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

篇1

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

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是企业的愿景,也不是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而是企业及全体员工的处事态度和工作立场,是企业生存的哲学。企业目标的实现,一定是基于统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般企业在管理中,比较重视战略、结构和制度。不过,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在经营中,则更重视企业品格、员工技能和核心价值观。例如,在GE公司,无论有多忙,杰克・韦尔奇每个月都会亲自到培训学院讲授通用的价值观,他把认同企业价值观做为吸纳员工的一项硬指标。

为深入了解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我公司课题组按照相应比例,分别选择企业培训专责、管理干部及普通员工为代表进行了问卷调研,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数据。员工代表平均年龄为39岁,参加电网工作平均时间为18年。其中,本科以下学历占代表比例23.2%,本科以上学历占76.8%。

员工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能够正确回答出国网公司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占85.6%,回答错误的占10.1%,不知道的占4.3%。在正确回答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员工中,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并不十分明确和理解的占7.3%。这也就是说,在接受调查的员工中,真正明确并理解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员工占78.3%。

另外在调查中,认为统一的企业文化在本单位开展情况非常好的占40.2%,良好的占49.3%,一般及不太好的占8.7%;员工对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非常认同的占39.1%,良好的占46.4%,一般及不好的占15.5%。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到目前为止,公司员工还没有完全统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在公司内部的推进情况

在建设统一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举措中,选择领导重视的占29%,选择员工培训的占40.6%,选择激励机制的占21.7%,选择大力宣传的占8.7%。在选择员工培训的员工中,有42.9%的员工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明显。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员工们普遍认为目前在企业文化培训中,传统理论讲授和主题报告过多。这类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同时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环境,尤其是理论性过多的讲述很难长时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这导致学习者很难掌握和理解听到的东西。

近年来,在公司各级政工部门的努力下,国网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但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也对构建更加统一和谐的企业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探索倡导和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新模式,成为一项紧迫而必要的新任务。近年来,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被各大优秀企业广泛应用的体验式培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

研究培育核心价值观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成人学习和认同新观念的特点

国网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阅历的成年人。雪伦・B・梅里安(Sharan B.Merriam)和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Rosemary S.Caffarella)在其著作《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和实践指导》中指出,成人在接受学习和认同新观念时具备四个特点: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如果培训与学员现实需求联系密切,并能立即解决他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常会吸引其注意,并主动参与。所以,激发学员兴趣和意愿是培育员工认知企业价值观的必要前提。

二是成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会引用已有的个人价值体系评判新的价值观。因此,培训中使学员保持“空杯心态”是培育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的有力保证。

三是成人的引导与学习喜欢在行动中展开。所以,思维与行动结合的体验学习是成人培训的重要手段。

四是成人在新观念的导入中更喜欢开放的环境,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期望听到更多积极和肯定的评价。在轻松、愉悦和友爱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环境下,学员思维广度更高,更易于接受与改变,认知认同企业价值观的效果更好。

抓住这些成人学习和认同新观念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培育员工认知认同企业价值观。

体验式培训在企业培训中应用的必要性

体验式培训诞生于上个世纪,是一种更有力、更有效也更有影响力的培训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哈佛教授大卫・库伯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对学习做了很多研究和阐述。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通过体验转化来创造知识、改变并提升自我的过程。他创建的库柏学习理论(体验―感悟―分享提升―应用)已经被全球大多数教育界和培训界所认可,而这一理论也正是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培育企业文化的培训中,可以依据库柏学习圈,设计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活动。培训师引导学员参与项目,使其通过在情境中亲身感受,加深体验。体验完成后,培训师组织学员积极分享体验中对培训主题的感悟、理解、收获,解析体验中的优秀经验,总结和寻求个人及团队提升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培训目标。这种“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方式,培训的主题信息可以多途径传递,使参训者在感官上得到多样化的刺激。这不仅有助于受训者理解培训主题的深刻内涵,还能对受训者的态度、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效解决目前传统企业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员工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同时,结合“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可以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深植入员工的潜意识中,使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倡导和培育企业价值观活动的效果。

体验式培训推动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地

将核心价值观与体验式培训主题有机融合

自1995年由北京人众人公司从香港引入中国,近二十年来,体验式培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训目标也从开始的“挑战自我、熔炼团队”拓展到心理培训、人格培训、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在体验式培训的不断实践中,我们发现影响个人成长最根本的因素是个体本身的心智模式。体验式培训正是采用直接认知、自我觉察、共同分享、内化运用等方式,通过体验活动让学员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提升自我认知,从而改变自身行为方式的一种学习过程。培训师运用这种培训方式,引导学员内视心灵深层的信念与态度,触摸深植于内心的情绪、呈现行为背后的价值观。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体验式培训部在近八年多的培训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培育企业文化的新模式,及体验式主题培训。

针对此次调研结果,结合倡导和培育国网公司统一企业价值观的要求,我们研发出以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为培训目标的体验式主题培训方案。该方案紧绕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主题,以体验为依托,以学员为导向,将拓展训练中经典的四个项目与“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四个主题紧密结合,达成培育全体参训学员认知、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训目标。

设计培育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式主题培训

体验式主题培训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培训目标,通过体验式培训手段,引导学员参与、体验、分享并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现代培训方式。针对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主题培训分别由破冰启航和四个主题模块组成。

主题培训的破冰活动中,通过雨声变奏曲、一心二用等活动让参训学员打开自我,营造轻松快乐的培训氛围,为培训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用案例描述、视频播放、组建团队等环节提高全体学员对团队文化及价值观的认识,清晰培训的重要意义,为培训的有效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诚信篇――红黑大战

我们知道,诚信是每个人、每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恪守的准则。可是,总有一些东西会让我们迷失正确的方向。创造过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说过,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正确的,可是往往私欲蒙住了人们的双眼,知道也去选择错误的决定。红黑大战这个游戏,可以深刻揭示背信弃义、自私狭隘带来的恶果,同时也能真实呈现合作共赢、真诚守信带给个人及团队的收获。每一轮出牌都是对诚信的博弈,每一次比分公布都诱发学员对诚信的思考。作为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企业,诚信是国网公司及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孜孜以求的首要价值观标准,是企业成长和发展不可动摇的磐石。

责任篇――信任背摔

著名作家穆尼尔・纳素说:“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早在2006年3月,国网公司就率先了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公司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宣言,同时也是对全体国网员工提出应该具备责任观的崇高要求。当队友把自己的身体交付给同伴,每名队友的双臂承担的是对伙伴生命的责任。当团队把背摔的队员紧紧抱在怀中,所有人都会思考责任的意义。公司给予员工职业的平台,因此每个国网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便都被赋予了神圣的责任。

创新篇――创新的盒子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创造了今天如此辉煌的文明。在时代飞速进步,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创新亦是生存的根本。从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到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创新步伐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意味着突破与改变,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迸发气象万千、焕然一新的活力。那么,怎样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思维习惯上突破,在不可能的地方寻找答案。创新的盒子这个游戏,正是在让员工认识创新,学会创新。创新应该成为每名国网员工的一种习惯,创新才是国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奉献篇――合力冲击

奉献是一种大爱,是对生活和事业的全身心付出;奉献是一种收获,收获的是崇高的情感、他人的尊重和无比的幸福。奉献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力量。做为电力企业的员工,爱岗敬业就是奉献,克己利他就是奉献。当团队所有人站在合力冲击的4米高墙前,那些甘做人梯的队员托起的不仅是所有队友的身体,也托起了团队成功的希望,托起了国网公司永不言败的斗魂。那些奉献的伙伴们,双肩淤青但脸上却洋溢着成功的笑容。

总结思考

篇2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种问题凸显,诚信危机更显得汹涌而弥漫。随着蒙牛“毒奶门”事件发生,“地沟油”事件屡禁不止,企业诚信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及失信、失范行为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道德建设的正常进行。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

诚和信的含义有所不同,“诚”与“信”虽然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意思,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却是有区别的。“诚”寓意不虚伪,强调内心的真实,看重表里如一,“心诚则灵”、“诚心诚意”等都取意于此。信更强调“内诚”外化,体现为个体除了在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道德。而“信”强调的是外显的真实,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重要需求。“信言不美“就是体现这一点。然而“诚”与“信”还是有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诚”与“信”的结合,体现着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为信之本,不诚则不信。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诚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在人的品行方面,信则表现为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对责任、义务的态度,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企业诚信的含义

企业诚信是特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以信誉赢得顾客。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企业在经济运行的信誉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诚信状况,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克拉伦斯?沃尔顿曾指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诠释企业的责任。可以这样说,企业不是赚钱的机器,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元,企业更应讲信誉守信用,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感。

2.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

诚信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的形象建设的一部分。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诚信往往是一条准绳,一个坐标。日升昌这样诠释诚信:也许一时的欺诈行为可以愚市弄民,可是不会有商家长远的发展是靠耍奸发展壮大的。同样,荀子在几千年前,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严肃地指明,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无欺将从根本上促进国泰民安建设。现代著名企业海尔,同样是靠诚实守信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过硬的质量以及周到诚信的售后服务闻名全国。很多企业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企业只有努力建设全体员工的诚信价值观并在任何条件下都遵守诚信道德,才会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建立强大的无形资产。

3.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其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特点是传统国有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其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更是让其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非公企业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部分非公企业诚信的严重缺失已经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守信的企业常常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而失信的企业也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利益损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这会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守信的企业要付出高额成本,失信的企业不需要付出成本。另一方面,在非公企业的发展,由于受环境、竞争条件的制约,资金少、设备差,技术落后,人才紧缺,在这些关乎企业发展的硬软件建设方面,非公企业往往难以与同类型的大型企业抗衡。于是企业难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努力用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收益。在守信无用的情况下,失信行为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是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一定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比如银行贷款、企业招工等方面,正是由于企业诚信行为失范,其发展道路上才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若想获得长足发展,特色和信誉是重要的。然而若要形成特色,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可是诚信建设,却是一个企业可以努力创造的。有了诚信,企业的长远发展才会获得宝贵的信誉。由此可见,非公企业的诚信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含义

对于诚信,一般从以下角度理解:

1.诚信是重要的道德修养

《中庸》里提到:“君子诚之为贵。”对于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君子而言,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荀子也曾说:“养心莫善于心诚。”就是说,修养良好的品德,诚信是首要的。周敦颐认为五常之根本在“诚,诚信是万事兴旺的源头所在。

2.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孔子常常思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待人是孔子人生重要的追求之一。“曾子杀猪”的曾参在教子方面教育孩子要诚信,而他自己,也要每日检点,自己是否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了诚信。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现状

目前,有很多企业意识到诚信在经济活动中的战略作用,但只有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所以,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首先,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其次,非公企业诚信管理的程序及资源没有形成体系,专业化水平不够。再次,在非公企业管理中,诚信建设还没有信度高的标准和应用。再则,整个社会对非公企业在诚信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这体现在相关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三、传统诚信文化建设与非公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非公企业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

1.诚信的缺失,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

近年来,很多非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因为不讲信用,破坏了正常的信用观念,企业之间的赊销、预付难以为继,进而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进而发生“用工荒”等现象。长时间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使非公企业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非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诚信的缺失,危及企业的品牌建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用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用,品牌就是无根浮萍,无法立足。有了良好的信誉,才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品牌。一旦失了信用,在市场大潮中,就是曾经成功的品牌也一样会被淘汰,享誉全球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就是让世人警醒的例子。

3.诚信的缺失,阻碍企业的发展

这种诚信缺失首先表现在资金使用方面,很多非公企业擅长做三本账,为了偷税漏税,送给税务局的账需要虚减利润,为了取得贷款,送给银行的账要虚增利润,再留一本账给自己,计算怎样能从员工报酬里再汲取部分利润。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只有信用好,才会吸引其他企业来投资,而有了良好的信用度,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也会积极协助其进行资金周转。相反,一个企业信用度低,就会逐渐失去社会的信任,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二)以诚信为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1.诚信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基础之上的竞争经济,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始终如一的诚信品格。有了诚信这块基石,企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长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诚信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这样的文化内核,才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导向与坐标。

2.诚信是企业恰当处理各种关系的坐标

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面对不合格的冰箱毅然挥起大锤,砸在员工心上的是诚信的价值观。一句“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产品流向市场”的承诺让世人看到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而与之相反的是西门子冰箱门事件欲盖弥彰的行为,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根本的排拒与犹豫。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哪怕它有过奋斗与辉煌的历史,一旦失去社会信誉也终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3.诚信使企业文化建设有了生命力

企业要生存发展,诚信建设是重要内驱力。我们熟知的重庆啤酒的著名格言是:“企业发展依赖诚信”。有了诚信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风雨中岿然屹立,哪怕跌倒,也会迅速重新崛起,因为诚信是企业立足、生存、发展的命脉,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力量。

四、构建诚信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一)企业价值观要以诚信为重要内容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以及其员工共同前行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信守的基本信念。从哲学角度理解,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观念就是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理解并支持的一切关于企业意义的有效判断。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断言,未来的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 ,更重要地表现为文化上的挑战。长久以来“正直”、“诚实”一直是微软的核心价值观;而“诚信为本”同样是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非公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企业报等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营造人人诚信的氛围,打造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道德规范以诚信为根本

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成熟的、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学家吉母?柯林斯说:一个公司,只有建立了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长久地享受成功。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非公企业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培育建立诚信的商业道德规范。我们熟知的同仁堂历经300年屹立不倒,就在于其以求珍品、讲信誉”为企业宗旨。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求,企业的竞争要在公平交易、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从小事、从自身、从当下做起,优秀的企业道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育,只有将诚信的观念渗秀到职工日常思想文化建设中,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非公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诚信文化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内化,才能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1.立足现实,制定企业的诚信规则

具有企业法律效力的文件会约束员工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要求,只有把诚信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之中,对生产对产品的认真与责任才会外显到企业具体的产品中。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的行为将会使企业拥有更多忠实的客户,从而使企业拥有了最宝贵的无形资本,保证了企业占领市场并达到高效益持续发展。

2.完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制度

做到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制度化,就要使相关的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奖惩落到实处,切实激励每一个人诚实守信。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诚信教育培训,也会使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内容。所以应以规范完善的制度使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与意识。只有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参与,才有可能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3.科学规范,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只有在制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才会增强人们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每一个员工都应有一份诚信档案,每一次记录都是企业诚信奖惩的依据,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将对他们的未来有重要的影响,遵守诚信管理制度会获得人生宝贵的尊重与机会,违反诚信管理制度的将遭受严厉的道德谴责并影响未来人生发展的空间与轨迹给以严惩,事实会告诉每一个人,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有了严格的考评制度,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就会在诚信的轨道上为企业加足马力,全力前行。

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是民族的精华。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诚信文化的作用日益明显,能否建设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立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优秀的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奋生.非公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8(02).

篇3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0-0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

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

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

篇4

[关键词] 诚信 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最基础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一般来说,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1997年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等所做的《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的组合。这种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有的,能给顾客提供附加价值。“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企业具有的‘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面对竞争的能力,它并不一定是目前企业中获利最多的部分,但它是企业中最有发展潜力,最具有未来获利能力的部分。”

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即企业特有的技术诀窍与技能状况,包括技术理解和学习能力。

(2)管理体系,即正式或非正式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合理的激励机制、内部培养计划以及管理方式等。

(3)技术体系,即有形的技术系统和无形资产的技术知识系统。

(4)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这四个方面中企业文化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2.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IBM公司总裁沃森说过,就企业相关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比技术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即决策重要得多。约翰・科特说:“只要你是成功者,你就会有一种企业文化,不管你是否想要。而没有企业文化的,只能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且预兆着失败的公司。”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说过:“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目前理论界的共识,它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知识能力为基础,以事业理想为共同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政策制度为导向,这样的一套全体领导者和职工都认同和遵循的理论系统。“全面领悟,切实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今日的工商界已刻不容缓,时不待我。”

企业文化之所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

(1)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根本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企业价值观,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并且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被所有员工所认同,深植在每位员工的心里。正是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每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凝聚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2)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的共同的观念,员工才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为了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追求,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檫,取消毫无意义的内耗,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共创未来。同时,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员工和领导者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清晰的业绩评估制度,以及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3)随着市场的日趋繁荣,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消费者已不单纯消费产品和服务,而是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一种文化。产品已由过去那种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物体上升为一个充满人性化的载体。企业的文化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二、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它们树立的企业核心理念几乎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说过:“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对企业进行诚信管理,可以为企业赢得忠诚的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这个企业必然处于精神涣散、飘浮不定的状态,这样的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前途。因此,培育以诚信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诚信管理,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对顾客进行诚信经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

缺乏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对产品品种、质量等问题未引起充分重视,势必缺乏竞争力。企业通过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从而使顾客信任自己,产生品牌忠诚,以至于谈起某个品牌,就自然想到了生产这个品牌的企业,从信任企业到信任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再到忠诚地购买企业产品,这样,有众多这样的忠诚顾客的企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赢得利润,更赢得竞争优势。

3.诚信是建立伙伴关系,寻求合作的基础

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外部因素促进了企业之间伙伴关系的增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必将日益激烈,市场将进一步细化,协作的重要性必将更趋凸现出来,而且协作的范围也必将日益扩大,协作关系必将更加复杂。“只有建立伙伴关系,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源泉。”而合作关系是发生在具有不同自身利益和目标追求的复杂的个体之间,所以只有以诚信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才能获得其他企业的青睐,从而建立伙伴关系,才能与伙伴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才能有效地改善企业自身与伙伴之间的关系,超越传统的商业关系,进而达成更为紧密更为恒久的关系,实现双赢并获得更大发展。

三、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努力塑造诚信形象

每一个试图在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企业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企业信誉,降低企业与其它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首先,企业主要经营者应率先垂范,确立牢固的诚信观念且身体力行。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一方面,要鼓励员工刻苦学习,精通业务技能,以保证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另一方面,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对在经营中以诚信为本取得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再次,企业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将企业的诚信文化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传播。将企业的诚信文化展现给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度。

2.努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具有权威性的、规范性的、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

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加大对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要及时查处;要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使失信行为昭之于众;要加大舆论宣传,弘扬诚信经营精神,鼓励诚信经营行为;加快电子网络的建设,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查询网络系统,将诚信缺失者定期公布,便于企业和个人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

3.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推动企业诚信建设

当前,我国之所以企业诚信缺失现象严重,除了政府和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以外,从也有市场调节功能本身的原因,此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三条:政府要强化和完善宏观调控;企业要自觉地讲诚信、重商德,夯实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加强改革力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市场经济实践,敢于发现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

4.完善现行法律规范,加大失信成本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规范的施行,要把诚信变成一种法律约束。国家在完善法律法规时,一方面要突出保护诚信企业的权益,坚持债权人主导的法律原则;二是要加大失信成本,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失信收益,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之风险;三是要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与执行的速度。达到使失信者寸步难行,而守信者畅行天下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2]李 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92

[3]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7

[4]戴维・兰德斯:国家的穷与富[M].新华出版社,1998

[5]常 征:企业家领导方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

篇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提供虚假证明,夸大贫困程度。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材料依据主要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开具出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和村里所开的家庭困难证明,但是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现实中确实存在有学生为了获得学校资助会通过各种关系拿到这些证明。在学校的评议过程中,这些学生又通过隐瞒自己的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的工作等情况,通过欺瞒他人的形式通过了班级评议从而实现加入学校贫困生信息库的目的。

(二)拖欠助学贷款。当前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的还款状况不容乐观,部分贫困生存在助学贷款还贷方面的失信问题。这些学生有的不按协议按归时还助学贷款,有的学生故意提供个人和家庭的虚假信息,致使其毕业之后贷款机构很难联系到本人。另外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存在违约问题是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诚信形象,许多贷款机构出于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角度不愿再开展助学贷款工作,致使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失去了贷款助学的机会。

(三)感恩意识缺乏。部分贫困生在拿到奖学金和助学金之后出现了与人攀比的心理,把学校用于资助其基本生活费和顺利完成学业的钱拿来购置高档服饰、外出旅游以及请人吃饭等。他们甚至向自己家里人隐瞒获得了学校资助的事情。部分贫困生甚至把获得资助当做是自己的“特权”,向学校“要”奖学金和助学金。部分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获得资助之后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别说回报学校、为社会做贡献等。

(四)通过考试作弊获得更多资助机会。现在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也会参考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测成绩,部分贫困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获得更多的资助机会,会采用作弊的手段,凭借成绩造假和投机取巧来获得高分数。这种行为一方面影响了贫困生群体的人格形象,另一方面给在贫困生群体中营造诚信的整体氛围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以上分析的贫困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愚弄了社会良知,打击了善心人士的慈善积极性,还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不信任感,诚信缺失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公民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积极探索开展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开展高校贫困生诚信行教育的路径

(一)不断发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进课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第一课堂的教育主阵地功能,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发展阶段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理想目标、价值诉求和道德规范2。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关于诚信的的基础理论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的教学大纲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意识,通过思想的灌输让贫困生自觉践行诚信行为。利用思政课为平台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以及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演讲、书写和辩论过程中确立牢固践行诚信的决心。

(二)借力高校书院制平台,在书院内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贫困生进行诚信意识培养。学校为了达到教育均衡的目标而推行了书院制,书院制是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体制。书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既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空间又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集体意思、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更是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3。书院模式的特点是以文化为支撑,通过学生自治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将学校的教育目的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培养全面的合格人才的目的。书院的这种“渗透”和“潜移默化”非常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促使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书院可以利用文化长廊,定期制作更新关于诚信的言语和故事。书院利用讲座和书院导师的指导,在书院独特文化氛围的烘托下,学生自主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促使他们践行诚信行为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书院的阅览室、讨论室、成长成才室等多种设施,以书院的特色文化为支撑,能够培养贫困生的诚信意识,促使贫困生践行诚信行为。

(三)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塑造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让高校贫困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通过教育客体主观化不断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4。学校要利用假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校贫困生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比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贫困生参与诚信文化建设的热情,增强诚信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学校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让贫困生走进社区和村镇,开展诚信文化教育,使贫困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诚信文化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也让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去践行诚信行为。

(四)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模范的引领作用。从外部条件来说,教育就是一种师范和引导,因此我们的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榜样和典型的力量带动广大贫困生践行诚信行为。教育者要利用各种资源,借助榜样和典型的力量传递诚信正能量,进而引导和推动其他贫困生树立诚信意识,做一名守诚信、行诚信大学生。学校通过培养树立榜样,例如开展“自强之星”和“我身边的诚信榜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利用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让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以实践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些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变得生动和现实,从而促进高校贫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和树立诚信的榜样,榜样们能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自觉的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思想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激励其他贫困生以这些榜样的行为为标杆,让这些贫困生自觉维护诚信的良好风气。

(五)高校教师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带动贫困生诚信素质的提高。高校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教课的专业老师以及领导干部等更要以身作则,牢记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者要切实发挥自身的领头羊作用,做到努力践行诚信行为,由点到面的开展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体高校教师要做践行诚信行为的道德典范,努力改造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接受大学生的监督,用自身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去赢得学生的肯定和信任。只有高校教师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招聘的时候要严格审核程序,尤其对于高校德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要将诚信作为其重要内容,并且在教师考核的时候作为其考核的依据之一,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才能以此带动贫困生的诚信素质的提高。

(六)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数据库。高校可以建立起贫困生诚信档案数据库,在贫困生的资格认定申请、学业考试、助学贷款以及学杂费缴纳等方面的在校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建立起贫困生的诚信档案数据库并作为其后期资助的重要依据。\信档案数据库中记录的贫困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可以放入贫困生的人事档案中作为其毕业后就业单位招聘的依据,资料显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看中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素质。贫困生诚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贫困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信用体系之中,有利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篇6

一、企业文化、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在众多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中,都存在以下共同之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国内学者的介绍中,强调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是人,人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中一切的存在形式,都在为树立企业成员的正确价值观、约束人的行为而服务。职业道德根源于会计人员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在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着众多看法。本文采用的是《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作者的观点,认为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与仪式、文化网络,以此具体阐述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积极意义。

(二)商业伦理的含义。商业伦理是在商务(经济)活动中,组织或个人处理责、权、利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商业伦理又称商业道德,不仅要研究商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形式,还要研究商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商业道德的评价和商业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其研究内容是商业道德,包括企业内外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理论。商业伦理行为准则能够调整企业内部和外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经营作风、交往风格、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方面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领域中因会计活动引起的道德现象,以及由此归纳出来的道德理论的总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只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相关规定,总体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2004年10月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诚信、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保密性、职业行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都有相应的道德准则,提出了基本原则。可见,更多的职业道德探讨集中于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相对较少。本文采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道德原则进行探讨。

二、企业文化、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共同指导促进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形成的一般规范,在会计领域的会计活动中也适用。

(一)企业价值观与会计诚信、保密性。企业价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而在会计道德中要求的诚信原则,是指职业会计师在所有职业和商业关系中必须坦率、诚实。保密性要求职业会计师应对在职业和商业关系中所获得的信息保密,除非有法定的或专业的披露权力或义务,否则未经适当的特别授权,职业会计师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任何所获得的信息。职业会计师不能利用在职业或商业关系中所获得的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获益。企业价值观要求员工要忠诚企业,这与会计中的诚信与保密是一致的。建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促进会计人员诚信保密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保密行为。

(二)企业环境与会计客观性。企业环境有内外之分,在这里主要指企业内部环境。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客观性,是指职业会计师不应当允许偏见、利益冲突或者他人的影响超越其职业判断或商业判断。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求从管理层到工人都坚持企业价值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领导出面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情况,不会形成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冲突,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这对于会计人员坚持客观性有着重要意义。

(三)英雄人物与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他的作用在于给企业员工提供可效仿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计道德中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是指职业会计师有义务随着业务、法规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以确保客户或雇主能享受到合格的职业服务。职业会计师在提供职业服务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并且遵守适用的技术和职业准则。企业树立英雄人物,可以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学习榜样,不断进步。由于榜样的存在,使其感到危机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英雄人物的事迹相靠近。在工作中,为了达到高标准的工作要求,时刻保持职业谨慎,防止错误的发生。

三、企业文化、商业伦理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

(一)塑造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部会计人员的道德根源也是价值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的首要工作。

1、领导重视。有效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要从领导开始,正如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有效开展,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带头作用。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领导重视提倡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次要时刻坚持树立企业文化,做企业文化的宣传人,以实际行动感染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北京王府井大楼以“一把火”精神作为企业价值观,企业领导者为了宣传推广这一理念,把典型张秉贵的生前活动制作成录像带和宣传手册,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探讨,开展主题活动,代代传承这一精神。

2、进行有效沟通。有效沟通不仅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在这里也包括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与非会计人员、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企业文化表现在企业中员工的价值观、理念、处事指南等,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澳科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都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在员工与顾客的交流中宣传。员工是企业的元素,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不断形成、不断发展。

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可以使管理层掌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观、精神状态;在沟通中树立会计人员的正确价值观,坚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3、团队精神与个人价值相结合。一个团队是有机的整体,个人的价值也需要在团队中实现。如利皮特博士所说的:“人的价值,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赋有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会计人员是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经济业务。通过建立团队精神,使得企业人员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团体,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发生任何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团队的排斥,必然对会计人员形成道德约束力。

篇7

对于价值观的再认识

价值,意思是积极作用;价值观,意思是对起积极作用的因素的看法。讨论价值观就是讨论积极作用,就是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这是深入理解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价值观是对成功因素的探讨

从哲学角度来看,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于主体来说是否有价值”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引申来看,企业价值观则是企业对其成功发展“价值因素”的看法。如果把企业成功发展看作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那么建立企业价值观就是对其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的认识。建立企业价值观的过程如同医生看病:首先,全面系统地分析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了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其次,找出起积极作用的关键价值因素(拟订治疗方案);再次,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治疗);最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身体痊愈)。

实事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

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办法。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为各分公司发展指出了总方向,各分公司需要贯彻落实,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分公司会面临着不同的经营管理环境,分公司只有结合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分公司企业文化子价值观,才能做好分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工作。

分公司子价值观的多角色构建

要正确提炼分公司子价值观,就要对分公司角色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分公司要面向地方政府、其他行业、大众客户、同行业、企业员工等不同对象扮演不同角色,每种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要求。

对政府的价值取向:责任与创新

面对地方政府,分公司要体现出的价值是责任和创新。中国移动是国家重要的支柱性企业,在通信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中要担当起应有的责任。通信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展步伐。

责任。承担国家责任是国有企业分内应做的事。党的十报告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目标,首次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课题,通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责任。国有企业要常思国之所需、常思国之所求,要分国之所忧、要解国之所难。

创新。创新是中国移动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灵魂。通信行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行业,对创新提出更多要求。要明确创新目标体系,让创新目标体系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成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子系统。要面向世界,关注最前沿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内容,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对客户的价值取向:诚信与需求

面对客户分公司要体现出的价值是诚信与需求。分公司基本职能就是为客户提供通信和信息服务,这是它的神圣使命,通过服务,我们实现了对所有用户的服务关怀,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为国家重要基础性行业,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用诚信服务客户。

诚信。“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作为企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不仅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且能使企业赢得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品牌价值和丰厚利润,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展诚信服务就是要树立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心为客户服务。开展诚信服务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利益。

需求。日新月异的中国移动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通信与信息需求。要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及时发现客户潜在需求,从而提供相应服务。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客户需求,推广通信信息产品和服务。要用心用情,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心理消费需求。

对行业的价值取向:服务与增值

对于其他行业,分公司要体现出的价值是服务和增值。通信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通信和信息服务,肩负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要带动和促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各行业自身价值,促进行业发展。

服务。为其他行业提供通信信息服务是中国移动的基本职能。服务其他行业要树立为其他行业服务的意识,用服务的心态与其他行业相处。服务其他行业要分析所服务行业的需要,设计相关产品,满足行业需求。服务其他行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特长,促进其他行业信息化进程。

增值。分公司要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为其他行业增加其行业价值。社会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中国移动将在信息化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为其他行业提供更多价值。

对同行的价值取向:竞争与联合

对同行业,分公司要体现出的价值是竞争与联合。在未来,通信行业里的竞争将会是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网络资源、业务资源等自身资源,也来源于与外部的合作能力。通信行业彼此间要进行良性竞争与联合,实现同行间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提升行业整体价值。

竞争。要坚持公平合理原则,在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框架之下,开展积极、富有建设性的竞争。要围绕服务内容和产品创新开展竞争。要突出特色,减少同质化产品的竞争。要转变对抗竞争方式,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自身实力来实现竞争。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积极面对竞争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健康市场秩序。

联合。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通信行业必将会形成专业化发展,联合共赢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要营造全新企业发展环境,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要加强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创新业务,形成共赢格局。要加强与通信运营和互联网、电商企业在应用层面的联合,整体推出信息服务产品。

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尊重与关爱

对于员工,分公司要体现出的价值是尊重和关爱。正如党的群众路线说的那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员工就是群众,行业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承担者,我们要尊重员工、关爱员工。

尊重。尊重员工,就是让员工有充分的主人翁意识,有事同员工商量,做事要依靠员工。要形成尊重、平等的氛围,员工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要尊重员工的聪明智慧和意见建议,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要增加管理透明性,让员工参与决策,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爱。员工是劳动成果的创造者,也应是劳动成果的享用者。要把利益分配与员工劳动付出相结合,形成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要关心员工的成长,营造包容和谐、热爱学习、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氛围,给员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创新发展的平台。要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和实际困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员工心态。

分公司子价值观的转化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同,才有可能转化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分公司子价值观的转化要做好宣传教育、示范引领、行为养成等工作,才能有效地把倡导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自主理念。

以创新传播为突破口,进行价值观宣传教育

把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全面、系统地传达给员工,让员工不仅知道企业价值观是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做才能体现企业倡导的价值观。

1.创新传播平台,提升对价值观的认知度。要通过各种方式构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载体,加大对内对外的宣贯力度,推进价值观的传播。通过集中培训、分片培训、短信、微博、飞信空间、板报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企业价值理念在组织中形成广泛共识。

2.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对价值观的认同度。培训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企业文化培训, 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全面传达给员工,才有可能改变员工的价值观。要根据分公司的价值观,组织人员开发培训企业文化课件,解读企业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行为要求,让员工知道如何做才能体现价值观,而不只是熟背口号。

3.宣传先进典型,提升对价值观的践行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围绕企业价值观,深度挖掘先进典型,传播优秀的典型人物事迹,用鲜活的例子感染员工。要“推开窗”,学习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要建立奖罚机制,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践行企业价值理念。

以“造星”活动为抓手,进行价值观引导示范

要开展“造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企业先进模范、企业明星,让“明星”引导着员工,让“明星”示范如何体现企业价值理念。以建立企业荣誉管理体系为抓手开展“造星”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思路,它不仅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企业荣誉管理体系,是在企业内部培育典型、弘扬先进的管理系统,它围绕分公司子价值观设置荣誉奖项,通过相关部门的主动管理干预,把员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观有机结合,该体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结合价值观念,设置荣誉奖项。荣誉奖项设置要体现分公司价值观,并结合分公司长短期工作目标,认真分析完成目标的关键因素,然后找出企业需要员工做什么,是否能设立荣誉奖项,是否有激励作用,最终形成荣誉奖项。

2.建立荣誉标准,管理员工行为。设专项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工作,制订活动章程,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机构责任,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活动落到实处。要提前制订荣誉评定标准,用标准引导员工行为规范。要加强日常管理,督导员工按荣誉评定标准要求自己。

3.注重评选环节,强调学结。能否选出代表性的先进典型,能否公平评价员工贡献,直接关系到荣誉激励的效果。在荣誉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客观公平对员工进行评估,加大沟通力度使员工充分认可评估结果,让其他员工心服口服。评选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总结、了解别人的过程,要从这个环节就开始引导员工学习先进。

4.隆重表彰荣誉,宣传先进事迹。要以企业最隆重的形式来表彰荣誉获得者,让其产生归属感与自豪感,企业可在年终大会上对荣誉获得者进行表彰,并形成企业自己的风格,让员工渴望得到荣誉。还要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先进事迹的宣传,告诉全体员工,企业认可这种行为并希望员工向这个目标发展。

以完善制度为根本,进行价值观理念转化

分公司价值观的转化工作要建立机制,形成制度或程序,把转化工作变成具体操作过程。

1.建立研究价值观转化的工作制度。每年,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创新思路开展价值观转化活动,分公司从全局的角度审核各部门价值观的转化活动工作计划,形成分公司的价值观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并将计划列入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促进计划落实。

2.建立考核价值观转化的管理制度。抓好执行是计划实行的关键。分公司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价值观转化年度工作计划执行的监督落实。每月进行进度检查,年底进行考核评估,让工作与部门利益相挂钩。

3.形成体现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仪式。对于执行较好的工作,要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完善,形成分公司各种企业文化仪式,通过这些仪式持续传播企业价值观,推动员工将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行为。

分公司践行价值观的保障

分公司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依靠组织及管理制度来实现,并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成立管理机构,增强组织保障力度

可以成立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价值观的构建与转化工作。委员会由多部门组成,直接面对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促进企业价值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要完善委员会制度。委员会的建立不只是下个文件,而是要有效地开展工作。委员会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内容,设置专题小组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委员要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问题调研、提出工作计划、监督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工作,而不只是挂个头衔。

要提高机构活动效果。根据委员会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委员活动效果是委员会制度成败的关键,发挥委员会的职能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分工;二是定期活动;三是明确任务;四是做好考核评估。

用制度管理活动,增强制度保障力度

制度是办事规程,是把愿望变成现实的操作过程。要建立完善工作计划审批制度、工作督导制度、工作奖惩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保障企业价值观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委员会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各专题小组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年初要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对分管工作实行整体思考,工作计划要包含工作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和达成目标,年度工作计划经过委员会同意批准后,下发相关责任人执行;每季度工作小组要向委员会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年终工作小组要对全年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并制订下一年工作计划,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程序。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制度来保证它们都能落到实处。

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增强效用保障力度

有价值才有生命力。价值观建设要取得成效,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体现价值。要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精神因素,提炼形成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竞争力,促进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篇8

[摘要] 企业文化的现代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奉献社会、共生双赢、开放融合等;根据上述特征,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应从家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人合走向资合、失信走向诚信、专制走向人本、利润第一走向追求社会利益、你死我活走向共生、封闭走向开放几个方面着手;建构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应首先做好全员参与、健全传播体系、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提高员工素质等基础工作。

[关键词] 企民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现代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象上来看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进一步分析产品与服务竞争的背后,却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再进一步深层研究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背后,是由企业文化作支撑的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以优秀企业文化作支撑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提升,传统企业文化不断地向现代企业文化“进化”,为了避免“进化”偏差,有必要对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笔者在多年的对民营企业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就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构建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理清民营企业文化的现代化特征

1.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的管理思想。传统的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认为人不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大多数企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应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民主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2.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诚信至上”的意识形态。诚就是真实、真切、诚实、真挚,尊重事实、体现规律、实事求是等;信就是求真、守诚,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诚信资源流入企业,失信资源流失,因此,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诚信至上的管理思想。

3.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奉献社会”的思维模式。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从社会获得给养得到发展,那么无私奉献社会就应是企业的责任。企业为社会着想,无私奉献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企业可以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了企业诚信的形象,资源就会流向企业,社会才真诚回报企业,企业就会兴旺发达。

4.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共生”的行为模式。在生命体之间,共生是指二种以上的生物体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的共存。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权益主张,摩擦、纠纷、冲突、对抗甚至战争在所难免。但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互补性,给合作、双赢和共生提供了空间。排斥引发斗争,依赖导致妥协。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斗争与妥协互动,达到共生。企业也是如此。资源是企业共生的纽带,共生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资源的分享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共生有二种情况: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和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5.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开放”的思想理念。开放型的思想理念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的相通,文化观念不断交换,对外来文化不断地融合;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宽容精神,允许亚文化的存在,允许个性化的发展;三是企业文化具有强大包容性,可以海纳百川,不断同化亚文化与个性文化。

二、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的对策

1.民营企业要把家族企业文化融合在现代企业文化之中。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是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竞争,是开放文化与保守文化的竞争。积极、开放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拼搏、奋进、灵敏、宽容、理性、民主精神,无论环境怎样变化都可以赢得主动;消极、保守的家族企业文化具有排外、唯亲、集权、专断的特征。家族企业文化融合在现代企业文化之中,要求民营企业必须痛下决心,把血缘、情缘文化理念转化为业缘、事缘文化,但并非把家族文化全盘否定,是扬弃和融合。大部分家族企业都是由家簇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无不由家族成员和家族姻亲组成和控制。世界500强企业中,沃尔玛等这样的家族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就是企业有一个融合家族文化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企业文化。

2.民营企业要从“人合”走向“资合”。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亲情关系为基础实行人员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合”企业,阻碍了资本最大限度的组合,从而在规模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股份制”企业是以资本组合为基础的“资合”企业,出资人之间并非有血缘关系,它是一种“资合”关系,以“资合”的比例确定“资合”关系的地位和权利。以资本为纽带组成的“资合”企业,超越了“人合”的资本上的限制,彻底打破了“家企不分”、“族企不分”天然封闭的行为模式,解脱了企业融资的障碍,企业规模有突破性的发展。民营企业从“人合”走向“资合”,即使主要出资人仍有血缘、亲缘关系,但是彻底改变了“人合”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血缘、亲缘权利行为模式转向资本、股份权利行为模式。

3.民营企业要从“失信”走向“诚信”。产品质量差,假冒伪劣,消费需求降低,市场萎缩;合同违约,债务拖欠,三角债普遍,现金交易增加,资金周转不灵;污染环境,侵害社会利益,缺乏社会责任,社会信誉差,资源流失。从长远来看,企业失信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企业要树立诚信文化。诚信文化要求企业的行为模式必须做到:(1)真实。尊重规律、树立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处世精神。(2)公正。具有公正、无私、不偏、公平的处事态度。(3)守法。树立遵守法律和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态势。(4)道德。民营企业往往忽视企业道德,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业务”作为评价标准。企业要树立遵守社会公德行为模式。

4.民营企业要从“专制”走向“人本”。民营企业主由于善于捕捉市场机会、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他们养成了战无不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等心态,这种心理态势从而导致企业力集中、独断专行、随意性大,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人本文化实质上就是从人的本性如需求、平衡等出发,以关心和满足人性需求为基础,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企业文化。(1)创建一个开放、平等、宽松、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凝聚人、造就人、培养人为宗旨,以此来引导、约束、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意识、心理及行为取向。(2)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个方面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多维化发展。

5.民营企业要从“利润第一”走向“追求社会利益”。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如果损害了社会利益即使取得了利润最大化,从长远来看企业就会失去社会的信任,最终会使企业长期利益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民营企业都要构建一个具有社会型责任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责任:(1)经济责任。企业应该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价格进行销售。(2)法律责任。希望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3)伦理责任。伦理责任包括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那些活动和做法。(4)慈善责任。企业自愿的慈善活动或行为被视为责任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公众对企业的新期望。包括企业捐款、赠送产品和服务、义务工作、与当地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以及企业及其员工自愿参与社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活动。

6.民营企业要从“你死我活”走向“共生”。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并非你死我活,而是存在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一个行业有成千上万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熬头,必须放弃相互诋毁、相互攻击、相互欺骗,一心想打垮同行的观念,树立一荣共荣、一损共损,实现双赢的超越。企业建构共生型的企业文化要做到:(1)合作中竞争。企业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鼓励相互竞争,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2)双赢。竞争对手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双赢。

7.民营企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现代企业文化是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既有西方文明的底蕴,也有东方文明的内核。民营企业文化创新要做到:(1)吸收借鉴,坚持自我。企业的文化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说开放就意味着要改变自己的文化。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吸收与借鉴优秀的文化内核;(2)不断同化与吸收企业亚文化。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树于企业文化宽容、包容精神,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的对自己的文化加以提升。

三、建构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要做好的基础工作

1.全员参与。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只是企业领导层的事,更不能说是核心领导层的工作,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厉行者。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来源于基层,又不完全是基层的原始理念,而是经过升华提炼后形成的价值观。(1)企业在文化创新的初期,要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实践出真知、理论源于实践的精髓,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让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提出朦胧的员工认同的原始理念。这样员工深感主人翁地位,也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及以后的厉行打下良好的基础;(2)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认真做好宣传,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他们才能身体力行,才会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在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行为规范导入的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不要采用强制推行的方式,更不能惩罚,否则在推行之初,就造成员工的抵触心理。对于部分员工不接受、不理解也是正常的,要细心的做好工作,认同要有一个过程,让员工都清楚认识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2.健全传播体系。健全的传播体系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企业要借助宣传、研讨、与交流以及内外媒体等手段广泛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共识,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使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1)加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培训。企业可以通过中层及骨干员工的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可能准确地整体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对核心价值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2)举办活动。企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耳熟能详。(3)加强宣传,积极倡导。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必须让广大员工理解、牢记以便自觉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惯。企业要积极倡导新的价值观,把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概括成简捷、明确、独特的价值符号。企业可以在局域网上开辟互动式企业文化论坛,可以在企业内刊和宣传栏刊登企业文化内容,也可以通过有奖征文来组织大家畅谈感想,交流思想。(4)抓住亮光点,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善要于抓住亮光点,大力宣传和推广,使之形成一种风气。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优化的心理环境,形成强大的集体心理定势,引导和优化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使与企业文化不一致的行为逐步消失。把那些最能代表企业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这些典型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全能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企业树立的榜样、典型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形象和缩影,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和代表人物,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广大员工仰慕的偶像和精神支柱。因此,企业要树立榜样和典型人物,并且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并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进行激励,对其他个人和集体起着引导、效仿的作用。(5)适时激励,强化认同感。对于认同企业文化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对于推动企业文化成绩显著的要及时表彰,把劳动绩效与员工的劳动报酬挂钩,对于同企业文化背道而弛的行为要进行负激励。(6)建立畅通的上下沟通机制,增加员工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减少他们的对抗心理。如参与机制、对话机制、监督机制、评议机制等。

3.发挥企业家的作用。(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他们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最佳提炼者。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家在挖掘深藏在员工心灵深处的观念体系,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提炼出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特色、风格,确定出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从而形成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这一过程是一项从无到有,变杂乱模糊为明确清晰,需要企业家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萌发构思、提炼升华、形成方案、明确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起着提炼者的作用。(3)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企业文化在员工认同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员工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要他们认同企业文化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风、崭新的精神面貌对员工产生的凝聚力、促动力和感召力,员工才会对企业家产生亲切感、依赖感、钦佩感和追随感。(4)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强有力的鼓动者。由于企业家拥有企业的管理资源、有超凡的工作能力、具备优秀的品质、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有较高的威望,是民营企业的核心人物,扮演着企业文化强有力的鼓动者的角色。在企业文化确定之后,民营企业家还必须让广大员工理解、认可、进而牢记其价值观,使广大职工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惯。

4.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又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必须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能打硬仗、敢打苦仗、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下处理各种应急问题的员工队伍。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全员培训,广大员工素质的提高、认知水平的增强,会推动价值理念的大众化、企业化。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只是以完成工作为标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动力,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因此,在企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体系。(1)领导层定期培训。通过参加高校、培训机构、协会与研究机构组织的学习班、交流会、考察团,扩大视野,更新观念,增加知识。(2)员工的骨干培训。从员工中选拔出不同岗位的骨干,送到高校系统学习,或者到优秀的企业去实践和培训,或者由企业自行组织。到企业外部学习可专心学习,水平比较高,但是要离开工作岗位,而企业自行组织,可以不脱离岗位业余或半业余学习,批量大,成本低,但一般水平低。(3)鼓励自学。自学要有一定的机制,首先制定鼓励自学的制度作保证;其次要有压力,引入竞争机制,考核机制,使职工不学习就可能落伍,甚至被淘汰。(4)成立各种公关小组。针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成立各种攻关小组,通过攻关提高员工素质、技能,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问题,管理水平、劳动效率都会提高。(5)组织各种比武。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种比武、比赛,可以是知识型的,也可以是技能型的。通过各种比武促使企业员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郭纪金:企业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4]王弛: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程国定: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篇9

“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讲的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高职学生将来属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今天在校有必要遵守这一基本规范,在人际交往之间应该彼此诚信,友善他人,建立起一种文明、和谐、尊重、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

1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贯彻十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从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的方面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应对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不断渗透的需要;是为了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是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需要;是为了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2)人际交往中正能量传播的需要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各种人际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成长与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们在美好的人际关系中徜徉,就像在一池碧蓝的清水中畅游,会倍感惬意。人类的寻求安全、乐群、归属、友谊和爱的需要都可以在正确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但在经济发展、物质丰盈的今天,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让座该不该”……这些言论和否定的行为颠倒了是非黑白,冲击了原本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成分。不按规矩办事、不按制度办事、不按民约办事、不按法律办事的风气,严重影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更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扭转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教书育人的需要

对学校而言,要重视人际交往活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方式,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和人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在学生心里深深地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扎根学生的心灵,积淀为成长的力量。

(4)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对学生个人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强化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唤起无需提醒的自觉,向往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传递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以实现自己丰满的文化表达和高尚的文化追求,从而在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中,创造人生辉煌。

2人际交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是与人为善。善是伦理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指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他人幸福的行为,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遵循的原则,也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持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出发点。“喜气迎人,亲如兄弟。”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人群和组织,因而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孤立无缘的人常常会陷入困境,而一个多助的人则处处是坦途。能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前途。

二是言而有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之一。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交往双方要说真话,而不说假话,即所谓“言必信”;二是交往双方遵守并兑现若言,所谓“行必果”。信,作为道德生活中的要求,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加工和提炼,信,作为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要求和人的应有品质,被作为“五常”之一上升到国家之“大德”的地位,而且经过社会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教化,力求使“大德”入耳、入脑、入心,代代延续,保持之今。

三是注重礼节。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节包括礼仪、礼貌活动,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群体生活中逐步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评价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中国人在道德生活中很讲究礼节,这种“礼”来自并区别于国家制度和纲常伦理的“礼”,后者是制度之“礼”,而礼节的“礼”则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与“物”相匹配,即“礼物”,二是指交往言行或神态之“礼”,即“礼貌”。对注重礼节的价值理解是“礼尚往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四是同情弱者。在传统意义上,中国人是最富有同情心。同情是道德生活中主体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是具有良知的人及社会对地位低下或境遇不佳群体的一种无私的关爱和尊重,同情弱者表现在以人为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真心实意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人遇上困难时,慷慨解囊,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助人不是为了获取生活的幸福,而是精神的一种必需。同情弱者的文化渊源与佛教伦理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们的交往方式既是由人们的生产活动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劳动、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必然产生的基本行为方式。在这个基本行为方式中,提倡人际关系协调、和顺、和谐,就必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重点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人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伦理精神的内在要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尊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意识,摒弃封建社会的等级意识。只有做到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与他人平等相处,坚守平等原则,不损害他人利益,避免人际冲突。只要能把交往对象放在与自己平等或略高于己的位置,可以说交往就成功了一半。

(2)相容原则。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在人际关系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个别差异存在,因误会、不理解二产生矛盾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提倡相容原则。宽以待人,,尊重对方个性,接受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以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现实,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处世标准强加给别人。相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要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过失,要豁达、宽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减少人际交往的摩擦和消耗。

篇10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秦皇岛 066000)

摘要: 本文从加强教育、注重实践、营造氛围以及建设机制等方面探讨企业核心竞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基于核心竞争理念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 : 培育践行;核心竞争理念;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73-02

作者简介:孟祥云(1971-),女,河北黄骅人,研究方向为群众工作。

0 引言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为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党的十报告指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富强、民主与文明,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其内容与理念。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着力点,提高党对其的认识高度,也是党对建设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因此,供电企业结合企业实际,从这一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出“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以此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1 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概述

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体,是最能体现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本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贯穿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本质。供电企业遵循这一价值体系,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无论是从电网建设的目标上,还是从职工个人行为的层面上来讲,积极培育和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都是相当重要的任务和措施。积极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不但要求要能实现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基本理念。而对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奋斗目标来说,其也是实现企业价值,具有领导与制约作用的重要理念。另外,十报告中倡导的爱国、敬业与互相友善的理念主要针对的是社会中的道德生活领域而提出的,也必须是供电企业恪守的基本准则,更是可以起到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所以,积极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及具有社会主义的规定性,也适用于当前企业的制度与发展,是体现企业实践创造性,继承与弘扬企业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

2 探索积极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道路

2.1 加强社会教育 首先,供电企业要完成积极培育和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目标,就要从教育开始。教育是推动体系转向实际观念与行为的主要动力与阵地。深入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学习与教育是新时期企业的能力核心建设,也为探索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首先,应通过自上而下的教育,树立鲜明的旗帜,以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的价值观融入到教育中去,通过日常教育和管理等形式全面的展开宣传与教育。而最重要的是,教育应保持正面的宣传与引导,赋予其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促进教育的开展,进一步达到强化内部团结的目的,提升企业凝聚力。一方面,以现今教育观念来引导人文思潮,并不断实现提高职工行为的目标。另一方面,汇聚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得职工群众自觉筑起抵制腐蚀、诚信为本的价值观的思想堡垒。最后,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从职工群众出发,充分发挥出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化的形式。职工群众是企业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创造者的作用来开展教育活动,引导职工自觉参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活动,同时引导职工群众自觉行为,真正实现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与践行。

2.2 营造良好氛围 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与周遭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环境因素是制约与影响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与环境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实践互动紧密联系着。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是概括企业职工探索与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的历程,是与社会氛围相匹配与符合的。在长期探索中逐渐成形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促使职工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转变成为自身的价值观与外化行为,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善条件,为践行与培育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所以,无论是从思想文化氛围与政策制度上来分析,还是从企业风尚氛围这个层面上来看,营造良好的氛围都是推进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有效路径之一。

2.3 注重实践养成 培养与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不能一步登天,需要一个长久的实践与探索过程。要注重起实践的养成,将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内心认同、实际生活需求的事物,以此来推动职工群众的进一步自身实践与自我行为规范。一方面,价值理念的转换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得职工形成培育与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意识,促使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追求来展开。另一方面,要引导职工群众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多个层面达到整体提升。坚持企业的共同愿景,努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另外,实践养成须从观念出发,引导职工在生活实践中确立好基本的伦理观念,进一步将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作为处理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基本价值信守。

2.4 发挥榜样作用 培育以及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应充分挥榜样作用,引导与带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这种榜样作用既有利于促进价值理念的转化,更能进一步巩固职业道德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探索过程中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出现的榜样作用。首先,应树立明确的标准,以凝聚的共同理想和职工的热切期待为基础,体现企业内部关系的职业道德标准与价值精神,符合上层思想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榜样还必须有一定的真实性、先进性与彰显时代的功能,榜样是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外的一种存在,因此很难界定其性质。

2.5 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实际上,从探索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过程来看,这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既不能一力而为,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针对如何有效的践行与培养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道路必须要有长期的组织计划与明确的方向目标,建立起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监理机制的关键在于要统筹布局,针对各个方面进行途径定位,进一步为培养与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另外,还应建设相应的支撑机制,在不断的制度规范与实施中,给予良好的支撑,也是保障培育和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永久运行的重要措施。

3 结语

所以说,探索培育与践行供电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路径必须以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为原则,注重实践的养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加强教育,建立起相应的机制,保障供电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碧.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J].电力设备,2004(11).

[2]熊威.供电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探讨[J].湖北电力,2007(S2).

[3]王忠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凝聚新的发展力量[J].先锋队,2014(02).

[4]赵民杰.企业核心理念的构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

[5]陈毓宝.企业核心理念与核心能力的关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