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工程行业发展

篇1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海洋科技先进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

1高端技术对国外依赖性强

诸多核心技术,尤其是深水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深水工程技术能力十分薄弱,成为与国外海洋工程技术水平主要差距之一。

2研发能力不足

大部分船舶、海洋工程及重装备企业缺乏复合型领军人才,科研经费投入较少,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15年左右,因此,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事业,开发海洋工程核心技术和装备,将是今后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的主攻方向。

山东海洋装备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全球海洋经济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在不断地深入推进落实,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海上新城、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蓬勃发展,同时,正在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些都需要海洋装备业的大力支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发展海洋工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高,涉及领域广,关联度大。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于发展海洋产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海洋装备业发展现状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规模以上企业15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1]。2010年山东省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36.3亿元人民币,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业实现产值116.42亿元和3.61亿元,这一数字分别是“十五”末的5.2倍和30倍。山东省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营为中心的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北海船舶重工的10万载重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固井设备,山东海洋仪器研究所的海洋浮标等仪器设备,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超滤膜设备,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海洋环保油水分离设备,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德国埃斯倍传动系统(青岛)有限公司的海洋风电装备,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机械厂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16~40t门座起重机、32t带斗门机等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山东海洋装备业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山东海洋装备业水平与江苏,广东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起浙江还要强一些。但是在改革开放后30年中,山东与这几个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洋装备业的发展重视不够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山东省对海洋的开发一直把眼光局限在渔业、盐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上,对海洋装备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在最近几年,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基础差,对市场的敏锐性差,市场意识差,尽管有所作为,但在上项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规模化程度较低

船舶企业规模化程度不够,现有大型造船企业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改造速度缓慢,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新的造船形势发展要求,造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该行业的新技术孵化和提升,同时,技术发展的瓶颈又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怪圈。

3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

海洋装备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生产行业和技术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从目前山东海洋装备业来看,行业融资担保难。船舶工业尚没有建立融资担保的主渠道,企业投融资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在技术开发领域更是缺乏资金,科研投入较少,研发队伍不强,设计能力薄弱,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所以,资金不足对山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2]。

篇2

关键词:高层次技能人才 技师创新工作室 技师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12-03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以及海洋工程行业的迅猛加速,海洋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竞争能力,海油工程企业急需全面挖掘各类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作为海洋工程企业技能队伍的主力军,在技术创新链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对海洋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积极发挥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能力,加速打造一批综合素质过硬、技术技能过强的创新型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海洋工程企业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创新发展水平,做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

1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必要性

1.1 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一方面,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正积极向深水、超深水领域磅礴发展,海洋工程产品的升级和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必然推动海洋工程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管理和技能水平来满足新产品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要求。一方面,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逐渐向大型化、集群化的经营模式转变,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为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洋工程企业必然将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开发。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作为构成海洋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做好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十分重要。

1.2 海洋工程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社会经济进步最终带动企业升级转型,升级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海洋工程企业进行升级转型,不仅需要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生产组织与改进管理模式,同时还迫切需要加强对一线生产效率、施工质量的提升与改造,包括技术革新、技能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因此,海洋工程企业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将战略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用工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迫切需要搭建创新活动平台,激励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发展,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3 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需要

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却起着其他人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海洋工程产品的陆地制造、海上运输与安装、水下维修等业务的顺利开展,均离不开技能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各生产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积极参与,发挥创新作用。

目前,海洋工程企业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使用与培养方面,仍以生产一线施工作业为主。对于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发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展工艺技术革新、谋求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很多高层次技能人才无法将工作中发掘的金点子转换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此,海洋工程企业急需在继续做好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培养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突破发展能力的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增强生产一线创新发展能力。

2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内涵

构建和实施技师创新活动体系是海洋工程企业提升和强化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效果的重要管理举措。它以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为前提,以规范开展各项技师创新活动为平台,通过发挥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夯实高层次技能人才发展基础、改善高层次技能人才结构、提升技能用工质量、建立健全配套激励机制、优化技能创新发展水平,打造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发的新局面。技师创新活动体系倡导和注重的是自由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和谐发展的理念。技师创新活动整合技术专家、高层次技能人才等形成“实践共同体”,以生产技术难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技术交流、成果推广、素质提升以及经验传授等为主要任务,加以规范的运作机制管理,实现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长效发展。

3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创新思路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需要在企业内部的主要生产单位搭建技师创新活动路线,以点带面促进相关产业、成熟工种全面创新发展,最终建成系统全面的技师创新活动体系,实现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加速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3.1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有目标、有任务、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制度、有保障,具有完整的管理闭环。它不仅能够激励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源于生产岗位积极开展创新,同样也可以引领其他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进取发展。

3.2 统筹创新活动方式

一是统筹地区创新活动,为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促进各工种的联合创新;二是统筹同一工种的创新活动,拓宽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视野、提高创新效率,促进各工种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效果。

3.3 促进生产与发展有机结合

构建实施技师创新活动体系,促进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经验与知识的传承、延续。同时,创新活动能够积极推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专注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施工效率,注重技术创新、增强突破发展能力。

4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主要做法

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公司”)为例,海油工程公司以生产单位为主要对象,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建立健全配套运行机制,全面推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创建流程见图1)。

4.1 成立技师创新活动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技师创新活动领导小组。从公司层面重视技师创新活动,为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配套管理机制的设立、相关人员、设备、场所以及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提供根本保障,全面指导和总体规划技师创新活动。二是成立技师创新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技师创新活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指导工作,负责组织成立技师创新工作站,负责技师创新工作室申报指导与审查,牵头公司层面对技师创新工作室的考核工作。

4.2 明确技师创新活动定位、主要任务及实施原则

(1)找准定位

技师创新活动是持续做好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良性循环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开展技师创新活动,需要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是以技能专家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带头人在主要生产单位或核心工种创办,旨在整合内部资源、汇聚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立足生产技术进步开展技改技革、技能传承活动的群众性创新组织。

(2)明确任务

开展技师创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引领和示范作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①针对本工种、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组织引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攻关,解决、排除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和重大风险隐患。②立足提高效率、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高安全性等,组织高层次技能人才积极开展技改技革以及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③组织开展技能交流活动,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推动所属单位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④推进“师带徒”活动和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带头人的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经验得到分享,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能人才。⑤组织开展技能人才专题性、小型化的创新成果总结与研讨。

(3)把握原则

开展技师创新活动、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需要紧扣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以服务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为宗旨,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为保证技师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坚持落实做好四项原则。

①人才培养与技能创新相融合的原则。②突出重点,由点及面分类实施的原则。③统筹硬件设施、管理与技术支持的原则。④建立管理制度、考核评估与激励机制的原则。

4.3 分析技师队伍特点,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思路

(1)技师队伍特点分析

海油工程公司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塘沽、青岛两地、陆上及海上作业的四家生产单位的九个主体工种。总体上,技师队伍分布且呈现横跨两个地区多家单位、陆地及海上多个工种的交叉分布特点,人员相对分散。

(2)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思路

一是统筹地区资源,在塘沽、青岛两地设立技师创新工作站,由工作站统筹地区各单位的技师创新活动相关资源,保障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二是在技师创新工作站下设技师创新工作室,由技师创新工作站结合地区内各单位的技师队伍建设情况,统筹建立有关工种的技师创新工作室。三是突出陆上、海上作业工种的技师创新活动特点,根据塘沽地区陆地、海上单位的生产用工性质及作业特多,成立两个工作站,分别统筹做好陆上、海上两类技师创新活动。

4.4 建站设室,构建技师创新活动平台

在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总体思路与工作方向的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区、单位、工种之间的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等情况,稳步开展“建站设室”活动,夯实开展技师创新活动基础。

(1)成立技师创新工作站。在条件成熟地区或所属单位建立技师创新工作站。技师创新工作站对本地区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及运行实行全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为开展技师创新活动提供相关资源保障。(2)设立技师创新工作室。为扎实推进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本着“成熟一站建一站,成熟一室设一室”的工作原则,明确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条件、规范创建程序(见图2)。

1)统一创建条件

一是要拥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带头人。技能带头人应热爱技术创新和传技带徒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本专业工种具有较高知名度,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等国家级技能人才;总公司或公司级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或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积极开展技改技革,获得较多成果;具有绝技绝活或创造了先进操作法;在传技带徒上卓有成效。

二是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有效技能人才。原则上,技师创新工作室应具有5名及以上有志于技术创新和传技带徒的技师及以上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一般情况下技师成员不超过15人。技师创新活动成员由技能带头人在所辖片区的各单位技师及以上人员中甄选提名,由地区技师创新工作站审核确认,报公司技师创新活动办公室审批、备案。三是要具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必要的创新条件。建站单位应为技师创新活动供固定的场所,供创新活动成员进行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攻关研讨和技能传授。同时,设立技师创新工作站的用工单位应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改技革和技能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材料等。

2)规范创建程序

篇3

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多个国内外船舶、航运、港口、海工领域的协会协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新加坡英富曼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广州国际海事展”)将于12月10~12日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近10年来,广州国际海事展经过不断深耕,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海事展之一、亚洲地区双数年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海事盛会,全面展示了航运、造船、修船、海洋工程、港口、疏浚等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为来自于航运、修船、造船、海洋石油、海洋工程、港口、疏浚等领域的制造商与采购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经贸合作、技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海事业发展。

规模空前 商机巨大

本次展会展览总面积将达23,000平方米,展览范围包括船舶设计和建造、船坞和修船厂、船舶营运和管理、船舶登记和检验、船舶修理机械与设备、疏浚设备、导航和通讯系统、轮机工程和船用设备、推进系统/泵和阀、海洋工程、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及软件、环境保护装备和设施、起重和升降设备、海上货运和物流、油漆和涂料、冷冻系统和冷藏系统、港口和码头设备及服务、港务局和码头作业公司、安全和救援及保护设备、海事出版、海洋环境和安全、船级社、船用燃料及油、港口和码头及港口设施、船舶融资和保险及经纪公司、航运物资及船用材料、贸易协会及咨询服务等,将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展商占45%,包括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丹麦、挪威等7个国家展团。目前已确定的知名参展企业有:Wartsila、DNV、Proco、RINA、ITW、IRANAME、Terasaki、 AEM、 LK Valves、 RIQ 、MT、 HMSA、Marilink、Fiber Class、MENNEKES、Solid-Pro Group、Helkama、Iridium、Ableforge、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澄西广州、西船、桂船、华南船机、605院、广新海事重工、玉柴、凯力、凯荣、恒信、汉力士、景涛、埃威、海陆、高德红外、广州兴舰、驷博、广柴、粤新、远航、政田、光彩、挪赛夫、平海、新远、亚星、蓝天电子、上海船研、山西柴油机、华北柴油机等。

主办方借助广州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新加坡英富曼会展有限公司两大专业展会机构的国内外资源,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广泛开展招募商家和买家的活动,受到了历届展商热捧,并深受众多新展商的青睐。为进一步广聚人气,做大平台,主办方还采取了适当的优惠措施,如向广东省以外的船厂、船东提供免费星级酒店住宿等。因为前五届的良好口碑和卓越成效,广州海事展积累了很高的声誉。组委会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大展将汇集来自于中国、欧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远洋运输、内河航运、港航管理、港务作业、海洋渔业、海事、打捞及救助、水上及水下作业、船舶贸易及中介、造船厂、修船厂、船舶工程、船舶设计、海洋石油开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科考等领域内1.5万名专业买家到会参观采购。可以预料,其中蕴藏的商机是不可估量的,也必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一个焦点。

七大展区 八百多家企业参展

在总结和梳理前五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展会精心组织,周密布展,全盘设计,将为展商和观众奉献一次精彩竞相绽放的海事盛宴。本届展会共设七大展区,分别是国际展区(含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家展团)、CSSC中船集团展区、南通展区、广州船舶出口基地展区、船用设备展区、航运服务展区和海洋工程装备展区。

1、国际展区:推开共同发展的窗口

国际展区作为本届海事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品牌最新的海事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展出内容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钻井平台模型、修船服务、船舶主机、通讯导航设备等。目前已确定参展的国外企业有:Netherlands Maritime Technology、Norwegian Maritime Exporters、Soon Lian Hardware (Pte) Ltd、Allianz Media (S) Pte Ltd、IQ Pte Ltd、Sindex Refrigeration Pte Ltd、Terasaki、IMO Publishing Service、Proco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SouthChem Engineering Pte Ltd、HelkamaBica Shanghai Co. M Ltd、Hoerbiger KT Asia Services Pte Ltd、Morgan Thermal Ceramics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Panasia Co., Ltd、Mech Marine Engineering Pte Ltd、ITW Performance Polymers (WuJiang) Co., Ltd 、Maps & Globe Specialist Distributor、Orange Media Group、Palmarine Overseas Service Pte Ltd、DEIF Electrical (Shanghai) Co., Ltd、Bergaflex AB、Kongsberg Maritime China (Shanghai) Ltd、Interfair Singapore、SecuristatePte Ltd.、PROSAVE Co., Ltd、HWASEUNG R&A Co. Ltd.、MaritecPte Ltd、Schauer Automation GmbH & Co. KG、MT- Marine Technologies Pte Ltd、Steelpaint GmbH、Busan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Donghwaentec(shanghai)co.,ltd、HANLA IMS CO., LTD、SAMJOO ENG,CO.,LTD、Kukdongelecomco.,ltd、Busan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Skyweld Machinery Co.,Ltd、Bogo .co.,ltd、Oscgco.,ltd、Holland Marine Services Amsterdam B.V.、Bakker Sliedrecht Electro Industrie B.V. 等。

2、CSSC中船集团展区: 树起中国船企的标杆

CSSC中船集团展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及旗下主要船厂、船舶配套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统一组织,集体亮相的区域。各大展商将集中展示一系列优势船型、绿色船型、新概念船型、船配产品和最新科研成果。展商包括: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有限公司、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观众在该展区将会看到充分展示中船集团雄厚实力的高大特装展台、精美船模等展品。中船集团及旗下主要船厂、船舶配套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利用广州国际海事展这一平台,广泛与国内外港口航运、船舶等业内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打造中船集团的实力样板。

3、南通展区:促进地方船舶强势启航

南通市是全国11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近600家。在2012年成功组织南通展区的基础之上,2014广州海事展将继续邀请南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更多南通市船舶及配套企业集体亮相。目前已经报名的参展商有: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阜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南通赛洋电子有限公司、南通精洋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领新(南通)重工有限公司、伊纳克赛(南通)精致内饰材料有限公司、南通虹波机械有限公司、南通海舟

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中格复合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4、广州船舶出口基地展区:提升本地品牌创汇能力

作为本届海事展的东道主,广州船舶出口基地展区将以全新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将借主场之利,打响本土企业品牌,集中展示广州船舶发展和出口成果,进一步推动广州船舶创造外汇。广州市作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之一,船舶产业已经被列入了重点发展的产业体系,2014展会将汇聚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日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广州铭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番禺远航螺旋桨有限公司、广州吉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德孚油有限公司、广州新焱建材有限公司、广州国良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广州顺风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广州中海电信有限公司、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康洋海水淡化处理有限公司、广州海嘉船舶装配有限公司、广州市运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众多本地知名船企、船配企业。

5、船用设备展区:迎接行业发展春天

随着经济的发展,造船业必将再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也必定会带动船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该展区将汇集船用动力装置、舱室设备、甲板机械、船用电力电气设备、船用舾装设备、船用管系、船舶通信设备、船舶导航系统、船舶自动化系统、船舶辅助设备等。

知名展商有:广州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浩骏海事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信桥船舶配件有限公司、北京科尔康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斯莱顿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新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泛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双宁螺杆泵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远航螺旋桨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兴舰船用配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驷博自动化有限公司、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皇岛新远船舶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耐威克(苏州)贸易有限公司、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光彩电器有限公司、江阴挪赛夫玻璃钢有限公司、上海索拓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永通起重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海陆通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南通海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威尔逊航海仪器有限公司、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泰州市凯华柴油发电机组有限公司、上海船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华设备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顺风船舶设备有限公司、领新(南通)重工有限公司、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协同和柴油机销售有限公司、广州平海机电有限公司等。

6、航运服务展区:为振兴航运业加码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航运中心在促进航运业发展、国际贸易、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市要依托大型现代物流门户枢纽加快发展海港经济和空港经济的新时期战略。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为配合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强国内外航运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航运企业与国内船舶工业的贸易往来,本届广州国际海事展将特设国际航运服务展区及国际航运(广州)论坛,将协助大家发掘新机会、开拓新市场,创造更多新订单。通过展览及论坛深化港口、船公司、货主、物流、金融、外贸的合作,促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中国与世界航运体系的双向融合,扩大业务网络布局。不论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调整优化运力结构,严格控制运营成本,或是改变单一货种运输的方式,实施多元化发展,亦或是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船队规模,乃至于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布局国际网络,用良好的服务赢得、留住客户。这些都将成为本展区为大家呈现的焦点。

本届国国际航运服务展区预计将有广州港集团、蓝海海运、广州近洋物流、卓志物流、外轮供应等30多家船东参展。

此外,本届海事展还设置了海洋工程装备展区,将以装修亮丽、规划大气的展位全面展示我国海工行业的最新产品和成果,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交流平台。

三大论坛搭建交流平台

2014第6届广州国际海事展同期将举办国际航运广州论坛、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和海洋工程高强度钢焊接技术发展论坛等系列论坛,众多国内外专家零距离与来自各地航运及船舶界代表进行对话和探讨。作为第6届广州国际海事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大论坛将为中国船舶业尤其是广州航运业的发展搭建一个更大更宽的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经贸洽谈的平台,进而实现船舶工业与商业航运的有机结合。论坛将突出航运发展、绿色造船、海工新技术等主题,谋划船舶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

第二届国际航运广州论坛

为进一步配合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强国内外航运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航运企业与广州船舶工业的贸易往来,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广州港务局、广州航运交易所、广州港口航运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将联合召开“第二届国际航运广州论坛”。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航运、船舶管理、船舶经济、金融、保险、法律等企业负责人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出席,探讨及交流当前国际航运形势。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从中、长期来看,已无法挽回世界经济的变局,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而这一中心里面,中国更是首当其要。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将成为新一轮经济突破困局的共同需要,港口、航运、金融、物流及临港城市、内陆城市加强联动,相互促进发展,将是航运服务业一个显著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地位也将日益增强。为此,研究中国航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之路,加强中国与世界航运体系的双向融合,扩大业务网络布局,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

在2012年第五届广州国际海事展中,曾举办过一次上述论坛。由于绿色造船是当今造船行业的一个新趋势和焦点,因此,如何提高绿色造船技术,开创中国造船业新局面,仍然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正是这样,第一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全球化“绿色浪潮”对于船舶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配套设备、新能源技术应用、船舶营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摆在航运、造船业面前新的挑战。绿色船舶是从设计、建造、营运到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应用绿色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标。“第二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将继续关注绿色船舶的话题,深挖环保概念,朝着上述方向,集合来自船东、航运公司、船级社、设计单位、造船厂、修船厂、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咨询机构的高层决策者、共同探讨及分享绿色船舶技术,以迎接未来市场需求。

2014海洋工程高强度钢焊接技术发展论坛

由于造船业的整体低迷,海工行业已经成为了香饽饽,但现在海工逐渐进入深海作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钢焊接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控制、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因此,提高高强度钢焊接技术,既是海工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造船业焊接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不断适应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探讨和交流焊接与研究海洋平台用高强钢的焊接性,介绍现有的海洋平台用高强钢的焊接方法,展望海洋平台用高强钢焊接方法的发展趋势、新工艺,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和日松公司将联合召开“2014海洋工程高强度钢焊接技术发展论坛”。

重点参展企业(部分)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14年,侨商谭礼庭在广州南石头建“广南船坞”。1954年8月1日,广州造船厂成立。1993年6月7日,经改制,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是中国第一家造船上市公司。2014年,经国资委批复,收购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有荔湾、南沙和中山三大厂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属下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核心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广东省50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灵便型液货船制造商,并享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面向未来确立新的企业愿景,致力成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船舶企业”。

本届展品:51800吨冰区加强型成品油船;1600米车道1500客位客滚船;30.8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23万载重吨矿砂船;110000载重吨级成品油及原油轮;海工产品改装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半潜船。

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建于2000年,建造基地坐落于广州南沙,离珠江口仅30千米,毗邻港澳,水陆交通非常发达,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粤新多年来潜心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保持对技术研发的高度投入,已获得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成功通过广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的评审,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3.4亿人民币,由省国资委批准成立、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以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用途船舶研发、制造、营销为主的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企业前身广机股份是一家拥有50多年船舶建造和船舶贸易历史的国有企业,累计承建、出口各类船舶逾800艘,2008年船舶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位居全国第11位。

篇4

通过本文的写作,希望能为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产业集群;青岛开发区;发展策略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after 20 years of carve, has grown into a goo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pe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ealth, social undertakings flourishing region. The new period to obtain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own is a try of the road.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in Chinese development zones,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is writing, the author hoping to make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 in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922.299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开发区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区域。随着2008年新税法的实施,国家级开发区将不再具有税收等外部优惠政策,要想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目前,青岛开发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本区域内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各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何在?青岛开发区又该如何推动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有可能不仅如此,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它有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的特点,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一、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现状

1、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介绍

青岛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区内有国家级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中国商务部2006年公布的全国4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和经济实力排名中青岛开发区列前5强,其中社会及环境指标位居第1位。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外贸进出口91.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0元。青岛开发区以占青岛市不足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近1/5的GDP和实际到账外资、1/4强的工业总产值,成为青岛的经济重心和开放重镇。

2、开发区产业集群现状

青岛开发区发展速度快、质量好的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群带来的核心、雄厚的区域竞争力。经过20 多年的培育,家电电子、港口物流、造船及海洋工程产业成为全区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1)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效益,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工业园为依托,以新都理光、三洋电机、日立空调、瑞智机电、东菱电工等大项目为龙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是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底,全区拥有家电电子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2010年,规模以上家电电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91亿元。围绕海尔、海信、澳柯玛三个工业园,众多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在周围。

(2)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依托青岛开发区的天然良港迅速发展。青岛港2011年的全港吞吐量达到3.7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口岸进出口货值1510亿元。同时在全球港口的总排行中,排名世界港口第七位,国内第三位。2010年董家口新港的建设将使青岛开发区的港口优势将更加明显。依靠港口便利,青岛太平货柜、中集集装箱制造等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2010年青岛开发区集装箱产量为891.19万立方米,约占全国产量的8%,其中标准钢制冷藏集装箱全国占有率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

(3)造船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包括船舶产业集群和海洋工程集群。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是青岛市政府和中船重工集团全面战略合作的成果,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600公顷,总投资21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的巨大经济规模。目前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柴油机曲轴、武船重工海洋工程、船用柴油机等项目。现在,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5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2011完成产值157亿元。

海洋工程以中石油海洋工程基地、中海油公司海洋工程基地、中船重工海洋工程基地三大海洋工程项目为龙头。中海油公司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总投资约17.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占地90万平方米,岸线长1208米,码头水深-10~-12.4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整个海洋工程基地项目占地近2.5平方公里,总投资80多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80多亿元,美丽的海西湾将成为亚洲第一、世界重要的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二、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劣势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总体来说,青岛开发区几大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和自身优势,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大工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形成和引进了一批引领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全区工业产值的72.2%。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已占据开发区工业的大半江山,对开发区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目前来看,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开发区大工业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成为未来全市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以名牌企业为核心,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充满了生机。

青岛市是中国品牌之都,拥有诸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岛港等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品牌(上述企业的主要生产、运营基地均在开发区)。这些名牌企业利用自身的吸引力与海内外大公司合作,将产业链拉长。以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为例,截至2010年底,海尔已将76家供应商吸引到青岛开发区,其中三洋、爱默生、瑞智等海外知名大企业20家;广州冷机等国内龙头企业24家。海信与松下、日立、三星、LG等国际大公司合作;澳柯玛与海内外著名企业企业合作在自身周边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企业达到110余家。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集群化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青岛家电电子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持自己的发展优势,更具产业意义之处在于,这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集聚平台,拉长了青岛开发区乃至青岛市的制造业产业链条。

(3)市政府的重视和城市区位优势,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2012年1月10日,青岛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在青岛开发区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市政府在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政策配套等方面都注重向开发区产业集群倾斜。随着山东经济的崛起,世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以及日韩企业纷纷来山东投资,半岛制造业基地也日渐成型,作为半岛龙头的青岛开发区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2、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

产业集群对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明显的,但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自身明显的劣势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如下:

(1)吸引产业集聚的首要因素是区域政策优惠。纵观开发区家电电子、造修船等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开发区在税收、土地上的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上汽通用五菱、丽东化工等大项目的进驻,更多的是靠青岛开发区较其它竞争区域较为优惠的政策,促进了这些龙头企业的进入,从而吸引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及相关研发机构的跟进。

(2)自主创新能力低,高端研究人才不足。尽管海尔“环保双动”洗衣机和海信“信芯”彩电视频处理芯片成为我国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但从总体上来看青岛开发区甚至青岛市制造业普遍存在“点高面低”的现象,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比,产业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较少,高端产品在技术和档次方面竞争力较弱,缺少能应对国内外同行业激烈竞争的高端技术储备。大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打造环境吸引高端人才积聚,由于收入水平和个人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青岛开发区尚难以吸引足量的高端研究人才。同时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也满足不了需求。产业集群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青岛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的,本地有限的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供应能力也难以适应和满足这种发展,出现了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工短缺。尤其是造修船、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石化等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支撑集群未来的快速扩张发展。

(3)本地配套率低。几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转递带动了青岛开发区乃至青岛市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南方的一些产业集群相比,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本地配套率却明显较低。以家电产业集群为例,多家大型家电企业为发展配套产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青岛开发区配套企业零配件及配套件的开发与创新进展缓慢,家电电子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很大部分还是在华东、华南采购,其中核心配套件和主要电子元器件本地配套率只有5%左右。

(4)服务行业的短缺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青岛开发区和全国大部分开发区一样,属于移民城市,本地金融、投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档酒店、高档商贸等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与发达的工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5)“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是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青岛本市高校不少但科研力量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有些薄弱,与开发区产业集群联系紧密的专业少,形不成产业集群创新的外溢来源。有限的科研资源与企业未能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建、共同发展、和谐共赢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只有少数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澳柯玛在山东科技大学冠名商学院,合作培养管理人才,韩国企业丽东化工在中国石油大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在校生到企业实习,表现好的还可以留在企业。这一类的校企合作都是比较初级的,像合作开发新技术,探索新领域等一类的深层次合作还比较少。

(6)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竞争激烈,缺少合作。青岛开发区产值最大的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海尔、海信、澳柯玛产品线类似,竞争激烈,在共同引来了众多配套企业的同时,彼此间的合作非常少,三家企业在研发等方面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这不利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7)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青岛开发区成立较短,区内的行业协会也比较少,各协会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在青岛开发区运转最好的行业协会是韩企协会和日企协会。这两个民间组织在员工培训、信息交流、行业监督、政企沟通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比如现在韩国企业来青投资首先就会找到当地的韩企协会,了解当地的工人情况、市场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等,以决定是否投资。但像这样的行业协会太少。

三、青岛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选择

应该说,青岛开发区发展还不太成熟的产业集群,或者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既是点上,同时也折射出全国开发区面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用理论和实际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策略建议。

1、政府层面策略建议

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规划和建设各具地方特色工业园区、专业化市场等。但是由于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发展过程与模式等认识的不足,导致没有加以有效培育使其发挥活力,甚至实施不正当的行政干预,阻碍了集群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有利于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

政府应该从集群整体观念角度发展开发区,培育高级资源要素,对开发区内交通、通讯、网络、水电等设施进行持续投资和改造,优化集群结构,引导市场行为,提供有利于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应通过培训和引进并重培育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集群的知名度,提供基础设施、大学、研究机构等公共产品,为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引进行业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一些咨询机构、智囊团体或公共机构以改善集群的结构,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的市场行为,规范竞争,促进合作。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制定共同的规则,提供恰当的激励方案,并担当网联和知识交流的促进者和调节者,以促进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交流,使集群成为高效率的竞合型网络组织。在市场引致的集群形成过程中,政府应从直接的干预向间接诱导转变,促进网联过程并为集群提供合作激励的制度环境。

(2)创立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很多国家都通过创立风险投资机制来促进企业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各国风险投资的来源和支持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但有一通用的做法是,风险投资主要在高新技术企业创立阶段以参股的形式投入,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投资者除了一定时间内获取风险企业的利益分成以外,还要靠风险企业创办成功后,在股市或产权交易市场上出售风险企业的股份,收回投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健全,依靠上市和产权交易回收风险投资有一定的难度。故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2、企业层面策略建议

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产业集群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保持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1)培育共同的制度文化以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判断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是区域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即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相邻而结网,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愿望。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2)重视技术创新,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突出主业,增强主业的技术优势;与国外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建立技术发展联盟,使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根据国际产品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来改进技术,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

(3)加强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重视“品牌优势”。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全就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重视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把自己的产品从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而在此过程中,产品的“品牌效应”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良好的品牌有利于产品的国际化,以形成国际化的竞争优势。

(4)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技术创新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的获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必须增强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企业已有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其次还必须广泛的引进国内外的高级人才。企业在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销售网络等的基础上,管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良好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分配利用、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益、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3、行业协会层面策略建议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活动以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平等竞争为前提。出发点是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行业协会作为民间性的非盈利组织,和政府、企业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还和国外的相关行业协会、产业集群保持着业务关系,因此其行业信息极为丰富,行业协会可以分析预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行业技术标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等等,因此,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增强集群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发挥行业协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作用与优势,帮助企业解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企业产品出口的能力,拓宽出口市场。

(3)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加强行业自律,防止不正当竞争。

(4)发挥行业协会的培训职能,行业协会可以把大量中小企业的职工集中起来,再聘请本行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来为他们进行培训,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为单个企业节约大量的培训资金,也可以将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传授给集群内企业。

篇5

在本刊记者对82位投资者的随机采访中,竟有超过79%的人表现会投资涪陵榨菜。他们中有券商营业部的老股民、有写字楼的白领,也有全国各地的普通投资者。选榨菜,似乎暗合巴菲特的经典言论――投资自己熟悉的。但凡坐过火车的人都会知道一包榨菜配方便面是多么美味――如下是79.3%选择榨菜的普通人理由所在。且慢,涪陵榨菜的年营业收入不过是中国卫星半年盈利的一半,投资,千万别被直觉蒙了眼。

别对不熟悉say no

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涪陵榨菜,概因对榨菜耳熟能详、眼见为实,而对卫星这种高端装备中的高端装备,缺乏直观认识和客观了解。

事实上,以中国卫星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并没有想象中“高深莫测”,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从每日气象报道到私家车的GPS定位系统,再到手机通话,我们的生活被包裹在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中。

高端装备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如果你已经开始厌倦节假日火车一票难求、飞机因天气原因频繁晚点、长途汽车超载行驶的生活状况,和卫星同属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高铁的出现则让人们对出行的快捷便利多了几分期许。高速铁路建设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头大戏”。据铁道部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计划,2011年我国打算投入7000亿元建设高铁,到2012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

当你发现高端装备制造的盈利模式早已融入了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对这个行业的成长性有新的认识?找出这些联系点,或许对调整股票组合配置有一些借鉴之处。

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大板块,距离你的生活并不遥远

航天航空、海洋工程、高速铁路,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四大板块,无论是出行乘坐的飞机、高铁,餐桌上太空育种的蔬菜,汽车和锅炉里烧的海洋里采来的石油,还是你身边小到手表大到汽车的机械电子产品,统统来自这四个板块。所以高端装备制造并不神秘,让《钱经》为你揭开遮在其上的神秘面纱,寻找投资机会。

航空航天:¥3亿 买一颗卫星= ¥1.5元 卖2亿包榨菜

中国卫星公司制造的小卫星大概3亿元人民币一颗,而涪陵榨菜每包最贵1.5元,要卖掉2亿包榨菜才能购买一颗3亿元的商业卫星。虽然这样的比较方法并不科学,但却清晰的展现出了航天制造业“彪悍”的盈利能力。

在高端装备制造的四大板块中,航天航空装备产业由于其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以及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位列发展首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其特点是工程项目完成历时长、资金投入――回收弹性空间大,收益效应长期存在。

美国在军用航空产业上一向投入大方,对该产业极其重视,不仅仅是出于军事考量,更是因为每往航天产业投入1元钱,可能在相关产业产生数倍的经济收益。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的突破也不断向世界传达着“惊喜”的信号,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不断取得成果,国防安全和经济效果逐渐显现。飞机出行的日渐便利、价格逐渐接近大众消费水平,就是航空航天贴近百姓生活、不断发展的力证。预计未来20年我国大飞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880亿美元。

根据未来国家政策推动的产业发展方向,投资者可从航天军工装备制造、大飞机项目、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领域四条主线向下挖掘个股投资机会。然而,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是无法深入公司研制基地去做一番实地考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比较券商行研报告中同业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举例说明:

从图表2可以分析得出,不论是每年的股票净收益增值,还是2011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中国卫星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由于航天制造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环节,行业属性本身带有高风险的特质,卫星发射失败的电视画面相信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而航天器发射环节和入轨运行后的第一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合计超过10%,一旦发射或运行环节出现问题,上市公司业绩将遭遇无法估量的损失,相关中下游航天应用服务市场也将受到牵连。对这个高技术高风险的板块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关注个股:卫星制造龙头股中国卫星(600118);资产重组题材的军用航空装备制造股航空动力(600893),民用航空领域大飞机项目的西飞国际(000768);通用航空和低空空域放开概念下优先受益的运营商中信海直(000099);生产航天材料的宝钛股份(600456)和生产航天配件的轴研科技(002046);生产GPS卫星定位装置的四维图新(002405)。

海洋工程:海域石油开采“争霸赛”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在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的石油产能,这将带动海洋工程装备投资超过2500 亿元,海洋工程装备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其中最关键的投入是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我国石油产量未来的增量部分将主要来自于海上,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大陆架。招商证券给出数据显示我国海域油气资源储量大约352亿吨-403亿吨,占陆海油气资源总量的35%-40%,勘探前景广阔。为满足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减轻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未来的海上油气开采必然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植。

现阶段投资者在选股时应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市场动向及大工程、大项目的布局,比如中海油推出的2000亿海洋开发计划,以及振华重工成功向国外船东交付第一艘海洋石油铺管船,其上市公司股票领衔带动了海工装备制造业整体板块股价的攀升。

关注个股:下游需求旺盛的振华重工(600320)、中海油服(601808);从事钻井平台制造的中集集团(000039)、中国重工(601989);船用柴油机龙头股中国船舶(600150);独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海油工程(600583)。

高速铁路:铁道大网络下区域经济板块的投资机会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高速铁路板块的快速增长,高速铁路的城市化布局也将直接推动西部的发展,在拉动投资、税收和就业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东、西部贸易往来和实业投资的步伐。“十二五”规划,将大幅提高高铁规划进程。高铁近期规划中全国“五纵六横八连线”的布局,线路上东密西疏,站点东疏西密,由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投资者不仅可以投资高速铁路板块,也可以在交通运输网络大框架下进行选股,寻找相关区域经济概念板块的投资机会。

关注个股:综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两大龙头中国南车(601766)和中国北车(601299);高铁复合材料和减震降噪技术世界领先的时代新材(600458);专业生产轨道交通设备车轴的晋西车轴(600495);特种橡胶制造的中鼎股份(000887)和铁道扣件制造的晋亿实业(601002)。

智能装备: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供给母机”

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下游产业链的“供给源”,其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机车、兵器加工和信息、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是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但高端机床主要依赖于进口贸易,自给率较低,并且在自主研发材料工艺和零部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海陆空交运行业的振兴为数控机床需求提供了契机,2010年1月-8月,机床工具业完成销售产值3729亿元,同比增长43.17%。近5年来,数控机床的产值增速保持了35%以上的增长。此外,下游产业航天航海、铁路运输以及风电、核电等电能领域的变革也将积极带动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生产高端机床的龙头企业,国元证券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评估维持在3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

关注个股: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的天马股份(002122)、沈阳机床(000410);机床制造龙头昆明机床(600806);汽车配件秦川发展(000837);自动化装备供应商机器人(300024)。

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哪个更“给力”?

回到文章开头的调查问题上,实际上问题设定的目的在于了解投资者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空间的认知。涪陵榨菜可以作为传统食品消费业的代表,其成长空间在于产品品牌效应的“扩散”,美国的可口可乐把品牌概念做到真正的国际化,缔造了从几元到上百元的股价飙升神话,当年购买原始股的“可乐老太”也在长期投资中取得了令人咋舌的巨额收益。回归到中国的食品行业,如何将这些本土化品牌变身“国际身价”,是消费升级的核心所在,也是投资长线布局的基础。

篇6

2015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

三个阶段

据苏波副部长介绍,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九大任务

九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工业自身来说,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另一方面,从工业环境来说,需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十大重点领域

十大重点领域则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五项重点工程

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

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是指,面向未来的十大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工程,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实施工业强基主要是为了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落后问题。

篇7

关键词:石油物探 发展趋势 机遇 挑战 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一种战略资源,石油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石油装备行业的腾飞。石油装备产业是石油产业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产业,是一种战略性的产业,是石油工业的基础。石油装备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石油战略以及经济战略,所以石油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石油装备主要分为类,包括钻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装备、石油管材、物探装备、测井装备、动力装备和炼化装备。[1]物探装备技术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查各种的矿藏或者地下目标的结构以及位置的设备的制造与应用技术。物探装备在地球物理科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众多其他学科的理论以及新技术,在对地下探查技术的提升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工程需求的增加,物探装备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工程技术。[2]在全球高油价的背景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物探装备市场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各国还没有从经济危机过后的后遗症中走出来,各国经济震荡,同时给物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在世界经济震荡的大背景下,我国物探行业如何在世界物探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能不断提高市场地位,这是我国政府以及物探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探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对策。[3]

1 物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世界物探行业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物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物探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得该行业的增速出现了这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近几年的经济复苏也使物探行业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石油装备市场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01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世界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装备以及服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带动世界石油装备市场和服务市场也有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07年世界石油装备市场的增速最为迅猛,整个市场价值达到了3279亿美元,增幅高达84.7%,虽然石油装备市场在2008年增幅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了2.3%的增长幅度,市场总价值达到3390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石油装备和服务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规模跌幅较大,2009年比2008年下跌35%,市场总值降至2201亿美元。[4]2004-2008年,受油气投资增长带动,物探市场规模达到156亿美元,物探行业中装备制造占比11%,2008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7.17亿美元。地震勘探市场主要集中北美、亚洲和亚太地区,地震勘探市场价值价格持续增长,装备销售价格增幅约7%。受金融危机影响,由于物探投资产生收益的速度较慢,国际石油公司大幅缩减物探投资,2009年物探市场缩减约12%,至138亿美元,物探装备需求降低,物探装备市场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调整期。2010年后物探装备市场开始出现缓慢增长。

物探装备与服务市场包含三部分:地震资料获取、装备销售、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获取占市场总值的46%,数据处理占40%,而装备销售仅占14%。2008年物探装备销售额为21亿美元,2009年为18亿美元。

石油物探行业占有资金较大,技术要求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石油工业的周期性变动,石油物探行业正逐渐由分散向集中进行发展,从众多公司自有竞争走向了少数寡头垄断的市场情形,由原来的80多家企业减少为十几家,80%的市场份额由前5家物探公司占有,他们分别是WesternGeco、CGG、PGS、VTS、BGP。[5]同时,石油物探行业的竞争区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由陆地物探装备向海洋物探装备发展,热点地区也逐步转向中东和非洲。另外,各国物探公司的竞争战略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成本领先战略向注重技术创新转变。1998年,石油价格暴跌,石油工业萎靡不振,处于低谷时期,市场需求不足,物探行业出现供给过剩现象,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各大物探公司均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占领市场。但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和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石油公司一方面要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求提供新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其需求。各大物探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对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视。

2 我国物探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①全球经济还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2009年,全球的物探市场都遭遇了业务下降的情况,全球市场萎缩了22%,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的物探公司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并相继有国际知名公司破产或被收购。中国石油物探公司在那一年同样因为油价的下跌,物探服务的价值不断下降以及公司缩减开支等影响,在经营上遇到巨大的困难。[6]②北美物探公司对我国物探公司的非洲和中东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在最近的几年中,因为北美经济的萎缩,一些北美的中小物探公司开始往外扩展市场范围,并将主要的市场面向了非洲以及中东地区。而中国的物探公司主要的市场同样在这一区域,这就和中国的物探公司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③勘探难度加大,对物探技术提出挑战。随着勘探范围的越来越大,油气藏地质条件也是越来越复杂,对勘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探作业的环境越来越恶劣,这些都是勘探难度增加的因素,对未来的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2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①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将恢复增长。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分析指出,全球性的衰退已经结束,经济增长已经逐渐的稳定下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石油价格在未来肯定还会是走高的趋势。②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预算增长。巴克莱投资银行(Barclays)对全球387家石油公司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世界油气勘探开发(E&P)投资预计将回升至439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1.3%。③物探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石油勘探行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技术进步的支持。一直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石头勘探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地震成像质量;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以及处理技术的应用,在油气公司发现新构造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3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物理勘探公司持续的技术优势,是公司在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物探公司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价值。我国物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物探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了加快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步伐,必须首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实力,集中发展物探核心业务,把企业做“专”做强。

3.2 加强成本管理,应对低价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物探行业属于资本、人员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物探公司而言,在行业高峰期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关系到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在行业低谷期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则关系到公司能否生存。当前物探行业处于低谷期,从整个公司层面看,加强成本管理一要理顺流程,加大合力,发挥规模效应,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二应加大资源、管理和技术的共享,把特定项目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延伸到其他项目,形成整个公司的竞争优势;三应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运作效率。从项目层面看,加强成本管理一方面要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低成本意识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

3.3 稳定陆上市场,逐步向海上发展。我国石油物探企业在陆上地震资料采集方面可谓首屈一指,2004年BGP陆上地震资料采集份额为全球第一,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物探公司;但目前BGP尚未涉足海上物探市场。相比之下,世界各大物探公司已经将战略的重点转向了海上。2004年CGG拥有海上地震船5艘,海上收入达到2.85亿美元,是陆上收入的两倍多;PGS拥有10艘地震船,海上收入达到5.7亿美元,超过总收入的50%;Veritas-DGC拥有6艘地震船,海上收入达到3.4亿美元,约占总收入的61%。我国石油物探企业在稳定陆上市场以获得足够现金流的同时,应加大对海上市场的开拓力度。

3.4 积极开展与石油公司的联盟。在过去的30年中,石油公司不断剥离其非核心业务,对油田服务业务实行外包。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石油公司越来越依靠全球的服务供应商,需要它们的经验和技术来提高现有油田和新油田的开发效率。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逐渐由单纯的甲乙方关系发展为密切的合作伙伴,服务公司由单一的提供项目服务发展到综合服务、总包服务以及与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并为其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同时,石油公司基于降低项目风险的内在要求,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和强大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服务公司更加青睐。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物探公司必须在大力发展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与石油公司的联盟,逐步培养对勘探、开发项目综合承包的能力,成为大石油公司的合作伙伴,从而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苗玉坤,赵学峰.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及市场前景[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9):29-32.

[2]王颖,韩光,张英香.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舰船科学技术,2010,32(10):108-113,124.

[3]冯连勇,牛燕.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国际竞争力模型解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4(6).

[4]侯海青.以战略联盟提升油田服务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8).

[5]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外油气技术研发动态,2010(9).

篇8

关键词 职业教育;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86-03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钢结构已在能源工程、海洋工程、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等领域被广泛运用。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设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而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开发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内容和方式的总体规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因此,开发制订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开发步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实施提出合理的意见。

1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服务学生长远发展需要。

坚持就业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必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就业需求情况,关注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要。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区域内知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研究,科学创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兼顾基础知识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学、做一体”。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岗位角色模拟、现场实训教学、主题教学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要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组建专业开发团队 建立一个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企业丰富经历的校企联合专业开发团队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前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需要,组建由分管领导、专业负责人、企业外聘专家、骨干教师、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开发团队。专业团队建立之后应该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专业开发团队成员应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开展专业市场调研 专业市场调研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主要包括行业组织协会调研、知名骨干企业调研、同类专业高职院校调研等。搞好专业市场调研对于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学生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办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市场调研的对象、目的及成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面向湖北省及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于建筑、交通、能源与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胜任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造安装及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钢结构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件制造与安装、施工组织与管理岗位,各主要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根据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初步确定了与建筑、交通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高度融合,以生产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引领,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制订 通过前期的专业市场调研,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后,即可开始着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草案)。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改 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修改主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是组建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委员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同类专业院校专业负责人、学校相关部门领导。

第二步是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步是专业开发团队根据专家论证委员会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评估与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后,必须注重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和效果评价,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3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建议

为了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一是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一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良好条件;

四是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学习平台;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六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的跟踪评估,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建超.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4):39-42.

[3]顾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8-9.

[4]马树超.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8-149.

篇9

关键词:造船业发展现状;困境;发展前景

正当人们努力关注经济全球复苏时,却迎来了一项更为沉重的打击。象征国际干散货运价水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目前在不断降低,创造了近几十年的新的,运输业也因此受到冲击,尤其是海洋运输。这也几乎给正在缓慢复苏的全球经济带来了雪上加霜之势。航运行业的低迷也给造船业带来了影响,我国造船业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根据一些专家分析业,国际运输市场的不正常饱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受到全球经济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散。经济专家分析,只有等到全球经济大面积复苏之时,造船业再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造船业所面临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极大程度的极大影响了我国的航运业和造船业,大多数造船厂在发展之初几乎都呈现出喜人的经济形势,订单如同雪花一样迎面扑来,生产方面几乎是超负荷生产。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造船业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随之暴漏。例如,造船技术落后、设计能力与国内设备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同时,管理水平较差、造船周期长、成本高居不下等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进程。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造船业的难题。

2.我国造船业所面临的困境

2.1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及技术的落后

虽然从经济层面上看,我国的造船业发展不错。但是应该看到维持这种现象的更深一层的原因。造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造船行业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造船厂还处于“吃老本”状态,手中的订单几乎都是好几年以前的,这些订单还没有交付商家,新的订单却越来越少。这与我国造船行业的良莠不齐有关。还能大量接到订单的只有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造船厂,这与我国乃至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有关。随着未来几年的市场趋于饱和,一些竞争力不强的造船厂很难再接到订单,很大程度上会面临被兼并、倒闭、重组的局面,逐渐退出造船市场。同时,造船技术落后、设计能力与国内设备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

2.2修船与造船价格水平严重失衡影响行业发展

最近几年,一些修船厂为了能够接受更多的修船订单,采取了恶性竞争的手段,人为操作的去压低修船的价格,导致我国修船行业的价格乃至普遍降低。根据数据分析,我国修船行业为了能够在不正常竞争中生存,在换板、除锈等方面几乎采取成本价去吸引订单,而与造价高居不下的造船行业相比,对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造船行业的造价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越来越好,造船成本也在逐年不断上升,这也造成了我国造船业的畸形发展。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船业也处于低迷的状态,但是造船所需的成本却高居不下,这种情况也就使大量的造船厂为了生存转型为修船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由于全球运输业的低迷,造成很多造船企业在谋求转型,资金的流动性受到影响,使得全球的造船行业处于低迷状态。

3.解决我国造船业面临困境的措施

3.1努力开阔新的市场加强自身的技术发展

积极开阔新的市场是解决当前我国造船业所面临困境的有有效方法,也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我国的市场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开阔新的市场有利于缓和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积极加强与国际造船市场的合作,努力寻求一些造船业相对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去输送船只,开阔这些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的市场。这就要求造船企业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良好的发展政策,同时也要具有极强的市场观察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初期可能会存在大量的问题,但只要市场打开后,就会得到更深层的回报。同时,在于国际造船行业合作的同时,还要学习外国先进的造船技术和管理理念,这对降低造船成本有着极大的好处。

3.2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要想造船行业与修船行业之间的价格水平不至于严重失衡,不仅需要市场自身的调节力度,还需要政府部门对于市场的有效监管,以防止为了谋求更多的订单,而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最终导致造船业畸形发展局面的形成。政府应该不是的对造船与修船市场进行严格地抽查检验,使我国造船业向着健康的模式发展。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项事业也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的机遇也会越来越多,对于造船业来说也一样。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要想在机遇与挑战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技术和各项综合实力。这样才不会在机遇面前无计可施,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遇流失。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造船业也会迎来发展的“第二春”,我国的造船业必须抓住这项机遇的浪潮,要想赶上这股浪潮就必须努力加强与国际造船市场的合作,共同发展,谋求双赢局面的产生。根据专家预测,造船业的中心会在未来发生转移,而这个中心就是中国。中国的造船业也确实面临着这项黄金机遇。可以预见,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快速发展,迎头赶上,最终我国会处于世界造船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徐亚超,李苗苗,冯芸.中国造船业现状分析[J].网络财富,2010(05)

[2]刘园园,赵瑞峰.基于世界体系理论的我国加工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J].商业时代,2009(18)

[3]陶永宏,祁爱琳.基于SCP的中国造船业分析与产业发展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10

1.1招标规范不合格

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很多的地区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土木工程在价格制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施工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招标规范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对整个行业的正常平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2合同管理问题

合同管理不规范也是土木工程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合同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甲方认为合同内容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同时,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得到保证。近年来,建筑行业在合同制定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执行,但是,执行标准中就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在管理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的施工招标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了项目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1.3项目法人制无法有效落实

现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投资和运行方式出现了立体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投资和运行主体方面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在资金筹集方面是一些人在运作,但是,在资金运营使用方面确是另外的一些人,这样就导致资金使用方面无法落实项目法人制,导致项目管理工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4设计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土木建设中,设计环节对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设计方面,通常存在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变更的问题,很多的设计人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勘察不清,同时,也经常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在进行更改时会增加很多的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将有直接的影响。

1.5施工单位非法转包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压低工程造价,希望通过获得更多工程的施工权来获得收益。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人员逐渐涌入,这样导致了很多的无资质队伍在行业中得到了发展,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很多具有资质的企业在获得施工权以后也出现了非法转包的情况,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6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准入制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是依靠各种关系在管理队伍中,准入机制的不合理和不严格,也导致了很多不懂技术的人员在管理层中,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出现了偏低的问题。在施工中,分工不明确,同时,权责划分也不清晰,导致管理和工程质量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解决比较随意,对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更好的维护。

1.7工程监理质量不高

工程监理质量不高,监理面非常窄,这样也导致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从项目设计、施工以及交付使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监理,但是,我国监理只是对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比较重视,很多的监理人员在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导致工程质量监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的方式,加强管理中的集体化和民主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由于土木工程是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以及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2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要解决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对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因此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只有将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质量控制应也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对材料质量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3落实法规

要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混乱问题制定一个相对健全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工程招标的法规,保证在招标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颁布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地方上不少规章认真的落实,保证施工时的顺利、安全的进行。

2.4提高监理水平

施工现场监理管理水映的是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监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对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同时工程监理应当在项目的科研、设计、施工等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工程监理,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