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83-02
近几年,国家开始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并逐渐加大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投入。作为一个公共教育机构,博物馆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已经开始向观众进行免费开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博物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文化展出的重要机构,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博物馆
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最初的博物馆仅仅是指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Muses(希腊神话中专司文艺的女神的名字)的神庙,随后很多国家开始仿效这种做法,并逐步发展成为蒐集研究和保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及自然标本的场所,并进一步发展为以公开陈列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机关。[1]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上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2]
二、博物馆中的教育
博物馆是文物展示的主要场所,而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都是由“物”来维系的,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物”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运用文字说明和场景的模拟而被放在特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中予以展出,青少年则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所创设的环境来欣赏这些被展出的“物”,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博物馆中展出的物品旁边会有一张小卡片,上面会写着这个物的来历,这些来历就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赋予了这个物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能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并可以使人身临其境于历史之中。这些意义自己不会表达而是通过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或者象征来进行表达,博物馆中的“物”就是借助形象象征来向观众进行表达,观众则是通过这些被表达的形象象征来阅读“物”所表达的意义,青少年就是透过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物”之上所携带的这些符号或象征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知识背景来对自己所看到的“物”进行解读。[3]
博物馆和青少年在借助于“物”的一来一去的过程之中,教育现象随之发生,这种教育现象并不是随着他们参观的结束而消失,当他们离开了博物馆之后,他们仍然会不断地有意和无意地去咀嚼博物馆所传播的文化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去,与此同时,此时的青少年也成为博物馆中所展示的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会将自己在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告诉给自己的同学、同伴乃至自己的爸爸妈妈。这种教育现象并不像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那样,而是在博物馆创设的一种先行存在的文化知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当中所产生的。总之,博物馆是透过以上所描述的教育过程来实现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由此得以实现。
三、博物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历史、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志。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及人类环境物证的教育机构,在展示民族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建设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教育所起的作用也无可替代。
博物馆本身就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相得益彰。它向观众展现本地区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智慧及创造力,让观众了解到本地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习俗,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的重要阵地,聚集各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个国家民族之魂所在地。成为社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优秀文化、增长历史知识、感受艺术熏陶、感知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殿堂。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知识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场所。各个博物馆的藏品和陈列展览实际就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就是一本本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文物是传统文化、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物化了的财富,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利用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直观、形象、真实、可信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利于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三)有利于促进良好人文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博物馆是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藏品的丰富和种类的多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比如综合类、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长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美术类的博物馆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虽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就能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使学校课堂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与具有正规性、强制性等特点的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具有内容丰富、时间灵活、方式多样等诸多优势。这就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与博物馆藏品及其展示进行双向交流和沟通得到有效实现。[4]
总之,在博物馆这样一所不是学校的学校里,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物品的展示来表达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而学生则从物的象征所表达的文化之中获得教育。让广大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坚定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思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物局编.中国博物馆学概论\[M\].文物出版社,1985:26-29.
\[2\]博物馆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91-03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风险不断涌现,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每一个社会个体,同样也对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风险的冲击,而且还可能会经受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环节风险的影响,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如何,不仅关乎其自身能否健康成长,更直接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创造性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风险防范知识,正确认识风险,自觉防范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有效化解风险,使大学生形成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或应对经济社会生活、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所持的主观认识、价值理念、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风险防范认知、风险防范观念、风险防范心理。具有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健康的风险防范心理和突出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我们对济南市长清大学城5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访谈,发现在面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风险时,大多数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能够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风险防范意识滞后,对风险的警惕性不高。从个人成长道路来看,不少大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百般疼爱的环境中,父母过度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几乎包揽了他们的一切事务,使他们几乎没有经历多少挫折的考验、风险的洗礼。成长过程过于顺利,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缺乏正确认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警惕性不高。调查中在问及“在成长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风险的考验?”时,有70.5%的学生选择“否”,认为自己成长顺利,人生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在问及“您认为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重要吗?”时,选择“不太重要”的比例高达65.4%,这些学生认为依靠父母的支持,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必要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在调查过程中,还有31.2%的学生认为现在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尽管有一些风险存在,但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不会有什么风险降临到自己头上。由此可见不少学生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动防范意识不高,这将影响他们应对和化解风险的最终效果。
2.风险防范心理不健康,深陷心理疾病困境。大学生虽已进入成年阶段,但不少人心理仍然不成熟,心理波动较大,再加上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难以经受社会激烈竞争和深刻变革的冲击。由此导致不少大学生在面临风险的考验时,缺乏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风险防范心理不健康,往往身陷心理疾病困境难以自拔。“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生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当风险降临时,不少大学生愿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应对和解决风险,而一旦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消除这些风险的消极影响时,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或释放,将有可能使他们陷入万念俱灰的绝境。近年来,大学生中离校出走、被开除、误入传销陷阱、创业被骗、抢劫银行、陷入生活贫困而自杀、因恋爱失败而杀人的事件不断出现,如“马加爵杀人事件”、“黎力抢劫银行事件”、“杨元元自杀事件”等,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忽视的现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时代课题。
3.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难以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风险。不少大学生由于成长之路一帆风顺,没有经受大的风险考验,没有切身体会成功所需经受的艰辛,因而往往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导致他们缺乏主动性,不愿甚至不屑学习风险防范知识、自觉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不想参与社会实践,结果使他们的应对风险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尤其是一些贫困大学生更多地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改变家庭命运这一沉甸甸的期望,因而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对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无法成功解决所面临的风险。鉴于此,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风险观,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指引,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2]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人本转向的必然选择。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和发展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活动,而是采取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方式进行,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心诉求,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乏力。高校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切实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立足于大学生面临的风险挑战,切实关注他们风险防范意识滞后、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现实,力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风险防范知识,增强对风险的警惕性,培养和塑造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突出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健康的风险防范心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2.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动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忽略了教学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因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实际效果弱化的困境之中。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能够使学生提升风险防范知识素养,辩证地认识风险,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即使风险突然降临,也不会茫然失措,无法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调动他们防范和解决风险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终极追求。
3.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风险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开展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风险意识教育既立足于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又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充分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积极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教育的重要平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适应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大学生面临的风险现实和他们的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现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把传授风险防范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风险防范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风险防范教育资源,广泛收集风险防范教育的案例,特别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充分展开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比空洞的说教和单纯的风险防范知识灌输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时时有风险,事事有风险”,风险并不可怕,可以预防和有效应对,不必过分恐惧和担忧,更不要麻痹大意;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敢于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在战胜风险中获得成长和发展。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要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2.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实施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推进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必须加大对相关教师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提高教师的风险防范知识素养,建立起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掌握风险防范知识的高素质、强能力、专技能的教师队伍,以切实保障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在风险防范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风险现实,结合大学生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现状,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倡导体验式、实践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团体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风险防范知识外化为自觉认识和化解风险的行为,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引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内容,遑论对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关注了。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是难以解决这些危机与风险的,必须依靠教育和教育者的力量,号召和动员学生正确地认识危机和风险,激发他们拼搏的意志,培养其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解决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缺位与严峻风险现实之间的矛盾,因而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形势、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就业等结合起来,增加社会形势教育、风险防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抗逆能力教育等内容,形成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的教育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和自身诉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班会、论坛、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大风险防范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更富有时代气息。
4.把主体性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大学生自我开展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主动性。“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启发、培养、发展、建构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它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在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中,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增强大学生学习风险防范知识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是要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成效。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绝不能止于单纯的理论研究和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自觉主动地学习风险防范知识,并将所学到的风险防范知识转为防范风险的积极行为。二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大学生进行风险防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唯师是从”的片面做法,充分重视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能力和防范心理的现状,尊重他们在风险防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那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风险防范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三是要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增强大学生独立、理性、健康、完善、自由的人格,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大价值所在。通过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活动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主动性,自觉投入到风险防范教育活动中,积极探寻化解风险之路,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篇3
【关键词】高校 自我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19-02
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高校教育者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等诸多因素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青年学生们积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能够辨别真伪、善恶和美丑。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的正确思想,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
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自我修养。孔子强调立志,要求人们“志于道”,“择善而固执之”;同时提倡“内自省”、“内自讼”,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迁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功夫。孟轲强调德性涵养要依靠“自得”,他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一、自我教育的发展现状
1.自我教育整体意识缺失
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在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体,大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所受的教育偏重于智力方面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优秀了就是好学生,从而忽视甚至放松了对学生最基本的社会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的教育,而小学到中学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教育意识的缺失,使许多学生在进入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大学后成为“智力上的强者,道德上的侏儒”。使在大学阶段才开始的自我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自我教育手段模式落后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采用“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强制的执行学校教育的意图,这样会削弱自我教育的力量,甚至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年龄层次集中于87~90后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是: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自己的事情被父母、老师干涉。同时处于信息时代的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海量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就更需要高校教育者们思考,如何把枯燥的道德说教转变成大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从而使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使学生由内而外地自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3.自我教育持续能力不强
目前,大学的自我教育培养课程往往是伴随着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阶段性”的自我教育。即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期,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起到指导性作用,而当这门课程结束之后就没有人再去关注学生自我教育习惯的养成,只单纯依靠学生自己来约束自己。时间久了,很多学生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影响,渐渐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导致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往往是“虎头”开始,“蛇尾”结束。
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1.自我教育是影响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自我教育是影响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对学生长期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自我教育是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自我教育的成型往往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形成,会积极地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最终,它在人的成才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2.自我教育是高效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引导来达到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人只有全面的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自我教育,把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变成大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规范,经常性的反思自我行为,从而使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质。
三、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
自我教育的形成伴随着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确实的坚持下来,这个过程才有可能稳定下来,并且逐渐在学生个体身上转化为一些可贵的品质,形成具有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独立人格,迅速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成为一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优秀青年。而自我教育最终目标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们塑造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等优秀的品质。
1.自信,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对自己充满信心,说明了人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所谓正确认识自己是指认识真实的自己,全面的了解自己,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的审视自己。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取得真实的体验。实践活动则包含着学校或者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其次,通过别人客观准确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自信是建立在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超过别人,也不会因自己有某些缺陷而全面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失去前进的勇气。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潜力,自信的人认为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色,都可以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因此,自信又是建立在对整个世界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对自身的一种信念。
2.自强,不断进取,善于对自己提出目标,通过达成这些目标来激励自己。
这是一种积极上进、奋斗不息的精神。自强是源自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由教师从外部强加所能达到的;自强,是在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自己积极提出来的对自己的要求。自强有不同的层次:一方面受到年龄条件的制约,一方面受到认识水平,尤其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从动机到内容,自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为满足生存的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的需要,为满足情感的需要,为满足虚荣心的需要,为满足实现远大理想的需要等不同层次的自强。
3.自立就是勇于实践,敢于负责,顽强地克服困难,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自立体现的是人务实的作风和做事的能力,它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达到“自立”,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立,需要自觉地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具有应对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立又包含了一种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态度,而不是那种处处依赖别人,毫无创见,喜欢随大流、附和的从众心态。
4.自尊,是爱自己、自我尊重的一种体现。
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提出:“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自尊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自尊体现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期望,是一种对长远人生目标的探求,不是为了虚荣心,为了面子的肤浅的价值期望,更不是出于狭隘目的,寻求私利的价值追求。现代心理学鼻祖詹姆士提出这样一个公式:“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望”,这个公式给人的自尊心确定了明确的定义。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的自尊感与成就成正比,但同时期望也影响着自尊感这个实际的现象。这个公式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单独的人来说,真正的具体内容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在于对成就、对追求每一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虽然表现有所不同,但就个体来说,由于它是人最根本的追求,所以在重要性这一点上,又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升华,它强调学生要时刻不忘自我约束、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一方面受到社会教育、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大学生主体的成长制约。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通过发现问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教师在一旁适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M].北京:教育科出版社,1981
2 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78
篇4
论文关键词:志愿者活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转型、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汇集校园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载体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活动作为高校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优良传统和道德修养教育的有效形式,对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层面、大学生做人能力以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提升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充分认识志愿者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的必要性,并更加有效地发挥志愿者活动这一载体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一、志愿者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然性
1.志愿者活动的精神体现了时展对高职学生的诉求
时代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诉求已明显发生改变,高职学生思想认识及政治素质的发展程度成为了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标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职业人文主义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从“工具人”转变为“社会人”,对教育和培养高职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形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锻炼舞台,有助于学生自身高尚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化。它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注重个人为他人所付出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报,是一项高尚的社会道德实践,是对个人、对生命价值、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青年志愿者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使志愿者活动在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脱颖而出,使志愿者活动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存在着相当的契合度,体现了时展对高职学生的诉求。
2.志愿者活动的主题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是一个对民族、社会、人民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感的人,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在志愿者活动实践中可以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所了解,为将来更好地工作,回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亦可以把社会一些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服务亚运、爱心行动等志愿者活动转化为内心信念,以这种信念牵引形成实际的道德行为,形成自觉行为,转化为内在品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题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将分散的思想政治理性和热情融入到规范化、机制化的服务体系中,发挥其特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让大学生关注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意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志愿者活动的特点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存在一定逆反心理的当代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志愿者活动的自愿性相对于其他如课堂载体等必须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说更加乐于接受。大学生志愿者不是被动、简单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是以自我选择、自我教育为主线,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志愿者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在有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使高校形成一个校内外协调一致,上下呼应,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一种开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现实的途径,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环节的不足,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育人知行合一的宗旨。
4.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系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实践,同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与提升。而大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容易脱离实践,缺乏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目前高职志愿者活动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结对服务、对口服务、接力服务、关爱帮扶、寻访革命足迹、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讲座、文艺演出、图片展示等,具体可归纳为互助或自助、倡导和运动、慈善和为他人服务、参与等形式。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舞台,符合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必然规律,使在志愿服务中的志愿者学生个人作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积累社会经历和人生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其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这些有效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生交流、传播、生产、增值等。
二、志愿者活动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育人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是充满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它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起引导作用。在志愿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而且可保证志愿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育人目标和个体道德发展的实现。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好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寓教育于志愿者活动中。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组织暑期“三下乡”等志愿者工作时,注重学生是否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愿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的学生,不仅能反映自身对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思想政治价值的选择与追求,其他大学生在这种思想政治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也会逐步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到这种思想政治环境中去,能动地与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环境进行良性互动。这使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格构建提供了导向的渠道。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保证了志愿服务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育人长效机制,真正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2.与专属行业文化相结合,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要独具一格,就应凸显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性。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渗透行业文化的交融点,行业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首要的就是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而为了提高志愿者服务效果,发挥好志愿者的优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将志愿者服务内容与行业文化紧密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在培育出富于生命力和具有行业特色影响力的服务品牌的同时,强化青年志愿者活动在行业社会公众心中的个性特征,提高公众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评价与认知,将志愿服务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延续下去,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十分必要的。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民航行业背景在广州亚(残)运志愿服务工作中可以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如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亚运颁奖礼仪方面、安检专业学生在亚运安保方面所凸显的专业优势。亚运期间,学院努力将志愿服务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彰显民航行业特色,让广大志愿者从中受益,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中更加和谐。在亚运之后,学院还将继续发挥好我院志愿者在民航的安全、服务、礼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各学生组织发扬在志愿工作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昂斗志和拼搏精神,逐步形成我院民航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文化。
3.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素质教育方案
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它以活动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应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不仅仅是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工作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感知、领悟、实践真实工作环境所要求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拓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形成“体验式”职业素质教育。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开展亚运志愿者或其他志愿者服务前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选拔和考核,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学院始终珍惜志愿服务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着眼于职业素质教育,形成职业素质模块,将志愿服务与高职学生成才紧密结合。同时,高职学院也可以本着服务社会、锻炼学生的双赢原则,与行业相关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活动基地,丰富教育资源。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根据办学特点,通过签订协议、挂牌授旗等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继续与广州白云机场、南方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合作,推进一批新型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学生在进行安检、礼仪、机务维修等志愿服务期间可以通过真实的职业场景提升职业技能,领悟企业文化,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并增强工作责任、团队协作等职业意识。
三、志愿者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有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提升志愿服务管理
要提升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应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是各级团组织,这些团组织既是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策划者,又是行动的管理者,同时也是行动的组织者,为了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教学院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大学生服务机构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团委和各院系具体落实的志愿者组织保障体系。在加强各级团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领导的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咨询及指导。建立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网络,例如可以以“学校—院系—年级(社团)—学生(班)”为格局,建立起青年志愿者行动协会—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组织网络,推动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网络、队伍、制度建设方面的良性发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2.注重培训指导,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随着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内涵加深,人们对志愿者服务的理解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爱心互助,而是提升到更为专业化、科学化的综合行为。对于仍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职学生,虽然具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但参加实践活动有限,欠缺对社会的了解,从事非专业服务时还是存在种种不足,需要通过培训使其提高。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此外,由于具体志愿活动往往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元性,高职院校需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志愿者活动正确引导,了解大学生参与者的思想状况及参与动机,帮助把好政治关,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专业与技术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志愿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来确定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从而提高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层次,确保志愿者活动的效果。
篇5
关键词:煤矿;青年职工;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发生变化,当前煤矿企业发展处在转型期,80后一代人已经成为煤矿企业职工队伍的主力,在思想上政治工作中需要积极创新,营造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动力,本文主要分析煤矿80后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煤矿80后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煤矿产业属于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安全管理难度大,尤其是一些整合矿井管理基础薄弱、装备技术落后、企业职工思想工作效果不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煤矿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煤矿企业,能够依靠科学技术,提升装备水平等,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职工队伍结构也出现很大变化,当前煤矿很多都是80后青年职工,由于他们思想开放、文化程度高、接受信息面广,思想观念与老职工有很大区别,这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煤矿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创新教育方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对企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煤矿80后青年职工思想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企业80后青年职工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的员工表现出难以融入企业的情况,绝大部分的员工是初次进入到矿山,与之前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少青年职工在心理上难以忍受,也有不少因为难以适应工作离开岗位。一些青年职工在工作时,需要从基层的体力劳动做起,这就导致部分青年职工暂时无法发挥自己做学,失去激情,进而失去兴趣。
青年职工对煤矿企业的高危性认识不足。随着管理技术进步,虽然煤矿生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危险。煤矿企业机械化程度高,岗位操作很简单,这些导致部分青年职工高估自己、盲目自信,对工作的危险性和岗标规程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目前一些煤矿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职工业余生活等方面并没有新的进步,青年职工缺乏展示才华的平台。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策略与措施
针对煤矿企业80后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改进。
3.1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在煤矿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青年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对青年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积极的引导青年职工了解企业文化,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亲切感,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提早准备,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技能,还需要把企业文化的灌输纳入其中,让员工了解到煤矿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精神、目标愿景、价值观念等,并为员工讲解企业自己的发展史、典型人物事迹,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在形势任务教育方面,通过井口广播站、队组宣传栏等宣传媒介、阵地等,定期开展宣传引导,强化任务意识,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高度统一;在表达渠道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科技产物,如企业吧、QQ、微博等渠道,广纳民意诉求,收集青年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
3.2重视安全思想教育
在煤矿企业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安全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强调矿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还需要充分结合青年职工的发展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采用更加容易被青年职工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工作,使青年职工逐渐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
在岗前培训中需要把安全培训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师带徒、班前会等方式强调安全重要性;为正确引导青年职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可以通过事故案例教育、老职工模拟现场讲安全等,使他们能够切实体会、身临其境感知安全,强化纪律意识,并自行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可以采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强制培训与定期轮训相结合、定期考评鉴定与日常抽查相结合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和实际技能水平,以提高青年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要注意宣传教育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井口文化走廊、安全简报等形式渗透安全理念。青年职工创造能力比较强,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事故模拟演示等方式,营造自我教育、相互促进的氛围,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3.3加强引导工作,使青年职工能够快速融入企业
煤矿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有必要引导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在职工进入到企业的前期,通过开展一些座谈会、一对一沟通等方式,积极做好青年职工的职业生涯导航工作,引导职工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目标。当前青年职工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在青年职工中定期开展思想状况调查,分析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使他们准确把握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工作中可以组织课题攻关小组、设立技术人才工作室等,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为人才储备库提供后备力量。同时,可以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有计划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满足求知需求,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可以进步的空间。工作中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重思想引导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始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4重视人文关怀,使青年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在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需要重视人文关怀,关心青年职工的生活和工作,保证青年职工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安全生产实践中。在煤矿企业环境营造上需要大力培育矿区大家庭文化,可以通过改善居住条件、创办职工之家,开展社区建设等,为他们创造和美的生活生产环境,增强归属感。煤矿企业很多工作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因此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井口送温暖、职工生日祝福等活动,让他们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在企业人文关怀中需要大力营造群众文化,活跃青年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出文体中心、体育场等的优势,可以定期开展青年风采展示、青年联谊会等,使青年职工能够增进情感交流,保持进取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度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煤矿80后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发展中需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加大研究力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青年职工能够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为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思政论坛
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的探索
[参考文献]
石凯. 新形势下做好煤矿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14-15.
[2]樊茂华. 新形势下做好煤矿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96+100.
[3]郑俊杰. 对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21.
篇6
关键词: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17-0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是高校重要任务之一。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习惯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决定着他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着命运。因此,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一年级学生能否在此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们大学时期甚至将来走向社会后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因此,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并贯彻到整个大学时期,不仅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更有助于实现大学整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的大一新生多出生在90年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和平稳定的,物质生活是相对富足的,信息渠道是畅通无阻的。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标新立异,乐于在互联网上与人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意识强,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与人交流沟通, 在生活上对父母依赖性强。他们经过十多年的传统教育,习惯了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缺乏自律意识,只会学习现成的知识,还不懂得如何主动学习。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大一新生在刚入校时就应该养成以下良好的习惯
一、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校有关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锻炼。各班级可以依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可制订和执行相应的集体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要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善于抓住某段时期学生行为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有的班上学生沉湎于吸烟,怎么说都不行甚至还写过保证书都没用。这时班级制度可制订出对吸烟同学有一定限制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提出批评和惩戒。只有长期持久地执行制度,学生才会不断矫正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据正确行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管理
大学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带着很多班级的,所以事事亲力亲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通常辅导员都是通过班级各班委的配合来完成对各班同学的监督与管理的。因此各班班委的人选在班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举出来认真负责,有魄力能实干的班委,并对其进行培训和管理。这样可以使各班委能配合辅导员完成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与辅导员达成良好的默契。好的班委不仅能完成各种工作与任务,还能使辅导员对班级了如指掌,做好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桥梁;能力不强者,辅导员布置的任务或工作拖拖拉拉,甚至办不成;不负责任者,基本上就是只占位不干事,甚至起不好的带头作用。
接着,就是实练,这是对各班委和同学的考验和锻炼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 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辅导员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
最后,加强管理。俗话说“要学做事,先学做人|”。辅导员要在从小事抓起,还要严抓不放。如:乱丢垃圾、坐姿不正确、内务整理、遵守校规校级等。很多学生乱扔垃圾,教室座位上、过道上、垃圾筒旁都是废纸或零食袋等。像这种情况,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先给学生讲清楚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可以结合各种不良行为讲解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辅导员及班委以后要及时提醒,见到一次纠正一次,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个别关注,重点教育
个别关注即关注重要事件和关注个别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总爱迟到和旷课的个别学生,则需重点关注,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对于有事请假的规定,习惯好的同学能很好地遵守,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能会不辞而别。学生的安全无小事,校园安全无小事,像这种无故旷课一两天或在校园里用违章电器等重要事件需要班委重点关注及时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对该等事件则需个别谈话,严加管教,并在班会上加强教育。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虽然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有着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 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它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 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 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重要因素。在大学教育期间,辅导员应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五、奖惩分明
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刘蕾.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6-47.
篇8
关键词: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淑娟(1970-),女,黑龙江伊春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田思庆(196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渗透理论的研究”(项目编号:CX2010-036)、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研究”(项目编号:10C045)、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艺术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规范准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何根据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所思与所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和就业等实际状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借助艺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种全新模式。将艺术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添课程的趣味性和综合教育性,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变学习者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目的性,为学生树立起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远大的思想抱负。
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形势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滞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都很明确,但由于长期的应试灌输式教育,却把鲜活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变成了理论教条和说教,有些教育内容空泛和陈旧,距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太远,过于抽象和枯燥的内容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生逃课,或者即使学生上课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尽管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教育者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教师应该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变换教学手段,改变考核形式,注重教学过程,将前人创造的深邃的思想和政治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学生变被动者为课堂的主宰者,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艺术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育美”,艺术是反映人们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用能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育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艺术教育用“形象”来表达;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用“概念”去说话,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艺术是感性和具体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性和抽象等特点。如何将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的人生向导,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尽管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形式不尽相同,但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也为艺术明确和指引了一定的方向。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要遵循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因此,可以说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本质和目的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打开人们美丽而深邃思想的钥匙。思想政治工作单靠语言和说教有时会显得生硬、苍白无力,甚至使人产生反感。艺术由于具有形象、娱乐和内容丰富等特点,非常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通过音乐、美术、曲艺和戏曲等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与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美的启迪与感悟,并达到心灵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培养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水准。因此说,通过艺术教育的“车”载上思想道德教育的“货”,是最理想的承载方式。[1]
艺术教育的形象化以及论道而不说教的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相比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喜欢。艺术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以及习惯、性格、人生观的培养与形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与完美结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将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类以心灵情感和想象力为特性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描述与反映。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和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众多内容。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非常丰富的内容。集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道德水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借用大众喜闻乐见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用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氛围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们在艺术的享受和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取了精神享受和启迪,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达到完美的统一。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们积极主动对待生活和工作,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困惑,获取成功和喜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并在相应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注重说教,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缺少案例和趣味性,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实例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用图文和视觉等艺术来刺激与冲击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因此,如果将艺术贯穿和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一旦感觉到直观的兴趣,将凭着自己的知识去探究深奥的思想理论,最终将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升华,同时将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兴趣是引导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和条件,它能引发接受者探讨对象的热情和激情,并通过外化的行为达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通过多维的艺术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与结合,可以间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治理论课的目的。
四、艺术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
艺术的教育价值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2]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又莫不令人入眼、入耳、入心,令人身心愉悦。梁启超先生曾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件。”
大众化、通俗化非常重要。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以文献档案为依据,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史、传播史,总结历史、阐明论点,是一部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型电视片,其展示的感人的故事走进课堂,对大学生思想的政治坚定具有很大的帮助。
电视片《大国崛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还让学生了解了各国的厚重历史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更让他们深深地感到民族和社会的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场有纪念意义的合唱比赛和音乐会,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一首反映时代感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唱出大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和情愫,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的心境,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
中外名著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电子和网络游戏则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当今社会,吸引他们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更有必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占领思想政治舞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思想大餐,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可以在没有任何勉强和强制性的情况下,通过艺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被受教育者接受,使受教育者在情不自禁和潜移默化中得以情感感化与升华,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改变以往的说教形式,把艺术有机地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既提高了授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得到了艺术享受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五、艺术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我国著名教育家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与智育相辅相成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4]积极向上的艺术形式对社会核心价值的建设具重要意义,其包涵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首《国际歌》凭着气壮山河、气势恢弘的旋律和乐章,曾经打动和鼓舞了一批为民族解放和自由而奋斗的人们,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词,都注入到人们的脑海和心灵,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艺术震撼,同时更给予了人们强大的精神武器,激励着人们前进。艺术使人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更使人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震撼,这种“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结合便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将艺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从而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通过艺术的渗透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孟子说:“仁言不如人声入人心也。”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他人也速。”这些大家的言论值得我们深思和求索。
参考文献:
[1]吴诚.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2,
(15).
[2]徐飞.论艺术渗透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0,(11).
篇9
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中学 英语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我国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各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然而,目前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此,本文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了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所以重视英语教学和学习,主要原因是英语是重要升学考试科目。比如,初升高,高升大学,甚至大学生考硕士研究生等,英语都是唯一必经的考试。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英语,但其目的是为了升学。这一单纯为升学而学英语的做法势必削弱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导致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培养更谈不上。
(二)英语教师重视言教,忽视身教
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忽视了身教的作用。如,学习No smoking《禁止抽烟》一课时,老师以大量的事实讲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但走下讲台的老师却是吞云吐雾。与此同时,个别老师讲话不文明,不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其结果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大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英语教师没必要浪费时间去进行政治说教。也有部分老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因此,没有必要把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一起。
(四)时间少,教学条件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追求升学率,给师生造成极大的“应试”压力,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太多的时间。大多数教师教师忙于赶课程进度,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同时,在部分学校,教师仅靠一本书、一个录音机、几支粉笔进行英语教学,只能依靠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使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工作永远具有教育性,进行思想教育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作为教育者,要给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思想品德的种子。使学生不仅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有坚定的奋斗理想、信念和良好人格。英语教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任务。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英语教学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所以,必须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英语教学的课堂。
(二)从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上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
高中英语教材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质。这一阶段,英语语言材料表达的思想内容日趋复杂,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课文内容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设计了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卫生与体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能源交通,等等,这些教学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发达国家重视学校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这为我国英语教育带来了启发
日本现行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为基本,各学科及课外活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指导。在美国,强调学校里所有的课程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这些都为我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
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几个原则
首先,坚持正确方向的原则。语言作为某种思想的载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英语课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端正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其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品德是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累积而螺旋式发展上升的。因此,这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再次,坚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的原则。英语教学的重点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因此,教师必须做到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基本技能的训练,都应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二)英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要实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必须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这是学科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用自己的品格育人。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强调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言教,还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三)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中学英语教材思想性很强,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坚持有机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利财富,中学英语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题材好,寓意深,有利于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Printing(《印刷术》讲述了纸张的发明及印刷术的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人类做出过许多重大贡献。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培育其爱国主义情感。其次,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益民.新世纪青年学生素质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网络优势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晓兵(1969-),男,河南方城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52-03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育、导师培养和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等,网络优势尚未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没有被充分利用。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受招生规模扩大、学程短、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等多方因素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规模地展开,实效性也难以增强。从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应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内容海涵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社交、娱乐等需求,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科研电子化和社交娱乐网络化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研究生班级作为研究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结合点,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对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网络优势为依托,发挥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将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其中认知是先导,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行为是结果。丰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建设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通过正面灌输培养情感、形成意志、引导行为,从而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1.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可行性。网络信息内容的海涵性和多媒体兼容性,以及近年来网站建设技术操作的简易化,为充分发挥班级成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今,网页编辑可以采用“所见即所得”模式,无须复杂难学的计算机代码知识,也可以建设自己的专题网页、论坛、博客、空间,实现文本信息、图片上传、音频视频插入等多种功能,还可以选择多种风格各异的网页模板风格,实现内容与形式双优化,增强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通过建设和完善班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又新又好、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丰富班级文化生活,提高班级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使研究生在各自由不同导师负责培养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确保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达,保证了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2.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言论立场上要与党和国家宣传弘扬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内容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宣讲、各大主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精华摘要、学校官方公告通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名家名作赏析等。此外,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还要具有针对性,体现班级特色,考虑班级成员的兴趣倾向。找到思想教育与专业研究的结合点,如对专业领域内的伦理、价值追求问题的思考,或者对高尚科学精神和学术品德的提倡,都是值得尝试的结合方式。这些既体现主流教育思想又具有研究生班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接受度和有效性是可以预期的。
3.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增强吸引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首先,在网站各版块的设计上,要体现班级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不仅要有“理论前沿”“经典品读”等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版面,还要有“时事热点”“实践园地”等社会性、实践性、互动性较强的版面,与班级成员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其次,在网站编辑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兼容性优势,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网站形式,吸引班级成员兴趣。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征集班级成员建议,完善网站建设。
二、开辟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体现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1.开辟研究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的必要性。研究生群体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处于人生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各方面的复杂抉择。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存,心理负担较大,可以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但是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和研究生管理方式的相对宽松,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盖程度和集中深入程度都难以达到,变得“高高在上”。因此,充分发挥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功能是研究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在网络上开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平等性优势,畅通言路,疏导结合,使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表达和体现,研究生的矛盾和思想问题有了反馈渠道,这有利于研究生工作部门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研究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增强时效性。
2.班级网络情感交流的实现方式。班级网络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交互式聊天软件或者班级论坛、博客圈、公共邮箱等方式来实现,每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结合情感交流的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是表达研究生个人情感、体现研究生班级友爱、疏通研究生思想和心理矛盾的渠道。例如,当某些班级成员遇到思想挫折又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表达,或者想表达而身边没有倾听者时,就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语音房间,向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班集体能在此时适当介入,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帮助该同学战胜挫折,则更能以情感人,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人”的力量。
另外,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还是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培养融洽集体气氛的地方。班级成员对于某个学术问题或者当下某件社会热点的讨论,集中见面开会不好实现时,通过班级QQ群等进行网络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同样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并且一些在当面讨论中寡言少语的班级成员更有可能会在网络会议中表达许多想法,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会使班级会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传统的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从观念意识层面指导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班级成员自觉把班风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而形成稳定的意志,这种稳定的意志反作用于班级文化,促进了良好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
1.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生班级中通常存在主动分子与被动分子、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的情况,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和积极有效的班级成员沟通,密切班级成员联系,以先进带后进,以主动带被动,以积极带消极,实现班级成员团结共进,形成整体效应,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以及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良好学风,是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由于研究生个体独立意识强,且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集体组织活动时通常参与率不高或积极性不强。但是,在网上却通常能“聚到一起”,同学们在网上碰见时也会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这种方式,用大家喜欢的、常用的方式来教育大家,“投其所好”,其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期的。此外,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也是防止网络沉迷、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倡导文明的重要途径。
2.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班级博客圈、班级聊天群等开放式互动途径,个人博客、私人聊天室、电子信箱等单线性互动途径。开放式互动途径适合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培养班级团结融洽的气氛以及共同学习进步的班风。例如,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圈,实现班级成员博客互访,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提升班级成员学习状态,形成有竞争、有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单线性互动适合班级个别成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虽然交流广度不如开放式互动途径,却具有深入细致、影响持久的优势,有利于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很多研究生都有在网络上写个人日志,表达思想、观点或情绪的习惯,班级成员通过个人博客互访,彼此了解,相互交流,可以使积极向上的氛围得到传播,消极低落的思想得到化解,正确的观点得到传播,错误的观点得到纠正,从而实现以先进带后进、以积极带消极、以主动带被动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机制。
四、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体现在实际行为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则是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1.利用“网络班级”进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网络班级”其实就是班级形式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通过在某些校友交互网站创建网络虚拟班级,班级成员注册登录,用班级公告栏、班级留言板、班级日志、班级相册、班内信件群发等网络功能,来开展班级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班级”并不会也不能代替实体班级,只是由于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造成研究生班级组织难以集中管理,所以要借助“网络班级”来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这是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需要。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实的归宿。”研究生班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立在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人格社会化基础上。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社会化程度较高,已具有稳定成型的世界观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人格特点有明显的独立性、自我约束性和社会合作性,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
利用“网络班级”这一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充分利用研究生网络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对网络媒体形式兴趣浓等特点,更好地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自觉的参与以及集体的交流、互利的合作、竞争式的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达到科学、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通过“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的实现方式。“网络班级”适合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且便捷好用,具有趣味性和时尚性,富于吸引力。班级工作中的许多事务,如班级通知、班级提议、班级成员讨论投票、班级资源共享、班级联谊等,通过“网络班级”都很容易实现。
“网络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班级公告通知。通过“网络班级”进行班级公告通知,是一种稳定、持续的信息传达方式。班级负责人在“网络班级”上班级公告后,班级各成员登录查看,省去了短信或电话逐一通知的麻烦,并且可以传递更多信息,清楚明白地将班级事务传达到人,班级成员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及时反馈。
第二,召开网上班会。“网络班级”兼具了BBS的开放式讨论功能,班级成员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留言讨论,实现实时交流,网络系统会自动按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留言进行排序,不会出现场面混乱失控的情况。网络发言内容一经就自动保存在网页服务器中,不必专设会议记录员。由于发言可记录、可复查、可保留,班级成员在发言前会进行更多理性思考,防止了实地会议中发言的随意性,有益于提高议事效率。
第三,共享班级资源。“网络班级”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以用在研究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学习、学术文章讨论、课题研究资料、应用电子软件分享、集体活动照片展示等。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存储功能实现永久保存。
第四,进行班级交流和校友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班级”载体网站实现校友搜寻和互动,设定搜索条件找到符合交流需要的对象,通过互访、留言,实现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及其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此外,还可以根据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网络优势,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 上一篇:工业污染解决措施
- 下一篇:生物和化学环境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