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样,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将一个班级打造好。一个好的班主任基本等同于一个好的班级。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建设好一个班级就如同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学习生活才有无尽的乐趣。
班主任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的建设至关重要,它就好比一个导向或者风向标。一个国家的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班风就好比国家的政治一样,班风就是一个大环境,如果环境清明,就国泰民安。良好的班风对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下,每位W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准则。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严谨认真,一开始就树立一种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奖惩分明,张弛有度,不包庇、不纵容,有错必究,有奖必扬。在良好班风的影响下,学生的行为规范必然得到一定的约束和保障。
笔者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基本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班主任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都要用爱和包容开展不同的管理工作。当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爱和宽容的时候,学生也会用理解和支持来回报班主任。班主任一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猛训学生,如果这样,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这里也有管理的艺术,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委曲求全。班主任要把道理和原则摆出来,公私分明,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事实和道理讲充分了,学生自然会心服口服,下一次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方面笔者的确总结了不少经验,而且屡试不爽,尝到了甜头。
班主任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要留给他们充足的空间继续进步;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适当地表扬和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确有进步,逐渐找回自信心。其实,在笔者心里,没有绝对的坏学生,只有教师没有教育好的学生。如果教师任学生放任发展,就无法达成教育目标,如果教师对学生加以呵护,投入爱心,就会有回报。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其他角度发掘人才,积极地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可,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学生对班级的从属感和融入感才会大大增强。
二、班干部――帮助班主任分担压力的群体
班干部是班主任经过精挑细选、综合考虑,从班级中选出的素质比较高的一部分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之间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工作的总目标。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是教师,下面是普通学生。同时,班干部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起到效果,有利于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摩擦。班主任如果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会非常省时省力。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把班干部培训好,使班干部经常能受到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要给班干部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使班干部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能出现不良的思想倾向,这样班干部才能以身作则。光有正确的思想还不够 还需要培训班干部形成各项技能,建立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考勤出勤记录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班干部逐渐成熟之后,班主任的后勤保障、服务维护工作也要跟上,毕竟班干部也是学生,也有犯错误、犯迷糊的时候,例如,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方式缺乏多样性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以监督、指导、辅助和跟进,进一步强化班干部的工作学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班干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让班干部对班主任既保持一颗敬佩之心,同时又能和班主任坦诚相待。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班干部能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汇报思想动态,也能时刻关注班级其他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毕竟学生之间在一起的时间多。如果班里的学生有思想问题或负面心理,班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汇报,帮助班主任掌握和了解一手资料。总之,让班干部发挥作用会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三、以多元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所有成员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
首先,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班主任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在运动中缩小彼此的距离。学生们都喜欢玩,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既能玩得高兴,也能增进师生情感,一举双得。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还有宿舍“温馨雅室”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们通过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荣誉感和责任感自然会增强。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健康多元化的发展,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面建设。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是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黑板报、手抄报等。黑板报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载体,不容忽视,不能低估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班主任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还有教室内的文化布置,温馨而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还能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对消除疲劳也有一定的帮助。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文化 建设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的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和潜在资源,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我们根据“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按照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组织班委会成员研究教室布置的整体布局和布置风格,采取小组竞标,分工协作,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展示班级的物质文化的独特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以人为本,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无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成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我们以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为主体,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班名、班训、班规、班级规约等规章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活动、仪表、考核等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班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尝试实施值周班长制度,让每一位班干部、小组长,甚至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担任值周班长,使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岗位,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
三、以人为本,建设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活动文化是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还可以将班级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按照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五月份开展的“校园艺术月文化活动”和九月份开展的秋季学校运动会;根据教务处安排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活动;利用板报、广播站、橱窗、班级日记、学习园地、走廊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开展主题班会和周一升国旗仪式;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一般包括班名、班训、班规、班歌、誓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舆论等。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奋斗目标,促使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我们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如“国学班”“书香班”等;班主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明主,和同学讨论制定了班训、班规、班级八荣八耻等;根据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了组名、组训、组号等。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以人为本,建设班级课堂文化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班级课堂文化,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实施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建设主要指小组文化建设。我们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4-6人学习小组,又在组内建立2-3个互助组,每组选拔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分别负责小组学习和纪律管理,其余组员担任录人、发言人、联络人等。每组都拟定组名、组训、组号等。课堂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组长检查,梳理问题;课中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课后反馈检测,实施小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学习,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六、以人为本,建设班级专题文化
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还要努力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新方法。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主要探索了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新策略。第一、打造班级书香文化。我们主要建立了创建了书香教室,建立了班级图书馆。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专柜,书籍来源主要是学生捐书和校图书室提供,由学生自主阅读、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第二、实施班级日记制度。每组一本日记,由小组成员按照日期轮流写作,其他组员跟帖评价,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班级日记检查评比活动。第三建设班级网络文化。建立校园网站班级主页、QQ群、博客,为学生布置作业、交流学习、励志教育等搭建平台,沟通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七、以人为本,探索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
我们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班级管理单位,因此班级文化评价主要以小组文化建设评价为主体。为了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评价实践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我们制定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星级小组”评价细则》,开展了“学习之星、读书之星、日记之星”等“星级小组”评比活动。通过争创星级小组活动,创建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总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评价研究,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班主任管理的必然选择。
篇3
【关键词】高校 班级特色文化 学风建设
一、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内涵
高校班级特色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大学校园的环境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内涵有三个方面:表层的物质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基础,指班级的物质环境极其寓意等,主要体现在教师内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张贴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网络环境下的班级博客、论坛、班级QQ群等交流平台。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表现出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各类班级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特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等意识形态上,它是班集体成员所追求的价值观、目标、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
二、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基本要求
班级文化在学生个性发张和班风、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班级特色文化,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p深刻理解和把握特色班级内涵
辅导员是班级特色文化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建设特色班级文化,辅导员必须明确把班级培养成怎样的班级?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学生?其次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效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班级文化的设计和营造。
2p立足于学校、学生和教师个性,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1)p立足学校个性
立足学校的个性就是要充分借助学校的优良传统、校风、学风、文化底蕴来建设班级文化,成为学生在精神上崇拜的偶像和心灵的家园,成为班级建设的导向和发展的源泉。
(2)、立足学生个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辅导员要善于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艺、心理倾向等特点,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发展的土壤。
(3)、立足教师个性
教师的个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格方面的塑造。教师的某种独特的气质、兴趣爱好、特殊才能,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特殊才能和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来建设班级的特色文化。
3、在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中丰富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在以班级师生、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辅导员应该在分析学校个性、学生个性、教师个性的基础上,对班级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创造性的开展符合师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文化特色的渗透和提升,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p班级特色文化对高职生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
(1)导向效应
班级文化是班级大多数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映,是班集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不自信和懒散,班级文化表现在班风、学风中对高职生的言行具有鲜明的导向效应。积极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班级的要求和大家的期待,引导高职生学会自信、自主管理、自我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驱动效应
班级文化对班级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和驱动效应,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催人向上,成为班级学生努力学习的驱动力,让全班同学在学风建设上达成共识,形成各种形式的学习兴趣小组,并在班级内部开展“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
(3)规范效应
班级文化是班级起主导作用的班风、学风的反映,代表绝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高职生的言行具有规范效应,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在学风建设中能激励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在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强化自我管理、自我学习。
(4)陶冶效应
班级文化特别是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场”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体现在班级的外在风貌和形象上。良好的班级特色文化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形成师生之间真诚、信任、友爱、关心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热情乐观、热爱集体、乐于交往的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辅导员的精心设计和用心培植,通过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有意识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
篇4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班级文化建设
多年以来,高等院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全过程,这将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重要途径。班级,作为学生管理的最小单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体的,客观的,有效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因此,要想更好地体现高校学生管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必须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学生班级是学校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班级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级建设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形成班级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
在班级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的活跃,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摆脱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学会理性的反思、积极的判断、学会服从,从而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
(二)有利于实现班级的文化职能和使命
大学生作为大学班级的成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也制约着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二、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
班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然而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班级也在不断地增长。大多数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造成了以个人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特点,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二)班干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仅依靠班级辅导员的力量是很难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班级学生过多,而辅导员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因此,我们需要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但目前民班级班干的素质良莠不齐,对当前的班级建设造成很大冲击。
(三)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就目前而言,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缺少热情且一直处于被动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是件无聊的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保持之前的学习风气,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丧失使得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加大了班级建设的难度。
(四)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努力就能使班级变得很强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班级成员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即使知道的同学也不可能把其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因此,在一个班级中,让每个成员都知道和理解班级建设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班级的集体活动形式的欠吸引力,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
(五)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目前高校现状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于院系两级,真真落到班级的工作不多,即使是到了班级,其效度也是有限的,这就对当前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班级文化
(一)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只有正确运用基本原理作为学生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让学生来认清社会现象中的本质,分析社会思想意思中的主流,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的成败与否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班级和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对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疲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利于学生奋发向上。对教室环境进行科学布置,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洗礼。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要努力营造一种环境整洁优美、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环境的影响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建设不仅仅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努力,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需要的时候,学生党员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班级同学排忧解难的德作用,让班级同学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集体的温暖,让更多的同学在亲身体会中,感受到“班级荣辱”事关自己,也让更多的同学慢慢融入到班级建设中。
(四)情理结合,建设柔性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的一种行为准绳。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不好,因此更应注重制度建设。
(五)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辅导员自身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富有思想、仁爱善良、正义公平、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个人形象;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融入学生并用真情换真情。
篇5
关键词:民族团结 班级文化 意识培养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内部的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形式,其也归属于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要将班级内学生的思想达成一致性的统一原则,对其作风以及行为准则都有着一定的约束性。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将民族团结教育意识更好的融入到班级文化之中。班级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学习的场所,在这一场所构建的文化氛围,也是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接受程度。[1]
一、民族团结教育通过班级文化构建的作用
1.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是具有一定的环境教育力的,具有一定的渗透力以及感染力。通过班风以及学风还有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的形式,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都是有所影响的。因此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班级文化的构建中,也是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认识的。我班有8名回族学生,1名壮族学生,31名汉族学生。我通过对班级环境的构建,对教室进行美化,从而感染学生的思想活动,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在班级的板报和四周墙壁的宣传栏中,结合文明礼貌教育,介绍各族的见面礼仪;结合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行,介绍一些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结合学校的美术节,张贴各族的建筑特色图片、各族的服饰……从不同的侧面介绍各民族的风情,孩子们看到不同民族的特色,感受到民族团结,才能使各民族和平共存,和谐发展。
2.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通过将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利益,在理想以及追求上达成统一,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也可以更好的将对民族文化进行渗透。对班级文化在规范方面的重要表现主要还有对组织形式的构建。在以往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在对民族团结的意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以及陈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对民族团结意识的与时俱进的认识。但是通过班级文化的构建对学生民族文化的意识也是有着一定规范作用的。通过定期班会的形式,将最具时效性的有关民族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从而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说对不同民族禁忌文化的讲解,避免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让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制定了如“尊重各族同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各族同学和睦相处,团结上进,语言要文明,不打骂、侮辱同学”……通过班级中一些班级制度的设立,也可以起到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以及监督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
3.构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班级文化在构建过程中是有着比较强的民族凝聚力的。班级中的成员通过在空间范围内对班级特色的构建形成班级独具特色的文化。班级文化就是使班级内所有人员具有比较统一的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进行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对凝聚力的构建。将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利益同班级集体利益加以联系,从而充分体现出集体教育优势。在全校性的活动中,融入班级文化的特色,对学校文化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班级潜在整体优势发挥最大作用。如,学校进行的校运会,在进场仪式时,我班学生,手拿花束,身穿着各族儿童的服饰,伴随着音乐欢快地进场,观众们马上被感染,全场的气氛立即沸腾。在亲子活动中,我班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进行“竹竿舞”“板鞋”等民族运动,充分体现我班民族团结的特色。最终,我班在校运会上的表现,获一等奖,孩子们都为之而兴奋和欢呼。通过班级形象的塑造从而增强班级内所有成员的责任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其间通过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渗透对民族文化的教育,也有助于将这种文化教育形式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4.对思想进行导向的作用
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也将师生利益充分进行统一。班级文化统一和谐的建设过程中,对学生在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上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构建,可以充分的对学生行为进行制约以及规范。班级文化重要的体现价值也是在对目标的追求,将民族文化统一的思想作为班级中重要的价值理念进行构建,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思想进行导向,从而培养学生信念以及力量的形成,从而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定期组织一些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活动,对其思想进行引导。比如说可以组织一些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书籍的阅读,或是相关内容电影的播放。
二、对班级文化在民族教育方面构建的对策
1.班级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
对班级文化构建中对物质文化的构建,也是最具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对班级精神直观的体现。对民族团结意识的构建,也可以通过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直接建设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生活环境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培养,对班集体中成员凝聚力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班级体构建的基础条件。
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在班级初期形成时就开展进行的。班级内和谐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班级氛围中,将班级文化氛围营造出家的氛围,在班级内部形成具有和谐统一的氛围,将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及信任程度加以提升,从而将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到对学生精神的构建中去,增进班级内学生之间相互的协作以及了解,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3]
2.对班级文化制度进行构建
在班级体构建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建设条件之一就是对制度进行构建,通过班级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班级制度在进行建立过程中,也是可以将民族团结统一的民主平等作为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制度的设定,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通过班级讨论形式对班级制度进行构建,在班级中建立班训以及惩奖方面制度进行构建。通过对班级制度进行构建的过程,使得学生形成具有内化的班级共同追求目标,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去执行,同时对自我行为进行规范以及管理。
结语
当代中国青少年是有着比较好的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的,对其进行民族团结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也是直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佳形式,在班级环境构建的过程中,融入对民族团结方面内容的构建,可以有效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在班级文化进行构建过程中,也是有着比较强的社会文化构建价值的。在进行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有着对学生积极思想的导向作用,将一些社会中存在的不利思想加以转化,转变成积极有力的因素。充分的将民族统一团结精神的构建融合到对学生思想文化的建设中去,这也是班级文化重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段锡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深化民族团结教育[J]. 中国民族教育,2010(01).
篇6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1)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我们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学习基础。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心灵,活力和青春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物质文化环境单调。接触的事物较少,见识度较狭隘,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氛围缺乏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2)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老师利用班级文化对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实践证明了: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有助于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在我们这种有山区孩子的农村小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魏书生老师也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从而,证明一个健全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目的
能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打造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那么就会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目标: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目标:营造氛围,凸显理念。板报墙面的提醒与鼓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潜移默化,浸润升华。通过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歌、班训等培育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优秀群体的榜样和引领,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行为,确立保障。实行班干部负责制,抓好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每日监督机制,关注重点生的动态,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扩散,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探索一套能引领学生蓬勃发展的的班级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我们山区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充分感染、自由创造、自求上进、团结友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魏书生老师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和申报
1.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现状进行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2)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3)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心理需求。
2.调查班级的现有文化设施
3.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
(1)分析班级文化现状。
(2)了解对班级文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3)调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4.归纳总结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策略
(1)创设鲜明的班级特色物质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制定严明的班级文化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学生。其运作程式可以是组织学生民主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师生共同拟定考评细则等,另外,要改变班干部的任选制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情境,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人文化。
(3)树立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榜样示范首先要求塑造理想的榜样角色,既要树立全面的楷模,也要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代表,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可摹仿性,从而在班风养成、班级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榜样。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0-02
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班级文化的界定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和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班级最直接的影响。无论班级的人数有多少,其内在文化在育人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所界定的内涵也不同。史华楠等学者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南京师大的李学农教授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因此,笔者认为,不管是集体氛围、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还是班级生活方式、环境、集体精神生活,综合起来,即班级内一切能对学生的教育发挥作用的因素,包括物质方面的、制度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都属于班级文化的范畴。
进行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同时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既然是一种教育类型,在教书之外,其育人的功能就不能被忽视。高职院校输出的人才大多为应用型人才,意味着大多数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要踏上工作岗位,日后再接受学校教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高职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影响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内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作为学生的集合体,班级事务涵盖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生的日常生活、住宿环境、学习、情感问题等,班级文化也就依托这些方面而建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也可称之为环境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环境,如教室整洁的桌椅、干净的地面、合理的布局、美观的摆设等,使学生每当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无形之中给学生一种暗示:教室就是学习场所,而非谈恋爱、打闹的地方。除此之外,宿舍文化也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一方面,如我校实施警务化管理,要求宿舍内务、卫生必须达标,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因此,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在新生入学之前,辅导员要做好教室、宿舍的准备工作,确保教室、宿舍的整洁、有序;随着班集体的建立、发展,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如教室的装扮、文明宿舍的评比等,既可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同时也可锻炼他们的才能。生活在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备感亲切,对于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积极的文化信息会更加认同。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是为了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而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一日生活制度、量化积分制度、教室管理规定、班费使用规定等,这些制度有的来源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来源于班级根据自身管理实际制定的规则。班级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模式,因此,班级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形成教师是制度的制定者,学生只是服从者的局面。只有全班学生对班级制度的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认同,广泛参与到制度的讨论、制定、执行中,制度文化才能发挥应有的德育功能。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新生刚入学时就已显现出来。笔者所带的2011级三年制高职班,在新生入校后,学校本着为学生创造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宗旨,加大了对教室卫生的检查力度,但由于新生对学校卫生标准理解不透彻,连续两周卫生检查分数都有扣分现象,因学校的检查结果与学生个人的量化积分挂钩(因个人问题导致班级扣分的,个人量化积分双倍扣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积极性有所下降。鉴于这种情况,班委成员建议更改量化计分标准,凡是值日满分的值日生,量化积分予以加分,未得满分的不再扣分。这一制度的更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学生开始认真琢磨卫生检查标准,努力做到满分。这一制度运行了约一个月后,班级卫生维持良好,大多数值日生都能做到满分(不扣分),于是很多学生提出建议:改回原来的制度,得满分的不再加分,未得满分的双倍扣分。在这种情况下更改制度,没有学生有异议,因为大多数学生已能做到满分,同时,大家也认识到满分是应该能做到的,没有加分的奖励很正常,反而对思想有所松懈的学生是一种鞭策。这一班级制度的更改,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广泛争取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深层文化,主要指被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思想意识和审美观等。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班集体能否满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等。
高职班级文化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书育人不是为了改变一个学生暂时的行为,而是要强调文化育人,是要着重从思想上感化、教育学生,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笔者认为,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常扮演领导者的角色,靠单打独斗统领整个班级,而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外在教育力量和学生的内在自我教育力量的双主体教育过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为成年人,他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因,是受益者、建设者。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平等的教师人与学生人的关系中,经过真诚的交流、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对话,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才有利于其班级健康发展的。
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警务化管理是我院的一大特色,一日生活制度、请假销假制度、警容风纪等等,处处都体现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院、教师作为管理者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作为被管理者需要服从,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抵触情绪,尤其是与其他管理宽松的学校相比。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自愿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愿地形成良好作风,就需要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贯穿服务理念。日常生活中的嘘寒问暖,恋爱问题上的正确引导,学习上的关注与帮助,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帮助,教师愿意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就会对班级、对教师怀有一颗感激的心,这样会引导学生对班级及同学提供服务,无形之中,在班级内部就会形成很强的向心力,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就是积极的,向上的。
辅导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 辅导员是班级的管理者,但仅仅进行管理工作是不够的,更要注重培植班级精神,成为班级精神的塑造者。辅导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一个具有丰富个性、思想深刻、善良仁爱、公平正义、充满爱心、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才能融入学生群体中,才能用真心换真情。如山东临沂双月园学校校长高焕祥所言:校长“不是教学专家,可以用教学专家,不是管理专家,可以用管理专家,但是如果没有思想,不能提出概念,则无法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设计和引领学校文化”。笔者认为,对于辅导员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作为辅导员,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引领一个班级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2]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47.
[3]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13.
[4]徐斌华,王倩.和谐·凝聚·灵动——构建班级文化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1(3).
[5]孙爱芹.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研究[EB/OL].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
[6]何绚.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09(7下).
[7]吴波虹.管理视角下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篇8
大学班级是大学对学生管理的基本教学单位,也是大学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各种指令的下达及各项服务的落实都要通过班级,学生各种思想动态,意见建议的收集也是通过班级来完成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大学对学生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思想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及对学生的思想稳定性谈几点看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班级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由辅导员进行指导的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基本学习单位。是青年学生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生活、交流、娱乐、思想融合的基本群体。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由于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而加大。由于大学生群所赋予的特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一下内涵和特点。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
高校班级因其所学专业不同,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地域,学生年龄层次不同,使班级文化建设而呈现出多元性、独立性和差异性。高校班级管理一般以专业来成班管理的。不同的班级因所学专业不同,知识结构有差异。未来从事社会工作及活动的观念不同而使不同专业班级的班级文化呈现差异性,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管理者使不同的高校之间的班级文化的差异性更大,更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组成及不同的管理者使班级文化建设呈现各自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独立性,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主要由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室、寝室的布置、环境的美化。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及文化生活的设施、设备等。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有适合班级行为规范的制度规定、大学大师、教授、任课老师、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和示范,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全体成员对班集体的认可,成员间能和谐相处,交流融合。班级成员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心理认识、正确的趋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为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形成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思想稳定,生活态度积极是文化建设的表现之一。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由于大学管理的开放性,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使大学生对班级概念越来越弱化,给班级管理带来挑战。大学生的班级概念弱化使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普遍松散,能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班级较少,给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也带来困难。我认为班级文化建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意共性和个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二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注意以思想性为主。思想是引领学生的行动及内因。三是要发挥班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四是注意动态性和持久性。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时代变迁,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具有动态性,适合时代年龄变化。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稳定性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能促进和谐稳定的班风形成,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认知及心理氛围,能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使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就业压力减轻。班级文化建设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些在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稳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教师及大师、教授的引领作用
任课教师、教授、大师对学生的教学及深入班级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或社会青年对大学教授有崇拜思想。这些人一般在本学科有一定的贡献,学识渊博,有吃苦耐劳精神和钻研精神,相对思想开放活跃,思维开阔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与学生交流授课中,给大学生一个标杆,学生耳染目睹对其思想行为及学习会产生较好的影响。因此许多大学要求教授上本科生的课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对本科生的影响较为深远,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人格和刻苦学习精神。
辅导员及其他任课教师的示范和教育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学生思想稳定都有积极意义。
(二)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为进入社会准备必要的社会知识、技能、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社会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等。
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活动等,使学生能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和谐的班风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后融入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有帮助作用。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四年大学生活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以后适应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
(三)大学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篇9
一、以家长为助力,构建开放性的班级文化
当今时代,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立足于“家”的平台,换位思考、重心迁移,以家长为助力,构建一个开放的班级文化,使家校合作真正“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1.环境布置,创意设计
在每一学年的开学伊始,我用相机把新教室的照片发到班级的群空间中,然后邀请班级的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环境的创意设计。在家长们的支持和建议下,目前班级已经设立常规的活动角,如植物角放置着家长们从自己家里拿来的绿萝、石榴和小盆栽,既能净化空气,又能美化环境;图书角放置的是一位家长把家里的鞋柜进行改装而成的书架,上面是孩子们读过的各种图书;卫生角里的值日小工具和学习角的学生成长档案盒也是在家长们建议下特意挑选适合孩子们的用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家长们提议班级可以利用教室外的开放空间成立游戏角,然后在游戏角准备一些游戏器材,丰富孩子们的课间游戏内容……
2.活动开放,亲密互动
在班级的环境布置初露雏形后,我就会热情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到班级,与我共同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来。比如,我会定期邀请会下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的学生家长担任班级游戏角的辅导教师,利用课余的空闲时间指导孩子们学习下棋。我把懂得养花技巧的家长请到学校,请他们教给孩子们怎样照顾花草,并成为班级植物角的辅导老师。喜欢读书的孩子们家长们可以在班级的群共享里推荐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以及读书心得等。
开放的教育让家长真正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来,既激发了班级学生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各位学生家长的特长,通过参与班级的活动与管理,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教育能力,由此来推动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学生是班级各项活动的主人。在各个活动角的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各个开放空间,追求一种以“个性”为特色的班级文化,把孩子们的智慧和快乐充分利用教室的角落和墙壁的空白空间炫出来,在活动中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开展班级的各项活动。
1.班级文化建设童趣化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各种卡通人物,在班级的活动角设计中,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带到班级,然后大家推荐,让这些可爱的卡通人物成为班级各个活动角的代言人,比如“一休”聪明机智,就是班级图书角的代言人;《熊出没》中的“熊大”保护森林的树木,成为了班级植物角的代言人;“喜羊羊”是班级小组评比角的代言人……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布置,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中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也让其他人走进教室感觉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班级个性文化。
2.班级文化建设自主化
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班级各个活动角的活动规则。当师生共同制定了活动角的规则后,就可以转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管理、开展相关的活动了。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富有责任心的学生成立绿化小队,定期给小花、小草们浇水、施肥,并在适合的时间把花草搬到阳光下晒太阳,然后再搬回绿化角。开放空间的游戏角设置了纪律督促小队,由同学们分小组选派队员负责提醒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大声地喧哗、打闹,维持良好的活动秩序。当同学们在游戏中出现纠纷的时候,队员可以帮着协调,或者求助教师来解决难题……
构建个性的班级文化过程,实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让班级成为隐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体现个性的舞台,从而体现出开放式教育的主旨。
三、以教师为纽带,构建立体化的班级文化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全方位的社会活动。
篇10
一、班主任必须系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指班主任作为一个人,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善的,包括他对于教育的事业心,他的教育信念,他对于人的普遍关心,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等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人文素养,那么要想成为一个班级精神的灵魂,是绝对不可能的。班主任只有掌握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形成了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成为班级的灵魂,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必然反映了受教育者普遍的需要。只有在深刻的教育理论中,才能正确反映受教育者的普遍需要,并提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正确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班主任才能成为班级积极精神的灵魂。
二、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就是说班主任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行动所实践的价值观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因为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中完全掌握的。相反,他在学习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环境氛围,周围同学的影响可能对其学习兴趣影响、人格的养成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更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为此,班主任要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育人为本,育人育己,服务教育,服务学生,以至上的“大爱(爱国、爱党、爱民族、爱教育、爱学生)、以至诚的心灵(爱心、信心、恒心、细心、耐心)、以至善至真的品质情致(健康、乐观、宽容、豁达、坚韧、丰富)、以亲和的各种语言(口语、神态、行为、肢体、心灵)、以巧妙的方式和适当的机会滋润学生成长的心田”。
三、班主任必须具备张弛有度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一是在教室布置和学习环境美化上,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许多具体的地方还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的目的是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标准和尺度应由学生把握。班主任只要全身心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就够了。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行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三是在制度的执行上,让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如今的学生大多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变为“开放型”和“外露型”,教师在管理上一手包办,往往令他们反感,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在小学班级制度的检查督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当好“参谋”,日常管理可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四、班主任必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