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野生动物的方式

篇1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亲爱的中国同胞们:

   现在,我们最友好的动物朋友――白鳍豚已经所剩无几了,它们将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珍惜动物,它的大脑和猩猩一样发达。

   仅仅三十年前,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还有1000多头。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数直线下降。

   白鳍豚和大熊猫一样,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都是珍稀动物!!!!!!

   不能容纳白鳍豚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全市的小朋友们: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求大家好好保护它们吧!不要用石头、棍子打伤它们,它们有血有肉会痛的,会哭泣的,它们的爸爸妈妈会心疼的。小动物们为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特向全市小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要打小动物,不要捕捉小动物。

   二、多照顾小动物,把无家可归受伤的小动物送到收容所。

   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保护小动物的知识。

   小朋友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为保护小动物事业做出贡献吧!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尊敬的广大市民: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以来,我县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错误观念的`误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非法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资溪的文明形象,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消费、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党的十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提高全县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资溪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

   从现在起,在全县范围内发起保护拒吃野生动物的全民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

篇2

一、主要措施

1、加强管理,严禁滥捕盗猎。不乱杀动物、不捕捉动物、不贩卖动物。

不虐待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猎杀须严格控制。加强枪支弹药及狩猎工具的管理,严令禁止偷猎、诱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种群数量过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动物,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捕猎。

2、不破坏他们的生长环境,营造栖息环境,解决食物短缺。在经过充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规律、繁育、食物链等以及鸟类的迁徙规律、繁育特点、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对种群数量少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食物。

3、野生动物的救护繁育。野生动物的救护实行个体的人工救护,对离群、受伤、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动物以迁地的方式进行人工救护、健康恢复、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维持和壮大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

4、加大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一是国家制定了有关的技术规范,努力改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条件。比如,我国已经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饲养场通用的技术条件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技术的章程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和规程,对野生动物饲养的场地、卫生防疫以及饲养的技术条件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5、开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场所的清理整顿,对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及时整改,有的停止其经营活动。比如说对养熊取胆,通过清理整顿,我们使养熊场的个数,从九十年代的480多个,降到现在的68家,达到规划要求的就留下来,其他的都予以取缔。养熊取胆已经从以前的穿铁背心、用小铁笼等行为全部转变为现在的自体造管引流无痛操作,并对熊的活动场所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6、全面停止了一切利用活体动物来喂养猛兽的表演行为,规范了动物园、马戏场等野生动物的展出和表演。

7、推出实行驯养繁殖活体野生动物的标识制度,努力建立驯养繁殖活体野生动物的档案,强化管理措施,保障动物得到良好的待遇。

8、制定并了活体野生动物运输的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来推动我国野生动物运输的管理,确保野生动物的运输安全和动物的福利。

一是扩大我乡保护范围,搞好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禁围湖造田,并对湖区进行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评估,在此基础 上,扩大保护区与提升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级别;控制我乡开发规模,严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对湖区湿地的侵占 ,同时,加强周围县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力度,搞好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从而保护我乡的生物多样性。

二、加强我乡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人人皆知;及时发现各类破坏天鹅及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经营鸟类的犯罪行为;不定期对城区乡镇经营野生动物餐馆、酒店进行突击检查,查处违法犯罪团伙,遏制我乡地区非法捕猎行为;坚持“防、打、管、建 ”四管齐下,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及时有效地保护我乡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针对当前的现状,对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等动态监测,建立起我乡野生动植物信息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保护中心,从而利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不断扩大我乡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 最终实现对我乡地区野生动植物的根本保护。

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地区的责任,同时,设立独立的野保站,配备专职 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我乡野生动物保护队伍建设;是健全监测体系。在湖区多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监测点,完善微 山湖保护管理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提高当地居民不贩卖动物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促进我乡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我国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现在已经有1431种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05种。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计划的数据,我国的哺乳类动物有499种、鸟类1186种,爬行类动物376种,两栖类动物279种,鱼类20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种类的12.5%、13.1%、6.0%、7.0%、12.1%。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同样呈下降趋势,有许多种类已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如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马、豚鹿、叶猴、冠麻鸭等10多种珍贵动物已经灭绝或基本绝迹。另外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海南坡鹿、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野骆驼、白鳍豚、朱缳、黑颈鹤、黄腹角雉、扬子鳄等二十多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适合于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活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绝大多数的野生动物而言,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才是最适合于他们生存的美好家园。野生动物受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因素,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造成今天野生动物受危的最根本的原因。

1.1 过度的捕猎。

过度的捕猎对野生动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有些地方高价收购野生皮毛动物的皮毛,使得紫貂、水懒、狐等到处遭到捕杀,数量日渐稀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对野生动物的狩猎量和贸易量不断增加,全国已经形成或明或暗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统计,仅野鸟我国每年的出口就达200万只以上,而国内贸易量则肯定远在其上。野外已很少能见到珍贵的鸟类,近年来国内外不法分子互相勾结,非法偷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进行走私,使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受到巨大的捕杀压力,面临灭顶之灾,给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造成极大的破坏。

1.2 生境的破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不断蚕食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并使其大范围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是生境的退化和丧失。乱砍滥伐使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覆盖率从5020xx年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14%,而程度不同的毁林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得到根治。过度放牧使我国蒙古草原退化或者沙漠化的进度加快"对于湿地的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仅在新疆"50年来"湿地就减少了50%以上。二是生境的断裂。由于森林的不断采伐"农田的不断开垦,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碎为不连续的小区,片断化过程不断加剧,栖息地岛屿不断缩小。如大熊猫种群现已被割裂在四川,甘肃和陕西境内的块孤岛状生境内的6块栖息地分离、破碎,将大熊猫种群分离切割成24个亚群体,而每个群体内的数量最多不超过50只,少的只有10余只,造成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多,种群内基因交流的机会很少,致使遗传狭窄,造成遗传力下降,种群面临直接威胁。

2.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具有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同时,野生动物的价值也取决于人们的视角,即人们自身的利益。野生动物服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利用野生动物果腹御寒。那时,人们利用的是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现代,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下降,野生动物的间接价值,如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却在上升。野生动物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996年,美国人与野生动物直接有关的消费达101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10%以上。在东部和南部非洲,野生动物观光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这种生态服务功能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地区性的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离不开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以野生动物产业的收入养野生动物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特色。中国的野生动物正处于利用过度期。中国野生动物提供的服务功能比美国的野生动物少得多。近年来,中国开展了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中国对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的种类制定了限额,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战利品狩猎不会影响种群的增长。事实证明有限额的战利品狩猎能促进野生动物的饿保护。当前,我国的野生动物管理应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和扩增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为主要目的,我国的多数野生动物一旦种群数量恢复,脱离濒危状态,那些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国西部地广人稀,有着广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资源应当成为中国的西部开发中一门可持续利用的产业。

保护野生动物意识首先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公民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我们必须依托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爱鸟周”活动等载体,深入持久地广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摒弃滥吃野生动物陋习,倡导健康饮食方式新风,引起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普遍增强。

划建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办法,实行就地保护。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自然保护区划建后,应该及时落实自然保护区的管护措施和管护人员,有力地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政府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小区的有效管理,增加保护经费,建立完整的保护制度,落实管护措施和管护人员,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使保护和繁育结合,提升野生动物的质量和数量;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小区的科研、调查管理,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促进保护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发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管加强法制宣传,全面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对其的立法保护,确定有法可依。保护野生动物立法的概况,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摘录)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七条国务院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十七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规行为进行严重的打击。长期以来,嗜食野生动物是部分人群“契而不舍”的不良嗜好,他们没有警醒 , 社会采取放任的默许态度,政府禁令形同空文。当然 ,这些有政治、经济保障的外食族群 ,是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尽管国家一再宣传教育,尽管国内媒体时有曝光 ,尽管有关部门也做了些查处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打击需求者是最好的保护战略。自20xx年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规、规章等就有十几个。而显著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立法进步可见于刑法。 从旧刑法到新刑法,增设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章,刑罚也相对提高了(从旧刑法的二年最高刑提高为十年);并且,新刑法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与其他野生动物区分开规定,把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和旧刑法重新整理规定,纳入新刑法。另外,新刑法对于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也加以刑罚的规定。我们一方面应界定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项罪名的犯罪构成,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另一方面,更应重视这些法律、法规的法律适用和实施情况,正像庞德所说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 我国野生动的保护措施是我国政府把保护野生动物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作出了巨大努力。

篇3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对策;江西星子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1,2]。星子县地处江西庐山和鄱阳湖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会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现就星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探讨如下。

1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星子县总面积894km2,其中森林灌丛林地21 333hm2,湿地28 666hm2。星子县森林覆盖率达38.5%,森林覆盖率的上升,有力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该县南部为鄱阳湖湿地滩涂,中部为农田丘陵岗地,北面为庐山崇山峻岭。区域内天然林、人工林生长茂盛,沼泽湿地成片,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野生动物除野猪、麻雀、夜鹭、华南兔等少数种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外,总体上呈现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趋势。在全县境内,曾经生存过的老虎、狗熊、狼、鹿等动物现已不见踪迹。

据调查统计,星子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区系组成,包括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共有390余种和亚种(375种,15亚种),约占江西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5.9%,分别隶属于兽纲、鸟纲、两栖纲和爬行纲等4纲29目89科235属。星子县共有两栖动物17种(包括亚种,以下同),隶属2目7科10属;爬行动物有33种,隶属3目9科31属;鸟类300种,隶属17目56科;兽类40种,隶属18目17科。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8种,省级保护动物160余种。被列入有关国际公约或协定而受到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黑颈鹤、白鹳、黑鹳、白琵鹭、小杓鹬、小青脚鹬、江豚、水獭、豹、云豹、豺、鬣羚、穿山甲、眼镜蛇、 眼镜王蛇、虎蚊蛙等。

2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分析,历史上星子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远远高于目前的资源水平,但实际上除少数物种外,星子县的野生动物资源已十分稀少,有些已成为濒危品种,星子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构不够健全,专项资金不足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农业、林业、渔业、工商、公安、环保、水利、旅游、交通等,在这些部门中,野生动物保护都不是主要职能,加上多部门交叉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又是一项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执法水平低下,以罚代法、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或放弃法定职责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不到位普遍存在。由于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培训、执法以及资源调查等工作难以展开。特别是星子冬涸裸露洲地近6 500hm2,全县12个乡镇场,有10个靠近沿湖,沿湖线路长,群众居住稠密,经济欠发达,候鸟保护任务相当繁重,急需建立的乡村护鸟联保网络组织体系由于没有专项经费难以落实,而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经济利益驱动,资源消耗过量

近年来,市场上对野生动物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经营野生动物已具普遍性。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导致非法猎捕、经营鸟、蛇、蛙等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凭借现有的执法管理力量,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大量消耗了有限的野生动物资源。

2.3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减少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条件、地质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野生动物最适宜的栖息地梅溪湖、寺下湖、沙湖山等湖泊周围的芦苇湿地面积逐步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成为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水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一方面农药、化肥、除草剂、畜牧业动物粪便排入水中;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粉、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使水域受到污染。湿地的减少,水质的下降,导致鱼类、两栖爬行类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繁殖场所,以捕食鱼类、蛙类为生的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数量大量减少,因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数量减少成为必然。

2.4野生动物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矛盾

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兼顾群众利益。近年来,因保护野生动物,经常造成林农湖农的庄稼受到不成程度的损毁,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规定补偿标准和具体实施补偿方案,致使群众保护野生动物逆反心理加剧,对野生动物保护十分不利。

3保护对策

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野生动物保护已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保护,而是挽救与持续利用相结合,挽救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积极行动。小则涉及一个地区持续发展,大则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维持,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3]。

3.1建立协调机构,严格规范管理

保护野生动物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数个行政主管部门,各个部门有各自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

3.2建设生态环境,优化栖息生境

一是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加快巩固梅溪湖、寺下湖、沙湖山等地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严禁围堰、堵河、乱采沙、乱排污,保护鱼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二是沿山沿湖逐步减少生产性开发建设,禁止开山采石,长期实行封山育林,为兽类、鸟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生息场所。三是加快园林绿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增加成片林面积,形成贯穿全县的绿色生态走廊,为野生动物迁移、栖息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3.3建立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对因保护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应给予补偿。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4]。

3.4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知识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二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野生动物图片、标本、活体动物展览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小学野生动物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氛围,增强全体人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3.5加强管理,严厉打击犯罪行为

积极开展林区、湖区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野生动物经营证件发放,冻死狩猎证,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自觉性。

4小结

野生动物既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责任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政府应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干部,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只有政府及各部门形成合力,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

5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名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2] 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江西省野生动物保护手册[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1987.

篇4

关键词:非专业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面,除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先后建立了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加大执法和专项打击的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种科研和宣传工作。国内大多数综合大学特别是农林院校均开设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及利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保护野生动物不光是专业人士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因此,不仅需要针对专业学生开设野生保护相关课程,针对非专业学生也有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必要。通过全面地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升全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可以促进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野生动物资源永续利用。

一、高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1.改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的需要

尽管各地政府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付出了艰苦努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滥捕、滥杀、滥食、虐待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如藏羚羊事件、“打鸟界”现象、“虐猫”录像、“活狐取皮”、地下熊庄等,让人触目惊心。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餐厅有一半以上经营野生动物,且这些野生动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野外。由于人类的贪婪和生境的丧失,许多野生动物的处境日益艰难。然而,这种现状并未引起普通大众的注意,有些人甚至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增强大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需要

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动物世界》,喜爱美丽的野生动物。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日常生活中,一些关爱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却有可能是一种伤害。例如,许多城市人喜欢买野鸟来养,可是,在网捕、贩运、买卖的全过程中,鸟的存活率仅为5%,市场上每出售一只野鸟的代价是几十只野鸟的牺牲。有些家长给小孩子买小动物来养,本意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但孩子的喜爱多是一时的冲动,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动物,结果成了另一种谋杀。当人们在动物园、马戏团等地欣赏动物表演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台上的动物演员们曾遭受怎样的血腥训练和野蛮虐待……事实上,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同样拥有生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存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大众应该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在高校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就如同种下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种子――受到教育的大学生们将来会走上各行各业,走进社会各个角落,他们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们,发动人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物种资源。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3.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是未来世界的建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物种的保护等等都需要他们来承担。面对21世纪剧烈的竞争,面对信息时代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转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不仅体现在精深的专业素质上,还体现在良好的道德素质上。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不但使学生拥有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领,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生态道德能唤起人们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这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非常重要。

4.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热情洋溢、充满爱心,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全国各高校几乎都有与动物保护相关的社团,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兴趣小组、环保协会、绿色家园等等。这些社团长期开展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如2003年江苏省各高校发起了主题为“选择”的全省高校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巡回展览,参与的社团来自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活动内容包括标本展、绘画展、摄影展、影片展等多种形式。此次活动,规模巨大,影响范围广泛,起到了十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每年的“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中,也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从越来越多的校园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和使命感、责任感。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大学生们还渴望拥有更多的动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其成长成才、发展兴趣、展现自我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添砖加瓦。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工作。

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课程设置

1.单独设课

单独设课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或者是选修课。

对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等邻近专业来说,应该开设专业选修课。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与野生动物打交道,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其他专业,可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受众面更广,影响范围更宽,更能吸引众多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

独立开课,可以拥有较充裕的授课时间,从而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师还可灵活安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授课教师应为专任教师,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对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没有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针对非专业学生的教育,因此难以单独设课或给予该课程充足的时间。

2.融合到相关课程

将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内容融合到相关课程中去,例如,融到环境保护学、生态学、生态旅游开发等课程中去,因为此类课程均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野生动物方面的问题。例如,生态学会涉及到物种多样性的问题,生态旅游开发会涉及到动物产品开发的问题等等,因此可将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融合其中。事实上,这种设课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的重视度、业务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授课时间短,学生无法深入领悟到真正的内涵,更不可能达到技能目标。此外,由于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并不多,故受众面也有限制。

3.专题讲座

由专任教师或外聘专家、学者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对于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特别是专家、学者们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多年,专业知识渊博,同时拥有丰富的保护宣传教育经验,更能以亲身经历和传播技巧去打动

听众,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如北师大的“周三学堂”,每周三邀请一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面向全校甚至社会开放,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转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专题讲座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和低消耗性的特点,在高校中应不难开设。但教学高层部门要提前统筹安排,除了保障师资外,更要保障讲座内容的系统性、延续性、统一性,不能因随意性使教学流于形式,影响预期效果。

三、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未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没有专业教师,而专业人士也较少考虑到没有专业设置的学校去任职。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委培方式或委派适合的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深造,或者长期聘请邻近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及相关单位专业人士担任外聘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都应考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其教学质量。

2.目标教学明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是为了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满足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同,其教学目标要求也不同。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对于非专业学生的教学,其目标则是注重于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常识,促进保护意识的提高,至少,使他们不成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者。因此,针对非专业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用过于系统、全面,理论性过强,而应偏重于安排动物保护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助于道德培养的内容等。例如,专业课中必须安排“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这一内容,而选修课、讲座等则不需要安排,但应安排诸如“动物野外救助与放生技能”等类的内容。

3.重视实践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与专业课不同,针对非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神奇自然和伟大生命的熏陶与感染,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刻不容缓,从思想深处植入动物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多安排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食用野生动物调查、野外观鸟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篇5

亲爱的的猎人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生。当你们捕捉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你可否想过,如果你们每天都捕杀动物,照这样的速度,我估计50年后的地球便不会再出现动物的可爱身影,所以,我们便失去欢乐,为此,请你们做到:

1. 关爱动物,保护森林,让茂密的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护庇护场所。

2. 保护植物,花草树木,让小动物在这个环境舒适的小天地尽情玩耍。

3. 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森林,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地球建设成为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花城!

范文二

尊敬的广大市民: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以来,我县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错误观念的误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非法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资溪的文明形象,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消费、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党的十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提高全县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资溪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

从现在起,在全县范围内发起保护拒吃野生动物的全民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

勇敢举报违反保护野生动物法规的行为!

让我们的郑重承诺传播到全社会,落实到每一个人。

共青团资溪县委员会

篇6

    资源利用由社会上的个人猎捕,各国营林场作为野生动物资源白白流失,资源也得不到综合开发与利用,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脱节,存在许多弊端。

    第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受到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限制,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而国营林场处在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第一线,有一批管理人员、护林员、林业公安队伍,但由于他们只承担义务而得不到资源收益,缺少保护管理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第二,在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受“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旧观念影响,使猎捕处于无序状态,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猎捕量限额管理制度难于执行。

    第三,各国营林场只注重营林和采伐,森林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忽视了野生动物等非木材资源的经营利用。一方面因可采伐林木蓄积不足影响收入,出现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一方面辛辛苦苦培育管理的动物资源又不利用,白白流失。

    第四,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既承担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野生动物资源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任务,又要承担本应由资源经营单位负责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造成职责不清,政企不分。

    第五,没有把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纳入林业产业体系,仅仅站在林木的角度看林业,野生动物资源等非林木资源的价值没能在林业产业中体现出来,削弱了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部门的地位。

    2改革的管理模式及其无能运动方式

    改革的基本设想:把野生动物资源纳入资产化管理轨道,由国营林场(森林经营局)统一经营管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做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谁保护谁利用,谁投资谁受益,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局面,达到保住资源,永续利用目的。

    一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野生动物的行政管理、执法、制定政策及发展规划,对资源利用与保护实行监督。利用法律的行政和手段来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具体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制定与下达猎捕限额、经营利用限额、猎区与禁猎区、禁猎期的审批、猎枪弹具管理、有关证件审批与核发、行政案件查处。

    二是各森林经营局、国营林场负责实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经营利用、开展资源调查、建立档案、编制经营方案,开展狩猎生产并出售其产品。

    三是狩猎证只作为公民狩猎的资格证明,申领者要先培训、考核全格者方可发证,无证不准狩猎,有证者持证到狩猎地国营林场办理准猎手续并交纳费用。在国营林场外的地方狩猎,到乡镇林业站办理手续。

    四是木材检查站、护林点依法对狩猎和野生动物运输实施检查。

    五是有条件的林场可开设面向社会的营业性猎场,开展狩猎旅游。

    六是根据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在不同的地区实行轮猎制度。

    七是各林场可将市场机制引入资源管理行为中,在确保对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可对经营范围内的狩猎动物资源依法进行承包经营、出租和转让。

    3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3.1建立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

    3.2禁猎区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在禁猎区,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狩猎活动,对区内的其他资源,也要作为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加以保护。

篇7

一. 在问题设计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学习课文时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如在《鹿与狼的故事》一文的学习中,充分赏析了课文的精彩故事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通过学习,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 在词语的讲解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必将使用到很多的成语、词语等,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可以从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讲解“掩耳盗铃”时,先讲“掩耳盗铃”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接着进一步从法制教育角度去讲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过讲解,学生自然而然的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同时也了解了盗窃也是违法犯罪的道理。

三. 在课文的讲授之中渗透法制教育

很多课文都涉及到一些法律法规知识,能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我们一定要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讲到“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时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让学生懂得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四. 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每一个学期中的课外活动都有很多,这是我们渗透法制教育的好时机,如: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可以开一个“小小辩论会”,同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十条 国务院领导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第二十九条 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又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时,举行“学会生存”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在遇到危险或灾难时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知道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可以灵活应用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五. 在学生阅读之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8

[关键词] 《伴你高飞》;线索;回家;成长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把电影中的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技巧进行组织和协调,给予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和视听的呈现。(刘凡)电影的叙述往往需要通过故事来进行,在故事中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电影如同诗歌、绘画、小说等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它的重点在于表达与传递,只是这种表达要借助于声音、人物、故事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来予以完成。(李嘉林)而通过一定的线索把声音、人物、故事串联起来是电影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关于线索,张寿康认为:“线索是文章中贯穿全文安排质料的序列,组织质料的脉络。”刘世剑先生认为:“线索是作者叙事、抒情、析理、说明脉络的延伸路线或形态标志。”同时他由上述论点进一步推论道:“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人物关系的发展脉络与由此形成的事件的发展脉络的统一。”因此,电影的线索应是贯穿影片故事情节,梳理电影中人物关系发展,从而达到人物关系发展和由此形成的事件发展脉络的统一。把握影片中的线索能有效地串联起影片的不同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线索所展现的主题。

从线索在作品中的显隐关系着眼,可以划分为明线与暗线。明线是指直接或正面显现于情节发展中的线索。暗线是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进行的活动或事件的发展所间接地、侧面地呈现出来的线索。(姚朝文:2005)可见,电影的明线展现的是影片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而暗线则是没有正面直接提到的活动或事件。不管明线还是暗线都是影片阐述主题的有效手段。影片《伴你高飞》剧情发展由明暗两条线索支撑。明线描写主人公艾米和野生大雁的成长过程,暗线则展示野生动物保护者同破坏者之间的斗争,即保护野生动物的力量的成长。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将影片中大雁的成长、艾米的成长以及对野生动物保护持积极态度的人们的努力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一、电影《伴你高飞》内容简介

《伴你高飞》(Fly Away Home)是一部加拿大电影。影片讲述小女孩艾米偶然在自家附近的沼泽地里发现一窝大雁蛋。由于开发商要将该沼泽地开发建房子,因此本来栖息此地的大雁被迫成群飞走。于是,艾米把大雁蛋带回家,并进行人工孵蛋。小大雁成功孵化后,艾米开始与大雁为伴的生活。她尽心尽力地照顾这些大雁,教会它们飞翔。最重要的是,艾米决定送大雁回到自然栖息地。她和爸爸带领大雁完成第一次迁徙。这群大雁最终像野生大雁一样回到自己的家——大自然的怀抱。而影片似乎不只呈现大雁的回家,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艾米的成长。13岁的她刚刚经历丧母之痛。而由于多年没和父亲一起生活,她和父亲之间感情疏远。虽然回到了家,但她对这个家感到很陌生,内心很孤独。她沉浸在思念母亲的回忆中。大雁的到来改变了艾米的孤独。并且,在照顾大雁的过程中,艾米开始慢慢了解父亲,父女之间的感情也随之慢慢加深。艾米感到父亲其实和母亲一样爱她,而且对爸爸女朋友苏珊的态度也由排斥到最终的接纳。至此,艾米真正回到了家。她在回家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明 线

影片正面描写的是艾米喂养野生大雁的过程以及最终带领大雁飞回迁徙地,回到自然怀抱的故事。因此,把与此主题相关的一系列画面串联起来的线索便是影片的明线。《伴你高飞》中的这条线索描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大雁的成长过程以及艾米的长大。

(一)大雁的成长

一天早晨,艾米听到屋外推土机轰鸣和大雁嗷嗷叫的声音。她寻声来到自家附近的一片湿地并意外发现一窝大雁蛋。她把蛋抱回家并用人工方法孵化。不久,小大雁出生。艾米的生活从此忙碌起来:弄食物给大雁吃;带着它们散步;给每只大雁取名字。但是,专家指出由于没有野外生活经历,艾米的大雁将慢慢丧失飞翔的本领。所以艾米决定教它们飞翔。她尝试各种方法:自己带着大雁奔跑;爸爸用制作的大雁模型带着它们奔跑;最后爸爸驾驶滑翔飞机带领它们飞翔,但都无果而终。失望的艾米在父亲离开飞机后偷偷驾驶飞机飞起,而习惯跟在“雁妈妈”身后的大雁们自然地跟在飞机后面飞上蓝天。就这样,大雁们学会了飞翔。

按照野生大雁的生活习性秋天它们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但艾米的大雁没有野外生活经历,因此不懂迁徙。为帮助大雁学会自然迁徙,艾米父亲有了一个大胆想法:由他和艾米各驾驶一架飞机带领大雁飞到迁徙地。在制定了周密的飞行计划后,父女俩带着大雁们出发了。父亲的飞机在前面带路,接着是艾米的飞机,而大雁们跟在“雁妈妈”后。飞行很顺利,艾米和她的大雁按照预定日期到达了目的地。大雁们回到自然怀抱。

无论飞翔,还是迁徙,对于大雁来说都是生存本领。而学会这些本领就标志着它们真正长大。因此,影片用一条线索将大雁的出生、长大、学习飞翔、迁徙串联起来勾勒出大雁成长的完整画面。这条明线清晰地展现影片英文标题的内容:“Fly Away Home”(飞回老家)。

(二)艾米的成长

影片主人公艾米的成长是以明线展示的另一内容。这条线索通过以下几组镜头来完成。第一组镜头:艾米和母亲出车祸。母亲在车祸中丧生,而艾米受重伤。父亲从加拿大赶到新西兰接她。苏醒后的艾米看到父亲在床边,她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在这儿?我妈妈在哪儿?”已经习惯了和妈妈在新西兰生活的她几乎忘记了和母亲离了婚的父亲的存在。回到加拿大,父亲对没有收拾好艾米的房间表示抱歉,而艾米说:“无所谓!我什么都无所谓!”当父亲告诉艾米自己会很忙,不会有时间陪她时,艾米说:“我又不是小孩子!”这一组镜头表明父女俩的感情淡漠,尤其艾米对爸爸没有太多感情。

然而,在照顾大雁的过程中,艾米和爸爸互相逐渐了解,感情慢慢加深。他们之间疏远的亲情被重新找回。第二组镜头:艾米偷偷驾驶飞机带领大雁飞翔,飞机降落时一头栽倒在地。父亲吓得赶紧跑过去,不停地叫着女儿的名字。看到女儿睁开眼睛,他心疼地问女儿有没有受伤,并将女儿抱到怀里,眼泪也随之滑落。看到父亲哭了,艾米紧紧地抱住他。那一刻,她感到爸爸像妈妈一样爱她。

第三个镜头:带领大雁迁徙的第二天,爸爸发现自己飞机的燃油不够后紧急降落在一片树林里。艾米也立即降落。为了不错过预定的到达时间,爸爸叫艾米独自一人完成剩下的路程,并对她说:“艾米,你知道你哪点最像你妈妈吗?那就是你的勇敢。你妈妈为了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独自一人到世界各地开演唱会。而你就和妈妈一样。爸爸相信你!去吧!”带着爸爸的鼓励,妈妈在天堂的默默支持,艾米仿佛感到爸爸、妈妈就在她身边,和她在一起。她出发了并成功地在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

第四组镜头:艾米对爸爸女朋友苏珊态度的转变是影片导演展现艾米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镜头。当艾米第一次见到苏珊时,她对这个看上去和爸爸关系不一般的女人的态度是排斥。当苏珊认真地送上给她的见面礼物时,艾米问到:“你也住这里?” 苏珊很尴尬地回答:“是的,有时候我确实住这里。”接着艾米只说了声“失陪了”之后便离开。此后,艾米对于苏珊的存在漠不关心。但几个月之后的一个上午,为了保护大雁不被飞禽管理局的官员剪掉翅膀,艾米把自己和大雁锁在卫生间里。第二天早晨她洗澡时,淋浴喷头出了问题,吓得她大叫起来。听到女儿的叫声,爸爸立刻撞门而入。而当看到父亲进来,自己却,艾米尖叫起来。爸爸不知所措地逃出门外。这时,苏珊走进卫生间。她把低声哭泣的艾米抱在怀中说到:“我知道我永远也替代不了你妈妈,但如果你相信我,我保证我们一定能成为好朋友。我保证,我会保护你的大雁不会再受任何伤害。”从此,艾米开始慢慢习惯和接纳苏珊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相对大雁的成长,影片对艾米的成长给予了更多镜头。二者的成长都通过明线串联起来:大雁的成长主要体现在身体和生存技能上的成长,而艾米的成长则更多的是感情上,内心世界的成长。

三、暗线——野生动物保护

影片中没有直接描写但却间接呈现出来的内容或主题是影片的暗线。本影片中的暗线是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持有的不同观点及态度。串联在这条线索下有三组画面。

第一个镜头聚焦艾米家所处社区的居民大会。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房地产开发商能否对社区湿地进行开发。与会者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把地卖给开发商,用获得的补偿款供孩子上大学;另一种则认为为了孩子、为了干净的空气、水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应该保留沼泽地。双方争论不休,会议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第二个镜头:在艾米和父亲带领大雁飞向迁徙地的途中,他们发现有偷猎者开枪射杀停留在湖面的大雁。艾米和父亲立即带领大雁降落,并开始搜寻偷猎者。然而他们被一位也在搜寻偷猎者的野生动物保护者错误地当成偷猎者。当看到艾米后,这位老奶奶认出她就是电视上报道的带领大雁迁徙的女孩。误会随即消除。第三个镜头:大雁的迁徙地也面临被开发商开发的危险。在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者的坚持下,开发商最终答应如果在动工当天有大雁飞来栖息就不开发该地。因此,动工当天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聚集在那里等待艾米和大雁的到来。到了下午,正当推土机准备不顾人们的抗议开始推土时,艾米和她的大雁飞抵工地上空。野生动物栖息地得以保住。虽然寥寥三组镜头,但足以呈现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斗争,并且这种斗争以正义一方的胜利而告终。这条暗线虽然不是影片故事的主要冲突和矛盾,但它揭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力量的成长,壮大。正是这种力量的成长使大雁的回家之路更为顺畅。

四、结 语

“线索与线索相对照以及线索内部元素的对立形式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最后所有线索汇集达到故事的。”(乔少敏)影片《伴你高飞》通过明暗两条线索诠释野生大雁在人工饲养下健康成长,学会迁徙,回到自然的故事。与此同时,在喂养大雁的过程中艾米经历思想的成长——找回和父亲之间的亲情。而保护野生动物的力量也在不断成长。正如片名“Fly Away Home”所揭示的一样:大雁长大了,飞回了属于自己的家——大自然的怀抱;艾米回到了自己的家,和爸爸、苏珊快乐相处;因此,影片主题:成长、回家通过明暗两条线索串联的画面得到完美展示。

[参考文献]

[1] 刘凡.电影叙事结构探析:线与非线[J].电影文学,2011(15).

[2] 李嘉林.电影《梅兰芳》的叙事手法与艺术表达[J].电影文学,2012(03).

[3] 刘世剑,主编.文章写作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39.

[4] 张寿康,主编.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178.

[5] 姚朝文.小说线索对结构的单值对应关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篇9

社会效益。野生动物养殖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农村壮劳动力大多数外出打工,农村“三留人员”增多,造成老人儿童缺少照顾,生活自理压力过大,农田闲置等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可让农民在山里办产业,在家门口就业,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从而缓解农村“三留人员”的生活问题。

生态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已由“温饱”型转为“绿色环保”型。生态、环保、健康是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必然,这务必趋使部分违法者为驱逐经济利益而乱捕滥猎,给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可以缓解市场对野生动物的供求平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毫猪、大王蛇、野猪、七彩锦鸡、牛蛙等的人工养殖。县林业局牵头,组织专家及养殖经验丰富的人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技术。并通过发放养殖技术手册和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养殖户提供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

做好养殖监督管理,建立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发展龙头养殖户3到5家,发展养殖户200户以上,形成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这次,组织野保专家对全县15个野生动物养殖户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建始野生动物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等缺点。

调研组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农户对野生动物认识不够,对一些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明确;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金筹集困难;没有形成产业链,限于“单打独斗”和“小打小闹”,养殖、销售脱节;深加工技术薄弱,没有充分利用产品的应有价值。

只有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才能促进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阻制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必然导致野生动物人工养殖产业萎缩,使保护事业无法与社会经济、群众利益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工培育野生动物资源,才能最终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权;用益物权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2-0098-04

长期以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一直处于较低的和纯保护性的水平和状态,限制和制约着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管理人类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实现其永续发展,我们必须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其中最为重要的经营利用方式是驯养繁殖,借以调整野生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提高动物的繁殖和存活能力,从而实现保护与合理利用协调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给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一、问题之提出

关于是否应在物权法中规定野生动物驯养权问题,都有争议。吕忠梅教授认为:“从法律性质上看,国家特许是一个典型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则在一定范围内对于经过特许的资源具有处分权能――如取水、采矿、捕捞、驯养等,并不符合用益物权的特征。”戴红兵教授认为:“将野生动物的驯养权规定为用益物权更值得研究。驯养、猎捕野生动物属于许可合同。同时,野生动物是动产,而用益物权是调整不动产的使用收益关系,把对动产的使用收益归人不动产的用益物权与物权法理不符。”温世扬教授认为:“用益物权是指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加以使用并获取收益的权利,包括采矿权、林木采伐权、渔业权、狩猎权、驯养权等,是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并将其称为准物权或者特别法上的物权。”

笔者认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是一种用益物权。保护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基本目标。只有通过保护,才能保障该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而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着重强调的是行政管理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注重权利人在公法上的义务,而没有重视权利人在私法上之权利,忽视了驯养权的性质和地位以及权利人行使权力的法律保障。更遗憾的是,新《物权法》也未规定野生动物用益物权,没有在法律上对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予以重视和明确,更没有明确驯养权与野生动物所有权取得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实际操作脱轨。

二、创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用益物权

所谓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是物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所有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及占有制度合并构建起物权法的整体构架。现代物权法框架内的用益物权制度源于罗马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更为常见的是,所有权人往往出于自身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期间内,按照一定条件和程序,出让其部分所有权权能,以行使或实现其所有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有权人不可能亦无必要亲自全部行使所有权权能,必须有一部分权能让渡与他人行使。无论是从先进国家之环保经验来看抑或是根据中国生态保护之国情,有必要创设野生动物用益物权制度,以实现野生动物保护之目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创设之依据

依据上面所述,创设野生动物用益物权,主要是指创设野生动物驯养权。所谓野生动物驯养权,指的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地区或场所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的权利。但要将野生动物驯养权物权化,创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用益物权,必须阐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佐证创设之依据。

第一、用益物权之标的范围。传统的物权法理论认为,用益物权之标的主要限于不动产。如郑玉波认为;“动产之类种类繁多,数量极其零碎,且其价值又时常较动产为低,如有需要,尽可买为已有,即便偶有需要利用他人之动产,亦可依借贷或租赁之方式获得,而不必依赖用益物权。”也就是说,野生动物是动产,不符合用益物权标的之特征。但在罗马法学家之眼中:“用益物权之目的即在于维持用益物权人的日常生活之需要,故其标的物不限于不动产。如文娱用品、书画、雕塑、花园、渔塘等皆可。”由此可以看出,动产为用益物权之标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法律传统。《德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在动产上设定用益权的,所有权人应将物移交于取得人,并由双方当事人对取得用益权达成协议……”《法国民法典》第581条规定;“用益权得就各种动产或不动产设立之。”同时《瑞士民法典》第745条规定;“对动产、土地、权利及财产,可设定用益权。”可见,上述先进国家之民法典皆已将动产作为用益物权之标的。

中国《物权法》传承并发展了这一法律传统。第117条规定;“用益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较之过去,新《物权法》顺应了现代立法趋势,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排除了对如野生动物等动产设立用益物权之法律障碍。

第二、野生动物驯养权之取得方式。驯养权是不是权利,是何性质之权利,是公法上的权利还是私法上之权利?从其产生看,可认为是公法权利,从其内容看,又具有私权之特征。具体而言,驯养权的产生需要有关机构的审批,应属于由公法行为产生,但这种产生方式并不必然使驯养权成为公法上之权利。“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包括法律权利的产生主要基于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事件和公法行为。”因此,公法行为也可以产生私法上之权利。同时,从权利之行使来看,驯养权在规定范围内,驯养权人有完全的自,不受行政权的干涉和支配,应是一种民事权利。驯养权人可以按合同规定从事驯养活动,不需要请求他人的协助,只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行为,不受别人意志的干涉。对此,我们可以用资格来解释。驯养权人之所以可以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因为他有这样行动之资格,而资格在民法上就是权利能力。而民事权利能力是据以充当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资格。“享有这一资格并不等于实际取得民事权利,能否在实际上享有民事权利,除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外,还必须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或有其他法律事实,并最终取决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由于中国的野生动物都属于国家所有,故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具有取得野生动物所有权的权利

能力。但驯养证的发放就是驯养资格的赋予,也是使国家以外的主体对驯养所得之物产生所有权的权利能力之取得。即驯养权亦是一种民事权利能力,在本质上属于行政机关许可从事驯养活动的资格,因此可以认定为一种行政许可的性质;同时其又具有财产属性,属于资源利用权中的取得权。

可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许可中,作为民事关系的许可合同与作为行政关系的许可往往是竞合的。许可合同是国家作为野生动物资源的权利主体,有偿许可单位、个人用益野生动物资源,被许可人取得野生动物资源的用益权或者物的所有权。被许可人支付的野生动物资源补偿费是用益野生动物资源之对价,是对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人的补偿,也是民事许可合同关系的重要体现。行政许可是国家从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角度,对用益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个人资质的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许可证,是用益野生动物资源的准入证。有了许可证,再通过民事许可合同,即可取得野生动物资源的用益权。这两种许可在现实中的交叉,随着法制的健全,有望逐步分离。

也正是基于上述事实,一些学者不认为像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是用益物权。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上述权利的产生、行使或者消灭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者审批,公权力介入到私权领域,私权的纯洁性受到破坏,很难再说这些权利是私权还是公权。笔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事实上,我们谈论的各种权利都是法律上的权利,其产生、行使或者消灭都要依法进行,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定”可以说是一个更大意义上的公权力,因此,各种权利实际上都有公权力的介入,不能因此而成为否认一项权利是否是私权的理由,法律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新《物权法》中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行使同样需要经过行政审批,但没有人否认它是用益物权。

第三、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有人认为,在强调保护野生动物之今日,还在基本大法的物权法中规定野生动物驯养权,令人费解。笔者认为,用益物权作为物权之一种,着眼于财产之使用价值。在现代民法上。各国物权法贯彻效益原则,已经逐渐放弃了传统民法注重对物的实际支配、财产归属的做法,转而注重财产价值形态的支配和利用。两大法系有关财产的现代法律,都充分体现了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已经被以物的“利用”为中心的现代物权观念所取代。作为以物的使用、收益为内容的用益物权,正是现代物权法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的主要载体。可以说,现代物权法的核心在于用益物权。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药物原料和食物资源。同时,野生动物也是培育新品种的源泉,在科学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因此,国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多种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但国家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并不排斥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可见,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不应该只是公法上的义务,还应该是私法上的权利。面对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经济利用之需求日益扩大,我们可以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动物之途径来解决经济利用的需要。国家野生动物所有权不能通过简单维护而存在,必须通过驯养繁殖。在保护好野外资源的同时,鼓励人工驯养繁殖,走繁殖利用人工种群的路子,是世界各国共同之经验。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保护方针。有这样一组数据,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在拯救珍稀物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培育方面的状况: “到2004年底。全国已建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194个,总面积1.48亿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共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已对珍稀濒危的200多种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使相当一批极度珍稀濒危的物种在人工状况下免于灭绝,有的物种已成功回归大自然。就全国来说,经济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2.45万家,野生动物园、动物园243个,2004年经营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也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之压力。

同时,野生动物的开发利用,间接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机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新型产业。“吉林省现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7099家,几乎全部设立在农村养殖梅花鹿、马鹿、黑熊、雄鸡、林蛙等等,年总产值在25亿元以上,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甚至有的地方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可见。在中国设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用益物权制度,既具有法理依据,又具有事实依据。具体而言,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是主体针对野生动物享有的权利,而野生动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物”,因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具有物权性。同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是以野生动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具有用益性。基于上述两个方而的分析,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具有用益物权的特征。只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与一般用益物权具有绝对性和私权性不同,其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但这并不能改变其用益物权之性质。

(二)制度之价值

面对中国目前野生动物资源之现状,为了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野生动物资源之需求。除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外,积极鼓励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不失为一个主动的、见效快的好方法。但就是这样一种对生态之保护如此重要的驯养繁殖活动,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未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将其确认为驯养繁殖者的权利。《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规定:“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由此可以看出,该法并未将驯养繁殖者的驯养活动权利化,这是由《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性质决定的。作为公法,其强调的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的公益,而不是单位及个人之权益。而驯养繁殖者从事驯养繁殖活动最根本之目的乃在于由此而获得利益,具有明显的私权性。因此,作为确认与保障权利之根本大法的物权法理应明确确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权,将其物权化,即在物权法中设立野生动物用益物权制度。

至于有学者认为,动产之种类繁多,且价值相对较低,如有需要,尽可买为己有,亦可依借贷或租赁之方式获得,而不必依赖用益物权。笔者认为,在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用益物权的设定,将使得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关系物权化,能更好地巩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得对抗第三人,具有野生动物借用、租赁等债权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