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18-01
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失能老年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当前中国失能老人中轻度、中度、重度失能的比例为84.3%、5.1%、10.6%。然而我国现有的失能护理体系却不够完善。就国家层面看:在覆盖面上,医疗保险制度并不能做到失能老人护理全覆盖;在费用上,护理费用的高额开销会使老人因负担不起而陷入各种困境;在时间上,医疗保险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失能人员的护理通常是长期的,甚至要持续到临终前。这一系列问题综合在一起,还会引发“骗保”等道德风险以及放弃治疗的消极后果。
这些困境的解决迫切需要商业资本的介入。2006年,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标志着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尽管有越来越多商业保险涉及到这一领域,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没有广泛推开,人们对它的了解浅薄,仍然持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经验不足,提供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不健全,导致相关风险增加。
二、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架
相比中国来说,国外关于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机制发展较早且更为完善。德国是世界上拥有长期护理保险的典型国家之一,德国法律规定了“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即所有医疗保险的投保人都要参加护理保险,基本覆盖了所有人口。护理的强度可以分为三类,国家规定了每一类的支付补贴。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由投保人收入高低决定,并且无正式工作的投保人的配偶和子女可以不缴纳保费仍然享有同投保人一样的保险待遇。
在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中,个人承担保险费的50%,另外的50%中中央政府占25%。保险者的护理保险费用根据各地的基准额和个人收入水平有所差异,基准额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水平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到一年便获得了85%的民众支持率。它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一方面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护理保险制度将一部分住院老人转移到社区和家庭护理,减少了修建养老设施的费用,也使得医疗保险的支出降低,并带动了护理业的发展。
美国主要是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承担被保险人在护理机构或在家中因接受护理服务而发生的相关护理费用。美国为规范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定了《长期护理保险示范法规》,规定了长期护理保险条款应遵循的最低标准,使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更规范更合理。这些模式和经验都为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方向
正视我国失能老人护理机制的问题,借鉴国外护理机制的优势,结合我国独特的国情,我们可以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建立社会基本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应该向德国学习,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使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都参加护理保险。社会护理保险费的缴纳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承担,政府可以给予经济困难者以护理救助。管理方面,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以采取现收现付制,实现风险共担、互助共济、人性化的原则。
(二)推动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应该积极与社会保险相配合,共同应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风险。国家应该鼓励各大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各项护理保险业务,推动护理保险的大众化和普惠式。国家可以指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合各类人群的、丰富的护理保险内容,丰富营销渠道,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还可以适当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护理保险建设
国外的护理保险发展进程无一例外的证明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国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护理保险的法律法规,规范有关护理保险的各项内容,无论是社会护理保险还是商业护理保险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
(四)大力宣传护理保险,增强国民保险意识
当前中国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核心家庭数量增加,“空巢老人“数量随之上升,家庭养老的作用逐渐削弱,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护理保险来保障以后失能后的基本生活。然而,个人的忽视以及“养儿防老”的观念共同阻碍着长期护理制度的开展。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的经营者应该通过媒体向人们宣传护理保险的优势,普及相关保险知识,让百姓有了解和参加的兴趣,以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
(五)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社会对老年护理工作存在普遍误区,认为护理工作简单、不需要专业技能,致使护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技术跟不上。要发展护理行业必须要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同时保证其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通过学校培养大量相关人才;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工资低的现象,以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学静.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保险的缺失与应对[J].观察思考,2013(4).
[2]张留禄.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可行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10).
[3]叶芳.浅析失能老人的社会保障[J].社会保障,2011(3).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7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大热所趋,势在必行。改变护理理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1)改善服务态度:考核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医学,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健,首先,我们作为一名护士仪表整洁端庄,精神饱满,表情亲切微笑,态度和蔼,言语轻柔,动作敏捷,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巡视病房要有咨询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疼痛的是否缓解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我们帮助等,这样不仅拉近了护患关系的亲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而且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精益求精: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核心内容,掌握全面的知识内容,过硬的技术本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我们首要的护理关键,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发展, 是向我们提出不断的挑战,健康教育不仅是宣教的形式,更是一种治疗手段,护士对理论知道的掌握熟练程度可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实施的成效,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愈后,在进行任何一项护理技能操作时,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只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在病人发生突发重病时,抢救病人才会做到忙而不乱,有章有循,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病人病情变化,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篇3
关键词:责任大包干制护理;老年骨科病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73-01
2010年初卫生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我院护理部要求在2011年底在全院护理单元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科为老年骨科,为了积极响应卫生部及我院护理部的号召,于2011年5月开始试行责任大包干制护理,现将实施后的效果及难点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科室床位共计50张,护理人员共计14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8人,护士5人,无助理护士,床护比为1:0.28,其中护士长一名,现两名护士休产假,科室另设一名病房主管及记账护士,所以真正管床管病人的护士只有9人。我科收治的大多为高龄老年骨科病人,并多发各种内科疾病,而科室护理人员偏少,这就给护理上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科室开展责任大包干制护理后效果显著。但床护比不达标,科室主任在人员调配方面意见存在分歧,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倒夜班勤,超负荷工作状态。
2实施步骤
2.1按照病房的结构及护理人员的人数,我科将病房床位分成两组,每小组有两名责任组长,第一小组护理人员4名,分管床位24张,第二小组5人,分管床位26张,每人平均分管床位5~7张。从患者的心理、饮食、用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到出院指导,都由管床护士完成。每周进行一至二次健康宣教,其它的项目如果值班就由管床护士本人完成,如不值班就由本小组人员代替其完成。
2.2每日由病房主管检查和督促管床护士工作的完成情况,每周护士长抽查每位管床护士管床管病人的效果,每月由两小组组长进行交叉检查落实的情况,科室每月对各小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措施及跟踪,并与绩效挂钩。每季度由护理部对每个护理单元责任大包干制护理的各项指标进行飞行检查,并对每个护理单元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且追踪效果。
3实施效果
3.1护理质量及安全提高:因为护理部及科室的重视,检查次数增多,护理人员有紧迫感,这就督促护理人员更好地去为病人做好各项护理及治疗;质量与安全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因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能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抢救,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由于工作范围、职责更明确,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微笑面孔对患者,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也明显增加,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工作起来更有责任心,服务质量大大提高[2]。护士管床管病人,病人有问题知道找谁,病人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护士经常巡视病房与病友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做到及时整理病房,病房管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
3.3医护满意度提高:原来医生所管病人有护理上的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护士管床管病人后责任明确,医生有问题就知道找管床护士,医护之间关系协调、融洽。原来功能制排班时护士经常拖班,实施责任大包干分组护理后护护之间协调好,有比较、有竞争,工作进度与质量提高,加之我院护理部对简化护理文书的重视,护士再也不用拖班,护士的满意度也在提高。
4难点
4.1医院支持力度不够,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护士很难完全做到床旁工作制,还是不停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奔跑。
4.2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科主任对护理业务、功能、特点毕竟不是很熟悉[3]。在如今科主任负责制下的科室护理管理中,在床护比不达标的情况下,科室主任在人员调配方面意见存在分歧,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倒夜班勤,超负荷工作状态。
5体会
开展责任大包干制护理对护理工作是有明显的促进及推动作用,但在如今科主任负责制下的科室护理管理中要如何更好地开展值得我们去深思。在如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做好责任大包干制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融洽医、护、患关系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的职责。医院、护理部及科主任的多一份支持与理解,是我们开展责任大包干制护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Z].2010
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痰湿质体质;中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6-02
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同时也受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痰湿质是中医9种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在老年人体质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许多现代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异常体质与年龄基本呈正相关[2],通过对社区目标人群进行筛查,用中医体质辨识,筛出痰湿质体质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能使偏颇体质有效改善,降低风险性疾病对他们健康的危害,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基于此,笔者于2014年07月、2015年09月,2次对昆明市吴井社区居民中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并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筛出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2015年昆明市吴井社区2次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计289例,其中男101例,女138例;年龄60~69岁118例,70~79岁92例,80以上29例。
1.2筛出方法中医体质诊断标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表对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由一名中医正高级职称和一名中医中级职称的在职执业医师对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记录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并填写基本资料,包括血型、文化程度、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环境、情感状态、体育锻炼、饮食习惯、饮酒情况及常规生化检查、B超、心电图、X光胸片。
1.3筛出结果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居于前五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79例,为27.54%;8种偏颇体质210例,为72.46%,依次为:阳虚质21.26%、气虚质18.20%、瘀血质7.0%、阴虚质6.5%、痰湿质6.1%、特禀质5.1%、气郁质3.6%、湿热质4.7%。
2健康干预方法
2.1方法在2014、2015年体检筛查出痰湿质体质者,相应的给他们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每月对老年痰湿质体质者随访一次,动态地了解健康干预情况的落实,并间断性按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个体施行中医体质护理,至2016年体检复查时老年痰湿质体质各项评分已降低,痰湿质体质为3.4%,有效率为50%。
2.2健康干预
2.2.1饮食痰湿质体质常喜食肥甘厚腻食物,如肉类,糯食,甜食,油炸类食物;五谷蔬菜类食物摄取量不够,饮水较少,男士多有嗜烟、饮酒习惯,这些饮食习惯在体检问卷调查时就可看出有很大的共性,在做健康指导时首先要改变不适宜的饮食习惯,指导老年人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诸如牛奶、鱼肉,对猪肉、牛肉、羊肉的摄入量要控制,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肥胖者(多为痰湿质体型特质)的油脂每日摄入不超过25 g[4],以免助湿生痰,应以清淡为原则,戒除烟酒,饮食应有节制,不可过饱或过饥,过饱伤脾胃之气,过饥致气血来源不足。喜饮茶者适宜多饮乌龙茶、普洱茶[5]。据报道称饮茶和太极运动结合可以改善老年人体质和血脂异常[6],对痰湿质有较好调适作用。
2.2.2运动与锻炼痰湿质体质者大多懒动喜静,动则汗出,自觉气不够用。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显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退行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颈椎病等,锻炼选择的方式很关键,不恰当的运动无益且可能导致机体意外伤害,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以散步首选,其次可以练习太极拳,每天定时锻炼1 h,自觉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间尽量选择下午5~6点,不建议做登山、跑步、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坚决避免踢球、打篮球等激烈运动,关键是要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
2.2.3药膳痰湿体质的特点为头昏脘闷、身重乏力,汗出困倦,久睡不醒、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常见于居住地潮湿,喜食肥腻食品之人。除改变饮食习惯外,日常饮食以芡实、莲子、薏苡仁、怀山药、赤小豆、冬瓜等利湿健脾药材为主,可做成芡实莲子粥、薏米怀山粥、薏米冬瓜汤、陈皮薏米粥日常服用以祛逐痰湿。
2.2.4情志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是神的外在反映,而神是形之主宰,《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刺激可影响五脏六腑之功能,七情内伤导致脏腑气机阻滞,情绪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指导老年人精神要保持淡泊宁静,起居规律,避免欲求过多、思虑过甚,自我调控情绪,适应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多与外界交流,可以寄情琴棋书画,听音乐,游览青山绿水,陶冶情绪,振奋精神,做到静神少虑、处世豁达、平静生活,达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2.2.5中药汤足浴温胆汤:茯苓30 g,陈皮20 g,法夏10 g,枳实10 g,竹茹10 g,炙甘草10 g。这个温胆汤是罗大伦博士经常用于泡脚的方子(当然也可以服用)。其认为一般体内有痰湿的人,脾胃吸收的能力还不如脚底经络吸收的好,增加新陈代谢,加强脂肪燃烧。每晚用热水泡脚,相当于人为地给身体加热,加速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这样不但可以有助睡眠,而且也能较好的代谢水湿,燃烧脂肪。
3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可根据个人体质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相当于健康人群,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表现出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体质状态,形态特征为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喜食肥甘厚腻之食,舌苔白腻、脉滑等,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7]。老年人具有正气内虚、肺脾气弱的体质特点,这是老年人容易形成痰湿质体质的原因。有资料显示,痰湿体质较容易发展演变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对痰湿质体质老年人及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变偏颇体质,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痰湿质体质者对中医护理干预依从性较好,只要多和其交流,耐心宣教,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5.
[2]朱秉臣.1075例老年人体型与体质关系的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1988,3(5),5.
[3]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2-466.
[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3.
[5]邹磊.饮茶与体质的关系[J].茶博览,2011:63.
[6]窦├.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3):113-114.
篇5
一、智利养老基金运营模式概述
智利养老保障制度介绍。智利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制,要求每个在职雇员参加并设立个人账户,每月缴纳保费。雇员的养老金与其个人账户中的缴费、基金投资回报和基金管理费等相挂钩。个人账户运营开创性地引入竞争机制,由多家私营的养老金管理公司(AFPs)实行管理,代表投保人使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参加法律允许的资本市场投资。政府在该制度中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一是专门成立了养老基金监管局(SAFP),负责对AFPs事务进行监管、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相关鉴定工作(如图1);二是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监督和约束AFPs运营;三是政府负有最后清偿的担保责任,在AFPs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将对其无法偿还的缺口进行弥补以保证参保人的最低收益。
图1 养老金监管局机构图
智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为了控制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智利对养老金的投资及管理有严格的规定,具体包括:
资产分离制度。法律规定所有AFPs管理的养老基金资产应独立于该公司自身的净资产,个人账户养老金资产由托管银行保管,AFPs负责资金的投资运营。即使 AFPs破产,也是从其公司自身的净资产中清算,不会影响个人账户资产的安全。
最低投资回报率限制。法律要求每家 AFP 每个月要保证其管理的养老基金在过去36个月的的最低收益率不能低于该类基金市场平均收益率2个百分点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50%。如果无法达到该要求,政府将酌情考虑取消该AFP的养老基金运营资格。
强制储备金制度。法律要求每家 AFP都要从自有资金中划出总量为其管理养老基金净值 1 % 的资金作为储备金。如果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该AFP就必须用其储备金弥补差额。
针对投资工具、市场和信息的严格监管。首先,对养老基金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管理。一是限定投资项目,智利法律规定养老基金的金融投资项目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及股票、公司债券和股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限定最高投资限额,智利养老基金严格控制投资各种项目的比例(占养老基金总额的比重),防范将养老金过分集中于某些投资品特别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其次,法律要求私营养老基金机构发行的金融投资工具只有经过政府许可的风险评估公司的风险认定后才能成为 AFPs 的投资对象。再次,智利规定一般涉及养老金投资产品的交易都要在正式的大型、正规、活跃而有秩序的二级交易市场内进行。最后,法律规定AFPs要定期为参保者提供关于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基金收入、管理成本、账户余额等方面的报告以及相关信息。
二、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现状及问题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我国于1997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保费,计入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月实发工资的8%缴纳,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近几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养老基金个人账户积累数额较大,截止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规模大约为3.32万亿元。因此,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国个人账户基金存在的问题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资金缺口大。在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前已经退休或已参加工作但未退休的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不足,改革后国家要向其个人账户支付养老金,产生巨大的转制成本,由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允许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即“混账”管理),造成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上只有数字记录却没有实际资金(即“空账”运作)。这既导致无法区分两种基金并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使得大规模的基金结余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回报率低;也减少了基金的实际投资规模,单位基金投资的管理费用成本高,投资效果差。
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按规定,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专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收益率只有超出通货膨胀率并保证适当的购买力,才能抵御货币贬值的风险,从而保证未来的支付能力。现行的“买国债、存银行”的投资渠道单一,无法分散投资风险,且受高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差正在逐渐缩小,基金实际回报率过低,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投资运营缺乏专业机构和人员。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而我国各地的个人账户基金是由各省市的养老保险经办部门负责管理,缺乏具备专业投资知识、经验、技术以及专业素养的投资管理人员。
基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管,挤占、挪用现象严重。2012年审计署《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7亿元(如图2),个人账户基金运作的监督管理问题值得关注。首先,目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均由政府经办部门负责,集政策制定、费用收缴、投资运作、监督查处等多项职能权力于一身,易产生行政干预;其次,我国现在尚无严格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明确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方法,基金运营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监管无法真正落实;再次,我国基金运营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建全,外部监督作用有限,造成很多违规问题无法通过社会监督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制止。
图2 201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审计署《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整理
三、智利模式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启示
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实行专项管理
一方面,应尽快弥补个人账户的资金缺口。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承担财政补贴和兜底的作用。第二,将社会统筹基金结余部分适度用于补充个人账户缺口,偿还因制度转轨造成的“空账”。第三,尽快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进行专业化的投资运营,运用投资收益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应实行分账管理,并停止资金相互调剂,理清两个账户的管理主体,统筹账户基金由社保基金管理局或各省基金管理中心下设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个人账户基金交给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营。通过这样的分账分权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多权分离、各行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制度,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独立性。
政府成为监管人,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
政府应理清角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我国的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实行监管分离(见图3)。在投资管理上,应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基金运营,委托银行或保险公司管理资金。在监管上,政府则应担负主要职责:首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出台一部全面的、高层次的法律,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有针对性地颁布养对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进行明确、详细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办法》。其次,制定严格制度规范管理。设立投资管理机构准入资格审核制度,对委托的投资管理机构投资过程进行严格管控,规定投资最低回报率,并对机构投资的工具、项目、交易市场进行严格评估,对投资比例、投资最高限额等进行明确界定,要求机构定期进行详细的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并对其严格审查。再次,成立专门的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在内部监督上,设立全国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在外部监督上,由社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外部舆论监督媒介共同负责。最后,政府在投资管理机构失灵破产或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损失的情况下,应承担损失补偿的兜底作用,保证个人账户基金的最后安全。
图3 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结构图
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个人账户基金可以进行市场化运营试点。在各省设立全国个人账户管理机构的下属机构,由它们根据资金、经营业绩、信用状况,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适当引入专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整个运营管理流程(如图3)为:全国及各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受托对个人账户进行日常管理、制定投资战略、委托合适的投资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并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监控;专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投资营运以保值增值;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为个人账户托管人负责保管个人账户的实际资产;由全国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联合相关部门对整个投资管理体系进行监管。该模式既能够使政府专心于个人账户基金的监管工作,使各投资管理人之间产生竞争效应,提高投资效益,又能充分发挥专业投资管理人的相关专业技术和知识,优化基金配置以获得较高回报,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达到充分维护参保人利益的目标。
拓宽投资渠道,实行多元组合投资
篇6
关键词:责任小组包干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责任制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护士是8h工作,24h负责制,对所管辖的患者从入院到住院直至出院全过程均做到全面的、协调的、个体化的护理[1]。由于我国护士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责任制护理一直流于形式,临床护理工作的状态度仍是功能制护理的运行方式,本质上我国的护理模式还停留在流水线式的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模式[2,3]。因此,我院自2010年9月以来,率先在妇科开展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60例妇科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系回顾性资料。观察组为2010年9月~2011年9月围手术期住院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子宫脱垂55例,卵巢肿瘤25例,子宫内膜疾病20例,宫颈疾病20例,年龄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65.5岁,合并内科疾病患者35例,部分患者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25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21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制护理,病例为回顾性资料;观察组采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病区分为护理一组、护理二组,各设组长一名,每组再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工,每名护士包干4~6例患者,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全方位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功能制护理,护理人员按功能分为治疗班、护理班、领班等;两组通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焦虑抑郁程度及满意率等进行优势对比。
2责任小组包干制的护理干预
2.1床边心理沟通 老年妇女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日趋下降和退化,加上不能陪伴的原因,容易诱发孤独、焦虑和抑郁情绪。抑郁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典型的负性情绪,据文献资料道称,38%的老年住院患者或多或少地伴有抑郁症状。临床责任护士要深入分析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诉求,尽量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手术前让家属陪伴在身边,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是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和护理。
2.2术前缜密准备 辅助检查是降低手术风险的保证,做好心电图、X线胸片及血液检验,充分评估身体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保证择期手术的顺利进行。根据医嘱做好阴道和肠道等准备,术前3d由膳食科营养护士安排好清淡饮食。术前1d进无渣半流质饮食; 当晚行灌肠一次,并用1:1活力碘棉球行阴道擦洗2次/d,注意采取低压灌肠,每次灌肠的量不宜太多,灌肠后患者起床要注意安全,以防意外摔倒。
2.3术后严密观察
2.3.1注意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如无禁忌采取半卧位。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的量、颜色及性质,如引流呈鲜红色或出血量突然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护理中应格外重视巡视和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3.2畅通各种管道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注意会清洁,用1:1活力碘棉球行会阴擦洗2次/d外,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更抑郁引流管处敷料,引流管按天评价,一般在术后2~3d拔出。经常查看静脉留置针通畅情况,观察有无脱落情况,其中有1例患者的留置针脱落。
2.3.3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护理,术后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咳嗽、不敢活动,责任护士在术前指导的基础上,帮助或引导患者正确咳嗽,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止痛泵、止痛栓或盐酸哌替啶止痛剂。
2.3.4避免压疮 老年患者因皮肤抵抗力低,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术后应尽早协助更换,由责任护士协同患者在床上做翻身活动,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并注意床旁交接皮肤受压情况。
2.3.5预防并发症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的预防是护理工作之关键。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老年人术后1d~3d是容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根据医嘱,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必要时责任护士在床边守护患者,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2.3.6腹胀的护理 腹胀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为术中肠管受到刺激所致。多数患者术后因痛苦或抑郁而、抽泣、憋气等,也可吸收大量气体,加重腹胀。正常情况下术后12~24h肠就会发生蠕动,术后48h恢复正常肠蠕动。腹胀厉害时可遵医嘱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指导患者加强腹式呼吸训练。
2.4康复训练 责任护士协助并指导患者做床上康复操,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对康复期患者每日在大厅患者活动区,由责任护士带领并指导做肢体耐力恢复训练及康复保健操。
2.5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评估,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药物、休息、卫生、活动和并发症的预防,学会自我照顾,告之复诊时间,提供专家坐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篇7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生活质量;影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作阻塞性肺气肿,其发病原因为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管等部位有明显的膨胀现象,并破坏患者的气管壁[1]。本次研究深入地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5.5±1.5)岁,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为(6.5±1.5)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分别为18例、9例、1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64~89岁,平均年龄为(75.7±1.6)岁,病程为4~14年,平均病程为(6.6±1.7)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分别为16例、11例、1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抗感染和吸氧、药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疏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程较长,在长期的治疗中患者容易出现焦躁、绝望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方法及其预期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健康指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呼吸负担较重,可消耗大量的热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2],所以,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患者的饮食既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也要注意适量地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新鲜的蔬果,多喝水;告知患者要保持大便的通畅,若有便秘现象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以免造成心肺负担的加重;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使患者的病情加重[3]。
1.2.3排痰护理 告知患者尽量取半卧位进行卧床静养,针对存在呼吸困难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家属为其翻身以及拍背,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方法,针对痰液黏稠的患者,需对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也可辅之以相应的排痰,且排痰后应及时使用漱口水,以保持空腔的清洁和呼吸道的畅通[4]。
1.2.4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呼吸训练,教会其简单有效的呼吸方法如缩唇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等,前者可以使患者气道外口的阻力显著增加,能够降低气道过早闭合的发生率[5],而后者则可以减少呼吸阻力,使患者体内通气/血流的比例得到改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呼吸肌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6]。
1.2.5感染的护理 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和干净,每日需使用消毒液等对病房进行彻底打扫;告知患者要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咳痰;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探访人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使用KPS量表[7]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就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肺部感染为1例,呼吸困难为2例,肺气肿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肺部感染为8例,呼吸困难为7例,肺气肿为4例,肺衰竭为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2.2两组生活质量的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45.95±16.1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47.21±13.50)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1.67±14.48)分,环境评分为(48.23±13.34)分,对照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45.14±17.21)分,社会关系评分为(48.56±14.3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1.14±14.35)分,环境评分为(48.54±13.16)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63.24±15.21)分,社会关系评分为(66.25±13.9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9.43±14.00)分,环境评分为(58.02±12.62)分,对照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53.95±16.2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56.17±13.6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8.65±14.25)分,环境评分为(53.21±12.72)分,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且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8]。老年人的免疫力和器官组织均不断衰退,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炎后容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呼吸窘迫甚至衰竭等。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李永燕,罗琼,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1(6):26-28.
[2]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5):1142-1144.
[3]严艳.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4,21(10):114-115.
[4]李春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04(13):2039-2040.
[5]薛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2):715-716.
[6]卢丹.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2(5):1164-1166.
篇8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篇9
【关键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3-1
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各种福利机构,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无保老人、弃婴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收养活动,体现了我国的文明和进步。我市老年护理院创建于2000年10月,8年来共收治老人1086人,为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现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全部是我市2000年10月创办首家老年护理院以来的院民,排除家庭护理的老人及县级敬老院的老人,共调查1086人,最大104岁,最小14岁(先天病儿代养)。其中男性432人,女性574人。
1.2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老年人临床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个体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086人中,自愿进住老年护理院占60%,被动进住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占40%,部分能自理占50%,能自理占10%;对老年护理院生活完全满意占40%,基本满意占60%,不太满意占10%。
2.2躯体疾病及心理问题
进院前后均有各种躯体疾病占98%,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病占60%,冠心病占30%,糖尿病占6%,外伤丧失功能占4%。
老人性格内向占40%,外向占60%,轻重失眠症占30%,兴奋、话多占30%,焦虑紧张占20%,情绪不稳占10%,骂人打人占10%,话少懒散占10%,老年痴呆、植物人占2%。
3心理护理方案
老年人住院后,根据医生不同的临床诊断,除给予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外,重点给予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3.1集体心理护理
由护士长负责,责任护士组织,每周两次,讲解包括老人躯体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养生知识等内容,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康复进度。
3.2个体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由专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心理疏导,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倾听病人内心感受,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及信心,心情愉快地安度晚年。
3.3对被动住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及时做好病人家属和亲朋好友的工作,多来探望,支持和关爱老年人,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4讨论
4.1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家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老人主动或被动进住护理院的主要原因。从建院8年来,每年进住院民人数可知,老人对护理院养老的认识明显提高。且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比男性长寿5到10年有关。老人生活满意度取决于家庭状况、生活条件,家居农村的老人进院前家庭生活较差,对目前生活状态很满意;家居城市的老人进院前生活条件富裕,对目前生活状态不太满意。
4.2从调查结果看,患脑血管病占第一,心血管疾病占第二,糖尿病占第三,其他外伤、风湿病次之,这符合我国目前的疾病谱,也是直接导致老人躯体残疾和影响生活功能的大问题。
4.3老人心理问题不容乐观,调查结果分如下几类。
4.3.1老人失眠症
各种躯体疾病均能引起老人出现轻重不同的失眠表现。特点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也有白天嗜睡,晚上难眠,一般不响情绪及进食。
4.3.2焦虑状态
多见于躯体疾病和刚进院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整日担心害怕、紧张焦虑,情绪难以稳定。
4.3.3抑郁状态
多见于被动进院老人,由于脱离亲人照顾及家庭环境,无朋友交流机会,他们有一种伤心感、无用感和被遗弃感,从而产生孤独、失落、消沉、抑郁,经常话少无笑脸,重则出现悲观、厌世情绪,甚至出现出走、自杀。
4.3.4兴奋状态
老人多有怀旧心理和不服老心理,近记忆力差,远记忆力尚好,对年轻时做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对人说起来兴奋不已,嗦、唠叨,也有脾气变得暴躁、易怒、骂人打人。
4.3.5老年痴呆症
由于年龄和躯体疾病,使部分老人过着木僵、植物人、痴呆的生活,给护理、生活照料带来极大困难。
5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系统的心理护理能提高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强医护患沟通,和谐人际关系,提高老年人住院满意度。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控制力,缓解老年人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怖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老人护理院是个社会大家庭,针对在院老人,除做好医疗护理、生活保障外,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呼吁全社会都应献出一片爱心,关心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他们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心理问题;护理措施;老年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6-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为了对老年人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住院病历管理处随机抽取住院中400例老年人的资料进行分组研究,对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所有老年人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经住院规范管理老年人组成研究组,而未经管理的200老年人组成对照组,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中女性患者54例(27%),男性患者146例(73%),年龄介于5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1.7)岁;对照组中女性患者49例(24.5%),男性患者151例(75.5%),年龄介于61岁-75岁之间,平均(65±1.2)岁。两组老年人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人在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后,其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0.9015,P
3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住院通过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发现效果显著,相比于对照组,老人在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较好[2]。
3.1 心理问题
3.1.1 孤独失落 有许多老年人会因退休,生活节奏被打破,而且子女不在身边,缺乏亲情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因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生病身体机能下降,活动不方便也会令其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调查发现,住院中空巢老人以及丧偶的单身老人的表现尤为突出。
3.1.2 焦虑 由于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也逐渐增多,严重增加了老人的心理负担,怕病怕死怕行动不便而且不想因自己的身体而耽误子女的时间,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生活中常常会变现为沉默寡言等[3]。
3.1.3 依赖心理 由于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自理能力大大下降,而且常常会伴有多种老年疾病,需要人来照顾,尤其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其身边。而且老人会因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产生依赖心理[4]。
3.1.4 恐惧心理 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害怕和担心等等
3.2 护理措施
3.2.1 由于有许多老人对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老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老人了解自身的情况,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
3.2.2 由于许多老人因身体原因,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可在医院里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娱乐活动,如唱歌,跳广场舞,下棋,打太极等,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帮助老人锻炼了身体,还能丰富其精神生活,重新融入集体,减轻其孤独感。
3.2.3 指导老年人接受衰老的事实,让其了解到随着其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不需要过度看重自身的生理变化,应放松心情,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另外,要告诉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充分挖掘自身的快乐。让其了解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生价值[5]。
3.2.4 鼓励老年人对于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的疾病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年老并不等于无为,无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生死观,正确的老年健康观为:能保持生活自理,有社会功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性,但不需要没有疾病。鼓励老年人勤用脑,多用脑,同时适时的对老年人的视听嗅触得器官进行适当的刺激,可增进其感知觉功能,提高记忆力,弥补和延缓衰老,强化老年人的智力素质。帮助老年人熟悉医院环境,并随时给予指导,适时予以关心,让老人觉得不管有什么问题医护人员是和他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心,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韩世范,石贞仙,等.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06):47-49.
[2] 钟文贵,李舒梅,吴建波,等.老年人幸福度和抑郁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2(06):346-347.
[3] 许淑莲,王翠华,将龙,等.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7(02):63-65.
- 上一篇:酒后驾车处罚条例
- 下一篇: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