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进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进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哪些人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但是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因此须通过危险因素评估,快速锁定高危人群以期早防早治。《指南》推荐了2种骨质疏松症的初筛工具以及1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

在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1)中,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测试结果即为阳性,须进一步行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

FRAX中涵盖的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骨密度、低体质指数、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糖皮质激素应用、吸烟、过量饮酒、合并其他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FRAX用于计算10年发生骨折的概率,可通过http://shef.ac.uk/FRAX/ 网站获得,特别适用于没有骨密度检查资料者,或为骨量减少者是否需要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我国推荐的干预阈值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诊断指标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无临床症状,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因此,早期了解危险因素、判断骨量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极为重要。但是骨量的多寡并非骨骼的全部信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是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因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脆性骨折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所致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合并症。若患者一旦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直接诊断其为骨质疏松症。

基于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强度下降有关,而骨强度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骨强度的70%,由于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因此,骨密度测定仍然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程度的客观量化指标(表3)。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骨量,测量的方法较多,临床应用的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p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用DXA测定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T值=(实际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人群骨峰值)/正常人群骨密度标准差。

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Z值=(实际测定值-同种族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

鉴别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发生了脆性骨折或DXA骨密度测定达到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者,并不完全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基于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须与骨肿瘤、成骨不全、佩吉特(Paget’s)骨病等肿瘤性或遗传性以及代谢性骨骼疾病相鉴别;基于骨量丢失来判断骨质疏松症时,切记要与骨软化症相鉴别。

另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该与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表4)患者相鉴别。以上鉴别诊断均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来完成。

哪些辅助检查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南》推荐对已诊断和疑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至少应进行骨骼X线片及以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检查及血清蛋白电泳等。

通常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钙、磷和ALP值在正常范围,当发生骨折时,ALP水平有轻度升高。若以上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至相关专科。

为进一步鉴别诊断,可酌情选择进行以下检查,例如红细胞沉降率(ESR)、性腺激素、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尿钙和尿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血尿轻链、肿瘤标记物、甚至放射性核素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检查。

另外,为了更好地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折风险、了解病情进展及药物疗效监测等目的,有条件的单位可选择进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查以指导临床决策。

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 of bon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TANG Zuyi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 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 ultrasound, 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 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 徐苓. 临床诊断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3.

[2] Davidon MR. Pham acotherapeutic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03, 48(1): 39-52.

[3] Srivastar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ritir Med, 2002, 18(3): 529-555.

[4] Hameman D. Considerations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in an aging secioety[J]. Maturitas, 2000, 37(2): 69-73.

[5] Taylor JC, Srekel B, Utley M, et al. Opinions and experiwnces in general practice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steoporos Int, 2001, 12(10): 844-848.

[6] Francis KL, Matthews BL, Van Mechelen 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rosis educationg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a wait list 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09, 20(9): 1563-1570.

[7] Conner M, Norman P. Predicting health behaviour [M]. 2th e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8.

[8]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篇4

摘 要 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发布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治指南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01-05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and the following-up principles of their efficacy

Zhang Zhenlin

(Metabolic Bone Disease and Genetic Research Unit, Depar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Diseas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written mainly by the Branch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Diseases of the Chinese Medical Socie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and the following-up principles of their efficacy so as to help the clinical doctors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rugs to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Key Words primary osteoporosi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再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发布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1],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1 防治目的

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是指对尚无骨质疏松、但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应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1次骨折;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骨质疏松症或T值≤-2.5、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者的防治目的是避免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

 

2 应用药物

完整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药物干预部分。

2.1 需要治疗的人群

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对≥50岁的绝经后妇女或男性,具有如下一项就需药物治疗:①髋部或脊柱骨折(包括临床或形态学骨折);②骨质疏松,即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检测股骨颈或腰椎1~4部位的T值≤-2.5;③低骨量,即DXA检测股骨颈的T值为-1~-2.5;④骨折风险评估(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FRAX)的10年髋部骨折风险≥3%或主要骨折风险≥20%。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与上述意见基本相同。

 

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约50%的脆性骨折发生于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中。以骨密度检测腰椎或股骨近端的T值达到-2.5为骨质疏松干预阈值,这忽视了对骨量减少人群的干预[2]。因此,临床上也应评估骨量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对高风险者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建议,可对骨量减少患者评估以下危险因素:①50岁以后发生过脆性骨折;②曾使用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④父母有髋部骨折史;⑤抽烟;⑥酗酒。同时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骨量减少患者需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2 骨质疏松防治药物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可根据主要作用机制分为抑制骨吸收为主、促进骨形成为主或同时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下面介绍国内已批准上市的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1 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与骨骼羟磷灰石有高亲和力,能特异性地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上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骨吸收。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差别很大,故临床使用时的剂量及用法也有所差异。

 

1)阿仑膦酸钠

适应证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

用法 口服片剂,70 mg、每周1次或10 mg、每日1次;如是阿仑膦酸钠70 mg和维生素D3 2 800 IU的复合片剂,则每周口服1次。为避免该药口服时对上消化道的刺激反应,建议空腹服药,用200~300 ml白开水送服,且服药后30 min内保持直立(站立或坐直)体位而不要平卧。此外,在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饮料以及任何食品和药品。

注意事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慎用。

2)依替膦酸钠

适应证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用法 口服片剂,每次0.2 g、每日2次,两餐间服用。该药以间歇性、周期性方案用药,用药2周后需停药11周,然后再开始第2周期用药。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服药后2 h内避免进食高钙食品(如牛奶或奶制品)以及含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或抗酸药。

 

篇5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危害;防治对策;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harm of osteopor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 April 2014 to May 2015,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receive the 8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8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0.0%. Conclusion: the elderly by osteoporosis is larger, except for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of the disease shall actively adopt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ment,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steoporosis;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alysis of the

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以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质脆性增加,出现骨折的几率也相应的增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群很容易在跌倒后发生骨折,影响到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1]。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资料,就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在60―75岁,平均年龄在(67.4±5.3)岁。在这些患者有27例患者表现出腰部、腿部以及背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余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1.2诊断标准[2]

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的是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用曲马多缓释胶囊实施治疗,每12h一次,每次0.1g;(2)促钙吸收剂治疗,帮助患者及时的补充钙质,采用的促钙吸收剂是钙尔奇D或者罗盖全,钙尔奇每天1次,每次600mg;罗盖全每天2次,每次0.25ug;(3)鲑鱼降钙素治疗,鲑鱼降钙素采取鼻内给药的方式,每个1天给药一次,每次用药量控制在200IU[3]。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骨密度达到正常水平;有效:经过治疗,患者而骨密度有了明显的升高;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患者治疗的相关数据实施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情况如表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综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0%。3、讨论

骨质疏松在不同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包括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活动量较少,缺乏必要的锻炼以及营养不均衡等使得骨质疏松症在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骨折疏松症对于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当患者出现轻度骨质疏松症时,部分患者没有表现,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腿痛、腰痛等。已经逐渐的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疼痛会加剧,患者会逐渐的表现出行走困难、翻身困难等。严重的可出现脊柱变形、驼背以及骨折等。当然在这些危害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骨折,由于骨质疏松,患者在弯腰、用力咳嗽、跌倒、碰撞等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部位的骨折。老年人群本身骨折愈合减慢,一旦骨折,可能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自理。部分患者因为骨折造成残疾,部分患者因为骨折造成死亡结局,因此对于骨折疏松症应引起高度重视[4]。

对于骨折疏松症的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综合治疗方法,其中采用的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作用缓解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的疼痛。促钙吸收剂治疗是提高患者对钙质的吸收,从而促进骨骼的正常钙化,增加骨密度。采用的鲑鱼降钙素可以调节钙代谢,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通过综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0%。患者的骨密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

对于骨折疏松症的预防首先就需要明确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针对一些可控因素进行预防。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主要有长期的吸烟史、缺乏必要的运动、营养不良、缺氧以及激素作用等。在了解到形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后可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老年人群应积极地戒烟,此外可经常去户外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在饮食上注意营养的平衡,做好钙质的补充,避免长时间激素的使用;其次就是要加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宣传,让更多的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解到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危害,让老年人群有强烈的自我保护以及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意识,避免在生活中出息碰撞、跌倒等;最后就是呼吁所有人员定期的进行体检,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以及青少年发育,重视关键时期的健康体检,保证人体各项营养的均衡,对于出现营养不良的人员应及时的采取措施加强营养,这样可避免在老年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症[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对老年人群危害较大,除了做好预防之外,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应积极地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实施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刚,李静,王小燕,等.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5-6.

[2]梁春艳,谭淑英,张晓露.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50-5451.

[3]马新春.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2):144-145.

篇6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治疗及结合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予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qd)及龙马壮骨汤(水煎服,每日1剂),和对照组41例,单纯口服结合雌激素。两组均经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39例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17%;对照组41例中,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骨质疏松;绝经后;补肾壮腰强骨汤;结合雌激素;临床疗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发生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遭到破坏、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系统性的内分泌性疾病,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同。我院多年来运用自拟方,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距末次月经期至少18个月),均为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门诊病例,年龄50~80岁。根据自愿对照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62.43±7.58)岁;对照组41例,平均年龄(61.22±7.76)岁。两组年龄、病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确定[1],临床症状为全身无力,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脊柱后突畸形;骨密度检测阳性。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脊背叩击痛或压痛,不能持重,不耐久坐久立,易疲乏,眩晕耳鸣,舌质或淡或偏红,脉细或沉细。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同时伴服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药物组成:鹿角霜、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川断、狗脊、淮山、川芎、鸡血藤。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偏阳虚者加制附片、仙茅;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骨痛明显者加全蝎、乳香、没药。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单纯口服倍美力0.625mg qd,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用药期间如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可暂时停药,等好转后再继续服用。

1.5 观察指标和方法

1.5.1 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骨密度检查未见骨密度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2 骨密度检测,采用意大利产CHALLENGER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L2~L4骨密度平均值)、股骨颈骨密度为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取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法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表1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例(%)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g/cm2)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由于绝经以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松质骨的变化显著,常见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3],严重危害绝经妇女的健康。倍美力为结合雌激素片,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倍美力能有效预防绝经早期的骨量丢失,维持BMD预防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4,5],保护女性骨骼健康。性激素补充治疗(HTR)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维持效果已得到公认,50多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6]显示ERT/HRT治疗3年后能维持骨量,并可使椎体和髋部BMD分别增加4%~6%和2%~3%。分析[7]显示:HRT在所有部位的BMD变化百分比均有显著意义,提示HRT对所有部位的BMD有一致的明显保护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腕部、脊椎和髋部骨折的危险性。60岁以前开始使用HRT的妇女这一危险性的降低更明显,且使用雌激素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对已有椎体骨折的妇女,HRT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的“骨萎”、“骨痹”、“腰背痛”范畴。大量的文献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尤其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相关,肾虚与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内滋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依赖肾中精气的滋养与推动。如《素问·五象生成》云:“肾之合骨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医精经义》亦云:“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如《素问·痿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千金要方·骨极》记载:“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故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补肾为主,补肾可以纠正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的沉积,同时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8]。在本研究中,将中医补肾强骨法与性激素补充治疗结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中补肾壮腰强骨汤补鹿角霜,熟地黄益肾填精补髓,补骨脂、菟丝子、川断、狗脊补肝肾强筋骨,川芎活血化瘀,搜风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使肾气旺,精血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荣养,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目的。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经补肾壮腰强骨汤治疗后,BMD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提示本方可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含量。从临床疗效看补肾壮腰强骨汤伴结合雌激素同时使用可提高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3 Menopause,2002,2: 84-101.

4 Robert Lnindsay,JC Gallagher. JAMA,2002,287(20):2668-2676.

5 刘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现代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93-195.

6 王安.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4(3):46.

篇7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折风险因子 骨折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8-0041-0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1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学概况

2003-2006年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按调查估算,2006年全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 390万人存在低骨量[1]。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总和。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0%,而存活者中约50.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2]。且一旦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其治疗和护理费用昂贵。据国家卫生部门资料,髋部骨折后第一次平均住院费用为2.12万元,高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平均住院治疗费用。按发病率逐年增加计算,至2020年用于髋部骨折的治疗费用预计会增至850亿元以上,到2050年则将达18 000亿元[1]。因此,积极开展骨折风险预测和骨质疏松综合防治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994年,WHO首次提出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小于-2.5 S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极大地推进了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当国内普遍应用BMD结果来评估患者未来骨折可能之时,国际上已经开始使用BMD联合一个或多个骨折风险因子(clinical risk factors,CRFs)来共同诊断和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程度[3]。2002年,这个方法开始在西方国家很多医疗机构中运用,有的直接用来评估绝经后妇女的绝对骨折风险程度[4]。国内许多大型医疗机构也认识到这种评估方法比较适合临床,对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筛选和治疗会更加精确和有效。2008年,随着对骨折风险因子的深入研究,国际上又逐渐开始使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FRAX)来评估临床患者中哪些人更需要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5]。2011年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推荐应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用于计算受试者未来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目前国内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已逐渐开始关注FRAX这种新型的骨折风险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 FRAX工具简介

2.1 FRAX工具的特点

FRAX测评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是一种应用临床危险因素来评估每一位个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绝对风险的工具。这种工具不需要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策的简易方法。更难得的是其虽简易却不乏科学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此系统的开发是基于患者实例的真实数据,将骨折概率与多种临床危险因子以及股骨颈的骨质密度(BMD)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大样本循证医学原始数据计算、建立的用来评价骨折风险的一个计算机评价软件[6],目前可以通过http://shef.ac.uk/FRAX/网站获得[7]。

2.2 FRAX应用方法

该软件界面需要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还有WHO的7个骨折风险因子(既往是否有骨折史、父母是否有髋部骨折史、目前是否吸烟、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否有风湿性关节炎、是否有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和每日摄取乙醇量是否超过3个单位或以上)。此处应注意,在不同国家乙醇量1个单位代表的数量不一样,美国1个单位定义为12 g乙醇含量,欧洲和澳大利亚为10 g,日本则为21.2 g[8-9]。当测试者录入相关数据后,根据FRAX运算法则可以自动计算出患者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它还可以计算出脊柱、髋部、前臂和肱骨近端这些主要部位10年内骨折的可能性。

该工具的计算方法在没有测定股骨颈骨密度的情况下,股骨颈骨密度可以由全髋部骨密度取代。然而,在这种计算方法中,不建议采用非髋部部位的骨密度。在没有骨密度测定条件时,FRAX也提供了仅用体重指数(BMI)和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的计算方法,也可评估患者的骨折概率。

3 FRAX的适用对象

3.1 适用人群

没有发生过骨折又有低骨量的人群(-1≤T值

3.2 不适用人群

临床已诊断了骨质疏松,即骨密度(T值≤-2.5),或已发生了脆性骨折,本应及时开始治疗,不必再用FRAX评估。

4 FRAX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骨折风险因子工具(FRAX)是基于对一些骨折风险因子的循证医学研究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到的[10]。英国Kanis是这个工具的主要推广者和使用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正在据此积极开展大量研究。

Kanis在2008年使用FRAX对17 466例50~84岁之间的英国老年人群进行了评估,发现在患者的10年骨折可能性超过7.0%时,对所有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值得的,同时,这种评估工具和评估数据也适用于男性患者[11]。美国Dawson-Hughes在2008年也使用了这个评估工具,对美国4个人种(白人、亚洲人、黑人和西班牙人)进行大样本测试和随访。结果表明,对于白人妇女患者的10年骨折可能性超过3.0%时,对所有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是值得的[12]。而日本Fujiwara[13]则使用FRAX测试了2 596名男性和女性日本人,平均年龄为65.1岁,结果在50岁年龄段的患者10年骨折可能性达到5.0%,80岁年龄段的患者则在达到2.0%时,应该进行干预治疗。

在国内,2008年巴蕾[14]使用FRAX对浙江地区125例40~82岁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的病例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估,高风险患者的治疗干预率有所提高,且通过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骨折风险。2009年邬锐[15]及2011年张振[16]分别使用FRAX对四川地区54例和宁波地区4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均显示FRAX联合BMD可以更加有效的评估骨折风险,并制定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曹露、李晓林[17]对上海地区203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风险因子数目分组进行FRAX回顾性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RAX可以为临床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帮助,并为骨质疏松的干预提供参考。徐浩[18]应用FRAX对广州地区50岁以上的74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骨折风险评估,结果表明FRAX能更准确的筛选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患者。马丽[19]对乌鲁木齐地区683例中老年骨折患者使用FRAX回顾性分析,推算出乌鲁木齐地区的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概率分别是: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是8.1%~9.3%,髋部骨折的概率是3.1%~4.0%,建议本地区的治疗阈值应为6.0%。

综上所述,FRAX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的骨折可能性优于其他评估工具如OST、ORAI和SCORE,甚至优于单纯使用BMD来评估未来的骨折风险,也好于使用BMD联合一个或多个骨折风险因子来评估患者未来的骨折风险[10]。在我国,目前FRAX主要应用在类风湿关节患者的骨折评估、骨质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及健康体检者的描述性分析上,研究样本量不大,且大多停留在评估阶段,其在随访及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甚少,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5 展望

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系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所以尚无中国依据FRAX结果计算的治疗阈值,临床上需参考其他国家的资料。因此,开展社区低骨量人群的骨折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则显得尤为必要且相当迫切。FRAX这种新型的骨折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应用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治疗骨量减少和预警骨折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规避骨折风险的目的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FRAX作为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建议在社区推广,但需要开展大样本的研究得出中国模式的治疗阈值,才能真正体现出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汉民.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 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9, 3(3): 148-154.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1): 2-11.

[3] Kanis JA.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and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J]. Lancet, 2001, 359(9321): 1929-1936.

[4] Leslie WD, Metge C, Ward L. Contribution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to bone density-based absolute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Osteoporos Int, 2003, 14(4): 334-338.

[5] Bonjour P, Clark P, Cooper C, et al. Assessment of Osteoporosis at the Primary Care Level[M]. Geneva: WHO, 2007: 10-25.

[6] Kanis JA, Borgstrom F, De Laet C, et al.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J]. Osteoporos Int, 2005, 16(6): 581-589.

[7] Kanis JA, Johnell O, Oden A, et al. FRAX and the assessment of fracture probability in men and women from the UK[J]. Osteoporos Int, 2008, 19(4): 385-397.

[8] Turner C. How much alcohol is in a “standard drink”: an analysis of 125 studies?[J]. Br J Addict, 1990, 85(9): 1171-1175.

[9] Reynolds K, Lewis B, Nolen JD,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Stroke: ameta-analysis[J]. JAMA, 2003, 289(5): 579-588.

[10] 李扶刚, 张智海, 刘忠厚. 应用WHO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9, 15(4): 247-249.

[11] Kanis JA, McCloskey EV, Johansson H, et al. Oden case find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with FRAX-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thresholds for the UK[J]. Osteoporos Int, 2008, 19(10): 1395-1408.

[12] Dawson-Hughes B, Tosteson AN, Melton LJ 3rd, et al. Implications of absolute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for osteoporosis practice guidelines in the USA[J]. Osteoporosis Int, 2008, 19(4): 449-458.

[13] Fujiwara S, NaKamura T, Orimo H,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Japanese model of the WHO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TM)[J]. Osteoporosis Int, 2008, 19(4): 429-435.

[14] 巴蕾, 靖立新, 陈素明, 应用FRAX软件进行骨折风险和骨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10): 1516-1519.

[15] 邬锐, 程佳, 龙武彬, 等. FRAX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 33-35.

[16] 张振, 邬秀娣. 47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9): 992-994.

[17] 曹露, 李晓林. WHO骨折风险评估系统(FRAX)中国模式的应用和评估[C]//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 中华医学会, 2011: 87.

[18] 徐浩, 唐勇进, 弓健, 等. 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对骨质疏松症治疗决策影响的初步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 中华医学会, 2011: 278.

篇8

[中图分类号] R6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9-0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尤其是 绝经后妇女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骨质疏松症的 诊断方法及标准对于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价值。

骨质疏松的定义:以骨量减少为特征,肌组织纤维结构改变和骨折危害频度增加的疾病。相应的诊断标准有以下三种;(1)刘忠厚等人提出的生理年龄诊断分度预诊罚;综合诊断评分法。前者以年龄 和骨量这 二个指标预测一个人的 骨骼状况;后者以 骨质减少、骨折、年龄、全身症状及生化检查为诊断指数进行评分[1]。(2)日本厚生省长寿科学研究组提出根据有无骨量减少、骨折、闭经、腰背痛及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水平评分[2]。(3)1996年国际骨质疏松会议规定标准:正常骨量:骨矿密度、(BMD)在均值低于1s;骨量减少;BMD

1诊断方法进展

1.1 X线平片测量和X线片吸收法,X线平片测量法使用最早、简单,但不敏感,当骨矿物质含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反映出来。

1.2 各种非 侵袭性密度计量方法可 提供量 点的骨密度信息。腰椎的骨密度测量值与 自发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最好。

1.3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法,由于此方法不能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渐驱淘汰。

1.4 双 光子吸收测量(DPA)通过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 软组织信号衰减来 测量中轴骨的 BMD.

1.5 双能X线吸收(DEXA)作为DPA的补充,日益标准测量方法。DEXA的 优点是准确、射线剂量低、检查时间短,但不能反映体积 密度,仅为面积密度。

1.6 定量CT(qCT)生成的椎体横断面影像课可同时测定小梁骨的骨密度。骨小梁的层数越高,易感区域内的qCT密度信号越高。qCTD的准确性为90%-95%,但放射剂量高于DEXA[5]。

1.7 周围 定量CT测量骨皮质,更准确反映个的体骨状态,可取代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法。

1.8超声因其便捷、敏感且无接触射线之虞,对骨密度的测量极具诱惑力。但超声检查不如DEXA准确,主要作为筛选手段。

1.9 生化诊断方法:与骨矿化有关的生化检查有离子钙、磷、镁;尿钙、尿磷、尿镁。与骨生成有关的生化检查有血清谷钙素(BGP)、血清I型前胶原展开肽、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是最常用的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与骨 吸收有关的生化检查有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尿羟赖氨酸糖甙、尿中胶原必定交联(PYR)等。

2 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正确评估骨丢失速率对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临床评价骨形成促进剂及骨吸收抑制剂的干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且不同部位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吴春营,李皎 , 樊波,宗圃,陈敏. 非侵入性方法对骨矿和骨结构的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

[2]福永仁夫.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4):1.

[3] 金世鑫,汪耀,沈志卫. 骨质疏松综合征:疾病范围和诊断(一)[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6.(04)

篇9

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至的腰酸、背疼、弯腰和驼背等现象,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自然现象、不可避免的“小毛病”,其实这些现象都是疾病一骨质疏松症的表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并且消耗大量的保健费用。目前这种常见病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已被社会广泛重视起来。

什么是骨质疏松

一般人都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其实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不只是缺钙,正确地说,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主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并伴有骨脆性增加,所以容易发生骨折。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刚放进高压锅里的鲜排骨看成是正常的骨骼,那么在高压锅里烧了1个小时之后的骨骼就如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骨骼。不用说,这时你可以很容易地用牙齿把骨头咬碎,或者说,这种骨骼很容易折断。那么,根据骨头在高压锅里烧得时间长短,骨骼硬度的不同,或是有无骨质疏松及其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依次诊断出:正常人,低骨量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低骨量是指骨含量比正常人要低些、比骨质疏松要好些的一种情况,而严重的骨质疏松,则是指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合并了一处或多处骨折的情况。

据美国1996年统计,60岁以上的白人女性中,有1/2的人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中有1/6的人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仅此一项,每年的治疗费用就达100亿美元。我国的调查表明,尽管目前患病率尚不如国外高,但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专家在1998年就预言:“21世纪的亚洲将成为骨质疏松的危害中心。”长沙市1998年的普查表明,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46%,并且她们都没有自觉症状。

怎样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早期骨质疏松者通常都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感到周身酸痛,有的要等到骨折以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多年了,此时却已失去了最佳防治时机。因此,要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就必须及时诊断出骨质疏松症并加以治疗。过去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靠摄x线片,这种方法灵敏度不高,常常要在骨钙丢失40%以上才能发现,这无疑错过了预防的大好时机。近年来,发明了一种双能x线骨密度仪设备。它不但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采用了较低的双能x线,照射量较小,通常不需要x线防护装置,也就是说医生在使用该仪器时,不需要躲到有保护作用的小室中去,同时对患者的影响也更小了。借助这种先进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现在人们可以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

骨质疏松虽然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难以发现,但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一些好发人群。只要自己的情况属于好发人群之中,就要主动去医院做检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下面是易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几种因素:①遗传:亚洲人比其他人种骨质疏松发生率偏高。由于性别差异,同年龄女性骨质不如男性坚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发生年龄较早。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女儿也容易发生。②内分泌失调:绝经期后,女性雌激素锐减,内分泌变化较大,以及绝经年龄提早,伴有低下,常有骨质疏松症发生。由于胎儿发育生长和母乳喂养都需要大量钙质,多胎妊娠并以母乳喂养的妇女,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都会影响人体钙代谢紊乱,引起骨质疏松症。③营养失衡: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我们饮食中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维生素K和某些微量元素(镁、锌、铁、锰、硼)摄入不足,而钠、磷元素等摄入过量,都会导致或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摄入的钙质吸收,必需有活性维生素D协助,生活在日照少的地区的人,通过紫外线得到的维生素D甚少,势必影响钙的吸收,易引发骨质疏松症。有些胃肠道手术的病人饮食受到限制,如不注意补充调整,可引起钙质摄入减少而引起骨质疏松症。④缺乏锻炼:骨骼的功能主要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从而变得越坚强。非体力劳动者和由于某些原因体力活动受到限制者(太空人、偏瘫或骨折卧床者),以及身材矮小、体重较轻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⑤不良嗜好:饮酒过度、长期吸烟、饮咖啡,均可引起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对骨代谢十分不利,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癌症化疗患者及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患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以上人群应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如有异常,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怎样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属于骨质疏松好发人群中的人,应该是预防的重点对象。预防和治疗的具体方法为:

(1)适当增加钙的摄入:提倡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蚌、萝卜、芹菜、菠菜、白菜、卷心菜、甘蓝和各种豆制品,有条件者每日喝一瓶牛奶。

(2)适当运动:锻炼方式根据各人的情况,可选用散步、上下台阶、做体操和游泳等运动,也可利用哑铃、自行车、划船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及综合训练器等进行运动,但要注意掌握运动量。

(3)适当增加日照: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4)戒烟、戒酒,少饮咖啡,不要大量喝浓茶。

(5)必要时辅以钙片、维生素D:现在市场上的钙制品很多,除钙片外,还有口服液,甚至针剂,应有尽有。钙制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煅烧、粉碎等处理的天然甲壳或动物骨骼,另一类为钙化合物,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和磷酸氢钙。任何名称的钙,到了肠道内都须变成简单的钙离子,再被肠道吸收。在补钙的同时,应每天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现在已有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复方片剂。

(6)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其他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或采用中药治疗,平时注意进食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核桃、芡实、莲子和桑葚等。

治疗骨质疏松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人而异。如被诊断为绝经后或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就需要在增加适当的运动和日照,或是在辅以钙片、维生素D的基础上,补充适量的雌激素,或二磷酸盐类、氟制剂和降钙素类等。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雌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所有疗法中最有效的一种,而人们最担心的就是雌激素会引起妇科癌症。可以说,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来说,雌激素既是矛,又是盾,是聚矛盾于一体的统一体。雌激素不足会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补充雌激素又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好方法。雌激素作为一种人体内的物质,对妇科癌症的影响,关键还在于替代疗法中的使用剂量。减少雌激素替代疗法中对妇科癌症影响的首要办法是,同时加用孕激素来对抗雌激素的副作用。目前国外最新研究结果是,在加用孕激素的同时,改原来的大剂量周期性服药为小剂量连续性用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雌激素的副作用。

篇10

笔者积30余年临床之经验,有幸参加我院面向兰州市三县五区开展的风湿骨病的筛查防治工作。我们通过义诊形式于2013年5月――12月共对4446人逐一采集血压、脉搏、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嗜好及生活习性等个人信息;采用“全科智能检测仪”设定的风湿骨病检测数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进行初步的筛查。被筛查4446人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92岁,女性多于男性,以50岁以上者居多。因筛查目的明确,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者十居八九。筛查结果显示:临床体征和检测数据异常者与病者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现整理如下:

一 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筛查只是初步印象,还需上医院进一步检查,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单项检测数据异常者,或同一部位又出现骨钙化数据异常,或者同时出现肌肉粘连数据异常,尚未经检查治疗的,多见于某一疾病的早期阶段,一般病程短,症状轻;而舌下络脉青紫,舌质黯、脉象涩,经筛查呈现出多项检测数据异常者,多属某一疾病重症。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常与其它疾病合并者多见。其中,颈、肩、腰不同部位检测数据异常者,则反映出某一疾病的病位或属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如果风湿系数、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和其它相应数据均显示异常者,则提示某一疾病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多见于久病重症。常常会导致四肢循环受限的数据异常,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伴有合并症及其它慢性病者手脚麻、胀、痛的症状越加明显。

二 以颈椎病为例分析

颈部肌肉粘连和颈椎钙化度数据异常,或已接近正常指数临界者,早期仅有颈肩不适,偶尔感到颈项部有僵硬感,可看作颈椎病早期的开始;重者常见的症状有颈肩痛、肢体麻木等,提示患某种类型颈椎病的可能很大。经与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的接触,进一步证实了颈椎病早期多有反复“落枕”, 其中60%的眩晕症状,是由颈椎病引起,另外颈部外伤也是引起颈椎病的祸根之一。

寒冬季节,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容易受凉产生炎症、水肿,引发脑供血紊乱,所以在冬季筛查中颈源性眩晕的患者较为多见。从发病率来看,颈椎病在颈椎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基础上发生,在筛查中发现50岁以下长期伏案、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多发,近年30岁以下长期操作电脑和长时间玩手机的年青人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诊断追问颈椎病患者过程中,发现只有20%的颈椎病患者曾上正规医院就诊,是通过医生依据其症状、体征、X线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包括CT、磁共振成像和颈椎管造影、肌电图等),出具的颈椎病确诊报告。另有大约50%的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单凭症状,或者单独依靠X线片,被某些医生简单、笼统地冠之为颈椎病,但谈不上细分所患类型。还有30%的人,一部分是自我感觉患了颈椎病(部分肩周炎患者也是如此),另一部分人则拖延病情,未做过检查治疗,不予重视。

我们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所谓的服药疗效不佳的高血压、查不出明显原因的心律失常、视觉障碍、以及久治不愈的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疑似慢性胃炎等一些案例,实质上是颈椎存在问题所致,且随颈椎病的轻重而变化,对这种同颈椎病的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症的患者,都积极建议让其到附近医院对颈椎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这些人更需要明确诊断,方能对症治疗。

三 对具有共性异常数据的分析

风湿系数数据异常者,顾名思义说明患者体内有湿,尤其夏季多汗,一经按脉,患者多肌肤粘手,表现体征多与检测数据异常互成正比。又因湿性粘滞而缠绵,故其疼痛重着,脚腿沉重木胀,或一处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肿胀者多见。一般舌体胖大,苔润、舌苔偏腻、或白腻、或白腻微黄。女性多见于舌淡苔白薄腻、边有齿痕脾虚有湿证候;男性舌苔湿润,舌质由淡略转深,舌苔偏腻偏黄略干者,多与吸烟嗜酒,喜食肉食冷饮且有化热之势有关。

通过舌诊脉象及询问,发现患者均有怕风、脊背透凉或上热下寒症状,多属湿盛于里兼有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之象。常常伴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增生数据异常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更多见于老年人,是骨质老化后的一种退变现象。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的组织反应。仅有骨质增生而无临床症状时,就不必刻意进行治疗。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都可以因为缺钙引起,他们并非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以这样说,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人的骨质增生(骨刺)和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只不过骨性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骨质增生只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筛查中发现,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对骨质增生的正确认识,盲目地认为自己的疼痛就是骨质增生(骨刺)引起的,似乎是一种不治之症,到处求医问药,殊不知只有确认骨质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针对治疗。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出误区,在筛查现场我们作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

筛查还显示,骨质疏松检测数据异常者,与部分患者提供和表述的骨密度测定报告的结果一致,同绝大部分被筛查者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筛查的结果,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的多,特别是50岁以后女性,多存在随年龄的增长或绝经,而发生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筛查现场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含胸驼背、走路蹒跚,说明骨质疏松已到了相当程度。可惜一些老年人只吃保健品而忽视服药。据统计,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约占三分之一的人上医院测定过骨密度,但其中不少人没进行或没坚持专业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

其它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骨质疏松数据的异常,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检测数据异常者所表现的症状进一步证实了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可表现为腰酸背痛,可放射到四肢,并有四肢麻木等,询问患者多有下肢的痉挛。相当多患者不明白骨质疏松更加容易罹患骨关节炎,而且还会加重原有的颈肩腰背腿的疼痛和骨关节炎的病情,还存在遇到轻微的外伤就发生骨折的风险。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

经对筛查结果统计分析,现将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的因素归纳如下:

1.95%的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不喜欢喝牛奶,或因喝牛奶导致腹痛、腹泻而不敢再喝。

2.骨质疏松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也较为严峻,不容忽视。年轻人长期以饮料代水、过度饮用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咖啡、喜食膨化食品等等生活习惯,都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年青女美节食减肥,饮食挑剔,经常素食或绿叶蔬菜摄入量不够,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3.过咸饮食、喜食肥肉、吸烟酗酒、长期嗜饮浓茶者也是易患骨质疏松症不良习惯。

4.“宅人”、懒床者较多,缺少户外及阳光下运动。

据笔者观察,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患者多见舌质黯、舌下络脉青紫,脉多沉细、尺脉尤甚之脉象。说明患者肾虚而功能不足,兼有血瘀证致血行不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西药的制剂作用针对性强,能较快的缓解疼痛等症状,并迅速地补充钙质,抑制骨的吸收。中药对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酸痛、腰膝酸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功效持久、毒副作用少,更主要的是对机体具有整体调整之功效。故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互补、中西药共用,充分运用西医检查手段,中医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施治,标本兼顾,辅之补肾、活血之法进行诊治。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补肾、活血的中药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有报告称:部分患者在骨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通过中医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疗效好于单纯钙剂治疗。此正符合侯丽萍教授创立的“侯氏疗法”所倡导的“调脾固肾”、“通调三焦”专治风湿骨病及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法则。

四 预防意义

本文表明,对风湿骨病的筛查,不仅仅局限于颈肩腰背腿痛的初步检查,而是通过对大量筛查人群的接触,点多面广,涉及到临床各科疾病,实际上也是一个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未病早防,无病早查,有病早治的科普教育过程。

对于任何疾病而言,早期预防胜过任何灵验的良药和高超的医疗技术,风湿骨病也是如此。就风湿骨病发病原因而言,大部分患者如能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即使是患了风湿骨病,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使其危害降至最低。遗憾的是,根据我们在风湿骨病筛查所接触到的情况看,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我们由衷地感到在风湿骨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上做一些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风湿骨病所引发的颈肩腰背腿痛的患者而言,更透彻地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和熟悉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提高疗效和防止复发也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对风湿骨病涉及病症,力求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异常数据分析和自我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患病人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层医务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对患者自我判断,早期就医提供一些指导。同时,表明我院通过义诊形式,对风湿骨病的筛查是一项因陋就简、简便易行、适应户外的好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实践全民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