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新兴的学科该如何教呢?很多学生对这门课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他们有一堆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心理老师能开出仙药,而且这个药不能“难做”、不能“苦口”,还能立刻见效。他们竖起耳朵等着秘方,可最后多是失望而归。
心理老师不就是解决人的心理困惑的吗?是的,心理老师是要解决心理困惑,但是这个过程中心理老师不是操刀手,而是引路人。既然是助人,那为什么不直接帮其达成目的,非要帮助他找自我救助的方法呢?其实每一个来求助的人,在他们来之前都是经过了很多次的挣扎、努力,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咨询师能想到的方法,估计他们也已经试过。
在来访者的内心中有着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迫于外界的压力,他不得不改变初衷,这种改变令他们痛苦不堪。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接纳、理解。咨询师的接纳和理解能够打破他们的自我保护,令其恢复理智,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寻求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捅破伤口、挤出脓水、割除烂肉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设身处地地理解着来访者的感受。
通过这种充分理解、类似于“自己与自己”问答的方式,一步步“引”来访者找到出路。这种无形化的帮助,让来访者找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灵的成长教是教不会的。心理咨询师就是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一棵稻草,在他要沉下去的时候扶他,在他能自己游的时候引他再向前多游一步。
这样看来,心理健康教育课更不能以“说教”为主了。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没有一套理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难道心理健康课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人的心中有着巨大的能量,而且都是埋藏在心的深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这潜能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
这些特殊的教育内容,势必不能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课上需要创设让学生能产生共情的情景、氛围,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内心的变化和感受。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才深刻,感悟才真切。但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老师必须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点,及时予以启发,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篇2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达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学生就会发现: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颇具攻击性,会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
2.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心理卫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会造成学生心情忧郁、情绪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
三、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方法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
篇3
现在不少的初中生都存在着自卑的心理,总认为“我不行的”、“我做不好”、“他比我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优点和擅长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生跑步比较好,有的学生弹跳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技巧领悟力好,有的学生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改变学生自卑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难度或者是降低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排球发球技巧时,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好一些,有的学生臂力弱一些,笔者规定了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1分钟发过网6个球以上,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这样就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当听到学生喊着“我终于发过网了”高兴地大喊,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强劲的自信心。例如在跑步训练时,笔者考虑到学生的跑步速度不同,让跑步能力稍弱的学生的起跑线往前一些,只要求他们完成既定的跑步任务即可,能力好的学生起跑线则往后一些,并且规定了相关时间,学生们高兴地跑,脸上露出了开心和自信的笑容。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初中生不仅有自卑的心理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少了,合作少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减弱了,加上其他的原因,一些学生变得自闭。体育是一门合作性、竞技强的学科,很多的体育运动都少不了团队合作,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这个心理问题,应该在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如何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呢?教师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接力赛跑、打羽毛球、篮球比赛、拔河等,把一些平时不太合群的学生融入到集体项目中来,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集体之间的温暖。笔者经常利用体育课契机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例如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一场比赛,形式不限,探讨比赛的“作战”方案等等。记得有一次是在进行4×50米接力往返跑的练习,规则是第一个跑的学生必须把放在中间的物品拿起来,拿起来的时候要求物体是处于竖立状态,不得横着拿或者掉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从头跑起,往返归队的学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归队,笔者先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作战方案”。“小华你的跑步速度快一点,你在最后,做冲刺的准备”。“交换物体的时候咱们不能急,要保持好的心态”……学生们认真地交流探讨,在游戏的过程中每个组的学生都相互鼓励、加油、相互提醒,“加油,加油”、“注意按照路线归队不要跑错了”……。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集体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们合作交流也进行的很愉快,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健康 开展方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而且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正确的工作方法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目标和任务灵活采用多种具体方法和形式,可以单独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有机组合。
一、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是朋友的关系。因此,和儿童谈话时,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儿童平等的位置上,像对待朋友和同事那样对待儿童:让儿童和你面对面坐着,最好儿童平视时能看到你的眼睛。说话的态度要亲切、诚恳,语气要温和、委婉,不能简单生硬,更不能讽刺、挖苦。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心理得到发展。
由于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师和儿童谈话时不能使用同一模式。有的儿童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以柔克刚。有些儿童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儿童谈话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说起,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让他自己体会和领悟,引导他自己教育自己。有些儿童性格内向,胆子小,自卑感强,任凭你怎么启发,他半天也不说一句话,跟这类儿童谈话,要特别谨慎,不能表现半点急躁的情绪和生硬的态度,要让儿童始终觉得你和蔼可亲。总之,在与儿童谈话时,要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耐心细致地劝导,热情地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爱护,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身影,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动法
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项活动,通过体验和调整,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包括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班主任工作中,活动法可以采用班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同时进行,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讨论法
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的方法。一般程序为:先确定讨论题目;查阅和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论证或辩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讨论法对学生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讨论法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四、观察法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后归纳出一些典型行为,这样在心理辅导课上就大大增强了针对性和说服力。例如:在学生的交往辅导中,当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你,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讨论、表演和平时的观察归纳出几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行为:打回别人、去告诉老师、生气地走开、告诉他以后要小心并要求他道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而让学生做出选择,以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五、咨询法
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书信、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咨询者应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则,预防性和疏导性原则,教育性和整体性原则。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六、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把所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让被试者据实答复,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我们在一个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中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存在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的情况,这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就不应侧重说理,而是侧重行为的训练。这样在实际操作时,针对性就大大增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个案研究
我们在心理健康课上的辅导往往是一种团体的辅导,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辅导是非常不够的,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时,可先动用一定的测量表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从而得出学生在这方面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的评定,从而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重测和评定,以检验训练的效果,从而调整训练的方案。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是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只要以班主任工作为载体,遵循素质教育“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多种形式辅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疏解困惑、控制情绪,以促使学生保持心理的平衡、有序与和谐,就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健全而良好的发展,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29―01
幼儿期良好的身体素质重要,健康的心理更重要。我通过在幼儿园的多年工作经验,就幼儿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就幼儿期各阶段成长的影响条件作简要分析,提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3~6岁学前儿童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此间,由于其心理上的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化,是幼教工作和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任务。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小康的附带效应。物质文明本来是好事,但对幼儿教育来说却有它消极的一面。现在小康之家丰衣足食,更有越来越多先富起来的家庭,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认为只要有钱就行了。
(二)隔代教养的片面结果。幼儿家长正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时候,他们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代管。而祖辈更溺爱第三代,往往对孙子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呵护,而忽视与其心理、情感的交流。
(三)独生子女的普遍封闭。独生子女由于缺少游戏伙伴,同龄交往经历偏少,回家后也只有电视陪伴,造成部分幼儿性格孤僻。他们到幼儿园也表现得极其胆小内向,不知道与同伴互动,缺乏合作精神。
(四)家长期望值过高。现代社会的高学历趋向使很多家长不能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压之下孩子一进家门就得埋头学习,出家门就像解放了,到幼儿园后难免任性放纵。
三、实施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新入园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因“自理能力差,对亲人的依恋心理、未适应集体生活规则”等等原因而产生不安全感,表现为经常哭闹,情绪容易受到其他幼儿的影响。这时我就会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和关心,使幼儿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摆脱焦虑心理,让其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表扬鼓励多指责少,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对淘气的幼儿,闯祸时,我会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他们多一些宽容、鼓励和理解。
(二)以身作则,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 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
(三)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学会友好交往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在幼儿间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这往往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交流感情,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让幼儿学会轮流、互换、谦让等。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四)组织合作活动,让幼儿感受合作的乐趣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始终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也能发挥增效作用。通过游戏,可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五)让幼儿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我们不难发现, 活动中常常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唱主角, 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而一些幼儿只能沉默寡言。其实, 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 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地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经常给幼儿表达积极的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篇6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以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让幼儿学会尊重别人,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首要条件。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良方。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作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在天长日久的尊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和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之间也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和爱的动作。
如组织幼儿给灾区小朋友捐献衣服、图书、玩具等物品,组织幼儿向希望工程捐款,参加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等活动,引导幼儿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把身边相互友爱的事迹讲给幼儿听,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
1、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能主动、热情、大方地向别人打招呼,会问好、道别。
3、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对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总之,教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对幼儿进行热爱劳动教育,还可以从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开始。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等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明白了劳动是光荣的,从而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受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比突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使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表现在:有的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对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条件有些失望;有的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在中学过于依赖老师和家长,对于他律背景下学习的学生而言,自律能力差的同学觉得无所适从;有的自理能力较差,在脱离父母的情况下,难以应对需要自己管理的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上的问题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会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失意、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2.感情恋爱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因情所困,荒废学业,甚至出现令人心痛的失恋自杀事件等等,让人深思。
3.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再是“精英”,就业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仍然选择东部不选择西部,选择城市不选择城镇,选择大型企业不选择中小企业,出现了“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加上目前有的用人单位“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对女生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就业,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大因素,抑郁、自卑、自负、焦虑、依赖等负面情绪不断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甚至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出现。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研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选修课、专题知识讲座、报告等,有针对性地帮助部分大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规律,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改革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应该成为一种普及教育,把系统全面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懂得现代健康的概念,掌握实现心理
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心理咨询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同智力教育和品德教育一样作为培养人才素质的必需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使学生知晓自身情绪,知晓如何疏导负面情绪。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领会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获得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测验、咨询、班团活动、野外训练等,使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掌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主要有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队训练等)活动记录等三大部分。信息收集要从新生抓起,在新生入学之际我们可利用各种量表,通过测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备案,并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坚持追踪调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各类信息。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其中,访谈法和心理测验法是较常用的方法。现在各类测评工具较多,选择测评工具时,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并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如对一般人群,现在多采用S C L ― 9 0 量表;对毕业生可采用人才测评(p e r s o n n e lappraisement)和希氏职业气质类型测评;对有人际交往困惑的学生可采用人际情商(emotion quotient)测评等。对信息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或辅导策略。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明确价值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破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式的单一枯燥的大学生活格局.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校内各类媒体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就业期来临时,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广播、计算机网络、校报、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会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改进教学、拓宽社会活动领域和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出版社,2007.
陈灿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求索,2004,(6).
篇8
关键词: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1.教育对象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都是在校的学生,都是希望通过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或心理上得到更好的转变和发展,使之遵守道德和行为规范。
2.教育主体的一致性
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多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他们长期与学生接触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3.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都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端正的人生态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4.教育目标的重合性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而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5.教育方法的互补性
思想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而某些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来加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成才的自我要求比较高,对得到别人尊重和重视的期望也高,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也高,但他们在身体成长的同时,心理没有能够很好地同步成熟。
由于当前高校评职称体制存在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科研上,辅导员日常事务多,带班多,人数多,导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切身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分析
1.化解逆反心理,做好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应注意:第一,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要讲大话、空话,少讲大道理;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要富于人情味。
2.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塑造良好品德
教育者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一是与学生做朋友。只有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达到平等,才能互相信任,进而加深了解。二是对学生投其所好,也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三是多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4.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应建立面向大学生的专业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引导咨询对象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5.直面大学生心理实际开展德育
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直面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努力化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内心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S富和完善德育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自我成长和心理障碍预防为最终目的,课程建设是落实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试行)中的教学原则既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从体验感悟中理解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我院心理必修课从2007年9月至今五年的课程建设和探索中发现,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心理学理论探讨缺乏积极性而不同于本科院校,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低于对其他专业学科的重视程度等,因此这些因素综合考量就对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既要避免单纯的理论讲授又要避免单纯的游戏活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掌握能力技巧,又学会思考,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又激发兴趣和主动性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改革和创新,精心设计,力求结合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和特点,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形式,有的放矢的设计体验式教学适时体验,合作式教学促进朋辈合作等改革思路和方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新课导入形式精心设计力求多样,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形式可以引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和本次课堂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充分发掘和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才会充满好奇积极主动地探索,快乐学习和受益,教学效率较高。所以我们根据每次讲授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了多样化的新课导入形式。具体情况设计如下:
1.1把典型案例导入新课,以事喻理
由于本人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经过近几年对实际工作的摸索总结,把同学们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重新整合和改编,列出在类似环境下发生的许多高度拟真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引入,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比较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另外通过创设相似情景,设置矛盾和冲突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另外这种案例导入的方式也是基于问题的案例式教学,每个案例后面会提出几个有待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同学通常都会遇到的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和资源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例如,在讲“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的主题内容中,把“小王和女友为什么分手?”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请他们来帮助解决,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解决策略,同时注意收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考视角,灵活地加以点评和正向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把潜在的知识和能力显性化,如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所引发的不同的沟通效果,在亲密关系中有哪些爱的表达和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更有效,让学生在这样问题的案例引发的解决过程中,思考和感受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学习,在表达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方面有一些领悟和成长。
1.2情感共振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是我们老师和学生交流信息和情感共振的课堂。而我们的学生18、19、20岁正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时期,面临亲密和孤独的冲突的时期,表现为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性。其内心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就像大海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十分渴望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地情感宣泄。因此了解了该时期学生的心理冲突和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用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弦,把他们带入预定的包含情感的内心世界中去体验和感受尤其重要。
例如,讲“关爱――从理解家庭开始”章节中――家是生命之源,母爱如水内容的时候,老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建构充满情感的内心世界,体会妈妈的充满爱的情感,如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 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了,“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 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 ,“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 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会冒生命的危险!”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说我一直与你同在。” 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小孩有点急促,温柔的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的叫她“妈妈。” 这样的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怀抱、爱、温暖和抱持。即使有一些伤痛的学生也能引感共鸣、情感支持,和内在的渴望和生命力联结,从而更有力量去接纳和改变现实中的家庭关系,学会更负责承担责任。
2.体验式教学有的放矢,寓教于乐
2.1角色扮演提供观赏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角色扮演是来源于心理情景剧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直观,真实。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互相参与,互相触动,互相启发,引发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领悟。例如讲述“和谐――从人际交往开始”一章中设计了几个角色扮演的环节如第一次见面认识现场,各找一位男生和女生上台表演。宿舍矛盾解决现场,找一位女生扮演丢失物品的女生,找五位同学扮演角色上台解决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我就是这样儿(不良习惯),找一位男生扮演不爱洗脚的男生,同学上台解决问题,探讨方法。引发大家思考如何处理宿舍矛盾,有哪些解决方案你能想到,哪些解决方案你现在学会了,哪些解决方法是双赢,哪些是可以运用到你的实际生活学习中的。此环节在课堂上收到同学们较好的回应和学习热情,还可以开阔视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效果。
2.2冥想和音乐放松实时操作,体验练习,传授方法
冥想和放松训练是在教授同学们情绪调节和减压的心理调试方法,在讲述“情绪和压力管理”的章节是让学生体验冥想和放松训练可以带给他们现场感受和注意力集中。同时冥想也是通过人的右脑来实现成长的,并通过我们自身直觉,精神的部分进行指引,有意识的呼吸和放松有助于将散乱的部分聚焦到一起将呼吸和放松联系在一起,可以给人力量感,带着这种力量感可以引发对自己积极想法――爱自己和对自我的积极感受。如以下指导语“请闭上眼睛,给自己时间进入冥想――也许不过是30秒的时间,但要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意识到:这样做的时候,你也在发现和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记得:当你放松并掌控身体时,你的身体才会开放地迎接你毫不费力就能吸入的气息。吸气是一件不必费劲的事。允许身体放松并在身体中营造出开放积极接纳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呼吸完成它的工作。让我们牢记这一点:身体只有在放松时才运作得最好。这时,不仅身体能最有效地发挥功能,我们也更有力量。”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进入状态,少数不能进入的同学也预先告知安静就座不可以影响他人。另外配合音乐的冥想和放松训练效果更佳。
2.3绘画和表达式艺术治疗实践,引发深入自我认识和修通领悟
由于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的文化的环境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通常喜欢和谐、害怕冲突,往往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需求和不舒服,也不会表达这些感觉,而常常选择以梳理的方式来逃避感受。这也是许多心理冲突的产生原因。而绘画和艺术治疗的方式实践,可以唤起学生过往的人际互动经验,同时减少他们的防卫,增加他们的安全和信任的感觉,更透过非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动力和资源,提供正向积极的能量。在讲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环节中,通过体验活动,即绘画和艺术贴画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操作:请每位同学在白纸上自画像或在彩纸的两面分别以剪贴的方式完成一面贴:别人眼中的你,另一面贴:自己眼中的你。之后在小组内每位成员把作品摆在桌子上,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讲述分享自己的作品。另外每小组内选两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和全班同学讲述分享,给予评分和评比。大多数学生作品完成后会积极思考,从以往不同的视角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获得正向积极的资源和自信心,获得启发,带来修通和领悟。
3.合作式教学促进朋辈合作,提高学习成效
每个班级首次大学生心理教育课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大概8-10人,各小组协商取一卡通名字,以后每次心理课按小组就坐。同时每个小组需要发挥团体和朋辈合作意识,各小组根据心理课课程主题内容做5分钟短讲幻灯片,每次上课后前5分钟有一个小组做短讲。小组完成幻灯片短讲每个组员加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短讲促进组员间相互交流和团队协作,同时又有助于学生课余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另外还夯实了课堂学到的知识,学于致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了解学生需求,听取学生的心声,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一举多得。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选修课,心理社团主动联结,拓展资源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主题选择主要根据教材设计,同时我院又开设三门心理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心理辅导能力训练》、《自信心训练》、《女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互为补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延伸学习,选修课把一些主题更加深入进行讲解,提升学习空间和水平,让学生主动联结,夯实学习效果。另外我们还作为大学生心理协会社团的指导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地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学习的土壤、平台和空间。同时也多方位,多角度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
5.对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在五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在向兄弟院校不断学习,借鉴经验,另一方面自己也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心理测量在课程中的如何应用,如何通过课程借助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家庭关系进行指导,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等都是有待探索的问题,更加提升的经验还待摸索和探讨,希望借助教师的团队的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总结,为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寻找更多有效途径和方法,也为提升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群瑛.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2010(16)
[2]吕新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41-142
篇10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9-01
小学时期不仅仅是他培养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塑造自我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所以,老师一定要利用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来对小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性格,情感等来进行心理教育分析,让小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人生观与是非道德观等都处在一个形成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避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的。
1.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教学进度。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在学生们有问题时,有烦闹时才进行疏导与沟通的,而是他要在学生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心理上都要进行时刻关注的一种常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动机、态度等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了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们的情感体现。学生们的情感体现主要是在他们参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小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果通过对他们的消极情绪的疏导来让他们更加的合群,让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使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生管理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需要相互辅助教学的,它们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要相互辅助着进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找到能够让学生们觉得是榜样的例子,要让小学生们体会到批评与表扬的不同,要让他们愿意去努力得到表扬,在好的榜样的带动下,更加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去组织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这样,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德育教育的时效。
2.在每个学科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管制工作当中,如果想要有较好的纪律性,有较好的校风,就需要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小学生们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个重担就需要放在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的管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小学生们的监管人,他更是学生们的主要引领人,他不只负责学生们的知识教育工作,教师还要担负起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们全面的进步。教师要在一切的课程与平时的知识传授时,都要有目的的去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要让他们随时的能够吸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时的去灌输他们好的思想,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健康的心理。
3.有效指引心理特殊的学生
小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表面,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用教导的方式来让他们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
“四块糖” 的故事, 讲述了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 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 在某一天看见一名男同学拿砖头砸同学, 就上前阻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等陶行知返回办公室的时候, 犯错的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里了, 出乎意料的是, 陶行知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 并说: “这是对你的奖励, 原因是你比我早到了。 ” 男同学不敢直视校长。 陶行知紧接着又拿出一块糖说: “这个还是给你的,原因是当我阻止你时你当即停止了,这表明了你对我的尊敬。 ” 小男孩半信半疑地拿过第二块糖。 陶先生接着说: “根据我的了解,你打同学是由于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具有正义感, 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 此时, 男孩感动地哭了,说: “校长, 我知道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应该运用这样的手段。 ” 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 “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 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能够发现, 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4.设立合理的心理健康平台
小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心理疑惑已经超负荷时,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实时把握,要随时的与之沟通。所以,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健康向上无忧的发展。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针对于小学生们的心理档案,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与在档案中的记录,就可以在每一段时间内都对他们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教育沟通。这样也更容易对他们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先对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家长配合,一起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成为我国社会栋梁的第一步,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家长一定要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让他们在一起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