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处罚条例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处罚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立定跳远;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67-02
一、立定跳远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起跳阶段的问题
问题1:蹬地摆臂不协调
原因分析:协调性较差,对该动作概念不清晰,未能正确理解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对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积极作用。
问题2:两腿蹬伸不充分
原因分析:腿部力量不足,这主要以腿部伸肌为主;动作不舒展,由于柔韧性较差加上动作不协调,所以未能形成舒展的蹬地展体动作。
2.腾空阶段的问题
问题1:收腹举腿不积极
原因分析:腰腹力量与协调性较差,腹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收缩力量较差,以及躯干力量不能协调配合,在腾空后不能积极主动向胸前收腹举腿,导致腾空高度不足,以致过早落地。
问题2:小腿前伸不主动
原因分析:腾空阶段大小腿折叠不充分,在空中的平衡感觉不好,动作过于紧张,导致小腿不能积极前伸,难以形成良好的落地前准备姿势。
3.落地阶段的问题
问题1:落地缓冲僵硬
原因分析:错误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一味追求高跳,而失去了水平方向的位移,造成高而近的结果,同时在空中没有收腿,协调性较差导致落地时不能主动屈膝缓冲。该错误动作易对学生的脚踝和膝关节造成运动损伤,须及时改正。
问题2:落地前冲过大
原因分析:对于合理的起跳角度不清楚,虽有一定的爆发力,但由于起跳角度过低,蹬地力量较大,水平方向速度过快,超过了自身所能控制的范围,致使落地时身体过于前倾,前冲速度快,易摔倒或扭伤脚踝。
二、立定跳远正确技术分析
1.立定跳远主要技术环节
立定跳远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动作体系,只有通过正确的动作和运动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立定跳远成绩。从技术环节来看,立定跳远主要包括:准备姿势、预摆起跳、腾空展体和落地缓冲四个部分组成。其完整技术动作是两脚分开站立,两臂从体侧向后摆动(准备姿势);同时两脚下蹲,接着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起,两脚用力蹬地(预摆起跳);下肢与躯干伸直,迅速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展体);落地时两腿前伸,以脚跟先着地,躯干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前摆,重心前移以维持身体平衡(落地缓冲)。
2.各技术环节的要点分析
准备姿势:两脚开立,屈膝半蹲,手臂后摆。这一阶段体现了学生的协调性,难度较小。
预摆起跳:手臂快速向前上方摆动,两脚蹬地跳起。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下肢力量及爆发力的考验,难度较大。
腾空展体:两腿充分蹬伸后,迅速向前收腹,大小腿折叠后小腿积极前伸,准备落地。反映了学生腰腹力量的好坏以及协调控制能力。
落地缓冲:两脚着地后顺势屈膝,快速降低重心缓冲,上体向前倾斜过渡,完成立定跳远。这一阶段主要反映学生平衡能力与柔韧性,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
三、立定跳远错误动作的解决方法
1.针对起跳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法
①连续摆臂踝跳。练习时统一口令,听到教师口令后,学生跳起后保持直腿,落地瞬间用脚踝发力,配合摆臂连续向上跳起,主要体会摆臂带动身体,练习15~20次每组,3~4组。这一练习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起跳的感觉,手臂的摆动与脚踝的发力的配合,同时发展踝关节力量。
②屈腿蹬摆上跳。练习时统一口令:“1”时两臂上举,并缓缓吸气;“2”时屈膝,向后伸臂,重心前移,脚跟抬起(前脚掌支撑)深蹲;“3”时,前脚掌用力蹬地,用力摆臂后向上跳起,同时展体挺身。反复练习,重点体会手的摆动和脚的屈伸。练习8~10次每组,3~4组。此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蹬地发力与摆臂的协调配合能力,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起跳节奏。
2.针对腾空阶段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收腿跳:原地预摆姿势准备,听到口令后摆臂蹬地向上跳起、收腹举腿,尽量高的腾空,每次练习10~12次,3~4组;教师在指导学生统一练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收腿,将腿向胸前靠拢,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比一比谁后落地。此练习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在空中对下肢的控制能力,可有效提高腰腹力量。
②跳起后转身:屈膝半蹲,手臂后伸做起跳准备姿势(图1-1),听教师哨音后用力蹬地跳起并转身90°(图1-2),屈膝落地。进行集体练习,听哨音练习,12~14次/组,在学生熟练后可加大难度,变成转身180°(图1-3)。此练习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充分体会蹬伸,提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增强腿部力量与空中的平衡感,提高了练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③左右单腿跳:以纵队形式分组,距离设置为10~15m,左(右)腿进行单腿跳跃前进,到终点后走回队尾,下一组换右(左)腿,两替进行每组练习,每条腿2~3组(图2);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的起跳腿折叠后积极前伸。此练习重点是提高学生下肢力量与爆发力,同时又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与协调性。
注意:该练习强度较大,应安排适宜的组数与间歇时间,练习的距离或步数要合理,男女生以及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的学生应分别安排练习的负荷,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④跳起后前踢:以横队形式分组,在学生前方约40~50cm处拉一根高约50~60cm的橡皮筋,听哨音起跳后,大小腿放松折叠,再用小腿去踢橡皮筋后落地。练习10~12次/组×3~4组(图3)。
注意:在练习之前教师的示范要准确到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踢不到橡皮筋,或者腿踢到橡皮筋等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高和身体素质差异,调整好起跳距离,橡皮筋的高度等,保证练习的效果。
⑤跳上高台。以横队形式分组进行,平地准备后,跳上50~60cm的高台或者垫子,要求练习者达到最高点时,迅速收腹举腿,有条件的话可以多人同时进行,8~10次/组×4~5组(图4)。此练习是针对那些收腿跳效果不好的同学,帮助他们找到收腹举腿的感觉,通过高台纠正收腿不到位等问题。
注意:该练习如果在高台上练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听口令在教师的监督下依次练习,同时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的高度,尤其是男生,盲目尝试容易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⑥两级蛙跳:以横队形式分组练习,立定跳远准备姿势开始,向前摆臂跳出,落地后迅速跳起做第二次蛙跳,练习8~10次/组×2~3组(图5)。该练习主要是提高腿部爆发力、快速收腹能力及身体控制能力,对于力量较差的学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如第一次落地时屈腿的角度可以大一些,让学生能够连续快速的完成两级蛙跳,而不是完成两次蛙跳,等等。
3.针对落地缓冲阶段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高台跳下:以横队形式分组进行,听到口令后从较矮的跳箱或台阶上跳下,提高空中停留时间,落地后积极屈膝缓冲;在1~2组练习后,结合小腿前伸,练习落地后的脚掌过渡,配合屈膝缓冲。练习8~10次/组×4~5组。(图6)该练习的重点在于帮助弹跳力较弱的学生找到落地缓冲的感觉,直接从高处跳下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反复练习屈膝缓冲落地的过程,体验正确的肌肉感觉,让原本比较僵硬的双腿找到正确的跳远方法。
②跳跃障碍:以横队形式分组进行,在队伍前约50cm处,拉一高度20~30cm的橡皮筋,学生听口令后跳过橡皮筋,多次练习后可逐渐调整橡皮筋高度,练习10~12次/组×3~4组。该练习主要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起跳角度,改变落地后前冲过大的错误动作(图7)。
注意: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易集中在障碍物上,为了跳过障碍而跳,忘了立定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舒展身体,保持良好空中姿势,将立定跳远动作做完整。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及时调整障碍物距离、高度等,力求让每个学生的练习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龙锦.立定跳远简明教法[J].体育科技.2002,23(1):65-68.
篇2
丁兴圣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我们满怀希望地又开始新学年的学习生活。今天,我想借开学典礼之机,谈谈新学期同学们德育与安全教育方面的话题。
现在我强调德育方面的要求: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首先要遵守《中学生守则》,言行要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次,我们要遵守学校和班级制定的各项制度,住校的同学特别要认真学习学校发到各寝室的有关住校生的各项制度规定。对于违反以上规章制度的,学校专门制定有《佛荫镇中学学生处罚条例》。我们会依照《条例》给以相应处罚。最后再强调一下《佛荫镇中学重点行为规范》(原文照学)。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安全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学校自始至终就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和重点时段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督导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落实。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集会、升旗仪式、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我们的同学进行交通、防火、防水、防毒、防电、防盗、防传染病和防不法侵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并通过与我们的班主任、有关工作人员及其全体学生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加强节假日巡视检查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和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努力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同学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尽管学校有关领导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对我们的同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安全、法制和纪律教育,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安全意识仍然淡薄、无视学校安全纪律规定,这样的同学往往就会做出一些有可能伤及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违纪行为。例如课间在楼上楼下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遵守秩序;不遵守交通秩序;使用体育运动器械时违章操作;违纪玩火弄电;逃课、逃学、交网友、离家出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后拉帮结伙通过打架来解决等等。下面,就目前我们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学校禁止追逐打闹,欺侮同学。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多作自我批评,要寻求妥善处理矛盾的方法,该找老师帮助的时候要及时报告老师。任何人不得找外人到校滋事,加深矛盾,否则从严处理;不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严禁携带玩耍危险物品(如刀、棍、爆炸有毒物品等);进出学校应主动亮证,到食堂就餐时应顺序排队,不争不抢;禁止攀伏楼梯栏杆;严禁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跑跳、打闹;严禁在楼上向楼下扔东西。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拥挤、争抢;双休日和节假日禁止结伙闲逛,惹事生非;无大人陪同不得进入网吧;夜晚一般不单独外出活动,防止不法侵害。学会谦让和说文明用语,具有正确的荣辱观,有效地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行路要靠右边,禁止骑车并行,禁止互相追逐,不抢行;禁止上高速公路行走;禁止所有学生驾驶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
3、消防安全。不得玩火,不得烧山毁林,更不得烧毁他人财物,不得损坏消防器材和照明设施,造成损失的要照价赔偿,情节严重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学会正确操作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学会火灾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用湿手巾蒙上鼻孔,低身通过安全出口。
4、防水:禁止私自到池塘、河堰等深水危险处玩耍、洗澡、捉鱼摸虾等,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5、防盗:公私物品都应妥善使用和保管。教室、办公室、宿舍寝室等要及时关窗锁门。学生不随意进他人教室、寝室,未经允许不动用他人物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以防遗失。
6、安全用电:不乱摆弄各种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乱拉电线。电脑、饮水机等应按时关闭。远离高压电房和配电室及其危险场地。严禁损坏电线和电器。严禁往插座里塞东西。雷雨天不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防止雷击。
7、劳动安全:打扫卫生和参加劳动时,要本着安全、无毒、无害、力所能及的原则,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安全。劳动时小心谨慎,禁止用工具玩耍打闹。
8、防敲诈、防抢劫、防绑架、防拐卖。上下学路上提倡家长护送或结伴同行。无论校内外受到敲诈和抢劫都要巧妙的与犯罪分子周旋,抓住机会及时报告老师,或打110报警;在网络上交友要慎重,不轻信网友,更不要和陌生网友见面,遭遇绑架和拐卖在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勇敢的逃生。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行政权力 公共参与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权力配置结构失衡,行政权力运行失范,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益履受侵犯的状况,急需寻求一种模式控制高职院校行政权力的运行,协调各种权力配置。并且,我国当前正面临着大学生扩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等问题,要求加强大学自治权,进一步实现学术自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借鉴法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公共参与理念,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的设想。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权力泛化现象
教授会、大学评议会是西方大学学术决策组织,权力主要集中在大学教授会和大学评议会。西方国家大学校长是学校法人,通过招聘、选举或董事会任命的方式产生,对董事会负责。校长对外代表学校,有很大的责任和权力,与政府是对等的、平起平坐的关系。校长行使行政权力的主要精力用在对外交往上,代表学校的形象:对内是宏观控制与协调,在与学术有关的微观层面上校长及行政权力较少介入。
而中国高职院校权力配置中目前仍然是行政本位,作为体现学术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不健全,或是学术机构的职能发挥不到位,或是行政权力代替了学术权力的职能和决策权。改革开放以后,大学中陆续建立了学术组织,许多高职院校的学术机构在形式上和某些职能上照搬了西方的教授会,但实质上权限要小得多,如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但委员会的工作基本是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之下,学术权力的发挥十分有限,学术组织机构的职能没有到位。在西方,教授集体在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发言权。而在我国,学术机构仅仅部分地发挥着审议和咨询职能、决策权;在行政部门,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者、教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术权力也在不断弱化和变异。我国高职院校的权力结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重行政权力,轻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不断膨胀,在各个方面干预学术权力,例如在职称评定、院系设置、专业人员引进等众多学术活动方面。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的发展,导致了高等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抗。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制约是主要趋势,应解决的主要矛盾仍是教授权力、学术自由的申张问题,另外,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治校教授所“治”之事务也多是具有特定内容或特定范围的权力和事务,主要限定在有关学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方面。教授治校并非提倡教授都要担任行政职务,它恰恰淡化了“官本位”观念,强调学校管理者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然而教授治校在目前中国仍无实质性的进展。这不得不将问题的思路重又导向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之上。目前我国高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职重大决策多由校长办公会或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重大决策权基本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行政权力集中于以校长、院长、系主任为核心的科层级结构,尽管行政职务多由教授兼任,但事实上难以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
2 法国公共参与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法国大学改革中公共参与制度的推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法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都属于中央集权制,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对高校的集权控制力较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要求扩大大学自,进一步摆脱教育行政部门过多的行政控制,这一现状与法国公共参与改革提出时大学要求提高“自主性”,摆脱中央集权控制,恢复高校自治繁荣的要求有相似之处。其次,当前,我国正面临高校扩招,学生教师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状,这一现状,在法国大学推行公共参与、解救大学危机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相似。二战后法国因经济迅速发展等历史原因面临大学生人数剧增,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打开了社会力量,主要是工商界人士介人高校管理的大门,成为促发公共参与改革的动因。再次,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教授科研人员要求获得更多学术自由,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是借鉴法国公共参与制度的另一个原由。
笔者设想,能否引入法国大学管理委员会的代议制度,建立一个类似高职管理委员会的代议机构,其中教授代表或者来自学术委员会、教授会等学术组织的代表应占一定份额,从而不仅可对高职有关学术科研的决策、经费使用有发言权,并且可监督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达到一定的权力制衡,从而防范高职行政权力的无限泛化。
3 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
(1)学生参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权力缺失、维权困难等现实问题。学生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实践中。往往被限定为特别权利关系中的相对人,作为被管理方与高职院校处于权力与权利的不对等状态。而事实上,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产业的消费者,理应有权利享有高职院校更完善合理的服务,而不仅仅存在对高职院校管理单方面服从的义务。从权力的来源看,高职院校权力来源于政府法律法规的授权,然而政府权力资源乃是公民权利。
关于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除了事后救济制度的完善以外,笔者建议可从增强学生的校务参与权、民主决策权人手。在法国大学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大学管理委员会中,学生占有20%--25%席位,几乎与校外人士份额相等。在决策与学生权益休戚相关的各项事务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委员会,中学生代表和教师――研究员代表共同占据75%--80%席位,因此,大学各项重大决策是不可能绕过学生而决定并执行的,学生有机会提出代表自己群体利益的主张,并反对有损或可能有损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定,在高职院校内部行政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事宜上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可以在规章制度,例如高职院校内部处罚条例制定之初,就从学生立场提出意见,进行监督,从而防范或减弱其对学生权益的损害发生。至于法国高校公共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力与教授权力的矛盾斗争,这在我国目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教授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力极度缺失的情况下,如果说高职院校权力配置结构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的头重脚轻状况,则学生处于倒金字塔的最底部,教授学术权力处于学生之上,行政权力之下,当前,二者都处于行政权力的压制之下,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而二者相互之间的矛盾则相对淡化。因此,笔者建议在前述引入大学管理委员会制度,保障教授治校的基础上,在该委员会中加入学生代表席位。从而改变学生对校务的“失语”状态。若是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教学设备添置、后勤建设等有关学生权益的事务,学生无权关心,最终只有“漠不关心”。
(2)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当前,我国面临高校学生扩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与法国公共参与引进新伙伴――外部力量之历史状况有相似之处。所谓公共参与的社会力量,即指工商界、政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他们对高职院校事务的参与使得高职院校与社会拉近了距离,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筹集资金,还为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为毕业生就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路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前述大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类似组织中给予社会力量一定席位。高职院校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本就来源于社会力量,开放社会力量进入高职院校决策组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还原其为教育公益事业让度的权利本质。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各界力量的加入,有利于高职院校内部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学生权益保护的制衡,更有利于高职院校行政权力实现其公共服务的义务。
4 结语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权力泛化、权力结构配置失衡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公共参与制度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通过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对高职院校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或者说,通过公共权力的参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范围与力度。从而尽量防范行政权力运行失范。
参考文献:
[1]俞曙霞.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
[2]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3]张宏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4]顾明远等主编.法国教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 上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
- 下一篇:积极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