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震减灾研究报告

篇1

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五条生命线工程和有可能因地震破坏造成有害物质泄露的单位及人员密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制度。

第六条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计划、规划、建设、公安、民政、卫生、交通、水利、经济、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第八条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地震灾害预防

第九条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应当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十一条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二)省以上地震安全性评价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论;

(三)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确认书。

第十二条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没有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计划、规划、建设、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立项、用地和施工等手续。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已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计进行工程建设,并不得降低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设计标准。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对所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评价的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十五条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选择工程建设用地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裂。

第十六条已经建成的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十七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并根据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八条地震、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年3月的第一周为全市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及科普知识宣传周。

第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活动。

第二十条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

第三章地震监测预报

第二十一条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

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并负责本辖区内的震情信息收集、分析与核实,在提出初步预测意见后,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已地震中期预报的区域,在震情跟踪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临震异常,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情况紧急时,可以由市或所在区(市)人民政府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迅速予以澄清,公安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维持社会的稳定。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内容的文稿应当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方可:

(一)已引起社会强烈反应的宏观地震异常现象的解释或说明;

(二)震情监视和地震活动状况;

(三)地震谣传的应急处理。

第二十五条人工一次性爆破用药相当于3吨TNT炸药能量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实施爆破的单位或个人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后,及时通知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震减灾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工作。

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防灾系统。

第二十七条跨度大于100米的大型桥梁,以及地铁、隧道和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应当根据防震减灾需要设置地震监测设施。

高度超过150米的超高层建(构)筑物,应当设置相应的强震观测设施。

第二十八条地震前兆台、监测台、强震台的选址和设计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技术验收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应当接受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地震监测设施需要搬迁或者撤消时,应当事先征得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条地震监测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在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周边设立标志牌,标明保护的内容及范围,并将地震监测设施所在位置通知有关单位。

第三十一条在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不得烧荒、爆破、采石、挖土、堆放金属物品和进行其他危害和干扰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活动。

因工程建设需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钻探、采石及其他振动性作业的,应当经地震监测设施管理单位同意,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二条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征得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后迁移或重置地震监测设施,并应当承担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迁移、重置的费用。

第四章地震应急救援

第三十三条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供水、供热、燃气等属于生命线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二)车站、机场、铁路、港务等属于交通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三)大型商场、体育场、大型公共娱乐场所;

(四)医院、学校、二类以上幼儿园;

(五)大型厂矿企业;

(六)其他因地震可能引发水灾、火灾、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单位。

第三十五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三)抢险救援人员的组成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灾害评估准备;

(六)应急行动方案。

第三十六条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在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预报区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临震应急措施:

(一)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二)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

(三)根据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避震通知,组织避震疏散。

第三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转为本级人民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抗震救灾事宜。

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类型和震后趋势迅速做出判断,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第三十九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控制次生灾害,制止灾情、疫情的蔓延和发展,检修被毁坏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工程,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第四十条震后救灾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听从命令,服从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和财产的管理与监督,将震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害损失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按规定上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本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关键词:地震 项目背景 项目研究 作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20-02

1 项目的意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活断层这个术语是20世纪初提出来的,一直被人们所研究。它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活断层是目前地震学和构造学研究重点,对活断层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分析对于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活断层与地震灾害的关系密切,活断层决定着多数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位置,活断层的规模大小、运动性质和活动时代等属性决定着地震震级的大小,同时,对强地震地面运动具有复杂的影响。城市及附近地震可加重发震活断层沿线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特别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然快速错动所导致的“直下型”地震能引起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

2 项目的背景

毕节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南北地震带南段东缘,构造运动强烈,各种构造行迹叠加、相互交错,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中等强度地震,是贵州省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2009年01月17日在毕节威宁县小海镇发生M4.0级地震。2009年03月22日在毕节威宁县小海镇发生M4.7级地震。2014年07月20日,纳雍县发生M2.4级地震。2014年10月9日,金沙县柳塘镇发生M3.1级地震。已知该市主要分布着威宁石门坎断裂带、紫云-垭都断裂带、金沙岩孔断裂、大方马场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但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未对已知的断裂进行系统地调查和分析,对断裂带内活断层没有清晰的基础资料,该市是地震多发区,对市内主要断裂的断层调查有助于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利用地质学知识和地震学知识探测和调查该市境内主要断裂带各类地震活动断层、获得断层基本的展布、倾向、倾角、破碎带宽度、发育历史、最新活动时代、运动性质、位移量等指标,可对该市地震发震构造和地震地质背景分析总结提供基础资料。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40秒,贵州省威宁县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交界(北纬27.5°,东经104.0°)发生M5.7级地震,12时16分29秒,彝良县(北纬27.6°,东经104.0°)再次发生5.6级地震。震中距离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最近为7.5 km,距威宁县城77 km,距石门乡政府所在地16.6 km。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威宁县、赫章县38个乡镇受灾。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安置,结合活断层的分布对群众安置的地点选择尤为重要。因此,防震减灾部门需要加强对断层的调查,掌握地震地质背景,为政府择优选择安置地点提供科学依据。

3 项目的研究方法

以前,地质研究和地震研究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断裂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这次,笔者将把地质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活断层的发展作为基础,进一步来研究该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开展毕节市活断层调查研究,得到毕节市主要断裂带地震地质背景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为日后毕节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依据。

笔者将以威宁石门坎断裂带、紫云-垭都断裂带、金沙岩孔断裂、大方马场断裂等活断层为基础,来研究在此断裂区域内所有发生过的地震,特别是4.0级以上地震的类型、特征、发震构造以及预测研究区域内地震的发展趋势及可能给毕节带来的最大危害。

野外观测是断层研究的基础和主要方式。断层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断层的识别、产状的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确定以及断层形成时代和活动演化进程的确定,进而探讨断层的组合、形成机制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物理环境。通过野外观测结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毕节市主要断裂带发震构造、发震能力和地震地质背景进行初步判断。

利用地质学和地震学知识探测和调查该市境主要断裂带各类地震活动断层并获得断层基本的展布、倾向、倾角、破碎带宽度、发育历史、最新活动时代、运动性质、位移量等指标,对该市地震发震构造和地震地质背景分析总结提供基础资料。

收集研究区域所有的地震资料、地质资料、活断层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断层进行年代初步鉴定,特别是活断层,鉴定活动年代;用地震分析软件分析地震的各项参数。分析研判毕节市内历史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该市主要断裂带活断层分布情况,对毕节市主要断裂带发震构造进行初步研究;对毕节市地震地质背景进行初步研究。

该项目先用历史地震分布作数据,从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对发生在毕节的地震进行分析。根据1965年以来毕节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对毕节主要活动断裂及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威宁石门坎断裂带、紫云-垭都断裂带、金沙岩孔断裂、大方马场断裂研究。并根据图片及采样普查断裂基本的展布、倾向、倾角、破碎带宽度、发育历史、最新活动时代、运动性质、位移量、滑动速率、古地震事件等研究指标。并最终完成毕节活断层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报告。

研究地震活动性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毕节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估计未来时段地震活动趋势和水平,为合理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该报告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北纬25°~27°,东经104°~106°为研究区范围。

4 断层调查发挥的作用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该项研究,完善毕节市地震分布图及地震构造分布图,有利于全面了解毕节市的主要发震构造、发震能力及地震地质背景,对今后毕节市的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农村民居工程的合理安排、地震应急、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该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经勘查发现的矿产60多种,具开采价值的有25种,共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712处,排列贵州省第一位的矿种有煤矿、铁矿、铜矿、铅矿、稀土矿、磷矿6种,排列贵州省第二位的矿种有钼矿、镍矿、硫铁矿3种,排列贵州省第三位的有锌矿1种,排列贵州第四位的有铝土矿、银矿、石膏矿、高岭土矿、饰面用大理岩5种,排列贵州第五位的有锑矿,排列贵州省第六位的有镁矿,排列贵州省第七位的有锰矿、重晶石矿。断层与矿产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开展断层的调查探测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xx及周边、xx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

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4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2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14口浅层水位观测井,4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5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XX年到XX年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08、09井的管理任务。

XX年年建立和完善了xx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55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xx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2、建设地震信息通讯系统

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10部电台、8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年度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XX年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XX年年完成了xx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1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对xx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

3、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1)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6期,编发震情8期;

2)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XX年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30多项。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08、09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10日前报送省地震局;

3)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182期;

4)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

5)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

6)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

7)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4次,对豫09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08井进行了测绳标定;

8)5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

9)编写完成了xx市XX年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

10)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

4、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XX年年度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工作成果显著

XX年年度,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08、09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xx市XX年年度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共2页,当前第1页1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年度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

我局在xx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92年率先在xx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

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55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

7、完成了xx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

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xx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xx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xx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

篇4

城西中心小学

张艺婷

一、 问题的提出

5.12汶川大地震让世人震惊,给四川人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们产生一个念头——地震的发生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我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恰好我们刚学了“综合活动”这一组课文,老师又布置试写调查报告,所以我们就对地震发生有没有规律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希望能找到答案。

二、调查的方法

查阅有关地震的书籍,阅读报纸杂志及学校宣传栏宣传画,上网浏览有关资料,访问了解相关情况。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 道 涉及方面 收集、整理的具体内容)

书报杂志校宣传 栏;

1、地震原因;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DE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地震数据;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上网;

1、地震的级数划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2、世界上最大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最大地震,是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级地震。1201年7月,近 东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坏,死人最多, 现有估算约达110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直接与间接造成死亡83万余人。近代地震死亡人数的最高记录是发生在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死亡数为242000人。

3、百年来大地震发生的年份时间主要有:1906年、1908年、1920年、 1923年、1927年、1933年、1960年、1970年、197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4年、2005年、2005年、2005年、 2006年、2007年、2007年、2008年等等

4、比较著名的大地震发生地区:美国旧金山、意大利墨西拿、中国宁夏海原、日本关东、中国甘肃古浪、中国四川茂县叠溪、智利、秘鲁钦博 特、中国唐山、伊朗、日本神户、印度古吉拉特邦、伊朗巴姆、摩洛哥胡 塞马、印尼苏门答腊岛、伊朗东南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伊朗西部、日本新??县、秘鲁、中国四川等等

综合(书报、网络、访问、交流);

1、世界上预测地震仪器及水平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主要有中国、日本、美国。我国的地震预报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在70年代中期,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6.3、6.4级等地震,1998年云南丽江宁蒗县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辽宁岫岩??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地震预报;根据我国《地震预报的管理规定》,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向社会地震预报意见或消息,不管他是谁。由于地震预报处于探索阶段,因而,科学家的预测意见只能提供给地震部门做参考。将个人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3、世界主要大地震带有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

四、 结论

1、 地震发生的时间没有规律。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2、 地震发生与地域有关,特别是地处地震带的地方。

3、 我国确实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应该广泛宣传地震防震科普知识,让人们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自觉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008年6月2日

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青岛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

计划、建设、规划、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格许可证书。其中,本市以外单位在本市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具有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甲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格许可证书。

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市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非本市单位实行资格证件审验登记制度。

第五条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见附件)。

第六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结论和经确定的杭震设防要求。

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没有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及评审结论和抗震设防要求的,计划、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的批准手续。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第八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须经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上报评审。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论,确定杭震设防要求。

第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费用,由评价单位与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并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经上报评审未获通过的,评价单位应当重新进行评价,费用由评价单位承担;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单位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

第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规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青岛市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青岛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于1998年11月2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如下:

一、交通工程

1、公路与铁路干线跨度大于100米的大型桥梁、立交桥;

2、铁路干线的重要客货运枢纽车站、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工程;

3、高速、高架公路,铁路和地下铁路工程;

4、II级以上机场;

5、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港口。

二、能源工程

1、I级水工建筑和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及大坝;

2、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厂及其变电站、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及其变电站、500千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

三、通信工程

1、市级以上的广播发射台和电视台;

2、城市长途电信枢纽的主机楼。

四、生命线工程

1、城市大型供水、供热、燃气工程的主要设施;

2、城市的市控粮食加工厂和粮库;

3、三级医院(500张床位以上)的门诊楼、重要医疗设施及血库等。

五、特殊工程

1、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

2、重要的军事工程;

3、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大型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工程。

六、其他重要工程

1、位于VII度和VIII度烈度区的坚硬、中硬场地,高度超过80米以及中软、软弱场地,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

篇6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 抗震性能 分析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由于学校的特殊功能,且人口密度高,流动量大,所以在学校建筑设计上多以砌体结构为主,多采用大跨度开间、大门窗,外挑式走廊,抗震性能差,甚至没有抗震措施。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受灾严重县市的5 979所中小学中,倒塌的校舍建筑约占29%,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校舍倒塌36 572 m2,。占校舍总面积的26%,专家分析,我国历次大地震死亡人员总数的95%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

我国是个多震国家,中小学人群自救能力差,对学校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对于现有学校建筑安全性和抗震能力划分等级,对于将要建设的学校建筑严格按照最新的抗震标准建设。

一、汶川地震中三种常见建筑框架结构分析:

1、砌体结构。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的建筑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坏。主要表现为:塌陷、墙面断裂、楼板脱离并掉落、横竖墙连接处、楼梯间及配件被破坏。在用非韧性材质组成的砌体结构中,安装约束构造柱和圈梁柱和圈梁,可提升砌体的延伸性。例如:位于白鹿镇中心小学的一幢砌体结构教学楼。在做了七级抗震设防后,在八级在地震作用下墙体虽然有裂缝,构造虽然严重损坏,但实现了“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的。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汶川地震倒塌的房屋中也有一部分采用了框架结构的建筑,但多为单跨框架,外接挑式走廊,并无支撑柱。这种构造的走廊由于没有抗震防震设置,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在地震中会导致救生通道被破坏,无法实现自救,从而导致重大伤亡。

3、底框砖混结构。中国经常用于多层建筑结构。这样的房屋是由底架和上部砖房2种不同负荷和抗侧力体系所构成。因房屋底层纵横承重墙少、跨度大,上部纵横墙多,跨度相对小,这种结构的房屋底层竖向支撑力度不够。上下层墙体受力性相差太大,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在地震震动下,往往因房屋下层结构刚度小,在房屋底部容易产生集中变形,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在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应避免由于垂直结构刚度突变而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待建学校建筑,要加强各环节抗震研究设计工作和监管力度。

1、正确进行建筑物的选址。避开地震多发带建造建筑物,把学校建筑设计在相对安全的区域,是避开地震灾害和保障生命及建筑安全的关键。

2、加强各个设计环节

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楼与操场的空间关系,能将师生安全疏散到安全地带作为首要因素,当大震来临时,学生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地撤离到大操场。

目前我国学校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方法和抗大震性能设计方法较匮乏、缺乏经验。使中小学建筑的防震减灾性能缺乏保障性依据。因此,需要研究人员根椐中小学教学楼现有的设计特点和其抗震、防震经验教训,制定适合我们中小学校的设计、规划方案,大胆创新设计理念、创造出合理的防震减灾建筑措施,使其具有高抗震性能,提高教育工程的质量,避免灾难重演。例如教室的平面观念的变化。在不降低教室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缩短教室开间宽度、增大进深。可设计成正方形的房间或水平矩形教室;中国现有学校建筑法规为5层以下,小学建筑层数不能超过3层,中学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并且对提高结构抗震能力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在汶川地震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有效的支撑和连接,损坏最严重就是外挑式走廊结构,在今后的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中应避免这种结构设计。

楼道是救灾关键设备之一,楼梯间应具有良好的采光;楼梯间的一旦破坏,就直接切断了人员的逃生通道。最好设计楼梯的中间位置;内廊式建筑在满足建筑功能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楼梯间的数目,如从2部楼梯增加到3部,用以提高疏散速度,缩短逃离时间。

在这次地震中,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表现较好,若能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可以实现预期的中震和大震抗震性能目标。但框架结构的内外装饰饰面、围护结构、填充墙的破坏严重,仍然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今后的抗震设计中,应重点加强围护配件、填充墙与主体框架的构造研究。设计人员可以参考“最牛校长“叶志平的实例。

三、抗震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法

关于抗震加固的施工技术有许多,抗震加固施工的基本要求,抗震加固首先要遵循我国现有行业标准及各项施工规范,符合加固设计要求。一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建筑构件及原建筑结构间表面的完整清洁无损,并能固定结合一起运转。二是若发展施工过程中出现与加固设计不一致的情况要停止施工,与设计单位会商更正。三是对建筑进行加固时,要确保施工安全,不要出现裂缝、歪斜、坍塌等现象,尤其是在拆改结构和替换构件的时候。本文以单层和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为对象展开论述。

1.加设圈梁法

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型钢圈梁2 种。

2.钢筋混凝土柱法

这是提高房屋建设整体搞倒塌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混凝土的等级强度不能小于C20、尺寸一般控制在240×180mm2至300X150mm2,在纵方向上采用4Ф12 或者4Ф14 的钢筋,箍筋Ф6,间距控制在150-200mm;如果是扁柱的话,柱的宽度要小于700mm、厚度控制在l00mm 左右,在房角处宜用600mm 等边角柱,它的厚度要大于110mm,纵方向上的钢筋要采用12Ф12,并排放置,箍筋是Ф6,间距控制在200mm;在楼盖标高以上500mm、以下500mm 处,间距控制在lOOmm 以内。外加柱要和墙体紧紧相连,要在墙体上每隔500mm 就装上胀管螺栓和锚筋等,同时在外加柱地坪高和墙体的大放角的地方设置销健和锚筋,和墙体相连。外加柱和墙体相连的钢筋和锚键要按照以下要求来设置:一是拉结钢筋Ф12 长要大于1.5m,在墙体的外面布置,拉结筋连接外加柱与横墙,锚固长要大于拉结筋直径15 倍,并且外加柱和横墙上的孔洞要用混凝土灌实。二是锚键截面是240mm×180mm,进入墙体的深度180mm,锚键要用4Ф12 与Ф6 箍筋,而且要和外加柱浇灌。三是压浆锚杆在柱横墙内锚固长度要大于35 倍锚杆的直径,锚浆要用水砂浆调和配置。四是锚筋要用高于M2.5 的实心砖墙体、Ф12 钢筋,锚孔直径Ф26,锚固入墙深度控制在150~200mm 的范围内。

3.钢拉杆法

砌体建筑在地震后墙体外倒、屋架、梁端外拨时,通常采用拉杆对墙体进行加固。一般情况下会采用钢筋拉杆与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拉梁。钢拉杆直径一般大于Ф14,对于横墙内的钢拉杆应该位于两个外纵墙之间或圈梁内。单面内走廊拉杆在走廊两侧的墙上锚固,纵横墙端部设置钢拉杆的长要大于两开间。同时,钢拉杆的质量等级为I 级钢筋。花篮螺丝用成品,不能用非建筑结构用品。

4.梁、柱的外包加固法

外包加固法是我国建筑领域内一般采用比较多的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 霍林生,李宏男,肖诗云,王东升.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启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5)

[2] "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J]. 四川建筑. 2009(S1)

篇7

为了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国家和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或者审定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以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进行表述。

本办法所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者场址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研究,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及基础资料的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地震局(以下简称市地震局)是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要求的主管部门。各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的主管部门。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震设防)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抗震设防。

第六条(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安评工程范围)

前条第一款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3-95)中的甲类工程;

(二)国家地震、铁路、交通、广电、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与国家地震部门联合,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3-95)中部分乙类工程以及其他重大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由市地震局提出,经征求市建委、市计委等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安评单位要求)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市范围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外省市单位从事本市范围内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应当向市地震局备案资质证书。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证书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九条(安评单位收费标准)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市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由市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条(安评单位的禁止性规范)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二)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三)转包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规范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十一条(安评报告评审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评报告);建设单位应当将安评报告报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跨本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的安评报告,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安评报告,由市地震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安评报告合格的,市地震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安评报告不合格的,市地震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0日内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时,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且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市或者区、县有关部门在审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的义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设计审查)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审查工作,应当纳入建设工程设计审查程序。超出现行技术标准规定的高层建筑,市建委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对其抗震设计进行专项论证。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未经审查,或者发现未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有关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报送抗震设计审查的同时,应当将建设工程设计计算书中有关抗震设计的材料,报市地震局备案。

第十五条(施工、监理单位的义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

第十六条(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对抗震设防一并验收;建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应当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已建工程的抗震设防)

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在进行改建、扩建时,应当委托抗震鉴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抗震性能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十八条(新技术应用)

本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采用新建筑结构体系的,该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备抗震性能。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从事禁止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从事禁止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不将设计计算书中有关抗震设计的材料报送备案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已建工程在改建、扩建时,不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