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预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预警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一、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研究

1.财务危机警兆探析

公司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一些必要的支出被压缩或拖欠,由于现金流量短缺,偿债义务受到阻碍。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公司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入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现危机是一个循而渐进、缓慢的发展过程,从正常运作的公司步入危机,最终到破产倒闭理论上需要3-5年的时间。并且财务危机的早期预警信号很多,所有的这些信号,实质是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很多,在预警指标类型划分中,人们提出的观点差异也很大,有的以财务比率为依据,进行分析;有的以财务比率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有的则以公司的发展战略反映的危机迹象进行分析;有的侧重现金流的状况进行危机分析等等。综合分析不同的方法,其实是侧重的不同。经过归纳,分析指标体系应可包括:财务比率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市场收益指标和非财务的其他指标。

3.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研究

当前,财务危机的预警常用方法包括:主观预警分析法和客观预警分析法两种。前者注重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一定的方法结合人为的判断预测财务危机,一般是以非量化指标分析。后者注重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运用该模型组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

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企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来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二、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研究

1.主观预警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1)公司基本面研究分析法的应用。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变化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规律所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对一些虚假的行为提出质疑,形成报告文件警示危机。

(2)公司危机分段分析法的应用。危机的发生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参照的预警指标亦不同。结合本人的理解,识别财务危机时,可将公司财务危机所处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①财务危机潜伏阶段;②财务危机爆发阶段;③财务危机恶化阶段;④财务危机实现阶段。危机分段分析法可以对照公司的出现种种异常现象,确定危机所处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便于及时查清危机的原因和程度,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这一方法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

(3)公司管治能力评分法的应用。公司管治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个创新的、高效的、团结的管理团队,一定能科学地、成功地管好一个企业,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是透明的、可信的,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不大。如果管治能力很差的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应该是迟早的事。因此,很有必要将公司管治能力作为预警指标。通过调查了公司的管理特性及可能导致危机的缺陷,按照这些缺陷进行对比打分。最好按它们对财务危机影响的大小程度进行加权处理,得分越高,说明处境越差。该方法立足于对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公司出现危机是由于企业高级管理层造成的,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预警危机。

2.客观预警分析法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客观预警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的方法。通过笔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的研究,发现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单变模型分析法、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法、多元逻辑(Logit)回归模型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法等等。数学模型分析法,各有优点,在此重点介绍较为常用且易于理解的方法。

单变模型分析法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走势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危机。常用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金安全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单变模型分析法的运用方法是:先对有关的单个财务比率设立警戒线,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当这些财务比率达到设立的警戒线时,就警示财务危机。但警戒线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结论

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利于预测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帮助我们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培养和激发主动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的作用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评估财务管理情况及生产运营情况,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及其建议,同时预测相关行政部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其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与信息提供。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财务经济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位的发展,为行政部门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但是由于每种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明确的了解每一种财务经济分析方法的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并进行适当改进,最终提高其经济效益与利润成本。

2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内涵

自从中国加入WPO以来,行政部门财务经济也全面润入到世界经济浪潮之中,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剧烈的挑战。因此,加强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提高行政部门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水平,是财务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抓住财务经济的核心并进行主体与目的的高度总结,同时对财务经济分析进行重新构架,确定其发展的框架结构,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涵。要使财务分析具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必须具有确定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对行政部门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投资者分析财务投资,债券人分析其贷款,以及其他主体为自己的目标进行分析,虽然如此,但是任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三、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2.1 财务经济分析目标

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从契约角度出发,Freeman于1990年将行政部门理解成一系列多边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一是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是指投资者对财务经济的信息分析,最为关注的是部门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财务经济的盈利能力及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债券偿还能力以及声誉,从而做出正确的债券配置。三是行政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的基本目标,一般较为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最终成果,以及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从而了解到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优化。

2.2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财务经经济上的假设主要分为信息真实性假设与有限理性假设两种,财务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财务报表以及初级信息进行资源上的整合,将这些信息在分析过程中演化成高级信息,再由企业监管与运行的管理部门将这些信息整合成报表,上交给企业的管理层。而企业中的行政部门就是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原材料进行收集的一个资源整合部门,如果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时,没有做到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保障上的要求,那么这些财务信息汇聚成的数据就会失去原有的准确性,也就失去了其肩负的参考价值。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计在对财务报表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时,必须保证这些信息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进行保障,只有这样,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才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行政部门在对这些初级信息进行收集时,也要对其真实性进行保证,因为这些信息在企业事物执行的参考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让企业出现决策上的错误。

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在对行政部门提供上来的经济活动报表做信息上的分析整理时,也要根据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业务表现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限理性假设。建立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型,这个模型在建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运行发展体现有针对性的开展。问题得到分析以后,可能会出现结果理性或是程序理性两种结果,如果出现的理性指标是结果理性的,则说明这个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企业所制定的发展目标。而出现的是程序理性结果时,则说明企业现有的经济活动正在按照相应的规范开展。企业正属于一个保守的运行姿态开展各项活动,对于经济目标上的制定与实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

行政部门在对财政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根据生产经营业绩指标总体完成情况,对公司的运行发展制定相应的目标。在考核过程中主要针对财政预算上的指标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开展,把握企业运行上的节奏。第二点,是根据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动情况对企业财政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的方法是对产品的服务进行衡量,看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是否满足了市场需求上的标准。第三点,是营业成本增减的变动情况分析,工作人员在对这部分工作内容进行信息整理收集时,要对项目变动的成本进行细节上的计算,需要让这些资金投入可以被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并通过这些财政上的变动来对企业所承受的风险能力进行明确。

篇3

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其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自身的资金管理。目前有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都十分重视打造自身资金管理能力,以使企业的资金链安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建设周期特别长,投入资金特别多,投资风险非常大,因此就必须在项目的初步规划阶段,对具体每一个开发项目进行投资与成本费用准确的估算,做出投资决策、经济效益评价,这就是财务预算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应用。

2 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

2.1 编制资金预算

在项目拓展阶段的可行性论证分析环节中,项目拓展部门应积极组织研发、财务、策划、工程等部门,测算开发项目的投资总额、定位、分期投入资金的时间、投资金额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启动资金预算》及《项目投资匡算》,从而根据项目需要投入的启动资金,以及企业可动用的资金存量来决定投资该项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润。

2.2 执行与控制资金预算

编制完成资金预算特别是执行预算后,各部门在进行具体的资金收付时,应以预算作为实施的依据。财务部门在进行资金的审核支付时,除了对凭据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付款条件进行审核外,还应该依据资金预算,审核该笔款项支付是否在资金预算范围内。如是,应该及时安排支付;如不是,或者实际支付款项大于预算的金额款项,都应先和承办部门沟通,确定是否能延期支付、部分支付或者不予以支付。但若确需支付,那么应该作为预算外支出,将履行特殊审批程序后予以支付。

2.3 分析调整预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建立健全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动态反映体系,定期(一般为每季或每半年)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及时发现资金预算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分析原因并调整后续资金预算,为下一步预算控制提供准确的基础性的信息。

2.4 预算考评

要想提高资金预算的执行率,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企业就必须将绩效考核与资金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挂钩。确定相关部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将预算执行指标作为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之一,通常可作为部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预算考核的指标有“预算执行率”、“超资金预算率”等。

在企业预算准确度很低的阶段,也可将“超资金预算率”这项指标作为考核指标。财务部门要对各个部门发生的预算外支出进行统计,对考核期内的“超资金预算率”进行计算,并提交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考核依据。对非部门原因导致的各项超预算性支出,如宏观政策变化、公司因开发计划调整等导致的超预算性支出,可不纳入部门的考核。对于因部门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超预算支出,例如工作计划性不够、不准确的预算编制等发生的支出,都应作为该部门的超预算支出,列入部门考核范围。

3 目前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财务预算执行中,企业通常没有签定预算指标责任合同,且未建立预算奖惩制度。所以当没完成预算任务时,在对被考核负责人和单位进行奖惩时,被考核的单位和其负责人通常强调各种客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考核结果产生的影响,而往往选择回避主观原因及个人自身原因。因此,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存在考核与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不明确的问题,这成为财务影响预算管理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最主要问题。同时,考核方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附带个人情感来对被考核方进行评价,从而使整个考核的过程不能按照先前制定的原则进行,或者考核结果缺乏激励作用,没有建立起配套的考核激励制度,使整个考核工作过程流于形式。

3.2 缺乏财务预算的有效执行和有力监控

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很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并成立了财务预算职能部门来进行预算编制,可是财务预算职能部门却很少参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并且他们都不够重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企业的管理制度没能跟上经营活动,且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有力的预算反馈机制,企业的预算会计和管理核算系统没有紧密配合。

3.3 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对财务预算进行了编制,但是却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具体的部门对财务预算进行决策和协调、监督和执行,没有把财务预算管理权限下放给财务部门,从而没有健全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机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度不高,从而导致这些企业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

3.4 缺乏财务预算的全员意识与战略意识

企业相关负责人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通常忽视了对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混淆了预算和计划,将预算当成财务报表。并且其他部门很少能够直接参到与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而通常只是对财务提交的具体预算结果进行简单确认。同时,在年度经营计划指导下,财务预算重年度、轻项目开发,这样导致使预算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财务预算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缺乏联系。

3.5 缺乏完整的预算标准与合理的预算数据

由于房地产企业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同类产品品质随潮流变化的多变性,加之多数房地产企业长期对财务预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使房地产企业真的要实施财务预算时缺乏相应完整的预算标准,而在开发经营过程中,赶工抢进度导致设计修改频繁,使财务预算缺乏合理的数据。

4 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与应用

4.1 对各项指标细致分解,确定财务预算管理责任

通过对预算进行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强化,把企业整个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把指标进行自上而下的细致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全员配合与参与,确定各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职责范围以及采取的相应的奖励惩罚制度,使各个部门管理责权清晰、方向明确。同时,通过建立缜密的预算管理机构,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管理和考评进行强化,避免因控制薄弱、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2 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

通过资金预算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血液。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时,应妥善处理资产结构中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风险与成本的关系,更加合理地控制规划企业现金的流量,回避因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等经营风险。

4.3 建立财务预算的预警机制,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支持

搞好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科学技术,做好相关的分析、核算、反馈与预警,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组织网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外资金支出的例外管理,对预算出现偏差后的后续预算定期调整,以便能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

篇4

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关键字:财务;预算;房地产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is a necessity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api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to capital management, is bound to introduce a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mechanism.Key words: Finance; budget; real estate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资本利润最大化。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促使企业按照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广泛有效地进行资本经营。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是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所以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必须对项目的投资与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估算,以便作出经济效益评价、投资决策,这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一、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与预测密切相关。预算建立在科学的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利用实物与价值等不同形态来反映相关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的成果及生产经营的一系列规划和计划。而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为基础,而预算则是针对预测结果而相应提出的对策性方案。所以,可以说预算是根据预测结果采用的一系列预先的补救措施及防御。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风险度越高,就越发不能忽视预算以及预算管理。

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其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自身的资金管理。目前有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都十分重视打造自身资金管理能力,以使企业的资金链安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建设周期特别长,投入资金特别多,投资风险非常大,因此就必须在项目的初步规划阶段,对具体每一个开发项目进行投资与成本费用准确的估算,做出投资决策、经济效益评价,这就是财务预算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应用。

二、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

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重点考虑怎样降低成本费用,预算的考核也直接与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挂钩,注重预算管理对成本费用的节约,缺乏价值管理和系统管理观念。企业负责人往往在财务管理时,忽视了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将预算和计划相混淆,使其成为财务报表。其他部门很少直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往往只是对财务部门提交的具体结果进行确认,这样的预算往往缺乏可操作性。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编制了预算,但没有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没有具体和权威的机构对预算管理进行协调和监督。把全面预算管理交给财务部门,而没有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法人治理机构的不完善,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脱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算管理往往缺少客观性,很多企业通过对以往的经营情况和上一年度指标值来决定下一年度预算指标值,没有认真地对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发展速度、业务范围等因素变化比较大时,这种预算指标就会缺乏客观性。

(四)缺乏预算的执行和监控

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算管理往往只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而不注重对预算的执行和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预算的执行和监督重视不够,企业的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反馈机制,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没有密切配合。

(五)预算管理执行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考核和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成为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的主要问题。在预算执行中,没有签订预算指标经济责任合同,也没有建立预算奖惩制度,考核方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带着个人感情去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不能按原则进行,或考核结果缺乏激励机制,没有建立配套的预算考核制度,各级管理者重视不够,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及举措

1、编制资金预算

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点于一个企业现金流和开发进度与开发项目数量的精确衔接和匹配。企业应通过形式各异的资金预算形式,平衡统筹开发项目不同阶段的资金流与企业非项目资金流,以能够更好地合理调配、使用资金。

在项目拓展阶段的可行性论证分析环节中,项目拓展部门应积极组织研发、财务、策划、工程等部门,测算开发项目的投资总额、定位、分期投入资金的时间、投资金额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启动资金预算》及《项目投资匡算》,从而根据项目需要投入的启动资金,以及企业可动用的资金存量来决定投资该项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润。

企业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后,应立即组织测算开发周期内的现金流量,随之根据该测算编制《项目资金流量预算》。一个项目开发计划以及项目投资匡算是该项目资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基础性资料。项目资金流量预算能够完整地反映项目在周期内各关键节点的现金流情况,从而帮助企业对现金流能否实现平衡统筹进行提前预判。与此同时,通过编制该预算,可以调整企业项目开发计划和项目投资匡算,为其提供决策依据。《项目资金流量预算》应该按季度反映,也可按月反映。如果按照月度来反映,对企业基础资料的要求程度很细,也考验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水平,否则预算的准确度会大大降低。

对于同时进行多项目运作的企业来说,在短期内公司的资金能否在各公司和开发项目之间进行统筹,需借助于编制具体的资金执行预算来达到平衡。所以,对公司整体的资金执行编制短期预算,既可以解决项目资金流量预算和长期预算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又可以帮助公司短期资金收付,它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算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2、执行与控制资金预算

编制完成资金预算特别是执行预算后,各部门在进行具体的资金收付时,应以预算作为实施的依据。财务部门在进行资金的审核支付时,除了对凭据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付款条件进行审核外,还应该依据资金预算,审核该笔款项支付是否在资金预算范围内。如是,应该及时安排支付;如不是,或者实际支付款项大于预算的金额款项,都应先和承办部门沟通,确定是否能延期支付、部分支付或者不予以支付。但若确需支付,那么应该作为预算外支出,将履行特殊审批程序后予以支付。

3、分析调整预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建立健全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动态反映体系,定期(一般为每季或每半年)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及时发现资金预算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分析原因并调整后续资金预算,为下一步预算控制提供准确的基础性的信息。

四、关于全面落实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细致分解各项指标,科学确定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

通过预算管理,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管理,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指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确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各个部门方向明确、责权利清晰。同时通过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管理和考评。避免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控制薄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通过预算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应处理好资产结构中的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关系、成本与风险的关系,合理地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回避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经营失败。

篇5

关键词:临空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一、廊坊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临空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依托于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由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性的有关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从目前备选址的情况看,北京大兴和河北固安两个场址备选。不论选址何处,北京新机场都在北京以南,与廊坊主城区直线距离在几十公里之内,廊坊都不同程度置身空港核心区、相邻区和辐射区,都可以称为“廊坊的机场”,这就为廊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廊坊计划:一是发展以空运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基地;二是围绕服务空港,发展以金融保险、商务休闲、总部基地和会展旅游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廊坊应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二、廊坊临空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高职生要想在就业寒流下求职成功,必须提供自身的综合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十分必要。

2.兼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必须做到:既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今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的技能知识。廊坊市所需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可以分为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两大类。语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商务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函电、商务谈判、单证操作、电子商务、商务酒店、会议展览等。职业技能包括交际能力,基本的商贸及管理知识及技能和商务运作能力等。

3.具有革新意识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论他们今后是进入单位就业,还是自我创业,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但是,目前课程大多只强调英语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语言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性,许多教师教学还是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而没有充当为学生服务者的角色,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设置课程时,以“岗位”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来从事对外商务活动。

2.教材亟待更新和补充

国内商务英语统编教材的出现及其分类更具体全面代表了教材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整体系统权威性不够,低水平的内容重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实用性。

3.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由于商务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者仿真的商务环境。但是基于需要承担责任、风险及经费等问题,很少学校能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供学生学习与实践。即使有些建立了实训基地,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现有实训场所已难以应付,需尽快予以扩建,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4.师资力量薄弱

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很丰富的英语理论知识和商务英语实践操作的经验,而且还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大多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不懂商科知识,商科毕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又不过关,进而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堪忧。

四、高校“2+1”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中,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以“专业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最后达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

“2+1”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的学习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在校学习两年,主要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语言培训以及商务理论的学习,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二段为期1年,使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技能操练,接受企业的管理、技能训练、企业文化熏陶,增强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如商务英语人才,以语言为特色,可以在旅游、酒店、外贸等行业发展。该教学方案实行理论与实践互促互进的模式,最后一学年根据订单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企业参与教学方案制定全过程,增强教学针对性。

2.以实践教学为培养的核心

在企业实践教学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强化实际技能的锻炼。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各大商业连锁百货、星级酒店、贸易洽谈会、贸易公司签订合约,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将学生分批安置,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商务模式,既锻炼了学生对语言和商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让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企业相关人员,加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通过与企业职工一起顶岗工作,在不同岗位进行实践,使学生掌握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以企业为主体考核学生实践成果

高等院校旨在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应该是考核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应以企业评价标准为主。企业通过对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考察,对其水平、能力和素质做出总体评价。

4.依托企业,完善“双师型”教学队伍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专多能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1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0

1 .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根据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精神,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探索与创新高职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专业岗位初始技术水平,毕业生广受企业好评。

2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2 . 1 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背景

学院位于广东佛山,与广州紧密相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使佛山与广州构建“广佛经济圈”,共享市场服务等资源,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港澳国际性大都市的市场优势,加快了佛山国际化步伐的进程,有利于佛山经济与社会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外贸易经营权进一步开放,大量民营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人力市场对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外贸人才的需求越加明显。

在这种国际国内外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走访广东及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多家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论证分析后,依循高职英语专业办学宗旨,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综合素质高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高技能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从2005年秋季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在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从事外贸和进出口贸易业务。

作为学院最早开设的英语类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在招生初期,受到社会对商务贸易人才以倍骤增的需求影响,以及在规范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得以顺利进行,为未来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 2 多元化英语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和逐步升级,各类中小型涉外企业层出不穷,用人单位对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从业人员的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特点。

国家商务部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加快培养多双边外贸谈判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也提到把广东“发展成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由此带来的商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无处不在的商务活动必将需要大量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如外贸和进出口贸易、商务和外贸翻译、会展服务、货物物流、国际旅游、涉外酒店服务等等。他们将遍及多个行业领域,而且逐渐成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地区的主力军。

然而,在走访不同行业、企业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其职业资格要求也大不相同。以往传统、单一的英语翻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带领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准则转型升级改造的国际商务精英,且又能用英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英语技能人才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香饽饽。为此,加快高职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以社会市场岗位初始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商务贸易活动知识的高素质、多元化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和创新的重中之重。

3 .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试行多元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学院应用外语系结合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企业行业人才规格需求。从往届学生所学专业过专过窄而造成学生择业适应差的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拓宽学生专业出发,逐步实现英语与相近专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一专多能、岗位初始适应能力强、通用技能扎实的高技能英语专业人才。在2008年大胆提出“大专业、小方向”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即试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 . 1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生为本是各类教育的永恒主题。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确定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学生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时,学院采用“以学生自愿为主”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及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给予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自,尽量做到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或方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一切所学皆为所用。

3 .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为避免传统的英语类教育体制与时代和相关行业的要求相脱节,学院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考虑,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技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的要求和区域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针对市场设专业方向,针对岗位练专项技能,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办学思路,构建了“以英语语言基础为核心,以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线,以行业岗位技能为背景,以涉外服务项目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商务英语专业(酒店英语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国际旅游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开设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专业(学习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国际旅游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练技能(岗位初始技能训练及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的教学进程开展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努力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4 . 以需定教,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

4 . 1 以英语语言基础为核心,提高学生岗位基本技能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基于商务英语具有在特定的国际商务活动下开展交流语言的这个特点,学院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英语的语言基本知识,还必须学会在不同的行业里开展国际商务交流活动。

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专业及各方向的教学首先是围绕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而展开。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强化英语技能基础,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语法,提高口、笔译能力,保证三年不间断的外教英语口语课程,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进行各类国际服务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次,根据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性质,在二年级阶段为学生开设国际贸易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进出口业务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和单证制作等。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和商务沟通技巧课程则为商务英语及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外,除开设必需的商务必修课程外,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开设酒店英语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及国际旅游方向相关主干课程3~5门,如酒店管理、会展实务、导游实务等等,旨在提高学生各专业方向的岗位专项初始技能水平。

4 . 2 以社会需求为己任,满足学生就业岗位初始技能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是满足学生就业的能力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事业基础。学院始终依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酒店管理品牌相继进入中国,酒店管理类人才社会需求明显增大。凡是具备一定英语技能且服务意识较强的毕业生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其提升发展的空间远大于其他行业。为满足地方和行业的需要,学院从2008年招收第一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英语方向)学生,同时与周边多家五星级涉外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就业岗位。

2008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让广大的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看到了新的希望,特别是每年两次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和各种国际会展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数不胜数。涉外翻译、产品导购、涉外导游、贸易咨询接洽及外贸业务员岗位等激起了大批学生从事会展服务的兴趣。学院首次在2011年招收商务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专业时就受到学生们的青睐,2014级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5%。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我国从实行长假以来,旅游成为了人们闲暇的重要乐事,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旅行社讲解员、旅游导购,精通外语、擅长沟通的涉外导游就业竞争力尤为明显。因此,2013年学院在所在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于2014年招收商务英语专业(国际旅游方向),预计三年后可望为本地区培养一批英语流利、精通导游服务的专门人才。

4 . 3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打造学生通用技能

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通用能力往往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更是锦上添花。因此,在校期间,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在校期间后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开展各种能提高学生通用能力的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平台实操训练、酒水知识与调酒艺术、商务社交礼仪实训等,多渠道、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实操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学好一定的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定期举行一些专业技能大赛、职业招聘模拟会、参加企业洽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同样可以为学生成长助一臂之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如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应变抗压能力等等。

5 . 结束语

虽然试行“大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仅仅六年,其效果令人满意:专业拓展稳步前行,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招生人数逐年增多,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考生第一报考率和新生报到率名列学院前茅。今后学院将沿着自己的特色之路,继续开拓创新,以期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职多元化英语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房宝娟.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3(5).

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孟丽娟.回到原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学术月刊,2009(1).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OL].,2012-04.

王崇凯.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篇7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现阶段企业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以下简称工效挂钩)工作,合理发挥工效挂钩办法对企业工资总量的调控作用,实现企业工资总额在效益提高基础上的均衡增长,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改进完善工效挂钩办法和做好2000年企业工效挂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取消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等工资总量调控办法

    自2000年起,取消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减亏指标挂钩办法、扭亏增盈利润目标挂钩办法。

    原实行“一户统挂”办法的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企业控股公司,自2000年起,一般不再实行“一户统挂”办法。

    二、继续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范围

    (一)垄断性企业和国家政策性补贴的企业;

    (二)具备一定规模、效益较好、工资水平较高的国有企业。

    1999年实提工资总额人均水平高于限额计税工资标准的企业可继续实行工效挂钩办法。

    三、“两个基数、一个比例”的核定原则

    (一)挂钩效益基数、工资总额基数的核定

    挂钩企业的效益指标主要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为主。实行双指标挂钩办法的企业,要逐步向单一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办法过渡,在确定其挂钩浮动比例时,挂钩效益指标中的实现利润(利税)所占比重不得低于80%。

    挂钩工资总额基数、效益基数的核定办法,政策性增人和其他情况增减人员核增、核减工资的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二)挂钩浮动比例的确定

    为加强挂钩企业的横向比较,保证挂钩企业工资与效益增长绝对量的均衡合理,自2000年起,对工效倒挂(工资总额基数大于实现利税(利润)基数)企业,每年按以下办法确定挂钩浮动比例:

         L              L        R1

    F=---×〔1-  ---  +  --〕

         G              G        R2

    其中:F-当年挂钩浮动比例

         L-当年实现利税(利润)基数

         G-当年工资总额基数

         R1-上年行业人工成本系数

         R2-上年企业人工成本系数

    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系数按京劳社资发〔1999〕4号文件的有关办法计算。当R1/R2大于1时,按1计算。对暂不具备按上述办法确定挂钩浮动比例的工效倒挂企业,每年按以下公式确定挂钩浮动比例,但最高不能超过0.75。

         L

    F=---

         G

    工效正挂企业每年挂钩浮动比例的确定,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挂钩浮动比例是企业工资总额随效益增长而增长的最高比例,是企业工资总额随效益下降而下降的最低比例。挂钩企业要坚决贯彻即挂上,也挂下的原则。对效益下滑的企业,其挂钩工资总额原则上按核定的挂钩浮动比例下浮,但应保证其当年应提挂钩工资总额水平不低于本市当年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关于否定指标的确定

    继续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作为国有工效挂钩企业提取新增效益工资的否定指标,未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应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工效挂钩企业。

    五、其它有关问题

    (一)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表式和要求上报清算表及相关资料,有特殊情况要附说明。

    (二)企业主管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企业控股公司应对所属企业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对具备条件并愿意继续实行挂钩办法的企业,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可继续实行工效挂钩办法。

    (三)各市属企业主管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企业控股公司于8月15日前将所属企业清算表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与挂钩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劳社统年综8表)及工效挂钩工资增长费用清算表(市财政局发)一并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逾期未报的,按自愿停止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办理。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于11月底前将所属挂钩企业的清算、核定结果汇总表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四)集体企业参照上述办法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地税部门负责集体企业工效挂钩的清算、核定工作。

    附件:1、工资清算基层表、汇总表

          2、国有、集体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系数表

                    国有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系数表1

--------------------------------------------

|                                              |  劳动分配  |  人事费用  |行业人工|

|                            行      业        |            |            |        |

|                                              |    率%    |    率%    |成本系数|

|-----------------------|------|------|----|

|010000  |农、林、牧、渔业                    |            |            |        |

|----|------------------|------|------|----|

|010190  |其他农业                            |92.01      |  9.6      |0.51   |

|----|------------------|------|------|----|

|010320  |家禽饲养业                          |49.41      |11.33      |0.30   |

|----|------------------|------|------|----|

|020000  |采掘业                              |            |            |        |

|----|------------------|------|------|----|

|021010  |土沙石开采业                        |77.25      |33.52      |0.55   |

|----|------------------|------|------|----|

|030000  |制造业                              |            |            |        |

|----|------------------|------|------|----|

|031390  |其他食品加工业                      |84.58      |26.91      |0.56   |

|----|------------------|------|------|----|

|031410  |糕点、糖果制造业                    |40.56      |44.81      |0.43   |

|----|------------------|------|------|----|

|031420  |乳制品制造业                        |62.65      |26.55      |0.45   |

|----|------------------|------|------|----|

|031450  |调味品制造业                        |77.76      |41.15      |0.59   |

|----|------------------|------|------|----|

|031460  |食品添加剂制造业                    |67.67      |18.76      |0.43   |

|----|------------------|------|------|----|

|031490  |其他食品制造业                      |96.16      |20.32      |0.58   |

|----|------------------|------|------|----|

|031510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17.57      |  8.87     |0.13   |

|----|------------------|------|------|----|

|031810  |服装制造业                          |76.41      |29.97      |0.53   |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系统;单变量指标;多变量指标;线性判别模型

一、财务预警系统重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开始确立。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民族企业因财务问题相继陷入生存困境。出现财务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有关。企业只有具备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持久生存并不断发展。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

目前关于财务预警系统及应用研究还属于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财务预警系统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企业中潜在风险的系统。”

(2)“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能及时有效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所潜在的风险预先发出警示信号,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在综合考虑分析前面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意义远远不止看中它的分析系统。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还在于通过对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身发展方向、经营战略的矫正,重新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特点

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进行自我财务状况监测分析判断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对影响企业自身发展较大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进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性。企业的财务状况很难用某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衡量,需要统筹全局将整个企业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及售后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作为财务预警系统跟踪监测的范围。

(2)实时性。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在不断积累过程中的综合反映。

(3)预见性。即通过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持续实时性的检测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

(4)针对性。由于每个企业与其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5)成长性。危机解除后,造成危机的原因,处理过程及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反馈与企业仍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都是宝贵经验和教训。

四、企业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以财务报表为分析的基础,再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对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组织管理进行综合评判得出预警结论。其特点是分析人员根据已往的经验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判断并对造成危机的原因进行预测分析,而不是通过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管理评分法、专家调查法等。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来完成预警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定量分析法主要有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单个或多个变量建立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变量一般为财务比率,预警模型往往采用一元或多元函数的形式。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定性分析法是根据分析人员对企业状况、行业特点、活动周期、产品普及情况以及企业社会信誉、知名度、管理结构等的了解,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经验对企业的各种风险综合评判得出的预警结论。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只能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那些经过咨询公司、协会及专业人员等相关组织,就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综合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管理层参考的方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是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财务危机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症状。流程图分析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但对专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定量分析中,财务预警分析可以划分为单变量预警分析和多变量预警分析。单变量预警模型是企业通过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判断是否发出财务预警信号的过程。多变量预警模型是把不同的财务比率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汇总构成一个多元线性函数来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多变量预警模型与单变量预警模型相比,预测能力更强,也更加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

五、结论

本文从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组织、责任、运行机制及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分析和探讨。简单总结了财务预警系统的相关理论: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特点、功能、分析方法等,分析了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086-05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bout financial alarm. Based on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theories,it is proposed that non-financial and financial variables should be combined, and financial distortion alarm theory and financial failure alarm theory should be integrated.

Key Words: Security Market;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Warning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失败的漩涡。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如何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就预先觉察苗头,以便尽早采取措施,消除危机隐患,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这些信息构造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从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财务预警理论是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而产生和不断深入的。“危机预警”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进入90年代,由于企业危机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重视危机预警管理。在危机预警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预警的研究也相应展开。根据研究方法的差别,一般可把这些理论大致分为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模式两类。

一、定性预警方面的研究

定性预警的方法主要包括灾害理论、专家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等几种方法。

Scapens, Ryan和Fletcher(1981)的灾害理论是分析解释因均衡系统的影响因素缓慢变化从而引起系统的突然变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就像一个流动资产的储备池,财务比率就是用来测量流过储备池流量的大小。但流量大小并不能够确定储备池是否一定要枯竭,因为可以通过债权人继续加水。这就要看债权人怎么看待财务比率的变化。许多公司破产,原因就在于债权人看到公司财务比率恶化,然后就想抽干“储备池”,或者不想继续加“水”了。

专家调查法就是企业组织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变化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认为:企业财务运营情况不佳,肯定有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渐加剧的。因此应及早发现各个阶段的症状,对症下药。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

我国学者李秉成(2004) 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

张友棠(2004)指出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经济周期理论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理论模型、程序方法、警兆识别、指数测度。

二、定量财务预警方面的研究

(一)单变量判定模型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Fitzpatrick最早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的相比,有显著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并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

而美国的比弗Beaver (1966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公司财务失败问题,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比弗发现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依次为1.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净收益/资产总额;3.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不同财务指标具有不同预测企业破产的能力,为多变量方法预测奠定了基础。

但是单变量模型却具有以下局限性:其一,仅用一个财务指标不可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特征。其二,如果使用多个指标分别进行判断,这几个指标的分类结果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分析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二)多变量线性判定模型

美国学者Altman (1968 )最早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财务预警问题。Altman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通过统计技术筛选出那些在两组间差别尽可能大而在两组内部的离散度最小的变量,从而将多个标志变量在最小信息损失下转换为分类变量,获得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多元线性判别方程。

Z=1.2X1+1.4 X2+3.3 X3+0.6 X4+0.999 X5

其中Z是判别函数值;X1~X5是Altman所选的5个比率,它们分别是: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破产。奥特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当Z记分超过2.99时,企业被划为不会破产之列;若Z分值低于1.81,则企业被列为破产类。在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未知区域”或“灰色区域”。

我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提出了F分数预测模型,通过更新指标和扩大样本数对Z分数模型进行了修正。

陈静(1999) 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对应的27家非ST公司,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判定分析,发现由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6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ST。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模型假定比较严格。模型要求自变量是呈正态分布的,两组样本要求等协方差,而现实中的样本数据往往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使得许多研究都是在相对准确的前提下进行,其结论必然会有令人质疑的成分。其二,在前一年的预测中,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高,但在前两年、前三年的预测中,其预测精度都大幅下降,甚至低于一元判别模型。

(三)多元逻辑(Logit)模型

多元逻辑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此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Logit模型假设了企业破产的概率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并假设Ln[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1-p)]=a+bx,根据推导可以得出p=exp(a+bx)/[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

Ohlson(1980)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其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估计了三个模型,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他发现至少有四类显著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资产的变现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 Newbold and Whitford(1985); Casey and Bartczak(1985); 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

我国学者陈晓等(2000)以38家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程涛(2002)以1998-2000年被ST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和Logit回归方法,从财务指标角度和现金流量角度分别构建预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预警模型。姜秀华(2001)、吴世农、卢贤义(2001)、李华中(2001)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

Logit模型的最大优点是,放宽了模型的假设条件,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在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近似处理,这些会影响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如Logit模型常假定先验概率为1?1,选择0.5为分割点,实际上企业破产概率要比不破产概率小得多。以实际破产/非破产概率比作为先验概率可能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

(四)多元概率比(Probit)回归模型

Probit回归模型同样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数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Logit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得到参数a、b,然后利用公式p=■1■e■2dt,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

Ohlson(1980)首先采用Probit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他选择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 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配对样本,采用极大似然法,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判别阀值点之间的关系。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思路很相似,所以其局限性和Logit模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多元概率比模型假设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且寻求破产概率的方法不同,Logit采用取对数方法,而Probit采用积分的方法。

(五)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用于财务危机判定与预测的类神经网络模型一般利用一组案例建立系统模型,类神经网络模型接收一组输入信息并产生反应,然后与预期反应相比较。如果错误率超过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对权重W做出修改或增加隐藏层数目并开始新的学习过程。经过反复循环,直至错误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时学习过程结束并锁定权重,类神经网络就可以发挥预测功能了。

Odom and Sharda(1990)开拓了用BP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其研究是以Altman所构建的五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使用类神经网络与判别分析做验证比较,其结果发现类神经网络具有较佳的预测能力。

Tam(199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 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Koh and Tan在1999年以6个财务指标为研究变量做了类似的研究,得出类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Probit模型的结论。

我国学者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显示出神经网络是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工具。柳炳祥、盛昭翰(2002)分析了评价财务危机的指标体系和财务危机等级的划分和基于粗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方法,并用一个预警实例进行了验证。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预测。然而,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ANN对人体大脑神经模拟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其适用性也大打折扣。

(六)其他财务预警模型

除上述提到的主要的研究财务预警的模型分析方法外,还有如递归分割算法、生存分析、CUSUM模型、线性目标规划、事件历史分析法、专家系统等模型和分析方法,但由于其适用性或准确性等原因,没有成为主要的财务预警理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七)财务预警理论的拓展研究

1.考虑其他非财务因素的研究

研究人员一直尝试使用非财务信息构建预测准确率更高、预测结果更稳定的预测模型。Gilson (1989)认为高层管理者如CEO、总经理或总裁等离职也可以作为财务危机的指标。他以1979年至1984年共381家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样本,发现52%公司的有高级管理人员异动之情形,而正常公司只有19%。

Donaldson (1986)及GirouxWiggin (1984)认为有的经济事件有一定的前置时间,可以用作构建模型的变量。如破产前几年企业通常有到期票据不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不能及时偿还及高层管理人员出售公司股票等等。

Marquette(1980)认为使用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将利率、通货膨胀率、景气变动指标、产业与经济之间关系等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王克敏(2005)研究认为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可以大大提高公司ST的预测准确率。郭斌等(2006) 研究认为加入贷款期限和M2增长率这两个非财务指标的8参数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模型拟合度。邓晓岚(2006)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非财务指标后预警效果较好。

2.财务失真预警方面的研究

关于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早期的研究大多从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防范与治理等方面来进行研究。1999年Healy and Wahlen首先从会计舞弊行为市场反应与识别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投资者似乎能够辨认物价上升期间那些为了税收利益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并且对相应的报告盈余的下降反应温和。Green and Choi(1997)以财务指标为输入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构造了建立在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的会计舞弊判别模型,并发现这一模型将大大改善独立审计师发现舞弊行为的能力。Beneish(1999)提出利用会计数据来判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舞弊的思想,他以1987-1993年间受美国证监会处罚的74家公司为会计舞弊样本,以其他上市公司为正常样本,基于8个财务指标建立了Probit模型,准确预测率达到了75%。Spathis, Doumpons and Zopounidis(2002)以希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为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了包含Z计分值和不包括Z计分值的模型识别舞弊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鹿小楠和傅浩(2003)在Beneish的研究基础上,分别建立多元判别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但对我国会计舞弊公司的判别成功率都仅仅为60%;蔡志岳、吴世农(2007)运用条件Logit回归模型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进行预警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违规前一年,基于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和治理指标的预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前甄别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

三、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述评

在财务预警的定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从引起企业危机发生发展的内外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财务危机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研究,对问题各个方面的分析都很深入。但从事定性研究的结论能够直接和定量模型结合起来的还不多。如探讨了影响企业财务困境的各种因素,但怎样把这些因素用于财务预警模型中,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人并不多见。

从财务预警的定量研究方面看,国内外学者结合各种量化的技术,出现了很多的预警模型,在上述文献综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笔者认为,不管模型做的多么复杂和巧妙,关键是要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认知需要,这才是最根本的。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首先,模型会受到样本选取范围和样本时间区间的限制。研究发现,从不同的样本选取范围和不同的时间区间所得出的预警模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建立模型所用资料的时效性、国别特点、行业特点等。一国建立的模型不能直接适用于另一个国家,因此有必要建立各国自己的预警模型。其次,由于不同的模型需要不同的前提条件,如自变量要服从正态分布,样本要求等协方差等,而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些条件并不能够完全得到满足,很多研究者所建模型大多是在近似条件下成立的,这必然影响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测精度。

(二)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

如何选取变量指标还缺乏理论支撑,研究人员在选择变量时,常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如Altman在建立Z模型时,也只列出了22个财务比率,从中选出了5个比率。这些比率的选择不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是根据它们的“通用性”和Altman的主观认为。另外,这些模型的变量大多只涉及财务比率,考虑非量化因素的较少。考虑非量化因素后加入定性指标的分析将会有效提高模型的准确度,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三)财务预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

财务预警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预测的准确性,但却没有能够同时关心使用者的实际可操作性。财务预警研究在财务预警模型精巧性的同时,更需要在财务预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多下工夫。

(四)关于财务信息失真问题

传统的财务失败(困境)预警模型本身不能对财务报表的真伪进行鉴别,用可能虚假的财务报告来进行财务预警,会使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生偏差。从财务失真预警这方面来看,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另外,财务失真和财务失败预警两方面的研究相互脱节,这两方面的研究没有能够结合起来进行。

根据上述研究述评,笔者认为要重点解决财务预警理论的实际应用性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应注意使用包括非量化因素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尤其要注意建立财务失真(舞弊)和财务失败(困境)二者相结合的双元财务预警模型,一方面,对中国不发达、不完善的证券市场而言,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事实上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财务失真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财务失真的预警研究尤其必要。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多数的理论性研究局限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手段、防范和治理,很少涉足舞弊的市场反应与识别和预警问题,特别是预警模型的研究。另一方面看,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财务困境,要求我们要进行财务失败预警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献较多,正如前面所述,理论上也较为丰富。但是,财务失败预警的研究没有和财务失真预警研究结合起来,用可能是失真的数据来预警,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建立财务失真和财务失败双方面相结合的财务预警模型,才是正确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问题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A1tman E.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September 1968.

[2]Amy Hing-Ling, “A Five-State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 1987.

[3] Carmichael, D.R., The Auditor's Reporting Obligation. Auditing Research Monograph No.l(New York: AICPA), 1972.

[4]Charles E. Mossman, Geoffrey G. Bell, L. Mick Swartz. Harry Turtle.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Bankruptcy Models. The Financial Review 33. 199835-54

[5] Green B.P. and Choi J.H.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nagement Fraud though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J].Auditing, 1997,(16):1―19.

[6]Ohlson, J.S.,“Financial Ratio,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 ion o 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8,No1,1980.

[7] Odom, M.D., and R.Sharda.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works”.1990,6:136-138.

[8]Scott,J, “The Probability ofBankruptcy A Comparison of Empirical Predication and Theoretical Model”,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September, 1981.

[9]Tam and Kiang ,“Predicting Bank Failures: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Management Science[J],1992, 8:926-947.

[10]蔡志岳,吴世农.基于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舞弊预警研究[J].管理科学,2006,(8).

[11]陈工孟,芮萌,许庆胜.现代企业财务困境预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1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4).

[13]程涛.财务预警模型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14]邓晓岚,王宗军,李红侠,杨忠诚.非财务视角下的财务困境研究[J].管理科学,2006,(6).

[15]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1,(5).

[16]金春蕾,郭炜,王宗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模型的评析[J].商业研究,2003,(12).

[17]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证研究,2003,(2):36-95.

[18]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Z].西南财经大学,2001博士学位论文.

[19]秦江萍.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与识别[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20]宋雪枫.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Z].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21]王克敏,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研究,2006,(7).

[22]王玲玲,曾繁荣.财务预警模型评述[J].市场论坛,2005(12).

[23]吴革.财务报告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

[24]吴世农.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5]夏毅,魏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18).

[26]杨宝安,季海.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预誉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5).

[27]袁业虎,张燕.中外财务预警实证研究述评[J].审计与理财,2005,(9).

[28]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

[29]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J].财经研究,2001,(12).

[30]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49-51.

[3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32]张祥,陈荣秋.财务预警模型的变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篇10

关键词:企业 财务预警 体系

构建财务预警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即时根据财务预警信号,采取对策,保障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从而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更多的是偏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非财务变量、数据可靠性、系统整体反应力等。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以提高财务预警的预测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传统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指标的关注点不全面

传统的财务预警更多的是偏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再使用财务指标构建模型,而忽略了不易量化的但非常重要的非财务因素。这样就会导致因财务数据不符合事实而错误估计企业财务状况,或者在察觉财务状况有所恶化时,该企业早已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财务预警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对于危机的过程缺乏关注

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一般只根据相关模型中相应的财务指标(结果)来反映,其利用的数据大多来源于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损益表反映的是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而没有反映危机量变的过程及其产生危机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只注重研究企业的经营结果即质变的问题,而忽视量变的问题研究,忽视对警义和警源的分析,从而对企业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了解, 不利于内部管理者提出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三)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较差

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依赖会计报表数据,然而会计报表一般在当期结束以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能公布,时间比较滞后,财务预警分析的时效自然就较差了。而对于风险预警,时间就是生命。由于所采用的数据及方法限制,对于未来情形的变动,适应性较差。

(四)预警指标不科学

如果指标设计不合理,体系不科学,财务预警信号就可能失灵,不能把潜在的风险及时揭示出来。如传统的财务报表危机预警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危机预警估计,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基本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的风险。尽管比较简单,但当企业出现财务困难时,管理当局往往会采用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使财务危机的预警失去作用。

二、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应达到的要求

1.预知财务危机。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体系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这里体现的是财务预警体系事前的控制作用。

2.防止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扩大。当财务危机征兆或者财务不利状况开始出现时,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不仅能预知并预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知其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这是财务预警体系的事中控制作用。

3.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不仅能及时预知和预告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和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以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这是财务预警体系的事后控制作用。

(二)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为更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应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等角度出发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由于我国近几年公司才开始编制正规的现金流量表,所以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大多没有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由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引入具有可比性的现金流量指标。

2.重要性原则。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预警体系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迅速排除影响小的风险,而将主要精力应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财务预警变量的选择,不仅要反映企业全面的财务状况,同时必须是重要指标。要求指标全面、典型,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预测变量选择过多,则冗余的信息过多,使预警体系的表达变得复杂,影响预警的效果,降低预警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注意预警指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可选择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对于贸易类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可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期等指标;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现金流,可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亦然,应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特点及企业的战略方针等,这方面可以考虑如通货膨胀率、景气变动指标、利率、从业人员指标、市场占有率、营业面积、卖场数量等。

三、关于财务预警体系建立的探讨

(一)财务预警体系的整体结构

1.财务预警体系的组织结构。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应包括企业不同部门在预警系统中的职能划分,如财务预警信息的收集、财务指标的分析、财务风险的评价与处理、预警模型的选择与应用等内容。它通过对公司经济活动实时监控,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以达到公司整体控制、有效化解风险的目的。具体建议如下图:

(注:黑色箭头表示预警信息流向,白色箭头表示反馈流向)

2.财务预警体系的流程控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事前工作包括确定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指标、建立模型、收集资料、信息传递等;事中工作包括分析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发生预警信号及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环节;事后工作包括当发生潜在危机时支持配合相关方面寻找根源以及时纠错、建立追踪系统和跟踪系统。

(二)财务预警模型

根据财务预警模型中选用的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

1、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是运用单一变量,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按照这一模型,当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于恶化时,通常是企业将要发生危机的先兆。主要指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等等。

其中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危机日越近,误判率越低。

这种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单个比率只能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当这些比率彼此不完全一致甚至传递出相反的信号时,指标的警示作用就可能减弱甚至被抵消,因此,单变量预警模型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2、多变量预警模型

⑴Z方法。是运用多变量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关系,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表示判别值函数

X1表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100%

X2表示(保留盈余÷资产总额)×100%

X3表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X4表示(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

X5表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100%

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根据美国1970-1973年的计算资料,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如果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的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企业的财务是极不稳定的。

⑵F方法。Z方法在建立时没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由此,对Z方法加以改造,建立一个新的模型――F模型: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F为判别值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税后纯利-折旧)/平均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债务

X5=(税后纯利+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F模型以0.0274为临界点来预测公司是破产还是可以继续生存。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通过检验,该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这是我国学者首次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

3、综述

通过上表,对于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但是也必须注意到,财务预警不能仅根据学者研究的通用的预警模型来完成,还应结合定性分析非量化因素才能提高预警体系的效用,同时结合本企业对于某些指标作出调整。例如要充分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个风险事件有可能推倒多米诺骨牌,因此不要忽视不同指标之间可能的关联等。另外,定量分析中还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相关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即使是企业处在类似的的行业、规模、成长时期,也可能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具有差异较大的财务状况。所以,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财务预警体系中各财务指标的预警临界值。

四、结论

根据《财富》杂志连续几十年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在各个行业中最受推崇的公司都具有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根据普华永道对英国企业的研究发现,高速成长的公司表现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无所不为的精神往往与其风险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亟须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风险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J].科技与创业,2007,(1).

[2]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3).

[3]李华中.上市公司经营失败的预警系统研究[J].财经研究,2001(10).

[4]陈燕,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则务危机[J].当代财经,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