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的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灾减灾的小知识

篇1

【摘要】为加强烧伤病房的管理,降低烧伤病人的感染率。我科成立了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培训和病房消毒及细菌学检查等。有效地控制了医院内感染。感染控制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感染控制小组; 烧伤病房; 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8-02

烧伤患者皮肤屏障破坏、抵抗细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1]。因此加强烧伤病房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我们建科后,立即成立了感染控制小组,有效的控制了医院内感染,现将其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做法

1.1 成立了感染控制小组。一名副主任兼组长主管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另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为感控小组成员。责任明确,有分工又有合作。医生感控员侧重感控知识培训,护士感控员主要负责病房消毒,采集病房内细菌学检查标本。感控小组成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烧伤病房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1.2 明确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

1.2.1 每季度对全体医护人员、保洁员进行一次感控知识培训与考核,内容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种消毒方法,手卫生消毒及六步洗手法为重点。有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2],所以重视手的卫生消毒,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对进修实习的医、护生在入科前给予3-4小时的感控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1.2.2 对各病房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调节室内温、湿度,重度烧伤病房采用大型层流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由于查房及各种诊疗护理集中在白天,故规定为上午8:00-12:00、下午15:00-19:00为开机时间,夏季每日通风两次,早7:00-8:00、下午14:00-15:00,冬季每日中午通风半小时。轻、中度病房用可移动式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每次 1小时。对重症病房每周进行一次空气、物品采样做细菌培养,轻、中度病房每月进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感染控制办公室,采取有效措施。

1.2.3 每月进行一次感控工作总结汇报会,评价前一阶段的感控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探讨整改措施[3]。

2 结果

感控小组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建科7年来,收住烧伤患者1531人,其中烧伤面积30%以上患者达13%,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曾于2010年3月,在一重症烧伤病房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及时上报了感染控制办公室,并对病房采取了24小时不间断消毒,三天后未再检出该细菌,避免了爆发流行。

3 体会

3.1 感染控制小组的建立,使小组成员有了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每人有各自的工作重点和流程,使烧伤病房的各项消毒和监测措施得以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消毒时间或消毒次数不足导致不良的后果。

3.2 感染控制小组,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骨干,对本科室各级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增强了人们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掌握了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和手卫生消毒方法,人人重视医院内感染,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惠焕利,张建军,赖青霞.烧伤病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4):550.

篇2

2005年5月中旬和2007年12月上旬,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先后举办了两届安徽地方音乐研讨会,并成立了安徽地方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了十多位安徽地方音乐的专家学者,就安徽地方音乐现状、安徽地方音乐与我省高校音乐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形成了关于建立安徽地方音乐资料库、建设安徽地方音乐课程体系以及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等若干措施。

一、立足研究基地,构建安徽

地方音乐资料库

以安徽地方音乐研究中心为基地,把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高校作为安徽地方音乐学习和研究的主力军,建立田野调查制度。把全省划分成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区域,成立了十多支研究小分队,选派多名有经验的教师带队,以各地地方音乐研究专家和民间艺人为点,收集各地相关音乐资料。如对安徽黄梅戏的考察,我们不仅向享受国家津贴的著名专家时白林先生请教,还深入黄梅戏集中演出的安庆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全面了解该剧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在对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涂民歌采集时,我们一边采录当地民歌手的演唱资料,一边向他们学习这些民歌曲调和演唱特点,切实领会这些集劳动、风俗、娱乐于一体的乡土音乐。通过几年的实地考察和向地方音乐家、民间艺人们的学习,我们收集了许多安徽地方音乐文献资料,采集了大量鲜活的音像和图片资料,现有文献资料近120万字,图片1800多张,音像资料70多个小时,访谈记录900多分钟,还有大量各个乐种的乐谱资料等,安徽地方音乐资料库已初步建立。

二、整合音乐资源,建立

可行性特色课程体系

合理整合音乐资源,规范使用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使这些成果付诸于教学实践环节之中。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筛选,编印成册,立足基础课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开发主体课程模块。如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以《安徽地方音乐历史》、《安徽地方音乐概论》、《安徽地方音乐美学概论》三个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块。《安徽地方音乐历史》是对安徽地方音乐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和阐述,关注安徽地方音乐发展脉络,讲述安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音乐现象、音乐活动、音乐人物及其作品等。《安徽地方音乐概论》主要立足乐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涉及安徽民歌、说唱音乐、民间歌舞、乐器与器乐、戏曲、宗教音乐等范畴,注重乐种的形态、内容、发展现状等方面的阐述。《安徽地方音乐美学概论》是从文化和审美层面予以分析,理清安徽地方音乐与我国其他地方音乐在文化和审美层面的异同点,通过这些异同点来探寻安徽地方音乐的美学根源和审美趋向,以此丰富安徽地方文化的美学意义,折射出安徽民众的精神索求和音乐情结。这一课程模块的构建集中体现了对安徽地方音乐文化的系统性研究,它与我们已经开设多年的《安徽民歌演唱》、《安徽地方戏曲演唱》、《安徽民间器乐演奏》等课程共同构成了安徽地方音乐课程体系。

三、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多样

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安徽地方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组建对安徽地方音乐感兴趣的学习小组等;民族民间音乐方向课程与技术课程相结合,如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和戏曲演唱结合、民乐演奏教学体现安徽本土器乐内容等;专题讲座与现场演示相结合,如邀请安徽地方音乐专家和艺人为学生授课和演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依托每年一度的艺术周邀请专家和当地民间艺人开展专题讲座与教唱民歌等活动。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农民歌友会。

四、结合课程标准。建立

可操作性评价体系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调整评价体系,在保留考试和各种考查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如音乐学专业学生对于安徽地方音乐学习需修满4个学分64课时,非音乐专业学生需修满2个学分32个课时;学生在省级民歌或戏曲演唱或器乐比赛中获奖可获得2个学分,对安徽地方音乐研究有新见解的文章达8000字可获得2个学分等。

五、汲取丰富养料,形成鲜活

生动的研究成果

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音乐语汇、独特的表现形式,这些无疑构成了丰厚的专业音乐创作营养园地,极大地促进了专业音乐创作。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并且成果颇丰。如安徽师范大学的合唱教学中,许多作品来自对安徽地方音乐的改编。根据民歌改编的有《摘石榴》、《山歌好唱口难开》、《风里传来桂花香》、《太阳出山来》等十几首;根据戏曲唱段改编的有《采茶调》、《对花》等。另外,本校教师还根据安徽地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器乐曲《缘》(张建华作曲)和歌曲《牛歌》(张春林作曲)等。此外以研究安徽音乐为主的研究生论文也有几十篇,如《安徽目连戏唱腔研究》、《安徽无为县昂家庐剧戏班调查》、《安徽大鼓研究》、《巢湖民歌研究》、《当涂民歌演唱研究》等;本科生毕业论文也有近百篇涉及安徽地方音乐内容。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均汲取了安徽地方音乐的丰富营养。

六、丰富校园文化,有效充实

高校文化建设内容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问题;对策

一、前言

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及时间限制和复杂的专业工程技术背景的一次性管理事业,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的高水平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二、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度,但还存在一些管理意识淡薄现象,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施工实际质量与设计偏差教大。

1. 施工前准备阶段。

(1)人员因素。

①项目经理学历普遍不高,缺少系统培训,他们多单靠工作经验管理项目,管理粗放。

②项目经理的人选往往通过不正当渠道决定,而非其真才实学,出现了项目经理的工程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③后勤人员安排混乱,分工无序,责任人不明确。

(2)材料因素。

①不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购买原材料,欺瞒业主或监理。

②进场的材料没有或未按规定检验,不合格材料被用于现场施工。

③储存材料时疏忽大意,使材料性能大大下降,致使材料质量远远低于要求。

④不按规定使用材料,或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⑤材料堆放混乱,造成错用或滥用,导致工程实体实际性能与设计不符。

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人员因素。

①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缺少建筑施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

②工程技术单一,并且缺乏技术熟练的工人。

③新机械、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理念运用欠缺。

(2)机械因素。

①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只有使施工机械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②机械配置较差,联合运转效率不高。

③机械选用不对口,性能较差,新型机械的应用力度不够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3)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铝合金门窗安装中,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但现在很多房屋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三、施工管理及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认真阅读施工规范、审核施工图纸,编写审核报告;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结合工程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完成各种临时设施符合性数据的采集,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绘制关键工序流程图、网络图和试验操作规程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2).外业技术准备:进行现场详细调查,并根据需要进行地质补充勘探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现场控制点交接与复测,施工人员进场后即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进行复测。绘制控制测量布置图,实施闭合导线控制测量;补设或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控制点,并进行固桩、护桩、交桩,复测完成后进行施工测量。

3).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4).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5).建立工地实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6).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2.2 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要求需要转化为可用定性或定量的规范表示的质量特性,以便质量控制的执行和检查。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排除这些环节的技术、活动偏离有关规范的现象,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控制的目的。

施工阶段是将业主的意图和设计图纸转化成工程实体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和重点。此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根据。

四、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质量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严重问题,需要管理阶层和施工人员阶层共同行动,全面改善质量管理,形成科学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 组建高素质的项目团队。

(1)项目团体所有成员共同组成了指挥整个工程的中枢系统,因此,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2)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极大,对其进行实行奖罚分明地优胜劣汰,对于工作人员具有激励作用。

(3)严格开展项目经理的任命指派,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担任项目经理,提高带头模范的作用力,促使工作人员的有序工作。

2. 培养技术工人队伍。

(1)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一批自己的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特别是在技术性强的工种方面,可以巩固自身的技术基础。

(2)技术管理理念深入工人队伍内心,技术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3. 严格审核施工材料的质量。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及现场质量检验,建立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

4. 完善施工机械系统。

(1)杜绝使用不达标的破旧施工机械,否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

(2)大力推广使用先进施工机械进行施工,实现工程的高效率、高进度、高质量。

(3)施工机械系统应与机械配套、施工方法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以提高机械化施工效率。

(4)对机械配套、机械化作业方法、施工组织等做出周密系统的安排,确保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 规范施工控制方法。

(1)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研究的地质和环境条件都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2)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可以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6 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意识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搞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的一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五、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建筑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因此,需要充分分析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加强施工质量的优化探究,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专业硕士学位;全日制;导师组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1-0023-03

一 引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国内企业必须瞄准国际市场,对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实行转型升级,这就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原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使得研究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将实现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规模相当。近年来,在国家研究生教育政策引导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要求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对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存在争议,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明确的是它主要涉及“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培养”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指导教师在培养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单一导师制起源于德国,其特点是每一研究生由一位导师独立指导,类似于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1]。这种单一导师制弊端明显,已基本被淘汰。为解决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困境,近年来我国在探索研究培养模式中经历了单一导师制向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的转变[2-4]。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4〕17号)要求,将在5年时间内完成全国范围的研究生学位授权的合格评定[5]。这无疑为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每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单位都必须认真对待。因此,本文言说的双导师组制正符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正如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所指出,必须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增加导师的指导投入,使研究生在全程学习、研究中得到所需的指导[6]。

二 现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已采用了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培养硕士研究生。这种导师制一般是由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对需要实施指导的研究生进行联合指导培养[7]。校内导师是具有硕导资格的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则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校内导师侧重理论教学和学术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但现行导师制在运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不足。

1 缺乏制度规范

有的培养单位在形式上倡导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但缺乏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校外导师仅仅是挂名作摆设,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根本没有得到校外指导;有的为应付校外实习报告的撰写,临时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线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最后让企业在学生实习报告上盖章存档了事;有的聘请了校外指导教师,但没有出台校外指导教师的相关薪酬待遇规定,从而挫伤了校外导师的积极性。除上述情况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认识不足也妨碍了双导师制的实施,一是部分企业在开展联合培养工作时主要考虑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收益,而是企业自身认为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义务,“教育”功能被弱化;二是部分企业基于知识产权保护不愿意让学生接触核心技术项目,学生很难对产业背景和新产品研发有深刻认识。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于培养单位对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重视不够、校企之间在导师制建设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合作双赢机制,直接影响着现行导师制作用的发挥。

2 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落实。目前,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大体涵盖校内+校外导师、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三个系统。整个培养过程基本以毕业论文答辩为考核目标,教学过程往往过分强调课堂教学,以至我们的学生懒于动手,不愿参与工程实践;实习过程是学校的指导教师安排,注重形式,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理念只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哲学概念,要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必须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学生打造一个校企合作的培养平台。首先,应在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工程实践训练、过程监控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始终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其次,应积极探索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实现自主选专业、选课程、选导师、选实习单位的培养机制。第三,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和激励机制,以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导师和教学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指导学生,践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真谛。

3 学术型学位培养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近年来,高层次应用人才在就业大潮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专硕研究生人才培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类型。然而许多专硕学位点培养单位仍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制订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兼任专硕研究生导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专硕研究生指导过程中,校内导师仍然沿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的指导模式或方法,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不太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导师只负责企业实践环节,没有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了解甚至不参与校内培养环节。特别是,许多高校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方面没有建立工程实践的的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等制度,致使通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初衷无法真正实现,其培养成效也就难以体现。

三 “双导师组制”的构建

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已有十余年的培养经历,其中“化学工程”是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近年来,我校对“化学工程”专硕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笔者所在的“化工新材料”导师组在专硕研究生培养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导师组运行机制──“双导师组制”。这种“双导师组制”坚持“以校内+校外责任导师培养为主”的原则,围绕每位研究生指导,组建“校内导师组+校外导师组”的结构模式。

在校内导师组组建方面,围绕每位研究生培养,除了通过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确定1名校内责任导师以外,还配备1-2名副导师和1-2名导师助理协助指导。副导师应具有硕导资格,且具备基础理论雄厚、知识视野开阔、学术思想活跃的特点,主要协助责任导师指导项目研究方案、学位论文撰写、工程实践等。导师助理应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和指导能力,但条件上又未能达到硕士生导师遴选标准的年轻博士教师。导师助理可担任研究生重点课程和学位课程的主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和带领研究生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等。导师助理不纳入硕士生导师的管理序列,但需上报研究生培养所在二级学院备案。对于进入导师组的导师助理,二级学院在职称晋升、人事任用方面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在校外导师组建立方面,以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为平台,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为纽带,企业根据校内责任导师的研究背景和与企业的项目合作研况,为每位研究生确定一名具有较强实践水平和研发能力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作为校外责任导师,并配置1-2名项目共同研发工程师作为导师助理。其中,校外责任导师是学校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导师,享受学校发放的相应薪酬待遇。每位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与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研发内容直接相关。校外导师组除负责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任务外,还全程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等校内培养环节。

四 “双导师组制”的实践探索与优势分析

近年来,“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所属的“化工新材料”导师组与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知名企业合作,对“双导师组制”的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1 “双导师组制”有利于校企导师资源的共享

“化工新材料”导师组利用学校科研团队优势、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省重点实验室科研设备条件,通过科研技术合作与企业导师组密切合作,为川南地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服务。由于校外导师组中的责任导师是我校正式聘任的兼职教师,享有相应薪酬待遇,借助他们在企业的工作便利条件,对专硕学位研究生的工程能力训练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在校内培养环节运行期间(前2学年),以校内导师组指导为主;校外实践环节(第3学年)则以校外导师组为主;所有导师组成员在研究生培养中全程参与,各有侧重。导师组成员具有不同院校毕业背景,使得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大大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促进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

2 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为纽带,有利于校内外导师间的真诚合作

目前,就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而言,大部分高校主动积极,而企业显得十分被动。我校“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通过与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合作,让校内外导师们组成若干课题组,既为校内外导师之间搭建了合作平台,又兼顾了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宗旨,而且研究生可以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锻炼。例如,近年来,我们与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校企横向合作等项目中联合申报、合作研究、共享成果。2011~2014年,共有8名研究生参与这些项目研究,并在该研究设计院完成工程实践训练环节,既推动了研究院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又借助项目研发完成了工程实践锻炼环节。最近,我们正联合中昊晨光、自贡硬合和中橡碳研院等十余家川南知名企业,积极推进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川南纳米新材料基础科研服务平台”建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借助于该基础科研服务平台,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为纽带的“双导师组制”,将继续坚持以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校企双赢、平等合作为基础,协同完成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3 设置导师助理岗位,有利于吸纳青年教师进入校内导师组锻炼

目前,在我国高校实施的双导师制中,大多数学校要求导师组成员具有导师资格,吸纳青年教师进入校内导师组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实现“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导师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双导师组制”的实践探索中,“化工新材料”校内导师组目前吸引了5名36岁以下的博士青年教师担任导师助理,形成了包括正高、副高和中级等不同职称和学历层次教师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这种年龄结构合理的成员结构,既发挥了老导师的经验优势,又考虑年轻教师的活力。因此,围绕“双导师组”制,在校内导师组中设置导师助理岗位,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导师组锻炼,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接受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还可以进入导师组的学术团队参与课题研究,有利于实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导师助理的学历和研究能力,目前“化工新材料”校内导师组有1名青年教师正在川大读博进修,1人在国家炭黑材料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另1人获得“西部项目”教师出国留学计划资助。

4 “双导师组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就业难题

近年来,通过“双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我校“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其中2013-2014年有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得校级优秀论文,1人获省优论文,申请发明专利6项,11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究生在工程实践锻炼期间的积极表现获得了企业的好评。例如,2012级研究生付晓燕在成都拓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为期1年半的工程实践锻炼中,全程参与了校企合作项目“改性硅酸盐胶粘剂的研制”,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学位论文。通过工程实践锻炼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研究生们发现地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他们施展个人能力提供了实践舞台,一些研究生表达了毕业后留在实践单位工作的意向。例如,2014和2015年,各有1名研究生与中昊晨光化工院和中橡集团碳研院签约留在单位工作。正是这种校内、校外“双导师组”制让研究生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从而有效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和实践能力上同步提高,同时还可以为实践单位提前考察人才,并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

五 结语

在未来几年,国务院学位办将陆续对全国专硕学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这必将促使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导师组的构建与运行实践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双导师组制”在笔者单位的实践来看,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为纽带,将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有机结合,是保障校企合作框架下导师组制长期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欣,张志毅,倪超.医学院校以导师组模式培养研究

生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12-114.

[2]耿相魁,王慧.双导师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可靠

保障[J].决策咨询,2015(1):88-92.

[3]赵庆华,熊倩,谢莉玲,肖明朝,王富兰,刘智平.导师组

制模式培养护理研究生的实践[J].护理教育,2015(2):

190-192.

[4]高久群,郑华,余全红.交叉学科设置和研究生培养的

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5(2):

98-101.

[5]杨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10):36.

[6]姚利民,朱黎F.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

育研究,2013(11):55-59.

[7]向诚,张云怀,王东红,郭瑜.基于导师团队的专业学位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为此,我校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吸收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并加大我校的软、硬件投入,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定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指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并重点关注实践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它利于全程构建学生的整体技能培养框架,丰富了课堂和实践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综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需求。为了改变学生不爱学习,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局面,我校教务部门和授课教师决定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改善学生水平的目的。

在向其他兄弟院校不断学习和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变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满足了企业对所招收学生的需求。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条件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坚持软硬两个方面都要兼顾。软件方面表现在购买专用教材,并分配教师对此进行知识点的分解,安排制订计划进行学习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硬件方面表现在学校最近几年对教学设施进行大力投入,新建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改善了学习环境。

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讲授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同时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应的统筹安排,制订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以达到学生学习时易学、易懂、能用为目标,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满足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现场教学,教师要结合学习新增的多媒体教学、主副板等设施,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提问,实时采取提问的方式方法,必要时还能够进行较深层次的讲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他们的考核,建立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学习优异者安排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

3.实践课程的培训

在满足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仅仅在学校工厂对其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还带领他们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践。这样不仅仅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领会企业对他们的需求,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是指在假期中,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与社会进行较早接触的一种方法。学校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意识,在完成实践调查后,填写表格对此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较早地被大学所采用,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学生与社会脱节问题的办法。

篇6

一、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内涵

差异化考核方式是根据大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情况的差异,来决定大学生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一种考核方式。差异化考核内含免试、口试和笔试三种考核形式。每位学生只能获其中一种考核资格,或是获免试资格,或是获参加口试资格,或是获参加笔试资格。至于大学生究竟获得何种考核资格,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也就是说,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平时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期末考试方式的选择。

二、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意义

实施差异化考核对于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需要

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自身的主人,他们是自身生活、自身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主体,是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说学习终究是学习者主体自己的学习,任何其他人都绝不能代替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他们的实践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1] 41差异化考核方式把大学生期末考试的选择与学生自己的平时表现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主体自身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交流的积极参与度、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都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考核方式的选择。因此,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和体现。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作用

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事关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其个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作用。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的能动性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性;人的自主性则突出主体的权利,表现为人这一主体对人的活动诸因素的支配;人的自为性则侧重于主体的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尺度。只有把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主体和真正的主体性。[2] 1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差异化考核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和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紧密联系起来,显然有利于调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交流和讨论,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主体性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 165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走向交往实践,在交往实践中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锻炼和培养高校学生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丰富高校学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健康发展。[4] 191

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是高校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与期末考核挂钩,要求大学生在平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使原有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交流论坛和表演的舞台。这有助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一平台上展开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化,活动过程化,过程体验化,从而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是米契尔?拉伯福在其出版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中的观点。拉伯福说:“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5] 34由此他提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显然,采用免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方式,正是受米契尔?拉伯福这一管理原则的启发。“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一管理原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考核。差异化考核就是一种建立在课堂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

三、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前提是,要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表现。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来说,如何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的平时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关系到差异化考核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

实践表明,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出勤情况;(2)学生课堂纪律遵守情况;(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情况;(4)学生协助任课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表现;(5)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2.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平时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讨论等方面情况与期末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期末考核成绩挂钩。比如上海理工大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制度规定:对平时表现特别突出,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课堂主题发言或课堂交流的同学直接免试该课程;对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同学在期末考核方式选择时优先给予口试选择权;其他同学则参加期末笔试考试。具体需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确定。通过这样一种考核制度改革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是除教学课堂以外加强师生之间联系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课堂交流和讨论题的布置、期末考核任务的布置等不可能一一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差异化考核的实施。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一方面,上海理工大学《基本原理概论》课任课教师都建立有各自的课程网站,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授课班级人数应控制在100人或80人以内。100人或80人以内的中班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交流和课堂讨论的开展,从而实现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课堂交流的目标,也有助于期末口试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班化教学,既不利于高校学生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期末差异化考核的实施。

5. 实施差异化考核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

实施差异化考核,需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这里主要指的是口试协考人员。因为口试考核方式其主观性相对较强,至少需要2个(包括2个)以上的主考人员参加。这可能给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带来困难。上海理工大学《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可以安排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这既可以解决差异化考核协考人员缺乏的困难,同时对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参与理论教学的实践机会。

四、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内容

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差异化考核,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 免试

(1)免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取得免试资格:平时无缺课和旷课现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突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能协助任课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凡符合上述条件三条及以上的同学可给予免试奖励。

(2)免试资格的期末成绩评定。获得免试资格的同学给予优秀的期末总评成绩。

(3)免试资格的比例。免试比例不做划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免试和口试的比例不超过任课教师所授课学生数的40%。

2. 口试

(1)口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比较突出,但不够免试资格,可给予口试资格。学生要获取口试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平时无旷课现象,缺课(含病假或事假)不超过1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交流表现比较突出。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学可给予口试资格。

(2)口试题卡的设计。预先设置好100张口试题卡,每张题卡有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类试题。

(3)口试过程的安排。口试应有二名或以上教师、协考研究生作为主考。每位学生的口试在25分钟内完成。其中准备15分钟,答题不超过10分钟。具体过程:

抽题――拥有口试资格的同学随机抽取口试题卡。

填表――参加口试同学必须填写专门的口试记录情况表。

准备――给参加口试同学15分钟时间,对所抽取口试卡题目进行开卷准备。

答题――学生根据主考人员的提问对题卡内容及与题卡题目有关内容作闭卷解答,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考人员提问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以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分――主考人员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当场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告知学生。

签字确认――参加口试的同学必须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至少有两位考官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整个口试过程也可以请班干部协助维持考场秩序。

(4)口试成绩的评定。口试成绩分ABCD四档评定。学生如不能正确地回答口试题卡上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题,口试成绩为D,作不及格处理。学生如能对概念题和简答题回答准确,给予C即及格分数。学生如能很好地完成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给予B即良好成绩。在完成了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后,如能回答与题目相关的其他拓展知识就可以给予A即优秀成绩。

(5)口试记录的保存。学生填写的参加口试记录情况表与期末考试试卷一样保存。

3. 笔试

凡是未能取得免试和口试资格的同学,只能参加笔试考核;符合口试条件的学生如不愿意参加口试,可以参加笔试考试。笔试为闭卷考试。

五、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差异化考核方式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应和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对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持积极肯定态度。综合师生对实施差异化考核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效果:

1. 实施差异化考核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极大地鼓励了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大大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考试负担,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欢迎。

3. 差异化考核方式中的口试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发展。

篇7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专题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专题教学是任职教育最多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要确保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专题建设的质量至关重要,也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任职教育是指以完成基础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为适应岗位晋升或转换需要而进行的职业继续教育。为了提升军队任职教育的教学效果,以专题作为教学体系的基本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其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同时又能够有机组成课程完整体系;既能就专业领域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又能利用相对较短时间向学员讲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既能从技术层面对受训对象业务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和拓展,又不对学员的专业背景提出比较苛刻的要求而被任职教育广泛接受和认可。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并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该教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牵引,通过课程学习和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解决关键重、难点问题,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中,以提升授课效果及学员的研究能力。实施课题式研究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员针对课程体系专题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学员选择性自主研究,最大限度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增加学员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提升学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包含以下几层含义:课题是前提,没有课题该教学方法就无从谈起,也不可能实施;教学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需要与课题密切结合;研究是保证,结合部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题中关键问题是组织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可见,如果深入研究才能保证该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在专题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在军队任职教育专题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精讲、研讨、演示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基本符合专题教学的特点,但在充分发挥和提升学员研究能力方面尚存在完善的空间,研究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益补充,发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研究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研究的必然趋势。

从有利于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的角度看,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有“四利”:有利于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学习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本职业务,增强履职尽责能力;有利于提高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理性思考,提高整理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锻炼文笔,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总的来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确保专题内容贴近需求

专题教学是将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某项内容或某个方向作为独立内容进行教学的活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选择与专题内容密切相关要素作为研究内容,由承担专题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与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组成研究队伍完成研究内容。在课题小组成员合作研究过程中,必定会将研究内容与成员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成果体现不同性质单位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单位的现状和需求,将这样的研究成果与指导老师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经梳理加工后,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专题内容设置更贴近部队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切实为充分发挥院校、部队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建立共同培养人才和促进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为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体现学员主体教学思想

作为任职教育的系统院校,装备学院承担全军装备管理和技术干部的任职培训任务,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善于运用信息系统,以适应部队装备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需要,胜任装备系统领导岗位的各级指挥军官。

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要坚持以有利于增强任职能力、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增强综合素质的原则,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型,使新型装备指挥人才具备丰富的信息知识、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熟练使用信息化装备、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这就要求各级指挥员不仅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力,更需要具有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领导决策能力。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为学员创造研究问题的机会,使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步由被动研究发展到主动研究问题阶段,既提高能力,又解决现实问题,体现学员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符合专题教学特点规律

1.体现教学内容“综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特点

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主要为了突出能力素质的提高,实现学习知识型向能力提高型转变,在研究过程中体现自主思考、分析、研究。而专题教学的内容设置既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既要满足任职岗位的需要,又要突出融指挥、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课程的地位,也就是专题内容既要能够体现知识体系完整综合的特点,又能够与部队及任职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可见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综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特点。

2.体现教学方法“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

按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式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既有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又必须有案例研讨、提问互动等学员参与的教学方法,而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更能够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双方的合作互动,相辅相成,可以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现教学形式“集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特点

院校任职教育从形式上看更多是集中式,集中式有利于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又便于信息交流共享,发现彼此优长,激发进取心,也为开阔视野,延展教学空间做了必要的铺垫。开放式教学是指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使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研究式教学方法正是“集中式”与“开放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充分体现,更能够发挥学员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促进精品专题传播推广

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后,专题内容是普适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对部队官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又由于凝聚了来自不同部队人员的心血和研究成果,贴近部队实际,对解决特定问题针对性很强,这就决定了此类专题不仅可以用于院校专题教学,还可通过适当改进和完善,形成系列专题,用于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通过将由高度浓缩的知识沉淀和研究成果组成的精品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实现传播信息科学,检验科研成果,进而达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思维创新的良性循环效果。

三、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在打造精品专题中的组织实施

(一)科学拟制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员特点,要重点考虑学员的工作实际,发挥学员对部队实际需求了解的优势,与教师擅长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互补。通常,学员入学时带着部队急需解决的课题而来,同时,也可在学员入学前教员下部队做广泛调研,了解部队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难题,经过将学员所带课题和教员调研结果分类、整合,结合教师承担专题的具体内容,根据课题类型组成若干课题小组,按照军兵种混合交叉原则编组,每个课题组由4―6名学员组成,做到分工明确,由1―3名教员作为导师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步骤和思路指导研究工作,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了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让学员在学习研究中解决难题,所研究课题确实是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在形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再根据专题建设内容巧妙纳入到专题教学中。

(二)全程督导研究质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体现学员主体,教员主导的作用,教员需要全程督促、指导,按照研究的时间节点及时检查研究阶段性成果,确保研究内容不偏离主题,研究方法不走弯路,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动态监控研究进展

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实施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掌握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进程管理。根据进展情况,如果滞后于计划,应与学员讨论,查找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如果进展提前于计划,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可继续进行,也可征求研究小组意见,是否需要调整研究深度,确保研究顺利按计划实施。

(四)严格组织课题验收

由于受研究时间限制,课题研究内容不一定非常完整,可能仅解决专题建设内容的一个子环节,如需求论证探讨、发展现状分析或是破解某个细节难点问题,课题验收可采取撰写论文、论证报告、答辩的形式进行,对照课题研究任务和要求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一方面验收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达到互相交流研究成果的目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继续合作和持续研究奠定基础。

(五)及时促进成果转化

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专题建设中,专题建设用于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目的还是解决现实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课题也就是来源于部队,只要研究中能够解决哪怕微不足道的问题,应用到专题中后,可以小范围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确实做到“部队出题目、研究作答案、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促成和加速成果转化。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流程及时机如图1所示: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于专题建设中,可以有效提高专题建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

(一)要适度把握课题规模研究内容及难度

由于时间、精力关系,课题的规模、研究内容及难度要切合实际,如果从部队需求角度出发,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也能达到培养人才、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将一个课题分若干小组分工研究。

(二)要切实保证学员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

学员在校时间短,既要学习理论课程,还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应该说时间短,学习的内容多,因此在协调各种活动时间时,应充分考虑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

(三)要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生等资源的作用

在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些课题对于部队来讲,可能有需求,有数据,但是缺理论,少实现。缺少的理论可通过学员学习和教员辅导实现,而验证或仿真实现,则可以充分发挥在校研究生的作用,做到优势互补。

(四)要严格对待内容以及成果的保密问题

保密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有密级的课题,参与研究学员和指导教师均应签订统一的制式保密协议,确保保密问题万无一失。

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在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研究过程中的尝试,在学院中级任职教育班次中,小范围进行试行,从与学员座谈、问卷,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看,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在解决好应注意的问题后,也具有逐渐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奇.浅析军校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J].军事装备人才任职教育研究,2008,(5).

篇8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注:本文为内蒙古财经大学2011年度校级教育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研究》系列论文

教育部曾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它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工作和学习的互补,且项目和环节设置比较明确,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采取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必然性。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只有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其基本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强化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能力,即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工人”。

(二)实践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别注重和加大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所在。

(三)引领性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以逐步引领和带动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四)多样性

工学结合没有固定模式,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如何加强“工”与“学”的关联度。例如,工学结合在专业和岗位上的结合程度有工与学完全对口、部分对接和完全无关三种形式。工学结合的交替也有 “集中式”和“板块式”等多种形式。

(五)开放性

工学结合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性,以及不断加强合作的功能拓展上,包括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使企业不仅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而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研究

结合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认可度较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酒店对实习生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可以从四个方面构建,该模式主要以学校和企业联动作为基础,其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设置合理全面的课程与考评体系

1.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1)课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在充分了解酒店业务的基础上,把传统课程按照酒店的业务分类重新进行分割和整合,把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融入课程当中。专业理论课程安排在学校完成,技能操作课程安排在酒店现场讲授,实现学习与上岗服务同步,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按照操作方式不同,酒店业务可以分为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餐饮服务又可以分为中餐、西餐、自助餐等。

(2)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合

学校应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可以考取中级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营养师、酒店职业经理人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拓展能力。例如音乐赏析、团队协作等。

(3)课程与活动项目相融合

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政府接待、重大赛事等活动项目的融合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大型活动项目,能够紧密课程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全面检验和展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鼓舞师生士气,增强信心,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院在这一方面比较落后,今后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2.建立基础考核与实习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由传统的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改革,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除了笔试成绩占一定比重外,还应包括职业素养、实训操作、社会实践、团队协作、仪表仪容、遵纪守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报告等主要内容。

(2)建立全程化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我们应把用人单位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应对学生进行选拔和培训考试;学生在实习期间,按月或季度,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都要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同一部门实习生之间相互评价,实习生自我评价,并上交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根据所学专业和实习岗位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由学校专业老师和学校聘请的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答辩及其成绩的评定,最后汇总得出实习生总体顶岗实习评价,实现全程化的考核。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部分由中专学校转型升格而来,他们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技能比较熟练,但是一般存在教学方法陈旧,知识更新较慢的问题;另一部分是接纳对口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适应和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速度快,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特别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项根本性任务。

1.培养专业带头人,构建“双师型”队伍的核心

所谓专业带头人,是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职称人员。专业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骨干和核心,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指导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2.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渠道。首先,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中提高“双师型”队伍的质量;其次,青年教师上岗之前,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再次,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应跟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工作,不仅深入了解学生状况,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后,鼓励教师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证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例如高级餐厅服务师、高级客房服务师和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饭店部门经理上岗资格证书等。

3.引进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队伍的活力

高职院校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特别是来自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这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要求,也是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需要。兼职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理论层次较高,对学术前沿领域和生产一线比较熟悉的高校教师,他们会带动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部分从国际连锁型集团饭店、特色酒店、当地知名餐饮机构等企业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技能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计教学模块,把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内容到目标,要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要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1.认知实践教学

认知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为了使新生能够尽早地了解并喜欢酒店业,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在第一学期设置20课时左右的认知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多为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各种星级的、有代表性的酒店和餐饮企业。通过参观,使学生对酒店的整体结构、各个部门的位置分布及其功能有一个直观和基本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模拟训练教学

工学结合的实现首要前提是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和实习酒吧等。随着专业课程的展开,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应在校内实训室对学生开展专业模拟训练。教师对实训内容按照项目和动作流程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流程和各个工作环节,并能提供基础服务,使其具有初步的岗位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与指导,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与考核。例如中餐零点服务流程练习。

3.社会性实践活动

酒店管理专业在实现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学校举行的各种会议和接待活动,应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的机会,通过身临其境的对客服务来体会热情、礼貌、细心、周到的专业要求。例如,内蒙古财经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内蒙古财经大学更名庆典等。其次,积极与当地大型酒店、相关政府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关系。在酒店举办大型活动时,学校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现场服务。例如,昭君文化节、“两会”的召开等。通过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及相关素质要求,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服务的理解将逐渐走向理性。

4.校内生产性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建立的设立在学校内部、可以对外经营,由专业教师管理,主要用于学生实习的校内经营性场所。例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校内建立的四星级酒店――百川花园酒店。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企业“零适应期”对接,每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间。总经理及部门经理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他们全程参与教学指导和生产实训,学生们在较为宽松的实践教学环境里苦练内功,强化专业技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

5.校外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把学校所学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顺利就业、向准“职业人”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2+1”的教学模式,学生最后一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学生与人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大大改善;同时酒店一系列考勤、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因此而提高。所以,顶岗实习是一种对学校、学生和酒店三方都大有益处的办学模式。

(四)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校企合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派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实习,实习完成后企业出具实习鉴定,学校、学生、酒店都走过场”的层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1.推行“双招式”培养模式

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实训相辅,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排课,由酒店管理人员负责专业课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工作,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推行“双挂牌”培养模式

所谓“双挂牌”是指学校在企业挂牌建立“产学研基地”,企业在学校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学校在酒店完成学生认知实习、部分课程讲授、顶岗实习等工作,酒店则选择学校对优秀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把学校和企业对教育培训需求的共同利益作为结合点,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3.“冠名班”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以企业名称命名,由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的培养模式。根据酒店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新招收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选拔若干人成立“某某酒店班”。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酒店可以不断向学生灌输其经营理念,做到定向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将更加系统的学习酒店知识,站在较高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精髓。学校设立单独教室,采取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内容、共同授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学历“套餐式”培养模式

这是根据企业需要,采取脱产、半脱产、双休日、上夜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的一种模式。培训时间短中长结合,地点设在学校、企业均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授课。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5.“2+1”培养模式

按照酒店行业的特点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通常实行“2+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制高职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年学校安排学生进入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顶岗实习可分为强制性实习和自主实习两个阶段。

在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虽然企业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但政府的支持和学生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政府层面,一方面应完善“双赢型”的法规,加强对于工学结合教育的研究,提供专项经费鼓励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同时用立法的形式保证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财政资金或土地等,规划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可以建在学校附近或工业园区内,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任务,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从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学生层面,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培养学生吃苦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2009.12

2.袁连红.以“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

篇9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单位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认真组织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我单位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为切实开展好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单位领导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并对"防灾减灾日"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对活动期间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增强了我单位对于开展好此次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宣传方面,我单位充分利用了横幅、海报、标语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首先我单位制作了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内容的宣传横幅,悬挂于单位大门口。其次还专门制作了"防灾减灾"主题海报,并粘贴于办公区显眼位置。海报内容结合我馆实际,具体从"地震来了如何避险"与"火灾发生了怎么自救"这两方面展开,内容精炼,切实有效。

三、周密计划,突出重点

(一)开展防灾减灾科普专项宣传活动

为切实增强预防和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应急救援能力。5月11日,我单位组织起机关干部、保安等人员在我单位管辖区域内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专项宣传及消防知识培训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召开家属院全体居民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面对灾害降临时该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和该怎样进行救援;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战演练。通过此次培训、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灾害处置的决策水平和实战能力,切实增强了应对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开展危旧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篇10

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的日子,更确切而言,那是在希望加入这个新组织的国家交存第30份《公约》批准书之后第30天起生效之日。

xx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60周年,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二 、活动的目的:

1. 提高广大市民气象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减轻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危害。

2. 协调全市市民的行动,树立气象意识、气候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3. 促进广大市民和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把不可避免的天气、气候灾害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调动广大市民对气候的适应需求,同时树立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意识。

三、活动的意义:

1.提升气象意识,气象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全社会都树立和强化气象意识,自觉遵循气象科学规律,主动运用气象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增加气象法制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知法、守法,共同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秩序,

3.提升广大市民参与气象的力度,同时参与到与气象灾难做斗争及关心气象灾难地区的行列当中来。

四、活动形式:

1.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市民对气象的认识才程度

2.发放气象小常识宣传单,挂相关宣传横幅

3.口头宣传气象知识及《气象法》

4.展示气象挂图及历年气象灾难图片

五、活动步骤:

前期:根据当年世界气象活动主题,由气象局制作相关宣传图片;编辑气象小知识传单及问卷调查的内容,绿苑环境保护协会招募志愿者并对其培训

中期:人员参与方,由气象局宣传中心及相关人员、绿苑环境保护协会派出志愿者若干

后期:对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并由绿苑环境保护协会写出相关情况上交气象局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xx年3月23日前后

市区步行街或者广场

七、经费预算:

制作传单XX份

200元左右

制作问卷调查200份

40元左右

制作横幅两条

150元左右

活动备注:

1. 统一着装,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得体大方。

2. 宣传人员做好准备,要求:礼貌待人,有问必答。

3. 放置设施,注意安全。

4. 若成员身体不适,不能坚持者,可自行返回就医。

5. 若有重大事故,立即与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