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3 22: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老子说,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应顺从其其自然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结果,就只能是提前让幼苗枯萎,过度的幼儿教育只会孩子及早的产生叛逆心理,并且提前透支自己的潜能。
在我的身边,我看到了好多孩子,每天都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从一个补课班奔波阿东另外一个补课班,所学内容之多,内容之杂,令人昨舌。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学术,音乐,武术等各个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希望,并不为过,但是殊不知,万事万物,天地之前自存数理,是强求不来的。
我所见过的幼儿教育,甚至从母亲怀孕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幼儿教育,直至两三岁,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童年时代,是一个人的内心,性格,品质最为朴质的时期,越到后来,越长越大,遂着对社会阅历,人生之时的感悟,人因为收到到社会熏陶所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大,这也就是说,一颗明亮的珠子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会被逐渐蒙尘,即使是不被蒙尘,那种精明,事故,老成,也会把一个大人和孩童远远的区分开。因此,一个人的孩童时代,理应是一个孩子最为淳朴,最为快乐的时期,而大量的学习与课业内容却让他们失去了这种天性。
加之现在科技的急速发展,一些原本不应该宣传给孩子的东西都渐渐的出现。个人建议,必应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一些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幼儿教育不是不提倡,而是应该注意一下方式方法,注意把握一个度,越过了这个度,是好是坏,就不好说了,需记住过犹则不及。网络教育是不很提倡的,一则是因为辐射过大,对于孩子的身体不好,伤害眼睛,二则是这个时期,孩子对于什么都很好奇,网络上知识斑杂,很容易误导孩子,就比如频频出现的孩子思想早熟,以至于十一二岁就已经有孩子怀孕了。
于此,更正一点,所谓放开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要放手不管,纵容行乐,而是有选择的放开,比如多接近接近自然,出去走一走,这些活动看似平常,有时却要比上补习班更有意义。
现如今,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正经的教育体系。各大高校已经设立了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分为学前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专业,报考此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幼儿教育学习与训练,掌握了钢琴,演唱,舞蹈,手工,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事业史等课程,在课程中掌握了教育幼儿的方法与想法。
篇2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社会、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应是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一切以孩子为主,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倾听习惯,引导孩子积极发言,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培养勇敢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会表现得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危而担忧,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要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随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使孩子养成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也反感父母过分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这样在别的孩子面前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去做他们能做的事,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们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变的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2注意形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我以前有个邻居,夫妻二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而且还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3引导孩子积极发言,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活泼开朗,好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嘴是闲不住的。当今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孩子去寻找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获取知识。首先要启发学生会问,然后才是启发他们去找答案。正如外国一个哲学家所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孩子大胆的把心中所想和心中的疑问说出来,让孩子做学习的小主人。
4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是孩子天生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这一能力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发挥出的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小孩子,不是他们听不到或听不懂,而是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在上课中,老师在讲,他们确是左顾右盼,没有吧认真听讲放在心上。为此,教学中,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种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只有孩子会听了,孩子才能会学。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外,我们还有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要求孩子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这样一来,由于故事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也乐于听讲,孩子的注意力也会高度的集中,久而久之,孩子的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就渐渐的养成。
5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篇3
那么如何来抓好对幼儿上(放)学路上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呢?笔者根据许多家长的经验,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幼儿认知较多的事物,为他们的智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接送幼儿上学的路上,家长和幼儿都会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在农村里,一路上会经过田野、山岭、木桥、沟渠、小溪等等。会看到五颜六色的野花、争奇斗艳的水果、千姿百态的蔬菜和各种各样的庄稼。会看到聚集成群的鸡鸭鹅鸽、啃着青草的兔马牛羊和自由自在的鸟兽鱼虫。还会看到雨雾中的茅屋、夕阳下的炊烟和辛勤劳作的农民。再如在城市里,一路上会经过马路、商店、医院、电影院、文化馆、体育场、博物馆、银行、学校等等。会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横贯东西的铁路、飞架南北的大桥、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
以上所说的,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是幼儿认知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成为一种经常的信息刺激源。作为幼儿家长都应该做有心人,积极引导幼儿把这些信息刺激源作为探索的对象,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认知事物,为他们今后的智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抓好对幼儿的社会规范教育,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接送幼儿上学的路上,家长和幼儿都会碰到文明礼貌、公共规则、道德准则和交往规则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事情,其实不然。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作为幼儿家长应该高度重视。上学路上碰到老师、亲戚、朋友、邻居、熟人应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对于全社会都应共同遵守的公共规则,要教育幼儿自觉遵守,例如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绿化、不乱扔果皮、红灯停绿灯行等等。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要想在上学路上抓好对幼儿的社会规范教育,就必须首先以身作则地遵守规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在上学路上乱吐痰和乱扔杂物的家长要求孩子讲究公共卫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每一位幼儿家长都要十分注意幼儿的养成教育,从点点滴滴抓起,使他们的行为合乎规范,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一路上要引导幼儿感知周围的美,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幼儿教师有责任,家长也有责任。
在接送幼儿上学的路上,处处有美,时时有美。作为家长千万不要错过审美教育这个大好时机。例如:灿烂的阳光、碧绿的麦苗、金黄的稻浪、美丽的花园、陡峭的山峰、飞翔的鸟雀、嬉戏的猫狗、啼鸣的公鸡、高耸的雕塑、漂亮的广告、雄伟的建筑等等。再如老年人在扭秧歌、青年人在跳街舞、少先队员在学雷锋等等。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教育;现状;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但是,仍然有一些触目惊心的幼儿安全事故。例如,近几天发生的一名幼童落在校车里八小时被闷死。这样的悲剧绝不是仅此一件。现如今的幼儿安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
一、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现状
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也得到了幼儿园方面的赞同,但是在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对幼儿安全教育策略落实不到位
首先,对教育设施的安全隐患检查得不彻底。例如,游戏设施没有定期检修,消防设施不够健全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甚至安全检查也会疏忽的小事,就可能酿成大祸。不能只把安全放在嘴上,要认真仔细地落到实处,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幼师的能力不够,安全和责任意识不强,甚至会私自脱岗。现如今的幼师授课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教师脱岗的时候,就让幼儿自己绘画来打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没有人看管和监督,安全事故就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导致了安全教育策略落实的不到位,孩子的安全存在隐患。
2.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完善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说“小心摔倒”“不要打架”“吃饭要慢慢吃”等等一句句的叮咛和嘱咐,可是幼儿毕竟年幼,对于这些叮嘱幼儿并不是很理解,而且,这些并不能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而且一些想不到的隐患不是教师的监督和叮嘱可以解决的。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事情不要做,教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不仅仅是听教师说不要做什么。
二、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建议
1.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全面地贯彻落实,这和日常知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应在日常的授课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安全常识,不仅在幼儿园,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游乐场所、小区等资源展开安全教育,让幼儿时刻受到安全意识的熏陶,使安全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能够简单辨别安全和危险的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问答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和幼儿玩一个叫《问大歌》的游戏,教师可提问:厨房里有哪些危险?然后让幼儿自己回答出来厨房有哪些危险,教师就配合着做示范给儿童看。最后和幼儿一起大声回答,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比如阳台比较危险,不能自己一个人去,不能去随意碰插座,厨房里的东西在没有爸爸妈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乱动等。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险,使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2.举办各种形式的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
以往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师讲幼儿听的形式,不仅教师费事伤神不知道如何解释,而且幼儿更是觉得教师不知所云,所以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们可以把安全教育形式变成娱乐活动展开。比如,开展有关安全意识的话剧表演,让幼儿表演各种与安全意识的情景,还可以开展有关安全知识竞答,既可以鼓励幼儿学习安全知识,还能够在游戏和活动中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也会加深他们对学到的安全知识的记忆和印象。这样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摆脱了枯燥单调的教育模式,还能激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3.加强对幼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培训
幼儿安全教育中教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必须严格。所以应加强幼师对安全教育知识和自身责任心的培训和学习。幼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知识,时刻尽可能地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此外,职业的认真和责任感也必不可少,只有幼师真正做到了认真负责,细心仔细地观察孩子的举动,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极为重要的。
4.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安全
幼师要悉心关注幼儿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开导,以免给幼儿的成长蒙上阴影,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性格的生成。幼儿园方面应多开展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健康阳光地成长。
幼儿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幼儿园方面来说,保护孩子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幼儿园方面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与保护,把幼儿安全教育策略落到实处,加强对幼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让幼儿安全事故永远成为历史,把幼儿的安全切实的放在心上。
参考文献:
[1]郭宏伟.浅谈如何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
[2]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
篇5
一、童谣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这一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童谣读起来琅琅上口,意思明白,道理浅显,相比于说教,更能让幼儿接受。童谣对成长中的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作用,歌谣《小牙刷》主要侧重培养幼儿养成保护牙齿,正确刷牙的习惯,对于引导幼儿过健康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童谣的内容如下: “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要刷牙,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刷干净,牙齿洁白人人夸。" 歌谣中“每天早晚把牙刷”强调了每天需要刷牙的次数;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刷干簟敝该髁怂⒀赖恼确方法。幼儿用自己童真童趣的语言将这一活动韵律化,边诵读童谣边做着刷牙的动作,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另外,我常常发现有很多孩子不爱吃早餐,不爱惜粮食的现象,为了让幼儿充分认识到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编写了拍手歌《一日三餐要吃好》:
你拍一,我拍一,三餐搭配要适宜;
你拍二,我拍二,我是爸妈小宝贝;
你拍三,我拍三,早餐吃好不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午餐吃饱认真学;
你拍五,我拍五,晚餐吃多好辛苦;
你拍六,我拍六,身体健康你最棒!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童谣里,了解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二、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里的孩子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吃完点心,孩子们在拨弄身上的物品或是和旁边小伙伴讲讲话,他们不会快速端椅子到教室中间去上课,没有上课的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我自编《课前》童谣: “铃鼓摇,椅子端,小朋友们排排坐,静下心来端正坐,咱们一起来学习。”幼儿在童谣的提示下,按部就班地将课前准备完成得又快又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童谣中获得,强化,践行。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幼儿往往会有分神的情况发生。这时,我常常会引导学生齐诵童谣《比一比》:
一二三,坐坐好,
小眼睛,看老师,
大家都来比一比。
比什么?比学习。
看谁上课守纪律,
看谁上课用发言,
看谁本领学得多。
琅琅上口的童谣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走神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中来。同时,童谣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课堂灌输的道德说教方法以及程序化、形式化的活动方式,还本真给儿童,还自由给儿童,还尊重给儿童,让儿童在童谣活动中尽情地享受快乐,感悟道德,真正实践有道德的人生。
童谣《爱学习》: “小朋友,爱学习,上课认真学本领,专心听讲不顽皮,完成作业要独立,开动脑筋解难题,学习方法要注意,劳逸结合记心里;小朋友,爱学习,要想成才多努力,科学高峰我来攀,按时睡觉身体棒。”在组织幼儿学了这首儿歌后,孩子们听课比以往更认真了,做作业的独立性强了,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户外活动中,同伴之间相互拍手并伴着节律诵读歌谣,孩子们一个个兴致高涨,课堂上气氛也更活跃了。
三、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安全健康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户外体育活动时更是生龙活虎,常常有孩子因为追跑受伤,我适时编写了儿歌《莫追跑》: “幼儿园里,花儿俏,小朋友,有礼貌,慢慢走,不碰撞,追跑受伤不得了!”孩子在儿歌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走路要慢,追跑容易受伤。幼儿开始用童谣的内容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真正实现了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随着歌谣的传唱,追跑打闹的孩子少了,安全意识提高了。童谣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成人教育方式,成为幼儿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春季是流感的好发季节,为了让幼儿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如何预防流感,我将一首在电视上看到的童谣进行了改编:
春季到,易感冒,预防流感很重要。
人多地方我不去,加强锻炼身体棒。
勤洗手,勤通风,时时注意讲卫生。
餐餐营养搭配好,流感季节不感冒!
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幼儿思考: “预防流感你有什么好办法?”待孩子回答后,我及时给予评价和补充,并让孩子们朗读以上童谣。因为对流感的预防方法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童谣很快就被幼儿记住了。孩子们在童谣中不仅学会了预防感冒的方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锻炼身体和合理膳食的意识。
四、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关爱品质
良好的品质会使人终生受益。在每年的幼儿入学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爱校护校的美好品德,开学初,我会在课堂上组织幼儿学习童谣《幼儿园是我的家》:
邹区幼儿园,欢迎你来玩。
树儿在向你招手,花儿在对你微笑。
我是文明小能手,保护环境要遵守:
地上有纸我捡起,保持清洁讲卫生。
幼儿园是我的家,美丽校园靠大家!
篇6
一、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教育部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显然,在这五个领域中,艺术乃人类社会之美的高度集中与凝练,属于美育的范畴,而且是美育最主要的内容。不仅如此,《纲要》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内容与要求”上规定,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指导要点”上更是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可见,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艺术形式的范畴,它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融为一体,包容了美育的全部内容。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美育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
关于幼儿教育的形式,《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点早已在每一位幼儿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达成共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仅意味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更意味着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充满着一种游戏的品格。而游戏的品格,就是审美的品格;游戏活动从本质属性而言正是一种审美活动。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一般来说,人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游戏冲动。如果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在人的身上同时起作用,或者说两者达到了统一时,便出现了一种新的冲动———游戏冲动。席勒进一步解释说,游戏冲动亦即审美冲动,以自由为其精髓。
那么,如何才能让幼儿教育活动不只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本能游戏活动,而成为一种充满自由与创造品性的审美愉悦活动呢?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当我们的幼儿教育借助于艺术这种最高的审美活动形式来实施的时候,它不仅会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教育的既定目标。如蓝猫儿童文化心理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心能美育”幼儿教育系统就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上述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思路。动漫艺术是一种融绘画、音乐、表演、影视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需要,是当下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心能美育”幼儿教育系统所谓的“心能”包括“爱、快乐、自信、梦想、创新”等五大能量,与其说是指幼儿的“心理潜能”,不如说是幼儿的“心灵潜能”,它是一个融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美学、伦理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而产生的新概念。美育本是一种心灵教育或灵魂教育。“心能美育”即是一种通过美育来开发幼儿心灵潜能的教学策略。它力图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幼儿的美好心灵,从而不仅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必将为儿童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美育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
美育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由此让幼儿教育自身立美,让幼儿教育成为美育,培养出美好的人,应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在最高境界的美育中,不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而且其教育的过程和结果都是美的。整个教育的过程要富有美感,要充满自由与创造的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美的结果或产品,培养出美好的人。而要使幼儿教育成为美育,我们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切忌专业化和技能化。让幼儿感受与体验艺术之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应被确立为艺术领域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非艺术领域教育中,不能对美视而不见,而要善于挖掘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审美要素,充分利用幼儿对美的敏感与亲近的自然倾向,让美引领着幼儿愉快地进入这些领域。
篇7
1.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游戏,对幼儿阶段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否运用游戏策略开展教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同时对幼儿未来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游戏趣味生动、启发、感染力强、健康向上的特征可以使幼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始终洋溢着健康、积极和热闹的情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穿插运动类的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幼儿积极性,同时更开启幼儿智力,使幼儿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2.游戏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游戏有助于提升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首先,一些益智游戏极大提升了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游戏的指引下不断走向进步,同时也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推动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积木、魔方等益智游戏都极大增强了幼儿智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有助于幼儿动脑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任何游戏都需要幼儿激情慢慢地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大幅提升。最后,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运动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游戏使幼儿形成健全良好人格。
游戏同体育竞技活动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幼儿获得成功时,他能获得极致的满足和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即使失败,幼儿也能在教师的安慰和引导中渐渐抹除自卑感与挫败感,并同样获得意义深刻的游戏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抗打击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形成豁达开朗、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健全和良好人格,对幼儿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4.游戏有利于幼儿教育效果提升。
游戏的运用旨在提升幼儿教育效果,在幼儿教育中科学、合理运用游戏,发挥游戏价值,能卓有成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游戏化的幼儿教学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助于幼儿教育主体性地位的实现,让幼儿在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并且获得极大的教育满足。于是,简单便捷、趣味生动的游戏引入到幼儿教育中,能使幼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酷爱表演与模仿,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促进其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践行表演游戏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指导,确保表演游戏顺畅进行。例如,在故事《狼和小羊》中,很多幼儿对小羊抱有同情心态,而对大灰狼却深恶痛绝,教师可以基于原版故事,设计情节简单,语言朴实但感染力强的表演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幼儿在表演或观看表演中获得极致的乐趣,愉悦身心。
2.发挥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
建构游戏,即教师利用多样性的建构材料创设出反映日常生活的游戏,并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建构游戏的开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引领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建构技能。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二是激励幼儿选取丰富的建构素材,确定主题,并将建构材料应用于游戏建构中,提高创造力。三是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幼儿在进行自身游戏建构,难免会因材料紧缺等出现互相争抢材料,大哭大闹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妥善引领,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与忍让。四是注重对幼儿建构游戏的评价,激发幼儿学习信心与激情。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 围墙 拓展 翻转
中国当代幼儿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南北方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各省、各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作为一名工作快20年的省骨干、省保教能手,如何能迎合时代背景,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呢?结合我在幼教之路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国家政策、教育信息的解读,形成了自己教育的特色―“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一、“1+X”认知拓展课程
儿童社会化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是社会认知,二是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而亲社会行为指帮助、安慰、分享、合作、同情等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设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的课程,以此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有关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相当匮乏。
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拓展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我总结出一套“1+X”认知拓展课程。1为认知教育,X为各种社会性活动。借力于社会资源:开辟园外拓展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幼小衔接基地、城乡结对基地、家园网络基地等社会基地,开展各种社会性拓展活动。
如“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安全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行走在斑马线上,加深幼儿交通安全意识,让孩子们受到一次真实的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
社会认知的核心体现的是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认知能力、他人整体认知、社会关系认知与社会规则认知等。幼儿通过学习获得内化的行为准则,并用于自主调节社会行为,从而为其将来形成信念与行为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的成功,为幼儿成长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准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精神的指导下,“1+X”认知拓展课程很好地把握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选择了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了幼儿社会化发展,为他们未来成长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与建设人才做好了奠基工作。
二、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
五大领域目标大多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完成的,如何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呢?需要我们设计不同领域的社会性活动,让目标在活动中完成。
三、区域活动大翻转
1.班级大翻转
改变原有班级区域设置:思维区、图书区、积塑区、美工区等,变成以班为单位的区域:语言区、动手区、积塑区等。然后班级在在大区域中划分各自相应的小区域,但不管怎样改,区域都要体现领域目标。
2.年龄段大翻转
同年龄段各班大区域不同,每班小区域更是不同,可进行班级间区域互动,让各班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让幼儿体验不同风情的区域活动。
3.幼儿园大翻转
在幼儿园中进行小、中、大的区域大翻转,大带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体;增加了混龄教育、差异性教育,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智能得到了最大开发;教师指导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翻转课堂”,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借力于社会资源,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髓得到了很好的注释,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面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让教育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合力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懂得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篇9
1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是多种多样的,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1按照游戏的目的进行分类
幼儿游戏主要包括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那些由幼儿自己想象出来的游戏,如角色游戏,他们能够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游戏是指由教师设计用来使儿童的知识获得增长,言语能力得到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的游戏;活动游戏主要是指那些可以是儿童掌握基本动作的游戏。
1.2按照发展阶段进行分类
皮亚杰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1.3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按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享受快乐,获得发展。同时,通过游戏使他们认识了生存的世界,并在自身条件下进行着正常的生活和活动。现代游戏理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幼儿发展与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幼儿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可以通过幼儿游戏水平来反映。其次,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巩固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再次,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跑、跳、投等活动,使儿童的动作的协调性与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得到锻炼,改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可以使幼儿情绪愉快,因而有益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游戏还可以使幼儿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增强。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阳光、空气、水等因素,他们有更多机会去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同时,游戏使他们感受到自然环境中的阴和晴、寒冷和温暖等,从而使他们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2.2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有益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在参与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到很多常识性知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有限以及注意力的广度较小,简单的说教式教学难以让他们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甚至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感。而如果幼儿教师将这些知识与游戏融合起来,所有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在讲解钳子的名称以及用途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钳子带到课堂中,提供给幼儿游戏所用,让幼儿亲自使用,并记忆其用途。其次,由于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无强制性外在目的,因此,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发挥主体作用,如他们在游戏中尝试移动、触摸、观察等,从而在潜意识中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再次,游戏能使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相比,幼儿语言教育通常更可能结合童话等类型的文体。由于此类教学内容可以融合扮演类游戏,因此,幼儿更喜欢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融入到情境当中,将自己作为主人公,并模仿主人公的话语,这对儿童语言能力培养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在游戏当中,由于与情境结合较为紧密,幼儿也能够将语言表达的更为丰富和生动[3]。
2.3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方面,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区分出来,即具有了角色采择能力。随着角色采择能力的增长,儿童的友谊概念从朋友是“带给我好处的”单维、自我中心的观点变为和谐、互惠的观点。因此,游戏为幼儿学习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另一方面,虽然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弱,可塑性强,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然而幼儿并不喜爱这种方式,教师的指令也只能起到短暂的制约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主体(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即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能动性,以促进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游戏中,幼儿首先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感到好奇,这些都是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游戏,幼儿学习到什么是道德的,什么事不道德的。逐渐掌握判断善恶、美丑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
篇10
虽说幼儿教育经过不少人的努力,形成了一些颇有特色的教育方法。如“学一学”,通过对学习某种事物的原型和技术,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加一加”,把原有东西与其它东西合理叠加“;减一减”,在原有东西上科学地减少一些东西“;扩一扩”,把原有的东西放大或扩展用途“;变一变”通过改变原有东西的形状、颜色、用途,发现新的东西,还有“缩一缩、改一改、联一联、代一代、搬一搬、移一移”等等。对幼儿的认识思维、知识扩充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然而,这种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一成不变或变化不多,不仅使新的幼儿教育方法引不进,也使幼儿教育落入俗套,阻碍幼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的五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可谓十分精辟。幼儿教育以什么为本,不只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我们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开发幼儿的好奇,激发儿童的童趣理应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主课,努力培养幼儿从小对生活、对社会、对学习、对文化、对自然、对科学、对人的广泛兴趣,原比背首古诗重要得多,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社会有用人才,从小抓起,全面发展,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顺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从幼儿教育中,我们感觉到,不能任意迎合社会人群的喜好,墨守成规不行,机械学习外国的也不行,必须应当脚踏实地,注重幼儿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学习和领会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自觉运用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创出适应幼儿教育的幼儿教育新模式。
对于幼儿教育的创新,幼儿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志趣、自信心和求知欲的新理念和质量观,探索幼儿教育新模式。培养幼儿的情感,对幼儿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将来成长的走向。幼儿期间,良好的情感可以催人奋进。可以促使他们去憧憬未来,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是美丽的,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爱对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教育,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乐观、自信。有了健康的情感,对幼儿的志趣确定来说,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志向是孩子向往和追求确立。有了目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就自然会产生动力。然而志向又是建立在兴趣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就应该是培养孩子建立兴趣的最直接的责任者。
自信心是确信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敢于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增强自信教育意识,敏于发现他们,鼓励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把培养自信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目标。在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做好自信教育。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充分的信任、热情的期待和正确的评价与鼓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组织活动,都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