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税和行为税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税和行为税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陷阱之一,是“物业税”的称谓不尽科学,易与“物业费”相混淆,甚至被误认为是“物业费”费改税的结果。事实上,物业税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一种带有很大受益性质的财产税,物业费则是居民向物业公司交纳的服务费,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陷阱之二,是现在的高房价可能会演变成未来的高物业税。在物业税税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房产价值不断攀升,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也会相应上升。如果通货膨胀严重,或者存在不正常的投机炒作因素,就会造成房产价值的非理性上涨,将使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大幅上升。加之物业税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地方政府的收入筹集行为相对不规范,这很可能会使物业税的税负过重。
美国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严重,财产税税负飙升,纳税人不堪重负,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抗税运动。其结果,是美国对财产税设置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比如,加利福利亚州的一项法律修正案中规定,任何地方课征的财产税税率不得超过1%;没有该地区居民三分之二多数票的同意,州和地方政府不得新开征任何财产税,等等。这些条款极大地限制了政府通过财产税筹集收入的能力,使其地方政府的总收入减少了23%。
篇2
(一)财产课税体系的比较
广义地看,世界各国对财产的课税主要分为三大体系,一是对转让财产的交易行为征税,多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一般以营业税、转让税、登记税、印花税或增值税等形式,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二是对占有、使用财产进行课税,多以财产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分为对全部财产征税(一般财产税)和对个别财产征税(如土地税,房屋税、房地产税),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三是对转让财产的收益征税,如土地增值税,多采用累进税率。
(二)财产税比重的比较
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总额比例较高,美国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澳大利亚则高达99.6%。由于财产税征收金额较大、权数较重,从而形成了“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税源多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其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发展中国家财产税占地方税收入比重较低,但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收入。亚洲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房地产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在23%~54%之间。由此可见,世界各国财产税在地方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
(三)财产税制要素的比较
1、课税主体。转让财产交易行为的课税主体多数以卖方为纳税人;也有以买方为纳税人,主要是设置不动产或房地产购置税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国对转让、占有和使用财产的课税,纳税人一般是产权所有者或使用者。
2、课税对象和税基。对世界上多数国家来说,财产税最主要的课税对象是房屋和土地,但在具体征税对象和税基上又各有区别。有的国家单独对房屋、土地课税,计税依据是财产的资本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或其年租金。各国征收财产税的房屋范围不尽一致:如加拿大、印尼、美国、瑞典都将土地和建筑物的资本价值纳入税基;但瑞典只有住宅用地和住宅楼缴纳财产税,剔除了商业财产;英国对包括楼房、平房、公寓、活动房屋和可供居住用的船只等,以其估定价值为计税依据征税;有的国家将土地、房屋并入其他财产一起课税。如日本将原来分开征收的地租税、房屋税,船舶税、铁路税等财产税税种合并征收固定资产税。其中对房屋课税的纳税人是房屋的所有者,课税对象包括纳税人拥有的一切房屋,计税基础是房屋的估定价值;巴西的土地税分为农村土地税和城市财产税,前者的课税对象是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土地,城镇土地不在应税范围内,计税标准按土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比率分为三类计征,后者的课税对象是城市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屋及建筑物,计税依据是应税土地和房屋建筑物的评估价值。
3、税率。比较广泛使用比例税率,在对财产转让收益和流转额课税时也采用累进税率,仅有个别国家采用定额税率。税率可由中央政府法定,也可由地方政府根据受益人的预算需要和预算周期确定。如美国、加拿大,税率的确定一般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较高一级政府只对其设限制规定。而丹麦、法国和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率都规定了固定限额或最高额。
4、起征点和减免税优惠。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税收管辖权内,对财产课税制定有起征点,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对低于14万元的财产价值不征税,日本对土地占有税也规定了免征额,确定了固定资产税和城市规划税的最低起征点。同时各国对农业用地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农业用地全部不计入税基。法国对农场建筑实行免税,其他许多国家都通过特殊估价和征税措施给农业提供税收优惠待遇,如日本对城区的农业用地按其估算价值的一半进行征税;国际上对林地一般都提供免税待遇。如智利、法国都给林地提供了免税照顾。
二、我国财产税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个别财产税,主要税种有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有人也把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包括进去。
我国的财产税制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财产课税范围窄、税种少,收入规模小。据统计,全国财产税收入约占税收总收入的2.04%,约占地方税收入的4.12%。据四川省及成都市“九五”期间的统计,财产各税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约5%~6%。由于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其职能弱化,难于充分发挥调节功能作用;二是内外两套财产税制,既增加了征管难度,又不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统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计税依据不合理、不规范;四是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和财产税收政策不健全,税收征管不严,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税款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五是个别税种设置重叠,税基交叉,存在重复征税之嫌。
三、国际财产税制借鉴
(一)税种设置覆盖面广、征收范围宽。目前,各国的财产税覆盖了财产的转让、占有、使用和收益各环节,体现了税制调节课税对象价值运动全过程的客观要求。征收范围较宽,不仅仅局限于城镇房地产,而且也包括农村、农场建筑物和土地。遗产税和赠与税广泛受到各国重视。
(二)各国普遍建立以市场价值(又称改良资本价值)或评估价值为核心的税基体系。以价值为核心能够准确反映真实的税基,随经济的发展带动税基的提高进而稳步提高财产税收入;同时,也可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
(三)税率设计以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居多。对财产转让、占有、使用环节多采用比例税率,对收益和所得环节多采用累进税率,但这不是绝对的,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设计各具特色的税率制度;各国的遗产税和赠与税税率仍将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但级次表现出减少趋势。
(四)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规范而严密的财产登记和系统、完整的财产评估制度。这是财产税课税的基础,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的差距。
(五)建立内外统一的财产税制。
四、改革财产税制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税种,增加税种覆盖面
1、合并、统一房地产税制,设立房地产税。合并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三个税种,设立统一的房地产税。一方面体现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另一方面符合简化税制、便于征管和降低征收成本的国际通行做法。而且城镇土地使用税本身属于财产税而非资源税,“房依地存、地随房走”,房屋和土地的规划、评估紧密相连,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不影响三税的合并和统一;且房价的上涨多半缘于地价的上涨,三税统一有可行的理论基础。
2、合并内外两套车船税税制。对凡在我国境内拥有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不论车船是否被使用以及使用的频率如何,均应缴纳车船税。
3、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在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开征上,一是要科学地选择税制模式。基于我国遗产继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财产,公民的纳税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宜选择美国等实行的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即对被继承人的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对赠与人的财产征收赠与税。二是科学确定征税对象、范围及征管程序。参照国际惯例,课税对象范围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超额累进税率并规定适当的起征点,合理确定扣除项目,如设丧葬费用扣除,遗产管理费用扣除、债务扣除、捐赠扣除、合理负担费用扣除等。最后,制定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征管措施。
(二)扩大财产税征收范围
1、扩大房地产税的征税范围。一是房地产税的征税范围应该扩大到农村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土地及房屋。与此同时,相应调整降低农业产出税负。二是对城镇居民拥有的房屋征收房地产税。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拥有的房产不断增加,已经具备了对私有房产课税的条件。同时,房屋的折算价值分配逐步向高收入个人倾斜,因而对城镇居民自用住房课征(比例税率)财产税在整体上将产生“累进”效应。在具体征收时,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人均居住面积设置起征点,对城镇居民自用房课征比例税,使城市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涵盖全部城镇土地和房屋的所有人。
2、合理设置房地产税的税目。我国房地产税可下设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城镇房地产税,前者对农村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田、地、山、荡占地课征,后者主要对城镇企业和个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上的房屋和建筑物课征。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的处理可借鉴巴西的做法,即确定土地是否属于城市房地产税的课税范围,一是看其是否作为农用,二是在土地的1.5英里范围内至少有以下设施中的两项:人行道、自来水主线、排污设施、街灯、公共学校。如土地不作为农用,又符合第二项要求,就应该视为城市土地。
(三)建立以市场价值为核心的税基体系,科学确定财产税的计税依据
1、调整房地产税计税依据。从国际上看,财产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年度租金价值,改良资本价值(市场评估价值)、未改良资本价值和占用面积。改良资本价值制度的计税依据是土地和房产的完全市场价值,更符合“量能纳税”原则。此外,该计税依据具有“交易证据多、便于诚信纳税,收入富有弹性”的特点,是各国的房地产税趋于采用该计税依据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需要相应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评价方法体系和房地产评估制度。
2、调整车船税计税依据。作为世界通行的财产税的计税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依车船原值作一定比例的扣除;二是依车船的市场价值,即评估值。从理论上讲,后者更科学,但是考虑到市场和评估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工作量和征收成本,现阶段可采用前者作为计税依据。至于扣除比例中央可规定一个幅度范围,各地方政府视本地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扣除比例。另外,对单位价值低于一定标准的车船给予免征照顾。
(四)合理确定各财产税的税率
1、合理确定房地产税的税率。参照美国、加拿大的做法,在确定税率的形式和大小时可以赋予地方政府一定幅度范围(如0.5%~3%)内的自。税率的确定应反映“宽税基、低税率”的税制改革趋势。
2、合理确定车船税税率。在以车船价值为计税依据的情况下,改过去的固定税额为比例税率,以公平税赋,比例税率的大小应该与目前对车船的收费及环保问题统筹考虑。
(五)建立以财产评税制度为核心的征管运作体系
1、建立以房地产评税制度为核心的财产评税制度体系。应建立完善的财产税评估制度,制定评税法规和操作规程,设置专门的财产评税机构,是未来财产税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2、建立与财产登记、评估、税收征管有关的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存储和管理,以获取有效的财产信息和征管资料。
(六)财产税的税收优惠问题
1、取消城镇居民住房的财产税优惠。避免对出租住房的歧视,有利于加强对个人私房出租的税收征管。可对国家规定标准内的居民住房采取起征点的办法予以免税优惠。
篇3
(一)财产课税体系的比较广义地看,世界各国对财产的课税主要分为三大体系,一是对转让财产的交易行为征税,多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一般以营业税、转让税、登记税、印花税或增值税等形式,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二是对占有、使用财产进行课税,多以财产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分为对全部财产征税(一般财产税)和对个别财产征税(如土地税,房屋税、房地产税),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三是对转让财产的收益征税,如土地增值税,多采用累进税率。
(二)财产税比重的比较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总额比例较高,美国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澳大利亚则高达99.6%.由于财产税征收金额较大、权数较重,从而形成了“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税源多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其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发展中国家财产税占地方税收入比重较低,但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收入。亚洲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房地产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在23%~54%之间。由此可见,世界各国财产税在地方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
(三)财产税制要素的比较1、课税主体。转让财产交易行为的课税主体多数以卖方为纳税人;也有以买方为纳税人,主要是设置不动产或房地产购置税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国对转让、占有和使用财产的课税,纳税人一般是产权所有者或使用者。
2、课税对象和税基。对世界上多数国家来说,财产税最主要的课税对象是房屋和土地,但在具体征税对象和税基上又各有区别。有的国家单独对房屋、土地课税,计税依据是财产的资本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或其年租金。各国征收财产税的房屋范围不尽一致:如加拿大、印尼、美国、瑞典都将土地和建筑物的资本价值纳入税基;但瑞典只有住宅用地和住宅楼缴纳财产税,剔除了商业财产;英国对包括楼房、平房、公寓、活动房屋和可供居住用的船只等,以其估定价值为计税依据征税;有的国家将土地、房屋并入其他财产一起课税。如日本将原来分开征收的地租税、房屋税,船舶税、铁路税等财产税税种合并征收固定资产税。其中对房屋课税的纳税人是房屋的所有者,课税对象包括纳税人拥有的一切房屋,计税基础是房屋的估定价值;巴西的土地税分为农村土地税和城市财产税,前者的课税对象是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土地,城镇土地不在应税范围内,计税标准按土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比率分为三类计征,后者的课税对象是城市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屋及建筑物,计税依据是应税土地和房屋建筑物的评估价值。
3、税率。比较广泛使用比例税率,在对财产转让收益和流转额课税时也采用累进税率,仅有个别国家采用定额税率。税率可由中央政府法定,也可由地方政府根据受益人的预算需要和预算周期确定。如美国、加拿大,税率的确定一般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较高一级政府只对其设限制规定。而丹麦、法国和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率都规定了固定限额或最高额。
4、起征点和减免税优惠。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税收管辖权内,对财产课税制定有起征点,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对低于14万元的财产价值不征税,日本对土地占有税也规定了免征额,确定了固定资产税和城市规划税的最低起征点。同时各国对农业用地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农业用地全部不计入税基。法国对农场建筑实行免税,其他许多国家都通过特殊估价和征税措施给农业提供税收优惠待遇,如日本对城区的农业用地按其估算价值的一半进行征税;国际上对林地一般都提供免税待遇。如智利、法国都给林地提供了免税照顾。
二、我国财产税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个别财产税,主要税种有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有人也把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包括进去。
我国的财产税制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财产课税范围窄、税种少,收入规模小。据统计,全国财产税收入约占税收总收入的2.04%,约占地方税收入的4.12%.据四川省及成都市“九五”期间的统计,财产各税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约5%~6%.由于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其职能弱化,难于充分发挥调节功能作用;二是内外两套财产税制,既增加了征管难度,又不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统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计税依据不合理、不规范;四是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和财产税收政策不健全,税收征管不严,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税款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五是个别税种设置重叠,税基交叉,存在重复征税之嫌。
三、国际财产税制借鉴
(一)税种设置覆盖面广、征收范围宽。目前,各国的财产税覆盖了财产的转让、占有、使用和收益各环节,体现了税制调节课税对象价值运动全过程的客观要求。征收范围较宽,不仅仅局限于城镇房地产,而且也包括农村、农场建筑物和土地。遗产税和赠与税广泛受到各国重视。
(二)各国普遍建立以市场价值(又称改良资本价值)或评估价值为核心的税基体系。以价值为核心能够准确反映真实的税基,随经济的发展带动税基的提高进而稳步提高财产税收入;同时,也可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
(三)税率设计以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居多。对财产转让、占有、使用环节多采用比例税率,对收益和所得环节多采用累进税率,但这不是绝对的,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设计各具特色的税率制度;各国的遗产税和赠与税税率仍将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但级次表现出减少趋势。
(四)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规范而严密的财产登记和系统、完整的财产评估制度。这是财产税课税的基础,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的差距。
(五)建立内外统一的财产税制。
四、改革财产税制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税种,增加税种覆盖面1、合并、统一房地产税制,设立房地产税。合并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三个税种,设立统一的房地产税。一方面体现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另一方面符合简化税制、便于征管和降低征收成本的国际通行做法。而且城镇土地使用税本身属于财产税而非资源税,“房依地存、地随房走”,房屋和土地的规划、评估紧密相连,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不影响三税的合并和统一;且房价的上涨多半缘于地价的上涨,三税统一有可行的理论基础。
2、合并内外两套车船税税制。对凡在我国境内拥有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不论车船是否被使用以及使用的频率如何,均应缴纳车船税。
3、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在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开征上,一是要科学地选择税制模式。基于我国遗产继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财产,公民的纳税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宜选择美国等实行的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即对被继承人的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对赠与人的财产征收赠与税。二是科学确定征税对象、范围及征管程序。参照国际惯例,课税对象范围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超额累进税率并规定适当的起征点,合理确定扣除项目,如设丧葬费用扣除,遗产管理费用扣除、债务扣除、捐赠扣除、合理负担费用扣除等。最后,制定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征管措施。
(二)扩大财产税征收范围1、扩大房地产税的征税范围。一是房地产税的征税范围应该扩大到农村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土地及房屋。与此同时,相应调整降低农业产出税负。二是对城镇居民拥有的房屋征收房地产税。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拥有的房产不断增加,已经具备了对私有房产课税的条件。同时,房屋的折算价值分配逐步向高收入个人倾斜,因而对城镇居民自用住房课征(比例税率)财产税在整体上将产生“累进”效应。在具体征收时,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人均居住面积设置起征点,对城镇居民自用房课征比例税,使城市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涵盖全部城镇土地和房屋的所有人。
2、合理设置房地产税的税目。我国房地产税可下设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城镇房地产税,前者对农村用于种植、放牧和其他农业性活动的田、地、山、荡占地课征,后者主要对城镇企业和个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上的房屋和建筑物课征。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的处理可借鉴巴西的做法,即确定土地是否属于城市房地产税的课税范围,一是看其是否作为农用,二是在土地的1.5英里范围内至少有以下设施中的两项:人行道、自来水主线、排污设施、街灯、公共学校。如土地不作为农用,又符合第二项要求,就应该视为城市土地。
(三)建立以市场价值为核心的税基体系,科学确定财产税的计税依据1、调整房地产税计税依据。从国际上看,财产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年度租金价值,改良资本价值(市场评估价值)、未改良资本价值和占用面积。改良资本价值制度的计税依据是土地和房产的完全市场价值,更符合“量能纳税”原则。此外,该计税依据具有“交易证据多、便于诚信纳税,收入富有弹性”的特点,是各国的房地产税趋于采用该计税依据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需要相应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评价方法体系和房地产评估制度。
2、调整车船税计税依据。作为世界通行的财产税的计税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依车船原值作一定比例的扣除;二是依车船的市场价值,即评估值。从理论上讲,后者更科学,但是考虑到市场和评估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工作量和征收成本,现阶段可采用前者作为计税依据。至于扣除比例中央可规定一个幅度范围,各地方政府视本地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扣除比例。另外,对单位价值低于一定标准的车船给予免征照顾。
(四)合理确定各财产税的税率1、合理确定房地产税的税率。参照美国、加拿大的做法,在确定税率的形式和大小时可以赋予地方政府一定幅度范围(如0.5%~3%)内的自主权。税率的确定应反映“宽税基、低税率”的税制改革趋势。
2、合理确定车船税税率。在以车船价值为计税依据的情况下,改过去的固定税额为比例税率,以公平税赋,比例税率的大小应该与目前对车船的收费及环保问题统筹考虑。
(五)建立以财产评税制度为核心的征管运作体系1、建立以房地产评税制度为核心的财产评税制度体系。应建立完善的财产税评估制度,制定评税法规和操作规程,设置专门的财产评税机构,是未来财产税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2、建立与财产登记、评估、税收征管有关的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存储和管理,以获取有效的财产信息和征管资料。
(六)财产税的税收优惠问题1、取消城镇居民住房的财产税优惠。避免对出租住房的歧视,有利于加强对个人私房出租的税收征管。可对国家规定标准内的居民住房采取起征点的办法予以免税优惠。
篇4
关键词:税收手段;税收杠杆;房地产市场;房产税;供求平衡;宏观调控
abstract: the tax revenue method has been playing the positive role in the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real estate market's measure.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use tax preference, the high tax rate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ways has the influence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attacks to the illegal real estate business's congenial behavior, gives preferential benefit to or the subsidy to the low income home-buyer, thus the balanced real estate market's supply and demand is contradictory, avoids the adverse effect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the real estate froth brings. this article from uses for reference overseas embarks using the tax revenue method regulation real estate market experience, hoped that can consummate our country real estate market for the government the decision-mak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key word: tax revenue method; tax revenue release lever; real estate market; property tax;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前言
就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房地产税收体系。房地产税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完善税制、发挥税收聚财功能、进一步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成功的调控经验和先进的措施对于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无疑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一、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
各国对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均有自己的观点和措施,如果抛开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不看,归纳起来其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税收手段这只“有形之手”,绝大部分情况下也都是针对住房保障问题的;二是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税收调控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对供给的掌控与对需求的调控。其中大多数国家主要致力于在需求的调控方面做文章。如果单纯从供给方面调控,势必进一步加剧供求关系的扭曲,客观上增加需求方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实际的结果便是房地产价格不但没压下来,反而与日俱增。因此,在掌控供给的基础上,发挥税收政策对需求的调控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以高额税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征税,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与城市一般居民的需求在结构和支付能力上存在着双重矛盾。这种异常现象,主要是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造成的。各国在利用重税抑制投机行为的做法主要有种:一是利用高额地皮税的征收有效抑制了房地产行业内的投机行为。如在法国,购房者除要缴纳高额地皮税外,还需支付住房税或空房税,这导致了长期以来法国人不把房地产市场视为投资或财产保值的重要领域;二是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用重税打击投机。如韩国的做法是,从2007年起,将对出售第二套房产的卖主征收50%的资本收益税,对拥有第三套住房的卖主征收60%的资本收益税。也就是说,投机者卖掉一套住房,政府就拿走一半,使投机者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三是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高税。例如,美国对不动产征收的税收要占到其全部财产税收入的80%。而我国在房地产保有环节涉及税种相对较少,税负相对较轻,这就降低了房地产保有者的经济风险,在客观上增加了房地产投机者的需求。
(二)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升温,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时力不从心。为了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平衡供求关系,许多国家都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出台了各种补贴方案:一是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为了使低收入者能买得起和租得起房子,美国国会在1986年通过了低收入者购房和租房税收抵扣的法案,并在1993年成为永久性的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联邦每年给各州分配税收抵扣的最高限额(每人1.25美元乘以各州的人口),房屋的业主可在10年内每年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直接抵扣。而凡已到或已超过55岁的纳税人(或其配偶),出售其住房时,符合一定条件可享受一次性扣除125000美元售房纳税赢利的政策;二是实施廉租房制度,运用各级税收对廉租房进行补贴。如法国政府规定,各大城市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其比例约为总住房面积的15%至20%。廉租房的存在使得房屋买卖市场需求减少,房价因此处于稳定状态。除此之外,政府还长期运用税收推行租房补贴等福利制度,社会各阶层的无房户都可在租房时享受政府相关的税收补贴,而建造廉租房的房地产企业也可获得中央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三是利用税收收入推行福利住房,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所谓“福利住房”,是指由国家资助建造、租金较低、专门租给低收入者的住宅。例如德国,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大规模兴建了许多“福利住房”,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对“福利住房”的需求,而这些“福利住房”的预算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家的税收收入。特别是在北欧一些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政府利用税款建造福利住房已经是家常便饭。
(三)充分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虽然各国政府施行的具体措施不同,但均对从事开发廉价住房、福利房、或是集体筹资建房等有利于调控房价的商业行为予以了税收方面的支持。一是对利用抵押贷款购买、建造和大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减免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二是对拥有自己住房的业主,还可减免地方税、财产税等。三是对出租房屋的业主实行税收豁免政策。四是豁免出售自用住房(又称主住宅)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如美国按照现行的税法,出售一套自用居住满二年以上的住宅,如果是单身,其售价与购入价的差价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就可免税;如果是已婚家庭,差价收入不超过50万美元,也可免税。由于美国房价一直比较平稳,售房差价收益很难超过这一限额,这意味着美国房屋的出售几乎都是免去所得税的。这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活跃了房地产市场,扩大了国内的有效需求,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设计差别性税收政策体系,即对房地产所有权转让环节区分有偿和无偿,并考虑实际占有权属时间长短征税。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区分正常房产需求和投机性房地产需求,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二者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别性对待,保护合理的理性需求,增加投机性需求的交易成本。
从国际税收实践来看,当房地产发生买卖等有偿转让时,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应对转让收益增值部分课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芬兰等国家,把房地产转让收益归入个人或法人的综合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或法人税(公司所得税),其中美国实行15%到34%的累进税率。意大利将从买入到转让时的价格上涨部分作为税基,按照价格增长幅度采用累进制,按5%至30%的税率征收不动产增值税。
(五)针对房地产市场征收不动产税、财产税,以防止房地产市场中的商业活动出现欺诈,漏税等非法行为。所谓不动产税,是对土地或房屋所有或占有者征收的税,依据为不动产的评估价值。不动产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土地、房屋和有关建筑物、机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综合在一起而课征的不动产税。如巴西、日本、芬兰、加拿大等的不动产税;二是只对土地和房屋合并征收的房地产税,如墨西哥、波兰的房地产税,泰国的住宅建筑税等;三是单独对土地或房屋课征的土地税或房屋税。土地有地亩税(面积税)和地价税两种形式,西方多采用地价税(主要采用估价计税方法)。除此之外,在不征收不动产税的国家,一般征收财产税,如美国、英国、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荷兰等国,操作办法是将不动产与其他财产捆在一起,就纳税人在某一时点的所有财产课征一般财产税,计税依据是财产的评估价值。其中美国的财产税最具代表性。当然还有定期不动产增值税:该税种主要是针对占有房地产超一定年限的产权所有者征收,通过对房地产的重新评估,对其增值额征收,一般为5 年期和10 年期增值税两种。因此,以上三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征税有效地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了业主控制或低效率使用房产,刺激了交易活动,这既繁荣了房地产市场,又推动了房地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打击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非法交易行为。
二、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可以总结出其主要特点:一是大多数国家对房产和土地合一征收,适用统一的税制;二是国外房地产税收的征税范围既包括城镇,也包括农村;三是大多数国家按房屋和土地的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评估价值根据房地产坐落地点、建筑结构、成新程度等因素确定,相当于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与此相适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四是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地产的所有者,或者是对所有者和使用者均课税;五是在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构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一)充分利用税收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那些图谋暴利的房地产企业征税高税,坚决打击各种投机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市场属于暴利行业,年增长率极高。房地产厂商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社会上千家万户的心,甚至影响了沪深股市的走势,给股市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老百姓对房价居高不下的抱怨,媒体对房地产泡沫的置疑,专家对房地产隐患的责问,使得征收高税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征新的统一规范的“房地产税”,增大税收对房地产存量的税收调节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我国改革后的房地产税其基本思路是否可作如下考虑:
1.将现行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对土地、房产开征统一的房地产税;
2.按房地产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以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价值;
3.适当扩大征税范围,将发达地区农村纳入房地产体系;
4.体现区别征收原则,对第一套自住房免税,第二套自住房征税,第三套以上加成征收;
5.房地产税应逐步发展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因此应在法律层面上对房地产税征收范围、基本税率确定、浮动幅度等方面赋予地方相应的立法和管理权限。
(二)切实利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实行税收优惠或补贴。
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的有效方法,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税收政策中支持住宅产业发展的方法来改革我国税收杠杆,支持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此外,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异,存在相当多的低收入者,合理地解决低收入者居住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如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老年人购房和售房,不仅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使他们可以安度晚年,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激活楼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三)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即对有偿转让房产产生的利润征税。房地产转让中的差别性税收在房地产转让环节应针对消费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这是当前税收政策调控的力度点所在。
具体做法可以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对购买房产一年内的转让所得征收25%的所得税,三年内的转让所得的征收15%的所得税,三年以上的免征。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可以在保护真实购房需求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泡沫风险。其次是对购入未满三年的商品住房转让征收5%营业税,以及营业税税额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三年以上减半征收。之所以采用“组合拳”,是因为仅仅征收营业税的调控力度有限,而且也容易让房地产投机需求将税负向后转嫁。沿海一些城市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蕴,朱雨可.美国房地产税收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12):29-31.
[2]李进都.房地产税收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3]邓宏乾.中国房地产税制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篇5
深圳市房产税实施细则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房产税在下列地区征收:
一、城市按市行政区域(含郊区)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按县城镇行政区域(含镇郊)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包括所辖的行政村;
四、工矿区指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非农业人口达二千人以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工矿区。开征房产税的工矿区须经省税务局批准。
第三条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
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四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百分之三十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帐簿记载的房产原值。对纳税人未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记载,房产原值不实和没有原值的房产,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时期的同类房产核定。
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第五条 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百分之一点二;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二。
第六条 下列房产免征房产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
四、社会举办的学校、图书馆(室)、文化馆(室)、体育馆、医院、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公共、公益事业单位自用的房产;
五、个人自有自用的非营业用的房产;
六、经有关部门核定属危房、不准使用的房产;
七、经财政部门和省税务局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
第七条 对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其他地区部分新建立的建制镇,由于经济不发达,房屋简陋,县人民政府要求缓征的,可由县税务局上报,经省税务局批准,可暂缓征收房产税。
第八条 除本细则第六条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可向房产所在地纳税人税务机关申请,经县(市)税务局批准,酌情给予定期减税或免税的照顾。
第九条 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具体的缴纳期限,由市、县税务局规定。
第十条 纳 税人应于本细则施行之日起二个月内,将现有房产的座落、结构、幢数或间数、面积、原值或租金等情况据实向房主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后,纳税 人变更地址,新建或购买的房产,产权转移,房屋添建,改建增减原值,免税房产出租或营业,应于变更、建成、购进、转移、添建、改建竣工和出租、营业之日起 二十天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
第十一条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除本细则第十条规定者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广东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房产税税收特点以及意义作用税收特点
1.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税对象只是房屋;
2.征收范围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
3.区别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征税办法,对于自用的按房产计税余值征收,对于出租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税。
注意房屋出典不同于出租,出典人收取的典价也不同于租金。因此,不应将其确定为出租行为从租计征,而应按房产余值计算缴纳。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xx〕128号)明确规定,产权出典的房产,由承典人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税率为1.2%。
意义作用
房产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方面,房产税可以为筹集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房产税属于地方税,征收房产税可以为地方财政筹集一部分市政建设资金,解决地方财力不足。而且,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税源比较稳定,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工商各业的兴旺,房产税收将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征收房产税有利于加强房产管理。税收是调节生产和分配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对房屋所有者征收房产税,可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加强对房屋的管理,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益,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若房产税能够对房屋所有者的多套房屋征税,则可以抑制房产投资和投机,阻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篇6
开征物业税已经讨论了10年之久,在没有解决好物业税与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关系问题时,不要说今年,明后年也是不具备开征物业税条件的,物业税远远未到开征时。
最近,物业税开征的传闻越传越凶。北京最早明年底开征物业税,而其税率也出来了,在大致在0.5%至1%之间。真是传的有鼻子有眼,让人更加“信服”了。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副司长杨遂周已经反驳了,他说物业税的改革目前还处在研究和准备阶段。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很多问题目前难以解决,基本都是学院派的人在说,不具备权威性,目前物业税没有时间表。”
物业税近期开征的可能性极小,物业税可能“更名”。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张培森称:“物业税的复杂程度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大,外界任何给物业税确定时间表的言论都是没有权威的。”物业税如果全国空转,标志性意义重大。但张培森透露,对于物业税在全国空转的报道,税务总局内部已经定性为假新闻。
事实上,物业税在中国遇到五个难以克服的难题。
第一,物业税最大的障碍是,从法理上难以解释清楚,物业税是财产税,而我们的房屋只是有70年的使用权。要么修改法律,要么不征收,这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当前,中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是刚性的,而且也是一个底线,当然很难改变,如果这个不能选择,物业税也就被否定了。试想,出台一个与宪法相抵触的税法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情。
第二,物业税是重复征收税费。征收物业税的合法性前提是取消土地增值税、土地出让金、城市房地产税等与物业税存在重合的一次性税费。老百姓在购房时,已经把他们孙子辈的税收已经交掉了,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不是吗?房价里面早就包含着土地70年的出让金,这块成本占了土地价的30%,但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付出了这么多钱,获得的仅仅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既然不是真正的产权,何谓要征收类似财产方面的物业税呢?商业房产也是交过了土地出让金,而且使用权限更短。难道地方政府会把已经交过的土地出让金退给购房者吗?如果不能就是重复征税,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一句话,厘清一系列的房地产多重征税的体系,是征收物业税的前提,除此之外,冒然征收都是鲁莽的。
第三,物业税是随着房价波动而征收的,如果一家是通过拆迁安置房或者低价时期买的房子,周边房价暴涨,那么该房主收入并没有提高,因为房价提高了,物业税也就多了,这家房主的负担大增;如果从商业地产开始,那么,商家势必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也是一样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只不过一个是明显的增加了负担,另一个是隐蔽的增加了负担,有什么区别吗?这对扩大内需也没什么好处,何况,商业地产也不是任意被拔毛的羊羔,在商业地产低迷期,无异于对中国消费下毒手。
现今的政府多是直接对开发商征税,不是直接对购房者征税,所以没有多少麻烦,如果征税的主体变成直接是成万上亿的房主,简直是陷入了无休止的纠缠和麻烦之中。
第四,征收物业税需要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调查房价高低、房屋面积、征税收税,可能增加的成本比收到的税收也大不了多少,还会激化矛盾。征收物业税还可能是扰动社会安定的祸首,其间涉及的利益主体错综复杂,技术要求非常高,各项制度如果有一项搞不好,就能搅和的社会不得安宁。而且,在中国,富人逃税并不罕见,而穷人往往逃不了税,反而深受其害。就算是没有这些弊端,也会使得征税机关人力大增,成本支出增大,搞不好就陷入纠缠,惹出的问题比得到的税收更多。
第五,地方政府用征收来的物业税干什么?纳税人当然希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公开财政,达到透明,但目前来看,这一点是做不了的。如果物业税比其他的旧税还要多,或者物业税和旧税一起征,只能是增加成本,增加成本的结果就是推高房价。
篇7
物业税一词来源于英文“Property Tax”,又称为“财产税”或“不动产税”,是指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课税对象,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分年缴付一定税款的一种税种;即是对不动产的保有环节所征收的赋税,其税值随着房产升值而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动产税一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其所占比重能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40%到70%左右,是国际通行的几大税种之一。
二、征收物业税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统一税制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的税收,存在着税种设置过多、过滥,重复征税明显等诸多问题。征收物业税,就是要将现行的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出让金等各项税费合并,并统一内外税制,取消房地产流转环节的各种费税,转化为在房地产的保有环节统一收取,即把现在买房子需要一次性缴纳的各种税费统一放在以后的时间里按年收取。根据这一性质,征收物业税将改变目前对房地产项目实行的多税种、多环节、重复课税的现状,建立良好的轻交易、重保有的则产税制格局,完善我国现行税制,解决房地产税制混乱的问题。
(二)有利于降低房地产成本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政策是,由政府向房地产企业一次性征税各种税费。(有专家分析,在目前的房价中,税费及房产商利润占到了60%,而建筑成本只占40%。),而且这些高额的税费成本最终转嫁到房价中,由消费者来承担,这严重影响到了一大部分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态。开征物业税后,房地产业的税费征收环节后移,地价和相关的税费将分70年交清,这也就意味着占住宅成本中一大半的地价和相关税费在销售时只需先缴纳1 /70,其余在其后的69年中交纳。这将会使住宅成本下降很多。有利于使消费者在购买房产阶段,能够以较低成本购入,解决那部分真正对房产有需求消费者的住房问题。
(三)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近乎疯狂的炒楼行为导致许多城市房价飙升,增加了实际需求者的购房成本。
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开征物业税后,其所持有的楼盘,持有成本增高,若无法及时售出的话,所需缴纳的物业税便会增加,这样房产开发商“捂盘惜售”等行为将会受到一定的遏制。另一方面,对于炒楼者来说,也增大了其囤积住房的成本,因此,开征物业税对于投机炒楼行为有一定遏制作用。
(四)有利于地方财政稳步增收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物业税一般为地方税,如果征收物业税,地方政府便可以参与物业的持续升值的再分配,这便可以确保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可以使其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也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无度的使用、开发土地这种短期行为。同时,征收物业税可以有效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资源税的重新划分,保证地方政府运行所必需的财政资金,防止地方政府截留国家收入。
(五)有利于调节贫富差异、促进杜会和谐
开征物业税,会对降低房价产生影响,可以造福广大购房者。对高档住房、大户型住房和拥有多处房产的住房者课以高税率的物业税,对一般家庭居、住低档住房者减少征收物业税甚至免税,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机会平等的和谐理念。
三、物业税的完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
目前,我国财产登记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应建立科学的房屋产权信息公示和查询系统,可以尝试逐步推行财产实名登记制。实行财产实名登记制,能够增强财产的透明度,从而为正确合理地核定纳税人的资产和物业税的税基提供便利,方便物业税征收的管理工作。
(二)合理确定征收标准
1.新房与旧房。物业税开征前购买的房屋,已经在购房款中一次性支付了地价和相关税费,如果不加区别地对新房、旧房一律征收统一的物业税.对旧房拥有者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因此,在新税法实施的一定期限内,应对老房产采取过渡措施或对新房和旧房采取不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
2.自住房产与经营性房产。物业税的征收必须顾及纳税水平与收入水平、税负能力的对称性。以纳税能力衡量,经营性物业与纯消费性物业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纯支出,而后者则通过房屋出租收取利润,如果两者按相同税率征取,则会失去物业税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功能。因此,对于自住房产应当减征或免征,而对于经营性房产应当征收较高的物业税。
3.普通房产与高档豪宅。征收物业税的目的之一是要通过对财产多的人多征税,财产少的人少征税来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因此,基于调整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考虑,对普通住宅与高档豪宅的征收的物业税应当有所区别,应该按照房屋的面积和价值设计一个合理的起征点,对低于起征点的住房少征或免征,并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制,对超过起征点的房产采用比较高的税率,以维护社会公平。
(三)建立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信息资源共享制度的建设需要依靠政府搭建一个囊括房地产管理部门、税务机关、金融机构、以及纳税人多方主体的信用信息管理公共网络平台,建设对财产、所得的信息收集系统和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电子化。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对纳税人实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四)住宅计税价值评估制度
篇8
一、税收的性质
所谓税收就是国家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目的,根据法律法规,使用公共权力强制参与国民收人分配,并取得财政收人的特殊分配方式。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的最主要特征。份者互为一体,无偿性是本质,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又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组织财政收人、调节社会经济、监督经济活动是税收的基本职能
二、财政税收调控经济行为的作用和必要性
作用:税收调控经济行为要求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合理化,是把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有序而富有成效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取得相对稳定的形式。政府的征税行为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职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维护本身的单向利益。因此在调控经济过程中遵守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不是单纯的从某一级别个别的利益偏好而随意变动征税行为。必须明确的是:尽管征税寓含着政府的权利意向,但它也只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而非权力行为。如果把征税视为政府的一种权利职能,必然会导致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形成市场的混乱,因此必须通过法律的约束,强化政府权利对经济运行的推动功能,进而实现税收杠杆的平衡
必要性:第一,以使经济活动主体(生产经营和消费行为)合理化。其实质就是市场配置的合理化,减少企业不规范行为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运用税收杠杆作为导向机制,规范企业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主体的法人资格进行自我规范,借以制导企业运用按照社会的轨迹良性运行,从而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第一,通过财政扩大经济内需,以调整消费者与投资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保证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第份,利用财政政策发展循环经济,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日环境相协调发展;第四,利用财政杠杆的倾斜,通过落实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的优势互补,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第五,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的投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调节国民经济往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当前税收调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至今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还需要有步骤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税收会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同某此政策会产生矛盾:
(一)现行法律体系不健全
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正是因为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市场不能对某此相关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导致了许多市场经济问题的出现,因此制定一部完整的、关于税收调控的法典很有必要。首先,就市场来说,税收在被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现行税法对于宏观调控职能表现不突出,不能从经济法上真正去解读税收;最后,税收调控法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法体系的一个重要部门法,是国家加强经济立法的必要手段,因此必然会走向法制化
(二)现行税收制度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乏力,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实现以国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差距过大、税收分配政策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很多居民收人水平低而缺乏消费的能力。其政策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分类制虽简单明了,但在当前收人来源多元化、复杂化的现状中却难以体现税负公平、合理负担原则,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能力。例如现在有此实际收人多的人缴税的金额却比收人少的人要少,有失公平。其次,财产税征税面积狭窄,难以有效应对收人结构失衡、财富集中的形势。由于现行税法的不完善性,我国目前开征的财产税只有房产和车船,而遗产等更巨大的财产却没能纳人开征范围,因此就造成了我国大量富二代的出现,也使得贫富差距更加显著
(三)现行税收制度很难有效的调控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首先,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体制来说,主要还是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由于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发展的需要力度不够,因此造成发展滞后,并未实现第三产业的协调拉动;其次,当前税收政策未能有效的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向农业投资,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表现在:第一,政府财政支持是我国目前农业最主要的投资来源;第二,我国涉农的税收制度几乎都集中在农产品的种植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上,而最主要的农产品销售和养殖业却缺乏优惠
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财政税收调控法的思考
所谓财政税收调控经济行为的法制化就是以人民大众的意志为出发点,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税收决策国策的规律进行决策,财政税收决策者的权利受到公众监督和法律约束的过程
(一)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
社会主义是法制经济,必须以法制为准绳,良好的财税法律法规是控制经济的前提,而财政税收调控法属于宏观法律调控体系,因此可以通过创建《税收调控基本法》来对税收调控法做出最基本的规定,如原则、特征、手段等等,通过细分来对税收调控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税收调控基本法》时,要注意同《税收基本法》的区别。要尽量在书中完善税收调整法的各税种法,从而可以加重或减轻经济主体税负,从而起到影响其它经济活动的税收调控措施。
(二)加大税收对分配的调节作用,缩小居民差距,拉动国内总体需求
首先,纳税人的综合纳税代替分类税制,通过一次性对纳税人的收人综合进行纳税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从而实现多收人者多纳税;其次,完善税收来源,例如开征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发挥税收在保障高收人、保障低收人方面的作用。
(三)发挥税收在调节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等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调控,例如可以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鼓励其发展,从而缓解我国目前紧张的就业压力;其次,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将税收的优惠政策范围扩大到农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对能够促进发展的组织机构给予税收优惠,从而促进农民组织成立或中小企业的建立。
(四)以良好监督、社会关注和信用体系乃后盾
一方面政府要严格公正的执法,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时时刻刻关注执法者的行动,督促执法者在执行权利时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公民个人也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篇9
关键词:房地产税制;税种设置;税制改革
一、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随着城市房地产税的取消,内外资房地产税制的统一,我国房地产税制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房地产税制涉及的税种主要有11个,包括直接以房地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五个,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税种也有六个。具体到房地产的各经营流程上分别有:(1)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须交纳耕地占用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2)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开发项目施工企业和装饰工程施工企业须交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3)在销售转让环节,房地产开发商须交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4)在保有环节,如果自营,房地产持有者须交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如果出租,房地产持有者须交纳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国外房地产税制分析
1 税种设置。国外房地产税收体系因经济体制、税制以及经济发展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都把房地产税收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其税种设置基本相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税类。
(1)房地产保有税。房地产保有税是在一定时期或一个时点上,对个人或法人所拥有的房地产课征的税收,其目的在于合理调节政府与房屋或土地实际占有者之间的收益分配。在这一阶段,目前世界上通行的主要税种是财产税,包括了一般财产税和个别财产税。现今各国课征的土地税,以及对土地、房产一起征收的房地产税或不动产税,计税依据为土地、房屋或者不动产的评估价值,对特殊用途的实行减免措施。
(2)房地产所得税。房地产取得税是对取得土地、房屋所有权的人课征的税收。从各国征收房地产取得税的实践来看,一般依房地产的取得方式而设置税种,房地产取得的法律事实主要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房地产原始取得其主要的法律事实是新建房屋。对原始取得课税,开征的税种主要有:不动产取得税、登录许可税等。房地产继受取得是通过某种法律事实而取得房地产所有权的方式。对房地产继受取得征税依其是有偿或无偿而有所区别。
(3)房地产流转税。房地产流转税是指政府在房地产权利发生转移时,就其所得或增值收益向各方当事人征收的税赋。从世界各国税制来看,主要分三类:①征收所得税。②征收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④征收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2 国外先进房地产税制的基本特点
(1)坚持“宽税基、简税种、低税率”的基本原则。宽税基。一般来说,各国或地区除对公共事业、宗教、慈善机构的不动产实行免税外,其余的不动产均为征税对象,同时还包括与房地产相关的一些经济行为。简税种,顾名思义就是简化税种,较少地设置房地产税种。低税率,就是指主体税种的税率较低,总体税负水平也较低。在这种原则下,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税种复杂而导致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2)在税收结构上,重视对房地产保有的征税。大多数国家都比较重视对房地产保有的征税,对保有阶段的不动产价值税和不动产租赁税往往确立较高的税率,这种税收结构极大地鼓励了不动产的流动,刺激了土地的经济供给,既繁荣了房地产市场,又推动了房地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 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保障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升温,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时力不从心。为了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平衡供求关系,许多国家都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出台了各种补贴方案:一是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我国现行房产税制的主要问题
1 税费种类繁多,且设置不合理。我国现行的税费体系中存在着税费设置不合理、重复征税和收费项目过多等不规范现象,一方面,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涉及房地产方面的税种达11种之多,遍布于房地产的各个环节,突出表现是对拥有房地产的,既征收土地使用税,又征收房产税,对出租房屋取得租金收入的,则按同一金额征收房产税和营业税,两个税种设计计税依据完全相同,属于对统一税基的重复征收。
2 税制结构不合理。轻保有税,重流转税。从征税环节来看,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流通交易环节,而在房地产占用、保有期间设计的税种较少,且免税范围较广。一方面,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过于集
中势必将提高新建商品房的价格,从而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上扬,另一方面,房地产占用、保有环节的税费种类过少,使得大多数使用者近似无偿取得土地,土地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日趋严重。
3 计税依据和税率设计不科学,导致税负不公。我国现行房产税的计算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从价计征是房产原值减除10%~30%的余值按1.2%的税率计征,这种折余价值依据的是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房产的市场价值,从租计征是依据房产的租金收入按照12%的税率征收,房屋的租金一般是根据租赁市场的行情予以确认。同一个税种,两种计税依据,不够规范。
四、国外房地产税制对我国的启示
1 规范税费征收,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收费规模。“税为主,费为辅”是各国税制的共性,国外一般要缴纳的房地产规费仅占房地产价值的2%左右。并充分遵循“谁受益,谁纳费”的公平原则,我国应改革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体制,根据市场经济要求科学地协调税费关系,建立合理的租、税、费体系。首先,加快税费调整,改变税费体系混乱的局面。保留补偿性、资源性和证照性的收费项目,对一部分纳入国家预算、管理比较规范的基金和收费项目亦可考虑保留,实行基金化管理。
2 全面调整税基、税种、税率,建立税负公平的房地产税制体系。“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原则对改革我国房地产税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税基方面,自我国住房分配制度和公用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个人购房规模增大,且大部分公房已转变为个人财产,按照宽税基的原则,城市自有居住用房、事业单位用房都应纳入征税范围。税种方面,应按照少税种的原则,借鉴国外的税种制定方法,合并、删除某些税种。税率方面,我国税率偏高,税负过重。商品房交易中,单位购房或个人购买非住宅用房要缴纳契税、印花税,合计税率为3.03%;二手房交易中,单位售房或个人转让高档住宅及非住宅要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印花税,合计6.05%。
3 科学设置房地产各环节的税负水平。根据国际上“重保有税,轻流转税”的成功经验,我们一方面可通过减少开发及转让环节的税种来降低该环节的税负水平,另一方面对保有阶段的税种进行调整并重新设置。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降低取得及流转环节税负水平。针对房地产开发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对一些开征合理但分布不合理的项目进行调整。(2)重新设计合理的保有环节税收。将原来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在房地产保有阶段统一征收,以闲置未用的土地为课税对象,对空地的实际持有人征收;采用规定的税额标准每年征收。
篇10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J-2012-318;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税收立法研究”资助。
摘要:本文将资源税理论依据定位在促进资源消费代际公平的基础上,对资源税的税制设计进行了研究。为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使用,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应该是可耗竭资源;为了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产生影响,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应该是资源的销售价格;为了不对资源开采企业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资源税税率应该限制在保持资源开采企业合理利润率的限度内;为了资源税调节作用的发挥,资源税应该归中央政府征收管理。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税改革;税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我国的资源税改革将部分资源产品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但是资源税的改革不仅仅是这些,应该是在正确的理论依据下对资源税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税税制的改革进行全面的研究。对资源税的理论依据和功能定位的研究,很多学者从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依据出发,认为现行资源税混淆了国家的政治权和财产权。张文驹等(2003)认为现行的资源税是国家放弃初次分配权利,直接进入二次分配,这实际上是对政治权利的滥用和浪费,混淆了政治权和财产权,具体而言,认为现行资源税调节级差收益和实现国家财产权的定位实际上是混淆了租税的区别。从税种的性质来说,刘劲松(2005)认为资源税应该向资源所有者征收,而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政府,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向自身征收资源税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资源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上,杨斌等(1993)认为租税分流应该是资源税改革的方向。虽然对资源税的定位尚未有比较统一的意见,但是资源税应该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作用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刘立佳(2013)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出发,提出资源税的理论依据是外部性理论,而不是依据财产权取得的资源租、级差地租等;并采用资源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将使用资源的成本分为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外部性成本,提出资源税应该定位在弥补资源消费量在不同代际分配不均的外部性成本上,而资源的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和外部性成本中的环境污染成本应该通过市场手段和完善现有制度进行补偿。
资源税的理论依据和功能定位决定了资源税的改革方向和资源税的税收制度。本文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出发,在资源税促进资源消费代际公平的功能定位上对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设定、税权归属等问题进行研究。
一、征收范围与计税依据
征收范围反映了资源税调节的广度,计税依据反映了资源税的调节方式,这两项内容是资源税发挥作用的凭借和手段。
(一)征收范围
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藏、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藏原矿、盐。有些学者认为现行的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过窄,应该将所有的自然资源都纳入到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之中,包括水资源、土资源、甚至于动植物资源等都纳入到资源税的税基当中(张林海,2010)。根据本文对资源税的定位,资源税的目的是调节资源消费的代际不公,对于那些能够循环利用,当期的使用不危及后代人使用的资源不宜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是能够循环利用的,只要人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便不会危及到后代人的使用。虽然土地资源不可再生,但是如果使用得当也能够循环使用。现行资源税的范围基本包括了全部的可耗竭资源,在近期的改革中最好不要变动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二)计税依据
根据最新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石油和天然这两类资源产品,按照其产品的销售额计税,即从价征收。对于其他资源产品,按照其销售数量计税,即从量征收。实际上,理论界对资源税计税依据的讨论不局限于从价和从量两种形式,还包括按照储量计税的思想。各种计税依据各有利弊,要根据资源税的定位选择合适的计税依据。
1.从量征收的不足。很多学者都指出现行资源税的种种弊端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税的从量计征导致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项。
(1)对资源开采及使用活动调节作用有限。资源税的从量计征使得资源价格不能全面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造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吃肥丢瘦”、“采厚弃薄”的破坏性开采行为(李上炸,2010)。不但如此,资源税的从量计征方式甚至对于资源企业会产生反向的调节作用。在资源价格较低的时候,资源税负不随着资源价格的降低而减轻,使得资源税成为很多企业的沉重负担。在沉重的税赋制度下, 矿山企业的生存尚且很困难,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财力去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事情(吴鉴,1995)。而在资源价格高涨的时期,从量计征的资源税没有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加重企业的负担,反而因为资源税负的相对减少,使得矿产企业的门槛降低、小矿泛滥,影响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张亚明、夏杰长,2010)。
(2)导致资源的收益分配不公。首先,从量计征的资源税造成了资源相关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收益分配不公。从量征收方式使得资源税款的缴纳与资源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关联变得极其微弱,造成资源税无法调节资源相关行业与其他行业由于市场供求导致产品的利润差距。这种计税方式减弱了税收在初次分配环节的调控作用,使得资源税收入未能随资源价格的上升而提高,进而导致资源开采行业利润剧增,加大了该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不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竞争(郭菊娥,2011)。其次,导致不同资源开采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现行的资源税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级差收入,在课征的时候根据不同矿山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税率,也就产生了现在的“一户一率”的情况。这种模式导致了不同资源开采企业的税负不公。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限制,这种模式不能保证所确定的税率能够真实地反映不同矿山的级差收入。另一方面,即使税率确定部门能够准确的衡量不同矿山的差别,也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进而导致税率制定部门在制定税率时不按照其得到的准确信息行事,使得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同时,由于资源产品质量差别很大, 采取从量征收会造成质高价昂与质低价廉同类产品之间的税负不平问题(张斌、雷根强,1993),也会使得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再次,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利益分配不公。一方面,由于资源税的从量计征不能够反映资源产品的价格变化,导致资源价格上涨的时候政府征收的资源税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企业的收益远远大于政府的收益。而我国的大部分资源税都归地方政府征收使用,就造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而当地的矿山企业盈利颇丰。因此,资源税的从量定额征收方式导致政府收入增收缓慢(孙钢,2009)。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矿山都归国有大型企业所有,而国有大型企业的直接受益者又是中央政府,因此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分配不公的背后还隐藏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因矿产资源升值而产生的收益分配不公。
2.按储量征收的讨论。对资源税的征收还有一种征收方式便是以资源的储量为计税依据对矿山企业征收资源税。按储量征收的条件下,不论企业对资源是否开采,都负有纳税义务,因此企业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提高技术水平,开采出尽量多的矿产资源以增大自身的盈利或减少自身的损失。这样既把资源的开采利用率与矿山企业的盈利联系在一起,又使得企业自发地提高其矿山的资源开发利用率,也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谢焕瑛、张健,2003)。但是,以资源储量作为计税依据亦有很多弊端。首先,矿山资源的储量不易衡量。在矿山的储量不能够得到准确衡量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企业之间税收待遇的不公平。即使矿山储量的衡量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也可能会由于寻租等其他原因导致企业税负不公。其次,以储量为税基面临着是按照从价计征还是从量计征的问题。如果按照从量计征,则同样会出现不同矿山的税率确定问题。如果采用从价计征,除了要考虑不同矿山税率确定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按什么时的价格课征的问题。再次,按储量征收必然导致大矿的税负重于小矿,无形中会鼓励小矿“死灰复燃”,或刺激一个大矿分割为若干小矿,不利于矿山协调合理的开发,反而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孙钢,2007)。
3.促进资源代际公平的计税依据。根据我们对资源税的定位,资源税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资源的市场价格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消费习惯,进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选择资源税计税依据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征收方式是否对资源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从价征税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资源税中引入从价计征之后,资源的税负将与其价格紧密相连。当矿产资源的价格上涨时,其税负水平也会上涨;当价格下跌时,其税负水平也会随之下跌。这样资源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中资源价格的波动,从而加大资源税的调节力度。这样资源税的税负便会在市场的作用下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机制,表现为从产业的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一系列具体产品的价格波动。资源税负的增加逐级向下游产业传导,使得与资源相关的成本上升,相关资源使用者能够更加珍惜使用各种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最终达到影响社会资源使用量的目的。
二、税率确定
最优资源税税率应该能够使各代人消耗资源的成本相同,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税率水平很难找到,往往需要寻找一些替代性的方案对资源税税率进行设计,如需要考虑整个社会的资源存储量、新资源的研究利用成本等,结合资源科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进行资源税税率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采矿行业的盈利现状,不能因资源税的改革使采矿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具体而言便是要使得征收资源税后矿业行业的利润率不低于其他行业的利润率,矿业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利润差应该是改革之后的资源税税率的上限。
由表1可以看出,采矿业2005-2010年的销售利润率高于同期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和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其中又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利润率最高。其中,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成本利润率分别比工业企业平均值和建筑企业高3821和4302个百分点。油气开采业在2005-2010年的成本利润率基本在45%以上(2009年油价降低时除外),甚至在2005年和2006年超过了100%。在采矿业中利润率比较低的是非金属矿采选业,但是其利润率仍然要高于其他行业的利润率。以2010年为例,非金属矿采选业的利润率比工业企业平均值和建筑企业的利润率高205%和686%。可以看出,资源开采业的行业利润率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利润率。
一般而言,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其经营效率是比较高的,而我国采矿业基本上是被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垄断,显然不能认为经营效率高导致了采矿业的利润率较高。采矿业的利润率如此之高至少说明:首先,我国矿业行业的本来应该归属于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可能没有充分征收。其次,我国矿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获得了较高的外部收益,既包括环境危害没有充分补偿的代际外部收益,又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带来的代际外部收益,与之相对应,社会和后代人承担了这部分外部成本。这一现状为我们开征新的资源税提供了现实依据,为资源税税率设计提供了一个上限值,即保证征税后矿业行业也能够获得不低于其他行业的利润水平。
通过对各行业成本利润率的考察,发现2005-2010年期间油气开采业、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的成本利润率平均比工业企业平均值高约671、71、112、136、26个百分点,比建筑业高约907、85、149、220、64个百分点①。我们以利润率比较高的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为参考,在从价计征的情况下粗略的估计一下资源税的税率上限: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税率不高于67%,煤炭的资源税税率不高于7%,黑色金属矿原矿的资源税税率不高于11%,有色金属矿原矿的税率不高于13%,非金属矿原矿的税率不高于2%。当然这一结果是非常粗略的,只能是给我们制定资源税税率时提供一些参考。
三、税权归属及配套措施
税权归属涉及到了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税款使用问题,而资源税改革的配套措施涉及到了与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政策,这两项内容也应该纳入资源税改革的范畴内予以考虑。
(一)税权归属
1.传统观点的税权归属。按照传统税法观点,资源税被归类为财产税(王萌,2010)。如果按照这种划分方式,资源税应该被确定为地方税。事实上,将资源税归类为财产税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我们可以从资源税的权属上找到答案。我国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如果将资源税归为财产税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国家向国家征税的逻辑错误。以资源税是财产税为由将资源税归为地方税是不合适的。
2.促进资源代际公平的资源税税权划分。资源税是通过调节资源的消费行为达到节约使用资源、弥补外部性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源税归属为一种特定行为调节税。从资源税调节税的属性来看,税权不应归于地方政府,这样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即控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而滥用资源税税收优惠进而背离资源税的政策目标的行为。另外,由于资源税本身是调节税,这就决定了其税收规模可能变化幅度比较大,也不宜作为缓解地方财力的地方税种。综合考虑,资源税应该归为中央税,这样才能发挥资源税调节资源代际消费不公的作用。
(二)配套措施
我们在资源税促进资源消费代际公平的功能定位上分析了一些关键的税收要素,但是资源税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些配套措施的实施,否则资源税便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理顺针对资源征收的各种税费,促使资源税的计税价格成为资源最优配置时的价格。首先,完善或改革矿产资源补偿制度,将实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职能从资源税中剥离出来,这便需要更好的制度实现资源的所有权价值。根据国际经验,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或者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改为权利金制度,能够充分反映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价值(徐静冉,2013)。其次,规范各种收费项目。一方面,完善矿业权市场,使得探矿权、采矿权的价值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实现,进而取消一些收费项目;另一方面,对于弥补环境负外部性的一些收费项目予以规范,如排污收费项目等。针对矿业行业造成的特殊环境问题,如塌陷、植被破坏,可以通过建立保证金制度和收取基金的形式进行治理,使得矿产开采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外部性得到合理补偿。
2.资源税费的改革不可避免要调整一些既得利益,包括企业的利益、居民的利益,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限制、扶持和利益补偿政策措施。在企业方面,各项资源税费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技术落后、耗能较高企业的利益受到冲击。针对于此,国家应该研究制定资源企业的市场退出与兼并重组扶持政策,将那些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淘汰掉,而对于一些新技术企业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居民方面,主要是资源价格上升造成人们生活负担的上升。改革之后的资源税费制度能够形成一个包含所有权价值、外部性成本、矿业权价值等因素的合理价格,可能会造成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进而引起物价的上涨。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提高低保标准、提供价格补贴等方式,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减少改革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资源税费改革的目的便是通过合理资源价格的形成,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因此,对于因资源税费改革而进行的财政支持应该适度,否则人们消费资源的习惯不改变,便达不到资源税改革的目的。
四、总结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针对资源的政策毫无疑问是需要认真考量的,既要考虑到当代人对于资源的使用,又要考虑到后代人对于资源的需求,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文将资源税定位在促进资源消费代际公平的基础上,认为资源税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对资源的消费习惯来达到资源在代际之间公平分配的目的,为此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应该是那些不可再生和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现有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可耗竭资源,在资源税的近期改革中不需要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应该能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这样才能够通过价格来影响人们对资源的消费,从价计征正好满足这一要求;资源税的改革不应该危及到一般矿业企业的生存,其正常经营利润应该给予保证,因此资源税的税率提高幅度应该以矿业企业的利润率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为界;为了保证资源税调节功能的发挥,应该将资源税的征收和使用归中央政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而放松对资源使用的调节。此外,资源税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各种资源税费关系的理顺,也需要一些减轻改革阻力的配套措施的实施。
注释:
①该处数据是由油气开采业、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企业、建筑企业的历年成本利润率差再取平均值得到。
参考文献:
[1]张文驹.矿权性质及其市场制度[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2003(10):15-25.
[2]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2):17-24.
[3]刘劲松.中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2):10-15.
[4]杨斌,雷根强. 论租税分流——资源税的改革方向[J].财贸经济,1993(11):31-22.
[5]刘立佳.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资源税定位研究[J].资源科学,2013(1):74-79.
[6]郭菊娥,钱冬,吕振东. 煤炭资源税调整测算模型及其效应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78-84.
[7]张景华.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2(9):131-136.
[8]谢焕瑛,张健.合理征收煤炭资源税的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