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数据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管理数据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管理数据分析

篇1

关键词: 交通量; 安卓手机; 软件开发;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0?0062?03

Traffic survey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mobile phone

ZHAO Qi, TIAN Xiao?ting, LIU Xiao?ming

(Automation Depart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Traff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 control. Couningt and analyzing the traffic d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raffic investig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Java language, and MySQL database are adopted to develop the traffic survey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software based on the mobile phone; support the functions of data acquisition, data entry, data management, data analysis, etc.;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survey and save time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I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has a higher value.

Keywords: traffic; Android mobile phone; software development; data processing

0 引 言

交通量是交通三大基本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在交通规划中,必须获取相应的交通量数据,才能明确交通量在建立或检验预测模型中的功用[1]。我国的交通调查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早,但交通调查的组织方法和调查设备落后,特别是在针对于具体项目的交通调查中,目前还多采用人工计数或机械计数的落后方式,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交通量较大情况下调查的准确度难以保证,同时,上述交通调查方式的数据记录后期处理任务繁重,严重影响了交通调查数据的有效、充分利用[2]。因此,在当前计算机应用以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发新一代的交通调查设备对于促进交通调查技术发展和提高交通调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3?7]。

1 设计原理

1.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手机端的交通调查及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分为两大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和电脑端数据分析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具有交通数据调查功能,并且可以将手机端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电脑端,在电脑端完成交通数据的处理分析系统,进一步得到交通分析图表。项目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手机端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手机端的设计是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主要包括4个子模块:调查资料填写模块;调查内容选择模块;交通量计数模块;Android调查数据上传模块。手机端软件设计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1.3 电脑端数据分析系统原理

电脑端的开发是基于语言和MySQL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手机端发送过来的交通调查数据,利用MySQL数据库语言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采用中Chart插件完成对数据图表化的直观显示。

图1 项目流程图

图2 手机端整体框架图

2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篇2

【关键词】struts;hibernate教学数据分析;设备管理

Web开发往往涉及技术较多,随着MVC软件开发理论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可维护性、可阅读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工作量,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成本。软件开发框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框架(FrameWork)为Web应用提供了预备的软件架构和相关软件包,可以大大提高开发Web应用的速度和效率。在Java社区,开源项目进行得十分活跃,许多优秀的开源框架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帮助,结合Struts和Hibernate这两个开源框架来构建应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技术选择。本文研究了没有采用EJB技术的基于Struts和Hibernate框架的轻型J2EE软件架构技术和开发方法,并给出了在教学数据分析统计与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在J2EE的多层次结构中,Web层框架遵循MVC模式的Struts架构,业务逻辑处理有JavaBean操作类完成,数据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本文将该框架架构应用于专业设置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利用调研信息输入专业设置信息条,最终生成统计信息报表;将基于改框架搭建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完成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备品备件管理、附属设备管理、故障登记管理等。

Web层中Struts框架的基本结构(见图1),Web层框架采用Struts架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优点。

a)可以为一个模型在运行时同时建立和使用多个视图。变化一传播机制可以确保所有相关的视图及时得到模型数据变化,从而使所有关联的视图和控制器做到行为同步。

b)视图与控制器的可接插性,允许更换视图和控制器对象,而且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地打开或关闭、甚至在运行期间进行对象替换。

c)模型的可移植性。因为模型是独立于视图的,所以可以把一个模型独立地移植到新的平台工作。需要做的只是在新平台上对视图和控制器进行新的修改。

d)潜在的框架结构。可以基于此模型建立应用程序框架,不仅仅是用在设计界面的设计中。

业务逻辑处理层:

该层是业务处理中心,考虑业务逻辑的需要具备灵活性,系统将业务处理类封装成JavaBean,并向上提供调用接口,为以后系统维护、扩展提供了方便。当系统业务发生改变,系统只需要更改相应的业务处理类,其他部分不需要进行修改。

数据持久层:

篇3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公共交通 医药 移动通信

所谓大数据,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被常规信息技术和传统数据库管理软硬件工具感知、获取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另一方面,是指形成、管理、挖掘大数据, 快速搜集、处理、分析大数据的技术和能力。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海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实时处理。大数据技术,或大数据分析技术,就是对这些数量巨大的海量数据进行搜索、整理、分析、加工,以便获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提炼出具有深刻见解和潜在价值信息的技术和手段。

1 大数据分析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

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些都是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交通管理体系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效、准确地获取交通数据是构建合理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前提,而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大数据管理得到解决。

大数据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公共交通的路径:大数据可以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大数据可以高效地整合交通信息;大数据可以较好地配置公共交通资源;大数据可以促进公共交通均衡性发展。在大数据中,随着数据库摄入更多数据,所消耗的计算工作量反而递减,配置成本也随之减小,但所做的计算则更加精准。大数据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表现在:一旦某个路段发生问题,能立刻从大数据中调出有用信息,确保交通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大数据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可降低误报和漏报的概率, 可随时针对公共交通的动态性给予实时监控。因此,在驾驶者无法预知交通拥堵的可能性时,大数据可帮助用户预先了解。

2 大数据分析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我们正处在一医学信息爆炸的时代。基因序列、各种医学图像、电子病历记录和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等,使生物医学领域跨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如何从医疗大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医疗大数据系统需要将各家医院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各家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将医疗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各种医疗信息分类整合,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从而实现医疗数据信息的共享。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预测,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对有效地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最好地体现在传染病预测上,因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分布与地理地貌、生态景观、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特别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活动对传染病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时间和空间信息对传染病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可对传染病疫情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多维搜索,检索、处理和分析这些疫情信息可实现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预警,对提高传染病防控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抑制流行病的蔓延,以及制定卫生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当前的大数据技术面临着数据过大和安全隐患越多这两个问题。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网上用户在不断增加,通信网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而移动通信网络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在不断上升。大数据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一旦技术出现漏洞,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大数据技术中存储功能的是云储存技术,它将大量的网络数据放在统一的平台之上,加大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

优化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储存功能。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在不断变化,每天都要更新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妥善管理和保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存储功能, 将存储虚拟化作为解决存储问题的有效策略。

优化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非常多,而且其所跨越的时间、空间维度都很大,这些用户在移动通信网络留下的海量的数据信息,使数据获取工作难以继续。在进行数据的获取和收集工作时,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增加数据的准确度。

4 结语

本文是大数据技术在实际生活领域的应用,分别阐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公共交通、医药领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具体运用。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将其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大数据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J]. 图书与情报,2012(06):22-28.

[2]张春丽,成.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03):327-333.

[3]汪敏,廖名扬.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7(02):123.

[4]祝兴平.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4(04):13-16.

[5]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郭嘉丰,张铁赢,李国杰.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 软件学报,2014(09):1889-1908.

作者简介

段雯琼(1996-),女,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通信、互联网。

篇4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系统会立即反馈,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

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较稚嫩,面对炙手可热的大数据,路走得并不顺畅。

人大金仓首席运营官戴钲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时表示,大数据在行业领域与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有所不同,必须要迈过技术、定势模式和组织三道门槛。

首先,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都采用广告模式,即由第三方付费,免费为用户服务。用户行为则是大数据的主体,对用户行为的分析结果能够直接转换为价值。而在其他领域,如银行、政府等职能部门,服务是产品,而大数据技术的目的是完善服务,即大数据在该领域的应用需要一次转化。而这次转化,对行业领域来说是一次技术考验。 “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应将NOSQL转换成NewSQL(新型数据库),技术变迁是企业应用领域的一道门槛。”

据了解,NOSQL和NewSQL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都有较强的扩展能力。NOSQL的主要优势在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上,而NewSQL对于全数据格式的支持正日趋成熟。此外,NewSQL在实时性、复杂分析、即时查询和可开发性等方面也比NOSQL更具优势,对存储结构、计算架构和内存使用等核心技术进行了创新。

智能交通领域内大数据的应用正是如此。应用大数据近十年的互联网企业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来操控大数据,而专注大数据仅两年多的智能交通行业,技术变迁上颇有难度。

其次,戴钲认为,传统的定势模式要打破。“大数据技术融入行业,实现全数据分析,用全貌数据分析的结果帮助高层决策。这改变了之前依靠假设模式、数据的抽样调查的决策模式,同时挑战了企业的定势模式和管理理念”。

再次,“全貌数据需要开放性的组织,仅组织内部全貌还不够,还要结合外部相关数据,由封闭式变身开放式。”戴钲说。智能交通实现的是全市、甚至是全国范围的交通监控。若各大交通系统彼此信息封闭,无法实现真正的“智”。

苍白的数据采集

尽管我国不少城市的智能交通应用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然而2013年新春伊始的那起令人揪心的案件,却为智能交通对大数据的应用效果泼了一盆冷水。

某日,长春市一辆银色RAV4私家车载着一个两岁婴儿被盗。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消息称,26小时后,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的时候,警方也未能明确车辆行驶动向线索。据了解,全市有几千个摄像头,加之车辆信息非常翔实,从视频中排查出车辆动向,甚至驾驶者人脸应该不难。

无论是何种原因,未能及时查到车辆轨迹,显然说明了该市的智能交通发展程度较弱,对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来的原始视频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利用,挖掘其价值。

北方工业大学云计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副主任赵卓峰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总体来说,我国智能交通对大数据的应用以数据采集分析为主。据了解,我国不少城市摄像头等设备采集视频的都是原始信息,只被传输和存储,以备异地和后期察看。若想挖掘有用的信息,诸如人脸、车型、车牌、运行方向等,需要人工较长时间地回放和查询。

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总投入约2亿元。在武汉交通管理局大厅内,一块巨大的LED屏被分割成了48块,实时播放着路口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但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收集到了数据,整个系统还不能自动反馈路况。目前交管部门只能依靠经验判断交通异常情况。

赵卓峰介绍,数据采集也是目前国内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重点。随着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再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

来自互联网的消息显示,北京目前交通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其中60%的监测点采用线圈,50%采用视频检测器,20%采用微波技术,30%采用地磁技术,10%采用红外技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城市信息化咨询中心总经理郭慧鹏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种采集技术各有优缺点,利用多种采集方式的组合采集交通信息是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相较国外,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但达到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我国在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数据分析波折重重

数据收集是数据价值挖掘的前提,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运作,显然离不开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

智能视频分析面临挑战

赵卓峰介绍,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也是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瓶颈。就数据存储来说,前端设备每一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北京为例,一天所收集的数据量能够达到数百个TB。针对交通行业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在海量数据、恶劣网络环境和复杂业务处理情况下,要实现大量图片、车辆数据、视频数据的实时网络传输和快速持久化存储,对任意站点的图像进行显示,对任意站点的视频进行流畅播放、实时进行比对报警等,还是很难的。

随着采集设备的发展,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为主的数据分析技术更是面临种种挑战。

智能视频运算对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郭慧鹏称,视频分析技术的稳定性一直是发展的难题,交通行业本身对检测精度要求很高,视频应用并不完善,速度较快的车道更是如此。有消息称,目前我国多数高速路段的车辆检测采用线圈或雷达检测为主、视频为辅的方式,视频测速不作为交通超速违章处罚依据。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视频像素不断增加,视频分析技术要与之适应。据了解,高像素的视频流对视频运算和前端设备的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智能交通各系统已基本都使用高清摄像机为基础数据源。

另外,城市发展对交通提出了越来越智能的要求,视频分析的数据维度会越来越宽,包括复杂的交通行为分析、车身颜色识别、车标车型识别、驾驶人员人脸识别等。这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车牌识别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已十分成熟。据了解,模糊车牌还原和识别技术的出现使得该项技术不再局限高清视频、图片,也开始向标清领域普及。车牌识别技术已大量用于车辆交通违章的抓拍,有效降低了车辆交通违章数量,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镇江:实时监控1000辆公交车

实际上,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不乏成熟案例。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工作人员能够根据i-Transport系统的历史交通数据及实时交通信息,在预先设定的时段内(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对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总体预测结果远远高于85%的目标准确率。采用这些预测结果,陆路交通管理局的交通控制人员将能够更好地通过预判管理交通流,有效防止交通堵塞。

就国内来说,江苏镇江市从2012年起开始打造创建智能的交通系统,包括全面升级该市各大交通中心、80多条公交路线、400多个公交站点以及1000多辆公交车等,交通人员可以使用公交车调度系统来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在镇江交通系统中央指挥中心,能够实时看到城市交通网络的全景视图。交通管理人员可以在原有交通管理系统中按时间间隔搜索历史交通数据,并进行交通模式的高级别分析。

据了解,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丁锋表示,镇江智能交通系统选用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计划将公交车和公交车站配备智能设备,前端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传输到智能运行中心,IBM的分析软件利用这些收集得来的信息监控管理全市80多条公交线路,并进行车辆跟踪,服务提示,出行者随时可以获得公交时刻信息和延误预报。“该平台还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预先察觉交通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和不足之处,并迅速应对各种变化。”丁锋说。

瑞典斯德哥尔摩:道路堵塞税让交通流量降25%车多路少是不少城市的通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也不例外,每天超过50万辆汽车在该市穿梭。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早在2006年初就宣布试征“道路堵塞税”——每天的高峰时段当车辆经过在进出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的控制站时,将对其进行收费。在这项工作中,分布于斯德哥尔摩城区出入口的 18 个路边控制站将识别车辆,并根据一天不同时段对车辆收费。收费系统运用RFID、激光、摄像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连贯地对车辆进行探测、识别、收费,税费最高时段是上午 7:30 ~ 8:29 和 16:00 ~ 17:29 的高峰时段。整个系统是这样运作的:车辆触碰第一道激光束时,会触动收发器天线,收发器向车辆的车载应答器发出信号,并记录时间、日期和缴税额。在收发器工作的同时,摄像机会拍摄车辆的车头牌照。车辆通过第二道激光束时,启动第二台摄像机对车尾牌照,所有步骤均无需车辆减速。几年下来,这套系统明显缓解了斯德哥尔摩的交通堵塞情况,市中心的交通流量降低了大约 25%,市区空气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

动态化管理尚未到位

传统的交通管理主要依靠政府规划和管理,难以实现交通的动态化管理。往往就是政府拍板,然后去做。而大数据时代则要求由下而上影响交通决策,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辅助交通管理制定出较好的统筹和解决方案。条块分割的信息化系统难成智能交通数据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不足,欠缺针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准确的信息提取技术。除此之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困难,阻碍了基础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中国的车流量远远不如新加坡等交通治理好的国家大,表面上是交通问题,实际上管理才是核心问题。”戴钲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各类交通运输管理主体分散在不同的主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现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使得这些数据信息只保存在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中,与邻近业务缺乏共同联动。分散管理必然会造成交通碎片化,交通信息分散且信息内容单一等,而真正的大数据则要求建立立体交通信息体系,通过将不同范围、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数据加以整合,构建公共交通信息集成利用模式,发挥整体行交通性能,这样才能挖掘数据价值。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在微博上,针对分割构建车联网应用系统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按照行业、按照领域、按照地区、按照投资主体构造应用系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这种思路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时代,车联网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层层叠叠的子系统之间通过建立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互联互通这种传统的树型信息结构只会导致复杂性指数增加,是不可能成功的。”重庆:从政府说了算到第三方“拍板”重庆在发展智能交通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制度的变革。戴钲告诉记者,重庆目前可能是国内唯一由第三方企业——重庆城投金卡交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金卡”)为交通、安全、市政、规划、财务等八个部门支撑服务的城市,“原来由财政拨款给部门,现直接拨款给该企业,这样企业就能够基于全貌数据来支撑决策,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应用效率,而且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重庆路桥的修建是个很好的应用。重庆是被围起来的山城,市内桥的修建原来由主要靠路桥部门单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十年内重庆修建了5座桥,但是最终结果都不太理想”,戴钲说,“不同地点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疏缓情况也会不同。交通的全貌数据呈现后,目前已在深刻影响重庆交通桥梁的规划。”目前,重庆市280万辆车由电子车牌管理。实现全市机动车的全覆盖,完成了数百个信息采集点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等建设。戴钲介绍,人大金仓作为该项目数据平台的提供者,其新一代数据中心平台解决了三方面的要求。首先,通过RFID采集的数据比其他技术采集的数据约大100倍,同时交通业务的实效性要求,并将结果推送到对外的公共平台上,这要求在数据中心要能够处理和分析一体化。其次,平台需求要支撑7个以上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数据接口不同,技术实现的架构不同,需要符合SOA架构的快速交付数据开发平台成为必要的支撑。再次,针对应急情况,对数据处理实时性以及对数据中心的架构提出挑战。一旦启动全网的实时监控,系统的正常功能必将受到影响,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考虑特殊情况下的无缝拓展能力。戴钲告诉记者,人大金仓新一代数据中心平台基于SOA的架构实现不同对象的需求,为道路运输管理局、规划局、交通局等提供根据需要筛选出的数据。在展现方式上,可定采用“一图解千言”的直观图形展现,可定制化的BI展示视图,协助各政府部门更快捷、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

每个人都是传感器

篇5

那么相较于E5,E7 V2产品家族有何亮点?在E7 V2系列产品会上,英特尔方面介绍,E7 V2增加了很多内核,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性能,在一些实测中甚至超过了2倍。E7 V2产品扩大了存储量和I/O,使更多的数据可以被存储集中,并使数据能够快速进出,效率提升达148倍。从功耗和成本方面来看,也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收益。

至强E7 V2处理器(如图)的推出,给行业应用带来很多解决方案。在海外,已经有针对零售商的解决方案,即针对消费者个人的定制化方案,比如消费者在什么时间,去哪儿购物,买了哪些商品,如何支付?这些海量的数据,都可以利用至强E7 V2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进行收集和及时处理,从而帮助零售商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海外某电信公司,基于至强E7 V2处理器平台,几百万条运行的Hadoop数据,在几分钟内就将其转化为价值。

戴尔是英特尔合作伙伴之一,在E7 V2产品家族会上,戴尔大中华区企业级解决方案部市场总监彭宇恒透露,英特尔处理器每次更新,戴尔服务器产品也会进行更新。“2年前E5的问世,使得戴尔在7个季度的时间里,每个季度在中国区X86服务器的份额一直排名居首”。

而此次英特尔E7 V2的,戴尔所配合的是R920四路服务器。R920有较好的扩展性,服务器内存达6TB,可以支持24个本地存储驱动器,这些能够帮助客户实现更好的IT响应速度。同时也用到了Compellent全闪存阵列、Fluid Cache for SAN技术,它以帮助客户实现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上的PCIe SSD上的数据,形成数据池。还可以和后台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极大地提升了系统处理的性能,同时还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因为PCIe SSD和内存相比不怕断电,如果数据出现一些问题,还有SAN数据做备份。

针对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戴尔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城市交通实时管理系统为例,对某一城市的交通进行实时分析,大概共有100亿条数据,数据总量为40TB,这在以前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实现,而现在,数据读取是实时的,数据分析的图形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可以逐步细化到每个小时、每辆车的实时数据,能够对城市的交通管理给出及时的决策。

再比如车辆的运价补贴,根据投入和成本比,或者劳动强度进行可选性分析。如把收入成本设为可调,其他参数给定的话,平均收入结构就可以实时展现出来,运价补贴随之变化,这样,通过一系列参数的调整,可得出在多大范围内运价补贴是合理的,这对运载车的运价补贴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篇6

关键词:GIS; 高速公路; 路况分析

1 引言

ArcGis Server 是一个企业级GIS应用程序的综合平台,提供了创建和配置GIS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框架,并实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可视化、空间分析的功能。站在ArcGis Server的角度上,所有的数据均用服务的概念来对它们进行描述,这些服务包括Map Services、Globe Services、Geocode Services等,所有的GIS资源依托这些服务存在。ArcGis Server的服务可被应用于多种客户端中,如自定义网页中应用、ArcGis桌面系统以及移动设备等。通过应用ArcGis Server,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其他组织均可相应服务,以达到共享地理空间信息。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目标

高速公路实时路况系统的目标是通过WEBGIS建立实时的高速公路路况分析系统,该系统要求使用方便\数据可靠\时效性高,造价低廉,为民众出行和相关交通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路径规划和引导数据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2.2系统开发环境

硬件环境

(1) WEBGIS服务器

(2) 数据中心服务器

(3) 地图服务器

软件环境

(1)Oracle11g数据库

(2)Arcgis Server 10

(3)Arcgis desktop 10

(4)Arcgis server for Java Plat

(5)Flash Builder 4.0

2.3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1

图1系统结构

用户通过浏览器每隔一段时间自动获取一张实时地辽宁省高速公路路况地图,地图以不同颜色代表当前各个路段的路障情况,红色:封闭;粉色:单侧封闭;橙色:减色慢行;浅蓝:半侧通行;绿色:并道行驶。

2.4 实现方法

通过Arcgis Server将地图成动态地图服务,通过交通部门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数据,对数据库中相应的路况信息表进行更新,利用arcgis server对路况信息的动态地图服务进行重新启动,用户通过Internet浏览器获取图形化的动态路况信息。

3 具体实施方案

3.1数据构成

原始数据:交通路况信息来源于平台框架数据中的道路层(GROALN),道路类型包括:高速、国道、省道。

路径要素类:由原始数据创建的带M值的线要素类,用于记录道路上每个节点距起点的公里值。

路况信息表(Table):记录受阻路段的详细信息。

3.2创建路径要素类

利用ArcToolbox->Linear Referencing Tools->Create Routes工具可以基于现有线要素类及其起止里程字段来生成路径要素类,并自动计算好M值。

3.3路况信息事件表的构建

在ArcGIS的线性参考模型中,路径定位专题信息存储在事件表中。事件表有两种类型:点事件表,如交通事故、取水口等,通过事件表中的里程值对事件进行定位;线性事件表,如人行道护栏类型、路面等级、道路状况等,通过起止点里程对事件进行定位。事件表可以是ArcGIS支持的任意类型的表对象。

字段名称 中文说明 字段类型 说明

*RN 线路编号 Text 线路编号

*From_M 起始里程 DOUBLE 事件发生的起始里程,单位:公里

*To_M 终止里程 DOUBLE 事件发生的终止里程,单位:公里

NAME 线路名称 Text

TYPE 线路类型 Short 高速、国道还是省道

Direction 通行方向 Text 如“北京”

RoadBlocked 受阻路段 Text 如“K532+540至K533+570”

ControlType 管制方式 Short 建立子类:封闭、单侧封闭、减速慢行、半侧通行、并道行驶

ControlReason 管制原因 Text 如“阜盘立交道路施工”

StartTime 开始时间 Date 如 “2011/6/8 11:00:00”

EndTime 预计结束

时间 Date 如 “2011/6/10 11:00:00”

TraficTips 通行提示 Text 如“施工期间车辆请绕行…”

Details 权威情况 Text 链接交通厅的文字信息地址

3.4路径事件生成

路径和事件表都准备好后就可以添加路径事件(Route Events)了,利用ArcToolbox->Linear Referencing Tools->Make Route Event Layer工具生成,

生成好后,路径事件将作为一个临时图层加载到ArcMap中,我们可根据“ControlType”字段对图层进行渲染。

4结束语

本文通过Gis的先进技术,通过对路况实时信息的数据采集,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处理,实现高速公路实时路况在网络上的。在将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还将补充高速公路交通阻塞状况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真正的高速公路路况实时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兆升.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 工英杰,袁勘省,李天文. 交通GIS及其在ITS中的应用.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邹风,许乐. GIS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应用实例. 东北测绘,2000,23(1)

篇7

系统主要实现软件的模块话设计,包括反射率数据分析模块、速度分析模块、天线运行稳定性分析模块以及雷达组网数据分析模块。

1.1反射率分析模块

反射率的大小体现了气象目标的降水粒子的密度分布及体积大小,在实际气象技术中长期用于表示气象目标的强度,在工作上采用dBZ单位表示。对于空管气象雷达图,数据显示采用PPI(PlanPositionImage)显示方式。该方式决定了一张气象雷达图由圆锥俯视平面上分析空间的回波构成。在设计上简单介绍其设计流程,首先必须读取原始数据,并判断是否首次读取,若为首次读取则对其进行预处理,否则进行坐标转换;其次进行图像绘制并判断是否需要改变仰角。此处需要关注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在实现上,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反射率信息结构体赋值。当然该结构体包括了记录实际仰角角度、数据文件路径存储、雷达波段判断以及相关数据的偏移。通过扫描上述结构体可以实现对雷达数据的预处理。

1.2速度分析模块

多普勒雷达采用了速度退化模糊技术以扩大其对径向风速测量不模糊的区间。结构设计主要考虑数据显示的径向方式,流程设计则与反射模块类似。当然在界面设计上,系统将提供对颜色配置的定义,使其人机交互更为快捷。

1.3天线稳定性分析模块

天线是雷达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位,长期以来是影响雷达运行的主要关键点之一。其依赖于底下的电机进行旋转,目前大多数进口电机可以保证24小时安全运行。而运行时仰角提升和转速的平稳性直接影响雷达数据的采集。为此,我们通过在径向数据上采用方位角及仰角进行扫描实现曲线图监控。通过选择基数据再进行预处理后绘制相关曲线实现对天线运行状态的评估。其中,曲线图的绘制需要的参数为:纵坐标为气象雷达实际运行的每层仰角均值;横坐标为范围角:0-360°。

1.4雷达组网分析模块

按照民航局的总体规划,未来空管将实现多气象雷达覆盖,在这过程,多个气象雷达的组网将成为气象雷达数据的主要来源。这种模式将使得数据覆盖面更大、数据安全性更高、数据准确性更强。而与此同时带来了雷达数据融合组网的技术难点。设计上,首先模块将定义雷达站点配置信息,并与此同时提供组网雷达可选数据;其次对选择雷达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再之则对雷达数据进行统计平均并做坐标转换;最后进行拼图处理。在这过程中,需要对雷达数据的强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显示范围自适应调整。与上述同理,系统核心在于预处理。在C#中定义List数据列表,并在定义其结构为[站点标示][距离][方位角],对于数据读取时,需要进行插值算法处理,此时的单时数据拼接分析可以实现不同仰角和方位角的筛选。为了控制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在前端定义雷达数据方位角表,根据表进行映射处理。通常如若出现非连续数据可以在预处理上对其进行差值补偿。在C#上可以采用反差圆补偿方法。

2.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智能交通;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数据采集,数据整合

一、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深圳市的机动车的数量呈快速增长势头,交通需求越来越高,车辆和道路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车路矛盾,深圳市加紧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路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道路的建设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车辆地增长速度,交通形势十分严峻。

为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深圳市目前建立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干线诱导系统、交通违章抓拍等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深圳市的交通。但目前基础数据的相对匮乏与滞后严重限制了各系统功能的发挥,有必要建立一套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向自动化实时系统平滑过渡等特点。随着这一系统的研制成功,可使深圳市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完善,使系统交通信息收集更加准确、更新周期时间大大缩短,对深圳市智能交通下一阶段的研建,提高我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可大幅减轻信息采集的工作强度,提高数据准确率;该系统即可单独运行又可方便地与交通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等ITS各子系统联接,向应用系统,大大增加了使用灵活性和运用层面,使之即可供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又可供技术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ITS各子系统的运用开发。从而弥补了目前国内数据不能进行实时传输统计而采用手工操作的空白。

二、系统建设的背景

目前,深圳市智能交通(ITS)发展规划已经制订,ITS各项研发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的相关系统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交通管理部门的智能交通违章管理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机动车牌识别监控预警系统、122接处警系统、GPS机动警力定位系统、基于web和电话查询的交通信息系统等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正在进行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快速环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这些都为建设完善的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开展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指导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主要研究内容

1、以交通关键理论为核心,综合利用已采集的交通信息数据,整合各种渠道的交通采集数据,获得交通量、车速、占有率等基础交通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得的基础参数,研究多信息融合算法,对交通量数据的挖掘和融合处理进行研究,整合不同来源的交通信息,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时效性和一致性,为交通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提出高速运算的具体方案和处理机制。

2、研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的通信技术,提出系统间信息交通的通信标准和协议规范。

3、该系统能充分满足深圳市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干线诱导系统、交通违章抓拍等系统对检测信息的要求,具有处理深圳市的路网能力,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四、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

系统涉及到各类交通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处理到应用,主要针对多系统信息采集与整合、多种检测手段和设备的开发应用、多来源信息的融合处理、交通状态的预测分析模型、历史数据库和共用信息核心数据库的架构及相应的计算模型。

系统建设将结合深圳正在建设的各类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交通控制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中心的信息反馈等进行。系统形成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深圳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共用信息平台、交通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并具备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图1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示意

图2 交通信息综合处理分析处理流程

1、多种来源交通数据采集及其整合

ITS实现其功能需要强大的数据和信息支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数据采集的精确度、检测设施的优化布置方案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信息采集的效果。在选择确定数据采集方式和来源时,必须考虑采集数据的便利性、数据采集的频率、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采集时段(在所有时段采集或在高峰小时采集)等。同时考虑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容量、数据处理的速度和便利性、数据处理的频率、数据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延误等。

由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快速环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中心等各系统在功能、特点和要求上的不同,其数据采集的形式、布设方式和数据类型均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在同一系统中,不同位置的数据采集也有区别。例如在信号控制系统中,感应控制交叉口和动态优化控制交叉口的检测器设置亦不相同。

因此,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需形成对交管各系统所含信息采集手段的整合,对设备、信息的多重共用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具有准确、高效、节约特点的信息采集方案和数据标准要求。

2、交通状态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交通参数的估计及相关模型的开发是本系统研究工作的重点,研究将立足于深圳,充分考虑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准确、实用的计算模型。通过确地评价实时交通的状况,如实地反映某干道交通的拥挤程度,同时系统根据获取的实时交通状况,结合交通流理论、交通历史数据等进行未来交通状态的估计,并通过很具体形象的手法将系统的交通状态预测表现出来,易于交通使用者参考。

3、交通共用信息核心数据处理模型机制

图4 数据输入处理流程

交通共用信息核心数据处理,是根据应用系统对交通信息的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最常用的交通共用信息经过加工处理,组织成为共用信息核心数据库。

数据挖掘是一种深层次的、决策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目前,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在系统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中,数据挖掘将会抽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寻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事物的共性等,实现数据的重复应用。

按照分类,最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遗传算法、最邻近技术、规则归纳、可视化等。由此,系统的研究中需要根据实际系统需要,对各类方法进行分析评价,选择适用技术并完成具体方案、算法等的设计。

4、交通历史数据库的建立

交通历史数据库不但是记录历史交通状况,为统计分析和交通研究提供依据,更是预测交通状况、为交通诱导等系统提供实时信息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将提出历史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数据归纳和统计的有关模型,确定库结构等。内容包括交通运行状况、交通事件、道路交通设施等,其中主要是交通运行状况和交通事件的历史数据库。

5、交通信息标准化

交通信息格式的标准化是ITS的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采集与处理阶段充分重视信息标准化是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中将在分析应用ISO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ITS/TICS中央数据登记薄与数据字典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信息标准化要求的信息格式和维护要求。

图5 ITS/TICS数据登记薄和数据字典的基本框架

五、系统建设的后续研究方向

在系统的建设研究中,我们愈发体会到及时获取准确、可靠的交通数据对系统提取决策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建设中需将数据处理工作再细化为分为四部分:一是对校验过的数据进行计算等数学处理,根据交通管理者实现设定的交通需求计算出相关的交通信息(如:车速、流量、旅行时间、道路占有率等);二是在采集数据有异常的情况下(如传输出现问题),通过模拟推算的方法,模拟出这一部分比较真实的数据,参与计算和;三是通过历史参考数据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比对,一方面判断该数据的可信度,另一方面提供给交通管理人员作为当前交通状况的参考(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显著变化等);四是数据形式的转换。该功能的核心是一些数据处理函数,对该函数的重写可以实现不同的数据处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兆升,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 姜桂艳,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技术与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9

1.计算机技术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连接信息孤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通过对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各级高速公路监控信息的分享链接处理。这是因为,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之中,可以将原本独立的各级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高速公路之中设置的监控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其所获得的相关高速公路现场的信息也是独立的)有效的连接起来,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高速公路的现场信息。具体的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相关计算机软件实现独立信息之前的智能的关联分析处理,将原本独立的各级监控系统之中的信息实现连接共享,一旦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紧急事故或者重大事故,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的分析各级监控信息,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处理方案。

2.计算机技术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丰富多样的监控手段。在传统的高速公路现场监控体系之中,虽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设置的外部设备可以获取高速公路上的数据信息,但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却缺乏对这些现场实时信息的处理手段,导致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虽然掌握了信息,但是在要将数据信息拿出来用的时候,却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寻出合适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有的高速公路管理的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计算机之中内置的数据信息管理软件实现对外部设备获取的信息的分析处理,进而完成对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的逻辑分析处理,找寻出隐藏在数据信息背后的数学规律,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

3.计算机技术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多元化的数据信息获取途径。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现场的情况的数据信息的获取途径也可以变得丰富起来。摆脱了传统的管理过程之中仅仅通过高速公路管理的外部设备的情况,通过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对高速公路行人拍摄录像、紧急电话信息获取、摄像机观察拍摄等新型数据信息获取手段的引入,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强大的数据信息引入功能,实现对高速公路信息的全方位收集,为实现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全方位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

4.计算机技术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最直观的观察视角。在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之中,管理人员实现对现场信息的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对外部设备数据的观测,而这些数据在没有进过加工处理之外呢是呈现出紊乱无序的状态的,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很那从一堆数据之中找出有用的信息。通过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计算机内置的数据信息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将紊乱无序的数据信息转换成为拥有一定程序语言的相关参数,并将这些参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制作成为图像或者表格信息,以便于高速公路管理人员通过对数据表格图像的阅读形成对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的直观认识。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所形成的框架体系结构

篇10

关键词 GPS;射频识别;公交管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167-02

1 背景简介

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伴随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流量和车流量,这一系列的变化都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在这样一种现实状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这样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在城市内大力优先的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在交通管理的过程当中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以此来提高公共交通在运营过程当中的效率和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中应用最多的就是车载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少部分的城市里也采用了有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这些应用范围都是比较狭窄的,并不能够实现城市交通的全面管理。上述两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实现的是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人工管理到自动管理的转变,这样一种转变从本质上来讲是交通管理中的巨大进步。GPS和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在应用环境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下文正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提出将这两种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结合使用,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切实提高公交智能化管理的可能性。

2 GPS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2.1 GPS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优势

GPS技术目前在车载方面的应用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因此在公交领域中应用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主要就是能够高效而准确的提供点线面的精确三维坐标,与此同时还具有全天候、自动化、精度高和效益好等优势。因此,GPS技术通常就被应用在公交智能管理系统中来进行车辆的自动定位、车辆行驶信息的收集和电子站牌的建立等。在现代城市中,道路以及楼与楼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宽,且很少有高架桥或者是隧道等的存在,因此GPS的调度就更加的灵活,在这种状况下就能够达到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和标准。

2.2 GPS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不足

GPS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不足无疑就是体现在已经建成的大城市当中,这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区内的楼群较多且较高,另一方面就是市区内高架桥和隧道较多,GPS卫星定位一旦遇到这样一些状况就会出现明显的信号衰弱状况,使得公交调度系统难以实时获取重要的公交信息。

3 射频识别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3.1 射频识别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优势

在公交领域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就是能够在不停车的情况下进行自动识别,定时定点的采集公交车辆进出站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由此我们知道,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车载射频卡和读卡器的双向交互无线数据通信,因此通信技术相对稳定且误码的可能性低。

3.2 射频识别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不足

射频识别技术在公交领域应用的不足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能够在固定的点上进行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相比GPS技术而言其局限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密集的安装射频识别设备,一方面是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投入太大,另一方面也还是很难达到实际所需要的数据量。

4 通过GPS和射频识别技术结合来提高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可靠性

上文中对GPS和射频识别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都予以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在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当中GPS和射频识别技术的结合使用。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以GPS为主,射频识别技术作为辅助技术来进行协调工作。通过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考虑在设计过程当中以射频识别的优势来弥补GPS的不足,以此来保证GPS这样一个主题部分的良好工作状态。

调度指挥中心的后台管理子系统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时首先采用来自于GPS的数据,在数据相对不足的状况下再考虑来自于射频识别部分的数据。在这样一种设计状态下,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基本上就能够保证良好的数据支持,系统的可靠性也就相应的提高。其主体的构想简述如下。

4.1 公交车载设备

在上述的设计思路下,公交需要配备的车载设备主要是包括一套GPS设备和一张射频卡。目前市场上射频卡的价格大约在80元左右,这样一个价位相对于一套GPS设备来说还是较便宜的,而对于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则是非常显著,在这样一种价格与性能的对比下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样一笔投入完全是值得的。

4.2 射频信息采集传输设备

这样一个设备的安装主要是为了在GPS信号无法覆盖或是信号相对较弱的时候代替GPS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射频信息采集传输设备的组成主要包括射频收发天线、通信模块和读卡器,其工作基本原理简述如下:车载射频卡进入到收发天线的区域内以后,车载射频卡就会相应的发出加密载波信号,这样一些信号被天线接收以后就能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中的射频读卡器装置进行读取、接收和处理,并在处理过程完成以后将所获取的车载射频卡信息发送到通信模块当中去,通信模块再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与远端的读卡服务器进行有效的通信连接,将所收集的相关信息都传送到地面的调度中心去。

通信模块在进行工作和运转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依托于一些数字公众网来进行通信,这样一些网络都具有IP地址的设置、读卡数据的对比和缓存、卡号的过滤和限制以及通信超时的警告和提醒等。在通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更好的确保无线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就需要为通信模块提供必要的备份。

4.3 调度指挥中心系统

调度指挥中心是由多种设备共同组建而成的,包括大屏幕的电视墙、客户端的管理计算机、服务器、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分析管理装置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后台的管理子系统能够将实时收集到的各个线路上公交车的定位数据和状态信息都在进行甄别和分析以后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够保证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获取到数据以后及时的做出反应并相应的给出合理的调度指令,并同时往信息等子系统中服务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后期的数据整理、处理和储存工作。

5 结论

本文主要是针对于GPS和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公交管理系统中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其结合使用的效果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