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设计 优化措施

一、引言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科知识更好好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在课堂上实现了学习的积累完善。正是因为课堂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更好的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一节课几十分钟时间内将更多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通过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升学还是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只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设计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设计优化方案,找出能够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设计的有效方案,为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设计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学模式设计较为单一枯燥

由于受到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有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始终停留在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阶段,导致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激进型和学习兴趣。由于生物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导致了生物教学课程很多时候无法被学生所接受。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学课程设计过于单一枯燥。

2.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以此为基础,而是简单的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学习成绩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过分重视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一切以学生是否能够应对试卷为目的,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影响下失去学习动力,以死记硬背的方式面对生物课堂,导致最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丧失。[2]

3.课堂教学设计脱离现实,不能很好联系实际

高中生物课程设计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联系的设计,让学生觉得原本就有些枯燥的课程更加抽象,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生物课程内容,只能一知半解的将课程内容进行死记硬背。[3]

三、生物教学课堂设计优化的几点措施

1.课堂设计优化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第一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讲是成功的。在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比如在学习有关呼吸的课程中,可以设计有氧呼吸的场所,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从而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开展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对有氧呼吸的发生条件、具体过程中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能利用课后时间主动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带着观察的眼睛去看一切和生物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课堂教学多媒体器材的使用优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器材的使用要及时恰当,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可以极大的丰富课程的表现形式,减少生物课程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活跃生物课堂的氛围。作为活跃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对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器材的合理使用规划进课堂设计中来,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多媒体器材,依据生物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比如在讲述“血液”这一章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血细胞的结构,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在显微镜下观察实物,教师还可以用电脑产品、幻灯片等多媒体器材来帮助教学,用生动具体的图片画面详细的讲解血细胞的构造。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合理的纳入到设计体系中,并通过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来提升课堂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优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丰富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生物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动作,通过正确的操作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当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遇到困扰或者难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困难,通过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主体能力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能力。[4]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中,教师要寻求各种积极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让学生自觉资源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适应新形势生物教学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晓丹. 高中生物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J]. 品牌(理论月刊),2011,04:80.

[2]齐爽,邵娜娜. 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51-52.

[3]董珊珊. 论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4,01:129.

[4]汪亚明. 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课堂设计[J]. 考试周刊,2012,12:142-143.

篇2

良好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产生“我想要去探究”的欲望,同时还会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从而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答能力等给予有效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性强的知识点,在此就借助其中一个知识点作为案例,旨在加强本次论述。

如学习《细胞膜———系统边界》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分别向两个烧杯内注入开水和自来水,然后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朵鲜花,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在烧杯中的变化情况。这时,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被激发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烧杯,有些学生甚至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当观察结束之后,我问学生总结出了哪些结论,学生告诉我:热水中的鲜花的细胞死了;自来水中的鲜花没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说它的细胞应该是活着的;相对于高温来说,常温更适合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具备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学到知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满堂灌方式更为人性化,而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何不将此当作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利用呢?

二、实验探究,延伸学生良好的问题挖掘途径

实验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实验不仅会让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我们必须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出正确答案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生成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强化他们对概念的认知,进而延伸良好的问题挖掘途径。

如在一次测验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时,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的原因是(

)。A.缺少龙胆紫染色的辅助B.无染色体形成C.染色体的结构被试剂破坏了D.显微镜倍率低按常理来讲,这道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淆,也就是分不清“没有”和“看不清”的区别,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都选择了A、B、D项,且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是缺乏染色体,故而看不到染色体。

因此,为了全面解读这道题,我在还原其实验过程的同时进行了合理的诠释:“染色体为细胞有丝分裂时其染色质展开高度螺旋而生成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是可以看到染色体的。不过,当细胞停止分裂的时候,它的内部形态会以染色质为主,所以看不到染色体。同理,洋葱表皮细胞缺乏分裂,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不存在染色体的。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合理的实验不仅仅是辅助问题解答的方式,同时也是延伸学生认知、提高知识掌握度、强化问题发现能力与解答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高中 生物实验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12-02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渗透诸多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注重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发生物课外实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以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刻不容缓。新课改伴随着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生,它对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力的冲击。事实证明,旧有的一些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弊端也日益凸显。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了前提条件。面对网络与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面对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学习生物课程体系教材与教法,大胆地创新生物教学模式,尝试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生物基础性的实验着手,逐步建立完整的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实验课堂。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实验经验

受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接受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生物课堂尤其如此,很多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觉得生物实验教学只是一个形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兴趣,主体能动性表现不明显。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准了,那么高中的生物实验课程还能实行不起来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实验设备短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不仅仅是高中的生物课程,其他的课程也是一样,只要牵扯到实验课程,在高中阶段往往得不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学校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老师实验的兴趣不高,同学们也是凑合着学。我国高中阶段实验课程开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实验设备陈旧,且大多无法使用,实验所用的药品有的不是无法使用就是已经过期。这是新课改顺利推行的一大阻碍。因此,顺利推行新课改的基础就是完善实验设施,加大高中阶段实验课程的投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三)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兴趣,自主探究的意识薄弱

由于实验设备陈旧、教师思想意识等原因,学生对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实验课上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表现为学生学不动,教师没兴趣教。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改进措施

新课标赋予了生物实验课新的内容,它不再仅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验证结论,而且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要有效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成效,改变观念是第一步。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理念影响策略,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选择。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先上理论课,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教师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做完实验后老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巩固实验内容。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变革:(1)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改变把实验技能当作知识传授,教师灌输、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的方法;(2)从学习方式上来看,学生要一改过去的死背硬记的模式,实验前要先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堂上自己主动探究,以获取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生物实验教学,而高中生物实验设备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想高质量地开展,作为管理学校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等应积极筹措资金,改善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设备、补充生物实验药剂等;同时,还应配备专门的生物实验员,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正常地展开,让实验教学成为教师经常性的教学模式。若条件容许,还可以建立大型的生物实验室,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的教育资源,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在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这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应主动总结本单元的知识与重难点,绘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并结合网络与计算机将本单元的知识整合成一整套的教学片断,组织学生观看,加大对本单元的理解与应用,并适当地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寻找生物科学家的故事,以影片的形式给同学们观看,增加同学们对生物这门学科的了解。

3.在现代化的互联网网络教学资源中,寻找并下载有关高科技生物实验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恰当的教学实验设计不旦会使得生物实验教学生动有趣,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在实验创新这方面,教师一定要下功夫,大胆进行尝试,勇于革新。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实验创新这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深入研究生物教材实验,形成探究性实验。高中的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实验课堂中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使学生在主动的实验当中深入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的重难点内容。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实验的设计上,而且还表现在实验课程的讲授上。教师可以在上实验课程之前让同学们自己准备实验的材料,分小组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只要原理正确即可,不必统一,以助于学生对实验的全面理解。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地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同学们分组交流实验方案,探讨实验过程,完成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指出同学们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生物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它使得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提升,同时,也给老师指明了当下课改的方向,使得教师顺应时展的要求,着力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2011(2)

[2]吉莉莉.突破常规开展高中生物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3]李春霞.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篇4

1.1教师替代学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段本该由学生本身阅读的文字被教师代读了,一个本来应该由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被教师早早地给出了答案,一个本来应该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被教师抢先提了出来。教师一味的以节省课堂时间,增大课堂知识内容为目的赶课,向学生灌输知识。殊不知,就在我们的强行替代中,我们的学生丧失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没有了带着问题去听课的好习惯,有的只是等着老师把已经编排成系统的知识灌输给自己。这样造成学生的课堂效率低,课堂听课没有重点,更大的问题是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本该主动消化吸收的只能去被动吸收了。

1.2少数替代多数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时,很快就有程度好的学生抢先给出答案,这在无形中夺去了很多学生的思考机会。又或者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教师只要听到部分学生有回应,给出了相应的答案,就认可的继续讲课。但是要知道这只是部分学生,并不是所有人。课堂上长时间的存在“少数替代多数”的现象,会使课堂上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更加的迷惑。他们的课堂疑惑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老师也没有得到此信息而给出解答,长久以来接受能力稍强稍弱的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有得到及时的辅导、解答,他们才会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基础。尽可能的减少课堂中的“少数替代多数”的现象,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其思考机会。

2.减少课堂替代的具体措施及实际应用

2.1采用预习学案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前后,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本该由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教师不要替代;本该属于学生自己安排的学习时间,教师不要占用。在课前要提早把教学安排和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老师要讲授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通过阅读老师的教案与课本结合找出本节课的重点,找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疑问,带着重点听课。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1教材的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生物2中的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些浅层次的介绍性的章节中,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的阅读和了解,需要老师讲解的部分较少。如果课前给出类似填空题的课前预习学案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填出重点内容,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其他知识,并且可以更有侧重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把握,弥补自己的不足。

2.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材上的知识都是总结好的文字和一些图像内容,学生只能通过阅读来了解这些知识。这些文字只是有时过于抽象,或者过于枯燥,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教师在实行不替代时,并不是要求教师任何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以导致把简单的问题的学习过程复杂化。教学中的关键知识、不易理解的疑难问题还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甚至还要教师进行灌输。

例如,人教版生物1教材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多数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能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把实验做了,甚至不做实验教师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学生了,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假如类似这样的实验学生都能够在实验室里进行亲手操作亲自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个过程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并且无形中已经达到了良好的记忆的效果。

2.3建立学习小组

经过多年的课题实验证明,在班级授课制下建立学习小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做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4到6人的学习小组,并选定学习小组的组长。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得出小组结论。这样即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以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交流。

例如,人教版生物2教材的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中要学习红绿色盲症伴随男女X、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遗传方式、遗传代数遗传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就需要直接进行记忆,并且不一定能理解。这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其遗传方式,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自主的推算遗传结果。这个过程可以让同学们各自发挥才智,还能互相交流看到别人的想法,最后把交流的结果与老师的讲解相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能力。

2.4落实当堂训练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这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课堂的落实情况。落实当堂训练就是要更加紧凑的课堂讲课时间,腾出时间进行课堂训练,有些知识必须要动手才能达到学习效果,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解题过程,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关键知识不仅要落实于学生的口头,还要落实于学生的笔头。

例如,人教版生物2教材中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这两节课,其中不仅有了解记忆的内容,更多的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像这样比较重要又比较有难度的课程,当教师讲授完课程时,一定需要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听懂不一定会应用,这两个阶段还是有差别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间接知道自己的讲授方法是否合适,检验自己的教学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措施;方式方法

一、探究学习,搭建实验平台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通过课堂实验教学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一个突出表现。作为生物课授课教师,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能因时间紧、会考任务重,就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其次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者靠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让学生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教学大胆地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努力搭建学生课外的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器具,布置的所有实验让学生尽量在课下设计完成;改变以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演示实验,按照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层施教,尽量创造人人设计实验、人人参与实验的良好局面,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求新的求知欲望,最终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七年级上册的四个演示实验,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氧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七年级下册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八年级上册的发酵现象等都属于是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或者自己的设计步骤去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做到引导搭建平台的作用即可。

二、创设情境,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征,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地营造集体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体学习、集体感受成功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个实验叫《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本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学生对于如何观察实验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玻片标本。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要薄而透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这样制成的玻片标本才有助于学生观察。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当中,我们安排学生去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完还要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还是无法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摆在纸上,并写出结构名称。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很容易检查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学生应付实验。此外,任务要划零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务太多,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成实验报告单,不然很难组织实验教学。总之,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三、精巧设计,规范操作步骤

在课前准备一些采集和培植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的开展至关重要。学生在采集标本和培植标本的过程中会对所采样的标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一很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即使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去自由地做实验,对一些有难度的实验,教师应该精巧地设计,尽量设计三个以上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按照三种方案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同时,依据制定的生物课实验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对一些连贯性强的实验进行重新组织安排,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对实验的流程多操作几遍,并注意相关的事项,力争在课堂演示过程中能一次性演示成功,可避免学生对一些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避免一些突况和不可预设的情况。比如,对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还原”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试剂配置并且所用时间较短的实验,对它们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前一天进行即可。但是如果在课前缺少必要的操作演示,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计,课堂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总之,作为生物课授课教师,我们应该对生物实验教学予以高度重视。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尽可能多的、学生易于操作和观察的各种实验方案,把生物实验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做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生物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 ; 实训教学质量 ;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6-01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课程之一。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深入体会、理解、消化,加强对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思考的培养培训,营造“强技能,重实践”的浓厚氛围。

由于受中职教育中实训条件的影响,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对学生质量控制课程的重视不够,只注重教学过程不注重实训操作过程,缺乏系统性学习反映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实训:如重复实训、干扰实训、回收实训、方法对比实训等,因此学生在实训课中经常出现同一标本测定结果不一,相差极大的情况。然而我们在多数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通常先用手工操作,这些方法的方法学多数采用平衡法也称终点法,也就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或终点时),再进行测量比色,最后计算实训结果的过程。如果把生化检验的过程比喻为一杆秤,用它来称量样品里测定物的具体含量。那么砝码就是标准物,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是这杆称的臂和支点。由此可以形象的看出实训的准确度与校准品有直接关系,实训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与仪器和方法学有莫大关系。

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初步培养方法学评价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检验工作及科研工作都是必要的,笔者结合在我校生物化学检验实训课中采取的几点措施谈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实训课的过程和结果

首先老师要有目的地将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逐步渗透到教学当中,将质量控制始终放在教学第一位。有目的地分为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三个部分,并结合实际从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程序的开启和结束、检验结果的计算和报告、检验标本的存放等全部流程的质量控制管理进行系统性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训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更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训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强调规范化的实训操作,对检验结果不但要做出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分析,杜绝只有结果、不注重实训过程的非规范操作。

2.利用临床见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开始。在课堂上,老师只是机械性地按教学计划和大纲传授知识给学生,这些知识并不能完全被掌握。此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是在征得附近医院检验科同意后,统一安排学生到附近医院检验科临床见习,使学生了解检验科岗位的基本情况,认识检验设备,了解检验医学新动态及检验操作规范。二是将部分实训课安排在学校附属医院检验室进行,使同学对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质量控制的方法,规范的实训仪器校准以及检验结果的处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提前接触临床。经过多次见习,学生不但能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这种手段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进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点,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为今后的生产实习和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开放实训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加强实训课教学效果及缓解学生多、实训场地相对不足、课堂训练机会少的局面,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课余时间实现实训室开放制度,比如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方法学评价的实训渗透进第三课堂,让学生能重复训练,加深对实训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尽可能按“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自己从实训前准备、实训过程、最后实训结果的处理、实训器材的清洗与消毒等各个环节全部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经过训练能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实训室的开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管理能力,更为其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开展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受到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但要学生的智力因素参与,而且还要动机、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们近几年结合学校组织的校级技能大赛,按照“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目标,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检验专业特点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

比赛按预设项目依次分组进行,从实训器材准备、具体操作、计算结果到器材收拾整理,统一计分计时标准。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以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和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为重点任务,立足教学工作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5.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篇7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应该来说,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事实上,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结合了教师、学生与现代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并让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互动,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来调动生物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这里的有效性教学最早是由美国人加涅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措施来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要让学生提高高中生物学习质量与效率。

2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具体表现

虽然说我国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使用不够到位的现象与问题,无法真正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预期效果,从而使得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不够充分。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应该来说,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大优势和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更为广泛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没有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更好的发挥,很多学生成绩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能够到位,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够熟练,他们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 这就是说,当前的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只是片面地意识到了多媒体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从而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大大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板书与口头讲授课程,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跟得上生物课程的教学进度等。因此,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上显得过于依赖于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翻看多媒体课件,而学生则是盲目地进行笔记记录等,教师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讲解生物知识,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这样的生物课堂教学显然无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与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是相悖的。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虽然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与普及,但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却是相对较为薄弱的,甚至可以说仍然存在较大的空白之处。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训练他们的科学学习方法与实验方法。此外,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还面临文理科学生不同的认识与态度,一些女生较之于男生不够重视生物课程的学习,还有一些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不同,从而造成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的现状。

3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鉴于以上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受到种种问题困扰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意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手段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现有生物教师的认识误区,而是让生物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多的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那么,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有机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尤其是针对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师仍然应该采用传统的板书与口头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除此以外,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呈现一些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对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设计和加工,要让整个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要增强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学习之间的互动性,这对于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个人情感与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性作用。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在,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与指导性作用,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生物知识内容,真正可以做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做好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多媒体生物课程教学。

切实提升高中生物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与质量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状况,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手段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而这又与生物教师对于生物教学的思想与方法有着不可脱离的密切联系。那么,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具备较为新颖的教学思想,要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创新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新样式,让多媒体技术能够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流畅、科学、高效的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对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操作能力偏低的状况,应该在加强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为他们增加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培训的机会与可能,从而让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与解决问题中,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的多种途径与渠道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而是应该从多元化的教学角度来考量其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就应该积极为高中生创设出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良好教学情境,让一些原本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高中生物知识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更为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看起来抽象和复杂的高中生物知识,还可以提高其中一些基础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产品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辅助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与自主性。当然,高中生物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在相互竞争中完成生物学习任务。

4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的切实提高,离不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更多的则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做到对生物教学的重视,保障生物课程的教学课时与质量,提高文理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多媒体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开其劣势,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从而切实增强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纪洪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中国冶金教育,2001(5):81-83.

[2]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 智力多元化 高中生物 分层教学 教学措施

在我国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如果教师沿袭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就会严重阻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具体学习认知能力的分析,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群体,其中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相近,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引导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展现新课程标准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突出生物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生物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高中生物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知识水平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很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不能适应高中课堂内容实施的节奏,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在生物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班上的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将知识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认知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与其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逐渐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展示了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小组间的能力水平帮助组内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准备和备课要重视分层处理

备课是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将要实施的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安排生物课堂实施的教学内容。提前对班上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进行分析,对将要讲授的章节内容知识进行分层处理,保证在课堂内容实施的时候,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难度较大,且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找到一定的案例,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生物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逐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学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内容的时候。教师备课可以结合学过的有丝分裂,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本节内容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授课和练习要进行分层设计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细节,保证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分层教学的实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教学要求。

例如,学习“单细胞结构”知识的时候,教师很难通过教材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单细胞结构”知识讲述。必须利用实验中显微镜的操作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观察。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然后描述单细胞的形状特征即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除形状特征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知识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而且在原有认知能力水平基础上得到能力的提高。如果在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生物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知识讲解结束的时间,对这部分学生制定一些基础性和概念性的题型,引导这部分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对于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要求,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型,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课后辅导和实践要注重分层引导

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分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课后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知识的生物探究实践,而且要保证课堂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例如,学习植物的“向光性”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花籽种在花盆里,等发芽长成幼苗后放在一个开小孔的盒子里,把盒子放在阳台上,保持小口的位置在阳面,然后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生长的状况,让生物有效融入日常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的时候,也要注重分层式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与自己智力认知水平相近的知识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智力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丽芳.分层次教学理论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5(23):54-54.

篇9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机是新课程标准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的要求。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生物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第一,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可以转换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也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心理趋向。

第二,学案导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讨论和探究,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现在高中生物知识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概括和归纳,学案导学模式与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理念吻合,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第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案导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型人才的基础条件。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合理设计导学案,做到以生为本

完善的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前,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和制作学案。一般导学学案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即预习学案和探究学案,预习学案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教师在探究学案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探究学案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本身能力的探究学案,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学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对于基础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主要让其了解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围的核,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等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设计的学案则不仅要求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概念特征,还要其学会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

2.设计高中生物践行学案导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行为是高中生物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和研究行为的主要手段,高中生物教师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践行学案导学,保证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基本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设计实验导学方案,将萝卜条分别泡在盐水和清水中,学生观察到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通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然后,教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遇到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学生回答:“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将导学案与生物实验有机融合,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3.处理好学案导学模式与传统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传统教学的方式,教师应该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能完全沿袭也不能完全抑制。将学案导学模式与传统生物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有效的结合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即将要学习细胞凋亡的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细胞凋亡的例子,这就沿袭了传统教师向学生布置作业任务的教学手段。然后在“细胞凋亡”这节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例子,在同学之间展开交流和讨论,有学生收集到“发育到第5周的人体胚胎中,位于指(趾)间的蹼消失”,也有学生收集到“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大量死亡”等,最后教师开始进入教材知识的讲解,这种方式就体现了学案导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模式为生物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案,做到以生为本,设计高中生物践行学案导学教学,处理好学案导学模式与传统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一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而且很多实验是文本形式,一些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仍然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虽然能节约时间,但往往给学生的印象是抽象的和模糊的,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面往往是一知半解,就别谈合理应用,使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也与当前实验课程设置较少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为了在限制的时间内上完所有课程,而不得不“走马观花”。二是实验所需设备与器材较为缺乏。开展生物实验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与器材,但这必须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当前很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器材大都呈老化状态,且一些易耗品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既有资金问题,也有学校领导的重视问题,使得很多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城镇化趋势的加快,很多高中班级“臃肿化”的趋势没有得到好转,很多班级70多人,更有的高达90人,显然这对于生物实验的开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之我见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自身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以全面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摈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实验虽然已经采用文本的方式表达,但切勿学习理论而抛弃实验演示过程,课本中记载的生物实验具有较强的虚拟性,难以加强学生的印象。因而作为生物教师必须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传统的抽象化的“照本宣科”的讲解变成生动实在、具体形象的现场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化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在减少教师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多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与此同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确保各项实验活动得以顺利和圆满的实施。

(二)增加实验教学的课程,满足实验教学时间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