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护理诊断

篇1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0例患者中,异物部位以支气管、气管居多98例(98%),其余2例位于声门(2%);异物种类共3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植物性异物91例(91%),金属类异物5例(5%),塑料类异物4例(4%);所有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治疗后,并未发现死亡病例,痊愈出院96例(96%),其余4例转移至其他医院就诊。

结论:及早诊断,明确呼吸道异物部位及种类,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临床处理呼吸道异物的关键。

关键词:呼吸道 异物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9-01

呼吸道异物是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症,若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延误病情使其进一步恶化,严重的话可能会诱发心、肺等重要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介于6个月-65岁之间,其中3岁以内患儿居多85例,3岁以上患者15例;发病至住院就诊时间介于30min-3个月。存在异物吸入史者95例,病史不详者5例。

1.2 诊断方法。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咳嗽、呛咳,并伴有发热、喘憋症状,经肺部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不对称,且患侧呼吸音减低。经X线影像学辅助检查,其中检查显示支气管异物征象阳性者97例,其余3例显示阴性,对于X线未显示呼吸道异物,但高度怀疑患者应进一步进行纤支镜检查确诊。

1.3 异物部位及种类。①异物部位:主要以支气管、气管居多98例(98%),其中单侧支气管异物93例(左侧41例,右侧52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例,单侧多发异物1例;气管异物5例,声门异物2例。②异物种类:共3大类,最为常见的为花生、豆类及瓜子等植物性异物91例(91%),金属类异物5例(5%),塑料类异物4例(4%)。

1.4 治疗方法。10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急性呼吸窘迫缺氧,入院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给予抗炎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变化。支气管异物93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下取出72例,直接经喉镜下取出17例,支气管镜下部分取出3例,支气管基底支未取出1例。5例气管异物患者,4例直接由喉镜下取出,1例经支气管镜取出。2例声门异物患者均直接从喉镜下取出。

2 结果

所有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治疗后,并未发现死亡病例,痊愈出院96例(96%),其余4例转移至其他医院就诊,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呼吸道异物诊断要点。大多数呼吸道异物的临床诊断较容易确诊,通过典型的异物吸入史以及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由于有时候儿童并未在家长看护下,和其他儿童打闹情况误吸则不能明确病史。本组中有5例患儿由于病史不详,以肺不张以及支气管炎而就诊,但这些患儿出现反复肺部感染,且经抗感染治疗并无明显效果,应怀疑可能为呼吸道异物,此时应借助支气管镜影像检查进行确诊。

3.2 手术时机。呼吸道异物往往病情危重,极易导致窒息、死亡,应尽快明确诊断,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手术,尤其是活动性异物。本组有21例患者由于急性呼吸梗阻而发生缺氧,入院后并没有按照常规手术流程,立即进行手术,从声门处取出瓜子,并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对于合并有肺气肿、肺部感染及肺不张患者应进行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尽快取出异物。对于一些具有心衰、高热症状患者,应纠正心衰,待体温下降到37.5℃以内时进行手术。

3.3 手术方法。目前临床取出呼吸道异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在喉镜下取出、支气管镜取出以及支气管切开、开胸等手段,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直接喉镜取出以及支气管镜取出。据相关文献报道[2],直接喉镜下取出的成功率在60%-90%左右,本组2例声门异物患者直接经喉镜下取出,成功率达到100%。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指导患者正确的。②保证声门、支气管腔、气管以及喉镜保持在同一轴面。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段,当支气管进入气管腔内观察到异物后,应注意支气管镜前端与异物保持一定距离。通常支气管镜下可通过两种方式取出异物:①将异物钳嘴闭合沿镜管继续下移直到接触到异物,再夹持异物取出,该种方式适用于较大异物。②异物钳出镜后,保持钳嘴张开夹持异物,一起向上提拉直到支气管镜前端固定,一起和支气管镜推出支气管腔。

3.4 术后并发症预防。患者术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发症,在取出异物后应及早采取抗感染治疗,以防术后发生喉水肿,术后应在患者声带表面给予5mg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并喷洒5mg地塞米松。本组患者术后并无死亡,且未发生喉水肿行气管切开手术。

综上所述,及早诊断,明确呼吸道异物部位及种类,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临床处理呼吸道异物的关键。我们应加强对成年人及父母的安全教育,尤其应注意对于弱智儿童、多动儿童以及听觉、视觉异常等具有易感因素儿童应加强看护,有效预防呼吸道异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冯长国.气管支气管异物1742 例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6):186-187

篇2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呼吸机相关性;病原菌;护理

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临床上属于难治性肺炎,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VAP的诊断

VAP的诊断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数据、影像学与病原学资料[1]。目前,医学界采用肺组织微生物学检查联合病理学诊断属最为合理的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表现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纤支镜取样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VAP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国内外文献报道VAP感染菌以G-杆菌为最多[2],且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随着第三代头胞菌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产ESBLs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2新生儿VAP护理进展

2.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

据某医院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有关VAP相关预防知识的教育后,VAP的发生率下降了五成多,可见强化医护人员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高度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强化意识,以主动降低VAP的发生率。

2.2严格消毒洗手

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过程感染率,因此强调护理操作前后,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必须严格消毒洗手。另外,进行呼吸道护理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但戴手套前后也必须认真洗手。

2.3加强环境管理

病房必须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对地面要用洁消净拖地。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限制探视,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对高危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2.4加强呼吸机相关护理

2.4.1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以减少细菌对管道的污染机会,这是降低VAP的重要步骤[3]。然而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又会增加细菌污染机会,因此最好以3-4d更换一次为宜。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及时倒去集水瓶内冷凝水。雾化器、湿化瓶内应放无菌注射用水,并定期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吸痰器管路和广口瓶内液体每班更换,每天清洗、消毒。

2.4.2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与气囊之间有一间隙,易滋生潴留口咽部分泌物,而该处含高浓度细菌的分泌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这往往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4]。因此,充分引流气管插管气囊上下的积聚物可预防VAP,而解决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VAP可通过应用声门下吸引能,具体方法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前后给予短暂时间的纯氧吸入;此外人工物理疗法也能帮助患者提高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如翻身、拍击胸背等,一般要求1/2h次,动作同样要保持轻柔,不过早产儿不宜采用拍背等剧烈的手法。

2.5口腔护理

呼吸道致VAP的原理是口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气管插管患儿后由于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使口咽部致病菌下移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的发生,对此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某医院实验分析[5],对照组口腔护理后病原菌总株数比口腔护理前下降了16.7%,而试验组则下降了47.5%。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表明口腔擦拭法加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比常规擦拭法更能降低VAP的发生率。

2.6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

新生儿可采用无创通气如面罩CPAP、鼻塞CPAP、咽部SIMV等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气道插管伴生的感染,既可以治疗原发疾病,又可以防止有创通气所带来的VAP。但对一些高危病情的病例,尤指那些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不能有效保护呼吸道而存在高度窒息危险的病例等不提倡应用无创通气。

2.7增加机体免疫力

采用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以保证体内足够的热量来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目的,这是预防VAP治本之策。对早产儿及重症感染者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浆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的目的。实验研究[3]发现对重症VAP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感染率为42.1%;而为采用此类方法的部分患儿VAP感染率接近100%,说明丙种球蛋白对VAP具有预防和协同治疗作用,这也是护理的主要着力点。

3小结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情况,其需要临床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加快呼吸机相关的管理、口腔护理、无创通气技术应用,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加。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发展,VAP感染的几率在技术的带动下会逐渐降低,护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泓宇,王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11-14.

[2]宋小花,唐晓细,陈红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23-24.

[3]李异明,黄辉文,汪伟山,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17-19.

篇3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61-02

肺炎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1],多发生于婴幼儿 ,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 。目前认为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3]。重症肺炎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胸片改变、病原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变化。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重症肺炎患儿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发热,气促、咳痰、咳嗽、嗜睡等。肺部闻及 湿罗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 IgM抗体阳性[4]。诊断指标[5]: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

2 循证护理措施

2.1 环境护理 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将患儿安排在单人病房,室内安静、清洁、物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每日早、中、晚各用消毒液拖地1次。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2 ℃,湿度保持在50%~60%。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睡眠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使噪声强度在35 dB~40 dB。良好的休息,可减少患儿能量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呼吸道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雾化吸入是呼吸道湿化的一种,它能直接、快速地排除支气管痉挛,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痰液粘稠时应配合应用。雾化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道梗阻,药物不能充分吸收,起不到治疗作用。雾吸时取头高或半卧位,头偏一侧,重症肺炎患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在10cm左右,过 近、过远都影响换气功能。雾量不宜过大,注意气雾的流速和温度,尽量使气流和缓,温度不低于25℃,从小到大,缓慢增加。雾化时间10~15min,一般不超过20min。压力不宜过大,以5.3~10.7kPa为宜 。雾化后用力均匀、自上而下 叩击数分钟。不可用力过猛。拍背后及时吸痰,特别是雾化后约10min吸痰,对缓解通气障碍有很大作用。吸痰时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10S)。重度患儿应吸氧2~3min然后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 病原治疗与护理:用药的原则是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如肺炎链球菌用青霉素G,流感嗜血杆菌用氨苄青霉素,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用万古霉素或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霉素等,大肠杆菌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霉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最近推荐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应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抗生素使用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d,病情严重时可适当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① 当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应想到心衰的可能,这主要是由于肺炎时因缺氧造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及细菌、病毒毒素使心肌细胞受损造成[6],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必要时可给予强心剂纠正心衰;②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紫绀,呼吸节律不整,或深快,或浅慢,或有点头样及抽泣样呼吸,甚至出现抽搐及昏迷,提示可能已出现呼吸衰竭,及时采取措施,并使患者取平卧位,头偏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喘

憋明显者取半卧位,减轻腹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7-8];③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两眼凝视或上翻、前囟隆起、昏迷 、呼吸不规则、肌 张力增加,甚至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或蛋白轻度增高外,这是中毒性脑病的典型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如镇静、止惊、吸氧及减轻脑水肿等;④ 腹胀也是重症肺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呕血、便血,多因微循环障碍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应即禁食并 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改善胃肠血流的药物等,晚期常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而致胃肠功能衰竭使腹胀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2] Rudan I, BoschiPinto C, Biloglav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childhood pneumonia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 86(5): 408~416.

[3] 袁 壮, 马沛然, 邓 力, 等. 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12): 881~908.

[4]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4.

[5] 徐爱芳,郑丽萍.298例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1C):3052.

[6] 董宗祈,袁壮 ,张梓荆、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439.

篇4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70-01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病原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发病的?一般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者是慢性疾病的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都很容易患有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表现多数是发热?呼吸急促?乏力?头痛等,而其中的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甚至是导致死亡[1]?因此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本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2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2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年龄13-51岁,平均年龄(32.5±11.5)岁,住院时间5-55天;确诊10例,疑似15例,其中发热25例,体温在37.8-41.2℃;呼吸急促7例,全身乏力14例,呕吐腹泻6例,重症2例?本组2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并且经由省?市级专家组会诊,再次确认病例的准确性?

2急性期护理

2.1病情观察

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检测?检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体温等,要将每次的测量结果进行记录?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及痰液的颜色?量以及口唇及甲床有无紫绀?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痰,咳痰不畅者,可给予吸痰或者用药物雾化吸入,对呼吸极度困难者,可以采用机械通气等方式?

2.2基础护理

要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被褥,用温水帮患者擦身,保持身体清洁;按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或者变换,避免机体长时间受压,造成身体麻木;甚至发生压疮?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进行口腔护理;给予患者营养的支持,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用鼻饲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例如:板兰根等.经常开窗通风,使房间内有空气对流的机会,但要防止直接对流,避免患者受凉,接触病人时必须戴口罩,离开病房时注意清洁双手避免自身感染?给予修剪指甲?胡须,每日为患者洗脸?擦浴;腹泻者要注意肛周护理,预防感染?重视营养支持,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胃管小量持续注入营养物质,抬高床头45°~60°,鼻饲推注时严格控制速度,30Ml/Min,4h检查1次胃残余量后用温水2Ml冲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对人工气道进行妥善固定,定时监测气囊压力,避免气道损伤;做好气道湿化,维护呼吸道正常生理需求,预防痰痂的形成;做好口腔护理,预防病原菌移位而加重肺部感染?

2.3心理护理

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患者远离朋友和亲人,还有对疾病的恐惧感,会导致心理很孤独?悲观,最严重时会导致绝望,使病人推动治疗的信心?所以护理人员要热情的对待患者,与患者建立朋友一样的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医护配合?

3 缓解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要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呼吸节奏的变化,是否有呼吸困难的特征?对于患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时,要根据肺部呼吸音的变化而选择叩背部,一次10分钟以上?同时要加强营养,因为已经不是重症,基本可以进食,要给患者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必要的时候可进行静脉营养注射,以提高机体抵抗力?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护理评估,更准确的拟定护理方案,根据病情需要来调整护理措施?

4康复期护理

主要让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以增加身体抵抗力,促进早日康复?这个时候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没有生病前的生活质量好,主要是因为患病造成的心理压力,药物的副作用,长期不运动等导致的,可以多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要监督患者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将纸巾集中处理,进行焚烧,再洗手,勤换被褥和衣服,被褥要进行日晒,或紫外线照射?

5 结论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医院名誉和经济效益?对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汇报,更要及时的做出补救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安全性?对于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更加容易传染,所以我们要重视预防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控制疾病的蔓延?本组2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均无生命危险,痊愈出院?

篇5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冬春为好发季节,多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1]。目前无特效药物,同时在治疗后也容易反复[2]。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入选标准: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同意;无治疗药物过敏;无严重并发症[3]。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6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采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给予口服莫西沙星颗粒,初始剂量50 mg/次,2次/d,2周后改为1次/d,治疗30 d。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告知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指导患儿保持身体清洁,介绍正确的预防方法。治疗前检查患儿是否有炎性反应,应先治疗炎性反应再进行治疗。保持病室良好通风,严格控制陪护探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家属不许随意串病区和病房,必要时戴口罩以减少细菌侵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治疗前做好预防性健康指导,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在患儿治疗前向其发放《上呼吸道感染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表现及后果。因此,在护理中做到安慰、关心和鼓励小儿,不流露出厌烦、歧视等表情,帮助患儿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告诫陪伴或其他患儿保持病房安静,以利于患儿休息;沟通护患关系,经常巡视病房,积极观察和掌握患儿的情绪变化;护理时要语气和蔼,操作轻柔,给患儿带来亲切感。

1.4  疗效判定:痊愈:临床各症状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各症状明显有效;无效:临床各症状无明显有效甚至恶化[3]。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应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等方法对获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0例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我们知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是防止病情进展,缓解症状,防治合并症,防治急性发作以及降低病死率。一旦症状得到控制,不应该立即减少治疗,要积极加强护理[4]。同时呼吸道感染小儿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粒细胞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另外治疗药物使胃黏膜淤血、食欲不振、营养吸收障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5]。同时小儿的恐惧、紧张、焦虑、悲观心理,可使内分泌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我们认为在护理中,一些患儿与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变化。同时,治疗引起的各种不适致睡眠不良,更易使患儿的情绪低落,对进一步治疗失去信心。这不仅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增加治疗费用。我们给与患儿及时的心理疏导,劝其放松情绪,正确看待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护理患儿时,患儿的陪伴起了重要作用。与陪伴患儿谈心,了解患儿的心理感受,以争取患儿与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10,42(2):100.

[2] 董  琳,周晓聪,黄志英.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43.

[3] 王大礼,周玉民.广州社区上呼吸道感染认知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5.

篇6

【关键词】上呼吸道出血;防出血对策;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1-01

上呼吸道出血,是由于患者气管或支气管损伤导致血管破裂,以及一些血管炎性疾病的伴随病症。患者发生上呼吸道出血后,应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包括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抑制出血,治疗后还应住院在护理人员的防出血护理下修养,以防止术后再度出血危机患者生命健康[1]。本次试验中,对我院收治的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出血患者为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分析探讨优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5例中上呼吸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包括8例男性和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自25岁至54岁不等,平均年龄372±58岁。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上呼吸道及出血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且同时应针对预防出血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患者应保持长时间的卧床静养,休息时应注意保证其最舒适,同时应使卧位适当向上调整,避免头颈部过低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和拔管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因操作的不慎造成患者呼吸道的损伤,引起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加重;护理人员应提高巡视的频率,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时刻注意患者体温和肤色变化等,同时还应关注患者呼吸道粘膜情况,注意出血量点的出现;对患者进行生活和心理上的护理,包括饮食不良习惯的纠正,健康食谱的搭配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慰藉措施等,避免患者因不良习惯或异常行为的刺激导致出血状况的再度出现,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更为安心的接受治疗;还应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止血药物对患者进行防出血护理,使用去甲状腺素、云南白药以及凝血酶等药物抑制出血,给予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的出现,同时随时做好对患者出血时的输血工作。

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出血原因及采取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及护理后通过临床症状及出血度控制情况予以评价临床疗效。其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级别,以显效加有效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2结果

患者出血原因包括气管支气管插管损伤、脑梗塞以及支气管炎症和肺癌等因素,各患病原因例数不等。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33%,见表1。

3讨论

呼吸道出血包括上呼吸道出血和下呼吸道出血两种类型,前者可能发生的因素包括气管支气管损伤以及血管破裂等,出血情况与患者血压高低关系不大,后者则不存在该种情况。上呼吸道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部位相近,症状类似,临床诊断时容易混淆。两者中,前者指患者气管支气管部位因外伤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而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常出现粪便黑褐色以及剧烈的呕血等症状,这些都是上呼吸道出血所不具有的。两种出血症状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险病症,诊断治疗时应谨慎分辨[2]。

造成患者上呼吸道出血的因素很多,包括气管支气管插管损伤、脑梗塞以及支气管炎症和肺癌等因素,这些原因能引起患者气管支气管损伤,血管破裂或动脉血管瘤破裂而造成上呼吸道的大量出血,有时还包括多种因素联合的作用。患者上呼吸道出血后,均伴随大量出血,同时呼吸系统功能障碍造成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因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修养期,因而对患者行使合适有效的防出血护理非常关键[3]。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进行防出血护理(包括止血药物和抗感染的使用)的同时,还进行了一定程度舒适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高度热心的关注,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患者手术后身体机能运转不良,在卧床静养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卧位向上,以避免因头颈部过低而造成的呼吸不畅。插管或拔管时对气管的损伤是上呼吸道出血的重要因素,进行该类操作时应加倍谨慎,切实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的气管损伤。此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高频率的巡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注意出血量倾向,秉承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尽快治疗再度出血的患者。在进行针对出血原因和日常护理的操作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保证其食谱的合理搭配。最后还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以避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之更为安心的接受治疗。

综上可知,术后防出血护理对上呼吸道出血患者意义重大,在减少患者再出血发生的同时,还增加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以及病理常识的了解,可切实的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应作在临床护理上广泛推广应用。患者出院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切勿进行刺激性的饮食,并戒除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更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上官婉妮,姜德训,张学兰贝赫切特综合征伴上呼吸道出血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11,18(5):378

篇7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观察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一般病情危重而复杂,且多变、突变,因此严密观察,及时准确掌握病情变化,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治疗方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是最关键的一环,笔者通过自己在临床工作的实践,将遇到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病人,男30例,女26例,年龄5-61岁。脑挫裂伤10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10例,脑挫裂伤脑室出血11例,脑挫裂伤伴颅底骨骨折9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颅内血肿脑疝形成2例。痊愈45例,好转10例,死亡1例(因脑疝形成的时间太长,失去了抢救的机会而导致死亡),平均住院天数37天。

        2  病情的观察

        2.1意识的观察意  识可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昏迷。意识的变化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因此,对意识的评价是脑外伤的重要观察项目之一。在护理中借助答话情况呼唤反应、对痛刺激反应、咳嗽反射等了解病人的意识障碍的程度,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在观察意识时,对躁动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的估价。躁动,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可成为病情向不同方面转化的信号,如清醒病人,突然躁动、有意识改变,提示病情趋于恶化,反之则为病情好转现象。因此,对不同患者所出现的躁动,要注意分析,不可忽视。

        2.2瞳孔的观察  瞳孔变化也是病情演变可靠体征之一。病侧动眼神经受累致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说明已形成脑疝。因此,当发现有瞳孔变化,已不是颅内血肿的早期表现,对于手术治疗来说已偏晚。所以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常能反映出病情的变化。如出现血压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增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手术的准备。

        2.4颅内压的观察  脑外伤常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正常颅内压:成人70-200mmH2O,小儿50-100 mmH2O,成人>200或小儿>100为颅内高压。颅内高压时要严密观察,以防发生脑疝。假如颅内压突然升高,持续5-20分钟,又突然降到原来水平,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面色潮红,呼吸局促,脉搏增强,尿失禁,抽搐,去大脑强直等要考虑脑疝。此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降压脱水,并做好术前准备,及早手术。

篇8

 

关键词:脑出血、院内感染、问题、护理、对策

        为了减少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我们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住院的139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39例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 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住院的139例脑出血病历进行查阅,并结合上报感染科的感染病例登记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院内感染39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37~91岁,年龄平均68±3岁。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分析病历资料,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2人以上确诊后填写感染调查表。

        1.3 诊断标准及统计学分析:以《医院感染学》的诊断标准为依据作出诊断[1],结果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139例住院患者中有 39例共 46次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8.6%,例次感染率为33.1%,感染时间为住院后3~71天,平均(18±4)天。

        2.2 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5例(12.8%);下呼吸道13例(33.3%);口腔真菌感染3例(7.7%);泌尿道8例(20.5%);胃肠道5例(8%);皮肤软组织3例(7.7%);其他2例(5%)。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 共培养34次,培养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株,革兰氏阳性球菌5株,真菌9株,阴性4次。

        2.4 侵袭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关系 有侵袭性操作者 31人,发生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为5l.6%。未行侵袭性操作者108人,发生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21.2%。

        2.5 抗生素使用情况 住院期间未使用抗生素53人,发生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为9.4%;使用抗生素86人,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为28%。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做为一个特殊的组群,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6%,同我院住院病人院感染发生率(2.3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9>2.5,P<0.01),提示脑出血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139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19例,其中6例与医院感染直接相关,占总死亡人数的31.6%,进一步说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在引起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2],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下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是脑出血住院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部位,是由于脑出血患者多具有病情重,伴意识障碍致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痰、血及呕吐物误吸;吸道侵入性操作的反复实施使粘膜损伤,屏障功能减低。研究显示:住院患者感染前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侵袭性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任南等[3]等报道一致。脑出血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或呼吸道慢性病等基础病变,机体抵抗力及防御功能减弱,分泌物在气管内淤积,缓解颅内压的脱水治疗使痰液更加浓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h2 -受体阻滞剂剂使用[4],进食减少,营养供应不足等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这种整体及局部抵抗力的降低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机会越多,加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医院内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致使体内菌群失调,继发真菌感染增加,是另一重要因素。 

        4 护理对策

篇9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和(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某些病原体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流行性感冒和SARS等。根据解剖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仅限于鼻、咽、喉和中耳及隆突以上部位气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表明,上呼吸道感染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每年均有发病;其普通型感冒的特征为起病急、病程短、病势轻、预后好和散在发病;流行性感冒的特征则为发病率高、传播范圈广、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对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肺疾病患者威胁较大,常可导致死亡,需引起极大的重视。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 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 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 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

[1] [2]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参 考 文 献 孙玉琴,程洁琼;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年期 文章屋在线:wzk.co

    

篇10

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烧伤患者一般伤情重,创面污染重,常合并多发伤(如呼吸道烧伤、吸入性损伤等)及有害气体中毒。由于有合并伤,患者常出现严重休克、精神症状、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故此类病人的临床护理极为重要。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3岁,主因全身瓦斯爆炸烧伤、呼吸困难4小时于2010年8月12日22:00收治入院。当时测T35℃ P96次/分 R28次/分BP161/108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足背动脉搏动弱,四肢末梢凉。左侧呼吸动度弱,语颤弱,叩浊音,听诊左肺呼吸音弱,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全身90%创面表皮松脱,创面污染严重,胸部及四肢30%创面基底苍白,痛觉消失,为Ⅲ度。余创面基底红白相间,为深Ⅱ度。创面肿胀,渗液较多。胸部CT示:左侧气胸、左侧胸腔积液、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为:全身瓦斯爆炸烧伤Ⅱ-Ⅲ度90%、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入院后给予静脉补液,吸氧,应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清创,创面暴露涂SD-Ag,灯烤。并请胸外科医师会诊后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因患者排痰困难给予超声雾化吸入。8月15日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8月18日复查胸片示左肺复张,胸腔闭式引流液<100ml,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9月2日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患者于11月14日痊愈出院。

2 护理对策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随时巡视病房,监测患者呼吸、脉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动度,听诊呼吸音变化。

2.2做好创面护理

定时暴露创面涂SD-Ag,随时清拭创面渗液,保持创面干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无菌纱垫。

2.3做好呼吸道管理

2.3.1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2.3.2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利于痰液排出。

2.3.3利用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引流。

2.3.4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定期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3.5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4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

2.4.2引流瓶低于患者胸部60cm,防止逆行感染。

2.4.3保持局部敷料干燥、清洁。

2.4.4每日更换引流瓶,防止感染。

2.4.5观察引流液性状,包括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

2.5饮食护理

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上加强营养支持可保护其胃肠道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增强病人抗病能力。故我们鼓励患者早期进食,指导患者进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6心理护理

此患者为意外伤害,属特重烧伤合并严重复合伤。虽然治疗费用由单位担负,患者不必为此担忧,但他考虑更多的是疾病的预后、生存质量及如何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故我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常巡视病房,鼓励他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并鼓励患者家属多安慰患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其焦虑感。

3 讨论

本例为瓦斯爆炸烧伤90%合并严重胸部损伤,属严重复合伤。患者入院时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经实施一系列治疗、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缓解,最终痊愈出院。下面就介绍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3.1患者烧伤面积大,躯干前后侧均有创面,病情平稳后应给予翻身床治疗。但此病例合并严重胸外伤,有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无法应用翻身床,因此患者创面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注意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时更换无菌纱垫,并配合烤灯照射、应用电吹风促使局部创面干燥,很好地预防了创面感染及因受压引发再发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