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

篇1

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个新领域,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与建设低碳节能城市的目标相一致,是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规划师的视角出发,研究宜昌市屋顶绿化发展现状,并分析宜昌市屋顶绿化发展的机遇,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造的三个环节,提出屋顶绿化建设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

规划视角屋顶绿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屋顶绿化的优势分析

屋顶绿化,是指利用屋顶、露台、天台等铺植花草,种植树木,建造园林景观,特点是不占用地表面积而达到实施绿化、增大绿化率的目的(见图1)。屋顶绿化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靓丽的城市景观,而且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具有良好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 全国政协礼堂屋顶绿化(何建勇摄)

1.1 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有效补充

城市屋顶又称城市建筑第五立面,屋顶绿化可以有效消除城市灰黑色的屋顶“锈斑”,形成漂亮的屋顶景观,塑造城市美丽的第五立面。屋顶绿化是城市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有效补充,它和地表绿化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地景观系统。

1.2 屋顶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屋顶绿化的生态功能远远高于景观效益。屋顶绿化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大气污染、热岛效应、雨洪压力等诸多城市环境问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屋顶的绿色植物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和灰尘,净化空气;其蒸腾水分吸收热量,冷却大气,可吸收太阳辐射热70%至85%,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传统非绿色屋顶径流系数高达91%,而精细型城市屋顶绿化设计的径流系数将降至 15%,精细型的花园式城市屋顶绿化设计较之粗放型的城市屋顶绿化设计更能有效的减少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压力(见表一)。

表一 不同程类型屋面的雨水径流系数 [28]

王敏.绿色屋顶的雨水管理效能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1,6.

1.3 屋顶绿化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

屋顶绿化是低碳城市建设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之一。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提高空气质量,从而起到减碳的作用。此外,屋顶绿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特别是夏天建筑物室内温度;经实验检测对比(见表二),与普通隔热层的建筑屋顶相比,绿化屋顶的室内气温可降低3-5℃,可节省室内空调制冷的用电消耗量的20-30%;数据还显示,绿化屋顶可营造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减小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伤害,从而延长建筑使用年限。 表二 屋顶绿化节能效果

唐鸣放,郑澍奎,杨真静.屋顶绿化节能热工评价[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1.4 屋顶绿化是规范城市屋顶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城市屋顶管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屋顶违建事件时有发生,屋顶垃圾泛滥成灾。在屋顶上栽种草坪和植物,不仅可以营造优美的环境和景观,增加城市绿量,同时也占据了原本堆积垃圾和建设违建的屋顶空间,在客观上抑制了屋顶垃圾和屋顶违建的产生。

2 宜昌市屋顶绿化现状、问题及机遇

宜昌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水利枢纽所在地,享有世界水电之都美誉,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11年宜昌市提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以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总体面貌变化巨大。尽管城市屋顶绿化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发展空间巨大。

2.1 宜昌屋顶绿化现状及问题

(1)宜昌大量屋顶闲置,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还不利于节能环保;中心城区大量八十年代的建筑物(大部分为多层住宅楼),屋顶空置,老化严重。(见表三)

表三 宜昌市部分区域屋顶空置情况调查

(2)宜昌屋顶绿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心城区内部分屋顶开始进行绿化建设,如三峡大学教学楼屋顶绿化(见图2)。

图2 三峡大学教学楼群屋顶绿化

(3)宜昌市屋顶绿化相关发展规划不完善,只在2007年制定的《宜昌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提到“要大力提倡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在少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增加城市绿化总量”,但由缺少配套实施办法,这一指导性文字几乎未得到实施;

(4)宜昌市屋顶绿化及屋顶管理相关法规缺失;宜昌市至今未制定屋顶绿化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导致屋顶绿化市场混乱,标准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如在荷载不高的屋顶上种植绿化容易导致屋顶塌陷;同时,由于城市屋顶管理不规范,致使建筑屋顶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根据调查,宜昌老住宅区内屋顶违法建设情况严重,新建住宅小区屋顶违法建设情况也开始显现;而且,部分屋顶垃圾堆积严重。

(5)人们对于屋顶绿化的认识概念混乱。根据对100位市民的随机调查,在谈到屋顶绿化益处时,将近30%的市民表示不清楚;近10%的市民表示屋顶绿化花费巨大,没有必要。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宣传屋顶绿化、屋顶花园、植被屋面时含糊不清,混淆观念,进一步导致人们对屋顶绿化认识混乱。

2.2 宜昌市推广屋顶绿化的机遇

2.2.1 生态城市建设为宜昌屋顶绿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生态立市是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同时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在国家倡导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屋顶绿化建设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2 建设“特优特美”宜昌为屋顶绿化发展提供契机

“既大又强、特优特美”是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而屋顶作为城市建筑的第五立面,将是绿化美化的重要对象。屋顶绿化将与地面绿化共同构成城市景观体系,塑造优美的城市形态。这为屋顶绿化的发展提供重大发展契机。

2.2.3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屋顶绿化提供机遇

城市绿化景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做好城市屋顶绿化将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进一步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按照《宜昌市总体规划(2011-2030)》,宜昌规划近期绿化覆盖率41%以上,远期绿化覆盖率45%以上。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为屋顶绿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4 城市新区建设为屋顶绿化推广提供重大机遇

根据《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未来五年,宜昌将开发城东、江南、平湖和夷陵四大城市生态新区;到2015年,宜昌将新建1000万平方米房屋,按照这一建设规模,宜昌至少将新增400万平方米屋顶面积。巨大的建筑屋顶面积增量,为城市屋顶绿化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重大机遇。

2.2.5 旧区及城中村改造为屋顶绿化提供了可能

按照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宜昌市将逐步推进中心城区中的旧区及城中村改造。“生态改造”已成为作为旧区及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通过科学规划,有步骤的实施已成为宜昌各级政府的共识。屋顶绿化作为“生态改造”的重要手段,也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3宜昌屋顶绿化的实现策略

宜昌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可以从制度建设、规划制定和绿化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统筹考虑屋顶绿化,将其建设贯穿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造的各个环节。

3.1 制定屋顶绿化管理制度

屋顶绿化管理制度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者应将屋顶绿化管理制度纳入议程,以健全的制度来促进屋顶绿化的顺利实施。深圳市是国内最早提倡屋顶绿化的城市之一,深圳市政府早在90年代年就已经出台了《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制定全市屋顶美化绿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全市屋顶美化绿化工作的进行检查、督促和考评,取得较好的效果。宜昌应尽快制定与屋顶绿化相关的管理办法,使屋顶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完善与屋顶绿化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

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城市各层次的规划时,应将屋顶绿化作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来考虑。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绿地专项规划中,应该详细规定确定屋顶绿化的相关原则和指标;在城市的详细规划中,对每一地块和区域的屋顶绿化率也须有相应可以实行的强制性指标。屋顶绿化应从城市整体出发,制定屋顶绿化的统一规划,可以根据城市不同区位、不同建筑的风貌、建筑自身和周边的文化底蕴等要求,合理的制定城市屋顶绿化建设规划。比如现代化的写字楼或者高楼,可能就可以有一些偏现代的屋顶绿化设计,而老式住宅区要需要考虑建筑年代和居住人群来确定屋顶绿化方案。

3.3 建立屋顶绿化建设指标控制体系

3.3.1 屋顶绿化率等建设指标控制

屋顶绿化的建设可以通过规划审批环节中的屋顶绿化率等指标来实现。所谓屋顶绿化率,是指屋顶绿地面积与屋顶面积的比率。例如广州市规定新建建筑屋顶绿化率不得少于50%;不管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及城中村改造,宜昌都应根据屋顶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屋顶绿化率。

3.3.2 屋顶绿化率与绿地率的折算机制

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鼓励屋顶绿化。比如北京市规定,屋顶绿化面积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计入单位庭院绿化的绿地率。当然,屋顶绿化率控制的依据来自城市屋顶绿化的相关规划,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屋顶绿化系统规划和配套管理政策。

3.3.3 严格控制屋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过程中的顶绿化指标控制体系

鉴于屋顶绿化的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屋顶绿化应成为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并纳入规划审批和绿色建筑星级考核环节。通过严格控制屋顶绿化率指标来促进城市屋顶绿化建设。

4 结语

屋顶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管理者利用智慧来建设和运营。只要我们制定良好的政策和长远的规划,实行有效和全面管理,就能营造城市的优美的“第五立面”,同时实现屋顶绿化良好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道江,叶建军,李恒威. 屋顶绿化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2012年03期: 40-42

[2]王敏.绿色屋顶的雨水管理效能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6期.

[3]唐鸣放,郑澍奎,杨真静.屋顶绿化节能热工评价[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4]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宜昌市规划局.宜昌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Z].2007

篇2

__年,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迎办世园会、建设生态城、大干300天”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城区管理工作的“十大突破”,全力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特色城区。

一、积极开展植树增绿,继续推进山头整治,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新突破

(一)积极开展植树增绿行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新建、改建大港游园等公共绿地17万平方米,完成立体绿化10处、庭院绿化25处。

(二)大力推进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威海路、哈尔滨路、重庆南路等16条道路两侧绿化,栽植乔木5万株,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在环湾大道等建设绿道6公里。

(三)加大山头整治力度。继续推进水清沟东山、双山、__山等山头综合整治,完善道路、绿化等硬件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实现城区服务功能新突破

(一)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翻修翻建错埠岭一路、鞍山一路等14条市政道路,实施车行道铣刨盖被,人行道翻建、更换路沿石等工程;配合市城乡建委继续做好长沙路互通立交桥建设、重庆路整治改造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在完成房屋和非住宅征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商丘路打通工程,争取年内全部完工;开展道路检查井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检查井500个,保证道路平整畅通。

(二)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维修加固嘉定路桥、镇江北路桥等8座桥梁,实施桥面维修、梁体除锈防腐、梁体补强或换梁等工程,确保桥梁安全畅通。

(三)实施防汛隐患整治工程。全面整治同安路(浮山香苑附近)山体、埠西市场大坑、天帝山城山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山体、低洼地及挡墙,实施山体、挡墙加固等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快地下停车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第二体育场地下停车场主体工程,增加地下停车位374个,有效缓解地景大道周边停车难问题,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发展。

(五)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配合市城乡建设委,完成海泊河下游拦潮闸建设,加快推进张村河、李村河下游2条河道整治,实施清淤、截污、景观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河道流域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三、综合整治老旧楼院,集中解决供热难题,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

(一)开展建筑立面整治。对重庆南路两侧(人民路至张村河段)34个楼座、18.5万平方米的楼体实施建筑外立面粉刷、空调格栅安装、统一门头更换等整治工程,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二)实施旧楼院综合整治。以“居民楼院综合整治评比”活动为契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高效率施工建设,综合整治洛阳路41号周边、商河路两侧等30处老旧楼院和18栋老旧楼房,实施建筑粉刷、防水、门头改造、楼院铺装、绿化设施维修等,进一步完善旧楼院整体功能。

(三)积极解决居民供热难题。全年新增供热面积28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3.5万户。其中,新建小区新增供热面积264万平方米,老城区(曹县路22号、昌乐路9-13号、广饶路等区域)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

四、积极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区环境品质新突破

(一)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密闭化整治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整治行动。试点推行袋装化收集,强化车辆、垃圾桶清洗管理。全面消除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建立健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落实《__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扩大餐厨废弃物专业化收运范围。加快实施环境卫生作业精细化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整治,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经费到位、监管有力”的网格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新机制;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管理新体系。

(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系列活动。认真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控烟宣传活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对全区除“四害”专业队伍进行培训,开展春、冬季灭鼠,夏、秋季灭蚊、蝇活动,并组织考核、评比、验收;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三)加强城区公厕建设管理。维修改造浮山后六小区综合楼公厕、长山路公厕等6座公厕,粉刷整修、更换吊顶、改造上下水管线、更换破损的水阀及管线、公厕硬件设施更新更换等,改善居民的如厕环境。

(四)实施垃圾收集站改造工程。改造章丘路、和兴路等7座垃圾收集站,粉刷整修室内墙体、更新更换垃圾收集站硬件设施、加盖顶棚、加设充电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垃圾收集能力。

五、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商业街区亮化提升工程,实现商圈环境品质、商业氛围新突破

(一)全面做好世园会周边环境整治。按照全市“三纵四横一区”的框架,对哈尔滨路、黑龙江南路沿线等世园会辐射区域范围,集中开展违法建筑及乱搭乱建整治、视觉污染整治、建筑立面整治、建筑工地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道路照明等7项整治;完成世园会800平方米展区建设。

(二)实施产业园区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对橡胶谷等园区周边进行整治提升,整治内容包括道路修补、绿化改造、环境卫生清理等,提升环境品质,完善产业园区的服务功能。

(三)开展四方剧院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新丰路、人民一路、嘉善路周边区域实施综合整治,实施市政道路整治、建筑粉刷、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确保省十三届艺术节闭幕式部分演出顺利召开。

(四)推进商业街区亮化提升。围绕台东商贸区、中央商务区、海云庵及快速路、城区主干道进行亮化提升,修复整治现有设施,完善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亮化设施启闭及时率,有效促进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

六、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和谐城管”建设,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效能新突破

(一 )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重新划分各个片区,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改进执法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推动城管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效能。

(二)加大占路经营整治力度。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加大游商浮贩、跨门经营、乱摆乱放等的执法力度,严格管控和疏导。

(三)进一步规范民生市场管理。依据市城管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便民摊点群设置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民生(临商)市场设置与管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四)加大拆违执法力度。调整完善拆违工作机制,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确保完成12.5万平方米年度拆违任务。

(五)继续推进“视觉污染”整治行动。开展“服务年”活动,对新增违法户外广告予以拆除;完成3至7条商业街区道路户外广告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占路亭体整治工作;做好公益广告、节日氛围营造公益户外广告设置工作;结合广告规划详规制定,大力整治非法广告。

七、积极推动数字化城管建设,加强人才配备及硬件升级,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建设新突破

(一)加强人员配备。按照新__区域万米单元格分布状况及有效开展采集工作需要,在保留原四方区82名信息采集员的基础上,再招聘98名信息采集员,使全区信息员队伍达到180名,增强数字化城管人才力量。

(二)提升数字化城管工作效能。整合各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作业公司处理平台,适时做好系统升级改造,定期组织全区系统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指导和培训,更新地理信息库,使新的__区数字化平台正常运转。根据工作需要,为全区数字化城管责任单位配置符合系统要求的专用终端设备,提升工作效能。

(三)提升立案办结率和办理质量。按照市数字化城管绩效考核办法,着力提升立案数指标、结案率指标、按期结案率指标,细化工作要求,对作业区域、作业方式、反馈时限等做出详细规定,明确采集员每天采集数量的下限,努力提升立案办结率和办理质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八、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施空气污染整治工程,实现空气环境质量新突破

全面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扬尘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工业点源废气减排治理工程和提标达标工程,继续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完成华电__发电有限公司1#、4#机组安装脱销项目、4#机组电袋除尘改造项目、2#、4#机组脱硫烟气旁路拆除项目、__热电股份有限公司2台燃煤锅炉、焦化制气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公司1台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项目。采取围挡、封闭、路面硬化、进出车辆清洗等措施,对西麦斯(__)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物料堆场实施扬尘污染规范化整治。完成市环保局下达的淘汰黄标车指标,高污染黄标车限行区域扩大到全区。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全区道路上行驶的黑烟车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九、继续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加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参与新突破

(一)继续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引导社会、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共秩序、立面整治、城管信息报送的城市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持城市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良性循环。

(二)加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城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争取资金为社区城管工作站统一配置装备设施,争创10-20个示范社区城管工作站,建立管理、服务、执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

(三)提高城市管理公众参与率。拓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广度、深度,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公开、市民举报及意见反馈制度,提高城市管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篇3

立足城市定位

树立先进规划理念

一座城市,就是一幅图画;一方天地,就是一个舞台。舞台之大,秀出矫健身姿;图画之美,展现丹青翰墨。城市的规划亦然。

福泉市立足自身实际,按照“绿色磷都、历史文化名城、贵阳卫星城市和山水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城市规划中突出整体性、系统性、特色性和科学性,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着眼全局,把握整体。坚持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人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南面依托贵州省打造南下出海大通道及物资集散地的机遇来突出区位和交通优势,北面依托全国最大的磷矿石采选加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突出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全国重点小城镇――牛场镇为次中心、205省道为轴线的“双中心组团状”空间布局形态。将两个组团视为一体,通过实施推进贵州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试点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为福泉城乡居民营造一条致富的普适路径。

运筹帷幄,强调系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种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编制重点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既重点突出,又各方协调,形成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街景规划为一体的规划体系。

精雕细琢,凸显特色。坚持彰显地域文化特点和生态自然资源特色。北城突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人文底蕴;南城则打造“绿色磷都”,使城市规划在显山露水中彰显个性与特色。

多方论证,严谨科学。建立规划专家论证审查机制,完善规划委员会机制,同时完善城乡规划专家自学、联席会议和“两代表一委员”、网上征求意见等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城市是现代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必要“细胞”,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因此,城市的承载力、容纳度都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潜力的标杆。福泉市深谙此理,在搞好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以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负荷力。

围绕科学管理加快城市建设。福泉市在搞好城市规划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在关系市民生计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敞开大门力邀市民前来听证,既符市情,又合民意,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民事民做主,群策群力,必能事半功倍。

围绕产业布局展示宜居“绿色磷都”。科学布局,绘就宜居城市。福泉市以构筑宜居宜业的环境为旨归,努力把福泉建设成为和谐温馨、活力无限的黔南小城。南面以瓮福集团为代表的磷、煤、电工业聚集区,依托洒金谷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葛镜桥,体现城市山水特色。北面以瓮福磷矿为代表的磷、煤工矿聚集区,以富有活力的各种专业交易市场增强城市吸引力。

围绕古城保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旧城改造兼顾总规和古城保护规划的衔接,对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风格重在体现古城文化、道教文化等多元素文化,完成了明代古城垣等历史建筑的修复重建,展示和彰显古城风貌。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环境治理。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4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工作,完成了瓮福磷肥厂电除尘项目等8个空气污染治理项目和瓮福磷肥厂磷石膏渣场防渗工程、“WFS”废水管线循环利用项目等45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关停、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不达标的工业企业40余家,城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做好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健全并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破不立,破除旧有管理理念,创立新的管理模式,使城市具有生机与活力,具有可塑性和创造力。

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责任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市、乡两级管理权限,把责任落实到部门、乡镇和社区居委会,形成由定性到定量、由粗放到精细、由分散到综合、由突击向长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交通、电力、通信等管理权力落实到人,实行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并大力提倡“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社会生活理念。

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将城市管理的部分权力放归到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变“政府包办”为“政府支持”,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把城市绿化、环卫、公交等公共管理职能转移给市场,充分利用市场营销、市场主导,使城市成为市民广泛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家园。

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执法监督机制。加快推进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力推行和实施“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管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切实做到齐抓共管、政令通畅。同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时刻聆听群众声音,时刻关注民众意愿,时刻发现民生大事,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超越。

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市民教育机制。科学管理,教育先行。解决好城市管理难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素质,还要提高广大市民的精神素质,使广大市民怀着一颗主人翁之心来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家园。福泉市在加大市民教育的工作时,采取环境教育、科技教育、卫生教育、消防教育进社区、进基层、进学校的方式,将教育知识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责任感。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一方面结合城市市情,制定出台了一套“重教、严管”的城市管理办法,并强力组织实施,做到政出必行、行之有效,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铸造精品城市品牌

打造魅力西部之城

福泉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思路,转变模式,不断克服西部山区小城建设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因素的制约,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逐渐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共生共荣的生态之路。

近十年来,福泉市不断克服地域情况复杂以及市级财政窘困的制约,在通观全局的宏观性把握之下,注重城市功能分区的建设,加大城市的覆盖率,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尽量克服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有序规划城市地下管线,争取一次建设,终生受益。基于这些长远规划,福泉市有着科学审慎的思考与策略:

篇4

注重政策、规划引领和制度创新

本世纪以来,内蒙古城镇化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并逐步完善各项政策、规划,进行制度创新密不可分。2000年至2005年,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区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2011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2014年党委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内蒙古城镇化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截止到2016年已经编制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4-2030)》《呼包鄂城市群规划》《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250个自治区重点镇和90个一般建制镇的镇域等若干规划,印发《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切实加强对城镇化的指导,有序稳妥推进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配套政策的创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M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2012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据此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继出台户籍改革的政策文件,比如:2013年,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户籍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户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最大突破是实现了本市农业人口向城市、城镇的自由迁移,并进一步降低了非呼和浩特市本地农牧民进入呼和浩特市的门槛。包头市出台了《常住人口登记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的实施细则》和《户籍管理工作便民利民十二项措施》,促进了常住人口登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别是2014年党委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行居住证制度和完善公共服务,把促进农牧区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作为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点。2015年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大中小城市类型,制定了更加细致具体的落户政策,尤其是全面放开了除了呼、包中心城区之外的城区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城镇的落户限制,全区城镇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公共服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转移进城农牧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不断打造新的增长极和优化城市布局,带动区域发展

我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东西狭长、人口密度低、城市布局分散等特点,沿着“点”状发展――“点线”结合――“点线面”协同发展的轨迹,不断打造新的增长极和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的前10年以“点”状模式为主,通过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极带动来推进城镇化,吸引人口向盟市中心城市集聚。呼包鄂地区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率先崛起,成为西部农牧区人口迁入的主要目的地,2010年呼包鄂地区创造了全区58.3%的GDP,城镇化率达到70.8%,高于全区15.27%。其他地区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十二五”,以“点线”结合为主,通过城市群、多个中心城市带动和交通干线发展轴相结合的形式推进城镇化。2014年,我区制定了《呼包鄂城市群规划》,积极打造呼包鄂城市群,使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5年呼包鄂城市群土地面积占比达19.3%,GDP占比到达61.9%,城镇人口占比39.0%,城镇化率为74.4%,高于全区17.1%,西部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呼包鄂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加快推进东部盟市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及出区通道和区域内的交通建设,沿着交通干线和出区通道分布的城市和城镇发展加快,城镇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东部中心城市及县城的人口集聚力也不断增强,形成了呼包鄂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各旗县城关镇、建制镇为节点、交通干线为骨架的“点轴”城镇体系。“十二五”末“十三五”初,西部呼包鄂城市群中的县城、小城镇进一步扩容提质,中心城市和它们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化的面状结构正在形成,由此全区“点线结构”开始向“点线面”协调推进的模式转变,“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城镇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全区城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增长极的带动和城市布局优化,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支撑,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自治区成立以来,城市从5个发展到20个,规模从十几万扩大到上百万。其产生或发展壮大与国家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比如:包头市、乌海市、东部林区根河、牙克石等城市的产生发展都是钢铁产业、森林工业发展及矿产开发的结果。本世纪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形成了能源、化工、电力、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尤其是党的十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云计算、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贡献率由31.7%上升到49.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GDP总量从2010年的1.17万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17831.51亿元,人均GDP由7070美元提高到1.15万美元,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从9.4∶54.5∶36.1演进为9∶51∶40,城镇居民收入从17698元增加到30594元。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2015年,我区49.7%的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产业发展为城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篇5

1.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机制不顺畅。在赤峰市,负责管理园林绿化工作的部门是各区县的园林绿化局,而负责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则是其他部门。这种管理和建设分开的局面导致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存在多种隐患,不仅阻碍了园林绿化管护工作的顺利移交,而且还影响到了后期的管护效果。如今,园林绿化建设涉及到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以及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只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园林绿化管护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园林绿化管护达到最佳效果。

2.园林绿化管护的法规不够完善。近年来,赤峰市不断完善园林绿化法规体系,但是与国土局等其他部门相比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在园林绿化管护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目前,赤峰市园林绿化管理主要是由城管负责,然而城管还承担了城市的很多其他执法工作,受制于人力、物力的限制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因而在园林绿化执法这块的影响力比较低。通常对于园林绿化的破坏行为难以及时制止,破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得园林绿化管护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园林绿化管护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目前,赤峰市尚未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园林绿化管护监督和激励机制,内外部的监督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赤峰市各区县的政府与园林绿化局未能建立协调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林绿化管护事业的发展。假如各区县政府能将各种园林绿化指标考核纳入到上下级和平行部门之间的考核中,纳入到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督中,重视市民的反馈,将有利于园林绿化管护事业更好地发展。

4.社会的园林绿化观念不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取得显著的经济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赤峰市也是一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很多区县都是以GDP为目标,园林绿化管护经常要让步于房地产开发等经济建设。人民群众的园林绿化保护观念也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跳广场舞等占用公共空地,乱踩公园草地、乱攀折树枝花朵等行为,这对园林绿化管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社会的园林绿化观念应当不断地增强。

5.园林绿化管护不重视,资金投入较少。现阶段,各地政府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人力、物力投入更多的地方是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占用绿地的情况,这对园林绿化的管理和管护都带来了影响,而且在园林绿地建成之后,对其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少。此外,在园林绿化维护实施上的投入也非常少,有一些绿化建设在动工之前没有考虑到自动喷灌装置,在后期的管护浇灌上只能采用水车浇水,这样不仅浪费水,还增加了管护的成本。

6.园林绿化管护队伍素质不高。赤峰市的园林绿化管护队伍普遍素质不高,由于缺乏一条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园林绿化管护队伍在管理上非常松散。加之园林绿化管护行业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难以吸引那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很多一线的园林绿化管护人员都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管护培训,并且有时管护不当还会对植物造成损害,导致绿化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园林绿化日常管护工作水平的对策

1.进行体制改革,创新园林绿化管护新模式。现有园林绿化管护管理体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在上层层次,对管护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将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明晰。创新管养体制机制,实施网格化管养,各级单位各负其责;创新管养投资体制,根据CPI平均增长速率,建立园林绿化管养经费的中长期增长机制;建立开放性投资市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园林绿化管护管理;创新园林绿化管护管理方法,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考核机制,对管护单位实行月度、季度、考评和年终考核;实现园林绿化管护管理行业标准的精细化,重新修订各类管理目标、管理标准;优化日常管护工作流程,建立规模经济,节省管护管理成本。

2.完善法制建设,增强执法力度。要不断对现有的园林绿化管护的法规加以完善,并且结合赤峰市的相关设施,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园林绿化管护方案。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应设立森林公安,并由其对园林绿化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执法力度,对于破坏园林绿地,随意砍伐、攀折的行为加强打击力度,树立园林绿化管理的威信。

3.增强社会的园林绿化观念。城市园林绿化管护管理工作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是体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地方。园林绿化规划阶段需尽可能多地规划绿地,给人民群众提供休憩和健身的美丽场所;公共绿地的设计原则更多的要考虑让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绿化成果;管护管理过程中,需要以便民为目的,及时修剪影响居民生活、出行的树枝,提高行道树的分支点,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等。加强园林绿化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呼吁市民保护园林绿地。

4.加强园林绿化管护资金投入。只有加强园林绿化管护的经费投入,才能更好地实施园林绿化建设。按照园林绿化的级别和管护水平来相应地发放经费,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管护单位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绿化效果的实现。此外,还要对园林绿化管护工作定期地进行考核和抽查,考核结果与发放经费直接挂钩,有利于增强园林绿化管护单位的责任心,保障绿化效果。还应加大投资在管护队伍的培训上,提高管护队伍的技术和素质,有效地维护了绿化建设成果。

篇6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争创全省最佳生态园林卫生县城”目标定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服务“创新发展、创业富民”为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我县城镇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长效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向荣获年度先进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大家向一年来为城管事业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下面就工作作如下报告:

(一)严格管理、力求长效,市容市貌环境在发展中改观

一是市容市貌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采取集中整治和各中队日常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对城区主要街道,重点部位的乱摆乱放、乱拉乱挂以及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进行了不间断的清查清理,基本实现了无占道经营、无乱拉乱挂等有碍市容观瞻现象的发生。此外,我们对校园周边主要街道、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两次集中整治活动,以确保校园周边市容环境卫生整洁,交通秩序井然。为遏制垃圾广告、乱贴乱挂现象的蔓延,我们抽调了责任心强、业务精干的队员,采取夜间巡查,白天清洗的办法,狠抓了城区垃圾广告的整治工作,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全体城管队员,对垃圾广告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涂刷和清理。开展了多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对未办理审批手续和破旧不堪的广告(店招)牌匾实施统一拆除,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户外广告(店招)的管理、审批工作。一年来,共开展了市容市貌综合集中整治27次,专项整治35次。二是县城基建工地管理得到有效规范。为切实加强县城各基建工地的管理工作,杜绝违章占道摆放建筑(垃圾)材料的行为,我们严格了建筑工地施工审批程序,严把审批关,做到在建工地施工必须设置围档作业;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建筑余土余渣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对建筑余土余渣清运定路线、定地点,使其规范操作,全年处罚乱倒建筑垃圾行为11起。

(二)多方想法、精养细护,市政养管水平在巩固中提高

1、环卫保洁水平进步提高。按照环卫作业“早晚二大扫、全天保清洁”工作要求,严把环卫清扫保洁质量考评关,加大了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力度,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迈上了新台价:一是改变了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按照清扫要彻底,保洁要经常,清运要及时的工作要求,推行了定人、定岗、定责任的全天候16小时清扫保洁制,确保了16小时内都有人员在清扫保洁,消除管理作业上的“盲区”。同时,细化目标责任,建立和健全了环卫监督检查机制,形成每时流动检查、每日小检查、每周大检查的工作考核监督机制,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清扫保洁质量不断提升。二是认真做好了市市容局市容环卫考核检查工作。精心组织人员完善相关方案和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有条件的地段还实行了精细化作业。由于狠抓了环卫日常管理,在市市容局组织的半年市容环卫目标管理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市市容局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三是添置了木艺果壳箱。对文峰路、解放路、前进路金日段加密设置了大理石材质的果壳箱,对东门路、沿河西路、广场以及滨河景观带设置了新型木质果壳箱。四是举办了第二届环卫作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环卫工人业务技能,在全县环卫工人中,形成了“人人争先进、个个创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2、路灯亮化维护成效明显。一年来,路灯所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全力做好路灯安装和维护工作,共抢修电缆7处,维修更换路灯部件200余件,特别是在对县城迎宾大道郭家沙排洪港处和大宇学院处过桥电缆因发生短路而损毁抢修工作中,抢修人员不怕困难,加班加点,及时进行了更换及修复,保证了迎宾大道亮灯。在11月份,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路灯所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对我县17条小街小巷进行了路灯安装和改造,方便了全县广大市民的出行。此外,在春节前后还对县城各主要街道路灯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维护工作。同时,坚持每天晚上路灯巡查制,对发现问题及市民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处理。

3、园林绿化管护成绩显著。一是完成了对冰冻损害树木进行了整枝、补植修剪和除草工作;二是全年对街道行道树施药防病虫害三次,刷白一次,并定期对其他绿地进行维护,对树下花坛进行了多次垃圾清除;三是参加了全市举办首届“杜鹃花”和第六届市花月季展览,由于我县园林部门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巧妙布局,辛勤养护,分别荣获南昌市首届杜鹃花展览组织奖二等奖,室外景观造型奖二等奖,布局艺术奖二等奖。

4、城区交通管理规范有序。狠抓了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每天坚持做到流动巡查,新增、补划城区行车标识标线2.2公里和车辆停放泊位87处,先后开展综合及专项整治活动50余次,共查处、纠正违章车辆213余起。全力做好春运期间交通维护工作,专门制定了《安义县城管局春运期间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工作方案》,投入人力500余人次,加班加点确保春运期间县城交通秩序良好和环境卫生整洁。

5、新区精细管理迈上新高。在精细管理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化管理方法和措施,对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对管护作业实行严格工作标准,要求对市政设施每天擦洗两次、做到了垃圾不落地,路灯园林及时修复,使新区精细管理朝着长效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管理水平迈上了新高。同时,多次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县委、县政府迎检任务。

(三)强化效能、勇于所为,城管队伍建设在规范中发展

1、进一步加强了业务学习。一是选派人员参加了三次市执法局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城管论坛讲座。二是定期组织全体队员学习城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升了城管队员“文明执法,和谐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勤制度》、《队容风纪制度》,规范了执法队员的着装,强化了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上下班四次签到制度,制定了行政处罚操作规程,严格了执法秩序和 处罚标准,从而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

3、进一步优化了执勤机制。实行了错时管理和弹性工作制,在8月份至12月份实行中队轮流早中晚班执勤制,减少了管理空档,维护了市容环境。实行了城管交警机动车违章联合处理机制,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联合整治,加大了处罚力度。

4、进一步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完成了各项迎检任务。一年来,我局积极履行县委、县政府交给各项迎检任务,每次都周密细致安排部署,共完成各类迎检任务70多次,在工作中,局领导亲临工作一线,全体城管队员、城警队员和环卫工人忘我工作,不辞辛苦,保证了每次迎检工作的圆满完成。二是完成一系列重大极难检重任务。在去年抗冻救灾工作中,我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精神,日夜奋战在抗冻救灾第一线,清除积雪,清运断枝,疏导交通,抢修路灯,为我县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整洁、交通秩序良好通行、园林良好生长和路灯照明付出了辛勤汗水,为我县抗击冰雪灾害胜利做出了贡献,在去年3月份和今年2月份全县重大森林扑火工作中,我局救火队员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敢于胜利城管精神,时刻战斗在扑火一线,为我县重大森林扑火胜利做出了贡献,并且得到县委、政府积极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措施有力,创新不断,城管队伍形象在持续中提升

一是开通了城管短信服务平台,利用发送短信形式,把一些城镇管理法律法规,整治工作告知发送给全县广大市民,提高市民参加城管工作热情;二是启动了“城管志愿者”活动,近期将举行启动仪式。三是完善了城管“110”和“城管网站”信息收集制度。对市民反映问题,做到了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四是加大了城管动态报送力度,由原来每月一期改为每半月一期,报送范围扩大至县委、县政府每位领导。

(五)在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城镇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广大市民的期望还相距较远,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办法仍有欠缺。管理模式习惯于扫荡式的集中整治、管理方法“堵”得多“疏”得少,城镇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入。二是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由于我县城管市场化运作处于初期阶段,市场化运作条件还不够成熟,要达到以城养城、以路养路的管理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城管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紧缺,装备设施差,养护设备严重缺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市容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制约了我县城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四是个别干部职工全局观念差,工作大局观念不强,为了小团体和局部利益,工作推诿扯皮,损害整体利益。对所担负的工作不能尽心尽责地完成,对该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认真去解决,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小问题搞成大问题、失职失察,上班不坚守岗位,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和个人。五是创新意识不够。工作因循守旧,标准低,同时,总觉得自我感觉良好,对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缺乏新的思维方式。

(六)未来工作安排

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局将化困难为力量,紧紧围绕“创建卫生县城”目标和“新城管、新理念、新形象”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镇管理工作,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我县城镇管理朝着精细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为此,20__年城镇管理的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狠抓两项建设,力求三个突破,打造四大亮点,实施五项整治。”按照上述目标和总体思路,20__年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一个中心,奋力推进“创卫”工作展开

紧紧围绕县“创卫”工作部署,狠抓城镇综合管理,强化督查和激励机制,变短期行为为长效管理,变突击措施为长效制度,大力开展“创卫”整治活动。着力在防反弹、求巩固、突重点上下功夫,对执法人员管理进一步细化,确定人定岗、岗定责原则,做到每一条街、每一路段、都有专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网络,把城管创卫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创卫工作“责任链”,局党委与中队,下属单位签订创卫责任状,形成“级级有指标、人人有压力、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创卫管理格局。

(二)狠抓两项建设,尽力提高城管行政效能

一是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为契机,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重点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纪律上的相关问题,使我局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对局制定各项目标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执行到位。

二是狠抓岗位责任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县全面开展“创卫”活动大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精细化长效管理上来。各部门、各单位、所有同志都要用精心、求精细、出精品。引入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完善定人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工作机制,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比技能、比管理、比贡献,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在干事创业中敢有作为,从而全面推进我局机关效能建设。

(三)力求三个突破,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1、在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创新上求突破。一是开展城市清洁大行动。以“创卫”工作为契机,以整洁有序为目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城市清洁行动。细化工作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进度。建立通报制度,强化督查,保障市容环境百日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跨前一步,为民服务”,解决百姓身边的困难,消除城区背街小巷垃圾保洁盲点。三是与县“创卫”办共同抓好临街单位、居民住户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的签订工作,对单位争取以县政府名义签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城管氛围,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和理解城管工作,增强市民参与城镇管理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城镇管理工作格局。

2、在市政设施管护水平上求突破。增加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次数,本文规范垃圾倾倒时限;完善、健全亮化工程管理制度,实施精细管理,做到重大维修72小时内完成,日常维修24小时内完成,保障全县亮灯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改变以往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方法,实施人员定片,包干管理的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到人。继续完善市政设施损害反馈和应急维护机制,提高反映能力和管理水平。

3、在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上求突破。为了减轻我县财政资金压力,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经营道路。一是拓展居民区的管理方法。在住宅小区、居民区实行物业管理,洽谈和引进经验丰富的物业 公司对小区进行先进的管理,消除居民区的管理“盲区”。二是拓展户外广告的运作模式。对户外广告租赁进行竞争投标拍卖,延伸广告的范围。三是拓展市政养护市场化道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路灯安装维修延伸至小街小巷、居民楼院,广泛动员临街住户、小区居民集资开展路灯安装工作,逐步实现城区路灯照明全覆盖,此外,充分利用路灯线杆资源,出租广告泊位,筹措路灯维护资金。积极探索环卫保洁市场化路子,选择城区1-2条街道开展环卫清扫保洁承包试点,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后,将环卫保洁作业推向市场。进一步拓宽园林业务,积极开展有偿服务。

(四)打造四大亮点,精心培育城镇管理特色

1、打造户外广告管理亮点。拓宽户外广告载体,科学规划户外广告泊位资源,合理布局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申报程序,市场运作户外广告资源。按照“一下一条线,前后一个面”要求,重点打造东门路、蔚蓝嘉园步行街店招系统工程,今后对新审批户外广告,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严把审批设置关。

2、打造街道综合管理亮点。按照县“创卫”工作要求,会同县工商部门,将现有各类经营行业划行归市,形成建材、家俱、家电、汽车维修等“一条街的经营特色,达到“一街一行业、一特色”的管理要求,规范各类行业经营行为,切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3、打造垃圾资源化处理亮点。积极与市市容局对接,将我县垃圾运往市麦园垃圾处理场处理,取消我县现有的露天垃圾填埋场。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敦促房地产开发商加快楼盘垃圾中转站等公建设施建设,弥补我县垃圾中转站的不足,降低垃圾清运成本。同时,加快县城大型压缩垃圾中转站和各乡镇中小型垃圾中转站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垃圾处置管理网络,力争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市场化的新路,并成为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亮点。

4、打造景区精细管理亮点。以全面接管“一河两岸”景观工程为契机,在新城区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景区管理各项措施,制定精细管理工作标准,使景区管理成为我县城镇管理工作的一个样板。

(五)实施五项整治,努力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一是实施市容专项整治。规范临街店面经营行为,取缔、杜绝各类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以及流动摊点的违章行为,加大垃圾广告源头管理,切实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做到门店无占道、经营无违章。垃圾广告得到根本性遏制,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二是实施广告招牌专项整治。大力开展破旧广告店招整治行动,全力维护县城市容市貌整洁形象。

三是实施积存垃圾专项整治。在垃圾外运麦园基础上,不断加大垃圾清除清运力度,对县城区重点地段、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积有垃圾进行清理,确保城区环境卫生整洁。

四是实施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建筑垃圾巡查和处罚力度,对全县城区所有在建工地进行掌控,对建筑垃圾运输明确定线路、定地点,杜绝乱倒建筑垃圾行为。

五是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大违章车辆的查处力度,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放,重点整治机动车的乱停乱放,摩托车、自行车的停放无序状况,彻底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合理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篇7

西昌坐落在宽广的安宁河谷,偎依着30平方公里的邛海。全市幅员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群山巍峨,林海浩荡,河谷绮丽,农田肥美,泸山听松,邛海观月,彝族火把节风情,堪称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洋葱之乡,中国水果之乡,诠释出地球经纬度最佳结合部人居环境的别样内涵。

西昌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西部的20强、四川前5强。“嫦娥”从这里奔月,见证着西昌稳中求进的发展速度,好字优先的发展诉求。

中国彝族风情假日之旅,火把节狂欢夜,中国西部居家创业首选城市西昌就这样向世界传达一份淡定,一份自信,一份浪漫,一份和谐,一份幸福

然而,就在几年前,得天独厚的西昌还是锁在深闺人未识。对外地人而言,卫星发射基地西昌,是贫穷、荒凉的代名词。如何发挥西昌旅游资源优势,西昌市委、市政府通过短短两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多面西昌

西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水能资源富集。凉山州水能可开发量5800万千瓦,占四川的57%,占全国的15%,是全国最大的水能富矿区。西昌市境内大小河流13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6条。西昌市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基地,在建大型输变电工程有西昌±800KV、佑君500KV、太和220KV、经久110KV、黄水110KV等,未来五年还将有大量电力工程上马。

西昌农业光热资源丰富。这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080毫米,无霜期270多天,年日照数2500多小时。安宁河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土地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是国家和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

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海拔1510米,气候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8℃,7月最高22.3℃,1月最低9.6℃,年差仅为12.7℃,是中国西部最适宜居家创业的首选城市。西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全省精品旅游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航天城。

西昌民族文化资源极具魅力。西昌文化古朴,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栖息繁衍,春秋时期建有邛人部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自古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明清古城保存完好,有融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人文景观,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风情浓郁,有汉、彝、回、藏等3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藏历新年、回族古尔邦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西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西昌地处川、滇、渝结合部核心位置,是内陆地区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西昌是凉山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攀西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攀西地区和凉山州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区域聚集效应明显。西昌已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7平方公里。

西昌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西昌正处于跨越发展临界点,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02.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1亿元,实现“双百亿”跨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西部百强县第20位,四川省十强县第5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第4位。

另外,西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区域经济活力开始呈现。去年是西昌市的“项目建设年”,目前已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达到115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1亿元以上项目18个,规模以上企业46家。

外资企业和品牌企业纷纷抢滩西昌。泰国正大集团已建立子公司,美国易飞航空将设立总部,法国雅高集团将修建宜必思连锁酒店,德国凯宾斯基将修建豪华五星级宾馆。此外,欧洲房子、祖母的厨房、上岛咖啡、国美电器等一大批中外品牌企业也落户西昌。

旅游挑大梁

旅游,如今已成为西昌市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突破口”。

2007年,西昌市抓住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邛海-泸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强力实施“旅游突破”战略,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功能进一步健全。

如何将好思路转变为好成效,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本,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西昌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旅游市场策划与营销方面表现出大气魄,频出大手笔。

首先,积极向外宣传推介“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品牌,主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以邛海泸山4A级景区为龙头、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多层次、高品位、复合型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山水城相连及生态气候特色,发展阳光月色之旅和运动休闲之旅;突出民风民俗特色,发展彝族风情之旅和宗教文化之旅;突出高科技特色,发展卫星基地之旅和水电工程观光之旅;突出红色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之旅。并且,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策划工作。

狠抓旅游市场营销,不断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围绕“四大景区、六大精品线路,十大旅游精品”,精心策划包装,培育名牌、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精心制订阶段性旅游宣传计划,积极参加国家、省旅游局组织的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实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创新促销手段,提高促销效果。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旅游促销作用。积极引导专业人员投入旅游精品的包装,赋予旅游产品历史文化内涵,捆绑策划旅游业和文化,启动演艺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西昌旅游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巩固发展成渝及省内周边城市客源市场,重点拓展华东、东南方向客源市场,探索开发国外客源市场,加强与韩国、日本等国旅行社开展旅游项目交流合作。

加快创森步伐

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以创建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城市建成区绿化率98%,绿地率31.28%,绿化覆盖率35.35%,林木覆盖率30.9%,人均公共绿地9.65平方米。

西昌紧紧围绕“一城(城区)、一湖(邛海)、二山(北山、南山)、三河(东河、西河、海河)”,高起点规划森林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将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城区绿化为主体,近郊绿化为基础,远郊绿化为屏障,道路河流绿化通道为网络,做到市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头兼顾”。

按照打造“五彩西昌”的定位,将西昌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干净、最美丽的城市。2007年,投入500余万元在邛海周边新植三角梅48万株,形成长15公里、宽1.5~7米的环海湖五彩路;投入130万元在邛海周边栽植元宝枫20万株,新建800亩环湖五彩林带;投入120万元开展机关、领导、社会团体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加快民族体育场周边绿化景观、海河两岸度假休闲绿化带、四袁公路景观防护林、东西河两岸步行道和休闲公园建设。

大力实施育林绿化工程,生态屏障更加厚实。全市24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生态系统群落得以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森林资源社区共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森林资源社区共管和民俗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有效提高群众生态保护和开发意识,林区群众效益增收明显,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明显。

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绿色长廊更加翠绿。按照“安全、舒适、自然、和谐”的理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加强市境内国道、省道、县道公路两旁绿化,沿线做到“一片翠绿,不见黄土”,确保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公路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生态系统。

大力实施碧水工程,水体生态更加优良。2007年,投入1800万元实施西礼灌区改造工程,投入2700万元实施海河堤防综合整治工程,展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增添了城市灵气,提升了城市品位,营造了优美人居环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划定西河官坝堰和邛海饮用水水质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水质达标率100%。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西昌市委、市政府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他们确定了“工业强市,农业振兴,城建先行,旅游突破,文明和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富民惠民利民的具体举措,着力加以培育和发展”,为加快该市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旅游发展的新领域。

为确保乡村旅游规范、科学、有序发展,先后制定了《西昌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西昌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对乡村旅游的布局、标准、管理、服务等进行了规范,要求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按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按星级管理,按特色服务,杜绝了乡村旅游的低层次重复建设。

每年认真拟订该年乡村旅游宣传促销计划,聘请专业人员对乡村旅游进行包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广告牌、文艺演出等方式方法进行宣传促销,并实施“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境内外乡村旅游促销活动。

打造特色文化,把旅游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打造了以“火把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天下第一缸”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礼州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卫星发射基地”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礼州会议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等,着力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品位,并把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融为一体,做到进入一个乡村旅游景区,了解一方风情,体验一种文化。

西昌市旅游、劳动、卫生、商务等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对乡村旅游的导游、经营户、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引导经营者创新经营管理,鼓励农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实行农家自行经营、农户转租转让企业经营以及企业利用荒山荒坡直接投资等多种经营模式。

到目前为止,全市星级“度假村”、“农家乐”、“特色饮食”等已达73家。川兴镇尔乌村50多岁的农村妇女周世芬,因为市上发展乡村旅游自己建起农家乐,利用林下资源、林副产品等发展特色餐饮,每年都有20余万元的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结构向综合农业转变,延长了产业链条,培养了农民经营意识,带动了餐饮服务业、手工业、运输业、特色种植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资源向乡村旅游资源的转化,形成了第一、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近几年来,西昌市通过成功举办樟木箐乡樱桃节、西乡乡葡萄节、黄联关镇石榴节、川兴镇蜜桃节等十余个乡村旅游节,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和协调发展,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让农民在战略中享受实惠,在产业中找到位置。这个位置在什么地方,这个实惠该怎样实现?

走进西昌市农村,丰富的光热资源、农业产业化进程造就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庄:樟木箐乡的樱桃、西乡乡的葡萄、黄联关镇的石榴这些各具特色的村落点缀在西昌市广阔的田野,桃红李白,风光宜人。

对接点就在这里。办节,让乡村农业观光游成为农业和旅游对接平台。让农民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位置,得到实惠。

2007年4月,樟木箐乡的樱桃像往年一样红了,而更红火的是西昌首届樟木樱桃节。在樟木箐乡丘陵村,樱桃年年红,但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7万多游客牵着线线来到樟木箐乡,来到樱桃树下。节后樟木箐乡人一算账,自己都吓了一跳――游客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人,樱桃卖了60多万斤,比上年多了12万斤。收入就更多了,240万元,整整比上年多了一倍还有余。这还不包括餐饮收入的220万元,同比增长80%以上。

丘陵村二组村民张志雄对自己收入开始是秘而不宣,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说出来:他一家四口,总收入有11万元,比去年净增4.8万元。

这是一个足以让城里人艳羡的收入。同样的樱桃,同样的农民。办节不办节,结果不一样。

去年一年时间里,乡村旅游节一个接着一个,樟木樱桃节、西乡葡萄节、川兴蜜桃节、黄联石榴节等络绎而至。节节游客爆棚,节节农民增收。

2007年,西昌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西乡乡凤凰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有160多户会员,这些会员成为了葡萄采摘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协会组织农户进行基本的旅游接待技能培训,进行统一的产品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和产品包装,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色。

西乡乡凤凰村党支部张书记对此很有感慨: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宣传产业调整,动员党员先种葡萄,做农民的思想工作,请专家来讲课。葡萄节期间凤凰村6个农家乐收入就有15万元。

2007年,全市仅乡村旅游一项就使近30万农民年人均增收200余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科技信息和现代文明,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户的精神面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有80余个外地考察团来西昌学习借鉴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

乡村旅游呈现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乡村旅游因此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笑迎八方宾朋。

城市品牌开始树立,宜居创业环境彰显魅力。西昌旅游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07年春节黄金周游客79.58万人次,“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43.4万人次,火把节期间接待游客75.92万人次。旅游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外地游客和过夜游客激增,客源地范围更广,自驾游比重大幅增加,每次黄金周都有上万辆自驾车涌向西昌。

旅游产业形成了市场运作模式,达到了多赢效果,促进了三次产业相融互动。西昌城市建设实现整体升级。“一办三创”使西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了5~10年,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变,对外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优化。西昌建筑房地产业持续升温,省内外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落户西昌,投资房地产开发,大量外地人员来西昌置业安居,购房人数激增。

更美好的明天

西昌的发展战略:“立足区位,融入成昆,联动雅攀,辐射周边,工业主导,城市提升,农业转型,旅游突破,文明和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造“一中心、四基地、一枢纽”。打造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即:打造中国西部钒钛产业和清洁能源基地、攀西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链延伸基地、四川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大香格里拉环线旅游商贸集散基地,建设川滇结合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攀西经济发展高地。

西昌的奋斗目标:分阶段推进,一年上台阶,三年翻一番,九年翻两番。第一步,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第二步,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人均GDP3.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2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五项主要经济指标较2007年翻一番,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第三步,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人均GDP5.5万元。2020年以前,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人均GDP7.5万元,比2007年翻两番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成为富裕西昌、和谐西昌、文明西昌、开放西昌、生态西昌。

西昌的工作任务:实现一个跨越、两个优化、三个突破、四个推进、五个加快。

一个跨越:2008年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本届任期内实现“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

两个优化: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力争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突破5%。

三个突破: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5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

篇8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平遥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平遥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平遥古城旅游业项目和平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平遥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平遥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平遥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平遥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平遥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平遥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平遥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展示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平遥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平遥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平遥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平遥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平遥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平遥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平遥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平遥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平遥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遥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平遥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平遥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平遥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平遥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平遥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平遥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平遥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平遥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平遥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平遥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平遥古城不仅仅是平遥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平遥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

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平遥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平遥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

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平遥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平遥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平遥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平遥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平遥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平遥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平遥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平遥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平遥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平遥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平遥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平遥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平遥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平遥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平遥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

篇9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8·17”洪灾的严重影响,我们以建设“工业新城,长乐之乡”为目标,全力实施“两新两特两重点”、惠民生、促和谐、强队伍的工作思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扩规模兴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生产总值100.8亿元,比增1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分别比增26.3%、14.5%;国税组织收入2.6亿元、地税组织收入3.6亿元,分别比增24.0%、2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比增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亿元,比增12.0%;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比增36.9%;实际利用外资2299万美元,比增25.6%;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7.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8.2 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4 %、22.7%。

园区扩建步伐加快。筹资1.7亿元,集约土地1373亩,平整土地1015亩,开发面积累计达6500亩。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获省批准,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作有序推进。工业大道及其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工业一路全线贯通,3家搅拌站全部迁出园区。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7.5亿元、税收1.1亿元,分别比增23.5%、11.1%。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出台《五华县招商引资责任制及绩效考核暂行办法》,落实招商责任,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共引进项目35个,计划投资总额122亿元。冠华传导一期、辉骏科技投产,华阳包装试产,海宴酒业、天东通信、建利纤维等9家企业动工建设。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投入扶持资金2493万元,加快工业企业发展。出台《五华县扶持奖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暂行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长乐烧酒业、辉胜达电器、富胜五金、井得电机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创盛工贸和凸版艺彩增资扩产。新增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1亿元、增加值7.7亿元,分别比增27.3 %、25.1 %。

特色休闲高效农业有新发展。完成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出台推进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和耕山致富奖励办法,创建了60个耕山致富示范点。新开垦连片100亩以上基地53个,新种植油茶2万亩、特色水果2.5万亩、茶叶1665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375亩,收购干烟叶4.05万担。周江镇百香果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登云嶂黄金芽绿茶、松岗嶂七輋径绿茶、丰华有机大米、大田柿花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五华县强盛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9家。建成2个万亩国家级水稻创高产示范片,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82.4万亩,总产量29.9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 47.5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975元,分别比增5.6%、14.2%。

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完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我县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狮雄山秦汉遗址申报国家级大遗址公园工作有序推进,长乐烧制酒工艺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酒香美食节”系列活动。广东清闲农业、鼎德信现代农业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热矿泥旅游专线公路、枫林至平安寺公路建设完成路基工程的80%。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分别比增52.2%、66.7%。

财税金融稳健有序。整合资产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全年融资5.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房地产、河道采砂、土地使用等税收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和规范。金融运行平稳,全年新增贷款11亿元。五华惠民村镇 银行开业。

二、兴交通修水利,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投入交通公路项目建设资金14.9亿元。汕湛高速和平兴高速五华段共6300亩、147座房屋的征地拆迁任务全面完成。兴华高速(含畲江支线)先行工程梅江大桥动工建设。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道G205线28.3公里的示范路建设已完成,省道S120线河东至油田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70%,县道X960线华阳至龙村、X033线棉洋至双华一期、X035线蝙蝠石至中兴等一批县道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琴江公路等项目已立项,全年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126公里。安流大桥建成通车。

水利建设加快实施。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点征地工作基本完成,专题报告编制及进场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推进121宗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建设,其中70宗已基本完工,51宗正加快推进,完成年度投资2.8亿元。28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1宗小型机电排灌、10宗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益塘水库灌区改造、乌陂河小流域治理、潭下河治理和华城内涝整治等工程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长布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工程。完成14宗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3.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电网建设扎实推进。35千伏长布主变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35千伏岐岭输变电站、河东布头村配变样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县68个农网低压台区改造工程和龙村、梅林等13个镇小水电自供自管区域用户接管工作有序推进。

三、重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县城提质扩容步伐加快。完成县城第三次总体规划修编,县城中心城区27平方公里和琴江新区9.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产城联动发展规划初步确定。投入1.8亿元提升改造市政项目,高标准完成了员瑾堤、澄湖堤、琴江亲水公园一期建设和水潭东路升级改造,鸿云大道全面贯通,环城大道路基工程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80%,新增县城道路13.1公里。水潭东路一期、园新路等供水管网铺设工程和县城亮化工程已完成。开通3条县城公交线路和园区至华城、安流客运专线。碧桂园一期建设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已启动。长乐大桥、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动工建设。城区液化天燃气场站和管网建设扎实推进。铁腕整治非法采砂行为,捣毁非法采砂船28艘,采砂场从64家减少至37家。彻底清拆了琴江河、五华河河道内的25家31艘鱼生船,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和谐美丽镇村创建亮点突出。完成16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44个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47个名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小都模式”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和谐美丽镇村”创建活动,一批圩镇市场改扩建、道路硬底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洁净五华·美化家园”大行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新建镇级垃圾转运站18个。水寨镇西河社区获评省级宜居社区。

生态建设有力推进。完成碳汇造林19万亩、森林抚育7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造林备耕13.4万亩。对31.8公里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林带进行了抚育,建成一个省级保障性苗圃场。成功竞得省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出台《五华县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强化护林员管护责任,组建集森林消防和三防于一体的专业应急队,组建镇级扑火队16支,初步形成种、管、护、防一体化管理体系。

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土地储备工作有效开展,共报批用地12批次2733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规范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矿产资源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出台《五华县规范农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

四、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灾后复产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8·17”洪灾,全县上下和外出乡贤全力投入抗洪救灾复产和家园重建,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全力筹措资金加快水毁道路、桥梁、水利设施修复重建,276户全倒户全部搬进新居。

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启动。完成103个重点帮扶村1.27万户贫困户、6.3万贫困人口的对接工作,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6亿元,落实村集体帮扶项目1199个。37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得到改造,完成了4个“两不具备”自然村115户492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岐岭、华阳、转水镇实现教育强镇目标,河东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棉洋、安流镇通过省教育创强督前检查,启动横陂、潭下、周江、龙村、长布镇及县直学校的教育创强工作。县华侨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龙村高级中学建设扎实推进。高考省三A线以上入围5300人,比增5.8%。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建立“每月一检查一考核”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实行结扎手术定点管理,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开展“人口计生服务村村行”活动和集中整治 “两非”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年度人口计划任务,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社会秩序平安稳定。扎实推进“平安五华”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做好“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和群防群治工作,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有效落实,全县量同比下降37.8%。县法律服务大厅和县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启用,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投入1159万元,对河东镇火灾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并通过省验收。投入586万元,组建安流、华城消防中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实施“双提双带”工程,培训劳动力1.22万人,转移就业2.77万人。“五大险种”征缴收入2.97亿元,城乡居民医保、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和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津补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发放大病 “二次补偿” 医疗费995万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提升改造和安流卫生院住院综合大楼、龙村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有序推进。无偿献血49.4万毫升。县级公益性生态公墓一期建设扎实推进,提升改造了县殡仪馆基础设施。全面清理核查了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阳光低保。市七运会筹备工作和足球“三进”活动扎实推进,承办了梅州客家足球队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主场赛事,完成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转水、梅林等5个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河东镇河东社区获评“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十项惠民工程”全面实施。人事编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双拥共建、征兵、气象、档案、方志、宗教、物价、供销、残联、妇女儿童、人防、打私、住房公积金等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五、转作风强队伍,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39件代表议案、建议和2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得到办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关规定,着力纠正“”,政务接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督,商事登记改革步伐加快,网上办事大厅和县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使用,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核清理行政审批项目297项,清理压减55.1%。全年审计项目50个,涉及资金1.29亿元。“六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抓好“廉洁城乡”建设,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逐步形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市直有关单位和广州市、番禺区大力帮扶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驻五华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五华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压力大。二是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带动,主导产业不突出。三是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自给能力差,收支缺口大。四是城镇化率较低,农村建房秩序较乱。五是交通建设滞后,县内交通“通而不畅”,出县快捷通道尚未完善。六是干部队伍改革进取的锐气不足,政府行政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正视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要求,以建设“工业新城,长乐之乡”为目标,继续实施“两新两特两重点”、惠民生、促和谐、强队伍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园区扩能增效,着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县城扩容提 质,着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各项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以效益园区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总量

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成产城联动规划编制,优化20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布局,把园区开发与县城建设相融合,完成广州番禺·五华合作共建产业园申报工作,取得省级产业转移园资格。启动油田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三坑板块、罗湖板块征地拆迁工作,完成集约土地1500亩以上,平整土地1000亩以上。完成工业一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横路、二横路、三坑路,加快三坑路、二横路高压供电线路迁移。严格执行“双控”措施,规范园区用地、税收等管理,落实进园企业“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2016年园区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税收超3亿元”的目标,继续落实县领导和单位招商引资责任制,全年引资70亿元以上,引进2个投资10亿元以上优质大项目。积极跟进意向项目尽快落户,力争谷城国际健康城、创盛工贸二期等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海宴酒业、冠华传导二期、华阳包装、立信织造等7家企业实现投产,园区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

全力推动工业振兴发展。深入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扶持制酒制药、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工艺品加工和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扶持辉胜达电器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辉骏科技、创盛工贸加快上市步伐,加快长乐烧酒业7500吨现代化仓库建设,力促眉山水泥厂100万吨粉磨站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投产,支持白石嶂钼矿完善投产前各项工作。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大力抓好耕山致富。继续落实耕山致富示范点挂办责任制,大力推进60个耕山致富示范点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建,新增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品,扎实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种植蔬菜15.3万亩,新增发展名优水果1万亩、特色水产养殖4000亩、高山云雾茶1000亩、南药500亩,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培育发展5家以上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茶叶生产企业发展,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2家。

加快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开发以长乐古城、寨顶巷古村落等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旅游,支持热矿泥温泉山庄升级改造为国家4A级景区。加快五洲阳光温泉、广东清闲农业生态园、鼎德信现代农业休闲庄园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长布元坑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的保护规划开发,推进世界球王李惠堂故居足球博物馆和足球产业园规划建设,支持梅州客家足球队冲甲,打造“球王故里”足球文化品牌。抓好古大存故居、李威光故居的保护规划开发。推进狮雄山秦汉遗址申报国家级大遗址公园工作。完成热矿泥旅游专线公路和枫林至平安寺公路建设,启动华城观源至狮雄山旅游公路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确保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

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创新财税管理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税种的监管,确保应收尽收。强化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加大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担”合作,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步伐。

二、全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交通公路建设。全力推进汕湛高速、平兴高速五华段建设,完成兴华高速(含畲江支线)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继续做好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省道S120线河东至油田、环城大道、龙村新大桥建设。省道S228线华城至河东段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动工建设兴华高速五华互通至县城一级公路、县道X031线横陂至周江公路、县道X003线金坑至龙村公路、郭田至双华公路。做好琴江公路动工前各项工作,力争今年动工建设。加快推进锡坑大桥等水毁桥梁重建工作。规划建设长乐大桥至化裕接省道S120公路的连接线,汕湛高速华阳互通接乡道Y304金龙公路及长布、周江的连接线,谋划储备一批交通公路项目。抓好省道升级改造,力争新增国道185.4公里。同时,创新融资方式,保障交通公路建设资金需求,加快交通公路建设步伐。

加快水利电力建设。完成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剩余专题报批审查及进场公路建设工作,做好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建设,力争取得开工令。全面完成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建设任务,加快益塘水库、东方红水库、岩前水库等中型灌区和岐岭、华城内涝区整治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蕉州河、琴江河双华段和梅江河五华段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双头河、硝芳河、宣优河和新桥河等生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做好横陂万亩堤围加固和安流、华城中心镇堤围加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水毁河堤、山塘等水毁工程修复,确保安全度汛。启动110千伏枫林、狮潭输变电和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建设,完成全县68个农网低压台区改造工程和龙村、梅林等13个镇小水电自供自管区域用户接管工作。

三、全力推进以县城提质扩容为重点的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建立覆盖城乡的“三规合一”规划体系,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完善县城中心城区2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规划9.6平方公里的琴江新区,启动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碧桂园二期、长乐大桥建设,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升级改造、下坝堤湿地公园建设及沿路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县城农贸批发市场,启动琴江亲水公园二期、长乐大桥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建设环城大道接琴江公路的东延线。加快建设县城液化天然气场站和管网。增加出租车、公交车投放市场营运,加大县城无牌无证三轮车营运的整治力度。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推进“广东省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改善人居环境。

推动和谐美丽镇村创建。坚持把实施“123”工程和名镇名村建设、“和谐美丽镇村”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镇村配套设施。推广“小都模式”,鼓励和引导乡贤参与和谐美丽镇村建设,扎实推进华城、岐岭2个特色镇和小都、畲柯、新一3个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镇一个示范点,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开展“洁净五华·美化家园”大行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完成“一村一点”建设,着力改变“脏、乱、差”现象,推动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动员全社会参与“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立健全造林绿化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群众通过承包、合股等多种形式加快荒山、荒地的开发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现代 林业和林下经济。全面完成“一消灭三改造”碳汇造林任务,高标准建设工业大道、环城大道绿色通道,全面提升蒲丽顶森林公园、县城主要进出口及“五沿”绿化档次和水平,加强全县生态公益林和梅河高速五华境内绿色廊道景观林带管护。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体制机制,严厉打击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坚决遏制重大森林火灾。继续落实殡葬改革目标责任制,完成县级公益性生态公墓一期、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加大“三道两区”占地毁林建坟专项整治力度。健全节能减排问责机制,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力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完成城区和城市建设扩展区7宗重点地块征储任务。完成数字五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施“一村一镇一地图”工程。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规范宅基地报批,逐步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的面貌。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非法采矿等行为,全面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递减10%。

四、全力推进以底线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成长劳动力全员培训、全员推荐就业的“两全”工程。加大“五大险种”扩面征缴力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目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应保尽保。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事业。建成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启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网络建设。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突出长效帮扶,全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致力打造长远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完成 “两不具备”自然村搬迁安置工作和“大禹杯”竞赛项目。全力推进103个重点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实现60%以上重点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80%以上重点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

全力创建教育强县。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上半年完成棉洋、安流镇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加快推进横陂、潭下、周江、龙村、长布镇及县直学校的教育创强工作,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创建教育强县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

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合作办医、民营资本办医。建设县中医院外科综合楼,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力度,确保临床医疗用血需求。扎实抓好定点结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人口计生服务村村行”活动,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考核办法,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县城治安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加大“黄赌毒”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县应急平台和综治维稳平台建设,加强互联网管理,畅通渠道,下大力气化解积案,依法依规处置缠访、闹访行为,保持正常秩序。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食品药品、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和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省级专业镇建设。充分挖掘县内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擦亮采茶戏、竹马舞、木偶戏等文化品牌。完成风雨操场升级改造,筹办好市七运会。发挥社工委作用,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切实加强人事编制、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征兵、气象、档案、宗教、物价、粮食、人防、打私、住房公积金等工作,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全力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重点的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效能

全面提升政府创新力。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切实克服封闭保守、墨守成规等思想障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不断提升谋发展、破难题的能力。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全面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坚持“宽入严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

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抓落实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实行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完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突出考核质量和实效。加大重点工作督办力度,严肃查处推诿扯皮、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切实解决“中梗阻”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勤调研、摸实情、找对策,少开会、开短会,转变作风抓落实,全面提高执行力。

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提高办理质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洁城乡”建设,加大对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大力压缩“三公”消费,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为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问题,今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保障底线民生。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不低于334元、农村不低于148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标准下半年由65元/月提高到80元/月;农村五保年供养标准提高到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低保户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由100元/年提高到600元/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由6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

二是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培训各类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转移就业1.8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城乡居民医保每人年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3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率提高5%。对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办民营)入住老人每月每床给予100元运营补贴。

三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创建教育强县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加快推进县华侨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龙村高级中学建设。

四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潭下河、周江河等2宗中小河流治理,乌陂河、罗陂河、棉洋河等3宗小流域治理和19宗小型灌区改造工程;改造升级农村电网。

五是提升人居环境。启动人民公园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建设;完成上坝堤、水中堤、水寨大道南段升级改造;建成100套保障性住房。

六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偏远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岗位津补贴政策;建设县120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每个镇配置“五个一”医疗设备;提高地中海贫血筛查率。

七是实施交通便民工程。增加公交车的线路和密度,新增出租车40辆;完善县城关键节点的交通设施;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100公里。

八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13.4万亩、备耕13.4万亩;打 造“村村绿”示范点10个以上。

九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建成新水寨肉联厂。

篇10

今年,我科(农村工作办、征地拆迁安置办、爱卫办)按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得到在区各部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及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各村(场、居)及街道相关科室、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求真的干劲,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和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体人员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治污治水、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治理、拆迁安置、规划报建及三农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科全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 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强化管理效能,促进机关工作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二)锐意改革、推陈出新,以“三农”工作为全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改善民生。

进一步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作风建设,抓重点工作,关注“三农”和民生。

1、落实岗位制,开展作风和廉政建设。根据在区下达我街重点任务中征地及拆迁工作和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10分。针对这一情况,科室上下高度重视,进行了全面工作动员和部署,为确保工作任务逐项落到实处,成立了征地拆迁组等共7个职能组,将工作职责细化到了每个组、每个岗、每个人,同时,强调分工不分家的团结宗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营造一个和谐、廉政的科室打牢了基石。

2、关注民生,为村及村民办实事。围绕区“惠民36条”和街2009年民生工程任务表,以整治城乡居住环境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生态质量;以解决历史房产办证及留用地确权历史遗留问题入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以解决

(二)以“创文、创卫”活动为契机,抓好“四大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和星级卫生街创建工作。

1、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努力创造优美整洁环境。积极承接区陆续下放的道路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河涌保洁等事权,组织环卫中心全面做好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一是加强环卫领导班子和保洁队伍的建设,稳妥推进改革,以旧镇、金洲裕兴花园为试点,推行了“三定一包”的责任承包制,即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包保洁质量,探索出适合我街长效的环卫工作管理模式。二是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及时更换了残旧破损的垃圾桶、人力三轮车、手推车, 仅3.5L垃圾桶今年就新增10000个。

据统计,全年共完成33条道路、21个村(场、居)居委会、3个小区共543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完成23条河涌与3条外江376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清运、处理垃圾10.95万吨, 更新人力保洁车150台、果皮箱410个,新增45L垃圾桶10000个。依托下放事权,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达377人。

2、以创建“星级卫生街”为纽带,严抓城乡卫生治理。

(1) 积极创建“星级卫生街”。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除“四害”等8个创建标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创建,我街成功“摘得”一星,成为南沙区首个一星级街道。

(2) 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及整治行动。牵头组织开展了第二十一个全国爱卫月宣传活动和第二十二个无烟日活动,清洁家园活动、妇儿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联合城管、工商和街职能部门开展了多次清洁大行动,如“靓穗迎国庆”等,使爱卫深入人心。

(3)以市场及周边为重点,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日常环卫保洁、环境卫生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金洲市场、旧镇市场和塘坑市场等市场的整治,指导及监督市场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提高市场内部卫生环境管理水平,市场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

 (4) 抓好“四害”防除工作,预防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发生。加强领导,做好分工及协调,进一步明确了除“四害”工作机制,对各单位完善详细的除“四害”责任分工及标准,加强了“四害”监测及检查。今年,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春季灭蚊、蟑螂、夏季灭蚊蝇及秋季灭蟑统一行动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全街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年向群众派发各种宣传单张1500多份,投放灭鼠毒饵约3吨,下发各村(场)各类灭蚊、蝇、蟑螂等药品合计约245箱。

(5)整治“六乱”出新招。在整治“六乱”问题上加强了与重要企业、单位、商铺业主的沟通协调,提高依法经营的意识,加强与各村“两委”以及分管领导的沟通,提升其积极管理的意识,效果明显,使“六乱”现象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同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伍对发现的“六乱”及“两违”行为积极、及时处理。全年,共协助城管中队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涂写27500宗;立案查处“两违”178宗,拆除违法建设17宗,清拆面积约5000平方米。拆除违法搭建窝棚12栋,拆除面积约2200平方米;拆除违法户外广告405宗,拆除面积3522平方米。

(6)加强卫生巡查、监督,及时落实整改。联合各职能部门不定期到实地巡查卫生、“门前七包”和“六乱”情况,对巡查中发现的卫生黑点,及时牵头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前后共清理卫生死角500多处,清运垃圾、杂草等5000多吨,整治路面积水及破损200多处。对来自区整改督办文件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等,牵头及时核实,立即组织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于两天内进行整改完毕,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今年共及时处理各类环境卫生交办函30多宗。

3、抓好治水工作,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用水环境。今年列入市任务的有5条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4条河涌综合整治及第二批136家餐饮单位废水整治。在区的大力支持下,在街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街主要领导牵头、我科具体落实的治水工作专项小组,先后召开两次治水动员大会,向各村(场、居)颁发了《南沙街2009年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任务书》,与餐饮单位签订了《南沙街餐饮单位废水整治责任书》。根据治水工作进展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和协调会,积极跟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及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抓工程质量,按工期倒排表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基本按质、按量完成了年度治水任务目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开展并完成列入今年市任务的芦湾村、九王庙村、鹿颈村、南横村和红岭社区5条村(居)7个子项目的主体污水治理设施并进入验收阶段,完成其中4个子项目的绿化升级改造,现正开展几个项目的污水管网接驳设计工作。餐饮废水整治方面:积极开展任务书中136家餐饮单位废水整治,通过对136家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查中,排除停业、立案整治等原因,实际需整治的75家已全部完成整改,现在组织检测验收中。河涌整治方面:积极配合区水务环保局开展河涌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负责开展整治用地涉及征收工作。今年重点开展了金洲涌、芦湾涌、三姓围涌综合整治用地收地清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任务。近期,根据区事权下放要求,对新立项的大涌涌等5条河涌开展前期的现场考察和设计方案论证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竭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以护、防、消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了护林防火安全管理责任分级制;制订了各项护林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对护林防火安全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辖区内林地的巡查监管,做到了每月对护林员进行岗位专业培训,每月对消防器材进行保养,每月组织人员召开例会。全年森防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本年度辖区林地无安全事故。

(三)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拆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以建设项目和金洲涌河涌综合整治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征(收)地和拆迁安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好全局部署、重视拆迁工作。在街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定期开展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打造一支凝聚力强、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专业征(收)地拆迁队伍。多次组织开展廉政作风类及业务类培训,提高队伍的思想作风、业务能力及人员素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想法设法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深入细致的开展动迁工作。四是认真做好被征(收)地拆迁户及安置工作,严格执行南沙区的拆迁安置政策,把好安置分房的各项工作环节的关口,做到拆迁一户安置一户,同时,细致做好了安置后的服务工作和群众意见的疏导、排解工作。

截至11月底,我科按计划及进度要求顺利完成了12个征(收)地项目,共完成清场收地约1805亩、征地128亩,拆除临时棚类6743平方米、拆迁补偿商铺5间;强拆房屋两间、强制清理棚屋类3874平方米;居民拆迁补偿安置35户,拆除房屋面积5458平方米,其中新建房屋1728平方米;发放征(收)地拆迁补偿款约19,582,688元。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科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与农村城市化管理、三防、畜牧、渔业生产及绿化管护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积极协助各村做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协助、指导、配合各村在积极发展、复苏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982万元(其中:经营收入517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5465万元),其他收入 4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161万元。经济收入完成年度计划6400万元的 93 %。

2、周密部署,切实做好三防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提前谋划、积极部署、迅速反应。(1)密切关注天气,及时做好信息传达工作。(2)汛前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海堤、水闸组织开展了整治维修,协助区对四个山塘水库进行维修了整治,及时补充三防抢险物资。(3)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三防值班制度,三防办人员时刻警惕,与各村(场、居)及三防水利设施管理人员密切联系,做好巡查、整治工作,提前排除各项安全隐患。(4)做好应急抢险工作,遇到汛情积极处理,妥善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做好灾后清理、恢复工作。在今年的莫拉菲、巨爵等几次强台风中我街指挥有力、处置得当,上下齐心协力,全街安全度汛。

3、以试点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以试点,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从7月份开始至12月份,试点村改革历经了八个工作阶段,审核并表决了我街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全面推广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固化奠定基础。

4、加强荔枝的品牌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抓住今年荔枝丰收年的好时机,积极协助举办第三届荔枝旅游文化节,以荔枝文化为媒,树立荔枝品牌,提高荔枝知名度,带动旅游服务业。组织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筹备省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我街的桂味荣获“名优农产品称号”。

5、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完成2008年种粮大户补贴和2009年种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水库移民资金的发放工作;组织并完成15条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申请上报;做好农机年审及安全管理工作,共年审手扶机10台;完成43户农机购置补贴的审核工作等。 

6、做好畜牧业生产、防疫防控工作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今年,街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平稳,生猪存栏量27412头,年出栏量29918,比去年略有下降,其他畜产品生产平稳。(1)采取生产情况统计关、强制免疫关、疫病疫情防治关、动物疫病的查源灭源关、检疫检验关和生猪生产质量关的“六大关”工作措施,严格防疫防控。据统计,我街家禽禽流感免疫接种达100%,生猪口蹄疫免疫率达95%以上;没有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鸡瘟等疫情发生;生猪检疫率达85%以上,家禽检疫率达80%以上。(2)采取饲养场产地检验关、屠场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关、屠场宰后检疫检验关、饲料经营场及饲养场添加“违禁药物”关“五大关”检测措施,监控饲养场、屠宰场生猪盐酸克伦特罗残留,协助区不定期开展检测,使群众吃上放心肉,全年未发生肉禽食品安全事件。

7、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机耕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对今年立项的“村村通公路”项目——环宇路处长线和旧桥重建组织开展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前进行施工;组织开展今年立项的3条机耕路建设,现在前期招投标阶段。

8、及时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及治理。及时更新2009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协助并联系各村、场、居的地质监测员对街辖内地质隐患点进行监测,并及时向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报险情,全年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开展国土局事权下放的3个地质灾害点排险工作,组织摇珠确定了代业主单位以及设计单位。

(五)协助开展房屋报建、土地利用等相关工作。

1、积极协调处理村集体及群众土地、房屋确权等历史遗留问题。一是用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原17个拆迁小区的房产证办理工作,已完成小区共28拆迁户的房产证办理,目前正对16个拆迁小区之一的拆迁小区着手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二是积极开展留用地确权工作,与区积极协调解决留用地确权问题。此外,积极协调在虎门污水提升泵站项目收地工作中的土地争议,协调处理土地已征未补的历史问题,协调处理东部公司游艇俱乐部用地涉及砂石码头征地历史问题等,均取得积极成效。

2、立足服务群众的精神,协助群众进行房屋建设报建。秉着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受理我街村民、居民的每一宗私房报建案件,为报建人提供周全的服务。据统计,今年向南沙规划分局递送办理私房报建工作共计100宗。

3、积极开展廉租房及危房改造申报的调查工作。(1)按照区国土分局要求,开展我街廉租房租赁补贴的申请审核报批以及发放后续工作,目前为止,经批准成功申请廉租房补贴的有223人。(2)做好房屋安全管理,指导南沙街各村、场、居及单位切实做好房屋安全工作,明确房屋安全管理专职负责人,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求,向各村(场)传达农村危房改造精神,开展危房改造申报接收工作,目前第一批共收到申请表共27份,2份符合改造要求并已公示。

4、其他。协助区规划国土局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参加村庄规划现场专家讨论及村民征求意见大会,提出规划指导意见;协助区国土分局开展第二次全国土调查,对全街的17个村(场)的历史征地情况进行了摸查;开展第四次卫片新增120个图斑的摸查工作,完成查处任务。

(六)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管理

1、建立并完善街招投标及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建立街小型工程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办法,协助纪工委进一步完善、规范小型工程招投标、建设及支付制度。制定及完善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制度,如拆迁安置公示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办法、保洁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指导书等等。

2、组织开展区及街工程招投标及建设管理,严把关口。从今年5月成立招投标小组自今,作为小组办公室,共完成区事权下放项目及街内小型工程招投标项目22个,跟踪建设及验收项目合计约18个。

3、筹建小型工程库。根据街建设需要,筹建街常用项目的小型工程备案库,拟于年内建成。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各项工作任务的日益增重,尤其是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工作人员调动村“两委”的积极能动性不够。

2、村场环境卫生经过整治面貌有所改变,但保洁标准不高,保洁质量波动较大,长效管理机制还需完全建立起来;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卫保洁经费支付滞后,影响正常运转;单位和商铺以及个人卫生意识差,需加大宣传。

3、区事权陆续下放我街,属于我科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量急剧增加,需要科室进一步理顺职责、制度和规范管理,同时需与区事权下放职能部门加强沟通。

4、在地质灾害防治、历史问题解决、安置房源质量问题解决等过程中需要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区的协调力度不够,使有些工作的推进受到影响。

三、下一年重点工作计划

1、配合区及街开展各项整治工作,包括大道等里面外观整饰,全力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依托创文、创星、创“广东省卫生村”等,夯实环卫保洁基础,进一步严抓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将城乡环境卫生推上一个新台阶。

2、拆迁安置方面。

(1)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工作流程,使我街的拆迁工作更加规范化。理顺当前正在开展的征地拆迁项目,全力以赴,努力圆满完成现有的委托工作任务。

(2)继续推进安置进度,尽快完成首批安置房的契税申报缴纳工作,加快房产证办理速度。同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注意收集群众意见,认真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化解群众的意见和矛盾。

3、进一步完善街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积极做好区在道路河涌保洁、治水、绿化、地质灾害治理、水利设施管养、村村通公路、机耕路建设等方面下放事权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理顺相关办法。

4、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以16个拆迁小区房产证办理、村留用地确权等为重点,积极协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村经济发展寻求突破。

5、以鹿颈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经验,陆续推进其他村的股份固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