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14-02

被称为“第三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放活了山林经营权,落实了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确保林地经营者的收益权,大大激活了民众对林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森林资源的潜力。森林资源转让、作价入股、合资合作造林、贷款抵押等林木交易活动越来越多,从而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应运而生。

1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

1.1 理论储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于90年代中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福建林学院陈平留、陈伯贤和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永安等一批学者对南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研究和探索。1996年陈平留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著《森林资产评估》。

1.2 实践探索

1995年原林业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基层工作者20多人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依据我国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规定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起草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技术文本,同年由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于1997年又颁布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至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真正作为一项新兴资产评估行业予以开展。为进一歩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行为,提高评估质量,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一些省、市、县也制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1]。

2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多头管理,体制未理顺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主要有2类:一类是由国资系统批准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它们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量少,未配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未得到林业部门认可。而根据原林业部及原国资局颁布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文及国资办发〔1997〕16号文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须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证确认;另一类是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于没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等问题,也未得到国资系统的批准。且在林业系统内部,国家林业局是由计资司负责组织资格考试,核发相应的证书和印章,而省级大多是林政处等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到地方则又出现国资部门与林业部门双重管理,因而评估中易出现多头管理,势必造成管理重叠与脱节的混乱局面。

2.2 评估“两张皮”,职责难厘清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这样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具体操作中易出现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分拆、高评或重叠评估等不良现象,加之评估行业自身独立性不强,易导致理论上清晰事实上难厘清的评估“两张皮”。

2.3 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一般的资产评估不同,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既涉及到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法学、管理学,又涉及到林学中的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目前,国资部门批准设立的评估机构,大都没有配备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专业人才;而林业部门认可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又没有配备一般资产评估所必须具有的经济学、财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因此,2类评估机构人员知识结构配制都不合理,均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的需求。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评估人员是实施评估业务的主体,评估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是评估业的生命线,其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2]。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或缺乏林学知识,不懂森林资源特性,或对评估基本理论不十分了解,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操守能力较弱;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制观念淡薄,防患风险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评估操作规范和评估准则进行公正评估,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篇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适应我国林权改革需要,提高评估师胜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能力,中评协针对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及东北等森林资源大省的特点,8月下旬在四川成都对所属区域的评估师进行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题培训。培训班安排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林业基础知识、林木林地森林景观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近几年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能够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业人才,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提供了专业支持。

9月上旬,中评协在甘肃兰州举办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班。主要针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山西、辽宁等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对所属区域内的评估师进行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安排了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程序和标准,矿山建设程序、采矿选矿专业知识,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本次培训深受学员的欢迎,学员对培训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中评协、地方协会继续多办类似的培训班。

9月中旬,中评协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执业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班,主要安排了资产评估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评估执业风险案例分析、评估机构风险管理、评估项目合规性审核相关问题讲解、评估机构经营风险与项目风险控制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评估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保证和提升评估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帮助。

近两年绩效评价工作和生态评估已经在评估行业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谢旭人部长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评估行业的职能,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10月中旬,中评协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新业务专题培训班,针对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两个新领域,重点安排了绩效评价相关政策讲解、绩效评价方法讲解、绩效评价实务操作及案例讲解、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讲解等课程。为学员们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的政策和操作流程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学员们表示,一定要把握机遇,深入学习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所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管理工作,提升行业公信力。

篇3

关键词:混交林;树种组成比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方法;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S7252;F31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55-04

收稿日期:2012-07-11

作者简介:杨超本(1967-),男,云南双柏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评估。

1混交林分

11林分结构特点

混交林是南方林区常见的森林植被类型,在现实林分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除人工营造纯林外,一个小班中往往有2个以上或多个树种同时存在。在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一个树种(组)蓄积量(已郁闭但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即为纯林,反之,若一个树种(组)蓄积量(已郁闭但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则为混交林。所以,树种组成多样、林分结构复杂、各树种年龄差异大是混交林分的主要特点。

12树种组成比例的确定

在混交林分中,各组成树种均占有一定的蓄积量。按照森林资源调查相关规定,以“十分法”确定各树种蓄积比例,如:某一树种蓄积占林分总蓄积的3%~5%时以“+”表示,小于3%时以“-”表示,超过5%则按1成计算。如:某一混交林分树种组成为8云2栎+阔,表示在评估林分中,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80%;栎类为次要树种,蓄积占总蓄积的20%;伴生阔叶树种蓄积量占总蓄积3%~5%。由于混交林林分中各组成树种均有一定数量的蓄积,因此,评估混交林分资源资产时,根据混交林分结构特点准确测定各组成树种的蓄积量是一项很关键的技术工作。

2评估技术思路

为了提供准确的资源资产清单,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必须对混交林分各树种进行清查。所以,在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时,一个独立的评估小班中,只要有2个以上乔木树种,无论各树种所占比例大小,都应视为混交林。因混交林分中不同树种的经济价值不同,各组成树种年龄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同混交林分评估方法也不一致。为确保混交林分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对混交林分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时,应根据各组成树种的蓄积量确定树种组成比例系数之后,根据各树种龄级结构,采用表1中相对应的评估模型评估混交林分资源资产价值,各组成树种资源资产评估价值之和即为待评估混交林分资源资产总价值。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杨超本,邓光华:混交林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研究

3混交林分资源资产评估

31资产核查

在接到评估委托申请后,根据被评估单位提供的资源资产清单对拟评估的混交林分进行资产核查。首先要清查和核定待评估林分面积(以“S”表示),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待评估小班林分进行调查,取得待评估林分单位蓄积(m3/hm2)、林分总蓄积(M)等相关基础数据资料。最后,根据林分总蓄积量及各组成树种蓄积量确定树种组成比例系数。

32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321确定各组成树种龄组结构

在拟评估的混交林分中根据各树种蓄积所占比重的大小,分别确定一个主要树种和一个次要树种,并调查林分各组成树种年龄、龄组,将主要树种、次要树种按年龄分别划分为幼龄组、中龄组、近熟龄组及成过熟龄组。采用与龄组对应的评估方法、评估模型即可评估资源资产价值。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在现实混交林分中,将对应产生如表1所示的16种混交林分评估模型。

322不同混交林分类型评估方法

对照表1中不同的混交林分类型,依据评估林分总蓄积(M)、各组成树种比例系数(f1、f2),按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将对应产生如表2所示的16种评估模型。

1)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按当地现行的工价、物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相类似的林木所需的成本费用,以作为被评估资源资产的评估值。此法适用于幼龄林分评估,计算公式为:

En=K×∑ni=nCi·(1+p)n-i+1

式中:K为林分质量调整系数;Ci为第i年的以现行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的生产成本;P为投资收益率(一般为10%)。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在对Ci进行测算时,只能采用基准日的物价指数,而不能采用年均数和综合物价指数。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由保存率调整系数K1和林分平均高调整系数K2来确定,在实际评估中K= K1×K2。

当保存率r>85%时,K1=1;当保存率r≤85%时,K1=r。

K2=现实林分平均高/标准林分平均高。

2)收获现值法

收获现值法是采用当地的收获表预测的被评估森林资产在主伐或收益时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以作为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主要针对中龄林、近熟龄林分的评估,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林分质量调整系数;U为主伐年龄;n为林分年龄;

Au为参照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Da、Db为参照林分第a、b年的间伐单纯收入;P为投资收益率(一般取10%);Ci为评估后到主伐期间的营林生产成本。

在实际评估时,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是影响评估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应作如下确定:

K=mn/mu

式中:mn、mu分别为评估林分第n年、第u年时的每公顷蓄积量。

3)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将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一次性皆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过程所消耗的成本及应得的利润后,以剩余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此法主要适用于成熟林及过熟龄林分的评估,其计算公式为:

En=W-C-F

式中:W为木材销售总收入;C为木材生产经营成本;F为木材生产经营利润。在实际评估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准确确定待评估资产的各树种出材率。

(2)合理确定木材平均价格。

(3)合理确定相关税费。

(4)合理确定木材生产成本。

(5)合理确定木材生产的利润。

4结论与讨论

混交林中分布有多种树种,林分结构较为复杂,在南方林区大量存在,并占有很大的面积比重,在实际评估中应体现混交林分的结构特点,而不能采取与纯林相同的评估方法。混交林分评估的关键是要准确测定混交林分总蓄积量及各组成树种的蓄积量,并合理确定树种组成比例系数,确定一个主要树种和一个次要树种(这是与同龄林分评估的不同点),最后根据各组成树种的年龄、龄组的不同,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及评估模型。

根据实践经验,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混交林分有3个或3个以上的组成树种,如8云2栎+旱、9云1栎-桤等混交林分类型,对于由3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分,由于树种类型多、树种年龄及林分结构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方法也较为复杂,但评估技术原理与2个树种的混交林分类似,只是评估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宜尽量简化、合并,参照2个树种的混交林分评估方法即可。

参考文献:

[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S]

篇4

一、森林资源概述

(一)概念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森林的定义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森林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组成部分称为狭义的森林资源。而广义指的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二)特点

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森林资源功能的多样性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例如,森林中的木材、鲜果、树皮可作为木料、食品、香料、药材、薪柴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之中,森林能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森林资源的系统性,森林的一种功能的实现可能引起其他功能的损失,因此,在评估森林资源时,要综合考虑,使森林资源的功能在整体上实现最佳。

2.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

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当森林资源被采伐后,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培育其再生,或者花费更长的时间使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再生。森林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很强,只要不受外力的破坏和超负荷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可供人类持续使用。

(三)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森林的树种分类,按用途分类,按照原生程度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由于按用途分类能清楚的反映森林的价值归属,有利于建立森林资源核算框架,因此本文将以这种分类为基础构建森林的资源资产负债表。

森林资产的一级科目分别为“用材林”和“非用材林”。在一级科目下按照树种设置二级科目,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其他”。

二、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

遵循资产评估中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这三个基本方法,林木资产的评估方法具体有以下形式:

1.现行市价法,包括现行市价法和市场价倒算法;

2.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收获现值法;

3.成本法,包括重置成本法。

每一种估价方法均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林木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不同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林龄从而选择相适用的估价方法。用材林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是林业产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也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主要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较为成熟。

三、森林资源负债价值量核算

2000年3月24日,贵州省人大常委颁布了《贵州省森林条例》,其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组织划定本地区的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林业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本乡(镇)林业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

对森林的负债项目构建,需要从法律法规、政府规划等方面进行确认。

1、应付管理建设费用

按照国家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照森林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定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建设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救灾措施等等。由此产生的应付款项应通过 “应付管理建设费用”账户反映。

2、森林的超额采伐

我国森林法中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我国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年度木材采伐量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量。此外,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后才能采伐林木。

故此,对于超额采伐、滥伐、盗伐的林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确认。

3、森林的违法出口

我国森林法规定了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违法出口我国禁止和限制出口的树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反映。

4、其他应付费用

除了上述费用之外还应该设立“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付费用”科目。

其中应付职工薪酬主要指护林员、森林管理人员的应付工资薪金、福利经费等。处理个人间、单位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关于林木使用权或所有权争议发生的费用可以放在其他应付费用科目中反映。

四、森林资源净资产和报表附注

森林净资产通过资产和负债倒挤的方式得出。遵循会计恒等式如下:

资产-负债=净资产

由于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和资产负债表的存在的局限,关于森林资源的许多信息需要通过报表附注解释说明。

在报表附注中要详细注明资产、负债账户变化的原因:比如自然延生、造林、环境保护成效、有益砍伐、灾害、退化、人类活动、超额砍伐等等,以及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五、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框架

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6402

1引言

在林业行业,涉及资源市场化配置范畴的主要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统称森林资源的流转。这种流转主要是指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使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对流动;当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在某一经济主体时,这一经济主体就取得该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经营权、所有权和收益权。

2主要流转形式

2.1活立木转让

活立木转让即对符合采伐要求的商品林进行有偿转让。如国有林场为盘活国有林木资产,将林场部分国有林木进行转让,受让方是一些木材经营大户。这种国有林场的活立木转让事前基本经过林木资产简易评估。在集体林,这种活立木的转让就更加常见,程序也更加简单。一般以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为主,也有私下“判青山”的。

2.2国企合作经营

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和企业合作经营林业基地。如2002年,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与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签订《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在湖山乡、金竹镇等山场合作建设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此次合作经营采用订单农业的形式,由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垫付苗木款、造林工资,林业开发公司负责造林、培育和管理工作,原料林建成后按协议优先销售给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

2.3职工承包经营

在不改变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部分山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向林场职工流转。如牛头山林场为解决职工的工资待遇问题,于1999年将翁山、油茶场林区部分经济林承包给30位在职职工经营,收益抵偿工资,职工退休后仍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4林地使用权转让

这种流转形式在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中发生较多。如1995年王村口镇桥西村将80亩的林地使用权转让给王村口林业工作站。

2.5景观森林招商

小规模景观森林流转的事实是存在的,如在一些景观林内或旁边开办山庄,供游人休闲、用餐等。从2006年开始,桂洋林场包装了“神龙谷森林旅游”招商项目,向社会招商,被宁波绿客公司取得旅游经营权,通过努力,于2011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3存在的问题

3.1流转标的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价格一般以协商为主,随意性大,标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尤其是集体所有的,更是不规范。即使有资产评估,也主要采取目估毛测法进行简单的调查,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估测。至于森林景观流转,价格更是不合理,休闲山庄对景观森林的依赖性很强,但往往在流转价格上没有体现景观森林的价值。

3.2流转收益管理不规范

目前,国有林场的流转收益除小部分用于流转地块的调查规划和造林抚育上,大部分都用于解决职工的工资福利。而集体所有的流转收益主要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流转后的林业再生产投入难以保证。

3.3景观森林流转存在“两难”

一是大规模开发有价值的景观森林,存在林地所有者无力开发、有实力开发的又无法介入的困境,如白马山森林公园,林场和森林公园都没有实力开发,曾经也有客商愿意介入开发,又逢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疲软而中断;二是小规模开发,存在景观森林不受益、反受害的问题,一些休闲山庄的投资者,尽管在选点休闲山庄时非常注意掌握景致,但保护景观的意识并不强。

3.4流转引发的山林纠纷不断

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乡村集体林场,权属较为复杂。现在这些乡村林场都已经进入收益期,即流转的高峰期。在流转过程中,稍有不当,就引发山林纠纷。

4对策

4.1完善政策法规,从根本上规范流转

4.1.1尽快制定完善“阳光流转”办法

目前,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皆在抓紧政策调研,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并抓紧试点操作与验证。当务之急是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政策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1.2研究制定分类经营实施细则

在分类对待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细化对生态林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公益林的生态效益重要程度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流转。在生态补偿上也应视不同的等级来制定不同的标准,即使景观森林依法不能流转,其所有者也不至于捧着金碗讨饭。

4.1.3调整完善现有商品林采伐利用政策

大的宏观政策全国要统一,但应该南北有别,在南方集体林区,主要是把握依法凭证采伐和采伐后及时更新上。商品林经营要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要赋予利用经营者采伐经营权,让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情况和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采伐。林业主管部门则是靠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来促进商品林的发展,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死现有林木。

4.1.4完善相关支持流转的配套机制

如建立健全林业建设资金保障和抵御经营风险制度。在林地流转以后,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人民银行要积极扶持。保险部门也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产保险规则,加大对森林资产的保险力度。

4.2搭建市场平台,从体系上服务流转

4.2.1搭建资产评估平台

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具有社会公证服务性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的审核。

4.2.2搭建资产价值核算平台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和价值构成,构建以林木、林地、森林环境、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体系,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关的核算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正确反映处在某一时点上森林资源资产运作状态和存量。

4.2.3搭建林业要素交易平台

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也是林业要素交易中心或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社会各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办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也可以作为遂昌县招投标中心的一个工作平台,视工作需要和经济实力而定。

4.2.4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林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加强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科技与信息服务工作。可以建立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专题网站或在遂昌林业信息网上设立专栏,以此为载体,促进林木、林地流转市场主体的信息交流。

4.3抓紧落实工作,从基础上促进流转

4.3.1加快政策调研

加快调研工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一些可行的、好操作的措施会进入决策层的视野,为决策层的科学决策打好基础。

4.3.2做好山林纠纷调解、处理工作

遂昌县山林延包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在此阶段,要加强对历史形成的山林纠纷的调解,切实保障集体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3.3建立流转备案制度

抓紧出台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备案制度,以此促进流转的规范和流转双方自律意识的提高,加强行业管理。

4.3.4加强对已流转资金的监管

对国有林场,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对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资源的所有者,要在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加强对流转收益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参考文献 :

篇6

关键词:规范流转;促进林业建设

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现已基本结束,取得了林业产权明晰、涉林税费减免、林农收益大幅增长、林业发展势头增强、林区秩序更加良好的较好成效。但是,林权分散、流转不活、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影响林业进一步发展的矛盾日益突现。为促进现代林业建设,提升林业三大效益,必须加快森林资源流转,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基本县情:

信丰县林地面积302万亩,有10个国营林场,22个乡、村集体林场。国营林场经营林地面积68万亩,已流转经营权面积6万亩;集体山林已流转经营权39万亩,其中乡办、村办林场已流转经营权25万亩、组集体山已流转经营权14万亩;分到农户经营的自留山、责任山192万亩,其中本次林改新分山面积23万亩。林改分山农户数有9.5万户,户均林地面积约20亩。全县林业呈现以下特点:国营林场的森林资源好、集体的森林资源差;林地经营面积1000亩以上的大户少、小户多;龙头加工企业少、粗放加工的小作坊多。

二、森林资源流转的形式

(一)集体森林资源流转形式

1、召开会议商定后即转让(山主自已估算转让价格,没有公开招标)。如大阿镇谷山林场、西牛镇万岭林场。

2、召开会议商定后,公开招标转让(标的未经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如铁石口镇寨背林场、小河镇罗坑林场。

3、召开会议商定后,请林业部门测算标的,然后公开招标转让。如大塘埠镇金钟山林场、嘉定镇龙舌林场。

4、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先从农户手上租山,再转租给果业大户种以脐橙为主的果树。

(二)国营林场森林资源流转形式

1、林场测算标的后,县林业局、县国资局联合审核,报县政府批准后公开招标转让。

2、林场测算标的后,县林业局、县国资局联合审核,报县政府批准后指定卖给龙头林竹加工企业,如广源细木工板原料基地。

3、林场以山林经营权抵职工置换身份款,如坪石林场。

4、林场划出一小部分山林组建股份制林场,由场内职工入股经营。如隘高林场、金鸡林场、金盆山林场。

5、林场职工租赁林场的采伐迹地造林(如九龙林场)。

三、当前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存在的弊端

1、乡、村林场转让大多数未经资产评估、会议讨论、公开拍卖等程序,存在低价转让、暗箱操作等现象,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群众意见大。

2、近年来租山种果的林地大部分是农户自留山,有些乡镇为完成果业开发任务,采取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先同农户租山,再转租给果业大户开发种果,存在租金偏低,原山主抵触情绪大。

3、着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购买者主要看重山上现有的林木资源,林材采伐后,投资造林更新的不多,租赁荒山造林的更少。

四、加快森林资源转让步伐,促进现代林业建设

(一)现代林业的特点:所谓现代林业,就是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以科技为动力,以满足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林业多样化需要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业资源的最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代林业有以下5个特点: 一是高效的林业。二是是节约的林业 。三是法治的林业 。四是创新的林业 。五是开放的林业。

(二)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举措

由于信丰县有近200万亩集体林地以自留山、责任山的形式分给了广大农户经营,人均不足5亩、户均不足20亩。许多农户因林地面积小、零星分散、地域偏僻等原因而疏于管理,导致林木产出低、经济效益低,偷盗林木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粗放的经营方式与建设现代林业是不相符的。 结合县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森林资源转让工作的领导,杜绝违法转让现象的发生。一是成立县级林权交易中心,对全县的森林资源转让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以林权交易中心为依托,构建林权交易平台,充当林权交易卖、买双方的“红人”。二是加大规范森林资源转让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林农了解森林资源转让的程序、做法,知晓规范森林资源转让的益处,取得群众的支持。三是加大对违法森林资源转让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违规转让的,追究经办人的责任。

2、尽量简化林权交易的程序。一是集体、国有森林资源转让,注重评估、公示和公开招标等程序。对确实难于召开村民代大会的,可以先由村干部会议或村民小组长会议讨论决定;对转让面积500公顷以下属县级审核、审批的,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评估;对转让面积500公顷以上需上报市、省审批的林地流转项目,则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后报县林权交易中心按评估价为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二是私营林场的森林资源转让,由私营业主自主决定是否转让,要求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评估,评估后报县林权交易中心按评估价为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三是农户自留山的森林资源转让,由自留山主自主决定是否转让和转让的形式,卖、买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协议转让。

3、大力协助龙头加工企业租山造林。目前该县有绿源造林公司、金光集团、华劲纸业等龙头加工企业租山造林。由于龙头加工企业同农户勾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一方面农户的自留山因零星分散、不便管理导致荒芜,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对租山企业不了解,不愿把荒山租出去,导致龙头企业租山造林困难。

篇7

[关键词]抵押贷款;林业创新;运行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17

1前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展开,林权抵押贷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各个省市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向公益林的林权抵押贷款却止步不前。北京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260万亩,公益林面积大,占比高,制约了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整体水平的提升。2014年8月,北京市房山区将先行开展生态林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争取在生态林林权抵押贷款方面取得突破。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北京市具有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内有不少学者已经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进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不少典型的模式。其中叶朝、刘从达总结介绍了浙江省庆元县的“林权IC卡”林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黄艳红、黄金圆总结介绍了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的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蒲h成、王磊等学者总结了目前四川省采用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以及基地+公司+林农联保贷款四种模式;何安华、孔祥智介绍了浙江省丽水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孙霄、陈学群等学者总结了福建省现有的永安模式,屏南模式和尤溪模式。吴盛光对永安、丽水、宽甸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苏时鹏对福建、浙江、江西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进行了成效比较。

但是以上研究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都是针对经济林而言,现在国内对公益林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将立足于北京市林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合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与运行机制,以促进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

2北京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可行性分析

林权抵押贷款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取得“生态改善、资源增加、农民增收”这三大效益而做出的经济和制度层面的革新。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更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生态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协同快速推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首都多功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2.1北京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2.1.1北京市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具有较强的大陆性,总体降水量较小,加之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增多等影响,由境内降水而形成的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连年减少,干旱现象尤为严重。并且近年来北京市PM2.5北京市超标,雾霾天气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杀手,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林业生产者再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北京市森林覆盖面积,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增加地表径流。

2.1.2林农收入水平较低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正逐步缩近,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林业的弱质性和长周期,林业生产者收入普遍较低,进一步发展也亟须资金的支持。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不仅可以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创新林业要素的资本化运营,还可以解决林业生产者在扩大生产中的融资困难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同时能进一步激发林农的爱林、护林、造林积极性,促进林民增收致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2.2北京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2.2.1北京市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即分山到户,确定林农对于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全国重点林权抵押贷款试验区的贷款发放,均以林权证为抵押,对林业资产进行评估之后,再发放贷款资金。所以完成集体林权的改革是实施林权抵押贷款的前提条件之一。

北京市从2009年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在改革过程中分别采用“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和“分林到户”的改革模式,截止到2014年,全市集体林权改革制度改革工作已进入到深化阶段,资金发放到位。此外,全市森林保险试点工作全部完成。这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2.2.2全国已有成熟模式可供借鉴

自2004年起,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在福建、浙江等省市展开,之后江西、贵州、四川、吉林等省份也都开始办理这一业务,逐渐形成了整体模式清晰,适应地方实际需要的实施方式。其中林权证直接抵押、农户联合申办、财政贴息等方式已较为成熟,经过10年的推行和不断改善,这些抵押贷款模式已具有比较广泛的借鉴意义,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充分。为北京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宝贵经验。

2.2.3北京市强大实力的支撑

北京市作为首都的独特地位使北京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人才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其中政策方面,自2009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市园林绿化局和市内十二个区县的园林部门都给予了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和多方面的政策优惠,鼓励盘活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建设。2013年7月3日,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推动首都多功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要求。2014年11月20日,房山区政府、区园林绿化局、区农村商业银行等多方进行了深入座谈,进一步推进房山区生态林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在资金方面,北京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各类金融机构网点众多,为大量、多渠道资金注入林业生产提供财力支持。最后在人才支持方面,北京市内高校、研究机构众多,为北京市提供了林业、金融业、城市规划建设等多领域的科研人才和优秀团队。同时也为林权抵押贷款在本地区的理论创新,经验总结,项目推广提供着有力的人力资源。

3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与模式

3.1林业经营主体信用机制

林业生产者要取得抵押贷款必须以现有的林业资产为抵押。林权证是林权经营主体信用机制构建的核心内容,无论是直接担保贷款,林农联保贷款还是反担保贷款,都需要以林权证为抵押,以此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较大,在规定农村集体或个人经依法登记取得林地、林木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为抵押品的同时,还应放宽限制,使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也可作为抵押物。在明确抵押物范围,确定林业经营者信用层级的同时,金融机构可根据贷款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增加联保、自然人担保等其他担保方式或增信措施,适当增加林业经营者的贷款额度。

3.2抵押物评估机制

依据全国的经验,通常由专业的评估公司实施对抵押物的评估,但评估公司一般手续繁杂,评估费用较高,加之一般的评估机构缺乏林业知识,使得林业资产评估失实,严重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

北京市应健全林权资产评估机制,由市财政局、市园林绿化局严格控制评估机构的准入,保障评估程序公正客观,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同时,也可参考浙江丽水市的做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价机构,由市内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所”或相关部门负责林权抵押贷款的评估工作。这种具有政府性质的资产评估,可以增加担保的公正性,简化评估的流程,方便林农进行评估。

3.3抵押担保机制

北京市应建立具有政府性质的担保机构,如丽水市森林森源资产收储中心和永安市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增加林业生产者的信用,同时保障银行贷款的偿付。也可以借鉴福建省的协会担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北京市同一地区的公益林林农组合为一个信用协会,以各个信用协会作为担保进行林权抵押贷款。

3.险管理机制

林权抵押贷款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林农的违约后林业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政府应建立林业资产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国林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流转平台,及时处置不良资产,降低贷款风险。

北京市政府应建立林权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依靠政府建立专项补偿资金,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同时也应建立林业贷款保险机制,完善林业保险体制的建设。吉林省推出了“商业性林木火灾保险+建行‘林富通’个人林权抵押贷款”的组合,将林木火灾保险直接绑定在贷款条件中,在发生火灾事件或采取措施导致林木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支付相应赔偿金,从而极大规避了风险。

北京市天气干燥,火灾是北京市公益林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在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时,以公益林林农必须购买公益林火灾保险为条件,银行可以极大地规避风险。

3.5抵押物处置机制

在林业生产者违约后,林业资产可以收储、担保、拍卖、变卖等方式进行处置。金融机构在取得林业资产后,由于林业的长周期,和采伐的限制,变现十分困难。金融机构应与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合作,积极探索通过预挂牌制解决变现的问题。

3.6政府补贴

根据《关于印发积极推进本市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对于按时还款的林权抵押贷款申请人,若其符合中央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范围的规定,可由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分别给予3%的财政贴息;中央财政贴息范围之外,符合本市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范围的,市级财政给予不超过6%的贴息。

4北京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制约因素

4.1财政贴息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林权抵押贷款项目都可以申请林业贷款的中央贴息,中央和市级财政向符合规定的林权抵押贷款项目给予6%的财政贴息。而林业属于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公益林又因为其流动性差和经济效益较低的特性而更加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北京的林木大部分为公益林,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0%以上。但是目前中央贴息的范围还未覆盖公益林项目,这就导致林权抵押贷款在北京地区的开展遇到了财政支持不足的瓶颈,商业银行无力承担全部贷款行为,农户得不到足够的贷款。

4.2贷款银行数量少

目前,北京市可以提供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京分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纵观以上银行,均是商业银行,没有政策性银行的介入。但是,公益林性质特殊,既有普通森林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又因为其公益性,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此时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政策性银行有必要介入,为北京市的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提供帮助。

4.3公益林流动性差

公益林是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林地,难以流通转让。评估流程复杂,不具有可靠计量的货币价值。同时传统的公益林没有经济效益,不能获得较大未来收益。这种特点就使得公益林比一般的林地更加具有弱质性,需要创新性的林权抵押产品来进行林权抵押。

4.4贷款期限较短

对于公益林来讲,生态价值无法用数字表示,其效益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延长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的期限。目前的期限与公益林生长周期不匹配,造成资金回收缓慢,周转不灵的困难。

5促进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建议

51直接以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林地使用权或者股权证抵押贷款

北京以生态公益林为主,将生态林作为资产经营流转,会大大改变生态林的地位。作为股权的持有者,生态林并不能创造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但股权一旦流转起来,生态林的股权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变成可盘活的资产。因此,林农以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林地使用权或者股权证作为抵押。用股权证作为抵押,其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减少银行提供贷款的风险。

52增强公益林经济效应,加大政府的财政贴息

目前,北京市的经济林和种植业项目,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等林下经济项目,森林旅游、沟域生态经济等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林果加工业项目等林权抵押贷款项目都可以申请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中央和市级财政向符合规定的林权抵押贷款项目给予6%的财政贴息。而林业属于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林农申请林权抵押贷款一般面临较高的利率,使得林农缺乏贷款的积极性。增强北京公益林的经济效应,同时加大北京市林权抵押贷款的财政贴息,不仅能减轻林农的贷款负担,增加其再生产积极性,又能保障公益林的数量,为北京的生态发展贡献力量。

53政策性银行的介入,增加贷款银行的数量

目前,北京市可以提供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京分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纵观以上银行,均是商业银行,没有政策性银行的介入。由于公益林的性质特殊,既有普通森林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又因为其公益性,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此时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政策性银行有必要介入,为北京市的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提供帮助。而且林业生产者与公益林所有者大多处于山区,较少的贷款银行会增加贷款成本,挫伤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增加贷款银行的数量,不仅可以发挥网点优势,更能较好地推广林权抵押贷款,让林农从林地流转中受惠。

54创新与林权贷款相关的金融产品

北京市可以在林权抵押产品特征方面做一定的创新,其期限、利率、金额的多少应该结合林业产业特征综合设计。由于林业产业的长周期特征,应以长期贷款为主;结合林业资金回收慢,效益稍低,林业的公益性特点,利率设计不能过高;根据林业经营者的需求状况,与资产的现实价值,贷款人信用等级,确定抵押贷款额度。同时,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应从建立林产品流转平台,完善资产评估机构,建立政府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着手。林业流转平台可以增加林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解决林业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减少金融机构坏账风险;完善资产评估机构,有利于真实的估计林产品价值,防范道德风险;由于相关评估机构的评估费用较高,政府应补助评估费或政府林业部门负责资产评估业务,降低银行和林业生产者的贷款成本;建立政府担保机构,增加林业生产者的信用,同时保障银行贷款的偿付。

55公益林价值可视化

公益林进行贷款之所以这么难,主要是公益林的价值难以测量,如果公益林的价值可视化,那么将解决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的一大难题。比如可以将公益林按照其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行测算价值。即将每平方米的公益林吸纳的二氧化碳的量侧算出来之后进行换算。

参考文献:

[1]胡利娟北京生态林抵押贷款试点启动[N].中国新闻网,2014.0807

[2]叶朝坤,刘从达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及推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09-213.

[3]蒲h成,王磊,白雪,苏婷,罗枭,蒋远胜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创新――基于四川省三个试点县的调查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1(5):20-24.

[4]黄艳红,黄金圆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实践情况调查――以景德镇市浮梁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31):211.

[5]何安华,孔祥智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以浙江丽水市创新竹木专业合作社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9(4):331-335

[6]孙霄,陈学群,林森,文彩云福建省林权抵押贷款情况研究报告[J].林业经济,2009(4):5-9

[7] 吴盛光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模式综述―兼论林权改革的亮点、难点与基点[J].农村金融研究,2010(3):50-53.

[8]苏时鹏,曾云卿,张春霞,黄森慰闽浙赣林改举措与成效比较分析[J].林业经济,2011(9):38-41.

[9]贾忠奎,马履一,徐程扬等北京市森林资源动态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3)

[10]郑云玉北京市林农林改模式选择及林业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

[11]王海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全市推进[N].北京日报,2013.714(2)

篇8

关键词 森林资源;特点;建议;辽宁丹东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03-01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andong City

YAN Shu-ming

(Dandong Forestry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Dandong Liaoning 118000)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water conservation,building harmonious h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were discuss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offer hel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Dandong Liaoning

丹东市素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是辽宁省的重点林区之一。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54%;其中有林地面积96.1万hm2(列全省第1位),森林蓄积量4 529.4万m3(列全省第2位),森林覆盖率65.9%(列全省第3位)。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保护面积达31.12万hm2,丰富的资源给丹东市林业发展带来了物质基础。

1 丹东市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

全市有天然林面积66.79万hm2(其中柞蚕场为12.67万hm2,低质低效林分约13.3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66.7%;人工林33.4万hm2,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3%。这说明丹东市自然条件好,有着良好的天然更新环境,尤其是乡土树种更新能力较强,很容易自然更新成林。

1.2 中、幼龄林比重大,林木蓄积量少,林分质量低

丹东市虽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林龄结构不合理。通过20多年的采伐生产,目前全市幼中林面积大、蓄积小,而成熟林则面积小、蓄积大。据统计,全市有近成熟林分仅有17.33万hm2,占有林地面积18.04%,林地平均蓄积40.5 m3/hm2,低于东部山区47.55 m3/hm2的平均水平。

1.3 公益林比重大,商品林比重小

全市划为国家公益林面积35.8万hm2,划为省级天然保护工程(地方公益林)31.13万hm2,共计66.93万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6.8%。商品林用地只有33.27万hm2,占林业用地33.2%。根据国家分类经营区划原则,公益林比例一般不超过35%,但由于丹东市天然林多,属省“天保”工程重点范围,所以区划的商品林比例只占1/3。

2 加强森林资源建设的建议

丹东市的森林资源有限,区位特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的短期经济利益与持续发展等诸多矛盾[1]。为使丹东市森林结构合理,森林生态功能稳定、高效,根据丹东市森林资源现状,就今后林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强森林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利用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7处,总面积31.13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3.73万hm2。这部分森林都是特殊管护的公益林,是封禁对象,在林木经营方面是高压线。但它是打造丹东市旅游名城的自然基础,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由于该资源属于条块松散管理,缺少宏观规划、统一整合,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差、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景区知名度低、收入少、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旅游资源整合工作[2]。

2.2 调整指导思想,以适应丹东市森林资源发展要求

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3],当前要紧紧围绕林权制度改革、分类经营改革和实施分区突破战略,调整指导思想,建立新机制,以适应丹东市森林资源发展的要求。一是明确树立符合分类经营要求的发展森林资源的指导方针,根据主导利用目的,确立合适的林种树种、营造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切实调整不利于发展森林资源经营的一些规定,做好山林延包定权发证工作,建立起能够真正体现“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发展森林资源。

2.3 加强生态资源管理,控制板栗经济林发展面积

板栗作为丹东市重要的经济林资源,面积已达10万hm2,是人工林面积1/3,但是产量仅3万t。目前板栗的发展方式并非扩大面积,而是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几年有些县(市)一直把蚕场改板栗林作为一项重大产业调整和生态建设内容,此种缺乏科学论证的做法应引起关注。因此,建议中南部山区蚕场改造板栗林要经过科学论证,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封育和改造等综合措施对蚕场进行治理,尤其是沙化蚕场改种板栗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2.4 坚持山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适度发展林地经济

林地经济是森林禁伐后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补充[4-5]。林地经济如中草药的发展必须遵循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对坡度25°以上及植被条件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特殊保护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要禁止破坏植被的经营活动,限制开发利用[6];一般保护地区和天然商品林林地要合理开发利用。协调、监督林业、供销、工商、科技、金融等部门行使好各自的服务职能,做好组织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组建行业协会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使林地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地发展,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3 参考文献

[1] 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2010(5):37-40.

[2] 张黎华,滕云龙,陈静,等.丹东市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59.

[3] 陈静,滕云龙,张黎华.丹东市退耕还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11.

[4] 郭保香.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0(8):88-91.

篇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再生资源,对于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家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注重加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当下,注重科学的衡量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森林利用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就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5902

0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整的资源库、基因库、能源库,其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同时森林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宏伟目标而努力的当下,分析和研究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从而有效的运用森林,这必然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概述

目前对森林的概述,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明。其中狭义的森林资源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而广义的森林资源则指林木、林地以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

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森林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全人类造福,为了确保森林资源可以有效应用,联合国提出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和声明》对森林资源及森林土地应用方式提出了管理办法,以保证森林持续、有效的应用,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可以说,森利资源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具有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特点,这使得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作用。

森利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维护自然环境平衡及人类生存生活空间。森林种类较多、层次结构较多、生产能力较强,可以为自然界提供能源、水资源、生物等,促使自然环境中生物体、水资源、大气等保持平衡状态。而人们生存生活所需的氧气、水都可以通过森林来供应,促使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良好。

其二,优化林内环境条件。森林中的生物生理代谢、生化反应、物理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改善林内的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促使林木良好的生长。

其三,促进经济增长。森林可以作为人们生产木质产品、开发林副产品、创建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资源,促使产品有效生产,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森林的生态效益分析

综合以上对森利资源的分析,可以确定森林资源具有多种作用,其可以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那么,森林的生态效益如何呢?相关专业人士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手段,即评估森林能为社会提供的巨大有效效益的程度。但因为森林生态效益所体现的社会意义远超于其所体现的经济价值。笔者在此从森林生态效益所能体现的社会意义角度出发,来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进行分析。

2.1涵养水源效能评估

综合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外涵养水源效能评估方法主要方法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通过河川调节径流、降低洪枯比等对灌溉发电等部门增加的效益,即为涵养水源效能评估值。利用此种手段所评估的涵养水源效能可以相对准确的、合理的、有效的得到涵养水源效能。其二,是探究相对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与森林同等涵养水源作用效果效能,计算效能所消耗的成本,这也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涵养水源效能的效益。通常可以利用水库等来替代涵养水源,对其效能进行评估。

2.2固土保肥效能评估

固土保费效能评估主要是对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因为森林可以对土壤进行防护,避免土壤流失。为了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固土保肥效能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对森林所防护的土壤的肥料、效能进行评估,从而相对准确的、有效的评估出土壤养分,再根据当前土壤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可以相对准确的计算出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2.3固碳制氧效益评估

因为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护自然环境和人们生存生活空间。为了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因此采用固碳制氧效益评估法来计算。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固碳制氧效益评估所应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在具体进行固碳制氧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科学的计算。固碳制氧计算的三种方法为:

其一,根据逃命作用和呼吸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在此基础上,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固碳制氧的效益值。

其二,利用实验来测定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以此为依据,可以直接计算出森林的制氧的生态效益。

其三,对森林吸收氧气、释放氧气的特点,利用适合的数学模型,进而对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进行估算,相应的森林制氧的生态效益就可以计算出来。

2.4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所谓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所提供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价值。正来说,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是从量化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量化生物多样性,进而确定生物多样性价值,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评估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由于目前对生物多样性量化还处在研究阶段,诸多实际困难的存在,促使生物多样性量化难度大,并且量化结果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主要是采用探索性的价值核算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等。

2.5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评估

森林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此项功能所产生生态效益较高。目前对森林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的评估主要是采用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评估法。具体的做法是对森林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消灭细菌等方面进行评估计算,以此来作为森林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3森林的社会效益分析

森林的社会效益的评估,主要利用两种方法来评估即消耗评价法和效果评价法。所谓消耗评价法是森林的社会效能发挥作用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森林社会效益的大小。利用此种方法来评估森林的社会效益,可以相对准确的说明森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效果评价法则是对森林社会效能所节约的劳动量和产生本地级差异收入进行分析,进而科学、合理的评估森林社会效益。总之,两者有效应用可以对森林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评估。

4结束语

在我国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下,注重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良好发展。为此,明确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至关重要,这可以为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施莹,刘生冬,王鸿钧.森林资源及其生态与社会效益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8,(01).

[2]张三焕,朱哲,李京花.长白山森林生态效益资产评估研究―以汪清林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2,(06).

[3]张颖.大兴安岭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核算及政策应用分析[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5.

[4]程平.浅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2004.

篇10

关键词:林业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丽江市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 - 3168(2012)01 - 0086 - 06

Forestry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Lijiang

HAN Jianming

(Forestry Bureau of Lijiang, Lijiang, Yunnan 6741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problems existing in Lijiang forestry development, i。e。, forestry industry system fall behind,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t worsen, lower quality of forest overall, unsound forestry investment mechanism, greater difficulty in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lot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restry reform。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powerful conditions of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orestry development, remarkable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various, etc。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has been elaborated in detail from following aspect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overall objectiv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orestry industr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afeguar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etc。

Key words: forestry construction; fore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system of forestry; forestry industry system; Lijiang

收稿日期:2012 - 01 - 19;修回日期:2012 - 01 - 28.

作者简介:韩建明(1966 - ),男,云南永胜人,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丽江市地处金沙江中游,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是国家林业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区域。丽江林业兴衰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劣,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关乎到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1基本情况

丽江市位于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地理位置为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全市国土总面积为20 550 km2,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2.3%,全市辖1区 4县 63个乡镇,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5万人。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

2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2.1森林资源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3.3万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5%,居全省第七位;其中有林地126.17万 hm2,灌木林地26.28万 hm2,疏林地0.51万 hm2,未成林造林地0.41万 hm2,无林地1.26万 hm2,宜林地6.96万 hm2,森林覆盖率66.15%,活立木总蓄积10 504.34万 m3, 居全省第五位。按两类林划分:公益林面积81.72万 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50.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6.84万 hm2,省级公益林为14.74万 hm2;商品林81.63万 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49.9%。全市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3 hm2 ,人均林木蓄积84.0 m3。

2.2森林资源特点

2.2.1森林资源丰富

丽江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富集,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境内有植物8 27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187科3 650种,占全省种子植物的1/3,有许多树种属国家珍稀植物,主要树种为云南松、高山松、云杉、冷杉和落叶松,还分布有红豆衫、珙桐、玉龙蕨、攀枝花苏铁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7种,国际上以丽江的山、水、地名命名的植物新种和变种就有167种,丽江因而被冠以“植物学者的乐园”。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487种,有兽类8目21科157种,占云南兽类种数的30%;有鸟类17目46科330多种,占云南鸟类种数的37.6%。境内分布有滇金丝猴、金钱豹、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1种,还有大量珍贵的蝴蝶资源。

2.2.2森林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维护功能

丽江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良好,充分发挥了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金沙江流经全市615 km,两岸分布着的森林多为生态公益林,维持着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特别是高山暗针叶林地带和金沙江河谷稀疏草坡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2.2.3林业发展空间大,但林地生产力不高

林地面积比例高,林地资源丰富,针叶林丰富,阔叶林偏少。目前林地生产力较低,林分单位蓄积为85.2 m3/hm2,低于全省103.1 m3/hm2的水平。林业发展潜力大,经过10几年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林分质量开始好转,森林覆盖率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如玉龙县,乔木林单位蓄积量为109.8 m3/hm2,与1988年的92.5 m3/hm2相比,增加了17.3 m3/hm2。

2.2.4中幼林占绝对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森工企业过量采伐和当地群众对森林的采伐利用较为粗放,低价值消耗大,导致森林以中幼林为主,近、成、过熟林少,林龄结构不合理,近期可采资源十分匮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森林资源仍处于恢复阶段。

2.2.5森林起源以次生天然林为主

天然次生林多,人工林少。大部分森林为经过多次人为干扰后演替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云南松、高山松为主,集中分布在区、县坝区乡镇和森工企业采伐迹地更新地块,纯林比例大。如宁蒗县天然次生林占全县林分面积的95.7%,人工起源的林分占全县林分面积的2.8%;飞播起源的林分占全县林分面积的1.5%。

2.2.6低产林、低效林面积较大

丽江市需规划改造的中低产林有26万 hm2,如玉龙县低产林面积有5万 hm2,蓄积182.72万 m3,分别占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商品林面积、蓄积的25.99%和9.43%。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1期

韩建明:丽江市林业建设现状及林业发展对策

3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建国以后,丽江为国家提供了2 400万 m3的商品木材,但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全市天然林资源锐减,到1984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丽江市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有计划地采伐,使森林资源锐减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截至1998年森林覆盖率已恢复到52%。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借助林业工程的实施,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企业量少势弱,林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林产品加工附加值低, 第二、三产业发育不充分,林业总产值处于全省后列。

3.2生态状况整体趋于稳定,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丽江市实施天保工程以后,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状况总体趋于稳定,但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据2004年《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丽江市土壤侵蚀面积为5 441.89 km2,占丽江市国土总面积的26.48%,年水土流失量约2 261万 t,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 090.60 km2,占国土面积的10.13%,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任务仍很艰巨。

3.3森林整体质量不高,森林经营工作薄弱

传统的森林粗放经营,使森林整体与可持续经营差距甚大,一些区域的林分质量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非常低下,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十分繁重。

3.4木材供需矛盾突出

全面实施天保工程以后,丽江市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主要为农民自用材、薪炭材等非商品材指标,商品材指标只有少量人工商品材指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原因,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3.5林业投资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近年来丽江市林业投入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占农业的投入比重小;林业投资渠道单一,林业建设资金主要靠中央、省两级投入,市、县(区)财政无力匹配配套资金,给林业工程的实施带来困难。

2)森林培育与管护的资金不足,营造林标准低,森林集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造林成效低;资源林政管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突发性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严峻。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欠账多,林业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林木种苗等单位基础设施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科技支撑体系薄弱。

3.6资源林政管理难度较大

丽江是旅游热点地区,新闻媒体较为关注,资源林政管理难度较大:①林区面积大,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不足,区县木材检查站花杆又被取消,给林政管理工作造成很大被动;②部分林农由于思想根源问题,靠山吃山,靠木头维持生计的思想依然存在,加之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合法谋生手段,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受市场的影响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少数地方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现象还有一定程度存在,同时林农返贫现象较为突出;③有的区县采伐类型管理中只注重主伐,忽视其它采伐类型的管理,非商品材管理不到位,发证率较低;④玉龙雪山、老君山、拉市海、泸沽湖景区由于大量游人涌入,使得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践踏、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3.7基层林业队伍建设力度较小

基层林业队伍总体业务水平不高,难以胜任新时期的林业管理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所的三员(林政员、护林员、天保员)的工资待遇较低,每月150元钱左右,其林政管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目前,乡镇林业工作站又撤销合并到乡、镇政府,使区、县林业局失去了乡镇级业务管理单位,森林资源管护、培育和林木采伐管理等工作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3.8林业科技支撑作用较弱

林业科技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有待加大;对林业实用技术的开发利用缺乏广度和深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

3.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问题多

1)山林纠纷与历史遗留问题多。林情复杂,纠纷多,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不配套。

2)公益林补偿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或简称“林改”)不够衔接。林改中有部分林地改革不彻底,权属不清,林改结果与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实施方案存在不衔接的情况,如面积按权属统计有错位现象,部分地方的公益林界限与林改的界限不一致,林权证面积与实施方案小班面积不统一。

3)林权流转不规范。林改后林权流转没有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着无序流转、非法流转等不合法的现象,损害了林农的利益。

4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

丽江市生态区位重要,森林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作用已被社会各届所公认,多年来,丽江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确立了“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改革和发展方向。

4.2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4.2.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丽江市是全国天保工程重点实施区域,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38.8万 hm2,人员安置5 319人,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5 070人。经过13年的天保工程实施,天然林得到了休生养息,山林郁闭,林相逐渐变好,林分质量大幅度提高,林业经营格局初步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转变,森林培育初步实现了由单纯造林向造管并举的转变。

4.2.2退耕还林工程

自2000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1万 hm2,完成国家专项投资24 778.95万元,全市有22.5万农户、88.5万人从中受益。退耕还林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

4.2.3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丽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不断健全,市、县、乡3级林业部门成立了保护机构,组织开展了野生动物肇事伤害补偿工作,建立了66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4.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全市128.7万 hm2集体林已确权128.3万 hm2,确权率达99.64%,共发放林权证154 650本,面积达126.7万 hm2,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

4.4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丽江市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商品林、工业原料林和以核桃、花椒、芒果、桉树、雪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林木种苗繁育等林业产业,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4.5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丽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和东巴文化世界记忆遗产的“存活”,与丽江森林资源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丽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在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5.1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5.1.1林业主导功能定位

丽江市地处金沙江中游,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敏感等级属于生态脆弱区,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总规中,被区划为《滇西北特用防护林区》中的《滇西北水土保持林、木本粮油林区》,林业的主导功能是把保护长江中下游国土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森林的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同时发展以木本粮油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

5.1.2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国土安全体系,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同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培育和利用人工商品林,加快特色林产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使林业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1.3“十二五”发展总目标

争取到2015年,丽江市森林覆盖率达70.35%;活立木蓄积量达11 362万 m3;特色经济林总规模达28.6万 hm2,农民人均拥有特色经济林0.27 hm2;林业年总产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6亿元。

5.2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5.2.1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继续禁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对郁闭度大于0.7的公益林进行适度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对低效公益林进行改造,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继续进行公益林建设,做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在天保二期10年中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5.2.2实施好中低产林改造

为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林分质量,发挥森林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实施13.3万 hm2中低产林改造,10年内完成26.6万 hm2中低产林改造任务。

5.2.3完成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任务

为扭转岩溶地区石质山地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势头,逐步形成一个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完成石漠化治理2万 hm2。

5.2.4实施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规划启动实施滇金丝猴、小熊猫、云豹、猕猴和鹤类保护工程。加大对红豆杉、苏铁科植物、兰科植物、玉龙厥和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及冬虫夏草珍贵药材的保护。

5.2.5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

继续加强玉龙雪山和泸沽湖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老君山温性、寒温性针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展示高山自然垂直带植被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丹霞地貌和高山冰蚀湖泊群;做好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实施宁蒗拉伯加泽大山、丽江黑龙潭、永胜他留遗址、永胜程海高原湿地、永胜大安珍稀野生动植物、华坪红椿箐、古城区九子海、古城区古都塘、永胜灵源箐、华坪轿顶山及仙人洞、华坪龙洞鸡冠山务坪水库11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使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达7%。

5.2.6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实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

5.3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5.3.1特色经济林果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丽江市规划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基地16.2万 hm2,其中核桃12.3万 hm2,雪桃0.2万 hm2,芒果0.4万 hm2 ,苹果0.53万 hm2,青梅0.46万 hm2,木瓜0.53万 hm2,红豆杉0.53万 hm2,花椒0.66万 hm2,油橄榄0.26万 hm2以及其它高效经济林基地0.26万 hm2。

5.3.2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建设

利用现有山区林地资源培育生物质能源林,形成林业新的有竞争力的亮点,“十二五”期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规划种植膏桐2万 hm2。

5.3.3林产化工原料林建设

在永胜、华坪县范围内规划发展种植桉树1.06万 hm2,开发以桉叶油为原料的林化工系列产品。

5.3.4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建设

培育具有丽江特色的珍稀植物、林药、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森林花卉、观赏植物等非木材产业,建设生产基地1.06万 hm2。

5.3.5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建设

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实现单纯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以人工驯养繁育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野猪、梅花鹿、灰雁、野鸡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建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科研开发基地27个。

5.3.6森林旅游建设

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构建全市森林旅游网络,开发特色森林景区、景点,推动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重点支持老君山、泸沽湖、拉市海、程海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生态旅游、森林保健、森林探险、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等特色森林旅游。

5.3.7林产品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林产品交易市场5个,木材综合加工厂10个,生物柴油加工厂、核桃精深加工厂、油橄榄加工厂、桉叶油加工厂、青刺果精深加工厂各1个。

5.4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5.4.1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1)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以资源行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监测和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为全市林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强化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认真办理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做好使用林地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对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乱占的项目依法进行查处。

3)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加强人工商品材采伐、森林抚育和农民自用材、薪炭材的管理,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林政管理人员要参与人工商品材、森林抚育和农民自用材的伐前、伐中、伐后的全过程管理,杜绝乱砍滥伐和超限额、超计划采伐现象。

4)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改善执法环境。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对辖区内存在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要摸清情况,查找问题,组织各区、县资源林政管理人员、森林公安、天保管护人员对所辖林区进行认真排查,掌握林区动态,积极开展专项严打行动,开展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坚决关闭、取缔非法设立的木材交易市场,对木材来源合法的给予颁证,改善执法环境,坚持严打态势,永保丽江林区长治久安。

5.4.2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

丽江市天保工程区于2009年12月开始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2009年全市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1 516.68万元,2010年到位2 112.95万元,2011年到位8 180.32万元;资金量大,为加强公益林管理,维护生态安全,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增设市、县级管理机构负责全市81.72万 hm2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经常抓、长期管和规范运作,做到“管好公益林,用好补偿金”。

5.4.3加强林业基层站所建设

加强基层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恢复基层林业工作站,强化职能。“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完善63个林业工作站和11个木材检查站。

5.4.4提高林业综合服务能力

做好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全市林权、林地、林木的动态监督管理,收集、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市场行情等信息,开展森林资源评估、林权证抵押、法律咨询等服务。

5.4.5实施科教兴林工程

围绕林业建设,重点研究乡土树种选育和种苗繁殖技术,短周期人工原料定向培育和林木深加工技术,林产品精加工技术,困难地造林技术,森林健康保育技术,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数字林业、信息技术利用等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建立林业科技综合示范区、示范点,加大对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5.4.6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切实开展林业产权、公共财政、林木采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五大林业制度构建工作;完善林业产权流转服务、科技服务、林业融资服务、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社会化服务和林产业市场等林业六大支撑体系。组织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森林保险试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实行林权抵押贷款等工作。积极培育林地和活立木市场,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林木林地流转行为,搞好流转服务。

5.4.7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县、乡镇逐级签订林业建设目标责任状,由同级人大、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监督。围绕林业发展总体要求,依法治林,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和依法管理工作,实现林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致谢:本文承蒙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吕树英正高级工程师审阅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