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临床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治疗临床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

篇1

【关键词】疱疹搽剂;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45-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皮肤损伤和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和学习。治疗适当会使病程缩短、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减少。我们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外用中药疱疹搽剂配合物理疗法(超短波并调治中频电疗法)治疗带状疱疹5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起病不超过4d,无严重器质性病变及未经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18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症(不包括泛发型和特殊类型),并且无合并感染。其中男61例,女57例,年龄从16~76岁,平均39.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外用中药疱疹搽剂配合物理疗法(超短波并调治中频电疗法)。具体操作如下:中药疱疹搽剂为棕褐色复方中药醇制剂,主要由大黄、冰片、黄连、半边莲、硼砂、细辛、川乌及白芷等组成,有清热解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乙醇浓度为30%,临床上主要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是一协定处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6次/d,局部搽用。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产80型超短波治疗仪, 1次/d,15min/次;调制中频电疗应用北京产MTZ-C型调制中频治疗仪,用双向方波调制的中频电, 1次/d,20min/次。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片200mg口服,5次/d;消炎痛20mg口服,3次/d;外用酞丁胺液,6次/d;以上药物连续用药10天。

1.3 观察方法:两组患者自开始治疗后均隔日观察记录以下指标,止疱时间(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止痛时间(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痂时间(水疱全部干涸结痂时间)。10天的一个疗程结束后,每周随访1次,共4次,以观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1.4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为疼痛消失,皮损全部或基本消退;显效为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70%以上;好转为疼痛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为疼痛未减轻,皮损消退不明显或皮损消退30%以下。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的百分数合并计算。

2 结果

2.1 痊愈率及有效率:治疗10d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2.2 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在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2.3 随访:治疗组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4%;对照组有10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6.95%,两组比较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54,P

2.4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实,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此病毒平时潜伏于脑和脊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此病毒就会活动繁殖,诱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中药外用疱疹搽剂配合超短波和调制中频两种物理疗法配合治疗,与西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作对比疗效显著。

带状疱疹物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缩短病程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为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而诱发,疼痛原因为毒邪化火,搏于肌肤,故清热解毒止痛为其根本治疗。疱疹搽剂中大黄苦寒,清热解毒,活血祛淤,现代医学表明,大黄具有教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具有免疫调控,促进人体产生干扰素,增强抗病能力[2];冰片具有清热止痛,生肌止痒,抗过敏减少炎症渗出作用;黄连、半边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硼砂,甘碱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之效;细辛、川乌及白芷有消炎镇痛作用。全方制成外用含30%乙醇的搽剂,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消肿敛疮,对水疱的吸收,减轻烧灼刺痛有明显效果。配合物理疗法增加局部血流量,有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起到消炎、消肿及缓解或消除疼痛的作用[3.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快,且缩短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外用中药疱疹搽剂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壤之,杨丽平,吴晓霞.微波外照射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86例 [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2):27-28.

[2] 徐天予.大黄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药业,2010,19(14):85-86

[3] 缪鸿石,主编.电疗与光疗[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3,59.

[4] 杜宝琮,杜威,刘烁等.超声-中频电疗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56-458.

作者简介:

胡喜华(1977-),女,河南洛阳人,药师,本科,主要从事中医制剂工作和研究。

篇2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平喘合剂;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用药方法,雾化吸入能直接将药物作用在气道局部,从而迅速解除气管痉挛等哮喘症状。我院于2008年7月~2010年8月对90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采用中药平喘合剂联合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显著平喘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82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并均根据我国成人哮喘相关诊断标准[1]而诊断。随机将1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2例。观察组90例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10~67岁,平均(36.4±6.1)岁;病程1年~6年,平均(3.4±1.2)年;其中常年性发病者20例,季节性发病者70例;根据患者病情看,其中轻度哮喘患者28例,中度哮喘患者56例,重度哮喘患者6例。对照组92例中男36例,女56例;年龄11~66岁,平均(36.7±5.9)岁;病程1年~7年,平均(3.6±1.3)年;其中常年性发病者23例,季节性发病者69例;其中轻度哮喘患者29例,中度哮喘患者56例,重度哮喘患者7例。182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服用史,入院时均有呼吸困难、哮喘等临床症状,体检听诊可闻及患者双肺干湿性音。两组在上述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治疗(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观察组在该治疗基础上加用平喘合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平喘合剂由细辛、虎杖、麻黄、蝉蜕、地龙、黄芩及甘草提取液提制而成。雾化吸入治疗每天1次,每次雾化吸入半小时,连续1周治疗视为一疗程。重症患者可连续进行2~3个疗程。常年发病患者在症状缓解期可单独用糜蛋白酶配合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个星期2次,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3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且听诊闻及哮鸣音消失或基本消失,门诊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有效:治疗1~3个疗程后患者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且听诊闻及哮鸣音消失或基本消失,门诊随访6个月,有2次及以下复发,但症状均减轻。无效:治疗1~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门诊随访6个月,复发次数>2次,且症状未见减轻,与之前相同。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均经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疗效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90例中显效者30例,占为33.3%;有效者53例,占58.9%;无效者7例,占7.8%,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92例中显效者27例,占29.3%;有效者48例,占52.2%;无效者17例,占18.5%,总有效为81.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x2=4.55,P

2.2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1例患者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成人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在秋冬交替季节[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但该方法对部分常年反复发作病人治疗效果欠佳。

本研究主要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用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混合物雾化为直径在4mm~8mm的小滴以进行局部用药,迅速使支气管平滑肌解除痉挛、血管扩张,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局部用药减少了全身用药量,进而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所用中药平喘合剂中含有麻黄、地龙、细辛等,能疏散风寒、散痰浊瘀、益气清肺,共同起宣肺平喘、祛瘀去痰的作用[3]。从研究结果看,观察组联合中药雾化治疗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中药雾化吸入治疗能提高地塞米松等西药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篇3

关键词:药物穴位导入;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Bellpa1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病因未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出现面神经麻痹[1]。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20~4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的症状是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等。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d内达到高峰[2]。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失眠、注意力难集中,对日常生活活动失去兴趣,工作能力下降,自尊心受挫,无助、焦虑等。目前面神经治疗方法众多,如何优化治疗方案,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降低残损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西医对于面神经麻痹主要是以激素和抗病毒药为指导原则,有良好的疗效,但激素大量使用却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应用药物穴位导入治疗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高的优点。我们于2012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药物穴位导入治疗面神经麻痹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4例;均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右侧35例,左侧21例)。年龄15~60岁,以20~40岁多见。病程1d~6个月。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面神经中医诊断标准[3]和西医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神经内科检查而确诊。

1.2仪器及药品GFD-3B直流叠加低频脉冲治疗仪,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723研究所生产。维生素B1(VitB1)注射液;川芎药液,以50%酒精泡制成15%的川芎药液;制草乌药液,以35%的浓度煎制而成。

1.3操作准备:参照文献[4]略加改进:①将医用纱布做成的8cm×8cm的药垫,分别放入40℃的川芎、制草乌药液中浸透取出拧干,同时将VitB1各100mg均匀倒在川芎、制草乌药垫上,然后将川芎+VitB1药垫放在面部患侧的四白、颊车、地仓、下关、迎香等相应穴位上;将制草乌+VitB1药垫放于完骨、翳风等相应穴位上。②将经过灭菌消毒过的极板套(10cm×10cm)放入约50℃的温水中浸透取出,将电极板插入套内,放于药垫上面;塑料薄膜覆盖在极板套上,固定带结扎。③将治疗仪连接线的负极夹在面部患侧的电极板上,连接线正极夹在患侧颈后电极板上。

1.4方法患者取坐位,先后依次打开治疗仪电源开关、定时开关,调节“脉冲强度”旋钮,使患者有按摩感为宜。调节“频率”旋钮,频率快慢根据患者感觉舒适而定。调节“电场强度”旋钮,强度调节应由弱至强,直至患者能耐受最大强度。一般来说在人体承受的情况下电感愈重疗效相对较好。成人大多“电场强度”在4~5mA,治疗5min后再加至10mA左右。治疗30min/次,1次/d,10d为1疗程,休息2d后再行下1疗程治疗。

2结果

2.1疗效评定方法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右对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有效:症状有所好转,外观有改善;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症状及外观无改善。

2.2治疗结果经1~5个疗程治疗,痊愈42例(75.0%),显效8例(14.4%),有效4例(7.1%),无效2例(3.5%);总有效率为96.5%。

3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各文献报道不尽相同[5],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高达49.77万/年[6]。往往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者1~3d内达到高峰。根据病情处于不同阶段分为急性期(发病7d内)、静止期(发病8~15d)、恢复期(15d以后)、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7]。祖国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为“面瘫”、也称“口僻”。多由于素体虚弱,享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使面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引起的面神经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致使面神经缺血、水肿,从而导致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目前,对面神经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有效疗法,多凭经验治疗或对症处理,如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营养神经药物(如VitB1、维生素B6等)、理疗按摩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均未获得公认,疗效也不确切。

本研究采用中药川芎、制草乌及营养神经的药物VitB1经穴位导入治疗,将药物导入、电场和低频脉冲共同作用于机体,起到针灸、按摩、经皮肤给药三位一体的效果。传统医学认为,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8],制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9]。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川芎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炎症等作用。VitB1注射液在体内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糖类代谢所必需,VitB1可以增加神经局部营养,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并促进髓鞘再生[10]。用药物穴位导入疗法可以使药物在面部病灶局部聚集较高浓度,可以克服因口服给药经肝脏首过效应而引起的药物血浓度降低,同时可以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川芎、制草乌及VitB1导入机体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使神经末梢损伤部位形成长时间的营养层。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损面神经及所支配的表情肌,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面部肌纤维的收缩,调整肌张力,使局部炎症、水肿消退和吸收,重建面部表情肌的功能,并提高神经细胞再生能力,从而达到改善传导,使症状缓解和消除[11]。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穴位四白、颊车、地仓、下关、迎香、完骨、翳风等大多分布在面神经主管的肌群上。据经络皮部理论[12]:手阳明经循行于面部,四白为胃经腧穴,是面神经所过之处;颊车穴下布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的分支和耳大神经的分支。药物、电场和低频脉作用于这些穴位,有助于恢复局部协同肌、拮抗肌的相互联系,恢复口角轴正常的三维运动。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四白、颊车等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13],促进炎性产物的清除,加快局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从而抑制面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并缩短其受压时间,改善了受损神经的营养状况。同时可使面部神经和面肌兴奋性增强,利于其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用药物穴位导入治疗,经电场、低频脉冲对穴位的锤击,并通过药物从穴位的导入,作用于腧穴一经络系统,使低频脉冲、药物、穴位协同发挥作用,给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加速了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以达到两侧面肌肌力的平衡[4]。同时又可以解除末梢神经水肿,降低神经变性,加速了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该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操作简便,见效快,安全,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

[2]Holland NJ, Weiner GM.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ell′s palsy[J].BMJ, 2004, 329(7465):553-557.

[3]孙国杰 针灸学[M]. 第六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周爱玲,陈霞,徐济良,钱东生,朱毅芳,黄金华,邵政一. 中草药穴位导入治疗贝尔麻痹290例临床研究[J].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4):484

[5]Mc Cormick DP.Herpessimplex virusasa eause of Bell,s Palsy [J].Rev Med Virol,2000;10(5):285-289.

[6]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7-308.

[7]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近十年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064-1066.

[8]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08.

[9]阴健,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2)[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258.

[10]赵江莉,蒋伶俐,陈曦,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种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60-762.

[11]白海霞.针剌配合中药导入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4):38.

篇4

【关键词】 饮食疗法;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为探索糖尿病病人饮食疗法对降糖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糖尿病病人进行治疗效果综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12月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就诊的病人25例,入选病例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5岁,均有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史。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1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2例,无慢性肾衰竭、脑血管疾病、白内障、脚坏疽等并发症。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格列苯脲,早、中、晚餐各2.5mg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晚餐时服用。

1.2.2 饮食疗法 对25例T2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根据体型和体力情况计算所需总热量,且保持食物的多样性。

1.2.3 血清学检查 血糖:患者禁止饮食摄入12h,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糖;口服相当于75g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2h后检测餐后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上海德赛试剂)。HbA1c测定:用微粒色普法(挪威产NycoCard Reader II多功能全定量金标仪)。同时检测血脂、肾功能、血流变等。

2 结果

25例T2DM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坚持饮食控制,调剂粗粮豆制品,少米细面,适当蔬菜搭配。21例病人做适当体育活动、散步、晨练等。服药治疗方面:25例患者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良好。多数患者在基本口服药物的基础上,采用滋补肾阴、益气生津、活血化瘀等中药联合治疗,口服消渴丸、六味地黄丸等。根据个体差异,有11例患者分别加用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格列喹酮或格列波脲等药物口服,2例因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注射。

在糖尿病监测方面,22例T2DM患者能够坚持定时门诊复查血糖、HbA1c及血脂、肾功能、血流变等。另3例病人间断化验检查,但最终空腹血糖及HbA1c检查均维持在正常范围。

25例T2DM患者药物治疗7~21天空腹血糖平稳下降,HbA1c测定在4~8周恢复正常,全身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第8周5例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且疲倦感加重,有4例患者因血糖正常后未坚持饮食控制随意进食引起,1例患者因肺感染造成症状加重。

3 讨 论

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疾病。据WHO报告的结果,世界各国200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75亿,预计2010年为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T2DM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2]。还有相当多的人群处于“糖调节受损期”(即糖尿病前期),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或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二者都是将来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T2DM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等,其中,饮食治疗是T2DM治疗的基础,应强调总热量限制,鼓励高纤维饮食,少食多餐,多种食物交替摄入。

节制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且是一种有效预防因肥胖加重IGT的辅助措施。饮食疗法对轻型T2DM患者,尤其肥胖型患者,可以控制病情。重型患者采用药物和合理饮食治疗,亦能取得理想效果。积极预防并发症,就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这就要求医患双方积极配合,明确控制目标,患者要掌握糖尿病的保健知识,注意限制饮食、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指标、血脂、血压、体重、心电图、眼底等,随时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剂量,从而达到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致残、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术后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5例(26眼),占61.90%,B组16例(16眼),占3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45,P=0.037)。13例(13眼)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A组2例(2眼),发生率为4.76%,B组11例(11眼),发生率为2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48,P=0.006)。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辅助应用曲安奈德可明显改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视力预后,并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眼内异物; 玻璃体切割术;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icacy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assisted by 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f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 in childhood,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80 cases (83 eyes)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 in child who received PPV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2 to Oct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A was used during PPV.40 cases (42 eyes) of group A were treated by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vitrectomy,injecting TA into the vitreous cavity,intraocular photocoagulation and filling with silicone oil.40 cases (41 eyes) of group B were treated by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vitrectomy,intraocular photocoagulation and filling with silicone oil.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more than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extraction.Result:All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were extracted successfully once.The retina were reset in all cases when they were out of hospital.Except of 2 cases (3 eyes) who did not cooperate in examination of visual acuity,the visual acuities increased in 53 cases (56 eyes),31 cases (33 eyes) (78.57%) in group A,and 22 cases (23 eyes) (56.10%)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字2=4.774,P=0.029).There were 41 cases (42 eyes) out of blindness (corrected visual acuity>0.05),25 cases(26 eyes,61.90%) in group A and 16 cases (16 eyes,39.02%)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字2=4.345,P=0.037).There were 13 cases (13 eyes) who encounter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PPV,the group A had 2 caces(2 eyes),the rate was 4.76%;the group B had 11 cases(11 eyes),the rate was 26.83%.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字2=7.648,P=0.006).Conclusion:The assistant application of TA in PPV f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 in childho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visual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and it can also prevent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 after PPV f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such as secondary retinal detachment.The application of TA in PPV for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 in childhood is vaulable to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Pars plana vitrectomy; Child

First-author’s address:Yuebei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Affiliated Yuebei People’s Hospital,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10

眼内异物伤是一类儿童常见的高致盲性眼病[1],占儿童眼外伤的20%~35%,常伴有眼球穿通伤、眼内出血、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甚至化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2-4],常导致视力明显损伤,视功能完全丧失[1,5],甚至需摘除眼球而造成终生残疾[1,4]。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治疗儿童眼内异物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而使视力进一步损害[6-7]。为了改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视力预后,降低视网膜脱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自2012年1月笔者在儿童眼内异物伤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辅助应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0例(83眼)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3岁;(2)有明确异物外伤史;(3)经眼部CT、X线平片或眼部B超证实眼内异物存在,三维重建定位为眼球后段异物或眼球壁异物;(4)异物位于视网膜表面或嵌顿于视网膜者,异物周围无明显包裹,不伴视网膜脱离;(5)屈光间质透明度尚可,间接检眼镜下可辨识眼内异物的位置和大小[1,8]。如患者年龄≥14岁,异物位于晶状体内或晶状体前,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者则予以排除,不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5例,女15例,男女比例约为4∶1,年龄2~13岁,平均7.5岁;就诊时间距受伤

2 h~20 d,平均7.5 d。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曲安奈德分为两组,A组40例(42眼)应用TA,B组40例(41眼)未应用TA。术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眼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均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该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80例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入院后均急行眼部CT(或B超)检查,详细询问受伤情况及异物的可能性质,检查视力和眼球穿孔部位,急诊行清创缝合修复眼球伤口,同时行眼内异物取出。其中A组40例(42眼)取出异物后行玻璃体切割、注射TA、眼内光凝、硅油填充术,B组40例(41眼)取出异物后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填充术。术前均先抽取0.5~1.0 mL玻璃体液和前房液行病原体培养+药物敏感试验,A组40例(42眼)患儿手术过程中,取出眼内异物后,向玻璃体腔中注入TA 0.05~0.10 mL。将残留的玻璃体、脓液及病变的视网膜组织彻底清除,术后均予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局部的抗炎、抗感染治疗,如合并化脓性眼内炎则待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调整抗菌药物。术后每天裂隙灯下检查角膜情况及前房炎症反应,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检查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同时每天检测视力及眼压。儿童眼内异物伤术后均予连续随访,均随访≥3个月,每次随访均检测患者裸眼(矫正)视力、眼压,同时散瞳后行眼底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80例(83眼)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入院后均顺利一次性摘出眼内异物,出院时所有患者眼内异物均已取出,视网膜均良好复位。玻璃体切割眼内异物取出术后随访期间除2例(3眼)视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视力提高53例(56眼),其中A组31例(33眼),占78.57%(33/42);B组22例(23眼),占56.10%(23/41),勺楸冉喜钜煊型臣蒲б庖澹 字2=4.774,P=0.029)。41例(42眼)术后矫正视力>0.05(脱盲),其中A组25例(26眼),占61.90%(26/42);B组16例(16眼),占39.02%(16/41),两组术后脱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4.345,P=0.037),见表2。

2.2 两组儿童眼内异物伤术后不同时间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比较 13例(13眼)儿童眼内异物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A组2例(2眼),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4.76%(2/42);B组11例(11眼),发生率为26.83%(1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48,P=0.006),见表3。另有10例(12眼)术后出现眼压升高,8例为一过性(

3 讨论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作为一种长效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治疗,如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9],控制视网膜、葡萄膜和视神经的炎症[10],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1]和眼部新生血管生成[12],同时作为一种活体染色剂,普遍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辅助玻璃体切除,清除视网膜、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的剥除[11,13],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儿童眼内异物伤是一类高致盲性眼外伤,因为眼内异物伤后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PVR发生早,进展快[2,11],同时儿童又往往不能配合治疗,外伤后继发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患者[4,14]。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对于儿童眼内异物伤,目前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摘除眼内异物,特别是伴有玻璃体出血及化脓性眼内炎的患者,其治愈率较之前显著提高,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合并化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持续性低眼压等并发症,导致视力进一步明显受损,甚至视功能完全丧失、眼球萎缩致眼球摘除[4-7]。

为了改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视力预后,降低视网膜脱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自2012年1月在儿童眼内异物伤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辅助应用T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入本研究的80例(83眼)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所有眼内异物均一次性摘除,出院时视网膜均复位良好。同时53例(56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占67.47%,并有41例(42眼)视力>0.05,脱盲成功,总脱盲率达50.60%。因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伤可直视下摘除眼内全部异物,对伴有外伤性白内障者可同时行白内障摘除术,同时可彻底清除玻璃体积血、脓液及各种毒素。但眼内异物伤后眼内炎症反应较重,视网膜水肿明显,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处理视网膜病变时,易产生视网膜裂孔或锯齿缘截离致继发性视网膜脱离[14-15]。本研究也不例外,13例(13眼)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达15.66%。为了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研究发现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辅助应用TA效果良好,术中应用TA的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31例33眼(占78.57%),同时25例(26眼)矫正视力>0.05(脱盲,脱盲率达61.90%),而术中未应用TA的B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仅22例23眼(占56.10%),同时矫正视力>0.05(脱盲)的患者也仅16例16眼(占39.02%),两组比较术后视力提高率及脱盲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4.774、4.345,P

因为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玻璃体是成形的,混浊的玻璃体及脓液往往很难清除彻底,而彻底清除玻璃体是眼内异物伤玻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6-7]。特别对于合并化脓性眼内炎的患者更为重要[4,16],在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将少量TA注入玻璃体腔,白色的TA颗粒黏附在残留的玻璃体及病变视网膜组织表面,提高了视网膜及玻璃体组织的可见度,可清晰地显现残留的玻璃体及病变的视网膜组织[9,17]。然后应用玻切头、笛针或眼内镊快速彻底地清除残留玻璃体组织或脓液,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TA是一种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能减轻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10,18],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稳定血视网膜脉络膜屏障,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11,19]。同时还可通过抑制肝素、生长因子等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活性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12,20],具有抗炎、抗增生、抗新生血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有研究表明4 mg以下的TA剂量对视网膜细胞无毒性作用[21],术后残存的TA颗粒安全无毒,同时有利于减轻术后眼内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舒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眼内异物伤导致的视网膜、脉络膜、视盘及黄斑水肿,抑制PVR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14,22],从而可明显改善儿童眼内异物伤患者的视力预后及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眼内异物伤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辅助应用TA玻璃体腔注射可彻底清除玻璃体,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同时可明显减少视网膜脱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grawal R,Laude A.Predictive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posterior segment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J].Eye (Lond),2012,26(5):751-752.

[2] Al-Thowaibi A,Dob M K,Al-Matani I.An overview of penetrating ocular trauma with retained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J].Saudi J Ophthalmol,2011,25(2):203-205.

[3] Zhang Y,Zhang M,Jiang C,et al.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in chin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visual outcomes in 1,421 eyes[J].Am J Ophthalmol,2011,152(1):66-73.

[4] Ahmed Y,Schimel A M,Pathengay A,et al.Endophthalmitis following open-globe injuries[J].Eye (Lond),2012,26(2):212-217.

[5] Liu X,Liu Z,Liu Y,et al.Determination of visual prognosis in children with open globe injuries[J].Eye (Lond),2014,28(7):852-856.

[6] Yuksel K,Celik Ugur,Alagoz C,et al.23 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retained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J].BMC Ophthalmol,2015,15(1):75.

[7] Falavarjani K G,Hashemi M,Modarres Mehdi,et al.Vitrectomy for Posterior Segment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Visual and Anatomical Outcomes[J].Middle East Afr J Ophthalmol,2013,20(3):244-247.

[8]刘新,邹吉新,王丽等.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眼内磁性异物摘出术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5):138-141.

[9] Kim J H,Kang S W,Ha H S,et al.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and Macular Laser Photocoagulation for Nontractional Diabetic Macular Edema[J].Korean J Ophthalmol,2013,27(3):186-193.

[10] Barry R J,Dong N Q,Lee R W, et al.Pharmacotherapy for uveitis: current management and emerging therapy[J].Clin Ophthalmol,2014,8:1891-1911.

[11] Sadaka A,Giuliari G P.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current and emerging treatments[J].Clin Ophthalmol,2012,6:1325-1333.

[12] Mavija M,Alimanovic E,Jaksic V,et al.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Med Arch,2014,68(3):204-208.

[13] Shrakata Y,Fukuda K,Fujita T,et al.Pars plana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for recurrent macular edema due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fter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s[J].Clin Ophthalmol,2016,10:277-283.

[14] Rd P D,Pathengay A,Jr F H,et al.Risk Factors for Endophthalmitis and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Retained Intraocular ForeignBodies[J].J Ophthalmol,2012,2012(5):758 526.

[15] Feghhi M,Dehghan M H,Farrahi F,et al.Intraretinal Foreign Bodies:Surgical Techniques and Outcomes[J].J Ophthalmic Vis Res,2013,8(4):330-336.

[16] Page R D,Gupta S K,Jenkins T L,et al.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open-globe injuries[J].Clin Ophthalmol,2016,10:1461-1466.

[17] Canan H,Sizmaz S.Surgical results of combine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vitreous hemorrhage in PDR[J].Clin Ophthalmol,2013,7:1597-1601.

[18] Siebelt M,Korthagen N,Wu W,et al.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tivates an anti-inflammatory and folate receptor-positive macrophage that prevents osteophytosis in vivo[J].Arthritis Res Ther,2015,17(1):1-13.

[19] Sharma A,Patil A J,Gupta N,et al.Effects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on 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 in vitro[J].Indian J Ophthalmol,2014,62(4):429-436.

[20] Demir M,Dirim B,Acar Z,et 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an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J].Indian J Ophthalmol,2014,62(3):279-283.

[21] Ye Y F,Gao Y F,Xie H Tao,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retinal toxicity of various doses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rabbits[J].Mol Vis,2014,20:629-636.

篇6

结论:耳穴位疗法为主防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疗效好、痛苦与副作用少。

关键词 耳穴疗法 抗精神病药物 便秘

便秘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便秘的发生常常影响精神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过程和疗效,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为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发生,我们应用耳穴疗法与常规治疗对200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干预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12例,女88例。入组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③2日无大便者;④继往无习惯性便秘史,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未发现影响排便及消化系统的的躯体疾病或手术因素;⑤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⑥饮食由医院统一提供,标准一致。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其中干预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34.51±12.39岁;用药情况:氯氮平18例,氯丙嗪10例,奥氮平13例,维思通21例,奎硫平31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33.92±13.76岁;用药情况:氯氮平19例,氯丙嗪11例,奥氮平9例,维思通24例,奎硫平28例,其他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诊断、所用药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干预方法

2.1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入院时间、诊断、便秘时间、处理方式、治疗和特殊情况记录等。每天询问病人大便习惯,记录每天大便情况。

2.2 物品准备:中药黄不留行子 ,将胶布剪成0.6cm×0.6cm的正方形备用。

2.3 干预方法: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另由2名掌握耳穴疗法和腹部按摩手法的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耳穴治疗和腹部按摩。具体分三步,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治疗操作程序,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取舒适位置,且集中精神。第二步取穴:大肠、三焦、直肠等耳穴,配穴:肺、肾、胃、膀胱、交感等。取一侧耳廓用压痛棒寻找阳性反应点,如在中等力度下,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表现为有效穴位。将备好的粘有黄不留行子的胶布贴于最敏感的穴位上,每隔5~10分钟按压2~3分钟,共按压3~5次,直至耳廓发红、发热、酸胀明显为止。第三步腹部按摩:耳压间隙辅以腹部按摩,按摩方法:病人平卧于床上,取仰卧位,护士指掌置于右下腹部,沿着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进按摩,使腹部下陷的幅度视病人的胖瘦而定,以能刺激产生肠蠕动为宜,至左下腹部时可稍加压力,每次5~10分钟。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两组均干预3日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h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两组经1疗程干预治疗后,结果见表1。表1显示,经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便秘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有研究显示,32.78%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便秘,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我国北京地区成年人便秘发生率为6.00%)[3]。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导致住院精神分裂病人便秘的主要因素,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及抗肾上腺作用,抑制肠道分泌肠液,使肠道及内脏平滑肌松弛;另外,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减缓肠蠕动,而且病人的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导致粪便在肠腔内滞留发生便秘,严重者可致肠麻痹产生肠梗阻。发生便秘后通常是给予对症处理,药物通便效果虽佳,但不良反应多,如果经常使用,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应细胞反应性,即使肠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蠕动和排便反射,而干扰肠道的正常活动。

耳穴贴压疗法是把中医的脏象,经络学说结合起来,运用于耳穴治疗,刺激耳穴,就能调整经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使人体各部位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其治疗原理是利用经络感传的原理,通过对相应脏腑穴位的刺激,尤其是脾、肺、肾三脏和胃、大肠、三焦等腑器,加强升清泌浊、升降气机、润生气血、濡养津液,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推导力,肠道,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采用耳穴贴压疗法对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报道较多。沈玉君等[5]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习惯性便秘总有效率达到95.2%;李艳凤等[6]采用耳穴贴压黄不留行籽治疗产后便秘58例,总有效率达到96.55%;徐秀菊[7]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卒中便秘,总有效率为95.1%;本研究利用耳穴疗法为主干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便秘100例,总有效率达98%,其中显效率达92%,与上述结果一致,较对照组明显有效。

在耳穴治疗中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操作程序,而且还必须掌握与病人接触沟通交流的技巧,掌握病人足够的信息,有针对性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仔细在向患者讲解与操作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疑虑,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使治疗达到最优化。综上所述,耳穴疗法预防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具有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毒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96.

[3]王学雷,牛俊娈,魏可煌,等.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5):8.

[4]李志明.耳穴诊疗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0-100.

[5]沈玉君,耿芙蓉.耳穴压豆治疗便秘6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20-21.

[6]李艳凤,游淑梅,张玮玮.耳穴压豆治疗产后便秘5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49.

篇7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声内镜;二氧化碳气体灌注系统

Clinical research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lesions and submucosal neoplasm FENG Hong-jun, FU Yu-jun, NIU Sheng-li, 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Pingdi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lesions and submucosal neoplasm.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and CO2 insufflations i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Methods The complete lesion resection rate of 166 cases with the complete lesion resection rate was summarized. The intraoperative perfo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stenosis and delayed hemorrhage were observ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evaluation of the histological cure rate. Results Among the 166 cases, there were 28 cases of esophagus (16.9%), 5 cases of cardia (3.0%), 19 cases of fundus of stomach (11.4%), 17 cases of gastric body (10.2%), 14 cases of the angle of stomach (8.4%) and 83 cases of the antrum of stomach (50.0%). There were 4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perforation (2.4%), 2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1.2%), 1 case of delayed bleeding (0.6%) and 145 cases of disposable complete resection (87.3%). Histological cure rate was 86.1% (143 cases). Conclusion ESD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ty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lesions and submucosal neoplasm. EUS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CO2 insufflations can reduce clinical symptom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ESD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lesions and submucosal neoplasm.

【Key word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O2 insufflations

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早期病变及黏膜下肿物损伤小, 治疗费用低廉, 风险相对较小, 并可获得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逐渐被愈来愈多的医生采用和患者接受, 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内镜黏膜下治疗的166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102例, 女64例。年龄26~56岁, 平均年龄(50±6)岁, 所有患者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病变的位置、来源及累及层次。所有纳入研究患者, 病变直径不超过3 cm, 患者术前签署治疗同意书, 告知手术风险和其可能获得的益处。

1. 2 方法

1. 2. 1 器械 Olymps GIFQ-260J胃镜及相关附件, 包括NM-4L-1注射针、KD-10Q-1针型刀、FD-1U-1热活检钳、HX-610-135钛夹及CO2气体灌注系统, 高频电切装置(E-RBE ICC-200), EU-M30内镜超声系统, 氩离子凝固器(APC300), ESD治疗过程中镜头端附加透明帽。

1. 2. 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10 h以上, 术前给予静脉推注盐酸派替丁50 mg、654~25 mg、安定10 mg, 用针型刀或氩气刀在病灶黏膜外缘5 mm进行标记, 以5 ml靛胭脂、1 ml肾上腺素和100 ml生理盐水混合配成溶液。在病灶黏膜外缘标记点外侧多点黏膜下注射, 每点约2 ml, 使黏膜层与肌层分离, 病灶抬举。钩形电刀在病灶下缘切开一点, 钩形电刀或者IT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外缘切开黏膜, 并逐步剥离黏膜。剥离过程中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 以保持黏膜层与肌层的分离, 随时电凝止血保持视野清晰。病灶剥离后创面用氩气刀或热活检钳烧灼处理, 必要时金属夹夹闭创面。对于操作困难、多点病灶或者有残留的病灶根据需要采用透明帽辅助分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病变组织用formalin液固定送病理检查。

1. 3 评价指标 ①一次性病灶完整切除率:病灶分块切除或黏膜分片切除者不计入在内。②组织学完全切除率:病变组织切除, 病灶基底和边缘均无病灶残留作为统计标准。③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穿孔, 并出现气胸、气腹, 纵隔气肿或者皮下气肿;术后延迟性出血;术后食道狭窄, 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内镜检查提示食道狭窄。

2 结果

2. 1 病变部位 食管28例, 贲门5例;胃底19例, 胃体17例, 胃角14例, 胃窦83例, 各个部位肿物分类见表1。其中胃窦部肿物占50.0%, 息肉和移位胰腺主要出现在胃窦部(分别占16.3%和18.7%), 食管黏膜下肿物常见于平滑肌瘤15例(占53.6%)。一次性病灶完整切除标本145例(占87.3%), 组织学完全切除率 89.8%(149例)。术后一般第3天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黏膜保护剂应用。

2. 2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有4例出现了穿孔(占2.4%)其中穿孔部位:食管1例, 胃底2例, 胃体1例, 穿孔后均用钛夹夹闭创面, 术后给予禁食及补液治疗, 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应用, 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低热, 3 d后恢复正常。1例食管穿孔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 并很快吸收;胃部穿孔3例术后立位腹平片示膈下少量游离气体, 未出现明显气腹、气胸。因应用二氧化碳灌注, 4例穿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未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并发症。术中出血2例, 均在胃体部, 均用热活检钳止血, 并用钛夹夹闭创面。1例出现延迟后出血。

2. 3 随访情况 根据患者所留电话, 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通知复查胃镜, 166例患者中, 6个月后, 有23例由于各种原因失访, 有143例复查胃镜, 未发现食道狭窄及病变部位异常病变形成;12个月后, 有35例失访, 共有108例再次复查胃镜, 未发现食道狭窄及病变部位异常病变形成。

3 讨论

EMR被应用于早期的黏膜病变。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足在于切除病灶的范围及深度有限, 难以完整切除直径超过3 cm的病变以及黏膜下病变, 尽管采用分片切除的方法可扩大切除范围, 但病灶残留、术后复发风险增加[1]。

ESD的优势在于对较大的病灶能实现整块切除。对多发病变、病变直径≥3 cm及黏膜下肿物可以一次性切除, 避免或减少EMR分块切除带来的残留和复发。黏膜下注射可以将病灶抬起并与肌层分离, 有利于完整切除病灶, 减少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黏膜下注射液为靛胭脂、肾上腺素及生理盐水混合溶液, 配制简单、成本低廉, 但注射后维持时间短, 视野暴露不充分, 需反复注射, 从而延长手术时间, 易损伤周围血管而引起出血, 甚至穿孔。透明质酸钠具有限制水分及其他细胞外物质扩散作用, 有很高的黏弹性和渗透压, 而甘油果糖是高渗透剂, 黏膜下注射液加入甘油果糖和透明质酸钠, 可延长其在黏膜下扩散的时间, 使黏膜层与肌层充分分离, 有利于ESD的顺利实施, 从而减少出血和穿孔的发生, 保证了标本的一次性完整切除[2]。

随着内镜技术快速发展, EUS可以通过内镜观察病灶的形态变化, 准确定位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临近脏器、血管的超声图像。超声内镜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由于EUS可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壁的5层结构及壁外情况, 因此EUS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病变部位, 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边界、起源以及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等信息, 对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判断是壁本身病变还是壁外压迫。因此超声内镜能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及初步定性诊断, 是诊断黏膜下肿瘤的最有效手段[3], 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4, 5]。尤其是对于侵及第四层的病变, 因EMR易于残留病变组织, 而ESD可以对黏膜下层病变进行剥离切除, 甚至可以切除固有肌层的病变。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 主要是出血和穿孔。本研究中穿孔4例(占2.4%), 与Gotoda 等[6]报道相似。术中出血2例(占1.2%), 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占0.6%), 发生术中出血、穿孔与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病变的部位、面积和病灶的深度以及切除深度、面积、视野暴露程度、有无充分止血有关, 也与病灶周围血管情况和患者的血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一些因素有关。因此, 严格掌握ESD的适应证, 进行个体化治疗, 有利于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控制血压, 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通常应用空气作为充气媒介进行胃镜检查, ESD治疗时, 穿孔是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术中发现穿孔, 及时通过钛夹夹闭, 术后禁食、抗生素应用等, 一般可避免外科修补手术[7]。当用空气作为充气媒介, 穿孔较大时易引起气胸、气腹、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因空气吸收慢, 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从而加重病情, 甚至危及生命。应用CO2作为充气媒介, 因CO2属于脂溶性物质, 组织穿透力强, 扩散较空气迅速, 可以很快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并经呼吸排出体外, 能减少术中、术后腹胀和腹痛症状, 减少穿孔后引起的气胸、气腹、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同时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Ishihara R, Iishi H, Takeuchi Y, et al. Local reccurence of larg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Gastointes Endosc, 2008, 67(6):799-804.

[2] 邓彬, 丁岩冰, 眭伟, 等. 选择不同黏膜下注射液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研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7):363-364.

[3] 彭贵勇, 代建华, 房殿春, 等.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2):102-105.

[4] Sato T, Peiper M, Fritscher RA, et al. Strategy of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gastric tulmors. Eur J Med Res, 2005(10):292-295.

[5] Shim CS, Jung IS.Endoscopic remove of submucosal tumors: preprocedure diagnosis, technical options and results.Endoscopy, 2005(37):646-654.

[6] Gotoda T, Ym H, Soetikno RM.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Gastroenterol, 2006(41):929-942.

篇8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已有20年的历史,始终以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小的毒副作用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此种药物对兴奋症状的控制效果不强、副作用常见[1]。本次研究分析了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39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288例,女性151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病程0.6~11.8年,平均病程(3.5±0.7)年。利培酮治疗前均接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BPRS评分为(51.25±2.96)分、TESS评分为(2.34±0.44)分。

1.2 方法

刚开始治疗是,利培酮每日用量为0.5~1.0mg,7d内每日用药量增至3mg,第2周的每日药量增至5mg左右,若患者有明显兴奋现象,则联合10~20mg地西泮静脉注射予以控制。治疗期间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予以苯海索纠正,失眠患者每晚使用1~2mg艾司唑仑治疗。连续治疗8周[2]。

1.3 评价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副作用。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利培酮治疗8周,439例患者BPRS评分为(25.17±2.86)分,相比利培酮治疗前明显下降(P

2.2 副作用

患者TESS评分为(1.18±0.14)分,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前(P

3 讨论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未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但通常对患者兴奋症状有初步控制。患者初入院时,有全面监控患者精神症状变化,尤其注重病房安全,耐心、温和地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创造温馨、和谐、安全的治疗环境,随时做好兴奋症状应对准备,有严重兴奋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控制[3]。此段时间,患者入睡有一定障碍,也有患者嗜睡,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护士要耐心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稳定情绪,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以免引起患者兴奋,必要时使用艾司唑仑,帮助患者入睡。

利培酮治疗4周前后,患者兴奋情况可得到基本控制,但较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但会引发患者焦虑情绪,此时应及时予以苯海索纠正,也可口服安坦稳定不良反应。护士根据患者情绪状态与病情实际安排饮食,均衡营养。这个阶段的患者大多逐步恢复认知和正常思维,很多患者会认识到患精神分裂症而沮丧、抑郁、焦躁,要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便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前4周的成功治疗让患者相信病情将进一步好转,直至痊愈,鼓励患者稳定情绪、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4]。

本次研究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严格控制用药量可降低副作用发生率,配合规范护理服务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峰,王涌,姚贵忠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苯海索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199-203.

[2] 朱建凯,宋松山.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2012,27(12):1082-1083.

篇9

关键词:大颗粒栓塞剂;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子宫肌瘤;子宫体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中年女性中比较多发,发病率高达35%~45%,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好、简单、安全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大颗粒栓塞剂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6~50岁,平均(26.35±3.04)岁;所有患者均为已婚患者,其中40例有生育史;病程1.5~3年,平均(2.13±1.04)年;患者临床期间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者49例,下腹疼痛伴有坠胀感、且在经期加重着34例,贫血(血红蛋白浓度65~110g/L)者40例,尿急、尿频、直肠压迫症状患者29例,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排除具有严重肝、脑、心、肾等脏器损伤患者,以及治疗前3个月内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经过严格的B超、CT等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肌瘤单发患者34例,肌瘤多发患者20例;子宫约孕6~12w,肌瘤直径在2~14cm,肌壁间肌瘤患者31例 ,粘膜下肌瘤患者11例,浆膜下肌瘤患者12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1w左右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行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治疗,先将5FCobra或4F导管以及超滑导丝置入患者的髂内动脉,再进行子宫动脉插管和造影,证实病症为迂曲子宫动脉或者紊乱的肿瘤后,经透视将710~1000μm的PVA[2]栓塞剂注入,根据患者肌瘤的大小和血供情况决定具体的用药剂量。栓塞治疗后经造影检查患者的栓塞程度,并给予止血、止痛、抗炎等治疗。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6.23±2.04)个月的随访,术前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20g/L的水平(见表1);患者的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其中缩小20%的患者3例,缩小20%~50%的患者11例,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的患者36例,4例患者肿瘤消失(见表2)。临床期间伴随的其他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中年女性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逐渐进步,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动脉造影的显示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动脉会有明显增粗,随着肌瘤体积的逐渐增加,动脉逐渐变粗,血管也变得更加丰富[3]。由于左右子宫动脉是子宫肌瘤的主要血液来源,经过皮股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后将大颗粒PVA注入即可将子宫肌瘤中的大部分血液供应阻断,进而使肌瘤缺血、萎缩,直至消失。经临床研究发现,无痛性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十分稳定,具有创口小、痛苦小、可耐受、操作简便等优势,术后并发症少,且能够保留患者的正常子宫功能和生育能力[4]。无痛性介入治疗对其他治疗无影响,即便治疗失败也可改用其他治疗方式继续治疗。但是在采用大颗粒栓塞剂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时应注意术后2d内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应给予一定的抗生素治疗。加强术后的护理干预,减少臀部淤血、腹部疼痛症状。

参考文献:

[1]刘萍,陈春林,曾北蓝,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良性疾病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18(07):109-110.

[2]吕军,陈春林,余莉萍,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J].广东医学,2012,13(04):198-199.

篇10

[关键词] 糖尿病足;激光照射;高压氧;多种物理因子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013-0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资料报道[6],糖尿病足患者占糖尿病内分泌门诊患者的2%,住院患者的8%~12%。为探求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方法,在常规降糖、扩血管、消炎及局部清创换药的基础上,许多物理因子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1.1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氦氖激光是国内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红光波长激光,输出功率较低,一般应用于创面的局部照射和穴位照射。李润生等[1]采用上臂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糖尿病足24例,输出功率2 MW,照射时间60 min,每天照射1次,5 d为1个疗程,并对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激光组治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95.8%,疗效好于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P

1.2 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半导体激光的问世,拓宽了糖尿病足患者康复治疗的手段。苏麦针等[2]采用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糖尿病足36例,激光波长810 nm,输出功率250~350 MW,光斑直径3~5 mm,每光斑照射5 min,15 d为1个疗程,照射完毕用中药油膏纱布敷盖创面。结果显示,显效率为69.4%,总有效率为97.2%,疗效好于外用复方胰岛素溶液湿敷创面对照组(P

1.3 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机制

激光生物学效应理论认为,激光照射生物组织其效应与激光波长,输出方式、功率和能量密度及生物组织特性有关,当小剂量激光照射糖尿病足患者的感染溃疡创面时可使局部组织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可影响酶的活性,加强细胞内核糖核酸、蛋白质、糖原的合成;并可加强吞噬细胞活性,增强吞噬能力,提高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促使溃疡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胶原形成,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同时可改善周围血管神经的功能,促进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恢复。Schrijvers等[3]研究表明,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还可激活血液中的多种代谢酶,包括糖代谢过程中及线粒体呼吸链上的重要酶类,加速内皮细胞、胰岛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促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促使糖利用,使ATP产生增加,下调缩血管物质,上调舒血管物质,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2 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2.1 单纯HBO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张征宇等[4]采用单纯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并与常规换药对照组比较,并在治疗前后行溃疡创面细菌培养及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为33.3%,好转率为66.7%,平均治愈天数33.5 d;对照组平均治疗60 d均无效。治疗组治愈患者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足背动脉波动增强,对照组则均无变化。

2.2 HBO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杨金华等[5]在常规降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HBO联合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足112例,并与单纯HBO组、单纯山莨菪碱组和常规治疗组相对照,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动脉氧分压、足背动脉超声及肌电图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果表明,综合治疗组治愈率为69.6%,总有效率为100%,疗效明显好于3个对照组(P

2.3 HBO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机制

HBO能使缺血组织血管扩张,减少红细胞聚集,较早建立侧支循环。提高有效血氧弥散半径,增加血氧含量及氧储量,有效地改善闭塞血管远端组织低氧状态。另外,HBO下厌氧菌既不能从代谢中获取能量,又不能除去有氧代谢形成的过氧化氢,从而使代谢发生障碍。研究表明[6],HBO能明显增加溃疡伤口局部NO浓度,而NO对于伤口愈合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不愈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其NO浓度明显降低,而局部生长因子要在内源性NO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HBO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Boykin研究也表明,HBO疗法可提高溃疡组织局部NO的浓度,促使局部生长因子发挥良好作用,加快组织更新,促进溃疡愈合。尤其适用于经久不愈的严重溃疡患者。研究表明,HBO疗法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后障碍,提高机体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效应水平,可有效纠正糖代谢异常,能抑制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大量消耗体内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减轻微血管和动脉血管的损伤,改善组织的缺血、低氧,使皮肤保护能力和防御能力增加[7]。

3 多种物理因子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3.1 不同物理因子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李润生等[1]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氦-氖激光综合应用微波治疗糖尿病足,激光照射功率25 MW,光斑直径3 cm,功率密度3.5 MW/cm2,每光斑照射10 min,照射完毕行微波治疗,照射功率25~40 mA,治疗时间20 min,微波治疗后用复方胰岛素溶液湿敷溃疡创面,对照组仅用复方胰岛素溶液湿敷溃疡创面。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57%,总有效率为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 不同物理因子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机制

临床上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糖尿病足较多采用光疗和高频电疗法,通过对组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3.2.1 微波、超短波、脉冲短波等物理因子均属于高频电疗法范畴,均可产生明显的热效应,能很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血流量增加50%以上,可增强组织营养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及时清除炎性代谢产物,促进炎症消散,加快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8-12]。

3.2.2 紫外线照射可使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血流加快,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增多。低剂量治疗时可刺激细胞分裂增殖,高剂量治疗时可促使溃疡创面坏死组织脱落,控制感染,促使肉芽组织生长。紫外线局部照射创面可启动生长因子的分泌和刺激生长因子的增多。而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对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的生长与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组织与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3.2.3 漩涡浴治疗机是一种利用动力使浴水以一定压力在浴盆内旋转,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机械刺激,可使末梢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许多物理因子治疗是糖尿病足防治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因子治疗是糖尿病足,方法简单、经济、方便可靠、无安全不良反应,有助于糖尿病足早期康复,保存肢体,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润生,康平,陈家坤.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综合治疗糖尿病足24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2):115.

[2]苏麦针,张红梅,刘霞.中医外敷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足36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58.

[3]Schrijvers BF,De Vriese AS,Flyvbjerg A. From hyperglycemia to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he role of metabolic,hemodyn-amic,intracellular factors and growth factors/cytokines [J]. Endocr Rev,2004,42(25):971-1010.

[4]张征宇,付顺控.孙澍彬.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54.

[5]杨金华,闻霞,王金春.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55-57.

[6]许青.糖尿病足107病临床特点分析[J].咸宁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118-119.

[7]刘军,曲颖,杨立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超声消融术治疗糖尿病足[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200-201.

[8]潘翠环,罗爱华,钟伟邦,等.早期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294-295.

[9]吴汉妮,孙晖.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2003,25(6):371-373.

[10]杨凌辉,蓝新英.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6例[J].中华理疗杂志,1999,(22):74.

[11]吴汉妮,孙晖.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