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文化属性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的文化属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的文化属性

篇1

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理解,首先必须要明确理解文化的涵义。“文化”一词是我国语言系统中古代已经有的词汇,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然这里夸大了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理解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三点是共有的:一、文化是人创造的,包括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没有人的行为,就无所谓文化;二、文化能影响人,人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三、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任何文化要想发展,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一、旅游资源文化属性建设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建设是发展韩城旅游事业的必然之路。

当前,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顾自开发旅游以来韩城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各个行业都开始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借势而发,在那时要是能开辟一个景点,就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只要是有一个像样的景点,就有着绝对的优势。

第二个阶段是广告竞争。当人们渐渐认识到旅游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新兴产业时,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是有一点自然或是人文资源的地方都建设为旅游景点。几年之后,很多地方都有了初具规模的景点,为了游客,各个景点都不惜工本的打广告,进而发展成了广告的竞争。

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这么多年的发展,旅游业也渐渐成熟,游客的素质也不断的提高,于是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即文化竞争。景点是否蕴含着独特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景点文化属性建设是防止韩城景点趋同化的必然之路。

景点的长久发展与生命力关键是区别于其他景点的文化属性。一个没有文化特征,没有个性特征的景点很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走的长远。韩城目前的各个景点几乎是一样的,没有鲜明的特色,党家村与古城都打的是明清建筑的旗号,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是纯粹的祭拜,其他的都是打着元代建筑的名号,这种几乎是一样的思维弱化了司马故里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多出了些许疑问,难道一个以历史文化著称的名城竟然只剩下这些?事实上韩城这么多景点,各个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各有各的特点。

多年的总结可以明白,韩城旅游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是韩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丰富的文化差异造就的。假如去除了韩城特有的文化,就很难依靠古建筑和文物形态给人以永久印象。景点的发展和长久不衰,就必须要在文化建设上下大力气。

(三)文化属性的建设是保存和延续历史的必然之路。

西禹高速路在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魏长城横穿而过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争论,从景点的文化属性来看我们明白了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一次不经意的破坏,从此再也不会拥有。也许是魏长城无法挡住秦军的铁骑,又怎么能挡得住横穿而过的高速路?如今只剩下断了的长城和横穿而去的路。历史在这里也断了层,因此建设的本质是营造有利于景点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保存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现阶段韩城怎样走景点文化属性建设道路

(一)树立景点文化的意识。韩城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已经走到了其他地区前面,理解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好处,在景点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却不知道景点的经济价值的最主要部分早已经不在于设施建设,而在于景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没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景点的文化特色,不重视特色文化开发利用,面临的将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景点文化属性的建设,把文化属性的建设放到景点建设的前面。

(二)对景点文化属性的建设做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建设是一个多学科问题,对学术理论依据要求很高,现在还没从事景点文化属性建设方面的研究,建议将景点的文化属性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组织从事文博事业的老同志,进行有针对的性的研究工作,给后期的建设工作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篇2

[关键词]798艺术区;旅游吸引物;文化旅游;中外游客;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3-0057-06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18联合厂的电子工业厂区所在地。该联合厂由798等数个工厂组成,建于1951年。1989年,工厂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工人大批下岗,各厂均出租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空置厂房作为雕塑车间。这一举动后来被认为是798艺术区发展的伊始。此后,陆续有一些艺术家进驻。

2002年,中外艺术家进入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段。他们在此创建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推动了798艺术区在短时期内的迅速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举办了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规模空前,从此,798艺术区声名鹊起。2003年年底,土地所有者七星集团开始在798艺术区周边展开拆迁行动,希望把土地卖给地产商,以解决企业自身下岗、退休工人的安置问题。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委、区政府,市区两级的人大、政协,以及规划等部门陆续到798参观、视察、调研,而后决定保留798艺术区。

2003年以后,到798艺术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对到北京的中外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日益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北京被美国《新闻周刊》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而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是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夫人纳黛特・希拉克参观798艺术区之后,把这里称为中国正在苏醒的标志;2006年,798艺术区被国家正式评为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007年,798艺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有关报道,美国CNN最新调查显示,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外国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在此之前,798艺术区已经被外国旅游者列为仅次于长城、故宫的第三个必须前往的景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考察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时,也慕名专程前往798参观。现在,通过官方渠道要求在2008年安排参观798的奥运代表团就有30多个。2007年5月1日,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富拉剧团在798艺术区举行实验戏剧《帝国》的全球首演。

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废弃工厂区,在没有经过旅游开发规划部门预先设计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了外国旅游者的热门景点,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笔者基于这一现象,对798艺术区进行了相关的考察。这一考察集中在对到访798地区的中外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市场中需求者的动机和偏好的了解,来考察798艺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以此来探究这一地区是如何成为目前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的,很显然,它所成功的一般特征,应该对国内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我们在考察798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问卷设计阶段,笔者除实地调研考察,从各种途径搜集与访问者需求动机及偏好相关的信息外,还特别参考了2005年9月北京市旅游局撰写的《“798艺术区”调研报告》中与访问者需求动机与偏好之相关题项。

正式调查发放的《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主体,共涉及了16道与访问者需求动机及偏好相关的问题;第二部分为个人信息,共计6道题。

正式调查采用以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2007年3月底至4月初,调研小组针对798艺术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具有不同消费能力的中外访问者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80.55%;其中,针对中国访问者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为80.00%;针对外国访问者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81.33%。通过推断798艺术区中外访问者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中外访问者样本所占比例的允许误差为8.04%,即798艺术区的中国访问者占49.89%-65.97%,外国访问者占50.11%-34.03%(推断过程见附录)。

关于798艺术区访问者需求动机与偏好的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被访问者总体中,19.31%为艺术工作者,34.48%为艺术爱好者,46.21%为一般访问者。其中,在中国访问者中,48.81%为一般访问者,27.38%为艺术爱好者,23.81%为艺术工作者;在国外访问者中,42.62%为一般访问者,44.26%为艺术爱好者,13.12%为艺术工作者。

三、对中外游客的基本分析

1、关于中外游客到访798的动机与偏好

在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到访798艺术区的目的、对798艺术形式的偏好和看中哪些798艺术区的特质等几个选项,来主要考察中外游客的动机与偏好的情况。由于这部分我们使用了多项选择,因此,我们主要用一般的比例分析方法来说明中外访问者被调查的情况。

中外游客到访798艺术区的目的参见表2。

在表2中,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访问798艺术区的目的基本一致,均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沟通以及购买艺术品等。

然而进一步的细分和归纳汇总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外艺术工作者都以观摩学习和交流沟通为最主要的访问目的,但他们各有偏重,外国艺术工作者注重观摩学习,中国艺术工作者更注重交流沟通。在一般访问者中,中国访问者主要体现为一般性的观赏,其他比例均较低,而外国一般访问者在各种选项中的比例则相对平均,可见,外国访问者不仅仅注重一般性的观赏,他们更热衷于各种体验活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各类别访问者的购买艺术品比例均高于中国访问者。

当进一步探究中外访问者对798艺术形式的偏好时,我们发现,798艺术区的设计对中外访问者最具有吸引力(51.03%),其次分别是绘画(41.38%)、雕塑(34,48%)、摄影(28.28%)、行为艺术 (22.07%)、其他(15.86)。在中外访问者的对比中,除了对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的关注度存在较大差异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图1)。

由此可见,无论中国访问者,还是外国访问者,在对798艺术区艺术表现形式的认同感上是基本一致的。

那么,798艺术区的哪些特质为中外访问者所看中呢?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外访问者所看重798艺术区的特质依次为:文化氛围(70.34%)、艺术价值(52.41%)、建筑风格(34.48%)、商业开发价值(17.93%)、历史价值(14.48%)、知名程度(11.03%),以及地理位置(5.52%),且中外访问者没有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吸引中外访问者的主要特征是798艺术区的文化艺术体验与感受。

2、关于中外游客对798信息的获取途径

我们的调查显示,亲朋好友是中外访问者公认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途径;旅游中介组织(包括旅行社)则极少成为中外访问者获取798艺术区相关信息的来源途径;中国访问者较多从电视广播这一途径获取798艺术区的信息,而外国访问者较多通过报刊杂志获取相关信息(表3)。

通过中外访问者对798艺术区信息的获取方式上,我们不难看出,798艺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是在不为旅游经销商所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到访的游客属于散客旅游群体。

3、关于中外游客在798的逗留时间与消费

我们利用交叉量表的分析方法,对中外访问者在798艺术区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支出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论是:中外访问者在798艺术区停留时间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2-5小时,相比之下,艺术工作者比一般访问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平均停留时间稍长一些。对于798艺术区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的自发形成的文化艺术区来说,这已足能证明798艺术区的吸引力及其未来发展潜力。而在消费支出方面,中国访问者在798艺术区的消费支出以0-300元居多,平均花费760.60元;外国访问者的消费支出以100-300元居多,平均花费844.03元。可见,798艺术区的访问者具有消费能力强的特点,外国访问者比中国访问者的平均消费能力略强一些。我们曾经在2004年对北京市高端休闲旅游市场研究时,对高端旅游市场的平均花费作过定义,即一个游客每人每天平均花费在500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者,可以被认定为高端休闲旅游消费人群。而这里我们对照着这个定义,访问798艺术区的中外游客在平均半天的逗留时间里,每人的平均花费均超过了这一水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能够提供游客充分自由体验的旅游景点,往往是游客的消费支出更高。

4、关于中外游客对798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我们采用了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的分析方法。

为了准确地了解中国访问者与外国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首先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均值的t检验,结果分析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说明了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的均值分别为3.55和3.62,二者样本均值存在着差距。

表5列出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0.586,显著性概率P=0.445>0.05,所以,可以得出假设方差相等成立,即两个总体的方差相同;此时,均值差的显著性概率P=0.446>0.05,所以,我们认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组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在总体满意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说明,样本问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是由样本造成的。

在确定了中外访问者在总体满意度评价没有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我们从交通条件、停车区域、环境状况、卫生条件、规划布局、艺术表达形式和宣传推广力度7大方面来测算访问者的感知评价。

图2表示了访问者感知评价的平均值折线图。平均值代表了样本总体的平均态度,总的来说,访问者对环境状况(3.66分)、规划布局(3.64分)和艺术表达形式(3.99分)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总体满意度,最高为艺术表达形式;而对交通条件(3.39分)、停车区域(3.28分)、卫生条件(3.37分)以及宣传推广力度(2.88分)的感知评价均低于总体满意度,最低为宣传推广力度。这说明,当旅游吸引物能够为游客提供出足够的特殊体验和环境氛围时,即使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营销,访问者仍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

为了找出影响访问者对798艺术区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我们又以交通条件、停车区域、环境状况、卫生条件、规划布局、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宣传推广力度为解释变量;以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在检验数据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运用SPSS12.0软件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表6是描述统计量,可以得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从这部分结果看出:相关系数R=0.799,判定系数R2=0.639,表示因变量“总体满意度”有63.9%可以由自变量“感知评价(7个方面)”来解释;调整的判定系数R2=0.621,回归估计的标准差=0.360,可以看出此回归的拟合优度还不是很高,这也说明多选解释变量还不是很全面。

表7是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多元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这部分结果显示:统计量F=34.673,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说明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是明显的,因变量“总体满意度”与自变量“感知评价(7个方面)”之间确有线性回归关系。

表8是回归系数分析,可以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系数的显著性。从这部分结果可以看出:艺术表达形式的检验统计量t=5.837,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宣传推广力度的检验统计量t=4.827,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环境状况的检验统计量t=3.116,显著性概率值P=0.002<0.05;交通条件的检验统计量t=2.964,显著性概率值P=0.004<0.05。由此证明,艺术表达形式、宣传推广力度、环境状况以及交通条件对访问者总体满意度有着显著性的线性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总体满意度=0.230×艺术表达形式+0.157×宣传推广力度+0.141×环境状况+0.122×交通条件。

在上面的方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表达形式对中外游客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响最大,其影响因子为0.230。由此可以看出,798艺术区的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决定了798艺术区对游客的吸引 力,如果能够很好地保留这个艺术区的创意氛围和自由空间,该艺术区的文化旅游价值就能够得到旅游访问者的认可。

四、我们的结论及引申的问题

798艺术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如何被转化为艺术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附带产品,就是它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资源,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关键的问题是,它是一个市场自然生成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

实际上,类似798艺术区的现象在国外并不罕见。以美国纽约为例,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休斯敦街的南端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废弃工业厂房仓库区,被称为Loft,一批贫穷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因为缴纳不起市区住房的昂贵租金,纷纷入住这里开办工作室,开始了他们自由的现代艺术创作。从此,Loft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符号,也被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后来这里被人称为“SOHO”区,全称为“South ofHouston Street”,SOHO已成为纽约美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同时,由于SOHO区的形成,各种艺术、文化、媒体很快驻守当地,接着,购物人潮及观光客大批涌来,自此,这一萧条的城市街区显现出了勃勃生机。美国纽约的SOHO区也是一个并没有进行规划而自发形成的旅游吸引物。

798地区原有资源的特性,就在于它的艺术功能和文化氛围,以及它所保持相对淳朴的建筑风格和开放格局,让游人能够在其艺术的表达中自由自在地徜徉,来体验它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旅游现象。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文化旅游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解释。从民族学角度来看,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基于需求一种全新的深层次文化经历,无论是在审美、知识、情感还是心理方面都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Reisinger,1994:24)。而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中心或旅游吸引物,让当地人表演的一些宗教仪式、典礼或舞蹈,文化旅游的更丰富含义在于这些活动与许多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Fridgen,1996)。玛萨森(Mathieson)和沃(Wall,1982)认为文化包含了行为的条件及其产生的结果。

篇3

[关键词]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旅游开发;曲阜[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5―0054―07

1 引 言

文化遗产资源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对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后,往往成为旅游热点。但从总体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难以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对于比较成熟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来说,现有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如何进一步开发、完善和提高,是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以曲阜为研究对象,分析世界文化遗产深度开发的路径。从全国范围来看,曲阜的“三孔”比较早地登录到世界遗产名录,旅游开发相对比较成熟,但发展水平并未得到很高评价。据相关的游客感知度调查研究,曲阜“三孔”的各种评价指标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地中都处于中下水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文化内涵,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都还没有很充分地展示出来,被旅游者所体验。因此,曲阜未来的文化旅游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整体上解决文化内涵挖掘与产品品质提升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一方面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产品体系与文化内涵的关系,研究文化内涵挖掘及产品开发的方向;另一方面,考察文化遗产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文化旅游产品及其他服务性产品在旅游者满意中的表现和作用,明确产品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步骤,从而形成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或者说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探讨。梁学成分析了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的依存关系,提出了世界遗产旅游价值开发模式。章尚正、董义飞通过对皖南古村落的研究,认为目前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需要过渡到基于体验性收获的专题型文化产品。一般旅游产品的创新思路对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当然也有借鉴意义。如孙丽萍、王艳平关于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方向性的认识。金颖若关于旅游资源“羡余”现象与旅游开发的探讨等。具体到曲阜的旅游开发与旅游发展,现有的研究基本是从资源角度来探讨如何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旅游业,如周长春对曲阜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唐顺英研究了曲阜修学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策略,李伦亮提出了建设“儒学文化名城”的战略与基本的原则。

国外学者多从旅游者的体验感受出发研究文化遗产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劳斯(Laws)对服务流程设计概念和旅游者体验与满意的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霍(Beeho)等将ASEB栅格分析方法应用于新兰纳克(New La-nark)世界遗产村落的研究,并对世界遗产村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些建议;丽特(Light)研究了文化遗产地举行特殊的事件(如旅游节庆活动)时游客的主要特征;爱玛(Emma)等人利用地方感知理论对新西兰的库克山公园(Mount Cook Park)的解说服务体系进行了评估;英国的雅尼夫(Yaniv)等通过调查,研究了4个变量即“个人的性格”、“遗产地属性”、“知觉”、“认知”和“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郭英之研究了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旅游满意度及旅游需求特征;刘昌雪对世界遗产地的旅游推力和引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张宏等以ASEB法对文化遗产秦兵马俑的游客体验进行了分析;罗振鹏等通过对北京故宫景区旅游服务的调查分析,认为服务问题是导致游客对景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总起来看,对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提高开发的水平与质量。关于如何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通常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对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进一步深入分析,更加深入把握其内涵,寻找更适宜的表现形式,形成更有文化深度的旅游产品;二是基于市场调研,从旅游者的需要出发,改进旅游产品,提高发展水平。目前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的研究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两个方面的定量分析较少进行直接的对应联系。本文重点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将两个角度的认识整合起来,力求对文化遗产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3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于2006年10月28日―10月29日在曲阜的孔庙和孔府进行,采取的是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最后通过社会经济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问卷进行分析,并结合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对曲阜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探讨。3.1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包括三大部分内容:游客兴趣、游客满意度和游客特征(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和出游特征)。其中游客“兴趣”和“满意度”采用李克特(R.A.Likert)5点量表尺度进行测量。在游客兴趣表中,1表示“很不感兴趣”,2表示“不感兴趣”,3表示“一般”,4表示“感兴趣”,5表示“非常感兴趣”;在游客满意度表中,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经过相关评价,我们把旅游者可能在曲阜游览的人文景点以及其他游览活动确定为19项游客感兴趣属性,包括游览孔庙、游览孔府、游览孔林、游览六艺城、游览孔子故里园、游览颜庙、游览周公庙、游览其他人文景点、欣赏曲阜建筑、欣赏城墙、观看杏坛圣梦、参加孔子文化节、观看祭孔大典、和当地居民交谈、了解当地民俗、听导游讲解、漫步大街小巷、孔子家乡修学、购买旅游纪念品;体现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13项满意度属性,包括儒家氛围、遗产景点、人造景点、文化活动、导游服务、景点管理、餐饮、住宿、市内交通、娱乐项目、购物环境、旅游纪念品和整体满意度;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和学历;旅游者的出游特征包括“游览次数”、“游览目的”、“游览方式”、“停留时间”。

3.2调查样本

由于曲阜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国内市场,因此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国内的旅游者,所得到的人口统计学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来曲阜的旅游者,性别比例相当,年龄集中在21―40岁之间(64.9%),职业分布比较分散,学生比例稍微大一些(28.1%),收入集中在“1000元以下”和“1000―3000元”这两个水平上, 比例分别为42.4%和42.9%,学历以大学学历为主(58.9%)。

4 研究结果

4.1 曲阜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路径与程序分析

4.1.1 曲阜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因子分析

从理论上讲,世界文化遗产内涵应该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可以开发的具体旅游产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某种具体形式的产品并不必然与遗产文化内涵的基本属性相联系。如果只对具体的产品形式进行分析,则无助于对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宏观思考。为此,笔者对19项游客感兴趣属性进行了因子分析,以求对游客感兴趣属性进行归类,因为某类产品的共性特征应该与文化遗产内涵有较强的关联。

在因子分析之前,先对19项感兴趣属性进行了可信度分析,得Alpha=0.8823,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对样本进行了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以判断观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为0.810,根据凯撒(Kaiser)的解释,如果KMO值大于0.8,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另外,参与因子分析的19个变量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值是1389.280,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这两种检验的检验数据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最后,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Varimax with Kaiser NormMizmion)。在确定公因子的个数时,瑞恩(Ryan)指出提取出的公因子最好能解释所有方差的66%―70%。指标19“购买旅游纪念品”因变量共同度仅为0.399,小于0.5,因此被删除,其余18个指标经过因子分析,归纳为五个主要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511%,这表明提取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因子分析的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笔者把这五个因子分别命名为F1=“一般人文景点”,F2=“文化遗产景点”(虽然导游讲解不是遗产景点,但导游讲解是完全依附于“三孔”景点的,因此笔者把该因子命名为文化遗产景点),F3:“当地民俗风情”,F4=“文化活动”,F5=“当地历史建筑”。其中,文化遗产景点是文化遗产的直接符号,文化活动是对文化遗产的直接运用,当地历史建筑是对文化遗产历史环境的营造,一般人文景点是文化内涵的扩展,当地民俗风情是文化遗产内涵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每一种因子,可以表现文化遗产某一方面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类型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看作是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图1所示。

4.1.2曲阜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与程序探讨

由于旅游产品自身的形式、价值或者功能存在区别,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小也是有区别的。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逻辑,结合因子分析方法,遗产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可以理解为表现文化特征的各类因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由低到高的提高过程,也就是各类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在这里,笔者以因子的均值和游客“感兴趣”与“非常感兴趣”的累计比例作为衡量因子吸引力大小的标准,均值越大,累计比例越高,则表明因子的吸引力越大。计算因子的均值时,由于每个因子都包含若干个游客感兴趣属性,而且每个属性的均值都已经由软件计算得到,最关键的是确定每个因子中的单项属性在该因子中所占的权重。董观志、杨凤影指出在确定每个属性的权重时,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指标的测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法处理,这样有助于减少传统的专家估测法存在的主观误差。通过因子分析后,可以得到每个属性的因子得分系数,系数越大,说明该属性与因子的关系越密切,对其因子的贡献越大,所以赋予的权数也越大,然后对因子得分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每个属性在该因子上的权重。因此笔者对每个因子又进行了因子分析,目的是确定每个属性在所属因子中所占的权重。在计算因子的均值与游客感兴趣比例时,公式如下:

其中因子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MeanFn表示第n个因子的均值,Mni表示第n个因子的第i个属性的均值,Qni表示第n个因子第i个属性的权重。

同理,因子的游客感兴趣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FrecencyFn表示第n个因子的游客感兴趣比例,Fni表示第n个因子的第i个属性的游客感兴趣比例,Qni表示第n个因子第i个属性的权重。

因子分析及计算出的因子均值与游客感兴趣比例的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文化遗产景点”与“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强度相当,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强;“当地历史建筑”对游客的吸引力次之;“一般人文景点”和“当地民俗风情”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弱。这也说明,目前遗产的符号及遗产特性的直接运用已相对比较成熟,当地历史建筑景观建设初见成效,而当地民俗风情和一般人文景点的开发则较为薄弱。当然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因子的吸引力强弱程度,吸引力强的因子如果不能够实现更新换代,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减弱,吸引力弱的因子如果开发得当,同样可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因子分析情况来看,曲阜深入挖掘遗产文化内涵的路径可以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对于曲阜而言,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先顺序为:文化遗产景点文化活动当地历史建筑当地民俗一般人文景点,通过这一过程,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挖掘相对比较全面和深入,产品吸引力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曲阜文化遗产产品开发进入新一轮的循环,达到更高的开发平台。

4.2 曲阜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分析与质量改进

4.2.1 国内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整体满意度

旅游者满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旅游产品质量的高低。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仅包括旅游产品内容体系的扩充,也应该包括其他产品质量的提高。从本次调查看,来曲阜的旅游者总体满意度不高,只有48.4%,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笔者把除“整体满意度”之外的12项满意度属性按满意度大小分成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所包含的满意度属性包括“遗产景点”、“儒家氛围”、“导游服务”,满意度在50%以上,主要是对遗产景点游览的满意情况;第二层次包括“景点管理”和“文化活动”,这一层次的满意度超过40%,这两项属性均和遗产景点的游览活动直接相关;第三个层次所包含的满意度属性包含“旅游纪念品”、“人造景点”、“市内交通”、“娱乐项目”、“餐饮”、“住宿”和“购物环境”,这一层次的满意度均较低,这7项属性除“人造景点”外,均为游览活动之外的相关服务(或产品)。划分成3个层次之后,就能很清晰地发现,到访曲阜的旅游者对核心的遗产景点满意度最高,与遗产关 系紧密的项目满意度次之,而对游览活动之外的相关产品则满意度较低。说明遗产资源确实能给旅游者带来满意的体验,而遗产的延伸开发和当地的服务系统却不如人意,不能得到旅游者认可。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有一些相似之处。罗振鹏等对故宫景区的研究表明中外游客对故宫的服务感受为“一般”,郭英之对平遥古城的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旅游景点质量评价尚好,而对交通、饮食、住宿的评价为较满意与一般。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旅游者对遗产景点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相关产品的满意度,对遗产景点和设施本身的满意度要高于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反映出目前国内文化遗产地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的现状。

4.2.2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改进对策

旅游者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活动涉及到各个方面,从理论上讲,每个方面的满意度对游客的整体满意度都会有影响,因此笔者利用方差分析来检验问卷设计的满意度属性项目是否对整体满意度都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

方差分析主要有3种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在对12项满意度属性和“整体满意度”进行方差分析之前,笔者先对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与出游特征和“整体满意度”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对12项满意度属性和“整体满意度”进行方差分析时,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如果人口特征与出游特征对整体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那么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人口特征和出游特征对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那么应该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把人口特征和出游特征当作协变量参与分析,这样可以消除协变量对于整体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使分析的结果更准确一些。

人口统计特征与出游特征和“整体满意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出游特征对整体满意度在0.05的水平上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分析12项满意度属性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时,可以忽略掉人口统计特征和出游特征的影响,直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12项满意度属性对整体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是存在差异的(检验统计量的F值越大,表明影响程度越大。从上表显示的各项目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看,景点管理、娱乐项目、餐饮3项F值在20以上,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导游服务、住宿、市内交通、旅游纪念品、购物环境F值在10到20之间,影响较大,是重要因素;遗产景点等4项的F值在10以下,是基础性因素,之所以称之为基础因素,是因为这几项虽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小,但它们是旅游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对满足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单项评价中,除人造景点外,其他项目满意度都较高。恰恰说明了曲阜的整体旅游产品总体满意度不高,现阶段问题主要存在于相关服务项目上。因此,提高曲阜旅游产品质量的方法应是在保证基础因素质量的前提下,主要抓好关键因素,进而改善重要因素,以提高旅游产品的总体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

5 结 论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应该有两个纬度的内容:基于遗产特性的产品体系的深化与扩展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两个纬度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遗产旅游深度开发。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

进行深度开发时,文化遗产景点是基础和重点,因为这是游客必须要访问的景点。目前,游客对文化遗产景点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不高,这就表明曲阜在文化活动的开发上要多下一些工夫,不仅仅局限于开发文艺表演类的产品,而且要多开发一些游客能够亲身参与的文化活动,这样游客就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对于当地的历史建筑要保持其建筑风格,给游客塑造一个良好的游览氛围。对于目前游客感兴趣程度不高的当地民俗和一般人文景点,则要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它们与遗产资源的文化特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吸引力水平。

篇4

[关键词]平遥古城;顾客需求;KANO模型;顾客满意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058-02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具有浓郁的晋商特点,是山西古文物的代表。国内学者关于如何开发晋商旅游资源做了很多研究[1-2]。本文利用KANO模型的相关理论结合顾客满意度系数,按照平遥古城旅游顾客需求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创新旅游产品,合理地配置资源,以巩固并扩大客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1 平遥古城顾客的需求分析

1.1 平遥顾客层次需求的确定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平遥古城当地居民以及古城内导游访谈,对平遥古城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信息和数据,对旅游资源的分布、数量、特点、类型、价值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市场状况等有了充分的了解,组织由顾客参与的小型座谈会,利用KJ法对顾客的零散需求进行亲和分类,最终形成平遥古城顾客的旅游需求。经过不断地调查研究,结合专家小组的意见,我们最终得到了平遥古城顾客满意的层次需求。如表1所示。

1.2 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按照狩野模式(KANO Model)的顾客需求分类,将旅游顾客需求分为六类:魅力型需求是令旅游顾客惊喜的旅游特征;一维需求是指顾客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当然需求是顾客认为在旅游中理应具有的基本质量或功能特性;反向需求是指顾客不希望出现的产品质量属性;无关需求是顾客不在乎的产品属性;问题质量需求是顾客误解、回馈有误或是问题被用于错误的阶段。运用传统的卡诺理论结合表1得到的顾客的层次需求,对旅游产品质量进行问卷设计,即设计正反两个问题,按照KANO模型需求分类评估表[3],对问卷进行处理。其中A、O、M、R、I、Q分别代表魅力需求、一维需求、当然需求、反向需求、无关需求、问题质量需求。

在2013年对平遥古城的顾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将有效问卷的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汇总得到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顾客的反向需求(R)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问卷在问题设计上不存在问题,所收集到的数据是有效的。

2 平遥古城顾客需求的类型划分

Bergeretal于1993年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系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它利用式(1)和式(2)计算提供或不提供某项属性时顾客的满意程度的变化,并据此将不同的属性划分到不同的象限,表示相应类型的属性质量(见下图)。

式中,Si表示顾客满意度系数(提供这个属性,顾客满意度上升的比率);Di代表不满意系数(不提供这种属性,顾客满意度下降的比率);Ai、 Oi、 Mi、 Ii代表问卷调查中顾客选择的个数;i=1,…,m,m表示顾客需求总数。

利用式(1)、式(2),对表2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平遥游客对各需求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并根据满意度结果画出了顾客需求分类图。

顾客需求分类图

各象限的点所属类型分别为:若该点位于第一象限,则该属性为一维需求;若该点位于第二象限,则该属性为魅力型需求;若该点位于第三象限,则该属性为无关需求;若该点位于第四象限,则该属性为当然需求。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知道,位于第一象限的点有3、4、11、12、13、16,位于第二象限的点有1、2、5,位于第三象限的点只有点15,位于第四象限的点则有6、7、8、9、10、14、17。对应上图,可以将平遥古城顾客需求划分为下列四种:

(1)魅力型需求:景区建筑有特色,票号特点突出,民间工艺有特色;

(2)一维需求:城墙文化特点突出,凸显传统民居文化,交通条件便利,环境优美,卫生条件好,景区管理人性化;

(3)当然需求:通信设备齐全,住宿条件好,安保条件齐全,餐饮条件好,医疗条件好,导游解说详细生动,投诉处理及时;

(4)无关需求:信息获得及时。

3 结论和建议

用KANO模型对平遥古城顾客需求分类后,应该加大对魅力型需求的开发力度,给顾客惊喜,以快速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加强一维需求的建设,一维需求建设得越好,顾客越满意;确保当然需求的有效实施,当然需求是顾客认为古城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充足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添加历史文化元素,从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旅游。实行银票消费制度,提升平遥大戏堂的表演质量和知名度,吸引游客留住平遥,欣赏晋商文化表演节目,获得全方位的晋商文化体验,实行全球化品牌战略,规模化经营推广漆器,凸显晋商逐利四海,信誉至上的精神。

(2)有选择性地、有限制性地开放城墙及民居遗址,城墙文化、传统民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但过度的开放使得城墙及民居遗址有所损耗,不能进一步达到顾客的期望。增加绿化面积,完善绿化设施,从根本上改善平遥古城的自然环境。增加旅客舒适度。改善古城内的交通,应该限制车辆进入古城,改为轿子、马车等适合古城道路的交通工具,这也符合明清时候的实际情况,可以铺石板、碎石等符合古城古貌的道路,进一步恢复古城原有样子。

篇5

关键词:体验经济;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一、体验经济产生的背景和旅游业的新趋势

回顾人类经济发展史,人类的经济活动走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人们从低层次的生理与安全需求中调转目光,将兴趣投向广阔的精神需求领域,这一发展趋势宣告了体验经济的繁荣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作为高端文化产品的文化遗产迎来了广大旅游者青睐的目光。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著作《未来的冲击》当中。体验经济中,消费者消费的客体不再仅仅是商品或者服务,而更多的是获得一种体验和感知。因此要求产品的开发商和制造商从生活情景出发,开发能够获得消费者心理认同,调动综合感官体验的产品,用充满感情的力量给顾客提供难以忘却的愉悦经历,这份经历是一种冠绝,一种不仅在身体上,更是在情绪上、精神上和智力上的体验。与前面三种经济类型相比较,体验经济富有的是一种舞台展示的经济功能,提供的是难忘且充满个性的产品,突出感受,并历时短暂却能给旅游者留下经久不衰的难忘回忆。体验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消费是一个过程而非产品单纯的物质形态,其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

旅游者要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离不开完善的旅游体验载体系统,不同的旅游单位其旅游体验系统存在差异,以最常见的旅游景区为例,旅游景区的体验载体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舞台体验载体、活动体验载体、环境体验载体和服务体验载体。其中舞台体验系统是基础与前提,活动体验系统是核心,环境体验系统和服务体验系统是支持系统。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能否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取决于旅游者本身和媒介。旅游者本身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关系到外界刺激被旅游者感知的深度和所获得的愉悦感;而媒介则决定了旅游者的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的匹配度。

二、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民俗文化遗产特征

文化遗产是指从艺术、历史或科学的角度评价,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遗址和建筑物。文化遗产根据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中具有典型特征和普遍意义,并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民俗活动和民俗事象两大类。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是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在文化遗产本身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旅游开发和策划,进一步汇集和提升其文化价值,为旅游者提供丰盛的文化体验产品。

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核心是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文化体验。这种文化体验分为物质、制度和文化心理三个层次。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旅游诉求是综合的,因此,光顾文化遗产旅游的游客并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体验,他们更看重的是体验思想制度和文化心理层面的旅游产品,这也是大多数深度旅游者对旅游品质的文化层面的要求。从体验主体上看,旅游者的体验效果取决于他们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从客体上看,遗产地文化特色是否通过旅游产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内容是否丰富等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而从媒介上看,是否具有统一的主题框架引导和规范旅游者的行为,并为旅游者获得完整、丰富、创新的旅游体验提供支持。

与一般的文化遗产一样,民俗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传承性等特征,除此之外,民俗文化遗产还具有多元性、变异性、中心发散性、地方性、神秘性、适应性、实用性等特征。多元性是指民俗文化的种类繁多;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的地理特征或者乡土特征,这一特征是民俗文化民间身份的体现,也说明了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变异性是民俗在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强大的适应能力,标志着民俗事象在流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变化。也正因为这种变异性,民俗文化的传承才造就了多元而庞大的民俗文化体系,而非单一文化的单纯复制。民俗的神秘性是源于先民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年代自由发挥想象力,从大脑中构建出种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对生活加以阐释,进而形成了今天流传于民间丰富多彩的神怪世界和美丽的传说故事等民俗文化内容。许多民俗文化事象今天看来荒诞不羁且难以理解,而实际上在过去先民所生活的年代正反映了科学的落后和特定时代下的生活方式,只是过去的生活方式已不被现代人所理解,因此对于先民来说来源于简单而平实的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平添了几分神秘。民俗文化的适应性和变异性是相生的两大属性,而实用性反映了民俗来源于民间,产生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这一原理。

由于民俗文化本身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因此民俗文化遗产的亲民性在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开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民俗文化遗产生活属性的挖掘和情景再现手段,可以开发出丰富的体验性旅游产品,既为旅游者提供了愉悦的经历,又达到了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作用。

三、民俗文化遗产的体验性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无疑是体验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也是旅游开发操刀者不竭的灵感来源。对于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来说,民俗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性活动的有力卖点,随着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活动的增多,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开发者对文物保护不力,规划不当,解说不详,导致民俗被误读、误用、甚至在游客的心里留下了“民俗=低俗”的错误认识。如传统的婚俗中,有些地区在新娘出嫁离开娘家之时在地上撒米驱邪,导游和活动组织者均向游客解释此民俗源于民众的封建思想,甚至违背民俗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编造故事为此民俗增色。而事实上新娘出嫁向地上撒米源于过去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村家家散养鸡鸭,新娘出嫁朝地上撒米是为了吸引鸡鸭啄食,避免鸡鸭啄伤新娘破坏婚礼的喜庆气氛。因此,为了向旅游者提供真实且愉悦的民俗文化体验之旅要求开发者和经营者立足实际,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维护民俗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基础上开发体验性产品。具体来说,可从物质、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着手:

(一)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旅游者接触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所获得的第一感官体验,物质打造的好坏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第一印象,关系到旅游者是否愿意进一步深入下去体验旅游产品更深层次的内容。而要打造物质文化精品要求开发者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将民俗文化的物质形态以适应体验式旅游发展的方式予以呈现,并赋予符号化和象征化特征。民俗文化遗产与体验经济的结合要求民俗文化不能一成不变地展示其乡土的一面,而要结合城市生活方式,以迎合旅游者消费需求,朝旅游工艺品的方向发展(舞台展示的道具除外,舞台展示必须较为本真地表现民俗的一面,这样才能给旅游者带来真实的民俗体验)。

(二)制度层面

民俗的制度层面在体验经济当中运用较少,主要存在于民俗事象的解说当中,为了帮助游客更深入地理解民俗产生、变异、发展乃至消亡的历程,为其进一步参与体验式活动提供真实的知识背景,促进游客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旅游开发者应对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涉及到的民俗活动和事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以各种物质形态和手段予以展示,以帮助游客理解民俗活动和事象别后所隐藏的思想和制度文化,从而提升游客对民俗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三)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最高层面,一方面要求旅游者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保护民俗文化的氛围,那么参与并体验民俗文化才能从单纯的娱乐发展成为文化享受。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转变才能推动供给的转型,迫使开发者立足于民俗文化的核心,即文化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动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触动旅游者的心弦,使旅游者获得高峰体验。

旅游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就旅游开发者来说,要注重景区整体人文氛围的营造,将文化融入景区的方方面面,不仅出于经济利益,并在获利的过程中以景区的文化氛围感化游客,在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互动,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威廉・A.哈维兰;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表现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纪念品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还要考虑与当地的特色魅力相结合。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必须通过其本身的魅力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要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当地的特色。旅游购物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纪念品就是特指游客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就是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构思轻巧、富有地域特并且便于携带的工艺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人们常说旅游纪念品就好似一个城市的名片。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商品,它是旅游风景区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含量高、工艺性强、有纪念意义、可收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这些旅游纪念品很多都是游客馈赠亲朋好友的纪念品,以便与他们共享旅游时的愉快与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借以来提高自己的品味。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表现方法

1.表现方法

(1)直接表现方法

直接表现手法是指表现重点是内容物本身,包括表现其外观形态或用途、用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摄影图片或开窗来表现。

摄影图片

摄影是目前包装图形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法之一,它可以完全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有图像的特征。摄影图片形象逼真,色彩层次丰富,能真实地表达旅游纪念品的图像特征,使游客一目了然。并且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改革发展,利用特殊的摄影技巧和光影变化,可以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比如为一个旅游地的特色食品量身定做包装,用摄影图片的方式最恰当不过了,其外包装上的摄影图片表现了食品的色、香、味,从而引起游客的食欲,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绘画方式

绘画较之摄影图片的方法显得更随意,它可以不受纪念品品种的限制,任由设计者的思想发挥、创造,是一种极具个性与感染力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表现形式。绘画可以采用写实的手法、归纳的手法及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半透明包装方式

半透明包装方式能够直接向游客显露出纪念品的形象、色彩、品种、数量及质地,使游客从心理上产生对商品放心、信任的感觉。开窗的形式及部位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间接表现手法

间接表现是一种较为含蓄、内在的表现手法。即包装画面上不直接展示商品的形象,而采取借助其它与商品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表现该商品。这种手法具有更加广阔的表现,在构思上往往用于表现内容物的某种属性或牌号、意念等。就有些纪念品来说,我们无法直接对其进行表现,这就需要间接表现法来处理,同时为了在纪念品包装中求得新颖、独特、多变的表现效果,也往往从间接表现上求新、求变。我们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以下两种间接表现手法;

比喻法

比喻表现法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有许多生动的例子,例如喜鹊比喻喜庆、牡丹比喻宝贵等等,而“喜庆”、“富贵”等概念是无法用视觉形态直接表现出来的,但是借助形象化动、植物等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通过表现商品内在的“意”

即表现精神属性上的某种特征来传达商品信息的一种手法。

象征法

象征法是比喻与联想结合的转化,在表现的含以上更为抽象,在表现的形式上更为凝咎。在包装装潢设计,主要体现为大多数人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用以表达牌号的某种含义和某种商品的抽象属性。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或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形象作为代表。象征法与比喻和联想法相结合,更加理性、含蓄。

表现形式

旅游纪念品作为景点的特色产品是当地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认同和被吸引,对于旅游纪念品包装材料的运用如何去挖掘它的民族文化属性、地方人文属性和环境属性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不同的材料能体现旅游纪念品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它包含着全部的文化信息。在众多的包装材料中传统的自然材料应成为旅游纪念品包装材料的主体。用纸、竹、木、藤、泥、皮革、植物的茎叶等天热材料因地

制宜,量材施用地制作各种纪念品的包装物品。传统的天热包装材料,包装时以原始状态,简单地加工,精心装饰三种形态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东方传统美学观念的三大取向,天饰――取天然为自然之美,饰不夺天然――为文质彬彬的和谐美,天然美――取天然美为自然美。传统的材料包装追求自然状态下的造型,并以手工艺为主,个性特点比较鲜明,具有浓郁的人情味、乡土味、自然味,符合人们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怀。

因地制宜,设计开发具有鲜明旅游目的地人文或标志形象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十分迫切和必要,有着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商机。努力去发现包装中的一些独特的含义和一种更高审美趣味,保持我们对传统文化、当地民俗的关注和一种对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追求,使我们真正的为旅游纪念品设计出具有它自己本身所具有魅力的包装设计。

市场证明,旅游纪念品在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当地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商品的流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篇7

一、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工业、环境的污染,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等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生物技术、食品新技术、新工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等等。部分游客对自己不熟悉的食品,存在排斥心理。食品的安全问题,使得游客在异地旅游时对食品的选择具有警惕心理。

(二)区域内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未为能得到很好的整合,成熟的饮食文化旅游路线较少饮食文化旅游是复杂的复合型旅游,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区域内饮食的融合能够满足游客对不同饮食文化体验的愿望。

(三)饮食文化旅游形式单一现阶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形式较多的为农家乐、美食节,对其他与饮食相关的活动开发的较少。霍尔和米切尔将食品旅游定义为“以参观初级或加工食品生产商、美食节、餐厅和某一食物生产区为主要动力的旅行”[5]。参照以上食品旅游的定义,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切与饮食相关的产业都可以成为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

(四)食品体现的文化属性有待进一步挖掘相比较于其他的旅游资源,目的地的饮食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属性。中华美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区的饮食文化都是一笔文化财富,旅游目的地应针对美食所蕴含的历史典故、饮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使得饮食文化能够通过餐馆的建筑风格、餐馆的饮食环境、食器、美食历史、典故、进食方式等感知性的得以体现。

二、食品供给链条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一)以食品原料为中心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农场、农田、果园、茶叶种植地等植物性食品原料地,可以开展采摘节、收获节、采茶比赛等。畜牧场可以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动物,开展动物与人的交流活动。渔业的捕捞可以开展渔家乐活动,让游客体验捕鱼乐趣。食品原料基地向游客开放的前提必须是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基地规范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游客接待承载力。如果此食品原料基地为某一食品加工厂的原料基地,不仅可以供游客进行旅游活动,而且还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向游客宣传此食品厂的产品,提高食品的知名度。食品原料基地亦可作为饮食旅游专线的起点。

(二)以食品加工为中心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厨艺表演能够以精湛的技术博得食客的青睐。可以在餐厅的加工区开设一单独的操作间,在厨师的指导下食客自行加工,加深游客的饮食体验。加强服务员的饮食文化培训,在为食客服务时介绍菜品的文化或典故。针对美食加工可以单独开设厨艺旅游专线,对于喜欢烹饪的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食品加工企业中,可选择部分车间进行可视化设计,让游客参观食品的加工过程,揭开食品加工的神秘面纱,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同时可以向游客传递“放心食品”的信息,提升食品企业的品牌度,建立食客的品牌忠诚度。

(三)以食品成品为中心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成品的展现能够调动食客的味蕾,进行品尝美食的体验。而美食的体验不仅要尝,还要听,更要思。要求餐饮企业提供优质的美食服务,可以在食器、美食典故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使食客能够品尝美食的味道,倾听美食的典故,思考美食的意蕴,达到美食的最高需求----享受需求。食品企业开发加工旅游食品,具有地方特色、彰显地方饮食文化的包装、独特的风味、口感地道的特色旅游食品,能够让游客回忆起旅行的乐趣。旅游食品的销售可以提高旅游商品的销售额度。

篇8

关键词:行为特征;满意度;忠诚度;河南省;入境韩国游客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马秋芳等,2006)。韩国客源国一直以来都是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的“问题市场”,但是却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能主动积极地去开拓市场,将其引至“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河南省的旅游业将是一番新景象(邵筱叶等,2006)。2007年9月3日起大韩航空公司正式入驻中原,首趟郑州至韩国定期直达航班在新郑机场起飞。该航线的开通,无疑将吸引更多的韩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韩国游客的嗜好与行为特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掌握客源的一般性规律,对河南省的旅游国际推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游客的满意度在目的地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以及再次消费比率。国际旅游学术上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游客的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乌塞德和捷克伯(Woodside&Jacobs,1985)指出对游客提供便利条件,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谢尔顿和马克(Sheldon&Mak,1987)提出了外国旅游消费者选择目的地的模型,验证了消费者特性(con—sumerattributes),旅游属性(tripattributes)和旅游形态属性(modelattributes)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该模型中建立了测量的标准:旅游属性以游客滞留期、访问地,旅游形态属性以团体旅游商品和个人旅游、旅游日程的柔韧性、旅游团的规模、儿童能否参与等。盖特森和黛伯拉(Gitelson&Deborah,1990)对度假型游客的行为和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观察、细致比较游客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可以增加游客的信赖性,建立最佳的市场的观点。申道吉(ShinDo一gil,1993)以赴韩旅游的美国和日本游客为对象,就旅游目的地属性的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得出美国与日本游客之间的差异性,并验证了对重游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两个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及游客对各个属性的满意度。金汉植(KimHan—sik,2000)以韩国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期望差异理论(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对外国旅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商品消费之前游客的感知与消费后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联系,并提出不同国籍的旅游消费者其消费前期望与消费后满意度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性。徐润元(SeYun—one,1999)通过分析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属性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访韩次数、同行伙伴形态、支出费用等行为特征以及对住宿设施、旅游地的魅力性、交通便利性、餐饮设施等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有所不同,即游客各自带有不同的旅游目的,所以会有不同的旅游形态,表现出多样的需求,各自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也存在着差异性。金哲元(KimCheol—one,1999)调查了中国游客的访问动机和偏爱度,分析出了服务要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提出韩国旅游目的地在规划开发时,应注意多开发符合中国游客喜好的旅游商品,避免旅行社间的过多竞争,并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提高中国游客的满意度。

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了顾客满意度指数及其相关研究,但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远比单项服务或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复杂。最近国内少数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如连漪和汪侠(2004),万绪才等(2004),曾忠禄和张冬梅(2005),马秋芳等(2006)等分别就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但就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者满意度的研究还未曾进一步深入展开。

二、研究问卷设计及样本量说明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与信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l2.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设计为韩文格式。笔者于2007年9月10日、13日进行2次预调查,发放问卷20份,并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修正问卷中语意表达不清的地方,添补有关测定指标,为正式调查做准备。正式抽样调查于2007年黄金周期间10月1日、3日、5日、6日先后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对韩国游客进行调查。正式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为91.4%,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共计192份,有效问卷率87.3%。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包括4部分:(1)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根据先行文献中关于行为特征的研究,将游客行为特征划分为:访问河南的次数、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信息的来源、旅游方式。(2)满意度的评定。此部分采取了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根据先行理论研究并结合河南省本身的实际,主要从旅游景点景色与旅游活动、导游服务、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来进行测评。(3)访问后评价的测评,采取了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Scale)。针对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设计了一个问题:整体上对此次河南之旅是否满意(1=非常不满意,5=非常满意)。针对韩国游客的忠诚度设计了两个问题:今后你有可能再次访问河南吗(1=根本不可能,5=一定会);你会把河南推荐给你的亲戚朋友吗(1=根本不可能,5=一定会)。(4)样本的个人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和婚姻状况。

(二)样本量说明

在研究的调查对象192份样本之中,性别以男性104名(54.2%)稍多,女性88名(45.8%);年龄以20岁以下这组人数最多,为46人(24.0%),其次是21—30岁,共计42人(21.9%);已婚112名(58.3%),未婚为80名(41.7%)。按教育水平大学本科^擞最多,为68人(35.4%);职业以公务员和教育业人士为多,共计56人(29.2%);收入方面,月收入1001~2000元美金68人(35.4%)所占比率较多。

(三)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工具SPSSl2.0。通过描述行分析,得出了调查样本的一般特性。通过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确定调查项目的共同成分。之后为检定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因素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分析时使用了T一检证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检定法。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多重回归分析(Multi—regressionAnaIy—sis)方法进行了分析。检证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重游河南意识、推荐河南的意识)之间的关系时,使用了一元回归分析(One—wayRe—gressionAnalysis)的方法。

三、实证研究分析

(一)韩国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分析及问卷的信度

首先针对韩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的满意度的34个描述项进行KMO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Measure0fSamplingAdequacy)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Test)。其结果KMO值=O.804,大于0.7,说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球形检验值=4955.788,在自由度为153的条件下和0.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说明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描述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其次用SPSSl2.0对36项目的地属性因素满意度描述项(旅游目的地景色与旅游活动11项、导游服务5项、住宿餐饮10项、交通购物10项)进行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Prin—cipalComponent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按照常用的特征根(Eignvalue)大于1的标准,共萃取出七个公因子。为了提高引资分析的结果,将因子荷载小于0.5和公因子方差小于0.4的满意度项舍去,最后有28项参与因子分析。共萃取出“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项目”、“旅游服务”等七个因子。

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效果,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了内在信度分析,韩国游客的满意度因子信赖度克隆巴赫系数(Cmnbacha)值为0.728,而各个问项的信赖度其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a)皆在0.6以上,本研究结果应数可信。

(二)韩国游客行为特征和游后评价

河南省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与访问后的评价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旅游次数中,初次到访河南的游客为160人(83.3%),旅游目的为旅游度假(65.6%),旅游动机是想要了解历史(344%),旅游形态中主要是以团体旅游为主(57.3%),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主要为旅行社(52.1%)。总体满意度评价中感觉一般的游客最多(49.0%),其次是达到满意的游客(36.5%)。旅游过程中最为不便之处是语言沟通问题(50.0%)。忠诚度问题的平均值都超过一般(3分),推荐意识和重游意识分别为:3.54和3.61。

(三)韩国游客行为特征与满意度的差异性检验

本研究为检定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差异性,采用了T-检定(t—test)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除到访河南次数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形态、目的地信息来源等变量下,目的地旅游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在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因子之间的差异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1)、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购物因子(p=029)、旅游服务因子(p=020)等层面上,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在旅游交通因子上,访问亲朋型的游客的满意度比旅游度假型、商务业务型、教育留学型的游客低;在旅游住宿因子上,商务型的游客表现出的满意度比以旅游度假型的游客高,主要原因是商务型的游客住宿宾馆设施及酒店服务好于一般的旅游度假型游客,所以满意度更高;在旅游购物方面,商务型的游客的满意度膏腴访问亲朋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商务型游客购物消费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的游客,购物商品的质量与档次也属于高消费型,所以对购物的满意度更高;在旅游服务方面,旅游度假型的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商务型、教育留学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教育留学型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更加关心,商务型的游客重游河南的比率较高,对当地旅游信息的利用比其他游客更加熟悉。

在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因子之间的差异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景点因子(p=002)、旅游项目因子(p=049)两个层面上,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在旅游景点因子方面,因为旅游目地的距离比较近而来旅游的游客对旅游景点满意度明显高于周边推荐型和想要了解历史型的游客;同时这类动机的游客对旅游项目的满意度高于费用廉价型和重游型的游客。

在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9)、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2)、旅游购物因子(p=.002)、旅游服务因子(p=.000)等层面上,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信息来源为亲属朋友型的游客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的满意度高于信息来源为旅行社型的客人,主要原因是游客对亲朋好友的信任度要高于对商业性质的旅行社,所以满意度显现明显的差异性;从旅行社得到信息的游客对旅游项目和旅游购物的满意度明显低于信息来源为广告媒体的客人,主要原因是广告媒体对旅游活动形式及购物等特色宣传的力度要大于旅行社的宣传,故由于对游客产生的影响力不同,游客的满意度出现显著性差异;从亲属朋友和因特网得到信息来源的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高于信息来源为广告媒体的客人。

在旅游形态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性检定结果显示:旅游景点因子(p=.000)、旅游交通因子(p=.000)、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饮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0)、旅游购物因子(p=.000)和旅游服务因子(p=.000)等七个因子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团体旅游的游客在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和旅游服务因子这七个方面的满意度都高于个人旅游型。团队旅游型游客相对于个人旅游型游客,更容易把握旅游的服务质量,其餐饮、住宿、服务、景点、购物等都更加的规范化,因此团队旅游与个人旅游之间的游客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差异性研究的结果显示:韩国游客是否来过河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不产生任何影响,即无论是初次旅游还是重游,游客的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差异性;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购物因子和旅游服务因子等方面;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景点因子、旅游项目因子这两个方面上;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旅游服务因子等五个方面;旅游形态和目的地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则全部存在于所有的七个因子: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与旅游服务因子。

(四)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把目的地属性因子所测出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将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多重回归分析(stepwise),结果发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很高,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后,最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旅游交通因子(p=.171)之外,旅游景点因子(p=.048)、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饮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4)、旅游购物因子(p=.000)与旅游服务因子(p=.000)所得出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较为接近,六个因子是整体满意度的重要指示器。根据BETA值,这六个因子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旅游景点因子0.068、旅游住宿因子0.315、旅游餐饮因子0.317、旅游项目因子0.244、旅游购物因子0.257与旅游服务因子0.296。

在目的地属性的六个因子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在整体满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如果能够提高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设施、餐饮以及旅游服务等满意度,那么整体旅游的满意度也将随之提高。因此河南省在发展对外旅游、招徕韩国游客的时候,有必要开发性价比适当的酒店住宿设施,注重韩国人饮食的习惯,开发适合韩国人口味的餐饮,并建立可提供便利的购物中心,设立配套旅游景区内的韩国语向导、解说词等,培养韩国语导游服务人员,并利用因特网进行网络营销。通过这些手段,均将对河南省招徕韩国游客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旅游整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检证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把整体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将韩国游客的重游意识及推荐意识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较高,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满意度(p=.000)与重游意识、推荐意识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R?为0.277的条件下,入境韩国游客整体满意度所得出的重游河南意识与实际测得的游客重游意识比较接近,根据Beta值,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识的相关系数0.526,整体满意度对重游意识产生正(+)的影响。在R?为0.233的条件下,入境韩国游客整体满意度所得出的推荐河南的意识与实际测得的游客推荐意识比较接近,根据Beta值,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识的相关系数0.318,整体满意度对重游意识产生正(+)的影响。即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游客的忠诚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河南省在招徕外国游客的同时,需要提高河南旅游的质量,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即河南省在开发韩国市场的时候,应努力提高韩国游客的所有满意度,促使游客能够向周围人群进行推荐、推广,并建立重游诱导战略,让韩国游客持续维持河南的崭新形象,吸引客人再次入境旅游。

四、结论及建议

1、本文通过选取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河南省,研究韩国入境游客的满意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目的地属性因素的满意度因子为:“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差异性检定发现:除到访河南次数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形态、目的地信息来源等变量下,目的地旅游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之后通过多重回归分析法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结果为:除旅游交通因子之外,河南入境韩国游客对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与旅游服务因子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服务因子的满意度在整体满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使用一元回归分析法检证了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忠诚度(重游意识、推荐意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根据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对旅游目的地属性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为:旅游度假型游客对旅游住宿和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而旅游动机为想要了解中国和河南文化的游客的对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方式的满意度比较高,通过因特网得到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游客对交通、购物和导游的满意度较高,团体旅游形态客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个人旅行者。宏观来看,韩国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目的地信息来源、旅游形态等各个特性的满意度有所不同。河南省在规划开发旅游市场的时候,应考虑市场的细分化,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旅游商品的开发,以满足韩国游客的需求。韩国游客想要了解中国和河南的文化,旅游开发就应注重在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以文化为卖点,努力探讨创造间接经济财富的方案。

3、通过对韩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属性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检证出旅游景点、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项目、旅游购物与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南省在发展对外旅游、招徕韩国游客的时候,有必要建设性价比适当的住宿设施,注意韩国人饮食的习惯,开发适合韩国人口味的餐饮,并建立便利的购物中心,设立旅游景区内的韩国语向导、配套解说词等,培养韩国语导游服务人员,并利用因特网建立韩文旅游网页对外宣传,进行网络营销。

篇9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设计艺术

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这一方面起到了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文化雷同现象而言,目前国内许多旅游胜地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雷同化现象就显得比较严重。毋庸置疑,文化的发展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作为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也应该多元发展。为此,针对目前国内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雷同化现象,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设计创新实践,是从事旅游纪念品设计及教育的人们所应持有的态度。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具有民族特色,本土特色的造型与样式进行深度开发与创新设计是旅游纪念品行业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旅游纪念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和旅游业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一定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并能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属于工艺品范畴。旅游纪念品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诞生的一朵奇葩。而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旅游纪念品的支持。现在,几乎所有的旅游界人士都承认:旅游纪念品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设计及市场的发展已得到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要使旅游纪念品设计为旅游业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我们首先必须把握旅游业市场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服务行业逐渐变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纪念品除了具备普通工艺品的流通和收藏属性外,还具有由行业特点赋予的自身属性。其一,是对文化的传承作用。人们在旅游消费的同时,人与人的交流更是不同地域的人的互动,其各自文化交流的形成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内在品格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设计纪念品时,既要考虑游客的表面消费需求,更要对自身地域的文化背景加以深入了解,这样设计出的旅游纪念品因其文化价值的提高,自然其收藏价值也会得以提升并受到游客的欢迎。其二,民族性的体现。民族性是最能体现地域特点的属性,我国幅员辽阔,是众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这样自然就具备了多元化的自然风貌和各异的民族风情。在设计纪念品时,当地材料的应用、人情风貌的展现、独特制作工艺的传承都会提高纪念品的收藏价值和消费价值。其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作为工艺品之一的旅游纪念品,其艺术观赏价值不言而喻,但也有些时候游客购买纪念品除了收藏把玩之外,也希望能在生活中有实际作用,以提高生活质量或情趣。这样在设计旅游纪念品的时候,除了追求艺术的展现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其功能的研究和质量的保证。

旅游纪念品首先展现给人的就是带有特定环境标签式的艺术品,因此区域特色的属性必须是表现的重中之重。例如,旅游环境的地理特征最能给游客留下鲜明印象,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以外形体现特色;又如西南的岩溶地貌、东南的丹霞地貌、西北的风沙地貌、东北的火山地貌,在纪念品设计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因素的运用。另外,旅游环境的水源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纪念品反映地区的风土人情,即注重该地区的民族性。一件带有当地浓厚民族韵味的纪念品,能够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并让我们通过对其欣赏、品味,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设计中要注重反映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着重展现民族特色。由于信仰、习俗、语言等生活习惯的迥异,不同的民族其穿着打扮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材料上,生活在北方高原地带的蒙古族和藏族的服装厚重结实,云南傣族的服装则比较轻软;在工艺上,广西壮族的织锦、湘西土家族的刺绣、瑶族的挑花、苗族的蜡染等服饰都体现出该民族独特的织造工艺。另外如饮食、娱乐活动等也能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不同民族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朝鲜族的长鼓、广西的铜鼓、傣族的葫芦丝、侗族的芦笙等,都体现出该民族的特征。总之,游客除了领略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也会想要加入当地所独具的风土人情之中,这样的回忆也更具纪念意义。

篇10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产业态势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产业发展,以茶文化为主体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学术界,茶文化旅游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中,主要偏重于茶文化的产业发展,对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特别是有关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的研究少之又少。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特征以及产业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以期达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内容的目的。

一、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一)茶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茶文化旅游的概念,要首先界定茶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关系。茶文化的概念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这是从广义上定义文化旅游的概念。国内学者任冠文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茶文化和文化旅游都属于文化范畴,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都处于行为文化层面。而茶文化旅游不只是茶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见,它既是茶文化内涵的延伸,又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二)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不但没有统一的定义,而且有关茶文化旅游概念的论文也是少之又少。张琳洁认为,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毕剑、尹郑刚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及其衍生艺术形式为主要吸引物,以了解茶文化、认识茶文化、欣赏茶文化为主要目的,融观景、品尝、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以上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作者都是从旅游产业化的角度进行界定,没有考虑到旅游者与茶文化旅游内涵之间的关系,没有突出旅游者的文化动机。笔者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认为:茶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解、鉴赏和体验茶文化内涵,而对茶文化旅游区进行的旅行,从而使旅游者获得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二、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一)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表现出很强的文化性特征。文化性不但是当今旅游的整体属性,更是茶文化旅游的根本属性。如果在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没能表现出茶的文化性特征,不但没有吸引力,而且行之不远。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是有关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及饮用等方面而产生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中,都是围绕茶的这个核心来表达,如让旅游者参加茶叶的采摘、炒制过程,使游客体验到茶叶的生产文化;通过茶艺表演,使旅游者体验中国茶的“廉、美、和、敬”的茶德文化;通过旅游者欣赏茶诗、茶画和茶歌等艺术,使游客体验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休闲娱乐性。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在内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休闲娱乐性特征。旅游的属性不仅包括文化性,还包括休闲娱乐所带来的愉悦性;茶文化在表现形式中也更多的是使受众体验茶所带来的休闲娱乐享受。从以上两点来看,旅游和茶文化的休闲娱乐性特征是相一致的,这也是茶文化能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开发出茶文化旅游的前提。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通过有关茶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突出这一特征,特别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它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示出来茶的休闲、养生的文化都能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愉悦。除了茶道之外,茶文化旅游的其他形式所追寻的目的也是使旅游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休闲娱乐。

(三)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茶文化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经济性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这是由于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所决定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是首要的目标,也是无可非议的做法。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今世界是市场经济世界,追寻经济性就能用经济手段更好地保护茶文化艺术,丰富茶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性使有些茶文化旅游企业偏离茶文化的传统形式,甚至把一些糟粕带进茶文化旅游中去。因此,鉴于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特征,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不但要追寻经济利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茶文化旅游的产业态势

(一)国内茶文化旅游发展初露端倪。国内虽然茶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旅游产品稀少。目前,我国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区主要是较大的产茶区,这些茶叶产区虽然茶产业的规模较大,但是与茶相关旅游产业的规模却相对较小,没有形成专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大型旅游景区和旅游公司,这样就不能适应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速度。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举世闻名,但是与此相关的茶文化旅游知名度却不高,如很多旅游者只知道杭州的西湖龙井很有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与龙井相关的旅游产品。纵观国内的茶文化旅游市场,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十分不足,产品不但稀少而且形式太单一,没有形成一条与茶有关的旅游产业链条。以上几点说明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十分不足,还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要想发展我国茶文化旅游,必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大力开发适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产品。

(二)茶文化旅游重“茶”轻“旅”。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普遍存在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由于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加之以茶为主的旅游收入没有茶产业收入高,导致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旅游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再者,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政府导向性,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模式中,政府在开发的过程中只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与茶有关的旅游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发展茶文化旅游无非是为了丰富茶产业的内容,这种发展模式势必影响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节会旅游带动茶文化旅游发展。近年来,节会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茶叶产区开展的茶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加。鉴于此,这些地方政府改变了过去“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老传统,纷纷在茶文化节时把旅游要素也整合进去,这样达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上海市把以前的茶文化节名称就改成了“茶文化旅游节”,旅游元素的加入丰富了茶文化节的内涵。但是,这些节会旅游还是以“茶”为主,以“旅”为辅,不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四、结语

茶文化旅游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行业发展态势上都处于起始阶段。要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其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从理论高度上指导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化.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