皮、蔬菜。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体内活化维生素D3的生成,促进骨的矿化[2]。平时使用钙剂、活性维生素、降钙素、磷酸盐类等药物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是非常必要的。生活中加强防跌倒措施,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周期长,脊柱生理稳定性恢复欠佳,长期卧床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患者治疗针对性较强,创伤小,见效快,明显改善脊柱稳定性,下床时间早,提高了生活质量。但该手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通过术中谨慎操作,严密监测,护理措施密切配合可将风险降到最低。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过程中术前应完善检查,加强训练,心理指导;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指导正确康复锻炼,注重出院指导,综合防治骨质疏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b)-0169-0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ZHANG Ling HUA Jin-chang BAI Wei-y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6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astering level of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health attitude and health practice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intervention and one year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health attitu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related health practice questionnai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education;Osteoporosis;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世界第7位,中国第4位常见病,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该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受到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3]。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饮食调节、补充钙剂和运动治疗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4]。恰当的护理干预可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到积极的意义。传统的护理干预主要以宣传册、宣传贴画,组织参加讲座,出入院口头教育等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健康指导[5]。而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掌握、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的长期效果作用较差。因此,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62~83岁,平均(74.2±9.1)岁。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61~84岁,平均(73.7±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①年龄在60~90岁的中老年患者;②平均骨矿密度值≤-2.5 SD,无论是否有过骨折;③疼痛呈弥漫性,无固定疼痛部位,严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④X线检查提示有骨质疏松征象。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结缔组织疾病者;③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④精神异常者;⑤不能理解配合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根据自身情况应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干预,形式包括宣传册、宣传贴画,组织讲座,出入院口头教育,内容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健康指导,时间为30 min,通过短信或电话随访。

观察组患者在根据患者情况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组织患者参加骨质疏松知识讲座:并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加。②发放骨质疏松知识手册:内容包括骨质疏松分类、主要症状、危害,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参考食谱,常见食物的营养素含量等。③播放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视频:内容包括脊柱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腹横肌训练、多裂肌训练、半桥运动训练等,将视频上传至优酷等网站。④心理健康干预:患者入院时,由专业培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有针对性与患者沟通,并在后续的随访中重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所有患者与于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情况即健康行为情况评估。

1.4效果评定

①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OKT),由Kim[6]研制,陈玉平[7]翻译的中文版。包含26个问题,每题1分,答对计分,答错不扣分,分值0~2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②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问卷(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OHB),由Kim[8]研制,陈玉平[9]翻译的中文版。包含7个部分,每个部分6道问题,共计42道题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各题目分相加为分量表的总分。

③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情况。采用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问卷,由吴雪等[10]编制,包含3个部分15道问题,量表采用3级评分法(0~2分),各题目分相加为分量表的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为情况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A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1年后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干预后1年内骨折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后1年内,对照组患者骨折发生率为16.07%,观察组骨折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知信行”模式理论指出,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知识是根本,信念是“推动力”,行为是目标[11]。同时刘璐等[12]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影响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和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正在逐渐开展[13]。本研究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经过不同模式护理干预后,尽管在干预结束早期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知信行评分差异不明显,但在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知信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由于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提供的知识和帮助不够全面,不够持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短期内效果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同样也会引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念不够坚定。甚至有的患者在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方面,又回到干预前的状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骨质疏松知识,而且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与患者沟通,并在后续的随访中重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增强了治疗的信心。考虑到患者年纪偏大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综合护理干预将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视频上传至网络,患者及家属可随时观看。为了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还将患者家属纳入到干预中,通过患者家属的督促,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上几方面协同干预,改变了骨质疏松患者的知信行。

篇7

【关键词】股骨骨折 老年人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77-02

老年人股骨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多见。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在临床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例也不断增多。为防止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根据其危险因素找出护理措施并给以恰当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股骨骨折住院患者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人有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骨折发生的年龄平均为76岁,其中发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次是上下楼梯摔倒,由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病人发生跌倒易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骨质疏松。

2 原因分析

老年人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及骨质疏松。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初次骨折后的手术打击及各关节功能恢复的限制,病人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身体素质下降,也可促进骨质疏松,再次发生骨折。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是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弱,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易发生跌倒。如果老年人有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等认知能力下降的疾病,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及合理动作以及偏瘫,小脑萎缩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行动不便易发生骨折,同时如果病人有严重听觉及视觉障碍时也易多次发生骨折。

3 预见性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3.1 跌倒的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跌倒是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其他的疾病或合并症时,更是存在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患者跌倒尤其重要。首先向患者讲解防止跌倒的重要性,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不去做危险性的动作。同时对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应耐心询问跌倒的细节,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跌倒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活动方法进行预见性指导宣教。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限制对老年人造成的潜在威胁,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安全,舒适,有良好的照明,夜间随手可触及灯的开关,同时室内应布局合理,无障碍物,地面平坦有防滑措施,并且经常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老年人下地时不要穿拖鞋,要穿布底或胶底鞋子。在老年人出入的地方设有把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厕所及洗浴间要有防滑设置,取消门槛,在老年人外出上下楼梯,应用拐杖时应有人陪同。对有其他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加强陪护,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2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增加和保持骨量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2]。①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股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药物。对于有初次骨折的病人应给予正规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②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③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以利于骨组织的恢复。同时忌烟、酒及不食高盐饮食,不喝大量的咖啡尽量避免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3 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及关节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初次骨折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及关节功能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协助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练及下地活动,以达到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3],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使用拐杖的安全。以防患者应用拐杖时滑倒而再次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朱月妹,袁浩斌,陈雷,等.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55-157.

篇8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59-03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骨矿代谢异常的相关联系与影响,对判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尚不清楚,其不仅与三大代谢有关,而且与钙、磷、镁矿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骨基质合成降低,肠钙吸收及维生素合成障碍及高血糖渗透性多尿使血中钙、镁、磷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有关,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1-3]。

1.1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1.1.1 骨密度(BMD)的检测 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症(OP)患者率较普遍,骨量的降低较肯定,但2型糖尿病(T2DM)的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1],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认为BMD下降,是伴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而下降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胰岛素功能有密切关系[4-6];在测定的位置不同,其下降的水平不一样,以腰椎L1~4最常见,骨股颈更明显,Ward三角区BMD改变出现比较早[6-9]。陈陵霞等[10]在北京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各部位BMD无显著变化,与研究结果相似[1,11],且认为研究对象相对处于疾病早期,病程相对较短,无糖尿病肾病等,而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完全是男性,排除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这可能是试验中BMD无变化的一部份原因;而骨代谢的变化有可能早于骨密度变化,即在糖尿病骨质疏松尚未发生之前,骨保护素及1型胶原C端肽(CTX-1)就已有升高,与文献[12]报道结果相同,此发现对预测骨质疏松发生及早期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1.1.2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与健康同龄人对比呈低水平,其原因与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造成性腺血供障碍和非糖基化产物对性腺的影响有关。学者普遍认为造成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其主要原因[13-16],由于雄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IL-6合成,阻断IL-6受体;延缓PTH的骨吸收效应,降低骨转换而增加BMD。刘中浩等[17]通过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并通过检测股骨BMD及骨组织中转化因子β1的变化,明确糖尿病血清中TGFβ1的变化趋势及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进程及程度的影响。

1.1.3 胰岛素缺乏 成骨细胞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异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血糖控制达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BMD,根据临床治疗的观察,DM病情控制欠佳[18-21],病程延长。故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

1.1.4 其他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以糖尿病为主,与多种因素有关,普遍认为DM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不能排除肥胖、营养、运动等因素。近年研究认为,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等水平增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1.2 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的诊断并不困难,BMD作为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指标,仍存在不能反映骨的生物学质量的缺点,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一般正常或升高[3],但他们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大多数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转归与病情较重有关,轻者经治疗恢复快,而重者则恢复慢,糖尿病肝肾损害明显时,骨矿物质代谢亦难于纠正,病程在10年以上,骨折发生率为16.6%[18],容易有骨畸形及骨折时可致残废。目前,临床上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同时,控制血糖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明显增加[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效率97.37%[21];苏有新等[19]提出早期诊断思路,了解DM患者病史及诊断经过,考虑是否存在DOP发病的危险因素,判断是否出现前述DOP常见的血与尿生化指标异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则定为DOP的疑似病例,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指导治疗。

1.3 护理

临床上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常性地发生骨矿含量减少、BMD降低及出现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甚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22]。护理主要是针对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对健康的危害性,使患者重视定期骨密度的测量,以便早期发现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23-24],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吴治等[25]运用循证护理(EBN)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护理目标,在科学和规范的护理理论指导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2]。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受到重视[26],IGF-1在DM性骨质疏松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及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综合性的宣教目标,关键是调节骨代谢,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尽可能早地保持骨结构的完整性,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防止脆性骨折。因此,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体系使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行为化,让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医疗保健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1 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症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和合理饮食、运动、科学补钙的相关知识;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7],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对于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患者,通过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28],这是系统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由于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的差异,若只进行教条式的指导而忽视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近几年来对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与改进,医护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尚未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仍没有真正实现。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要以全新健康管理医学理念为指导,由专业的技术团队参与,实施因人因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是未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向。

2.2 糖尿病饮食缺乏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在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是饮食治疗,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饮食教育,因过分严格地控制饮食经常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成分单一等情况,致使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下降。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教育工作,在糖尿病的管理、运转、评价等方面滞后于国外糖尿病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瓶颈[29],故建立糖尿病饮食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2.3 健康教育质量缺乏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尚缺乏健康教育质量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标准,由于糖尿病患者文化差异、经济差别的特殊性,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存在显著区别,应当结合对健康教育成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建议糖尿病专科护士参照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的护理标准[30],结合临床护理,针对健康教育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对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即为医院提供一个客观、详细、标准化为基础的质量评定检测工具,也为社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海清.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86-289.

[2]卢明,赵莉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72-74.

[3]杨宇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度质疏松症比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2):51-53.

[4]张洁,沈默宇,成金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相关因素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1,27(4):231-234.

[5]方向南,赖晓阳,郑国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1,51(17):41-42.

[6]徐英,蔡辉.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10):15-17.

[7]陈玉华,康后生,毛淑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测定[J].四川医学,2002,23(9):896-897.

[8]张婷容,韩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9]甘利萍,陈治卿,蒋广思,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胰岛素与骨钙素及PTH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0-703.

[10]陈陵霞,苗懿德,刘杰,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329-9332.

[11]李秋,李目英.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25):28-29.

[12]皇甫建,李彩萍,王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4):315-317.

[13]杨平安,张美兰.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65-166.

[14]周有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72-75.

[15]颜晓东,黄忠,胡映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密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14-616.

[16]潘莉莉,单莹,金冬岩,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改变[J].江苏医药,2006,32(1):79-80.

[17]刘中浩,高红伟,邢德国,等.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1):1953-1956.

[18]张一平,秦云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5):110-111.

[19]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易患因素及早期诊断思路[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2):30-33.

[20]庄丽英,蔡杏娟,戈少红,等.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8):542-544.

[21]高明松,王芸,黄蓓.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75-776.

[22]Kharal M,Al-Hajjaj A,Al-Ammri M,et al.Meeting the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diabetic care[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4):678-685.

[23]王珩.2型糖尿病病人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44.

[24]白云,段青梅.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44-45.

[25]吴治,周旭红,李媛,等.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71-172.

[26]张光珍,王凤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医学综述,2005,11(10):925-927.

[27]Herschorn S,Becker D,Miller E,et al.Impact of a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overactive bladder patients[J].Can J Urol,2004,11(6):2430-2437.

[28]黄冬荷,钟书凌,练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4):40-42.

[29]何亦红.临床实施糖尿病饮食宣教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6):26-28.

篇9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长寿,我国人口老龄化使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所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集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通过P V P的治疗,加上精心护理,耐心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性32例,年龄60-88岁,平均69岁,女性 18例,年龄52-80岁,平均70岁.,其中L1椎体24例,L2椎体10例,L3椎体10例,T10椎体1例,T12椎体5例,主要症状为骨折相应部位及腰背部疼痛,直立,行走困难,无明显脊髓损伤。X线和M R I检查,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局麻,取俯卧位,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病椎椎弓根,将调好的骨水泥在C型臂监视下注入椎体内。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知识缺乏,怀疑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这时责任护士应该让其了解骨折治疗全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是安全,有效,损伤少,恢复快的高科技方法,并介绍同病种患者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消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明确诊断。备皮更衣,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等。遵医嘱备好药品(2%利多卡因1支,碘海醇1瓶)及腰穿包等送患者去手术室进行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时,平卧6小时,目的是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同时压迫伤口止血。术后交代注意事项,心电监测6小时,鼻导管吸氧。

2.2.2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大小便情况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等炎症反应。术后一过性发热及疼痛加重是术后常见症状[1],以局部疼痛加重最常见,经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用后疼痛缓解或消失。

3 功能锻炼指导

3.1术后视患者的情况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

3.2 术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术后第二天在护士的帮助下佩戴好腰围下床活动,若无不适,可以自由活动。术后3-5天,教会患者做5点式或3点式或拱桥式或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于肥胖者,脊柱后凸严重者及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不适合做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2]。

3.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健康宣教。定期回院复查。患者路途遥远,需乘车时,最好取侧卧位,坐车返回时佩戴好腰围。起床之前先带好腰围,躺下后再解下腰围。3个月内避免弯腰负重。指导患者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增加维生素D,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应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等。如病情允许可适当练习太极拳等适宜运动,以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骨折的危险[3]。

4 结果

本组5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24h内即可翻身下床活动,胸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者40例,术后72h才完全缓解者7例。3例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术后常规摄片,原压缩椎体高度恢复20%-50%,无骨水泥渗漏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一个月后均做随访,疼痛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 讨论

P V P技术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今后仍存在再骨折的危险。本组有2例在术后一年发生临近椎体再骨折,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造成的,因此在椎体成形术后,应继续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者因采用钙片加阿法骨化醇及降钙素及阿伦磷酸钠联合用药治疗,配合户外活动,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很好的防治措施,加上精心护理,耐心指导,使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俸伍凤,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

篇10

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属于髋骨骨折

两成髋骨骨折患者最后将死于并发症

现状堪忧

发病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确切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据有关文献报告,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8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80%。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我国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约需1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政府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危害--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重危害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更严重的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如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加入残废队伍,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 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有50% 致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除了躯体方面的问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她们渴望减缓病情,保持独立性和活动能力,同时拥有健康的外表、强健的骨骼和内心的平静。

据调查,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地区,全世界有1/3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预计到2050年,亚洲发生的髋部骨折将增至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患者的就诊情况--患病数是就诊数的900倍

骨质流失是历经数十年的过程,一般人从30岁开始,每年大约流失 1%,女性于更年期后达到高峰。女性在绝经后的5年内骨质丢失最快,约为骨峰值的1/3。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然而,长期以来,医学界不同专业对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的认识不尽一致,对病人的解释和处理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骨质疏松认识混乱。不少女性认为,骨质疏松是随着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正常的人体退行性病变,腰酸背痛、驼背弯腰、手脚不灵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生理现象。于是,许多老年患者在骨质疏松已发展到相当严重时,也不及时求治,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致命性骨折。美国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在几种常见病中,骨质疏松的估计患病人数与接受治疗人数之比非常悬殊(见左下表),说明此病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尚需在群众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全民防范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它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共同的敌人。只有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防为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一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可从以下三点抓起:

提升骨峰值

什么是骨峰值?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骨密度值就是骨峰值。骨峰值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低之分。一般骨峰值持续数年后,骨量将逐渐下降。一个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钙含量高,年长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发生骨质疏松,程度也轻,发生的时间也会延迟。为日后骨量丢失获得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必然会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应尽可能增高骨峰值。

提高骨峰值要从为胎儿提供各种营养素的准妈妈做起。孕前准备、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补充各类营养素,包括一定量的钙剂,就可以为宝宝将来的骨峰值作准备。摄入足够的钙和营养,并让孩子在一生中重视体育锻炼,这样,孩子成人后就会有一个高骨峰值以受一生。

一生补钙

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钙质以保证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钙的供给量正常,可保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如长期钙供给不足,骨内的钙会被动使用以维持体内钙代谢的需要。因此,一生中的任何阶段都要注意钙的补充,以解决日常饮食中钙含量的不足。

孕妇或乳母除了要保证自身钙代谢的平衡外,还要保证胎儿、幼儿钙代谢的需要,每日需补钙400~600毫克。儿童在发育生长期,如3~10岁时,每日需补钙800毫克;10岁以后,可增至1000~1200毫克;成年后,由于骨的发育已经完成,一般每日补钙 600~800毫克即能维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老年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肠内吸收钙的能力下降,骨钙丢失速度增快,每日需补钙800毫克,才能减少钙的代谢负平衡。补钙时,注意饮食搭配很重要,有些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甜菜等)或高脂肪食物与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同食,会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草酸钙或脂肪酸钙,需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