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之下,中小企业是各个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均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劲动力。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趋紧,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三期叠加”之下更需注入新生力量。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水平。
一、财税政策演变过程
(一)萌芽起步阶段(1978-1992)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慢慢推动,明确提出改革经济体制,人们逐渐放活思想,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村最先开始创办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也随之开始萌芽。但计划经济的强烈影响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为盘活全局,提高效益,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我国采取了“抓骨干”的方式,对大中型企业推出了一大批支持政策。此时中小企业虽开始出现,但由于其所能经营的范围仅针对农产品加工等十分有限的部分,发展举步维艰。我国在这一段时期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政府和整个社会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度十分有限。1983、1984两年的 “利改税”改革将所得税推入了利润分配领域,将国营企业拉回了自主经营的轨道。此时的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顺应“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号召,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家出台的文件开始逐渐涉及中小企业,但仍没有明确地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且早期的相关文件对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描述是十分模糊的,大体仅仅是提到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一方向,具体的范围和要求并没有被涉及。
(二)鼓励扶持阶段(1992-2003)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呈现由增速放缓逐渐回升后快速发展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1993年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1994年正式实施,即分税制改革。我国开始逐步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此时的政策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这时的财税政策从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上双管齐下,具体包括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再担保的一系列文件,各税种的减免具体规定以及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支持政策。最初仅为部分条款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之后逐渐开始有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1996年《国家经贸委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意见》,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等。2003年,我国推出了《中小企业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小企业的发展地位,明确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和政策扶持方向。另外,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进行的具体完善,其中涉及的税收优惠减免虽非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制定,但中小企业同样适用,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链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三)引导科学发展阶段(2003-)
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也是逐步完善的,政策以“先建骨骼,后填血肉”的方式不断丰富起来。近年我国大量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不仅涉及中小企业自身内部事项,如企业构成、财务管理、科研创新等等,还规范净化了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科学全面地从多角度、多视点力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与国际接轨,产业准入、资本市场方面逐渐放开,资金来源和渠道更加广泛,相应的配套政策也逐渐出台。现阶段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包括企业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内部层面又可分为资金来源的确保,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监管提高,创新发展的推动,销售渠道的丰富。外部层面则包括优化融资环境,建立完善信用担保机制,税收优惠减免,简化审批、减免各种收费,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组建信息服务体系,公平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财税政策,一是针对全部纳税单位、纳税人的税收优惠、结构性减税政策,如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征收,2011年个税提高免征额,“营改增”的正式推行等。二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设立的财税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资金来源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不仅涉及中小企业还包括关联往来的企业、机构,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在担保机构减免税,金融机构减税及准备金扣除的优惠;企业经营上给予相关税种的税费优惠,取缔清理不合理收费,适当给予补贴;产品销售上对出口企业税费减免、政府采购方面规定中小企业所占份额,给予政策倾斜。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结构性减税以来,中央财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目的地选择税种,确保纳税人实质税负水平下降,与此同时还注重研发新的金融项目扶持。三是我国对小微企业给予更多关注,政策倾斜力度加大。2008年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不断丰富,现已成为我国财税政策的重点。
二、财税支持体系完善的建议
(一)坚持多元化发展
一是中小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差异,建账能力、业务水平、纳税意识、财会能力参差不齐,通常需要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管理;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经济水平、交通信息较大的差异使得统一化管理很不现实;三是即便同样被称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劳动密集型等不同的企业发展方向、困难不同。所以,国家统领大方向的基础上可适当给予地方一定权力,可以参照“黑名单”的方式列出禁止项,细致谋划发展蓝图。可事先调研各地的交通情况、优势项目、特色产业、劳动力层次结构、税收征管水平,取长补短,保留当地特色的前提下提升。
(二)关注差异,互补前行
在重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抓住新机会。当前我国经济由要素驱动逐渐转型为创新技术驱动,与之相适应,中小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也应注重创新的优势。我国人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成本的增加不容忽视,同时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其竞争优势持续时间较长,且乘数效应可经由渗透作用放大其他生产力优势,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两种方式之间互补,努力做到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同时全面提升我国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优势项目,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完善法律制度,加快信息化发展
法律制度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障,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后没有专门的法律出台,后劲不足,且该法已不在适应最新发展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有利于确保行政效率,减少有关争议发生,有利于严厉打击变相腐败,变相收费等违法行为,既保护又约束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信息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产业改革和资源优化的脚步,互联网借助其优势成为时代强音。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政策引导,税款缴纳,产品出清,减小有关各方风险。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参照现有的户籍系统,设立“身份证号”,金融、工商、税务、海关等多部门信息共享,既保证资金来去可循,税款缴纳,又可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违约成本,减少违法违约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08)
篇2
关键词:投资发展;财税政策;中小企业
一、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一般的定义是规模小、营业额低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财政立法和执法、财政投资、国家预算、财政信用、财政补贴、财政监督和税收等,其中税收手段又包含有丰富并且有效的方法。目前税收政策作为对中小企业影响最为广泛的财政手段而被各国广泛的运用,除了法律层次的提升与完善,对中小企业作用最大的当属税收的优惠政策,而税收的优惠政策中企业所得税所占的比例为最大,又可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个方面:直接优惠就是事后优惠,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减免税,优惠方式丰富并且简便易行,它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政策性倾斜、补偿企业损失上;间接优惠则侧重事前优惠,配合政府的政策目标来制定相关的优惠方向,以此来激励纳税人调整生产和经营活动,间接优惠方式包括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税项扣除、盈亏相抵和延期纳税等。
(1)资源有效配置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阻碍是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是在市场的失灵,包括供求不平衡、信息不流通等。目前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留存的利润在必需的时候将会成为资金链条的一部分。在企业所得税中,对中小企业施行的税率和起征点优惠措施,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额,增加企业的留存利润,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另外,加速折旧也是现在企业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并不会减少折旧的总额,但在企业的初期,往往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折旧作为一项费用被更多的提及,就是为了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虽然企业在后期需要交纳相对较多的所得税,但是为企业的发展初期争取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财务环境。税收征管的配合也为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的扶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以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的。
(2)成本效益
中小企业中,很大比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力要素的成本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劳动力与资本的单位价格比是影响企业选择生产要素组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税收对于资本与劳动的课税水平会影响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比。第一,对劳动的课税多于对资本的课税,则大多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受到成本上涨的压力,因而会选择部分资本来替代昂贵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会促使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加速向资本集约型和技术创新型的方向转变的的一个途径;第二,对资本的课税多于对劳动的课税,则企业会考虑采用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相对减少资金的投入,对于就业稳定性会带来的有利影响,而对资金的需求改变了供求关系,会降低资金的流通速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运营。
二、完善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
(1)财税政策的制定及体系
①政府管理机构的合理化。首先应明确思路,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长远规划,同时整合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连贯统一的管理机构,也可采用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高层协调机制作为过渡,逐步实现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及其下属的各级地方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②制定专门的财税法律。零散、操作性不强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保障需求。一部专业、全面的《中小企业法》应当成为解决各种问题的首选,在今后的扶持政策中,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立法,以《中小企业法》为法律主体,从细致的分类着手,涵盖全面的政策支持及税收制度,可以为解决纠纷提供切实的法律依据,改善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
③实施有差别的税收优惠。在对中小企业的划分中,针对不同产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量身定做税收优惠相关条款,差别式的扶持更有利于激励优惠机制,也减少滥用税收优惠的情况。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比重加大,适当减少对部分成熟中型企业的直接扶持,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发展机会,减少税式的支出;
和风险投资机构所获收益,适当减免营业税,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2)财税政策执行中的落实和评估
①多种方式共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难逐渐成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仅仅依靠政策的扶持和直接资金拨付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巨大的需求,我认为,购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合理吸纳国外资金;第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的担保体系,增加信用担保机构;
②税务机关强化服务职能。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不同,对纳税信息的接受情况因此也有差别,财务系统的实力并不一致,出现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原因也各有不同,一定要区别对待:第一,对于知法犯法的企业,不仅要依法处罚,批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若再出现问题,处罚的力度也要相应的进一步加大;第二,而对于新成立的企业或者业务尚不熟练的小企业来说,应以帮助为主,处罚为辅,目的是帮助企业规范纳税业务流程,对那些有条件建账的企业鼓励其建账并提供指导;
③提高税收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资金对落后地区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进行扶持,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互相监督,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动等情况的透明度,同时也加强税务部门自身的监控力度,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也就减少了相同业务量所耗费的成本。在具体的操作上,实现中央与地方、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同时联合工商、海关、银行、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联网的制度,实行相关外部信息共享或定期交换信息。
三、结语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
重冲击。最近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对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加快对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增值税转型,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不仅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而且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结构转型、科学发展和体制改革。由此看来,重视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林.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6).
〔2〕刘丽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机制〔J〕.中国总会计师,2007(1).
篇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016-02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非常活跃的因素,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人口等就业的重要渠道;其二,为国家贡献了超半数的税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其三,是推动技术研发创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由要素、资源驱动的粗放增长转为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增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融资难融资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与服务的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强,税费负担重、人才匮乏。财税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实现快速成长发展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其导向性、优惠性、扶持性十分明显;但现行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本文简要分析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契机。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许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许多中小企业孕育着新机遇。新常态下许多企业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催生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种利好扶持政策下,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会。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基于高新技术的第三产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此外,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强大带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的迹象,中小企业的税费不断降低及扶持政策不断的出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出口环境在好转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新的机遇。而且,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不断出台,掀起了创业的热潮,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导向,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二)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这样区域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会产生同质、资源重复配置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头号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有待加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不足。中小企业依然缺乏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人才。相比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着政策歧视、市场歧视、管理体制不合理、支持其发展成长的各项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二、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已有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对激励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发展,创造就业岗位,驱动其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方面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财税政策支持手段单一、立法层次低、各种工具配合协同作用不足;(2)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不足;(3)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力度有待加强;(4)支持中小企业人才吸收与培养的财税政策有待加强。(5)对中小企业减税、免税的力度有待加强。(6)有关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财税激励政策有待加强。
三、经济新常态下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财税法律体系
我国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建设,建设体系完整的财税法律体系。提高立法层次,颁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完善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其中。修改充实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法律。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与绩效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比如专门用于人才培养,用于技术研发创新等。加大各项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样能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发展。与此同时,应优化财政补贴扶持中小企业的支出结构,财政补贴应优先向中西部、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倾斜,在其使用领域方面,应优先用于技术研发创新、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财政自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绩效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与提高。
(三)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财税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应进一步加强。加大财政直接投入用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应加大优惠幅度与惠及面,比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享受低税率,可考虑放宽条件,扩大中小企业的受益面;对科技研发支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增加扣除比例。对中小企业吸纳科技人才、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比如:对中小企业用于研发创新等设备投资,可考虑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3―5年内按设备投资成本一定比例税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中小企业实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实行满足一定条件免征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
(四)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投融资的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由于其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政府应加大财税扶持政策引导,多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介入中小企业,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更大力度的财税扶持政策。可考虑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基金。进一步健全激励中小企业投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比如,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考虑符合一定条件,给予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金融保险业营改增之后);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再担保(符合一定的条件时),给予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金融保险业营改增之后)。此外,对激励中小企业投资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比如,可考虑个人投资者从被投资的中小企业获得股息和红利可给予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对中小企业(符合一定的较宽松条件)实行鼓励投资与再投资的退税优惠政策。
(五)财税政策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与吸纳的扶持力度
我国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与吸收方面的财税激励政策还较欠缺,不利于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发展。比如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与税收优惠幅度。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措施,激励中小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允许中小企业(符合一定条件)高于一般企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从税前扣除,对该产业的企业直接用于教育科研的公益性捐助或大学设立中小企业人才奖学金的费用,允许税前全额扣除。有关中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可考虑从如下方面完善:扩大中小企业对个人获得的省(部)及以上颁发的教育、科学、技术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围;中小企业科技人员以科技入股所获得的股权收益,减免企业个人企业所得税等等。
篇4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随着投资经营环境和出口环境的不断恶化,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特别是近几年来,能源、粮食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支出,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资金越发困难。因此,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就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众多政策措施中,财税政策尤为突出。围绕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这一问题,主要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中国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能有所启示和借鉴,进而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一、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一)美国
美国有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也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即“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SBA经国会授权拨款,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形式有三种:一是直接贷款,由SBA直接拨付,但比重很小;二是协调贷款,由地方发展公司、金融机构协会提供;三是担保贷款,由SBA向放款机构担保,逾期不还,由SBA负责归还所欠部分的90%。美国在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做法比较灵活,经常调整税法。美国还将政府采购制度用于中小企业,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量的采购定单,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SBA参与合同招标,选出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合同项目搁置一边,留待小企业投资或者将一个单一合同分成多个小合同,确保小企业有参加投资的机会。如果招标对方对小企业实现合同的能力或信用有怀疑,SBA可出具证明,表明该企业有完成合同要求的能力。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1 912亿美元的定货合同中,有32.9%是与小企业签订的。
(二)英国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英国政府就规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80%由政府担保。随着小企业实力的壮大,这一比例逐渐降为70%。为了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英国政府鼓励他们开办小企业,并制订了财政补贴计划。规定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到80年代中期,已有3万多个企业得到补贴,帮助了6.6万失业者就业。
英国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具体包括:凡投资者创办中小企业,其投资额的60%可以免税,每年免税的最高限额是4万英镑,公司税从38%降到30%。从1983年起,印花税从2‰削减到1‰,征税起点从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投资收入税和国民保险附加税。豁免资本税,历届政府的资本税豁免额从25%、50%、75%到100%不等。
(三)法国
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1)为中小企业发展设有共同风险投资基金、职工基金、保障基金等;(2)对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创办者和经营者进行重点资助;(3)除对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简单贷款外,还帮助负债过重的中小企业设立再投资特别贷款。在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改进技术方面,法国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规定如下: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4万法郎的财政补贴;对三年内新增6名职工以上的中小企业,每名新增职工由地方领土整治部门补贴1.2~1.5万法郎;对中小企业的 研究 开发经费可补贴其投资的25%;对雇佣青年和单身妇女的中小企业也给予一定的补贴。
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从1996年起,中小企业如用一部分所得作为资本再投资,则该部分所得可以按19%的低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凡雇员达到或超过10人的中小企业,在五年内可以逐步减轻建筑税和运输税;中小企业的继承税可缓交五年;对中小企业以专利、可获专利的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投资所获利润的增值部分可以推迟五年纳税。
(四)日本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全面。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只按28%的较低税率征收法人税,而利润较大的企业,则按37.5%缴纳法人税;对进行新技术和设备投资以节约能源和回收利用的中小企业,在税制和设备折旧方面给予优惠;为促进中小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试验费减收6%的法人税或所得税;对中小企业提取的改善结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的应税所得,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财力,增强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德国
德国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形式有投资补贴、给中小企业低息贷款、政府在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时充当担保人、提供如何获得资金的咨询。在税收优惠方面,实行一系列税制改革:一是提高课税收入的最低标准,增加非课税收入的折扣、回扣(其中包括对孩子的教育费用);二是将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降至53%,最低税率降至19%;三是从1990年1月起,如果小企业的周转额不超过2.5万马克(以前为2万马克)的话,将免征周转税;四是对手工业行业的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五是中小企业凡是购置设备或者建造大楼,只要1/3是用于科研开发的,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为支持中小企业聘用优秀人才并加强职员培训,德国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或改行培训的职业教育中心,经费一般来自于政府拨款,中小企业只为自己的职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德国政府还帮助中小企业到就近的大企业培训自己的职工,并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政府积极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大都经历了从放任到保护再到促进这三个阶段。由于各国(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它们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也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援助和税收减免等,以帮助中小企业改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利地位。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可以分为市场导向型和政府导向型,不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至今还没有存在完全的市场导向型创新,因此,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既可以充当领导的角色,又可以充当关键技术的资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还可以成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者和使用者。在上述国家的财税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三类政策工具方面:一是直接研发预算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援助;二是政府的技术采购和商品采购,为具有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创造需求。同时,政府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自主创新激励的监管等方面。
(二)充分认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发挥一种引导、正面导向的作用,而企业是具体创新的落实者,其成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因此,政府除了直接资金援助、政府采购外,还会重视并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培育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上述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研发税收减免、准备金制度、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抵免、税率优惠等多样性的激励手段。
(三)税收优惠形式多样,间接优惠力度大
由于企业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风险性,为了提高企业对科技研究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各国家普遍注重税收间接优惠政策的运用,采用了以间接性税收优惠为主体、直接优惠为辅的政策体系。其间接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和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加速折旧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鼓励技术进步而广泛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如美国《国内收入法典》规定,对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用仪器设备实行快速折旧,折旧年限为三年,是所有设备中折旧年限最短的。同时,美国还以加速折旧作为政府对私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巨额补贴的一种方法。目前,美国每年的投资中,折旧提成所占比重高达66%~90%;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了促进技术引进与技术革新,先后制定了“试验研究开发用机械设备特别折旧制度”、“科学技术振兴折旧制度”、“新技术投产用机械设备特别折旧制度”等几十项特别折旧制度。对某些高技术产业和项目,加提的折旧率最高达55%;德国规定高科技环保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设备为50%、建筑物为30%;法国对企业用于科研的建筑物投资,允许在投资当年计提50%的折旧。
(四)重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的财税激励政策
中小企业凭借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勇于冒险,有利于分散风险的特点,使他们成为自主创新的一支主力军。上述这些国家不仅对中小企业没有歧视,相反,很多国家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为此制定专门的财政补贴政策,出台了研发费用扣除、加速折旧、资本性支出扣除等相关税收减免政策,极力地培育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国际比较
目前,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后危机时代,随着投资经营环境和出口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一、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难题,发达国家(地区)都制定了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为主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其中,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是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一般性政策。而与税收优惠不同,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这些选择性政策的使用是有限的。具体如下:
1.-般性政策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的税收约占其增加值的40%.5%.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比以前减轻了一些,但也占其增加值的300/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下面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其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美国国会于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兴法》,将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1997年又颁布了《减轻税收负担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意图。根据此法,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十年中将会得到数十亿美元的税收减免…(P120)。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包括:减轻中小法人的法人税率,如资本金在l亿日元以上的普通法入的法人税税率为37.5 010,而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中小法人的年度所得分两部分征税,即800万日元以下按28%的税率征税,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按37. 5%的税率征税。对具有公益法人性质的中小企业的年度所得按27%的税率征税;对中小法人债务准备金的特别处理,如日本规定按债务比例每年积累的债务准备金作当年的坏账冲减次年的所得,而中小企业在次年不必全部清账,可提取16%作为积累;实行促进创业和技术高度化的税制;对固定资产的特别处理,如对企业协会、医院或诊疗所等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环保设施中的特定固定资产,免征固定资产税。此外,日本在消费、取得不动产、继承事业、促进研究开发、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废物利用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税制(P117 -118)。
韩国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一般采取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种方式,其中以减免税收、扣除所得和扣除税额等直接支持方式为主。如《租减法》第15条规定,创办中小企业所得税和法人税实行免三减二,即开始三年免税,其后两年减半征收。《短减法》第19条规定,中小企业技术所得,在国内转移时扣除全额所得,向国外转移时扣除50% [2](P314)。
2.选择性政策
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小企业实行的选择性政策大致如下:
(1)对新建企业的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在落后地区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发达国家(地区)对新建或扩大投资的中小企业给予了较大扶持,对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实施了某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如德国对在落后地区新建的中小企业给予免缴5年营业税的优惠,对新建的中小企业所消耗完的动产投资给予免征500/0所得税的优惠,对中小企业内部留存资金进行投资的部分免征财产税,对在德国东部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总投贤额15~23%的财政补贴。韩国规定,对在农渔村及首都以外地区和首都地区新创立的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分别减免6年和4年的国税部分的所得税及法人地位税,并减免2年内取得的事业用财产的地方税部分的注册税、所得税的50%,同时减免5年的事业用财产的地方税部分的财产税、综合土地税的50%[4l(P271)。
(2)对吸纳就业人员的支持,即按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多少而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如英国政府为了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鼓励他们创办中小企业,制定了中小企业就业补贴计划,规定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3万多个中小企业得到了补贴,且帮助了6.6万名失业者实现了再就业。德国规定,凡失业者创办中小企业,给予2万马克的资助,每招收一名失业者再资助2万马克‘P269)。
(3)对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聘用优秀人才并加强职员培训,发达国家(地区)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政策。如德国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或改行培训的职业教育中心,经费一般来自于政府拨款,中小企业只为自己的职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德国政府还帮助中小企业到就近的大企业培训自己的职工,并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据有关资料统计,德国于1994年共办培训班6.5万个,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73万人,政府用于培训补贴的支出为1. 47亿马克(P270)。
(4)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持。发达国家(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资助主要是设立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补贴。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要求年研究开发经费在1亿美元以上的联邦政府机构,要按一定比例拨出专款用于资助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研究开发经费在2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间的联邦政府机构,每年要为中小企业确定科研项目和目标。为促使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日本在一般折旧之上又增加了特别折旧(如超过过去5年设备投资的平均值时,第一年可折旧30qo)。对于企业为提高技术能力而购人或租借的机器设备,在第一个年度里或是给予300/0的特别折旧,或是免交7010的税金。1985年,日本还出台了中小企业技术基础强化税制,规定中小企业在税制适用年度投入试验研究费总额的6%可从法人税或所得税中扣除,但扣除额不能超过税制适用年度法人税或所得税的15% (P313-314)o
(5)对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如台湾地区为促使产业顺利升级,在:请记住我站域名20世纪90年代出台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以取代《奖励投资条例》,对一些从事产业升级有关的功能性投资给予了详细的税收优惠,如公司为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技术、改进提供劳务技术及改善制程所支出的费用,可以在150/0一20%的限度内抵减营利事业所得税(P125)。
(6)对中小企业出口的支持。发达国家(地区)为鼓励出口,对中小企业制定了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政策。尽管直接的出口补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但各国(地区)政府支持出口的方式逐步变得复杂而隐蔽。如韩国为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制定了支援中小企业出口的中长期方案,方案规定在2002年把中小企业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一年的42%提高到50 010.主管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厅在各道、市设立支援中小企业出口中心,负责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获得ISO等国际认证。政府有关部门挑选了1万家中小企业的5万多种产品,在因特网上建立“中小企业”主页,向国内外宣传,并牵头组织中小企业与贸易商洽谈,以扩大企业的贸易机会(P172)。
(7)为处境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采购合同。为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国家(地区)通过给予有选择性的政府采购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有时也会通过政府采购专门扶持一些处境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如美国中小企业在联邦政府采购合同中占有一定的比重,2000年所占比重为23q00 2000年5月,克林顿签署了一个特别命令,要求联邦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政府采购合同的至少5%提供给妇女创办的中小企业(即企业中一个或几个妇女拥有的股权超过51%的企业)( P156 -157)o
(8)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救助政策。如法国除了给予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贷款外,还为负债过重、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再投资特别贷款。日本实施了加强中小企业体制的“经营稳定对策借贷制度”,如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向缺乏资金但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设立互助基金等,以防止由信贷紧缩而导致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和结构性倒闭。为防止中小企业连锁性倒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将向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对因相关企业倒闭而存在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紧急低息贷款等)(P167)。
(9)对遭遇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特殊贷款。如美国向遭受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自然灾害贷款。对那些经营状况良好、在自然灾害中损失较为严重的中小企业,美国将为它们提供特殊的援助,以帮助它们重新创建企业。在日本,遭遇自然灾害且需要重建的中小企业将会得到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提供的1000万日元以内的低息贷款3 (P167)。
篇6
摘 要 纳税筹划是我国财税领域的新型管理手段,不断被推广与应用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中,尤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筹划效果。中小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应该充分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出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详细的经营策略。通过对会计政策科学合理地分析,能够提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纳税筹划措施。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所谓纳税筹划,就是企事业单位在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纳税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来获得一定节税收益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形势下,纳税筹划正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会计实务具备的多样性,经合理确定会计政策之后,能够为纳税筹划带来足够的实施空间。中小企业应按照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业务内容,加强对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认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节税收益,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中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目的
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而是以税法为依据,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选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主要纳税人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努力寻求可以降低成本的各种措施,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的税收利益。
(二)会计政策对企业经营利益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各项行为有着规范行为,会计系统所具备的意义就不只局限于财务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方面,制定并贯彻不同的会计政策都会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体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政策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坚持的经济原则以及对会计事务的处理策略。在当前国内实施的会计政策中,有些是企事业单位必须坚持的,并未受到纳税筹划的影响,例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内容以及格式等;还有些为可选择的,如存货计价方法、收益、费用确认方法等。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应该在会计法规强大指引作用下,有效结合中小企业具体状况,合理确定可适当体现企业财务情形和经营效益的特定会计原则、方法以及程序,这样就完成了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对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因为中小企业会计实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在会计政策制定过程中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和实施的空间。还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完善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就可坚持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原则,来进行会计政策制定。为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分析并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研究
(一)一同受制于成本效益的原则
会计政策应该包含相关处理业务成本和信息引发的收益;纳税筹划也会将筹划所需费用(方案设计费用、学习与培训费用等)与贯彻纳税筹划方案得到收益进行对比,进而分析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益。
(二)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会计政策的制定目的就是能够让中小企业更能够科学而客观地体现其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经营效益等,加大信息相关性,有利于发挥在发展方向的决策,最终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纳税筹划在坚持节税效益最大化与遵循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最终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二者在整体任务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是进行纳税筹划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有关内容中,对税收约束方式通常包含以下方面:凭借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完成递延纳税的目的,从而体现出资金的时间价值;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所得资金,以此获得一定的节税效益;能够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最终实现税后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会计方法有存货计价法、阶段投资核算法、成本费用摊销法等。
(四)纳税筹划是会计政策经济效果的体现
以现象而言,会计政策应属于会计技术领域,而实质上它具有体现经济效果的特征。这个效果就是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会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还应包含对纳税筹划工作以及投资方向的影响作用。
(五)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就宏观层面而言,会计能够发挥反应企业财务信息状况以及控制财务管理的功能,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将会生成具有差异性的财务报告,体现出不同的经济事实,这些就会对我国的宏观政策以及税收政策造成影响;关于微观层面,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往往会受到自身会计业务的制约,其制定的税务政策与相关调整措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以往遵循会计政策的影响。
(六)二者共同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决策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能够对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应用某些会计处理措施,能够为企业决策指明方向。为更好地进行纳税筹划,中小企业可以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借以获得纳税政策的优惠与支持。
(七)二者是同一个动态过程
就会计政策而言,不管是在初始制定方面,还是随环境因素改变而应用全新会计政策,都动态地体现了其变更过程;纳税筹划也往往在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下,进行不断革新,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政策开展纳税筹划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内容
在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综合应用会计政策来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其过程为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财务管理活动,最好从下列多个方面着手,来完善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案设计:
(一)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当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企业应定期开展国家税收政策、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职工切实了解纳税筹划工作的最终目的以及现实意义,严禁他们将纳税筹划当成偷税、漏税行为,使得他们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纳税筹划,有选择地遵循会计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保持与税务机构良好的沟通交流
中小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中,应该请税务机构工作人员对本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科学性以及能够获得节税效益进行评判,采纳其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规避不规范经营引发的风险隐患,坚持科学、合法、正确的纳税理念。
(三)增强审计监督力度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作为企业能够合理运用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外在保障,从而在发挥审计意见具备法律效用的同时,还能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仍滞留在低层次上,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应充分研究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在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整体纳税筹划观念,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使纳税筹划朝规范化和高层次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虢凤英.浅议新所得税法下的纳税与财务筹划.企业技术开发.2013(3).
[2]康志强.浅谈医院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商情.2013(7).
[3]张家珍.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机涉及的纳税筹划问题.中国经贸.2013(2)
篇7
一、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的政策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看,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许多选择性的政策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从对新建企业、吸纳就业、研发项目、结构调整的支持到特殊情况下的政府专门支持等,非常细致全面。
一是在税收优惠方面英国的做法。英国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了 系列优惠措施,具体包括:凡投资者创办中小企业,其投资额60%可以免税,每年免税最高限额是4万英镑,公司税从38%降到30%。从1983年起,印花税从2%。削减到1‰,征税起点从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投资收入税和国民保险附加税,豁免资本税,历届政府资本税豁免额从25%、50%、75%到100%不等。
二是在政府采购方面美国的做法。美国有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也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即“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帮助中小企业融资,SBA经国会授权拨款,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美国将政府采购制度用于中小企业,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量采购订单,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SBA参与合同招标,选出适合于中小企业合同项目搁置边,留待小企业投资或者将单一合同分成多个小合同,确保小企业有参加投资机会。如果招标方对小企业实现合同能力或信用有怀疑,SBA可出具证明,表明该企业有完成合同要求能力。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1912亿美元订货合同中,有32.9%是与小企业签订的。
三是在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方面法国的做法。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立共同风险投资基金、职工基金、保障基金等:对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创办者和经营者进行重点资助;除对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简单贷款外,还帮助负债过重的中小企业设立再投资贷款。在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改进技术方面,法国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政策规定如下: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4万法郎财政补贴:对3年内新增6名职工以上的中小企业,每名新增职工由地方补贴1.2~1.5万法郎;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可补贴其投资的25%。
四是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援助方面德国的做法。德国政府给予中小企业财政援助的形式有:投资补贴:给中小企业低息贷款;政府在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时充当担保人:提供如何获得资金咨询。实行一系列税制改革:提高课税收入最低标准、降低所得税最高税率和最低税率、对部分小企业免征周转税、对手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
二、通过分析比较后的几点启不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政策大都经历了从放任到保护再到促进这三个阶段。由于各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它们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也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援助和税收减免等,以帮助中小企业改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利地位。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财税政策主要遵循以下两种思路,即自由竞争思路与政府干预思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它们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其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对企业运营的干预比较有限,因此它们在财税政策方面遵循的是自由竞争思路;而部分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政府对企业运营的干预较多,实行的是政府干预较强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它们在财税政策方面遵循的是政府干预思路,而我国无论是从地域还是从文化等方面来看,与后者非常相似。因此,我国可考虑借鉴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如进一步降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使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享受低档税率的照顾。此外,还要及时清理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使其享有与大型企业样的国民待遇,甚至是超国民待遇。
三、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几点建议
篇8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困境;财税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2
一、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就业问题面临的困难和形势与他国相比要复杂严峻得多。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每年新增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制度转轨中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奉行的以经济总量扩张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自身资本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追求赶超式发展,结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制约了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而影响了就业—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据劳动保障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劳动力平均每年供大于求约12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平均每年需转移约900万人。据预测,2005年-2020年,我国年均人口增量将在800-1000万人之间,劳动力供需总量存在巨大缺口且呈扩大趋势。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2000万春节返乡农民工中,仍将有1400万左右继续外出打工,应届大学毕业生610万,上年未就业毕业生150万,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约830万,总计约需新增300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目前每年所能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只有约1000万个,供给远大于需求,劳动力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造成当前就业困境的原因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增加
城镇新增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来自于适龄劳动人口高峰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今后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供大于求约在1,2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转轨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和采用新技术的领域不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传统产业和采用落后技术的领域被逐步淘汰,这导致了大量初级劳动力缺乏就业岗位,而许多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岗位空缺或退而求其次,造成结构性失业。同时,我国体制转轨也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全球经济速度的放缓,对中国来说,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在欧美国家。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而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无疑,对中国来说,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一旦企业没有盈利或者发生亏损,那直接导致的将是大量劳动者的失业。
三、完善我国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路与对策
(一)适时调整和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就当前来看,一方面,实行事前防范失业和促进就业的积极劳动就业政策,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就业的投入规模和比例,逐步使公共财政对就业的年均投入比例分别达到财政支出的3%和GDP的1%,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渐拉齐。另一方面,财政也要逐渐改变投资的主导地位,减少“挤出效应”,实现财政投资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伴随发展战略的转变,财税政策在促进就业问题上也必须从对特定安置对象进行优惠的治标导向,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吸纳安置对象的标本兼治导向转变。
(二)通过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针对实践中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税政策的缺点,如现行的财税优惠政策层次比较低、结构不合理、落实状况不佳等。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参与科研项目和进行自主创业。具体细化、明晰各扶持领域的财税政策,建立起简便、有效、规范的财税优惠政策,增强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大政策优惠的力度,并与人事等其他部门制定的鼓励政策有效衔接和配合,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切实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使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市场有效衔接,供需匹配,减少结构性失业。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力度
农村劳动力普遍具有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专业技术等弱点。首先,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程度,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让其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再次,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提供统一的就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公平的环境和有效的指导。
(四)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
随着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只有第三产业仍保持较高吸纳就业能力,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因此,政府应利用财税措施鼓励和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还有很大空间。因此要通过财税政策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增就业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多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安置了75%的职工就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税收收入占相当比重,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因而发展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不仅要定位于如何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还应定位于如何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优先发展,只有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才能提供稳定或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税收政策应采用多种形式,以适应中小企业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及经营范围多样化和经营水平不同的特点。
(六)把非正规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新亮点”
非正规就业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大量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模式推进制度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健全非正规就业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长远规划,将发展非正规就业作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战略措施;第二,明确新的就业观念,树立现代就业观;第三,培育非正规就业发展所需市场体系和法律与政策支持系统;第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服务。
(七)建立完善“三套体系”
1.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一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和行业间的壁垒,使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真正实现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密切结合,二是支持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更好地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和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三是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对就业培训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素质,防止结构性失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需要。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有效地实现收支平衡,规范资金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把非国有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等都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起真正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3.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体系。在整合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各类安置对象的就业与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统一规范、易于操作的优惠政策体系。要结合实际制定新的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并努力将财税优惠政策的重心,从单纯的购买岗位向鼓励自主就业转移。
(八)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消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抓好以下重点:一是要正确选择农业生产增长方式,扶持粗放农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二是要以土地稳定农民,着力培植“龙型”经济,抓好“龙头”企业,发展以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支柱项目,带动整个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形成和不断壮大,有效地实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进一步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三是建立正确的利益引导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和刺激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振宇,连家明.当前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路与对策[J].税务研究,2009(05).
[2]熊波,郭传声,火颖治.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篇9
华尔街的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最终在2008年下半年以急转直下的经济态势体现了出来,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2009年上半年。就我国而言,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疲软之后,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1%,低于2008年第四季度的6.8%,而到2009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9%,9.0%。一方面,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相对优惠的税收措施对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此次经济危机也暴露了我国经济的两个短板:一是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越来越明显。2004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有0.4%,但到了200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升为2.3%。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经济体疲软,造成我国出口能力下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率跌入近10年最低谷,而到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出口能力又逐渐加强,经济增长率逐渐提高。由此可见,出口能力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而且依存度越来越大。二是就业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还有社会层面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受到抑制,大量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陡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下降。理论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国民消费能力,在就业压力的掣肘下,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因此,扩大内需,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应该是未来财税政策的着力点之一。
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利用合理的制度积极扩大内需
1、发展社会保障
国民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国民消费的前提使他们有能力消费,有信心消费,有胆量消费。在没有能力和信心消费的条件下,通过发展社会保障提高他们消费的胆量,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预算内的社会保障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13.2%,与发达国家30―40%的比率相差很远,即使与中等发达国家20%的比率相比也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2、利用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就业或创业,对在西部就业或创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工资补助或提供高于东部地区的创业基金。稳定学生的就业或创业,就是稳定了劳动力与消费能力。同时这些大中专毕业生能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价值。
(二)完善增值税、消费税税率结构
有针对性调整增值税税率:首先,对于生活必须品,可以借鉴国外的征收方法,使用低税率政策,在一些地方还可以尝试零税率政策。其次,完善增值税税率的梯级制度,即降低总税率的同时,增加多个税率级别,扩大征税的范围。例如,针对粮食、食用植物油、盐、自来水、煤气和石油液化气、居民用煤炭制品等生活必须品征收较低的税,而对于汽车,电子消费品则征收较高的税。
调整消费税税率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的分配,对高档消费品、奢侈品、高能耗产品或过度消费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的消费品在现有税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高税率或进一步扩大从量和从价复合计征的范围,用以补贴国民的食品、药品、住房、教育需要。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1、提高工薪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
如果按当前的2000元作为工薪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那么大多数人的工薪所得都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从而达不到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即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应将当前工薪所得的的费用扣除标准由2000元调至2600元或3000元比较适宜。
2、提高工薪所得的第一级数税率和级数之间的税率幅度
我国工薪所得的第一级数税率为5%,级数之间的税率幅度为5%,显然将5%作为第一级数税率和5%的级数之间的税率幅度有点过小。可以在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的同时,提高第一级数的税率和级数之间的税率幅度,这既保证了税收收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又有利于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扩大消费。
3、将遗产和赠与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将遗产和赠与所得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形成较为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
4、对于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个人所得,应当按月进行纳税申报
建立纳税档案,采取分月预缴,年度终了按其全年的工薪所得按12个月平均计算实际应纳税款,多退少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落实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纳税制度。
5、建立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我国居民的个人所得来源多样化,因此可以将所有的收入来源进行细分,然后按照以下五类进行归类:劳务所得,投资所得,营业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对于那些投资性的,费用扣除少或不存在费用扣除的,如投资所得,偶然所得可以实行分类征收的方法。而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劳务所得,营业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可以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或可以采取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方法。
(四)通过财税政策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的财税政策应当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一,建立稳定的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量。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有信用的担保机构和制度体系,将中小企业、第三方担保机构、金融单位结合起来,政府对第三方担保机构进行监管,甚至还可以入股第三方担保机构以提高其信用。另外,给民间资本的借贷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通过财税政策,鼓励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其实施税收、贷款优惠政策,还可以提供一些专项补助资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培训、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提供帮助。第三,加快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作为服务业的生力军,在旅游、游戏、餐饮、酒店、家政等产业上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国家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将部分资金分流到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来。
篇10
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试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其基本原则是:统筹设计、分步实施,规范税制、合理负担,全面协调、平稳过渡。
其主要税制安排是:税率方面,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计税方式方面,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依据方面,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面,服务贸易进口在国内环节征收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
2011年12月29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
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应当占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不能低于60%。这是首个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要求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培训指导及专业化咨询服务力度。同时强调,各部门应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本部门上一年度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具体情况,并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媒体公开预留项目执行情况以及本部门其他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情况。
2012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