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

篇1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飙,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尽管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开发各种新的食物燃料,然而却又带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面对传统能源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缓解能源危机是当下人们面临的一大问题,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给出的最新答案是“能源草”。

能源草,顾名思意就是能够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草,实际上能源草是一种用来培育菌类的禾科植物,属于菌草的一种,是通过培植菌草而种出来的,这种培育方式解决了以往种植这些菌类消耗大量林木资源的瓶颈问题。2008年6月,林占与浙江省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合作,试点种植巨菌草,并尝试将这种菌草作为燃料来发电。根据林占的预测,能源草与电煤的投入产出比例在1:3-1:4左右,也就是说一亩能源草的发电量相当于三四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能源草在国外被称为“草王”,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使用能源草作为燃料来发电,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居高不下的煤炭价格。今年6月份在福建种植的17亩能源草十几天之内已经蹿出地面四五十公分了,根据此生长速度,到10月收割时将长至二三层楼高,叶片宽大而形似“巨树”。据统计,能源草每亩产量约为7吨干草,每公斤干燥的能源草就能够产生3700卡的能量,而每公斤标准煤燃烧产生的7000大卡的能量,换言之1.8吨能源草能够代替1吨标准煤。

篇2

一、能源危机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不可避免.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开发各种新能源,那么人类在不久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

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致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

二、环境污染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酸雨能源的大量使用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灾害.酸雨危害,几乎遍及全球,危害极大.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层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2.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温度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20世纪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会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三、新能源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看作新能源.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等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核能技术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建成以后,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建成400多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30万千瓦;引进技术建成的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2.太阳能技术①太阳能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锅炉烧蒸汽发电、太阳能制冷、太阳能聚焦高温加工、太阳灶等,这些在工业和民用中应用较多;②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通过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主要是光电池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镉和砷化锌电池等许多种.这种发电技术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发电成本较高;③光化学转换技术,利用太阳能光化学电池把水电解分离产生氢气,氢气是很干净的燃料.

3.风能技术风能是一种机械能,风力发电是常用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为3200千瓦,风机直径97.5米,安装在美国夏威夷.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共20万千瓦,最大风力发电机为120千瓦.

4.生物质能技术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①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②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了较好应用,工业沼气技术也开始应用;③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把烘干粉碎的生物质挤压成型,变成高密度固体燃料.

5.氢能技术氢气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完全无污染.而且制氢原料主要也是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氢能是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燃料等热门行业.

6.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有蒸汽和热水两种.地热蒸汽有较高压力和温度,可直接通过蒸汽轮机发电;对地热热水,最好是梯级利用,先将高温地热水用于高温用途,再将用过的中温地热水用于中温用途,然后再将用过的低热水再利用,最后用于养鱼、游泳池等.

篇3

[关键词]科幻电影;环境保护;警示

科幻电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比较鲜明的悲观的意识。科幻电影中很多都具有一种关于未来的悲观,无论是社会政治的黑暗,还是环境的恶化导致的人类的悲惨境地,都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的一种深化。这种由现实社会所引发而在电影中进行表现的关于未来的悲观,与现代社会中关于环境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关系。

一、科幻电影中的环境危机

科幻电影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出现最早的类型电影之一。雨果・根斯巴克在其出版的《惊奇故事》杂志中首次运用“科幻电影”这个词。对于“科幻电影”的概念,目前主要是从超现实的虚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如美国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将科幻电影定义为“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科幻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幻想电影”,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影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

悲观意念指的是悲观的思想和意识,是指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的正面结果欠缺信心。亦即犬儒主义或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是人生观理论的又一种形式,叔本华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科幻电影的悲观意念是指在影片中人类对未来的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都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

在这些关于未来的悲观的科幻电影中,人类所处的都是一种险象环生的环境。而那些危险的环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人类现在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人类对极地冰雪消融的现象有一些认识,而在电影中将这种认识和意识进行极限化的处理,将现实的担忧化为一种可能性的发生的环境的危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悲观随处可见,2009年热映的《2012》也是一种关于未来环境危机的担忧。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这个惟一的地球毁灭了,那么我们将何去何从。在影片中,人类寄托生存希望的方式只剩了,只有在宗教中的诺亚方舟中去寻找寄托种族的生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只能由自己品尝苦果,接受地球毁灭的命运。

二、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环境保护的警示

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环境悲观,并不是人们心目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和掠夺自然,幻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使自然臣服于脚下。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的不断动荡,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无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还是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出现,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

1笨苹玫缬爸腥死嗌存的环境危机的警示

在现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有着生存上的危机。“科学小说的行动并不是由故事中的角色所决定,而是由环境所决定。科学小说的情节不是角色造成的故事,而是环境造成的故事。读者的注意力不是被角色性格刻画及角色行动所决定,而是被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世界环境所吸引。”在科幻电影中,环境是电影的组成重要的一部分,一种关于电影场景的处置非常的重要,人物生活在具体的场景中,并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的家园总是设定在一个充满了危机的地方,人类自身的生存是一种非常的危机。无论是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最终地球的毁灭,还是来自于外太空生物的威胁,都在警示着人类,如果任由自己对地球继续破坏下去,任由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贪念的继续而不加以制止,电影中出现的场景也许会真的在人类的身边发生。在环境问题中,无论是工业生产的污染、生活废水的排放和海洋的污染等,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关于环境的灾难都是由人类自己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如在美国科幻片《挑战者》揭示的就是关于环境问题所带给人们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大气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的现象也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警觉。而在影片中,则将可能发生的臭氧层消失作为题材来展现。在电影中,人类生存的环境非常脆弱,这种脆弱的环境使得人们难以正常地生活,而只能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用悲哀的方式维持下去。

2笨苹玫缬爸泄赜谀茉次侍獾木示

能源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也是一种对于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能源的重要性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甚至在国家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现代社会中对石油等能源的利用,为占有石油这种能源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是对于能源的争夺,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争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能源危机的问题也非常多,人们现代对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都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而在地球上能源是有限的这个观点,更令人们禁不住要设想有一天能源都被开采利用完将会怎样。现实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的缺乏以及能源的争夺所引发的问题,都令人们对未来的能源有一种悲观的想象。

在电影中,能源的危机和能源存在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人们忧虑和灭亡的重要的原因。一些影片中展示一种对于未来的能源匮乏时代的社会混乱的想象和展现,如在电影《信使》中,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手法展现关于未来的设想。能源危机将未来社会变成一个灰暗的未来,美国在被一系列的灾难摧毁之后,能源变得极为匮乏,这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没有能源的状况下快速退步。而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军阀组织的军队,带着现代的冲锋枪和原始的利剑等兵器的组合,对人们进行欺压。另外,在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坏品味》里,描述了外星人因缺乏做快餐的原料,就到地球上猎杀人类来获取紧缺资源。这种叙述方式正是建立在人对于粮食问题的悲观和忧虑所产生的。关于未来的想象,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悲观和对环境问题出现的恐惧而引发的,并非是一种关于未来的凭空想象。电影用科幻的方式,展现关于未来社会中环境的一切危机,能源的匮乏所带来的悲惨社会,人类的悲惨境地来进行警示,激起人们对于能源的正确认识,激发人类对能源的思考,要珍惜和爱护地球上的环境,节约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并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替代品。

3笨苹玫缬爸锌萍蓟倩祷肪车木示

科技的发展,最初给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自信,也带给自己对自身巨大能力的自信。但是,在人们的生活被科技所包围的时候,却发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的问题。在科技的发展中,人类发展的科技中诸如核技术、基因工程、试管技术等,都引起人类的关注和思考。核技术强大的摧毁力和辐射力不仅在出现的泄漏等事件中将周围的物体都辐射到了,而且还具有改变人的基因致病的严重后果。而基因工程更是将人类的自然法则破坏,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以前从来不会出现的怪物出现,对人类造成威胁。

另外,电影中也表现了一些因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工业带来污染,污染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等。虽然现代社会医疗和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也更为严重,新的疾病出现的速度和对人类带来的威胁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论是“非典”,还是“甲流”的出现,都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的肆意掠夺有着一定的关系。现代科技在发展着的同时,也破坏着生态的平衡,并且这种被科技所破坏的生态很难得到恢复。在电影中,也有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警示。在人类通过科技将机器进行智能化之后,机器还会听从人的意见并服从人类的统治吗?在人工智能中,他们高超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智力能力,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出现反抗,并想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而统治人类的时候那将会怎么样?这些,科幻电影大多都给予一种悲观的揭示,这种对于未来的悲观,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忧患,还是一种对人类现在的行为的警示。

三、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警示的积极意义

科幻电影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电影的发展。无论是对电影特技镜头的利用,还是对于电影中的光线、蒙太奇等的表现手法,都是关于电影的探索和实践。在科幻电影中、在环境问题上都表达一种悲观的意识,这种悲观意识的融入,使得科幻电影在进行未来幻想的镜头书写的同时,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影片中对于未来的悲观使得人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注意到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深刻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无论是现代环境中的保护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还是现代科技在损害环境的同时所带给人们的负面的影响,都在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引发人类的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人类,如果不注意这些危机所带给人类的灾害,不反思自己的破坏,电影中的灾难场景也将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四、结语

在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未来的悲观的电影具有悠久的历史。科幻电影中的关于未来的环境的悲观并不是一种凭空幻想的场景,而是一种基于人类环境的现状继续发展下的未来思考,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对于未来的忧虑和恐惧。而科幻电影就是在这种关于未来的悲观中,给人们对未来的警示和对自我现状的思考。警示人们从现在做起,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己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 匡妥.从受众体验看科幻电影的审美效应[D].2008年硕士论文.

[2] 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2005年硕士论文.

[3] [美]约翰・巴克斯特.电影中的科学幻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4]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三联书店,1998.

篇4

关键词:生态文明;能源困境;人—自然—社会系统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2)03006706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历了古代的薪柴时期、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以煤炭为主的时期、20世纪以石油为主的时期几个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路高歌猛进,靠消耗大量能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今,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日渐枯竭,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已涉及到全球安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关系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延续,必须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以认真理性的学术态度剖析能源问题的根源并合理应对,以期为当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个转折的契机。

一、能源问题的凸显及其伦理透视:人—能伦理关系极不和谐及其对人—自然—社会系统的负面影响

能源,作为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其能量来源于自然,而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决定论、人类中心主义逻辑下,人类大肆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几近枯竭,人—能伦理关系极不和谐。20世纪末,美国学者拉兹洛曾指出,“在过去的200年里,已经用掉世界矿物能源总储量的一半左右——3亿年太阳辐射的产物。仅仅在20世纪,人类社会用掉的能源就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消费掉的能源”[1]。

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系统,人—能伦理关系不和谐会对人—自然系统带来连锁性的伦理负效应。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已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如果不加重视,在未来的数年内两极和雪山冰雪也将融化,全球大部分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从城市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与商业区建设、晚间亮化,到娱乐、休闲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无不耗能巨大。我国东部地区,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许多人拥有了私家车,私家车出行消费的石油与日俱增,不仅加剧了能源危机,而且加重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城市好似一个大工地,不仅城市建设耗能巨大,而且带来一系列伦理负效应——建筑机械带来的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有增无减,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并且,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增加,直接造成人—水关系、人—气关系紧张。高污染的工业大都迁往郊区,厂区面积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耗能增加,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增多,导致人—地关系、人—水关系、人—气关系紧张加剧,人与自然冲突的范围、程度都有所扩大。

人—能伦理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对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造成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就我国而言,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已成为世界工厂,然而我国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承担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工作,虽然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耗能巨大、能源使用效率不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报道,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品能耗量比国外平均值高40%,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我国能源供需缺口正在逐步扩大,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焦点,影响着国家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我国80%的煤炭是原煤直接燃烧,大量煤炭低效燃烧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的90%、烟尘和二氧化碳的70%、氮氧化物的67%来自燃煤。据估算,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严重的大气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广大人民健康造成危害。其次看石油。当今世界,石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战略物资,不仅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牵动着世界各国、各个行业的神经,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无不是为石油而战。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各国关注,近年来全世界已多次召开气候会议讨论应对方案,各国对待减排的态度和行动,也是他们之间利益博弈的反映。再看能源问题对人与自身关系的影响。以汽车工业为例,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加重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竞争的压力,人们常常处于烦躁、焦虑的状态,道德责任感淡漠,信仰陷入危机,出现心理亚健康、精神老龄化症状,进而使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空前紧张。正如舍勒所言:“时代的压力已经驱走了由早先生活方式存留来至今仍为人所赏识的较为高尚的情感力量的成分。”[2]现代社会,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却没有增加,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增长指数与幸福指数之间相背离,人类处于“失乐园” 的边缘。

二、能源困境根源的伦理反思

篇5

不愤不启,这两天巨大的沙尘倒是让北京人乃至全国人民有了启发和思考。因为这次沙尘之猛烈又创了历史新高(尽管每次都有新高,但这次特高),据说有三十万吨的沙子降落首都,电视画面上也都是一层层的黄色覆盖在大地上。于是人们开始了热锅般的思考和讨论,各种观点、方法也蜂拥而至,莫衷一是。很多人都早已对此深表关注,只是无力回天而已,能发点牢骚已算不错了。

沙的治理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国家每年都在防沙植林,每年都在绿化沙漠,但相反的进程却远大于此,每年由沙漠吞噬的地方都在不断增长,像一头吃不饱的饿狮一步步吞食着中原大地。每年植树节,我们都会看到、听到全国各地各部门各机关团体进行各种各样的植树活动,还有各种认养活动,像前些时间我县的一些机关部门就认养了沿河一带的绿地,电视镜头里是挂了一块块牌,再有几个人去踏看了一下,我想接下来就算是他们认养了,树和草的成长就是他们的了,不过,我却一向是只看到园林工人天天在劳作。这样的工作全国肯定有数之不尽的人在做,但“每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却是摆在面前的。所植的树如是在无人管理的荒区的话,必是死多活少的,如是在风沙地植树抗沙的话那都是自找死路的。只有在雨水充足或有专人管理的地方的树才能得以成活。

北京的沙尘天气不是现在才形成的,而是早在预料之中的。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要遭受的种种困难。两年前我去内蒙古时,看到那里的草地已经与沙漠有点相似了,牛羊马都挣扎在无草的边缘,稀疏的小草就像秃子头上的毛一样零星。虽然远看还像有一块绿毯在那里,但“草色遥看近却无”了。牧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家庭的收入,盲目地过分地放牧,早已引起了草地的不可再生性,因羊早将草的根都已吃完。由此,听到北京有一位领导说国家可以出钱养这些牧民,让他们别在放牧,这样的成本远比治理、保护环境要省得多。

正因为周边和西北等地方的环境恶劣,导致了北京地区的一次次更强沙尘天气。不敢想像这么大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设想如果在2008年奥动会上来这样一次沙尘天气效果会如何呢?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环境问题都是相互牵连着的,太平洋上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都能影响我们的天气,何况是如此大的沙漠化问题呢?我们这里有人在幸灾乐祸地说我们江南地区真好,风沙刮不到,洪水淹不着,烈日烤不了,而且城市建设蒸蒸日上,绿化建设欣欣向荣,让人感觉像是生活在大自然最温暖的怀抱里。我想说没有全局观念的人是可悲的,之所以现在我们地区的天气如此反常,一两天之内忽冷忽热气温相差二十多度,而且在今年已连续好几次,完全不是偶然的,而是环境破坏的必然结果。一个城市的绿地能养活多少人?能给天气变化带来多大影响?这些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起决定作用的应当是全球环境、自然的变化。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并引发一系列的全球能源危机,给我们越来越难熬的日子。比如夏天异常的高温,冬天又不冷,平日里天气又会异常不安。

环境问题不仅是环境,而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如相关的能源危机、社会问题等。这几场大沙尘的深刻体验,让国民对沙尘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我们生存的这些土地有了新的认识。我估计如果在这种恶劣情况下尚不思改变的话,那么在未来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们会变得无处藏身:空调间里也不能呆了,马路上也不能开了,电器也不能用了,……

篇6

房贷资产证券化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个人征信系统

猫扑

《钱经指数》

P22

重仓股

调仓

《探寻明星基金的投资方略》

P26

权利金

标的证券

认购权证

认沽权证

欧式权证

美式权证

《权证游戏,你敢玩吗》

P30

保险责任

现金价值

《家财险变胎保障投资兼备》

P34

形态理论

切线理论

俨猎食”股市》

P37

货币错配

套利

《放弃“钉住”后的套利机会》

P39

商业中心区

社区内商业

多米诺骨牌效应

《投资商铺不要被误导》

P40

假按揭

现房销售

信息不对称

《取消期房,二手房涨不了》

P41

CRD

《CRD加热京西楼市》

P52

能源基金

石油期货

李伯投资法则

名义工资

零息债券基金

《高由价时代的帝企鹅舞步》

P56

企业年金

《养老与谁有关》

P58

丰盛人生

瑜伽

舍宾

普拉提

自然费率

《管好你的“本钱”》

P79

赠予税

调停人

《不再为钱而争吵》

P82

节税

红利

《巧用收入化税负》

P84

危机公关

口碑效应

《大学生“的哥”洗出千万财富》

P92

发烧友

《谁在“发烧”》

P98

ADS

《同一景致,两种价格》

膳食平衡交割

《理大财若烹小鲜》

P130

折价率

受托人

《签约理财师・观察》

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又称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主要为消费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产品。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已经不再局限于信用记录等传统运营范畴.注意力逐渐转到提供社会综合数据服务的业务领域中来。个人征信系统含有广泛而精确的消费者信息,可以解决顾客信息量不足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约束,帮助企业以愚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接触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因而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也扩展到直销和零售等领域。在美国个人征信机构的利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直销或数据库营销,个人征信系统已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

猫扑

是英语“MOP”的音译,原义为“杂乱无章”、“大杂烩”。目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不同专业市场的分割,每个市场里有众多的服务机构,而每个服务机构又提供了许多不同的产品,的确有如一个“大杂烩”。这样的金融”猫扑”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是极大的交易成本和选择困难。

货币错配

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家庭等单个经济行为主体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来计值,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会受到影响的情况。

假按揭

假按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发商虚拟若干购房人,并以这些购房人的名义与其签订不真实、虚假的购房合同,再以这些虚拟的购房人申请按揭贷款,从而套取银行资金。这样,开发商能够尽快售完房屋收回投资,乃至实现获利。有的开发商在通过虚拟购房人取得的银行贷款后,等将房屋卖给真实的购房人取得资金后才偿还银行贷款;但有的开发商因无法将房屋卖出便携款潜逃。

CRD

是英语“Capital Recreaticn District”的缩写,即首者咻闲娱乐中心区。

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伯投资法则

美国李伯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史蒂芬・李伯提出的高油价下的投资法则。他认为,第一是只能投资那些足以和通货膨胀相抗衡的企业,即少数能从通货膨胀获益,可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同步走升的公司。第二个守则是放弃长抱股票的策略,因为有可能本来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最终导致了通货紧缩,因此,投资必须能够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做移转,一种用来对抗通胀,一种用来刘杭通缩。

具体来说.李伯认为,有两类股票会受益于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因而产生令人吃惊的增长:一类是商品利润与通货膨胀相调和的抗通胀公司,包括石油、其他能源和金矿公司;第二类为那些可以利用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因而产生利润的公司,除了石油公司外,还包括国防工业、替代能源公司、保险公司等。

自然费率

又称非均衡费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保险金额相同的前提下,以后每年续保所缴的保费不一样,通常是年龄越大,保费越高,常见于短期的意外健康险。万能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风险保险费也属于自然费率。

ADS

中文名是“被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加注ADS签证后仅限于在被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一地旅游,持有这种签证的旅游者还必须“团进团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方式。

交割

期货合约卖方与期货合约买方之间进行的现货商品转移。各交易所对现货商品交割都规定有具体步骤。某些期货合约,如股票指数合约的交割采取现金结算方式。

篇7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林业开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1林业生物质能源应用

所谓林业生物质能源,具体是指林业中木本、草本植物的生物质本身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和转化而来的化学能,这些贮存在林木、林副产品及林业废弃物、木制品废弃物中的化学能通常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转换手段加以利用,实现发电、供热等用途,还可以用来制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

1.1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我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的特点,通过技术转化后可以替代目前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常规能源。

1.1.1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古老能源,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便利用生物质能源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直接燃烧是对生物质能源的巨大浪费,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废弃,无法真正发挥功用,全面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可以全面有效地避免浪费,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变废为宝,缓解资源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1.1.2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林业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更好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可以弥补资源能源的短缺,改善能源危机的现状,以可循环可再生的林木资源取代原来的化石能源,能够增加可利用的能源总量,调整能源资源的供应结构,从而实现保障能源安全的目的。

1.1.3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国土面积近70%的山区、半山区发展林业生物质资源,将给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也是广大农村的发展契机,在“农业、农村、农民”成为当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的现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能在解决资源危机,兼顾环境问题的时候,也对“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应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方式

通过技术转化手段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有多种应用方式,油脂丰富的树木天然产生的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木质纤维素丰富的林木能够转化为燃料能替代汽油的乙醇,林木的木质可以通过固化手段可以加工成固体燃料,通过气化手段可以加工成燃料气体,木质高效燃烧可以用来发电。在广大农村,可以通过高效燃炉利用生物质能源取暖和做饭。

2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分析

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整个系统尚不完善,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以生物质能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时机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2.1全面利用树种资源的规划

林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应用广泛的油料树的树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但丰富的树种资源并没有在利用上实现丰富的产出,在利用思路上缺乏全面思路,无法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增加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把重点落实在生物质能源林树种的培育体系的建立上,同时加大新品种选育,积累林木培育技术,做好长远的培育开发规划。目前在良种的培育和能源林栽培技术取得一定成果后,实际应用与广泛推广却相对于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的成熟,使能源林基地的整体产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今后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应该从整体上加以规划。

2.2现有能源林的合理管理

由于国家政策的有效指引,目前各地都在建设能源林,但产业链不够明朗,后续管理的资金短缺使这些林木的维护受到制约,短期内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林农对林木的乱砍和弃置的情况在各地都有发生。为了保全现有的能源林,规范合理地管理林木,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林业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以及资金支持,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3经营模式的完善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经营模式一般采用林农种树,公司收购的经营模式,在林权改革之后,能源林基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还存在林农承包和转让林地的手续,公司收购单价的制定等实际问题,极大影响了广大林农参与能源林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以市场的协调发展促进林业基地的建设,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实体企业参与进林业基地的建设。

3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但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针对目前不断增大的化石资源缺口,林业生物质能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该领域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林业实际,开发速产林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在实现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要结合能源林的发展,充分考虑林业剩余物资源的利用,提高附属产业的循环发展;要能源新技术在林业生物质资源领域的渗透,提高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柱,冯敬,余发新,等.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及现状研究[J].2011,39(04).

[2]李云.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问题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8(03).

篇8

民以食为天,本书讲的不只是养家糊口的粮食,而主要是工业粮食,包括油、气、煤和钢材、水泥、水等资源。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中产阶级的日能源消耗主要是食物,人均大约2000卡路里,现在,中产阶级人均日能源消耗量超过20万卡路里,其中包括车用的汽油、照明用的电能,还有取暖用的天然气,等等,增幅达到了100倍。依此类推,现在人类对世界资源的新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2000倍。地球能承受人类这样的资源消耗量?何况各国GDP的规模和增幅还在不断增加。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即将枯竭的警钟不时敲响,从而历史不断重演马尔萨斯与斯密围绕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及资源三要素的经典争论。传统观念认为,地球的资源总有耗光的一天,届时人类将走向灭亡。作者则认为,借助新的工业革命,采用新的技术,抛弃传统能源消费观,人类可以大幅提高资源生产率,避免这个危机。作者采取的仍是实证主义方法,用大量人们熟知的标志性事件、人物和典型案例,证明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本质上仍是一场“资源革命”,而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机遇。作者预计,未来15年,发展中国家将有25亿人进入中产阶级。中国将每年诞生2.5个规模相当于芝加哥的新城市。截至2025年,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达221个。这种增长速度必将使得石油、天然气、钢铁、水和其他宝贵资源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作者通过分析历史,告诉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百年难遇的绝佳商机。我们不是要面临资源稀缺带来的危机,而是会遇到一个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机遇,一个会带来数万亿美元利润的机遇。

问题的症结在能源,解决之道是“能源革命”。而互联网恰巧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作者提出了资源革命的五大原则:资源替代、消除浪费、提高“可循环性”、最优化和虚拟化,并详细评述了三星、特斯拉、Zara、Uber、Opower、Zipcar等公司基于这五大原则颠覆商业和生活的创新之举。

既然《资源革命》一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那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三个问题来阅读:1.商机在哪里?2.如何发现这些商机?3.如何把握这些商机?

在第二章――旧法新用当中,作者描述了两个案例:乔治・米歇尔的页岩油开采创新,与Opower公司的节电排名系统。

从这两个案例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商机、把握商机。

在米歇尔的案例中,不是米歇尔将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结合,而是米歇尔挑战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做不到”、“不划算”、“没办法”的事情。根据案例描述,在米歇尔决定对页岩层进行开采之前,业界并不是不知道页岩层有大量石油及天然气资源,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大家认为干这事划不来。而米歇尔则用了18年来破解这个技术难题,从而实现了突破,把握了商机,发了财。

在这个案例中,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融合,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我们看到,除了这个技术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米歇尔未雨绸缪买了很多含有页岩层的土地,还有水平井钻井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合并起来才实现了经济上可行的页岩油开采。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推动力,才是米歇尔成功的根本原因。这个推动力是什么呢?是面对显而易见的而众人都认为没办法的资源,挑战“没办法”的决心,而这一点,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

当下的时代,只剩下两种机会:第一,是你不愿意做而我愿意做的,这是“服务”;第二,则是你解决不了而我能解决的,这就是米歇尔的出发点:挑战“没办法”。

Opower公司的案例,颇有一些互联网经济的传奇色彩。在这个案例中,商业模式能够建立的技术因素,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行为心理学(本书作者的用语,其实这个效应更像是彭特兰社会物理学中的Peer-See)等多种学科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Peer-See这种社会物理学效应存在,云计算IT技术本身无法达到节电推广的目的。

Opower公司最别出心裁之处其实在于,其创始人有效地整合了能源消耗中的长尾效应,使原本大家熟视无睹的不可见的分散在各处的能源消耗,变成了显著可见的集约化的节电刺激。

长尾效应(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是互联网经济的一大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子商务中,在某个区域很少人问津的商品――比如某个特定款式的手工皮包,在传统经济的格局中,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可能在产地附近只有2个人需要;但这种商品一放到互联网上,全球各地的本地少量需求汇聚起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市场了,而提供这个商品的人则完全可能成为这个市场中的唯一供应商。

任何一个家庭的耗电量,对比工业用电的耗电量而言,简直可以不计,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耗电量加起来,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传统的用电管理中,由于家庭用电分散,单一耗电量不大,难以管理等各种因素,使节电管理只能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传统的口号式教育又无法影响使用者的感知。Opower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将这些在传统经济模型中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微粒整合起来,解决了分散且难以管理的难题,使用电的比较水平(而不是电表上的绝对值)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Peer-See原理对用电人产生直接的刺激。可以说,将互联网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出来。

米歇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挑战“没办法”,解决显而易见的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开发商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Opower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关注“看不见”,将人们原先熟视无睹的碎片数据整合起来,就能汇聚起一个巨大的市场。

Opower采用长尾效应、大数据、云计算、Peer-See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节电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解决水、气、油等资源的节能刺激与管理呢?

挑战“没办法”,关注“看不见”,才能创造出他人无法创造的价值,才能打造出《从0到1》一书中所提倡的“垄断”型商业项目,也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这固然不易,但商场竞争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容易做的事情通常赚不到钱,能赚到钱的都是不容易的事,难度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利润越高。

在传统思维中,节能降耗与发展经济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总要顾此失彼,但书中指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方式,向旧有的浪费要效益,以“负成本”创造出“双重红利”来优化社会发展,甚至为经济发展增加助益。哪里有危机,哪里就酝酿着创新的种子。

篇9

一、碳关税产生的背景

碳关税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征收特别的进口碳关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竞争,特别是其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碳关税目前在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法国、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已开征与碳关税类似性质的碳税。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条款中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开始实施碳关税,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美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碳关税进行立法的国家。碳关税问题是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这两大压力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温室气体和全球变暖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其中燃烧石油、煤等传统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国际能源机构最近的《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资料数据显示, 2008年一年中国在能源消费部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61.47亿吨,这一数据比美国的56.12亿吨多5.35亿,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4.7 吨/年,仅为美国人均排放量(19.1吨/年)的24%。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已是本世纪最大的挑战。为保护人类唯一的地球,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二)能源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迅速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地球上石油、煤等传统化石能源的蕴藏量是有限的,目前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是无限的,在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依赖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新的能源资源,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长远生存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目前能代替石油的其它能源资源并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较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用之不竭,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还未到产业化大规模应用阶段。21世纪,在传统能源资源可能枯竭带来的危机面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严重挑战。

在面临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这两大挑战面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能仅限于传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开辟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这一认识下,可以预见,全球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低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寻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是在当前条件下尽量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上,从提高碳排放产品的生产成本角度,具体措施是对传统能源的使用者开征类似于资源税性质的税目,即碳税,以促使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或减少能源的使用;从提高碳排放产品的贸易成本角度,具体措施是对进口的在其国内未被征收过碳税的产品开征碳关税。这样从逻辑上看通过碳关税的方式加大未开征碳税的国家出口产品的成本,一方面为本国被征收过碳税的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的贸易环境,另一方面促使它国对其国内碳产品尽快开征碳税,从而间接地提高含碳产品的成本,促进其对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碳关税正是在人类面临气候和能源两大挑战下,通过提高碳产品的成本来促使碳排放的减少这样的逻辑路线下产生的。从这一角度,发达国家提出的准备对进口的国外碳产品征收碳关税,对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和节约传统能源的使用,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际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同、利用能源技术水平的高低,所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压力也不同,简单地在贸易环节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世界自由贸易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也是美国通过征收碳关税立法后,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应的原因之一。

二、碳关税的实质:新式绿色贸易壁垒

在WTO 的框架下,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电子垃圾回收法案等新型非关税壁垒日益成为各国对本国产业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指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被各个国家采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措施。其主要原因在于,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致使各国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有效约束力,为各国“以环境保护之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 提供了合法的借口。它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较强的技术性等特点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

碳关税披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的美丽外衣,其实质是新式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主要目的很明显:

一是提高本国竞争力,维护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削弱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受金融危机重创,美国政府希望以绿色产业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拥有世界先进减排技术的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其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是通过征收碳关税,维护其国家经济利益。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美国通过对碳排放较高产品征收关税,将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导致该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降低,美国将能以更低价格进口,获得更大贸易利益。

三是转嫁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美国至今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转嫁环境污染较高产业应承担的减排成本,同时通过提高减排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先进减排技术,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减排成本和费用。

四是碳关税的征收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目前,针对2013 年后全球减排目标和减排机制正在进行国际谈判,将决定后京都时代的全球主导权。征收碳关税不仅将改变美国过去在全球减排方面的消极做法和国际形象,增强其国际谈判筹码,而且很可能会以“碳关税”为由要求中国等发达国家对外承诺减排量。

三、如何应对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可能造成的影响

目前,机电、化工、钢材等高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占一半以上比重,且欧美国家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如果中国在美国“碳关税”政策实施前未作出减排的承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高能耗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这必将加大这些产品的成本,减少其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和份额。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征收碳关税后, 欧盟和日本会很快仿效。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达65.82%,若欧美日都推行碳关税,我国出口产品将会在三个重要市场受到重挫,外需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碳关税可能对我国外贸产生的严重影响。

第一,积极利用WTO有关条款,坚决反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碳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碳关税违背了WTO中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性的基本原则。有经济学家认为,WTO或许是中国反制“碳关税”的机制。不过,这一问题仍然十分复杂。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持这种态度并不是针对碳关税本身,而是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借碳关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们应当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之原则,坚决反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大肆违反WTO原则施行贸易保护措施的行为。

第二,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制定国际碳排放量参照标准。我国既是贸易大国也是环境大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通过外交手段为国内企业开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突破碳关税形成的绿色壁垒。政府应加强同国际社会就碳关税问题的讨论和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碳关税的讨论和谈判,成为规则的参加者、制定者。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参照标准,这给某些企图通过“绿色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进口国以可乘之机,他们会按照利于己方的标准向对方征收碳关税。因此,尽快制定合理的国际碳排放量参照标准势在必行。我国应当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国际碳排放量参照标准的国际谈判、协商,争取主动权,发挥良好的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作用。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亦可以利用WTO相关协议,设置正当的绿色壁垒,以保护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及生态环境。

第三,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低碳产业的发展。美国碳关税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制造压力,但其真正实施要到2020年。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首脑及各国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转变资源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际大趋势。因此,我国应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转变我国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大低碳产业的发展。如:积极发展“绿色市场”。“绿色产品”在未来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增加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业”,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绿色市场”。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以环境补贴扩大环保产品出口。环境补贴又称“绿色补贴”,即对环保产品提供专项的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措施,以保护和促进本国环保产品的出口。绿色贸易要求进口的环保产品应具有绿色标志,而申请绿色标志需要较高额的申请费用,设立政府补贴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严格执行法规提高“绿色门槛”。在引进外资中,杜绝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迁移到中国;严格禁止碳密集产品的进口;把环境作为社会成本纳入核算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对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项目和产品, 一律不予批准,严格禁止高污染、高耗能和浪费土地的项目进入,限制单纯买卖资源的项目进入。

第四,以应对“碳关税”为契机,加速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根据美国法案,其“碳关税”主要针对高碳排放的进口产品,或称能源密集型产品。届时,像钢铁、焦炭、金属冶炼加工制品等输美产品可能面临美方的高额进口关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给国外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的同时,把大量污染留在了国内,廉价产品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产品价值中没有包含足够的资源环境成本,其结果往往是,我国出口产品还反而成为众矢之的。扭转这种局面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减少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对钢铁、焦炭、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我国重要战略性资源产品继续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同时大力促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投资,这将有助于规避国外开征“碳关税”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加快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对“两高一资”和高碳排放产品加征资源环境税,把外国想征收的税费先由国内征收,税收资金可用于国内资源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

第五,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动以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再生能源发展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我国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率先制定并实施面向未来的占据发展先机的产业振兴计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型能源,鼓励新能源的利用,不仅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同时也为维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晓霓,《论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商场现代化,2009年9月(中旬刊)总第587期.

[2]黄晓峰,《中国如何应对“碳关税”的挑战》,消费导刊,2009,12.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 能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 策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就是能源,它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等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因此,促进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的发展观,强调人口、经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能源资源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跟经济联系密切,所以能源经济广泛涉及能源的各类产业经济,包括能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因此,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还不能损害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提出的能源需求,还不能对后代人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更不能构成危害。换言之,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对一次能源的开发、运输、加工、转化、分配、使用等,还需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视为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保证实现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新形势下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于长时间追求单纯的产品数量增加及经济增长,导致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往往被忽视,形成效益低、投入高、消耗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且能耗高的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下,阻碍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及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早形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如加快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即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传统的轻工、化工、建材、机械、冶金等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突出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产品的发展。同时还需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规模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其增长速度适中,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并积极制定、实施对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有利的政策,合理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对那些不破坏生态环境、能减少资源消耗的高科技、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产品等给予大力的扶持,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据的比重,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坚持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市场经济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能源发展,具体表现为资源的配置与市场的调节、竞争等功能。而作为经济增长投入的一项重要要素,能源经济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优化配置,才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1]。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涵盖两层意义:产出的能源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分配,要以合理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生产与生活部门;将能源配置到利用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方。而对市场调节来说,能源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信息的传递。能源经济要想在新形势下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就需建立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价格机制,通过良性市场竞争合理制定价格机制,促使相互独立的能源投资经营主体能跟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风险、利益高度对称的内在机制,从而通过市场的能源价格变动来引导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便双向调节能源的供需关系,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

(三)合理构建能源开发结构

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促进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确保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在开发能源资源的过程中按照各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开发潜力,对当地未来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化格局、国土利用等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哪些区域可以开发或要优化开发,哪些区域不能开发或要限制开发,依据主体功能定位来规范能源资源的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构建开发结构。一是能源资源的优化开发区域,即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只有及时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将质量与效益摆在首位,才能提升区域的竞争层次,促使能源资源继续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龙头;二是能源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域,即区域的人口聚集、经济等条件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投资环境,促进发展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承接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确保能源经济能慢慢成为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三是能源资源的限制开发区域,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条件欠佳、经济大规模集聚的区域,只有适度开发、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能源产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才能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功能较强的重要区域,增加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评估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等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遏制措施,其核心在于分析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方案,宗旨在于找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是有机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2]。所以在能源经济发展中应完善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机制,在实施能源经济重大发展项目时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论证、核查、审批等工作,同时依据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最佳的能源经济发展决策,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预防改进措施。针对那些确定性不明显、代价及风险较大的能源经济项目应彻底杜绝,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能源资源、环境等遭受严重的破坏、污染,严格控制能源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语

虽然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从未停止,只要人们能用智慧向自然界发起挑战,坚持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能源危机必将被成功化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肖新辉.如何实现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