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

篇1

一、动物学中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

1.保护动物资源保护动物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护生存受威胁的物种。我国有关部门1988年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规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6种,二级保护动物161种,从而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极其重要的举措。生物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趋于稳定和健康地发展。其次是应该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即栖息场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机会。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已建立700多个自然保护区并规定了对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海南坡鹿、东北虎、叶猴等我国特定的、稀有的珍贵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

2.动物与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因素。

从生态系统来考虑,动植物资源都必须在其能够不断更新的范围内来加以利用,不要轻易地消灭某些动物,因为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不可缺少的。任何动物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生活环境决定了每种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状况。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它们之间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斗争,各自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复杂的整体。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最有效和最有益地合理利用并保护自然资源。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它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若破坏了自然界中的这种生态平衡,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对人健康的危害。比如,在某个地方,由于人们大肆捕杀老虎,使附近村庄周围的野猪、蓝牛羚等动物泛滥成灾,它们毁坏庄稼,使大片农田荒芜。由于缺乏有力的自然控制,整个生态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说,动物在生态平衡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害虫和天敌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常见的方法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蛙治虫等。此外,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等也获得了成功。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与传统的农药杀灭病虫害相比,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是增产节支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防治农药污染环境和农作物的理想方法,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近些年来,利用生物防治有害昆虫,如青蛙消灭害虫、蛇消灭老鼠、黄蜂消灭螟蛉等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重视。

二、动物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

1.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以教科书为纲,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让学生获得动物知识,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环保教育切入点,是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寻找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在动物学课本中,凡是直接讲到环保知识的部分,则要讲深讲透;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要作必要的引申、扩展和补充,与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篇2

一、课前阅读,为科学课提供必要的资料来源

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包含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这四大领域又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从课堂表现形式来说,有探究课、常识课两个类。常识课中的知识,学生不能亲身经历,不能通过实验获得,也观察不到,只能通过阅读有关的信息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提供学生阅读的方向与资料,供学生阅读,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如教学生命科学领域《珍稀动植物》一课,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信息,如他们知道“国宝”大熊猫、杨子鳄、银杏、水杉等。但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教材只简单地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及图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在教学中,提前一周推荐了几个搜索词,如珍稀动植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等,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进行课上交流。我还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珍稀动植物百科全书》、《中国的珍稀动物》等书籍。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珍稀动植物资料我则制作成学具卡片提供给学生课上阅读,并在课后进行小组间的传阅。如珍稀动物,我提供了麋鹿、白腹锦鸡、白鳍豚、中国短吻鳄的资料卡片,珍稀植物,我提供了人参、银杉、金花茶的图片及资料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也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

二、课后阅读,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万物,每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体系往往很庞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探究意识的保持与深化则需要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将科学课向纵深延伸的载体。比如宇宙科学领域中的《登上月球》这一课,其知识性目标是认识月球的概貌,这一目标,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而探究性目标则是会搜集资料,能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这些目标,仅用课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大众天文学》。《大众天文学》以相当长的篇幅介绍了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月亮绕地球运动、月亮的表面状况及月食的相关知识。学生想要了解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这本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些枯燥而机械的天文知识介绍,而是适应大众的接受水平,以充满文学气息的笔触,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天文知识呈现出来。这本书所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广泛,我针对不同的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让学生阅读,我还将其中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发给学生。如《太阳家族》一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恒星的特征,还可以走出太阳系,了解银河系、其他星系。《秋季星空》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北斗七星及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科学阅读,在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多途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幼儿;自然科学;引导;观察;探索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教学探索;互动自主教学【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92-02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探索指导的策略,以便很好的激发和保护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索欲望,为幼儿将来的科学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论为依据,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探索大自然里的秘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觉得在幼儿园里开展自然科学教育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呢?

1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1.1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通过图片及各种途径认识各种植物,在幼儿园里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较少接触大自然,幼儿园的自然角成为了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可以丰富我们的自然角,充分的利用起来,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也是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在种植物的过程中,有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植物,从中发现植物一些平时不易引起的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

1.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 幼儿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动物兴趣最浓。首先,应该创设一个让孩子认识这些常见动物的场景和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当中设置饲养角,饲养小鸽子、小金鱼等常见小动物,在某些区域投放一些能加深了解小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操作材料。又或者在家中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可以最近距离的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行为特点。

1.3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孩子常会提些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下雨?雨是什么变的?打雷和闪电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画、科教电影、电视等向孩子介绍。对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记天气日记,用绘画来表示晴、阴、雨、雪、大风等气象状况,还可教给孩子看温度表,并把结果记入日记中,这些活动有助于儿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培养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我们除了丰富每个班的自然角,种植一些不同的植物,引导孩子每天进行观察并指导纪录,还在饲养角养许多小动物,定期让孩子进行观察,另外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索室,我们共同关注幼儿自然科学教育。

2融入幼儿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动植物百科》等书籍、动物卡片、贴纸让幼儿对动植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整体的印象,在阅读书籍和卡片的时候记住常见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动物的静态和平面认识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分辨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多,面很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尝试问题,把握尝试时机,使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3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去,借机让孩子们把各种动物和在电视上见过的做一下比较,让他们把两者关联起来,趁机把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可以带孩子经常参观园内的饲养角,遇到可爱无害允许抚摸的动物,可以也要宝宝亲自动手享受喂食的乐趣。告诉孩子动物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都喜欢生长在青翠的森林里,森林就是他们的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森林,才能保护动物,培养宝宝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4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鼓励家长周末带幼儿进行有计划户外活动,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经常性的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各身心方面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淑惠.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 胭脂鱼;资源现状;致危原因;资源恢复

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 (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 (Catostomidae)。现知全世界约有该科鱼类 13 属 68 种[1],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亚口鱼 (Catostomus catostomus)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胭脂鱼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为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因此,该鱼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也由于其体型大,最大体重可达 40kg、体长 100cm 以上,以往在长江上游的数量较多,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胭脂鱼由 Bleeker(1864) 定名。之后进行研究的有 Nichols(1925、1943)、Kimura(1934)、Nelson(1948)[2],以及我国鱼类学家张春霖 (1929、1930、1931、1933、1944)、方炳文 (1934)[3]、易伯鲁 (1949)、刘成汉 (1964)、伍献文等 (1979)、熊全沫和夏盛林 (1985)、丁瑞华 (1994) 等。由于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形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又因其自然独立分布于长江和闽江两大水系,曾被定为不同的亚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胭脂鱼为一个单型种,没有种或亚种的分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生物物种的生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很多物种的资源量下降,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胭脂鱼的资源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胭脂鱼曾在长江和闽江有过广泛的分布,并有较大的产量,但近年来资源量急遽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以往有关我国胭脂鱼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分类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工养殖工作的报道,但有关资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有专门报道。为了使胭脂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得以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1 主要工作方法

工作区域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江段,以及区域内一些主要支流。该区域为历史上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在区域内设置了 8 个长期观测点:湖北省荆州、宜昌,重庆直辖市的万州、涪陵、巴南区,四川省泸州、合江、宜宾等江段。它们基本涵盖了由宜宾至宜昌近千公里的江段和附属的主要支流。记录研究范围内 1997 年 4 月至 1998 年 10 月胭脂鱼误捕情况。同时,还沿江进行了标本采集,收集了区域内胭脂鱼渔业历年统计和记录资料。

1997 年 4 月和 1998 年 4 月,在重庆直辖市的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对胭脂鱼胚胎发育过程和耗氧量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胭脂鱼的分布及资源现状

经实地调查和通信联系,胭脂鱼在闽江已多年没有采集记录。

在长江水系,1997~1998 年度区域内各观测点共记录误捕胭脂鱼 16 尾

(表 1),其中葛洲坝以上江段 9 尾,以下江段 7 尾。在葛洲坝以上江段误捕的 9 尾中,有宜宾江段 3 尾、泸州江段 2 尾、重庆市区江段 2 尾、重庆市木洞江段 2 尾。上述统计反映出目前胭脂鱼在长江上游主要在重庆木洞至宜宾江段活动,而木洞至葛洲坝以上江段未见有胭脂鱼误捕记录。葛洲坝以下江段误捕的 7 尾胭脂鱼,主要捕自宜昌的大江船厂、二江及古老背一带。

地点 所属江段 误捕尾数 误捕时间 体重 (kg) 全长 (cm) 宜宾市 宜宾江段 3 1997-04-15 9

1997-04-27 23

1997-06-11 40

泸州市 白沙丁石岩江段 1 1997-05-04 25 127 合江陈家湾江段 1 1984-04-27 19.2 123.5 重庆市 木洞江段 2 1997-04 19

1997-05-23 20

重庆市江段 2 1998-10 21 120 1998-10 27.5 130 涪陵区 涪陵江段 无

万州区 万州江段 无

宜昌市 葛洲坝下游 7 1997-02-27 5 72 1997-03-13 6 80 1997-03-15 18 112 1997-03-22 11.5 107 1997-04-18 6.5 81 1997-04-16 5 73 1998-03-17 25 125

历史上,胭脂鱼曾为区域内较大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据四川省宜宾市渔业社 1958 年的统计,胭脂鱼在岷江曾占渔获总量的 13% 以上[4];60 年代在宜宾扁窗子库区,胭脂鱼的渔获量还占 13%。但到 70 年代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以前,胭脂鱼资源量就已明显减少,70 年代中期已降至 2%[5],现今只有零星误捕报道。从目前记录的误捕量、出现频度和分布情况看,胭脂鱼在长江已处于非常濒危的程度,特别是上游误捕的胭脂鱼主要为体型较大的性成熟个体,又几乎全部在繁殖季节捕获。

据泸州、宜宾两市渔政部门的统计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96 年监测报告[6]:1984~1993 年在泸州江段共误捕达氏鲟 124 尾、白鲟 63 尾、胭脂鱼 90 尾;1994~1997 年在宜宾江段误捕达氏鲟 27 尾、白鲟 17 尾、胭脂鱼 36 尾;1996 年在宜昌江段误捕中华鲟 76 尾,1995~1996 两年误捕胭脂鱼 21 尾。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胭脂鱼被定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但其野生资源量已少于被列为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和达氏鲟。

2.2 胭脂鱼致危原因的初步分析

2.2.1 过度捕捞

50~60 年代,区域内胭脂鱼数量较大,是产地重要渔获物的组成成分之一。随着近几十年来渔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捕捞工具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渔业生产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对包括胭脂鱼在内的野生鱼类资源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另由于胭脂鱼的捕捞季节大多集中在 3~4 月,而这一时段又正是胭脂鱼的繁殖期,被捕获的大多为性成熟亲鱼。因此,连年不断的大量过度捕捞繁殖期性成熟亲鱼,严重破坏了胭脂鱼亲鱼资源。

2.2.2 自身原因

胭脂鱼一般要 5~6 龄才进入生殖年龄,性成熟较迟,繁殖周期长,一旦资源受到破坏,数量就会明显下降,而且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自然恢复。

与亲缘关系相近的已知绝大部分鲤科鱼类相比,胭脂鱼胚胎发育速度也非常缓慢(表 2),过长的胚胎发育时间使后代的死亡机会明显提高。

表 2 胭脂鱼与部分鲤科鱼类受精卵至出膜期发育速度的比较

Table 2 Speed comparison of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Myxocyprinus asiaticus

with some other cyprinid fishes

种类 发育水温 (℃) 发育时间 (h) 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19.00~29.00(21.70) 120.00 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21.00~24.00(22.50) 36.00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20.00~25.00(22.50) 31.30 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25.00~27.90(26.45) 24.25 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19.00~21.00(20.00) 38.40 鲤 Cyprinus carpio 20.50~24.60(22.55) 53.00 墨头鱼 Garra pingi 13.00~17.00(15.00) 84.00~85.00 鳡 Elopivhyhyd bambusa 20.70~24.00(22.35) 42.15

注:表内有关数据依蔡仁逵 (1987)[7] 和蔡明艳 (1992)[8]。

在目前推测的可能为胭脂鱼产卵场的河段[9],有大量属于鲤科 (Cyprinidae)、鳅科 (Gobitidae)、鲇形目 (Siluriformes) 等以肉食性为主或单纯肉食性的鱼类与之同域分布,其中很多种类都以鱼卵和幼鱼为食。如依葛洲坝下 15.2~15.6℃的水温记录,胭脂鱼从卵受精到初次开口摄食的发育时间会更长,大约为 20d 以上[10]。自然状态下如此长的早期发育过程,无疑大大增加了卵和幼鱼被捕食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胭脂鱼的繁殖成活率表现得也不高。以 1997 年万州水产研究所胭脂鱼人工繁殖结果为例,对当年 5 尾雌性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共获得受精卵 5.69 万余粒。其中 2 尾亲鱼的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期全部死亡;另两尾的合计成活率为 0.18%;只一尾成活率稍高,但也只有 8.25%(表 3)。这样,补充群体的数量会极为有限,致使本已日渐稀少的剩余群体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种群数量状况日趋恶化。

表 3 1997 年万州水产研究所胭脂鱼人工繁殖记录

Table 3 Record of basic condi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Myxocyprinus asiaticus in 1997

鱼编号 体重

(kg) 催产水温

(℃) 产卵量

(千粒) 平均受精率

(%) 孵化率

(%) 相对产卵量

(粒/g 体重) 成活数

(尾) 成活率

(%) 95 9.9 16.5-16.8 181.5 98.3 81.3 18.33 500 0.18 98 6.9 17.3-18.5 94.6 87.5 47.7 13.71 101 6.6 16.5-17.0 101.2 95.4 73.0 15.33 0 0 40 13.6 14.0-14.5 215.6 73.1 46.2 15.85 0 0 41 6.2 17.3-18.5 82.5 66.0 52.2 13.31 4500 8.25 平均

135.08 84.06 60.08 15.31 1000 0.74

2.2.3 环境污染

60 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两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仅以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域的岷江为例,其主要污染物为含磷物,此外还有汞、硝酸盐、铅和锡等,仅在岷江中游就有 50 多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年排放工业污水上千万吨,加上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农田化肥的污染,致使岷江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大面积死鱼事件时有发生[11]。而从我们的实地调查和所做的有关实验来看,胭脂鱼对生活水体水质的要求较高。我们曾就胭脂鱼的耗氧量进行了实际测定,胭脂鱼适宜的水溶氧为 6.0mg/l 以上,明显高于四大家鱼所适宜的 4.0~4.5mg/l 的溶氧量,当水溶氧低于 2.2mg/l 时,50% 的实验鱼会出现浮头。幼鱼期对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水质恶化往往会造成鱼苗的大批死亡;四川省水产所 1997 年胭脂鱼亲鱼池曾被电厂排除的污水灌入,造成大量亲鱼死亡,个别活下来的亲鱼当年也失去了繁殖能力。

3 胭脂鱼资源恢复与增殖途径的讨论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包括胭脂鱼在内的野生鱼类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胭脂鱼自身性成熟晚、成活率低,短期内依靠自然增殖使资源得以很快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就目前胭脂鱼所处的环境和资源状况,我们认为,采用人工放流的增殖方式应是比较适宜的;目前开展胭脂鱼人工放流的条件也已基本具备。

(1) 目前推测的胭脂鱼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合江至宜宾以及部分岷江江段,三峡建坝后,这一带水文环境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反而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水面的开阔和水流的减缓,特别是在一些宽谷河段和库叉会出现一些透明度高的缓流区;另外,淹没区又多为农田、果园和居民点,淹没后底质肥沃,胭脂鱼所喜食的寡毛类等底栖无脊椎动物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些都可能为胭脂鱼成幼鱼生存提供众多较为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胭脂鱼资源恢复与增殖。

(2) 目前宜宾至宜昌江段一些沿江渔业生产部门,胭脂鱼人工养殖已较为普遍,尽管目前在人工繁养殖技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以往的工作无疑已为胭脂鱼人工放流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区域内已建有比较完善的从事渔政管理和鱼类资源保护的机构,自然水域内无序的渔业生产已基本得到遏制。以往沿江工业垃圾、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植被的人为破坏等,曾对区域内鱼类资源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使包括胭脂鱼在内的很多鱼类失去了大量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各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和环保教育的加强,人们环境意识普遍提高,沿江水域污染有望尽快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会有所缓解,这也将对胭脂鱼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产生有利的影响。

当然,在进行人工放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特别要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保证放流鱼苗的质量,提高种苗在野生环境下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开展胭脂鱼人工放流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说胭脂鱼人工放流将是避免胭脂鱼资源进一步减少,并使其资源得以比较快地恢复与增殖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思忠,陈星玉,陈小平,等译.世界鱼类[M].台湾:水产出版社,1994,129~132.

2 Nelson E M. The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weberian apparatus of the Cato stomida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systematics. J Morph, 1948,83:225~251

3 Fang P W. Notes on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in Chinese freshwater [J]. Sinensia, 1934,4:329~337

4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50~152

5 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资料汇编[R].湖北沙市: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1975,14

6 中科院水生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的报告[R].武汉:中科院水生所,1996,1~30

7 蔡仁逵.淡水养鱼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1

8 蔡明艳.胭脂鱼的早期发育[J].淡水渔业,1992,22(1):8~12

9 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1999-02-23

篇5

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骨的成分”时,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①学生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待骨变灰白时,将灯移开,轻轻地敲骨,骨断了。②学生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盛有浓度为15%氯化氢溶液的试管中,15分钟后,用镊子夹住肋骨,肋骨变软了。有一组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出于好奇又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将脱钙骨放在酒精灯上烧,煅烧后的骨放在稀盐酸里,发现脱钙骨不见了,煅烧骨消失了。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知:煅烧后的骨很脆,盐酸中浸过的骨很柔韧,说明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无意间的好奇尝试给了这个实验更好的验证。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既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更给了敢于创新的同学一个证明自己行的机会。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全由教师准备,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来源不了解,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珍惜,大手大脚,浪费很多,做实验也很随便;另外,不了解实验材料的来源,也很难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做法是:每次实验前,先介绍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方法,然后才做实验。对于一些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实验材料,如霉菌、酵母菌、洋葱根尖等,则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在采集和培养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同时又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

三、通过简单有趣的生物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演示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很想亲自试试。如初一《生物学》第二册实验九“观察蚯蚓的蠕动”中,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蚯蚓体壁保持湿润是因为其依靠它来呼吸,气体必须溶解在黏液里才能进行气体交换。还可请学生进一步实验,如“在干燥的纸上,蚯蚓很快就扭来扭去”,通过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蚯蚓生活环境的知识。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贯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增强。实验课可以说是学生的乐园,但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做“学生实验”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让学生实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不易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实验前,老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然后才能实验。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构思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因此,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时可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④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在上课时,我根据有关知识有理有序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由于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学习,因而他们更加投入,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也更深,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篇6

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教学中,务必将学习拼音与教材中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拼音;兴趣;教学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18-01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汉语拼音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学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拼音只是一些符号和规则,没有实际意义。传统的拼音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却并不明显,让一些七岁左右的学生用几十天的时间来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呆板的规则还要正确书写,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的事。还有孩子们的学前基础参差不齐,客观上给一年级的拼音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汉语拼音教学一些体会。

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均在六七岁,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入学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要好些,反之就差些。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每次学拼音时间10分钟左右,不宜太长,学生尚未厌倦,教学效果还要好些。书写拼音是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字母和音节,必须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练习。初学写拼音的学生,为鼓励他们写得正确,写得规范,写得漂亮,我在每节课中设立“今天我最棒”评比栏,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提高。每次拼音学习学生都是在无穷余味中结束,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如一。加之拼音学习与认识汉字有机结合,要让孩子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愈加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手法,让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l、图片。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把插图作为切入点,因为儿童对于图片的兴趣更大,我们可以直观上获得比较多的信息,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图,孩子们都会从图中找出与该字母相似的或相近的地方来,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另外,老师可以自己设置漂亮的图片,例如花、草、水果等把学过的音节写在图片后面,让学生念出对的发音,便可以获得漂亮的图片,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利于对学过的音节的进行复习和把握。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一特点,例如,在学习单韵母“a,o,e”时,教师教读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在反复吟诵中,学生既熟悉了“a,o,e”的发音,又记住了它们的形。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3、故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三个小宝宝iuü,他们一起出去玩,走着走着,它们却迷路了,这时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瞧,大Y.大W两位大哥哥看见了,大Y带小i走,大W带小u回家,小ü没人领,伤心地哭了,大Y

赶快来带小ü走,小ü眼泪擦干净,笑眯眯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再让孩子们当大Y、大W带三个小宝宝,同时提醒他们小ü是笑眯眯的,眼泪擦干净了。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4、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的活动。让部分学生戴上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

篇7

关键词 林下经济;立体林业;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安县

中图分类号 S7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8-03

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如何实施立体种养殖、充分利用植物的耐阴性、提高复种指数和获得更多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高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应发展林下种养及旅游业,开辟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以短养长,长短兼顾,多提供农林牧产品,特别是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游憩产品的供给,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立体林业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又好又快地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开辟新路径[1]。

1 安县资源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接壤地带,境界地跨东经104°5.7′~104°38.2′和北纬31°22.3′~31°47.5′范围,东邻江油市,东南靠涪城区,南抵罗江县,西南交界绵竹市,西北同茂县相连,北与北川县接壤。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坝兼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变化十分明显,山地占全县幅员45%,丘陵占37.7%,平坝占17.3%。全县最低海拔为492 m,最高海拔为3 047.3 m。境内主要有安昌河、秀水河和雎水河三大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涪江水系中上段,水能蕴藏量较丰富,年总蓄水量15.65亿m3。安县属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据安县气象局历年统计资料,平均气温16.2 ℃,最高气温36.5 ℃,最低气温-4.3 ℃。全年≥0 ℃积温为5 927.1 ℃(≥10 ℃积温为5 104 ℃,≥12 ℃积温为4 833.6 ℃);年降雨量1 259 mm,年蒸发量1 216.7 mm,平均相对湿度79%,日照时数1 021.8 h,无霜期302 d。据安县土壤普查,全县主要有紫色土、冲积土、黄壤、山地黄壤、山地森林土和水稻土。全县幅员面积1 182.511 km2,林业用地59 986.7 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0.73%,森林覆盖率46.5%。森林活立木蓄积5 039 692 m3。森林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混生灌木有杜鹃、箭竹等。经济林木以杜仲、黄柏、银杏、茶树、枣皮、柑桔、梨、苹果、斑竹、楠木、绿竹等为主。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植物有228科、926属、2 802种,动物有287种。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8属、48个种及变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等5个。有金丝猴、大熊猫等国家Ⅰ保护动物8种,Ⅱ级保护动物31种。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生态学“边缘效应”十分明显,为安县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自然和资源条件(2012年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县之一)。境内有千佛山大熊猫、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罗浮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罗浮山温泉和白水湖省级风景度假休闲区。有以五星级绵州酒店及竹涧山庄为代表的“农家乐”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森林人家”130余家。生产、科研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前景乐观。

1.2 经济社会概况

安县辖18个乡镇,233个村,2 406个村民小组,19个社区,总人口43.65万人。农业人口38.17万人,农村劳动力21.3万个,从事林业的劳动力1.76万个。全县人口密度为359人/km2,人口主要分布在安昌河和雎水河中下游即东南中部丘陵区,约占全县人口的85%,山区人口较少。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为林业生产创造了人力条件。

安县是粮油、生猪生产基地县,2011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5.89亿元,财政收入10.11亿元,农业总产值27.88亿元,其中:林业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 403元(高出四川省全省水平473元的297%)。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等,经济作物除油菜外,还盛产花生、甘蔗、生姜、席草、辣椒等,经济林木产品以茶叶、核桃、板栗、水果、竹制品、棕片,枣皮、杜仲、黄柏、白果、三七、黄连、乌药等药材享有盛名。安县拥有4个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棕制品加工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生漆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魔芋加工地和铬盐生产地(全球第3位、亚洲第1位)。

1.3 工程建设

安县先后完成了国家长防林工程13 334 hm2,短同期工业用材林基地建设10 667 hm2,退耕还林工程16 367 hm2,天然林保护工程46 667 hm2。

2 安县立体林业发展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增产增收,土地高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安县尚未利用的土地很少,随着林地的增加,坡耕地会相对减少,如何增产增收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林地耕种难度较大,但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后,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减少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立体种养殖,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林下经济,搞好综合开发,多为社会提供农林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污染、绿色和有机食品,特别是不含化学添加剂的畜禽、蛋、肉类和山野菜等产品需求量大增;带动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特别是解决20世纪40—50年代年龄段农民就业难的好途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尽早发挥森林经济效益,相对缩短森林经营周期,在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奔小康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的耐阴性和畜、禽粪便等代谢物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养分,家禽家畜还可以防治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原理),促进植物的生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充分发挥林地潜力,达到增产增收,利用森林景观的观赏性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宝贵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长期有绿,生态得保,短期有利,民得实惠,以短养长,长短兼顾”的又好又快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经济2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产、社会三大效益统一。既重视当前生产,又重视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在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中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2-3]。

2.1.2 选择模式。一是林—草。林下种植种牧草(如黑麦草、蓑草),牧草喂牛、羊、兔,畜粪还土。此种模式不但可使农民增收,还可带动水果的深加工业,增加牛奶、肉类产品的供应量和相应的加工业,增加就业、就地解决农村富于劳动力,农民也易于接受,安县的花荄、界牌发展较好。二是林—菜。林下种植耐阴的魔芋、萝卜、紫背菜、绿耳九、鱼腥草、蕨菜等森林蔬菜,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无污染、绿色和有机食品,以满足和改善人们日益增长的餐桌需求。安县的茶坪、高川等乡镇发展势头强劲,且效果良好。三是林—药。林下种植乌药、山药、百合、黄连、重楼、云木香、玄参、粉葛、金银花、当归、黄秋葵等中药材。安县的茶坪、高川、塔水、乐兴、晓坝、沸水等山区乡镇推广很好。四是林—菌。在林下培育食用菌、木耳等食用菌类。五是林—禽。在林下养殖鸡、鸭、鹅、野生禽类(锦鸡、雉鸡、七彩山鸡)等。茶坪、高川、兴仁、塔水、清泉、花荄等丘坝乡镇发展效果很好。六是林—畜。在林下放养殖猪、兔、林蛙、鹿等。七是林—粮。林下间种矮杆粮食或经济作物,如黄豆、花生、芝麻等。八是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是天然氧吧,是人们生产、旅游、休闲、观光、文化、探险、摄影、娱乐和愉悦身心的好去处,也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最佳选择。

2.2 林下种植

安县发展林下种植项目起步较早,以好医生制药公司、天雄药业等制药企业为龙头和种植规模超过333.33 hm2的安县高川乡李元顺中药材种植场为代表的种植大户带动林农8 000多户,主要发展的林下种植品种有魔芋、萝卜、绿耳九、鱼腥草、蕨菜、乌药、山药、百合、黄连、重楼、黄秋葵、云木香、玄参、栀子等,到2011年种植规模达到3 733.33 hm2之多,林农增收8 400万元;效果较好的是林下种植魔芋、黄连、重楼、黄秋葵等中药材,近2年森林蔬菜品种的发展势头也较迅速,年种植量均在1 333.33 hm2以上。

魔芋耐阴性强、对肥力要求不高,其产品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对心脑血管及肥胖症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魔芋用途极为广泛,具有低热能、低蛋白质、低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增稠、胶凝、成膜、持水稳定、粘接保水、膨胀系数大等性能。因此,魔芋能广泛用于系列食品、化妆品、日用品、药物、添加剂、魔芋全降解农用地膜、可溶可食性薄膜、内外墙涂料,也在印染、钻探和多种轻化工业上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魔芋用途的不断开发,魔芋用途前景将更加广阔,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销量巨大,这是一条创汇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魔芋精粉加工业的发展。魔芋属绿色食品,该项目是安县人民政府重点扶持和推广的而且非常成功的一个产业链项目,尽管安县的魔芋种植面积较大,无论山区,还是丘陵,乃至平坝区的农户,种植魔芋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产量也很大,虽然年产量达3 800 t,但仍然不足该县加工能力的30%,不足部分仍需从全国各地调运,魔芋精粉初加工业的产能目前居全国之首,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3 林下养殖

安县近年林下养殖项目发展非常迅速,由2008年不足150万只到2011年出栏数达到800万只,2011年实现林下养殖为林农增收逾4 000万元,林农在尝到甜头之后,养殖积极性高涨,发展势头迅猛,养殖品种呈多样化趋势。主要是养殖鸡、鸭和野生锦鸡、七彩山鸡等品种,产品主要有肉禽、禽蛋。成功运作的主要经验是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业主大户的营运模式。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及专合组织有绵阳森泰农业开发公司、安县长兴养殖场、安县塔水洪竹原雪山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土地分散,一片林地可能是几个家庭经营,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思想难以统一,很难形成规模经营和竞争优势,可能出现相互之间不合作的情况,有技术和资金且有意向发展种养项目的人却没有场地,没有能力或无意发展项目的林农却存在着大量的林地闲置,给集约化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林农即便参与,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导致其产品成本高,产品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林区的交通条件都比较差,运输成本难以降下来;大部分林农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养殖项目对技术要求较高,林农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小,当市场波动、经济不景气和遭受自然灾害环境条件下往往容易受到影响。三是林下放养密度和排泄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损坏和面源污染;林下种植开垦过度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坡度较大的林地。四是森林生态旅游的知名度还不高,旅游品种还需进一步挖掘,旅游纪念品还有待丰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4 对策

4.1 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政府制定一些政策和配套措施,尽快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促进林地流转、林地租赁。借鉴和推广安县庆丰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让林农以林地折资入股,保底分红。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提高抗风险能力,可解决一些企业和个人有技术和资金且有意向发展种养项目却没有场地的问题。

4.2 组织专家进行无偿培训

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缺技术的林农提供无偿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种养技术和经营水平;政府职能部门应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定期,做好市场预测预报和引导工作,化解市场风险,从而使其获得较大收益,增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4]。

4.3 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在政策、财政和税收优惠方面,对林下种养应加大扶持力度,可以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培育和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安县结合林业产业强县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灾后重建植被生态修复等项目,主要采取定额补助的方法对达到一定种养规模的业主、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进行扶持,对种苗、有害生物防控、疫苗、圈舍、业务用房、兽医防疫诊疗、消毒坑室、堆粪塘坑、森林防火及水电路等设施设备进行补助,培育种养专业合作社、企业和业主56家,带动林农逾8 500户。在信贷和金融方面,国家拨专款和用农发资金进行支持和鼓励,降低信贷门槛,提高信贷额度,完善和创新抵押、担保等金融手段。

4.4 确定合理放养密度、实行轮放

采用沿等高线开挖挡粪沟,并在挡粪沟上按一定距离挖沉粪坑,同时将养殖场污水和粪便集中沤熟处理,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和林地施肥,做到循环利用,避免生态损坏和面源污染。林下种植可采用小块状、沿等高线横向带状种植法、实行轮种,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5 结语

安县可利用的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政府及职能部门扶持力度较强,林农发展林下立体林业经济的积极性高,林下经济在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振兴、林业产业强县建设中将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年林下养殖规模突破1 000万只、林下种植达到6 666.67 hm2;林农致富奔小康,为安县新农村建设、林业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充分利用安县是我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县后花园的地理位置,与成都市相距不到100 km和成—绵—乐旅游圈内、九寨沟旅游线路、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毗邻的地缘优势,深度挖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温泉和白水湖风景区的潜力,加强林相改造、道路改扩建,“森林人家”等乡村休闲观光点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和景观培育上档升级。开发红四方面军在千佛山阻击战等爱国主义红色旅游景点、文化名人沙丁和李调元故居、全国唯一民俗雎水春社——太平踩桥会以及川西北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和民俗遗产等。森林旅游是林下立体林业经济中附加值最高、经济增长最快、社会效益最大、产业链最长、最容易大量解决就业、前景最广阔的朝阳产业[5-6]。政府应加大力度整合各种资金、引导民间资本等多渠道投入,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走森林分类经营中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6 参考文献

[1]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J].再生资源研究,2000(1):2.

[2] 邓立宏.建设四川坡地生态农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当代生态农业,2006,4(1-2):8-10.

[3] 邓立宏,杨强,付昌立.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四川坡地生态农林业建设[C]//中国林业论坛.厦门:中国林业杂志社,2009.

[4] 李近.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四大瓶颈亟待打破[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6.

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 地役权 类型化建构 贺兰山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土地综合利用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地役权制度的特性来设计土地利用的新的模式,以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问题的提出

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编制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发展总体规划》,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规划》评审时要求,要把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作为“十二五”宁夏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打造“东有黄河金岸,西有葡萄长廊”的塞上新景观,使两条经济产业线、生态景观线、文化展示线、旅游观光线在塞上江南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贺兰山东麓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葡萄文化长廊的建设,涉及到有关农林牧业、葡萄酿造工业、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建筑风格的统一管理和农户利益保护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围绕该区域内的土地而展开的。首先,长廊建设地域广、范围宽,涉及到现有的林地、荒地、荒滩、耕地、基本农田、工业用地、农户的宅基地等,如何科学地进行规划和利用,让这些不同地块的利用统一到长廊建设中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其次,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加工。这一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有害金属元素)均低于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符合绿色食品认证土壤环境的要求。其年平均降雨量稀少、相对湿度较低,冬季较长且气候严寒,不利于病虫生长和越冬,病虫害很少,植物生长季节杀虫剂使用的机会比较少,故农作物及其果实的农药污染和残留非常低。另外,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工业企业很少,几乎无工业污染,这些条件都比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主要葡萄产区所无法媲美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要上规模和上档次,形成品牌,必须在绿色有机农业方面下狠功夫,必须在制度安排上着眼着手,要把长廊范围类的所有参与者统一起来,实现绿色生产和经营。再次,贺兰山东麓属于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保护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长廊建设的地域内,涉及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区域、河湖湿地、文物保护区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无论是产业建设、还是生态的维持和保护,都对这一地域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在长廊建设领域内,存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和青铜峡黄河国家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周边又是充满浓郁回乡风情的塞上各民族聚居地区。加之长廊区域内还有酒庄酒窖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必然涉及经济发展和地方自然遗产、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协调发展问题。最后,贺兰山东麓具备了世界优势产区的特点,是世界上少有的冷凉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近年来宁夏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多为赤霞珠,品种单一、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自治区政府已制定了品种区域化种植规划,规定了应选用的葡萄品种,并强调实行限产优质的原则。这种品种的选择和产量的限定,可能导致与农户、企业的生产经营自冲突问题。

上述各种问题,涉及到土地利用过程中个人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与平衡,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涉及企业、个人与地方的利益冲突。宁夏各级政府在规划和推进实施长廊建设时,不仅要靠市场服务和政策支持,更多的还要承担引导、实施和干预的艰苦任务。地役权制度自身含有利益引导和利益补偿的逻辑,是一种能够减少社会对抗的权利冲突解决模式,在土地综合利用制度设计和建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可以科学、积极、稳妥地协调长廊建设范围内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诉求,能够引导各种利益主体朝着规划所设想的理想目标共同前进。

地役权的本质属性

地役权的本质属性为何,理论界颇多争议。通常认为,地役权实现了不同主体在同一土地上的利用需要的并存与调和,是对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节的重要制度安排。需役地的权利人通过地役权的设置,实现了对供役地的积极利用或对供役地人的权利进行了限制,从而在客观上使得需役地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地役权除了具有他物权属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的特征外,还可以总结出其内容的不限定性、设立的自主性和较弱的排他性以及需役地的特定目的性等本质属性。

需役地存在的特定目的性。需役地的存在,是因为与供役地相互临近而发生种种利用上的关系。我国物权法中的地役权是意定地役权,就土地利用的便宜而言,取决于地役权人对自己土地利用利益的认识和理解。因主体认识和追求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故而地役权的设立及其内容就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种种变化。

内容的不确定性。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中,在其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上采取的是物权法定主义,物权体系整体呈现的是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但地役权却因土地之间关系极为多样,而使得权利的主要内容也须由当事人合意决定,这种先天的内容多样性可以说是地役权的最大特色。①因此,具体地役权的内容只能取决于地役权设立者的主观意思,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权利设立的自主性。设立地役权的过程,遵循的完全是私法自治原则,体现了某种程度的物权自由原则,当事人是否设定地役权、与谁达成地役权合同、地役权合同的具体内容、是否登记等等问题,均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各国在界定需役地利益时,又多范围宽泛,委诸当事人依意志自由决定,只要不损害公共秩序即可。②各国民法把这个具体的问题交由当事人,任其在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自行设计和实施。

弱排他性。地役权体现的是一种非占有利益,不以对供役地的占有为条件,其主要内容是容许地役权人在供役地实施一定行为,或限制供役地人在供役地实施一定行为,这种制度设计决定了与其他用益物权制度相比,其排他性较弱。这种弱排他性表现在:在同一供役地上可设定多个地役权;根据需役地的利益需要不同,可以在同一块需役地上设定不同种类的地役权;需役地上设定地役权后,并不排斥供役地人自己对于供役地和需役地人在供役地上所建设的设施或构筑物的使用。

地役权的类型化建构

区域经济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和利用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制度,通过地役权的类型化建构,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的统一管理,从而解决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等问题。通过当事人自行设定的途径,使得地役权制度可以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际,把新类型的土地利用关系纳入地役权调整范围内来。

环境保护地役权。环境保护地役权是由有关政府或环保组织等主体与供役地人约定利用供役地的一种用益物权,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禁止或限制,以达到生态公益和环境资源保护之目的。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这种地役权的设立主要是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确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将环境保护地役权纳入物权法的保护体系,可以有效地运用生态效益补偿或减免税收等经济手段弥补供役地人的利益损失,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兼顾。这项地役权的建立既可以满足环境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又可以实现其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因而是环境法和物权法的一种很好对接,也是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推进生态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③在长廊建设区域内设立环境保护地役权,主要是限制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施可能造成生态和环境破坏的行为,如限制供役地管理人或者使用权人排污、降低排污量,保护动物、不破坏植被、不引进有害本地动植物生存的外来物种等有碍建设区生态发展要求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建设区生态环境的要求。

农业保护地役权。农业保护地役权是指在建设区域内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时,供役地人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满足需役地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要求。农业保护地役权单就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着眼,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地役权。乡村地役权强调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地役权关系,其范围更为广阔,涉及乡村的相邻关系、灌溉耕作以及因宗族传统文化习俗需要而产生的各种地役权。④就长廊建设而言,设立农业保护地役权,可以从建设区的林木繁育、葡萄品种的选择、施肥、喷洒农药的品种和剂量、产量控制等相关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要求角度出发,限制供役地使用权人或者所有权人的自由,使其采取和需役地一致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标准,从而达到建设区内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有机化。

地域特色风格保护地役权。地域特色风格保护地役权,是指为了保护特定地域的历史、地理、自然或人文风格,而要求供役地人承担不建设违背这种风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不破坏这种地理环境的义务为内容的地役权。贺兰山东麓地区集中了宁夏地区的典型自然和人文景观,建设区的葡萄酒文化产业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其建筑的特色和内涵上,都要自觉地保持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相协调,防止发生破坏地域特色风格的情况。

公共地役权。公共地役权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使供役地人承担一定的容忍和不作为义务。这种地役权是调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种法律手段,它要求牺牲某些个人利益,促成公共利益或公众利益。⑤公共地役权在国外是一种法定地役权,多指国家通过立法或者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所建立的一种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地役权。长廊建设中涉及到公共管理事项非常多,如市政工程、公共设施等,都涉及到利用他人土地问题,政府如能在加强行政规划和管理的同时,通过设立公共地役权,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问题。

设立地役权的模式选择

国外获得保护类地役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合同、捐赠鼓励三种途径获得。因为物权法没有赋予行政机关相应的权利,通过行政命令设立地役权的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故可以参考国外的有效做法,选择通过行政合同和权利人捐赠的模式获得。

行政合同模式是指出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等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由政府与不动产权利人进行协商,通过支付对价而取得地役权,从而限制该不动产权利人对不动产进行与环境保护目的相违背的各种利用活动。由于这类地役权的主要内容是对供役地人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或者要求其承担一定的容忍义务,故需要对该供役地人所遭受的损失支付合理的对价。支付对价的方式既可以是直接支付现金,也可以是进行其他形式的经济补偿。捐赠鼓励模式是由土地权利人通过捐赠协议为需役地设立地役权的方式,需役地人获得地役权不用再支付相应的对价,而国家和政府为了鼓励这种捐赠地役权的行为,在诸如税收等方面给予其相应的优惠待遇。对于区域经济带建设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而言,出于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需要,还可以在符合建设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签署地役权合同来为自己或者他人设立地役权,以达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的目的。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统一管理体制

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努力并付出代价者理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而生态受益人也不能免费使用改善了的生态环境。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建立如下利益补偿机制:

第一,设立地役权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由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作为长廊区域内各种地役权的购买资金;在出让土地或者发包土地时,要求受让人和承包人的土地上承担地役权,在费用上可以考虑因该限制而予以相应的减让在建设区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购买生态地役权的费用;可以考虑在园区葡萄产品的有关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获得农业保护地役权的费用;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其他措施获得一定的资金。第二,对建设区的需要搬迁的农户、企业在用工、移民安置方面制定一定的优惠或者奖励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第三,在建设区内符合生态环保和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农户和企业,在贷款政策和政府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建设区内的各类主体向着生态化生产和管理迈进。

宁夏的葡萄文化长廊建设,涉及自治区多个市县(区)、乡镇、农垦系统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靠市县级地方政府无法协调,建议自治区建立统一管理体制,设立一家综合机构管理长廊建设中涉及的有关规划、建设、土地、农林牧、水电、道路交通、旅游、环保、文物保护等相关事务,行使与长廊建设有关事务的统一审批和行政许可等管理职能。同时由其统一管理建设区内的所有地役权合同,负责统一进行登记和监督实施,检测建设区域内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状况。

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围绕葡萄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观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适合本地资源特色和气候特点的生态农业产业、酿酒加工配套产业、旅游文化和服务产业体系等区域经济,可以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就应重视地役权规范功能和制度优势,发挥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利用设立各种地役权的模式,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统一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特色生态经济带的崛起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作者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69页。

②曹诗权,张鹏:“论地役权的适用范围”,《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③诸江,蒋兰香:“环境保护地役权探究”,《求索》,2008年第5期。

④耿卓:“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乡村地役权及其立法”,《当代法学》,2011年第5期。

篇9

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由点及面,全面展开,实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思品课堂上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进一步推进生活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思品教学效率,为实现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思想品德;实践;生活元素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围绕学生生活展开,一方面,生活是学生进行思品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生活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广阔舞台。但当前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无论是学校还是思品教师,抑或是小学生都普遍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此背景下,从多维度研究小学思品教学俨然成为小学思品教学研究者青睐的课题。

一、小学思品课堂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学校层面看,即使我国于新世纪初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发展目标,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学校为了树立所谓的“好口碑”以及迎合家长的要求,只着眼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部分教师观念守旧,仍推崇“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对生活体验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另外,新课标下的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教学活动出现了很多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内容,部分教师对此理解不到位或不透彻,对学生“放任自流”,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无法有效地吸收思想品德知识。

二、在小学思品课堂中实现生活元素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情感交流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内心情感却很丰富,既脆弱又敏感,自尊心极强,很容易在不经意之间受到伤害。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未最终定型,极其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感筑造课堂,有效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组织小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教材设计的主旨和内涵,使他们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以小学思品六年级上册《身边的变化》为例,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将关于自己成长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照片收集起来,并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等设备向其他同学一一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说明近几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例如,自己的身高在逐渐增高,由最初的几十厘米变为现在的一百几十厘米,体重也在慢慢变重,由最初的几斤变为现在的几十斤,家里安上了电脑,爸爸将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妈妈的手机也由砖头大的诺基亚变成了薄薄的苹果6S,等等。通过学生兴致勃勃的展示和介绍各种照片,教师再引导学生认真回忆自己从小到现在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定会对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此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所要传达的内涵。

(二)引用生活话题,激发思维碰撞

作为心理学的杰出代表,皮亚杰曾经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此,在小学思品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起一股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讨论热潮。以小学思品六年级上册《春节和圣诞节》为例,春节在我国传统节日当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或孩子最喜欢的节日便是春节。而圣诞节作为西方众多节日中的突出代表,深受一部分小学生的喜爱。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作为中国春节的代表,而另一组则代表西方圣诞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春节和圣诞节的起源、习俗、意义和庆祝方式等内容开展“春节VS圣诞”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加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使思想的火花、创新的萌芽不断出现。另外,教师可以多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此种方式把课堂的话语权转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并展现其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思品学习的乐趣。

(三)依托生活平台,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兼具社会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征。小学思品教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生活性,旨在引导小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因此,每一个小学思品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品探究性实践活动。以小学思品六年级上册《我的课余生活》为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创设以班级辩论赛为载体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提前录制好的音频,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班级某位学生的苦恼,他认为自己本身家庭作业就繁重,而课余与周末时间几乎被各种辅导班占据了,丝毫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听完音频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听完这位同学的倾诉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平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音频中学生的苦恼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之后邀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最重要?为了保证学习时间,是否应放弃课余兴趣爱好?”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赛这种互动式的探究模式,以学生自身利益切身相关的话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这一话题的辩论,能够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四)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动态

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虽然有高高的围墙,却阻断不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社会热点问题,进而达到保证思品这一基础性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时效性目标,最终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刻性。以小学思品六年级下册的《可爱的地球》为例,在讲授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说明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地球的破坏行为也在日益加剧,很多地方的人们大量捕杀鸟类和青蛙。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这些行为,并分析出其中的危害。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要从自己做起。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邀请家人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融入思品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结论与展望

在新的形势下,从小学思品课堂这个角度去解读和分析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其中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以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成为研究教育教学较为理想的渠道。从小学思品课堂的角度看,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情感交流;引用生活话题,激发思维碰撞;依托生活平台,开展探究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动态四种途径来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最后,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以生活元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在各个学科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沈馨远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一、地理概述

拟选划的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该海域周边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并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一)海底地貌

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

砂体周围的海底地貌比较复杂。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都很发育。具有代表性的侵蚀地貌是三条侵蚀深槽。(1)由胶州湾口向东偏南方向延伸(中央水道湾外部分),长20km,宽2~3.5km,水深在20m以上,最大水深45m;(2)竹岔岛东西两侧侵蚀深槽,槽底有钙质或铁质胶结物团块粉沙质粘土和粘土质粉沙覆盖,水深均在20m以上。其西支一竹岔水道,流速较大,槽底基岩。东支流速较小,槽底有钙质铁质胶结团块和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和黄色亚粘土覆盖;(3)由赤岛以东海域向西南方向延伸,经小麦岛前延伸到浮山湾、燕儿岛外的深槽。东西向长8km,南北宽最大2.2km,平均1km左右。一般水深22—23m。最大水深为24.5m。底部较平坦,由钙、铁质胶结团块及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覆盖。冲刷沟槽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水道。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第三条沙脊为大竹沙脊,断断续续出现在竹岔水道两侧,由砾砂和中砂组成,分选好。以上三条沙脊都是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长条状沙体,沙脊最高处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在胶州湾口外,每一条沙脊又由许多呈雁行状排列的砂体组成。沙脊上沉积分选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鱼的栖息之地。这些沙体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链。以上是该区显著的海底现象。其他的还有冲刷洼地和水下浅滩、水下堆积平原、水下沙坝等。

(二)海底底质

本区海底底质类型比较复杂,有现代海洋沉积物,也有被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前的陆相沉积,还有晚更新世海侵初期形成的准残留沉积(残留砂)。其海底地貌也比较复杂,海底出露的有基岩或基岩风化壳、晚更新世的黄色粘土、残留砂以及现代沉积的海相层。沉积物类型可划分为13种。

本区海底沉积物分布受海底地形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基本分布规律如下:

1、三条水道区:强流区(最大可能流速为150~160cm/s)的中央水道、竹岔水道为基岩区,其为砾石粗砂带;赤岛、小麦岛和燕儿岛一线南部水道亦为强流冲刷区,冲刷程度稍差一些,有黄色亚粘土,经过改造后形成砂一粉砂一粘土。

2、三条潮流沙脊区:其上沉积的为中砂一中粗砂,分选性好(沙脊的西端好于东端)。其中中砂含量占绝对优势。底质以南沙为中心呈半圆形分布,中心部位为粗砂,在潮流长期作用下,砂粒度粗,分选好,含粘粒很低,粗砂之外依次为中砂、细砂、粉砂和淤泥。由于胶州湾口附近潮流流速大,靠湾口近的区域沉积物较粗,远的则较细,形成半环状分布格局。

3、三条水道、三条沙脊之外分布的主要是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砂一粉砂一粘土。其中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青岛近海,而砂一粉砂一粘土主要分布在薛家岛海西半岛近海和青岛外海。两者来源不同,海西半岛外的砂一粉砂一粘土(不合或含很少贝壳和团块)来自胶州湾。青岛外海的(含较多贝壳和团块)则来自东北向西南向的山东半岛沿岸流和残余沉积物。

4、本区最细的海底沉积物(中值粒径为5—7Φ)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主要分布在湾口潮流通道的东部和南部,说明这里是湾内向外输送物质的主要沉积区。

5、近岸带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波浪控制,中值粒径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沿等深线分布。

6、外海的残余和残留沉积物的分布区,由于泥沙来源不足,未被现代沉积物覆盖。由岸向海扩散的泥沙只影响到赤岛和竹岔岛附近。

(三)水文环境

1、潮汐

本海区平均海面2.42m,最高5.36m,平均高3.80m,最低低潮高-0.70m,平均低潮高l.02m,最大潮差4.75m,平均潮差2.78m,平均间隙4小时40分,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3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46分。为正规半日潮。

2、海流

流向:总体涨潮流向为偏西向,落潮流向为偏东向。

流速:该海区内潮波属于前进波的性质。海流最大流速出现在高、低潮面前约l.5小时;最小流速出现在半潮面前约l.5小时,这一时刻为转流时刻。潮位由低潮面上升到面再回落到低潮面,完成一个涨落过程,流速发生了由大到小再到大再到小,最后达到最大的变化。

3、海浪

波形:本海区以风浪为主,多年平均风浪频率为98%,累年各月风浪频率基本相同,年变幅仅为2%。累年平均涌浪频率为69%,各月平均涌浪频率差别较大,年变幅为36%。

波向:海区各方向均有风浪出现,但多集中在E—SW向和WNW—NNW向。累年以NW向风浪最多,频率为10%。海区涌浪大部分出现在E—SW向,并集中在ESE—SSE方向。其中SE向涌浪最多,年频率为26%。

波高:海区累年平均波高为0.7m,累年平均波高0.1m,平均波高年变化趋势是:上半年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0.9m,下半年逐渐减小12月和1月最小,均为0.5m。就季节变化而言,夏季波高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潮流:海区内的潮流主要受南黄海海州湾外M2分潮无潮点左旋潮波的影响,潮流类型判断数都小于或等于0.5,其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流。该海区的潮流完全受海州湾外为中心左旋潮波的控制,潮流为逆时针旋转。该海区的海流流速和潮流流速都比较大,为强海流区。

余流:海区内大潮期间余流强,最大流速达到267cm/s,小潮期间的余流弱,最大流速只有7.0cm/s。小潮期间表层呈现出左旋环流的形态。

(四)气象

1、气温

该区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1960—1987年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2.5℃,年平均最高气温15.8℃,年平均最低气温9.8℃。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月平均气温25.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6℃,月平均最低气温23.3℃;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0.2℃,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0℃,月平均最低气温-3.3℃。

2、风况

海区春夏两季以ENE—ESE向风为主,其中夏季偏东风最盛,仅E向风的频率达20%。秋冬两季以NW-N向风为主,冬季NW向风尤其多,频率达24%。海区累年平均风速为5.0m/s,累年月平均风速11月份最大,为6.1m/s,6月份最小为3.9m/s。累年平均风力大雨等于8级大风日数为51.7天。

3、降水

海区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732.3mm(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3.8mm(1981年)。多中各月最多降水日数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日最大降水量182mm(1970年9月3日)。

4、雾

本区海雾频繁,夏季是海雾盛行季节,以东南风产生的雾最多。雾多发生在4—7月,4个月约占年平均值的80%,尤以6、7两月最多。雾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天(1997年5月)。

本区的雾一般在傍晚发生,入夜浓度逐渐增加,至次日晨最浓,到中午消失,风大时消失更快。

5、冰冻

砂矿区处于胶州湾口外,冰冻情况不同于胶州湾。受海流等的影响一般不结冰,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有逐渐变暖趋势,湾内很少结冰,矿区更无结冰可能。

6、相对湿度

砂矿区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

7、灾害性天气

影响该海区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风暴潮和台风,出现这种过程若恰遇天文大潮,则海面升高,并且伴随有狂风巨浪,造成沿岸道路破坏,码头被毁,船只沉没,房屋倒塌,良田、果园、养殖场被淹没,同时破坏海上构筑物,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近几十年来影响本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较少。

(五)水环境

该海域盐度变化范围为:31.25~32.01,平均值为:31.77,分布趋势为自岸边向远岸逐渐增高,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该海域海水pH变化范围为:8.15~8.21,平均值为8.20,属正常范围,pH在调查海域的东北角形成一低值区,其余海域呈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化学环境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其中磷酸盐、Pb和Hg含量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一类)。

三、自然资源状况

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不仅是多种鱼虾类的产卵、索饵、肥育场和鱼类洄游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文昌鱼的栖息地,其渔业地位十分重要和敏感。

(一)浮游生物

2001年5月下旬在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的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0属17种,其中硅藻8属15种,占88.2%;甲藻2属2种,占11.8%。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439.9~2218.15×103cell/m3,平均数量为1742.70×103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平面分布呈由西南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近岸海域略高于离岸海域。密联角毛藻属适温范围很广种类,5月下旬在该海区形成优势种,其数量变动范围为1186.42~1681.64×103cell/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75.8~82.3%,其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其平面分布与浮游植物的分布趋势完全相同。由于该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占比例较大,因此多样性指数较低,单纯度较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多,数量较为丰富。是鱼虾类较为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二)鱼卵、仔稚鱼

5月是多种鱼类的产卵期。经调查,该海域获得鱼卵的有7个种类,隶属于4个目7个科。鱼卵的种类组成均为浮性卵,其数量基本呈北高南低趋势,并以鳀鱼卵的数量最多。从浮性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可看出,胶州湾外海海砂开采水域是多种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场。

但2001年5月上旬的调查中未采到仔、稚鱼。5月份下旬调查时,正值大部分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时期,因此捕获的各种鱼类种群结构中,幼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体重很小。

(三)渔业资源

鱼类是海洋经济动物资源的主体,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在资源更新中可持续提供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高蛋白食品。中科院刘瑞玉院士(1992年)在《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一书中指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栖息的鱼类约有100多种,其中暖温性种占61%,暖水性种占23%,冷温性种占17%,优势种有斑鰶、梭鱼、青鳞鱼和牙鲆,其它优势种有赤鼻棱鳀、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鳀、长蛇鲻、黄鲫、带鱼、焦氏舌鳎、白姑鱼、长绵鳚、黄姑鱼、短吻舌鳎、油魣、绿鳍马面魨、鲈、银鲳、木叶鲽、皮氏叫姑鱼等,23种鱼构成渔获尾数的96%。尽管近10年来渔业资源的数量、优势种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种类组成应该说相对较稳定的。

每年从5月开始有多种鱼类先后进入胶州湾及沿岸海域产卵、索饵、育肥。5月和6月产卵繁殖的鱼种分别达到26种和36种,为该海域鱼类产卵盛期。另外,8月份水温高时,分布于南方的暖水种通过湾口进入胶州湾;10月份水温下降后,暖水种又开始离开。所以,胶州湾口外水域不仅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和索饵、育幼场所,还是暖水种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中,共捕获鱼类29种,分别属于27个科,29个属。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底拖网浮拖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总资源量为317577Kg,其中玉筋鱼占第一位资源量为306503Kg,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930Kg,占总渔获量的94.3%;方氏云鳚居第二位为6554Kg,蓝点马鲛居第三位为1153Kg,青鳞鱼居第四位为1088Kg。其它种类的资源量均在400Kg以下。底拖网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底层鱼为主,但资源量很低,总资源量仅为808Kg。调查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15种,优势种为口虾咕,单位小时网获量为11.6Kg,占总渔获量的27.3%;其次为双斑鲟,单位小时网获量为5.5Kg,占总渔获量的15.2%;长蛸居第三位,单位小时网获量为4.6Kg,占总渔获量的9.9%。无脊椎动物动物的总资源量为4033Kg。说明该海区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场所。

由于不同季节水温变化,在鱼类组成特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亦会导致各个月份鱼类资源量的变化。随着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许多鱼类开始陆续进入调查海域产卵繁殖,资源量明显上升,5月份形成了春季渔汛期,7月资源量达到最高峰。

(四)文昌鱼资源

文昌鱼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动物之一,我国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俗称蛞蝓鱼,隶属脊索动物门,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文昌鱼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常倒卧潜居于海底,前端露出沙面,进行滤食。文昌鱼栖息海区的水深为8~15米,盐度为21~31.6,不能忍受盐度低于15的海水。该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学单位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文昌鱼主要分布于厦门刘五店沿海水域。曾经因在该水域形成文昌鱼渔场,而闻名全球,但70年代以来,已形不成渔业,年产量仅数十公斤,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建筑和围垦所造成的渔场环境恶化,使原来的沙质海底覆盖了淤泥,致使文昌鱼大量死亡和迁移。

青岛市沿海也有文昌鱼分布。由于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加之胶州湾外前海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文条件稳定,属一类水质,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该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基础饵料丰富,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

1999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在该区域调查得知,该区文昌鱼密度变化范围为1~30尾/m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0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文昌鱼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7~27尾/m2;另据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6月15日用老牛网拖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东部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多,并以南沙水域为高密度分布区。在拟建保护区海域的8个调查站中,采捕到文昌鱼的站有4个,占50%。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1.35尾/m2。(详见下表)

综上所述,该区域文昌鱼分布较密集,是青岛文昌鱼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表胶州湾外拟建保护区海域文昌鱼资源数量分布

站位

渔获量

尾数/10m

体长分布范围

mm

平均密度

尾数/m2

2

---

---

3

---

---

4

5

30~41

0.5

5

---

---

6

20

28~41

2.0

7

19

28~43

1.9

8

10

26~42

1.0

10

(注:本资料为2001年6月15日调查结果)

四、我国保护区建设发展状况

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己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海洋和海岸保护区通过控制干扰和物理破坏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海洋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遗传资源。为了海洋物种和生态系得以维持延续,必须既保护生态过程,又保护遗传种质资源。

1988年7月,中国确立了综合管理与分类型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规定“林业部、农业部、地矿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负责管理各有关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月份,国务院又确定了国家海洋局选划和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职责。1989年初,沿海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国家海洋局统一组织下,进行调研、选点和建区论证工作,选划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等五处海洋自然保护区,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991年1O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在这期间,一批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相继由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完成规划并经国家海洋局和地方政府批准建立。

2、青岛市自然保护区概况

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海洋科研教学基地,是我国唯一的“海洋科技城”。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发展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16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3%。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1.1%。

但是,随着青岛市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加,我市近岸海域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我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2001年3月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市级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保护区包括灵山岛本岛及小牙岛外缘海域,总面积32.832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沿岸海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立保证了灵山岛海珍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青岛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海水养殖苗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1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约O.17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岛屿及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它将有利于青岛市国家级生态系统示范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五、建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文昌鱼是暖水性潮下带名贵珍稀小型头索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其中,前海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该区域水质良好、砂体有机质含量高,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但由于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该海域从事偷采海砂等违法活动,严重破坏了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对文昌鱼资源造成毁灭性损害。为此,需尽快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遏制破坏行为。

建立青岛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既能够保护文昌鱼的栖息环境,保护我市珍贵的海砂资源,防止海岸带的侵蚀,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空间;又可以强化污染源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加速我市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为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提升青岛城市的整体形象。

2、可行性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该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质优良,水文条件稳定,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基础饵料丰富,底质环境优越,适宜于文昌鱼的栖息繁殖,同时也是多种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和繁殖场所,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从保护该拟选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该区域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角度出发,具有建立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有利条件,而且建区的条件也较为成熟,建立保护区是可行的。

六、现有基础与保障条件

我市的海洋执法队伍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海上监管能力,具备了建立保护区的管理基础;同时,该海域距离青岛距离较近,可以进行陆上巡回监管,有利于减少保护区建设上的投入,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市已经选划建立了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在保护区的选划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2000年起,我局对拟选划海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调查工作,对该海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工作提供了较详实的基础资料。

七、拟选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对象

拟选划的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域。

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为文昌鱼及其生存环境,以及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和其他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使该海域及临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天然状态。

八、保护区管理设想

文昌鱼属底栖物种,只要禁止在该区域及临近海域进行底拖网作业和采挖海砂等破坏行为,即可达到保护文昌鱼和渔业资源的目的。因此,该保护区的管理可依靠我市渔政和海监队伍,对其实施巡视管理,而不必再行建立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规划、强化保护、科学管理。做到:物种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保护区管理和渔政管理相结合,巡视管理与科研监测相结合。根据海域的生态特点和保护需要,制定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计划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公众保护意识教育工作,切实保护该区域的文昌鱼及其他多种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和地质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九、建区进度安排

1、市政府同意建区意见后,立即组织专家对海域及周边海域进行实地探测和专项调查(包括水环境、底质环境、水文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地貌等调查),经分析对比后,确定保护区具置、范围及保护对象,划分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

2、编写“建区论证报告”,绘制相关图件准备拟建保护区的照片、图件、录像带等资料。

3、组织各相关部门专家,对“建区论证报告”进行评审。

以上工作将在2个月内完成。

4、依据“建区论证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向市政府上报建立文昌鱼珍稀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市政府同意建区后即可建立保护区。

5、经政府批准建区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保护区位置、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功能区划等进行公告,并勘界划界,落实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施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