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护理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护理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断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59-01
国际上护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前几年有机构曾做过调研,英国护理岗位人才缺乏程度达到100万个左右。顺应这种需求,国内医学院校都增设了涉外护理专业,特别是医学高职高专把涉外护理作为学校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涉外护理专业不仅培养护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医学高职高专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英语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让毕业生顺利到国外就业,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我们必须分析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改革策略。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带来教学困难
高职高专的生源不一。有的是高中直升大学,语数外基础学科知识学习较为扎实,这类学生学习英语难度不大。有的学生是卫生学校、药剂学校、护理学校这些中专层次的学生作为“三校生”考进高职高专,这类学生在中专一般只重视专业学习,往往忽视像英语这种基础课程学习。有的学生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英语口语和会话能力在中学就已得到良好训练,对于英语持续学习没多大压力;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地区,中学英语的学多是应试教育,英语实际能力不强,对于涉外英语的学习力不从心。
1.2 专业结合力度跟不上学生工作岗位需求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一般钻研的是公共英语,对于护理专业知识所知有限。护理教学的教师,并不是每个教师的英语能力都能用途英语教学。而涉外英语教学中,更多是工作岗位环境中的实际会话和交流需求。以往的教学中,更多地是单纯地教学一般的日常会话,而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力度不强,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1.3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于涉外护理的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较多高职高专学校往往认为此类课程的教学就是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加点护理专业词汇,多给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开点英语课程。
1.4 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较多高职高专还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室讲解+语音室听力教学。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现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广泛,学生对于这些科技的认同度高,如何改革和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满足教学所需,是教师在课程改革着重注意之处。
1.5 缺乏良好的学习情境
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工科教学,语言学习讲究学习情境的构建。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激发,才能在实践工作或模拟情境中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高职高专的涉外英语教学没有脱离教师讲学生记忆的呆板方式,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不能更好理解,英语会话能力不能满足实践所需。
1.6 教学评价单一
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应该是多样化的。特别是涉外英语教学,不能只凭一张试卷就能评价出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能力培养程度。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往往采取卷面考试,作为涉外英语课程的评价主要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得不到真实的教学效果反馈,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2、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通过调研,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已在开展教学改革,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从以下方面作出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结合专业的教学计划
分析和调研涉外护理专业岗位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明确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重新编定或者修改结合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2.2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前提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涉外护理专业工作岗位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方面的教材可选择面不是很大,一是可以在已有教材中精选,二是可以根据本校课程所需自己编写教材。笔者提倡自编教材,可以因材施教。自编教材时要结合涉外护理专业对于英语知识的特征,最好教材组成员应该有护理专业的老师参与。
2.3 分层次教学
前面提到高职高专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生源不一,造成教学实施有难度。在实践教学改革,我们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效果颇佳。分层次教学,即是学生进校时,进行英语能力的摸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层次分班教学,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主要目的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跟上教学节奏;让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为了面面俱到而苦恼。
2.4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重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往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英语教学特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是单纯采用哪种教学法,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取每种教学法适合英语教学特征的方法,混合使用,取长补短,能得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2.5 构建模拟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英语教学,具有工作环境的专业性。教学中可以构建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真实地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护理专业教师担任助教,帮助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2.6 多种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成效
篇3
【关键词】执业能力;高职护理;培养模式
1995年起我国正式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确保护士“依法从护、持证上岗”,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执业护士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试,具有行业的执业准入控制和保证行业执业人员水准的重要功能,它决定着护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008年新《护士条例》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制度成为执业能力衡量的量化标准,并明确规定护理专业在校学习的最后1年可以参加执业注册考试[1]。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获得学历证书和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的政策调整,目的是期望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执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使学校教育与护士执业考试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学校声誉,成为了各护理院校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1.护士执业能力的内涵
执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护士执业能力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综合技术能力[2]。当代护士应具备的执业能力包括: 良好的健康宣教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医护协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独立决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等。
有研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由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专业态度4个维度构成[3]。
2.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卫生部明确规定无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不得上岗, 此规定必将对护理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产生深刻影响, 也意味着我国长期存在的护理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已得多广泛关注和深刻认识。当前高职护理学生的执业能力低下,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缩小护理教育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以执业能力为导向探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护理教育面临的新思考。
3.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策略
3.1 加强人文医学教育
人文执业能力是护士综合执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护患沟通能力、人文服务能力、和谐护理能力和依法护理能力等[4]。护士除了为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外,还应提供人文、情感方面的关怀。当代护士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意识。而目前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将护理对象看成有生命的机器而忽视了情感、心理、社会角色等人文社会属性,这是目前高职护理教学的缺憾。
3.1.1增设人文课程
近年来人文课程的开设虽有所调整,但力度不够,这需要教学主管人员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中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所占比例。如我校近年来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护理沟通与礼仪》、《卫生法律法规》、《护理伦理》、《职业道德》等,2013级高职护理学生还增开了《音乐》、《美术》等人文课程,旨在营造良好的人文医学教育氛围,实现对护生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
3.1.2将人文课程融合到医学课程中
人文课程的开设始终是有限的,因此,专业教师应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意识和人文执业能力。如教师在基础护理操作示范中将护理礼仪和护理沟通的知识渗透到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到举止端庄, 仪表整洁,目光温和,表情自然,动作轻柔,跟患者语言交流富有礼貌性和情感性,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关心爱护患者。教师这种言行举止中的礼仪规范,爱岗敬业的态度及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有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3.1.3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全方位的,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如规划校园、布置教室和实验室等,要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富有人情味。比如我校在每周二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 ;在护士节上举行授帽仪式、宣誓仪式;开办各种文艺晚会等以良好的人文氛围感染和熏陶学生。
3.1.4增加人文关怀的考核指标
如今年我校组织教师自编了新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实训指导》,教材中修订了单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新的评分标准里面除了有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还新增加了评价学生个性品德,态度,交往技能的等人文服务内容,加入了人文关怀的考核指标,专业技能占80人文技能占20。
3.2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职护理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 ”,习惯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做,这种强制性学习氛围使学生倍感压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一种轻松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性差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扮演好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咨询者、引导者和激励者[5]。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综合执业能力的课堂教学呼吁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探求一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及岗位要求的“学生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型教学模式。
3.2.1.1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的作用不是仅提供参考答案和单纯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质疑,引导学生如何去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如案例分析法:给学生一个案例(实际的或模拟的),以问题为基础、案例为引导,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的内容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1.2开展“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目前职业教育的定位是“立足岗位、突出能力、强调应用”。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是高职护理学生执业能力的核心。将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另外,在学生进入实习之前,要集中性地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力争“零距离”上岗。如我校技能强化集中训练的时间是实习前八周,训练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护患沟通能力及技能操作水平。
3.3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执业护士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是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反馈。因此,必须调整高职护理教学与考试模式,使学校教育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最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
近年来,反映考生综合素质的考题在护士执业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重点在于考核应用能力,即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综合信息、做出判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均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逐渐培养,这也就是过去要求必须有一年临床工作经历才能报考护士执业考试的原因。在目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双证”要求下, 这些能力就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培养。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学习习惯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对所学知识重视记忆而忽视理解和应用,这与护士执业考试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3.4加强整体师资素质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综合执业能力有很大影响。高职学校的教师自身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及丰富的人文知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不能及时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存在技能操作能力不足,教学态度不端正或人文知识欠缺等现象。
近年来,我校对新进青年教师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教制”进行培养。对所有专业教师建立教师定向、分层培养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覆盖、全程引领和有效激励教师成长。师资培养计划包括:学历提升;进修培训(专业教师外出业务培训或访学);实践锻炼(与医院签订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合约,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安排专任教师专业实践锻炼每年累积一个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同时对专任教师进行人文医学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增强人文医学教育意识。
3.5加强临床实践性教学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护患沟通交流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传统的高职院校护生实习多数只安排在医院各科室轮转进行临床护理的实习,不利于护生综合执业能力的培养。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还应增加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实习。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进行社区护理实习,培养社区护理工作能力,适应护理学发展新趋势;建立护理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护理教育实习,培养临床教学能力能力;在在护理部轮转或跟班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实习,培养护理管理能力,最终培养护生综合的临床执业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目前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护士执业能力是评价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适应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对护士知识、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执业意识和综合执业能力,成为了各高职护理院校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护士条例》[S].2008-05-12.
[2]赵传昌,周军,梁勇.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一体-三阶段-多模块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2070-2072.
[3]曾友燕, 王志红. 探讨护理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J].护理研究, 2005, 19( 6A) : 1024- 1026.
篇4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Z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乃枷肷咸岣叨曰だ碜ㄒ涤⒂镏匾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
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医学护理应用多媒体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44-01
行动导向教学自国外引入,在国内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确定共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并通过多媒体等工具模拟实际情景,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考核,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通过教学者不断探索与临床护理者的经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符合当代社会教学需求。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呢?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以自我为导向学习环境中应运而生,结合实践和理论,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实践模拟作为导向,在组织形式上以临床项目护理任务作为导向,通过多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理论知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效果。传统模式医护教学过程偏向授课,听课,总结课后心得,学生的医护理论知识很强,却不会灵活运用。如:在护理过程中反复的询问病人问题或者不耐烦病人的描述,依照理论来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作出判断。然而行动导向教学内容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使得课程立体和丰富。如:教学环境中教学团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模拟环境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置评分体系。评分体系包含倾听病人的诉求环节、是否执行医嘱、配发药物是否准确、用药注意事项、输液等专业事项环节,医患关系环节进行打分,并纳入其学习成绩中,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习惯。经过分组后的分组后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分别扮演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尽可能的还原现实,病人有条理或者无条理描述自己的感受,护理者在其描述中找到可用信息,给予病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解决方法以及安抚病人情绪,家属对于护理者专业素养的认可或者不认可等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中学会灵活变通,处理三者间微妙的关系,不断丰富临床护理经验。
2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程
医学护理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既要参照传统教学模式又要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引导,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和教的统一。在理论课程上,因为学生各自学习背景和教学资源整合存在差異,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理论课程,寻找最新和高学府护理教学视频,推荐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中一起分享,共同讨论心得。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医学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网络资源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医护理论知识体系。在哲学有一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互通有无,理论知识积累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完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知识的不足,以达到快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丰富临床经验的目的。不少医护专业学校都会建立实训基地,设立实训课程,学生可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的不同科目,例如:正确执行医嘱,友好的叫醒病人,输液时正确插管和拔管,以及如何让病人配合护理过程中的量体温,吃药等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设计实训课程环节时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分数,设立考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丰富临床护理知识,灵活处理医患微妙关系,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训中通过角色的扮演,病房巡房,设计每天日常工作图等,设计岗前培训式的技能教学为主线,按照课程规划和步骤有效的学习,从中获取护理专业知识,巩固医护基础知识的基础,并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做到专业护理。
3加强教育疏导,提升专业素养
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不仅需要自身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通过OSCE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简单,工作经历存在不足,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畏参与临床护理,却很难预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隐患,在护理过程中不懂变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败在了医护关系中,使得自身也陷入麻烦中。在教学中根据设定的目标和专业标准,设计保护自身和法律意识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医患,例如:不信任,打人,病房无法安静等问题通过视频分享,通过设计情景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自身遇到了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实训课和环境的模拟,不断探索临床护理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更好的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专业素质。
4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从中会发现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针对于不同阅历的差异,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规划中结合学生的医护学理论转而又知识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提高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专业能力帮助病人,做一个优秀的医护者。
作者:张芹
参考文献:
[1] 宋丽红.阶段式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集中技术培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68-69.
[2] 曹梅娟.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2.27(3):51-52.
篇6
【关键词】 ESP教学方法;健康评估;涉外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0-02
为了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涉外护理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近1年来,我们在涉外护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了解这些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成效如何及学生的认同度、支持度等,我们对2012年下半年所教学的11级大专护理进行了问卷调查,为我院涉外护理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现将实施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课程现况
目前我院涉外护理专业开设《健康评估》,课时为48学时,作为必修课开设。普通大专护理专业中,课时为96学时,作为必修课开设。相对于普通大专护理专业的,涉外护理专业开设的《健康评估》学时少,需要讲授的内容一样,同时针对于涉外专业还增加了医学专业英语内容。因此《健康评估》教学存在的学时少,讲授时间紧,教师课堂教学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主,对于涉外专业的医学专业英语内容一带而过,甚至完全按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无法体现涉外护理的专业性。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1 ESP教学理念的应用 《健康评估》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涉外护理专业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在实践护理过程中的关于英语日常语言交流及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应用。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它针对特定专业与职业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并随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不断的深入逐渐形成了英语教学的一个独特的领域[1]。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涉外专业护理需要的是英语听力、口语及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ESP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通过护理操作、角色扮演、多媒体的运用,模拟医护和医患对话的模拟情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浓厚兴趣与热情,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以任务的形式将英语的听、说练习与护理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将护理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任务形势提出来让学生围绕任务中的实际交流需要来不断熟悉与强化每一项操作过程中护理听力与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将医学基础知识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方位、整体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统一,学以致用。
2.1.2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直以来《健康评估》的教学主要为教师在课堂内的理论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内容,笔者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ESP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确定11涉外护理为实验班,采用ESP教学法。11普通大专班级为对照班,采用讲授法。11涉外护理班级作为实验班,将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次授课前准备时间为1周,同时教师将本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涉及到的英语专业词汇、背景资料提前发给同学参考。在此期间,教师进行沟通辅导。在讲课时,每个小组现场随机选择一位同学讲解这一节中的一个部分,要求在介绍的时候使用英语作为介绍的语言,听课的同学进行提问,演讲的同学进行回答。
3 问卷调查
3.1 问卷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11级涉外护理及11级普通大专护理,共120人。
3.1.2 调查问卷设计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为课前调查问卷和课后反馈问卷两部分。课前调查问卷共设计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英语水平调查、医学英语水平检测、专业知识检测,主要是选择题。课后反馈问卷共设计两个部分,学习效果检测和教学方法调查。调查问卷分别在布置教学任务开始前和讲授完毕之后集中发放,调查问卷时间15min,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卷备选项的选择结果用计数法获得,用百分数表示。
3.2 问卷结果 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08份,回收率为90%,其中无填选内容者,一人多张,多张一样的答案的,同一项调查中所选项一样者设为废卷,统计有效问卷为96份,有效率为88.9%。问卷基本情况见表1。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卷备选项的选择结果,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从入校的高考英语分数来看,74.3%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分数分布在79-89分,而普通大专护理在79-89分的分数分布在69.8%,从英语学习兴趣方面,66.7%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而普通大专护理对英语学习兴趣为50.5%,上述结果告诉我们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与普通大专护理学生在入校时英语基础水平和英语学习兴趣是相差不大的。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和医学基础课的学习,进入到临床课的,涉外护理专业70.1%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英语的自学能力,72.3%的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可以阅读医学英语文章,68.4%的学生能说一些简单的基本对话,26.3%的学生想说话到嘴边说不出,而普通大专护理学生51.5%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英语的自学能力,55.5%的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可以阅读医学英语文章,38%的学生能说一些简单的话,41.8%的学生想说话到嘴边说不出。涉外护理和普通大专护理课前医学英语内容检测习题正确率平均为48.8%和47.5%,课前专业知识内容检测平均为88.3%和86.6%,上述结果告诉我们涉外护理和普通大专护理在普通讲授法情况下,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大专护理学生无明显差异,无法体现涉外护理专业特色,对学生的将来胜任涉外护理工作存在明显的缺陷,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无法提高,见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
4 讨 论
4.1 教学方法讨论 见表6、表7,通过ESP教学法的应用,涉外护理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效果为92.8%的有明显提高,而普通大专护理使用传统讲授法医学英语学习效果为67.22%。ESP理念的教学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演讲课后选择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8.3%学生英语听力有所提高,83.7%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90.5%对学习医学英语词汇有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受访学生的肯定和认同,学生感觉获益最多的是增强了对课本以外实践知识的了解,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发现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医护英语等级考试三级中,实验组通过率为100%,对照组通过率为50%,见表8、表9、表10。
5 建 议
5.1 严控涉外护理专业生源 通过调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暂时先不分出涉外护理专业,仅通过高考分数进行分专业比较片面,要“以兴趣为主导,以分数为基础”,在入学一年后进行涉外护理专业划分。划分专业时,首先以学生兴趣为主自主报名,学院组织英语水平测试,医学专业英语及专业基础课测试,通过测试择优录取。
5.2 教学方法改革 建议引入ESP理念教学法进行临床课教学,通过ESP理念教学法能够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讨论、发现、整理、演讲、反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运用英语作为语言进行课堂交流,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通过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积累,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篇7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New Ori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ZHAO Xu
(Tongxiang Health School, Tongxiang, Zhejiang 314500)
Abstract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such a premis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t is ve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 planning out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direction, clear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goal, it's important articles from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and expounds the new ori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alysi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1 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护理专业本身强调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对于今后他们职业生涯中所面对的病患乃至整个医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纵观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却是足以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为:
1.1 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时展格格不入
作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设计科学有效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这是由于教学内容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枢纽,也是建立师生双方沟通与交流的必要途径,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基本脱节,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慵懒和散漫,教材的选择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些院校竟然都没有将英语课程纳入护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
1.2 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经过实地的调查与研究,不少中职学校对于这一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并没有安排统一、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支撑。往往这一教学过程只是由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来担任,并没有专业课教师来参与教学。实际却是公共课的英语教师大多缺乏护理学方面的知识结构,这对课程完成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少数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只是停留在基础的知识讲授阶段,并没有渗透过多的实际交流与操作经验,这对学生的知识习得也是极为不利的。
1.3 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侵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纵观当前的中职护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大多提不起太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是由于教师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来决定的。如今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或是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会产生太大的教学效果。
2 探析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路径和新取向
纵观当前形势下的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路径,显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顿感索然无味;教师完全霸占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鲜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没有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情境,等等。毫无疑问,在这种消极趋势的指引下,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是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空间的。这样最终导致的后果便是学无所用,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笔者针对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
2.1 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来选取合适的英语教材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教材不仅是他们进行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推动力,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必要途径。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既要考虑到英语教材当中是否涉及到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又要把握住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看教材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流畅的英语交流与对话。然而,关于护理方面的英语教学内容是相对比较多的,这时就可以考虑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特征来进行选择,力求所选的教材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 2 在英语教学的授课数量上应合理把握
以往的英语教学往往授课的数量远远不足以将整本教材的内容悉数传授给学生。这是由于中职护理专业涉及的医学英语内容极其丰富,甚至在国际护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猎。为数不多的授课数量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么大容量的课程灌输。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安排时对于授课数量应合理把握,并注意好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2.3 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师资力量的优劣对于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学校本身应加强对于现有教师护理类专业知识的培训与管理,力求促进公共类教师向专业化教师的极速转化。同时,不同学科间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也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护理专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追求目标决定了英语教学在护理专业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随着这一课程的广泛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同类学校竞相研讨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相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定会有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取向应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1)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学方法的革新,各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妥善融合,必将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巧妙融合,学生知识考核的方式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课堂教学与实地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4)高科技媒体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必能与现有的学科内容互帮互助,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5)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科目标,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教学在护理专业当中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与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相融合,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最终的语言习得与熟练运用的目的。此外,巧妙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恰当地进行教学辅助,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新时期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对于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对于这一语言的掌握也是体现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文化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将成为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胡勇忠.略论21世纪的中国ESP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2006(27).
篇8
我校于2003年首次招收了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高职生,为了解培养的护理高职毕业生是否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我们于2011年6月对本校前三届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省内近年来录用我校高职护理毕业生 5 人以上的医院12 所,其中三甲医院 8 所,三乙医院 3 所,二甲医院1所。调查护理部主任 12 名,科护士长 23 名,护士长 85 名,共 1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 8名,副高级职称者29名,中级职称者83名。
(2)方法。根据我校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征求多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后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就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实践技能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等14项能力进行全方位调查,有5个答案等级,即很强、较强、一般、较低、很低。
以随机发放调查表和邮寄信件的形式,向上述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 116份,回收率为 96.67%。问卷结果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1)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较高,对我校护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常满意的占62.2%,比较满意的占30.6%,不满意的占6.2%;总体满意度为92.8%。
(2)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环境适应、敬业爱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5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90%,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等2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8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4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均高于70%,用人单位对我校高职毕业生能力总体是肯定,这也是对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肯定。但从调查结果也可看出,毕业生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还比较弱,用人单位对此3项评价结果“很强”“较强”之和均低于70%,尤其是创新能力最薄弱,评价“很强”“较强”之和仅为48%。这提示我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尚有待重视和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作为国家紧缺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多年探索,已确立了一定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毕业生走上护理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跟上新时期护理工作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其创新和发展潜能,是学校在转型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时期护理工作性质、内容和要求,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较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和培养思路作相应的调整,比以往更加注重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要求构建合理、科学、综合的人文教育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相应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学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适合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人文课程,并有机融合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
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3-01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护理基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对临床患者护理实践重要的途径[1]。临床学习直接关系到护生参加工作后的工作质量。近几年来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特立独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在临床实习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差错。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带教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1)护生到科室时,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有专人带领护生熟悉环境,介绍本科工作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消除其紧张情绪。协助其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
(2)严格遴选带教老师。要安排热爱护理工作,善于沟通,理论扎实,操作技术过硬的老师带教。实践证明,让刚刚走上临床的护生跟随一位称职的护士一起工作,她看到老师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尊敬,与同事之间关系和睦,他学习模仿老师行为的积极性就会增高。
(3)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创新临床教学模式。老师不要在护生面前议论与工作无关的人和事,也不要把护生当成小孩子,要注意讲话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使用”请、谢谢”
(4)根据临床实习的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制定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全面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矫正不良的心态和行为,培养护生乐观、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①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首先指导护生学习护士的专业角色,让学生跟着老师,以观察为主,看老师如何与病人及家属其他工作人员如何交流沟通,怎样护理病人,怎样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等。在与带教老师的共同工作中,感受到护士与医生、病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关系,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前,先学习护理专业的态度[2]。
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从不同 角度主动寻求解决问题 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流程。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临床工作。多于学生进行对话,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理变化,及时因材施教。对学生应严格要求。
③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练习中娴熟护理技能。在工作中体验护患感受。
④在实习后期,安排其承担一些非临床岗位工作,加强其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5)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全面。从学生仪表、礼仪、沟通能力、理论水品,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建立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结合;途径
一、当下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形式
当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和考试方向上,这三个部分组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各个部分的重要内容。
(一)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
护理作为特殊的行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还需要评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等专业核心能力。但是在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缺乏一个连贯的、不断纵深的培养体系,使得在教学内容上造成相同内容重复讲授的情况。
(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象
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招生对象中有明显的不同。中职院校在目前生源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招生数量,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招收的学生学习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往往质量不高。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一般为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应通过统一考试进行录取,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招录不同方向的学生,从而可选拔一些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自我社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三)高职人才衔接的考试方向
在招录学生时,很多高职院校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来自主命题,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试题。一般的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基本知识学科,再加上专业综合能力考试。专业综合能力考试主要是针对选择方向设置题目,一般包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
二、护理专业中高职人才衔接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中高职人才衔接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充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但是在人才衔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结构、培养人才方向、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护理专业中高职人才结构断裂严重,影响中高职人才的顺利衔接
在我国,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的理论和职业知识及操作能力。通过招录高水平的人才,让高职教育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发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发展。但是在中职教育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具备丰富的自我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但基础理论、人文素养及学习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然而,在高等教育的普通高中人才方面,他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给大学输送具备扎实学术知识理论的学生,促进他们在大学中更好地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普通高中没有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职业素质的人才,没有充分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中职教育学生没有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普通高中没有具备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从而造成高职人才结构出现断裂,缺乏适合的生源来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二)护理专业培养人才方向衔接不到位,影响人才的充分发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方向,是让学生成为具备高等职业能力,能够充分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的高端化。但是在中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要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懂得应当如何操作来完成专业知识需求,在教学中更多的内容体现在实践操作中,针对其基本理论知识,各个部分知识的联系内容不到位。这就造成中职院校学生不具备内在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很好达到高职教育所需人才的水平,从而出现人才培养方向偏差,影响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步伐。
(三)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衔接不到位,知识断层存在较大问题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和提高。中职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体现在专业实践操作、基本操作步骤中,但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和内在基本原理教育的偏少,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教育后,不知道操作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内容重复、内容断层的问题。例如,一些内容重复教学,一些内容基本没有涉及,造成该传授的知识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传授,在已理解的知识上浪费宝贵的时间,从而导致高职教育目标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必然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能够从低层次水平逐步过渡到高层次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快速发展。
三、护理专业中做好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针对中高职在人才衔接、培养方向衔接、教学内容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更切合实际操作的解决途径,以让中高职的衔接更顺畅,为更好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做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人才分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护理专业高职院校学生招录水平不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结构的分离和提高。针对中职学生,加大基础知识教学力度,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基本逻辑和原理,充分提高综合能力。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在职业基础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训上下大力度,让这些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向,让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知识学习。
(二)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有序衔接
中职护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社会上进行基本医疗操作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护理教学,则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护理领域具有较大作为的护理人才,是具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能够解决医院、卫生机构、门诊问题的基本医学知识,还要在自我领域进行创新发展,更好地提高护理行业的基本水准。所以,在人才培养方向衔接方面,明确他们之间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差距,知道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来解决培养方向的代沟。同时,高职教育一定要基于中职教育进行创新,充分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努力做好培养人才的阶梯式教学,避免出现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培养方向出现断层的现象,从而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努力做好护理专业中高职教学课程的衔接
教学内容是培养职业素质人才的重要核心。只有做好两者间教学内容的衔接,才能更好地发展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所以,在教学计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逻辑性,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空缺,充分实现职业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学内容布局一定要合理,实现知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教学。这就需要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职教育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要做到不同课程不同对待,针对公共课程适当降低其学习深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学习和挖掘。在高职教育中,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深化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深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护理专业领域进行自我发展,促进护理专业水平朝着更高层次发展。这既能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75-1077.
[2]芦京昌.关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13,(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