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选用的卫生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的要求。节水器具包含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节水型淋浴器等。节水型水嘴最大流量不大于9,L/min(水压0.1,MPa,管径15,mm);感应式水嘴离开使用状态后,应在2,s内自动止水;延时自闭式水嘴每次给水量不大于1,L,给水时间4~6,s。陶瓷片密封式水嘴使用寿命大于20万次。节水型便器宜采用大、小便分档冲洗产品,大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6,L,小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4.5,L。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要有防虹吸装置,大便器一次冲水量6~8,L,小便器一次冲水量2~4,L。节水型淋浴器,淋浴喷头最大流量不大于9,L/min(水压0.1,MPa,管径15,mm)等。在设计说明、材料设备表中均有所体现。
二用水计量设置按用途设置
用水计量水表,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要求。对于住宅,其入户管上应设计量水表,住宅小区及单体建筑引入管上应设计量水表。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应分别设置水表,加压分区储水箱的补水管上应设水表,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出水管上应设水表,冷却塔、游泳池、水景等的补水管应安装水表,公共建筑中厨房、洗衣房、游乐设施、浴室等应安装水表计量。
三使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设计图纸中经常见到中水管道未做标识,没有采取防止误接、误用的措施。《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第8.1.6条写明,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①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②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③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④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防止误接。保证中水的使用安全是中水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主要内容,这点设计师不能忽视。
四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问题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指标,同时也是优选项指标,不低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才可以成为绿色建筑,而大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则可以加分,使得建筑有可能成为绿建二星、三星。但现实设计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1用水量计算有误
用水定额是计算用水量的基础,绿色建筑应进行节水设计,其用水定额应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50555-2010执行,其用水应为平均日生活用水的节水用水定额,而不是采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如办公楼每人每班最高日用水量是30~50,L,而节水用水量是25~40,L。宾馆客房最高日用水量250~400,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320,L。医院病房设单独卫生间每床最高日250~400,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320,L等。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出的用水量不同,而据此得出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亦不同。
2用水时间的确定
因为不同的建筑用水时间的长度有所不同,同一座建筑一年内不同时段的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对于住宅,夏季用水量较大,冬季相对较少,而公共建筑变化较大。如中小学寒暑假期用水量很少,年用水量不应按12个月计算,可按9~10个月用水量计;设有空调的公建,其夏季空调的补水量较大,如上述某图书馆,其空调补水按平均日冷却循环水量的1.5%计,小时补水量9.8,m3/h,使用时间10,h,日补水量98,m3/d,按用水时间120,d,年空调补水11,760,m3计。
3绿化用水量绿化、广场道路浇洒用水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能源利用
1 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的必要性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在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十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t二氧化碳。
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改变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式,发展新能源和绿色建材等绿色环保资源,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 绿色建筑中的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
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5个不同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除温和地区外,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分别针对各个建筑气候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建设部颁布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节能率为50%,即在保持相同室内热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降低一半。一些省、市根据当地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程度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节能率高于50%的地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是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
判断节能设计是否达标,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都提供两条并行的路径,一条是直接判断相关的一系列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称之为硬技术,硬技术主要包括:
1)高性能围护结构部件。
2)高效、节能的冷热源系统。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对于用电驱动的集中空调系统,冷源(主要指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的能耗是空调系统能耗的主体,因此,冷源的能源效率对节省能源至关重要。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反映冷源能源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将冷源的性能系数、能效比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等三个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根据能源效率将产品划分为5个等级,目的是配合我国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能效等级的含义:1等级是企业努力的目标,2等级代表节能型产品的门槛(按最小寿命周期成本确定),3、4等级代表我国的平均水平,5等级产品是未来淘汰的产品。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机组向住宅供热(冷)的住宅,用户需支付采暖、空调费用。作为收费服务项目。用户应能自主调节室温,因此应设置用户自主调节室温的装置;收费与用户使用的热(冷)量多少有关联,作为收费的一个主要依据,计量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测量装置和制定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3)高效的暖通空调设备及先进的系统形式。
4)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制冷与空调。
5)沼气、地下蓄能。
6)污水废热利用。
7)风能发电机。
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复杂的计算。证明能耗被控制在规定的水平,称之为软技术。软技术包括:
1)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利用设计专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精细设计(热岛、建筑热工、风场、日照、采光、通风)。
建筑能耗模拟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采用动态模拟方法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并计算动态负荷。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之后,建筑能耗模拟愈来愈受到重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复杂的计算成为可能。因此在全世界出现了一些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包括美国的BLAST、DOE-2,欧洲的ESP-r,日本的HASP和中国的DeST等。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不断的完善,出现了一些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例如EnergyPius,一方面建筑能耗模拟的研究重点逐步从模拟建模向应用模拟转移,即将现有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和项目,改菩和提高建筑系统的能效和性能。建筑能耗模拟可以应用于两种类型的建筑: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对于新建建筑,通过建筑能耗的模拟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使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经济性分析等:对于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建筑能耗的模拟和分析计算基准能耗和节能改造方案的能耗等。美国绿色建筑标准――优化能耗性能中定义了三种评估建筑能耗性能的方法,建筑能耗模拟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对于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改造来说,建筑能耗模拟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工具。
3 我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关键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对于世界上先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应寻找符合本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技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应采用产出投人比高的技术,而不是盲目采用投入高的技术。
2)应重视软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充分、严谨的方案论证,精心的设计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保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再贵的设备也难以发挥作用。软技术应用流程图如下
软技术实现的核心是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如前所述,国内外已经有相当多较为成熟而且容易获得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国内,清华大学开发的DeST软件是建筑环境及供热通风空调(HVAC)系统模拟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将现代模拟技术和独特的模拟思想运用到建筑环境的模拟和HVAC系统的模拟中去,为建筑环境的相关研究和建筑环境的模拟预测、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提供了方便实用可靠的软件工具。国外,EnergyPlus是由由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共同开发。EnergyPIus是一个全新而且向全世界免费的软件,它不仅吸收了传统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OE-2和BLAST的优点,并且具备很多新的功能。
3)研究表明:建筑能耗特性的30%以上取决于建筑设计阶段。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流程:构想、总体设计、细节设计、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由开发商、业主、建筑使用者、其它专业工程师、政府建设部门、设备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工程师共同决策完成。
篇3
【关键词】雨水资源,绿色建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比较丰富,降水比较集中,雨水资源是我国整体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效果比较差。伴随着我过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飙升,水资源日益短缺,因此,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缓解用水紧张的重要举措,发展雨水开发利用技术,建立雨水利用工程,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及其客观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助于贯彻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现状
我国的雨水资源从总体而言,蕴藏量丰富,但是,由于雨水季节性变化大,时空分布及其不均衡,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可以说,我国在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起步较晚。
其次,我国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从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存贮,等各种细节,对蓄水池、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装置都有着一定的技术设备要求,而我国在雨水收集系统,净化系统,贮藏,分流系统上发展都不够完善,技术的落后,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了很多雨水资源的流失浪费。
三,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重要意义
雨水蕴藏量丰富,污染性小,无需太多的加工净化成本,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直接,最为廉价的水资源。作为一种补充性能源,加强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目前水能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压力,更可以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步伐,促进环境保护的进程,促进生态和谐。
雨水资源可以应用的范围广泛,可以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在居民的小区安装雨水集成系统,进行雨水的收集,简单处理,实施贮藏,然后可以广泛的运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洗漱,园林的浇灌,票洗衣服,冲洗厕所,洗车等一系列生活细节,更可以通过对雨水资源的贮藏,在一定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消防灭火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可以有效的改变减小地表径流,减少居民去雨水排水压力,避免了城区水患的发生,避免了雨水落下受到污染,促进了整个居民区的排水安全。
四,雨水资源在绿色建筑中主要利用形式分析
1. 雨水的入渗利用
雨水的渗入利用是雨水资源最基本的利用形式之一,是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对整个地下水循环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当雨水降落之时,应份具体情况进行雨水的入渗利用,绿地上应直接促进雨水的下渗,让雨水直接渗入地表,成为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广场或者是交通道路等比较坚硬的路面,在 进行路面设计时候,可以设计留下渗水孔,在一些位置布置透水路面,在绿色建筑的房顶,可以选择种植一些绿色植被,既可以保证雨水的正常下渗,又可以营造出绿色清洁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绿色建筑小区的路面施工时候,路面要高于路边的绿地,但要进行实地勘测,保证雨水 降落时候可以顺利流入绿地。加强雨水渗入,不仅仅可以保证地下水的正常循环,还可以保持城市空气的清新湿润,促进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雨水的收集回用
雨水的回用主要是在雨水来临之时,采取一定的装置系统,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处理,并采取科学手段进行雨水的存贮,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根据进化后不同的水质,做出不同的应用选择,比如可以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当天气干旱时候进行绿化用地的浇灌,城市水池,喷泉的补水,进行洗车,清洗路面等多种用途,绿色建筑中,通过各种方式将雨水收集净化,可以用于洗浴,冲洗卫生间,浇灌花木等。既可以节省各种用水成本,有实现了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3.雨水的调蓄排放利用
我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不均匀,旱灾比较严重,当雨季来临时候,会形成很大的地表径流,如果渗入系统部完善,容易形成水灾或者涝灾,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梳理调蓄,比如修建蓄水池,水库等,将某一区域的雨水径流都集中储蓄起来,当旱季来临时候,开闸放水,既可以用于农业,园林的灌溉,缓解旱情,又可以减少水灾旱灾的发生,同时,通过对雨水资源的调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的问题,可以促进区域整体的生态和谐。
五,我国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发展趋势
1.我国的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朝着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趋势发展。各种不同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得到开发,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不断得到突破,国家大力的支持,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雨水利用标准,对居民住宅,商业用水,工业雨水利用等各个领域的雨水利用,从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安装进行了严格监督,对雨水收集,过滤,净化,贮藏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监控,并确立了一系列利用标准。各种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不断建立,以我国北京为例,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便制定了包括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城市雨水利用已在北京乃至全国引起重视并迅速开展起来,并正走上由示范到普及的健康发展之路。
2.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集成化加快,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密切。认识到雨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世界雨水协会成立,我国加入,并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了国际雨水开发利用的合作,雨水开发利用中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雨水利用技术的国际共享和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适用的集成设备已逐渐成为大的趋势。
3.雨水利用功能的多功能化趋势明显。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多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开发和节约用水,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促进了整个居民区的排水系统的优化,减少了地表径流,环节了居民建筑区的排水压力,同时,在新的世纪中,对雨水的利用不仅应用于居民的生活生产,更不断的在工业用水上实现了突破,更应用与环保和资源能源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雨水资源作为一种成本低,水质好,开发简单的资源,其独有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很长一段时期要不断研究开发的能源之一,加强对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设备的研究,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刘邑婷 左亚会 绿色建筑雨水资源的利用 [期刊论文]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5期
[2]张晓洁 叶青 陈泽广 刘俊跃 绿色住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会议论文],2008 - 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3]何强 柴宏祥 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期刊论文] 《环境工程学报》 2008年2期
[4]高明 刘剑英 利用雨水资源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景 [会议论文],2010 -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暨第35届年会
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了诸多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使社会建设者认识到了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性,使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上升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国际生态理念的发展,世界性的环保共识逐步形成,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也有了极大地发展,而节能建筑也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绿色节能建筑也是我国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剂良方。
一、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原则
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用最少的资源和最低的污染创造出最大的建筑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良好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要求在设计时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1、整体和谐
建筑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处于一种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中。因此,建筑物必须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通过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互动达到动态的平衡,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为此,设计时必须强调采用本地文化、原材料以及建筑资源,尊重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让建筑展现出地域特色。
2、健康宜居
建筑物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使用功能,即宜居——宜于居住、办公及其他需在室内从事的活动,这是建筑物之为建筑物的价值所在,不宜居不成为建筑物,这是建筑设计的归宿。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好采光、通风、换气、采暖、降温以及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问题,做到污水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3、利用充分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是高能耗低效率的行业,对各种资源和能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采用最优的方案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节水、节电、减少房屋的采暖和制冷方面的能源使用,这是设计时的关键环节,否则整体和谐和健康宜居无从谈起。因此,要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加以严格控制,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通过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余热回收等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争取利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得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二、现代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措施
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理念就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最低限度影响, 实现人、自然以及建筑三者之间的统一和谐。因此, 绿色建筑的实现其建筑的节能设计是关键部分。建筑节能主要指的是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 在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同时要保证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最小。经过专家的测算, 通过严密有效而又科学的建筑技术可以使得建筑能耗降低2/ 3~3/ 4。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实现。
1、选址和现场设计
建筑物的建筑地址是进行设计的首要问题,在选址时应遵守“争取阳光避风建宅”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选址时要结合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地质地貌和地形等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建筑物选址通常要考虑一下几点因素:第一,避免生态敏感地区,防止建筑物影响周围生态环境。第二,尽量将建筑物规划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因为该地区城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人们生活。第三,建筑物与交通设施的距离要尽可能短,从而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第四,参考该地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选择方便使用各项自然资源的地区。
在选址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建筑地点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以保证建筑物与自然条件和谐共生,这样的建筑才能算是绿色节能建筑。绿色节能建筑进行现场规划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最小化建筑现场的热岛效应,尽量扩大绿地面积;其次,要尽量避免对该地水源的污染,避免暴雨引发现场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减少自来水使用量;最后,在设计建筑现场时,尽量避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2、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一般由门、窗、屋顶、墙、各类遮阳设施等组成, 它们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建筑的能耗、室内空气质量以及用户的热舒适环境等。国外的资料和绿色建筑经验表明, 增加在提高绿色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方面的投资,完全可以利用为此节省的能源费用而来进行补偿,在通常情况下为改善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而增加的费用往往只占到总投资的3% ~8% , 而通过此项措施节约的能源却达到惊人的20%~40% 。
绿色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就是墙体, 由于在建筑中起承重或分隔作用的单一的材料墙体一般都不能同时满足绿色建筑比较高的隔热和保温的要求, 因而, 在绿色建筑中的复合墙体得到了飞速发展。复合墙体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内外墙热桥的问题, 同时还具备有效增加室内的实用面积以及便于室内进行二次装修的优势。目前, 复合墙体的内外保温体系主要使用的是模压或挤塑聚苯板、玻璃棉板等各类保温材料(删掉此蓝色字体)。在绿色建筑中, 窗比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要大很多, 一般情况下门窗于室外的热交换至少会造成35%的住宅热损, 因此将建筑中的单层玻璃换成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是绿色建筑中降低门窗热耗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屋顶的保温技术中较多使用的是加气混凝土或水泥珍珠岩等架空保温屋面的技术。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要随着科技和新型保温材料的发展而发展, 进而更好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功能。
3、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以补充景观水,通过景观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所以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点中,这一项是绝对不能少的。
4、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及采光
由于近年来城市空气指数骤然下降,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时应该将此问题考虑在内。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将建筑内部及外部有效连通的方法,保持室内的自然通风,并在设计之初考虑采光问题,让建筑物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阳光照射,这样既节能又环保。同时自然通风及采光可以让使用者心情舒畅,亲近大自然的感觉舒缓城市人的工作压力,所以这点得到很多人的推崇。
5、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在居住建筑设计上被广泛推广。从近年来的能源使用和发展情况来看,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如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外,从使用效果和居卫的淋浴费用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删掉此蓝色字体)。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需要通过节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是建筑功能各个子系统和各种节能技术应用的综合,涉及到建筑行业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时又受国情、地域及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经济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荣. 浅谈住宅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J]. 建筑, 2009,(13)
[2] 王怀. 关于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J]. 科技风, 2010,(13)
[3] 马敏崇. 刍议做好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相关设计工作[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ments 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Case study of one office building project in Tianjin
Li Bao-xin1,Yu Ying-yu2,Liu Xiao-fang1
(1.Tianj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Tianjin300074;
2.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Shandong264005)
【Abstract】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ments exist in LEED, Green Mark, and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as essential part for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n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ese standards. Finally, the sugges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in green non-residential building is proposed and one office building project in Tianjin is studied as study case.
【Key words】Green Building;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1. 前言
(1)绿色建筑作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均有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要求,同时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评估等级规定了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策略。
(2)目前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缺少完整详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分析过程;往往是在现有设计方案基础上验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是否达标;在现有设计方案基础上叠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以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初投资较常规系统高,上述问题可能会降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盲目堆砌技术违反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3)本文主要关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定、不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美国LEED标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标准对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要求,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进行思考,并结合天津市某办公楼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
2. LEED评价标准中可再生能源利用
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标准是美国绿建协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提出的以商业运作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国际化的认证体系,包含街坊(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建筑(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 Core and Shell Development, Schools, etc)两个层面的标准[1][2]。LEED标准鼓励和认可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分为两种形式: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和异地绿色能源。鼓励采用项目现场可再生能源的自给来减少应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与经济负担,其评价是基于场地内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量占建筑能耗费用的比例,不同评分对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求如图1所示。异地绿色能源在于鼓励建筑应用电网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至少为期2年的可再生能源合同来从异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满足建筑35%的电耗。
图1LEED NC标准中不同评分对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求
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3. Green Mark评价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Green Mark标准是由新加坡建设局制定并主导实施的、实践比较成功并在亚洲国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一套评价标准。该标准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评分根据建筑的预测能源效率指标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电耗的比例来进行(表1),最高得分为20分[3]。
4.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定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申报中最常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有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在此标准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天津市绿建标准)是结合天津市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天津地区的所有绿色建筑项目均应依此标准进行评价。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规定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满足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25%,或可再生能源提供采暖(制冷)满足建筑热(冷)负荷的10%或者地热供暖满足建筑热负荷的20%),得分20分,并设有优选项鼓励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对应的评分如图2所示[4]。
图2公共建筑中优选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
图3天津市某三星级办公楼方案示意图
图4建筑屋顶的太阳辐射模拟分析
5. LEED、Green Mark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内容对比
5.1LEED标准、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建标准在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都具有相关的要求,综合比较各标准中相关内容,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1)各标准都将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评价建筑绿色与否的重要内容,鼓励建筑对场地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对应条款的评分都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以此鼓励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的采用。
图5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确定思路
表2三星级绿色建筑的优选项达标分析(公共建筑+设计标识)
5.2其不同点为:
(1)LEED标准除了鼓励采用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外还对异地绿色能源的应用进行鼓励,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合同能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关于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计算,LEED标准基于建筑的能源账单,Green Mark标准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建筑总电耗的比例,天津市绿建标准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为一次能源后占转为一次能源后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3)LEED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的界定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不同,其中LEED标准认为地源热泵等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形式不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4)对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必要性,而LEED、Green Mark标准的较高等级评定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根据天津市绿建标准申报三星级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而言,在所有优选项(12条)参评的条件下,至少需要满足9条,得分不低于14分。设计标识阶段优选项达标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一般公共建筑项目而言,透水地面面积比通常会成为制约因素;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一般不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外遮阳以固定式外遮阳为主;利用旧建筑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优选项得分无法满足要求,公共建筑的项数也不满足要求。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的建筑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6. 绿色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及案例分析
6.1项目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某办公楼为例进行分析,该建筑面积为20000m2,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图3)。场地位于浅层地热能较适宜区,并具有地源热泵埋管区域。天津市太阳能资源属较丰富的二类地区,总辐射接近6000MJ/m2,可利用天数近200天,并且建筑屋顶遮挡较少(图4)。
6.2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确定思路
根据项目功能及定位,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估,确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同时注重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图5)。
6.3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技术与经济适用性比较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水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等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生活热水的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冷供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跨季节蓄热。地热水供暖系统以地热水及其尾水梯级利用作为供暖热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表3),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空调系统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其中生活热水作为空调系统的一个用户末端对太阳能进行利用,最总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约为30%,远大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要求的10%,为项目达到三星级提供有利条件。
表3本项目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 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7. 结论与展望
LEED、Green Mark标准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内容对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具有启示作用,应完善天津市绿建标准中对异地绿色能源的要求,以此促进合同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将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在内,不同的项目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结合项目的定位和功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比较,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运营管理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
(2)三星级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3)对于地热水供暖系统,在有资源条件的项目中可采用,但是地热井对地下地质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参考文献
[1]LEED 2009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3]BCA Singapore,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1, 2013.01.
[4]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Tianj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DB/T29-204-2010.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呈现出了日益繁荣的景象。在城市风采中,建筑物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是建筑物的高度还是建筑物的外观都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发展态势,让人为之惊叹。
1、建筑设计的特征与条件
1.1、建筑设计的特征
无论是古代的窑洞还是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每一个建筑都汇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心血,在建筑物背后是众多建筑设计在为其支撑,只有建筑设计做的科学可靠,建筑物才能呈现出应有的面貌。建筑设计依据设计形式、功能以及其创造性而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区别,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特征。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与其相关的利益者所提出的使用需求,其次要符合人们的欣赏需求,具有美的艺术。
1.2、建筑设计的条件
建筑设计的首要条件是要拥有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主体的集合,而建筑设计正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运用,因此,建筑设计要以一定的设计条件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完成建筑设计,切不可凭空想象、忽略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际自然条件。创造性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既体现出了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又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潜能和意愿。
建筑设计的条件除了包含创造性思维以外还要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建筑设计者本身,这些需要设计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提炼和升华才能产生。所谓创作灵感则是设计者的一种想象力,好的建筑设计作品需要设计者拥有充分开阔的想象力,并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想象的画面变成作品,形成设计的主体。
2、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2.1、现代建筑设计技术成熟,设计科学合理,但缺乏生态理念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条件。不管是建筑的室内设计,还是建筑内部的技术处理,如建筑稳固的结构、防火设施、通风系统、墙体防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另外,建筑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们对安全舒适生活的需求。但是在提倡低碳生活的现代社会,建筑设计却没能很好地体现生态理念,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
2.2、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迥异,独特创新,但缺乏现代化的理念
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与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关。就我国来说,每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迥异。通常来说,建筑设计是指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并基于建筑原理,设计符合一个地区特色和风格的建筑。这是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最好的诠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城市的精神象征。放眼我国,多元化的城市发展和民族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结构设计也吸引了国外建筑师的眼球。
3、建筑设计的创新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因此,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前行,在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
3.1、建筑设计思维理念的创新
(1)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部分,人文精神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核心。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增加大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令人们通过城市建筑能深入领悟家乡的文化底蕴。
(2)建筑设计应加入绿色生态理念
现代社会,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融入了绿色低碳理念,因此,建筑设计也应把这种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可以向全社会传递环保意识。总的来说,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结合社会的先进理念
3.2、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1)建筑设计向智能建筑发展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校、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建筑设计中,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高标准的使用要求,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为人们节省出一定的时间,也创造出一定的便利。
(2)做好建筑节能发展
能源是当今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融入节能的元素是一项十分可行的创新思路。当前,在一些城市以及一些部门内,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比较薄弱,给予的关注度也较低,这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做好建筑节能发展,应首先强化公众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加大建筑节能的投资力度和监管力度,通过加大投资促进建筑节能项目的快速发展,并通过委派专业部门和管理人员监督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际上是对“节能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融合,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三方面: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以及回归自然。绿色建筑既是对环境的保护又是对人类的保护,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设计理念,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是未来建筑设计创新中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4、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不仅仅停留在居住需求,而是进一步的审美需求和精神层次的需求。所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满足社会经济好文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追求与国际接轨,同时彰显本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也从传统的中国风格到西方建筑风格转化。因此,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习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借鉴其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时要注重与本土文化结合,,使建筑设计在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不失国际化;另一方面,建筑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低碳绿化的环保建筑。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环保和绿色生活。在此宏观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应注重其环保性。在未来,节约型和环保型的建筑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因此,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相同。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下,建筑设计为建筑物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创新建筑设计理念是提升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文章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构想进行了阐述,并具体提出“做好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设计向智能建筑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三种设计创新方式,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王炜.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3,06:23.
篇7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 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 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 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 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和重建, 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环境规划则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 它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措施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
1、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 、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 河 、湖 、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 、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 城市产业设计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 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 、高标准、 科学地予以实施,并且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 教育、 医疗、 物流、 文化 、信息、 房地产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设计、 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 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此外,还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 、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 、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3、 城市住区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即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 气 、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 化学污染、 放射性污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 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 、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 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5、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总之,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既不是以减少人类利益(文化价值)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自然价值),而消极、被动地限制人类行为,即自然中心主义,更不是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或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前提来保护自然环境,即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运用人类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生活,在实现人与自然公平、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内部的公平,实现更高层次的人—自然的双赢:和谐发展、协同进化,这是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睿.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探析[J]. 科技传播, 2011,(12)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我们所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度。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随之提高。从反面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剂。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2、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2.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2.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2.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3、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1、城市建筑和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进步让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规划师意识到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绿化的低碳思想。通过实际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设计与植物绿化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拓展,既丰富了建筑物的绿化景观,又能够实现生态降温,缓解城市发展热岛效应的负面环境影响。建筑群落的植物绿化对周围空气质量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降低环境污染。由此可见,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质量的考核标准之一,其作用和地位会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凸显,有关部门已经将城市综合绿化面积列为考核城市规划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生态量度提升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绿色容积率的确定有以下三种方法:
3.1.1、城市规划师可以遵照城市整体规划对绿化效果的要求和期望来进行设计;
3.1.2、依照有地块预设绿化功能的占比大小来确定设计;
3.1.3、依据地块绿地面积大小的未来发展规划指数来确定设计。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的需要,三种设计确定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此保证城市建筑和规划生态量度。
3.2、进行生态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除了要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编制以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精心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规划发展既能够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格特色、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差异,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化目标的实现。城市住宅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是该基础设计的三大主要内容。住宅区域的科学规划设计可以参照生态建筑原理,让生态建筑的基础设施构成趋于完善,生活环境也能够满足住户需求,整体构建还囊括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在内,形成完整统一的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设计规划的平台,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在教育、文化、信息、物流、房地产、医疗等产业拓展方面有所突破。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的建立能够加快产业生态转型的工作效率,以提升GDP 中生态经济所占比重;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以建筑、园林为主人文景观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建筑景观的设计重点放在了空间天际轮廓下的规划设计方面,此规划设计仍以平面规划为基础,主街沿道建筑景观设计既要顾及到超高层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还要对低层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布置。园林设计方面要以沿河湖、溪、江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主,将城市文化、历史传统、生态环境及现代生活要求融于一体,让整体规划的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得到提高。
4、结语
总之,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其实,很多城市成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规划合理经济、环保便可得兼。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进,陈爽,姚士谋.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06:99-103.
篇9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生态美学;景观生态产业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做好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背景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应当是:(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组织力。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而设计出了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2 生态景观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设计是指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模式。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保持水循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摒弃掠夺式开发的弊病,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为了保障城市发展规划对原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4 种类型。根据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和城市空间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划分,对城市生态设计采用的方法叙述如下:
(1)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高效地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2)随着自然生态和建筑智能概念的深入人心,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体现现代、智能、科技、舒适性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体现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维护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居住区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现代的人居景观环境要求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结合自然环境做好小区景观设计。
(3)在房屋建设开发、设计中提倡使用环保施工工艺、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建筑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清华东路公寓、大学生公寓等的外墙设计为全现浇装饰清水混凝土剪力墙。清水混凝土墙面建筑是不再进行外墙装饰、将结构与装饰一体化的建筑,即用清水混凝土这种最自然的材料来表达建筑本身最纯粹的美。它没有多余装饰,消除抹灰,减少了湿作业,节省工料。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有利于环保、节能。
(4)住宅的装饰设计、施工应从保护人体健康出发,安装更先进节能的建材、窗户和隔热设施,采用更好的节能装置和更加有效的采暖和空调系统等。为使住宅的能耗降低,开展各种新型节能装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比如将一种能阻挡99%太阳紫外线和 79%太阳能的玻璃功能膜贴在玻璃上,能有效地改变玻璃采光值和其它物理性能,大大节省室内制冷制热费用,并可减少太阳光照射对室内物品的破坏等。还可采用新型节能玻璃排斥太阳热量,减少夏天的空调负担。建筑装饰工程中不仅要求材料美观、耐用,同时更关注的是有无毒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环境的影响。
3 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的前景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规划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逐渐体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对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加深,生态健康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使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更多的既能顺应自然环境规律又能表达人类实用与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问世。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凸显出人性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总体特质。人性化特征是景观发展的中心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它是景观规划超越功能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它呼吁设计为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受众进行设计将不断增加景观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另外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的设计会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同传统的景观形式相比,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景观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未来景观的信息化发展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信息的高度发展为景观的表现形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其生态功能的完备与审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景观系统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各种标志系统和指示系统将以更加丰富、简洁便利、高效的形式出现;信息化的提高,无疑使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增强,人的参与,景观的影响,使时空感觉产生变化。
景观发展的多元化来源与文化的多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文化景观呈现迥异的面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观的发展不应是走向一种声音,而是保留地域特色的差别,我们应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文化构成的脉络,地域文化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4 结束语
目前对于组成生态城市的各要素的研究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综合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应在分析考察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生态城市勾画蓝图。生态景观城市的构建与设计,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其理论与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必须把握设计总原则,从城市总体到植物设计出发,才能加快生态景观城市的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71.
篇10
【关键词】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会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产生总体变化,城市功能逐渐融合,或逐渐分散,对城市交通功能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导致其变化,进而对住宅居住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其要求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应当注重完善城市的使用功能。
二、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2、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三、城市规规划评价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评价体制的原因,当前很多规划环评属于反映型评价,即规划成果已经完成了再进行评价,评价技术人员并没有参与到规划过程中,与项目接触时间很短,使得环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评价人员可能调整的余地十分有限,很难从环境的角度全面地否定一些规划,而只能针对规划给出些补救的措施和建议。规划环评自身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评价时间和结果都不能保证。理论上说,环境评价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可以明确项目开发者的环境责任并规定应采取的环境保护行动。第二,可以为项目设计者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第三,可以为环境管理者提供项目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而对于环境评价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将它看成是项目环评向规划层次的扩展,认为应主要基于项目环评发展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与模式;二是将规划环评作为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规划环评有效性最终体现并非报告书质量如何,而是评价结论对于能否促进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目前规划环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前一观点,因此使得规划环评过分依赖项目环评中的定量方法去研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规划,评价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同时,规划环评的容和技术方法过于复杂,造成编制时间较长。第三,规划环评自身制度的不完善使评价失去其基本意义。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环评成为某些业主花钱消灾和某些评价人员拿钱替人说话的潜在寻租机会。因此,规划环评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其基本的意义。
四、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探讨
1、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城市把中心城“街”式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划分出来,由绿化、景观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街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生态、防护、安全、美观的功能。城市带状绿地以线性的空间特质,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具有空间形态线性结构外,还具有构建城市网络的较高连接性,另外因为其具有较长的边界,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接近绿色空间的机会,其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可达性。除了以上二点外因为带状绿地宽度相对较窄,视线的通透性较好,带状绿地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大型互通立交的设置
城市立交的选型除考虑交通需求外,同时必须考虑立交规模对城市的影响。一般立交规模越大,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通常,全苜蓿叶型或半定向半苜蓿叶型的大型互通立交,动辄桥梁面积数万平方米,占地数十亩甚至上百亩,设置在城市中,体量巨大视觉突兀,占用了城市大量的宝贵用地,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城市主干路上设置这样的大型立交,解决的仅仅是一个点的交通问题,相邻平面交叉点的问题仍然存在,形成连锁拥堵,单点的互通立交发挥不出交通效益。因此,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不因只孤立地考虑一个点,只有形成该主干路方向的交通连续快速行驶的“快捷路”模式,避免设置占地很大的互通立交,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干线道路的交通。
3、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命题。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时,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在完成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上,要认真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宗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和城市特点。运用生态建筑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形成的物质生活环境、社会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的设计原则,一是要要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布局;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对城市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三是要利用好原有生态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升生态系统的实践价值。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当前最为突出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从实践经验上看,更好地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是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的关键所在。
五、结束语
城市总体规划中研究确定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的方向、规划区范围、空间结构布局、实施时序关系等一系列关键的城市发展框架决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因此,适时开展规划环评,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将会在宏观上对城市规划起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关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李琦,张春艳浅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李哲,曾坚,肖蓉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的系统建构[J].现代城市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