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实体经济;服务;研究探讨;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近几年,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实体经济主要是涵盖了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其他的相关经济活动。因为自身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现实中被广泛采用,实体经济活动占据了经济活动的很大比例,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加大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进行研究,下面从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局势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然处于经济危机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金融工具的不理想化,使得了虚拟经济在发展中严重的脱离了实体经济的主体,最终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很难承受虚拟经济的压力,造成实体经济危机严重。

经济模式主要分为实体经济(Real Economy)和虚拟经济(Fictitious E. conomy)两种类型,其中实体经济主要指的是具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服务活动等。而虚拟经济则是通过有价证券、银行信用、产权、股票和物权等各种金融业的衍生产品所进行的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

通常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于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需要依赖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高流动性、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实体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虚拟经济,为虚拟经济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在两种经济的发展中,虚拟经济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实体经济就会成为一个“热气球”,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针刺”就会发生爆破,则表示经济出现衰退、萧条等现象,最终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现代科技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现代社会中逐渐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品的生产和流动、消费等领域都存在很重要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会相互渗透和依赖,使得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个经济大国出现经济危机,其他的国家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前些年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最终导致美国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为1.1%,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大大降低,如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

因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所以在发展中必须要处理好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的关系,高度重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1.提高我国的金融业服务水平,使其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局势。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但我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所以,对外来经济的依存度较大,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如果对外贸易的各国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会受到侵袭,国民经济就会降低,影响整体的经济的发展速度。据经济预测模型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的经济需求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我国的出口增长率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世界各国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等都会大幅度降低。

现在的投资者都会存在一定的心里恐慌,因为在出现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虚拟经济逐渐体现了其自我膨胀的假象,使得投资者就会产生“利好”的心理反映,导致很多资金流入金融行业的虚拟产品中,很难收回。所以,一旦出现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存在的虚拟经济就会空前严重,衍生品爆发,大量的投资者资金流失,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心里阴影。目前,投资者主要担心的是,我国的实体经济直接进行投资的几率太小,股市持续低迷状态,很难做出实体投资的决定。

小企业的实体经济会因民间借贷利率的升高而受到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由于资金的供求问题而逐渐升高,导致小型化的实体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为资金是企业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发展和成熟的血液,要想发展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侵袭的实体经济,就需要加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尤其是要注重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让经济市场的发展达到新的平衡,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虚拟经济大量游资的流动性,提高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

2.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的经济有助于维持社会安定。国家物价的大幅度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了生活水平。虽然,国家也出台了有关的政策进行控制和扶持,但由于快速上涨的物价,使其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面,很多投资者宁愿将资金握在手里,也不会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使得企业实体经济的经营利润大大的降低。

三、如何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就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具体的分析我国的国情,努力打造金融行业的新产品,同时要对落后传统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银行来说,就需要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然后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对实体经济进行服务,实行差别服务,根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最优化服务。

1.选择性的服务农业经济。现在我国针对农业经济的金融产品较少,对农业经济的金融服务较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民生存需要依靠大量的农业经济,且农业经济的发展跟国外相比,较为落后。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就需要选择性的服务农业经济。在农村金融中,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的概率很小,因为农民的收入不高,所以我国可以发展小额无抵押贷款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贷款的几率。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农户联保的制度,几个农户共同承担贷款联保责任,相互保险、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同时要注重贷款周期和贷款规模的调整问题。

2.重点服务中小企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机构,但大部分的贷款都是指向大型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但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出现坏账的几率较小。但在现实的经济局势下,银行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本身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企业发展,获得更高的利润,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技园区以及高新区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为区域的发展增光添彩,如果银行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可以促进这些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中小企业依靠政府提供的平台,发展迅速。但对于银行来说,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无非是些“小鱼”、“小虾”,但对企业的帮助很大,核心的技术竞争力会快速的发展。

3.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要想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但要提供服务,还要有选择性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求。例如,可以做好拓展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流程、缩短流程周期等工作。控制好贷款的流程和审批过程,简化贷款流程,降低流程的周期,提高金融业为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国内经济紧张的局势下,需要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必须要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上升到最高的战略层次,尤其是要发展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度重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晨.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2011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侧记[J].中国金融家,2011(09):28-31.

[2].服务实体经济与发展转型——“中国银行家论坛2012”嘉宾发言摘录[J].银行家,2012(03):10-25.

[3]赵宝根,祝军波,郑秀.规范商业银行收费机制促进民营实体经济发展[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3(09):34-37.

篇2

“或许,这从深层次上说明我们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比较低,从金融领域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和业务模式还有待完善”,在稍早前于广州召开的“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在谈到银行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方面应该有的方向。

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防止战略趋同

从商业角度,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这无疑是银行业务的一片“蓝海”。于是,现在无论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纷纷提出“服务中小企业”的口号。但是,这种“一窝蜂转向中小企业”的做法,是否对所有的银行都能行得通?是否能够真正服务好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是否科学?

“其实,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业务格局,不同类型的银行都有自己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例如大型银行主要侧重服务大项目、大客户,发放中长期贷款和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而中小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则以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中小项目信贷、贸易融资和流动性贷款为主”,董建岳说。

他指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多元化、多层级的银行服务体系,各家银行应确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战略定位,强调错位发展、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服务好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反之,如果没有区别,所有银行做所有的业务,正如现在大小银行都去做中小企业业务,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必定是低效的,对客户的服务也做不到专业。

“所谓术业有专攻,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的方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要避免战略上的趋同。以前银行有“垒大户”的现象,现在又扎堆中小企业,我个人认为都同样不是理性的发展思路”,董建岳强调。

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走专业化道路

目前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做得怎么样呢?“实事求是讲还不够好”,董建岳分析,因为多数中小银行的转型还没有到位,也不是所有银行做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都能做得好。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中,营销人员和信审人员常常是大中小型客户一起做,但正是这种经营的模式制约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做大客户既省时省力,又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业务人员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对银行审批效率要求很高,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难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风险,也不利于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所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具体来讲,商业银行要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专营服务模式,包括专营网点机构、专业团队、专业产品、专业流程和管理制度、专业IT技术以及实现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等等”,董建岳说。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做好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董建岳强调指出,风险管控不好,做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具体分析道,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在各级机构建立专职风险管理团队、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采用先进的IT系统加强定量分析,而且也要全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在贷前认真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发现中小企业真实的融资需求;贷中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控,防止资金被挪用;贷后管理好客户的回款资金,确保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我想,只要风险管理达到了专业化水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就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银行服务微型企业要走集约化道路

目前,数量庞大的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尤显突出和强烈。然而,微型企业贷款普遍呈现金额小、笔数多、银行人力成本高等特征,尤其是部分微小企业自身还存在现金流不稳、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经营不甚规范等问题,这使得微型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对此,董建岳指出,针对微型企业融资问题,银行要设计区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专门解决方案,“如果对微型企业只有几十万元的贷款要花费与大型企业几十亿贷款一样多的时间和人力,我想无论是对于银行还是客户,都是无法接受的。对银行来说,这笔贷款的收益可能还无法覆盖成本。对客户来说,可能因为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效率太低,从而抑制客户的金融需求”。

“所以银行要做好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关键是要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目前情况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最好的办法是向零售业务靠拢,通过标准化产品、快捷流程和灵活机制实现业务快速批量处理”,董建岳说:“当然,也要把握好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尺度和方法,通过‘大数原则’及‘收益覆盖风险’机制,同时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积极完善微型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和不良贷款快速核销制度,为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董建岳也指出,直接融资市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因为2011年我国以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为主构成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4.5%提高到30%左右,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达2.21万亿元人民币;PE投资金额29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48%;VC投资金额8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58%。“因此,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不再是企业资金的唯一来源”,他提醒说。

“对包括广发银行在内的很多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服务中小企业既是遵循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监管指引的行为,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真正的内在需求。脱离了内在的动力,转型就是一句空话”,董建岳强调。接着他介绍了广发银行的具体做法。

篇3

商业银行业务收费是银行和客户之间长期存在争议和矛盾的问题,在短期内就想解决它是一件不现实的行为。需要从战略思维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制定具体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的内部消化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竞争压力等,而且要考虑银行客户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因素。为此,本文从政府、监管机构、银行业和客户四个方面提出商业银行业务收费的规范措施和建议:

1、政府方面。首先,政府要稳定商业银行业务收费政策,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及新增法规的执行力度。其次,政府要维护本《办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持商业银行业务收费政策的稳定性。针对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收费项目增加和收费标准提高的新环境,建议包括:在保障银行个性化服务项目定价自的基础上,明确对商业银行服务性收费的监管要求,扩大统一收费标准的业务范围,适度收紧银行自主定价的浮动幅度,遏制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对银行业新增的服务收费条款和项目,必须经发改委、工商、物价、监管等有关部门许可,广泛公示其拟实施的收费方案,并通过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后,方可实施;要求银行在做出收费决定之前应预留一段时间,培养客户接受有偿服务的习惯。收费项目出台后,邀请媒体配合宣传,同时在营业场所贴出告示,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并给予客户充分选择的权利;如果银行超出政府指导价,收取高价或不明码标价,政府应该通知监管部门予以严格处罚。

2、监管机构方面。尽管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服务项目是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但是收费价格不应该由银行业内部协商得出,必须经过多方考证。在充分尊重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通过监管机构对收费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后确定。监管机构应当指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定价机制。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定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商业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定价机制,增强商业银行形成业务定价意识,完善业务定价体系,逐步提高其定价能力。具体建议包括:要加强银行收费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鼓励银行通过有序竞争增强其服务对公众的吸引力;要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对收费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协调;要建立银行收费的投诉处理机制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要发挥监管机构在规范业务收费、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银行业方面。在银行业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银行间合作,避免行业内部的不良竞争,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建议包括:首先,银行业要严格遵守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关于服务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银行业应当制定收费价目名录,同一收费项目必须使用统一收费项目名称、内容描述等要素,并由法人机构统一制定价格,任何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收费项目;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要严格对照相关规定据实收费,并公布收费价目名录和相关依据;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应在每次制定或者调整价格之前向社会公示,充分征询消费者意见后纳入收费价目名录并在网上公布,要严格按照公布的价目名录收费;服务收费标准要遵循质价相符原则,不得对未给客户提供实质、未给客户带来实质性收益、未给客户提升实质性效率的产品和服务收费;银行业应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明确界定客户范围,公布优惠政策、优惠方式和具体的优惠额度,切实体现社会责任。其次,银行业要对现有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取缔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加强从源头上治理商业银行不合理的收费行为;要完善银行业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加强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做到经营行为的规范化;要建立公开、完备的违规收费举报和投诉机制及时处理违规收费行为。最后,银行业要在自查整改的基础之上,集中精力、时间、人员以多种方式进行检查监督。要督促和指导银行机构实施严格的自查自纠,并定期核查;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合当地的媒体,对银行网点和相关客户进行明察暗访,并对严重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舆论监督推动银行业不断规范经营行为、改善服务质量。

篇4

一、决定未来银行商业模式的基础

201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一系列影响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密集出台,电子技术繁荣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金融改革深入化

一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速。研究结果表明,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对此反应可能会较为剧烈,大银行的净利差将会减少0.25%-0.5%,中小银行的净利差会减少1%-1.5%,于此同时,利润也会大大减少,四大国有银行利润 预计会缩减10%,中小银行预计缩减30%左右。二是民营银行设立开始破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措施,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可在中国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民资进入金融业被业界视为打破金融垄断、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

(二)技术发展成熟化

这阶段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爆发式的增长,这也引发客户消费习惯的变革,传统行业的竞争格局被打破,互联网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正在加速。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在加速成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崛起。创新的支付模式层出不穷,像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线上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模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三)客户需求多样化

金融需求的变化趋势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个性化趋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挑剔,更多的人需要高端理财服务,定制化一对一服务。二是多样化趋势。企业面临的形势日趋多样化,经营与国际接轨,管理呈现集团化、业务呈现综合化,对融资需求自然需要更多复杂多样、能够满足不同需要的服务。三是电子化趋势。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希望得到安全、快捷、操作简便的网上银行业务。

(四)竞争环境复杂化

一是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业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二是金融脱媒日益深化。银行存款将会受到直接融资的巨大冲击,居民存款加速向股票、债券、保险、基金、外汇、黄金等市场分散。

二、未来银行商业模式展望

(一)渠道电子化

未来,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将是无时无处、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全天候、实时的业务需求,任何客户都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和渠道发起任何交易。银行间的竞争优势将不再取决于分支机构及网点等物理渠道的数量,甚至物理网点将成为个别银行的负担。商业银行会延伸出电子化的虚拟“网点”和“柜台”,以金融互联网、社区智能银行、移动支付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

(二)产品个性化

未来银行竞争的焦点是对客户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传统的“关系”竞争,而是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竞争。彻底摒弃以银行自身为出发点和中心的产品设计与营销模式,转变成先充分了解每一类客户甚至每一个客户(主要是集团客户、大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特殊化需求,再设计出与其特殊需求相适应的人性化产品,并反馈和提供给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客户对银行产品的粘性,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依赖性,建立银企长期合作共赢的关系。

(三)功能平台化

银行业与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等相关金融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甚至银行与其他非金融业的合作和渗透的深度也将无限扩大。因此,未来的商业银行功能将是一个综合化的大平台,不仅是传统银行充当的资金融通中介,还要为客户提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电商、商超、物业、商品交易等其他行业之间进行资金、信息、物流交换的平台,也就是既要销售金融产品,还要提供交易及物流通道。

(四)服务人性化

一方面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以秒时计算的线上标准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咨询,为客户量身设计个性化产品,并且为客户提供多渠道、跨行业的综合信息等线下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业务流程、品牌标识、价值追求、企业文化、行为礼仪、营销推动等方面需要体现服务的人性化。

(五)业务边界无限化

传统型银行业务模式中,对公业务方向是要积极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业崛起、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对公业务机会,重点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金融市场、跨境融资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务。零售业务重点发展消费信贷、个人经营贷、理财、私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除了中高端个人客户以外,女性客户、老龄客户、跨境客户和年轻消费型客户都是未来零售业务的目标群体。

(六)盈利模式精细化

未来,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低资本消耗、低成本扩张、高风险溢价、高综合收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强调的是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要求银行加强业务协同和交叉销售,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来提高客户综合回报。

三、商业银行应对未来商业模式的策略

(一)紧盯客户需求

1.加强产品创新,提高服务针对性

在个人、公司、机构、金融资产服务、渠道等主要业务领域,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提高产品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如推出多币种信用卡、账户管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增利型理财产品、安卓网上银行等产品。

2.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推行差别化服务策略,建立个人客户星级分层服务体系。在统一客户评价、对客户进行星级评定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星级客户,在服务品牌、服务内容、服务渠道、服务费率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策略,建立层次清晰、协同一致的星级服务体系。

3.拓展服务渠道,改变客户体验

完善手机银行、Ipad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钱包等服务方式和渠道。筹建“体验式银行”、“电子银行体验专区”,以重塑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尝试改变客户体验以及传统银行服务方式。

(二)拓展移动金融服务

1.加快移动金融产品创新

移动金融的深入发展依赖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手机银行的金融功能。扩展手机银行理财功能,尽可能移植传统理财业务,如贵金属、基金、国债买卖等,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投资理财的需求,应对移动证券等业务的竞争。

2.开发移动平台中介功能

面对P2P等新兴融资方式的竞争,可以将手机银行作为自身中介平台,提供传统银行服务范围以外的金融功能。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消费导航服务,使用户享受更加优惠的商品价格,增强客户的粘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手机银行,促进银企合作。扩展手机银行融资功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新兴P2P的融资中介模式,借助手机银行平台,为用户提供传统银行信贷之外的融资选择,拓展自身融资中介功能。

3.改进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开展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借助大数据仓库和信息挖掘技术,商业银行将更加了解个人客户及其金融需求,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差异化、定制化服务。增强与客户的交互功能。探索开展便民服务功能。GPS定位、NFC、生物识别等手机硬件功能的扩展,丰富了商业银行提升客户体验的手段,如通过应用GPS定位服务导航功能,为客户提供附近网点位置的自助导航等,将充分使客户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三)实行大数据战略

1.建设“数据仓库”

着眼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对海量数据的持续实时处理,建设数据仓库项目,为服务质量改善、经营效率提升、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成本绩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实现多系统数据的业务逻辑整合,形成全行级客户、产品、协议等主题数据。

2.建设“大数据平台”

积极推动传统业务渠道与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纵向整合、横向渗透,促进信息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一方面,要“走出去”,与移动网络、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大数据平台”完美融合,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开放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请进来”,与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合作,对数据存量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

3.建设“智慧银行”

打破传统物理网点的地域限制,提供“银行始终在客户身边”的全场景金融服务。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限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整合柜员、客户经理、自助设备、网银、手机或移动终端等各类渠道,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渠道服务,为客户创造最佳服务体验。

(四)创新业务模式

1.围绕结算平台服务的创新

适应电子支付结算技术的发展,不断跟进和创新相应产品,比如代收付、POS、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效率;不断完善现金管理产品,加强同各种交易所平台的对接,锁定公司业务客户资金。

2.围绕“O2O”的创新

一是主动用“O2O”思路优化银行自身的服务内容。将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实体店铺结合,使线上与线下资源全面整合。二是以“O2O”闭环中的关键环节为着重点抓好基础性建设。现在银行大多数有自己的支付平台,但支付平台上的直连商户并不是很多,更多商户可能需要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商户来接入,所以银行要善于发掘合适的行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填充起行业的闭环,培养自己的忠实商户和客户,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

3.围绕交易环节的金融创新

密切抓住国际贸易、商圈、产业链等开展贸易金融、交易融资业务创新,加强电子商务开发,实现资金流稳定,甚至封闭式运转等目标。交易业务不仅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将促进利率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新和交易,比如利率上限、下限、掉期等。同时,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提高。根据美、日等国经验,中国债券市场仍有35倍的增长空间。商业银行利用这些利率衍生工具、债券工具既可以为企业、个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用来规避自身的风险,增加收入。

(五)网点模式多元化

1.建设专业零售网点

建设功能分区明晰、人员配置合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新型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零售银行网点,诸如小型县域支行、大型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中心网点等等。力争将传统落后的银行网点模式改造成应对不同客户群体,不同客户需求的专业性零售网点。

2.建设社区银行网点

社区客户数量多,特点各异,有效的客户信息是社区金融服务营销的基础。准确掌握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高效率的营销,并提供个性化服务。认真做好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市场和产品定位,组织开发和营销适合社区客户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尤其加快个人类产品和小微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社区金融服务的内容。如推出集生活便利、商户优惠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专属联名卡,增强社区身份认同,又带来诸多服务。

3.建设小微网点

随着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不断深入,以及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支行网点进行改造,并不断地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中心,根据小微企业行业属性、客户群体、供应链条的不同,创造性地打造了一种以行业企业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物理网点。

(六)力求合作共赢

1.深入开展银行同业合作

除了原来常有的同业拆借、银团贷款等等合作外,现在商业银行开始在支付结算、科技服务、财富管理等方面加强业务合作。

2.蓬勃发展金融同业合作

面对企业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辖内商业银行加强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将银行业务与信托、证券、保险公司等业务相互渗透与整合,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创新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3.不断跟进跨业合作

在新形势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精准定位各类客户的偏好,向其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消费品和服务,这种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和产品将使银行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产品必须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拓展,需要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开辟更广泛的业务合作。

篇5

在市场经济的版图中,银行的作用之大,“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之彰显无形中放大了银行的系统性自满,特别是银行的目标出现了异化,致使银行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主线跑偏。

异化现象一:唯业绩化。银行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份制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应该是核心目标之一,但现实是“之一”变成“唯一”,过分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激发出过度的“动物精神”,唯业绩化上位。目标简化为指标,净资产回报率(ROE)、风险调整后资产回报率(RAROC)、经济增加值(EVA)等被不断强化。2012年中国17家上市银行加权平均ROE为20.4%,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后ROE约11.68%;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前长期平均ROE(剔除商誉后)为17.6%;长期工业企业平均ROE约12.3%。两者相比较,悬殊立现。更简单的对比是,中国央行公布2013年上半年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而非金融企业资本投资回报率(ROIC)仅6.1%上下。足见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让位于自身单纯的利润追求,股东利益凌驾于综合目标之上,个体经济回报置于经济整体良性发展之前。

异化现象二:规模出英雄。经济生态系统应该是“适者生存”,而银行体系却是“肥/大者生存”,甚至是“大而不倒”。根据银监会统计,中国银行业资产由2003年底的27.66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中的141.34万亿元,年化增长率约19.13%;根据FDIC统计,美国银行业资产由2000年底的约7.5万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中的约14.4万亿美元,年化增长率约5.66%;美国银行数量由2000年初的10222家降到2013年中的6940家。总体趋势是小的想变大,大的要更大,再大也不嫌大。结果是植根社区、服务农村、贴近中小企业的银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品匹配上发育不良,金融深化“留白”过多。

异化现象三:宏观目标本末倒置。货币政策方面,银行游离得更远。通胀率本应是控制性目标,如不超过2%,一旦超过,央行会启动加息等从紧的货币政策。而现在,中央银行把利率压到畸低的位置,并且大量发行货币,反其道而行之推高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的副产品,不是追求的目标,类似于战争中的伤亡率或交通中的事故率,应该越低越好,怎能演化为比率追求呢?

异化现象四:技术至上主义。银行在科技和数据方面始终处于领先,走在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最前沿,技术上甚至可与军事工业媲美。技术力量强大是好事,可是银行把本应是工具的技术当成目标,电脑程序力求复杂,量化工具力求全覆盖,交易速度力求最快,一切皆模型,一切皆金融工程化。CDS、CDO、CDO Index等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高频、暗池等交易方式轮番登场。金融产品的目标是服务经济和满足大众需求,现在变成了自己的游戏,并陷入技术黑洞。

异化现象五:表外业务暗度陈仓。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技术的提高使得银行的表内表外腾挪术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银行绕开“正面战场”的货币信贷,大行结构性调整之术,“出奇兵”于同业理财业务,大规模扩张表外资产以突破贷款额度限制,大量叙做“通道类”业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客观上推高了社会融资规模。2009年-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均值14万亿元,是2002年-2008年均值的2倍,2013年1月-8月社会融资规模已达12.54万亿元,全年或再创新高。如此大规模的社会融资,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负面效果是一些企业僵而不死,优势企业过度融资,调结构步伐慢、效果弱;在金融领域的负面表现是“钱套钱”“货币空转”“二传手融资”“过桥融资”盛行。

异化现象六:脱实向虚。银行目标的实现平台是实体经济,即以符合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金融被注入到实体经济肌体中,其效用应反映在实体经济的结果里,而非独立运行、自主产出。但是,以华尔街为渊薮,银行逐渐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以复杂的金融工具为载体,自创资产负债、自创流动性、自创交易,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实现的独立系统。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是基于住房融资需求,MBS是基于住房按揭贷款的流动性需求,这样的金融产品是有实需的;而CDO则基于加强MBS的交易性,合成CDO完全是为交易而交易了,这样的金融产品显然有脱离实需的成分。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服务实体经济,用超量的货币漫灌经济,用不同“脸谱”的“贷款”为企业过度融资,如同业和理财的类信贷业务等。其实有被过度服务的,就有服务不足的,一边是大企业资金“水浸”,一边是中小微及农村金融“贫血”,“冰火两重天”,这也是脱离实需,只不过变了一种方式而已。

异化现象七:薪酬伪市场论。以美国为甚,银行的利润在逐年上台阶时,银行家的薪酬也水涨船高,更滑稽的是,即便处在金融危机中,银行一边在亏损,一边在支付巨额的监管罚款,而银行家依然以市场化为借口,捍卫所谓高薪的权利,结果是引发大众对银行家群体的道德笞伐,“占领华尔街”也就如期而至了。

银行家的目标是通过资金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更高的目标是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现状是,银行家转而以营利性为目标,创造出奇怪且复杂的产品导致实体经济的使用者损失巨大,漠视实体经济真实需求,重复提品,重复提供融资,贷款“一菜多吃”,层层“剥皮”,变相增加收益抽血经济,显然就是银行版的“过度医疗”。 矫正措施

既然银行目标出现异化现象,就必须予以校正,以长远计,把倾斜的轨道调平,使迷失的银行回到正轨。

价值观方面的校正:目标体系化、长效化并使之定调企业文化。目标不是单维度、单向的概念,而是价值、愿景、目标、目的和指标的合体,由上到下,由虚到实,由价值观到具体行动,层层细化,层层落实。不能局限于业绩目标和财务指标,而是要使目标的价值和愿景表达更为充分,克服目标短期化。银行的目标不能偏离于其价值观,“伟大的企业”不是仅仅以财务数字和货币来衡量的,而是以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来定义的,蕴含价值观信息的目标要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拜金主义”“唯业绩”肯定是与文化不相契合的。

行为方式方面的校正:“在商不言商”“在商言商” “在商不言商”。中国的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官本位色彩较重,“在商不言商”依然存在。因此,以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为契机,银行强调“在商言商”的角色转换,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市场规则的商业目标,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与市场接轨和商业化运作。而未来要再次升级到“在商不言商”,第一个“商”是广义的“商”,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商”,是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兼顾的“商”;第二个“商”是狭义的“商”,仅指经济意义上的“商”。因此,银行要行广义的“商”,摒弃狭义的“商”,“在商不言商”旨在让银行的目标更加高远,更关注“钱”之外的效益。

激励机制方面的校正:薪酬挂钩长效目标并避免过度货币化。行为主义经济学认为,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其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决策者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尽可能好的决策。因此,在银行目标异化校正的过程中,目标本身的重要性反而小于激励机制和过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银行内部委托关系复杂,必须利用过程控制保证各业务板块和各级人员形成“合力”,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给银行稳健经营、长期发展造成伤害。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过程最优控制可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结合,避免激励机制短期化和过度货币化。

篇6

[关键词]振兴 实体经济 举措

中图分类号:V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11-01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遭遇到的多重困境,中央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振兴实体经济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措并举化解其发展困境,改善其发展环境,重塑其竞争优势,推动其转型升级。

一、深化激活实体经济的结构改革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持续发酵,产能利用率偏低,产品滞销导致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供给侧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出现大量到境外采购高品质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这就需要着力疏通结构梗阻,通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充分释放有效供给,着力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

一是进一步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现市场出清,通过建立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淘汰一批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创造条件支持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效益、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二是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创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能源等资源要素的价格改革,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二、扩大以内需为主的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持续不振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当前需求增长中枢不断下移。市场预期总体不好、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不足等掣肘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消费囿于就业质量下降、收入增长放缓、市场扩容受限等;出口既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冲击,也受新兴市场国家替代效应影响,竞争优势趋于弱化,增长空间收窄。这就需要继续加强需求管理,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倒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一是积极增加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提升。二是在加快传统消费扩容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及假日经济等热点和亮点,扩大幸福产业的服务消费规模,改善消费环境,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在结构升级中释放增长潜力。三是在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设备等领域新的出口增长点,推动服务贸易业态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融合发展,拓展出口增长空间。

三、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长期以来遭受资金紧张困扰,当前已陷入了一种“企业挣钱少、银行给钱少、其他渠道钱难找”的怪圈,这与我国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一方面,与金融等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市场资金流向实体部门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缓慢,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而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有限。这就需要综合考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有效性,统筹货币信贷、部门利润和融资结构等多重关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增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一是积极打造源头活水,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和优化银行信贷配置结构并重,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和放贷积极性,提高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的放贷能力,严密监测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金加速成为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推动资金更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加快l展各种自担风险的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村镇银行等合规合法的金融主体,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引导资金从低附加值、高风险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转移。三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和市场扩容,加快基于股票、权证汇率、利率等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设计适应特定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新产品,拓展实体企业融资空间,提高融资便利性,化解实体经济被银行资金边缘化的困局。

四、加强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实体企业正在遭受内外双重挤压,实体经济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从外部看,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居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但由于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本身的约束以及一些地方的行政性收费、银行服务收费和部分行业协会收费过多过高,企业仍感税费负担较重。从内部看,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相关报道和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的资金、土地、能源、交通物流等成本和部分交易成本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加之逐年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侵蚀到了企业应有的合理利润空间。这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既要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易成本等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也要激励企业自身内部降本增效。

一是大力推进清费正税改革,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全面落实服务业“营改增”,提高直接税比重,再免除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二是加大财税信贷等优惠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支持实体企业特定生产制造与研发活动,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组织和新流程等,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实业投资回报。

五、优化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篇7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徽省联社带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始终把践行普惠金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把支持扶贫脱贫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省情和行业实际,具有安徽农金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目前,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资产规模已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农信第八位,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七年位列安徽省同业首位,在安徽的金融服务体系中,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时值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暨安徽省联社成立十二周年到来之际,本刊对安徽省联社理事长陈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专访,以期深入挖掘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精髓,以及其改制和金融创新的先进举措,供同行业参考借鉴。

《》:国务院要求全国所有的农信机构尽快完成股份化和银行化改革,安徽是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全面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目标的,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实施这一政策的?

陈鹏: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能率先在全国完成农村信用社全面改制并不是偶然的,最为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改制攻坚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亲自设计改革方案,亲自给改制难度较大的12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市县主要领导写信,提出指导意见,并亲自督促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使得改制攻坚得以推进。各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各地农信社(农合行)改制。各级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快审快批。省联社作为省政府授权的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创新思路、加强调度,破解难题,在推进改制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多亿元不良资产包袱,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先后召开了改革动员会、调度会、协调会,凝聚改革共识;与此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的2014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破“不想改”的观念束缚,以大刀阔斧的闯劲冲破“不敢改”的思想禁锢,加强整体谋划,细化工作措施,提出“指标达标、筹建批复、募股到位、年内开业”的改制路线图,按照“一行一策”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省联社班子成员与改制机构“一对一”挂钩(其中泗县等两家最困难机构由主要领导认领),压实责任、传导动力,统筹谋划改制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形成了改革合力。

二是探索创新改制工作机制。在攻坚阶段,省联社抓住充足资本和不良贷款达标两个重点,组织全系统33家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帮助11家最困难的机构,并建立了长期的重点帮扶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先进带后进。以泗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改制前是我省出名的高风险机构,由于出现过大案,不良包袱沉重,已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为确保改制成功,省联社多次召开现场会,明确改制纪律,强力督导督办,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由帮扶牵头行选派董事长和工作组,落实改制责任,确保改制进度。目前,牵头帮扶的农商行以引资促引制,通过人员派驻、组织培训、建章立制等途径,帮助其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架构,转换经营机制,效果初显。

三是加强对改制重点环节的突破。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制达标的最大“拦路虎”。在省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推动下,全系统在改革中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创新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清收一块,改制机构核销一块,优质资产置换一块,财税政策扶持一块,新股溢价购买消化一块等“五个一块”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有关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清欠组织,从党政干部、内部员工自借担保贷款和乡村两级及企业欠贷入手,依靠公检法司力量帮助改制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打假打恶(依法打击假名冒名贷款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以“打”促收,先后出现了“太和经验”、“皖北速度”等好的经验和做法,效果显著。以太和联社为例,在县政府的推动下,仅4个月时间,由公安立案、法院执行的案件457起(件),共计清收不良贷款3.4亿元,提前达到组建标准。整个改制期间,全系统共剥离处置不良贷款187.23亿元,其中清收50.65亿元,核销42.49亿元,政府现金和土地置换48.84亿元,股东溢价置换不良贷款45.25亿元。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在2014年底安徽辖内法人机构的农商银行改革完成后,近两年来,省联社在持续推进改革上有什么新的举措和行动?

陈鹏:83家法人机构全部完成农商银行组建后,作为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大平台,安徽省联社自身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探索实施银行化改革。为此,安徽省联社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工作组对省联社自身改革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省直有关单位以及兄弟省份机构和其他金融同业进行了多层次的交流沟通。按照坚持银行化改革的方向和有利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定位不变、有利于切实维护行业体系不散、有利于守住风险底线的原则,初步起草了统一法人、金融控股和联合银行三种改革方案,并提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统一法人模式是最优选择,金融控股模式是次优选择,联合银行模式是改革底线的具体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此外,省联社还积极推动优质农商银行拓展业务领域,目前全系统已设立异地支行29家、村镇银行49家;有5家农商银行成功发行金融债,共筹资39.7亿元;推进农商银行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有72家农商银行已完成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6家农商银行启动上市(挂牌)工作(其中3家计划在主板IPO,13家打算在“新三板”挂牌)。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安徽省联社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及成效?

陈鹏:近年来,省联社指导和引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深入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服务社区的战略定力,扩大支农支小服务覆盖面,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主动下沉服务重心。重点打造综合性惠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贴近到农户、小微。目前,我们已经在3104个物理网点基础上,形成了由金融服务室和助农取款点组成的“自助银行网”,由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组成的“电子银行网”,由拎包银行和汽车银行组成的“流动银行网”,基本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网格化、全覆盖。“贷款申请不出户、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在安徽已经成为现实。

二是实施专营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设立专营机构、专营部门、专营中心为载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方式,优化组织架构,简化业务流程,打造专业队伍,提高应变能力,保持专营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开发等薄弱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截至目前,我们已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231家,配备专业信贷人员达2000余人。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小微和县域贷款余额已经达3296.72亿元、3373.92亿元和4818.62亿元,均占到全省银行业同类贷款投放总量的四成左右。

三是大力拓展电子渠道。累计发行金农借记卡5544.85万张,其中社保卡2681.43万张,约占全省发行量的60%。今年正式发行了杜鹃信用卡。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的基础上,我们以“金农易贷・福农卡”为载体,推出了手机信贷业务,实现小额贷款“一次授信、自助办理、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满足了客户手续简便、灵活方便的需求。目前,手机银行客户已达586万户,今年前10个月通过手机渠道自助办理贷款152.36万笔、666.29亿元,交易量占到全系统小额贷款总交易量的65%。

四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推出了集生活消费服务与社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社区e银行”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发的扫码支付―“惠付”业务也已开始推广运用,不仅让客户买到放心产品,也为许多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众多安徽各地的名优特色产品像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萧县苹果、砀山酥梨、潜山瓜蒌籽,还有土鸡蛋、山茶油等农副产品,都在这里找到了销路,让客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到10月末,社区e银行累计签约商户7.26万户,累计交易商品或服务345.29万件(宗)、2.42亿元。

五是积极推广“拎包银行”。研发推出携带便捷、功能丰富的“金农e助手”移动营销平台,针对偏远地区和部分行动不便的客户,推广流动银行服务车、“拎包银行”等服务模式,定时、定点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不仅现场为他们办理金融业务,而且还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使用现代金融工具、掌握防范金融诈骗常识。至10月末,全系统共投入“拎包银行”新设备501套,30余家农商银行累计开展“拎包银行”3771场次,办理各项业务56万余笔,业务总金额超过2亿元,真正省掉了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最后一步路”。

《》: 自从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后,多家农信机构纷纷响应,我们安徽省联社的金融扶贫之路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陈鹏:农商银行生于“三农”、长于“三农”,支持精准扶贫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围绕中央和省里关于扶贫脱贫有关工作部署,我们主动推出了金融扶贫“三四五”行动计划,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不讲条件、不提困难、不首先考虑成本,积极扶助弱势群体、反哺社会,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三”就是做好三个方面的精准对接。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对建档立卡扶贫开发类贫困户逐户上门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和落实扶贫金融需求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二是精准对接农村特色产业。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户施策,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三是精准对接扶贫项目。如我们积极支持大别山区金寨、岳西等5个县自主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办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四”就是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联动机制。省联社和农商银行层面,分别与扶贫办、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金融扶贫纵深发展。二是通报机制。实行旬报进度、月报小结,并通过扶贫《简报》加大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三是督查制度。2016年4月初以来,省联社包片领导和职能部门全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指导。四是考评机制。省联社把精准扶贫工作质量纳入经营目标综合评价和高管履职考评范畴。目前,省联社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接对帮扶活动,省联社在做好省里安排的宿州市桥区顺河乡宋桥村扶贫工作的同时,又主动选择金寨的斑竹园镇王氏祠村、岳西的白帽镇南庄村两个贫困村作为扶贫联系点,开展产业扶贫、兴建基础设施、捐资助学和送温暖工作。

“ 五” 就是实施五大扶贫计划。(1)产业扶贫计划。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积极支持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发展和利益联结。到2020年,计划累计投放产业扶贫信贷资金不低于150亿元。(2)创业就业扶贫计划。大力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巾帼妇女以及因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从2016年起,每年新增创业就业扶贫贷款不低于20亿元,到2020年,累计投入创业就业扶贫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3)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计划。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到2020年,累计投放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超过150亿元。(4)民生保障扶贫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贷款支持,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帮助改善居住环境。到2020年,注入民生保障工程的扶贫信贷资金总量超过100亿元。(5)普惠金融扶贫计划。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村村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共享均等化金融服务。

到10月末,全系统已对95.4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评级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77.58亿元,其中向4.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22亿元;向1098户帮扶企业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0.25亿元,精准带动了1.8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发放农村路桥、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78亿元;发放帮助贫困户就学、就医、搬迁安居、危房改造等民生保障贷款32.57亿元。通过信贷资源的投入,有力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体增收致富。

《》: 创新发展是中央“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驱动力。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开展金融创新的?

陈鹏:近年来,我们主要是以改善服务、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为前提,结合县域和农村市场实际情况,从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出发,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一是着力优化改进担保方式,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加大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力度,落实“4321”风险分担机制,全系统与113家担保公司合作发放贷款303.99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主动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发放贷款6282万元,惠及105户涉农企业;加强银税合作,至10月末,79家农商银行发放“税融通”贷款余额48.86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首位;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至10月末,已发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0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9.72亿元,真正让农村地区的沉睡资源活起来,激发了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狠抓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客户有需求,农金有产品”为目标,制定了产品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将省联社打造为服务全省农商银行的“产品工厂”,将83家农商银行打造为服务全省客户的“金融超市”,相继推出了“金农・扶贫贷”、“金农・助学贷”、“金农・道德贷”等众多契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初步形成了“金农+”系列信贷品牌。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180余种,在贷客户超过130万户。在亳州试点“金农易贷”业务,以48个政府部门提供的工资、社保、健康、住房等大数据为依托,采取外部模型进行授信评估和定价,一笔贷款从申请到资金进账仅需3分钟。试点3个月来已累计授信5.7万户、36亿元,实际发放23亿元。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面对经济下行,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按照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惜贷、不抽贷、不压贷,推出了多种周转贷、循环贷类信贷产品。仅2016年1~10月,就累计办理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续贷贷款等业务670亿元,受益客户超过10万户,有力保障了企业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探索非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先后组织17家农商银行对接地方政府和城投集团,支持政府平台的高成本负债置换,积极认购县域城投债,目前已经投资33亿元,预计到年末投资超过80亿元。在岳西、利辛等地试点和推广扶贫基金,引进券商、基金、安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一起设计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基金认购投资19亿元,意向签约达到25亿元左右,预计年末将超过50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安徽省联社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是怎样的?

陈鹏:安徽省联社将认真贯彻视察安徽的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要求,用情用心谋服务 、用力用智破难题,扎实推进全省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坚守风险底线,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能力水平,实现全系统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用心支持实体。引导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更加关注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基建项目、新型城镇化重点工程、涉农产业等重点领域,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的短板和调转促项目。继续扩大无障碍续贷政策范围,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定价机制,根据企业成长阶段、承受能力给予一定利率定价弹性,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客户,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加注重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流通链开发产品,推行投融贷一体化等新型模式,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带动信贷投入。争取到2020年,全系统资产总额突破1.6万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国农信社前列,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5年净增1500亿元,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二是坚守初心用情服务“三农”。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种养和加工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立足覆盖城乡优势,支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做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创业、就业、消费等配套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十三五期末涉农贷款总量突破4000亿元。开展金融扶贫,把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为扶贫战役的重要的着力点,抓好信贷投放、模式创新、惠民服务。进一步加大下岗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助学贷款等公益类贷款的发放,帮助广大弱势群体增收致富。到2020年,全系统计划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50亿元、创业就业扶贫贷款100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0亿元、民生保障工程扶贫贷款100亿元。拓宽服务渠道,在巩固提升物理服务网点功能作用的同时,以发展电子银行为着力点,助推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篇8

哈尔滨银行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沉重、转型复杂曲折、经营难度巨大的艰巨考验考验下,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大中小微客户全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为抓手,以综合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智慧化转型为方向,以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为突破,亮剑前行,突破发展,打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行业与客户选择

行业选择

巩固和拓展银行在战略性、基础产业行业的传统份额,压缩退出周期向下、低位徘徊和衰退的行业产业,抢占拓展具备爆发潜质的战略新兴产业、高成长行业的增量市场份额,针对行业产业特质配置产品服务是发展业务的必然选择。未来五到十年行业选择与经济发展大体同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与银行服务关联度较大的基础行业产业有商贸物流、房地产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农业食品等。这几大行业的特点:一是产值、GDP占比高,是银行服务的重点领域;二是产业关联度高,便于链式营销;三是未来投资规模依旧较大,信贷和投行、资管等金融服务需求较大;四是转型升级的步伐较快,电子商务、新业态、工业4.0升级换代、新能源汽车、绿色有机食品、现代农业等行业亮点较多,便于中小银行创新跟进;五是银行服务依赖度较高,是各行争夺的传统领域。

未来五到十年行业景气度一般,行业周期处于下行、衰退或低位徘徊的行业产业主要有钢铁、水泥、建材、煤炭、有色、石油石化、纺织、电力、电信等。其中,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特种钢等央企具备营销价值,但应以投行和结算等服务为主。

从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周期看,具备爆发性成长潜质,增长将明显快于GDP增长的行业和产业主要有:(1)养老产业,其中养老服务业、养老地产业、养老金融(保险、养老金、理财)发展空间巨大。(2)文化产业,相关投行服务、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消费金融前景广阔。(3)旅游业,信贷、投行、信托理财、资管、消费金融等综合金融服务的发展空间较大。(4)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海工装备是发展重点,在信贷、银团、融资租赁、信托、保理和应收账款融资、PPP项目服务、供应链服务、保函、内保外贷等领域空间较大。(5)海洋产业,应以环海洋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企业为重点提供综合授信、贸易融资、融资租赁、涉海金融综合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6)电子信息装备、通讯设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应围绕该行业核心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融资及供应链融资等服务,围绕物联网、云计算、4G、光通信、政企网等需求热点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围绕智慧城市、物联网用户、4G用户、消费端客户开展精准金融服务。(7)节能(含新能源)、环保行业,该行业金融服务发展空间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财政配套资金项目的金融服务和配套信贷支持,国有重点企业环保、节能、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水利等项目的配套综合金融服务,PPP项目的管理和配套金融服务、信贷支持,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类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及供应链相关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等。(8)医药及生物制药产业,针对医疗信息化的银医合作,高端医疗设备的租赁、保理、信贷,生物制药企业和医药企业建设、并购重组融资服务,医药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健康、养老、保健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银医卡、在线挂号、线上支付)等空间巨大。(9)教育产业,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该行业将平稳成长,该产业相关银校合作、学生卡、助学信贷、针对教学培训机构的信贷服务、教育经费和投资领域的金融服务市场机会较多。

客户选择

对公客户。大中型公司客户,搭建各板块齐抓共管,绩效责任共担的对公核心客户综合营销平台,定制差异化的综合服务方案,加大客户拓展力度;可实施分行级主办银行制度,促进公司机构有效客户增长,建立客户流失预警机制、模型和挽留流程,降低客户流失率。机构客户,牢牢抓住以系统管理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机构客户群体,巩固财政账户,积极拓展因财政资金统筹而产生的非税收入收缴等各类新账户;强化对财政支出对象机构和中标客户的营销,加强公检法司系统客户拓展,拓展各层级社保客户;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基层政府拓展。小微企业客户,围绕“ 圈、链、平台”客户群推进标准化、批量化、集约化发展,依托大数据筛选交易活跃、结算稳定的优质存量客户,优选创业创新类客户,激活低效户和不动户,尽力避免客户销户。

个人客户发展措施。坚持新客户拓展与存量客户保有并重,做大客户规模与做优客户结构并重,城区与乡镇客户协同发展并重。确保有资产客户增速高于全量客户增速,通过对服务区域客户按年龄、职业、性别、消费、投资需求偏好的精准分析,实现客户分层,产品精准配置。打造私人银行客户、中产富裕客户、青年白领客户、青年创业客户、青年工薪族客户、青年网购客户、留学客户、购车购房客户、中年投资理财客户、老年理财养老客户、县乡客户、专业市场业主客户、农村大户客户、农户客户等几十类乃至百类细分核心客户群,建立相应的营销模型,加快打造全能型客户经营能力,尽快在房贷、汽车分期、消费信贷、理财、手机银行等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关注并解决存量客户流失问题,强化客户关系和客户信息的挖掘应用, 推出相应服务方案,大力激活持有短信、手机银行和金融IC卡的零资产客户。

产品创新和业务转型

信贷资产转型

公司板块贷款。鉴于哈尔滨银行发展规模,需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紧跟“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实施,抢抓区域内国家重大项目、优质商圈供应链的机遇,特别是现金回流好,抵质押物升值潜力好的传统商贸物流、先进机械化工、医药生物制药,发展空间巨大的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旅游、大交通、水利、清洁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电信、电力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等领域重点项目应选准切入点,以适合的信贷产品和合理的规模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绿色信贷服务项目;提升贴现类票据业务交易能力,增加获取价差的能力;严格行业限额管理,有效控制各大过剩产能等行业贷款增长。

零售版块贷款。哈尔滨银行主要有小微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金融、农村信贷以及外币贷款。

(1)小微企业贷款。一是坚持“以小为主,以微为重”,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合理匹配贷款额度,以综合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粘性,争做客户的唯一银行。二是充分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筛选交易活跃、结算稳定、金融资产沉淀较多、合作时间较长的优质客户,促进非基本户向基本户转化。三是积极拓展管控能力强、合作意愿好的担保、助保贷平台,继续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

(2)个人住房贷款。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加大对重点区域、客户和产品的差别化支持力度,审慎发展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稳步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

(3)消费金融。大力发展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提升循环透支贷款消费、取现规模,促进循环贷款增长;继续发展分期贷款业务,深化经营现有分期产品,积极发展分期新产品;大力推广汽车、装修、旅游、教育、家电等消费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个人助业贷款以房产综合授信、结算类贷款、龙头企业供应链模式等产品为发展重点。

(4)农村信贷。保持在农业大省、特色农业地区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农业供应链企业、农村消费、有稳定现金回流和抵质押的农村基础设施等涉农贷款的快速发展。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努力通过线上移动端覆盖涉农全供应链,通过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议价能力,争夺和稳定涉农产业链上的优质客户群。

(5)外币贷款。以对俄金融为重点,以内保外贷、外保内贷、信用证项下融资为重点,支持服务区内企业海外投资建设、并购重组等重大项目,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债券投资

保持国债组合占比稳定,政策性金融债加大波段操作力度,在不新增资本占用的前提下,信用债券优先选择同业存单、商业银行金融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等品种,企业类债券视利率及信用利差走势调整投资比例。在市场利率处于低位的背景下实施短久期策略,待经济企稳回升、收益率上升后适度加快投资进度,提升交易债券组合收益率。

同业业务

支持同业业务发展,优先支持同业投资业务,存放同业与买入返售票据业务,具体结构根据资金充裕度、市场供求和价格水平相机决定;在确保流动性安全基础上,适当增加6个月以上的长期业务比重。

同业资产。一是优先支持同业投资业务,按照“复杂程度由易到难、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的原则;二是存放同业与买入返售票据具有低风险特点,要积极发掘新的交易对手,拓展优秀的城商行、农商行、央企和重点战略客户的财务公司等,带动其他同业业务共同发展。

同业负债。一是不断深化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的合作,拓展低成本资金。二是开展移动端类余额宝等同业、证券保证金类理财产品,努力增加签约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三是做好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新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账户及存款营销。四是切实做好同业业务,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的营销拓展工作。

同业专营。待同业专营模式确定后,可根据做大同业业务的要求,试点采用竞价的方式寻找同期限资金来源进行对接,实现用低价格资金匹配高收益资产,但价差要覆盖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

存款

以做大做强客户金融资产为抓手,以提升资金体内循环能力为目标,以追求负债量价平衡为原则,变单纯存款经营为综合负债管理。

以支付快捷,网通天下,功能齐全,价格优惠,体验优良为稳存增存的方法。重点解决如下问题,制约存款发展的结算网络能效提升问题,移动支付功能完善、体验优化,跨行跨界资金承接渠道平台畅通问题,、代收、代付、受托支付、第三方监管等业务覆盖面和应用增加,客户全供应链服务和客户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县域、乡镇节点打通等问题。

企业存款。巩固客户源头,密切银政、银企合作;重点加大新设企业及项目注资、发债及IPO募集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吸收力度。适应财政体制改革以及资金变化形势,守牢存量账户,拓展增量账户,梳理省市县各层级重点客户,拓展存续稳定、规模较大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维持拓展政府采购、行政支出、项目支出对象单位的存款;继续加大对各类学校、医疗机构、公路公交、水暖电气等各类收费渠道的网络延伸力度,加大与供应链、互联网、商圈、旅游、健康养老、消费服务领域的核心节点客户的服务合作,重点拓展存款来源稳定、影响力和辐射力较大的优质客户。持续加大各类住房资金的归集力度;推广房改金融业服务,提升住房金融产品附加值。

储蓄存款。积极开展旺季营销及专项营销活动。通过理财产品的收益、规模和期限设计搭配有效吸引它行资金和沉淀存款。坚持“抓源头客户、源头资金”的发展方向,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重点做好、、受托市场,结算市场,资本市场,县域市场各大领域资金的“深挖、广拓、精耕、细作”。加强支付生态圈建设,沉淀客户碎片化资金,丰富金融IC借记卡应用场景,加快推进社保、公交、各类缴费、快捷支付等各个衣食住行领域的行业应用,针对异地和跨行结算客户开发结算量和手续费结合的套餐式的“结算通卡”,弥补我行银行卡跨行和异地结算收费造成的客户流失。加大POS、EPOS的发行布设力度,积极探索与供销社等第三方合作,加强营销模式和渠道覆盖创新。

理财

尽快实现服务区域的市场份额、市场位次的显著提升。一是积极拓展优质非标资产,参与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领域投资,挖掘混合所有制改革融资服务机会,择优参与政府类的债务置换和PPP业务,积极推进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应银收账款项下的优质资产为理财标的。二是积极寻求银行间和证券市场的优质标准资产为理财标的,提升对债券类标准资产的主动配置及交易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三是加强母子公司联动,搭建“大资管”平台,向上进入控股我行的相关公司的基金、信托、保险等资管领域,向下与我行控股的租赁、商行、村行等互动延伸资管触角。四是优化产品创新组合,可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半开放式产品、结构化产品和净值型产品,满足各类客户理财需求。

中间业务

遵守监管收费要求,保持市场地位稳定,大力发展轻资产业务,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优选重点产品快速发展,实现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1)做大做优基础结算、支付、汇兑业务,努力增加结算、汇兑收入。重在夯实客户基础,扩大交易量,提升产品覆盖度,增强客户粘性,实现稳步增长。努力开发优化针对企业和个人的票据池、单位个人结算卡或结算信贷一卡通、账单自助服务、结构性存款等新型结算产品。大力发展全球现金管理、外汇宝或汇兑通等汇兑产品。通过银行卡、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领域中娱乐、教育、医疗、养老、旅游、餐饮、购物、缴费等方面的支付、快捷支付、近场支付、异形支付等产品,改进客户体验,进而带动相关收入保持高增长态势。

(2)努力增加理财收入,追求理财规模结构与中间业务收入、存款派生、资产支持的综合平衡。

(3)表外业务。按照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原则,强化表外业务配合表内做实客户服务的功能,提升表外业务资本集约化水平,业务发展有保有压,鼓励资本占用较低、收益水平较高的表外产品发展。结合“一带一路”业务需求,为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可加大保函、备用信用证、承诺等内保外贷类产品配置,鼓励信用证、票据保付等资本占用较低、收益水平较高的贸易融资类业务发展,大力营销保证金比例较高的保函业务,以优质的产品服务努力增加信用卡相关收入。

(4)、托管等。保险要紧跟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节奏,筛选优质的代销产品,积极推进电子渠道销售,加强母子公司协同联动,加快推进对公财险及团险业务发展,保持收入高速增长。继续积极争取基金、贵金属、外汇领域、等领域的、托管、经营等资格,积极开展代客外汇、受托P2P、非银理财、受托支付、信用中介托管、与基金进行托管之外的产品合作,努力增加中收。

(5)积极参与客户咨询、顾问、银团贷款等业务,在代客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工程造价、财务顾问、并购管理、法律财务咨询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6)信用卡。一是做大循环透支消费、取现规模,提升中高回佣交易占比。二是继续深化购车分期、装修分期、账单分期、现金分期、网购分期,做到消费信贷市场全渗透,提升创收能力和效益贡献度。三是积极优化商户结构,重点发展大型百货、大型超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和知名餐饮及医院、学校等大型高收益商户,大力推进收单交易额提升。四是提升商户活动率、户均收单交易额,提高收单商户在公司客户中的渗透率,加快分期商户拓展。

渠道转型建设

物理营业机构。网点分类建设,按功能形成综合或旗舰、智慧全能、社区轻型三类网点,形成产品展示、客户体验、交流互动三个平台。打造一批旗舰型网点,抓好综合性网点智慧转型,促进柜面业务向智能、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及后台中心迁移,做好网点社区化及轻型店建设,作为维系特定区域客户的延伸,突出“轻资产投入、重服务体验。

电子渠道。加快实施“移动优先”策略。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指引,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支付、E类信贷理财等作为重点,加强网络金融渠道建设,进一步加大移动金融业务拓展,促进客户活跃度和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加强线上线下多维度协同联动,深化场景应用。统一渠道资源,研究推进O2O渠道协同,深挖网络金融场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体验一致。提升智慧营销能力和客户体验。采集客户在互联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渠道的动态行为数据,建设完善网络金融数据实验室和营销自动化平台,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实时营销推送、推荐。以开放的姿态与第三方合作,充分利用内外部有效资源提升营销效果。

自助渠道。加大自助渠道投放和多功能、智能化转型。现金类自助设备投放规模保持上年水平;加快离行自助银行建设,提高县域地区自助银行进驻量;持续开展附行自助银行的补建和扩容,力争对外服务的网点均配置附行自助银行或自助服务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结算型自助银行、多功能自助银行、智能型自助银行的分类建设。看展创新设备(包括VTM、大额存款机、便利金融服务站等)的试用,优化交易功能,增强客户粘性。在营业网点投放智慧柜员机、服务机器人,推进全行应用。持续丰富功能,优化流程,整合更多业务种类,实现客户自助、智能、便捷操作,提升客户体验。

大数据支持

建设大数据应用生态环境。一是整合优化内部数据接入标准流程,实现柜面和电子渠道全部客户信息,支付结算和产品应用信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息、风险评价信息、信贷管理信息等各渠道内部信息的汇集整合。二是努力扩大外部信息的接入渠道,形成共享平台。包括人行征信、政府注册、税收、电子政务等官方渠道信息;水电气各类缴费,电子商务和各类交易渠道信息;行业分析评价、商圈、供应链、协会、服务平台等第三方信息;企业ERP、进销存、物联网等银企互通互联信息;舆情信息等。三是完善数据仓库的容量和功能,打造分析工具,建立灵活多样的分析维度,建立各类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类、清洗筛选、排序对比、分析反馈。

篇9

关键词:银行金融犯罪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1-0055-04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基本定义

电子银行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计算机银行”、“手机银行”的统称,也就是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通讯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银行内部计算机网络或专用通讯网络、因特网或其他公共网络,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现代化方式。“网上银行”是指借助因特网作为传输的渠道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方式。这既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又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电话银行”是指客户通过电话向银行发出交易指令,完成交易。“手机银行”是指客户通过移动电话向银行发出交易指令,完成交易。“计算机银行”则是银行为提高对一些高端客户(主要是公司客户)的服务效率,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公司客户业务系统之间设置专线,客户通过自身的电脑终端即可以处理业务。

2001年5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原则》将电子银行定义为:“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现有的银行机构与新进入市场的机构之间的竞争,使得从事零售和批发业务和客户可以通过电子的销售渠道来获得更为广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这统称为电子银行业务”。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电子银行业务泛指利用电子化网络通讯技术从事与银行业相关的活动,包括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行为,是通过电子渠道提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提品和服务的方式包括商业POS机终端、ATM自动取款机、电话自动应答系统、个人计算机、智能卡等设施。

电子银行业务的办理过程,实际上是电子货币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在历经了实物、贵金属和纸张载体之后,在支付领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电子货币。就现阶段而言,电子货币是以即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而且与实体货币之间能以1:1比率交换这一前提条件而成立的。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但是,作为支付手段,大多数电子货币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是用电子化方法传递、转移,以清偿债权债务实现结算,现阶段电子货币与现金和存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子货币的“价值保存”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即基于各种卡的“电子钱包”和基于网络技术的“数字化现金”。

二、电子银行业务中的洗钱

电子银行相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银行,而是传统银行在信息社会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职能再创造。电子银行业务相对于银行业务来说,也不是一个新业务,而是传统银行业务利用现代社会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而创新的一种新的业务方式。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工具种类也不断增加,如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电子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金融服务便捷而高效,另一方面又不利于监管。因此,电子银行的开放性,电子现金的匿名性、银行服务的不间断性,客观上为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洗钱带来了可能,而这种洗钱方式有利于犯罪分子的隐蔽,不利于反洗钱的发现与侦查。防止电子银行与电子支付结算方式被用于洗钱,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开展的现实问题,摆在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面前。

意大利西西里墨西纳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互联网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它不需要中间人,所以也不用去找一个腐败的银行家。意大利的黑手党帮派对这种技术掌握的很快,对他们来说,让一切消失于无形正变得越来越容易”。

现在,国际上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的极为普遍,而其中利用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洗钱犯罪的现象更是值得重视。意大利警方曾宣布,意大利黑手党利用互联网洗钱已经达到数亿英镑,大笔金钱消失在电脑空间里,等到再出现时就成为了某电子商业的股票,引起股市行情的极大波动,原因是黑手党控制了在线交易和银行。意大利黑手党一般通过互联网将黑钱先存入在美国的一个公司以及新西兰的开曼岛上,有一部分还打入了以色列和西班牙的账号,然后再存入瑞士,最后到了罗马尼亚、俄罗斯和利比里亚的银行,成为“合法”的财产。一旦黑钱成功地进入银行系统,接下来变为合法便容易多了。将黑钱通过网络银行清洗自然较传统通过现实银行方便得多,它可以更隐蔽地切断资金走向,掩饰资金的非法来源。

三、电子支付工具的洗钱特点

电子支付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其品种也是名目繁多。电子支付工具主要有电子钱包、电子钱夹、电子支票等。以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是指信用卡,现在,电子货币除了信用卡外,还有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电子信用卡、在线货币、在线现金、数字现金、数字货币等。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电子支票是网络银行常用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者利用数字电文代替支票的全部信息,就是电子支票。电子钱夹是一种能够装载和读出电子钱包和智能卡(也包括各种信用卡或电子信用卡)等电子支付工具信息的小型便携装置。电子支付工具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现金无纸化和数字化,资金的转移快捷方便,但也无影无踪。

利用电子支付工具洗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洗钱方式,而且这种洗钱方式还具有以下特点:

(1)隐蔽性。客户无须面对银行业务人员和信托柜成支付交易,只需要通过国际互联网,运用对相关计算机的操作即可完成。如果银行没有完整的支付交易报告系统,就无法从浩繁的电子支付交易中识别可疑交易。经验表明,异常的可疑资金交易,很多是由银行职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的。由于电子支付工具无需要银行职员办理,如果利用电子支付工具洗钱不仅成功率高,而且还不容易被发现。逃避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和司法部门侦查的可能性加大。

(2)匿名性。与传统的签名盖章不一样,对于交易双方身份的确认,电子支付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公密钥、证书、数字签名的认证完成的。只认“证”而不认人,收单银行、电子支付工具发行银行、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A)认证中心。只能查证交易各方的身份及支付方的存款余额,而不可能性审查支付方资金的来源及性质。加密技术一方面保护了客户的隐私权,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为调查和惩治洗钱犯罪带来较大的难度。如果有关信息被加密,执法机构很难知道该信息的来源、目的地,以及是否包含电子货币的转移,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调查和追踪洗钱犯罪。

(3)网络性。通过网络,洗钱犯罪者的收入可以存放在离岸银行,或者是洗钱管制薄弱地区的岸上金融机构,获得一个Sparbuch(来源于德语:Sparen = Save,Buch = Book。是一种以匿名银行存折为基础的账户,在奥地利及捷克共和国有此操作。账户可以提取现金,通过密码操作,不需要进行身份认定)账户非常容易;对于网络银行而言,KYC管制规则(了解你的顾客(Know Your Customer)被大大忽略,谁有密码谁就拥有资金,通过电子邮件或专用程序,银行客户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登录自己的账户,并在全球任何地方迅速匿名地转移这些电子货币;或者通过拥有存款的银行所经营的网络银行系统、信用卡、自动提款机来迅速完成电子货币与现金的互换;各种电子货币付费方式以及便利的网上订货系统,又使这些电子货币能选择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域自由的选购任何商品。

FinCEN (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董事斯坦利・摩里斯对电子货币极大的被用来进行洗钱表示了以下担忧:“假设一位因特网用户是一个贩子或者是任何其他的复杂犯罪帮派的人。考虑一下这个贩子可能会支付的账单,会定购的货物以及完成的交易,它可以从一张智能卡上下载毫无额度限制的款项到计算机上,然后将那些资金转移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另一张智能卡上――全部都是匿名的,没有审计记录,也不必依赖传统的金融机构。”

四、电子银行业务中的反洗钱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核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与发展,我国银行业普遍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电子银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子支付结算工具不断增加,银行业机构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电子银行业务中洗钱,是一个全新课题。

(一)建立电子银行业务支付交易自动报告系统。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电子支付交易系统和有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进行洗钱,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银行电子支付自动报告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设定相应的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指标,运用高度自动化的电子交易自动报告系统,甄别电子支付工具交易中的各类人民币和外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并能与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行联网,以利于及时监测分析和甄别洗钱犯罪及洗钱行为。

(二)建立并执行银行CA论证制度。在数字签名制度下,可以通过银行论证中心核发公钥与私钥的方式解决身份确认问题,以防止客户使用不实身份洗钱而使反洗钱部门核查工作难以进行。客户以网络方式向银行提交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申请并下载CA证书后,开户银行应要求客户当面提交身份证明文件,核准无误后才能批准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工具。

(三)限制电子钱包的发行对象和使用范围。由于电子钱包完全脱离银行的监控,利用电子钱包洗钱犯罪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我国的电子钱包的发行不仅仅是银行,还有社会上的许多商业机构也发行电子钱包。鉴于我国对于电子支付交易的立法及监管不到位,目前还不具备大范围发行电子钱包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对于已经发行的电子钱包,建立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制度,对于防止电子钱包洗钱十分必要。

(四)建立私人密钥托管制度。199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公布了“托管加密标准(Escrowed Encryption Standard, EES)”,根据这一标准,建立了一种称为Skipjack的使用80BIT对称性密钥的算法。此后,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私人密钥托管制度。在电子支付交易中,由于存在加密技术的应用,所以没有私人密钥无法进行有关电子支付信息的调查,也不可能对利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进行监控。可以考虑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提供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由政府部门主导管理的私人密钥托管制度。这样,使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及司法部门,能够根据反洗钱监管及洗钱犯罪侦查的需要,在法定条件下,从政府托管机构使用私人密钥,解密相关电子支付交易信息。当然,这种对私人密钥的使用要适度,更不能侵犯客户的隐私权及违反银行保密原则。

(五)加强银行卡业务的自律与监管。办理银行卡业务的主体,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反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银行卡交易监测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从事洗钱等犯罪活动和跨境转移非法资金。银行卡业务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银行卡与固定账户的转账、“双币卡”国内与国际转账的核查。对于单位的信用卡、银行卡、支付卡要严格管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存入资金的,必须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入,不得交存现金,不得将销售货款存入。开户银行不得对单位卡支付现金,对于存入单位卡的转账支票,必须将收款单位账户名写清备查,不得将单位卡的开户银行作为收款人。任何单位不得将公款转入人个人信用卡、银行卡和支付卡账户内。

参考文献:

1.欧阳琛:国外小额电子支付法概述[M]中国银联网站2005.7.15

2.仲安妮、周星(诺丁汉大学):电子银行业务及发展的研究报告[J]《中国金融电脑》2005.5.9

3.江 滨、李 晓:电子货币洗钱问题刍议――以中国为例[J]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0-0077-06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此前,中国经济已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动、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际因素和自身经济发展过热、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国内因素的双重压力。金融旋风突袭,无疑更使中国经济处境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环境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各国政府以及金融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受影响最大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各项指标都有所回暖。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货币信贷增速加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7.7万亿元,增长17.0%,加快8.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3746亿元,增长10.9%,回落1.8个百分点。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953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大银行的补充,其发展定位在这场危机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良好,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资本充足率也有所改善,经营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在后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将何去何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和冲击?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制定怎样的应对策略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从2009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2009年一季度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成本费用控制合理,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业务及收入结构更趋合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从加大寻找合作的机会,充分争取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扩大自己的信贷投资量,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人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一定可以减小在危机中受到的伤害。

虽然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直接冲击不大,但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对银行业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和利润等方面的影响将日趋明显,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很小、实力较弱,风险突出、包袱沉重,内控薄弱、治理缺陷,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冲击和影响的程度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和新业务风险难度的加大

从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来看,主要因内部因素而引发,如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银行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因此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但是银行作为社会性企业或组织,其业务计划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组织予以配合,其他组织同样也存在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如提供通讯线路租赁业务的电信公司技术故障而导致银行IT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操作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外生性。

从历史经验看,越是经济下滑期,企业信贷资金越紧张,越容易爆发利用虚假资本和资产抵押骗贷、利用各类票据单证骗贷、利用信用卡恶意套现欺诈等外部诈骗或内外勾结诈骗案件。在法人治理还不完善和内控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双降”不容乐观,大要案有可能重新抬头,甚至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大型银行新业务风险不断暴露和显现,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办的理财、保函、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新业务风险逐步上升,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行业风险、客户风险、业务品种风险和区域风险互为交织,银行信贷与非信贷资产质量都将受到威胁。特别是各类系统性、行业性、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尤为关键,银行业风险防控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对银行的风险识别、预警、化解、处置能力以及内部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不良贷款“双降”难度加大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个体和中小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弱,利润空间小。同时随着经济下滑的影响不断从上游向中下游延伸,信用风险也开始从大银行向小银行转移和传递,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将日益增大。表1为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银行挤兑就是大量的人到银行去取款,但是银行现有的现金不足以支付这些取款。也可以说是银行的流动性出了问题。表2反映了2009年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流动性比例低于2008年的比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体现出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在增大。

(四)确保盈利稳步增加难度加大

1 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经济下行趋势下,银行与客户议价能力明显降低,利差水平不断收窄,保持利润超常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收入增长受到全方位

的影响,能否实现达标升级目标确实堪忧。再者,经济景气度的降低,会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拓展难度,利息收入增长也将受到影响。

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采取了增加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分销网络,以减少营运成本和提高网点盈利。以中信银行为例,2009年第一季度,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32.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94%,比上年季均下降3.03%。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控制得较好。

2 非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各类业务的潜在风险上升,银行抵御风险所提取的拨备可能会有所增加,也会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非利息收入中比例比较大的是中间业务收入。然而资本市场的走势直接决定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数据显示,由于资本市场上行信心尚未得到恢复,中间业务收入也难以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银行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国金证券对14家上市银行一季报统计,商业银行实现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5%,尽管总体上仍实现了正增长。但在增速方面,与2008年一季度该项收入185%增速相比,明显放缓。数据显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2009年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9.3%,相比上年同期51%的增幅,增速下滑近1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2009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5.48亿元,同比增长9.66%,与上年的增速相比,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分别实现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长216%、43%、25%、30%,居于前列。不过,其增速也大大低于上年同期增速。虽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还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但是,金融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短期发展战略

(一)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信用将不再是商业银行信誉的支撑者。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引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改革现行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比例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为宗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建议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加强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扩大信贷投资以增加其自身盈利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还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都为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出现枯萎。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向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

2009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工业品出产价格(PPI)同比下降4.6%。3月份我国CPI、PPI连续第二个月双双“告负”。4月份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4月份的PMI指数预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从一季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也预示了这种趋势。3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由1-2月份的3.8%提高到8.3%,出现比较明显的提高,说明12月份以后PMI指数反映的经济回升趋势是正确的,PMI指数较早地预示了经济拐点的出现,正在成为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

以上数据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初见成效。但是,要想我国经济顺利渡过难关。还要加大对基建、有色、钢铁、水泥、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力度。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把握这个机遇,扩大信贷投资规模,将信贷投资到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产业,尤其是民生工程等。

(三)加强全面长效的风险管理战略

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既包括信贷风险,也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成功的银行必须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基于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和质量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风险文化和风险管理建设,使风险控制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

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全行整体资产风险的分散,规避那些原本不应承担的风险,获取与风险匹配的收益。

3 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重新定位各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合理的信贷授权与审批体系,增强风险管理的权威和能力;二是要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三是要建立权威的信贷稽核体系,对全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为决策层提供支持,让缺乏能力的风险管理人员及时退出。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特殊企业。在短期内,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目标是使自己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在长期中,还是要以实现更高的利润为目标。所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要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一)丰富业务体系战略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发展更具有潜力的核心业务,并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资产托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1 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

客观把握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正确的业务定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必须摒弃同质化的局面。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竞争,才能实现稳健快速发展。各家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将业务调整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才为支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逐步对资金运作、授权授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产品研发、稽核审计、干部任免和劳动用工等实行集中管理和流程控制。在业务体系定位上,国内商业银行要突出个人理财业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整合各种服务渠道,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2 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

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发展表外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只有使从业人员逐渐在市场活动中接受现代化的金融意识洗礼,不断感受国际金融业的革新,才能满足表外业务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的更新。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阶段以后,今天已步入了资产负债管理,即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综合直辖管理的阶段。我国传统银行经营思想能否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是发展表外业务的关键。

二是银行业技术手段的提高。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银行设备的计算机化及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从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定价到营销、运行和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不可或缺。

三是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表外业务涉及金融税收财会法律等广泛领域,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要、把握金融创新的最新进展、了解市场法规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的要求。

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者;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主要原因在于中间业务收入。但是要注意降低这种业务的风险:一是改变现行观念,在选择中间业务的种类上及合作方做出正确的评估;二是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掌控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中间业务主要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而是为主营业务服务铺垫的;三是对自己员工的风险教育要加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二)加强人才规划战略

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在于管理、营销、产品研发,而体现和壮大生命力的是人。所以,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抢占银行业竞争的制高点。第一,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切实推行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对用工制度、干部制度、薪酬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二,大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营销、财务管理、产品研发、保险、基金等各类人才。第三,广泛系统地培训员工,促使人力资本增值。通过行内培训和行外培训,使全体员工富有市场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热情,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第四,鼓励员工到境外学习。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给予境外留学的员工一定资助。第五,加大与外资银行互派人员的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通过内部化的外部人员随时诊断国内银行的业务及管理。

(三)重视银行营销战略

1 建立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面临新竞争格局时代的银行,特别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建立系统的营销组织、开展系统的营销活动和进行有效的营销创新来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建立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新观念。一要确立新的“客户群”观念。新的“客户群”不仅仅要按行业、规模、年龄、职业等来划分,更重要的是要按客户与银行的往来关系、客户本身的经营和收入状况来划分。对客户区进行合理划分,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可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客户群的风险状况调整定价,获取更大的收益。二要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银行一切努力就是要使客户满意作为一种品牌,被客户所接受。对银行而言,要落实客户满意的经营要求,不仅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期望,如果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现实需求与期望需求之间的差异,一项只能满足客户基本需求而无法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带来预期缺口。一旦客户发现这一缺口能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填补,他便会重新选择新的金融机构。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这种产品和服务更完善。

2 注重银行营销的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通常都更注意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因为产品可以完全模仿,而服务则不可能完全模仿。银行提供服务实际上都是有代价地提供给客户的,而不是无偿的。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不能储藏等特点,所以衡量银行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适时和适度,即要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另外还要求银行提供服务的态度热情、工作高效、程序简单、环境良好。

3 完善“客户中心主义”的经营模式

“客户中心主义”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框架下,银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要赢得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其一,必须强化整体营销与服务的观念,认清其目标客户所在,明白客户的真正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订造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与客户双赢。其二,进一步健全新产品研发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完善与客户沟通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迅速集中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客户的各种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大胆引进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服务及产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其三,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服务体系。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推进组织架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建立强有力的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4 发展营销重点客户群

重点发展有吸引力的客户群,致力于成为大型企业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的首选银行,并有选择地在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客户中开拓业务机会。既面向一般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通用类产品和服务,又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类产品和服务。

(四)审慎推进国际化战略

根据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经验,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必须坚持“依托国内业务,审慎发展,规模适度”的原则。第一,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的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服务手段,在管理制度上尽快向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靠拢。第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策划并完成境外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第三,重视引进战略性人才。在管理层率先引进管理专家,在员工中录用外

籍人员,推进境外机构率先实现员工本地化。第四,审慎推进经营网点的国际化,合理确定境外机构的业务定位。支持和鼓励海外分行遵照当地监管当局的要求,提前按国际标准运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积累经验。第五,探索通过购并、合作、参股等方式进人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购并对象可以是一种产品、一家分行,探索与外资银行联网和交换数据等,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化。

(五)加大金融创新战略

创新是银行业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它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1 金融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新观念的产生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新观念的普遍认同,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只有观念领先,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理念,抓住机遇,以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银行正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业务――基金的挑战,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威胁极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政策时机,将基金作为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又一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