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

篇1

【关键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探索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拥用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普及,各种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面临此种需求,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培养学生在本专业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然而,计算机基础教学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才能保证有基础的学生学得更好,零基础的学生快速学到计算机知识及相应的操作能力,已成为高职教学起点的选定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通常是教师教点,学生就学点,自学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尤其对于新生来说,学习方法还没有转变过来,学习应用中缺乏创新能力。

3.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与各专业应用整合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在各个专业学科的领域中,都会用到计算机知识及操作,包括文档处理、数据分析与统计、算法设计、图像处理等。而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知识内容都是通用的,没有专门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应用进行知识技能拓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各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职业能力发展。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合理设定教学起点,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新生问卷调查表,调查了解大一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起点,保证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是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而且是比较流行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知识水平两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践内容时可以分层次教学,水平较差的进行补偿教学,适当降低实践任务的难度;也可采取兴趣小组等形式,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

2.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合理设定突出培养应用技能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对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归类,按专业大类,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对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进行梳理,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内容。这样设置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既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又能为专业课程打下良好专业基础,不会造成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课程所需计算机能力脱节,甚至两极分化现象。

3.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

学生自己有求知欲望远比教师的强行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尽管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现代社会的各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学生们应很好地利用现在的学习条件,多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还可以在课堂上,讲述相关计算机应用的信息,指出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前沿问题等待人们去探索。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写文章,介绍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研究的热点等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使自己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等。

4.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现有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结合行业标准、岗位能力需求,专业技能实行按行业确定适应行业职业特点的统一标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应各具特色。能力评价的信息反馈,促使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和改革,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做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在计算机课程中,给学生应用和创新的机会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使学生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1.拓宽知识内容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细化讲课的方法与技巧,吸引学生注意,这样才会使零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有点基础的学生不会厌烦学习与初高中相同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要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使其对本课程培养的兴趣得以延续,也使学生在表现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2.提高作业质量

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必须要加强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和准备学生的上机实践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同时,要提高课堂或课外作业质量,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当堂考核记录成绩,加强巡视。课后作业要求不允许出现雷同内容,否则两人都没有作业成绩。这样学生有了约束,就会认真完成,减少了互相抄袭拷贝的作法,提高每个人的动手及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复制机器,只会按照老师讲授的任务照着去做,而让学生自己根据一个主题去设计一些东西时,却又无从下手,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我们想要的。计算机教学本身是一个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在设计创新方面多一些训练,自由设计一些作业内容,让学生独立或是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一门通用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面向的是整个学院的学生教学。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开设一些合理的计算机课程,真正帮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做一个适合职业岗位的合格毕业生,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改革,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岗位能力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沈书生,顾小清.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汪蓉.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3]谢志伟,田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4]刘维奇.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篇2

关键词:配置;视频;采集;压缩;存储;文件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311-01

Mpeg1-based Method of Video Capture

SU Dong-k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Center,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mple access to video resources have been from the network can not meet user needs, through the shooting and capture video to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Collected from the video capture software, hardware configu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wo areas set out, will detail the necessary video capture of computer hardware configuration, capture software mpeg composer200 signal input interface, format, format and sampling frequency of collection and rate setting mastering video capture method, it can play a powerful role in promoting the extensive use of mpeg.

Key words: configuration; video; acquisition; compression; store; file

随着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日益更新,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用户从网络上获得的视音频资源日益丰富,人们不但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视频和通过在线点播方式收看影音文件,而且还能够通过摄像器材和设备,自行采集素材。在电视机、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各设备的优势,利用各种设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视频采集卡,实现音视频采集和计算机影音文件后台播放输出,有利于音视频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视频采集压缩卡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PCI接口模块、音频编码解码器、视频编码解码器、以及电源模块等。软件部分包括驱动模块和应用程序模块。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有:Pentium 400MHz以上的CPU,128MB以上的内存,10GB以上的硬盘存储,视频采集压缩卡Optibase Forge品牌,视频采集对于计算机硬件无特殊要求,只要达到基本配置即可,当然提高配置,设备的运行速度也将得到提升,配置过低会影响压缩卡的实时压缩效果,比如出现画面抖动,不顺畅,甚至压缩软件会出错,采用高主频的CPU,计算机的速度也将加快,但也必须要配备大容量的内存,以免拖了CPU的后腿,而硬盘容量的大小,对采集数据的存储影响非常大,硬盘越大,将大大方便对采集数据的处理,也不必为数据的剪辑和存储空间而烦恼。基于视频采集卡的特殊性,采集过程会产生较大热量,所以必须配置风扇等散热设备,以达到保护CPU的目的。

视频采集压缩软件在这里就以MPEG Composer200为例,该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有:1)通过视音频采集卡来采集模拟或数字信号,有Serial Digital Interface接口和Composite video接口以及S-video接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DI和复合接口。复合视频是把亮度、色差和同步信号复合到一个信号中,S-Video是利用2个信号表现视频信号,即利用Y表现亮度同步,C信号是编码后的色差信号,这些模拟信号须通过视频采集卡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视频采集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文件,而SDI接口是指数字分量串行接口,串行接口是把数据字的各个比特以及相应的数据通过单一通道顺序传送的接口,像现在普遍使用的数字摄像机,本身拍摄的就是数字化的素材了,就需要通过视频采集卡中的SDI接口采集成保存在硬盘里能被计算机直接调用的视频文件,这种信号采集的话就不需要进行模数转换了;2)支持PAL和NTSC制式(如图1),彩色制式决定了视频输入的标准,输入信源的制式和Composer制式必须设置为同一制式,中国和欧洲地区采用的制式是PAL制式,美国、日本采用的是NTSC制式,PAL制式每秒25帧的速率,分辨率为352×288,NTSC制式每秒30帧的速率,分辨率为352×240, 所选制式必须与输入的视频信号源制式一致。3)可实行视频回放和音频同步监听,最大分辨率达720×576,音频采样频率有32kHz、44.1kHz、48kHz,视频实时回放能更直观的观察到所采集视频的质量,声音同步监听功能,录音效果可随时调节,保证效果最佳。4)采集格式选择为Video CD,视频分辨率选择为MPEG-1 SIF 352×288,默认的视频采集速率为1.12Mbit/s,音频速率为224Kbit/s,音频采样频率为44.1KHz(如图2),选择所采集的数据文件保存在电脑里的路径。因为视音频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会影响画面质量,用户需要在视频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做出选择。设置好以上各参数后就可进行数据采集压缩了,采集压缩完后就可以通过刻录机和刻录软件,制作成VCD光盘,这种影音互动光盘,就可以利用VCD播放机或通过电脑光驱来播放。

未来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信息处理的基本问题,MPEG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需要做得事情还很多,本文只是介绍了MPEG1的数据采集方法,希望以后跟有志于此方面研究的人士共同探讨进步。

参考文献:

[1] 谢建江,于涛.视频采集播放卡的设计与实现[A].信隆,2007-11-14

篇3

    本门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主要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划分成了五个情境,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情境属于理论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机房授课,通过极域教室软件将学生机和教师机相连,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信息如图片、视频等引入教学中,提供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给出一组硬件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图片加文字的描述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可以再进一步举些贴近学生的例子如学生喜欢玩的大型网游,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游戏的过程,这时学生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上网去了解计算机的最新配置及价格,每个人给出一台计算机的配置清单,从而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巩固、应用。而在讲解计算机硬、软件组装的时候则通过极域教室将两个视频文件传送到学生机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在计算机网络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加上学生的上网经验进行讲解,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一体化

    本门课程中的情境二是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重点在于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主要依托的是极域教室软件,与投影教室相比,机房的网络环境可以实现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观看演示后,教师释放对学生机的控制权,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网上自学,分层教学

    在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办公软件Word文档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重点内容,实践性较强,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托课程的学习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中有课程的立体化资源,包括参考资料、课件教案、习题、课程实践等供学生查阅,在助学模块中有作业这一项,通过课程网站添加相应的作业,学生自己登录网站下载作业并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基本操作知识掌握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上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课程网站下载作业并完成后,当场提交自己的作业到课程网站上给教师批阅。在学生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将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查阅,等到下次课时教师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讲解,个别问题则个别解答。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助学模块中同时也建有讨论、答疑和师生交流模块,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4

1.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工作繁重杂乱,他们不但要承担计算机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很多学校的杂事,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计算机教学中,导致计算机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无法培养出专业性人才。

2.计算机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

在如今计算机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种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却相对缓慢,严重落后于正在流行的技术潮流,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3.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

大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单纯地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评和过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大力推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味地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应付考试,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中职计算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1.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要定期开展有关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要对教师进行考核,激励教师不断地对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创新进行学习研究,提升其专业水平。

2.对计算机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教材内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教师要在教材中融入更多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的研究能力。

3.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从计算机硬件方面培养

在计算机硬件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授各种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并分析各种配件的性能,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所学所想配置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计算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的维修技术,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其次,对于网络信息的配置,学生也需要加深了解,以便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熟练地调试、维护网络。再次,对于显示器、打印机、扫描机、传真机等硬件资源,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涉及,让学生能够简单地操作与维护。

(2)从计算机软件方面培养

在计算机软件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其次,要学会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具有责任心、追求卓越的职业道德,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竞争力,让他们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才。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死机;诊断;维修

死机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故障,非常烦人。由于出现死机的故障不确定,所做操作性质不固定,而且死机发生时,显示的现象也不统一,所以故障发生的范围不易确定,给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摸索经验,对电脑死机故障的可能原因以及诊断和维修的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电脑死机的原因

根据大量的维修实例分析总结,计算机死机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电网干扰、电磁冲击、外界震动冲击、静电、接地系统、供电系统等方面内容。其中尤以温度、湿度、静电、接地系统、供电系统对机器的正常运行影响最大。由于计算机工作环境,如灰尘、潮湿引起芯片间线路短路或插拔件接触不良,都有可能引起系统死机。根据实际维修统计,环境因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10%左右。

2.软件原因。软件系统引起的随机性死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病毒破坏,虽然有时可以通过冷、热启动再次启动计算机,但运行不久又会死机。二是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完全兼容,它们之间有冲突或者与硬件固有特性发生冲突,这种死机大多没有键盘响应,只能通过冷启动再次启动计算机。根据实际维修统计,软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20%左右。

3.硬件原因。硬件系统引起死机,主要是由于计算机内部元件质量、兼容性或匹配不当引起的。通常包括:(1)可插拔芯片接触性故障。主板上有一些可插拔芯片接触不良,这类故障极易发生在CPU芯片、内存芯片以及各种扩展槽上,另外,AGP扩展槽普遍存在插不紧的问题。(2)芯片工作时序不匹配。在一个电路中如果几个芯片共同完成一个功能,而几个芯片之间的执行速度不匹配,当一个信号在芯片内部通过逻辑交换,传输所需的延时时间比较长,就容易产生时序故障。或时序电路的控制时间关系要求比较严格,偶尔发生时序信号漂移,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组装的兼容机。此外,由于采用了不同厂家的板卡或芯片也存在不完全兼容的现象,时钟频率过高,也是造成死机的原因。(3)热稳定性差。所谓的热稳定性差是指计算机在开始时运行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芯片温度的上升,开始出现死机。关机后,冷却休息一段时间后开机又可以正常工作,之后又出现死机。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元器件本身质量不过关。(4)芯片驱动能力差。因为每个芯片的扇出值是固定的,在电路设计中要求芯片的输出信号驱动的芯片数必须小于允许的扇出值。如果芯片的扇出值不满足其额定指标,当系统或某个电路连接较多设备时,就会造成芯片工作死机。这种故障经常出现在主板上的I/O接口、内存的地址或数据驱动芯片。(5)抗干扰能力差。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宽度过小,线与线之间距离过近或芯片之间电平匹配不好,使传输信号有“振荡”或“反射”造成信号干扰,使芯片具有抗干扰能力而引起系统死机。

根据实际维修统计,硬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70%左右,是造成死机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死机故障的分析与维修方法 转贴于

环境原因造成的死机,检查和维修比较容易,比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可以感受得到,灰尘太多,肉眼也能见到,改善环境即可。

对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的检查方法,可以使用干净的引导盘重新引导计算机后,再运行杀毒软件清除病毒。对于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有冲突,建议采用修改程序配置与改变计算机硬件配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

硬件故障的检查原则是,首先根据故障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这种推断,利用万用表、逻辑笔、示波器等工具,检查硬件线路上的相应信号是否有干扰或时序漂移等现象,如果有,则找到相应的硬件进行维修和更换。

1.检查是否有接触性故障。在关机状态下取下各种扩展卡,用手指卡住板卡边缘轻轻推向主板上的CPU插座,如果在某个情况下计算机可以启动,则说明发生了接触性不良故障。

2.如果经反复试验证明不是接触性故障,就要检查是否控制电路的时序故障。重点检查:(1)系统控制电路芯片。主要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芯片,ALE的地址锁存信号,以及主板上的南、北桥芯片等其他门阵芯片。(2)系统内存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主要是RAM的行选通信号RAS、列选通信号CAS、行列地址转换控制信号和内存数据读出驱动、内存芯片速度匹配关系。(3)系统各种时钟信号电路,主要是SYSCLK、PROCCLK、PCLK、DMACLK。

篇6

关键词:音像设备;控制;计算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TN6

广播音响系统是许多现代建筑内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对现代建筑的正常使用起着非常大的保障作用。在娱乐场所、宾馆、办公楼及大型综合性建筑中,音响系统不仅有着娱乐的功能,而且还起着提供各种重要信息的作用,在必要时可以作为进行行政管理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不断向着复杂化、大型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建筑物内音响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琐,传统的控制技术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音响系统进行现代管理的需要,因此在音响控制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是做好音响控制工作的必由之路。

1 音响设备计算机控制的特点

对广播音响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可以使音响设备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程度,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模块的增加或减少,这样可以满足用户现阶段和未来的需要。总的来看,音响设备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一共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控制系统可以对音响系统的信号源、放大设备以及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使音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人员随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从而及时清除。

(2)音响设备的控制管理系统上都配备有性能先进的显示屏,音响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上的对话菜单对音响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和准确。

(3)音响设备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音响设备的使用需求在控制系统上进行播放控制程序的编制,从而实现对音响设备播放内容的控制。

2 音响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2.1 在音响扩声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音响扩声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音源、放大器和扬声器。利用计算机来控制音响设备扩声系统中的音乐系统主要是指对所播放音乐的时间、音效和声响进行控制。音响扩声系统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控制和硬件系统的控制。

控制系统软件的加工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软件编程和在控制系统计算机的硬盘上刻录所需信号。总的来说,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软件来实现的。软件的一般采用VB语言进行,这是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种可视化编程系统,由于windows本身就带有多媒体系统,该多媒体系统的组件为Media Control Interface(MC媒体控件接口),在这个系统中,用户可以随时对多媒体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整个编程过程就是对合适的windows函数进行堆积调用。在软件的编制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先完成硬盘的录制工作,应重点与音像设备的使用方确定好以下几点信息:每天需要播放的内容、播放内容的时间长短以及在每天的什么时候播放音乐等。

在完成软件加工工作以后,就需要进行硬件的配置工作。硬件配置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音响系统本身的设备配置和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中主要考虑CPU、内存、硬盘和声卡的配置等。由于VB程序语言本身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并不高,因此现在的计算机CPU和内存基本上都能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在硬盘的选择上要根据信息源的多少进行决定。在硬件配置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声卡的选择,因为声卡对音乐的录制和播放质量有重要影响,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声卡其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声卡功能比较齐全但价格较高,有的声卡噪音较大,在选择时需要综合比较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声音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加工和硬件配置以后,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音响扩声系统进行控制。为了适应现代人的作息规律,对背景音乐/紧急广播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可以根据每天的作息时间进行设定内容的播放。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所播放的内容是不发生变化的,非常适宜计算机控制,这样可以轻松实现在每天的不同时刻播放不同内容的功能,省去了人工控制的麻烦。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信号源”的制作,主要是指将选定的播放内容、作息时间播放的音乐等以WAV和MP3的格式录入到硬盘当中。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信号”的失真度尽可能小,通常采用CD机作为源输出,个别的音效则选择现场录制的方式进行。

2.2 在智能音箱控制中的应用

图1 系统方案图

智能音箱控制技术能够使音箱通过USB接口接受电脑程序的控制,通过软件控制实现自动开关机、音量自动调节等功能,彻底替代传统的机械调节旋钮。系统的方案图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中音箱的控制核心是FC910V20芯片,其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音箱功能的控制。系统中的PT2313L是能够实现音量处理的芯片,主要功能是完成模拟音量的前级处理;TDA7375为集成功率放大芯片,共有四个声道;图中的BT134为可控硅,主要对交流电源进行接通和切断控制。音量处理芯片、集成功率放大芯片及可控硅均在FC910V20芯片的控制下运行,FC910V20通过电脑的USB接口供电。

相比于传统的有源音箱,该智能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USB通信的控制芯片FC910V20,及对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可控硅。系统建立以后,需要对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调试。首先进行USB控制电路的调试,首先是将USB接口连接到电脑上,正常启动电脑后如果出现“找到新硬件,已经完成安装”的字样,则证明USB控制线路已经与电脑建立了正常的通信,否则应检查各处的连接是否正常。其次,应进行电源的调试工作,调试时先不连接220V的交流电源,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控制界面看到提示信息“请检查音箱电源是否连接正确”后,连接220V交流电源,如果正确连接,则该提示会消失,否则需要检查可控硅及电路板上的各器件是否连接正确。最后,需要进行整机的调试工作,将功率放大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到电脑声卡音频的输出端,在电脑上进行歌曲的播放,通过控制软件将音箱打开,分别测试音量、高低音、开关机、左右平衡等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需要检查相关电路以及各电路与USB控制芯片的连接是否正常。

此外,在该智能控制系统中还需要安装一些与FC910V20相配套的软件,软件安装后即可在电脑上显示出USB智能音箱的控制界面,通过控制界面上的各个控件即可实现对音箱功能的具体操作。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音像设备的控制也逐步实现了智能化。音像设备在人民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音像设备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非常有必要也是从事音像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和维修工作的人员应该倍加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对音像设备计算机控制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音响扩声系统和智能音箱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丹.烟台国际博览中心音响控制处理系统[J].音响技术,2009(03).

篇7

Windows的注册表(registry)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它存储这下面这些内容:软、硬件的有关配置和状态信息,应用程序和资源管理器外壳的初始条件、首选项和卸载数据;计算机的整个系统的设置和各种许可,文件扩展名与应用程序的关联,硬件的描述、状态和属性;计算机性能纪录和底层的系统状态信息,以及各类其他数据。

二、注册表的结构

Windows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查看和维护注册表。我们可以看到,注册表编辑器与资源管理器的界面相似。它有六个分支(有的是五个):

hkey-classes-root 文件扩展名与应用的关联及ole信息

hkey-current-user 当前登录用户控制面板选项和桌面等的设置,以及映射的网络驱动器

hkey-local-machine 计算机硬件与应用程序信息

hkey-users 所有登录用户的信息

hkey-current-config 计算机硬件配置信息

hkey-dyn-data 即插即用和系统性能的动态信息

三、注册表修改方法:

1.软件修改(安全)

通过一些专门的修改工具来修改注册表,比如:magicset、tweakui、winhacker等等。其实控制面板就是一个这样的工具,只不过功能简单一些。

2.间接修改(比较安全)

将要修改的写入一个.reg文件中,然后导入注册表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错误的写入或删除等操作,但是要求用户了解注册表的内部结构和.reg文件的格式。

3.直接修改(最不安全,但最直接有效)

就是通过注册表编辑器直接地来修改注册表的键值数据项,但是要求用户有一定的注册表知识,熟悉注册表内部结构而且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会把系统弄瘫。

四、使用方法示例

1. 修改键值

基本操作: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确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左窗格选定你要修改的子键,在右窗格找到要修改的键值项,右击该键值项,按要求修改,修改完毕。

例如:为加快开关机速度,点击“HKEY-LOCAL-MACHINE”“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将字符串“WaitToKillServceTimeout” 数值数据20000修改为1000。

实际操作步骤: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在打开的注册表编辑器中向下找到“Control”,左击打开右窗格,在右窗格找到“WaitToKillServceTimeout”,双击打开“编辑字符串”对话框,在“数值数据”框中输入要修改为的数值数据“1000”确定。

2. 新建子键和键值

基本操作:右击父键,选“新建项”,在打开的“新建#1”中输入子键名,确定,右击新建的子键,在右窗格添加新键值项和键值。

例如:新建字符串,新建“HKEY-LOCAL-MACHINE”“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HungAppTimeout”的数值数据为“200”。

实际操作步骤: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在打开的注册表编辑器中向下找到“Control”,左击打开右窗格,右击右窗格空白处新建字符串在名称中输入名称“HungAppTimeout”,双击该名称打开“编辑字符串”对话框,在“数值数据”框中输入数据数值“200”确定。

3. 删除子键和键值

基本操作: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确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左窗格右击你要删除的子键,选“删除”;在右窗格右击你要删除的键值项,选“删除”。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软件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在我国及国外,计算机科学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普及非常有用的知识,但是,计算机教育教什

么,怎么教?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键盘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基础应用。键盘使用指中英文输入、数字输入、符号输入,计算机语言可以讲VC或者VB,计算机结构可以讲大体配件及接口,计算机基础应用可以讲字处理、表格处理等,学习计算机对智力开发和学习其他科目及进行某些方面的工作都有帮助。同时,中小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多元化世界的一门有用的课程,这类课程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用286、

386等中低档普及型电脑即可实现。

2.利用计算机的特色进行多媒体教学

包括初期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期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包括多媒体交互式学习)以及后期多媒体教学总结和评价。这项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非常流行,它开辟了趣味教学的天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有特别新鲜的感觉,能加快学习的进度,增加学习的效率,这对改变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这类课程应以高档多媒体电脑为主。

二、中小学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把握“两个方向”

1.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

学生将来进入大学计算机专业要深入学习计算机原理和语言,所以在之前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结构大

有意义。计算机结构分为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中小学生打点基础既可。关于计算机语言建议读文科的学VB,读理科的学VC,也是入门即可。

2.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

电脑的发展很快,要求学校和教师有超前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操作有代表性的标准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操作系统学会了,然后学其他应用软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软件有很多种,必须让学生学会操作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基础应

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等。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存在“两种模式”

1.利用学校的电脑并购买课件进行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可以买一些CAI课件光盘,有些学校电脑配置与光盘所需配置并不匹配,光盘也可能质量不好,这是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所以,在选用教育软件时要注重选用正品、精品,要与计算机硬件相匹配。

2.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课件

如工具软件Authorware,这个软件功能全面、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很容易就做出比较好的课件。还有Flash这个软件也是一款不错的动画制作软件,如果学校接入因特网,这些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以及资源都可从因特网上下载。没接入因特网的学校就只有用外存储器将这些软件装入电脑,配置高的电脑可以安装使用较新版的软件,配置低的电脑可以安装使用软件的较早版本,这要根据各校的电脑硬件配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篇9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不仅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还是丰富高校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其硬件设施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水平,而且影响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公共机房又面临着设备更新、应用软件过多、病毒困扰等多重问题的影响,因此,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工作,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现状

各高校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公共机房却在各高校普通存在,并且其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和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以教学为主,但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其它功能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主要功能是计算机基础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但同时承担着其它的重要功能,如锻炼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办社会各行业的各类培训、考试和考核等等。

(二)硬件设备更新快,设备不统一,维护难度大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快、更新频率高。各高校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建设,在不同时间采购的硬件其配置是不相同的,因此,高校公共机房的设备参差不齐。

为了便于管理,各高校在同一机房里采用的计算机其硬件配置基本是一致的,但仍难免个别机房同时存在多种配置的计算机,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带来的机房维护与管理的难度仍然相当大。

(三)应用软件众多,系统维护难度大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发展,高校很多课程需要在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进行,这就使得公共机房需要在某一教学时间单位内同时承担多种课程的教学,所需要应用软件的数量也就十分庞大,同时,在系统中还必须安装一些辅助工具(如安全辅助工具、教学辅助软件),因此,公共机房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很大,同时难度相当大。

二、高校机房管理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机房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探索机房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机房设备的维护

1.硬件维护。机房硬件设备是整个机房的核心,维护好硬件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转的基础。首先从维护机房环境卫生做起。由于计算机是比较精细的设备,优越适宜的环境有益于其使用寿命延长。窗户上安装比较厚的窗帘,可以防止机器被阳光直射,延长显示器寿命;做好除尘工作,保证机房环境整洁卫生,可以减少对主机内各个设备的影响;做好散热与通风工作,保证室内维持适宜温度有利于计算机长时间正常运转,并使学生有一个适宜的操作环境。其次,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对机器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机器能得到及时检修;管理员要保证用电安全,按时巡视电源线路,保证机房关闭期间电源是安全的;规章制度还要对学生在机房的行为与责任作出规定。

2.软件维护。(1)防范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因此,我们要加强防范。对新购置设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测,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病毒,并经过实验证实没有病毒传染和破坏迹象再使用。其次,使用一套公认最好的驻留式防毒产品,以便在进行磁盘及文件类操作时有效、及时地控制和阻断可能发生的病毒入侵、感染行为,尤其是上网的计算机更应安装具有实时防病毒功能的防病毒软件。(2)加强机房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机房管理进行必要改造,可以大大改善现有机房管理效率,同时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管理手段。首先,利用网络对机房进行网络监控,主要包括网络性能监控和网络使用情况统计两大类。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对机房作故障跟踪与故障检测。机房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则要求存储机房中每台计算机的网络访问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能够获取网络访问的统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监管,这也是营造绿色上网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其次,利用网络对机房进行集中式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降低机房日常管理工作量、提高机房管理效率。

(二)不同上机时段的机房管理

1.平时课间上机管理。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严格按照机房制定的规章制度,采取按机房分工负责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每

次上课前要进行教室巡查、卫生检查,课间与上课教师多沟通,以了解、掌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教室巡查可以预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运作的情况;卫生检查可以提高机房设备的安全;与上课教师沟通可以及时了解机房运作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无课时的开放管理。高校机房在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如果闲置会使其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无课时间段和周末机房都要开放。

三、小结

尽管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建设与管理虽然面临着建设资金短缺、管理难度大、工作量重等不利因素,但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硬件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建议,对高校相关部门制订管理方法、出台建设管理措施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寿斌.《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机房职能调查分析》[j].报刊精萃.2008,(22).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优势 发展 策略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这些领域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领域使用计算机始于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在我国兴起。最初它只是作为一般的计算工具。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工程理论的逐步完善,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会计电算化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工作过程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具有诸多优势。本文主要谈一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后劲力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一)实时性

众所周知,会计业务的处理在时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一般会出现月初数据的处理量小,月末的处理量大等现象,甚至当月的业务要推迟至下月才能处理完毕,无法及时提供有关数据,特别是在季末和年末时,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利用计算机则会提高工作效率,它能迅速处理会计业务中的信息,可随时提供有关数据,及时地完成记账、过账、结账、核算和编制报表工作,从而避免了会计信息的滞后现象,

(二)准确性

会计业务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核算准确,连续性强,相关性复杂。对于手工操作,由于人工的多道作业而使出错的几率不能消除,往往一处错,就会造成关联性错误,尤其出现的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延续性的失误或严重后果。一旦发现问题,用人工检错平帐往往得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重复作业。而计算机处理数据,只要输入的准确,它的输出就不容置疑。对出现的错误机器会随时提示告警,及时纠正,因此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预测预控性

电算化最重要的作用是能使会计人员从繁忙的帐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使会计工作真正发挥预测预控的作用。例如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和图形功能来推测某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功能随机查询各种资料数据;可以利用通讯技术获取外部数据,如企业的下属部门的基层报表或银行账面结转情况等信息,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预测的数据和预控的方法。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后劲力,以使其发挥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后劲力的策略

(一)为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相关硬件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设备作为数据处理工具的。硬件设备的配置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现,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后劲力,必须配置技术性能好的硬件。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很多,不同用途的计算机侧重不同,在选择硬件配置时应考虑所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模对硬件的要求,还要考虑今后软件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选择硬件设备应考虑下列技术性能指标:内存容量,由于会计业务数据处理量大,也考虑到许多会计电算化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因此,要求内存容量要大一点;外存容量。由于需存储的会计数据量很大,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外存空间;显示器。因为会计软件要大量采用醒目的画面和菜单,所以应选用高分辨彩色显示器;打印机。打印机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输出设备。选择打印机要考虑与选用的操作系统是否相匹配,可供选择的字体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带有汉字库等。

(二)为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相关软件条件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有好的硬件设备,而且要有支持系统的软件。这样才能使硬件、软件相互配合,促使会计电算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应该具备这些软件条件:操作系统,这是会计电算化中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DOS操作系统、汉字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等。选择一个操作系统要考虑与所选计算机的兼容性是否支持应用软件等因素;计算机语言,它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在各种程序语言中,C语言由于其表达能力强,表达方式灵活,生成的目标代码时空效率高,可移植性好,因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应用。

(三)为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相关人员技术条件

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所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设计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维护管理人员原则上都必须既具有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财会理论和财务实践经验,包括会计原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有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测试等技术等,此外,计算机硬件知识、系统软件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结构知识等也是要牢固掌握的,为了实现上述会计电算化的人员技术条件,就要将人员的培训先行一步,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

总之,在企业中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诸多意义,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后劲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余道红.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