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提高 语文素养 方法
语文素养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语文素养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语文素养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篇2
关键词:搜集处理信息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教给方法 综合素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现代教育及语文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标准》还把“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确定为总目标中的十项具体目标之一。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往往由课堂到课堂,由课本到课本,由此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学习后劲不足,思维单纯,语言贫乏等“高耗低效”的不正常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也把“查找资料”写进了很多课文的课前“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可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的需要。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信息搜集”训练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前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只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单一的信息源——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应该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教给方法,规范信息记录
刚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信息内容的记录都是杂乱无章的,时间长了,不便于学生的保存和查阅,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己搜集的信息内容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设立专门的记录本,并规范所搜集的时间、来源、内容等,使学生感到所搜集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从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搜集的兴趣。
2、拓宽渠道,提高信息搜集的能力
一般小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搜集信息的渠道比较窄,所以,要让学生们知道,其实搜集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看报纸、听广播、关注周围的事物等等,都可以搜集到信息。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生接受来自于网络、电视的刺激多于书本,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指导学生搜集信息。首先,我们应教会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搜集信息;其次,还可以很好地利用电视搜集信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有用的知识及时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3、走出课堂,学会采访
在指导学生搜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学会采访。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我布置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让他们了解家乡环境的情况,并做成调查报告在班上展示。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兴致非常高,不但收集了相关信息,掌握了调查的方法,也让学生更多地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并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建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搜集信息的能力后,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积累的信息。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搜集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来培养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阅读课,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教给学生具体读的方法,并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主要内容,从选择阅读材料,到进行阅读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全过程中,都要充分以学生的个体为主体,让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阅读本身就是信息收集的一种途径,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信息收集、储存和运用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阅读课中,还可以教会学生读报、剪报、编报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当前社会快速节奏的前提下,信息不但数量多、传播速度快,而且更新变化极其迅速。因此,让学生加强学会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信息交流,提高学生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1、充分利用班级平台,养成交流的氛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展示搜集信息外,还要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台面,让更多孩子有展示的机会。因此,除了在课堂上的40分钟,教师还要努力创设平台,为孩子提供展示机会,以促学生养成交流的氛围。我就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创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收集了信息,如果没有机会展示,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便会渐渐失去兴趣。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形养成良好的氛围,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
2、利用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处理信息的平台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
首先,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布置这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提供文化主题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至于班级文化布置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具体实施。
其次,结合语文课程,定期拟定专题让学生开展信息搜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利用班级文化平台让学生用剪贴报、手抄报、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进行集中展示,让同学充分交流,从中获益。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时期,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代教育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6-02
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继往开来等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原因,导致文言文教学形成费时费力却低效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发现文言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此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一线教师,与学生交流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现时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如今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文言文教学现状——学习兴趣不高。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的原因,这主要包括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实践方式、教学测评手段等;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综上三方面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主要还应从第二方面原因入手,语文教师应采取应对策略,改革教学方法。
2.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文言文充分体现了汉语本身的魅力:简洁、优雅、内涵丰富,它具有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的主要工具的职能,是与中华文明共存的,其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当他确实认识到文言文学习与他的成长有益,能帮助他获得生存智慧的时候,他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笔者认为新课标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角度对文言文教学做了阐述。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既要注意对字、词、义及语法知识的讲解,又不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以充实和发展。
3.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做事有了兴趣,就会挤时间去做,遇到困难就会去问、去研究、去想办法解决,学习也是这样,带着兴趣而非任务去学习,就具有最大的收获空间。学习文言文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使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最佳状态,即有一种学习的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策略探究
1.科学有效地实施“诵读教学法”。诵读学习法就是以熟读和背诵为主要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相沿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然而到高中阶段则课堂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而代之以机械化的听录音,跟伴奏,教师自身的诵读魅力体现不出来,学生不易被感染,因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再者教师忽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感受与心理体验,因此学生读不出个人的情感,也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诵读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且要不局限于形式,而是真正理解诵读教学法的深刻内容。其次,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诵读教学法,科学而有效的进行诵读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②保证给学生以充分的诵读时间。③教授学生基本诵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和测评。④学会优化诵读情境。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亲临文本提及的古迹名胜,去感悟作者当年的心绪、情怀等。
2.“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编演课本剧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使这种编演训练能从表演上升到理论寻因的高度,将剧本表演看成载体,“功夫”在演外,不局限于丰富多彩、热闹纷呈的表现形式,而真正走进文本,进行切身体验与感悟、思考,真正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其他具体操作方法:情境教学除编演课本剧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展开,如:仿写简易文言文,训练古文写作;教师和学生齐头并进找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学常识或与文本有关的古迹、资料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将古文教学引向日常生活也不失为一剂良方。另外,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搭建桥梁,让学生学会与古文对话,体悟文言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人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感。
三、教师对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作用。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还有正确、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多渠道积累,灵活、多样的设置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有科学评价观,既中肯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及时纠正、指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又能恰当、贴切地评点出学生的优势、长处,激励学生再创出“辉煌”的表现。
四、结语
篇4
声乐是歌声和音乐、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体,声乐学习者的文化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关系着音乐的有效表达。但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声乐学习者只学习唱歌技巧,觉得文化知识可有可无,敦不知,文化素养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素养与声乐学习息息相关,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对于一部声乐作品而言,主要包括歌词和曲调,只有词和曲的搭配协调统一,才能称作是优秀的声乐作品。例如:在古诗词中,旋律上会加入上滑音、下滑音等,用来配合古诗词中的韵律;填词的时候,表演者也要考虑到四声、押韵等等。因此,只有将文化素养与声乐学习进行紧密结合,清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取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二、提高文化艺术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一)文学知识的作用
歌曲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体,这些歌词以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学性强的诗词为主。如果歌者没有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对对声乐作品进行认真分析,就无法再运用声音正确表现作品的内涵,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不难看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文学知识对于提高声乐学习者的表演水平至关重要,文学知识功底不强,理解声乐作品就会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声乐学习者需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提高个人素质,从而展示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时展的需求
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它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入了解,还是对社会发展探寻、研究、延续的进程。纵观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开始重视史学理论课程,并专注研究其对历史研究、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时展的进程中,人们的声乐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声乐而言,也会跟随历史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声乐的社会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并不断丰富自身,永不止息。从声乐的起源至今,声乐不但保持了传统特色,又在不断更新,才让自己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声乐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综合素质,才能切实地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哲学知识的作用
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富于智慧的学科,更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高度认识、概括和总结,由世界观和方法论组合而成。从另一种层面上讲,哲论还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属于人的存在形式,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类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实际上,哲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陶冶声乐学习者的情操,丰富声乐学习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作品,开阔视野,并从中体会艺术的感染力,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表演的过程中刻画出音乐的形象。由于哲学与人生、生活息息相关,声乐学习者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论思维方式,只有扩展了理论视野,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为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提高声乐学习者的哲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三、声乐学习者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
(一)多读文学著作
为了更好地把握声乐学习技巧,声乐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大量阅读文学著作,包括古今中外,都要广泛阅读,并从中吸取宝贵的文学知识。只有丰富的文学知识,才有利于提升声乐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使其在演唱中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形象地展现艺术作品的原有风格,真正把“美”传递给广大观众,以便收到良好的声乐表演效果。众所周知,中国歌曲基本上来源于古诗词,如果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不强,就无法全面理解歌词的意思,演唱时也无法表达诗词的真实意境。当然,外国作品也不例外,声乐学习者一定要充分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等,比如:演唱《主人听我说》的时候,声乐学习者必须清楚女主人公是一位奴婢,在求王子不要为了阴险公主而去冒险时,却隐藏了她对王子的爱意,如果表演者能够以这样的思路进行表演,就会成功地表达出作品的创作意图;反之,如果缺乏这些文学知识,表演中除了主人公的“劝说”,难以表达出“爱意”之情。一句话,多读文学著作是提高声乐学习者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多看人物传记
提高文化素养,声乐学习者需要多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名人大师的人物传记,这样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著名作曲家音乐家马可原本不是音乐专业,但是他却能创作出《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经典作品。如果阅读马可的传记,大家一定会发现大师的作品是如此之优美,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勤奋学习声乐知识,而有广泛阅读文化著作,其文学功底是不可低估的。具体地讲,马可在创作过程中,他能够深入文化生活,了解时代背景,把个人的文学功底和音乐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了,其作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真正达到了与公众共鸣的目的。当然,通过多看人物传记,声乐学习者可以从大师们的奋斗过程中感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习者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同时还能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声乐表演服务。
(三)多写心得体会
作为声乐学习者,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得多写。比如:多做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后感想,以及演出实践的心得体会,及时地总结学习结果。通过心得体会,不但有利于巩固平时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准确把握声乐技巧。不仅如此,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声乐学习者能够系统地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并始终跟踪声乐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声乐学习者还要及时地记录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地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也就是说,声乐学习者通过心得体会,不断积累写作,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文化素养也将大大提升。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少儿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读;职能
少儿阅览室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育对象是不满16岁的少年儿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儿童文学与少儿读物日益普及,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少儿阅览室应该根据少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为少年儿童提供具有典范性美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读物。年龄幼小的儿童适合读比较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连环画和小学生作文等。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中学生则应该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和一些优秀杂志,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目前,受网络小说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以及学习压力的影响,少儿阅读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可以为少儿阅览室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少儿阅览室的教育意义
少儿阅览室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低碳性与和谐性等特点,阅览室为少儿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作品,少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在低碳文化的引导下,阅览室里的灯光节能而且不刺目,自然就保护了少年儿童的视力,窗帘色彩柔和,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室内还摆放着赏心悦目、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这样的阅读环境和谐、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少儿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阅览室会自动提醒少儿不要长时间看书,要注意保护眼睛,并为少儿提供了纯净水,保证少儿饮水方便。
阅览室里的读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很多少儿阅览室的墙壁上陈列着少儿必读名著表,并分为儿童必读经典作品和中学生必读名著表。表一就是某阅览室的儿童必读经典作品统计表。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儿童必读经典作品侧重于启蒙读物和童话故事,有利于启迪儿童的心智,在孩子的心灵上播种真善美的种子,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
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基本判断能力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培养庄重的气质,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品读经典作品能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鼓舞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奋斗。很多阅览室在制作中学生必读书目统计表时分为三种不同的表格,例如古代必读书目统计表,现代必读文学表,外国文学名著表,以下统计表就是某阅览室的中学生必读书目表。
中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动力,而且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扩大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
二、少儿阅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少年儿童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受网络文学、娱乐性文学的冲击,很多少儿喜欢读快餐文学和网络小说,据调查统计,某中学65%的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20%的学生经常看杂志报刊,只有15%的学生会拼读文学名著。
另一方面,在学习与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小学六年级与初三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复习升学考试,几乎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作品。图书管理员在阅读方面的引导力度不足,没有指导来阅览室看书的学生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与智慧,学生意识不到品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必然对阅读文学经典缺乏兴趣。很多阅览室因为空间有限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实行全面开放制度,不能面向广大少儿读者。
(二)阅览室没有充分挖掘图书资源的价值
阅览室虽然有大量的优秀阅读作品,但是没有充分挖掘这些图书资源的价值,很多文学杂志放在书架上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看过。在少儿来阅览室看书的过程中,阅览室的图书管理员没有对这些图书进行相关介绍,只是让少儿自由看书,没有引导少儿应该看哪方面的书。部分图书管理员专业水平有限,很难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少儿读物的价值,实现提高少儿文化素养的目标。
另一方面,阅览室的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很少为少儿开设读书讲座,举办读书活动,在阅读教学这方面存在缺陷。阅览室为了营造安静和谐的读书环境,禁止大声喧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的活跃化功能。
三、延伸与拓展阅览室教育职能的措施
(一)阅览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引导少儿广泛阅读文学经典
要发挥少儿阅览室的职能,应实施全面开放制度,允许更多的少儿来阅览室看书,然后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读书历程,或者写自己来阅览室读书的感想,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逐步实现阅读教育的目标。
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员要引导少儿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整理出大量必读书目的名称,告诉学生经典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的精髓,具有无与伦比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读书可以使人明智、灵秀,能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思想情操,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图书管理员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可以通过扮演讲解员与教师的角色采用以点评感悟主导的教学路向,以策划引导为主的教学路向和汇报表演的展示阅读路向这三种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点评感悟主导的教学路向属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少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先用某一个话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让学生阅读《甜甜历险记》这篇和糖果有关的童话故事的时候,先询问学生最喜欢吃哪一种糖果,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发表自己对糖果的看法,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故事,等学生读完故事以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以策划引导为主的教学路向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和西方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图书管理员在讲解文学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或者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表述猜测文章内容。汇报表演的展示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让少儿展示自己的阅读学习成果,朗读优美的文章、名著精彩片段或者讲故事等,这也可以全面提高少儿的阅读鉴赏能力。图书管理员理应鼓励少儿可以讲述从书中阅读过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开发少儿的潜能,提高少儿的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
(二)完善阅览室的职能
阅览室应该为少儿开设读书讲座,让少儿理解读书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应该广泛阅读哪方面的书,让阅览室成为传播知识、扩大少儿视野、开发少儿潜能和提高少儿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文化场所。另外,阅览室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来调动少儿的阅读兴趣,例如"读书月活动"和"读后感写作比赛"等,少儿能够在参赛过程中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少儿阅览室的教育职能也在不断延伸,让少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心灵世界,增强精神动力,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目前,少儿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因素是在网络文学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下,少儿的文学名著阅读量偏少。因此,阅览室加强开放力度,图书管理员要引导少儿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允许学生来阅览室品读经典作品;阅览室应通过开始读书讲座和举办文化活动来完善教育职能,使阅览室成为传授知识,提高少儿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文化场所。
参考文献:
[1]黄瑾.西南地区少儿图书馆教育职能延展的实践与思考[J].贵图学刊,2013(04)
[2]方孟秋.略谈少儿图书馆创新服务[J].图书管理理论与实践,2014(12)
篇6
【关键词】语文;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所说的“核心素养体系”一词,郑重提出研究各个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任务,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的和必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上定位,是提升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1.核心、核心培养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什么是核心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核心素养在今天主要是时代教育的需求,现代年轻人的特点两个重点问题;
本世纪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式,主要解决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趋势,也是我国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探索之路。
2.甘肃省会宁县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与基础
甘肃省会宁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山区,虽然“干苦甲天下”,但是也是“西北高考状元县”,这里的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加之会宁县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崇文尚德、人才辈出。
随着全世界“核心素养培养”教育理念的提出、推动与发展,我国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甘肃省会宁县教育系统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积极主张、探索和研究,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指导“核心素养培养”教育研究。
时展、教育改革、社会需求,那些“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的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
3.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包括的“核心内容”
3.1信息素养:网络时代,对于网络的获取、利用与创造的能力,对于重要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对于培养运用网络文化知识的学习、分析于写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思维素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当代高中学生不可缺少的核心培养内容;
3.3人文素养: 向着文明方向发展的人文素养目标培养,实现当代高中学生民主与法制、人人平等、正义与诚信等等;
3.4专业素养:让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实现做人和生活的价值取向。
4.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实施的策略
4.1Z文教材的认真教学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是高中学生(包括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文化和文学知识的“精品”,因为,语文教材是在浩瀚如海的“文学”资料中精心选编而来的,有外国的中国的、有古代的现代的、有各种体裁的,包含着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用好语文教材,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落实好语文的教学关键、培养好语文的学习能力,着重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教给学生字、词、句的来源、含义和运用,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4.2语文教材的强化阅读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二:高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扩大阅读数量,这个“扩大”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选择性地实现阅读,当然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
4.2.1课本阅读是在教师本着培养高中学生各种素养的基础之上积极的、有效地、科学性阅读,是教师利用课本所含有的文化和精神素养的积极有力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达到语文学习、语文教育和语文培养目的地“重要材料”。
4.2.2课外阅读的高中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所“圈定”的范围内进行阅读,让高中学生阅读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素养性”的课外读物,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基础是提高思想素质,从而加强语文素养的有效果、有顺序、有质量的课外阅读。
4.2.3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可以采取阅读“汇报”、读书“数量”和文章“成果”的预测和衡量,比如:阅读书籍(文章)的题目数量、写作发表文章的数量、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的记录数量等等。
4.3语文教材的灵活方法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三: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教育方法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得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4.3.1在备课、授课和总结中渗透语文素养:
4.3.1――1课前准备:在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权益和需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培养学生。
4.3.1――2上课环节: 上课过程中可采取很多种方法来调节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积极融入互动;主要方法有:
4.3.1――3课后总结:总结是经验的来源方式,教学是总结的基础,高深的理论来自于教学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是为下一次更好的教学作好基础。
篇7
关键词:文言文 学习方法 重要性 背诵
一、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文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文言文凝练展示,从而流传达至今。当下,在追录中国梦的征途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向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而通够顺利阅读文言文,懂其文、知其意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起点。当下,学习文言文学习不仅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全民提高文学素养、审美情越、重塑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的学习不应当是初、高中生的应试学习,更应当是全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
二、文言文学习具体方法
朱熹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真是一语中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除要求三到之外,还应该授之以法,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1、分层背诵法。在背诵前先理清内容层次,文言文要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分出部分,分出层次,然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诵,如《鱼我所欲也》可先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中间论证部分有两个分论点,再分两个层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事半功倍。掌握这种方法可将死记硬背变为轻松的背诵,从而终身受用。
2、思考提问法。现在大家手头资料多了,会不可避免地让大家产生依赖思想,不注重思考,结果影响了自己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将文章充分、反复阅读书,然后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其次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然后通过词典、上网搜索等方式,将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梳理,并整理成笔记。再试着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学文言文,既可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语意推断法。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学习者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如学到“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中的“书”可联系到“即书诗四句”中的“书”(《伤仲永》),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真所谓“温故而知新”。
4、对应翻译法。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如保留、删减、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力求将所有能够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看懂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句子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点拨。在此基础上,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增补、调配,规范语言。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5、归类积累法。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学习者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
6.“字不离句”法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字不离句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因此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三、小结
篇8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大学英语教学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对于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行性,陈光乐(2004),段国重(2005),段慧(2007),谭晶华(2007)等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思路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就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拟从笔者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处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桎梏之下,在教材的编写和授课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材编写
1、 读写译教程忽略了文学性。以外版《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据初步统计,一至四册的40篇课文中,真正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只有五篇,占总数的12.5%,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正是这些作品。目前很多大学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教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2、 视听说教程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与训练。目前没有一本视听说教程收录了完整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系统知识。该课程虽然搭上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但是发音方面的错误计算机无法有效地纠正,而且大班甚至是超大班授课,也使得教师无法对于学生的发音及口语作出个性化的辅导。
3、 网络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海量信息等客观因素,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和自身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有效监控缺失等其他原因导致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因此师生不能迷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如果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处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4、 无论是读写译或视听说教程都没有系统地介绍、输入目标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既无法写出生动、地道的句子,也无法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授课方式
1、目前读写译教程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文学性与文化性,偏重于词汇、语法练习,教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地进行词汇方面的讲解与操练。
2、视听说教程使用话题授课方式,但达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使用热门话题展开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对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收获甚微。因此,对于以上的种种弊端,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变革。
二、新思路下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着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成了五种技能训练,在教材上一般分为《读写译》与《视听说》两种,在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3-4学时。如前所述,由于教材编写以及授课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单纯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化力量。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提高其文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打好基础,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在低年级打基础,强化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训练,高年级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方面的提高性课程,二者相得益彰。
三、 新思路下的宏观教学安排
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作新的调整,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在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学目的
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目的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而是认为英语教学也能够发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与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的教化作用。换言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载体。
(二)培养方案
新思路指导下的培养方案作重于第一年语音、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作重于写作、英美文学欣赏以及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旨在培养发音准确、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生动、通晓西方文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三)教学计划
只有充足的语言与文化输入才能造就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模仿西方教学当中大量的阅读计划,它强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构想,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勾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以一学期16周为例,四学期共计256学时,比现有的学时增加40学时,同时要求以自然班(一般不超过50人)为单位上课,不使用分级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修满总学时。大量的课外阅读计划加上课堂内有效地指导,课堂活动和课外竞赛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校师资不够,可以聘请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授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
(四) 教材选择与编写
语音教材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的训练着手,在选材方面,可以加进一些绕口令、小诗或幽默故事。
听说教材,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现代美国口语》及1990年出版的《当代美国口语》,既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又罗列大量的口语表达,唯一不足的是听力方面的练习少了,最好自己编写能够达到这两种要求的教材。
阅读教材的编写可以侧重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另外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讨论及辩论的热情。
英语国家概况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了解。
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有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是要精选文体,二是要精选题材,三是要精心设计恰当的写作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不必系统地讲授文学史,而应该侧重于欣赏与模仿性写作或表演方面。
篇9
1.引言
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大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体系,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眼界,也有助于形成科学、全面、积极、开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英美文学课如何导入是人们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由于文学本身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以及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的不同,对学生乃至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堂一直将文学排斥在外。目前,我国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都把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但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美文学课却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针对四、六级考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文学课对于我们市场经济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对英美文学文化知之甚少。
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著名语言学家Povey就提出了“文学通过广泛的微妙的词汇运用,复杂精确的句法来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各种语言技能”。由于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该理论一直未得到大学英语教学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国内大学英语改革的逐步发展,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又重新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导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英美文学意识与能力的观点(蔡国华,2002;段国重,2005;薛玉秀,2006;周晓,2007)。与此同时国内两大外语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来也纷纷出版专为提升大学生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各种书籍。随着当前外语界对该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意识与能力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文学作为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文学素养作为人才重要的素质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美文学教学也应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体系中来,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然而,面对文学意识与能力十分薄弱的非英语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英美文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关于此项研究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尚未得到开展。
2.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提到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向大学英语教师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仅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不够的,因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不等同于这五种技能简单地相加。从一定程度上讲,较好的综合语言能力应该非常接近于某种语言的包含读写能力在内的文化教养或文化素养。
2.1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增强我们对其文化的感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而文学学习是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途径。学生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研读接触到西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评判视角等特定的意识形态,从而对他国文化理解、包容、尊重,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意识的国际化人才。
2.2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学习需要有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正确的输出,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华和语言的多样性的体现,涉及到最高雅的书面语和最通俗的口头语,从而为语言学习提供可以效仿的语言环境和模仿样本。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学习具体语境下真实的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3学习英美文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品位不同作家的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从表层学习深入到深层次的语言学习、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大学英语不同于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它蕴涵的人文性,其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无论是词的选择、句的结构、篇章的布局还是修辞方法、韵律节奏的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许多课文都是反映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美文。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文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智能与身心得到和谐全面发展。鉴于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英美文学的魅力,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学作品,积极探索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拓宽大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及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宏观把握微观入手,采用基于网络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3.1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学性
为了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能力,为他们开设英美文学课固然是最好的方法,但在现阶段,想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全体学生开设这样的必修课显然也不现实。其实,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无论体裁和题材,都具有很好的文学性,我们不妨充分地利用。教学以阅读和欣赏为主,不必强求学生英美文学知识方面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文学批评的理论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的内涵和美感。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3.2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式教学模式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多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作为认知过程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式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外,主要依托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系统。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而是包括了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所有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等。通过视、听、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这种有声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生动的画面使他们对文学作品印象深刻。该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的重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文学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3.3课内外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所以课堂上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对课堂的提问策略、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行改变。上述提到的都可以以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文学性,也可以要求他们课外讨论、收集素材,再到课内交流展示,这就将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延伸到了课外。课外文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具有更大的空间,如放映由英语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收听或播放各种英语文学作品的广播;组织英语文学社、英语戏剧社、英语诗歌俱乐部等;进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排演英语短剧等。学生会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4.结语
篇10
任何读物本身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阅读名家名篇,能开阔学生的眼界,LWlM.com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所以,我把对名著的初步赏析作为提高文学社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来抓,效果显著。
1 开展读书活动,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读书交流会,是在课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最佳的、深受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每月举行一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可以是朗读、复述、谈话、看影视片段、谈话、讨论等等。它提倡的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接触原著,远离标准化的赏析,强调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没有一致的见解,但必须随时随地记录下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文学评论是彼此进行交流的基础。如《简·爱》的学习可以外化为“简·爱是个怎样的女孩,有怎样的特点,追求什么”、“简·爱既然与罗切斯特相爱,那她为什么还要出走”、“简·爱为什么在自己有了巨大财富后还要回到躯体严重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罗切斯特身边呢”这些问题的理解、交流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坚持己见。这种读书交流会支持、提倡的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独特体验。
读书交流会所选取的主题和角度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同一本书的各个侧重面,如《红楼梦》可从作者介绍、书中人物、环境刻画及情节特点等不同角度入手;也可以是把几本书放在一起阅读,进行人物或写作特色的比较,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大宅门》中的白景琪性格的对比等。读书交流会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历练了学生的思想和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读书爱好,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向,他们的眼睛里除了课本和生活世界之外又多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名著世界。
2 开设讲座,丰富情感素养
“语文素养”观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涵育和发展。语文是一个情感的世界。“如果说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在于培养语言形式的应用能力,那么,语文的人文性价值即在于养育人的气质、情操、境界等情感能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感染力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不同的个体。而且参加文学社的孩子们大都爱好文学,情感细腻、敏感,易于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有目的的精选一些名家名篇把文章中的文字变成饱含激情的语言,再现形象,将自身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中,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使学生受到强烈而真实的感情浸染,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感情,使学生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发展。
我们精选或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如《基督山伯爵》或描写很有特色的作品如《红楼梦》、《悲惨世界》等邀请有专长的教师开设讲座,并针对文学社成员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推荐给学生。做到有针对性、有顺序性、有详有略的研究名著。同时,发挥文学社学生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读名著,以情感带阅读,通过情感激励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阅读促情感,增加学生阅历,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价值观。
3 走进生活,提高审美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抓住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与学生共同鉴赏,让同学们对外在美和内在美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例如分析卡西莫多、简爱等形象,在追求时尚、攀比成风的中学生中给与审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