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网络优势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晓兵(1969-),男,河南方城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52-03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育、导师培养和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等,网络优势尚未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没有被充分利用。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受招生规模扩大、学程短、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等多方因素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规模地展开,实效性也难以增强。从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应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内容海涵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社交、娱乐等需求,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科研电子化和社交娱乐网络化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研究生班级作为研究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结合点,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对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网络优势为依托,发挥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将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其中认知是先导,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行为是结果。丰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建设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通过正面灌输培养情感、形成意志、引导行为,从而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1.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可行性。网络信息内容的海涵性和多媒体兼容性,以及近年来网站建设技术操作的简易化,为充分发挥班级成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今,网页编辑可以采用“所见即所得”模式,无须复杂难学的计算机代码知识,也可以建设自己的专题网页、论坛、博客、空间,实现文本信息、图片上传、音频视频插入等多种功能,还可以选择多种风格各异的网页模板风格,实现内容与形式双优化,增强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通过建设和完善班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又新又好、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丰富班级文化生活,提高班级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使研究生在各自由不同导师负责培养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确保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达,保证了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2.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言论立场上要与党和国家宣传弘扬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内容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宣讲、各大主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精华摘要、学校官方公告通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名家名作赏析等。此外,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还要具有针对性,体现班级特色,考虑班级成员的兴趣倾向。找到思想教育与专业研究的结合点,如对专业领域内的伦理、价值追求问题的思考,或者对高尚科学精神和学术品德的提倡,都是值得尝试的结合方式。这些既体现主流教育思想又具有研究生班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接受度和有效性是可以预期的。

3.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增强吸引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首先,在网站各版块的设计上,要体现班级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不仅要有“理论前沿”“经典品读”等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版面,还要有“时事热点”“实践园地”等社会性、实践性、互动性较强的版面,与班级成员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其次,在网站编辑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兼容性优势,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网站形式,吸引班级成员兴趣。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征集班级成员建议,完善网站建设。

二、开辟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体现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1.开辟研究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的必要性。研究生群体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处于人生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各方面的复杂抉择。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存,心理负担较大,可以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但是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和研究生管理方式的相对宽松,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盖程度和集中深入程度都难以达到,变得“高高在上”。因此,充分发挥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功能是研究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在网络上开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平等性优势,畅通言路,疏导结合,使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表达和体现,研究生的矛盾和思想问题有了反馈渠道,这有利于研究生工作部门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研究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增强时效性。

2.班级网络情感交流的实现方式。班级网络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交互式聊天软件或者班级论坛、博客圈、公共邮箱等方式来实现,每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结合情感交流的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是表达研究生个人情感、体现研究生班级友爱、疏通研究生思想和心理矛盾的渠道。例如,当某些班级成员遇到思想挫折又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表达,或者想表达而身边没有倾听者时,就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语音房间,向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班集体能在此时适当介入,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帮助该同学战胜挫折,则更能以情感人,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人”的力量。

另外,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还是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培养融洽集体气氛的地方。班级成员对于某个学术问题或者当下某件社会热点的讨论,集中见面开会不好实现时,通过班级QQ群等进行网络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同样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并且一些在当面讨论中寡言少语的班级成员更有可能会在网络会议中表达许多想法,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会使班级会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传统的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从观念意识层面指导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班级成员自觉把班风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而形成稳定的意志,这种稳定的意志反作用于班级文化,促进了良好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

1.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生班级中通常存在主动分子与被动分子、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的情况,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和积极有效的班级成员沟通,密切班级成员联系,以先进带后进,以主动带被动,以积极带消极,实现班级成员团结共进,形成整体效应,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以及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良好学风,是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由于研究生个体独立意识强,且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集体组织活动时通常参与率不高或积极性不强。但是,在网上却通常能“聚到一起”,同学们在网上碰见时也会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这种方式,用大家喜欢的、常用的方式来教育大家,“投其所好”,其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期的。此外,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也是防止网络沉迷、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倡导文明的重要途径。

2.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班级博客圈、班级聊天群等开放式互动途径,个人博客、私人聊天室、电子信箱等单线性互动途径。开放式互动途径适合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培养班级团结融洽的气氛以及共同学习进步的班风。例如,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圈,实现班级成员博客互访,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提升班级成员学习状态,形成有竞争、有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单线性互动适合班级个别成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虽然交流广度不如开放式互动途径,却具有深入细致、影响持久的优势,有利于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很多研究生都有在网络上写个人日志,表达思想、观点或情绪的习惯,班级成员通过个人博客互访,彼此了解,相互交流,可以使积极向上的氛围得到传播,消极低落的思想得到化解,正确的观点得到传播,错误的观点得到纠正,从而实现以先进带后进、以积极带消极、以主动带被动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机制。

四、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体现在实际行为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则是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1.利用“网络班级”进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网络班级”其实就是班级形式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通过在某些校友交互网站创建网络虚拟班级,班级成员注册登录,用班级公告栏、班级留言板、班级日志、班级相册、班内信件群发等网络功能,来开展班级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班级”并不会也不能代替实体班级,只是由于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造成研究生班级组织难以集中管理,所以要借助“网络班级”来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这是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需要。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实的归宿。”研究生班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立在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人格社会化基础上。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社会化程度较高,已具有稳定成型的世界观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人格特点有明显的独立性、自我约束性和社会合作性,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

利用“网络班级”这一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充分利用研究生网络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对网络媒体形式兴趣浓等特点,更好地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自觉的参与以及集体的交流、互利的合作、竞争式的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达到科学、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通过“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的实现方式。“网络班级”适合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且便捷好用,具有趣味性和时尚性,富于吸引力。班级工作中的许多事务,如班级通知、班级提议、班级成员讨论投票、班级资源共享、班级联谊等,通过“网络班级”都很容易实现。

“网络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班级公告通知。通过“网络班级”进行班级公告通知,是一种稳定、持续的信息传达方式。班级负责人在“网络班级”上班级公告后,班级各成员登录查看,省去了短信或电话逐一通知的麻烦,并且可以传递更多信息,清楚明白地将班级事务传达到人,班级成员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及时反馈。

第二,召开网上班会。“网络班级”兼具了BBS的开放式讨论功能,班级成员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留言讨论,实现实时交流,网络系统会自动按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留言进行排序,不会出现场面混乱失控的情况。网络发言内容一经就自动保存在网页服务器中,不必专设会议记录员。由于发言可记录、可复查、可保留,班级成员在发言前会进行更多理性思考,防止了实地会议中发言的随意性,有益于提高议事效率。

第三,共享班级资源。“网络班级”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以用在研究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学习、学术文章讨论、课题研究资料、应用电子软件分享、集体活动照片展示等。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存储功能实现永久保存。

第四,进行班级交流和校友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班级”载体网站实现校友搜寻和互动,设定搜索条件找到符合交流需要的对象,通过互访、留言,实现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及其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此外,还可以根据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网络优势,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篇2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一)全球化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全球化的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受到影响。

1.全球化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主要来源于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含信息少且有滞后性。而网络上的信息的内容涉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能源、生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全球化改进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与传统的“你讲我听”的硬性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比,信息网络是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影响力主要体现,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有利于大学生无所顾及地畅所欲言,坦露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共享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又可以在网络中占有市场,通过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较小的弱点,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广阔天地。

3.全球化拓展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了一个全球性开放系统,其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及时交互的特点,通过在线论谈、在线聊天和建立师生交流的电子邮箱等及时交流的方式,与大学生网民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主动权。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超前性,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全球化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全球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把其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等传递给中国,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概括起来说,西方网络文化中主要有三大类侵蚀大学生的不良信息:首先,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有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伦理观、道德观以及黄色流毒;最后,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通道。不良信息使一些大学生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出现了重索取轻奉献,重金钱轻道德,重个人轻集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这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文中对成年人的忠告,但也形象地表述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影响。一方面,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全球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种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减弱了,有时甚至会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网上信息覆盖面极广,堪称信息海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并能从庞大的信息数据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整理和编辑成有自己特色和鲜明导向的信息资源,成为表达主流意识的重要场所。

3.全球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内容的冲击。全球化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但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共享性、虚拟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失去了可控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上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内容上要及时反映时代的发展,适应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要求。

二、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时代越变化、发展,越要求加强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承担建设社会主义大业的责任有效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自己。

1.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社会的信息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校的信息网络化。高校教师和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网络技术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被信息网络时代刻上烙印最深的群体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不懂网络更不能回避网络,高度自由的网络时代也不可能更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社会规范,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也必须承担未来社会竞争的主体责任,所以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把自己的事业同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网络时代,高校周围信息空间发生“过载”,使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大量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营造的环境和内容与广泛而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空间交织在一起,甚至处于劣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很大冲击。因此,高校必须研究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模方式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思想教育模式的立体化趋势,又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努力做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多措并举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

1.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作为新形势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网络环境是基础。高校在着力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应作出整体规划,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建设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站点,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头羊,同时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工作与信息接轨,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2.建立高校党建和团建网站,创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展网上思想宣传工作,构筑网上德育阵地。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和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渴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很有必要建立自己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网站,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敏感热点问题,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以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我们必须大力拓展网上德育阵地,用先进的思想占领网上阵地,创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3.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建设。网络总会蕴含着一种无形的文化,要想真正把大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来,我们必须要做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方向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不能动摇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并不是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不断通过网络的互动作用,帮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逐步形成一种与时展相一致的文化心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逐步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

4.关注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和引导,进行网络道德、法规教育。随着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的越来越强,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现象,尤其是会造成学生对社会认识的扭曲。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复杂性,形成良好的上网心理,养成文明的上网行为。

篇3

(一)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更加平等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羞于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谈,或许对某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然而网络的虚拟教学环境避免了这一弊端。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实观点呈现给老师,老师将课堂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网络平台上的交往能够消除传统交往上的种种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师生间的互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相提供和传达信息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互动性是最鲜明的特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黑板、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不具有双向性,学生只能单方面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在教育学上称作“灌输”,单向灌输阻碍了知识在师生之间畅通地交流与反馈。这一状况的改变还要归功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媒介具有多层面、多向度的特征,师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三)教育手段更具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传授的知识较为抽象,再加上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逃课的次数不断增多,网络的出现大大吸引了大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在网络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单向交流、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交流,例如在网上进行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等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四)打破时空限制,更具便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理论知识可以便捷地进行传递,而且学生可以从任一网络终端获取知识,进行交流,例如,手机是大学生交流的必备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把手机联网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传授知识、交流信息和沟通思想,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网络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元素

由于网上言论自由,各种信息在因特网上都能够自由的输入和读取,这就是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因此大学生可以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课网络化提供了便利;网络的隐蔽性可使思想教育内容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专业网站建立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网络最吸引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其平等性和交互性,因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传统的说教方式受到冲击,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等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打开心扉,乐于学习。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还很单纯,其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和扭曲,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做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结合,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将网络渠道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正确引导并教育他们,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优秀人才的要求。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网络的使用不论在范围上还是人群上都有所增加,例如农村用上了电脑,许多老人也玩上了平板,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此网络成为了传播和制造舆论的重要工具,负面的舆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如能正确引导,网络还可以成为老百姓表达民意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调控。因此,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

许多高校虽然使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讲授,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搬家式的简单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只是简单展示PPT的内容,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好奇心,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

(二)网络载体建设滞后于网络思想政治课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许多高校在网络硬件上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机房的建设速度,机房数量太少,导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减少;[3]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开设了许多教育性的网站,但内容单一,限于红色信息,说教性比较突出,上网的大学生虽然很多,但是浏览这些网站的人却很少。这就说明相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需求的发展,网络载体建设仍很滞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而且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网络迅猛发展等原因,教育内容仍然是书本理论,没有和网络时代信息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仍具有滞后性;教育方法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仍以灌输为主,忽视了疏导方法的应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若要达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吸引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网络能力亟待提高,只能以单一的形式将课本内容展示出来,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多样性和优势进行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显著,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熟练运用者的“复合型”教师非常稀少,而且这种网络素质的充实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化的优化对策

(一)改变观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具有平等性、趣味性、资源的丰富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加以关注,但是也正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这是因为网上的不良信息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我们应改变观念,紧紧围绕学生,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坚定的立场和观点[4],通过网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的重要性,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硬件上,多配备计算机,增加机房数量,高度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校园上网条件。

(二)丰富网络教育载体,发掘网络教育功能

一般高校只是单纯地利用教室多媒体技术,形式较为单一,在网络形式快速多样化的趋势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特点,不断丰富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5]。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重点完善网站内容,在红色网站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融入到网络的趣味性之中,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其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发挥教育的功能,例如电子邮件、论坛、微博等,这些常见的载体是大学生每天浏览的主要网站,师生加强相互交流,讨论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发表正确的思想见解,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此外,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问题,单独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利用新媒体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目的。

(三)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引入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采用他们所喜欢的形式,将教育内容呈现出来,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创新、科学精神的教育。在教育手段上,高校不仅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加以保留,更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论坛、QQ群等,开辟多种教育途径,鼓励与引导学生多浏览、多发言、多讨论,通过自主参与、自由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的宣传教育手段,实现网上网下教育协同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四)培养兼具专业素质与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进程中,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要想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和网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为了满足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队伍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要具有合理性,在选拔上,要多引进一些政治素养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同时要有一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强化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6]。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对相关师资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94-03

网络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1]。而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独立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受网络影响的重要人群。调查显示:有28.6%的学生每天都上网,有34.7%的学生每周上网5―6次,有20.7%的学生每周上网3―4次,几乎没有学生不上网;“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以3小时和2小时者居多,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4%和36.6%,另有8.8%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而且对网上的信息信任度比较高,相信的占14,3%,比较信任的占41.9%[2]。另有文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还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3]。由此可见,网络已占据了学生的大量空余时间,网络已成为他们的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的交流方式,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并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网络的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走向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然而,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引起高校及教育者的足够重视,所以,有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

学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网络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此外应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先进思想、国际国内时事,甚至将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娱乐、道德规范等以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其思想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展和延伸[4]。

(一)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每天打开电脑,总有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进入眼帘。网络中的信息不仅图文并茂,还有各种有趣视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眼球。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的这些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具吸引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要选择性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听教的思想教育模式。此外,网络的感染力很强,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欲望。在网络学习中,学生能够让自己的眼睛、耳、大脑等器官充分运作起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更深刻的领会,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且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

(二)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在网络里没有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不同的观点,表达他们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想法,将自己的观点用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如博客、贴吧、讨论群等表达出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老师咨询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还可以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一提到思想政治的内容,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模糊,说不出个所以然。而网络传递的信息来自天南地北,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娱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抓住网络信息灵活丰富的特点,让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共享。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内容不再拘泥于枯燥无味的大篇幅文字,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各种更有意义的图画、视频,以及人们的评论、观点。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加广阔,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四)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尽管传统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封闭守旧,但网络传播的信息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逐步活跃开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学生不断膨胀的追求新东西的欲望,才能跟上学生不断前进的步伐,得到他们关注和接受。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可以与当下最火的新闻资讯、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甚至是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新闻和节目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五)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坐着听课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很多学生下课后便忘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学生容易抵触,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去学习上过的内容。而利用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鲜活丰富,将课程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关心的问题。此外,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消化吸收效果良好,老师还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特别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危害发生。

(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工作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如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平台,供学生们及时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通过校园网站,学生可以及时地看到各种消息,如学校会提供各种勤工俭学的信息,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及时提出申请;此外,学校可以收集大量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岗位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联系自己有意向的工作单位,这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学校还设立第二学位及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在大学中充分汲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有心理咨询网站的开设,也为部分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解决了不少烦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增加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指导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的好坏,远离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自身的条件,引导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教育者可以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现状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成批化的教育模式是否还能满足这个个性化时代的要求,大多数教学依旧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自身的长处,只停留在感知和记忆的表面,对所有学生要求一致,数量上的知识叠加并没有与学生的主体人格相结合,这与网络时代人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极不相符,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里,既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正受到网络的严重影响,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网络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教育思路和机制[5]。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及教育理念也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高校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远未构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使网络的有利方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学生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从而造成众多因上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旧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授课,忽略了网络强大的影响力。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却很少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一些讲大道理的书面文字上,让大学生感觉离它异常遥远。由此可见,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的影响,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去潜移默化地正面影响他们。

(二)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培养落后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快捷高效的渠道和手段。但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学科性比较强,要求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网络知识和技术,也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较高的教育水平。此外,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去培养一批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人才。随着校园网络的盛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有比较高的期待,但现实情况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网络较专业,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专业;另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专业,而对网络不专业[2]。所以,这是眼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网络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又说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守旧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相对传统封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守旧,不能吸引学生的眼光。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存在着关注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同学视这类课为休闲课,完全没有重视它,究其原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内容枯燥且经久不变,没有针对性,没有艺术性,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打开封闭的大门,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也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教育变得网络化、视觉感官化,易为学生接受。此外,要努力发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新功能,挖掘多媒体新技术,不仅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也要加强更新,实现技术和内容上的双更新,改变技术、内容落后的现状。

(四)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载体建设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7],但是很多高校尽管有校园网,但网站建设相对较弱。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学校的网络经常瘫痪,每遇到选课、等级考试报名的时候,页面就出现了不能服务的情况。有的学校连学生最基本的网络需要也不能满足,更别说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部分高校负责人认为只要有一个类似的网站存在,就完成了任务,但是网站的载体量很小,页面布局不合理,没有强大的信息功能。由此可见,网络载体的建设者没有认真地进行策划,也没有建立完整的思路和机制。部分网络尽管建成,但其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宣传。这样的网络载体形同虚设,从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五)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部分高校已逐渐开展起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但似乎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段时间后便销声匿迹,因为没有后续的更新、维护和监管,学生、老师不愿意再去关注相关网站,于是失去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及时性。另外,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缺失、网上交往的道德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并没有人对此进行监管和引导。同时,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意识,明确网络责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当网络上出现不健康甚至有危害的信息时,多通过删除信息、关闭网站等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后续的解释说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网络瘫痪时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没有更新,这些都是由于监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

(六)高校网络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和外界的交流,及时解决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国内外的政策和时事政治热点问题也能有更快速和直接的了解,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网上的各种消息来之不拒,或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能自拔,如逃课上网打游戏、聊天,看黄色网站等。有的大学生因过度上网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互联网成瘾综合征”[8]。教育者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里的自由,是有限的自由、理性的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自由,应避免因为各种信息的误导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9]。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认识到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建设一支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队伍,不仅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工作,将机制落到实处,对学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解决,进行良好的引导,最终使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伍炜,赵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5).

[2]杨德东,杨雪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3(6):11-13.

[3]樊永刚,郑选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

[4]汪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影响因素探析[J].高校建设,2013(291).

[5]束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14(3).

[6]孟思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3).

[7]曹文波.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6).

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0-0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势因

网络管理学是关于网络管理理论与管理过程的科学,网络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互联网延伸,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信息化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和普及,网络管理已经广泛的运用在高校网络教学、网络德等各个领域。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其目的性和自觉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性使然。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央第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书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组织授课、考核考评等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课改的实施者、舆论的宣传者、引导者直接承担着高校的管理、运行责任,是直接的管理者。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管理一样,网络管理包括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将网络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绩效。可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惩罚、控制、反馈等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困境

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组织管理不规范,经验管理性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普及和建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实现。②这一过程,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的过程。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经验管理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网络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施网络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网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权界不清、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网络德育缺乏实质性的领导体制和奖惩机制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知识缺乏,经验管理占据主要位置、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力。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科学化的效力。

(二)网络管理过程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要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客体中心主义”,将客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方针不谋而合。而在开展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情况。

一是网络管理主体,即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网络管理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计算机业务的管理,更是一种全局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办公、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承担起网络德育讲师、网络教学专家的责任。而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使得管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单一,认为管理者只负责行政事务,与具体的教学任务无关。管理者只负责发号施令,负责奖惩和监督,这样的理念使得管理者对管理的过程只求稳定,不求突破。管理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和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网络教学、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在当下流媒体、微网络全面深入宿舍、深入课堂的情况下,在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方面关怀不够。利用网络知识,做好网络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心理变化等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的缺乏,使得管理方法简单,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三)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

首先,管理定位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聚合力。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样的管理是否存在。在行政管理的主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管理,从属于学校的整个行政权力管辖之下,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管理显得相对乏力。

其次,理论指导具体实践不足,理论借鉴缺乏科学性。网络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同,网络管理理论侧重于实践指导、机制构建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管理,主要由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承担。因此,从知识构成上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网络管理理论相对缺乏,对理论的运用也缺乏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不足,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差。

再次,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管理效率与效果差距大。管理要发挥其优势和效果,就不得不保证其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在管理中,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机制,依然从属于行政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在追逐管理效率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效果难以呈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弱效果相对突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构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认同机制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开展。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路。

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属于目标管理,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引导,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网络管理的目标,要建立网络目标管理体系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权限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络管理技能培训、建立网络奖惩机制等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促进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高校德育网络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经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经验管理是基本的经验总结,算不上科学管理的理论。而且由于经验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此经验管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经验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如图1.1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模式构建: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校党委及教务管理者、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三个主体运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实施教育,通过实施网络管理的目标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绩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凸显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管理的过程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之为“管理过程理论”。在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几乎囊括了管理过程理论的所有思想。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管理效果能否达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过程着手,创新网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管理氛围,凸显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和人文性是应对之策。

一是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既是网络行政管理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是一种全局化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行政办公与网络德育的契合,管理者应承担起作为网络德育讲师、网络德育专家的责任,既要做合格的行政事务办理者,也要做优秀的德育网络教师、德育网络管理者。

图2.1展示了影响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几个主体,学校党委和教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德育组织协会构成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四个主体,其中前三位主体属于网络管理组织体系,四个主体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管理即服务,这是管理的本质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中,也要突出这种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学习和考察流媒体、自媒体、微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网络管理问题的出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特征。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的问题,应从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管控作用方面做起。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聚合效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上升到教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层面,凸显高校网路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行政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干预。建立与网络行政管理机制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形成独立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德育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

其次,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点,建立适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彰显服务和个性的网络管理机制。将管理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同时坚持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与效果的高质量的统一,彰显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如图3.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绩效管理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图3.1可以看出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目标指导绩效的实施开展,并通过网络管理与控制进行调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和导出,完成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网络德育目标绩效。

再次,加强培训教育机制建设,建设网络德育管理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突破口,以高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力。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编写管理教材,组织管理竞赛。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队伍构成,更新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知识构成,加强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着重检验受训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现网络管理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实现理论借鉴的科学化、实践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从认识上、理论上、机制上获得突破。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不但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难题,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43页。

②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方世南.网络管理学与管理学科的创新[J].学海,2000,(6).

篇6

摘要: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现状,并对今后如何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现状;对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开始猛烈地冲击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深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化工具。随着网络进程的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方式、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更好地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越来越趋于成熟。在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成果

(1)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覆盖量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时事政治、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等各种信息,可称为百科全书。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延伸了企业员工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网络这个无形的课堂能够使员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网上冲浪”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大大延伸了企业员工的学习时间。

(3)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拓宽了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渠道。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通过局域网开辟专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改革发展方向;提高设立“员工论坛”、“总经理信箱”,开展网上调查、收集员工建议、反映员工内心的呼声,拓宽了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渠道,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也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存在问题

(1)多数企业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在网络上抢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与西方信息殖民主义和各种敌对势力开展一场争夺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的无硝烟战争。我们积极呼吁各类企业充分认识并足够重视这一点,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水平。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在占领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技术障碍。例如,一些企业缺乏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没有能力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再如,由于信息化知识普及宣传不够,网络应用、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滞后,影响了部分员工利用计算机上网,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例如,滋生出一些网络犯罪问题。网络犯罪是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行为的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典型的网络犯罪现象有网络行骗,蓄意破坏计算机程序、数据、信息,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等犯罪行为。

(4)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内容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网络化,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相对滞后,与社会、企业的发展不同步,难以及时传达政府的声音,导致与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相脱节。

(5)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方法缺乏艺术性和互动性。多数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基本沿袭的是传统的单向性、正面灌输的模式。很少采用深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性教育、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等方式,大大削弱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6)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匮乏,缺乏警觉性和敏锐性。当今企业员工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年龄轻;二是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三是视野宽阔;四是不盲从和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者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年龄和专业结构,应及时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网络工作能力,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企业员工,以免陷于被动局面。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对策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战略地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们高度重视其重要性

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企业员工主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方法和手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并重视互联网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好处,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传输信息的快捷性、便利性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以信息化为起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现代化进程。

2.加大技术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平台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政府、社会、企业应合力加大技术投入,加紧研究和应用企业网上“防火墙”监控与屏蔽技术等,确保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正常进行。另外,应积极建立企业“党建信息港”,将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经验材料和数据资料等信息输入网络,利用网络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律教育、国情党史教育、先进典型宣传、调查研究等;开办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立交谈室,实现业务公开,促进领导作风、管理作风的转变,为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各类企业必须以中央为龙头,以各级党委为依托,尽快建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内部网络系统,加强与党和政府的联系,统一协调发展步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网络成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3.加强企业网络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和企业网络伦理教育,规范企业网络行为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要加强企业内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以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调整企业员工的网络行为。例如,建立网上信息规范、信息审查与监管法规、破坏网络安全处置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并随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应积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教育企业员工积极了解、认同和遵守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精神污染和网络犯罪,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4.积极主动更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内容,提高其针对性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者必须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状态,有针对性地更新教育内容,不断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效果。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方式方法的艺术性,增强互动性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快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通过专门的企业电子信箱、电子刊物、网络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企业员工充分传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给企业员工以持久的影响,大大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此外,还应当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中注重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积极分析和解决企业员工的网络心理问题。

6.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发展的政治品牌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企业在一个长远的系统规划下,通过多岗位实践锻练、全程考评淘汰和优中选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储备,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一部分“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企业干部职工队伍。为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打造企业发展的政治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大利益倾斜,对于从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专业人才给予不断的关心和支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展现企业以人为本、人才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真正调动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群策群力之势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才队伍的选拔标准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还要反应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和宣导能力。

在当今信息争夺战如火如荼的时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应未雨绸缪,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现实需要,加紧研究并解决网络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惟有如此,才能占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阵地的“制高点”,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更好地发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新华网.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企业导报.,2010(03).

[3]陈晶.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1(04).

篇7

关键词: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93-01

网络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而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将不断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与情况,所以在网络背景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环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并直面网络带来的挑战,通过对网络的充分利用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树立网络教育观

树立网络教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网络背景的重要要求。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明显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网络发展这一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本身思想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积极的态度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因为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就全盘否定网络。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不断的面临困难和挑战,对于网络而言,既然无法有效的杜绝和脱离,就应当探寻面对、接受和利用它的途径。

2.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在当前是一种最为先进和便捷的信息传播媒介,大部分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获取知识的第一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承认和占领网络阵地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建设,是掌握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性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过程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出的新手段、新渠道的作用,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事实上,这些网站的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网络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数量较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单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功能有待扩展;四是各个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已经建成的网站形同虚设。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占领网络阵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即根据高校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呈现出网站的特色和个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遵循服务性的原则。点击率是网站作用是否发挥的直按说明,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服务性的原则,将教育和服务统一起来,才能拉近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距离,同时能够更容易的获得学生对网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遵循资源共享原则。针对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分布零散以及影响力小的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具有资源共享的意识,通过进行思想政治资源的整合来提高网站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四是遵循丰富内容原则。网站中的内容是否丰富决定着网站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所以在网站建设中其内容不仅要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要将这些内容与学生。

3.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环境还是手段、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应这种变化,在此要求下,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要通过培养和培训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不断发展,首先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强化几点意识:一是网络意识,二是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持有民主意识,四是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方面。总之作为网络背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熟练的业务素质,深厚的理论水平,计算机网络素质,同时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能够快速的发展问题及开展工作,在责任感、进取精神的推动下做到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4.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当前网络管理的体制仍旧有待完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伦理观念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首先要重视开展文明上网和安全上网的教育和宣传,强化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自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构建能够对不良信息进行抵制的壁垒;其次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在高校中建立起网络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通过完善校规来让网络背景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依据。

5.重视对网络技术的利用来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政治教育

网络的高度便捷性与开放性使得中学生能够更为便利的在网上进行信息的获取,互联网语境下,网络这一工具对于中学生也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影响。单独的个体在中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其所接受的信息对于自身三观形成更是会产生直接影响。中学阶段的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保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健康状态下进行,而当前中学生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解决。

1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一种极为单调与乏味的学科教育。在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程度也逐渐加深,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洗脑教育”,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也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课。互联网语境下对于中学生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教学目标的调整,教育转变紧迫性的增加与当前学生对于政治教学态度的冷漠已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使得中学生政治教育在当前呈现出了改革必要性高,具体实施困难的新特点。

2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三观形成教育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忽视了学生三观养成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于个体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当前的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大多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填鸭式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与三观养成不具备直接联系,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灌输使得部分中学政治课教师并未及时发现中学生的思想变化,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政治教育需要的是教会学生政治知识,而怎样去为人处世则需要其在社会中进行学习。

(二)教学活动过于依赖书本

互联网大肆发展的情形下,中学生政治教学活动存在着过度依赖政治教材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教育需要面对相对繁重的升学压力,当前教师教育能力评价体系中也将考试成绩作为了主要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很多中学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中对于书本的依赖程度较高,以教材内的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以考纲规定的考点进行教育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出现了严重问题。

(三)互联网信息辨别教育明显缺位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互联网信息辨别教育明显缺位的状况,大部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于互联网语境的具体特点并未给予关注,互联网对于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并未被教师所察觉。因此,很多中学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时并不会强化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信息辨别交易的缺位使得中学生无法对于网络信息的实际价值进行确定,部分有害网络信息也能够更为轻易的对于中学生的三观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3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实施的建议

(一)重视中学生三观的形成教育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将学生三观形成的教育囊括进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学校与教师应当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重视学生三观形成的教育与引导,在中学政治课开展中鼓励学生将真实想法进行表达,从而发现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的系列问题而在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有针对性解决。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考虑通过优秀中学生的先进事迹来提升中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于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

(二)结合互联网发展开展教学活动

互联网语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要坚持以教材内容及考纲要求为主,但也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互联网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事宜。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对于当前互联网内不良信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有深刻认识,并对于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类型,特点进行掌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中以这些不良信息为教学实例,通过反向教学的方法将这些不良信息负面影响及危害与政治书本知识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中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互联网,了解互联网,也能够使得中学生政治教学实践活动的生动性大为增加。

(三)加强中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培养

中学身思想政治教育中务必要增加中学生辨别不良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就如何辨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针对性教育,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互联网信息辨别教育活动来使得学生的此项能力有所提高。此外,在具体的学习资源获取上,中学政治教师应当将主要的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获取方式告知给中学生,在鼓励其应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对于不良信息的鉴别与防范能力。加强中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培养要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常规内容,从而保障中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可以持续提升。

4 结语

中学生对于互联网进行正确应用应当得到学校与社会的正视,互联网语境下不良信息根本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也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依然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同时,中学生家长也应当与学校一道重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学生进行互联网使用时,家长也要对于其进行一定的监督与引导。

参考文献

[1]李进,李云,邹朴仙.浅析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17-20.

[1]冯静敏.网络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4,04:28-29.

篇9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的问题和挑战,对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我们高校一方面必须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应有效地通过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协同创新机制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的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也给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质量的差距,这些严峻的现状都给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这些现状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构建和完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对于“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重点提出,高等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由此带来在工作中由于不够重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不受重视,各教学部分和行政部门忙于日常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普遍缺乏统一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课程设置的数量不足,课程的上课内容与社会时代联系不足、思政教学的方法不够灵活等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行政缺乏相互渗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的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分离现象,难以形成相互的影响和渗透的教学;在高校的行政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学和管理各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主管,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和沟通的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行政和教学工作相脱节,因此学生思想教育的考核往往只能体现在思政课堂中,形式较为单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投入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特点政治责任大,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方面缺乏重视,工作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思政工作者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但往往成果不容易量化,成绩和效果没有显著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投入。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思路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具有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性质,它的效果渗透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依靠领导和专职的政工人员的工作模式,在面对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作为思政的一线工作者应当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要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关注,造成这个现状的关键在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理清高校德育和智育之间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应当不单仅仅指向政治教育,更应当包含更加丰富的教育理念和范畴;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智育工作不仅应传授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当成为传授德育的重要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二)改善领导体制,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格局中的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和标准,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在高校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各行政和教学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配合、各尽其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

(三)合力建构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应着力建构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调整合并有效地运用高校内的各种行政和教学资源,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首先高校应建立教学和管理资源工作互动及内外有序的协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的有序开展和分配落实;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完善立体式覆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一)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1.健全与完善领导体制

高校应构建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领导制度,按照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及实施规划,监督和考评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成立两大校级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一是可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教务处、学生处、思政课部主任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高校职能部门领导与各院系书记担任委员,从而健全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

2.强化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和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立评价考核标准时,不仅需要考虑到长期的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和完善督导体制和评估机制。二是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给予思政工作提供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三是完善畅通高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渠道和协调工作机制,构建整体的育人格局。高校在强化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中,能够进一步落实和明确学校中各级组织、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分工,在横向上可以取得各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纵向上有利于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高校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完善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和目标。

3.构建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同时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高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科研创新、管理服务、队伍培训和奖励机制等方面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第二,重视提升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在思政专职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上配备相应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其次重视思政工作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引进人才,教学名师、鼓励在职人员的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鼓励教学和科研创新,全面提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立体网络

高校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优化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

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课程,通过选修课、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与课外相脱节的现象,将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与学生的日常教学、课外主题活动相结合。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的结合渗透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不仅应传授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将教书育人的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结合实际渗透专业当中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与他人、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促进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高校应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创新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加强辅导员的岗位的培养,提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水平,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辅导员参与承担部分思政教学工作,促进辅导员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机制

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工作的实效性的直接体现。首先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完善实践工作的原则和体系,防止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渗透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其次建议将学校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和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实践教学;此外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考评机制,学校应根据校情,打造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4.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成绩的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要突破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瓶颈,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考核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的考评机制。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仅仅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成绩,探索创新考核方式,将考核体系分为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为了提高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严格采取百分制的闭卷形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课外应重点考察学生的“三观”思想认识和是非辨识能力,在实践中应多关注教育的实效,重视考察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坚守校园网络这一德育教育阵地,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建议应结合学生的网络动态与学生开展网络对话,结合国家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等主题内容开展网络教育,鼓励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完善校内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上资源相对接,整体优化校园网的信息和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马博.试论高校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

[3]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5).

[4]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

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前提,它是相对非主导性而言。“主导性即规定性和指向性,也就是在诸种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中,其中有一种事物或现象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起着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作用,规定着其他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就规定着所有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性质和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工作、教育工作、政治工作中占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在于坚持理论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正面临难题,增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体现在个体与社会两大层面。就个体而言,每个个体

都会面临诸多人生选择,需要在这些选择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最大的可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主导。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上存在纷繁复杂的价值取向,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予以引导,以免偏离主流方向,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导。无论个体主导,或社会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都主要包括思想主导、政治主导、文化主导以及价值主导等。

1.思想主导。“从思想教育对象上讲,思想是受教育者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周围世界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思想具有层级性,它既包括个人的日常思想,也包括整个国家的社会意识。人们对思想的认识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科学理论产生之前,人们对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思想对个体思想的影响尚处于自发状态。诞生后,无产阶级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由自发组织走向自为组织,组成无产阶级政党,为争取人类的自由解放不懈奋斗。人们对思想的认识迈上新台阶,开始重视主流思想的引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主导就是科学理论的指导。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他们从理论深刻性上揭示思想主导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必须首先从思想主导上着眼,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和巩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政治主导。政治领域是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表达与争夺的重要场所,也是其用来维护既得利益的途径。因此,政治价值中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欺骗。尤其在阶级社会里,个体总是担任某种政治角色,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一种政治动物”。阶级性的本质特征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必然包括政治方向上的主导。虽然为维持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需要有不同的利益表达,政治主导性需要以多样性为补充,但如果任由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盲目发展,必将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在十报告中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所以,政治导向同样非常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主导,从根本上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3.文化主导。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具有历史积淀性,因人的选择差异而呈现复杂性。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的历史厚重感较强,对人们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同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人们,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文化选择面前难免有些困惑,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必要的引导。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文化策略来说,“中外文化的直接撞击不仅发生在境外,而且也将大量发生在境内。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并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和引导其他文化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主导,最主要的就是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坚持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4.价值主导。这里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价值,指个体在面对他者时所得到的自我判定的感受。就个人而言,价值的具体内涵及大小与其社会地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价值诉求直接相关。个体的价值观也直接制约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面对他者时所获得的价值感受。就社会而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诸如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价值评判体系、分配方式等的多元化,既给个体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也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建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涵盖思想、政治、文化、价值等多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的主导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核心内容。

二、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提高,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复杂性,面临诸多挑战。

1.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指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快速变更性,突破传统媒体储存、传播信息的局限,实现信息跨时空的交换。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指在网络领域,信息内容无论正确与否,真实与否都交杂在一起,各种思想、道德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多元化模糊了人们关于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的界限,造成大众的选择困难,特别在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媒介大肆宣扬其所谓普适的人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疯狂的西化,对我国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取向造成重大冲击。

2.网络信息的诱惑性与虚拟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遭到消解。所谓网络信息的诱惑性指网络的新颖性、奇异性带来的网络使用者对网络信息的迷恋、成瘾。所谓网络的虚拟性“是指有形的事物以及现象在网络中以数字、图像、声音等抽象方式表达的特性。”在虚拟的、充满新奇的网络环境中,有人执着于追求新颖独特,有人沉迷于谈情说爱,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成为网迷、网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对象在面对网络环境此特征时,容易失去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丧失对网络信息基本的辨别能力,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受年龄、社会阅历、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教育对象,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面前丧失辨别能力,容易随波逐流;二是形成对网络的依赖,缺乏创造性。多元且具诱惑性的网络信息使网民对其产生严重依赖,快餐式的网络消费模式弱化了人们的创造性;三是引发人格分裂,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彼此呈现的身份与生活中真实身份常不对称,极易引发网络中与现实中两重人格分裂的现象,道德的自我约束感大大降低,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消解。

3.网络信息获取的平等性与共享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和主导作用遭受弱化。在网络还未普及的环境下,课堂、主流媒体、教育者的宣传灌输是人们获取信息,完成社会化的唯一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展,网络成为大家思想交流、价值形成、情感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获取的平等性、共享性特点,缩减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级差,在教育主客体之间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这些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权威性‘灌’变为平等性‘导’;教育对象由原教育活动中被动的接受客体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接受信息的自主能动性越来越强,其信息获取行为也越来越个性化、隐蔽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遭到较为严重的弱化。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基本路径

面对网络环境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基于网络环境下文化信息的稂莠不齐性,为增强网络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性,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拓的广阔空间,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政治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体系,鼓励多元文化;又要坚持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以正确、积极的思想政治道德信息引导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帮助人们提高辨别与选择先进文化的能力。具体说来:其一,转变观念,集中力量,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网站;其二,“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站或网页,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自我教育与网络管理双管齐下,多方位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增强,关键在于其参与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信息的诱惑性与虚拟性,人们的自制能力明显下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就是加强教育对象的媒介素养,提高教育对象的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与控制力,强化教育对象的网络道德意识,促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同时,网络管理作为外部力量也不容忽视。政府及社会其他部门应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环境下的行为,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防止不良信息进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技术能力,充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有理论要求,还有操作技术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尽快熟知网络并掌握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练掌握网络,走进网络,才能全方位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对象出现的思想问题,以便有效的帮助教育对象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在教育主客体双向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落实。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这个背景下,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其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创造并利用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辉.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4).

[3]郑永廷等著.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小琏.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