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规划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城乡规划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城乡规划的理解

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要求;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26-2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规划主要指的就是政府调控的活动,它是促进城乡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从目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城乡规划管理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对城乡规划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城乡规划的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不断合理调度城乡资源,加大城乡规划宣传的力度,从而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合理开展。

1 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

众所周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推动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同时,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面对新形势,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对于经济转型的适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经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对于城乡规划管理来说,它已经不能跟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因此,我国政府要想进一步推动城乡建设,就必须对城乡规划管理进行创新,要结合当前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城乡发展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以此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1.2 对于经济模式的适应

由于受到以往计划经济的固有增长模式影响,从而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使得经济处于长期滞后状态,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政府就要结合当地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资源调度,顺应多样化经济增长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综合发展。

1.3 对于经济结构的适应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忽视了工商业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现如今,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必须加大对城乡规划的管理力度,对各个行业资源采取有效合理的分配,从而保证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序进行。

2 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

从目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从而使得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其职能与所赋予的权利不相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技术,导致了城乡规划管理面临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管理职能,从而保证城乡规划空间布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城乡规划管理缺乏相关理论指导

在具体的城乡规划管理中,还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欠缺的地区,由于当地资金的短缺,使得空间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由于城乡规划缺乏短视性,没有设置长远的目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开展。另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乡规划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再加上缺乏相关理论指导,从而导致了在管理上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2.3 对城乡规划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

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中,对城乡规划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也是影响城乡规划管理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城乡规划的重视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存在很多的漏洞,使得城乡规划管理流于形式。第二,在管理使用城乡土地时,经常出现一些违法用地等现象,由于管理监督的力度不够,使得城乡规划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第三,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把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缺乏严格的执法管理力度,从而阻碍了我国城乡建设发展。

3 有效解决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实现科学化管理

为了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开展,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城乡规划管理。首先,政府应该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并建立科学化标准,从而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其次,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改变城乡规划管理方式,从而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再次,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比如,建立全市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确保通过搭建技术线路。最后,管理人员要摒弃以往的手工操作,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把城乡规划中的信息用计算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而且又能提高办公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大对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更新,保证相关数据的实效性和完整性。总之,只有对城乡规划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乡建设的发展。

3.2 合理调度城乡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城市建设上,忽视了城乡结合发展,因此,导致了城乡不和谐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我国政府应该合理调度城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经济增长。在以往我国传统的城乡管理中,只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不考虑当地城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很不协调;同时,在具体的城乡规划中还经常出现调配资源的不合理,给城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城乡资源的调度力度,保证城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城乡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大城乡规划宣传的力度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加大城乡规划宣传的力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有效措施。因此,相关政府应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重视公众参与性,从而保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来加强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群众对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视度。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大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同时,政府还可以举办一些规划展览活动,让群众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政府还要坚强对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避免一些违法操作行为的发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相关政府部门就应该重视城乡规范管理。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城乡规划宣传的力度,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 周天野.试谈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250.

[2] 别志军.试谈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18:49+51.

[3] 李小曦.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对策探讨[J].江西建材,2016,02:44+47.

篇2

关键词: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价值;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乡规划的理念与特征

城乡规划理念的提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且随着每代人的不断完善和修改,让现今的城乡规划理念不仅越来越独立,也完美的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完美结合到了一起。城乡规划的实施者是政府部门,因此城乡规划的规划前提是能够符合基本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具体的城乡规划过程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规划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在对空间布局形式的规划上,同时对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城乡未来经济蓝图也有很大的调控作用。可以说城乡规划就是为城乡建设的基础规划服务,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帮助城乡建设达到最优化发展。城乡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城乡民众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城乡规划的质量还需要靠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严格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最优化城乡规划实现对城乡建设的合理布局。

2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

2.1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城乡规划要能够实现改善人居环境、协调空间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带动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改善目标。从上条法规中可以看出城乡规划不仅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同时又是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保证。过去的城乡规划通常都是通过加大城市化规模的方式来提高城乡GDP增长,但是规划配置的欠合理性往往让城乡规模建设不能很好的与城乡发展相协调。且政府对地方土地的过度重视也让目前城乡规划的实际效果与规划本质完全背道而驰。为了实现城乡的合理建设,保证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资源配置的城乡规划建设对城乡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解决城乡两极化的最佳途径

目前国内城乡建设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城乡两极化严重,这种两极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市场化和农村用地自给化两方面。简单的说,城市在自身土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向着统一化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农村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却较为随意,很多规划计划都难以实施。这种两极分化不仅延缓了农村经济建设,同时也加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因此合理进行城乡规划,尤其是土地方面的规划不仅能够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两者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3为宏观调控提供支持

新城乡规划法中进一步强调了城乡规划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并要求所有单位和个人均需按照法律批准的城乡规划进行建设,听从统一的规划管理。从新城乡法规也可以看出现今的城乡规划建设已经消除了城乡建设中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例如以往政府因更换人员而对城乡建设部署进行大范围调整使各种资源无端浪费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因为新法规中明确指出,只要是程序的正常规划,就不能随便修改,即使需要修改,修改程序和修改制度也异常严格。

过去城乡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者都是政府,过去的城乡法规只侧重行政权力与管理方法的维护而忽视公民与法人的权益保护,这导致旧城乡法规出现监督薄弱,专制性强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城乡法规在修改过程中加强了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内容,着重强调了社会公众、立法机关、上级部门对规划权力的监督。同时也将群众参与、职能部门参与和定期评估总体规划等多个事项列为法定程序。这种监督机制的强化为城乡建设中的合理规划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上级政府对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支持。

3提高城乡规划质量的措施

3.1扩大城乡规划的“广度”

扩大城乡规划的“广度”是强调规划中的多视角切入。多视角切入不仅可以从多元因素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同时也能够切实统一多学科的与多价值观之间的合作,从而为规划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和更科学的规划方法。另外城乡规划影响到城乡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伦理建设、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若单纯以规划的角度进行城乡规划不仅不能够统筹城乡建设全局,同时这种狭隘的规划思路也会影响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多视角切入的规划方式能够对规划目标与规划难题双管齐下,结合城乡的现实发展为城乡建设提供更科学、全面、周密的规划思路。

3.2突出公众的监督权

城乡规划的主导和执行者都是政府,但是单体的思想和规划很难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另外城乡规划中牵涉到的不单单是政府,还有公众、开发商等多个主体,要想让各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能够达到协调统一,城乡规划建设之路还应当靠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和交流。因此城乡规划中政府应当集思广益,鼓励群众和社会各基层积极参与进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原有城乡规划中专制性强、监督薄弱的问题,同时公众的参与也能够减少规划中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分歧,减少规划实施中的矛盾激化。

3.3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过去的行政规划的城乡规划制度的研究仅将焦点聚集在规划部门本身,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获得的权限也仅限于特定的行政组织结构,这直接导致城乡规划编制仅为规划部门“服务”而忽略了其他部门的职能利益。因此很多城乡在规划在实施时往往只是规划部门一头热,其他职能部门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这使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过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调动其他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城乡规划制度还应当积极做出调整,注重多部门的利益协调,通过主动引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的方式让与规划有关的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认真积极的参与进规划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规划真正发挥对城乡经济建设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3.4重视规划的政策属性

规划编制是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双重结合,且规划成果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未来蓝图同时也是城乡建设管理的依据。规划编制的过程不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规划目标、指导实践规划政策制定的过程。为了真正实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规划过程中还要加大对落实配套政策实施和实践保障措施方案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

4结语

城乡建设中分歧最严重的是土地问题,城乡规划中最重要的突破口也是土地。因此在城乡过程中政府应当抓住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一关键点,从改变土地结构、居民生活环境、住房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对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巍.王迎节.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建材与装饰.2012.(19).

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47-01

目前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就逐渐的暴露出来,为此,应该科学的实施城乡规划工作,并且加强规划后的管理工作,有效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推动城乡建设,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1 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1.1 相关管理工作不足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地区政府由于职能和所赋予的权利的不足,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希望强化自身职能,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城乡规划,但是制定上、技g上存在许多因素阻碍城乡规划的制定,限制了规划的合理、科学性,严重影响着城乡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相关城乡规划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工作,明确部门责任。

1.2 缺乏相关城乡规划管理理论指导

城乡规划中,对于一些资源利用、人口集聚、土地管理和公共设施建造等问题,既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基础上完成计划、调研,又要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专业人员的指导,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在城乡规划中,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够重视规划工作,城市空间整体设计与布局方案存在套用现象,这就导致城乡规划工作失去效用,使城乡发展不协调。规划工作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使规划工作过于被动,不利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完善城乡规划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同时要在实地调研中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管理监督不力

城乡规划工作的完成需要政府多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做好沟通与交流,因为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每个部门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均不同,一些地区整个经营发展状态均存在差异,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擅自修改规划方案,或是存在土地违规使用情况,这些均会影响城乡规划预期目标的达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部门与规划人员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意识未得到约束和规范。城乡规划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规划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或是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强,均会导致影响规划工作开展。

2 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合理分配能源资源

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是个人劳作转变为集体承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使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另一方面是促进农村人口、土地、资源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扎效率,改变农村风貌。城乡规划中的能源资源分配问题,其一是合理分配土地,使征用土地满足办厂、建楼需求。在未完成足够的招商引资前提下,大规划征收土地用于商业发展,风险度较高;其二则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地区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做到保护与开发并用,保护地区基本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2.2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制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必须要以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同理协作为前提。因此需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协同决策的管理机制,加强公众、各部门及各种利益团体的参与,把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和相关部门、街道等工作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通过共同、协同决策,达到部门之间相互衔接、政府需求与公众诉求良好对接的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部门间能有效合作,政府可以有效地取得公众的理解,公众的诉求能及时反馈给政府,做到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其管理能力。

2.3 提高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中监督管理的力度,不仅包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审批工作,还包括日常的监督管理检查工作,而规划管理并非是一个部门的任务,当前城乡规划监管部门必须增强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监管力度,提升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需对城市规划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与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于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还要纠正施工单位的建设过程中的偏差。一个面向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消息回馈体系,将各阶段的规划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及各相关部门公开,接受社会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其次还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违规违法建设项目的惩处力度,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全社会参与到规划监督和管理中,共同维护人们自己的家园。

2.4 完善规划管理考核制度

要完善政府部门与个人的规划管理考核制度,对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应予以明确、细化落实,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将各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履行和工作效能作为该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同时要加大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任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纪检部门应加大对规划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中,对缺乏全局意识,不认真履行职责,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推诱、扯皮或延误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严肃查处,把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征求意见和建议作为拓宽部门工作考核的渠道,完善考核机制。

结束语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规划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视线狭隘的规划管理方式,大胆创新、实事求是,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下去,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基本情况(20*年1月至8月)

1、审批:工程选址15件,用地许可证8件,工程许可证24件,简易项目18件,规划确认4件。

2、规划验收:灰线45件,±O.000检测42件,规划验收33件,项目公示15件,移交执法局9件。

3、:市局交办6件,区交办52件,来电来人咨询共541人次。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近二年来,拱墅规划分局通过积极深化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尤其是今年来,通过抓效能监察工作来推动分局工作再跃新台阶。

(一)扎实推进,做到3个“不断”

1、不断提高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近二年来,建设部和监察部联合开展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分局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局和分局党支部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通过营造效能监察氛围,做到三到位,工作中做到“五个结合”,“四个抓手”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成绩面前,少数同志产生了一些骄傲自满情绪,加之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经常性的特点,容易产生“麻痹”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今年来,分局多次组织学习杭规发[20*]105号、杭规发[20*]105号文件,及建设部和监察部有关效能监察和各级领导讲话指示精神,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深刻领会,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升,自觉把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贯穿于整个分局的建设中,贯穿于每位干部职工的工作中。

2、不断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自20*年分局与区监察局联合成立拱墅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以来,两局经常保持沟通联系,及时互通信息。特别是今年拱墅区换届选举,相关部委办局主要领导调整后,分局主动与监察局联系沟通,保证两局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做到组织领导不断、工作不断、工作质量不降。

3、不断抓好自查,进一步抓好工作计划的落实。

分局紧紧围绕《杭州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认真抓好自查,对20*年7月份以来的审批档案,验收档案,跟踪管理表进行了多次复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分局还召开了半年一次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情况分析会,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分析原因,认真总结效能监察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和体会,从而推进和指导业务工作。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察

今年以来,分局按局党组的布置,重点在贯彻落实“国六条”、“国八条”精神,贯彻落实[20*]12号落实杭州市总体规划,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等方面,积极做好落实配合工作。一是分局以规划法宣传活动为契机,推出“控规学习月”活动举措。人人学“控规”,讲“控规”,到镇(村)去宣传“控规”,通过学习“控规”来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练好效能监察的基本功。二是分局采用例会、办公会形式,对每个审批项目、验收项目集体“会诊”把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今年来,召开分局例会17次,每次会议都有会议纪要,都能经得起检查,真正起到效能监督作用。三是加强督查督办,提高满意率、办结率。到8月底,分局办理件6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能达到100%,另外,对市重点,突发事件分局都能有应对方案措施,如7月份紫荆社区一公示项目,引起100多住户的质疑,集会在社区,强烈要求规划部门做出合理解释,分局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配合局相关业务处室与居民代表真诚对话,耐心解释,在社区的大力协助下,平息事态。湖墅嘉园南侧道路实施和杭办大厦西南侧富义仓道路实施问题,遭到老百姓的强烈阻拦,区委、区政府将此事列为“走进矛盾,解决难题”重点问题来解决,区街道多次组织协调,分局积极配合,从规划的角度,坚持规划中的道路一定要实施的观点,耐心说服居民。万家花城南侧拟建设的垃圾中转站按“阳光规划”程序公示后,市民陆续向市12345市长公开电话、区长电话投诉,分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与区城管办和市局业务处室联系了解情况,及时去现场实地勘察,协助做好稳定工作,并将群众投诉情况及时向市局中心和审批处室反映。近二年来,分局把处理工作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工作,以“”为抓手,加强监察,让老百姓来监督规划工作,让“阳光规划”工作更加完善,让规划效能监察来推动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四是加强宣传,营造社会不同层面监督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的外部环境。分局积极努力1做到配合市局相关处室,联合走访、联合办公,提高为辖区服务水平,将“阳光规划进社区”、“送规划下乡”等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2做到定期邮寄发送各种宣传资料,至8月份出刊《拱墅规划动态》5期,市、区级报纸等宣传刊物报道近30篇;3做到利用分局网站对外宣传,在市局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分局网进入试运行阶段;4做到利用人大代表提案,上门沟通回复,并就提案积极提出分局开拓性意见;5做到积极参加区各种会议,充分表达规划意见;6做到积极与区四套班子汇报,先后得到区两位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并将有关分局上报材料转区部、委、办局学习借鉴;7做到积极组织为区重点企业服务期活动,积极为小河直街、半山环境整治、运河综保二期等重点工程提供规划服务,仅违章确认到目前为止,确认116件。

(三)完善制度,做好长效管理

分局认为,制度建设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基础,通过近2年实践,分局重点研究和探索规划批后管理工作制度,先后建立了“批后管理告示、责任人和联系人、在建项目自查、整改告知、验收督查督办”等五项制度,近期又通过分局网站推出违法建设曝光制。建立“违法建设曝光制度”,旨在加强规划批后管理工作,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督促建设单位(个人)依法建设,依规划许可的内容建设,确保严格按规划建设,实际上是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化和完善。为统一认识,分局组织大家学习规划法和近年来各级效能监察文件精神,及时出台“关于试行分局《违法建设曝光栏》的通知”,下发各科室执行,对违法建设曝光的范围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篇5

关键词:规划生态学;特色课程;生态学;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引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简称北航北海学院)于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5年制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以生态规划为指导进行跨专业人才培养,开设有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原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等生态学基础课程。从2008年开始开设规划生态学和建筑生态学课程,是国内唯一开设这两门课程的院校。2012年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获广西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其中《规划生态学》是该立项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目前已有自编的《规划生态学》(于2009年12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该教材获广西区优秀教材立项和本校优秀教材项目立项,并且该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一、《规划生态学》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生态学背景,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职业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服务于广西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全国各地。《规划生态学》课程涉及生态学和规划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强调以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规划,是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1]

(二)课程目标

《规划生态学》课程以实际工作中的规划项目为例,介绍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剖析规划项目中存在的生态不合理性,详尽系统的介绍怎样将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到城乡规划中编制符合生态学发展规律的项目规划。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规划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能够将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结合起来,制定以生态为前提和导向的科学规划。

二、《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内容

《规划生态学》理论课时为32学时,在城市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先修生态学基础课程上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引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生态学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三大部分,共16章,详见表1。

表1 《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

教学内容构成 教学章节及内容 学时数

一、引论 第1章 绪论 2

第2章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的生态学分析 2

第3章 城市总规案例的生态学分析 2

第4章 详细规划案例的生态学分析 2

第5章 村庄规划案例的生态学分析 2

二、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 第6章 规划的相关生态学基础理论一 2

第7章 规划的相关生态学基础理论二 2

第8章 规划的相关生态学技术方法一 2

第9章 规划的相关生态学技术方法二 2

第10章 规划的相关生态学技术方法三 2

三、生态学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第11章 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城镇体系中的应用 2

第12章 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2

第13章 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城市详细规划中的应用 2

第14章 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 2

第15章 生态规划与设计 2

第16章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评价 2

该课程的难点在于生态学的哪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可用以指导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及相关的生态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城乡规划怎样应用。课程结合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在后续的传统村落调研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村落的调研,应用规划生态学的理论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编制传统村落修复性规划方案,以体现专业特色,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资队伍

该门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由1-2名主讲教师和1-2名辅讲教师组成,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师资配置方面较为合理。课程教师责任感强、专业知识精通、团队协作精神好,形成较为稳定合理的专业梯队。在长期的教学中,由1名教授或者副教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校年度的教学安排及科研情况,选取1-2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和课程负责人一起作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需涉及城乡规划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根据学校及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采用传统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和自导式(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3]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详见表2。

表2 《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及目的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绪论:《规划生态学》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规划生态学》教材编写过程及现实价值。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城市总规案例、详细规划案例和村庄规划案例的生态学分析: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规划案例,分析其符合生态学和不符合生态学规律之处,并针对不符合生态学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传统式

+案例式

+启发式 让学生明确课程开设的目的及意义;掌握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规划案例进行分析。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城乡规划相关生态学基础理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城乡规划相关生态学技术方法:生态分析、生态规划与设计。 传统式

+研讨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城乡规划中常用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评价。 传统式

+启发式

+案例式

+自导式 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城乡规划中,学会编制生态规划,并能对规划方案进行生态合理性评价。

(四)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目前已有2009年12月出版的自编教材《规划生态学》,该教材是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推荐教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计划项目。虽然已经有自编教材,但是这不能满足城乡规划学于2011年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的需要。[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新近案例充实教材中案例部分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新近案例的引入需征得主讲教师的同意,并讨论后选择典型案例,作为以后课程的教授内容,同时也作为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充实。

2.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北航北海学院每个学期都会根据教师对参考书和期刊征订申请,征订教学需要的参考书和期刊。因此,课程主讲教师在每个学期都可以向学校申请购买和征订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以便于教师备课丰富教学内容。

3.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近年来,《规划生态学》作为广西区城乡规划特色专业色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相关专业和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4.实践平台建设

目前《规划生态学》课程为纯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实践部分,实践部分在今后相关课程设计和实训中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规划生态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北航北海学院在校外一些传统村落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作为学生的活体教材。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应用实例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训。

学校目前已建有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设计室、专业设计室、模型实验室、生态与园林实验室,配备有相关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规划生态学课程实践提供了实验条件和场所。

(五)考核体制

考虑到《规划生态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摒弃以往只用期末考试来进行课程考核的形式,兼顾公平、公正,重新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分为笔试、课程论文或设计两部分。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规划生态学主要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课程论文或设计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主要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应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两方面的考查,可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够更好的达到课程教学预期目标。

三、《规划生态学》课程建设成效及改革

(一)课程建设成效

目前,《规划生态学》课程已有2006级到2010级5届城市规划专业的400多学生上过这一课程,经过5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主要有:(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对课程教授的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认可,在课程教学评价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还有不少学生考上香港大学和国外一些知名院校的研究生。(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能力的提升。通过课程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并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引进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调动了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4)提升了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影响力。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到全国各地工作的毕业生把课程的思想带到了工作中,另一方面,考研继续学习的学生也把课程的思想和科研方法带到了学习科研中,这样就把这一特色课程的思想带到全国各地。此外,课程组的教师从事城乡规划项目编制或评审,在区域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课程改革

虽然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成效。(1)聘请城乡规划专家给学生讲授城乡规划的案例或者开展讲座给学生讲授城乡规划的案例,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进行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2)开展校园生态规划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应用规划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作品,参加全国学生设计大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3)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国外交流学习和科研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与国外高校间的学生交流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为学生以后出国留学打下基础。(4)丰富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该课程目前在其他高校没有开设,与此相关的书籍也很少,因此,参考资料相对来说比较缺乏,需要通过国内外交流学习以及网络等资源,进一步丰富参考资料。(5)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听取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评价,不断改进,建成校精品课程,也为以后广西区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请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鹏飞,卿贵华.规划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

[2]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3]梁飞媛.教学方法的思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1(9):105-107

篇6

[关键词]城乡建设;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79-01

引言

城乡建设对社会和谐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城乡建设规划步伐加快,但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把握、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与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核心,采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充分体现城乡建设部门对社会管理与发展的职能。

一、城乡建设中社会管理焦点问题

(1)规划与建设的问题

城乡规划的实施者是政府部门,因此城乡规划的前提是符合基本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规划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在对空间布局形式的规划上,同时对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城乡未来经济蓝图也有很大的调控作用。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帮助城乡建设达到最优化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城乡建设规划及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城镇乱挖乱占、乱搭乱建,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镇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导致城乡建设的规划实施受阻。

(2)公众参与问题

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已经成为新行政执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定、审批和实施是行使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可以更好地促进民主思想形成民主意识,建立公众和政府对话的窗口,让公众了解城市建设,增进民众支持和理解。但是目前城乡建设中社会公众管理的主体仍只限于政府,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问题的复杂性,很难对相互矛盾做出裁决。而且公众参与城乡建设缺乏相应的渠道和法律机制。政府实施规划方案未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对于公众产生的意见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服众,这样就很难实现公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机会,城市建设缺少民主的监督机制。

(3)拆迁及住房保障问题

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而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公用服务管理问题

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解决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扩大城乡规划强调规划中的多视角切入。多视角切入不仅可以从多元因素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同时也能够切实统一多学科的与多价值观之间的合作,从而为规划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和更科学的规划方法。这需要完善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作保障,即要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另外城乡规划影响到城乡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伦理建设、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若单纯以规划的角度进行城乡规划不仅不能够统筹城乡建设全局,同时这种狭隘的规划思路也会影响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制定城乡建设规划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2)提高公众参与

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对话,协调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需要从相关制度和法规入手,建立相应的机制以及完善相关的法规、提高民众参与意识等来更好地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来。其一,公众参与需要受到规划内容影响的公众参加到规划的编制和讨论中来,规划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听取市民的意见,这是公众参与规划行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则应当努力做好规划咨询以及规划听证等相应制度的完善。公众参与作为主要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高效地实现城乡规划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同时拓宽公众参与管理的渠道。要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每位公民都要了解规划、懂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监督规划的实施,所以需要公民提高规划意识,了解规划的知识,提高参与规划的能力。

(3)强化公共服务

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强化公共服务。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问题。二是推选文明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文明拆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三、结束语

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规划及建设中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公共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城乡建设进一步推进的焦点,必须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信息化体系,扩大视角,制定合理的规划,同时提高民众参与度,以增进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还要强化公共服务,推选文明拆迁,加快建设住房保障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城乡建设效能,推进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唐浩宇,陈上春.广州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J].市规划,2009(08):72~74.

[2] 蒋宁.综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

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城乡建设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态势。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生态环保观念,构筑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城乡规划设计的主要趋势和必然选择。实际上,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如何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发挥最佳效果,是市政部门和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概念。主要是根据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使得建筑与环境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使得人与建筑、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与机械的带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就。同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生态建筑就是其中的一种。运用生态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乡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2.1城乡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是指相关建设部门针对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其发展进行安排和规划,对有限的空间和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和利用,从而改善城乡现有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想对城乡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必须立足全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统筹,使得其均能够为城乡整体发展的大局服务,实现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事实上,城乡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同时满足城乡居民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规划建设部门应该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理念,从全局层面做好各项工作。

2.2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兴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在建筑的规划中引入生态环保理念,通过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各类绿色生态材料的应用,实现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运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层次的改造,在保持建筑原本功能的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而想要将生态建筑合理应用到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观念的革新。一方面,要针对现有的城乡规划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摒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构建合理、完善、高效的规划体系,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融入的城乡整体规划中,对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可以结合城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在现代建筑中融入生态理念和人文观念,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境效益的良好发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确保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例如,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以及经验进行学习,结合城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一个相对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城乡规划,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中死板的理念和僵化的方式,通过多种设计思路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2)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环境的主旨就是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讲,应该将当前的建筑建设放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中,结合专业的生态建筑知识以及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改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致,在不破坏原本建筑环境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

(3)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主要关系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涉及建筑以及环境所能够带给人身心方面的体验内容。一个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可以给人更加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得其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应该强化对于人文环境的营造,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3]。

(4)绿色建材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类绿色环保建材不断涌现,也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在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选择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和谐发展。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城乡建设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从建筑、环境和人三个方面出发,寻求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建设部门应该从城市自身出发,将生态建筑设计合理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中,更好的完成现代城乡的建设规划。

作者:张娟 单位:北京世纪中天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兵.花桥新城生态单元制图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篇8

今天召开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性强。认真总结回顾20*年工作,全面安排部署2009年任务,对于做好今年全市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时效性强。这次会议是在我市“两会”刚刚闭幕不久召开的,*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城建、交通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全面启动“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并且对做好今后五年城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就是要尽快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三是主题明确。这次会议紧紧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特别是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这个主题部署全年工作,非常重要。

刚才*局长总结了20*年工作,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安排了2009年工作,针对性强,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会上,还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借此机会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同时,向多年来为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敬意。下面,我结合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将是城乡建设和发展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升城乡规划工作在整个城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能否保持,更直接关系到在下一步的激烈竞争中能否占据主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发展水平不高,资源储量不大,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制约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构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进程中,我市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将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这就需要从规划入手,改善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引领。抛开规划谈科学发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其次,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指导城市建设三年计划的需要。城市建设三年要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城乡规划作指导。需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做好重要部位、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以及主要城市出入口和城中村改造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有序推进,从而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把河南的北大门规划建设得更加亮堂、更加光彩。

第三,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加快村镇建设步伐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县(市、区),包括一些乡镇,对村镇规划工作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许多村镇缺乏规划,农民建房随意性大,布局不合理,以至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偶见新村、不见新貌”。希望各县(市、区)要引起足够重视,把村镇规划放在突出位置,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项工作抓得越早越主动,越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越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越有利于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是切实关注民生的需要。城乡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效、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近年来,我们在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宜居、创业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规划工作也愈来愈关注,这就对我们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城乡规划先行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二、强化服务,扎实工作,努力为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提供规划支持

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去年底已经拉开序幕,正在加紧实施。我市城建指导思想:老城区整治改造,让市民宜居;新城区进行组团式开发,建成现代城市。同时,积极探索科学保护古城的方法,做好古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城市框架构思:往西,形成安姚公路工业走廊,主要是重化工循环产业集聚区;往东,利用石武高速铁路车站的建设,规划白璧新城区;往南,谋划*新城区,逐步将学校、企业等建设项目依次摆放,最终实现*、*一体化;西南部,规划为市民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区域。同时,还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好城市水系;积极支持宾馆业、餐饮业发展,提高城市接待服务水平。实施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要突出把握以下重点:

——突出城市品位,围绕“三阳开泰”,提升旅游城市水平。实施“六路三片区”建设工程,实施街景整治。将殷墟、袁林、*古城、东区景观轴联系起来,实施人民大道、解放路等道路街景整治,对城市出入口进行开发改造、美化、亮化。既体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展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风貌。

——突出区域交通枢纽,重点抓好安姚公路和安新高速公路扩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铁路对外通道、林长高速公路、鹤辉高速等线路*段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同时,围绕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实施光明路、文明大道、平原路南北段、安姚公路、华祥路、永明路南段等道路改扩建等工程,完善中心城市交通路网,强化对区域内交通的辐射作用。

——突出宜居城市,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在保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优先实施重点建设片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丹枫园、钢花公园,全力推进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综合治理洹河、洪河、护城河及市内其它沟渠、坑塘,构建城市水系。同时,本着改善民生、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完善学校、幼儿园、社区、农贸超市、停车场及市政管网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占道经营、清理规范各种占道营业厅、书报亭,拆除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破陋建筑和违章、过期户外广告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

——突出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林州市区、*县、*县、*县城,*镇和*、*、*等卫星镇建设,努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市体系。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大力推进规划编制,为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奠定发展基础

现代化城镇体系是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平台、三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大编制力度,为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奠定基础。

——大力推进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完善。当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处于报批阶段,要抓紧抓好;围绕城市建设三年计划,高标准制定城市分区规划和重要部位、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安东新区、老城区保护和开发规划。完善城中村改造、街景整治等规划。特别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使每项建设活动都在规划覆盖之中;要坚持高标准,面向国内国际公开招标,重金聘请一流的设计单位,引进先进设计理念,参与*规划,确保规划的高起点、大手笔、高品位。

——加快编制新区建设规划。建设“新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而是要打造一个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带动周边发展,周边的发展又促进增长极进一步壮大,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加快发展的格局。

——推进工业集聚区规划编制。集聚区平台建设非常重要,是关系到我市今后发展的重要舞台。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工业集聚区规划,各参与部门要积极支持,搞好协作,推进编制进度。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通过规划,提升产业集聚区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功能,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推动,逐步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促进村镇经济建设。在村镇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一要突出“中心”和“核心”,即突出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二要尊重农民意愿。三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攀比,不超过实际承受能力。四要体现“个性”,不能千镇一面。五要体现城乡统筹。六要保护耕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到土地占补平衡。七要延续文脉。把文化资源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对策。八要体现生态优先。九要抓好工程质量。十要强化目标意识,健全组织,充实人员,确保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工作整体水平,为城乡建设提供坚强的规划保障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首先,县(市)长是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城乡规划先行的思想,把城乡规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其次,要为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学习规划,认真执行规划,支持、理解城乡规划部门工作,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为城乡规划部门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工作,秉公办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三,要为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政府要把规划编制经费列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规划工作的投入,保证各项规划及时编制。

二要加强监管,落实部门责任。首先,要依法行政。规划审批和规划内容调整都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其次,要超前谋划,在编制中要体现民本性,把握规律性,突出独特性,确保权威性。其三,各级规划执法部门要加大规划执法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篇9

关键词:规划生态学 特色课程 生态学 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3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简称北航北海学院)于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5年制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以生态规划为指导进行跨专业人才培养,开设有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原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等生态学基础课程。从2008年开始开设规划生态学和建筑生态学课程,是国内唯一开设这两门课程的院校。2012年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获广西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其中《规划生态学》是该立项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目前已有自编的《规划生态学》(于2009年12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该教材获广西区优秀教材立项和本校优秀教材项目立项,并且该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1 《规划生态学》课程定位与目标

1.1 课程定位

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生态学背景,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职业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服务于广西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全国各地。《规划生态学》课程涉及生态学和规划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强调以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规划,是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1]

1.2 课程目标

《规划生态学》课程以实际工作中的规划项目为例,介绍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剖析规划项目中存在的生态不合理性,详尽系统的介绍怎样将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到城乡规划中编制符合生态学发展规律的项目规划。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规划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能够将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结合起来,制定以生态为前提和导向的科学规划。

2 《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教学内容

《规划生态学》理论课时为32学时,在城市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先修生态学基础课程上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引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生态学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三大部分,共16章,详见表1。

该课程的难点在于生态学的哪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可用以指导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及相关的生态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城乡规划怎样应用。课程结合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在后续的传统村落调研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村落的调研,应用规划生态学的理论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编制传统村落修复性规划方案,以体现专业特色,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师资队伍

该门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由1~2名主讲教师和1~2名辅讲教师组成,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师资配置方面较为合理。课程教师责任感强、专业知识精通、团队协作精神好,形成较为稳定合理的专业梯队。在长期的教学中,由1名教授或者副教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校年度的教学安排及科研情况,选取1~2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和课程负责人一起作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需涉及城乡规划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根据学校及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采用传统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和自导式(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3]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详见表2。

2.4 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目前已有2009年12月出版的自编教材《规划生态学》,该教材是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推荐教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计划项目。虽然已经有自编教材,但是这不能满足城乡规划学于2011年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的需要。[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新近案例充实教材中案例部分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新近案例的引入需征得主讲教师的同意,并讨论后选择典型案例,作为以后课程的教授内容,同时也作为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充实。

(2)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北航北海学院每个学期都会根据教师对参考书和期刊征订申请,征订教学需要的参考书和期刊。因此,课程主讲教师在每个学期都可以向学校申请购买和征订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以便于教师备课丰富教学内容。

(3)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近年来,《规划生态学》作为广西区城乡规划特色专业色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相关专业和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4)实践平台建设。

目前《规划生态学》课程为纯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实践部分,实践部分在今后相关课程设计和实训中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规划生态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北航北海学院在校外一些传统村落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作为学生的活体教材。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应用实例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训。

学校目前已建有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设计室、专业设计室、模型实验室、生态与园林实验室,配备有相关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规划生态学课程实践提供了实验条件和场所。

2.5 考核体制

考虑到《规划生态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摒弃以往只用期末考试来进行课程考核的形式,兼顾公平、公正,重新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分为笔试、课程论文或设计两部分。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规划生态学主要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课程论文或设计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主要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应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两方面的考查,可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够更好的达到课程教学预期目标。

3 《规划生态学》课程建设成效及改革

3.1 课程建设成效

目前,《规划生态学》课程已有2006级到2010级5届城市规划专业的400多学生上过这一课程,经过5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主要有:(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对课程教授的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认可,在课程教学评价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还有不少学生考上香港大学和国外一些知名院校的研究生。(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能力的提升。通过课程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并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引进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调动了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4)提升了北航北海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影响力。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到全国各地工作的毕业生把课程的思想带到了工作中;另一方面,考研继续学习的学生也把课程的思想和科研方法带到了学习科研中,这样就把这一特色课程的思想带到全国各地。此外,课程组的教师从事城乡规划项目编制或评审,在区域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3.2 课程改革

虽然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成效。(1)聘请城乡规划专家给学生讲授城乡规划的案例或者开展讲座给学生讲授城乡规划的案例,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进行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2)开展校园生态规划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应用规划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作品,参加全国学生设计大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3)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国外交流学习和科研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与国外高校间的学生交流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为学生以后出国留学打下基础。(4)丰富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该课程目前在其他高校没有开设,与此相关的书籍也很少,因此,参考资料相对来说比较缺乏,需要通过国内外交流学习以及网络等资源,进一步丰富参考资料。(5)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听取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评价,不断改进,建成校精品课程,也为以后广西区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请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鹏飞,卿贵华.规划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

[2] 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3] 梁飞媛.教学方法的思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1(9):105-107.

篇10

一、抓好“四个强化”,牢牢把握党务工作的根本点

一是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于班子、在于队伍。要狠抓班子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强化集体领导观念,抓大事、议大事,把握工作重心,解决好阻碍当前规划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处理好党务工作与政务工作的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信任与监督的关系、求同和存异的关系。城乡规划是个大课题,任何一个决策和规划都出自集思广益,深思熟虑。这就要求领导班子成为政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感情上互相尊重、作风上互相促进、组织上互相监督的战斗集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班子整体效能。要狠抓队伍建设,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切实规范干部任用程序,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规划干部队伍,为城乡规划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强化学习和培训。规划理念的提升,规划思路的拓展,规划成果的形成,都需要学习和培训做为基础。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学习和培训机制,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推动发展。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城乡规划组织好专题学习,丰富内容,活跃形式,增强效果;提倡“业务干部学综合、综合干部学业务”,努力使全体党员干部都具备“三能”: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三是强化服务和管理。规划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水平。要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大局及城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立足自身优势,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增强服务的科学性;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倾听意见,现场设计,跟踪服务,增强服务主动性;要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切实解决好城乡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的规划难点问题,增强服务的实效性。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加强制度管理,形成长期有效的约束力;要重视发挥载体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扎实开展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一本好书,一生财富”读书月、“我的规划梦”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激发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弘扬敬业爱岗精神,推动规划事业发展。

四是强化作风和廉政建设。作风就是形象,廉政就是根基。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钉钉子”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把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按照职责抓落实,按照制度抓落实,按照任务分解抓落实;要强化观念,提高意识抓督办;强化责任,领导带头抓督办;协调力量,形成合力抓督办;改进方法,多措并举抓督办,确保各项规划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狠抓廉政建设。工作廉洁,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福祉颐养。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在思想上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抓好“三个增强”,牢牢把握党务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增强党务工作的科学性。城乡规划部门党务工作的任务,就是紧紧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发挥党务工作的优势,促进规划事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务工作融入规划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把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党务工作的重点,才能把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变“油水分离”为“水融”,党务工作才有生命力。

二是增强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党务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之本。增强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就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牢牢把握“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基本原则。

三是增强党务工作的前瞻性。新形势和新任务,不仅对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必然会使部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干部职工就会想不通,甚至在一定范围内矛盾还有可能激化。

三、抓好“两个改进”,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

一是改进党务工作体系。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务工作,首先应解决“靠谁做”的问题。过来的党务工作内容上侧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上依靠少数专职政工干部,方式方法囿于原有的组织运行套路。这种“小政工”格局显然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突破“小政工”,构建“大政工”这是实现党务工作体制转型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着眼于构建“大政工”格局,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型党政一体化工作体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三个结合”和“四个同步”。即管人、管事、管思想三者有机结合;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动、同步检查、同步落实。在保证城乡规划事业党务工作运行的组织体系上做到目标明确、责权分明、运作协调、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