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

篇1

过去,骨质疏松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骨质疏松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例如室内工作时间长,经常喝咖啡、抽烟、喝酒、喝碳酸饮料等,这些都是极易造成骨质疏松的诱因。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症状,易被忽视,当出现骨折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别留意一些骨质疏松发出的“警报”,要及早预防骨质疏松。一旦患有骨质疏松,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

牙齿松动。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来越低,导致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指甲变软。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会流失,所以会引起指甲变软。

体重下降。大约有7%体重下降的女性在5年内会出现骨质疏松,而骨质的丢失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身高下降。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前倾、背曲加剧,身高会因此下降。这种现象常常被老年人忽视,以为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现象。

走路不稳。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肌肉能力随之下降,其平衡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走路会感觉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皮肤变薄。当皮肤较之正常皮肤变薄时,也提示着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身体内的钙质参加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细胞代谢,同时也具有营养皮肤及治疗皮肤病的作用。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同时也会伤及皮肤。

骨骼疼痛。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

活动能力减退。发现关节活动发僵,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

骨质疏松隐匿性很强,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引起骨折时才能意识到其强大的威力。因而,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骨质疏松的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要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多注重锻炼平衡能力,比如通过做操、单腿站立、频繁踮脚、闭目重复上述动作等,锻炼神经肌肉的协调性。这些锻炼对于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都有帮助。需要提醒的是,锻炼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有些动作例如半蹲、爬山、上下楼梯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不适合的。

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要尽量做到生活有规律,要多摄入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还要避免对骨骼健康有损害的行为,如抽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如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绝经后的妇女,还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在诊断为骨质疏松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骨质疏松是否为原发的,有没有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药物等。如果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定期复查,可以动态观察骨密度的变化,监测疗效。其他方法如X线、CT、MRI、ECT等也可发现骨质疏松,但是,往往在较为严重时才能发现。为此特别提醒大家早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并定期复查。

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患病率;发病率;市场规模;认知度;就诊率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01-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指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续发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为常见。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依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关于骨质疏松的监测数据和“消费者认知态度和医生就诊情况的访问调查”结果,推测骨质疏松市场走势并分析其用药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患病率、发病率及其他分布情况

资料显示,1997 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为8 400万人,患病率为6.5%,发病率为1.26‰;2001年患者数增加至8 826万人,患病率为 6.8 %,发病率为 1.27‰[1]。同时对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进行计算(主要考虑年龄对发病率的贡献),结果显示,2000~2030年是中国高速老龄化的阶段,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势头,骨质疏松用药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地域分布显示,华南和东北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年龄分布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所增高[3,4]。同时由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急剧持续减少而导致患病率加速上升,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见图1。

2.2 市场规模

国内骨质疏松市场规模从1999年开始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增幅明显,分别增长了20.1%和31.8%;虽然2006年略有回落,但也有15.6%的增幅,全年规模达75亿元;根据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并结合霍尔特(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可推算2007年将有87亿元的销售规模,市场潜力巨大(图2)。

2.3 终端使用态度情况

通过对骨质疏松的市场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重庆5个城市的50名医生的邮寄问卷访问和370名有效消费者的不定点街访,得出以下结论:

2.3.1 消费者方面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和预防、治疗意识都不强,有待教育提高。只有36%的被访者会在症状出现后去医院就诊(图3)并得知患骨质疏松症。大部分消费者不清楚自己缺钙或患有骨质疏松症。通过非医院渠道获悉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被访者中有86%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只在症状明显的情况下才会去医院就诊。同时在得知自己缺钙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有71%的人会采取“运动”作为治疗手段,而在药物治疗方面,62%的人选择补钙,使用其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较少(16%)。

2.3.2 医生方面根据门诊量,5个城市共有49位医生(占总数的98%)认为该科室每周门诊的骨质疏松患者人数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就症状而言,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占96%。骨折和脊柱变形(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占60%以上。指甲变软、变脆和易裂等症状则相对较少见。结果与高发病率的论点相符,同时也印证了患者无明显症状不去医院的现状。见图4。

2.4 药物使用现状

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钙制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维生素D3类、激素替代疗法、雄激素和中成药7种。其中钙制剂、双膦酸盐类和维生素D3类是主要的使用类别,3类合计占总体市场的90%以上,同时也是医院临床的一线用药;而零售市场基本是以钙制剂为主导,瓜分了80%的市场;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副作用的争议性使其使用频率相对缓慢减少;中成药因起效速度平缓、药理机制不清晰,故现阶段大多作为辅助治疗用药,主要是以补肝益肾、健脾养胃、活血通脉的药物为主,潜力有待开发,具体各个类别的主要使用药物见表1。

未来的研发将在膦酸盐的更新换代、激素类的萃取、新化合物的合成等方面各有侧重,诺华、罗氏、辉瑞、葛兰素史克及日本各大药企纷纷关注该类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表明他们对该领域的投资回报有较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

[2]杨定焯,张祖君,徐家林,等.中国五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2):121-123.

[3]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4]李宁华,区品中,杨定焯,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与饮食习惯的相关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00-101.

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注射型唑来膦酸盐;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107

骨质疏松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退化性病变[1], 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折、驼背, 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成为人类的一大挑战。唑来膦酸是一种新型的三代含氮双膦酸盐的抗骨质疏松药, 是静脉给药的双膦酸盐类, 1年静脉给药1次, 避免口服类双膦酸盐类药对食管的不良影响及服用的不便, 可通过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 增加骨密度, 成为近年来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注射型唑来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以期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114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7例。观察组中男12例(21.05%), 女45例(78.95%), 年龄63~85岁, 平均年龄(75.8±5.6)岁, 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6.7±2.5)年;对照组中男10例(17.54%), 女47例(72.46%),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6.4±6.3)岁, 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6.5±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骨痛症状且伴日常生活功能受限;②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③排除癌症、骨折活动期(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 钙尔奇D 600 mg/次, b.i.d., 阿法D 胶丸1粒/次, q.d., 连续服用1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注射型唑来膦酸盐静脉滴注治疗, 5 mg/次, 点滴时间应>30 min, 1次/年, 1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 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采用双能X-ray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腰背静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3 讨论

唑来膦酸盐属于含氮双膦酸化合物, 为第3代的双膦酸盐, 是目前药理活性最强的二膦酸盐, 通过静脉给药后, 可优先聚集于高骨转化部位, 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骼中破骨细胞中反式异戊二烯延长酶,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恢复骨骼吸收和生成之间的平衡, 然后再被缓慢从骨骼组织释放入全身循环系统, 经肾脏代谢排除, 临床安全性良好, 且给药方便, 避免第2代双膦酸盐的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较高的缺点, 其在骨质疏松治疗应用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报道。2012年, 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更新了关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指南推荐, 唑来膦酸盐可作为髋部骨折之后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1]。黄永明等[2]研究显示, 唑来膦酸盐的镇痛效果强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起效速度更快, 给药后2周骨痛症状明显缓解, 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自理, 减少了卧床时间, 从而减少了因疼痛长期卧床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 服用药物数量种类较多, 需长期服用, 且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重视度不高, 影响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依从性, 研究表明, 口服双膦酸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1年后有50%左右的患者未定时用药,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依从性会越来越低, 而唑来膦酸1年注射1次, 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唑来膦酸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疼痛、鼻塞流涕、头痛和关节痛等轻微副作用, 多在给药前3 d出现, 3 d后一般可自行缓解, 无需特殊处理, 或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干预, 安全性良好, 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把握其适应证, 蒋元斌等[3]在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时, 1例Ⅰ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在治疗后6周出现截瘫症状, 因而, Ⅰ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需慎重唑来膦酸, 可能引起患椎再压缩风险所致。由于唑来膦酸通过肾脏排泄, 因而, 肾功能重度损害是唑来膦酸应用的禁忌证, 只有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时才可使用唑来膦酸, 且静脉滴注前后给予充分的水化。

综上所述, 在常规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注射型唑来膦酸盐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静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 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 且治疗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Briot K, Cortet B, Thomas T, et al. 2012 update of French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men.Pausal osteoporosis.Joint Bone Spine, 2012, 79(3):304-313.

[2] 黄永明, 徐逸生, 肖春生, 等.密固达对骨质疏松患者中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12):1105-1108.

篇4

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其主要症状有:疼痛,以腰背部多见;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治疗。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治疗骨代谢失衡,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其进程呢?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4点:

1.生活有规律,戒烟限酒;

2.不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编者注:牛奶每100毫升含钙约120毫克,一瓶250毫升的牛奶,含钙约300毫克。每天喝2瓶牛奶可补充600毫克,加上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含钙约400毫克,一天的钙摄入量可达1000毫克);

3.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毫克,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

篇5

■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骨质疏松不单单只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少盐,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 骨质疏松症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意味着人体中的骨矿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给骨骼也埋下了隐患。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了老年期治疗已没有多大效果,为此放弃治疗。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以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 发现骨质疏松症靠自我感觉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更不要等到发觉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帮助了解骨密度的变化。

■ 患骨质疏松症无需看医生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常常被忽视,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到附近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接受诊断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篇6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分为哪几类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非传染性流行病”。虽然早在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就提出了骨质疏松的概念,但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才给骨质疏松一个明确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退行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三种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就是常言所说的“人老骨脆”。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改变、糖尿病,长期应用强的松、地塞米松、考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导致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的杠杆,由外层皮质(骨密质)和内层松质(骨松质)组成。骨松质就是骨小梁,如同海绵,内有骨髓,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即老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生成。正常人大约35岁之前,骨生成多而骨吸收少,骨皮质不断增厚,骨小梁变致密,骨骼发育到最强壮时期,达到一生中最高骨量。之后,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骨吸收渐渐多于骨生成,也就是骨丢失和骨重建处于负平衡,骨皮质渐渐变薄,骨小梁渐渐变细甚至断裂(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骨髓腔逐渐增大,逐渐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3、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

骨质疏松虽然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之一,难道我们对就它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让我们看看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中,哪些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哪些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能动性去预防它,阻止它的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无力改变的因素是:

(1)、性别:骨质疏松钟爱女性。一是因为女性天生骨骼较小较轻,二是因为雌激素对骨代谢有保护作用,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少,可以加速骨吸收,因此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年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3)、家族史: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遗传性。

(4)、种族:身材高大的女性及亚洲女性有较高的患病率。

能够改变的因素有:

(1)、吸烟和大量饮酒:烟酒可以导致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的吸收。

(2)、营养因素:俗话说:“铮铮铁骨钙当家”。长期低钙饮食、挑食、节食、素食、对奶类制品不能耐受、长期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3)、运动:骨骼需要抗衡地球引力而承受一定的压力,使其变得强壮。例如制动卧床9个月,等于骨骼老化近10年。相反,过度运动也对骨骼有损害。

(4)、接受光照:光照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钙剂吸收。

4、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

(2)身高变矮、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的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它又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是脊柱的中段――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更容易压缩变形。我们常看到,人老了就变矮了,甚至“弯腰驼背”了,这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结果。

(3)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本来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换气量明显减少,致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小组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即可判断。其中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就可以确诊了。

6、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理念和建议有哪些呢?

(1)预防骨质疏松最正确的态度是“未雨绸缪”

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明智之举是从幼年时就要注意强壮骨骼,35岁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去预防。女性尤其应该注意,不少中青年女性对时装、化妆品、减肥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可能会发生的骨质疏松的关注,宁愿花时间去研究时装和化妆品,却不舍得拿出时间到大自然中活动活动,晒晒太阳,或者在家中搭配一些对补钙壮骨有益处的饮食,以为骨质蔬松是老年人的事儿,离自己还远着呢。事实并非如此。35岁以后,骨代谢开始呈现负平衡,骨吸收大于骨生成,4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测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治疗骨质疏松的态度应该是“亡羊”急需“补牢”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让“窟窿”继续增大,尽力阻止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钙剂、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合成鲑鱼降钙素,或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女性患者可适量补充雌激素。用药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饮食和运动永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良药

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许多钙和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需在返回地面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户外运动一方面可以接受光造、增加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另一方面适量的负重和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篇7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5-02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老龄化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骨折、疼痛、畸形等并发症给老年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骨质疏松属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及绝经期后妇女中较为常见。骨量逐渐减少是患者发病后的显著特征,从而患者的骨微结构慢慢发生改变,骨脆性增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出现身高缩短和腰背疼痛等症状。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在患者身上极易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为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0―75之间,平均年龄(62.5±2.1)。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85之间,平均年龄(65±2.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对照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片,每日服用2次,碳酸钙D3片口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 服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方:羊藿、熟地黄、鹿角霜、生姜、肉苁蓉、龟板、生黄芪、鹿衔草、鸡血藤、当归、杜仲、三七、陈皮等,水煎服,早晚2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且对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没有下降。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检测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30例,治愈患者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在最近几年内患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所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要予以重视,要将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个课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处于逐渐减弱状态,会产生骨量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诱因更加复杂化。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营养、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导致骨量下降,同时伴随着骨强度降低。体内缺乏激素及钙和维生素也会产生骨吸收障碍,最终导致骨量降低。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上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患者主要病机为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血运无力而成血瘀、经脉不畅等。因此,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以补肾壮骨和活血通络为主,要想改善这些症状,就必须将肾中精气充盈。后经现代医学证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原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骨髓、脑髓失养和淤血。骨髓、脑髓失养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 靶腺轴调控发生异常,因信号传导通路不畅而导致细胞因子不能顺利通过。淤血使得患者骨小梁内微不能正常循环,从而影响细胞物质之间的交换,血液中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被其吸收,最终引发骨骼失养的现象。骨质疏松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在本文临床实验中使用的补肾活血方在补肾的基础上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的鹿角胶和羊藿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白术和山药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从人体内部开始进行调节,有利于人体健康。水蛭、莪术和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这些药合用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老年人骨折发生率和骨折次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鲑鱼降钙素;钙尔奇;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140例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男58例,女82例,平均年龄为(663±61)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70%~81%之间。所有患者都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出现负重性疼痛、周身疼痛和自发性的腰背疼痛等症状。对于其他疾病和糖皮质激素造成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进行口服治疗,600 mg/d顿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鲑鱼降钙素50U肌内注射,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骨密度等进行观察。②疗效标准: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没有出现疼痛症状;有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轻度的疼痛感;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疼痛情况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③选用软件SPSS 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4.3%,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治疗疗程较长,老年人群服用的依从性较差,因此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疗效造成了影响。鲑鱼降钙素能够对甲状旁腺素起到抑制作用,通过对机体钙、骨代谢和磷水平的调节,能够对骨质平衡起到改善作用,能够在提高治疗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4.3%,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

参 考 文 献

[1] 张文扬,陈茂义温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11,11(07):186187.

篇9

由于绝经、年龄增加或运动损伤、炎症、代谢内分泌等疾病,使骨组织中的钙丢失、骨中孔隙增多、机械性能下降,容易骨折,这就是老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轻微的动作或损伤即可引起骨折,给老年人带来莫大痛苦,甚至致残、致死。所以骨质疏松的诊断、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背痛或比较广泛的骨关节痛、软组织抽搐(即抽筋,尤以小腿肌肉抽筋最明显)、骨折以及逐渐出现的驼背和身长缩短等。

钙平衡的重要性

由于骨质疏松一个重要原因是骨组织中的钙丢失,那么维持钙平衡、合理补充钙剂就显得非常重要。什么是钙平衡呢?人体内钙的总量男性约为1 500克,女性约为1 000克,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内,其余的1%分布于血液、肌肉、神经和各种软组织中。因此,我们通常就把骨骼中的钙平衡作为体内总的钙平衡。

但近期发现,细胞外液中的钙平衡对于个体生存更重要,这是因为钙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器官水平上,维持细胞外液中钙动态平衡的主要是骨骼、肠道和肾脏,同时也就是这些结构对钙进出细胞外液的流动起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当食物中摄入的钙比较少时,机体将增加破骨细胞的作用,骨质中的钙将重吸收入细胞外液,使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保持恒定;当膳食摄入钙增加时,成骨细胞显优势,在同一部位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

但是,因为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妇女从绝经期开始一直到老年,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加,使绝经后妇女对钙的需求增加,这些使机体维持细胞外液钙动态平衡的能力下降,骨骼中骨质重吸收增加,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的作用逐渐衰弱,骨质重建不全,最终导致了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人体需要补多少钙

在几项持续3~4年的针对骨密度的研究中,每天补充钙1~2次,每次500~600毫克,通常以钙剂的形式补充,与对照组人群相比,钙补充组的人群髋部骨质丢失显著减少。总的来说,维持体内钙平衡所需要的钙,首先是从日常膳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如果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足以满足需要时,还是要额外补充钙剂。我国钙的适宜摄入量(AI)标准是:18~50岁的成人800毫克/天,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 000毫克/天,但2002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平均膳食钙摄入量为389毫克/天,因此50岁以上中老年人额外补充钙剂还是需要的。

补钙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有益

由于骨质疏松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调节的病理过程,因此治疗首先要分清病人是哪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对因治疗并辅以有关药物及钙剂,而非单纯使用钙剂就可以治疗。目前,在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常选用某些抗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双膦酸盐等)和钙剂联合应用证明,补钙能使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最佳化。

篇10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痹;骨痿;中医内治法

Advances of internal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in senile osteoporosis

ZHAO Dong,ZHANG Bo-xin, DAI Qi.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enile osteoporo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orders among the aged and severely threats the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senior population. Internal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of senile osteoporosis has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our clinic practices.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nvigorating kidney to strengthen bone, nourishing spleen to benefit energy and promoting circulation to dredge collaterals ar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guidance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With improved recognition and detailed clinical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nal therapy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of this disease have been applied more broadly. Early prevention and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s are essential steps to slow dow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senile osteoporosis,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senior population.

【Key words】 Senile osteoporosis; Bone rheumatism; Bone fistula; Internal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微创性或无创性骨折的系统性骨胳疾病。临床症状多为腰部及四肢的疼痛、畸形、肌肉抽搐等。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经常被忽视为劳累或体力下降所致,少有系统诊治,致使老年人群骨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目前骨质疏松症尚无公认的根治方法,故防大于治。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虚劳”等范畴。文献经典中也有大量的相关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依据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法方药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则对近年来收录于CNKI-CHKD中,有关中医内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

1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精亏虚,骨失填充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1]《内经》中的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生理过程,也说明了肾精盛衰与人体骨质坚韧程度的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又“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髓强则骨强”[1] 。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而腰痛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所在。

1.2 脾胃失调,生化无源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布散水谷精微达四肢百骸,故称“百骸之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1]。《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1] 。”

脾胃后天之精可以补充肾脏先天之精,濡养筋骨。若脾胃失调,则精微不布,脉络无充,四肢不得濡养而骨质空虚;或气化失司,气不行血,血不化精,则新骨不生。《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则骨属屈伸,泄泽不利……胫酸耳数鸣” [2]。表述了脾胃失司则牵连于骨的道理。

《素问•痿论篇》与《灵枢•根结篇》亦有治疗痿症,独取阳明的观点。可见,脾胃虚弱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

1.3 瘀血阻络,致痛不通 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即腰部及肢体的疼痛,且疼痛持久、痛定不移,正符合瘀血致痛的特点。《灵枢•本藏》有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2]清•唐容川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3] 。”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筋脉骨骼俱失其养,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亦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4]。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所以活血祛瘀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方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4 肝失疏泄,无以濡养

众所周知,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临证指南医案•瘘•邹滋九按》曰:“夫痿证之旨……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5]。”

肝脏与肾脏紧密的关系使得在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时,必然殃及至肾脏,因此若肝失条达,阴虚内热,热动生风,筋脉抽搐,筋病及骨;若肝失疏泄,脉络凝塞,骨失所养,骨质不坚。

2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针对上述4种常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大致分为以下4种。临床应用则更为灵活,多以这4种辨证为主,结合患者自身体质及其他因素,变化量裁,具体应用。

2.1 肾精亏虚,故以益肾填精为法,强健腰膝 《难经•十四难 》云:“五损损二骨,骨痪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6]。”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中以选用益肾填精法的研究最多。或用成方酌情加减,或是自拟补肾强骨之剂,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卢巍等用自拟补肾健骨汤对80例45~70岁的老年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补肾健骨汤不但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小于雌激素类药物[7]。李陈凤应用右归饮对6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复查骨密度测定,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周丽珍等观察了40例老年患者,应用通补强骨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骨密度及血骨改素显著增加[9]。类似的研究还有,昝强等人选用了强骨汤[10];孙湘用加味左归丸[11]等益肾填精之法,同样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羊藿、骨碎补、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或主补肾阴、或主补肾阳、或阴阳双补,益精填髓。

2.2 脾胃失调,故以健脾和胃为法,以养先天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以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太阴少阴,此阴盛阳虚之证[12]。”同时还提出了脾胃并重的治疗大法,成为了后世健脾益胃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依据。脾胃论治的方法重在健脾,或辅以益气,或兼以化湿。主要涉及的方药有 参 苓白术散、八珍汤、四君子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随证加减[13-16]。经临床研究证实,对以脾虚症状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显著。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升麻、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等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2.3 瘀血阻络,故以活血祛瘀为法,通调脉络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同时又是病理产物,瘀阻经络,必然加重病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 [17]。以上可见,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18]。各种导致瘀血的成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活血祛瘀,也应注意消除产生瘀血的机制。针对瘀血阻络,刘擎国用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了21例患者,有效率达76.19%[19]。罗世东等选用桃红四物汤为基处方对67例脊柱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0]。常用的方剂还包括桃红汤、身痛逐瘀汤等活血祛瘀的方剂[13、21]。主要的药物有桃仁、当归、三七、丹参、红花、赤芍等。

2.4 肝失疏泄,故以补肝养血为法,肝肾同补 《张氏医通 》有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22]由此可见,在补肾益精外,补益肝血同样对本病有重要的意义[23]。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中,单独治肝的方药较少,多为上述3中治疗的同时酌情加减,故肝肾同补,疏肝健脾或是养血柔肝。代表的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参茸补血汤量裁等[24]。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即充分的考虑到骨质疏松症的共性-肾精亏虚,又照顾到了患者个体差异--阴虚,阳虚,脾虚,肝郁。临床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患者会是几种证型兼而有之,偏重不同。应用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已被大量的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践证实,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率。如能早期预防,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便能更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真正的节省社会医疗资源。

参 考 文 献

[1] 何永,马君,何敬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35,11,69,143.

[2] 刘更生.灵枢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136,31,173.

[3] 唐容川著.刘新点校.血证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91.

[4] 邵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江苏中医药,2004,25(10):15-16.

[5] 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7:525.

[6] 牛兵占.难经译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4:56.

[7] 卢巍,褚小刚,彭太平.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药,2004,35(259):27.

[8] 李陈凤.右归饮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28.

[9] 周丽珍,马元.中医通补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4-7.

[10] 昝强,朱超,屈强,等.强骨汤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56例.陕西中医,2006,27(8):957-8.

[11] 孙湘.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5):36-7.

[12] 文魁,丁国华.脾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13] 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07,(3):2-3.

[14] 鞠华,许秀芳,岳端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治.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13-4.

[15] 袁瑛,袁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204-5.

[16] 李畅居,辛俊平,邓淑铃.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干预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68-70.

[17] 王清任著.周计春点校.医林改错.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53.

[18] 赵治友,邬亚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法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75-6.

[19] 刘擎国.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1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5):63-4.

[20] 罗世东,邓振中.中医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67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43-4.

[21] 刘晋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消渴兼证“骨痿”及其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11-2.

[22] 张璐著.张氏医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