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卒中护理现状

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42-03

中图分类号:R 743.047

文献标识码:B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极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1]。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1年内未恢复者,预示着长期抑郁的存在[2]。近年来,PSD已引起神经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就PSD的临床康复护理现状作一综述。

PSD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

抑郁症在脑卒中后很常见。有报道脑卒中后抑郁总的发生率为20%~65%[3],在急性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7%[4],在脑卒中后3个月发生率大约为25%左右[5],严重影响患者早期的康复活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抑郁症状是很常见的,但到了1年后随诊其发病率并没有降低[6]。其临床表现,轻型抑郁以胃肠道、全身症状以及迟钝等躯体焦虑为主,而中重型抑郁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为明显。也可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及躯体不适与思维迟缓。有研究表明[14]:男性脑卒中患者以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较重,女性脑卒中患者以体重减轻、睡眠障碍为特点。造成患者情感痛苦,减慢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严重后果是增加病死率,康复效果差及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PSD的相关因素中Shimoda等[3]研究提出,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病灶与抑郁的关系:左半球脑卒中较右半球及脑干部位脑卒中容易发生,而左半球又以临近额叶的卒中更易发生。急性期的抑郁与左前半球病灶有关;短期随访抑郁与病灶离额叶的远近有关;而脑卒中后1~2年,抑郁与右侧半球的病灶大小及病灶离枕叶的远近有关。有研究认为[4]男女间抑郁无显著差异 。而孙秋英等[5]认为女性P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原因可能与女性患者内分泌激素有关,发生脑卒中后其心理应激能力更差。Parodist[6]等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现女性出现重型抑郁是男性的两倍,重型抑郁的女性为左半球病灶的较男性更为常见。男性中重型抑郁与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严重障碍有关。女性中较严重的抑郁与既往的精神错乱和认知障碍有关。至于年龄,有研究[9]报告认为PSD与年龄有关,患者年龄偏大或偏小均易发生抑郁,这可能是年龄越轻,在家庭及社会中地位和作用越大,对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担心较多;而随着年龄增长,患者大脑功能衰退,导致情绪不稳定性增高,易诱发抑郁的发生。贾显宾等[7]认为: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7.4%。有报道年龄越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越高[8],可能与老年人心理防御机能减弱及适应能力较低有关。有文献报道[10],PS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患者能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客观评价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PSD发生率少。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程度要轻,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易产生抑郁情绪[11]。由于家属或陪伴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家属或陪伴人员耐心、细致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与健康。所以,国外学者Fukuishi研究[12]发现脑卒中发生的严重性与社会支持不足有明显的关系。而国内学者[13]认为,抑郁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均数以及个体感受到社会中被理解、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并在实际中得到的物质援助和社会援助等分数均低于非抑郁症患者。认为可导致抑郁症状明显的相关性因素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交流障碍,肢体功能、认知功能障碍;一般相关性因素有住院时程延长,智力损伤,医院的医疗环境,对显著阻碍康复训练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另外患者的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PSD发生率相对高。

PSD的康复护理重在心理干预

抑郁是一种情绪反应,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谈及自己的病情或极力否认、掩饰,故不易直接观察到,PSD患者情绪悲观,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期。对抑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把心理干预放在首位。①发病后的危急阶段,患者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往往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及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惊恐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了解心理需求和动向之后,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患者的职业应用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国外心理学家指出:感情全部表达=7%言词+38%乡音+55%体态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王署红等[15]调查统计,有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所以我们要以坦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对他们表示同情和理解,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②治疗阶段由于最初恢复速度快,轻型患者早期有所恢复,许多患者容易盲目乐观,产生过高期望。此时应予适当的解释,避免患者产生“药到病除”的不现实思想。否则一旦未达到目的,就对治疗悲观失望。③残疾阶段,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此阶段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16],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予较大的关注。因为肢体功能恢复得好或不好,快或慢,是患者情绪的晴雨表。患者会因各种功能的废用性衰退感到失望,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故应及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研究表明[17],患者与家属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患者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要耐心讲解合理的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家人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喂水、喂饭,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音乐疗法是心理干预的另一形式,对PS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18],据文献[19]报道,音乐对脑功能的改善及对精神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对康复患者可选用光辉灿烂、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G大调弦乐《皇帝》、《天鹅湖组曲》、《太阳雨》等乐曲[20]。另外引导患者参与一定的文娱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生活更加充实,以避免患者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但音乐疗法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在许多方面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国情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人群差异的应用性研究。

PSD康复训练的具体指导

1.用药及饮食指导 PSD的常用药为三环素抑郁药、5-HT再摄取抑制剂。用药前,评估患者的依从性,事先给予恰当的解释,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脑卒中患者多为老龄者,药物代谢差,应密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如口干、便秘、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等,同时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及肝肾功能,准确及时给药。由于脑卒中后抑郁复发率可高达到41%[21]。是否能够规律应用抗抑郁药物直接影响到抑郁患者的功能恢复,对依从性较差患者应督促按时、按量服药。体重减轻是脑卒中后抑郁的一个显著变化[14],要根据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给予喂食或鼻饲,必要时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的供给;对饮食较挑剔患者,在饮食上的照顾应给予特别关注。如饮食不当,营养差,久而给患者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

2.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价 ①肢体训练:可以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和抑郁的发生率。具体做法是[22]:急性期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肩外展50°,内旋转15°,前屈40°,适当背伸,指半屈,髋、膝伸或微屈,用支架防止足下垂及内、外旋转。每2小时给予变换一次,骨突处给予按摩。生命体征平稳后轻揉肢体,以身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被动运动,重点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腕、指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或外翻,2次/3 d,每次3遍。恢复期:行走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低到高。方式由被动到主动,辅助到自主进行。顺序为: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②自我护理训练:有学者[23]认为应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功能。自护学说其内涵在于强调患者在康复中的主体作用,当患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时,护士给予完全性的补偿护理,当患者丧失部分自理能力时,护士应给予部分补偿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情感和信息支持护理。所以引导患者从穿衣、解扣、洗脸刷牙、进餐、用厕等进行练习,并对患者每一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行为替代达到适应日常生活,如一侧肢体瘫痪者经锻炼后对侧的肢体可变得更为灵活,另一方面经过治疗后受累的神经功能达到实质性、渐变性的恢复。这样通过应用自我护理理论指导,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成为主动参与,缩短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加速了肌体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抑郁症状也随之减轻、消除。③语言训练:书面语和体语相结合是失语症患者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佳途经。训练前需评估患者失语的类型、程度、残存能力和可接受训练的方法,运动性失语者通过视图读音法与配合动作训练[24]来鼓励病人发音,给患者示范口型;命名性失语要利用图片、卡片说出名称进行强化记忆训练。教会患者沟通的简单的方法的技巧,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④认知功能的训练:训练前评估患者思路是否清晰,思考内容是否现实,反应是否迟钝,语言是否经常中断,有无反复说一件事的现象或对不同话题以相同的方式回答。还要通过患者的特殊行为如注意力集中、基本的常识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评估患者的智能表现,给患者视、听触等知觉刺激。其方法是[25]:日常用品、食物及患者感兴趣的物品均放在患侧,护理操作尽可能在患侧进行,提高对患侧的注意力。⑤康复效果评价:护理人员要从患者入院开始全面地、动态地收集资料,制定个性化、系统而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动态地进行康复效果评价,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方案,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

3.出院指导 对PSD的康复护理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结束而终止,出院后的指导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6]。因此出院前向患者家属提供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强调对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创造温暖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放在首位;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促进患者的角色适应与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根据康复程度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另外,鼓励重新进行职业训练,把疾病对婚姻、就业等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我院目前实行出院后电话随访护理服务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性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通过电话随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了解病情康复的同时,了解康复存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与帮助,促进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从而来促进PSD康复。

随着神经科学发展,对PSD研究的日益深入,通过收集患者真实经历为中心的资料,并把患者的存在与周围相关性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来探讨、促进PSD康复护理实践。

参考文献

[1]吕文回,张分明,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18(15):858.

[2]AstromM,Adolfsson R,Asplund K.Major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a3-year longstanding study[J].Stroke,1993,24(2):976-982.

[3]Shimoda K RobinsonR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oke Depression and lesion location in ling-term.Follow-up[J].Biol pschiatry,1999,45(2):187-192.

[4]王月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47.

[5]孙秋英,柳韦华,张延香,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6,23(1):49-51.

[6]Parad iso S,Robinson RG. Gender difference in poststroke depressi on[J].J Neuropsychiatry Clint Nearosci,1998,1091(1):41-47.

[7]贾艳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2):66.

[8]张永江,宋美娟,高被珍.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5):294.

[9]Gnu K, Fagan J X,Bay X G. Fame icy the ropy and mental rehabilitation of mental diseases[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40-341.

[10]郭克锋,杨文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8-719.

[11]仲 梅,吴晓群.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3,21(10):40-41.

[12]Fukunishi L,Aoki T,Hosara T.Correlations for social support with depresion in the chronic poststroke period[J].percept Matskiles,1997,85(3):811-818.

[13]向代群,罗明珍,徐鸿儒.脑卒中后抑郁症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27.

[14]徐海琴,周文益.脑卒中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15]王署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685.

[16]孙秋香,梁 芬,于鸿宾.老年病人脑卒中后抑郁社会支持与相关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5):13-14.

[17]柳 英,月 琴,白秀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的探讨[J].宁夏医学,2004,26(1):53-54.

[18]李艳菊, 景 云.音乐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1):150.

[19]郑 敬,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3,20(7):42-43.

[20]黄素英,赵新鲜.音乐护理在医院服务文化中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杂志,2003,20(7):85-86.

[21]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3.

[22]尹宗惠.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217-219.

[23]计惠民,徐归英.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J].1994,13(6):256 .

[24]王春英.脑卒中致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早期训练[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79.

[25]孙秋英,张廷香,柳韦华,等.脑卒中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7):1203-1232.

篇2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过程中,脑卒中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要想取得全面康复,身体情况、精神面貌等都能正常进行活动,就必须要经过脑卒中康复护理。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康复护理和功能促进护理,紧密配合治疗,脑卒中患者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在临床工作中,神经内科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的认知。找出这些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更有利于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五十名神经内科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

二、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过程的具体介绍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由相关学科康复医学科的两名教授、三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两名康复科护士等共同设计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在前期,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先对三十名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前期调查,然后对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删改和完善。最终确定的调查问卷中,包括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概念、相关的临床护理的概念、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等。在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中,都有了解、不了解、不确定三个级别的评价。最终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由参加本次研究的两名康复科护士完成。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的五十五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五十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得出结论。

三、 通过调查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讨论和正确认识

第一,与临床护理相比,脑卒中康复护理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护理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是遵循患者身体条件的条件下,通过规范的训练,对患者进行的一种“自我护理”,即使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护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提携和帮助,最终逐步实现患者的自我照顾,使其能独立生活。同时,还要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耐心引导患者、鼓励患者和帮助患者,还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使其真正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在即使没有专业护工的时候,也能部分或全部做到生活自理,最终适应新生活或重返社会。

在本次调查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治疗措施也不能明确的表达,而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进行到什么程度的判断标准也不尽清晰。最终导致脑卒中护理工作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只相当于临床护理发挥的作用。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我护理”缺乏清晰的认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一般停留在帮代护理的基础模式上,通常只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例如进食、洗漱、更衣、翻身等。这种护理模式陈旧,且患者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其中,护工人员帮代的越多,患者就越难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在对于何时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问题上得出结论,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应该早点进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只要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继续恶化,最好在四十八小时之后开始脑卒中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医学界对脑卒中康复的最佳时间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本次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认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明显认识不到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使脑卒中康复护理不能尽早实现。那么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何不能尽早入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脑卒中是急症,如果是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严重,这时,治疗和护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其他的并发症,从而不能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其次,护理人员在数量上不足,导致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不能早期介入。最后,由于护理人员认识的误区,他们并不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目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早期介入既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要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继发性残疾。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的介入,是脑卒中现代康复的特征。一些研究报道得出,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越早,综合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的治疗疗效就越好。同时,早期就开始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此,要想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就要尽早介入脑卒中康复治护理。

第三,要想脑卒中康复护理发挥良好的作用,还需要加强闹注重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疾病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多,当对偏瘫常见的异常模式、痉挛模式和抗痉挛模式、肢体摆放的护理、肩关节、头部保护等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时刻关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新动态;定期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内容的讲座,使护理人员认识和了解头部的摆放、肩关节保护、翻身、转移等康复护理的技术和方法;指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通过现代媒体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宣传,尽可能多的让患者及其家属也了解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监督,定期评价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质量,一最快的促进患者肢体能力和精神的恢复。

第四,医院要为脑卒中康复护理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由于脑卒中疾病大多是突况,只有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才能挽回损失,因此,大多数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认同,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最适合在医院进行。由于人们认识的误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脑卒中患者不需要特殊环境,只有少数人认为脑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环境,例如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等。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有经过特别培训的医生、护士和诊疗师,他们都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但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还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建议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适合康复护理,就应该将其移至专门的对方,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工作。专门的护理机构有专业医疗器械和设施,便利患者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作业,这种特殊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篇3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有效性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卒中后遗症,从而给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对其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岁,女性35例,年龄在5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理,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如失语、偏瘫等,由此对患者的日常行走及交流产生了制约,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害怕、焦躁的心理,对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同时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改善其病情[2]。

1.2.2并发症护理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口腔疾病、静脉血栓等,由此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患者的并发症护理,首先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预防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此外,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抬高下肢,增加患肢的被动性活动,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部血栓。

1.2.3康复训练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患者要想恢复正常,就必须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同时配合针灸及理疗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加强肢体锻炼,对患侧进行按摩,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肢体训练,并逐步增加活动量,以改善患者病情,逐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一系列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具有所改善。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护理有效率为73%,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而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危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甚至是死亡,因此应当给予其有效护理。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康复护理,如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发症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达92.1%,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4]。由此可见,临床上应用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吴光珍,赵立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75(10):87-88.

[2]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95(09):36-37.

篇4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5-02

由于一些老年患者出现脑血管急障碍,经常会发生脑卒中的现象,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细胞功能性坏死,更严重的是患者付出生命代价[1]。本文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了进入我院进行脑卒中抢救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患者112例,脑梗死患者8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先疏通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诊断,疏通患者静脉通路。

1.2.2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急救护理[2],包含以下内容:①在医院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动救护车,在途中和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现状、病情,例如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病史等,参考患者的情况制定初步的急救计划;②在途中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者的临时急救,首先要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之后指导家属不要移动患者,维持患者头部高位,去除患者口中异物等等;③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8分为界限,评分大于八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患者能够进行住院治疗,对小于八分的患者要立即供应氧气,疏通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患者血压;④对于不同的脑血管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安排住院。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要进行紧急处理。在运送患者的过程当中要和医院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工作给患者实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记录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存活率进行比较,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情况的对比 见表1。

2.2 实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时间存在着严格的限制,稍微把握不好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一般控制在病发后的6-9h内或是更早[3],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最佳的医疗措施并且进行到位的护理,对于修补患者脑细胞功能损伤、降低脑神经不可逆性死亡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院前急救的效果显得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主动进行护理操作,而不是一味遵照医嘱行事。护士在制定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之后,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护士就能够进行快速的抢救和评估,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当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患者治疗和住院的时间,并且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祝小丹,彭伟英,罗小英,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14-16.

篇5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品管圈;良姿位摆放;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212

品质管理是指追求一切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具有效果工作的改进方法。目前, 品质管理已成为护理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近几年, 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1]。2015年3~9月, 本院康复科开展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的依从性”为主题的护理品管圈活动,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圈名选定

从5个备选圈名人人圈、携手圈、家园圈、健康圈、康健圈中投票选定康健圈作为圈名;圈徽的解读:左边是一个字母“K”(康), 右边是一个字母“F”(复), 同时又似一个拐杖;患者象小树苗一样, 在我们精心护理的阳光照耀下, 逐渐成长(病情逐渐得到改善), 重新燃起新的生命力!口号:循序渐进, 永不放弃!

2 方法与结果

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按照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的程序来进行, 由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个步骤组成。①成立品管圈小组:本期品管圈小组成员共10名, 圈员由不同的护理岗位层级组成, 同时纳入了一名康复治疗师为圈成员。②确定主题: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7个主题, 然后10名圈员评分投票选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为本次活动主题。③计划拟定:本期活动时间为2015年3~9月, 为期25周。④现状把握:自行设计良姿位摆放查检表, 共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196例, 未摆放82例, 未摆放率41.84%, 依从114例, 依从率58.16%。⑤目标设定:根据公式目标值=现状值+(问题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得出目标值为80.92%, 本期活动目标为将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的依从率从58.16%提高至80.92%。⑥解析:召开圈会会议, 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原因, 从患方因素、护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⑦对策拟定:针对以上原因、全体圈员一起商讨对策, 分别是:针对患方因素, 制定并发放良姿位摆放重要性的相关知识宣教单, 请康复师向家属及陪护示范教授良姿位摆放的动作要领;针对护理因素, 护士长加强良姿位摆放的培训, 进行良姿位摆放大练兵, 护士加强宣教, 同时放置良姿位摆放宣传版面, 印制宣传单, 增加宣教形式, 每周四为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体宣教, 护士加强责任心, 随时发现随时指导, 督促执行;针对社会因素, 创建康复科微信平台, 宣传良姿位摆放等康复相关知识。⑧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一, 制定并发放良姿位摆放重要性宣教单, 患者入院时耐心详细讲解, 让其认识到重要性。对策二, 让康复师向家属及陪护示范教授良姿位摆放的动作要领, 向其说明每一个功能垫摆放的方法和目的, 使其掌握良姿位摆放的方法, 提高依从性。对策三, 护士长督促大家反复练习良姿位摆放的操作方法, 为了使人人熟练掌握, 组织了一次良姿位摆放比赛, 大家都很重视, 操作的都很到位、娴熟, 进行指导时家属及陪护依从性有所提高。⑨效果确认:有形成果:2015年3~9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 患者良姿位摆放的依从性从58.16%提高至88.80%。无形成果:圈员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沟通能力、愉悦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程度等各方面均呈正向成长。⑩标准化: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 制定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标准化流程, 此流程适合全院所有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具体流程如下: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的依从性入院宣教发放宣教单患方加康复二区微信平台康复师向家属及陪护讲解护士加强宣教, 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单每周四进行集体宣教护士加强责任心, 随时发现, 随时指导评价对良姿位摆放的依从性患者出院随访, 继续跟踪指导。检讨与改进:本次品管圈活动, 有优点, 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今后品管圈活动要进一步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主题选定。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 通过PDCA循环不断反馈和完善[3, 4], 在积极响应本院护理部大力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中, 康复科全体圈员不断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 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 将具有康复病房专科特色的良姿位摆放向全院其他病区推广: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姿位的摆放起到了推动作用。自2015年9月本期活动结题以来, 通过后续追踪调查, 康复病房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明显高于目标值, 证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9):封3.

[2] 王刚, 王彤.临床作业疗法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127.

[3] 方曙静, 刘梅, 许勤, 等.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2014(3):299-301.

篇6

【关键词】脑卒中 急性期 康复护理 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5-02

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使人身体残疾,也有可能造成失语、痴呆或严重的造成死亡。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一般多在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治疗,故提倡在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开展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卒中单元,以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中指出,脑卒中的康复应该在早期开展。Altert[3]认为脑卒中发病30d以内开展的康复为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巩尊科[5]等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证实,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且在后来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康复治疗而使病情加重的情况。相反,早期的康复治疗明显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极大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大量的理论实践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对于急性期患者康复护理的时机选择

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国外研究[6-8]显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是安全无害的,并且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Bernhardt[7]对7l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发病24h内站立并下床不会增加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和急性事件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推荐脑卒中患者尽早开展活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患者脑卒中发作24h内下床活动的行为被广泛接受[9]。梁光霞[10]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11]。 “九五”攻关课题组[12]研究认为,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14 d以内介入,可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最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3 功能康复

肢体停止运动1 周即可引起肌萎缩, 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乃至家庭和社会, 因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患侧肢体的早期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痉挛及失用性萎缩,防止发生肌肉韧带挛缩,预防关节僵直引起的活动受限。

3.1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患者卧床时要求保持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旋,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可用软枕帮助置放,鼓励患者取患侧卧位,可加强患侧的感觉刺激,同时有利于健侧肢体的活动。翻身时注意头部、躯干和肢体的协调性。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开始,脑出血病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幅度,切忌粗暴,尤其注意改善肩、肘、膝、踝关节的活动[13]。

3.2 定时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用红花酒精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14]。

3.3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15]。

3.4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6]。

3.5坐起及站起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站起及站位时, 患者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min[17]。

3.6邓艳红[18]通过采用感觉输入法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方法主要是鼓励病人尽可能想象肢体运动;适当抓捏瘫肢的皮肤、肌肉、肌腱并进行被动运动;对瘫肢做抚摸、清扫、刷擦等动作;冷热毛巾擦敷; 对0~Ⅰ级肌力者用适当力度对瘫肢进行手掐、大头针刺(以不造成损伤和病人能耐受为度) 引起病人防御性肢体运动, 造成精神和视觉鼓励;进行抗阻练习:对肌群施以适当阻力, 配合口令使病人活动瘫肢直至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4 心理康复

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在急性期多表现为情感障碍如焦虑、悲观、感情脆弱、急躁易怒等, 这些均可影响治疗、护理的进行和疾病转归。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

4.1 增强患者治病信心。脑卒中病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自身缺乏信心,并发抑郁、焦虑等常见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岑春兰[19]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主要是通过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4.2争取家庭支持,强化心理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各种情感障碍均产生适应困难,此时他们非常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加患者的适应,克服消极应对方式。刘桂英[20]等人通过强化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强化心理治疗具有缓解压力和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该研究发现得到良好家庭支持的患者,其生活质量高于其他患者,尤其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主动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实际支持和帮助,这对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十分有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4.3激励式心理护理[21]。帮助病人做好由正常人转化为残疾者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不定时地请已出院康复病人来康复室进行现身说法,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4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可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强化认知功能恢复和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负性情绪。在病人康复训练时放一些优美、舒畅、欢快、激昂的音乐来调节病人的情绪。Sarkamo[22]在对60例急性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每天听l-2h最喜欢的音乐给患者,其文字记忆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抑郁和情绪混乱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康复效果与康复选择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早期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废用和误用综合征。通过各种心理康复措施,使患者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护理,促使其生理功能得到最快、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6:83-98.

[2]胡永善.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Salter K.Jutai J,Hartley M et a1.Impact of early VII delayed admissionto rehabilitation Oil functional outcomem in persOllS with sUnoke[J].J RehabflMed.2006,38(2):113-117.

[4]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护理杂志,2002,17(5):22.

[5]巩尊科,翟宏伟,陈伟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571-573.

[6]Diseren8 K.Michel P,Bogousslavsky J.Early Mobflisation after;

Stroke:Reviewof the literatume[J].Cerebrovasc Dis.2006,22(2-3):183-190.

[7]Bem hardt J,Dwey it,Thrift A,et al.Avevy esrly rehabilitationTnal for gtroke(AVERT).Phase Ⅱ safety and feasibility[J].Stroke,2008,39(2):390-396.

[8]Cumming TB.Collier J,Thrift AG,at a1.The effect of very earlymo-biliaation after stroke on paychological well-being[J].J RelutbilMed .2008.40(8):609-614.

[9] Bemlmrdt J.Very esdy mobilization followimg acute stroke:Controver-aica,the Unknowns,and a way forward[J].An Indian Aead Neurel.2008.11(5):88-98.

[10]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11]吴秀英,孙瑞霞,李长责.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

杂志.2005,20(4):37I-374.

[12]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13]钟燕萍.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1,14(4):80-81.

[14]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8-19.

[15]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16]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17]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18]邓艳红.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9,14(3):136-137.

[19]岑春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8(5):869―870.

[20]刘桂英,欧阳谨,王冬梅.脑卒中患者强化的心理治疗的康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31(5):136-137.

篇7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3-02

1 社区康复护理实施的意义和目的

1.1 脑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统计数据,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可致社会能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都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如偏瘫、运动困难、知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这些障碍往往是药物所无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才能取得效果。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由于医院病床紧张,许多留有后遗症的脑卒中病人需要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家庭是脑卒中病人最主要的康复场所。病人的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后得不到延续,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康复治疗后,70%~80%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2/3的患者生活自理[2]。长期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和负担。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的康复3个月以内是最佳时期,6个月以内是最有效时期。社区康复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可以随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适应社区环境,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1.2 社区康复护理意义

社区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社区康复护理是满足患者需求的体现,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护理是以护士、理疗技师为主,而出院后康复是家属按护士的指导进行。如果没有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固守在以前那种患者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不但不能巩固现有的治疗成果,甚至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肢体活动功能减退,生活能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等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实施康复护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复诊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社区康复护理应注意问题

身体上的残疾使患者产生孤独、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社区康复护理干预中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这个问题,在督促患者做训练的同时,需要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鼓励。教育其家属学会看患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和举止行为,了解患者内心活动。在社区康复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通过鼓励病人从事家务劳动,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已经恢复的肢体功能得到巩固,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可以形成一个促进康复的良性循环。

2 社区康复措施与方法

2.1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变化是全脑性的,因而引起脑可塑性变化也是全脑性的。脑卒中后康复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损,而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脑可塑性理论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以广泛应用,如易化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患者处于恢复期后即可根据情况出院,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这样既能达到恢复的目的,又可以为患者节约经费。

2.2 恢复期社区功能康复措施与方法

此期康复方法多为住院期间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的,同时,护士在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训练方法,为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做准备。

2.2.1 床上训练

科学床上训练非常重要,同样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以及前期治疗效果基本相似的情况下,是否重视床上训练,康复的效果大不一样。床上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躯体、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训练(桥式运动)、上下肌运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的训练。

2.2.2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从静态坐位平衡练习开始,逐渐向动态坐位平衡练习过渡。开始时,仅让患者独自保持稳定的坐位,以后可以在家人的保护下,前后左右轻推患者,让其自己调整身体的平衡避免倒下。经过反复练习,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会提高,就可以逐步做一些坐位下可完成的日常生活动作了。

2.2.3 从坐起到站起训练

掌握重心转移。要求患肢负重,体重平均分配。在坐起到站起前期,可以采取扶床练习,增加腿部力量,治疗人员要站在病人旁边协助,并要遵循逐步渐进原则,确保病人在训练过程中安全。

2.2.4 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目的是为步行做准备。训练时治疗人员一定要注意脑卒中病人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 或过度伸屈,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每次练习l0~20分钟,每天3~5次,逐步渐进。如病人在站立时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眼花,甚至昏厥,应立即重新采取卧位,站立训练要暂缓进行。

2.2.5 步行训练

先用健腿迈步,治疗人员站在患者身后在双上臂处稳定之。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治疗人员可用自己的脚来指导患者的腿前移,并给予一定口令,让患者有节奏地进行。待患者行走好后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跨过不同高度的物体,行走同时与他人说话、拿东西、改变行走速度。

2.2.6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

上肢训练治疗手法包括诱发联合反应、屈曲运动及伸展运动。生活中利用简易训练方法可采取试穿衣服、手握乒乓球、抓牙刷、按电视遥控器、利用患侧上肢和躯干夹住物体等方式进行训练。

2.2.7 作业治疗

主要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3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一般发病3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此期多数患者已出院,但仍应继续进行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护士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2.3.1 康复训练

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补偿患肢功能

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如手杖、轮椅等)以补偿患肢功能。

2.3.3 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

对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的患者,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装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区适应能力。

2.3.4 重视职业、社会以及心理康复

对家庭、社会环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尽快走向社会,使心理得到尽快康复。

2.4 心理康复干预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等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其中患者焦虑和抑郁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得十分低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情志调护是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是脑卒中患者重返家庭和回归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讲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2.4.1 安慰和心理疏导

减轻和消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指导患者家属应用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了解错误认知的表现和根源。帮助其分析原因,应用松弛、暗示等心理疗法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2.4.2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关心病人,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指导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控制不愉快的情绪,发展积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危险因素有脑血管意外复发、心血管合并症、摔倒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在康复实施中要予以监护和防范。同时要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训练过程中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4.3 实施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使病人能维持最佳自理水平,主动参与功能锻炼,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利用健肢的协助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患肢,一方面进行部分生活的自理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增加患者的自信。把康复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中,使患者能维持最佳的自理水平。

2.5 社区患者后遗症康复护理应对措施

2.5.1 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评价,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5.2 睡眠障碍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抑郁、肢体痛,睡眠环境,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护理对策: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痛,正确应用安眠药,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对话沟通,消除其心理紧张状态。

2.5.3 肢体痛

脑卒中后肢体痛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主要障碍,对康复训练有很大影响,告知家属和患者引起肢体痛的原因,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在家庭训练中运用肩关节松动术能有效地缓解和消除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此外,抑郁痉挛应贯穿康复训练全过程,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能有效缓解肢体痛。

3 结论

社区康复教育是对社区康复技术服务不足的一种补充,用康复医学知识服务的手段来弥补技术服务不足,是解决社区中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最佳选择,不但可以缓解医院病床不足,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出院后康复中心和社区方面连贯持续的三级康复治疗,是克服残疾造成的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早日回归社会提供更完备的平台,而且也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

参考文献

[1]周梅芬.陪护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3 (23).

[2]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85.

篇8

[关键词] 聆听音乐;脑卒中;睡眠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istening to music on insomnia patients after strok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patient. Method 80 cases of insomnia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ho met the income standar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each group was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care of stroke patients;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let patients listen to music,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ere evaluated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Result Listening to music can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both (P

[Key words] Listening to music; Stroke; Sleep Disorders

脑卒中引起的睡眠障碍也称为脑器质性失眠,有资料显示95%的脑血管病患者有睡眠失调[1]。睡眠质量的好坏对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很重要,如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使大脑耗氧增加,脑细胞水肿,病情加重,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速度[2]。如何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药物治疗能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3]。但是多数催眠药物都有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通过聆听音乐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4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聆听音乐来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失眠的患者8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第3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既往有睡眠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患者不入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2方法

2.1两组患者都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同时聆听音乐:根据本科室临床特点,制订辅助音乐护理方法:入院后即向患者解释辅助音乐护理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其知情同意。向患者提供6种类型不同节奏适中的音乐、歌曲共30余首,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现代舒缓音乐、戏曲,民歌等。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1种音乐类型及4首相应曲目。若已备好的乐曲患者都不满意,则请患者自己提供其最喜爱的曲目,要求每首曲目主题一致。将患者选定的曲目存储于MP3播放机中,然后请患者试听,直到其满意为止。每次播放时为患者带上耳机,并将音量调至患者满意。(3)流程:此流程从患者入院第2日开始,于午睡及晚睡前各聆听、欣赏音乐20min。

2.2评定方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 Dj等人于1993年编制。此表已在国内由刘贤臣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认为适合国情。国内已有应用此表评定失眠患者的研究报告。该量表是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我评定问题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组成。仅将19个自我评定问题计分。19个自我评定问题构成由0~3分的7个因子。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5]。分别于患者入院第二天和出院时测定患者睡眠质量。入院时的评估和出院后的评估均由经过培训的调查者按标准施测程序进行评估。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3.1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情况比较,见表2。

由上表可见,通过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PSQI各项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无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

3.2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情况比较,见表3。

由上表可见,通过t检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经过每天聆听音乐后在PSQI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下降,其中催眠药物的使用方面下降特别明显,表明聆听音乐能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4讨论

4.1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原因分析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脑卒中后产生失眠的原因为[6]:(1)脑卒中后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脑缺血缺氧,引起失眠;(2)脑卒中后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偏瘫的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影响翻身,导致患者不适,影响睡眠;(3)桥脑梗死累及被盖部的中缝核,导致非REM睡眠减少,REM睡眠几乎消失;(4)7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使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敏感、自卑等心理变化,从而导致睡眠障碍[7]。(5)白日过度瞌睡导致睡眠节律失调;(6)大量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类药物可引起REM睡眠减少;(7)脑功能减退:多导睡眠图上可见深睡时慢波波幅下降,深睡和REM睡眠均减少;(8)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差,使白天活动和光照减少,以及睡眠中周期性肢动、睡眠呼吸障碍等明显增多,干扰睡眠。(9)有些患者在床上思考生活琐事,或者晚上就寝不定时等等,容易使患者失去睡眠与时间、环境之间的正常联系,形成失眠、睡眠时间与睡眠环境之间的异常反射联系,导致失眠或加剧失眠。

4.2聆听音乐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聆听音乐广泛地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及大脑结构重建。崔金虹等[8]报道,聆听音乐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因音乐可以改善人的大脑皮质及边缘系统的网状结构功能,从而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啡呔分泌增加,儿茶酚胺水平降低,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9];且和谐悦耳的音乐旋律能直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转移人的注意力,使人放松、减轻紧张、焦虑[10]。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聆听音乐能让患者放松自己的心灵和身体,特别是心灵深处的放松,许多患者说自己通过聆听音乐后,每天都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已睡着了。

聆听音乐简便易行,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护士讲解和指导,患者自己完成,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游国雄.失眠的病因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7(7):389.

[2]钱敏.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0:1172-1173.

[3] Sabbatini M,Crispo A,Pisani A,et a1.Zaleplon iraproves sleep quality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Nephron Clin Pract,2003,94(4):99-103.

[4]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6.

[5]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6:375-378.

[6]倪白云,李贞.脑卒中后睡眠障碍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27.

[7]余宝莲.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6)下月版:1055-1056.

[8]崔金虹,吕娜.音乐放松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3):138-139.

篇9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高血压;护理体会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时约74%~79%出现血压升高,其中约33%~50%有高血压病史。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第1个24h内血压明显升高,而且波动显著,3~10d之后又自行下降[1],此时若立即给予降压治疗会引起脑灌注量下降,进一步加重脑缺血,使病情加重。选取我院2012年3月~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9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经给予严格脱水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9例,其中22例,女17例,年龄35~73岁,平均58.1岁,入院时收缩压149~227mmHg,舒张压96~125mmHg,平均血压为(4166.88±8.16/99.19±5.70)mmHg;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19例,经头颅MR或者CT或检查诊断所有患者中脑梗死的患者有34例,脑出血患者有5例。使用Hamilton焦虑量表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调查,最终结果表明有显著焦虑患者21例;另外尿潴留7例,自诉有头痛者24例,所有患者的意识均较为清醒。

1.2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39例患者给予脱水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1~2d之后血压控制较为稳定,3例患者连续24h对其血压进行测量表明均有所升高,患者的血压各不相同,平均血压为220/120mmHg,第2d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缓慢下降;全部病例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血肿扩大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1.3方法

1.3.1心理护理 在高血压病发病因素中,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不良情绪可加重血压升高。本组患者均为突然发病,常伴有言语障碍、瘫痪、排便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表现为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应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及心理状态,协助或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向患者介绍有关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功能锻炼及预后情况等。

1.3.2密切观察病情 正常情况下患者疾病初期的1~2d,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相关变化情况,特别是24h内脱水治疗,血压变化情况是护理的重点,一般脱水治疗3~4h之后,患者血压如仍逐渐增高或大于220/120mmHg的情况下,应给予降压药治疗,并在服药之后的2~3h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再次测量,直到血压缓慢下降到220~180/100~90mmHg的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脱水治疗过程中,患者如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呕吐、躁动不安,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说明需要增加脱水量[2],应立即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脱水,降低颅内压,并做好止痛、止呕等治疗,本组所有患者中,有1例患者颅内压增高患者经处理后,未发生继发性出血、血肿扩大或脑疝等并发症。

1.3.3控制疼痛 脑卒中后患者常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颅内压增高等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而头痛又可引起应激性高血压,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脑疝。首先,应按医嘱给予患者脱水治疗,必要时使用止痛药。对颅内高压者,给予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减轻颅内高压[3]。与此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采用不同的减轻疼痛的方法,使患者精神放松。

1.3.4解除尿潴留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尿潴留现象,由于膀胱充盈膨胀$腹压增高,或因尿急$膀胱区胀痛等,可引起患者反射性血压升高,加重患者病情。如果患者主诉有尿意而又无法正常排尿,或4~6h没有排尿且膀胱区胀满的患者,即应给予停留尿管,及时解除尿潴留,本组42例尿潴留患者经及时停留尿管,解除尿潴留后病情稳定。

2 体会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CVA)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通常发生在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它营养物的血管爆裂之时,或发生在血管被血凝块或其它颗粒物质阻塞之时[4]。如果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几分钟内就会死亡。接着,受这些神经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失去作用。患有大血管急性缺血性发作的患者,每小时损失1亿2千万神经细胞、8300亿神经键、和714千米有髓纤维。

引起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是由综合因素引起,其中主要是应激反应引起,其应激原不仅仅是脑卒中本身所造成的脑组织损害,中线结构的移位,脑水肿等。虽然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多数合并血压升高,但在平均动脉压波动在60~160mmHg范围时,机体可以通过Bayliss效应自行调节,除了小部分患者发生脑卒中前本身基础血压较高,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之外,一般不给予降压治疗,只给予脱水治疗,并配合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5]。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认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控制疼痛,解除尿潴留,保证休息等护理措施,可消除引起脑卒中高血压的外在因素,使患者急性期血压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刘鸣,李伟.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处理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可行策略[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01).

[2]王大力,王静悦,张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7).

[3]谭燕,刘鸣,王清芳,阳清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01).

篇10

【关键词】脑卒中;完全性失语;康复护理

近年来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常见疾病。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年患病人数约300万人,且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提高的趋势[2]。在功能障碍中,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比较常见,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3]。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有很好的效果[4]。本文具体探讨了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患者60例,入选标准:符合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诊断标准;病程6月内,文化程度小学以上;病情稳定,无严重合并症;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60.55±2.12岁;患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3.56±0.36个月。

1.2 康复护理方法 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为患者制订一对一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项目和计划,主要包括语文康复训练、阅读康复训练、书写康复训练、语言交流训练、口型发音训练、应答训练等。语言康复治疗的时间为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次。例如在吹气的训练中,很多患者经过多次摸索动作均不能正确模仿,这时可以利用纸、蜡烛、吸管等物品先示范给患者看,然后多次练习直至正确动作做出。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应用听觉、触觉、视觉刺激来促进训练效果,要对患者的表达无论正确与否均应给予表扬或鼓励。敏锐地捕捉到患者最易发出的音节,诱发说出,建立自信,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文字、手势、图画的代偿来加强沟通能力。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进行疗效的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级别。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选择波士顿失语评定量表(BDAE)进行评分评定,分为听理解、复述与说三个级别,分数越高,康复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量表评定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经过观察,患者痊愈32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听理解、复述与说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脑卒中后失语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患者有一定的听理解力且人格正常,交流障碍会使他们陷入忧郁、自卑情绪,造成更加严重的预后[5]。

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治疗还无特殊的药物,其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受损区域血液供应情况,刺激受损区周边的脑细胞代偿受损脑细胞的功能,增强脑细胞的供氧情况及改善脑代谢,从而改善患者言语交流能力。在现代言语康复医学中,针对较严重的失语症患者目前一直推行描画训练方法,可为听理解的恢复建立了良好的开端[6-7]。但描画对名词、具体事物词的描画比较容易,单纯依靠描画方法难以达到与人正常交流的目的。本文采用的综合语言康复治疗方法应用纠正失用四步曲和上述各种技巧,结合手势和肢体语言使患者实际交流能力提高,也有利于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同时通过刺激舌体,强舌的活动度,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本文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5.0%,干预后患者的听理解、复述与说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项宗桂.溴隐亭和左旋多巴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运动性失语症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91-92.

[2] 常静玲,高颖.中风失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针灸,2006,26(10):10-12.

[3] 辛昕,徐秋玉.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30例[J].陕西中医,2008,29(5):595-596.

[4] 宋慧锋,王晓玲,梁肖莲.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40例临床与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134-135.

[5] 杨利,黄燕,蔡业峰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