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篇1

然而,在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职德育必修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在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职业生涯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现在各校的老师大多采用活动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导学生根据主观客观的因素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文稿写法、技巧、版面设计、内容等方面也会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职业规划课教师往往单纯从课程教学、规划理论、规划书的撰写方面开展教学,而忽略了一些方面:

第一,对中职生职业期望的了解。

中职学习时期是职业意识确立期和理想化职业选择期。学生入学前填报志愿时,一般都经过初步的职业选择,但是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是宽泛而粗浅的。要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问题:中职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最重视和不太重视的条件是什么?对中职生职业选择影响较大的教师和家长在对中职生的职业期望上与学生本人对职业的期望是否有差异?学生的职业期望与职业现实是否一致?等等。

第二,对学生规划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和规划步骤的知识介绍、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等,对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监控自我行为等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对学生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方面的辅导也较欠缺。

第三,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展规划教育。

目前许多教师除了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外,很少对企业行业进行调查实践,对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工艺、新规范等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职业规划课教师应熟悉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等,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发展性、突出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活动任务成为课程内容的鲜活的“血液”,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专业课老师也应学习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更切合专业要求的指导。

第四,关注学生个性和特长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用统一的内容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本次大赛增设的特长展示环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选择展示内容及训练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如何让好的个性与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利于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过程。

二、如何整合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资源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还应整合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资源。

第一,加强实践的指导。

目前,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较弱,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措手不及,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与成功。

在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实习实训的安排,而学生通过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能提高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了解,能培养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因此,实践活动对学生由“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更为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现有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锻炼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和参与竞赛活动,也会引发我们教师去思考一些问题,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这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

第三,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

为备战本次竞赛,多间学校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讲述职业生涯发展实例,给予学生们榜样的力量。例如广州市建筑工程学校,邀请到广州德高建材有限公司代表校友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技能的专题讲座。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邀请了中国俊才网资深营销经理吴智芬高级讲师、番禺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黎燕苹科长到校开展针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

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企业在招聘中会着重参考学生哪些方面以及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等,为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如果学校能将这些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性或经常性的工作来做,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大有裨益。

三、有效整合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的力量

本次职业规划大赛能顺利进行,与各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首先,各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本校的预选赛,多数学校由德育教研室(组)、招生就业科等组成工作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其次,积极发动,通过广播台、宣传板、黑板报、横幅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规划设计活动,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拔赛各项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员参与。多间学校在布置活动工作时,都是多个部门联手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以德育教研室(组)为主导,联合招生就业指导科、学生科、教务科等共同开展工作。

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主办单位单一,只是由德育教研室(组)的老师独立承担指导工作,没有联合招生就业科等,力量单薄,对学生的职业性、行业性等的指导略显苍白。

这其实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职业生涯教育普遍存在的情况:不少学校没有把职规教育作为促进学校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机制不健全,工作不落实。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德育教研室负责,学校招生就业科通常是负责招生、就业安置,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招聘会等,很少展开真正的职业指导工作。专业科负责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科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务科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基本上都不参与职业生涯教育。从学校整体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机构来进行统一计划和安排,未能科学、高效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

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由学校某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教程,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次大赛亮点之一是与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开展合作,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测评环节。各校都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测评,首先是做好宣传动员;其次是开展测评前的操作方法解读,以提高学生测评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是组织学生上机测评。通过人才测评,提高学生对自身个性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和发展路径,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的人才观、企业文化;了解就业形势、市场供求信息,等等。

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是没有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往往觉得事不关己,因此高高挂起。其实,专业课是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最密切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将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大有帮助。

而德育课老师也不能“孤军奋战”。从本次比赛中学生的文稿来看,总的设计思路较为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较完整,文字表达较流畅;在内容上,自我认知部分真实,较全面,目标路径合理,体现了阶段性;所制定的措施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但是,由于阅历浅、视野窄、对社会关注度不高,学生的规划中在职业性、行业性、目标设计、措施方案等方面存在高、大、空的情况。因此,指导老师在今后应对学生在分析自我、分析环境、目标设定等方面应加强指导,可与专业老师或有关行家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篇2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顺利就业和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就业而实施的教育,终其目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让中职生学会审时度势,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帮助和引导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进就业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中职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正是十七八岁的花季年龄,对自我和社会缺乏全面认识,对社会和未来想法过于单纯,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就业之路。而且,中职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自己缺乏合理认识,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有效控制,形成了发展方向不明确、上进动力不足的局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对2010级的98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就业期望值过高。79%的同学认为找工作非常容易,第一份工作的要求月薪3000元以上;66%的同学对工作岗位、地点、环境、企业规模及吃住条件等要求甚高。②学习目标不明确。62%的同学觉得学习没有用,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拿毕业证,有些学生则只对技能训练感兴趣,对基础课、理论课等不侧重,忽视全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③问题行为较多。打架、抽烟、喝酒、谈恋爱、顶撞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部分学生非常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对未来没有设想。这些都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积极主动地为顺利就业和个人发展打基础、做准备。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学生通过自身评估和对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规划在校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以自身特点为规划的出发点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职业价值取向等有客观的认识,只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4级电工专业的赵勇新同学为例,当时父母对他的期望是在本地某大企业当一名电工,口才好、爱交际的赵勇新拗不过父母,只好学了这个专业,但总觉得电机原理、电力拖动等课程太枯燥,学习动力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他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开一家公司,于是老师帮他把目标分解,并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制定了在校努力学习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赵勇新了解到懂电学知识的人学会营销往往能取得更好的业绩,于是他决定今后向电器营销发面发展。他不仅努力学习电工专业知识,还选修了营销课程。毕业后,他被北京某大型电梯有限公司录用,初期做电梯维修工作。工作中,他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出色的沟通能力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领导的认可,半年后他被调到销售部,09年成功竞聘为销售部副经理,他的性格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利用,业绩蒸蒸日上,他的梦想也离他越来越近。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优势,鼓励他们多方面发展,充分发挥潜能,使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需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

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时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形势和社会因素,如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当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哪些人际关系资源有助于顺利就业等,形象地说,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知道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天时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时时有机遇,必须做好准备,待机而动;地利,就是要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利用区域的经济发展机遇。例如:衡水市为全国工程橡胶产业基地、太阳能光伏领域的领军企业英利集团在衡水新设的全资子公司——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2012年建成投产等信息都可为毕业生就业做参考;人和,就是要了解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熟悉同学、朋友在内的人际网络,善于从人际网络中寻找对自己未来职业有积极意义的成员,多向他们学习,多与他们交流,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指导和信息。

3.帮助学生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长期计划

任何人都不可能短时期实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是通过若干阶段目标的达成才得以实现的。对于中职生来说,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近期目标。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具体的近期目标出发,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那个“跳一跳就能够着的苹果”作为近期目标,例如:可以把参加某个比赛中取得名次作为努力的目标,把取得某个证书作为目标,把在假期实践中有几种职业体验作为目标等,使自己在攀登一个个台阶的初始阶段,能比较容易地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继续攀登的信心,增强向长远目标奋斗的决心。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贯穿整个在校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构建起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一年级可为初步定向期,新生一入学,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岗位群,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学校可开展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生进企业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假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并认真分析写出报告,然后结合家长、老师的建议后确立职业目标。教师应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二年级为发展修订期,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整体目标分解,确定近期计划。二年级专业课、实践课增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加强相应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基础课上逐步渗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职业体验,可根据个人情况及时修订自己的目标。三年级为实践适应期,学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首先,教师要从就业心理、政策法规、面试技巧、礼貌礼仪、安全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做好择业前的各项准备。其次,学校应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考察、筛选并及时公布,可通过“双选会”、“远程视频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入职前后的各项工作,并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服务,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中职学校在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首先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加以创新,可以采取开办专题讲座、创立就业咨询室、开展学生校外实践经验交流会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在了解自己特点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确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其次,要做到全员性、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某一个或几个老师的课程,我们中职学校的每一门课都和学生的就业相关联,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为顺利就业服务。其次,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企业车间进校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适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每位中职生学会“经营”未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就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 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

教育,2006,(1).

[2] 王炜.关浅谈如何指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J].中

等职业教育,2006,(16).

[3]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出版社,

2009.

[4] 王田雨.试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成功(教

育),2012,(5).

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o Carry Out

ZHAO Rong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发展 因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02-02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求职择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基于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延伸和发展。其在塑造高职院校学生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效果总体上不如人意,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制定有效的指导方案,导致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一个提升。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者而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有效开展,是一个研究命题。

1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的意义

当今社会企业已将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初期认识职业和找寻正确的职业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知识储备。大学生需要及早进行生涯的设计,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特点,而且要立足于自身的职业目标,通过教育手段为职业生涯提供有效的发展支持。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自我评估和对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不仅仅是培养高职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需要。这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社会进步和强国战略的实现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 制约高职院校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对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还处于研究初期,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生教育引导方面缺乏有效的配套机制和教育方法。

2.1 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忽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学习与渗透,很少能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不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以及潜能的挖掘。另外,当前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毕业前夕的职业指导而忽视作为过程中细节指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来说,重视职业指导的过程性十分重要。个人的职业意向在生活中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理想开始定型的时期,所以应当从入校起就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形势、职业动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等。帮助他们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更好的进行职业选择。

2.2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仅限于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却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进行突击式教育,仅仅停留在顺利就业的战术层面上,根本谈不上对毕业生进行生涯发展的战略层次。目前,在高校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它们的重心就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它主要负责收集职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协办人才交流会,以及毕业生的分配派遣、办理相关手续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没有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过于注重就业时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忽略了对学生一生职业生涯活动的指导和教育。

2.3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大学时期应系统的分阶段的接受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大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素质能力以及社会需求来正确的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以来,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内容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以及就业政策与制度的解析,但是对学生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辅导还不够,难以适应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且,一些高校往往用统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比较随意,表现为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指导性,没有针对明确目标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导致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内容杂乱,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缺乏特色性;教学形式单一,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课堂教学和讲座相结合,但在实践上的指导很少。

2.4 学生职业意识薄弱

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是职业意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要从职业价值观教育入手。高职生接受的教育往往是与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相挂钩的。这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往往存在着职业歧视和偏见。高职生所就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能否立足所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将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中的最低层次。如今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形成成熟和有指导性的教育成果。高职生很有可能面临“毕业”即“待业”的窘迫境地。

3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

针对目前制约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的具体因素,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3.1 更新观念

职业生涯发展的本质是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它属于职业生涯设计的范畴,但更强调个人职业生涯从低到高的一个层级递进过程,重视个人的成长发展空间。“职业生涯发展”这个术语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并与生命的阶段和体现职业选择及后来一系列目标的实现有关。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和描述:职业生涯发展是由心理、社会、教育、身体、经济等因素组合而成,这些因素既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表现内容,又反过来作用于职业生涯发展。[1]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观念层面的不重视使得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有效开展受到了负面的冲击。

3.2 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以及适用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既有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以及抽象化,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料,还可以根据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引入职业道德内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充分的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其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内容。

3.3 加强学生职业认知

职业认知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它是人进入社会,从事具体工作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渠道。人们在进入社会从事具体职业之前,会想方设法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做一番了解,以便在心理上,知识储备上做好准备,这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寻求安全的心理,如果一个人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会在心理上产生非安全感,会感到无依无助,茫然不知所措。“学校要结合专业、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制定高职生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学生也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职业认知能力。”[2]大学阶段是职业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明确职业内涵的充电期,这对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十分关键。大学生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处理好人生定向与职业定位的关系是职业发展的前提,将职业认知教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融入高职教育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培育学生专业素质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对于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要立足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专业素质的核心就是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也是高职生赢得企业青睐,获得市场认可的法宝。[3]全面的业务能力是立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后个人内化的过程,是素质提升的综合表现,是形成具有自身优势和独特品牌的直观标致,是形成相对稳定的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4]这样高职生才会成为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

总之,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及时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通过在理念更新、系统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展,探索出来一条更加适合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路径,从而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5]

参考文献

[1]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简析[J].中国劳动,2001(8):65.

[2]雷建鹏,蓝燕飞.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3):76.

[3]刘静.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方法探讨[J].重庆医学,2011(25):32.

篇4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近十年,有必要对该课程执行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反思。以90后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福州市五大高校展开调研,旨在了解90后大学毕业生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现状,并在数据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校园文化建设、借鉴MOOC理念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体验式教育模式、分层分类开展教育、构建校本培训体系六个方面,对提高该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效的建议。

[

关键词] 福州市;高校;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112-04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基金项目] 福州大学2012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600693)

[作者简介] 陈秋兰(1979-),女,福建莆田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提出——了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执行的满意度状况的必要性

从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以来,国内各高校为贯彻文件精神,陆续将该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并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中。这表明国内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下文简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下,所有产品(服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在高校,学生作为高校提供各种产品(服务)的消费者,他们的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声誉的好坏。迄今为止,该课程的相关教育执行将近十年,但该课程执行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反思该课程下一步如何有效地、针对性开展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以“90后大学毕业生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意度”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福州市五大高校展开调研,旨在了解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90后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的基本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获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对该课程的真实看法,为高校下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数据依据。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调研对象选取了来自福州市的五所高校: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90后大学毕业生,涵盖了理工、医药、农林、师范类院校,具有代表性意义,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1份,有效率为90.1%。在男女比例上,男生594人,占58.8%,女生307人,占41.2%;在专业上,经管类学生153人,占17.0%,文科学生321人,占35.6.%,理工科学生387人,占43.0%,医学类学生40人,占4.4%。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2道问题,其中包括21道单项选择题和 1 道开放式问答题,主要从四个问题:90后大学毕业生“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园文化的满意度”、“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以及“你最希望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到什么”展开调研力求获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对该课程的真实看法。

三、问题透视:大学生对现行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满意度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对问卷设计的问题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整理归纳,笔者总结了以下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一)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下个人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普遍不高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被调查的学生中88.3%表示有必要进行个人规划,但仍有2.5%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当问及“对自我认知模块的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个人特质有很清楚的认识符合你自身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7.6%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符合,19.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当问及“密切关注所学的专业的最新动态和行业前沿知识符合你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7.6%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符合,49.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3.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对感兴趣职业的工作内容、环境、薪酬及发展空间很了解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1.7%学生表示不太符合,6.7%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对感兴趣职业所需要对应的职业素质很了解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3.6%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符合,56.4%学生表示不太符合或很不符合。

(二)高校开展该课程教育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教育满意度并不高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对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什么样的态度?”被调查的学生中88.3%表示非常欢迎,希望能在课程教育指导下谋得满意工作。当问及“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对你启发非常大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7.6%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符合,39.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3.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所传授的理论和方法对你制定个人生涯计划的启发非常大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2.1%学生表示不太符合,10.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你帮助非常大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8.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3.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

(三)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当前网络课程高度发达的年代,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吸引力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哪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高达68.3%表示来源于网络,19.2%的学生表示来源于学校此方面的教育,12.5%学生表示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当问及“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对你启发非常大符合你自己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7.6%学生表示非常或比较符合,19.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3.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7.6%学生选择课堂讲授式,19.2%学生表示体验式,仅3.2%学生表示课堂讲授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这说明具有强烈实践性特点的生涯课程教育,它的课堂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填鸭式满堂式灌输,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不高也是难免的,学生就更愿意从网络上找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自学。

(四)大学生普遍反映所处的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文化比较缺失,生涯规划的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周边的同学都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吗?”被调查的学生中78.3%表示很少,2.5%学生表示不了解。当问及“你对所在院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赛事非常了解符合你自身的情况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7.6%学生表示表示不太符合,8.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你周边同学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比赛的积极性非常高符合实际的情况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9.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5.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你经常在校园的广播媒体或微信、微博平台听到或看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报道符合实际的情况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1.2%学生表示不太符合,7.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当你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主要求助于哪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7.6%学生选择父母,19.2%学生选择老师或辅导员,3.2%学生表示自己探索解决。

(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不紧密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认为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完善吗?”被调查的学生中88.3%表示不完善,9.2%的不清楚,2.5%比较完善但还需加大实践环节。当问及“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与你所学的专业有密切结合非常符合实际吗?”,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7.6%学生表示不太符合,9.2%学生表示很不符合。当问及“你所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符合下面哪种情况?”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7.6%学生选择生涯规划方面通用知识,19.2%学生选择以生涯规划方面通用知识为主辅以部分专业知识,3.2%学生表示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与实践认知相结合。

(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其专业性和职业性有待提高

当调研问卷问及“作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你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总体评价?”被调查的学生中中有高达48.3%表示不满意,9.2%的不清楚,2.5%比较完善但还需加大实践环节。当问及“你所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主要来源哪里?”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7.6%学生选择辅导员,3.2%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这都说明了生涯教育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建设。

四、问题解决: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满意度的策略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校园文化引领、完善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开展教育、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及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入手。

(一)整合线上线下宣传模式,营造校园生涯文化浓厚氛围

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科尔伯格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比“显性课程”更有影响力的教育手段。与“显性课程”的刚性教育特点相比,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的知、情、意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内化为自知、自觉的行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创具有浓厚职业生涯规划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借助线上平台,如微博、微信、易班平台、校园网络、校园论坛等,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知识、职业标杆人物等。90后大学生被称为“拇指一族”,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通过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文化,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教育。其次,与线上宣传相比,线下宣传具有一目了然的视觉直观效果,在校园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分期宣传职业生涯理念等,如台湾某所大学就在校园教学楼以巨型喷绘的形式宣传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C=(K+S)A,其中“C”代表职场核心竞争力,“K”代表知识knowledge,“S”代表技能skill,“A”代表情商、态度attitude。第三,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节、职场文化节、生涯规划沙龙、朋辈教育等第二课堂的形式,有效地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生涯探索和实践。

(二)借鉴“MOOC”课程理念,开创校园生涯教育崭新体系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信息化时代在线开放共享的教育新模式,引起了全球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1]。教育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国家层面为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可见,MOOC已经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与挑战,拇指一族的“90后”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生涯教育理论、方法的大量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因此,探索一条融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个性化指导三位于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已然是摆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面前的迫切任务。高校应该借鉴MOOC理念下的“翻转式课堂”,把网络学习社区的虚拟性与传统课堂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性相结合,开创校园生涯教育新体系。比如说可以利用易班平台,建立生涯学习社区,提供大量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预先设定的学习主题下进行网络资源收集与自学,同时还可以在社区内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再到传统课堂老师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面对面针对性的答疑解惑[2]。

(三)聚焦学生不同需求,分层分类开展校园生涯教育

市场经济下,所有产品(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问卷的开放式问答题:你最希望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到什么?有高达81.6%的同学表示希望得到与未来出路密切相关的生涯指导,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学校开设生涯课程教育的满意度,首先就要区分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开展分层分类的针对性教育。高校本科生毕业后出路无非三条:升学、就业、创业。选择升学的这一学生群体,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聚焦这类学生的需求,指导这类学生探索自身是否具备与做科研学习相匹配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素质等条件,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基础上进行决策。选择就业这一学生群体,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聚焦“人职匹配”,指导这类学生在进行兴趣、性格、技能与价值观等自我探索与未来职业世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未来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生涯决策及行动实践。选择创业这一学生群体则要专门开设类似于创业精英班这样的相关课程,使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及早储备创业的相关素质和能力。

(四)注重体验式教学,构建“唤醒—探索—行动”生涯教学模式

90后大学生是一个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注重自身的内心体验和感觉。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教学对这一“务实”的群体而言,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难得到重视,自然很难引起他们的课堂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体验式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情感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与填鸭式课堂相比,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感[3]。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该遵循“唤醒—探索—行动”生涯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90后”大学生这一受教育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唤醒学生生涯意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进行主动的生涯探索,最后实现主动的生涯实践与体验[4]。

(五)构建校本培训体系,推动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建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大部分是以辅导员等行政人员兼任,生涯规划教育很难像专业课那样建立一支专职教师队伍。鉴于高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难以构建专职教师队伍的矛盾现状,高校生涯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校本培训体系,推动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建设。构建高校构建生涯教育校本培训体系,首先, 要成立生涯规划师资培训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生涯课程教育教研室,专门负责课程的安排及师资的选拔与培训、管理等。其次,要树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思想。不仅要把引进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进校培训常态化,还要使选派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定期化。第三,要制定符合本校实情的校园师资培训体系。高校要从自身的办学需求出发,在对现有生涯教育师资力量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校园生涯规划师资培训体系,以确保生涯师资队伍得到“优育”。

参考文献:

[1] 张小帆.基于MOOC理念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8):55-58.

[2] 菊春燕,孟梅,李松.青年教师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71-73.

[3] 马小红.基于体验性教学模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4(30):129-130.

篇5

[关键词]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40-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国家法规、政策的规范下,在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施、修正、完善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与人才供给数量和结构间的不适应,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加突出。有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主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职业素质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限于理论,缺乏实战性。加之部分学生在学业上的被动应付,从而导致职业定位不清,学习针对性不强,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因此,针对现阶段形势,如何强化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就成为重中之重,而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推广和实施,并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热潮。总体来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起步晚、发展慢,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基本还处于移植、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方法与自找探索起步阶段,发展情况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片面化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不足,投入乏力,力量薄弱,甚至根本没有,起步。部分学校、教师、学生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有一定的认识误区。部分高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人的事,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只负责就业指导与推荐,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的事。部分教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学生不重视,光靠教师的指导收效甚微,因此也无心顾及。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指导老师的事情,课程结束了职业指导也就结束了等等。事实上,单纯依靠就业指导老师或者单纯依赖第一课堂的教学是很难真正落实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

(二)队伍薄弱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要求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应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资质,熟悉学生专业学习及采来就业方向的老师,而目前很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化程度上都十分薄弱。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师基本是一线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训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或缺乏理论基础,或缺乏实战经验,很难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过程间断化

职业生涯规划应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分析环境、自我完善的过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应确立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局限于大一新生入学阶段和毕业前夕,仅仅发一些教材,开展一些讲座,举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且呈现出阶段性、间断性的特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体系缺失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应该逐步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第一课堂,缺少教材,没有实际的互动和实战性训练,缺少有效的案例或模型,缺乏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职业教育的不连续性,同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五)指导简单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比较粗放型,教师的指导、授课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学生很难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指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更应注意细节和个体的指导,在全方位的指导过程中突出个性化。

二、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模式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成长成才不言而喻,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和水平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不断探索构建起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面化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

(一)构建全员化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指导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建设上的薄弱性,一方面要引进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同时,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能部门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多级联动、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第一,建立由学校专职职业规划师或心理咨询师开展长期咨询的指导机制。他们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社交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指导,通过开展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职业指导。

第二,发挥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一线人员的独特作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调整完善。

第三,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领域的优势,通过发挥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开展一对一结对。引导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四,聘请优秀校友或企业界的成功人士,采取报告讲座和一对一的交流导航形式,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传授创业经验和职业成功心得,提供学生实践实习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建立全程化引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有侧重,以学年为阶段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任务与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从而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施。(以高职大学生为例)

1.大学一年级:适应探索期

阶段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加强专业学习。培养职业意识。

任务活动:开展大学生始业教育。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活页档案、举办专业学习讲座。

实施方案:开展大学生始业教育,通过专业讲座,学业、心理适应性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帮助引导

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活页档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课程、专业方向,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学业规划;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学习,通过英语、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实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活动,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个人基本素质。

2.大学二年级:定向准备期

阶段目标:明晰职业方向,强化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

任务活动:开展职业量表测试,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及相关职业讲座。

实施方案:运用北森郎途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职业测试,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形式,明确职业方向,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注重专业技能学习,考取与专业或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课外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力,并从中获得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质。

3.大学三年级:冲刺求职期

阶段目标:增强求职技巧,强化岗位实习,实现成功就业。

任务活动: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模拟招聘会。举办校友交流会。

实施方案:开展就业指导课,进行就业形势、求职知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开展模拟招聘会,通过现场模拟的形式进行招聘会以及招聘流程的模拟,增强求职实战经验技巧训练。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结合三年的学习和个人职业目标方向,制作求职简历,积极参加求职活动,不断总结提升,顺利实现就业。

(三)完善全面化多层级推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建立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让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职业规划模拟活动。在二级学院(系)设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主要协助学校指导中心认真做好本学院(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班级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兴趣小组,成立二级学院(系)若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具体开展班级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类活动。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级网络管理体系中,学校三级机构要明确目标、细化职责、及时沟通。建立细致可行的工作制度,发挥各自优势,指导学生开展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每个阶段。

除此之外,高校应该从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起全面化多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同时在两课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美国

中图分类号:G639.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46-04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劳动者技能与职业不匹配的现象,为此,社会各界急切要求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规划其未来职业,并使其有意识、负责任地计划其职业生涯”[1]。美国是第一个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职业辅导之父”富兰克・帕森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之后,西德尼・马兰博士提出生计教育的概念。美国很重视通过立法来支持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20世纪70年代出台了《生计教育法案》,198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2006年颁布了《生涯和技术教育法》……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职业生涯教育标准且把其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工作中[2]。受美国影响,欧洲一些国家以及新西兰等国随后也开始推行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许多其他国家也都引入、实施了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提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综观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现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爱好主动地规划其未来职业生涯,以便于未来更有意识地学习和生活。20世纪90年代,美国频繁出现学生辍学现象,而且学生就业率偏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教育部等部门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改革运动――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项目(简称STW),并于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STW整体上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体系,它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生涯教育教学课程和实践活动,还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同时,STW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全面教育。但是到21世纪初,STW在学校实施中出现许多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随后,School to Career Transition(简称STC)出现并且取代了以前的STW。STC的核心内容包括终身和全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重新设置等四方面[3],这意味着职业生涯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形成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生涯教育的快速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得到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支持。20世纪末,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和“回归教育”理论的兴起,终身职业教育被提上了日程。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也从追求就业发展为实现中学生一生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学生终身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指导职业生涯教育。

(三)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

21世纪初,美国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学校和一些社区、企业合作,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职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策略;同时也会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进企业参加职业工作实践,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那些职业的一些基本信息。父母周末会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是怎样工作的,以加深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进步,也积极地帮助了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下将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一)课程体系设计: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系统比较完善,目标也比较明确。

一方面,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具体包括:(1)职业教育课程。由专业教师传授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知识。(2)职业生涯相关学科课程。学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3)特殊职业生涯指导课程。针对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美国中学也会相应对他们进行指导,开设相关职业指导课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特殊技能[4]。美国现在许多初高中已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能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5]。

另一方面,发展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开设真实的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职业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规划的内涵,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

(二)课程实施途径:由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外实践培训组成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以实施: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授课的形式向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比较灵活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会以及网络课程等方式来习得相关知识和经验。

第二,参加职业体验,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父母周日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美国试着开展一项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即“真实游戏”,从小学到初、高中各年级将有趣的、真实的成人职业活动开发为活动项目,让中学生参与其中,以帮助他们明确未来职业目标[6]。

第三,通过教育立法、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指导与交流来保障职业课程活动的开展。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校企和校社的合作,再加上专业教师的配备,使得中学真正成为学习职业生涯课程的场所[7]。

(三)课程评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理论上,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应该有很多,如描述研究、实验设计、个案研究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实施效果还没有公认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现在人们可以从理论上推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的人生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成立,也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其对中学生的人生有着消极影响[8]。

美国中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测试系统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ERP沙盘课程中,沙盘系统软件会自动记录学生所模拟的企业经营情况,并运用分析法等专业的公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2003年起,ERP沙盘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来实施[9]。

三、我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许多教育家就已经萌生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如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黄炎培提倡终生职业指导理念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不断探索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以及教育学界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应把职业生涯教育端口前移到中学。为此,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总体看来,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

首先,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大家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有些人意识不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以后人生的重大影响。实际上,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家庭在学生幼儿期和童年期的职业教育中尤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如果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期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得会更顺利。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尤其是中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职业生涯教育更是匮乏,很少有中学开设相关课程。2012年开展的一项高中生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显示,当被问及“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学校是否集中毕业生进行集体的指导或个体的咨询?”时,我国有33.1%高中生选择“是”,而美国有68.8%高中生选择“是”。由此可见,我国高中生的职业指导普及水平远低于美国,这表明我国的中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10]。

(三)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我国从事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不足,且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职业指导教师资格制度以来,大约有3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只有不足3000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教师资格[11]。还有一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并没有从事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工作,这样,具有资格的指导师就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再加上当下中国的中学还承受着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教师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导致中学职业指导力量更加薄弱。

四、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逐渐完善,进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生涯体系,从小学生阶段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未引起国家和学校等的重视,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指导系统。我国应借鉴、学习美国的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一)加强立法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的教育立法较为粗疏,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匮乏,加强法律保障很有必要。而美国对职业生涯教育立法比较重视,从《生计教育法案》《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到《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生涯和技术教育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政府为了能让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得到持续良性的发展,专门设置了职业生涯教育专款。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拨款900万美元来支持各州进行生计教育实验,1974年又增加至6100万美元,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增加了5200万美元,可见美国政府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1994年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的实施也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支持。据一份调查显示,截止到2001年1月,在所有已建立的“从学校到工作”计划项目中,73%的项目收到了除教育和劳工组织之外的资金和捐赠,61%的项目收到了来自社会各团体的资金支持[12]。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从社会中筹集资金用于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等力量都来支持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进行宣传,争取各方支持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职业生涯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大多在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缓慢。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因此,要通过宣传,让社会、学校、家长等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指导学生个体现在的职业规划,更是一种未来的职业教育,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各方力量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提供中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中学生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三)加强教师培养,开发相关课程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跟美国比起来还相当落后,学校应该专门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应请一些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给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此外,学校应系统规划、开发和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职场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情景对换、职业模拟等来检验学生职业规划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四)开展职业测评,建立发展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解决职业困惑,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应鼓励学校建立职业生涯测评系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避免职业生涯教育出现功利化、经验化倾向[13]。功利化倾向是指职业生涯教育只是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经验化倾向是指有价值的生涯教育理论与规划在不同的情况中被反复使用,而忽视现实适用问题。根据测评结果及收集到的学生个性化信息,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书。学校要建立中学生职业发展档案,收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材料、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学习情况、职业实践活动过程等相关材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Herbt A.Toops.Trade Tests in Education[M].New York: AMS Press INC,1921:76.

[2]顾红.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热点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A).

[3]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

[4]沈彦.美国学校的职业日[J].教师博览,2006(8).

[5]Wendy Schwartz. Prepar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for a Career[EB/OL]..

[6]A. Athanasou, R, Van Esbroeck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 [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m 2008:249,255,254.

[7]王韶清,唐湘桃,李先武.中国与美国职业生涯教育之比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4).

[8]邓宏宝.国外职业生涯教育效果评价研究之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1).

[9]董雪,张前.基于ERP沙盘模拟的会计实验教学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0(1).

[10]孙宏艳.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韩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08).

[11]黄志敏.中美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6).

[12]高庆涛.美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13]朱凌云.生涯发展需求与生涯教育[J].学术空间,2011(4).

Career Education for US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XIE Qin & ZHAO Xiao-yun

(School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篇7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自我目标缺失、对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盲目从众等现象。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既要在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也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人生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做好职业定位,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有效、合理和科学的规划,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来。

(一)辅导员职责决定了辅导员要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此可知,在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级事务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除了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上来。

(二)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力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外,还需要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师资队伍,不仅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数量配备不足。面对如此现状,辅导员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也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力量。此外,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向“专职化、专业化、知识化”方向发展,辅导员学历层次和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为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很多辅导员都考取了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优势

辅导员平时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因此,在参与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角色优势。

首先,辅导员有资源优势。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与爱好、个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相对全面,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职业生涯定位,从而确立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许多辅导员每年都要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了解。通过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往届的就业情况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真实的材料,帮助他们做有出利于自己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生涯规划。

其次,辅导员有时间优势。与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对大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能全方面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都了解的比较深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再次,辅导员有空间优势。辅导员可以通过课堂之外的模式给学生做职业咨询,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班会上甚至是日常聊天中得到一些合理的建议,这就让辅导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有了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能够做出操作性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辅导员有情感优势。职业咨询其实和心理咨询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指导者必须得到咨询者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咨询者更多的信息。辅导员这个角色由于和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又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所以很多学生还是很愿意跟辅导员讲心里话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辅导员面前克服自己的防范心理,真诚地讲述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或理想化、或自卑的部分,辅导员在掌握大量的真实材料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寻找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定位,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目标的合理匹配,实现他们个体价值的最大化。笔者仅从辅导员角度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因此,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首先,辅导员可以鼓励优秀大学生通过考研升学,寻求更高起点的发展平台,为今后的就业做更好的准备。当然,对于盲目考研以逃避就业压力的学生摆正心态,辅导员也要及时帮助他们认清当前形势,从他们的自身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正确定位,正确认识和正确选择。

其次,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理想。辅导员可以引导、鼓励大学生参加“挑战杯”、“E路通”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使学生更早有创业的体会并从中获取创业经验。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往届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校友来学校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实践知识。

再次,辅导员要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灵活就业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灵活就业已成为时下一种新鲜的就业方式。大学毕业后,并不一定要执著追求稳定的工作,可以选择小时工、派遣工、短期工、兼职工等就业方式。只要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通过灵活就业一样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二)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为大学毕业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与困难,为他们的职业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择业仍然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冲突。因此,在面对因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时,一些大学生常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因此,在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辅导员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丰富活动形式。开展诸如简历设计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就业能力讲座、生涯人物访谈、就业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等,全方位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辅导员还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教育要求丰富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社区服务、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为他们构建“规划一实践一再规划”的良性循环。

(四)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

一、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现状及课程建设研究意义

自1999年进行大面积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就已成为热门话题。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大于求才会出现剩余。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难道是人才过剩了?事实表明,在我国的就业人口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到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才争夺愈演愈烈,为什么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念、职业定位不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不接纳,造成了一方面社会求才若渴、另一方面人才闲置浪费这样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大学生因为教育成本较高,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十分盲目。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学校承担的系统的生涯辅导和职业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历了生涯认识阶段、生涯探索阶段、生涯定向阶段、生涯准备阶段和生涯安置阶段。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五个阶段循序渐进的教育指导,进人大学之前,青年们已经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需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生涯规划与辅导的内容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从零起步的工作。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贯穿学生整个培养过程,并作为必修课开设。目前很多院校已经开始探索性地建立自己的课程规划体系,作为起步探索阶段,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据对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5%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

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各种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开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学生自觉转变就业意识,准确自身定位来适应社会外,高职院校也应该创造条件,系统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念,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加强个人特征评价、择业心理咨询、就业政策导向、信息服务、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强调随着时间流逝赋予的责任。职业生涯涵盖了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要比职业选择更广,不仅仅涵盖了职业之前的活动和教育训练,还包括了职业之后的活动。

根据目前学者们普遍看法总结,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方面:

1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固定的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实施活动之前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规划、组织和实施。

2 职业生涯教育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始终;从教育者的角度看,生涯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应连续不断地贯穿于受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全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受教者自身知识、能力、期望水平等的提升,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途径、方法等。

3 职业生涯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人员团队建设。

1 高职院校生涯教育实施人员团队的构成包括三级层次。一级梯队由中高层管理者组成。高职院校要想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取得实效成果,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中高层管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学习。管理层属于队伍的最高梯队可以避免产生两种现象:一是由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应付这项工作,不在行为上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需要的各项相关资源进行投入:包括各项制度、人员配置、经费投入、课程定性、课时安排、配套硬件设施等。而这些是顺利开展并保证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二是虽然思想上重视,却由于对生涯规划未深入了解而偏离了课程本身的初衷,以短期目标取代了长期规划,结果事倍功半。而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因此感觉力不从心。

二级梯队由就业工作职能部门成员组成。就业工作部门是具体规划实施的职能部门,部门成员是指导体系的核心成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院校是属于学生处下属部门,随着整个社会对就业工作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学院将就业部门单列为就业指导处,并成立就业指导中心。

三级梯队由学生工作线基层教育者组成。具体包括各院系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属于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级梯队,对每位学生了解比较深入,具体实施工作有相当的优势,一是可以充分获得学生的信任感,二是由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能更好地实施生涯规划理论。

2 团队的养成。团队框架搭建后首先要培养,采用培训和内外部交流是可行性较强的做法,效果比较明显。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有3种公认的有较好反馈效果的培训:一是职业指导师的培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并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属于普及性培训。二是北森公司的TTT训,获取资格后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职业咨询活动。三是GCDF培训。又称为全球职业规划师,是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推广的一个全球性的认证体系,专门用来培养专注在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员。

团队建设中需要尤其注意的一点是队伍的稳定性。一般而言,经过一届(3年)学生的指导实践,会获得经验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如果队伍流动性高,经验的获得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会有很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那么,为了稳定团队也需要有一定的激励制度。

(二)职业规划课程组织方式。

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具有多样性及系统性,多样性为可采用课堂教学、讲座、拓展、社会实践、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横向的广度;系统性为根据不同年级和阶段开设不同内容的职业规划课程,实现了纵向的深度。

1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常规化教学方式。既可采用大班化教学。又可采用小班化教学,在资源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小班化教学取得的效果更好。

2 讲座作为一种补充教学方式,可以多聘请社会专家开设,这样能够获得最新的咨询,开阔学生视野。如果能够和企业专家加强合作,更为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及换位思考搭建了平台。

3 一对一咨询一般以咨询工作室方式开展,固定时间和地点。实行值班制度,若提供独身定制式职业发展咨询,能够更好地对集体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三)授课内容体系设计。

1 课程理论基础。主要有三种:一是帕森斯的“结构取向”理论:二是霍兰德的“类型学”理论;三是舒伯的“过程取向”理论及生涯彩虹理论。

2 高职院校开展生涯规划教学的30课时内容分布可以依据帕森斯的三阶段理论分别在三个年级中逐级开展,三阶段理论是一个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涯问题和进行职业决策的合乎逻辑而理智的办法。帕森斯的著作《职业选择》界定了明智的生涯选择的三个步骤:

(1)对自身的兴趣、技能、价值观、目标、背景和资源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于大一阶段(入学阶段)开设,配合始业教育和生涯规划测评。(朗途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2)针对学校、业余陪训、就业和各种职业,考察所有可供选择的机会和社会环境。大二阶段开展,以讲座开展、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形式开展。

(3)鉴于前两个阶段所发掘的信息,仔细推断和做最佳选择和匹配。大三阶段开展,配合信息收集、简历制作、面试等应聘技能传授开展。

(四)教学方式。

职业规划课程主要不是为了传授知识,因此更强调体验式教学,采用工作坊的方式通过职业测评、问卷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趣味游戏、社会调查、网络信息搜集、提问互动与课后作业、教师讲授等多种形式彼此穿插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考核方式及效果反馈追踪。

考核采用编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作个人简历、个人创业计划书三个项目作业形式来进行。效果反馈采用跟踪调查(纵向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跟踪)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

[2]王晓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2008,(10).

篇10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建议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并且在社会职业中能够“尽其才,利其用”呢?职业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方向,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职业学校要树立“以就业创业和生存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提高职业素质,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我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出发,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我国职业指导和国外生涯教育体系为借鉴,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了以下思考,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现实有所指导和启发。

一、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它决定着人们的行动方式与行动投入的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以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取得职业生涯及人生的成功为目的,其教育过程需以适宜的、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当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附于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其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于关注学生在校三年的发展状况,实施主体以教师为主,教育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目的聚焦于帮助学生安置就业。这样的认识缺乏持续发展观、学生主体观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

1.关注学生生涯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服务。

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点关注学生求职面试技巧的指导与职业信息的提供,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就业与安置,忽视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就业导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授人以一技之长谋得一个功利职业,而应是培育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服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化、个性化、长期化的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理想目标和客观环境决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发展通路,职业生涯发展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的监控、效果的评估、信息的反馈、措施的调整等。教师、家长及企业行业专家只能担任咨询者、倡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发挥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作用。缺乏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自觉、自愿、自主的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难取得成功。

3.挖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促进学生实现最优化发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爱好等因素中有利的因素,促成自我的最大化发展。

二、遵循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塑造成功的职业生涯,其开展应从学生的感知、思维、气质、记忆、性格、职业兴趣、职业期望、身体条件等特点出发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管理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效果。整个教育活动应体现出“基于学生、围绕学生、为了学生”的思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具体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首先,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规划未来,为自我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克服短视与急功近利现象;其次,教育方案应体现出发展性的特点,随着教育过程的深入,学生的观念、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应随之改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适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其适应性;最后,教育效果的评估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效果应将学生的现实变化与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进行评估。

3.引导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规划未来、获得发展,其重要方式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与决策水平,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自由谋求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宰者、抉择者,教师、家长等只能担任参谋者的角色。在教育实施中,多以建议性、事实描述性语言进行,而不是决定性指导语。

4.实践性原则。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现实,尊重客观实际,包括学生的实际、职业世界发展的实际及职业制度与政策的实际等,避免理想化、抽象化的教育,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任务。

(2)教育应在学生学习的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及生活实践中开展,有机整合理论传播与实践操作,真正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5.针对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特长、职业理想、职业能力与职业机会各不相同,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这种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环境的实际情况、条件的客观情况,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笼统化、概念化、一般化。

三、建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规定的各类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那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是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

职业生涯教育大多数内容必须渗透于职业指导的日常教育工作之中。例如,在学生入学后的每个学年,学校均应带领学生考察劳动力市场或收集就业信息,不同年级的考察或信息收集应有不同目标,根据不同年级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分阶段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变化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感受并理解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素质。

四、采用多样的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

1.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育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应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选择适宜的实施途径,并做到实施途径多样化,以增强教育效果。主要可通过课程介入、专题辅导、教学渗透等途径展开。

2.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应针对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各阶段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中职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采用个别指点、团体咨询、范例引导、同伴互助、实践体验和模拟演练等方法。

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要求教育实施人员的专业化,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能够胜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员。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人员和专职实施人员,现有的职业指导课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应该配备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人员和专职实施人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培训,发挥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美凡.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广西,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