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护理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结果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21—01
实习,对于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又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做好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不仅是学校实习、教学管理部门的义务,而且是所在实习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年7月中旬开始在甘肃省省级医院实习的1009名实习生,采用了焦点团体座谈会的方法。我校围绕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具体情况,共派出2个调查小组,选派教学、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及班主任、实习生代表参加,分别与 10家省级医院的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教师及医技主任进行了团体座谈。
二、结果分析
1. 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实习生表现出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着装举止不规范、缺乏基本的医疗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在学习中,他们表现出理论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主动学习意识与基础操作能力差等问题。
2. 医院、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带教教师年轻,带教中过于重视技能传授,忽视理论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医院对学校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反馈不够及时。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不扎实,教师缺少临床见习,学校安排的实习计划与临床有差距。
三、对策
1. 建立“双导师”教学制度。即学校与实习医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列出实习教学计划,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学校选派医护专业的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并兼实习指导教师,形成医院有总带教、一对一带教,学校有专业带教教师指导的“双导师”教学制度。此外,学校可以聘请医院的带教教师,让他们提前介入带课。通过建立“双导师”教学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医院、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合作共赢。
2. 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在学校与医院协商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计划后,需要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实习前的一个月;岗前培训的教师可以聘请医院的带教教师和实习管理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安全防护教育,以及职业规划、医院管理制度与实习生管理制度培训等;岗前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团体讲座、多媒体演示、管理制度与基础知识识记等。
3. 建立预警召回制度。(1)实习预警的实施流程。即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学校实习管理部门与医院、实习生进行确认,实习指导班主任反馈给实习生家长,学校登记备案。(2)实习召回的范围有:实习预警两次以上(含两次),旷工,发生医患纠纷,较为严重地违反了实习生管理制度。(3)实习召回的实施流程。即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学校实习管理部门与医院、实习生进行确认,实习生结束在该医院的实习,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反馈给实习生家长,实习生自行联系实习医院,重新计算实习时间,学校登记备案。
篇2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及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而地方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这个新课题上应该当仁不让,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2]那么,地方高校在保护工作中究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呢?
一、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活态的教育管理论文,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能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3]根据这一特点,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了进行全面的普查、搜集、记录、整理之外,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而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青年学生,他们是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从事保护工作的能力。这些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选择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而在涉及到如何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问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形式:其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在相近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课程,培养能够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其二,开设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
另外,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广大的学生到民间采风,积极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信息中心,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现实馆藏外,还有虚拟馆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通讯设备共享馆外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功能。另外,图书馆拥有的场地、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提供展示、宣传的平台。
(三)科研创新优势
高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云集之地,长期以来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走在前面,起步较早。高校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直笔耕不辍,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作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其他部门难以媲美的。高校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各高校间也互相配合,资源共享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无形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地方高校经费稳定,组织有序,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创办刊物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有一定的优势。
二、充分发挥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同时也培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潮州市可以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文化的灵魂。潮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歌册、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铁枝木偶戏、枫溪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剪纸……,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项目后继乏人,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紧迫。韩山师范学院是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拥有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拟以此高校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置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艺)。其中前三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最后一个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专业的设置以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基础,针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学院在师资力量充足、各种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设置这几个专业,并形成“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3+2+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申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韩山师范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举措,不仅是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也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文化产业教育管理论文,探索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韩山师范学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很早就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类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专业开设《潮州剪纸》、《潮州木雕》等课程;音乐学专业开设《潮州音乐》、《潮剧欣赏》等课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开设《潮菜制作技术》、《潮州小吃》、《潮州茶文化》等课程;同时还开设《潮汕历史文化》、《潮汕民俗研究》等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受学生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建立研究机构,大力争取政府支持
1991年,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设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潮学研究所”,定位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08年,学校与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了“潮学研究院”,并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8月创建的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民间学术团体)合办了大型学术刊物——《潮学研究》。可以说,韩山师范学院在潮汕文化研究上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方面。主要有: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积极申报课题,如《潮汕民间剪纸的普查和抢救》、《地域文化与潮州民间剪纸》、《正字戏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等,孜孜不倦地从事潮汕民间剪纸、正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和研究工作,并出色完成课题研究,出版发表了大批相关的论文及著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例如:2003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2006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地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几十年来,韩山师范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发挥社团作用,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山师范学院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重要阵地。于1987年创建的潮风学社,是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经常组织社员开展民俗采风、义教、民俗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管理论文,为韩师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平台;茶艺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社团虽然年轻,但是表现不俗。2010年,我院茶艺表演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带领下,在亚运会、亚残运会上为世界各地来宾表演了潮州工夫茶、茶艺服务等,展现了传统潮州工夫茶的魅力; “卡通潮剧”是韩山师范学院2005年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它将潮剧与动漫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潮剧,喜爱潮剧。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潮动画工作室,现在仍孜孜不倦地为潮剧和潮州童谣的传播作努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应该主动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百年院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篇3
【关键词】护理效果;床边责任制;心血管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32-02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服务质量的挑战性。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因其病情严重需要特殊照顾,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1]。床边责任制护理是现代医疗护理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将其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可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9.6±8.5)岁。基础疾病:脑出血30例,脑梗死17例。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比较意义。本院共有28名心血管内科护士,其中护士长2名。A组和B组各分配14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1.2 方法
A组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每天的24小时之中都有两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床边责任制护理,他们可轮流休息以及值班,责任护士当值期间,基本上不需要其他当班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或者管理,只需相应的完成辅护理工作即可。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工作时,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其实际病情为准为其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按照制定好的护理计划完成护理工作,以实际的护理效果为准,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护理效率;②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和辅导,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③护理人员要对自己应该参与或执行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与非责任护理人员之间的护理工作要予以充分协调,非责任护理人员要自觉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工作,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护理任务。除此之外,非责任护理人员要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告知责任护士,以便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提高护理质量。
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嘱患者遵照医生指示用药,对其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现象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安慰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相关数据,以( )表示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护患关系评分等指标,使用t检验,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患沟通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相比,A组均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人群呈现分散性,近年来愈发年轻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为心血管疾病多难以根治,危险性较大,导致发病的诱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所以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和护理人员都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若未良好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导致医患矛盾,影响护理质量[3]。
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临床新推广使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将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参与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肩上,其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水平和责任意识,还必须充分掌握各项护理要求,综合素质要强,这样方便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观察,更好的处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程度和信任感,将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
本次研究之中,在满意度评分、护患沟通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三方面比较上,A组均比B组更具优势(P
参考文献:
[1]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0):28-29.
[2]侯英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7-159.
[3]彭敬福.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施行床边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4):209-209.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网络中控;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231-02
1 研究背景
我院多媒体教室从20世纪90年代的几间发展到现在的几十间,原先在同一幢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现在已分布于整个校区的不同教学点,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及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因人手有限,无法同时为多个教室设备处置突发故障。个别使用人在使用结束后忘记关闭柜门、电脑、投影仪等,影响设备安全。在课外业余时间使用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响应处理,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等。此外,我校是农业院校,大部分教师均为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还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们提高管理水平的瓶颈,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建成了一套便于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的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现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就通过网络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
2 基于多媒体网络中控系统的多媒体教室
2.1 系统技术原理
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是对多媒体教室视音频设备、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屏幕和教学环境进行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其控制原理及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总控制室的管理端电脑通过校园网将控制指令以TCP/IP协议包的方式传送到教室中控网络(接入)模块,再由教室中控的网络模块将收到的TCP/IP协议包转成中控主机能识别的RS232串口指令,最后由中控主机完成对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另一方面,网络模块收集中控的一些重要状态的检测数据(如系统供电、投影开关、防盗状态等),当管理端电脑发出查询指令时,将状态数据转成IP包发给管理端电脑,实现在管理端电脑的管理软件按上显示这些状态数据,方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多媒体教室系统的使用状况。
多媒体教室集成了电脑网络及多种影音设备(音响、电脑、投影机等)。操作者需要对每个设备进行控制,并要完成信号在设备间切换;另外对于环境设备(灯光、电动屏幕、窗帘等),也需要操作者经常加以调整。针对以上控制分散的情况,多媒体电教室的中央控制系统提供了较佳的解决方案,它将多种设备的控制操作集中在一个控制面板上,可以方便地实现设备的控制及信号的切换,操作者通过直观的控制台操作,将复杂的电教设备及设备控制变得轻松自如。
教室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把多媒体电脑、控制面板、中央控制主机、电源开关模块和影音设备等组合成有机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用通信电缆相连统。其中多媒体电脑、控制面板是指令发送中心,中央控制主机、电源开关模块则是指令接收和执行机构。系统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2.2 网络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中控系统提供了强大的集中管理功能,不仅可实现上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室本地教学设备的控制,而且管理人员通过控制终端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每一间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远程控制和集中控制。
1) 利用中控终端管理平台,可远程对设备进行供电断电、开关投影仪、升降屏幕、开关电脑和监视屏幕等操作。远程切换投影仪、计算机、展台、音响设备等不同信号来源,有效调节音响设备音量。对个别使用人使用结束后忘关投影仪、电脑,未升起幕布等进行相应的安全保障处理。
2) 在中控终端管理平台上利用IP电话对讲系统远程指导教师操作使用,免除了一些联系沟通上的不便,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较好的交流。
3) 利用中控终端管理平台上多媒体教室电脑的远程协助和接管功能,由多媒体教室管理员远程接管教室内电脑主机,进行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升级维护,省去现场等候和来回奔波受累的麻烦。接到教师的求助后,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协助,及时解决常见的一般性故障问题,增加有效教学时间。
4) 按课表开启多媒体教室:可以根据课表对多媒体教室的相关设备进行定时开关,输入后的电子课表能与教务处提供的课表数据库动态同步更新。只有经过授权的上课教师才可在其授课时间内使用相应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进行教学,确保多媒体教学秩序的平稳,避免未经申请自行使用导致设备受损状况的出现。
5) 设备工作状态实时自动监测:联网可实时监测每个教室中控主机的供电、电脑的开关、投影机的开关、幕布的升降、投影灯泡使用时间的累计、音视频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网络实时反馈至中控终端管理平台,使每个教室的状态一清二楚。
3 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的创新
虽然拥有这种技术上的先进性,然而技术是僵化的,而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更是广大教师所热切期望的。我们在管理上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3.1 创设优越的设备使用环境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不应像以往那样需要申请、登记等手续,要给教师一个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宽松环境,只要教师想用就能用,而且好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做法是:
1) 提供给教师操作的中控面板的按键尽可能少,并且在控制台上贴一张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力求使用者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操作使用设备。
2) 教师想使用时只要用中控配来的IC卡在读卡器轻轻一刷,就能打开控制台面板以及计算机主机柜门的电子锁,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了。
3) 我们在每间教室的控制台上都装有一台IP电话,教师在使用时,若遇到使用上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机与值班人员联系,及时解决教师在使用方面的后顾之忧。
4) 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举办一期针对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方法的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尽快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提高教师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减少使用中的误操作。
3.2 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在给教师们创造一个使用多媒体设备宽松环境的背后,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作为保证,也就是说,对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不能松懈,只有精心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维护,才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才能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信心,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维护专业性强,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服务教学”为宗旨,所招聘的管理人员要先进行业务培训,不但要求他们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岗位责任制去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比如,对值班人员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只要教学楼有一间教室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就不能擅离岗位,一定要等最后一间教室下课,关好所有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电源后,才能下班。
3.3 定期做好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
1) 由于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设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是必然的,对故障设备的处理我们也有一定的处理原则:比如,对一些常见的一般性故障,好像设备按键接触不良等,能当场处理的就当场处理,不能马上处理好的,立即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或马上调换教室,或改用其它授课方式,尽量减少由于设备故障而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2) 为了提高多媒体设备的维修效率,对多媒体设备的软件与硬件的备份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仅依靠厂家的售后服务,是不能保证故障设备的及时维修的。
3) 对教师和学生所反映的有关多媒体设备的问题,要求管理人员要做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所反映的情况,要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若处理不了则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4) 日常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通过检查可发现设备的一些潜在毛病,把设备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对设备的使用与维修要建立档案,以便给日后设备的更新与维修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基于网络中控的多媒体教室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技术,及时维护和管理设备,保证设备尽可能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根据这种技术环境,我们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采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多媒体教室正常运行,为学校的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使多媒体教室能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促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晓辉.中医院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2-24.
[2] 吴俊鸿.浅谈基于校园网集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19.
篇5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口腔初诊治疗患儿316例,男194例,女122例。年龄4~14岁,平均9.2±1.2岁。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地区、病情、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较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由医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地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①术前护理:治疗前与患儿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如紧张或恐惧,进行安抚,削除其对治疗的恐惧感,同时请治疗合作的患儿现身说法,增强自信心。②术中护理:治疗过程中播放儿童歌曲,也可以形象地向患儿讲解治疗,如钻牙可以说是把黑牙齿洗成白牙齿;拔除牙髓说是消灭牙虫等。满足好奇心,消除顾虑,同时熟练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使医生的治疗能够更轻巧更快更好地完成。③术后护理:对患儿的表现进行赞扬,亲切的告诉患儿应注意的事项,并可向患儿讲述一些口腔预防保健小知识。评价方法:根据患儿的合作程度,分为3种结果。①合作患儿:能完全独立配合治疗。②半合作患儿:能完成治疗,但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使用开口器或限制身体。③不合作患儿:不能完成治疗。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儿童口腔医学是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为对象,应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解剖和组织等特点,不能简单的把儿童看成“小大人”或“大人的缩影”[1],因此,除应掌握此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熟练地护理操作技术外,还需了解患儿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才能顺利地完成防治工作。
篇6
关键词:口腔门诊工作;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14-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到来,现在人们的口腔问题和口腔疾病越来越多。如今,医学模式在不断发生转变,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院通过不断努力,在去年评上三级甲等医院,这让我们的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也给我们口腔门诊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病种杂、复诊率高、诊疗时间长、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特点,实施人性化护理更不容易。本文笔者就口腔门诊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的经验体会做一简要的探索。
首先,如何实现口腔门诊分诊工作的人性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分诊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和工作的实施
我院在门诊大楼设有分诊台,分诊台护士每天必须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具备本科室多年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掌握当天本科室专家、普通医师的出诊情况及其特长。
2 分诊叫号系统的运用
分诊台护士将将初诊及复诊患者的详细资料输入分诊台的计算机内,并上传到医院的叫号系统中。每位医师可从智能叫号器中得知已诊、待诊人数,医护可通过智能叫号器对话,使危、重、急、疑难患者得以妥善安排,从而缩短看病等候时间,为患者提供方便。
3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候诊环境
为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将诊疗室和候诊室分隔开,以减少治疗过程中机器噪声对患者的刺激。候诊大厅安排专人维持秩序、清洁卫生,以减轻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
4 健康教育的宣传
在候诊处设立口腔健康教育橱窗及专栏,播放专题讲座,发放《牙病小知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添加宣教资料,方便患者阅读。
其次,努力实现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人性化,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为患者创造优良的就诊环境。 门诊诊疗室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诊室内各功能区有醒目的标志,各项收费标准公布上墙,照相室电离辐射地带有专用标志明示。这些能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更有利于实现患者的配合诊疗。
(2)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很多人都有牙科畏惧症。牙科畏惧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针对患者出现的急躁、紧张、担心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有效沟通、安慰性语言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获得安全感,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护士则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真诚地、实事求是地为其介绍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积极配合。除配备定量的护理人员安排次序就诊外,还要配合医师给患者提供温馨耐心的服务护士在医师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尽量做到“四手”操作。即一位医师和一位护士共同配合,为一位口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操作方法。做到脚勤、眼勤、手勤、脑勤。熟悉患者病情及医师操作步骤。这样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及候诊时间,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第三,加强护理人员管理的人性化培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口腔护理管理在口腔医学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包括口腔专业水平的提高、学历教育、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建立专科技术操作规章制度、专科业务知识考核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势在必行。再者随着口腔科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也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第四,专业化是人性化的基础,必须将人性化建立在医护的专业化之上。口腔科专业性强,是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高危科室,所以做好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十分重要。应加强对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拔牙钳等的消毒管理;绝不放松对小手术器械、种植手术器械的消毒;根据需要把器械打包,标明日期后高温、高压消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对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将锐利物品如针头、刀片、探针、镊子、缝合针等分别放入带标志的污物器内,一次性治疗盘及口镜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实施专人管理,专人回收并作记录;严格对综合治疗椅进行消毒,每日用5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试消毒。操作中,与医、患有直接接触的器械及时消毒,间接接触的应及时清洁灯把手用金属铝薄纸包裹,每人一更换,漱口池表面擦拭消及时整改。
最后,对器械设备、物品、药品、材料进行人性化管理。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严格器械设备与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口腔综合治疗椅专人使用、专人清洁、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护,从而延长治疗椅的寿命。口腔科的器械细小繁多,管理不当容易造成遗失,为此制定了物品管理流程:每次清点发放,清点归还,落实到人。棉球、纱布等分类实施塑封小包装后消毒灭菌。
(2)加强对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口腔科的药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樟脑酚(CP)、甲醛甲酚(FC)、木榴油、丁香油等根管内用药;碘酊、酒精、双氧水、生理盐水、碘甘油、碘仿等局部用药。应专人负责,定时清点、检查、补充。需避光保存者装入棕色玻璃瓶内,外贴明显的标签。另外,口腔科用药大部分有挥发性,应及时检察瓶口是否完整,有无缺损,以防污染及影响药物疗效,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篇7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119-02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技术独特,日益受到国内外护理界的关注与认可。2011年中医护理首次被纳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可见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高度重视。为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纷纷开设了《中医护理学》这一门课程。但是,在以现代护理为主的护理专业中开展该课程困境多多,内容多、课时少、内容艰涩难懂,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学校现使用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是徐袁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法、中医辨证、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等,涵盖的内容很多,这在大专本科院校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习三年,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课时只有五十多个课时,可见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当重,教师的教学尤其难。若在如此有限的授课时数内把这些知识全部硬塞给学生,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上,一定要准确定位、因材施教,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
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是要护生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来处理临床问题,服务护理对象,为学生进入各级医疗机构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把握其精髓,对他们不能要求过高、过深,也不能听之任之。力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大部分同学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能产生一定的兴趣,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将针灸、拔罐、推拿等护理技术应用到日常疾病的保健护理中,学以致用,成为合格的护理专业劳动者。
二、唱好开场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医护理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许多中医护理技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推拿、刮痧、坐药法等,应用范围很广,只是大多数人对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总觉得中医很神秘。一开始,学生都很想了解中医,学习欲望都很高,但是越往后学,就越难,很多学生就开始出现厌学。因此,在学习中医护理的第一次课,如何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学好中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第一次课,先不要急着和学生讲中医的理论知识,而是和学生聊很多关于中医的故事,如,神农尝百草,让学生明白,我们今日所学的每一个知识,来之不易,浸泡着古人的血和泪;李时珍呕心沥血数十载著成《本草纲目》的故事,意在让学生明白,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半途而废,终会一事无成;华佗的麻沸散,几千年来,解除无数人的痛苦;孙思邈的“葱管”导尿术在生活中的妙用;一把不起眼的灶土,尽显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一系列故事,让学生在惊叹于祖国医学的辉煌之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中医,原来一直都在自己的身边,只是自己还没有发现。之后再引入附子与白附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字之差,药性截然不同,中药可救人,稍有不慎,使用不当,亦可夺人命,从而建立对中医要认真学习的态度。最后,要向学生指出: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中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服务患者,使祖国的医学得以继续闪耀光芒,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增加学习的动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学习中医的实用性
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有了良好的开端,往后的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重要。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就要让学生理解它、体会到它在实践中的实用性。
中医护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发展而来的,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必须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中医。如在讲到五行的关系之时,学生对相生的关系经常搞错,对此,要让学生懂得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去理解五行,如:烧柴取火,这是木生火;火烧掉物质后会留下灰烬,这是火生土;我们从地下挖出金属,这是土生金;金属在低温下会滴水,遇高温会融成液体,这是金生水;木生长需要水,这是水生木。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记得很牢,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们学习中医护理,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懂得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样以五行为例。先引用家喻户晓的范进中举的故事,提出范进中举后为何会疯了?在别人束手无策之时,为何是老丈人治好了他?一个一个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五行,在学生了解了五行的关系之后,再向学生提出,如果你的朋友患了相思病,不想吃饭,怎么办?在临床上遇到一个脾气暴躁的患者突然发怒,又应该怎么办?受到了惊吓、恐慌之时,为何会屁滚尿流,这时又该如何让人镇定下来?通过这些有趣而又常见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五行的关系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之时也会意识到中医在生活中是如此的实用,小知识藏大智慧,自然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互助互促
中医护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医理论中包含了很多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这与西医截然不同,西医的器官是解剖上有形可见的,而中医有些器官如三焦、经络,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觉得中医很抽象,很难理解。很多中医护理学的老师在授课之时,为避免学生受西医的干扰,一味强调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强调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结果,适得其反,学生越学越乱。其实,要学生摒弃西医的理念来学习中医,这是很难的事,学生在学习中医护理之前,已经接受过两年系统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的传授,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已经习惯用现代医学知识来思维,对中医的一些理论如“心主神明、肾主纳气”感到“很玄”“听不懂”也是有原因的。笔者倒是觉得学生具备一定的西医学基础后,学习起中医来更加容易。对中医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西医知识来帮助理解。如在讲到“心主血脉”之时,可结合西医上所说的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行讲解;在讲到“小肠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大肠主津……”之时,学生一时搞不明白,可和学生一起复习西医上所讲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和大肠主要吸收水分的相关生理知识,在适当之处,插入西医的说法,学生一点即通。
教师亦可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与西医护理相联系。如:在大量不保留灌肠中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择时选择足三里穴、合谷穴位按摩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艾灸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妇产科胎位异常等。如此讲解,使学生懂得如何在进行现代护理之时,结合中医护理,能更好的护理患者。
中医护理以“证”为中心,崇尚自然疗法;西医护理侧重以“病”为重点,以对抗治疗为特点。二者有机结合才会使护理发展更完善,加强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如西医中的支气管炎、肺炎所表现的咳嗽,除了西药的止咳祛痰药或吸痰应用,可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若为风热咳嗽,可用川贝冰糖雪梨蒸煮食用,可明显改善咳嗽症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提高临床护理的疗效。
五、自主探索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医护理知识内容繁多,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授课中,可以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处于十六七岁的高职学生好动、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且有一定的护理学基础,对感兴趣的问题喜欢探讨,如讲到刮痧,先给学生放一段2001年著名的电影《刮痧》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再列出以下问题:为何刮痧在国内外的待遇截然不同?什么是刮痧法?刮痧有没有科学依据?刮痧的作用是什么?刮痧有哪些适应证?刮痧前应如何评估病人?刮痧前应准备哪些用物?如何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再采用角色扮演法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将学生分组,各组派四人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按自行设计的情境为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评估和中医护理操作,其余学生观看并注意与培训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作出评价。随后,让学生口述自身所扮演角色的感受。患者扮演者在扮演中体会到了作为患者的痛苦与不便,“移情”的运用使护生体会患者感受,从而关爱患者,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实施者通过亲自护理操作,亦能体会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应提供和给予患者哪些护理措施,如何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融入教学内容中,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能有效的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护理流程等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中医护理讲究辨证施护,要辨证,先要懂得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而中医内容丰富,光是舌诊一项,就有老嫩、齿痕、花剥舌、腻苔等数十种表现,如还用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手段讲授,总有一种教师言毕而意未尽、学生听后揣摩未透之感,更何况课时有限。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各种形象逼真的舌的表现尽收眼底,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显示出教材文字和教师语言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对一些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如针灸,让学生在操作之前反复观看演示操作的视频,使操作手法深印脑海之中,从而减少在实操之中的失误。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便利性,在教学中已得到一致的认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为笔者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做抛砖引玉之用。要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还需众多中医护理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如目前中医护理相关视频较少,在网上所能找到的相关中医视频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制作,画面多模糊不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中医护理的多媒体资源,还需更多的相关部门和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总而言之,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新起的课程,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其教学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方针,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出发,认真实践,创新中医护理学教学模式,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凤,魏毅.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中《中医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探微[J].求医问药,2012.10
[2]李军华,罗元珍.浅谈高职《中医护理》教学宽度和深度[J].新西部,2014(6)
[3]张秋霞.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9(19)
篇8
【关键词】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状况不仅能体现医疗服务水平,而且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谓“健康所系,生命之托”,没有哪一种人际关系能担负如此重任。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由此可见,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加强医患沟通,不但能避免医疗纠纷,而且能加强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值得重视。
一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医患沟通的问题
(一)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癌症病人的心理类型与自身个性的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的认识程度有关。当病人被告知病情后,其心理反应可分为6个阶段: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
(二) 与病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传递障碍 首先,患者家属在社会恐癌心理影响下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从保护患者的立场,对患者隐瞒病情;其次,有的患者猜疑自己得了癌症后,在肉体上、精神上倍受折磨,但为了减轻亲人精神上、经济上的压力,对病情闭口不谈,长期压抑自己,在医患沟通中常常回避一些正面的,敏感的问题,造成了沟通死角。
2 病人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医院环境、病区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病人对医生的治疗期望值很高,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3 患者的病态心理 肿瘤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和在医院陌生的环境中以及在与医生的接触中,心理常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病态反应。这种反应导致患者对事物的认识、分析上产生了偏差,影响了医患沟通。
4 沟通水平低下 首先,由于当今的医学高等院校、医疗单位对医患沟通不够重视,医护人员缺乏专业指导。其次,部分患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低,使医患较难沟通。
二 怎样与患者沟通
1 不用太担心沉默,这会帮助癌症患者集中他们的思考。因为紧张而不停地讲话反而会使人不愉快。有时候沉默反倒是一种安慰。不要老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别人的意见是他们最不想要的。他们只想你简单地问些问题或者听听就好。别说“我能体会你的感受。”你并不会理解。
2 病人从你的语气甚至是面部表情中都能看出你想表达的是什么,不想说的又是什么。尽力与他们保持眼神交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坦率和开放。表达关爱的抚摸、微笑和眼神都可以告诉病人,虽然他们病了,但你对他们的关心一如既往。我们不用刻意地去跟他们讲话,如果他们想说话,我们就当一个最好的聆听者就行了。不要老提及他们的病情。笑声和聊些与癌症无关的话题才是他们喜欢的选择。
3 让患者的朋友或亲戚尽可能地融到共同活动中来。如果以前经常在一起打牌,现在继续。如果经常一块看电影,也继续这么做。在不低估病人病情的前提下,也别对病人过度保护。就当他们是正常人看待。继续拜访他们。继续鼓励和敦促他们和朋友一块儿做事。鼓励其他朋友也都去拜访。或许病人愿意做些杂事或者照顾小孩。如果朋友不能出来,让他们写信或打电话。
三 沟通形式
1 集体沟通:对于病区的共性疾病,由护士长组织人员召集病区病人或家属以工休会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内容包括该病的发生、发展、疗程、预后、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健康宣教。
2 书面沟通:将集体沟通的内容和健康宣教制作成书面材料,便于患者索取,拓宽沟通渠道。
篇9
【关键词】症状性低血压;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实验组;对照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53-01
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各种并发症,症状性低血压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20%~40%之间。低血压的突然发生,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终止透析[1],因此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处理症状性低血压是至关重要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提高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是血液透析的重要保证。现将笔者对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稳定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3~82岁,平均53.9岁。
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早期脉搏增快、畏寒、心慌、打哈欠,胸背酸痛, 继之出汗、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等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1.2 干预方法:从2010年3月份开始至2010年10月份,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在血液透析时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后按护理常规处理的;实验组选择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能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饮食及日常行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干预的。
1.2.1 对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指导: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避免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而导致低血压;对透析前使用的长效降压药,要随时观察药物发生的效应,血容量的减少就容易诱发低血压;避免透析中大量进食,使迷走神经兴奋,分泌大量消化液,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而产生低血压等等。所以,我们在病人血液透析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心率一次,并告知患者在透析中出现频繁打哈欠、头晕、出汗、耳鸣、恶心及视物不清等情况应及早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让病人放心、安心。
1.2.2 对患者自身疾病认知的健康教育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利用透析时间给予相关透析知识书籍进行床旁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经常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更换宣传栏的内容,让患者知道充分透析、合理膳食是可以保证其长期存活的[2]。对频发低血压或症状重的患者重点指导,使其懂得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和延迟透析对身体的危害,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1.2.3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焦虑与抑郁被认为是透析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和一项独立致死因素,影响透析病人的免疫、营养和遵医行为,尤需引起临床重视。因此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合理安排透析时间,将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又对疾病彻底熟悉、性格开朗的病人与心理状态欠佳的病人安排同一时间透析,以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减轻负性情绪,同时,护士应态度和蔼,以熟练的技术为病人治疗,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还要争取家属的配合,使其理解照顾好病人,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消除自卑感。
1.2.4 对患者饮食的健康教育指导:每年召开一次肾友会,邀请家属与病人一起参加,讲解疾病与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强调干体重的重要性及临床并发症。向病人提供健康小手册,不仅提供健康小知识,还提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含量,便于病人查阅参考。介绍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同时让做得比较好的家属及病人进行经验交流。医护人员对个案性的医嘱食谱进行详细指导,取得家属的配合,由病人、家人和护士共同参与饮食管理,避免病人在透析后期进食,并将营养状况定期对医生反馈,便于调整饮食,减少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1.2.5 对院外日常行为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劳逸结合,多与亲戚、朋友沟通交流,加深亲情关系;多看有益身体健康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参与电视娱乐互动的节目,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忘却烦恼。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做好透析后电话回访,主动联系病人和家属,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理想体重,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
2 结果
实验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7.72%,对照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0.48%,X2值为100.64,P<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它能有效减少或减轻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透析病人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国内外每年均有快速增长,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然而血透并不是完全的肾脏替代疗法,不能完全排除尿毒症所引起的毒素的蓄积,久而久之身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的产生,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还会增加病人的恐惧心理,担心下次透析还会发生同样的症状而拒绝接受透析。所以,在透析护理中,我深刻感受到,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积极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配合治疗;还能及时发现和预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及早处理以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提高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肝硬化 健康教育 康复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31-03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由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预防为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发生行为的改变。大多数肝硬化病人对自我保健的知识不太了解,尤其是休息及饮食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大部分肝硬化病人都是饮食、休息不当,导致再次入院。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使患者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配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主观依从性,而且也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查我科2008年5月―2009年4月肝硬化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7例,城市病人45例,农村病人105例,平均年龄39.7岁。其中肝炎后硬肝化90例,酒精性硬肝化31例,原发性肝炎硬肝化15例,自身免疫硬肝化6例,不明原因性硬肝化8例。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或有慢性肝病体征,明显乏力、腹胀、食欲减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35g, 血清AST及ALT均有增高[2] 。
1.2 方法
随机把在我院科肝硬化患者150例分成两组,根据入院顺序提取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75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年龄、性别及社会支持度等给予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动员患者近亲属等社会支持系统参与到督导患者治疗中来,教给患者正确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知识方法等。出院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状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四项及B超检查情况等进行调查,判定两组病人的情况。
1.3 效果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状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四项及B超检查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t及Х2检验。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患者入院时健康教育:对新入院的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熟悉环境,介绍经管医生、护士长、护士、同病室病友认识,教会使用各种设备,如微波炉、电话机的使用方法,消除病人的紧张及陌生感。
2.2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2.2.1 饮食指导 介绍肝硬化病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尊重病人饮食习惯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水果、谷物等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证每日摄入量,多食豆制品、蛋类、瘦肉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腹水者限制钠水的摄入,低盐饮食,每日摄入氯化钠不超过2克为宜,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下。肝硬化患者还要强调饮食的软硬度、温度、避免干硬、粗糙、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不可暴饮暴食,防止由于进食不当而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而加重病情。同时,肝硬化患者一次勿食入过量蛋白质,因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导致肝昏迷的发生。有肝性脑病者,禁用蛋白质食物。告诉病人为什么必须戒酒。喝酒对肝硬化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胃肠道吸收的乙醇90%以上在肝脏代谢,酒精抑制了肝细胞糖蛋白和白蛋白重新合成后分泌,故导致蛋白和水分蓄积于细胞内,从而引起肝细胞肿胀[3]。
2.2.2 起居指导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2小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嘱患者卧床休息,平卧位能减少肝代谢的需要量,增加肝的血流供应量,有利于肝细胞的营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无碎屑、勤翻身,避免搔痒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加重病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食欲。意识障碍者给予口腔护理。病情允许者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原则。告知患者不要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病情恢复。生活要有规律,逐渐增强抗病的能力。
2.2.3 心理指导 肝硬化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方面渴望治疗,另一方面又害怕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招致亲人的歧视与疏远,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耐心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消除恐惧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做好其思想工作,引导病人学会自我调控和调节情绪,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普遍存在的经济负担较重问题,护士昼为他们排忧解难,建议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考虑费用问题,尽可能节约,与家属交谈,争取得到家人的情感支持和经济帮助。患者对收费有疑问时,耐心解释,如有错收情况,真诚向患者赔礼道歉,并马上改正错误,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4 消毒隔离 病人因患肝炎肝硬化,担心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因而思想负担重,有孤独、自卑感,应指导病人和家属怎样消毒隔离,各种食具和物品用含氯消毒济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触过的被褥衣服放在太阳下进行暴晒,日常用品(如水杯等)单独使用,家庭实行碗筷隔离。
2.2.5 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记录每天的出入量,测腹围,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或烦躁、嗜睡等,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详细观察并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量、颜色及形状的改变,以上措施能及早发现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出血及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出现。
2.2.6 针对指导 针对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可介绍国内外治疗手段,如肝移植、人工肝、干细胞移植等。其中人工肝在我院已成熟治疗肝炎肝硬化,现我院正应用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已取得满意疗效。向病人介绍好转病例以增加信心。
2.2.7 出院指导 在病人出院前2天,护士应向病人做出院指导,交待继续服药的用量、用法与注意事项,生活起居的禁忌,病情稳定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服药从简,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告知患者复查时间以及同医院联络的方法等。
2.3 效果评价 通过与肝炎肝硬化病人家属开展座谈会、发表调查,设立意见本等,广泛征求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反应。
3 结果
3.1 90%病人认识到不良情绪、过度劳累、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及不合理饮食,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并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酒精与肝病的认知效果更佳,31例大量饮酒史的病人中,自动戒酒者31例。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表1 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
3.2 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多了,交流多了,护患关系也融洽了,通过健康教育,不但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更减轻了病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用权患者树立坚强意志,振作精神,保持心情愉快,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如患者程小东,有腹水,总胆红素350umol/L,护士讲解的健康教育,患者不以为然,喜欢吃脆苹果,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这次我们跟患者再三强调饮食、休息的重要性,患者接受,积极配合治疗,5个月痊愈出院,患者自行戒酒,注意休息,近来一直病情稳定,未发病。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1)
分析:通过对患者健康心理指导后,健康信念明显增强,依从性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3.2干预组与对照组检查结果比较(表2)
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指导,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疗程用药,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4 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比如一次大量饮酒,可发生急性酒精中毒,酒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可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提高癌症发生的危险率,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溢血,并引起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另外,酒精还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如焦虑、抑郁、偏执、记忆力减退等。肝炎肝硬化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降低了疾病的进程和死亡率。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护士长每周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对自身疾病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饮食的掌握程度,护理部每月进行检查,随机抽患者询问并发问卷调查表相结合,检查结果与奖惩挂钩,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调动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在心理上都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在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开展诊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用小知识口头和局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0%。②健康处方有针对性地对病人或家属开展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崔秀贞,苏杰.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J].北京:中华医药杂志,2005,9(5):9.
[2]张红蕾,许岩.肝炎肝硬化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65..
- 上一篇:交通管理数据分析
- 下一篇: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