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处理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处理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危机;“皖毛毛”
近来,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危机处理能力,导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品牌在遇到危机时瞬间毁掉。合肥“皖毛毛”公司曾是安徽省知名民营企业,但在2007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几天内就倒闭了,这其中的教训提醒民营企业必须重视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皖毛毛”事件回顾及产生原因
合肥皖毛毛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专门从事速冻食品的生产,多次被当地工商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光彩之星”、“先进私营企业”、“诚信经营企业”等称号。2007年6月,该公司将过期粽子拆开后重新包装上市,被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工厂被封,账号被冻结。从被举报造假到工厂被封仅用3天时间,一个昔日的省内名牌民营企业就倒闭了。
“皖毛毛”事件绝非偶然,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企业缺乏品牌维护意识。“皖毛毛”公司是靠手工汤圆沿路叫卖起家的。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从沿路叫卖到成立公司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企业长大了,市场做大了,产品质量却放松了。“致富思源不忘本,富而思进求发展”这一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而忘记老百姓的企业必定会被市场抛弃。据相关资料报道,在2006年端午节前,国家质检总局曾紧急粽子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其中“皖毛毛”公司及其生产的白米粽产品就在其中。但这并没有引起“皖毛毛”公司的重视,2007年,“皖毛毛”最终为忽略产品质量问题付出惨重代价。
(二)企业遭遇危机时员工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皖毛毛”事件的发生凸显企业员工关系的松散,据说“皖毛毛”事件的举报人就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当然我们不能怪员工对企业的无情,也许正是该员工无法忍受企业欺骗消费者才使他最终做出如此举动。但试想一下,一个员工关系非常融洽的企业,出现欺诈消费者的事件后,员工所做的首先应是劝阻当事人而不会是举报,在内部解决问题而不是曝光于民众面前。而公司被封后,更加显现出员工关系的紧张,52名员工由于担心工资无法兑现,从2007年7月2日起多次到合肥市包河区政府上访,并于7月9日向包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
(三)企业缺乏处理危机的能力。企业怎样处理好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对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而“皖毛毛”公司在这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皖毛毛”公司粽子事件曝光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其拿出应急措施,但企业面对危机竟不知从何处理。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该事件,企业失去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这表现出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束手无措,更谈不上如何处理了。
二、“皖毛毛”事件给民营企业如何处理危机带来的启示
“皖毛毛”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大力加强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公关意识的培养。公关意识是指企业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塑造形象,争取公众理解、支持的观念和思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家不仅要有敏锐的经济头脑,执着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企业家是否具有公关意识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抢得先机、迅速占领市场并最终取得胜利。因此,民营企业家接受系统的公关教育,树立公关意识,注重公共关系的培养,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氛围。同时,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全员公关教育,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在企业内部要敢揭自家短,在企业外部要积极维护企业形象,自觉把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篇2
1加紧开征燃油税
征收“燃油税”是国际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用于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方法。虽然征收“燃油税”是与国际接轨的通常做法,但由于当时国内的环境、时机条件等诸多因素不成熟,致使“燃油税”尚未出台,而“燃油税”难以出台的理由就是油价太高。面对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和国内石油消费持续增长,以及实施“燃油税”后可能引发的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国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十几次宣布“燃油税将择机出台”。但遗憾的是,这个“机”始终没来,而石油价格却不以人的意志而继续向上攀升。我们认为,油价攀升到了一定阶段,高油价就应该成为“燃油税”开征的催化剂,而“燃油税”开征则是应列石油能源危机的良策和主要措施之一,长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阵痛,“燃油税”应在近期加紧研究出台。“燃油税”的开征,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1)有利于减少石油进口的依赖;
(2)有利于石油能源战略储备;
(3)有利于缓解石油能源危机;
(4)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5)有利于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和石油危机忧患意识;
(6)有利于环境保护;
(7)有利于新型能源的研制开发
(8)有利于汽车工业研制节能型低油耗汽车。
当然,开征“燃油税”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可能引发物价上涨,税负不公,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问题及规费征收人员安排等诸多问题。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长远战略目标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加以解决的。若采取诸如“燃油税”税率下调或采取油价上扬,税率浮动政策,以及对出租、公交、农林等返税政策,至于规费征收人员安排岗位转换到税务部门,收费也好、收税也罢,同样需要增加人员去管理和征收,而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问题则可以完全解决。开征“燃油税”,势在必行。开征“燃油税”是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的战略决策。
2调整汽车产品结构,对大排量汽
车实行限停政策汽车油耗约占石油能源消费的6o%以上。目前,我国的大排量汽车需求急剧上升。为此,国外汽车生产厂家发现了这一商机,把自己国内滞销的大排量汽车向我国倾销。国内一些生产厂家也纷纷上马生产大排量汽车,来争夺国内汽车市场。大排量汽车的大量上市,增加了石油能源消费。许多民营加油站已到了无油可加的境地,石油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限速标准可以看到,在我国大排量汽车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国高速公路大都为一级公路,在任何路面行驶稍微一加油就会超速,公路上的电子测速装置便会捕捉到超速车辆,而超速除了危害性增加外还要受到行政处罚,为此迫使大排量汽车只能在中速或低速状态下行驶,但相对油耗而言却有增无减。而城市道路限速在每小时6o公里以下,加上道路狭窄拥挤,塞车严重,等候红绿灯H寸间过长及红绿灯设置过多等因素,致使大排量汽车平均时速还不到30公里,整车效能根本无法发挥,而油耗则居高不下。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石油能源消费而言,还是道路交通状况而言,大排量汽车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限时、限制、限量、限产、限额和停止生产大排量汽车和进口大排量汽车。从长远目标看,这是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的战略性决策,建议国家对汽车工业应尽快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在生产环节上,对油耗低,达到节能的车给予生产企业所得税上的优惠;在销售环节上,对销售油耗低,达到节能汽车的商家给予营业税上的优惠;在使用环节上,对购买低油耗的车主给予车购税或车船使用税上的优惠,并在燃油税征收上给予适当优惠;生产环节上,销售环节上和使用环节上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以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节能减排的汽车产品。
3大力支持新型能源汽车发展
随着石油能源的日渐枯竭,汽车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能、生物能、温差能等新型能源正在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尚未进入市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日前,我国新型能源汽车已在上海试制成功,这种以氢气为原料的氢气发动机实现了完完全全地无污染零排放,从电视中看到,汽车排放的水甚至可以饮用,然而令人遗憾地是这种新型氢燃料汽车目前尚没有一部相应的国家标准。虽然上海已花巨资筹建了氢气加气站,样车也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发放牌照,但由于无国家标准,交警部门无法律和标准依据而拒发牌照,致使低成本,新燃料,零污染、零排放、环保性的氢燃料汽车至今无法领到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此,我们建议:从解决石油能源危机的战略目标考虑,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对新型能源汽车进行讨论。诸如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锂电池汽车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问题,并采j玎立法的方式,尽快从法律依据上解决新型能源汽车的准入原则及准入通行证牌照的发放问题。应采取立-法扶持、科研扶持、资金扶持和税收扶持四项扶持政策,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汽车产业的支柱产品,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产品,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以石油为燃料汽车的替代产品。今天我们领先世界成功研制出新能源汽车,不但可以解决世界性的石油能源危机问题和将来无油问题,从此也可以占领无石油时代后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市场,占领国际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谁抢先研制成功新能源汽车并占领世界市场,谁就是世界新型能源汽车市场的霸主。新能源汽车任重道远,呼吁国家尽快把新能源汽车提到长远能源战略上考虑,尽快把发展新能源汽车纳入国民经济规划,加快、提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4实行燃油配给制度、发放石油产品供应卡
提出这个方案,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有的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有的人认为是为时尚早,但作为研究石油能源问题的相关人员会有共识,那就是这在中国是迟早都要发生的事,一点也不足为奇。从去年汽、柴油涨价以来,在许多城市都曾发生过公交车无油可加和限量加油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的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是迫在眉捷。实行燃油配给制度,发放石油产品供应卡也应仿效“燃油税”超前立法,并逐步加以实施。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家财政拨款的部门先行实施。因为财政拨款经费是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支付,资金容易控制。第二步,逐渐向全国推行。
5加大公路建设投资、改造城市道路交通
加大公路建设投资,改造城市道路交通与应对石油能源危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细细算来,这两者之问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其实,行驶好路省油,行驶坏路废油,车行顺畅省油。浅显道理,人人皆知。加:赶公路建设投资应作为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解决石油能源危机长期战略来看,加大公路建设投资也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国策,要拓宽思路,完善制度,提升管理,统筹安排。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也是直接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所以,城市道路与节能关系非同一般。我们建议,城市工作应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首位,应采取下列措施与方法解决:
(1)最大限度控制红绿灯数量,减少红绿灯,实现交通绿波带,提高交通通行速度。
(2)取消左转弯,环岛。左转弯和环岛是制约车辆通行的最大障碍,哈市有李范伍环岛等重要环岛七个,这成了哈市城市交通的“血栓”。取消左转弯车道和环岛后,道路利用率将大幅提高,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而又收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3)合理布局单行道。单行道的设置应能充分发挥单行功能为主,以大连解放路为例,两侧道路均为相向的单行道,因此解放路根本不能发生拥堵现象。
(4)实现城市交通全立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全立交。全立交,车辆各行其道,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安全畅通,节能减排。
(5)构建人行天桥和地_F通道。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可能解决人车分流,达到路畅其行。公路建设和城市交通问题绝不可忽视,其在应对石油能源危机节能减排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3
一、培养幼儿自理的意识
家长的包办替代,让幼儿渐渐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的事,爸爸妈妈都会帮着做好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用多种活动形式,使幼儿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好多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去完成,而且要不怕苦,不怕累。 首先,正面教育不可或缺,如通过活动“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六个好朋友”等,形式可以为提问、讨论、行为练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做好一些事的,并能在体验成功中为自己感到高兴,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再如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语言活动中,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使他们在观察角色的行为中受到感染、教育。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辨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行为来加深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准备一些不同行为表现的图片,在比较中,幼儿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提高了。笔者还会对图片进行适当的讲解,然后询问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并鼓励他们向优秀的宝宝学习。接着,还会列举班上小朋友的正确行为,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在润物无声中,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传授幼儿自理的方法
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但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示范,并作简明的提示,让幼儿看清并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之后就让幼儿练习。如学习洗手,小班幼儿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是有难度的,笔者发现很多孩子的手没洗干净,相反把衣袖给弄湿了,更有甚者借此机会玩起水来,甚至把裤子鞋子都弄湿了,同伴的鞋子裤子有时也会跟着遭殃,我们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可见,教师传授方法有多么的重要。笔者先将整个洗手的过程进行示范:卷衣袖―打开水龙头―手淋湿―涂肥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反复搓一搓―水龙头调小―冲干净肥皂泡―关水龙头―擦手―挂毛巾。示范后,安排幼儿分批进行练习,对自理能力差的幼儿作个别辅导,我们还艺术化地把洗手的过程自编了一首洗手儿歌,便于孩子们记忆步骤,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幼儿愉悦地完成了洗手的动作,幼儿因玩水弄湿衣裤的现象避免了。每天的反复练习,加上教师的指点,习惯成自然,所有幼儿都掌握了洗手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幼儿自理的巩固
众所周知,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巩固练习必不可少。在教师的经常督促、检查与提醒下,幼儿良好的习惯就能得到不断的强化,自觉的行为就能逐步养成如小便、洗手、喝水等方面,我们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反复训练,从而熟练地掌握技能。一是在一日生活的开展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排泄这些生活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幼儿的自理的水平,我们和家长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幼儿的自理行为及时指导和监督,督促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要求幼儿将衣裤自觉整理好,餐前便后能做到自觉洗手,饭后正确漱口。 二是在“生活体验馆”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过家家”的游戏中,练习给娃娃扣纽扣、梳头、穿衣、喂奶、换尿布等。在美工区中玩玩折纸……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都能得到进一步的练习与巩固。
四、叩开家园共育之门
篇4
一、前言
现阶段,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节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速度,对于缓解当前以及以后的能源供需紧张的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能源利用效率在评价低碳经济成为重要指标。
因此,文章针对以工业经济能源利用效率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测度指标
现阶段,关于低碳经济概念,国内外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革命论”,认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以及能源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鲍建强);“相对论”,低碳经济属于脱碳经济,可以划分成绝对低碳经济与相对低碳经济(诸大建);“模式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清洁能源、能源效率问题,核心在于能源利用制度以及利用技术的创新(庄贵阳)。
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同时,评价低碳经济的指标相对较多,并不能够简单的从经济、技术方面进行评价,还需要从社会、环境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评价,由于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能耗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在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能源利用效率在评价低碳经济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实证研究
1.研究区概况。文章以某市为例,该地区科教实力强、工业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以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但是,该市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例如产业生态层次偏低、生态环境欠账较多以及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等,该市距离低碳经济有多远,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文针对该市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有效对策。
2.研究方法。普通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opper与Charnes提出的,用于进行具有多个输出、多个输入的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评价分析。本文主要采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该种模型能够使用有效决策单元之间的效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3.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本文对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主要采用城市不同年份工业能源利用率之间的纵向比较,在进行投入与产出指标选择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目的明确、数据之间不能存在过强的相关性、数据稳定、统计口径一致,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工业柴油用量、工业汽油用量、工业焦炭用量、工业原煤用量以及工业电力用量,采用的产出指标为工业总产值。
(2)工业生态效率纵向比较。主要是针对该市分别在2001年-2012年的工业柴油用量、工业汽油用量、工业焦炭用量、工业原煤用量以及工业电力用量,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效率是一个相对效率,选取2009年的工业能源利用率为基准值,并用其他年份和该基准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高基准值,则表明超过了最优 效率,如果低于该基准值,则表明没有达到最优效率,通过对该市不同年份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该市的能源利用率在逐渐缓慢的上升,表明该市虽然提升速度缓慢,但是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依然稳步提升。
4.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对策。为了尽快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对策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美化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绿化工作,特别是进行荒山绿化,不断的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能够有效的提高碳汇能力,加快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2)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属于高碳企业,农业属于低碳产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重点发展低碳产业,提高低碳产业的附加值,并采用高新技术对高碳产业进行改进和优化。
(3)制定科学的煤炭定价机制,并开发和应用再生能源。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大,但是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部分高能耗企业并不重视如何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损耗。针对该种状况,应该制定煤炭资源利用定额,能源效果越多,价格越高。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丰富,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能够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以此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就应该采用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煤炭定价机制,并开发和应用再生能源等措施,不断的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篇5
当前对我国财政最有影响的两种理论是“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分析两种理论所蕴涵的国家职能观,以及它们从各自的国家职能观出发,论述的财政职能和财政支出范围,进而结合中国实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财政的职能和支出范围作出理论选择,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
一、国家职能观的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国家职能观
国家分配论从财政本质切入财政是论研究。论者对财政本质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都认为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国家的阶级特性,和国家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对经济社会的主导作用。例如许毅、陈宝森编《财政学》,把财政的共性表述为:“财政是特定阶级统治的国家为了维护加强其上层建筑、巩固发展其特定生产方式而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关系”。从这种理论表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国家分配论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并由斗争中胜利的一方掌握统治权的,因此,国家的任务就在于维护加强其上层建筑、巩固发展其特定的生产方式,而财政则是国家为达到此目的运用的一种分配手段。这种国家观反映到国家职能方面,则是国家应统摄一切社会事务,使之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国家职能观我们可称之为宽派。
公共财政理论把政府的服务看作是创造价值的第三产来的一部分。这样,政府的财政收支就融入了经济,成为经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政府活动产生的是公共产品,非政府通过交换而融合。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需要由政府来生产公共产品?公共财政论者认为,这是由市场失效造成的。
公共财政论者避开了国家性质的认定,直接从市场经济的弱点切入,将政府的功能经济化,更具体的把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联系起来。但并不表明公共财政论没有国家观。公共财政论的国家观是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由社会契约产生,从而否定了国家在执行社会职能过程中具有阶级统治的性质,在国家职能方面,公共财政理论实际上是主张由政府补私人之不足,我们可以称之为狭派。
(二)两种国家职能观的评估
国家分配论把国家完全等同于阶级统治,从而引导出国家职能是“维护、加强其上层建筑,巩固、发展其特定生产方式”。把所有社会活动都列入国家监控之中,需要国家去维护、加强、巩固、发展,使国家成了无所不在的组织,在国家范围内,什么事情都应该由国家去干预。反之,公共财政理论把国家看作是人群协调产生的产物,它的职能在于弥补私人经济的不足,私人能够办到的事情,国家就不应该干涉。两种不同国家职能观存在的
主要差异是:(1)国家是否具有阶级统治性质?(2)国家的职能应该宽还是应该狭?
1.国家是否具有阶级统治性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以上两种国家职能观都存在不足之处。实际上,国家既具有阶级统治的性质,又不完全是一种阶级统治。把阶级统治绝对化,或者完全抹煞国家所具有的阶级统治性质,都是脱离历史和现实的。
我们不赞成抹煞国家所具有的阶级性质,因为这是违反历史和现实的。早期的资产阶级学者也不隐讳国家的阶级属性,亚当·斯密就认为:“在财产权没有建立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政府。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财产,保护富者不受贫者侵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受控于资产阶级也是现实的存在,它们不但在自己国家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的权益,也在世界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的权益,不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看不清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所作所为的目的所在。正是从国家的阶级属性出发,我们可以看清楚公共财政理论的国家职能观如何的切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凡是有利可图的,也是私人愿意去做的,就应该让私人去做;凡是无利可图的,也是私人不愿意做或不能做的,应该由国家去做。
我们也不赞成把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绝对化。实际上国家是具有多重性质的复杂事物。首先应该看到,经过历史锻铸的国家是一种具有共同文化和共同利害关系的最高地域组织。所谓爱国,也就是以共同文化和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集团意识。这种意识是不能以阶级斗争、阶级统治来解释的。其次,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一种社会制度看待,国家职能虽然打上阶级烙印,但它却是由氏族制度演变而来,最终又将转化为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制度,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继承的都是公共事务的处理。不能认为,有了阶级就没有了公共事务,而只有阶级事务。第三,还应该认真看待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极其明确的指出社会形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认为,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因此,对国家在维护现存生产方式方面的作用,只要这种生产方式处于可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状态,国家的维护作用就是积极的,就不能单纯的把它看成阶级统治,看做只对剥削阶级有利的事情。
2.国家的职能应该宽还是应该狭。
国家分配论对国家职能作宽泛的理解,是和公有经济的广泛存在有密切联系的。在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时期,个人经济能力只限于生活消费,一切社会事业都由国家和集体负责是理所当然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结构已经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这种国家职能观应该有所修正。
公共财政理论对国家职能的理解似乎是消极的,他们认为国家只应做私人做不到或不愿做的事。这种理解有二个优点,一是突出个人自主性,在职能界定上,先个人后国家,有利于社会个体主动性的发挥。二是突出经济效率,在职能界定上,以效率为标准,凡私人去做有效率的由私人做,凡私人做没有效率的由国家做,有利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理解最大缺陷在于维护个人财富拥有不平等,有利于富有者更富有,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践看,虽然它们都奉行公共财政理论,但财政在实施国家职能方面,态度却并非是消极的。一旦社会政治经济形式需要国家干预时,国家是决不会放任不管的。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实行何种社会制度,从整体上讲,国家职能总是统摄一切社会事务的。但在具体时期,国家职能的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和国爱财务的可能来确定。
二、财政职能观的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财政职能理论
国家分配论者认为,财政有四种职能: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职能。这种职能论述并未显示财政职能范围。能够显示财政职能范围的提法可从国家分配论关于财政定义的阐述中看到。如此上引用的许毅等编着的《财政学》,把社会主义财政表述为:“社会主义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为维护、加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为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以最少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需要,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的有计划分配和再分配”。从这个表述和国家分配论其他论着中可以看出,国家分配论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出发,对财政职能作出宽泛和积极的解释,在财政职能范围方面反对“狭隘的财政职能观”,在财政职能实现方面主张望积极主动的姿态。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职能有三种,这就是:配置资源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在财政职能范围方面,公共财政理论受它的国家职能观的制约,自然是局限于弥补市场的不足。这种看法正好与国家分配论针锋相对。我国一些论者,把公共财政理论看做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财政类型,而国家分配论则是从计划经济为体制基础的财政类型。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在财政职能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财政到底有哪些职能以及财政职能范围到底有多大。
(二)财政职能有哪些
从不同侧面去考察,社会事物的功能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财政职能也是如此。从总体上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功能是以资金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资金活动是国家职能实现在经济上的反映,因此,可以认为国家职能就是财政职能。这种说法说明了,突出财政以国家为主体的本质对于财政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过于原则,不能完全满足理论探求和实践的要求。
篇6
发散思维训练法,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学生要沿着不同的方向,通过不同途径去思考,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进而产生新的信息。它能从各种设计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用浅显知识来说明较复杂的问题,即“简约”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根据个人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我认为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数学思想方法缺乏。
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遇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题目,就傻眼了,不会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永远只是会解决旧问题,而不会解决新问题。
(2).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
思维指向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出思维的惰性。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学生往往遇到难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就是请教家长和同学,就是不愿去独立思考,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3).思维惯性造成思维机械。
思维的惯性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在考试后的分析错误原因中,学生往往在回答“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了“审题不清”这一项。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生搬硬套;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等。
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课时,讲解定义时。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的知识对比学习。然后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例如一个正三角形的每一个角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蚂蚁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有两种方法可以让蚂蚁避免相撞:或者让他们全部顺时针运动,或者让他们全部逆时针运动。否则,肯定会撞到一起。选择一只蚂蚁A作为参照对象,一旦A确定了自己是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运动,其他的蚂蚁就必须做相同方向的运动才能避免相撞。由于蚂蚁运动的方向是随机选择的,那么第二只蚂蚁有的概率选择A相同的运动方向。第三只蚂蚁也有的概率,选择与A相同的方向。因此,蚂蚁避免撞到一起的概率是。为了说明这道题所蕴涵的数学思维,我们再来看一道题:一家录像厅,原门票8元一张,降价后平均每场观众增加了3倍,收入增加了1.5倍,门票降价多少元?若原来平均每场观众只有一人,则降价后平均每场就有1祝?+3)=4人,收入有8祝?+1.5)=20元。由此可知,门票降价后为20?=5元,即门票降价8-5=3元。可见“简约”思维可以达到直奔主题迅速解决的效果。
3.进行说理和操作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对于生来说,动手操作更有利于他们快速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通过目测,说出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再说说准备用哪些方法和工具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确具有这些特征,然后在班级中介绍自己的验证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假设——验证——结论整个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4.1 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4.2 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4.3 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篇7
1.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的差别。毋庸讳言,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是思维的差别,也可以说是思考的差别。有人思考得简单,有人思考得复杂;有人思考得全面,有人思考得片面;有人思考得深入,有人思考得肤浅;有人思考得缜密,有人思考得粗疏;有人思考得远,有人思考得近。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的行动。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只有善于思考的人多起来,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2“.不善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差别巨大。应该说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思考,但善于思考和不善于思考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善于思考的人,他的精神活动范围一定是受到相当大局限的,知识储备一定是不足的,能力表现一定是不充分的,情感表现一定是不活跃和单调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一定是肤浅、简单的。而善于思考的人则完全相反,善于思考的人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都将更强,且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人对事能基于科学的判断,讲求思维的目的性、逻辑性。其层次性更为清晰,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不会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潭。大凡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善于思考的人。
3.成为“善于思考的人”需要科学培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训练,使一个人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是必须经历的有效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考”,形成“创造性思维”才是最主要、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老师给孩子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就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为孩子未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很坚实的基础。这与我们中国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把对这方面的培养一股脑地放在大学,而不是在基础教育中得到重视,不讲求培养的基础性和连贯性,到大学再重视,一定是为时晚矣!
二“培养善于思考的人”需要设定恰当的培养目标
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在教育教学方面围绕“培养善于思考的人”而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课程体系、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业的比例日益增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一定会发生深刻的转变,对人的能力要求会逐步提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将会成为主要需求。我们的基础教育要着眼于此,要注重培养身心愉悦、健康的人,要把学生真正从为分数而学习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要注重培养会思辨的人,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将来成为通才奠定基础。所以说“,悦身心”“会思辨”“育通才”应成为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并应努力付诸实践。
1“.悦身心”是对生命的善待。“悦身心”对学生的直接指向是:爱生活、身心健、会合作、做好人。这方面强调的是让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人。让学生主动融入生活,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都能乐观面对,做一个快乐的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人获得人生的幸福,体验生活的快乐,在快乐中体会生活的真谛,丰富人的心灵底蕴。享受快乐是一个人的权利,创造快乐是一个人的能力,阳光的人生不能缺少快乐陪伴,让学生拥有快乐是我们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这样的目标,要求学校教育时时处处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学生追求身心和谐之美,懂得追求生活幸福,培养学生与人正确交往的能力。做未来社会和世界的好公民。要让学生从小明白,爱生活会快乐,身心健康会快乐,良好的人际交往会快乐,做个善良的好人会快乐。
2“.会思辨”是对思想的尊重。“会思辨”对学生的直接指向是:乐多思、能探究、敢怀疑、寻真理;这方面强调的是让学生做一个懂思考、会思考的人,培养的是人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探究,学会明辨真伪,不盲从、不迷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不过是呈现的方面不同而已,对学生而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做一名善于学思结合的人十分重要,因为思维决定人的未来。这样的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辨思维,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怀疑态度,主动探寻真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要营造自由、民主的气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这种思辨能力,学校的教师必然要改变教的方式,学生也必须改变学的方式。学校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辨的环境,建设好学校思辨文化环境,打造具有思辨特点的课堂环境,开展好具有学校特点、具有思辨吸引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形成良好的思辨品质,为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3“.育通才”是对受教育者的期待。“育通才”对学生的直接指向是:兴趣广、有个性、重人文、通中西;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通才,这种通才兼具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通才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人格,个性鲜明,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东西方文化,并能很好地融合这种文化。这样的目标要求学校要为学生的合理教育需求提供服务,不断扩充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科学面对教育对象,因不同的思维模式而指导,因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培养,因不同的学生而对话,因不同的学习周期而设计。这种目标体现了学生向未来发展层面的内涵。
三、学校要为“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提供必要条件
“培养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不断反思完善,努力创造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上要敢于突破,使学校一切工作真正能从人的发展的客观角度着想,真正按教育教学的真实客观规律办学。
1.课堂上要给学生善于思考的引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启迪智慧、培养头脑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多年以来,我们的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没有从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走出来,人们所倡导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变了味,走了样。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学习精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被忽视。“培养善于思考的人”必须转变我们落后的教学方式,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归于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每一名同学表达和争论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提倡自己思考,自己找问题,让每名学生思考的火花都能喷射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带动学生敢于怀疑和审视,让每名学生都做善于思考的主人。
篇8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将学生的具体学习转变为抽象学习,注重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抽象化,让学生在独立的抽象学习中逐渐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公式等,多进行例题讲解,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种抽象思维的环境下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利用抽象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环环相扣,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其中内在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知识内容要环环相扣,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联系旧知识的能力.第一,要帮助学生把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牢记于心,并通过练习掌握规律、方法,使其构成知识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游刃有余.第二,在传授新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并进行结合、整改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以及巩固旧知识.第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些实例或者场景模拟来讲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几何知识的讲解,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条理性、有序性具有重要影响.几何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解题,尤其是几何证明题,几何知识的条件和结论往往紧密相连,在几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理论上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明白几何知识中各种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各类数据以及结论要求也相当高,相当精准,因此,加强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几何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独立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逐渐深刻理解其中的关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篇9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能力;成才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成才打好基础呢?
一、启发多思,开阔思路
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知识和结论。为此,要提倡多思多想,把一些知识沟通起来联想,寻找问题的新解法,不但可以使问题简单化,还能使解题速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解题的质量与效率。如:解方程(x2-x)2-4(2x2 -2x-3)=0,若先展开完全平方式和去括号,较复杂且计算速度又慢。教师应引导学生把(x2-x)看做一项,设(x2-x)=y,原方程变为y2-8x+12=0,解这个方程得y1=6,y2=2,再解原方程得x1=3,x2=-2,x3=2,x4=-1;这样解方程较简单又较快,由此联想到解方程(x2+3x+4)(x2+3x+5)=6,如果直接去括号,把两个多项式相乘,那也是很复杂的,倘若巧妙地设x2+3x=y,原方程变为y2+9y+14=0,解得y1=-2,y2=-7,进一步解原方程,同样显得简单又快。
综上所述,启发学生多思多想,注意计算技巧,可使问题得到准确、有效的解决。
二、克服思维定式,发展求异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习惯于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所谓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一方面具有正迁移作用,表现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迅速联想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但思维定式也容易引起负迁移,这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在思维定式的妨碍下,人们不容易改变思维的方向,这是影响发现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不合理思维定式的负迁移效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在课堂教学中除采用变式、变换成本质特征外,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具有新奇、独特、变通等特征,如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多种解释,则有助于打破定式的束缚,克服思维的惰性。
如:已知方程ax2-2(a-3)x+a-2=0中,a为负整数,试求使该方程至少有一个整数解时a的值。
分析:本例若按常规思维将x作为主元先求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再对a进行讨论,则必将限于思维定式的框框之中而无法自拔,故需求异思维,另辟蹊径。若变更主元,将方程变为(x2-2x+1)a=2-6x,显然x≠1,故a=(2-6x)/ (x2-2x+1)①,要使a为负整数,由①知必有2-6x
三、拓展例题,开阔视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是解题的依据和前提,例题对加深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多方位、多层次拓展例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10),(1,4),(2,7)三点,求其解析式,作如下两方面拓展。
(1)将条件改为x=-1时,y=10;x=1时,y=4;x=2时,y=7; (从另一个角度再现已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6时,求二次函数的值。(进一步掌握函数值的知识)
又如:如图1,AD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教材是通过连结BE证ABE~ADC完成的。
本例可作如下拓展。
(1)能否连结EC,证ADB~ACE来完成?
篇10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所谓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虽然已得到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其具体内涵、贯彻落实的思路在学术界仍有不同见解,有待于我们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1 教学内容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涵可归结为微机原理、微机接口和微机应用3大部分,原有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但随着新一轮2012教学计划的实施,课程教学时数大幅减少,电类与非电类专业的教学时数分别从过去的70+20学时(讲授70,实验20)和54+16学时减为52+18学时和36+10学时。显然,继续按原有的知识体系教学,已难以实施。如何在教学时数大幅减少的背景下,构建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重点落在计算机接口及应用技术介绍和突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上,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思考改革。
1.1 关于硬件编程教学
硬件编程教学实际包括两个方面,即编程语言和穿插在接口技术及应用教学之中的硬件编程方法。在图1课程知识体系中,汇编语言是硬件编程的工具,内容相对独立,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课时却不少,高达14学时以上。尽管如此,由于汇编语言依赖于机器特性,指令理解和编程难度较大,要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仅靠14学时的课内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于理论教学仅有36学时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来说,要拿出十几个学时来进行汇编语言的教学,显然难以满足以计算机接口及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教学需求。
笔者对非电类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删去汇编语言相关教学内容,而通过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衔接,将C语言作为硬件编程语言开展计算机接口及应用教学,这样节省的课时可用于加强接口及应用技术的学习,有利于突出接口技术及应用这条主线。对电类专业将减少汇编语言相关教学内容介绍,采用汇编与c语言混合编程进行硬件编程教学,体现实际工程开发的特点。
1.2 背景机选择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单片机和嵌入式技术已成为微机应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为讲授清楚现代微处理器的先进技术,目前全国各重点大学仍普遍采用PC系列微处理器作为背景机开展教学。对于一些电类专业,往往会在该课程之后开设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PC微处理器技术越来越先进,性能已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小型机,伴随而来的是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看,一些先进技术又并非课程重点,现有教学实践大多是淡化其内部原理介绍。采用c语言开展硬件编程教学后,编程结构(内部寄存器及使用)也可进一步淡化,背景机介绍的重点实际放在与存储器、I/O接口实现连接的外部接口特性上。这一层面上,各类CPU的基本接口特性大同小异,所以,教学的思路是仍以PC微处理器为主要背景机,同时兼顾单片机/嵌入式技术介绍,这样既可通过PC背景机讲清现代微处理器使用的先进技术,又可通过基于PC机、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接口设计案例,让学生理解各类微处理器接口的基本原理实际是相通的,并不因背景机改变而改变。
1.3 存储器与I/O接口扩展教学
存储器与I/O接口是微机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图l的知识体系是将它们作为独立章节施教,好处是体现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点是所需课时较多。但存储器与I/O接口从功能、结构和与CPU连接的特性上,均有以下本质共性:
(1)功能上两者都是用于存数,只不过内存中存的是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而接口中存的是CPU与I/O设备交换的信息。
(2)内部基本结构相同,均由3种基本逻辑部件:地址译码器、片选与读/写控制逻辑和存储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作为存数主体的内存单元和I/O端口,从数字逻辑角度看都是寄存器,都可被CPU进行读/写访问。主要差别是,存储器只与CPU交换数据,而I/O寄存器要在两个方向上传递数据,一个方向与CPU交换数据,另一方向与外设交换数据(图中虚线所示)。
(3)与CPU连接的外部基本引脚信号线相同。数据线、存储单元或I/O端口选择线、片选线和读/写控制线4类与CPU相连的外部引脚信号线和CPU的连接方法基本相同。
从扩展内存和I/O接口构成微机应用系统角度,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关键都是在地址分配基础上实现存储单元/I/O寄存器地址译码,将两章整合施教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
1.4 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改革,对图1各章节进行整合,构建新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体系,以非电类专业为例,教学内容详见表1。由表1不难看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突出接口技术及应用该重点与课程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对电类专业,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内容及汇编与c语言混合编程方法。
2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时效比,二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2.1 注重共性知识提炼,提高教学时效比
本课程有许多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相同或相似的,如各类存储器芯片和各种可编程接口芯片,从与CPU接口的角度,基本接口特性是相同的;程序查询式数据传送与程序查询式中断识别与判优,总线仲裁与向量式中断识别与判优在原理上有许多相似性;各类ADC芯片因采用的转换原理不同,内部结构可能差别较大,但从外部引脚的设置上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接口方法也大同小异;与ADC类似,DAC芯片也是如此。所以教学中应注重这些共性知识的提炼,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时效比,也有利于从计算思维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一类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完善案例教学
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角度出发,计算机接口技术本身是应用的技术基础,教学的重点应落实到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去思考、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应注重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案例分析和设计方法介绍。为此,我们依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教学的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包括存储器与I/O接口扩展设计、中断处理程序设计、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系统设计、键盘与LED显示器接口、步进电机控制和典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等涵盖课程各重要知识点应用的案例。主要案例与知识点应用的关系详见表2。
教学案例设计总的原则是紧密围绕课程重要知识点及应用,难度要适中、便于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学活动中。案例的讲解要从问题的引入,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再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逐步引导使学生掌握应用相关接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以键盘接口设计为例,首先分析归纳键盘接口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键的识别和键码的产生;然后分析按键识别的方法和键码产生原理;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并行接口设计键盘接口的方法,进而编写按键识别和键码产生的接口驱动程序。
2.3 精心设计完善研讨式教学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除教学中精心设计启发式提问外,研讨式教学是目前为各重点大学普遍所接受、能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讨内容的选取,这可以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或课程实验项目中选取;二是研讨模式的设计,计算机接口设计或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思维方式不同,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就为研讨模式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将学员分成若干研讨小组,每个组首先在组内自行研讨并提出设计方案,制作好课件拿到课堂研讨。研讨时,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解设计方案和思路,其他成员可对其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补充,然后大家一起对硬、软件方案的合理性、优点和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从不同的层面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研讨环境在条件允许时可选在实验室进行,这将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研讨结果可以得到实际的验证,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自信心。
2.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计算思维能力养成,需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维的意识,这就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多年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新一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教学、教学动画、虚拟实验、经典教学/实验案例分析、疑难问题解析、习题库及解答等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可上网自主学习,亦可在模仿案例思想解题的基础上,养成自己主动进行计算机接口及应用系统设计的思维意识。
3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深学生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的改革,以满足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
3.1 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的思维方式
人类许多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在积累前人经验、模仿前人的基础上主动创新而来的。许多基于计算机应用的智能系统,如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过程,借助它的学习机制,专家系统可以不断地积累新知识,从而提高其求解问题的能力。
应用接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亦可从模仿教学/实验案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开始,在熟练掌握接口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不断积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主动设计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实施方法。
一般对以验证为主和简单的设计实验,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案例思路在课内或课外完成,对较难的设计性和综合应用性实验,则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从被动模仿转为主动思考、主动设计。
以基于LED显示的电子时钟设计为例,实施设计详见表3。设计内容中,一些是安排已做的实验或已通过实验熟悉的内容,通过这种分步实施,学生在模仿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逐步推进,使学生感到设计并不复杂,有利于提振其自主思维、主动创新设计的自信。
3.2 注重复杂问题分解和协作精神培养
实际应用开发中,往往需要将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分解成许多功能相对独立的子项目,由项目组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实验教学中,在注重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思维方式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复杂问题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功能较多的复杂实验,如多芯片综合实验和基于控制对象的应用型实验,可引导学生将实验分解成层次结构的多个基本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前面实验中已实现的,或者是通过案例模仿即可实现的。这样就可从底层模块开始,以搭积木的方式层层搭建来完成复杂功能。这样既简化了实验,又能提高学员主动设计、完成复杂实验的信心,还能体会实际工程开发的特点。
协作能力的培养则可完善“合作实验”模式培养,如在课外电子设计实践与竞赛中,可将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如硬件设计能力强的与软件编程能力强的)组成实验小组和攻关小组,借助各自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密切配合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
- 上一篇:文学艺术的属性
- 下一篇: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