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总体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6: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总体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总体方案

篇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旅游强县的目标,抢抓机遇,拓宽思路,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观光旅游水上通道,增强旅游业发展支撑能力,促进全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这次湿地乐园通道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湿地通道疏浚、桥梁拆除、航标设置等。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2009年12月15日至2010年5月1日前完成码头至码头航道建设;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码头至王庄水上森林公园、王庄水上森林至码头以及沿线湿地观光通道建设。建设期间,共计投入水上挖掘机1台、大型清淤船15艘、运料船18艘。

(一)通道设计标准。码头至码头,按照水深2.5m以上、宽90m的标准设计施工;码头至王庄水上森林公园、王庄水上森林公园至码头以及沿线湿地观光通道,按照水深2m以上、宽60m的标准设计施工。

(二)桥梁拆除标准。按照湿地公园通道建设要求,由镇按宽90m、深2.5m的标准拆除;巩楼桥、王庄桥由新湖乡按宽90m、深2.5m的标准拆除。

(三)航标设置。湿地通道建设完成后,对一般航线设置简易航标,对重要航道设置永固性航标。

(四)资金筹措。湿地通道建设资金由县交通局具体负责筹措,桥梁拆除资金由桥梁所在乡镇先行垫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沙、石等淤积物由县交通局负责处置,各有关乡镇和部门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其销售资金全额上缴县财政审核后,再全额拨付到县交通局,并全部用于通道建设。乡镇桥梁拆除资金由县交通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三、职责分工

(一)县交通局具体负担湿地乐园通道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京杭运河复航货运线路的统一规划,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迅速进行通道疏浚、航标设置等工作,严格机械管理,确保尽早通航。

(二)桥梁拆除由镇、新湖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要保证在2010年1月25日前全部拆除完成,确保湿地通道建设顺利进行。

(三)湖管理局管理局、湖管理局黄河河务局、县河道管理局负责做好工程建设配合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趁机非法开采行为,同时加强现场监督,确保防洪安全

(四)县水产局负责湿地通道建设区域内捕捞养殖设施的清除工作,并制止航道内的一切捕捞作业行为,搞好船网登记。

(五)县财政局负责做好湿地通道疏浚过程中淤积物处置资金的登记审核等工作,并确保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

(六)县公安局负责做好湿地通道建设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对拒绝、阻挠、妨碍航道建设,特别是暴力抗法行为,依法及时从严、从重予以打击。

(七)沿航道各乡镇政府要协调沿岸各村主动配合,尽早完成各自辖区内围网等障碍物的清理,无偿提供施工临时用地、运输便道,并及时做好辖区内宣传、稳定工作。

(八)国土、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有关乡镇、部门要正确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按照责任分工和本方案的要求,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层层细化,落实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实效。对工作被动、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

篇2

关键词: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综合分析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 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 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某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 在70m 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 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x50mm 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18x50mm=900mm 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笔者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1.9 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 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 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笔者曾遇到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2.13 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这一类问题我觉得搞清楚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某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15d,这是合理的。

六、关于地下室墙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2.1 条规定,墙在二a 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 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02 第9.2.4 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 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 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 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

七、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笔者建议纵筋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JGJ3-2002 第7.1.2 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 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 的剪力墙。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高厚比为7.9 倍及8.1 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0.4%,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0.2%。)因此笔者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其二是关于小墙肢JGJ3-2002 第7.2.5 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5 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因此笔者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3 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篇3

一、建设方案总体设计的主要工作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一般要抓以下七项工作。

(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方案。

(2)编制主要工程项目一览表,对表中各分项目或单项工程提出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3)主要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项目选址(包括外部配套条件)。

(5)原材料与各类投人物的供应、运输与储存方案。

(6)总图运输方案。

(7)对公用专业提出方案设计的统一技术措施。

二、对建设方案分项设计的要求

应明确项目研究范围,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或称主项表),作为研究和分工的基础,避免漏项,并对各分项设计提出要求。

(一)各生产装置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要用文字和图表,提出对各主要和辅助生产装置的建设方案设计要求,以便开展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工艺流程方案设计与主要设备计算及选型一般同时进行。有时决定了生产工艺技术和规模,也就决定了主设备的参数。有时选择某项主设备,就等于选择了某项工艺技术。因此,凡是在建设 方案总体设计过程中已经明确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问题,应作为条件向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人提出。

各生产装置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例题8:各生产装置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中,工艺流程方案设计与主要设备计算及选型( )。

A、先工艺后设备

B、一般同时进行

C、先设备后工艺

D、无直接关系

答案:B

(二)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等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指的是主要生产装置和辅助生产装置以外的所有配套装置和工程。

例题9:不属于公用、辅助及场外配套工程的是( ):

A、给水排水工程

B、科研和分析化验工程

C、供电与通讯工程

D、节能与节水工程

答案:D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在确定配套装置和工程名单,编制工程项目一览表时,尽量不要漏项,以免低估投资和影响下一步工作。确定各项配套装置和工程的名称后,应逐一对他们分别提出建设方案设计要求。服务性工程的建筑面积和标准,由咨询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以及服务人数等因素确定。

确定项目配套装置与工程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生产需要。应按照生产的要求,考虑项目配套装置与工程。需要分期建设的装置与工程,应留有发展余地。

(2)适应已选定的场址。在已选定的场址的范围内,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地下管网的位置。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4)经济合理。

例题10:确定项目配套装置与工程的基本原则:( )。

A、经济合理

B、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C、适应已选定的场址

D、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E、满足生产需要

答案:A、B、C、E

(三)主要厂房和生产装置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过程中,对主要厂房、生产装置,大型或关键塔、罐、工业窑炉等建、构筑物应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其建筑特征(面积、层数、高度、跨度),结构型式(含基础和抗震),特殊要求(防火、防爆、隔音、隔热、安装、构件运输等),以及水、电、气、照明、通讯、空调、电梯、消防等的配套。这部分工作需与总图和土建专业设计相结合而得以最终完成。涉及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主要有:

1.选择工业厂房建筑的层数和层高

根据生产性质和工艺的要求,选择单层或多层厂房。

2.生产装置、厂房 (车间) 的平面布置和柱网

3.充分利用厂房的体积和面积

在不影响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厂房的体积和面积,可减少建筑投资和占地。

4.计算厂房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有:建筑面积,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的比重;每个生产工人所占的生产面积;单位设备所占的生产面积;单位产品产量的占地面积等。

投资项目分解为各主要和辅助生产装置、车间和公用、辅助工程分项目,以及厂内外其他必要分项目后,应编制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表中应按需要列出厂房、生产装置和工业窑炉等建、构筑物的主要特征。

例题11:建设方案总体设计过程中,对主要厂房、生产装置,大型或关键塔、罐、工业窑炉等建、构筑物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其( )。

A、建筑特征

B、结构型式

C、特殊要求以及水、电、气、照明、通讯、空调、电梯、消防等的配套

篇4

关键词: 大跨钢结构;优化设计;概念设计;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76-020 引言

大跨空间钢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近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但缺少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作者正是基于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大跨空间钢结构的综合优化指标的探究。

根据现代设计法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设计方案选优最重要的环节,作者受到土木工程结构“概念设计” [4][5][6]理论的启发,应用了“系统设计法”的思想,大胆尝试利用AHP模型构建了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 “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从系统整体角度来综合评价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利用相关算法和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计算,获得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选优。

1 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并根据对一定客观事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出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并通过各层次的分析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7]。

本指标的AHP模型共分四层:总目标层(A),分目标层(B),准则层(C)和基础指标层(D)。

A1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体系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原则,结合我国大跨空间钢结构发展的现状,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对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它是根据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的特点,优化设计的思维和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B1经济性:大跨结构和其他建筑一样,产品的投入,能源的消耗等伴随着它整个生命周期。所以经济是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保证结构在规定条件和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结构适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入费用,能源消耗等经济指标。

B2先进性:大跨空间钢结构的先进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它主要表现在:重视结构选型,择优选用与建筑所在地环境适应性好,能与建筑空间艺术形象高度融合且经济的结构形式;便于施工,满足大跨建筑适用性的要求等。

B3可靠性:应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经济合理地满足下列要求:能承担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防灾能力(尤其对于火灾和地震);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能保持必要的稳定性;在正常维护情况下,具有设计所要求的耐久性等。

C1全寿命费用:主要包括初始建设时期的一次性投入,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大跨结构多为一次性造价较高。从近些年的工程实践看,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耐久性差等原因,造成大跨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不花费大量费用进行维护和改造。所以大跨结构的经济优化设计应当以全寿命费用为其优化目标,不光包括一次性造价,还应包括维护费用。

C2结构选型与布置:作为结构设计的首要内容,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应当依据大跨结构的美观要求,建筑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荷载情况,结构的几何体形等进行确定,使选择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尽量受力明确合理,荷载传递路线简洁直接,结构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并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C3适用性:对于大跨空间钢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基本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强调平面与空间的整体效果。

C4安全性:指大跨钢结构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能保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C5耐久性: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在设计基准期内正常维护情况下,满足安全及正常使用要求,主要从材料的耐久性能和维护方法考虑。

D1 一次性造价:指初始建设时期各项费用总称,主要包括设计费用,建材费用,施工费用等。选择施工复杂度小的方案可以缩短施工的工期和降低一次性造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D2 维护费用:指在大跨结构全寿命周期中,保证其正常的建筑功能的日常维护维修费用,可能的改造费用和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及维修加固费用。

D3美学功能: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于大跨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跨结构多为结构外露型建筑,所以结构美观不仅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且要求结构的形式与建筑空间艺术形象能高度的融合。

D4几何体形:大跨结构主要是利用其几何形状来抵抗外力作用,所以几何体形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量选用几何形状与外荷载作用相适应,结构受力合理,传力直接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的结构。

篇5

1.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2结束语

篇6

李志强,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山西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等。主要从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西省“百部(篇)工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6项。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开启了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山西依然面临着总量扩张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重型化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超负荷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低成本扩张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等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山西的必然选择。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全省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顶层设计、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主要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渐次展开,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成立

为切实加强领导,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省委、省政府及时成立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并编制《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按照规定,省转型综改办作为常设机构设在省发改委。在省转型综改办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面统筹、谋划、推进、协调转型综改试验的方案研究、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同时,各地市和部分试点县均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积极推进各地的转型综改试验工作。

二、转型综改试验总体方案获批

在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意图基础上,立足山西实际,与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由山西省转型综改办牵头编制《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编制山西转型综改试验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等12个专项实施意见。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及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山西省政府于2011年7月28日将《总体方案》与12个专项实施意见上报国家发改委。2012年8月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2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三、转型综改试点县行动方案通过论证、专项行动方案获批

转型综改试点县行动方案通过论证。省转型综改办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部署,在各市申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太原市尖草坪区、大同市灵丘县、阳泉市郊区等11个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市、区)和盂县、长治县、右玉县等11个市级转型综改试点县(市、区)等“一市两县”名单。山西各市在2012年进行不同的“先行先试”探索工作:太原市——森林同城美化“两山一河”,大同市——积极申报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忻州市——年底前完成五台山上市前期准备,吕梁市——综改项目储备总投资额超万亿元,运城市——跨区域合作打造“黄河金三角”,晋中市——重点推进晋中太原同城化,晋城市——加快筹建海关申请设出口加工区,长治市——保护环境多修路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朔州市——以“大通道”为轴打造“东部新区”,临汾市——建设百公里汾河打造生态经济走廊,阳泉市——做好行政改革给县区“放权”。

转型综改专项行动方案获批。省转型综改办对省直部门的转型综改试验专项行动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工商行政管理专项行动方案(2012年)》《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2年)》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旅游业专项行动方案(2012年)》等转型综改试验专项方案(2012年)获批。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有序推进

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设立以来,山西省不断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以试点带动方式,按照“一市一园”“一县一企”原则,先后确定12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产业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文件,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山西(太原)国际陆港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山西国际陆港园区物流中心等一批山西省重点建设的物流中心加速改扩建。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契机,提出了山西特色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从2011年初开始,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城乡规划编制、城市扩容提质和“百镇”建设工程三项重点工作。目前,“一核一圈三群”六项规划编制已初步完成,其他两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积极推进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为龙头的“2+10”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省政府部署实施“4+2”污染减排指标考核工作,新的考核指标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行。“蓝天碧水工程”范围从现有11个省辖城市、32个县(市)扩大到11个省辖市、66个县(市),并将原来36项考核指标合并调整为13项。

篇7

正如国务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所言,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尤其是自贸区在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方面更是被寄予厚望。“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自贸区要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等。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不过,正是基于自贸区目前还只是试验田,其总面积只有28.78平方公里,因此就自贸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来说,还是相对有限的,不会对股市大局构成影响。其影响总体上只是局部性的,尤其是以上海本地股为主。

从目前的舆论来看,股市对自贸区的正面影响谈论得比较多。但实际上,自贸区的建立对股市也存在负面影响的一面。比如国务院的“总体方案”明确表示,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与此同时,在证监会出台的支持自贸区资本市场建设的五项措施中,其中的第二项措施是,支持自贸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其中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可见,不论是国务院的“总体方案”,还是证监会的支持性措施,都为国内资金投资境外证券期货市场打开了大门,这势必造成国内资金的外流,对A股市场起到一种资金分流的作用。

而且自贸区放开了一些原来外资不能参与经营的领域,如此一来,外资对这些领域的经营,势必对国内同类公司构成冲击。如在自贸区这次对外资开放的商贸服务领域,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并且在首批进入自贸区的25家企业中,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百视通与微软共同组建的一家从事游戏开发的合资公司,微软Xbox或借道落地,这将对国内同类公司构成一定的冲击。

当然,自贸区的建立总体上是有利于上海经济发展的。因此,自贸区的建立对上海本地股构成较大利好。不过由于自贸区概念股在自贸区挂牌前已经遭到市场的爆炒,因此在自贸区正式成立后,继续对自贸区概念股进行大规模爆炒的可能性不大,但自贸区概念股后市会出现较大的分化。那些由于自贸区设立确实能够从中获得较大受益的上市公司,在经过短线的回调后,后市存在的机会相对较多。如在自贸区或周边有大量土地的公司海博股份、锦江投资、浦东金桥、中储股份;参与自贸区建设开发的公司外高桥、陆家嘴、浦东建设;物流仓储和运输类公司,如:上港集团、东方创业、新宁物流、交运股份;进入自贸区内开办公司或开展业务的公司如百视通、东方明珠等。

篇8

【关键词】施工过程;绿色施工;管理;发展

1 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思想指导下,发达国家开始探索实践绿色施工,日、美、德等发达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使得绿色施工的发展得到了制度保障。进入21 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我国建筑业界对绿色施工有了新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首先提出了绿色施工倡议,认为绿色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施工的实现不仅单纯依赖绿色施工技术,同时需要全面考虑施工现场场地环境、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因素。当前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建筑企业,但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只注重按施工合同、图纸和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各项目标,只关心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而较少涉及绿色施工。

2 绿色施工概念

什么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导则》中绿色施工的含义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中绿色施工的含义为: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综上所述,本文将绿色施工定义为: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四节一环保”,通过科学管理和实施有效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从而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的施工方式。

3 绿色施工管理

从绿色施工的定义可以看出,实现绿色施工要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二者缺一不可。但定义中将科学管理置于技术进步之前,说明科学管理比技术进步重要,其包含的实质内容也是管理重于技术。《绿色施工导则》中绿色施工要点之一的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和评价管理五个方面,下面从这些方面重点阐述如何进行绿色施工管理。

3.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就是设计并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施工整体目标,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参建各方在建设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地参与到绿色施工过程中,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3.1.1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设立两级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总体负责项目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一级机构为建设单位组织协调的管理机构(绿色施工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二级机构为施工单位建立的管理实施机构(绿色施工管理小组),主要成员为施工单位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协力单位。建

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应分别作为两级机构绿色施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②各级机构中任命分项绿色施工管理责任人,负责该机构所涉及的与绿色施工相关的分项任务处理和信息沟通。③以管理责任人为节点,将机构中不同组织层次的人员都融入到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管理。

3.1.2 任务分工及职能责任分配。①管理任务分工。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对各参建单位的管理任务进行分解。管理任务分工应明确表示各项工作任务由哪个单位或部门(个人)负责,由哪些单位或部门(个人)参与,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跟踪调整完善。②管理职能责任分配。

3.1.3 建立项目内外沟通交流机制。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应建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沟通交流机制,使得来自项目外部的相关政策,项目内部绿色施工实施执行的情况和遇到的主要问题等信息能够有效传递。

3.2 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主要是指编制执行总体方案和独立成章的绿色施工方案,实质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

3.2.1 总体方案编制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管理实施的效果,要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就必须将绿色施工的思想体现到总体方案中去。同时,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在进行方案编制时,应该考虑各参建单位的因素:①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编制工程概算和招标文件时,建设单位应明确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应组织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等工作。

②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内在联系,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将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专业进行综合,使建筑工程设计和各专业施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便于施工单位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同时,在开工前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单位作整体工程设计交底,明确设计意图和整体目标。③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理责任,审查总体方案中的绿色专项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实行代建制管理的,各分包单位应对管理公司负责。

3.2.2 绿色施工方案编制实施。在总体方案中,绿色施工方案应独立成章,将总体方案中与绿色施工有关的内容进行细化。①应以具体的数值明确项目所要达到的绿色施工具体目标,比如材料节约率及消耗量、资源节约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控制水平等。②根据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各阶段绿色施工控制要点。③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列出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实施措施,如节能措施、节水措施、节材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等。④列出能够反映绿色施工思想的现场各阶段的绿色施工专项管理手段。

3.3 实施管理

实施管理是指绿色施工方案确定之后,

在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

3.3.1 绿色施工目标控制。建设项目随着施工阶段的发展必将对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为了保证绿色施工目标顺利实现,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①目标分解。绿色施工目标包括绿色施工方案目标、绿色施工技术目标、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可以按照施工内容的不同分为几个阶段,将绿色施工策划目标的限值作为实际操作中的目标值进行控制。②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定期将实测数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当发现偏离时,及时分析偏离原因、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纠正行动,实现PDCA 循环控制管理,将控制贯穿到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之中,直至目标实现为止。

3.3.2 施工现场管理。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消耗浪费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绿色施工整体目标能否实现。绿色施工现场管理应包含的内容有: ①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将绿色施工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交底,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②制定管理计划。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绿色施工管理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相互间、现场与外界(项目业主、设计、政府等)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与方式。③制定专项管理措施,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④监督实施。对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要确保贯彻实施,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分析未能达标的原因,提出改正及预防措施并予以执行,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4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贯彻执行ISO14000 和OHSAS18000 管理体系,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并编制突发事件预案,设置警告提示标志牌、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3.5 评价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应建立评价体系。根据绿色施工方案,对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应由专家评价小组执行,制定评级指标等级和评分标准,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判定绿色施工管理效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方案、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优化。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

4 结语

绿色施工作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和接受。如何推动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依据因地制宜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 号)[Z].

[2]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_513-2008)[S].

[3]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124-127.

篇9

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制度安排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或经济体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定,成员方降低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形成的自由贸易区域,以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且成员方之间的互惠力度通常要高于WTO 最惠国待遇,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内,划出特定区域,该区域享受境内关外待遇,通常实行较为宽松的海关监管政策和较为优惠的产业支持政策,如海关保税监管、进出口快速通关、产业负面清单制度、企业注册流程简化、税收优惠、投资便利等,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福建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期挂牌成立的还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文简称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区地理范围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州片区、平潭片区、厦门片区,其中: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涵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资金流动的自由化。目前中国大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一线放开”是指自贸试验区与境外实现贸易自由化,海关监管相对宽松、减免相关税费,并鼓励在区内创办新兴产业、鼓励在政策制度上先行先试。“二线管住”是指针对自贸试验区与国内非自贸区之间的货物流动与要素流动,实行相对严格的海关监管、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

二、闽台经贸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闽台经贸发展概况

2008 年之后,两岸迈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2008年两岸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2014年增至1982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53%,年均增长9%。其中,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迅速增长,2008年为1033亿美元,2014年增至1520亿美元,进口额常年是出口额的3―4倍,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由2008年的774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057亿美元(见图1)。同期,两岸的投资合作也稳步增长,中国大陆实际利用来自台湾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由2008年的1899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2018亿美元(见图2)。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闽台贸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2010-2014年福建省与台湾之间的进出口总额由488亿美元增至1243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079亿美元增至3821亿美元,进口额由409亿美元增至8614亿美元,福建对台贸易总体呈现逆差。从所占比重来看,福建对台湾进出口额占福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2014年为701%;福建对台湾进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对台湾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不高,2014年为627%,说明闽台之间的地理临近优势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并未充分显现。

目前,福建已建成六个台商投资区,涵盖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发展两岸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并引进台湾有关交易制度,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与此同时,厦门已成为台湾商品分销大陆的重要中转地,并计划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中心。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1货物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将积极推进闽台通关合作机制,包括:在货物通关、进出口贸易统计、原产地证明、检验检疫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闽台海关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对台湾运往自贸区的农产品、水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优化部分从台湾进口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审批程序;自贸区还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施无纸化通关和企业自主报税。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套政府部门的“单一窗口”建设,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电子化支付结算(例如:企业网上银行、企业手机银行)、资金归集、企业电子化汇款、企业结售汇、电子化监管申报、电子化单证处理、进出口贸易融资等。

2新型贸易方式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鼓励自贸区企业尝试新型贸易方式,包括: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积极发展动漫产业、信息产业、供应链管理、飞机维修等新兴服务业。此外,自贸区还支持汽车平行进口和跨境电子商务,并努力完善配套跨境电商的海关监管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税收制度和物流系统。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套上述新型贸易方式,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大宗商品衍生交易、交易所会员之间的资金清算、配套飞机租赁的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国际保理、配套跨境电商的支付结算等。

3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

根据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自贸区将在运输、通信、医疗、旅游等行业继续扩大对台开放。该方案允许来自台湾的服务提供者在自贸区设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开办通信类业务、旅游类业务、船舶管理和海员外派业务、建筑和工程技术类业务。该方案还鼓励来自台湾的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专家技术人员、医疗人员在自贸区内执业。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针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特别是自然人流动,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个人电子支付结算(例如:个人网上银行、个人手机银行、配套微信支付、配套支付宝、配套APPLE PAY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个人跨境汇款、个人结售汇、工资等。

4承接台湾先进产业带来的机遇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支持来自台湾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区内集聚发展,同时鼓励区内的知名企业赴台湾投资,推动两岸产业链融合发展。福建自贸区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服务业(如物流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海洋产业(如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研究)、现代农业、旅游业等方面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拓展的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产业链融资、投资银行业务。

三、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账户管理体系创新的影响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要求在自贸区内执业的商业银行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人民币涉外账户的管理机制,有效促进跨境贸易和企业投融资的结算便利。

上海自贸区在商业银行账户方面的设计理念是“分账管理、离岸自由、双向互通、有限渗透”。具体而言,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可以办理企业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不能办理企业证券投资以及个人跨境投资等资本项目下的跨境业务,也不能办理现金业务。

福建自贸区将效仿上海自贸区的商业银行账户设计理念,让区内资金实现一定程度的离岸自由,对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监管,这对商业银行的账户系统和账户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是一系列促进外币资金自由流动的政策举措,是促进自贸区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一项金融配套政策。根据国家这一政策,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允许区内的商业银行在一定限额内试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从境外借入本外币资金。自贸区内的商业银行还可以为客户办理跨境支付业务、新台币兑换业务,为FDI项下的外汇资本金办理意愿结汇业务,为跨国公司办理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这一政策措施的实行对商业银行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商业银行可以在更大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本外币资金跨境运营以及外币汇兑业务,同时也对银行的国际业务水平、海外分支机构网络、跨境支付结算系统、资本项下的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金供求的相对均衡,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然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难以在个别区域内进行封闭试点。如果仅在自贸区范围内试行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出现利率“双轨制”,并造成一系列难以把控的套利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目前,福建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尝试主要是允许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为企业和个人办理大额可转让存单业务。

篇10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转贴于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