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文特点;课堂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因此,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语言营造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科的融合,发现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语文特点
课堂教学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渗透的主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学语言基于学科的特点要求严谨和科学;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又对课堂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语文特点主要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艺术性营造课堂氛围上,具体表现为:(1)科学性。生物知识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例如,对细胞结构的阐述就是历代的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其语言不仅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更要符合科学的精神,而这与语文表述的逻辑性密切相关。(2)严谨性。生物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的语言通常都有深厚的逻辑作为支撑,因此,生物语言在实验的基础上,为知识论证找到了大量的事实根据作为论据,以有效地确保了生物现象、生物规律解释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生动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许多生物规律包含着深刻的抽象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在保证知识准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缓解知识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的热情。(4)情感性。生物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与语文学科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陶冶情操、进而激发其心灵共鸣,提高对知识的感悟,并树立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
二、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常常脱离人文理念,使教学过程陷入僵化单一的困境:(1)课堂导入不够准确,即有些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往往不能抓住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的语言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简单、乏味、缺乏针对性的语言中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教学切入点选择不恰当,即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找到生物与语文学科的切入点,就可以让整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抓住时机切入语文教学,从而错过了教学的良机,使学生难以顺利实现知识点的突破。(3)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却忽视学生的情感,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讽刺,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一)找到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知识切入点,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突破找到思路。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实验语言,让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物品以及观察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在任务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教学实践既是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情感的融入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对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对语文特点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激励
课堂上的语言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并通过融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语气中得到情感的安慰和思想的启发。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自信心理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指导,从而帮助其突破心理障碍,树立主动学习,敢于挑战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特点,生物课堂语言也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生物的学科语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发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9.
[2]黄日顽.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6(11):32.
篇2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分析
1.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初中阶段的内容只是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具有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物质的基本常识,头脑中也已形成许多基本的科学概念,为学习物理做好了心理准备。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型,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奇的物理现象感到好奇,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物理学直接或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没有产生探究这些物理现象内在原因的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却有利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虽然初中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并且在学习物理之前他们也已有了对物理的感性认识。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学习的兴致很高,但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屡遇失败之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自身,首先,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抽象、难懂,而且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而这一阶段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不强,很难区分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其次,初中所学的各个学科的横向联系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难点。最后,如果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际实验等,也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无味,产生心理障碍,丧失应有的自信心。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应充分、深入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减轻心理压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分析学生的心理,解决情感困惑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活动,如课堂上的听课响应、对演示实验的反映、回答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时的态度和动作等。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找到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当了解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以后,教师就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学生就会把教师看做是自己的亲密好友,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也会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的课。好学生有缺点应照样批评,不能迁就,防止其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学困生,不能一味挖苦打击,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感到亲切,打消自卑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用爱心去触及他的心灵,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2.联系日常生活,引发物理知识的共鸣
很多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发共鸣。例如,学习“惯性”一节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拍打衣服灰尘就会落下来呢”“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呢”,向学生提出他们熟知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很多以前知道的东西原来都属于物理知识,这样必然会产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加听课的兴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产生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用心学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决“一灯多控”的问题。
3.利用物理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缺一不可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电流、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等课程时,就需要借助实验进行教学。对于这些知识,虽然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得到,但是它们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做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要求学生着重观察现象,启发他们的好奇、好问的心理,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工具,自从问世以来就颇受教师们的关注。自从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之后,逐渐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优势。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在调动学生兴趣、创设科学化情境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等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物理实验,可能会有很多因素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时间无法控制,有些物理知识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术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扩大学习的视野,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高效生物课堂 构建策略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只是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导致教学单一、枯燥。在上述状况下,学生非常容易对生物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教学内容死板。生物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各项知识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把握好上述关联对降低学习难度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了解到上述关联效果,只是单纯灌输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板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益。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知识进行引申,不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教条主义,这导致知识的理解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不重视动手实践。当前一些学校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达到实验教学指标,没有完成对生物课程对应实验的设计,这直接制约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部分学校虽然设定了生物实验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没有设置合理流程,没有进行科学引导,最终导致实验流于形式。在上述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生物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2.新课标下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
2.1转变观念,构建创新教学体系。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设置教学任务。只有围绕学生开展生物教学操作,其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改善。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学创新,将单纯知识教学转变为知识能力一体化教学,确保在教学中改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将生物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课堂进行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改善课堂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2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情景,通过创造问题环境、知识环境、实验环境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教学内容对应选取,要依照课堂教学指标要求合理筛选,从而保证情景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提高情景应用质量。除此之外,情景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把握好情景的创新性及可塑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意识。
笔者在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的过程中,就从文章中血液内容出发,选取了两段血液视频。第一段视频主要展现了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状况,第二段视频主要展现了血液的形态、颜色和内部成分等。笔者在课堂开始时对学生说:“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流动的组织――血液,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吧。”然后由上述视频自然引入到课堂内容中。上述情景的引入降低了课堂内容的难度,增强了生物教学的吸引力,学生学习效果大大优化。
2.3注重差异,营造积极环境与氛围。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上差异,针对学生具体状况实施对应教学,因材施教,从本质上提高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效益。笔者在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依照学生学习状况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及普通三组。在教学中笔者只要求普通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该组学生完成基础课后作业;要求良好组学生在掌握基础学习知识的情况下适当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要求学生完成全部课后作业;要求优秀组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及作业进行全面拓展,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在上述分层次教学后学生学习质量均得到非常好的改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2.4回归生活,提高生物学习效率。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新课标背景下生物课堂构建时需要做好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处理,要适当设置生活背景,给予知识一定的空间环境,从而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这种生活背景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知识生动化、立体化,对学生生物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笔者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出发,对其影响因素、影响状况进行阐述。让学生以生活实例进行解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节内容的印象,还加深了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2.5合理实验,改善动手操作能力。生物实验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实验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保证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从本质上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教师要充分考虑生物教学特点,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内容设计及流程设计,要保证实验任务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3.结语
随着新课标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生物教学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开始对其知识教学体系进行反思和改革。在今后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核心内容,要做好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做好对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革新,以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教学结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教育效益,加速初中生物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潘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市场论坛,2011,05:93-94.
[2]俞彦卓.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4,12:150.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现状
作为初中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对于生物教学往往不太了解,基本对于生物的整体概念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所以许多学生在刚接触生物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学习这个科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终于创新性地开发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由于案例教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情境性质,这与生物的教学理念正好吻合。同时站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众多课程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案例教学在我国许多的学校以及教学领域中都有所涉及,在生物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以及实际考察发现,许多的生物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实际实施效果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效率上都不尽如人意,甚至个别情况下还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案例教学法的详细情况。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中,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不同科目中的应用效果不同,应用方法也不一样,从本质上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一,典型性。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案例往往都是一些个例,而这些个例并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在众多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这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其二,针对性。对于生物教学而言,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引入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往往会利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案例进行融合,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将新知识引入,不但降低了新知识学习的门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整体教学氛围。其三,时效性。案例的选取体现了老师的水平以及智慧。由于生物案例众多,即使是某一个课程的相关案例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但是在进行挑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一定要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这就要求案例要具有时效性特征,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案例的整体效果。其四,教育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教育上,所以案例的选取更多的还是要具有教育意义,这个方面就要求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选取了。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编写与实施
1.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案例,而在案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很多生物老师在做案例教学中往往会给人感觉听完案例抓不住重点,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准确度差,精细度差,再加上教学中缺乏重点,案例老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起不到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个别情况下还会让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丧失了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生物成绩的提高。所以说,特别是针对生物老师来说,案例教学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从众多的案例中选取较为新颖以及较为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过程最好不要过于传统老套,如果能加入一点小幽默效果就更好了。当然,选取案例的重点不单单在于代表性,有时候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案例的讲解时间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快速实现教学目标。2.整合案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生物老师来说,生物案例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平铺直叙,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诟病。但是就目前我国国内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来说,大多数老师并不太习惯教学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彻底舍弃传统教学模式既有一定难度,更是有很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对于案例教学的借鉴面不是特别广,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案例教学就是单独的案例教学,一个案例接一段分析的教学方式,表面看起来比较清晰独立,但是实际上由于缺乏关联性,不容易让学生记住有关案例的教学特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案例记忆以及学生的基础生物知识记忆,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对于案例教学,简单的罗列效果是比较差的,最好还是要通过整合不同的案例,并且结合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区别进行讲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理解,更有利于提升生物学习成绩。3.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对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分为准备部分以及展示部分,对于准备部分上述已经讲到了对于案例的选取与整合工作,通过案例的精心选取与整合,可以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课堂案例展示的整体效果,然后就可以进入案例的展示环节了。从当前案例的展示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案例的展示主要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分别是纸质案例展示、口头案例叙述展示以及多媒体展示。几种案例展示方式风格各异,一般还是由老师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定,但是整体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生动的展示案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同时阅读案例,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4.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案例的选取与提出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实际学习生物相关知识以及处理生物问题的机能的步骤依然是分析与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设立中,一般都是由老师提出案例后先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上节生物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逐步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上思考。通过学生的内部思考以及内部讨论,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在下面进行巡视,对于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解,对于没有思路的小组要进行点拨和引导,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结果的描述,在完成回答后也要认真听取别的小组的见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对于一些不太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学生,老师也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让同学们一起鼓掌,给这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足够的信心,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但发扬了合作精神,促进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
三、总结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只要处理好一些案例选取和展示中的细节问题,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和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贺碧虹.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动点 动法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 寻找“动点”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二)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 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 制作类。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 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篇6
一、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提升教学履职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初中生物教师能否认真把握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性因素。换言之,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有效汲取教学理念与先进经验,强化教学方法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本着“深入浅出、拓展丰富”的原则,潜心研究教材,并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是教材的拓展者、加工者和完善者。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作突破性的思维和有效处理,使之更加丰实和鲜活起来。二是要能够依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对教材作出分门别类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应的最大化。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基础等情况,努力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即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做到备学生,以满足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是教师教学履职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丰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课程学习情感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衡量教学质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习情感的培养和激发程度,即学习情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无形线索。俗话说:“教无常形,亦无定法。”演示法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兴趣、加强情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演示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实验演示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的演示实验。教师先用图表向学生揭示整个实验过程,再用投影仪分别显现几个阶段的详细情况。二是实物演示法。如介绍鲫鱼等可观性较强的动物外形,可直接演示;对于如葫芦藓等体积微小的实物,可用实物标本投影放大的演示方法;对于一些不能眼看的微小实物,要通过显微镜放大后显示出来,才能让学生细加观察。此外,有些实物还可放在橱窗里充分展示。三是多媒体演示法。如在教学“兔子的动、静脉血流方向”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出动画模拟,它能以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手段,综合刺激多种感官,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有效帮助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感悟。
三、优化教学过程,逐步培养生物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双边教学活动,对于增强教学互动、提升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意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首先,按照结构合理、均衡发展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其次,对照任务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学重难点,编制环环相扣的系列探究题。再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自主获取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全程参与其中,在做好启发、点拨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自学过程的督促管理。二是有效开展专题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如教学“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设计五步教学路径,即按照“掌握知识——搜取信息——实践调研——书写成文——分析研讨”的步骤,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对学生进行学习、理解、运用、能力方面的综合训练。三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辨析。如在教学现代生物技术时,有些教师选取了“克隆技术的利弊”课题,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中加强认识。
篇7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①“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篇8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主体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43-01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目前,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在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一切教学的结果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才能被其接受,因此,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一、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可见,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所以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探究于活动游戏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要求。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是初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喜欢做,永不满足。这是正常的发展特点,符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间。
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二、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培养
首先,结合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创造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讲“合理营养”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教材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的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让学生自己分角色表演,学生都积极参加。由于这部分内容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发展的特点,学生表演得栩栩如生,一个个捧腹大笑。最后,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了表演内容是否正确,又谈了自己今后的正确做法。整节课大家在快乐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活动点。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合理营养”的“平衡膳食宝塔”内容时,我提到学生每天“营养早餐工程”时,学生一下子抬起头,可精神了。这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这样的早餐好不好?为什么?你是如何吃的?等等,学生畅说欲言。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知道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同时,学生把平时的坏毛病如扔掉鸡蛋、不喝奶等都改了。现在吃早餐的学生越来越多,吃得可香了。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还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动感。在教学中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设置趣味性、创造性的情景,在学生的活动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植物的生殖”有一部内容是无性生殖的应用,我用多媒体教学设置了一个“猜一猜”栏目,还有一个形象的思考图片,学生一看都大笑起来,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我放了两个有关扦插和嫁接图片的视频,内容非常直观,学生一下子都猜出来了。最后,又从日常生活实际中举出很多相关的例子。学生不仅理解了无性生殖的含义,又能浅谈无性生殖的好处等。
最后,还应设计学生主体活动的方法。初中生物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设计这样的主体活动:
1. 游戏法。学生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趣,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不同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等活动。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学生表演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来诊断,提出比较好的建议。又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游戏活动。学生带着自制的植物体的六大器官的图片,分别说出自己所演器官的功能以及构成的组织。另一小组拿两根长管代表疏导组织中的导管和筛管,六件校服代表保护组织,若干小球代表营养组织,一位学生拿六杯水沿导管从根部边走边送水给其他器官,另一位学生拿六杯奶代表有机物,从叶处沿筛管边走边送给其他器官,说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通过这些角色扮演游戏,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 制作法。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设计制作活动。如:可根据不同内容制作图片、手抄报;还可制作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骨骼肌协调运动模型、鸟类飞行模型、动植物标本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篇9
一、寻找“动点”
1.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二、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如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我们设计两个学生参与活动:《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也不能少》。如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了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制作类。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 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4.设计与创作类:我校开展了生物园设计、营养食谱设计……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篇10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
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切。服从并做好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工作积极主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作为从事义务教育多年的老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不断学习,不人云亦云,寻方向,找出路,也不断提醒、鞭策着自己,不管付出辛苦,都不能使义务教育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二、专业化水平能力方面: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实验技能仍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为了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面对的确是活生生的学生与活生生的教材,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的现状,我感觉如盲人在摸索,摸到什么就是什么。后来从校本理论学习、和一些教育著作、教育教学杂志上,获得了比从前翻阅书籍时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找到了支持与鼓励。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今年本人,承担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七年级生物、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组织科技活动小组的教学活动,还担任研究性学习学科的研究工作。工作量大。备课量大,任务繁重,年近半百的我每周还有3个晚自习,其中的劳累自不必多言。准备实验消耗脑力和体力,实验课上和科技活动实践指导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劳累和辛苦,每天要转换角色,转换思路,每天上不同的课,做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的人,锻炼了我心里的调试能力,而且使自己更快的再次熟悉教材,知识量也飞速增加,并融会贯通.这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跨头的独特经历的感受是:痛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这一学期,我们除了圆满完成教学工作,还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实验考试任务.记得今年6月,初中实验考查,为了取得鲜活材料,避免阳光暴晒,影响实验效果,我起早贪黑去寻找,爱人曾经抱怨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干别人看不到的活,.纯属傻瓜!7月骄阳似火,我不顾酷暑,不顾风雨,并且设法准备取得实验材料.,路边的雨水曾冲刷过我的汗水。在教学中,本人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拥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能够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睿智和有财富的人!本人深切的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本人一直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心里的重头戏,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都会欢欣鼓舞。我们的七年级科技活动利用每周三的7、8节组织学生完成了燕山中学校园内植被、北外环西段、西外环北段人工植被的调查,完成雾灵山西南面人工资被和天然植被的考察,初步进行雾灵山山前南侧冲击平原植被种类的调查,认识了菌类植物,采集了小叶红波的果实,学会了探究学习。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同徐成林、李国栋结为“师徒对子”互相听课,促进两位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为了配合领导和老师的工作,遇到同事有事,生病等事情,我都会主动的迎接领导派来的新的教学任务。
今年,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初中推广以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欣喜地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己只做导演。因为课堂改革,组织科技活动课,从科技活动内容,,从修改到上课,细节的处理,时间的安排,我都会和七年级的领导、教师,活动小组的学生商量,让我感觉不是我一人在开课,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我在此感谢每一位给我无私帮助的人!
三、遵守纪律、考勤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