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想象力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想象力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在日中国人;育儿压力;幼儿母亲;夫妻关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B844.5,C9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718-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18

育儿压力(parenting stress)是指父母在面对育儿要求时所产生的负面心理反应[1] 。其核心是父母对得到可获得资源以达到对父母角色要求的认知(包括相关知识、技能),当父母的资源预期不能与角色要求相匹配时,育儿压力就产生了[1]。因此,当母亲角色的要求越高,或所能支配的资源越少,母亲所知觉到的育儿压力水平就会越高。母亲角色要求和资源相关的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母亲的育儿压力。另外,较低的婚姻质量感受也与母亲较高的育儿压力水平有关[2]。研究显示,过高的育儿压力将导致母亲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对自身行为无法清晰地认识,解决育儿问题的能力降低等问题,并导致消极的育儿行为,同时对幸福感也有负面影响[3]。

有登记的居住在日本的中国国籍者在2008年末为655377人,是在日本人数最多的外国人[4],其中,以生育最活跃的20~40岁最为集中。在中国,夫妻双方均就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象,育儿的责任由父母双方及亲属共同承担,保姆的佣金也相对便宜,母亲在育儿环境更易得到支援,因而大幅度地减轻了母亲们对育儿本身的工作量[5-7]。而在日本,女性的劳动率在生育高峰期的30岁前后呈一度低落,之后再度上升的“M型” [8]。在拥有孩子的共同劳动的年轻夫妇家庭中,“丈夫全职,妻子兼职”的情形占了5成[9]。同时,日本的男性花费在家务事及育儿上的时间,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属于最低的水平,育儿负担多集中在女性肩上[8]。由此可见,对处于育儿期的日本母亲来说,日本社会是一个育儿与工作难于同时兼顾的社会。另外,日本的保育所及幼儿园虽然保育条件良好,但对于在日中国人,也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10]。而对外国人来说,因为语言障碍而孤立无援的母子不在少数,研究显示外国人母亲对各种福利设施的利用率极低[11]。因此,在日本的中国母亲可能会感受到较国内大得多的育儿压力。

本研究以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母亲为对象,着眼于她们中国文化背景及日本育儿环境的影响,关注她们所感受的育儿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对在日的中国母亲及准备赴日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增强家庭功能、改善婚姻质量、提高养育成效提供参考。在本研究中将育儿压力定义为,正在养育婴幼儿的母亲面对与育儿相关联的刺激时,感到负担从而产生了生理及心理的负面感受的状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8月~10月,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与配偶共同居住在日本关东圈内的中国人母亲为调查对象。入选条件为本调查实施时,正在养育0~6岁婴幼儿,且持有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同意参加本研究者。用3种方式收集样本:①向有较多中国人居住的关东圈都市的市役所保育科电函说明研究要旨,得到认可后,通过市内各保育所的职员向中国人母亲发送带有回函地址及邮费的调查问卷,母亲们完成问卷后自行封口投递寄出。使用该方式发送问卷215份,回收55份(回收率25%);②运用snowball sampling(滚雪球法),向周围认识的中国人母亲发送问卷80份,回收46份(回收率57%);③在有相对较多中国人集中的教会、交流中心和幼儿绘画、钢琴、中文学习班,向在场的中国人母亲直接发送问卷共60份,回收43份(回收率72%)。最终有效问卷共132份。被调查者中以30~40岁者最多(占64.4%);有职业者73人(占55.3%),而其中58.9% 为临时工作;有职业母亲平均劳动时间为(31.2±11.0)小时/周;拥有1个孩子的母亲77人(占58.3%),拥有2个孩子的母亲48人(占36.4%),3个或3个以上孩子的母亲7人(5.3%);69.7%的婴幼儿平日在保育所里度过,而在家庭中的主要看护者91.7%为母亲。母亲们在日以5~10年者最多(占39.4%),她们的日语会话能力以能够日常会话为主的中级水平者最多(占45.4%)。调查对象的丈夫77.3%为中国籍,年龄以30~40岁最多(占59.8%);丈夫有职业者占93.2%,他们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10.2)小时,其中全职工作者占93.5%。

本研究获得日本国立筑波大学人间综合研究科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承认。

1.2 工具

1.2.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共18项。内容包括婴幼儿数量、年龄,母亲年龄、职业情况、日语能力,父亲国籍、年龄、职业情况以及幼儿主要照顾者等。

1.2.2育儿压力量表

由清水嘉子开发的日语版33项目9因素构成的“日本母亲育儿压力量表”(Cronbach α=0.91)[12]及清水嘉子针对外国人母亲修正添加的另外7项目[13],共40项目组成。该量表以0~6 岁孩子育儿阶段中的母亲为对象,以母亲的负性情感为焦点,从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视角开发编制。所有的项目采用Likert 4点(“完全不相符”1分到“完全相符”4分)计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育儿压力越高。本问卷由研究者翻译形成中文,并针对中国文化对个别项目的语句适当修改后使用(如,某项原表述为“いつか子育てに余裕ができるに就できるかが不安だ”直译应为“什么时候育儿有了能够闲暇的时间时,对于还能否就职感到不安”,结合中国文化调整为“在育儿可以告一段落时,为是否还能够找到工作而感到不安”)。

对33项目的日本母亲育儿压力量表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9因素强制进入Promax斜交旋转。结果显示,9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的74.2%,因素分类与先前文献[12]完全一致,所有的项目在单一因素上具有0.37以上的负荷。9个因素分别为:自我意识的丧失、丈夫不协力、体力状况不佳、育儿无力感、担心孩子的成长发育、育儿不安感、育儿束缚感、来自社会的压迫感、育儿环境不完善,分别包括3至5个项目,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67~0.91,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16~0.65。第34~40的7项目作为独立因素,解释为在日中国人母亲在异国育儿时文化差异造成的压力,命名为“在异国的育儿烦恼”(α=0.75)。全量表40个项目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

1.2.3 夫妻关系满足量表(Quality Marriage Index,QMI)[14]

主要询问与丈夫关系的满意程度,由6项目构成,采用Lilert 4点(“完全不相符”1分到“完全相符”4分)计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夫妻关系满意程度越高。本问卷由研究者翻译形成中文,并针对中国文化对个别项目的语句适当修改后使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问卷信效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检查孩子的数量、年龄和性别不同的被试,夫妻关系满意度不同的被试以及年龄、就业状况等个人背景不同的被试的育儿压力得分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母亲育儿压力的相关因素。

2 结 果

2.1在日中国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

育儿压力量表的平均得分为(83.76±20.62)。以育儿压力得分为应变量,幼儿数量、幼儿年龄和幼儿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孩子的数量、幼儿性别的主效应显著,而幼儿年龄的主效应和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事后检验结果显示,1个孩子母亲(n=77)的育儿压力量表得分高于3个及以上孩子母亲(n=7)[(83.70±20.31)vs.(60.14±15.46),P=0.009],2个孩子母亲(n=48)育儿压力量表得分[(87.29±19.79)]高于3个及以上孩子母亲(P=0.003),而1个孩子母亲与2个孩子母亲育儿压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最幼子为男孩的母亲(n=70)的育儿压力量表得分高于最幼子为女孩的母亲(n=62)[(87.57±18.11)vs.(79.45±22.50),P=0.023]。

夫妻关系满足量表的平均值为(18.34±4.16),以18点为基准将母亲分为夫妻关系不良组(n=51)和夫妻关系良好组(n=81),两组夫妻关系满足量表得分分别为(14.25±2.58)和(20.91±2.62)。对两组的育儿压力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夫妻关系不良群的育儿压力得分高于良好群[(92.45±19.57)vs.(78.28±19.45),P

以育儿压力得分为应变量,对母亲的年龄、就业状况,父亲的年龄、国籍、就业状况,是否有祖父母帮助等因素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

2.2在日中国母亲育儿压力的相关因素

以育儿压力量表的平均值83.76点为基准分,将被调查者分为为育儿低压力组(n=67)及高压力组(n=65),其平均得分分别为(67.88±11.96)和(100.12±13.66)。应用多重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育儿压力高低作为应变量(育儿压力低分组为参照组),以夫妻关系满足度高低、母亲年龄、母亲就业状况、孩子数、幼子性别、幼子年龄、幼子日常保育场所、母亲的在日年数、日语水平、丈夫国籍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

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夫妻关系满足度、母亲的就业状况作用具统计学意义,其他变量则没有统计学意义(表1)。夫妻关系不良的母亲比夫妻关系良好的母亲,高育儿压力的可能性要高4.21倍,无职业的母亲高育儿压力的可能性则比有职业的母亲高2.63倍(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夫妻关系是与在日中国母亲育儿压力相关最大的因素。这与先前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如,有研究[2]指出,婚姻质量是中国母亲育儿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清水嘉子的调查[13]显示对丈夫的信赖度高的母亲育儿压力明显较低。在国内,祖父母是 0~2婴幼儿的主要照顾者依然是主流[15],而中国母亲一旦要在日本育儿,来自亲友的支持就非常困难,丈夫对于妻子的支持就显得更为直接、更为重要。有调查指出,比起在本国来,中国人在日本工作会感受数倍的生理及心理的劳累,就业压力也更强[16]。同时,在日本全职工作的丈夫工作时间长、回家时间较晚,参加育儿的时间也受到限制。夫妻双方各自感受着不同的有别于在本国的压力,可以推断如果夫妻间不能有效沟通交流,影响到母亲对其丈夫的信赖程度,使夫妻关系出现问题的话,会大大增加母亲的育儿压力感。当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研究,不能由此做出夫妻关系满足度低将导致母亲高育儿压力的结论,也有可能是母亲较高的育儿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等因素,影响了夫妻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具有3个或以上孩子的母亲,育儿压力显著低于独生子或2个孩子的母亲,可能是由于母亲生育多个孩子而带来的育儿经验减轻了育儿压力。这与清水嘉子[17]的推断一致,该研究认为中国母亲的育儿压力高,与中国孩子绝大多数为独生子,母亲们育儿经验相对欠缺有关。在本研究中,男孩母亲的育儿压力要高于女孩母亲。但先前针对中国母亲的研究[2]认为,由于母亲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而且中国社会对男孩、女孩的预期无明显差异,使得儿童的性别对育儿压力的影响极小。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在日本的中国母亲一方面对男性成长历程了解程度较低,但在异国难获得与国内母亲类似的大量育儿信息;另一方面处于日本这样一个女性明显处于劣势的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社会预期较国内有较大不同,因此母亲在养育男孩时体验到了更大的压力感。

本次的调查对象就职率的低下及临时工较多,与日本女性的就职状况[9]比较相似。在本研究中,母亲的工作状态显著影响到其育儿压力。无工作的母亲与有工作的母亲相比,其育儿压力偏高。这与以日本的女性为对象的研究结果[18-19]相一致。本调查进行中,研究者与部分被试的访谈也发现,有的无工作的在日中国母亲,即使丈夫的收入已足够养家,也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安、焦虑而感觉被育儿所束缚。以后的研究中应考虑考察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

在清水嘉子 [17]使用与本研究相同量表进行的中国(北京)幼儿母亲与日本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研究中,中国母亲育儿压力(平均86.0点)高于日本母亲(平均72.6点)。本研究中,在日本的中国母亲育儿压力为平均83.76点,位于两者之间,但与中国母亲的育儿压力更为接近,这与研究预期认为在日本的中国母亲育儿压力大于在国内的中国母亲不一致。一方面可能由于在日本中国人母亲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不仅缺乏来自亲友的援助,而且缺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渠道和技能,因此育儿压力要高于日本母亲。另一方面,社区育儿环境是影响母亲育儿压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我国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尚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育儿需求[20]。可能由于日本社会提供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育儿支援,抵消了部分在日中国母亲由于居住异国带来的压力,使育儿压力水平与国内大城市中母亲相近。这一结果也提示,中国母亲虽然有相对更充分的来自亲友的支援,但育儿压力并不比在日本的中国母亲低,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相关保育条件、福利设施的建设,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援助。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为在异国的中国母亲减少育儿压力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加强与丈夫的有效沟通,有效利用节假日增进夫妻关系及亲子关系;(2)有效利用网络等传媒,扩大社交范围,获取各种渠道的育儿信息,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养育、成长过程;(3)努力为再就业创造条件,但当客观条件不允许时,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和情绪,避免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而影响到育儿;(4)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学习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如各种保育设施;(5)利用当地政府对亲属的签证优待条件,积极争取亲友的援助。

参考文献

[1]Deater-Deckard K.Parenting Stress and Child Adjustment:Some Old Hypotheses and New Questions[J].Clin Psychol Sci Pract,5(3):314-332.

[2]李彩娜,邹泓,段冬梅.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2):136-138.

[3]Abidin RR.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J].J Clin Child Psychol,1990,16(Special issue):298-301.

[4]法省入国管理局.平成20年末在における外国人登者について[OL].(2009-7)[2009-11-19]..

[5]陈俊霞.留学生からみた中国と日本の子育て事情[J].保健の科学,2007,49(12):826-830.

[6].在日中国人家庭の育形にする一考察-西在住中国人家庭の育援助の事例から-[J].都市文化研究,2006,8:72-87.

[7]佟珊,上田礼子.在日中国人の子育て[J].小保健研究,1996,55:241.

[8]厚生省.次世代育成支援策の更なる推[OL].平成18年版厚生白,(2006)[2009-11-19] .

[9]内府.つながりがくかな国民生活[OL].平成19年版国民生活白,(2007-6)[2009-11-19] .

[10]Pei-jen Su.日本における育および台湾と日本の育システムのい[J].保健の科学,2007,49(12):822-825.

[11]李子.在日外国人の母子保健医の状と-外国人の人口の分析から[J].小科床,2005,58(刊号):1145-1161.

[12]清水嘉子.育境の知に焦点をあてた育ストレス尺度の妥当性にする研究[J].ストレス科学,2001,16(3):176-186.

[13]清水嘉子.在日国?中国?ブラジル人の母の育ストレス[J].母性生,2002,43:530-540.

[14]井克英.夫足尺度[M]∥吉田富二雄.心理定尺度集Ⅱ.京:サイエンス社,2002,149-152.

[15]中国研究所.中国年[M].京:土社, 2005.

[16]夏.在日中国人のメンタルヘルスと心理社会的要因との[D].所在地:筑波大学大学院修士文,2002.

[17]清水嘉子.母の育ストレス国比-国(京道)•中国(北京)•ブラジル(ブラジリア)•日本(静)から-[J].母性生,2004,45(2):159-169.

[18]坂伊津美.育ストレインの定要因にする研究[J].日公,1999,46(4):250-260.

[19]村上京子,野英,原正人,他.乳幼を持つ母の育ストレスにする要因の分析[J].小保健研究,2005,64(3):425-431.

篇2

我们大家可能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说是在40多年前,在美国,一桩家长状告幼儿园的官司最终导致了一个州修改了本地的相关教育法。而这位妈妈状告幼儿园的理由竟是因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这位妈妈认为幼儿园扼杀了她孩子的想象力,要求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

那么何谓想象?何谓想象力?

我们说爱因斯坦能够在头脑中作相对论实验是想象力;迪斯尼的动画设计时能过在头脑中构思出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是想象力;可见想象力就是在头脑中模拟事物的形象,模拟事情的发生或者说在头脑中做实验,而这种模拟事物的形象,模拟事情的发生,在头脑中做实验的能力就是想象力。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一、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 《创造之秘》中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进行什么工作,总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于想出结果,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最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得多,这是因为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二、想象对知识的探索有促进作用。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的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正是借助想象,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可以设想一下:爱因斯坦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发现相对论;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就不能够制造出飞机、宇宙飞船,人类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就会永远与野兽为伍,至今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三、想象能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兴趣,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理想。想象作为智慧的翅膀,是幼儿智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成分,又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还要通过自己观察、了解、感知、想象,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可以不断地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思人类社会的未来,描绘自己的锦绣前程,才会热爱学习,勇于探索。

想象力和其他智力因素一样,在儿童的中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儿童想象力鲜明、丰富、新颖,有声有色,有的儿童想象力空泛、贫乏,狭窄肤浅,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和教育。吴克杨也在《创造之秘》中曾说过:“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活动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活动以其假想性和替代性的特点,使幼儿的愿望得到满足,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得到统一,使幼儿能够自由地在想象王国畅游。同时幼儿通过游戏,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知识;还可以幼儿发展体力,抒发感情,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可见,鼓励孩子们做游戏,多提供游戏的条件和机会,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

作为幼儿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给孩子提供玩造型游戏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的为幼儿创造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和游戏机会。让孩子们玩的轻松、玩的愉快、玩的尽兴。游戏材料不一定是从商店里买来的玩具,日常生活的好多废旧物品对幼儿来说就是最好的游戏材料。而让家长帮忙收集的没有用的大纸箱,幼儿在玩藏猫猫的游戏时普遍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还和幼儿一起动手把纸箱两端打开,连起来做迷宫幼儿玩得很开心;就连我们成人不待见的沙土,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来说,也能玩的不亦乐乎,他们一会堆小山,一会挖水渠,一会又光着脚丫在上面又蹦又跳。想象是游戏,尤其是以抽象事物为主题的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绝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又要善于为幼儿提供各种主题游戏,使幼儿的想象思维变得活跃。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以它的旋律、节奏、声调、情感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受到幼儿的欢迎,可以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许多襁褓中的婴儿,当他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时,大人如果给他放优美的音乐,婴儿就会安静下来,瞪大眼睛,静静的聆听。可见音乐可以给孩子带来祥和、美好的感觉,带孩子步入美妙的幻想世界,大大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给音乐配歌词,根据音乐自己编舞蹈动作,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进行歌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给歌曲配图画,听音乐做音乐游戏等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如:我在教学《猜面具》这首歌曲时,让幼儿自己根据歌曲中小动物的特点自编表演动作,幼儿想象丰富,编的动作各有不同。由于受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能根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挑选适合幼儿的音乐,给幼儿的曲子应该:一、较简单;二、不要有太多的交响配器的手法或是太复杂的大合唱;三、音乐的韵律与乐曲应该易于记忆,并为孩子们所喜爱。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还应该明白,音乐是一种多彩的听觉艺术,而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联想、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即使是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有自己不同的想象。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

美术活动以它丰富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受到幼儿的广泛喜爱。所以,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主要途径。“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鼓励幼儿用双眼去发现和用手里的画笔来表现生活中的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绘画主题、手工制作、幼儿作品评价等手段达到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目的。我就引导幼儿想想人有大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年老的,有年轻的,太阳为什么就一个样呢?还通过让幼儿欣赏歌曲《画太阳》,讲故事《后羿射日》等手段启发幼儿,结果好多幼儿都画出了许多形状的太阳,而且,还有一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想给太阳涂上各种颜色,说他画的太阳是什么变色的太阳,在春夏秋冬会有不同的变化。

四、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幼儿阅读和欣赏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学和艺术作品是想象的学校,孩子们在欣赏和阅读文艺作品是,这些作品会在他们面前展现出绚烂多彩的大天世界,给他们提供绝非都能亲眼所见的丰富形象特别是许多经过艺术加工的典型形象。同时,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有要求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睡着文艺家们丰富的想象翱翔,以便真正理解文艺作品的真谛。可以说,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就是孩子进行想象的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想象力一定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但是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由于受年龄和阅读的水平的限制,幼儿要想自己阅读艺术作品,这几乎是不可能,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要想尽各种办法,如:教师可以利用讲童话故事,朗读低幼读物和儿歌,和他们一起想象或引导幼儿想象其中的情节,教师也可以在讲到故事结尾时,启发幼儿通过想象续编故事结尾;教学诗歌时,让幼儿续编儿歌;看图讲述时先不要把全部的图片拿出来,先让幼儿根据前面的情节想办法等等。如:在讲故事《点子公司》这一课时,我没有把全部的故事出来,而是先把故事中小动物的困难先摆出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展开自己的想象,帮助猴先生、小乌龟、鞋店老板小刺猬、狗妈妈想办法,然后我在讲完整的故事;在讲看图讲述《摘桃子》这一课时,我先把问题抛出来:如果有一树桃子又红又大,你想吃而你又够不着时,你又什么好办法让自己能吃到桃子呢?幼儿拿到问题展开积极的想象,想了很多好办法。

篇3

关键词:想象;阅读;审美

绘本故事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丰富、细腻、鲜活的画面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想象力,同时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美丽的素材和丰厚的土壤。如何以绘本为媒介,让幼儿的想象插上舞动的翅膀呢?

一、积累经验,丰富想象

幼儿具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但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得到培养和训练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3~6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通过直接、间接的刺激丰富幼儿的体验,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越丰富。

通常情况下,幼儿的想象力是在经验积累和语言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生活中,要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如带幼儿外出游览名胜古迹,欣赏祖国河山、城市景观、乡村小景;也可利用影视、媒体、幻灯片等现代化方法,扩展丰富幼儿的经验储备;平时,在家中或幼儿园,为幼儿多提供一些绘本、故事书,让幼儿的图书进行班级“漂流”或者全园“漂流”,不断更新幼儿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脑海中产生丰富而形象的事物表象,这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基础。

二、引导阅读,发展想象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设计丰富的阅读环节,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使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声情并茂,带着幼儿读

教师应带着感情轻声地读,切记不要原封不动地把文字枯燥地读一遍。绘本不是识字书,让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的每一页画面、每一笔色彩、每一处细节,教师在读故事,幼儿的眼睛在看画面,耳朵在听声音,他的脑海里可能已经出现了更丰富的画面,如教师在诵读绘本《七色花》时,幼儿的思绪随着每一片花瓣飘向远方,而每一次聆听,对幼儿来说都是新的感受经验,催生不同的遐想。

2.设置悬疑,引着幼儿读

教师可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例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教师可让幼儿先观察前几幅画面,猜测母鸡萝丝遇到了什么事,接着还可能遇到什么事,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大胆地想象,推测故事剧情,让整个故得更丰润和有趣。

3.改编创编,推着幼儿读

教师还可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在《兔子先生去散步》中,最后一页给幼儿留下了无限遐想,兔子先生还会去哪里呢,还可能遇到些什么样的标记呢?请幼儿把兔子先生遇到的事情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幼儿一幅幅稚嫩灵动的画面可以看出,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已经进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后,心里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已活化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然后将一组幼儿的图画装订成册,变成了一本幼儿自制的故事书。

三、审美体验,衍伸想象

幼儿之所以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是因为他们在其中获得了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可能是过去经验的生动重组,也可能是经验的扩展,或者是一种新的经验的产生。”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首先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解读画面所描述的场景、情节,但是真正能让幼儿获得审美的,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把这些信息变成了他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再造想象去重新诠释这些信息。

与理性的成人相比,感性的幼儿更容易进入故事情景,他们与主人公一起在故事世界里漫游,体验各种或欢喜或悲伤的情感,经历各种或曲折或有趣的变化。所以幼儿总是争着当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来当××,你来当××。”是幼儿尤其是女孩看图画故事书时最经常说的一句话。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总喜欢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在故事所提供的美好世界中忘乎所以。在这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故事内容,如用假象角色表演,想象自己是“白雪公主”,是“彩色的乌鸦”,是“小熊维尼”,或者用假性动作来表演,甜甜屁股一颠一颠模仿蹦蹦跳跳的豌豆,涛涛用张牙舞爪的动作模仿恐龙。幼儿利用故事角色的形象、动作和语言,进行审美体验,因此,成人应帮助幼儿把他们的想象以可视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说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这些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想象特点,又可进一步衍伸幼儿的想象空间,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想到星月以外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太空,他们想潜入蚁穴……这就是孩子不同于成人的想象。”有一种教育,就像一场不着痕迹的奇妙的雨,你明明没有感觉出雨滴从何处飘来,但你已经浑身透湿,这就是绘本的魅力。让我们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无字绘本;幼儿;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58-02

无字绘本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读物。它以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幼儿,让幼儿在绘本的世界中自由徜徉。优秀的绘本,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识记、阅读等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幼儿教师要擅于借助绘本,开启幼儿的心灵,引领幼儿用丰富的想象,探索世界的奇妙。

一、无字绘本及其特点

无字绘本是依靠图画和图画间的结构设置进行故事讲述、情节呈现和情绪表达的一种绘本类型。从字面上看,无字绘本应该是无字的,但实际上,无字绘本中也常会配有一些辅助理解的文字,如拟声词、拟态词等,只是由于画面占有更大比重,所以称之为无字绘本。通常来说,无字绘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画叙事性。无字绘本通常没有文字,绘本的主体就是图画,通过图画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或表达一种情绪和道理,等等。因此,即使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对于绘本的理解,看图就基本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这是绘本最实质性的特征。

2.画面生动性。由于文字很少或几乎不用文字,所以无字绘本的画面都非常生动、流畅,具有鲜明的动态感,能通过画面生动反映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变化,使画面看起来更完整、更精美,在色彩方面也会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用一些不太浓艳和灰暗的色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一种生动的视觉艺术。

3.故事趣味性。绘本通过直观生动、幽默风趣的画面,讲述一个个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让幼儿不仅能读到故事,更能明白道理,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尼克・弗利克斯认为,图画是真实与想象完美结合的一种特别的语言。无字书中虽然没有文字的出现,孩子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图画,但正是文字的空白和具有意味的图画,才能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想象,去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字绘本,触动幼儿的心灵,开启幼儿的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感受色彩的魅力。在无字绘本中,幼儿看到的都是一幅幅色彩各异的图画,有素描、简笔画、油画、漫画、水彩,等等,有的夸张幽默,有的生动细腻。绘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觉艺术,色彩是这种艺术的载体。每一种颜色都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带给幼儿丰富各异的审美体验。如教师给大家呈现了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花格子的背景和花格子的大象,它的明快而活泼的花格子特点,引起幼儿的好奇,教师启发说:“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象都是灰色的,这只大象怎么变成了花格子呢?”围绕这个问题,幼儿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尽情展开联想。有的幼儿说:“它喜欢穿花色的衣服,这样漂亮!”“大象的爸爸妈妈是花格子,所以大象就是花格子的。”还有的说:“也许它爱吃五颜六色的食物,结果变成了花格子。”这些答案,都是以色彩为起点展开的想象,是联想的产物。

2.体验细节的奇妙。弗吉利亚・李伯顿曾说:“绘本中每一个细节,不管他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须有固有的趣味和意义。”可以说绘本中的很多细节,都与绘本的主题息息相关,充满了趣味性,耐人寻味。但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未必能发现其中的细节,这时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幼儿能发现绘本中的这些细节,并借助想象,获得奇妙的体验。如,系列绘本《可爱的鼠小弟》里面的图画都类似于铅笔画,简洁明快,黑白色调分明。但鼠小弟的红色小背心却是作者刻意设置的一个亮点,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根据老师的提示,幼儿就会特别留意鼠小弟的穿着打扮,进而发现红色小背心的亮点。在故事中,红色小背心背后总会延伸出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平时小朋友们喜欢穿背心吗?背心都有什么作用啊?虽然很多设计都显得非常幼稚,但也说明了想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大胆的联想,才让幼儿更喜欢鼠小弟,也更加理解了绘本的含义。

3.畅想故事的精彩。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的画(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图画,并鼓励和启发幼儿通过想象,去理解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太阳升起,卵壳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它开始去找吃的,之后画面中就出现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还有五个桔子。但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毛毛虫的选择是什么,那一个个小圆洞里又有什么呢?所有这些问题,幼儿都可以借助想象来找出答案,在想象过程中,故事慢慢展开,想象得越深入,故事就越完整;想象得越奇特,故事就越吸引人。

4.丰富生活的阅历。幼儿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想象力,通常情况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都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将无字绘本中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就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为他们的想象创造素材。比如绘本《小蓝和小黄》图案虽简单,但涉及多种图画。教师要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去发现这些图案的变化。如,有的图案像苗条的妈妈,有的像可爱的笑脸。想象中这些简单的图案变得生动、亲切,充满生活的乐趣,而蓝色和黄色相结合就会产生绿色这样的常识也会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无字绘本是打开幼儿想象空间的一把钥匙。合理地使用无字绘本,挖掘绘本中的想象要素,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想象机会,就一定可以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中,放飞想象,创新思维,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能帮助幼儿增长知识,而且情感的变化靠想象力。当然,想象力能让幼儿形成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幼儿以后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想象力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想象力培养,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会出现更好的效果。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即教师对幼儿的帮助是要克制的,幼儿能自己完成的,教师不要多管;幼儿能想的,则不用教师去启发。要放手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美术活动不是简单的会画画就成了,而是伴随着想象力的培养。用多媒体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启发,引导他们由画想得更多、想得更远。

1.1 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自由的形态,受外因的影响很小,只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基础,那么,他就可以自由地想象,不受自然的影响,也不受传统观念、科学道德、生活习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更不是原有事物的翻版。所以,在绘画中,对于幼儿的作品,不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而看画中是不是有想象的成分,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想象元素。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画面的展示,在屏上显示要提问的问题,让幼儿跟着设计的思路去思考与想象。发现幼儿的想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肯定那些想象的成份,从而避免教条式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小班幼儿中,让幼儿画太阳,在绘画之前,为了让幼儿了解光的不同色彩,用多媒体把不同颜色的太阳展示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了解太阳并不只是红色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颜色。让幼儿知道光有7种基本色彩,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画出来。在观察太阳的颜色时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区别,当然不同天气下也是不同的颜色,以及戴上不同颜色的墨镜时也有不同的颜色。多媒体可以把所有可能的情况下的太阳颜色表现出来,然后关掉屏幕,启发幼儿想象出更漂亮的颜色,可以试着画一画,看谁画得好。在幼儿画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启发,随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下雨了,阴云把太阳遮住了,透出淡淡的光。”“太阳要落山了,把周围的云彩映成了什么颜色呢?”“夏天来了,我们站在太阳底下看一看太阳,它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光?”不同的提问,可能被不同的学生所采纳,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颜色的太阳。

教师的提问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从启发中仿佛看到了老师描述的太阳。如果教师对学生画出的不同的画进行鼓励,夸张地表扬他们哪些地方想象得最好,这样,他们再作画时就会更有信心画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

1.2 多媒体画面显示大自然,诱导幼儿想象

如果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幼儿足不出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而且看到得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在画面中,参天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宽阔的草原,高大的山峰,无处不存在美。这些画面会把幼儿的兴趣一下子抓住,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留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比如,在大班的绘画中,让他们画一片森林,那么,森林是什么样子呢?没有条件的地区,幼儿是无法看到森林的,他们的想象中没有森林的样子,他们也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启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事先找好表现不同森林形象的图片或者录相,给幼儿展示,画面中既有优美的森林景色,也配有动听的音乐,树林被风吹得自然摇摆,很具诗意。这样优美的景色,一下子就把幼儿打动了。接下来就是让幼儿根据画面中的图像进行想象:在你的脑中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快,他们就会完成优美的作品。然后教师用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用不同的图形与不同的树形相对应,夸张地展示不同的树林,并让学生猜一猜几何图形所代表的是哪种树。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大自然风景中培养想象力,从而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

1.3 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身体感官,形成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大脑的活动,但是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光靠动一动大脑就形成了,而是需要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画面来“看”,让幼儿在看中认识事物,想象事物,这是美术活动中对观察的要求。当然还可以让幼儿去大胆地想,比如拼板游戏,让幼儿把拼板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拼出不同的事物。还可以用多媒体让幼儿添一添,如给画物画上小眼睛,画不同的眼睛表示不同的神态,让幼儿大胆想象。

1.4 通过多媒体欣赏作品培养想象力

很多作品是能够以画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但是,实际的画摆放起来很困难,也很费事,会很乱。如果用多媒体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把画录入多媒体中,可以根据需要点一点,就会很轻松地出现在画面上。不同作家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个性化非常明显。从幼儿对作品的欣赏中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一个作品中会有另外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所以家长或者是教师,都要注重对孩子的作品欣赏能力进行培养。

2 利用多媒体在音乐方面对幼儿进行想象力培养

多媒体与音乐有着很大的联系,而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通过接触音乐,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媒体随意切换,也可以剪辑,还可以把音乐与优美的画面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与画面结合,给他们以很多的联想,让音乐带着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让幼儿将自己所听音乐的思想用动作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然,还可以把音乐拟人化,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听故事,或者把音乐编成相应的故事。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的想象力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发展。

3 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想象力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丰富的想象靠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对发生的事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提高想象力。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幻灯片以及电视、科教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表象,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事物,形成完整的形象,这是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所以,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一些中国的古建筑,欣赏异国风情,让他们领略大千世界。当然,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让他们多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电视。这样,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想象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起月,赵红霞.智慧地培养孩子想象力[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9(6):

24-25.

[2]李卉.浅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2).

[3]胡燕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几种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小教版,2005(7A):

92-93.

[4]王振丽.谢召文幼儿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50.

篇6

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实施的对象是3-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学前期儿童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简单地按照埃莉萨·迪肯佩的某些做法来组织儿童进行想象旅行,使儿童真正能进入到老师所期望的心理状态是颇具难度的。又由于学前儿童缺少生活体验和表象积累,直接影响了想象的发挥。使得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在德国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质疑。笔者提出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是在肯定德国埃莉萨·迪肯佩“想象旅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全脑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形象逼真的媒体资源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同时创设心静环境,为“想象旅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幼儿教育应是整体的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中的各种资源的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作为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发展状况、发展方向,并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性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协调一致,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想象旅行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也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

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幼儿想象旅行,家长应该做什么?”为题,向家长提出了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做到的五个方面:1.你陪孩子玩游戏了吗?2.你帮孩子做心静训练了吗?3.你用电脑为孩子发展想象力做了些什么?4.你和幼儿园沟通了吗?5.你是孩子的好榜样吗?并就家长最为关注的幼儿能不能玩电脑游戏、家长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孩子为“想象旅行”做准备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引导孩子多玩有助于提高心静能力的电脑小游戏,电脑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项目之一,并且幼儿在玩电脑游戏时常常表现得非常专注。有研究指出:电脑游戏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为优秀的电脑游戏往往是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电脑这三门基础学科的特点设计的,通过玩电脑游戏,幼儿的辩识力、判断力、变通力、组合力、观察力、思考力、推理力、注意力都能得到提高。许多幼儿电脑游戏,不仅要求孩子手脑并用,而且要求孩子聚精会神、平心静气。家长引导幼儿多玩这样的游戏,在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同时,还增加了孩子的耐心和信心,培养了孩子的心静能力。例如,《趣吧贝贝》等专业儿童Flas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填颜色游戏。

很多孩子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模拟闯关游戏,这些游戏中部分带有暴力倾向,游戏的设计完全通过过于刺激的画面、声音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是不适宜于学前儿童使用的,这种兴趣是消极的,也是我们不倡导的。

从用眼卫生来看,幼儿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如果让幼儿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脑屏幕会严重伤害幼儿的眼睛。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孩子表象为“想象旅行”提供素材想象虽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换句话说,想象的内容是否丰富和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通过观察、游览、散步、观察、访问等活动,扩大幼儿眼界,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对幼儿想象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帮助孩子积累表象,也是孩子喜闻乐见的。

一、听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文学等艺术,激发幼儿想象力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故事,能引领幼儿走进想象的空间;故事,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儿童故事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儿童网站无一不为儿童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故事内容。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讲到中途停下来,剩余的故事情景留给孩子去想象。为了把未完的故事补足,孩子可能会有多种设想。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使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软件,让孩子录下他所想象的内容,这时孩子会乐此不疲。而家长听完孩子录下的续编故事后,孩子也会十分高兴,日久天长,孩子的想象力将有充分发展。

二、补画面、填颜色

让孩子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画,大胆想象,大胆去试,别出心裁。

孩子喜欢画画,家长最好不要代拟主题和内容,要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令孩子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此外,家长可以在电脑的“画图”软件中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象并补画其余内容。秋天的果子,春天的青草,冬天的白雪,夏天的太阳,还有绿青蛙、小白兔、七星瓢虫等等,自然界处处表现出色彩的节奏、色彩的和谐,家长应创设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室内的环境布置、玩具的摆设,带他们参观、郊游,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魅力,感受色彩的美,然后把自己的感想、理解、构思在填色游戏中展示出现。

三、听音乐、辨音响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用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能展开丰富想象有益于表现的音乐,让孩子想象乐曲表达的情景,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也可以下载一些音效文件,让孩子区分出刮风、下雨、流水等的不同音响,或分辨各种动物的叫声等。

四、看图片、做比较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例如,父母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进行描述,然后通过网上搜索一些下雪的图片观赏。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父母:“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此时父母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从中给孩子一些启发。同样,从网上搜索到一些下雨的图片,与孩子一起分析交流一下想象的经验和体会。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多,在想象时孩子的水平会有差别,父母要引导他们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

五、上论坛、找答案

篇7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的方法。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篇8

摘 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开展幼儿国画教学的可行性、国画教学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国画教学是开启幼儿智力的钥匙、要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等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国画教学,增强幼儿艺术修养。

关键词:幼儿;国画教学;艺术教育;水墨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8-01

水墨画是我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一体。它简练概括的造型,变化多姿的用笔,淋漓酣畅的墨色,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能否对年龄较小的儿童M行国画教学呢?国画在美育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国画对幼儿的智力启迪有何价值?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国画教学?这些问题需要幼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现结合平日教学的观察和摸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展幼儿国画教学的可行性

本文作者对幼儿进行国画教学试教是从大班开始的,时间为一年,接着对中班幼儿进行了尝试,然后扩展到四岁以上幼儿,并进行了重复试验。实践证明,对四岁以上幼儿开展国画教学是可行的。首先,幼儿对毛笔、墨汁、颜料、宣纸等国画工具有较强的新奇感。其次,中国水墨画主要是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用笔简练,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对幼儿有极强的感染力。例如,老师在课堂上画猫,先用淡墨画头、身体、尾巴和四肢,再用浓墨勾眼、嘴、花纹、胡须,一只生动可爱的小猫就展现出来了,幼儿们被深深吸引,跃跃欲试。第三,用毛笔画画能粗能细,挥洒自如,很适合幼儿大胆作画、随意构思的特点。幼儿创作的国画作品构思新奇,用笔无拘无束,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真、别出心裁的想象。

二、国画教学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首先,国画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其次,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比如,画动物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画植物可以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三,通过画古今人物,幼儿能分辨出善恶美丑,懂得做人的道理。第四,能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征服自然的情感和愿望。例如,前几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幼儿挥毫泼墨,创作出《哪吒抗洪图》等作品,既表达出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又体现出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国画教学是开启幼儿智力的钥匙

国画教学既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开发幼儿的智力。通过绘画,幼儿可以接触各种植物,如清风吹拂的翠竹、鲜艳夺目的牡丹;可以接触各种动物,如轻盈活泼的燕子、静谧安详的仙鹤、威猛的雄鹰、奔腾的骏马;可以接触各类自然风光,如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浩瀚的大海、清澈的小溪。画国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综合命题创作能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作品《投进妈妈的怀抱》中,小鸡奔向母鸡怀抱的画面,充分展现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幼儿通过对毛笔的自如运用可以锻炼手脑协调能力。通过几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学习国画的幼儿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善于联想,求知欲强,接受知识快。

四、国画教学要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其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端正教学态度。教师要清楚,国画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幼儿国画教学不能囿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重在培养兴趣、陶冶性情。其二,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绘画知识技能与发展幼儿智能的关系。传授绘画技能是手段,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才是目的。一方面,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需要通过知识和技能来表达,如有的幼儿想象力丰富,但因不会画素材就无法表达他们想象的内容。另一方面,若对幼儿绘画技能要求过高,又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幼儿绘画应重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在技巧培训上不能超越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要启发他们的思维。其三,教师要把一些规律性知识教给幼儿,使他们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提高表达能力。教幼儿画猫时,要让幼儿知道猫头、身体、脚和尾巴用淡墨,花纹及眼睛、胡须用浓墨,才能突出猫的特点。利用这个规律,就可以画出神奇的猫、睡猫、跑猫、懒猫等各种形态的猫。其四,教师教授水墨画绘画技能时,应注意启发。比如画鱼,老师只需示范一条鱼,并启发幼儿,鱼可以朝不同方向游,朝上游时鱼头朝上、尾朝下,朝下游时鱼头朝下、尾朝上。幼儿自由构思,画出的鱼在颜色、形态、数量、构图上都不一样,有集中游向中央的,有从中央向四面游开的,还有追逐嬉戏的。其五,教师感受到幼儿在创作中的思想情感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结束语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爱心和好奇心,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是幼教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儿童国画是幼儿发自内心的、单纯的绘画作品,对幼儿进行国画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情感,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教师要努力让幼儿从较高的起点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真谛。因此,教师开展幼儿国画教学,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不怕困难,保持耐心,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子静.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8(05).

篇9

一、利用生活形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虽然是无限的、自由的、没有约束和边界的,但是却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即需要有生活中的原型,这样的想象才是科学的。那种没有依据性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是乱想、瞎想。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的想象活动。”也就是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具体的形象激发幼儿想象,就不会产生正确的、科学性的想象活动。因此想象要建立在生活中的意象之上,幼儿的想象更需要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促进。我们想要在绘画课程中及在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优美的风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季节大自然的魅力。如春天百花齐放、柳叶抽出嫩芽的景色;夏天河水碧绿、青蛙歌唱的画面;秋天果实累累、遍地金黄的收获景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景。这样可以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中,领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从而唤起幼儿的联想和想象。绘画时,我们让幼儿将看到的景色绘制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在实际景色中联想更加优美的壮丽的画面,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提高想象水平。或是在组织幼儿画一些实物时,可以让幼儿先进行感觉和视觉上的体验,如我们组织幼儿画水果,首先让幼儿回忆生活中常见水果,然后让幼儿思考它们的颜色、形状、味觉等性质,教师拿出一些水果让幼儿先看看形状、颜色,再摸摸它的质地,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在这么多的经验基础上给幼儿展现一些不经常见到的或是奇形怪状的水果,这时幼儿便会十分兴奋,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按照自己的想象绘画,这样就连没有丝毫兴趣的幼儿也会十分专注地投入创造之中。这样不但会顺利地完成绘画课程的教学,而且会收获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二、画画是幼儿情感的体现,是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不懈动力。

幼儿很爱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情绪,这表现了幼儿的心智。绘画虽然是艺术的表面形象,但是支配艺术的却是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绘画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幼儿画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实质上幼儿却是在通过自己绘制的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或发泄是幼儿心理上的需求。用绘画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是语言和言情表达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尤其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要一看到幼儿在随心所欲地画画就胡乱地加以大声的呵斥,这样只会降低幼儿绘画的兴趣,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要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让幼儿成为绘画的主体,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画自己想要画的画,画自己所想的画,按照幼儿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用自己真挚的情感绘画。同时我们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利用比较新颖有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和画画的兴趣。只有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绘画,幼儿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更富有激情,充分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如听完优美的故事《鲨鱼笑笑》之后,孩子们深深地被鲨鱼笑笑的故事吸引,有的说鲨鱼笑笑很无辜;有的说鲨鱼笑笑很勇敢;有的说鲨鱼笑笑真伟大;有的小朋友说鲨鱼笑笑一定会和大海里的鱼儿成为好朋友等。这时我让孩子们画出他们心中的鲨鱼笑笑。孩子们兴奋地拿出手中的画笔,按照自己想象中的鲨鱼笑笑的形象进行绘画,展现他们心中不同的“鲨鱼笑笑”。这样从幼儿的情感出发,尊重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绘制图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联想,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实践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挖掘幼儿的想象力,使其天赋得到充分展现。

篇10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创造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促使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创作力。本文分析了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情感;引导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想法和积极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幼儿创造力发展最迅速、最自由的阶段,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趣味性,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美术形象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思维,幼儿在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美术思维,充分调动美术情感,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和创作欲望。

一、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兴奋积极的情绪情感,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不断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幼儿的年龄,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唱歌、讲故事或者游戏等趣味性活动,利用幼儿对娱乐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愿望,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其次,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把握美术教学的难以程度,结合不同儿童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幼儿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多鼓励、多称赞幼儿的美术作品,使幼儿对美术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情感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情感。幼儿的美术创作情感一方面是对于对美术绘画的喜爱情绪,另一方面是对美术绘画内容的感情,幼儿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美术创作是对内心情感和表达的一种抒发,情感是美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美术作品缺乏丰富的情感,那么这个美术作品很难会打动别人。只有丰富、浓厚的情感表达才能激发出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使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情感。

例如,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融合和联系多种学科知识,将美术创作活动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去亲身感受材料、色、形、建筑模型等造型规律和美术元素,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三、引导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对于美术创作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精心准备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展开正确的联想[2],克服漫无目的、迷茫的想象,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深入浅出的讲述美术教学内容,挖掘幼儿的美术创作潜力,善于发现幼儿美术创作的闪光点,在每一次美术教学活动,给幼儿留下充足的表现空间和想象空间,促使幼儿展开美术创作活动。

四、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想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等原因,幼儿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幼儿的性格和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通过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美术素养和个性品质,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在创作潜能、价值取向、欲望要求、兴趣爱好、认知特征等多个方面的独特性,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尊重幼儿对待事物的个性化想法,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独特的美术创作。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性格特点,本着自愿性、协作性、互补性、近似性的重要原则,将不同个性、不同特质的幼儿合理地分成差异化、层次性的小组,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美术个性,鼓励幼儿利用美术形式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想法完成美术作品,尊重不同幼儿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认真观察幼儿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技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积极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幼儿阶段非常在乎大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赞赏与鼓励,教师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和激励幼儿不断进步。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积极给与幼儿肯定,积极地赞赏幼儿的闪光点,通过“你画的颜色真漂亮”、“你画的线条真优美”、“你真有创意”等等一些鼓励和赞赏的话,帮助幼儿增强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促使幼儿不断进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结束语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华.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108-110.

[2]张建波. 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