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3:5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组建立的“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加以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1预习式临床见习: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了“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1.2理论教学: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教育学论文,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1.3实训教学: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日标[1],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2]。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3]。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1.4毕业实习: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摘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小论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即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3.四位一体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位一体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共20人,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7:3,“双师型”比例占65%,专职教师中“双师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占50.0%,41-50岁的教师8人,占40.0%,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梯队。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青蓝工程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教学质量,使师资队伍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体会
“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育学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该教学模式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性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提高,课程组教师进修3人次、又取得硕士学位2人,双师比例达到100%。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玲.唐宇天.影响技能达标的元素及对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职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10-12.
[3]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带教体会[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6):456.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迷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时医院影像学科管理模式变革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院医学影像科室的整体优势。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2医院组建医学影像中心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篇3
1.医教结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师团队的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是最具显著特征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有过硬的技能才能实实在在地上好本门课,该团队教师注重医教结合,切实提高操作技能。
1.1先期、分散实行院外医教结合。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教师首先采取先期、分散、较长期地实行院外医教结合。一位担任超声技术课的老师一直在附属医院连续上班11年,一位担任放射技术课的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本市中医院上班,数名老师多次利用寒署假到市医院上班。
1.2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2007年下半年以后,医学影像教研室全体教师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统一排班值班,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通过临床“大练兵”,提高了处理临床病人的能力,丰富了临床案例,为突出技能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们讲课生动,设计实验、实训更切合实际,达到教学与实际的“零距离”,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教研活动,针对临床需求剖析教材实践性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
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现阶段专业岗位现状及科室用人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在教研业务活动中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出教材各章各节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性知识点。此时,在制定教案、书写讲稿、制作课件及实时授课等教学各环节活动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明确教学重点。这样,彻底改革旧时课前准备模式,保证了课前准备突出技能,有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文件,做到所讲的每一个理论都要联系所指导的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紧紧相扣,保证了所授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该课程每章末均布置了突出技能训练特征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多样且与国家上岗证统一考试接轨,内容切合目前医院发展实际需要。
3.突出临床实训,提高学生技能。
3.1多手段设计训练方案。医学影像技术课特别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多手段训练方案。大体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操作性实训,分别采取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小组配对(医生与病人)训练等方式,实验实训时间分为课堂训练、课间训练和周末节假日训练,实验实训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场所。在执行大纲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增设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如“普通摄影”一章,设计了一百多个摄影位置,印制了书面的操作考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补训练计划,学生单人进行、人人合格,做到一章一节地过关,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3.2拓展实训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校内实验室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医学影像教研室整体实施医教结合以后,为安排学生到本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协调安排好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实时操作,效果好。
4.岗前培训,与毕业实习接轨
数年来,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对检测不过关者须补操作训练,合格后方可安排实习。此举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岗位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5.利用外部医院资源,提高学生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市内三家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富含实践成分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促进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弥补了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的实践性教学;外聘教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意境,体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同进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二、创新点:该成果的创新点:凸显实践技能特征,教学活动过程各具特色。
1.教师提高技能的医教结合手段有特色:整体医教结合,大面积提高教师技能。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而该团队教师则重点采取医教结合“大练兵”手段。部分教师先期、分散到市医院及市中医院进行院外医教结合,从2007年下半年起全体教研室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系统排班值班,充分利用教学之余参与临床实践,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紧扣临床剖析教材知识点有特色:保证每个知识点的临床指导作用。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专业岗位需求及科室用人设置有深刻的把握,因此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教材各章各节知识点,保证了解析出的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层次知识点的剖析,保证了课前准备的突出技能,为授课、实验实训提供了重点。作为设计教案、制定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调整理论与实训的关系。多方法授课,突出技能知识的讲授与操作训练。
3.设计技能考核及岗前训练有特色:促进学生进入临床尽快上岗。数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对重点章节都增设了课间的实践技能考核,单独制表,有技能操作标准,有考核评分标准,有补训练计划,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数年来,在该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4.拓展实训场所有特色:突破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前者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后者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效果好。5.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学生技能有特色:常年外聘医院医技师任教,实践生教学效果显著。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实践性强,教学身临其境,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对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教学提供了弥补措施;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三、应用情况:该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正在不断深化之中
1.已应用情况
该成果已用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个年级八个班级434人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中,经突出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实习后进入角色快,处理病人能力强。去年以来省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5人,地市州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18人,成都市区县医院工作近30人,该专业连年就业率均接近100%。通过医教结合,教师们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丰富了实践性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名教师主持进行了“整体结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成效研究”的研究,并获我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一名教师通过将临床实践的体会与教学联系,撰写的《大型医疗设备MRI、CT、DSA、DR等检查影像技师诊断意识的培养》一文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上大会发言交流。多年来常年外聘教师,利用外部医院资源参与教学,教学实践性强,学生热情高;弥补了我院目前无校内实训条件科目(如MRI、DSA)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学生到外院实验实训的条件,拓展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数年来利用外院资源教学,取得了经验,一名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常年外聘医院影像科人员任教的管理体会》于2008年8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大会发言,并获一等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汇集实践教学成果,建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省级精品课程,并已将该成果运用于本专业各班的教学中。从网站上阅读比较及同行专家评价,与国内同课精品课程相比,我院该精品课程在教案设计、课后练习、多媒体授课等方面均突出技能,从内容到形式显现特色。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于2008年10月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篇4
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
实习医师实习效果的优劣,与带教老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我院医学影像中心教研室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素质培养,建立了以老带新的体系,由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及帮扶;要求年轻医师参加每日疑难片、教学片查片及每周三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接受科室内专家及资深教师的指导,听取实习同学、进修医生、轮转医生的意见,从中学习到授课的技巧及方法,扩充业务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科室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活动,并选送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国内外发达地区高水平医院进修;要求教师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正是这些学术动力,促使中青年教师克服惰性,不断学习研究、总结和探索。科室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实习生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情况,力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生纪律
科室由科主任主管教学工作,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秘书,并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专门管理教学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生离开学校到医院实习,面临着职业角色的转变,除了感到新鲜及兴奋之外,还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在学生入科第一天召开座谈会,与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介绍科室的情况,提出对实习同学在纪律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解决学生的困惑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模式,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科室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学习,并将每一位实习同学的工作量、实习成绩、出勤情况如实记入考核手册。为了保障实习阶段取得良好效果,科室还设立了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即每一位实习同学由一位教师负责全程带教,实习结束时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情况。同时科室还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工作实习情况、生活思想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实习结束时,我们对每位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出科考核和鉴定,为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实习阶段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在学校时理论考试成绩优秀,但进入实习后便暴露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面对真实的片子表现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的弱点。因此,带教老师要正确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影像分析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我院为省级三甲医院,病人量大,病种齐全,在日常工作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知识,加深对影像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片分析能力,掌握读片基本功,写好诊断报告。我们每天从患者影像资料中选取具有教学性的片子,安排学生轮流参加每天早上教学片查片,在读片过程中锻炼学生用规范的医学用语、科学的序贯性对影像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作出诊断。在查片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及相关的体格检查,收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影像识别能力与鉴别能力,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每周三的医学影像论坛学术讲座,由科内及院内外相关科室教师及专家就影像相关知识及技术发展进行讲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实习生进一步理解影像学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与临床数字化影像接轨的教学模式,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便于展示当今DR、CT、MRI、DSA等高科技技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多平面、多参数的形态甚至功能成像,能明显提高教学进程中学生对影像认知的速度,激发学生对影像医学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我科于2007年建立了多功能数字化影像网络教室,配备了32台电脑,并从DR、CT、MRI、DSA机上导出电子图片建立了教学片电子图库,学生可以直接从电脑上调出多种疾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学习及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效率更高。此外,影像解剖是学习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断层解剖,但由于影像解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度大,不易接受及理解。为此,我科还配备了全套正常人体颅脑至盆腔区完整横断解剖标本,并为每层标本配制了相应层面的CT及MRI断层正常影像图片,并标记清楚可见的结构,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正常解剖与影像断面对照模型,将复杂而抽象的影像解剖学知识以十分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标本陈列室长期开放,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帮助他们加强印象,建立良好的影像思维空间。
4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实习阶段是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价值观及工作态度无疑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的各项教学措施,我们在多年的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医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医学影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京恩、周珉、陈方等,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医学影像带教培养 [J].青海医药杂志2002,35(12)58-59.
[2]罗小燕、汤积耀等,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控制 提高医学影像教学质量[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27(增刊)76-77.
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教学;辅助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08-02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固有的师资力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辅人员积极参与到影像学的教学工作中,辅助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推动医学影像学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到影像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影像专业的技术辅助人员对医学教学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导和帮助,协调教师的课时安排,整理教学档案,加强教辅人员和医学教师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教辅人员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服务作用
对于教辅人员而言,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教学服务作用,教辅人员需要服务于影像学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个性化服务,尤其是为影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辅助服务。影像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医学学科,需要大量的先进教学仪器,这就需要教辅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掌握各项医学仪器的操作方法,一方面做好日常的仪器保养与维护,另一方面辅助教师使用仪器教学。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一些课程安排、课前准备等都需要教辅人员的服务和认真安排。可见,教辅人员对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有着重要的服务作用。
(二)桥梁作用
教辅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将校领导分配的工作进行传达和执行,也是校管理部门与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桥梁。一方面教辅人员可以积极地传达校领导部门的各项教学任务,能够积极地参与和接触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对于教学信息的沟通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在服务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辅人员还承担着调整课时安排、拟定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为教师教学减轻负担,可见教辅人员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
(三)协调作用
作为教辅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由于教辅人员接触的教学工作复杂、繁琐,因此,教辅人员大都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以配合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协调教师之间课时安排。当教师需要调整课程安排时,需要教辅人员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进行课时调整,避免课时冲突;其次,协调教学突发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仪器故障问题,这时教辅人员便可以对教学仪器进行初步的检查,并通知维修人员,协助任课教师解决教学仪器故障问题,稳定课堂氛围,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教辅人员在医学教学中的协调作用十分重要。
二、发挥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沟通能力
1.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首先,充分了解不同教师的性格,针对不同性格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沟通,促进与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科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师需要帮助的时间点,做好教学配合工作;再次,传达教学任务。对于学校传达的一些教学任务,及时告知相应的任课教师,并协助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日常教学琐事,例如,课前准备、学生档案整理、课时提醒、教学设施检查等基础工作。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关心学生身心发展;再次,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学生活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在参与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教辅人员的沟通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重视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
1.教学任务管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临床教学、实习带教等,尤其是理论教学,只有加强影像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这就需要教辅人员做好日常的课堂协调工作,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准备、课时编排,辅助任课教师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将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整理和汇总,辅助教师完成学生的作业阅览,并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辅助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辅人员对于上级传达的教学任务,必须准确无误地传达,避免传达错误,并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教学档案管理。对于影像学来说,日常教学所需的资料相对较多,不仅需要整理大量的课前纸质资料,还要整理相关影像资料,这就需要教辅人员及r地整理教学档案,避免教学资料丢失,同时将影像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子文档进行集中整理,以便教师查阅和授课。具体到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能够妥善管理教学档案,还要对一些重点资料进行加密保存、备份,建立学科档案;另外,对于日常教学的各类档案,进行细致的分类,避免资料混乱不易查找,将繁琐的工作细致化。
3.做好辅助教学工作。教辅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充分做好任课教师的辅助教学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教辅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仪器操作技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促使工作与学习协调发展,避免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影响教辅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教辅人员的临床带教工作。在现代化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临床带教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这就需要教辅人员积极投入到临床带教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临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并将教师的反馈及时传达给学生,弥补学生实践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相互沟通,完善自身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辅工作中。
(三)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教辅人员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教辅人员的教学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对于教辅人员而言,需要根据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新型影像仪器的基础操作和日常维护,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配合,做好教师的协助工作;与此同时,转变传统盲目听从任课教师的工作模式,积极地参与到任课教师的教学互动中,通过日常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意见,避免盲目听从,重新定位教辅人员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活动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随着先进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需要教辅人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做好教师的辅助工作,帮助教师协调课时安排、准备课堂资料、整理教学档案等繁琐事项。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教辅人员的协调、桥梁、服务的作用,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投身到医学影像学的实践教学工作为基础,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宇,施海彬,陈文,钟珊,邹伶俐.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
[2]赵宇,施海彬,等.医学影像学网络学习平台的实验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3]余建明.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7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Z].2009.
[4]刘国浩,杨娜.关于促进和加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5]张椿,郑成兵,高加蓉,黄春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进展[J].医院管理杂志,2014,(07).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Teaching Auxiliary Staff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ZHAO Yu,ZHU Yin-su,LI Da-peng,LIU Wei,LIU Xi-sheng,SHI Hai-bin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篇6
论文摘要:介绍本校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5615
国内刊号:13-1214/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河北中医药学报》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和临床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
办刊宗旨
《河北中医药学报》[1]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报道内容
主要刊登医学教育、科研、临床的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医学、民族医药、护理、检验、医技、药学、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
篇8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是开展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训、实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UIIS的使用为数字化图像的收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为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基础。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式,但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UIIS应用之后,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UIIS同时还具有查询超声诊断意见和超声诊断描述的作用,只要输入描述疾病的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该疾病患者的详细资料及图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UIIS的应用有利于将教学、学术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存储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便于撰写论文和科研著作。
2UIIS的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学实训教学的质量,改变了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声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的教学需求。由于实训室超声仪器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实训学时有限等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而UIIS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UIIS中保留的动态图像能真实地再现检查过程,模拟医院超声诊断室的实际状况,利用UIIS的超声图文工作站进行超声描述、诊断和打印,成功实现了临床实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课中真切感受到临床一线工作的状态。因UIIS具备拥有大量清晰数字化图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对图像资料任意调取和查看,达到动态显示、实时观察,还可使同一病例不同时间的各种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显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UIIS在超声诊断实训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来源渠道,延长了教学资料的保存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UIIS的应用方便了超声诊断考试的改革
UIIS实境教学也为超声诊断的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教师可以从UIIS中根据专业层次不同,在不同系统中随机挑选若干幅图像作为考试内容。当处于考试模式时,所显示的图像只显示患者的病史信息以及图像本身,学生需根据图像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和相应的超声诊断。这种方式可以真正达到考核学生诊断思维的效果,使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4],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4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UIIS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医院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紧密相连,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共享。其次,教学UIIS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准确选取所需内容,还会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带教教师需要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熟练操作UIIS系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篇9
“当然不是什么自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是交叉学科,可是个大热门,我也许会做个工程师吧。”我笑着应答。
“是不是也要和典型工科男一样,整天对着电脑看数据,或是画图呢?”
“这会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有不同的分支,就业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听说我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表现出惊诧的眼神,不知道会学些什么。当他们得知我在医学院,眼里的惊讶就又升了一个等级。是的,我在医学院读工科博士学位,梦想着能成为一个为医学事业效力的工程师。
下一个诺贝尔奖的产出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来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如果说医生是在临床上给予病人直接的救助,那么生物医学工程师就是通过研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新设备的推动。手术室中高端器械,如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高速发展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者就是这些医用电子仪器的研发者。当你看扣人心弦的美国医疗剧时,医生常常使用的挽救了无数生命的除颤仪,就得力于医学工程师的研究和设计。
生物材料制作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器官捐献还较少,而很多终末期器官衰竭者又在等待新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于是人工器官应运而生。生物材料为各种人工器官提供物质基础,器官制造直接关乎生命,是个大学问。制作人工器官的材料必须要充分考虑强度、硬度、挠度、韧性、耐磨性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其中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对物料、材料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会设计出质量高而又成本低的人工器官,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最有趣、最前沿的要数神经网络的研究了。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脑神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掀起的一个新热潮。这是一个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现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也许,下一个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就是研究该领域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
除此之外,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纳米医学、微创医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
英语想不好都难
单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的三大板块――生物、医学、工程,缺一不可。
第一板块:生物。在该领域,学生要修读化学生物学、生物传感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电子学等相关课程。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基础,还要有生物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能从事试验工作。
第二板块:医学。在医学方面,学生要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神经科学、医学统计学等。同时要学习生物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了解相关仪器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前我对医学影像学一无所知,后来去医院和一些厂家实际参观,一张张生动立体的器官美图、核磁共振检查带来的精确诊断,让我领略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巨大魅力。
第三板块:工程。尽管此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医学领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工科的课程最多,也最复杂。生物力学是必修课,但是有其自身特点,这是一个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像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心血管系统、飞行等与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边界层理论和流变学等有关的力学问题,学习者了解了这些后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纳米科学技术引论、成像理论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信号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必修课。
作为工科专业,它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学习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要像“码农”一样,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此外,如果你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外语是弱项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也许你入学的时候英语刚刚到国家线,甚至是自己的减分项,那么通过两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也能成为英语高手。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欧美国家发展强劲,我们用的一些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如《磁共振成像原理》《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同时我们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了解国外前沿动态。一些专业课还要全英文教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英语想不好都是难事。
篇10
医学专业研究性教学应用现状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性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它既不完全摒弃学科已建构的知识基础,但也不拘泥于其中,网络、新闻出版物和最前沿的本学科研究理论都是可利用的资源。选择适合的研究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兴趣等相适应。宋清焕等[3]在医学影像物理学研究性教学中,带领学生到医院医学影像室去调查参观,针对某一知识点及时插播影像图片,创设兴趣盎然教学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②课题或问题的选择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郭斌等[4]在医学检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了研究内容,例如,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治中未解决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基础或临床课题。要求做基础研究的同学把着力点放在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上,做临床研究的同学则要注意研究内容对临床意义的探讨。③研究性教学具有超越课堂时限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学习时间内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也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请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自我建构,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由调研和组织讨论2个环节组成。调研是研究性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设立假说、对调研进行计划和设计、寻找信息和收集数据、调研的总结,经过上述步骤,对调研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观点。组织讨论是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活动,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考虑研讨的方式,选择研讨的提问策略。讨论中教师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向深入理解的方向发展,通常以小组内讨论为主要方式,最后由教师归纳或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如人体寄生虫学各论的教学内容,基本从每种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出发,然后介绍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田芳等[5]在研究性教学中引入病例,变“以寄生虫谈病”为“以病说寄生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行设计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广泛查阅文献,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完成实验论文,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题完成后,进行多环节双向考核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考核中,采用课内学习与讨论发言、文献读后感、研究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唐家荣等[6]为保证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完善了各项管理与监督机制,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全体同学开会,相互通报研究情况。项目实施中期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检查,最后参加项目的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报告,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使学生对于临床知识和科研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取了督导组巡查听课、期中组织召开学生评议会、期末学生网上评教等综合评价方法。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育人寓教等几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7]。这种评价体系是以“考试只是方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才是目的”为指导思想而设计的,它能够督促学生高度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调动学生在课上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和堂外实验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在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中营造学生积极思考和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研究性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及时将研究成果吸纳到教学中,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相长,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训练。这种将知识性与学术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8]。以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为核心没有科研基础的教学只能是传递性的教学,只能把思维、思想引向过去或书本的教学。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尤其要将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9],实现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互动,将科研成果带入教学成果之中。完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机制,鼓励学生发表研究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面向新生开设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主持的研讨课、各种跨学科综合性的专题学术报告会,强化新生研究技能训练,为后期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以重视课内外实践为特色实施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本的研究性课内外教学,根据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特点加强同社会、医院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医院和现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加强课间见习、专业实习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将自己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进入实验室进行深细致入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一方面是物质保障,即高校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等,为研究性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物质资源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保障,高校要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制度和政策及研究性教学的工作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等。总之,在高等医学教学创新方面,要强调探讨研究性教学,只有通过反复认真实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作者:董晓红 朱劲松 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