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篇1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甚至是给企业造成致命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稳步发展。针对于此种情况,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应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才能了解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问题分析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

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较晚,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间比较短,进而在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问题。例如,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常常出现系统故障,无法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导致财务危机突然爆发,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又如,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使得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出现监测不准确问题,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财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而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应用者,其应用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效率,也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就现阶段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财务工作的发展及改革,导致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而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3.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不相容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实施的,然而,就现阶段一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上来看,一些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孤立,运行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等原因,也将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较为单一

由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进而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非常的单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是包括对系统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的监测,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针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上来看,其主要是发现风险和预警风险,但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却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可见,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上看,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真正的将财务危机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影响到企业财务质量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而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首先,企业应该聘任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维护人员,要求维护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漏洞及故障,通过及时的处理,能够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其次,及时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

在企业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颇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了解财务人员的整体情况,针对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其次,将现今最为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导财务人员有效的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培训中,要做到事无巨细,将财务人员在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应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了解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并且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3.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

企业在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具体应该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施针对性的预警,进而实现良好的财务危机预警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篇3

Yang Yu'e

(The College of Business,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摘要:目前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大多是定量研究,但其不能揭示出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而且对于非财务因素,运用财务数据建立的预警模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财务预警定性分析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预测分析,以此弥补定量分析法的不足。

Abstract: Most of the current corporate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analysis is quantitative research, but it can not reveal all the problems in the business. But also for non-financial factors, the early warning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financial data can not solve them, so it requir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and compares them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prediction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关键词:定性分析法 三个月资金周转表 四阶段症状

Key words: qualitative analysis;cash flow table of three months;four-stage symptom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7-01

1定性分析法的概念

在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中,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虽然其是实证研究,带有很强的说明力,但其仅考虑了财务因素,未将非财务因素纳入财务预警的体系,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全貌,为此应辅之定性分析法,使研究更全面准确,以此建立更为合理、准确的财务预警系统。定性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往经验和对公司行业特征、基本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商誉、生命周期、治理结构等情况对公司的各种风险综合评价得出财务预警结论,定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只是一种判断。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管理评分法――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四种。

2定性分析法之比较

2.1 “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看有没有制定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否制定资金周转的三个月计划表,是否经常检查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额的比率、考虑资金周转以及结转下月余额对总收入的比率等问题,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重大意义。经济繁荣的程度与资金周转联系较为密切,如企业从繁荣走向萧条,尤其是在进入萧条期后,企业的计划就经常被打乱,甚至赊销款和销售额的回收都不能按照计划及时收回,但是各种费用却很容易超过起先的预算。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特别详细的资金周转计划表,资金就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相反,企业从萧条转向繁荣时,资金周转就会逐渐变得灵活起来。这种分析方法的判定标准:如果企业制定不出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这说明该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大问题;倘若企业能制定出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说明该企业的资金周转暂时不存在问题,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这种分析方法的实质是企业面临的理财环境是变化多端的,要避免发生各种支付危机,就应该周密计划,保证企业能制定出周转较高的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如果制定不出此表,就说明该企业已经有潜在的风险了,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2.2 管理评分法――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管理评分法又称为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美国的仁翰・阿吉蒂调查了企业的管理特性及可能导致破产企业的不足,按照几种经营缺点、经营错误和破产征兆进行对比打分,还根据这几项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它们作了加权处理,总分是100分。评判标准为:所得分值越低,企业处境便越好;反之,所得分值越高,企业处境便越差。这种管理评分方式试图将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处理,这一过程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整个企业甚至具体到车间,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细致的调查,全面深入分析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才能对企业的管理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用管理评分法进行评估时,不允许打中间分值,即每项的评分不是零分就是满分,给出的分值代表了企业管理不善的程度。参照各项标准进行打分,分值越高,则企业的处境越差。企业的安全分值一般应小于18分;如果评价的分值合计大于25分,就说明企业正面临着财务危机;如果评价的分值合计大于35分,就说明企业正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由此可见,管理评分法认为企业高级管理层是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种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懂,但其效果的好坏还要取决于是否对被评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全面、深入的接触。从某种程度上看,管理评分法具备了定量分析中多元线性函数的基本条件。

2.3 标准化调查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是指就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公司、协会、专业人员等,加以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形成报告文件形式供企业管理层参考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带有普遍适用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所有企业都有意义;不足在于无法针对特定公司的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无法就某些特定问题提供相关的个性研究。另外,调查时没有对要求回答的每个问题进行解释,也没有引导使用者对所问问题之外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2.4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病症可以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和财务危机实现期,且程度是依次加重。“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各阶段的特征,如图1所示。如企业在财务运营过程中有上述特征出现,要根据特征确定相应的阶段,并寻求有效解决办法,使企业尽早回归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此方法操作简单,表达清晰,作为企业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足在于每个阶段的划分不容易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需要诊断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3定性分析法之评价

在企业实际运用中,定性分析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定性分析法需要有关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因此这种方法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个人的偏见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时不能单纯依靠财务数据,应充分考虑能够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数据。既要涉及到定量信息,也要涉及到定性信息,这样才能更为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全貌。较好的方法是同时使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使其取长补短,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李海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2007,(30).

篇4

1.财务风险的含义

现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按其在经营过程中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也称融资风险或筹资风险。

从财务预警角度看,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不仅仅限于对筹资风险的预测。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由此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协调,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含义的界定应按照广义的财务风险观来理解,更适合房地产行业。

2.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自身经营特点。从房地产业的经营特点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的特点。

(2)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贷款、经营性欠款4部分组成,其中自有资金往往只占较小的比例,负债资金往往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70%,有的甚至高达90%,一旦企业不能控制各类风险,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3)财务管理水平。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时有体现。

(4)决策的风险意识。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地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在企业风险研究分析中,早期的财务风险测度方法主要考虑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因此风险测量师从财务可行性模型出发。随着资金时间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总投资内部收益率和股本内部收益率成了风险分析重点,从而开始对内部收益率的各因子加以细分,出现了敏感性分析。但这些模型和分析方法,都只是分离地给出各个指标,没能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判断标准和预警信息。

2.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借助于已有的财务资料及数理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于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并在危机到来之前,向相关人员提出警告,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督促相关人员做好有效地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财务预警是经济预警的组成部分,由于财务预警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可计量性,因为,财务预警成为了经济预警的一个最有效的窗口。具体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信息反馈。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对国内外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整理,包括企业行业竞争情况、宏观产业政策、横纵向的供应商及客户情况等等。

(2)进行风险预警,防范风险损失。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可以对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与同期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与历史先进水平比较,得出企业的景气程度,确定是否进入需要警示阶段。

(3)保护企业,促进发展。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做出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财务损失。

(4)提供决策支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既然是一个有效的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随时在系统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5)进行有效借鉴,完善企业管理。企业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存储”问题,把历史数据保留下来,如果以后还碰上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即很快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更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是进一步改进的解决办法。

3.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机制。如何去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作用,实现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收益,这将决定着这个预警系统是否成功。预警这种机制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风险。任何预测都是以已知数据为基础,从已知数据中发现风险和识别风险是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财务报表数据中分析,可以进行现场察探,可以发放专家调查问卷,可以分析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

(2)建立预警体系。凭借单一指标去预警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完成预警功能,一般来说,财务预警是一个综合体系,如何把这些因素综合成一个最有效的预警体系,是成功预警最重要的环节

(3)进行预警控制和分析。风险已经识别,系统已经建立,剩下的,就是要依据已有的目标去控制,只有通过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化解,效益才能产生。

4.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具体对策。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自身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关键风险因子,并及时处理;同时通过非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信息等其他方面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相应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成本内控措施。成本内控措施需落实到立项、规划、招投标、施工、销售、预决算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关键节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2)多渠道融资模式。鉴于企业借贷资金成本的某些不可控性,房地产企业应该在融资渠道上积极拓宽思路。

(3)多业态开发模式。采用多业态开发模式预防单一开发模式而进行风险防范也不是绝对的,目前在房地产业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开发模式,分别是多元化与单一化。

(4)现金流量管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包括土地出让金的支付、工程款的支付、销售回款的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销售回款的管理。

篇5

摘要:在市场经济强有力的冲击之下,准确、及时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是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国外一项研究调查表明,现金流量在反映企业价值和破产几率上有很大的突破,已经在国内外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应用。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现金流量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涵,接着说明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机制。

关键词 :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机制;财务管理

一、现金流量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涵

1.现金流量的内涵

作为现当财领域一个新兴的重要概念,现金流量指的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会计在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通过经营、筹资、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的统计和分析。现金在企业的运营中起到重大作用,它包括企业为维持基本运营库存的现金和随时能够兑换的足额现金。同样,现金等价物指的是企业进行的一些价值变化不大、易于转换成现金的短期风险投资,这些投资期限短、流动性大,短期内能够进行资金回笼。如上所述,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所以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有效健康发展、免遭破产危机,建立完整的现金流量管理预警迫在眉睫。由于现金流量具有共存性、非完全相关性、阶段性、非抗衡性、复杂性等五大特征,所以企业在制定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政策时,首先要对现金流量的特性进行了解,然后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把握现金流量的客观规律,在对企业现金流量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合理有效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涵

在金融财务领域,财务预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而且牵涉到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利益,所以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债权人是企业财务预警最早的发起者,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银行借贷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内外有关财务管理的研究最关注的是企业资金的流向和贷款偿还能力。但是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多,证券事业得到发展,企业的资金来源主体逐渐转化为债券投资者,他们关注的不再是偿还能力,而把目光锁定在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盈亏能力上。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如何在竞争日益残酷的证券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确保投资者利益不受影响,不仅是企业关注的话题,更成为监管部门和政府机关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因为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陷入财务危机,企业上下员工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瓦解,危害社会治安。

二、现金流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企业具体运营中,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准无疑给企业的良好运营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制约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首要关键因素却是现金,它也是经营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现金流量在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和现金流动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注重根据利润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但是利润只是对企业当前经营成果的显示,反映了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将企业经营收益和财务状况的变动灵活地反映出来。但是现金流量表却能够清晰详实地将企业结构与风险、规模与效益之间的问题反映出来,加以综合分析之后,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长久发展目标做出规划预测。从这个角度来讲,现金流量表是沟通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之间的桥梁,能够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纯利润和实际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清晰地反映出来。同时,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能较好地评价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1.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

企业资产的存在形式不单单只是现金这一种形式,而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来讲主要有货币形态和非货币形态,现金是货币形态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对资金管理的信息大多来自企业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资金的管理中也就掺杂了很多人为性、主观性、综合性,并且有的企业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财务检查,采用和外部一样的规范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与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相差甚远。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现金流量管理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更加直观、具体、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理财活动情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法则越来越规范,金融环境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企业财务管理日趋国际化,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现金流量能力,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立足点,成为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能否实现及实现速度、实现规模的重要前提,决定着企业能否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2.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

作为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活跃度最高的一部分,现金流量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是因为,企业为了日常开支和正常运转,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来周转,并且为了偿还债务,以后拥有更多资产来发展壮大公司,企业还要进行其他投资,从而壮大自身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些资金虽然可以运用外部融资渠道获取,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多运行稳健的老牌企业都是依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这也是企业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做法,更是多数企业根据自身企业发展实际采用的普遍手法。

三、建立健全面向现金流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内因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其次,外因是内因起作用的促进条件。外部环境能够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机遇,但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这会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究其内部原因,一个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高低对企业现金流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企业在财务支付方面出现失误,那么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会受到巨大威胁。而通过现金流量的财务识别功能,能够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避免发生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现金流量指标财务预警,从本质上说明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及财务风险。

1.对基于现金流量经营环节风险的应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企业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率,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安全性。首先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存货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地在生产经营许可范围内,压缩存货的周转周期,减少由于存货积压造成的原材料积压、残次品多次返工现象,从而降低对产品检查的成本,便于资金流转。其次,要尽可能地压缩现金的回收周期,指定专门人员定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追回拖欠的余款,加快企业资金的回笼。再次,要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合理的付款周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外支付款项的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如果出现延迟支付,不仅会损害公司口碑,还会引起供货商的不满,导致企业失去宝贵的客源。

2.对基于现金流量投资环节风险的应对

在制定投资决策时,企业必须对预期收入是否大于当前收益作出明确判断,在这一过程中,现金流量在帮助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有两点:首先,能对企业的投资风险作出预测,保证资金的安全。在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财务政策、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综合评估后,才能够进行维持企业正常日常开支情况下的投资计划,从客观上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其次通过对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保证企业资金效益的良好实现。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可以使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净现值法等计算项目的净现值,一般来说,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是可行的

3.对基于现金流量筹资环节风险的应对

在企业的筹资活动中,现金流量风险应考虑以下方面:首先要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制定严格的筹资计划。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企业可以对短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制定短期的现金管理计划。并结合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础的现金流量长期预测与计划,可以制定出较全面的筹资计划。其次要掌握财务状况,对企业偿付能力进行有效辨别。企业在制定筹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避免在筹资活动中,现金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通常可以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对自身的短期与长期的资金偿付能力进行测算。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时代的影响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遭遇到很多不确定风险因素,比如外部市场体制不健全、信贷体系风险将加大、内部制度管理缺失等一系列缺陷,这些因素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永续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2]左占卫.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6).

[3]孙金莉.基于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

篇6

一、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每类风险都可以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来衡量。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和原则,结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并且全面吸收、归纳企业现有经济评价指标和组织评价指标,根据影响财务活动的各个因素的内容及表现、特点及分类重新归纳组合,本文构建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也是对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把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和数量化。基本步骤为: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即将对象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构造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标度法,最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求得权重W。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层不同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时,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三个以上的对象放在一起,难以比较,但是,两个对象就容易比较。所以,层次分析法使用了两两比较的方法。两两比较,重要性标度以表2中的规定为准。

(三)财务风险预警警戒线的确定 在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中,按照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大小,将财务风险确定为5个等级:优良、正常、低度、中度、高度风险五种等级,警戒线可按照这5个等级的风险进行划分,如表3所示: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A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一)A企业的基本概况 A企业是一家具有二十五年血液制品安全生产历史,兼有中西药制剂、生化药品的制药企业,A企业由其他两个企业重组成立,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215人,专业技术人员82人,占全厂员工的38.1%。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5人(执业药师14人),初级职称44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112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52%。

(二)因素权重计算 主要包括:

(1)因素权重一致性检验。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这四个因素分别为S1,S2,S3,S4。判断矩阵Ra为:

Ra=a11 a12 … a1ma21 a22 … a23……an1 an2 … anm=1 1/3 1/2 53 1 2 72 1/2 1 51/8 1/7 1/5 1

用“和积法”计算权重向量:按列规范化

0.610,0.169,0.135,0.2780.484,0.507,0.540,0.3890.322,0.253,0.270,0.2780.035,0.071,0.054,0.056

篇7

关键词:财务危机;警度;排警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15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上来。因此,研究财务危机,研究如何从企业财务状况上探寻蛛丝马迹,防范财务风险,借以提高企业对财务危机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水平以及应急决策水平,为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我们采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报,但是预报并不是管理者的目的,怎样解除财务危机才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笔者重点讲述企业财务危机的警度分析与排警措施。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逐步显现的过程主观地划分为几个阶段,即我们说的警度分析。企业只有知道自己处在财务危机中哪一阶段,才能根据该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警措施。

一、财务危机的潜伏期

(一)财务危机潜伏期企业情况介绍。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企业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繁盛程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关联企业的财务状况、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财务危机潜伏期应关注的警兆

1、行业竞争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的竞争类型。从竞争的强弱程度来看,行业的竞争类型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型行业、不完全竞争型行业、寡头垄断行业、完全垄断行业四种。从完全竞争行业到完全垄断行业,竞争程度依次递减,财务风险的程度也依次递减,即竞争性越弱,财务风险越小,反之亦然;二是行业受生命周期变动的影响程度。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面对行业生命周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序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是行业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风险小,属于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的风险稍大,属于国家抑制的产业风险最大。

2、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引起产品售价变动;产品的市场售价与上期对比,大于或等于上期,则为无警区域,小于上期的则为有警区域,根据小于比例的递增可以划分为轻警区域、中警区域、重警区域和巨警区域;二是主要原料短缺引起材料进价上涨。主要原料进价或材料采购总平均进价与上期对比,小于或等于上期,则为无警区域,大于上期平均进价的则为有警区域,根据大于比例的递增也可以定义为轻警区域、中警区域、重警区域和巨警区域。

3、经营控制风险。经营控制风险,涉及以下几个具体化的分析监测内容:

(1)职责划分。职责划分的目标为: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监测交易的真实可靠性。一个企业有很多业务,也有很多部门,各部门应列出详细职责划分表,这样做一方面使各种业务的职责划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另一方面若经营业务控制出现问题,可以做到责任追踪。

(2)授权规定。涉及经营业务的货币收支时,应采用授权形式办理。对授权的范围、内容、金额、时间等应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既可以避免越权行为的发生,又能防止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3)复核责任。复核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没有正常的复核机制,各项制度就无人执行;一项业务没有复核,就可能产生错弊。

4、投资控制风险。从投资的内部控制角度分析,主要的监测内容为:投资方向是否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投资项目是否得到国家或地区优惠政策的支持;投资对企业未来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

5、筹资控制风险。潜伏期的筹资控制风险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间特征。一般而言,该行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高于同一时期的债务资金成本率,则意味着无警;反之,则意味着有警情出现。从筹资的内部控制角度分析,主要监测的内容为:各种筹资方案是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是否真正考虑了融资顺序。

(三)财务危机潜伏期的警兆指标及评分标准。美国的仁翰・阿吉蒂调查了可能导致破产的公司缺陷,按照缺陷的征兆进行对比打分,人们称之为管理评分法。根据管理评分法和“潜伏期”财务风险的警兆,设计表1。(表1)

按管理评分法,对财务危机“潜伏期”的警兆表现评分,每一项只能按得分栏的指定栏次得到唯一的得分。分数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最低总得分为0,最高得分为30分。

一般而言,根据企业的实际得分可按表2判断其警度等级。(表2)

(四)财务危机潜伏期的排警措施。针对财务危机潜伏期的特点,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排警:

1、开拓新的市场。丧失市场使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出现危机,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开拓竞争性市场开始。

2、寻找涨价原料的替代品。开展产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料的替代品,如开发新能源等,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消减和压缩资本性支出。即延缓非生产性支出,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压缩日常经费开支,推迟和延缓固定资产建造及改造项目。

二、财务危机的爆发期

(一)财务危机发作期企业情况介绍。从逻辑关系来看,“潜伏期”的财务危机警兆表现为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控制失控,这种警兆表现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成“爆发期”财务风险的警兆。也就是说,“爆发期”的警兆表现是“潜伏期”的风险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二)财务危机“爆发期”的警兆。主要包括财务警兆、业务警兆和或有事项警兆。

1、财务警兆。主要有:(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事实上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这是财务危机“爆发期”的主要征兆之一,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原动力已出现故障;(3)过度依赖借款。这类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进而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4)存在大额的逾期未付利润。这是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财务危机出现的重要警兆;(5)无法履行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包括不能及时足额还款,未能按约定支付企业债券或借款的利息等。

2、业务警兆。主要有:(1)主导产品属于夕阳产品,表明企业的产品要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么是被市场所淘汰的旧工艺。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该企业被迫做产业结构调整或被迫关停并转;(2)已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3)人力资源短缺,表明企业经营业务不景气,人才大量流失;(4)财务人员变动频繁。财务工作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一方面很有可能会把公司账务搞得一团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该公司的管理风格有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公司营运不畅的征兆。

3、或有事项警兆。主要有:

(1)贴现。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是最大可能出现的或有负债项目。

(2)担保。根据应负连带责任,因此,它属于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或有事项。

(3)抵押借款。如果未能按期还款就会面临很大的财务危机。

(4)未决诉讼。未决诉讼的存在使企业资产或经营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财务危机爆发期的警兆指标及评判标准。表3中所列任何一项警兆表现出现,都表明企业存在着警情,所以,存在警情就划√,不存在就划×,根据出现√的数量来判断企业的财务危机警度。(表3、表4)

(四)财务危机爆发期的排警措施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千方百计取得经营资金。

2、寻求并获得新的投资。包括所有者追加投资或增资扩股,获取新的投资等方式,以形成大额的现金流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3、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运营不利的局面。

4、售后回租资产。采取这种措施能缓解短期内资金紧张的状况,同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如,将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回,因租金远远小于其售价款,因而能起到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的作用。

三、财务危机的恶化期

(一)财务危机恶化期企业情况介绍。财务危机的恶化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

(二)财务危机恶化期的警兆。表现如下:1、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如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大大超过警戒值100%,每股收益为负数,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等等;2、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即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3、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4、异常原因导致非季节性停工、停产。

(三)财务危机恶化期的警度分析。当第1项和第2项同时出现,第3项和第4项未出现时,表明企业已经出现了财务风险;在第1项、第2项已经出现的基础上,第3项、第4项任何一项出现,将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转变为财务危机。同时表明,企业已面临倒闭,若不采取强制性排警措施,不到一个营业周期,将出现破产。

(四)财务危机恶化期的排警措施

首先,制订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

其次,寻求过渡时期的资产支援。分析问题之所在,主动说明目前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渡难关。同时,可以处置资产或进行债务重组。

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吸取教训,制定重整方案。其做法为: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更换高级领导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改善生产程序;改善行销方式等。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财务危机发生的程度将其分期,并介绍了每一时期财务危机的警兆及其评分标准,使企业可以方便地判断出目前企业发生的财务危机处在何种时期,以便其采取相应的排警措施。当然对于企业来说,排警只是措施,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将财务危机抹杀在潜伏期,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市场大环境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庆兰,吴长强.刍探财务预警系统[J].财会月刊,2001.4.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3]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2.

[4]佘丛国,席酉民.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预测,2003.2.

[5]吴晓梅.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及其建设[J].计划与市场,2002.6.

[6]张霄雯,韩晓舟.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若干问题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1.

[7]龚巧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风险[J].新疆农垦经济,2002.4.

篇8

[关键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精细化;决策

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决策是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阶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对数字进行深度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各种管理决策活动,从而在各自领域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一、饲料企业财务精细化分析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的高峰期,饲料生产呈现继续增长势头,市场需求强劲拉动,竞争不断加剧,饲料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量逐年递增。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是否科学和精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精细化财务分析并非仅指分析细节。也不是越细越好,而是强调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分析,即采取“用分析去竞争”的管理战略,运用超出传统财务分析的视野,将财务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明确地联系起来,包括利用分析结果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确定适当的价格,确定最能带来利润的客户,改进业绩评价与激励(奖酬)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的决策一致与管理努力。然而,饲料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欠缺精细化理念――未能将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理念充分融入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之中。多数企业目前精细化财务分析与筹划欠缺。存在着分析方法落后,分析模式不统一。分析内容缺乏深度、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切实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已成为饲料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饲料企业应结合本行业的经营特点,从财务分析的分析内容、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进行精细化分析,完成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财务分析模版。有效提高饲料企业财务分析水平。

二、目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粗略与管理决策脱节的表现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利润最大化”一直被企业管理层当作引导管理决策的主流目标。与此相适应的财务分析模式亦将分析重点集中反映在获利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上,过分关注账面利润,忽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净利概念高估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造成利润导向与“面向未来管理”的理念明显不协调。

(二)忽视数据和分析结果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联系

财务分析大多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缺乏增长性分析。如资产报酬率(ROA)诱使被考评者作出利己但却不利公司整体利益的管理决策;利润指标常诱使被考核者追求自己的短期业绩而置公司长远发展于不顾(削减研发和必要的维护费用即可增加利润);在直接应用于业绩考评与奖酬体系时。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很可能使被考评者产生扭曲性的行为,易造成决策不一致与管理不努力的风险。

(三)静态分析结果与企业持续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目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来审视企业、大多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企业资金随着经营活动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必然在资金变动中反映出来,而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变化,对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不予重视,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而一味地根据企业静态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计划等分析出来的结果来套用同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诊断企业经营活动。事实上,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对企业财务的精细分析应扩展到持续增长管理方面,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企业实现激励相容提供决策依据。

(四)忽视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导致管理决策失误

从会计角度来看,机会成本是隐性成本。它不会出现在所有的财务报表中,考虑机会成本的利润即为经济利润。经济利润考虑了所有市场因素,将机会成本与实际成本和谐统一。企业的高管往往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作出相应决策。会计方法只计算“选择的价值”,经济学的分析是要计算“放弃的价值”。如一个经理作出一项最终投资报酬率高达28%的决定,这项决策是否正确,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你选择这项决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笔资金投资于别的项目,回报率有可能高于28%的话,那么这项决策就是错误的。

(五)缺乏报表附注内容,报表间关联性分析不足

目前大多数饲料企业缺乏报表附注,从而影响管理者获得他们需要的相关信息,进而作出正确决策。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比率是由不同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得出的。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由损益表中销售数据为分子,由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为分母得到。分析时需要意识到,将不同报表上相关项目结合起来的财务比率,并不能清楚地显示财务报表之间的整体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对于全面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与经营绩效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合行业特点,确定饲料行业特色的精细化分析内容

饲料企业财务分析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饲料企业作为资金资产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饲料企业目前大多没有应收账款。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库存商品等环节,资产结构以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为主,占整个资产总额的90%以上;饲料企业生产过程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南方春天湿度较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容易受潮变质。因此产品受潮霉变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

基于饲料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营需求,综合企业各方面评价的需要,通过对饲料业务的具体分析,财务精细化分析应以损益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等作为财务分析的内容。其中饲料企业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益分析

1.收入分析。饲料企业的收入构成主要是饲料产品销售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分析主要是对销售饲料产品收入展开分析;饲料产品收入分析必然要对销售量及其单价进行分析。对销售量又可以按照分类产品销售量结构、分地区销售量结构进行分类分析。这就形成了饲料企业特色的收入分析内容。

2.成本分析。一般工业企业能够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燃料和动力等,列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不直接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列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而饲料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所以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就构成了饲料企业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资产分析

1.流动资产结构分析。对于饲料企业流动资产的分析,主要对企业的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存货的数量控制标准确认和质量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饲料产品单位重量

的价值比较低,以原材料和产品库存为主要形式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通常都远大于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所以,分析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合理性尤为重要。在面对原材料供货周期长、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往往采用过度囤积的方式来应对,财务费用较大。特别是南方的饲料企业,其主要原材料。如玉米、豆粕等基本是从北方购入或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定购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要通过整合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资产结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从资产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来判断。

2.周定资产投资分析。饲料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以及制粒机、粉碎机、搅拌机、冷却器和配料系统等生产设备。其作为长期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的比例巨大。固定资产分布和利用合理性对企业的效益有着重大影响。针对一些易损固定资产。如粉碎机,其扩建、改建工程时。有必要作为重要部分单独出来进行分析,这也是饲料企业特有的分析内容。

四、优化饲料企业分析模式,建立多样化的分析层次

(一)以会计报表为模板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是沟通企业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外部利益相关者正是主要通过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及其变动。这一层次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通过销售利润率等概念来分析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采用财务比率法获得这些信息。

(二)以边际分析为模板进行分析

边际分析更能精细地揭示获利能力,尤其是将获利能力分析扩展到产品和业务层面。边际分析法主要通过成本习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和营业杠杆作用分析三个领域来达成。

(三)以ROA与EVA计量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ROA表示资产报酬率,它被用于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利的能力。它等于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而净利可进一步分解为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资产则可进一步分解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通过这种分解,ROA分析可帮助我们定量地确定影响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资本成本,这一缺陷正好由EVA(即经济增加值)分析得以弥补。EVA分析要求我们对获利能力进行精细化分析并意识到经营与获利需要占用或投入资本,必须考虑资本成本。

(四)侧重于现金流分析而非利润流分析

如果说利润相当于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则相当于企业的空气。没有现金流的利润是虚假的利润。现金流管理是一项在概念理解上简单、在实践中运作较复杂的活动。现金流的短缺轻则影响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完善分析方法。开展财务精细化分析

精细化财务分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指出:“良好的策略起源于大量的量化分析。”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行为个体进行精细分析时。更多的是在管理中使用量化的指标,将管理概念数字化,针对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多角度的管理视角出发,才能有效发挥财务分析的强大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评价企业绩效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利润增长并不等于企业价值的增长。传统财务分析关注盈利指标、关注账面盈利,片面强调提高“获利能力”,侧重维护管理层利益,往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财务精细化分析应从采用反映公司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取代反映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计量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EVA)。

1.现金流量。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有充裕的流动资金{即现金流)。利润左右现金流,现金流依托利润,利润既是企业现金流的补给源,也是隐瞒企业现金缺乏的罪魁祸首。所以,企业管理者在绩效财务分析评价时。应从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把利润和现金等融会在一起。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应着重分析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正确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提供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资料。企业决策者从中可以得到直接的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具体情况,以及资金余缺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2.资本成本。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而现行的会计利润指标只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本经营的成本――资本成本,尤其是作为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成本,这样即便企业账面上出现巨额利润,也可能“亏本”经营。为了获取账面上的会计利润,管理者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达到。企业财务精细化价值分析的核心不是简单地评价获利能力。而是评价企业的管理是否产生了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在创造的盈利超过资本成本时。才表明公司业务和管理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3.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是一个与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公司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它是一种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会计利润忽略权益成本。因而夸大了实际收益;会计利润将研发培训等确认为费用从而缩小了实际收益。EVA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相应矫正,一方面剔除了股权资本;另一方面将研发和广告费用资本化。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业绩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要引进EVA评价体系,才能够鼓励经营者选择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从而促使企业经理人直接关注与库存、应收款项以及与机器设备有关的成本,更为谨慎地使用资产,快速处理不良资产,减少消耗性资产的占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

(二)联结管理决策进行报表分析

报表分析主要是对本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将其与别的数字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意义,这也是比率分析的重点所在。有效的分析应从企业财务报表回归企业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活动感知财务报表。为了将财务比率作为衡量企业运作成功与否的指示器,必须将计算出的比率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其比较标准一般选择有三种:企业过去时期的比率、行业平均值、预算比率等。此外,加强报表附注的编制工作,详细分析报表附注内容、董事会报告、统计报表及年终总结等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时,可以对报表的某一部分单独分析,也可以进行混合报表分析,或者将不同单位的不同报表项目组合起来分析。从而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此外,在已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可以作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分析时,注意剔除偶发性特殊项目的影响,尤其是定基发展速度的基期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将影响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分析某个指标的实际值,通过结合指标的计算公式、标准值范围、含义等,深入地了解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以及该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在饲料行业中,如资产周转率降低时,对于采取最低成本竞争策略企业,必须注意是否陷入薄利却无法多销的困境;净利润率降低。对于强调差异化策略的企业,则必须注意它的品牌优势是否减弱,导致客户不愿再支付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购买其产品或服务。可以分析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通过研究各指标实际值的大小范围、变动情况、比例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理解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好地揭示企业在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特征。

(三)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杠杆作用

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原理。饲料企业固定成本(FC)较高。其生产经营就应远离保本点以规避经营风险。企业越在保本点附近经营,营业风险越大,当在贴近保本点时,营业风险无穷大。在预期营业前景乐观的情况下,宜积极采纳具有较高经营杠杆(较高FC)的投资方案。稳健经营的企业,为避免过高的经营杠杆值带来的高风险,就应该试图降低企业固定成本的比率。如生产较多种类的产品、增加员工数量相应减少资本数量等等。

经营杠杆作用、量本利分析和成本习性分析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合理地定价与配置资源、更理性地制定融资决策、更精明地谈判以及更智慧地评估商业机会,可以产生远比报表分析详细的获利能力信息。

(四)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化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

财务精细化分析要注重结果和成效。在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成本费用、投入产出等因素分析,可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由于饲料产品具有原材料消耗多、流量大、不易集装化、对仓库要求高、容易变质等特点,在对饲料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侧重于供应物流成本的分析。其主要包括订货采购费用、运输费、验收入库费和仓储保管费等物流成本项目的分析。若企业是利用贷款组织采购,必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如是自有资金,则存在机会成本问题)。通过对供应物流成本分析,有利于加强责任中心管理,开展责任成本管理方法,为日常物流成本控制及部门的绩效考核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笪建军.赵燕企业财务分析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I]

篇9

关键词:财务报表;企业战略;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03-01

一、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战略

(一)每个企业甚至是部门都会有自己专属的战略,企业战略是融入到它的骨髓里的,融入到企业所有行动中一个导向目标里的,但在企业中并没有人天天讲战略。两个企业家碰面的所聊的不是你的战略怎么做的,有没有效果等,而是关心市场营销问题和财务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强调战略部重要了,而还是强调的说战略重要在于它的引导方向。一个企业在成功的过程中不跟外界交流或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是不可能的,企业战略制定或调整应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我国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不仅影响到房地产的发展,还影响到金融机构甚至如空调行业、电器行业等得发展。

(二)战略实施需要调动资源,资源的基础分为静态与动态。资源的静态(累积的战略执行资源)是指现有的资源结构它的战略含义,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所展示给我们资源结构、资源规模。资源的动态是指一段时期内资源流出量的一种关系,在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源是更倾向于自主经营还是更倾向于对外扩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而行业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基本资产结构,最明显的是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的关系问题。衡量一个企业的能力、各方面的情况,不能仅仅看资源结构或资源规模,更应该看利润的规模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等,如企业产品在市场定位非常高端,可能价格会比较高,这个时候它的存货周转速度相对会比较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会影响企业的定位,产品的销量和营业额是作为产品的占有率的重要标志。

(三)企业的扩张战略以及扩张效应。扩张战略包括对内扩张和对外扩张,对内扩张一般会增加本企业的产能、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营业额以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如果企业在在建工程上停留时间过长,企业未来前景堪忧;对外扩张一般会有对外控制性投资及(撬动效应以外的)效应、资产盘活效应(企业可以把帐内不需要的资源或者帐外没有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它的价值)、风险分散效应(企业进入风险较大的环境中,为了分散风险而对外进行投资)。

(四)从两个的视角来看财务报表所表现出来的战略信息,第一是站在全体股东的视角,从这个视角来看需要具备企业资源是一种系统性优化和资产变化盈利导向两个特征。系统性优化不会强调某类或某项资产的最优,也不强调这个资产本身特定的一种物理质量的优化,而是整体系统的优化。第二是站在控股股东的视角,如果控股股东与全体股东的战略视角不一致,那控股股东的战略实施就等于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占用,实际上是控股股东利用自己权利把企业资源进行转移的私人战略目的。

二、从财务报表看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优势,是在某类或某个部分比别人强。从报表里面我们看企业的竞争力存在一种重要的关系,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度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耳熟能详的指标――流动比率。预付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这几项是经营性流动资产的核心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收款项是负债类的核心,这几者的关系是上下游的关系,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企业的回款状况是关键问题,而恰恰应收账款跟应收票据和预收款项它们又与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如何计量回款状况呢?首先,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先加在一起,看年初数额和年末数额的关系。假设在企业业务不断地扩大的情况下,假设年末和年初的债券规模相同,今年的赊销款全部回款的话,那么该企业的回款状况的良好的,规模的变化就以为这多收或少收的情况。其次,看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结构,应收票据的流动性高、质量高、可回收性高、坏账率低,应收票据的质量远远高于应收账款。最后是付款的管理问题,付款状况是以存货为核心来衡量,预付款项、存货等。

(三)第一用基本营业能力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本营业能力也就是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而毛利率绝对表现了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核心利润表明企业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核心利润率是与营业收入相关的指标,两者代表经营资产的一种综合盈利能力。企业的竞争力还主要来自贯彻力、增长力和控制力等三种力量造成优质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长代表企业具有贯彻力;营业收入的增长代表企业具有增长力;利润的增长,代表企业据偶控制力。三力汇聚的企业才能创造持续的优质增长,也才是良好的长期投资的目标。

(四)企业竞争力有很多种,有些企业的产品市场有形象,但企业效益不怎么高;有些企业的市场形象不怎么好,但企业盈利能力很实惠。在本文种所讲的是财务表现,并不所讲其他评价,在竞争力的财务表现中要特别强调的是持续的盈利能力。在公司资产中,不论是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各个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坚硬的磐石可能突然变成流沙。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资产、负债或是所有者权益,都对企业的竞争力的评估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评价,尽管看不到实体,却也潜藏着企业的真实价值。对企业而言,未来的现金流量,不是一连串可任意假设的数字,而是发挥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得实际经营绩效的成果。公司的磐石应该根基于:以无形资产结合优质有形资产,借以创造竞争力,再将竞争力转为具有持续获利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财务大数据 企业经营分析 管理创新

一、实施背景

(一)贴合国网大数据实时管控需要

截至2015年,在国网公司统筹实施下,基本建成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财务信息工作平台,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集约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三集”管理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手段,强化全面管控、在线监控和风险预控,提高管控实效性,实现管理精益化。为了实现信息实时反映、过程实时控制和结果实时监督核心管理,缩短网省公司与地市县公司之间反馈弧线,适用国网公司大数据应用财务主题,实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数据仓,强化地市县敏感分析实时管控势在必行。

(二)市县一体化经营分析诊断需要

2014年县级供电企业上划以后,紧紧围绕财力集约化“实时管控”要求,升级一体化财务信息工作平台,从对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实时反映、过程实时控制和结果实时监督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应用、提升功能,目前国网公司对省公司,省公司对地市公司、县公司实时一体化管理及考核,同时间段、同考核期进行实时管控,因此,必须开展大数据BW仓同时对地市、县公司经营指标情况进行过程管控。

(三)财务工作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

2015年网省公司对80个上划县级供电企业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升工作,为适用标准化财务管理杠杆在经营业中集成应用的需要,充分发挥会计反映和监督作用,管控系统除了统一出具各项快报、预算报表、决算报表、业务报表财务报告外,更需要规范格式标准各种业务口径、各种管理需求的财务分析报告。县级供电企业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各种基础报告规格不一,口径不一,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反复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规范提升是必要过程。

二、基本内涵

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为根本要求,以财务大数据为支撑,以对标管理为手段,运用指标管理、协同管理、闭环管理等理论,通过开展企业经营分析、市县公司指标对比分析、单项指标分析,及时发现指标薄弱环节,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实现核心指标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闭环管控,形成动态优化、持续完善的对标管理模式,持续促进公司经营业绩和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见图1)。

(一)强化BW仓大数据支撑

大数据BW仓(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是为更好地利用企业内所有可能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决策支持,对数据进行提炼、加工和集成含有一定量商务信息和意义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包含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OLAP服务器、前端工具与应用。其中,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数据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最终确定数据仓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同时组织存储数据仓库元数据;OLAP服务器是对分析需要的数据按照多维数据模型进行再次重组,以支持用户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发现数据趋势;前端工具与应用:前端工具包括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开发的应用。

(二)深化同业对标管理模式

开展同业对标工作是落实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规范管理、改进薄弱环节的现实需要,是助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各专业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专业壁垒,增强全员对标合作意识,消除本位主义,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全局一盘棋,形成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能力的合力,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优化省、地(市)、县供电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将实时管控重点工作纳入对标指标体系,加强对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在线分析;研究建立内控管理指数通报制度,开发建设指数自动运算及平台,试点开展指标测试应用,并将结果纳入公司对标体系。

(三)深入企业经营诊断分析

依托网省、地市、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管控系统综合数据平台,对公司运营效率、经营效益、获利能力的所有报表在原有按省管理部室专业口径上报基础上,进行二次重分类开发,利用财务杠杆挖掘数据内涵,形成满足网省公司管理层级需要的地市、县两级智能分析报告,全景展示一体化管理经营业绩指标水平。通过对多源数据的挖掘,实现公司资源跃层展示,县局历年经营诊断和预测趋势,及目标利润影响因素量、价、费敏感性分析。

三、主要做法

以企业经营分析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指标体系为抓手,以BW数据库建立为基础,以经营分析模型为方法,以指标诊断机制为手段,以组织机制和系统平台为保障,构建“五个建立”经营分析管理模式。明确元数据收集渠道、数据仓库管理、模型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及再加工等工作流程环节,通过指标过程管控,及阶段指标数据诊断,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强化市县经营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经营能力分析、量价费敏感性分析、及电价管理辅助决策分析能力,结合可视化信息系统平台与展示分析结果,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保障BW数据仓切实有效发挥作用,为企业经营分析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依据(见图2)。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市县两级联动

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财务重点工作、预算完成进度、全面运营指标等几个方面的指标,制定公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财务信息管控重点(见图3)。

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出台BW数据仓方案共三稿,选出关系公司整体运行指标10项,关系公司业绩考核指标的二级支撑指标16项,关系公司同业对标指标的二级支撑指标28项,既定标准文本表述。针对细节描述反复演练论证,从定量分析到定型分析,从影响因素变动分析到指标反项变动逆影响,多维度全方位指标体系。

(二)建立财务大数据库,加强决策数据支撑

数据源是实现分析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公司财务部协同各专业部门加强对标数据源管理,梳理完善指标末端因子的周期、维度等采集要素,通过运监平台、专业管理系统采集各指标数据,建立公司财务大数据库,全面掌握对标指标变化及发展趋势,实现指标异动和问题的动态监控及自动预警分析。

公司开发BW数据仓,依据网省公司推广的财务管控系统的管理属性,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电价管理、税务管理等各种管控数据集于一体,结合财务核算数据以及相关营销、预算、资金、现金流等业务数据,是建立BW数据仓的基础支撑。一方面,根据经营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的设计,对结果分析展现需要的各类指标及数据进行处理与维护。包括定义指标权重、指标的归一化处理、指标的趋势化处理、定义经营质量区间、定义经营难度区间等,为最终的分析展现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公司营销、建设等专业系统,将专业系统财务数据纳入大数据库,为营销费用、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做好铺垫。

(三)建立经营分析模型,明确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公司实际工作需求,建立经营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经营发展能力分析”和“量价费敏感性分析”两个方面。通过经营发展能力分析,展示公司目标发展水平和经营状况;通过量价费敏感性分析,明确购售电量、成本收入及售电价格为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各因素变动情况及时预测掌握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趋势(见图4)。

1.经营发展能力分析,及时掌握公司经营现状

基于电网企业自身特点,考虑电网企业市场划分及经营特性,提出“二维五力”经营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以“经营业绩”和“经营难度”两个维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发展能力,直观展现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未来价值,推动公司价值链与业务链的融合,构建集团运作、协同高效、管控有力的企业运营机制。

2.量价费敏感性分析,预测公司经营发展趋势

在既往财务对标分析中依赖公司上级部门信息,县局对自己的指标情况并不了解及关注,关键指标管理不能实现过程管控,通过敏感性分析,将能依据当年指标变动情况,对以后年度的全面经营情况,通过趋势分析法和影响因素敏感分析法进行模拟演练和预测,及早采取管理措施,不可控因素及早掌握,可控因素及早采取提升措施,缩小同业对标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的差距(见图5)。

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电价测算模型和电价动态报告体系,为电价调价、购售电预算预测和日常管理工作决策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切实以“价”为突破点,增加利润为目标,实现预期效益。

借助信息系统,将敏感性分析模型在系统中固化,系统根据取数规则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不同时点、不同维度对购售电量、成本收入、电价等关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全景展示,实现了分层次、全方位、穿透式地反映指标变化及其成因,有利于加强电价管控,提升管理水平

(四)建立指标诊断机制,助力经营质量提升

通过搭建信息系统平台,将固定、经常、反复性数据分析工作交于系统功能实现,高效及时准确发现指标存在的问题,定位指标薄弱环节,及时提示相关责任人制订指标改进提升措施。同时,通过提炼的指标体系展示,在县级供电企业之中进行互相对标,有利于掌握各项指标优势与劣势单位,促进县公司间的交流学习和优势互补。

1.指标月度跟踪监控,及时发现薄弱环节

通过指标历史情况分析和对标,明确指标变化趋势,准确掌握指标实际情况,为指标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以售电量指标为例,通过数据及图形展示两个角度,以月份为周期,观察指标理念变化趋势,明确指标水平较好的月份,以及较差的月份,并为较差月份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市县公司对比分析,明确指标落后单位(见图6)。

2.深化季度综合分析,季度智能快报

以省公司季度分析报告模板为基础,根据地市公司实际情况,财务部制订季度综合分析报告模板,并将模板导入信息系统中,结合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功能,每个季度,系统生成季度综合智能分析快报,及时通报公司经营状况(见图7)。

3.深入末端指标分析,定位指标薄弱环节

根据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对指标进行分解,将计算公式中的各级分项指标作为子指标,根据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或子指标对整体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子指标权重。当子指标为末端因子,则停止分解,末端因子即不能再继续分解,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可以直接获得一手数据,不需要再次加工计算的子指标。

(五)建立运行保障平台,促进分析诊断顺利开展

建立信息系统平台,固化企业经营分析管理体系和方法,系统分为数据层、查询层、分析层和展示层四个维度。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编制《BA报告日常操作手册》,对系统平台操作界面、查询界面进行详细说明,并就系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说明,避免操作上的失误,规范使用方法。

四、实施效果

(一)数据实时监控,财务分析质量显著提升

数据流转质量和时效性得到加强,采取运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平时最快要三天的财务分析报告,在报表上报实现即时完成智能报告,一键式分析报告,数据准确,数据有效利用,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改善(见图8)。

(二)指标动态评价,内部管理协同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