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

篇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否认 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护理措施

2.1尊重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调动社会关系 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2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老年人的护理要求:首先要让老年人尽快康复,改善身体机能以及能够生活自理。若是难以康复的晚期疾病,需要尽可能的去减少他们的痛苦。

【关键词】 老年人; 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病人的生理退化,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心理对刺激的承受力降低等问题会让护士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遇见到一些与对一般病人的护理不一样的特殊危险情况。因此,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才可以保证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

一、常见的危险情况:

1.跌倒损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上对姿势控制能力降低,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病人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导致身体更易摔倒造成严重后果。

2.误食:由于老年人的五感减退,尤其是视力和嗅觉的下降可能导致误食。再加上老年人的食道以下括约肌松弛以及呕吐反射较差,导致老年人难以将误食的可能是有害物排出体外。

3.药物乱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故较于年轻人更容易用药毒性反应。住院后的私自使用药物以及对用药的错误认识或是护士对用药的指导错误都可能导致肝肾进一步受损或是药物禁忌反应。

4.医源性损伤: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对待患者态度僵硬,这可能会让老年患者感到心理上的不适而导致情绪激动或低落、血压升高和心悸等情况。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生理上损伤。

二、护理的对策:

1.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病人的护理专科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变化、饮食护理、运动、排泄等生活护理,掌握老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强化护士的早期教育,能够使护士具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老年病人可能遇到的跌倒等机械性损伤问题以及能够正确指导病人的药物服用。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对老年病人能够注重他们的主诉。

3.加强环境上的安全管理,保持地面的干净、干燥,避免老年病人的摔倒或是摔倒后不会撞到坚硬的垃圾。保证病房过道上有安全扶手,并且安全扶手要稳定。保证病室的明亮从而避免患者因视力下降撞到身体。仪器设备和电线线路要定时检查,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故障。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睡眠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功能状况,有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焦虑等,甚至陷入疾病的状态。65岁以上人群中半数以上有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1]。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

不良睡眠及生活习惯:睡眠无规律;白天睡得多;因担心睡不着而早上床;睡前太兴奋,剧烈活动,吸烟,饮酒,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床上娱乐兼办公等。

环境因素:更换环境、室内光线过强、环境嘈杂等。

情绪因素:由于老年人思维专一而固执,遇到问题会反复考虑,直到问题解决;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将直接影响睡眠。

药物因素:老年人因其他疾病使用的很多药物可以导致失眠,如兴奋剂、激素、甲状腺素、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等。

躯体疾病因素:老年人躯体疾病常常较多,如急慢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胃食管反流、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等均可干扰睡眠。神经科疾病如:帕金森病、痴呆、卒中等也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社区干预措施

指导老年人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按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就寝时便可条件反射地自然进入睡眠状态。指导老年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跳健身舞、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30~60分钟,可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不要在床上读书、看电视或收听收音机。

合理的饮食时间:晚餐时间最好在睡前2小时,晚餐清淡少量,以避免消化器官负担过重,既影响消化,又影响睡眠。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做好老人睡前个人卫生:清洁口腔、洗脸、洗手、排空大小便、清洁会阴和臀部;进行温水洗脚,一方面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足部血管缓慢扩张,血流增加,从而减小供给头部的血流,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降低,起到催眠作用。

选择正确的睡姿:睡眠的姿势应从自然、舒适、放松、不影响睡眠为原则。最科学的是曲膝右侧卧位,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舒畅,还可以使心脏、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对于由于躯体疾病影响睡眠的老年人,要使其在放松的情况下,采取舒适的卧位睡眠。

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和舒适的睡眠用品:睡眠环境应安静、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光线暗淡适合。选择合适的床,根据季节增减褥子和床垫,选择软硬度适中的枕头,高度一般以10cm左右为宜,选择舒适的床单、被褥,清洁、平坦的床单,被褥轻软,可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有助于促进睡眠。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躯体疾病,消除或减轻病痛的折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能导致失眠的药物,以避免因药物因素而引起失眠。

稳定老年人的情绪: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指导家庭人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被动,指导老年人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使他们情绪乐观、稳定。

用药指导: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告知老年患者应遵医嘱谨慎使用安眠药,镇静剂可帮助睡眠,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如易在体内蓄积和产生依赖,还有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影响胃肠道蠕动和意识活动等,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反应及安全(睡前上床后给药,避免药物发生作用,造成摔伤等意外),避免长时间使用安眠药产生抗药性。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生理现象,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细胞,使其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又使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一般认为,60~70岁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9小时,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每天睡眠10~12小时[2]。随着社会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加快转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普遍开展。家庭健康医生应掌握包干家庭老年人的睡眠情况,针对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服务、电话联系等方式予健康指导,以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篇4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篇5

关键词:老年牙病治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58-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牙齿的存在与健康。以往老年人在牙齿发生龋坏及根尖炎时,往往选择拔除。而现在更多的老年人则愿意保留牙齿,以行使更好的咀嚼功能。目前,随着口腔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老年人牙体牙髓治疗的成功率与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心理状况、身体条件、牙齿组织的改变等各方面,和年轻人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更加细致和谨慎。

1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牙病是一种常见且广泛的老年口腔疾病,能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 给牙病的诊治增加了难度,为此, 需针对其心理特征作好护理,配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 [1]。据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分析老年牙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生理特点:

1.1 许多老年牙病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松动了,拔掉是正常现象。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则把牙齿看得特别重要, 该拔掉的牙齿,也不愿拔掉。

1.2 由于口腔保健及预防措施相应落后于发达国家, 很多陈旧观念逐步形成, 许多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有洞, 不是大问题, 等痛得无法忍受了再去就医。这样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3有的老年牙病患者性格较固执, 多疑。就诊时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等心态, 情绪变化很大。因此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1.4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对牙病治疗的期望值有差异。由于我国老年人多年来旧观念的积累, 对牙齿的修复要求不高, 对牙齿的治疗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口腔技术的发展, 相反有些老年牙病患者认为现在科学发达了, 什么样的先进技术都能用在自己身上, 而误认为医生不给他治疗。

1.5 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随增龄性相应地产生衰老的改变其生理功能及适应性减退。有的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所以直接影响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而他们确认为复诊次数过多, 是医生的技术问题, 因而又不信任医生。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体谅他们在诊治中某些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的情况, 避免争执和冲突,对急诊老年患者要多给予安慰, 解除他们对治疗的顾虑,在治疗中需结合药物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应注意药物剂量和耐药性,对再次来诊的老年患者, 给予鼓励, 使之密切配合, 防止失约, 使其获得自我护理的知识。

2了解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

在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免在临床治疗中突发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

3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无痛技术

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除了动作要轻巧以外,还要保持无痛或者是让疼痛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疼痛带来的紧张和恐惧,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

3.2 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

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身体条件相对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操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治疗中不仅要求使用的器械如车针、刮匙等应尽可能锐利,而且医生的诊断和操作技术均应准确和娴熟,并且配合四手操作法,快速完成治疗。

3.3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随年龄的增长,一方面继发性牙本质不断沉积,髓腔逐渐变小,髓室顶底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随时检查开髓的方向及深度。另一方面牙髓组织的神经和血管数目减少,纤维成分增多,牙髓的敏感性降低,修复能力减弱,而且容易发生牙髓钙化,造成髓腔和根管的闭塞,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3]。

3.4 老年龋病的发生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向根方退缩,食物嵌塞加剧,致使邻面龋及根面龋多发。由于发生部位较隐蔽,在临床检查时应用探针逐个仔细探查是否有龋洞存在,并应与正常的牙颈部缩窄相鉴别。

3.5 根管治疗的特点

老年人根管细小,甚至闭塞不通,在预备根管时一定要遵循根管治疗的原则,先用小号的扩大针探测根管的走向及通畅与否,在扩锉遇有阻力时,勿强行用力,以免器械折断在根管内,给后续治疗带来不利。对于细小弯曲不易扩通的根管也可采用塑化术。

4宣传口腔卫生

在对老年牙病治疗的同时,应向他们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教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假牙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告知老年患者通过叩齿、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口腔内的残根残冠要尽量保留,这样可以避免牙槽嵴过度萎缩,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对一些患严重疾病的老年人,如老年痴呆症,半身不遂等,应由家庭成员或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刷牙、洁牙、剔牙等 [4]。因此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讨论

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健康有关知识综合知晓率较低,不清楚正确的刷牙方法, 不了解牙结石及其正确处理方法[5]。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保健有积极态度, 认为牙病需要治疗, 但却忽视口腔健康的维护, 每年愿意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者只占45. 4% [6]。牙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把口腔保健落实到社区, 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 建立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7]。鉴于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教育内容和方式要贴近这一人群, 并且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内容力求通俗, 并辅以形象化教育,使他们喜闻乐见, 逐渐充实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 增强参与意识, 从而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8]。

参考文献

[1]王瑞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门诊,老年牙病防治的护理[J].牙体牙周病学杂志,1995,9,5,3.

[2]何光明,刘德润.老年牙病的杜会防治[J].老年医学杂志,1998,3.

[3] 霍雅霞,老年牙病的心理分析与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

[4] 邓德菊, 杨军成.老年牙病413 例患者分析[J].四川医学,2008,11,29,11.

[5] 罗伟民,王秀荣,龚蕾,等.350 名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Journal ofM athemat icalM edicine Vo l. 19,NO. 2,2006.

[6] 邓耀羚, 严玉洁,等.上海市闵行区1650 名城镇居民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23 (2) : 107~108.

篇6

【关键词】 老年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以急发腹痛为主的腹部外科疾病, 是老年人多发病, 常起病急、进展迅速并且病情较为危重[1]。近几年, 有资料显示[2], 老年急腹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不如青年人敏锐, 常常导致了就诊延迟、急诊预检分检的失误, 从而增加了治疗老年急腹症的难度。并且, 对腹部疼痛反应的迟钝, 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急腹症老人病情状况, 总结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所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确诊为急腹症的老年患者48例, 其中, 男性23例, 女性25例, 年龄66~88岁, 平均(69.2±8.9)岁。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1. 2 方法 对48例患者进行老年急腹症相关治疗, 分析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需注意的干预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2. 1 心理护理 来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 由于年龄较大, 心理素质较差, 易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加之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意识淡漠, 医护人员对病情的确诊会造成很大难度。因此, 在诊断患者病情时, 不能只听老年患者的主诉, 应主动详细的询问老年人病情。特别应注意对老年人既往病史和合并症情况, 必要时应对老年人进行全身体检。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对老年人应保持乐观、关心的心态, 使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 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从而能更好的展开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 严密监控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早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

1.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注意尿量。急腹症伴有呕吐的,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伴有腹部疼痛的, 也要监控疼痛的变化。要结合老年人的情况对病情进行合理的判断, 老年人病情易变化, 可能就诊时身体体征平稳, 护理人员仍然要提高警惕性。腹部疼痛时间、位置、性质和疼痛程度要密切观察。随时进行腹部检查, 注意患者有无腹部包块、腹胀、腹部压痛、有无肠鸣音变化等。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 尽量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少数由于肠穿孔。

1. 2. 4 人性化护理 将老年患者安置一个合适舒服的, 进行各种检查时动作应轻柔, 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对患者的每一个表情和姿势都要注意。稳定老年患者情绪, 告知患者引起急腹症的疾病, 与家属沟通, 应提高对老年急腹症临床表现的重视, 第一时间前来就诊。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分析的数据为本组实验中所得出的数据。

2 结果

接受急腹症相关治疗之后的患者症状表现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3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12例患者症状减轻, 6例出现病情严重的现象, 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之后, 都康复出院。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对机体反应能力下降, 对腹部疼痛的刺激表现得较为迟钝, 加之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许多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初期症状常常不够典型。据数据显示[3], 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发病12 h内就诊率只有43.5%, 只占中青年急腹症12 h就诊率的一半。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 代谢功能和应急能力都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有所下降, 面对突然加重的病理生理变化, 老年患者的身体很难以耐受。在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之后的患者, 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加之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度下降, 本身饮水量不足, 极易使急腹症症状更加严重, 若有其他器官的合并症, 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多器官脏器衰竭等, 最终可导致老年人猝死现象的发生或有生命危险。老年人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之后, 易出现意识淡漠, 对自己病情的叙述不全面, 体制相对虚弱, 心理负担重, 更加重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此外, 由于老年人对炎症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老年人腹肌萎缩、腹部皮下脂肪较厚, 导致腹腔易形成大量的脓液, 因此老年人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也不明显。且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也不够典型。这些不够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往往要比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要轻很多。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综上所述, 本院对48例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就诊特点的总结和急诊护理干预, 使来本院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状态, 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从而实现了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赵慧卿,张淑艳,庞兴然.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体会.河北中医, 2010,32(8):1252-1253.

篇7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a)-162-01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较多,尤其是老年人较易发生。老年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致会经常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为了深入地对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2000年5月~2009年8月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62例,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60~87岁。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的COPD病史,病史时间2~40年,平均17.8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36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14例,支气管哮喘7例。起病诱因:急性呼吸道感染27例,不明原因35例。

1.2 治疗方法及护理

老年COPD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原发基础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的区别并不明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该病的诊断上必须通过辅助检查进行确诊。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均是经摄胸片确诊,其中,47例是新入院患者,7例是已住院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反复而摄片进行确诊,另外3例局限性气胸是通过CT进行检查确诊,5例经X线检查为多房性气胸。

COPD的治疗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尽快排气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使肺复张,同时配合综合治疗进行控制。综合治疗包括对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通畅以及氧疗等方面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方案中从老年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4例压缩面积

在护理上,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出院的患者应告之不能抽烟,饮食保持清淡,大便通畅。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屏气,继续练习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肺功能。

2结果

本组资料中18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占29.8%;缓慢起病40例,占64.5%;听诊异常32例,占50.0%。

3 讨论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通常情况下存在于肺部基础疾病,对于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该病的病死率较高。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上症状并不明显,本次分析中发现仅有18例,占29.8%,症状表现为明显的胸闷、咳嗽、气促、发绀等,在临床诊断上容易被误诊为基础疾病加重,老年COPD并发的自发性气胸,肺萎陷面积不大,但是也可以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急性起病诊断较容易,缓慢起病时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从本组临床资料的统计来看,其中缓慢起病的患者占64.5%,临床表现不典型。从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资料及临床情况分析来看,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胸痛症状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缺少典型的气胸体征,37.6%的患者出现气管向健侧移位,胸廓饱满的,该病患者在听诊也由于高度肺气肿与基础疾病造成的干湿性音及哮鸣音而并不显著。在本次数据分析中有1/2的老年患者出现了听诊异常,最后多借助胸片或胸CT明确诊断。

老年COPD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为主。多有肺大泡形成或者伴肺组织纤维化,交通型或者张力型气胸占很大一部分。抽气治疗效果差,故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在临床上,老年患者中经常会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有时会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与发绀加重的情况时,经过相关的治疗还不能好转的情况下,应考虑是否是自发性气胸的原因所导致的。当通过临床诊断为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应及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手术的同时加强抗感染、解痉、吸氧、支持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降低因此病造成的死亡率。在治疗过程中对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要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曦.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探讨[J].2008,14(3):240-241.

[2]崔祥滨.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9-550.

[3]尹玉秀.临床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2(12):79-80.

篇8

关键词 老年 胸痛 疾病 护理

AbstractObjective:Inquiry into the clinical circumstance is a concerning old-age sufferer the merger chest pain,provide to reply the strategy to work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Method: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concerning June of 2009 go to December at 60 years old that my section stay in the hospital above of old-age sufferer,analyze the clinical circumstance sufferer concerning the merger chest pain,understand the relativity disease in the system symptom.Results:146 symptoms with painful existence chest in 197 sufferers,among them heart the patient is most,is the chest wall disease and a disease of lungs the next in order,again the next in order is tumor.Conclusion:Chest in old-age sufferer the pain is a familiar symptom,accompanying with the symptom in different disease dissimilarity,attention monitor and reply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painful;disease;nursing of old-age;chest

胸痛是急诊内科常常面对的问题,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而胸痛又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之一,也是老年病房临床护理工作观察的重点,临床上,胸痛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其次为胸廓疾病和肺部疾病,资料显示[2],心血管疾病是在老年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其最早的表现可能就是不同程度的胸痛。了解老年患者胸痛表现与所患疾病的特点,以指导临床上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为探讨这一问题,2009年6月~2009年12月对>60岁的住院患者患病情况和胸痛表现进行了临床分析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6~12月住院患者中,>60岁者197例,合并胸痛患者146例,其中男78例,平均年龄74.28±8.869岁;女68例,平均年龄72.48±8.218岁。

观察指标:收集所有合并胸痛的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胸痛症状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是引发胸痛的主要原因。在197例患者中,有146例(74.1%)合并胸痛症状,在合并胸痛的患者中引发胸痛最多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占69.2%;其中冠心病占29.5%,肺心病占24.0%,高心病占12.3%,且男女情况相似。

肿瘤和胸壁疾病也是引发胸痛的重要原因。胸壁疾患和肿瘤引起的胸痛症状分别为6.8%和4.1%。肿瘤是老年人群常见和多发疾病,一些肺部和胸壁占位病变可以引起胸痛症状,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消化道疾病也是引发胸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消化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许多消化道疾病引发的胸痛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3],加之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浪费了许多医疗资源。本研究发现,男女患者中均有消化道疾病出现胸痛症状者占2.05%,分析患者资料发现分别为胆囊炎和胃、食管炎症。

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伴随症状不一样: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伴随症状不一样,如消化道疾病常伴发呕恶或与进食有关,胸壁疾患常因深呼吸或咳嗽加重等,临床上注意认真观察分析,加以鉴别,以便及时准确为患者提供恰当有效地护理医疗服务。

护理措施

疼痛可使患者恐惧,烦躁不安,情绪急剧恶化,而使病情加重。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系统疾病共存,心血管疾病居多,如果出现胸痛症状,应注意及时了解疼痛性质和特点,以及伴发症状,及时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早期吸氧:应用鼻塞法,流量5~6L/分,疼痛减轻或消失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趋于衰退,贮备力减少,适应能力减弱,机体自稳性差,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现象,病情变化很快,其中以心、肺功能最易受影响,积极改善和纠正缺氧状态,有助于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需注意评估给氧效果。

疼痛的处理:绝对卧床休息,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或吗啡肌肉注射以镇静止痛。若出现胸痛剧烈,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发绀,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焦虑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虑,多疑,担心预后不佳等。护士应以轻柔敏捷的操作,舒适的基础护理,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心理语言护理,使患者摆脱多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不良因素,指导并鼓励其配合治疗。

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生命体征能反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情况,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及用药后反应,对于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充分了解患者:每一位护士都应充分了解病区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爱好及家庭人员状况,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在患者出现胸痛时才能准确把握并作出正确的护理措施,如一位慢阻肺患者出现胸痛与一位冠心病出现胸痛的护理措施是不一样的。前者应考虑肺大疱、胸膜炎或自发性气胸发生,后者则考虑心绞痛发作可能。

讨 论

老年性胸痛是临床上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症状表现之一,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对疼痛的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加之大多数老年人容易合并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上需仔细观察和沟通,才能及时准确把握,并及时提供恰当的医疗护理措施,积极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为疾病的尽早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秋明,徐广屏,黄琦.急性胸痛的分诊流程与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30-31.

篇9

在内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脑瘫,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肿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蛇咬伤,急性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等。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

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

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但是对于中医方面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质疏松;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81-02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主要表现腰酸、背疼、弯腰、驼背等现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以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的测量为基础的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中老年常见疾病,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遗传、饮食、运动、激素、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着重对此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所有对象在诊断上均符合以下标准[1] : 根据成年人骨密度的均值及标准差界定, 骨质疏松者骨密度低于(均值- 2个标准差)。①年龄> 60 周岁;②住院患者;③有腰背痛症状,反复发作,症状持续6个月或以上;④体格检查可伴或不伴肌肉骨骼系统阳性体征( 包括运动功能局限、局部压痛点等)。听力正常,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64±5.76)岁;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专3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6.23±6.87)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14例,高中8例,大专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包括发放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传材料, 科室宣传栏张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图;定期组织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学习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中老年人观看健康保健录像,组织骨质疏松健康操活动,宣传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每个月编写一期宣传知识板报并张贴病区健康教育栏内;每季度组织一次骨质疏松患者户外活动。

1.2.2 饮食指导:①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鱼虾类、鸡蛋、骨头汤、蘑菇、木耳等,为了保证钙的良好吸收,膳食中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另外食物中的钙磷比值要高于2∶1,要让患者知道保持钙、磷和维生素D 平衡的重要性;②增加蛋白质摄入,可每晚饮牛奶250ml,并减少盐的摄入;③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K、钠及必需微量元素如氟、锰、铜、锌等;④食品要多样,食量要适度,粗细要搭配,甜食要少吃,三餐合理分配;⑤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饮浓茶、过量喝咖啡、含碳酸饮料等。

1.2.3 心理干预:因患者有腰酸、背痛等不适,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心理,要多安抚患者并与之交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让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转归及预防有所了解,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治疗干预:当饮食中的钙达不到所需数量,再考虑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合理选用补钙药品,应选含游离钙高,副作用小的钙制剂,补钙同时可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D3,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部分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给予口服福善美75mg,1次/w。

1.2.5 疼痛干预: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腰背痛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关节、肩背部。疼痛时予热敷和轻柔按摩,严重者应适当限制活动,嘱患者短期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立及肢体过度负重;指导患者做放松骨骼肌张力的方法,科在膝关节下垫泡沫垫或软枕,将患肢置于屈膝功能位,用枕头、棉被支撑疼痛部位[2]。疼痛剧烈者可服用减轻肌肉痉挛的镇痛剂。

1.2.6 运动干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可以使人体BMD 增加。一项对480例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发现, 运动可以抑制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减少, 而且该作用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 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别愈加显著[3] 。因此,在非急性期,我们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门球等。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 的合成和钙、磷的吸收。同时运动期间要注意预防损伤,循序渐进。

1.3 评价标准:显效:疼痛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BMD 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BMD增加或不变。无效:与干预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1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骨密度比较

将各指标所测结果按组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 作两组差值的t检验, 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前后各部位骨密度好转例数的对比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而并发骨折者高达12%[4]。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在当前常见疾病中位于第7 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 还会造成严重社会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死亡。BMD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反映骨质疏松程度, 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本次调查,测量腰椎( L1-L2椎体)的BMD, 干预前两组人群的BMD 基本相同,而干预后,干预组的BMD远远高于对照组。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BMD,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唐海,罗先正,任喜梅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3(4): 1-5.

[2] 陶苏红,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J].哈尔滨医药,2011,31(6):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