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45-01
中小学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影响人的一生的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必须认真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1]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社会影响等。就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视课堂教育,轻视校外教育;重视尖子生的培养,轻视一般生、差生的教育等等。学校教育形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在教育方面方法简单,忽视学生时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教育方法欠妥,如简单粗暴、体罚学生等,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
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学校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渗透到各教学中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同时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一、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了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对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老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从而提高学科成绩。同时,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也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轻松愉快,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极大发挥,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把自已塑造成一个有着健康心理的人。
三、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顺孩子之天性,给孩子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如:在校园里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在校园、走廊或教室里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在校园里给孩子一块?评论板,让孩子自由说说想说的事,自由发表一下对某事的评论。教室布置要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2.完善 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2.1学生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提供锻炼能力的舞台,丰富学生角色体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积极自主的发展,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
2.2及时对班集体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这个计划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2.3积极开展班级科技、智力、文体、学习方法、游戏等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各自的特长,使学生对自已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正确认识,对自已今后的发展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认识。
2.4经常进行班级的工作总结和对某项工作的评价,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工作效益得到提高。学生还在班集体中增强了责任感,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增长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建设和谐班级的能力、凝聚团队力量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塑造了良好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 社区犯罪 心理矫正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50-01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对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而作为青少年居住和生活的社区,则是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社区资源和优势,积极为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社区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加强了人们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各方面把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责任切实担负起来,把青少年成人成材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有效地整合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把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组织开展多种切实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这对教育和引导社区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要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中的作用,在教育部的一系列课程改革中都要求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影响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良好的社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这个阶段又是人生的危险时期,很容易走错路,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因此需要社区学校在这个阶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积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中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体会到奉献和付出所产生的心里感知;在社区学校这样的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青少年无时无刻都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和睦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因此每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和谐的社区氛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区文化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社区娱乐活动,更多的是着眼于普世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居民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进取精神。它既包括市民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思维定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包括能提高市民素质、满足市民精神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区根据客观情况,在继承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多项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使青少年在健康、活泼、轻松、高雅的文化气氛中健康成长。
三、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社区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加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关注青少年在这方面的发展。社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要科学化,不断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健全机制,把这部分资源充分地开发利用起来。结合家庭与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区的区位优势,由点到面,全方位地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社区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
青少年犯罪大多是由于处在敏感的年龄段,加上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同步,以及现实社会与心理预期的巨大落差所引起的。对于这样的矛盾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心理矫治的渠道来化解,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积极开展多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可以开设一些讲座;浪子回头的青少年,以自身的实例,给所有青少年深刻形象的展示,勿忘前车之鉴。第二,针对那些生活态度不积极、自我实现能力差、存在犯罪隐患的社区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赏识加教育的方式。第三,对于那些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并伴随较大情绪波动的潜在问题社区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等方法。
参考文献:
[1]T芳丽.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衡阳日报,2008-05-15.
[2]罗峰.志愿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的形成[J].探索与争鸣,2005,5(2).
篇3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这两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②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③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篇4
由于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教育如何来帮助、指导年青一代认知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要求,它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
心理健康是学习、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保持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从而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富有创造性的投入学习和工作。从学校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处于压力之下,其思维就会变得机械、呆板,压力还会干扰注意、记忆和想象等认知活动。心理学家哈罗克(E.Harlock)曾经通过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批评而引起的恐惧、紧张、烦恼、愁闷等不健康的情绪,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校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大。
在聋校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聋生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缺陷,致使他们有一种自卑心理,自信心不强,没有努力目标,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社会态度消极,社会交往能力低下,自我意识不强,耐挫力差等心理障碍问题。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致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交友圈以及信息渠道都比正常孩子要小的多,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我们聋校日常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健康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就是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聋生身心健康
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对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准则属于直接不理睬,不接受状态。当他们步入社会后会四处碰壁,从而使内心一再受挫。
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从德育方面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确立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与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的机体活力,调动神经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内分泌活动,协调骨骼肌肉活动,健康的身体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活动效率。身心健康具有内在联系。因此,现代学校的卫生保健已经由单一的生理卫生保健发展为生理心理综合保健。
再者,传统教育中,我们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重点。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活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智力教育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上,这也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思维力和记忆力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聋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冲动出现;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在聋生社会地位不被认可的状况下,他们会从其他方面寻求心理上平衡。比如,谈恋爱、玩电子游戏、和社会青年打架斗殴等。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为四个方面:
①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②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③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④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许多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此时,对聋生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使聋生适应社会形式的必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些现象,都将对聋人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温馨减少,家庭对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聋人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聋人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东西的出现,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篇5
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为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达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目的,为大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15日-5月25日
四、活动方案:见附件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本次活动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协会承办,各学院心理辅导站协办。积极发动全校学生广泛参与,力争丰富多彩。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活动充分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QQ群、微博、贴吧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学院心理辅导站要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站成员、班级心理委员的骨干作用,结合本学院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学院要紧紧围绕各项活动主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四)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保存相关资料,活动结束后各学院要形成活动总结,请于5月26日前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至邮箱。
心理美文征文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14日5月15日
二、活动主题:我成长 我快乐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作品要求: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抄袭者按零分计)。
2、字数在8001000左右(诗歌除外)
3、作品写在稿纸上,在封皮上注明所在学院、班级、姓名、联系电话,由各学院心理辅导站站长收齐后于5月15日12:00前统一交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护理学院2219室),电子版发送至xx,联系人:xx(大学生心理协会会长)。
四、奖励方式: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择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上传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和在《xx工学院》刊登。
我绘我心心理健康手抄报创意设计大赛
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14日5月15日
二、活动主题: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发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思考生命意义,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作品要求:
1、作品规格大小统一为A3,单面版式;
2、内容要求:主题鲜明、思想积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报头名称自定,要求围绕主题、简名、贴切,不能以手抄报命名。
3、版面要求: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剪贴。版面自由设计,图文并茂,同时须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等。
4、注意事项:要求手写,不得打印,不支持使用网络用具(如word, Front Page),每个作品参赛人数不得超过2人,作品背面须注明参赛者学院、班级、姓名、联系电话。
五、作品提交时间
作品以学院为单位提交,各学院至少提交5张,由心理辅导站站长收齐后于5月15日12:00前统一交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护理学院2219室),联系人:xx(大学生心理协会会长)。
六、奖励方式:
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择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于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进行展览。
5.25吾爱吾心理健康演讲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呵护心灵,健康人生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流程
(一)初赛及复赛:
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层层选拔,确定2名选手参加决赛,大学生心理协会从复赛优胜者中确定1人,于5月18日前把决赛选手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及演讲稿上交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护理学院2219室)。
(二)决赛:
1.时间、地点:5月25日晚7:00,地点:明德讲堂。
2.5月19日(周二)上午10:00参赛选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演讲顺序抽签。
四、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7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五、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15分)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动作适度。(10分)
(二)演讲内容:(50分)
1、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见解独到,符合主题内容。(25分)
2、内容充实、新颖,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5分)
3、行文流畅,用词精练,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0分)
(三)语言艺术:(35分)
1、要求脱稿演讲,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0.1分。(5分)
2、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10分)
3、节奏处理得当,演讲技巧运用自如。(10分)
4、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10分)
(四)时间:限时5分钟。(计时从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始,到我演讲完毕结束)。
比赛得分:评委在前三位演讲结束时统一打分,以后每演讲一位打一次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xx工学院办公室 20xx年4月14日印发
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把爱说出来。
二、活动背景
在两会胜利召开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又一次次被很多人大代表作为提案提请出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加,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13%的小学生、15%的中学生、19%的高中生和23%的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3%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自杀行为已成为首位死因,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这既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又是保证青少年正常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响应两会,我们团队特做出此次活动,借此希望能号召更多人重视以及参与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来。
三、活动目的
1、为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活动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2、引导中学生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3、希望借此能对活动参与者有更多正面的帮助。
4、通过策划举办这种有意义的慈善活动向社会传递出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一面。
四、活动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青少年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能够与父母沟通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借此慈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青少年热情富有活力的青春风采,让孩子远离一些不利的社会影响。
五、活动概述
此次活动,主要凭借慈善的作用以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为主题,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为目标,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此次:
1、活动会邀请12个班级参与,务求活动的高质量。希望能以点带面为建设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贡献力量;
2、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呈现;
3、在活动中,会邀请院里优秀的心理老师和在校老师等进行活动的指点和专业辅导辅导。以争取给学生和家长最正确的指导。
六、活动对象
福州某中学的学生们及其家长。
七、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xx年5月6日至5月中旬;
地点:福州某中学的操场、教室。
八、活动形式
主要通过视频短片、演讲、亲子游戏等形式呈现。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前期准备,前期宣传,活动实施。
九、嘉宾邀请
1、举办活动的中学的校领导;
2、校心理咨询与训练中心的老师;
篇6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工作者,而是应该把其融入各种课堂上,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政治学科具有道德价值观引导和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健康的生长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以及在政治课堂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生理、心理的客观要求。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家庭社会的依赖与寻求自主矛盾等特点。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比成年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短期内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困扰,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一个健康的人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让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具有保障,然而中学生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形。
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我们不时听到青少年自杀、自伤等相关事件,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项调查称:上海2500名青少年之中有24%想过自杀,中国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青少年则是其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健康阳光的心理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展幸福生活的钥匙,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们政治学科的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学具有高的契合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学领域,道德价值和道德感情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生活在特定的情绪、情感情境中,能否具有正确的感知与体验他人情绪并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对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教材恰恰是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亦是审美的优秀范本。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丰盈滋润学生的心里,进而内化为其道德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教师应注意挖掘,带学生徜徉其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心理学具有众多经典理论,可以为政治教学提供绝佳的组织手段,进而创造更为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短板理论”告诉学生最差的一块板决定储水的容量,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奥卡姆剃刀理论”告诉学生在做事情是应该把握事情的主流和实质,顺其自然,不把问题复杂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世事洞明皆学问,对于政治课程更是如此。一个学生政治素养绝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心理学正是基于人们生活经历经验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达到心理健康与政治素养提升的双丰收。
三、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本身包含一个个生动形象、具有哲理与情感韵味的小故事。学生透过阅读、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读书可以丰盈人的头脑,思考可以让人更成熟。比如,当讲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当大家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仅仅看到其艰难困苦,而也应看到透过这次挫折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经验,成长更多。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课堂不应该是个严肃的“一言堂”,而应该具有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增加班级活力,以情感为纽带,以理智线索,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用脑子来思考,用心来感悟。
课堂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增强其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与交往动机,让学生有意识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互相肯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都是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像“困苦也是一种幸运”“给别人一个笑脸”“当别人误解你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主题都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不错的选择。
(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洞悉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只有如此方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政治教师需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问题并通晓基本的处理策略。同时,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地汲取最新的知识与资讯,和学生一起成长。如果教师自己不能够与时俱进,那么他讲授的理论对学生们来说毫无价值和吸引力,自然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不断“充电”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积极地鼓励后进生,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创造向想法予以引导和鼓励。综合运用鼓励性语言,通过动作、手势、眼神等给学生以赞许,对存在适应障碍的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心理健康;抓手;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党的十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直以来,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了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存在许多缺憾,有部分学生因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得不到辅导帮助而发展成心理疾患。因此,学校应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具有稳定的情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智力正常;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儿童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置,并对自己的失败能正确地评价;对自己地外型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地情绪和行为;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发展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我校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采取的有效措施。
1、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首先就是先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通过科组学习,聘请专家讲学等形式,给教师介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措施。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求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一些心理教育的方法。
2、开设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心理健康辅导课是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心理健康辅导课着眼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聘请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从一至六年级都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3、营造小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4、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5、倾注真诚的师爱是关键。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是的,教师的阳光就是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讥笑,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8
一、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建设学生心理健康
1. 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题中之义,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有维护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职责。实践证明,由教师全员参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为此,学校要建立起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团委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环境。
2. 营造氛围
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整体,学生面对的是整个教师群体,教师的教育行为都是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构造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学校需要把学校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整合起来,优化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1. 提高认识
教师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巨大影响,树立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观察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更新观念
教育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活动。王坤庆在《现代教育哲学》中指出:“教育价值关系是一种以尊重人的自身价值作为本体价值的价值关系。”这种人本化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学生观。具体包括:(1)教育对象的生命性。教育的受体是活生生的人,具有生命性。(2)教育受体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放飞学生的梦想,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人性的光辉。
三、培养积极情感,优化教育行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1. 培养积极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只有心怀积极的情感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情感包括:(1)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心怀爱心、才能从心底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接纳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师生心灵的交融和共鸣。(2)欣赏学生。教师欣赏学生,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肯定自己,产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和悦纳自我。
2. 优化教育行为
教师要不断优化教育行为,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具体做到:(1)尊重学生。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教师与学生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居高临下训斥、羞辱、挖苦、讽刺学生;不用粗暴、强制的手段解决学生中的存在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现实,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并理解学生的心理现实、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与过失。(2)建立平等、双向的沟通方式。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首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抓住学生各种肢体语言中无意传达的有价值的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进行师生心理的置换,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进入学生的价值参照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以及内心感受,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去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第三,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怎样沟通直接决定是教育交往和教育效果。
篇9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名言,言简意骇,发人深思。心理学教育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一言而明。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没有心理素质这一生命的精神载体,一切思想、文化素质都不可能有效提升。
二、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学校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关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让能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杜绝公式化、平均的机构化管理,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重庆直辖市的人文关怀。调查问卷中教师心声表明,小学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重视教学环节的原则问题,杜绝无意义、过于形式化的评比考核,如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会议、考核等等。
2.建设教师自我修定系统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调节,教师心理健康也自需要我维护。不断的自我修定。学校应该通过心理教育平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助修定系统探究学校内教师基本状态和需要,建立教师心灵的家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修定的能力。
3.社会关爱平台
教师担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责任,所以应该迎得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虽然重庆市政府已经落实了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取得社会的协同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的下一代。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信任氛围。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爱平台,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将更有利维护教师身心平衡,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二)调动老师学习兴趣,促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1.讨论式的讲座
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收集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式讲座培训。根据讲座内容预先设计交流表,拟订一些问题引发教师讨论、思考。引导教师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沟通与共鸣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参与培训的兴趣与实效。
2.情境模拟
提供模拟的教育情境,让教师扮演相应角色,在处理所提供的模拟情境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可以利用重庆名教师、名校长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育的专家库,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引路和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掌握解读、领悟教育规律的金钥匙,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目前教师培训中一种引人注目的培训方式,日常教育实践是案例产生和形成的源泉。通过鲜活教育案例的讲述、聆听与体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分享经验、深入思考,有助于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开启教师的生命情感,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
4.教育反思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反思日记,及时反思教育情境中的得失感悟,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升华思考,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与专业品质,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有效方式。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资源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应抓住当前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契机,努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建活动,使三者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心智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犹为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是保障。能否有效的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融合与贯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组教学过程随时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应抓住机遇,在大力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关爱教育的社会优势,整体联动,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深入实施“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六大工程;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和家教督导组,提升家长教育素质,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充分利用有关传媒,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与监督机制,设计、组织各种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篇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特别指出,要加快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始终站在教育前沿,紧抓朝阳区教育实际,对新形势下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基于此,北京市劲松六中对学校专门教育体系、德育工作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深入、有效的发展措施,规划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架构和执行体系上,更为注重“专业引领”的定位。通过前期认真地考察比较,学校最终确定与北京“读你心意”教育机构合作,整体引入其优质专业资源、培训执行保障机制、教师行为转化机制及成果孵化机制,共同组建了项目工作团队。在前期大量调研取证、政策研究、文献检索、专家指导、经验借鉴及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终确定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与学校品质提升示范项目”的整体项目方案。
项目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主体,紧扣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此项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的有益探索。
北京市劲松六中是一所国家义务教育的专门教育学校,承担着对上级教委划定区域内的普通中学中心理偏常、有较严重不良行为、不适宜在普校就读的未成年“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矫治的工作。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专门教育的自身特殊运作规律,决定了专门教育学科的独特性,即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专门教育的规律,确立专门教育的教育理念,实施专门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努力形成专门教育的特色。实施“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与学校品质提升示范项目”,正是学校实施专门教育所采取的工作措施。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并体现了以下两个基本思路。
一、热爱专门教育事业,关注“问题学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对所有教师师德的共同要求和普遍原则,是教书育人应有的情感。师爱的实质是教师的学生观。专门教育教师要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除应具备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普遍要求外,专门教育教师尤其要扩展和升华,内涵、范围和情感比普校教师更广范、更深刻、更必然的师爱,从对学生(职业或法律关系)的爱提升到对孩子(情感关系)的爱,并升华到对自己的孩子(亲情或亲子关系)的爱,认知并实现这种学生―孩子―自己的孩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师爱,这是一种大爱、一种真爱、一种实爱。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做好专门教育工作的基础,是与普校师爱的区别,是由专门教育学校生源及教育特点所决定的。
单从家庭关系或家庭教育的角度,专门学校学生普遍缺失家庭亲情,学生在校时间比在家里长,学生接触老师比家长多,这些情况在客观上要求学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教师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即:学校功能+家庭功能=专门教育学校功能,教师情感+家长情感=专门教育教师情感,专门教育学校功能+专门教育教师情感=专门教育责任。
在专门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置疑、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将学生视如己出,把自己当作学生的父母,还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由这种特殊情感引发的师生间的“亲子效应”更能使教师的教育为学生所相信和悦纳。教贵情真、情贵心真,专门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像父母对待有残疾的孩子,像医生对待前来治疗的病人,像园丁对待受虫害侵蚀的花朵那样,热爱、关心、教育自己的学生。
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专业化的发展
专门教育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具有与普通学校的共性外,又有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普通未成年人不同,专门教育学校的学生是青少年阶段中更为特殊的群体。现实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在专门教育学校的学生中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反映,有的甚至尤为明显。专门教育学校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比一般青少年更为集中、突出、典型和复杂。
与一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专门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广泛,包含着教育、管理、矫治的工作,不仅要帮助“问题学生”具备正常和健康的心理,同时又要承担起转变一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稳定一所学校、安定一片社区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与普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不同,专门教育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是专门教育学校教师的必备职业技能。这些特性决定了专门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认识,北京市劲松六中始终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劳动技能、学习成绩等方面实现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生源特点确定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创建办学特色的重要范畴,以教师为引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在开展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与学校品质提升示范项目”,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全面、专业、系统、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学生严重违纪行为基本杜绝,违法犯罪行为连续6年为零。仅2014年和2015年,获得的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名次和荣誉称号达78人次。初中毕业生连续四年实现全员参加中考,学校连续四年被考核为中考达标单位。在学校组织的家长无记名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活动中,92%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转入劲松六中后品行发生了显著变化;97%的家长认为通过学校教育,孩子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纠正。
- 上一篇:海洋污染的原因及措施
- 下一篇:高等教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