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起骨疏松的因素
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很复杂,虽然多数情况下可以用雌激素缺乏来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因素被公认为必然因素。实际上,骨质疏松是生命进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遗传因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病。其次是生理因素例如患病或性激素水平降低,妇女闭经后骨质疏松的进程加快。再次是使用药物,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含铝抗酸药等,也可引起骨质疏松。临床上将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如绝经后、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如内分泌异常等疾病、药物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对骨质疏松病因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鉴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多样性,预防治疗的方案不尽相同,对于膳食中钙摄入量不足,主要以补充钙为主,必要时辅以维生素D制剂;对于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则以性激素补充为主,研究证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减少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以改善骨代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为目标的药物也不断面市。
钙对骨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骨生长的先决因素,所以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着眼于钙的代谢,影响骨蛋白质等代谢的药物尚不多见,按药物对骨代谢生长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即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应根据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症状选用。
⑴促进骨钙形成药物
主要是钙制剂,绝大多数是非处方药,社区药房就可以买到,应用历史悠久,是目前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常用药物。对于日常膳食中钙的摄入量不足者,应给予补充钙剂,一般应保持每日摄入钙量1克左右(接受雌激素治疗者,剂量可适当降低)。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比年轻人弱,需同时服用小剂量的维生素D。常用口服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品种规格很多,含钙量和人体吸收各有千秋。
碳酸钙在胃内与胃酸(主要是盐酸)作用转变为可溶性钙盐,才能吸收。如果胃酸不足,可导致钙吸收不理想,而老年人中多数胃酸分泌不足,因此,本品在老年人中的吸收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枸橼酸钙在正常志愿者和胃酸不足者中,吸收均优于碳酸钙,比较适用于老年患者。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水溶性较好,但钙含量相对较低,服用量大。活性钙的活性成分水溶液呈碱性,对机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微量元素对钙的代谢具有一定作用,已有许多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非处方药面市,如钙尔奇-D、凯思立-D、金乳钙、活力钙、施尔康、金维他、善存等等,其钙含量各有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选用。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也是常用药物。主要有维生素D2、维生素D3、骨化二醇、骨化三醇、双氢速甾醇等。可促进钙的吸收,并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作用,使旧骨释放磷酸钙,促进骨钙化和骨细胞功能。由于维生素D在体内容易蓄积,容易发生高钙血症、高尿钙,甚至结石,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测量尿钙。
本类药物主要用作骨质疏松的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骨质疏松不单独用作治疗,多与其它类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⑵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本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钙的流失,减少钙的排泄等,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和噻嗪类药物等。
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疗法,用于绝经后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症已有多年历史。有研究表明在骨质明显缺失前服用雌激素,效果较佳,据统计可平均使骨质缺失推迟9年。但是对于已发生脊柱压缩骨折的老年妇女,服用雌激素可使骨吸收减少,长期应用又可造成继发性形成骨减低,而且对于65岁以上的妇女,骨的更新速率减低,雌激素治疗成效不大。雌激素可以减缓骨质疏松进程,但不能使骨质恢复正常。某些雌激素的合适剂量以及疗程也有争论,通常认为连续10年才能有效地降低骨折发生率,但长期服用激素一来难以坚持,二来容易出现阴道出血、肿胀等症状,乳腺癌、静脉血栓发生率也较其他疗法高,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则不推荐本类药物。
常用雌激素有雌二醇、雌二醇甲酯、炔雌醇等以及复方制剂如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共轭雌激素/甲羟孕酮、乙炔诺酮/炔雌醇等。孕激素与雌激素类似,可以改善骨的代谢,与雌激素合用可以减少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利维爱(替勃龙)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可促进骨合成代谢,对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症有益。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结合雌激素,这类药物都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一类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化合物。该类药物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近年用于激素替代疗法,可抑制骨吸收,降低尿钙,改善体内钙平衡。试用于骨质疏松的已上市和正在研究的有屈洛昔芬、米普昔芬、雷洛昔芬等。随着临床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发现雷洛昔芬等对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并不理想。
降钙素是多肽类药物,在骨转化率高的人和试验动物中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降低骨吸收,增加骨矿质含量,适用于不宜用激素替代治疗及骨更新率高的骨质疏松患者。常用的有人降钙素和鲑降钙素,两者均需注射给药,不甚方便。鼻腔喷雾剂已经上市。
双膦酸盐可以降低破骨细胞的作用,减少骨吸收,减轻骨痛,改善骨组织学症象。常用药物有依替膦酸钠、阿仑膦酸钠、氯膦酸盐以及新近上市的伊班膦酸盐、帕米膦酸钠、奥帕膦酸钠等。多数药物需要静脉注射给药,氯膦酸盐、伊班膦酸盐、奥帕膦酸钠可以口服给药。但是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又可以抑制骨矿化,如果发生骨折应立即停药。已有依替膦酸钠和碳酸钙的复方制剂面市,希望减少双膦酸盐类的骨矿化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噻嗪类药物可使尿钙排出减少。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其骨矿质含量比未服用噻嗪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或者血压正常人的高。回顾性研究表明,服用噻嗪类降压药6年以上的患者髋骨骨折的发生率降低一半。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需要利尿剂以选用噻嗪类为宜。
⑶促进骨细胞形成的药物
本类药物可刺激骨的形成,对骨钙代谢和骨蛋白质的代谢均有作用,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氟化物可增加骨质量和骨密度。氟化钠缓释片的间断治疗,可观察到椎骨骨密度增加、骨形态改善、椎骨骨折减少,但是对髋骨骨折没有影响。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使骨松质形成明显增多,但质地似乎更脆弱,骨密质的缺失使非椎骨骨折增多,因此有专家认为,尽管氟化物可增加骨矿质含量,但对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氟化物,以免体内蓄积中毒。一氟磷酸谷酰胺与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组成的复方制剂特乐定,既含有氟又含有钙,可促进骨矿化,但还没有看到长期服用对骨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报告。
甲状旁腺激素为84个氨基酸的多肽,对骨细胞的代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强度。重组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可望不久面市。
⑷中药
中医认为“肾主骨”,对于骨质疏松多从肾虚角度入手。补肾壮骨、益精填髓兼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并根据脾虚及肝郁等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滋养肾虚药物,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中疗效已得到肯定,如骨康胶囊、密骨煎、补肾益骨膏等。
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长期服用钙制剂,尤其是同服维生素D制剂,可增加血钙浓度,可增加地高辛类药物的作用,诱发心律失常。钙制剂与噻嗪类利尿药或雌激素合用,可增加钙的吸收,容易导致高钙血症。日常膳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是颇受重视的课题,虽然其研究结果有争议,但高血压患者的钙补充还是应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减弱降钙素对高钙血症的作用。雌激素、钙和氟化物合用预防绝经后妇女骨折效果好于单独应用,雌激素与甲状旁腺激素合用,疗效明显增加,但也有不同意见者。
骨质疏松的治疗展望
篇2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骨质疏松;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药物治疗;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b)-0034-03
Effect study on early application of PN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LIU Xiao-chun QIAN Jiang LIU Zhen-zi WEN You-liang TANG Xiao-dong
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annan Medical School,Rehabilita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annan Medical School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ere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by PNF technology,and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calcitonin and calcium carbonate D3 for anti-osteoporosis therapy,whil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no anti-osteoporosis therapy.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f the affected side at proximal femur Ward triangle,distal radius,and the 1st lumbar vertebra was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when entering the groups) and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D of all the three detected sit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bove-mentioned indexe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troke;Hemiplegia;Osteoporosis;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Drug therapy;Bone mineral density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其造成的骨折是脑卒中患者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1],因此,早期诊断、尽早采用康复训练并结合药物治疗,积极防止继发性骨质疏松,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以促进神经、肌肉反应能力的一种常用现代康复易化技术[2]。本研究通过早期(发病2周内)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PNF技术进行康复训练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分析其对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单侧病变后偏瘫,肌力60周岁,病程
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 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13例,男/女:25/15),平均年龄(74.9±3.6)岁。对照组40 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男/女:23/17),平均年龄(74±4.2)岁。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性质等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患者病情平稳48 h内即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经康复评定后,给予PNF技术的肌体训练。患者的康复治疗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师实施,采用一对一的模式,一般60 min/次,1~2次/d,每周4~6 d,8周为1个疗程。PNF技术的具体方法[4]如下。①手法接触:适当挤压患肢手或足表面,使之产生本体感觉性刺激;②节律性牵拉:先有节律地被动牵拉患肢,接着反复完成数次患肢辅助主动运动,逐渐过渡至患肢有节律地主动完成相同动作数次;③抗最大阻力训练:反复数次作患肢主动肌全范围最大抗阻运动,后将肢体置于最大放松位,行全范围等张收缩及等长收缩;④对角线运动:上肢以肩关节、下肢以髋关节为轴心,行肢体屈曲、内收-外旋、伸展-外展-内旋、屈曲-外展-内旋、伸展-内收-外旋等被动运动。
1.2.2 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肌注鲑降钙素(诺华制药,批准文号:H20090459) 50 IU/次,1次/d ;口服碳酸钙D3片(碳酸钙复合α-维生素D3)(Nycomed Pharma AS,批准文号:X19990196):1片/次,2次/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股骨近端Ward三角、桡骨远端及第1腰椎的骨密度(BMD);两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轻度的面部潮红伴发热感、嗳气、便秘、高钙血症、碱中毒、肾功能不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疗,无中途退出和脱落病例,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前的股骨近端Ward三角、桡骨远端及第1腰椎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老年人多见,调查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年龄均>70岁。脑卒中患者因肢体无力和瘫痪导致运动减少,导致骨量丢失和BMD显著下降,加上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被破坏,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5]。有研究报道,脑卒中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以及脑卒中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比例均>30%,且髋关节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6]。研究发现,患者偏瘫后1个月,即可发现其BMD下降和骨量丢失,随后BMD持续下降,1年内全身BMD可下降2%[7],Ramnemark等[8]还发现瘫痪侧的肱骨与股骨近端BMD下降更高达17.4%、12.2%。也有研究[9]证实,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程度与入院时瘫痪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表明运动功能损害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其生活质量影响越大,所以这类患者更需要重视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极易出现BMD减少、继发骨质疏松等症状,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是治疗措施的关键。系统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量丢失,防止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可增强机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机会,从而降低骨折风险[10]。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量减少变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11-12]证实,在早期骨量丢失是可以逆转的。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多以促进主动肌肌张力产生和增强为主[13],PNF技术是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常用的神经促进疗法[1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8周后,患肢的BMD均提高(P
脑卒中偏瘫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维生素D、钙、磷吸收减少,影响骨骼生长、钙化[6,10],同时应激反应破坏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常用鲑鱼降钙素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丢失,与维生素D联合应用,可针对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的不同发病机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BMD明显提高(P
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往往会有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轻度的面部潮红伴发热感、嗳气、便秘、高钙血症、碱中毒、肾功能不全)。本研究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并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表明康复训练联合鲑降钙素、碳酸钙D3片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BMD下降是肯定的,尽早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并联合使用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减少其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解旭东,冀风云,汪明慧,等.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和钙代谢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8(2):111-112.
[2] 霍明,秋山纯和.康复治疗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黄东锋.临床康复医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40-650.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6] 王聪聪,张秀清.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 27(1):88.
[7] 李惠兰,李建军,徐基民,等.偏瘫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1052-1054.
[8] Ranmemark A,Nyberg L,Lorentzon R,et al.Progressive hemiosteoporosis on the paretic side and incl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nonparetic arm the first year after severe stroke[J].Osteoporos Int,1999,9(3):269-275.
[9] Yavuzer G,Ataman S,Süldür N,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 with stroke[J].Int J Rehabil Res,2002,25(3):235-239.
[10] 彭博,余茜,李雨峰.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5):114-116.
[11] 曾明安,陈玲,吴汀.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86-587.
[12] 徐洁,渠宝兰.综合性康复指导对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0):1496-1498.
[13] 沐榕,李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 28(2):128-129.
篇3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笔者自2005年1月~2009年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取得良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69~84岁。致伤原因:摔伤9例,车祸伤3例。Evans分型:Ⅲ型5例,Ⅳ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148小时。
手术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沿臀大肌纤维钝性分离,距短外旋肌附着点约1cm处切断短外旋肌,钝性分离显露髋关节囊并切开,取出股骨头。扩髓后插入假体试模,整复大小粗隆和前后壁骨折块,尽量解剖复位,用钢丝环扎,恢复原有的骨性标志。对于缺损的股骨距,可以采用骨水泥填充和塑形。由于股骨颈及股骨距缺损,前倾角的确定应在屈髋、屈膝90°时在股骨髁面15°,确定合适后,插入人工股骨柄。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在病情许可的状态下,术后24小时即可协助患者坐于床上,并可在保护下离床站立。
结 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2~85分钟,平均74分钟,3例输血,输血量200~400ml,平均300ml。术后12例随访2~36个月,平均28个月。2例出院后10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无人工关节松动、脱位及感染病例。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手术优良率达到85.7%。1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或部分恢复了生活自理。
讨 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与内固定选择股骨粗隆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常因跌伤即导致骨折。如采用非手术治疗,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为了降低并发症,术后第1天即要求患者在助行器或扶拐帮助下行走。由于大多数老年病人难以做到部分负重,故内固定应坚强到允许近乎完全负重[1],但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很难达到这种强度的内固定,势必增加卧床制动时间。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会相应增加。对伴骨质疏松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失败率很高。章建华等[2]报道了355例平均年龄为73.2岁、采用DHS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率达到28%。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穿孔、切割,骨不连接、患肢短缩以及疼痛等。笔者认为,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治疗,重点不在于骨折如何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应该是如何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George等[3]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隆间骨折44例,平均年龄78岁,10年生存率达到87.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有效、迅速恢复髓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法,其优越性表现为:能缩短卧床时间、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为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笔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12例老年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优良率达到85.7%。患者术后1~2个月完全或部分恢复了生活自理,极大地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相当重要。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要鼓励患者多坐,多站;多做深呼吸,护士协助扣背,咳痰,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留置导尿者,应定期冲洗膀胱或早期取出导尿管,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长时间卧床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应尽可能快地做好术前准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在手术中,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这样就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对患者生理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患者术中的出血;在病情许可下,术后尽可能鼓励患者在有人扶助下早期坐床或站立[4]。
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不能随意扩大其手术适应证。笔者认为人工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应该包括:①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②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③骨折前无影响下肢行走的疾病;④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尤其是骨折的类型和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常常决定了手术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91.
2 章建华,季卫锋,童培建,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577.
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治疗 护理
2007年10月~2008年8月,我们先后收治了30例骨质疏松症,采用密钙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强性护理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5岁。轻度8例,中、重度22例,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骨密度仪检查发现,其中绝经期后I型2例、药物性3例、营养性原因1例,肿瘤性5例、老年型(II型)19例,除外特发性和废用性原因。其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骨全身痛,以脊柱与骨盆及骨折处为主,当改变或上、下楼梯时更甚;身材变矮;易骨折。X线可见弥漫性的骨质吸收,椎体密度减低,血钙增高,尿钙增多等,亦可无典型临床症状。
2 治疗及护理
2.1 密钙息(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U皮下或肌肉注射,20次为1个疗程,第1周每日1次,第2周隔日1次,第3周隔2日1次,如此类推,直至20次。福善美(阿仑膦酸钠)70mg口服,每周1次,3个月1疗程。
2.2 为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过敏反应,注射密钙息前应先做皮试。通常耐受性较好,老年患者应适量减量。福善美口服时,应空腹,服后半小时内不能平卧,防止发生食道烧伤。注意服药时间应与其它药物错开。
2.3 预防发生骨折,尤其是病理性骨折(包括转移性肿瘤所致骨折),而预防骨折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骨骼的锻炼,增加骨密度,改变骨小梁的疏松结构,锻炼方法首先要加强对病人的锻炼观教育,改变因为有疏松而不敢锻炼的错误观点。我们每周安排一次骨质疏松教育讲座,具体讲解有关锻炼方法(包括负重锻炼、锻炼时间、锻炼力度、注意事项)等。体育运动能推迟骨骼老化,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很大意义。如果每日累计2~3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骨脱钙引起的尿钙流失,腹背和四肢适当的负重可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对抑制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对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流失亦有良效。所以多参体育活动,只要不超负荷,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应当注意的是,老年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变动,预防再发骨折[1]。
2.4 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心理,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特别是伴发骨折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其特殊性。老年疾病的特点是多病性、不典型、发病快、病程长,易有意识障碍,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2]。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3]。要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给予个性教育,与患者交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2.5 合理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及钙、磷等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海产植物、贝类等,应尽量荤素结合,切不可偏食。另外,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也很重要。
2.6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心境乐观、畅达、不嗜烟酒。抽烟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过多过频地饮酒可增加钙质从尿中丢失,因而戒烟戒酒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2.7 通常用按摩、针刺等传统方法,还可以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理疗,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10次1个疗程。另外我们还加强院外随访,对骨折的高危出院病人定期要求复检骨密度,强化院外锻炼和及时药物处理。
3 疗效评价
以上药物治疗并加强护理以三个月为临床观察期,骨骼自发性疼痛减轻,乏力感缓解,自发性骨折减少,血钙下降,尿钙基本正常。30例中:疼痛缓解或消失共25例、其中疼痛完全消失10例、自发性骨折仅1例,病理性骨折3例,院外随访半年发生2例。
4 体 会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最常见的老年型,是由于人体内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也可导致发生。恶性肿瘤晚期发生骨转移时,往往继发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以及变应性骨炎时也常有发生。而一旦出现骨骼的疼痛则标志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许多临床患者在不经意间还出现自发性骨折。而所有的临床症状中最典型常见的还是疼痛,其特点是局部或全身性的自发性疼痛,可以缓解,但发生率相当高。最严重的就是出现自发性的骨折,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肿瘤患者看来无疑是加剧病痛的折磨。而没有出现疼痛的患者仅仅表现为乏力时,往往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或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耽误了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期。目前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还没有统一的最优方案,许多治疗处于临床实验性阶段。我们采用“密钙息配合福善美及加强护理”治疗方案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自发性骨折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建议推广应用。密钙息是合成性的鲑鱼降钙素,比普通降钙素作用时间更长,能使异常的骨转化趋于正常,减少骨吸收,并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止痛方面尤其有效;福善美(阿仑磷酸钠)在细胞水平对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作用的部位有亲嗜性,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使骨量增加,减少骨折的发生。二者配搭和加强性护理方案一方面减少了临床出现的疼痛症状,同时又有效阻止了骨折(包括病理性和自发性)的发生。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单一药物治疗和药物配合加强性护理对比,后者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病理性和自发性骨折发生率大大减少,这说明加强性护理在预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这些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密钙息有二种剂型,鼻喷型对院外患者较适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方案治疗时,要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密钙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强性护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是三个月1个疗程,最好使用半年疗程,效果更好,排除价格费用高外,建议终身使用。
参考文献
[1]Fordlyce MJ,ling RS.AVenous foot pwmp recluse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2,74~45.
篇5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09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60岁以上老年人脊椎骨折的常见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在美国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每年约有70 000例,20%左右的患者在1年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其中2/3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3的患者合并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长期卧床休息为主,但长期卧床并发症多。PKP是由Reiley等[2]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岁;有明确外伤史27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单椎体骨折24例,两椎体骨折6例;椎体骨折部位T10~L4。均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胸腰椎后凸畸形。病程1~10 d,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
1.2 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垫高胸部及髂前上棘,使腹部悬空。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双侧椎弓根。常规消毒、铺巾,将穿刺针针尖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左侧采用10点钟方向,右侧采用2点钟位置。经皮穿刺,用外科锤敲击推进骨穿针,穿刺针头抵达椎体前中1/3处,透视正侧位穿刺针头位于椎体中央即为穿刺成功。放入可扩张球囊,复位椎体高度,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四周骨皮质时停止增压,压力一般不超过300 psi。调和骨水泥,移走球囊,在透视监视下于黏稠期缓慢注入椎体,尽可能充满病变椎体,但发现明显渗漏则停止注射,记录注入骨水泥总量。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24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3 d根据情况适当坐起及下床活动。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60 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22例,明显减轻7例。骨水泥外漏1例,但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术后3个月摄胸腰段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行成,提示脊柱骨折已达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术后VAS评分、伤椎前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手术前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Cobb角变化及VAS评分比较
指标 术前 术后3 d 术后3个月
伤椎前柱高度(mm) 14.8±2.1 24.4±2.2 24.6±1.9
Cobb氏角(°) 21.4±4.6 9.8±3.2 9.6±3.1
VAS评分(分) 8.4±1.2 2.8±1.3 2.2±1.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骨的强度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群[3]。胸、腰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背疼痛、腰椎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丢失。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且站立后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及后凸畸形加重,导致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且患者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把持力差,内固定易失效。PKP创伤小,缓解疼痛迅速有效,故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选择。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适应证:(1)无神经系统合并损伤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继发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多阶段压缩骨折。(3)病理诊断明确的肿瘤所造成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禁忌证:(1)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2)凝血功能障碍。(3)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4)局部或全身存在感染灶[4]。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它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或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椎体内产生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射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PKP术后24 h即可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护理负担,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Debus E S,Sailer M,Fuchs K H,et al.Pouch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J].Zentralbl Chir,2001,126(1):60-63.
[2] Reiley M A.Verterbroplasty/Kyphoplasty[J].Journal of Womens Imaging,2000,2(3):117.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98.
篇6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锁定钢板;植骨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64-03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1]。其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但由于骨质疏松,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多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涉及关节面,同时关节面塌陷。随着内固定产品的改进及人们对损伤后腕关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桡骨远端骨折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2009年3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3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男12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受伤原因:摔伤29例,交通伤5例。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2例,12例伴尺骨茎突骨折。X线片均提示桡骨远端呈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改变。骨折AO分类:B2型5例,B3型11例,C1型7例,C2型9例,C3型2例。合并糖尿病2例,心血管疾病8例,伴其他部位损伤3例。22例患者术前X线片示骨折粉碎程度严重,腕关节不稳,未试行手法复位,直接手术;其余12例术前手法复位失败或不满意改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常规X线正侧位片和腕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以了解骨块移位及骨质压缩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采取臂丛麻醉+静脉麻醉。取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切口起于桡骨茎突近侧6 cm向远端延伸,经腕横纹弧形至手掌,切口长约8 cm。于屈腕肌桡侧向深层显露,将桡侧屈腕肌、正中神经和拇长屈肌腱牵向尺侧,保护桡动脉。切断旋前方肌,显露桡骨远端。必要时切开腕关节囊,显露桡腕关节面。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注意恢复桡骨茎突的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保持关节面的平整。34例患者因粉碎骨折、骨质压缩导致不同程度骨质缺损,取自体髂骨植骨。选择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置入桡骨远端掌侧,距桡腕关节面近侧2~3 mm,于滑动孔临时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后,依次钻孔、拧入锁定螺钉,尺骨茎突骨折均未行内固定。
1.3 术后处理
手术后患者均行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一般2周,对于骨折粉碎压缩严重、植骨病例,石膏固定4周。术后次日即开始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运动训练防止肌腱粘连,促进水肿消退。石膏拆除后行腕关节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开始给予降钙素、活性钙、活性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腕关节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无损伤,握力与对侧相同;良:腕关节偶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感,功能及握力接近正常;可:腕关节经常疼痛,工作时活动轻度受限,功能及握力减弱;差:腕关节持续疼痛,工作能力减弱,正常劳动受限,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
2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均植自体髂骨,3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5周。按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定效果: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3%。随访期间无钉板松动及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现象。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患者也逐步增多。骨质疏松导致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小梁变稀,骨皮质变薄,骨密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导致骨折发生,其好发部位有脊柱、髋部、桡骨远端等,其中桡骨远端骨折占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26.3%[2],本组病例85.3%为摔倒时手掌撑地所致。
桡骨远端膨大,为松质骨结构,皮质薄,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且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多波及桡腕关节面,桡骨短缩,关节面塌陷,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骨折极不稳定。由于为关节内骨折,恢复关节面平整、桡腕关节、尺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相对咬合关系对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难于通过关节周围韧带的牵引达到骨折复位,难以使压缩、塌陷的关节面达到满意复位,即使少部分患者复位,也可能由于骨折粉碎严重,干骺端无法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力,最终出现骨折移位、桡骨短缩、关节面塌陷等;同时长时间石膏固定,易引起骨性关节炎、腕关节痛、Sudeck骨萎缩等并发症[3]。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得到临床认可[4-6],本组34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达90.63%。
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后骨折的稳定主要依靠钢板与骨面、螺钉、与钢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维持,而LCP是通过螺钉、螺帽纹和钉孔螺纹的锁定获得钉板的角稳定,相当于内固定支架,固定强度明显增加,可有效避免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及桡骨短缩,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防止螺钉切割,与普通钢板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7-8]。由于骨质疏松、压缩,复位过程中常出现骨质缺损,塌陷关节面复位后常留有空隙,从而使关节面、骨折端失去支撑,这也是骨折手法复位后难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9]。因而植骨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填塞缺损、支撑骨折端及关节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当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根本原因在于骨质疏松,除手术治疗外,还应重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
笔者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具有以下优点:①骨折固定可靠,内固定不易松动,退钉率低;②术后复位丢失、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发生较少;③石膏外固定时间短,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④特别适合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10-11]。当然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医疗费用高,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由于患者为高龄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麻醉、手术有一定风险。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和指征,该方法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海,姜保国,张殿英,等.锁定与非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8, 46(6):437-439.
[2] 江峰,覃美,吴恒恒,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1346例统计分析[J].广西医学,2002,24(6):779-782.
[3] Prommersberger KJ,Fernandez DL.Nonun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19):51-56.
[4] 姜保国.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3):236-239.
[5] 尚建军,郝强.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87-88.
[6] 高天君,杨达宇.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肢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3):245-247.
[7] 程鹏,何俊薇,吴小鹏,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12-1314.
[8] 苏江平,李天平.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8(4):314-315.
[9] 唐开武.尺骨茎突骨折及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6-7.
[10] 王洪刚,辛杰,魏华,等.锁定加压接骨板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2):153-155.
篇7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抗骨质疏松药物;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c)-0020-03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Combined with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ANG Xin-you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Jinfeng,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 rotation and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Random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2 to May 2015 were 50 cases of senile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emoral proxima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combined with anti osteoporosis drug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two groups hospitalization time, Harris score, callus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was no difference(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ward triangle, femoral neck, trochanter were(0.875±0.022),(1.009±0.062), (0.880 ±0.032) g・cm-2,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0.646± 0.010), (0.799±0. 017), (0.684 ± 0.022) g・cm-2, three groups of indicators between groups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P < 0.05). Conclusion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combined with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极易引发不稳定型骨折[1]。给予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其已经被广泛认可[2]。该次研究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张家港市锦丰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精神病史或合并其他疾病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0~76岁,平均(64.2±2.6)岁;跌落伤5例,摔伤5例,交通事故伤15例;观察组中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高血压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A1.3型、A2.2型、A2.3型、A3.1型分别为6例、10例、7例、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61~77岁,平均(65.2±2.5)岁;跌落伤5例,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14例,对照组中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高血压者13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A1.3型、A2.2型、A2.3型、A3.1型分别为4例、10例、8例、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好。该次研究经过伦李委员会批准审核,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部螺钉治疗,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下牵引闭合复位,检查前后位及侧位复位情况,注意内侧及后侧皮质骨的接触情况。手术选择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沿股外侧肌后缘暴露股骨大转子,用135°向导器于股骨大转子以下2~3 cm处定位,贴紧股骨距上不传入导针,以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选择适当动力髋部螺钉钻入股骨骨质中,将匹配钢板紧贴骨皮质,用加压螺丝钉固定并拧紧,置入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全麻后取仰卧位,在牵引床上接受C形臂X线机下的闭合复位。复位结束,大转子定位,在大转子的上方做一个斜切口,约5 cm长。开口设置在大转子尖端前1/3处,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导丝于髓腔,再沿着导丝将PFNA主钉置入。导向器引导下,打入螺旋刀片,对位置确定好后锁定,瞄准器将远端锁钉植入。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后关闭。常规抗感染、抗凝,待确定无误后,将引流管拔除,从第3天起逐渐实施功能恢复训练。经过2个月,依据骨折愈合逐步减少负重。
术后,服用钙加维生素D软胶囊、强骨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钙加维生素D软胶囊,1次/d,2 000 mg/d;强骨胶囊,0.25g/次,3次/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2次/d,0.5 ug/次,基本稳定后(大概1个月),改为0.25 ug/次。连续治疗3个月(1个疗程),隔1个月后进行到下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及骨密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与术后6月的Harris评分,组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但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患者骨质机械强度、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人群多集中在老年人群中,其中不稳定型骨折占大多数,传统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显著,且术后极易发生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因此临床多推荐手术内固定治疗[3-4]。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方案为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典型代表分别为PFNA和动力髋螺钉[5]。值得注意的是PFNA主钉与股骨解剖形态符合度较好,闭合复位后行小切口固定便可。除此之外,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合并疾病类型较多,应用PFNA治疗效果显著[6]。PFNA采用中心固定,效果更为显著,稳定性较高,因此对骨折的康复和愈合非常有利。若合并骨折疏松则会显著降低骨强度,但因PFNA主钉与髓腔接触的面积较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应力集中在内侧骨皮质上,从而降低术后股骨骨短缩和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7-8]。强骨胶囊含有骨碎补总黄酮,对骨样作用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特别有利,有效改善骨调节激素平衡[9]。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骨密度中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分别为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以上所得结论与龚江浩[10]相一致,可信度较高。龚江浩研究表明,应用PFNA内固定术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强骨胶囊及维生素D治疗的联合治疗组Ward三角为(0.877±0.024)g/cm-2、股骨颈(1.011±0.064)g/cm-2股骨大转子(0.882±0.035)g/cm2,明显优于PF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升股骨转子间骨折骨密度的恢复,因而提升骨折愈合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崔树森,赵意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38-140.
[2] 潘方,高益斌,虞建浩,等.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394-396.
[3]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2,5(1):1-3.
[4] 刘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9例临床报告[J].中外医疗,2013,32(34):84-85.
[5] 周蕾.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1):8-9.
[6] 郑上团,吴斗,赵恩哲,等.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4):320-324.
[7] 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 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38(1):67-69.
[8] 仇如来,杜桂夏,汪来杰,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8):7709-7713.
[9] 刘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9例临床报告[J].中外医疗,2013,32(34):84-85.
篇8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钙尔奇D;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属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糖尿病引起无机盐、骨代谢紊乱所致,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正确的治疗容易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这使得该类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鲑鱼降钙素可通过抑制甲状旁腺激素来有效调节钙的代谢,对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对成骨细胞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还对溶骨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样就可以降低血钙浓度,使骨钙丢失减少[2]。为了探讨鲑鱼降钙素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对45名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进行治疗,并与45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治疗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中男 17例,女 28 例;年龄 58~ 73岁,平均(62.47±4.61)岁;患糖尿病2~ 15年,平均(4.47±1.58)年。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54~75岁,平均(62.69±4.58)岁;患糖尿病时间 3~ 16年,平均(4.69±1.7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钙尔奇 D(密钙息),每次 1 片,3 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第一周:每日一次,每次50~100单位;第二周:隔日一次,每次50~100单位;第三周至第十二周:每周一次,每次50~100单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骨密度(BMD)[3]。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指患者行走或负重疼痛、改变疼痛经及睡眠翻身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指治疗后患者上述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无效:指患者治疗后上述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较治疗前加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体内 BMD、BGP、SOD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三者在两组患者体内均增高,且实验组患者体内三者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体内SOD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者在实验组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2 症状改善效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例(%)
3.讨论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属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见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5]。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常表现为腰、背、髋部骨骼疼痛或持续肌肉疼痛及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于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更加明显。虽然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但近来普遍认为,由糖尿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症并无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饮食上应多摄取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维持食物摄入的钙磷比例[6]。因中年妇女雌激素缺乏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作用减弱(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极其增殖,促进骨形成,并对骨质疏松性骨痛有良好止痛疗效),维生素D活力减弱。钙尔奇 D 对在肠道内的钙、磷吸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促使骨骼钙化,本研究对照组采用钙尔奇 D治疗,临床效果尚可,但与观察组的鲑鱼降钙素对比,仍有一定差距。
内源性降钙素(calcitonin)是参与钙和骨代谢的多肽类激素。降钙素口服将被迅速灭活。注射后代谢很快,主要在肾脏,亦在血液和外周组织进行[7]。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药将从尿中排出。降钙素可通过鼻腔和直肠黏膜吸收。用于治疗的制剂包括从猪甲状腺提取的猪降钙素——calcitonin(pork),合成的鳗鱼降钙素,以及合成的鲑鱼降钙素。他们都有通过降低骨吸收率进而降低血钙的作用,并被用于治疗Paget骨病,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和转移性骨痛。使用方法通常是皮下或肌肉注射。副作用多发生于治疗开始阶段,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面部潮红,麻刺感。降钙素可以作用于骨与肾,并参与维持血钙正常;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骨转移率高的疾病;降钙素亦有中枢性镇痛药的一些作用,故可显著缓解骨痛;降钙素亦有抗偏头痛的作用;降钙素的镇痛作用是由于引起脑啡肽的分泌,但一般不作为治疗所有疼痛的常规方法[8]。
另外,降钙素还有减少胃酸和胰腺分泌,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尽管降钙素在调节消化方面不起主要生理作用,但有作者认为,药理剂量时其对某些功能的抑制作用值得推荐使用,例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9]。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是一种钙的代谢调节激素。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为人工合成鲑鱼降钙素。商品名:密钙息(Miacalcic)。其药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骨和肾。鲑鱼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同时刺激成骨细胞形成及其活性,显著降低高周转性骨病(high bone-turnover disorders)的骨钙丢失,诸如骨质疏松病、变形性骨病(Paget病)、痛性神经营养不良症(Sudeck病)和恶性骨质溶解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躯干骨作用比四肢骨作用更显著[10]。对高周转性骨病比低周转性骨病的作用更显著。
鲑鱼降钙素对于肾脏能通过抑制溶骨作用减少血清的钙,减少肾小管再吸收而增加尿钙、磷和钠的排出,但血清钙不会降至正常范围以下[11]。鲑鱼降钙素结合至特异的肾受体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但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比较,在尿中增加环磷酸腺苷(cyclicAMP)少。没有报道降钙素缺乏妨碍肾脏对钙、钠和磷的作用,因此认为生理水平的降钙素对肾脏没有效应。
鲑鱼降钙素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胃和胰腺的分泌,增加小肠的钠、钾、氯化物和水的分泌,这些效应仅仅看成超生理水平降钙素的效应。降钙素特异性结合至靶组织的膜受体并刺激环磷酸腺苷积聚物。有些降钙素的效应是由二丁酰环磷酸腺苷(dibutyryl cyclic AMP)或其他试剂以增加环磷酸腺苷的水平。因此环磷酸腺苷是被假设为降钙素作用的“第二信使”。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使用鲑鱼降钙素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骨代谢相关指标BMD、BGP、SOD等也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鲑鱼降钙素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应用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栗昕.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06-35O7.
[2]周友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72-173.
[3]支会英,李恩.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7(14):141-142.
[4]戴玲.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9):136-137.
[5]米热古丽·卡德尔,员建中. 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9(2):26-28.
[6]宋利华,王庆辉. 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7):237-239.
[7]励丽,褚建平.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00.
[8]梅敏.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4):749.
[9]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18.
篇9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手术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方法治疗,而实验组则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13±114)分下降到术后(116±112)分优于对照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56±109)分下降到术后(139±123)分。结论 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38-02
目前,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日常方式也有了很大进行,人们开始不重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使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多。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多数患者患病后会引起脊推惟体压缩、崎形等[1]。如果患者临床上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还将引发脊柱疾病等,如:退变性脊柱侧凸崎形、退变性腰推不稳症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对于这些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主要以中西药为主,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并不好,且治疗后还会产生很多并发症[2]。为了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在我院自2011年l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中,实验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39~84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入院后,均排除钙磷代谢和骨密度(BMD)的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影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进行一般方法治疗,方法如下:在服用西药阿仑膦酸钠(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编号:J20080073)患者每周1次,1次1片70 mg。然后,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活血配方,其配方具体如下:熟地20 g、鹿角胶15 g、菟丝子15 g、洋蕾12 g、补骨脂12 g、杜仲12 g、骨碎补15 g、黄芪25 g、丹参12 g、甘草10 g,生龙骨20 g、没药8 g 、生牡砺25 g,中药能起到补肾、强壮经骨、养血、活络止痛的作用,对于中药药量的控制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加减,患者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3]。
而实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医护人员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然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产生效果后确定椎弓根的进入点。在室温为20~22℃的环境下调制骨水泥约60~90 s,当它处于拉丝状态时开始注射。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用X线进行监测,可以适当后退针尖位置。当推注骨水泥阻力较大时立即停止注射。完毕后拔出骨水泥穿刺套管,迅速选用合适直径和长度的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内,最后行后外侧植骨[4]。
1.3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疼痛、驼背、呼吸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疼痛、驼背、呼吸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有效:患者脊柱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需卧床休息;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 13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实验中,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2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有38例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平均30 d后疼痛完全缓解,睡眠明显改善,下地活动自如,无脊髓或神经根压迫表现,实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13±114)分下降到术后(116±112)分优于对照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56±109)分下降到术后(139±123)分。所有病例经平均1年9个月的随访,2例行PVP者出现单节非PVP椎体骨折,再行PVP,余病例疼痛症状无再出现,无断钉、拔钉、Cobb角加大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并且这种疾病在发病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神经组织压迫等症状。目前,临床上这种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这种方法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等症状。近年来,手术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中使用较多,但是,患者治疗时需要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畸形矫正和植骨融合等操作。根据有关实验结果显示[5]: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患者绝对不能使用单纯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因此,临床上采取何种办法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临床上,为了增加患者常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手术时增加螺钉的直径和长度。但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增加其稳定性,但是却会产生有骨折的危险,并且这种方法对骨质疏松骨质患者效果不明显。此外,虽然临床上使用横连接能够增加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对于病情严重患者效果并不明显[6]。临床上,使用椎板钩和椎弓根钉虽然能够形成“钳夹”固定增减其定刚度,但因手术时常需作椎板切除减压而无法使用椎板钩。临床上,有学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采用骨屑作为骨填充物来探索螺钉的稳定性,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目前,临床上注入材料较多,性能相差也比较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近年来以其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医护人员使用这种材料时操作比较简单,这种材料的凝固迅速也比较快等。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7]:临床上采用PMMA强化骨质疏松椎体能够增强椎弓根螺钉的轴向拔出力,使患者得到持久的固定。实验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①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应该在其他设备、辅助技术辅助下共同完成。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这些设备对患者确定穿刺位置、椎体内静脉回流、骨水泥注射量及部位;②为了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上应该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但是,使用PMMA时由于其不具备生物降解性,不能被新生骨组织取代,使用后会引发其他并发症[8];③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很多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手术治疗时,对患者会产生很大创伤,再加上这种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等都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此次,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很多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患者手术后愈合比较困难,造成植骨融合率低;最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较差,手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较大。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 吴健雄,黄崇博,蔡桦,等.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性激素、骨钙素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6):1-3.
[2] 黄辉,杨玉英.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辨证施冶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6(28):424-425.
[3] 杨功旭,赵述艳,黎祥胜,等.五加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6):30-31.
[4] 樊仕才,江振华,朱青安,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骨质疏松不稳定性胸腰椎损伤稳定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0(19):358-361.
[5] 马胜忠,候铁胜,李明,等.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6(2):135.
[6] 刘爱华,吴中学,杨新健,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管瘤[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9(3):216-219.
[7] 李国华,·托呼提.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5):577-579.
篇10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26-03
The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by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WANG Wenge, LI Shichen, LIU Qi, QIN Guoqiang, FENG Weidong, QIU Zhit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infen, Shanxi Province, Linfen 0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39 patients with cone, the use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reatment. By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anterior vertebral surgery, the central rate of height loss, kyphosis cobb angl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DL score (Barthel Index) and other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steoporosis; Vertebral body; Fracture
脊柱外科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常见的损伤,病因主要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引起,患者一般伴有腰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研究表明[1],每年约有400万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锥体压缩性骨折,其中170万以上的患者伴有药物难治性局部疼痛,约70万人因骨折引起的疼痛、畸形及并发症需要入院治疗。1987年,法国人Deramond 创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开辟了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方法,并很快在欧美国家迅速推广,取得满意效果[2-4]。国内滕皋军课题组在1999年率先开展PVP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该技术已在全国广泛应用。目前,PVP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骨髓瘤等所致椎体疼痛的常用方法。本院自2005年9月~2009年12月,共完成椎体后凸成形术31例39个椎体,经观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62~87岁,平均75岁,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院体检及影像学明确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主,部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均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骨折部位:T10、T11、L5各1椎,T12 9椎,L1 16椎,L2 4椎,L3 5椎,L4 2椎,共39椎。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予卧床、止痛等对症处理。术前所有病例均行X线、CT以及MRI检查,了解椎体后壁的完整性以及椎弓根的位置、大小。完善各项入院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手术耐受度。排除手术禁忌,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心电监护,局麻。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病椎及椎弓根方向,并在体表作标记。采用美国kyphon公司提供的穿刺套针经皮穿刺,沿椎弓根进入伤椎,针尖抵至椎体前中1/3处,抽出针芯,注入显影剂欧乃派克,观察显影剂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和是否有向椎体外渗漏、与相邻静脉的关系。将配制好的骨水泥用专用注射器注入椎体,至阻力较大或骨水泥己渗透至椎体后缘时即停止,拔出穿刺针。注射过程中需严密监视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一旦有渗漏即应停止灌注。术毕观察10 min后无不适,送返病房。
1.2.3 术后处理术后监护12~48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术后第2~5天根据情况坐起及下床活动。术后继续治疗骨质疏松。
1.3 测量指标
1.3.1 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测量参照Lee和Chen方法[5],侧位X线摄片测量椎体压缩骨折部位高度a0,同时测量相应部位上位椎体高度a1和下位椎体高度a2。椎体压缩骨折部位未压缩骨折前高度A=(a1+a2)/2,椎体压缩骨折部位丢失率=(A-a0)/A×100%。
1.3.2Cobb角测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后伤椎相邻椎间盘高度将发生变化,同时椎间盘存在蠕变,以伤椎体上下终板为参照的测量不能得出脊柱后凸畸形实际的矫正度数,本组以伤椎上位正常椎体上终板与下位正常椎体下终板延长线的垂线的夹角作为后凸畸形Cobb角。
1.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
1.5 Barthel指数
是一种公认有效并经常应用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方法,将日常生活动作分为10个项目,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所、床椅转移、平地走45 m,上下楼梯。总分为100分,分数多少,可反映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的程度: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
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有2例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溢情况,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临床检查表明,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情况。
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椎体中部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与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前后VAS评分、Barthel指数
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发病率逐步增高。骨折后可造成腰背疼痛、脊柱后凸畸形和劳动力的丧失。传统方法都不能缓解背痛和矫正畸形,患者需忍受长期背痛和制动带来的不适;同时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宜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骨强度进行性下降,将引发伤椎再骨折和其他椎体骨折;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长时间背痛和卧床制动往往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及基础性疾病的恶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寿命缩短、致残、致畸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在影像引导下治疗疼痛性锥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它通过经椎弓根穿刺,向压缩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防止塌陷,增强脊柱稳定性,缓解腰背部疼痛的目的。
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止痛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学者认为:①可能是运用微创术损伤小,注入骨水泥可以使椎体稳定,承担了相当部分轴向应力,防止骨折部位微小移位,从而减少了骨折线的微动对椎体内神经的刺激;②骨水泥放热可使椎体的感觉神经末梢破坏而达到止痛目的[6]。骨水泥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极强的生物力学强度,注入到椎体后,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并迅速固化,对椎体起支撑作用,从而稳定脊柱,预防椎体塌陷和再骨折的发生,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7],术后病变椎体的抗压强度恢复趋于正常状态。Cotton A等[8]发现,骨水泥充填率并不与疼痛的缓解成正比,一些椎体充填效果不佳,但疼痛缓解效果却较好,也未发现椎体进一步塌陷。椎体成形术通过在伤椎中骨水泥填充,无法矫正后凸畸形,这Stephen M等[9]认为椎体成形术无法矫正后凸畸形的结果是一致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因为无须内固定,至少保留了上下两运动节段,符合生理要求,可以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PVP后也防止病椎继续塌陷导致后凸畸形。本组患者的疗效也证实了,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很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PVP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10],不能纠正后凸畸形。目前本组病例,尚缺乏远期随访的资料和更多的病例,对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Lieberman IH,Dudeney S,Reinbardt MK,et al.I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2001,26(12):1631-1638.
[2]李明,曾欣.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5):307-308.
[3]徐宝山,唐天驷.椎体成形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502-504.
[4]李海丰,戴克戎.可注射材料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1,22(4):209-211.
[5]Lee ST,Chen JF.Closed reduction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J Neurosurg,2004,(100):392-396.
[6]明江华,周建林,方海滨,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5):368.
[7]孙刚,丛永健,金鹏,等.国产药械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199.
[8]Cotton A,Boutry N,Cortet B,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state of the art[J].Radiographics,1998,18(2):311-320.
[9]Stephen M,Belk T,John M,et al.An exvivo biomechanical evalutation of an inflatable bone bamp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 ression fracture[J].Spine,2001,26(2):151-156.
- 上一篇:农村森林防火工作总结
- 下一篇:护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