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支原体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及最佳给药途径[J].北方牧业,2009(14)
篇2
【关键词】 氧化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庞杂,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结核、小儿哮喘以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而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驱动雾化治疗,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却不如人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该治疗方法有着治疗周期短以及临床效果突出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共100例。患儿疾病具体如下:小儿哮喘患者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9例,急性喉炎患儿11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例。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最大的为7岁,最小的为70天,其平均年龄为(4.7±0.3)岁。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镇静和氧疗等治疗方法,还有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给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奇效有限公司生产,QW15型气化雾化吸入器。患儿通过面罩来吸入药物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剂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剂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0.5mg,大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钟6L,治疗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等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为止,1天两次,如果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的增加次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雾化液配置与实验组患儿相同,使用仪器为WH-968超声雾化器,患儿与喷嘴连接。根据患儿病情,一般情况下超声雾化治疗的时间为20分钟,每天治疗3次。在雾化之后将雾化器关闭,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还有排痰等步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疗效标准判定,分别以显著、有效以及无效来作为标准。患儿在3天之内明显出现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显著。患儿用药4-5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肺部罗音和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有效。患儿在用药5天之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为无效[1]。疗效的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后心率与SpO2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要具有显著优越性(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对小儿本身身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对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儿情况密切观察,对于雾化吸入的干预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这两种。在口含嘴吸入法临床的实践当中,因为婴儿在吸入的时候会有哭闹挣扎的表现,喷嘴在口中来回的进行移动会很容易让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而且婴幼儿在哭闹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腺体,通常会在喷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会让喷嘴产生堵塞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面罩因为质地比较柔软不会对患儿的面部产生太大的压迫感,我们可以将口罩放在患儿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患儿也不会产生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相对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结果提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不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应用
下文将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0.3~10岁,平均年龄为(5.7±2.5)岁;对比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0.4~10.5岁,平均年龄为(5.9±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方式的药物治疗,对比组患者采取医院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雾化药液由1.8 ml的生理盐水,1.8 ml的沐舒坦药物,以及配伍而成。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方式,首先将氧气管理,和雾化吸入器相连接,同时为了防止出现雾化器内药液被稀释情况的发生,严禁在湿化瓶中放水,同时在氧流量速率方面,将其值设置成5.5~7.5 L/min,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为15 min/次左右,同时在雾化吸入药液的全过程中,要使用面罩将患者的口鼻扣住,雾化吸入治疗完成后,在关闭氧气前,首先要将雾化器拿出来[1]。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情况如下:有33例(82.50%)患者显效,有6例(15.00%)患者有效,另外只有1例(2.50%)患者无效,其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同时症状消退用时方面,呼吸困难消退用时为(1.3±0.5)d,咳嗽消退用时为(4.2±1.1)d,喘息消退用时为(2.5±0.8)d;对比组患者在经过医院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情况如下:有21例(52.50%)患者显效,有13例(32.50%)患者有效,另外有6例(15.00%)患者无效,其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5.00%。同时症状消退用时方面,呼吸困难消退用时为(2.9±0.9)d,咳嗽消退用时为(7.6±1.8)d,喘息消退用时为(4.2±1.3)d.研究组患者在以上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儿科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种种原因,其发病情况在我国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及喘息发热等,由于该病病程及治疗周期较长,较难彻底治愈,且在患病期间易引发其他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而该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及阻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加大对该病临床治疗的研究,有着积极意 义[2]。当前在该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尤其是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治疗方式,该药物对于慢性气道炎症,具有显著的疗效[3]。同时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患者可在家庭接受到与医院相同的治模式,同时由于在家庭接受治疗,其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因而该治疗方式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4]。本研究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极大的避免了家长反复往来医院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做到第一时间的治疗,还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有助于稳定其情绪,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此外,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口服用药的治疗方式,药物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疾病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而对比组患者只有85%,同时在呼吸困难,及咳嗽、喘息消退用时方面,研究组也要明显好于对比组患者。因而该治疗方式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6]。
参考文献:
[1]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06):504-511.
[2]殷勇,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09):898-900.
[3]杨荣凤,薛秀丽,白丽华,等.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838-839.
[4]潘如芳.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21):10.
篇4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是其主要临床特征,以咳嗽、咳痰、气喘等为主要症状[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左右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以达到8.2%,发病率较高[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按照临床入径的不同,有急性期、稳定期之分,而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气流严重受限,通气量大幅度降低,平滑肌痉挛,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中枢抑制,机体严重缺氧,进而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并表现出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病理改变,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为主要目标,扩张支气管、促进患者呼吸肌做功、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3]。
1 无创正压通气
1.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优势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与机械通气的原理、目标是一致的,机械通气通过人工气道的建立来实现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目的,但人工气道的建立需要经由患者的口咽部、鼻咽部等插入气管,在实施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很容易因插管中的损伤而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或者术后感染等情况的出现,还可能出现气压伤等多种损伤,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其经济负担。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以压力支持的方式来提供吸气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呼气时可调低正压,在有效降低呼吸道及肺-胸廓的阻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塌陷肺泡复张和功能残气量的增加,避免发生呼气末肺泡塌陷的情况,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通气血流比以及氧合功能,其对小气道的开放也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其二氧化碳潴留现 象[5]。
1.2无创通气呼吸机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构造比较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仅需对其吸气压(IPAP)、呼气压(EPAP)以及氧气流量等进行设置即可,治疗中可选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或者辅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两种模式均可实现提高通气量、改善呼吸频率,促进心输出量降低,提高中心静脉压的效果,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一般效果更为明显,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要求在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尽量从较低水平开始,如吸气压从8~20 cmH2O开始,随着患者耐受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调节至20 cmH2O,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也有部分患者治疗中吸气压可调至25 cmH2O。相对而言,呼气压一般设置在4~6 cmH2O[6],水平比较固定。而氧气流量的设置则是以动脉血饱和度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调节,一般要求通过氧气流量的调节能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1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急性呼吸衰竭的程度等给予合适的治疗,并准确把握治疗时机。韩仰光[7]的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的患者在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等多项指标的比较上均显著优于使用吸氧、祛痰及支气管扩张、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组的患者,并且在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气管插管率的比较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常规治疗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的比例为5.0%,治疗中更有多例气促等并发症的发生,气管插管也达到13.3%,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仅有3.3%的气管插管率和1.7%的死亡率。提示,其具有降低气管插管率的效果。李胜利[8]等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有效率能达到86.67%,而住院时间只有(12.3±3.5)d,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缩短了近50%。
2.2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除了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也可以在肺功能严重受损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发挥良好的疗效,以实现对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甚至是呼吸衰竭或者高碳酸血症的有效改善。以患者的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依据对肺功能进行分级,一般pH在7.35以上,PaO2在60 mmHg以下,PaCO2在50 mmHg以下的患者可视为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
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气道干痒、腹胀、呼吸道阻塞、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在治疗中也要与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等,促进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3.1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治疗中,要求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ABG情况为依据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同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和抽血部位皮肤的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以及抽血部位发绀、淤斑的情况。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展呼吸练习,强化呼吸肌,并配合深呼吸、扩胸运动、下蹲弯腰等运动呼吸操强化呼吸功能。针对长时间的治疗带来的负面情绪、经济压力以及对治疗的恐惧、排斥心理,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鼓励患者以乐观情绪面对,积极配合。
3.2护理与呼吸道护理 指导患者采用舒适,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因枕头过高等情况造成的呼吸道变窄、气流通过受限等情况。选择合适面罩避免漏气,同时,鼓励患者用鼻呼吸,治疗中避免说话、做吞咽动作引起胃肠胀气的情况。定期帮助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湿化温度为37℃),避免排痰不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同时结合排痰、拍背排痰、雾化排痰等方法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
3.3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做到少量多餐,保证机体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尽量避免进食过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防止二氧化碳的过量产生。
总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需要把握好治疗时机、治疗方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尚愚,肖金玲,吕福祯,杨文东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2):157-159.
[2]黄庆,朱建军.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有效性的因素[J].江苏医药,2015,4(11):27-29.
[3]李召芳,安振国,杨文东.临床护理干预对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2):102-104.
[4]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9.
[5]舒六一,吴妮,赖丽芬.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8):94-96.
[6]秦志强,谭毅.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9):909-911.
篇5
1 临床资料
本37例病例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9-83岁,平均65.9岁。其中1例为重叠综合症;1例伴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综合症;21例为肺气肿;14例伴有肺性脑病,均经口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4-7天,平均5.5天,24小时专人护理至脱机。出现低血压1例;消化道出血3例;气管粘膜损伤1例,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后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病人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常常体验许多痛苦和不适。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要使病人认识到这种痛苦与不适时暂时的。指导病人用打手势、点头、写字、摇头等交流方式与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交流,经过大家努力,37例病人均能耐受,表示理解、支持并顺利渡过急性期。
2.2 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与牙垫用绷带交叉固定在病人后颈两侧,做好标记并记录,(2)气囊内注5ml空气,现不主张定时放气,一般改变呼吸模式后再放气,10分钟后再注入5ml空气,只有1例出现气管粘膜损伤。(3)为减轻插管时咽后壁的压迫,头部位置稍后仰,每1-2小时侧卧、平卧交替变换,在改变过程中可以先暂时分离呼吸机10秒钟,防止插管压迫粘膜损伤。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分泌物的抽吸不应作为常规操作。不必要频繁吸痰,以免造成病人气道损伤,使气管分泌物增加,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吸痰时间视病情而定,定时听诊呼吸音,如出现痰鸣音,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及病人示意有痰时立即吸痰,吸痰前后充分吸纯氧2分钟。在吸痰前用5ml生理盐水沿插管注入气道,起冲洗稀释痰液作用,提倡一次性吸引到位、彻底。如痰多者,1次不能吸彻底,先接上呼吸机,充分吸氧后再吸引第二次。
2.4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观察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气道管道有无脱落、扭曲,观察呼吸机各机械部件运转情况,细听呼吸机节奏和声音,发现故障及时解决。
2.5预防感染(1)严格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一定温度、适度。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6次,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晾干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照射时应把病人的眼部遮住,以防受伤。(2)每8小时口腔护理1次,并用5%苏打水冲洗口腔后再抽吸出来,预防口腔感染。(3)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4)呼吸管道中的冷凝水及时倒掉,严禁把冷凝水引向管道中。
2.6 呼吸监测 注意病人神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胸廊起伏幅度是否对称及眼睑、双下肢水肿消退情况,发现人机对抗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2.7 拔管前后护理 拔管前后应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咽喉部的分泌物,将气囊放气,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后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引口腔内分泌物,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3升/分吸入。继续观察生命指征6小时,在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病人脱机后第一天开始,就要正确指导病人每日做好有效咳嗽及腹式缩唇呼吸的方法,从每日1次逐渐到每日2-3次。时间也可延长至30分钟,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总结
机械通气治疗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疗效显著。并发症轻并能及时给予纠正,1例出现低血压。应用升压药后24小时血压回升正常值;3例出现应激性胃溃疡及时输用雷尼替丁3天后出血停止;1例气管粘膜损伤,病人拔管后仅有声嘶、吞咽困难,未做处理,自行缓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不良后果出现。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护理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疗效,因为成功的治疗与长期不懈的细致护理是分不开的。脱机后病人能正确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
篇6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UANG Ji-li,LU Ning,LIU Tao,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8):042-04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on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ild and restructuring,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results of blood gas analysis.The treatments were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mask fixation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arterial were checked in 0,0.5,1,24 hour in time of treatment.Result:In mild group: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0 hour and 0.5,1,24 hour in time of treatment in the heart rate,respiratory frequency,pH value(P
【Key word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ming New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1]。它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危及患者的生命,若不及时治疗和抢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甚至突然心跳骤停。那么及时地纠正缺氧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首要治疗措施。临床上常用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副作用、并发症多。而无创呼吸机通气(NIPPV)改善组织缺氧已被临床所证明有效,但应用较少,究其原因多样:不但与呼吸机的性能和舒适性有关,而且与临床的经验有关[2]。本研究致力于NIPPV治疗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观察各项参数,总结临床经验。为该类患者抢救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COPD急性期所致的呼吸衰竭病例47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55~101岁,平均年龄(81±12)岁。
1.2 入选标准 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制定的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3];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PaO2)50 mm Hg;患者能配合和接受NIPPV。
1.3 排除标准 拒绝接受NIPPV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血压);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感染性休克;气胸病史;气道内大量分泌物无力排痰者;面部有损伤者;无自主呼吸者。而3例患肺性脑病昏迷者因家属拒绝气管插管,同意NIPPV。
1.4 分组方法 根据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轻组(40 mm Hg≤PaO2
1.5 治疗方法 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等)、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都采用无创面罩固定正压通气。呼吸机采用Avea牌。通气模式为压力SIMV或PRVC,辅助通气压力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潮气量进行调节,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到患者能耐受的治疗水平(潮气量为300~500 mL),一般初始参数设为:PSV为10 cm H2O,逐渐增加至15~25 cm H2O,PEEP为0~2 cm H2O,逐渐增至4~5 cm H2O,通气时间3 h~10 d,待患者症状和血气分析改善后,逐渐降低通气压力和减少NIPPV使用时间,直至终止NIPPV。
1.6 监测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雅培300型血气分析仪)检查在无创通气治疗前,治疗0.5、1、24 h。计算氧合指数。
1.7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软件统计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轻组、重组在无创通气治疗前,治疗0.5、1、24 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氧合指数见表1、表2。重组中5例效果差,改气管插管。2例家属拒绝气管插管,2 d后死亡。轻组中HR、RR、pH治疗前与治疗0.5、1、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危重病,冬春季多发,若不及时抢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就引起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常规的治疗:吸氧、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以缓解临床症状。近10多年来,科技不断发展,呼吸机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正积极地推广应用[4-5]。近年研究表明,NIPPV对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救治具有肯定的疗效[6-8],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气管插管率,减少并发症[9],但对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研究仍存在分歧[10-11]。本研究根据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轻组和重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外,还予无创面罩固定正压通气。结果发现:轻组中治疗后HR、RR、pH、PaO2、PaCO2、氧合指数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重组中HR、RR、pH无变化;PaO2、PaCO2、氧合指数有改善。NIPPV的疗效与以下几点相关:正压通气提供有效的压力支持,降低了患者的呼吸消耗,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缓解了呼吸肌疲劳;增加了患者的肺泡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之比;适当的PEEP支撑气道,防止气道闭合和气体陷闭,对抗auto-PEEP,减低了气道阻力和增加肺的顺应性;还包括:年纪较轻,能够配合,疾病的危急性较低,应用NIPPV的人员较有经验,资源(监护条件)的可利用性[12]。有研究表明,当呼吸衰竭发展至一定程度,NIPPV疗效并不满意[13-14]。本次结果是否与重组观察例数不够有关,有待进一步考究。但临床实践中,有部分重组的患者应用NIPPV疗效确切,免于了插管的痛苦和预防了并发症。综上可见,对于COPD急性期合并轻度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应采用NIPPV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重度呼吸衰竭还应首选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保证疗效确切,以免耽误救治的最好时机。对于气管插管困难,及医疗条件所限,可临时予NIPPV,暂时改善缺氧,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这也是临床思路之一。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时还需要通过无创和有创通气配合使用。接受了有创通气的患者又可以通过无创通气辅助撤机,这种策略也逐渐成为临床应用的常规[15-16]。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0.
[2]朱蕾,钮善福,张淑平,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7):407-41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任雁宏,詹庆元.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1(1):1-3.
[5]杜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2):98-99.
[6] Antonelli M,Pennisi M A,Montini L.Clinical review: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clincal setting-experience from the past 10 years[J].Crit Care Med,2005,9(1):98-103.
[7]吴鹏.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2,9(36):73-74.
[8]刘洎,张会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2,9(18):147-148.
[9] Phua J,Kong K,Lee K H,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hypercapnic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vs.other conditions:effectiveness and predictors of failure[J].Intensive Care Med,2005,31(4):533-539.
[10] Levy M,Tanios M A,Nelson D,et al.Outcomes of pations with do-not-intubate order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ion[J].Crit Care Med,2004,32(10):2002-2007.
[11] Squadone E,Frigerio P,Fogliate C,et al.Noninvasive vs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OPD pation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eemed to require ventilatory assistance[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7):1303-1310.
[12]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3,610.
[13] Keenan S P,Powers C E,McCormack D G.Noni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ons with mild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a randomized trial[J].Respir Care,2005,50(15):610-616.
[14]赵立,鲁继斌,张淑芹,等.死腔负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0):30-35.
[15]陈荣昌.无创与有创通气联合应用-机械通气的新时代[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1):878-880.
篇7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29-01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急性加重期间临床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有效的手段,但对病人创伤大,治疗费用昂贵,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发生I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通气泵功能,从而缓解呼吸肌疲劳〖1〗,鼻、 面罩机械通气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迅速, 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工作在机械通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合理的教育与关怀措施是确保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2008 年 2 月至 2009年 5 月在我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发生I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 60 例患者,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60 例患者中, 男 38 例, 女 22 例, 年龄 56~85 岁, 平均 62.5 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60例,均伴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均示低氧血症( PaO250mmHg)。
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予抗感染、 解痉、 平喘、 纠正水、 电解质、 酸碱失衡、 支持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同时无创机械通气用Floton ST33, 经鼻、 面罩正压通气, 首先进行教育与心理关怀, 再选用合适头带固定, 鼻面罩连接呼吸机。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模式用 S/T IPAP 8~ 20cmH2O, 逐渐递增, VT 350~550ml, EPAP 6~16 cmH2O, 呼吸频率 16~20 次/min,氧流量 30%~60%。 其中使用鼻罩通气者 50 例, 面罩通气者 10 例, 鼻、 面罩交替使用者 8 例, 同时观察病情, 监测血氧饱和度。
3 结果
经治疗 40 例病情缓解, 20 例由于病情恶化而改为气管插管, 其中13例拔管后好转出院, 仅7例需行气管切开。
4 护理措施
4.1 治疗前的护理
4.1.1 疾病的基本状况介绍: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述无创通气治疗目的、 连接和拆除的方法, 使患者了解治疗的原因、 经过、 目的、 需如何与呼吸机配合; 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放松呼吸,持续使用面罩和较高通气,也有利于在咳嗽 吐痰或呕吐时, 患者能够迅速拆除连接, 提高安全性和依从性。
4.1.2 心理护理:病人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尤其是初次使用的病人,由于紧张、不适应等情况,影响病人与呼吸机的配合,不能达到较好的人机同步,
从而产生压迫感和憋闷感觉,误认为使用呼吸机说明自己病情危重, 表现焦虑、 恐惧, 让患者观察其他人成功应用情况, 指导患者在使用无创鼻面罩下机械通气时以腹式呼吸为主, 尽量保持闭口, 保证人机协调, 有助于消除恐惧。同时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帮助患者从精神上、 心理上放松, 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地配合治疗。
4.2 无创通气的护理
4.2.1 首先进行湿化加温, 再根据患者的颜面大小、 胖瘦、 是否张口呼吸等情况而选择鼻面罩。一般情况下张口呼吸患者应选择口鼻面罩; 较瘦者宜选择鼻罩通气。病人必须能保持闭口, 达到密闭、 舒适。适当设置好低压、 低潮气量报警, 出现低压报警时仔细检查各回路密闭情况, 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 绷紧固带, 使其与脸部紧贴而不漏气为准。
4.2.2 病情观察:开始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 4~6 小时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常规进行血压、 血氧饱和度监测, 严密观察人机配合情况, 听诊肺部呼吸音、 呼吸频率, 观察末梢循环、 血压、 心率是否稳定, 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4.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或平卧位, 保持头、 颈、 肩在同一轴线上, 使气道通畅。鼻面罩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极不方便, 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随时给予协助, 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作有效的咳嗽、 咳痰和深呼吸, 协助翻身、 拍背。每日给予沐舒坦、博利康尼等药物雾化吸入, 以利于解痉祛痰。 如发现患者无力咳痰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 需及时吸痰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4.3 治疗后的护理
4.3.1 营养支持:无创通气患者治疗期间, 食欲欠佳, 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 应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多饮水, 配合肠外营养, 静脉输入白蛋白, 增加机体抵抗力。
4.3.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应指导病人闭紧嘴, 用鼻呼吸, 减少吞咽动作, 病情允许时可取半坐卧位, 出现胃胀气后应及早行胃肠减压, 若已引起小肠胀气可行肛管排气等处理。 压迫性损伤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鼻梁上及两颧骨旁用纱布或海绵衬垫以减轻压迫, 已经溃破者可用软膏贴敷, 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定时换药, 防止鼻面罩继发感染。刺激性角膜炎是由于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 导致双眼球结膜充血干燥, 故要防止鼻面罩鼻梁根部漏气。
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导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无创机械通气既可以通过合适的正压通气帮助克服气道阻力, 减少呼吸功耗, 缓解呼吸肌疲劳,又可以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 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改善缺氧, 有利于心、 脑、 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改善〖3〗。 本文 20 例由于病情恶化而改为气管插管, 其中12 例拔管后好转出院, 仅 7 例需行气管切开。其原因可能是:①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差, 应用过多种抗生素, 容易出现肺部耐药菌株和二重叠感染。②无创机械通气, 不利于自主咳痰、 排痰。 ③基础疾病较多, 如糖尿病、 冠心病、 重度营养不良等, 使疾病难以控制, 多脏器功能不全易于发生。上机前的心理护理和上机期间的心理支持, 能够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充分讲解上机的必要性,上机期间的密切观察是无创通气成功的保证。做好临床观察能及时发现无创呼吸机参数是否设置合理,及时作出相应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氧供,同时又不至于发生二氧化碳潴留〖4〗。因此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 必须熟练掌握呼吸机和面罩的连接方法、 加强气道管理、 避免漏气、注意患者的舒适性、 使患者乐意接受。 严密监测各项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 确保有效通气并迅速改善症状和低氧血症, 提高疗效。有益于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 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作用, 从而为 COPD的综合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治疗中突显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王辰,张洪玉.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 2000,39 (6): 369
[2] 钮善福, 朱蕾, 蔡映云,等.通气技术对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8;25(2):127
篇8
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IPPV),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再插管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且用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呼吸支持与气道管理是治疗关键措施。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经典方法,但该方法是有创伤性,并发症多,极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从而造成病情反复,上机时间延长和撤机困难,甚至治疗失败。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们采用王辰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的理论及方法[1],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上机患者进行了序贯性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院呼吸衰竭34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治指南[2]且符合气管插管和IPPV治疗指征。所有患者胸片均显示有支气管-肺部感染表现,并至少合并有下列一项指标:痰量增加,痰色变黄或呈脓性,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80%;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严重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运动;(2)呼吸频率>35次/分;(3)低氧血症(PaO2
1.2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 window)[3]临床表现为痰量减少,黏度变稀,痰色变白、体温下降,白细胞计数降低、胸片上支气管-肺部感染影消退,这一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的阶段即称为“肺部感染控制窗”。
1.3病例排除标准:合并进行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左心衰竭、;上消化道穿孔、梗阻、大出血或近期有消化道手术;除肺性脑病外的其他中枢神经性疾病;颜面部损伤或畸形者。
1.4方法:所有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抗炎、祛痰、引流气道分泌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的基础上,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接受IPPV治疗。呼吸机采用PB840或PB760有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A/C)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SIMV+PSV),并常规加外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3~5cmH2O。根据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态、血气分析和耐受情况,逐步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或者吸气压力(Pi),呼吸频率(f),支持压力(Ps)水平等。序贯组(治疗组)在肺部感染治疗窗(PIC)出现后,病人神志清楚,肌力较好,咳痰有力时,拔出气管插管,改用NIPPV(无创正压通气)。无创通气采用RESMED呼吸机(澳大利亚瑞斯迈公司生产),参数为S/T模式(自主/时间),吸气压力(IPAP)为10~22cmH2O,呼气压力(EPAP)为4~8cmH2O,背景频率(f)为10~16次/分,使其呼吸频率90%,PaCO2 45~60cmHg。随着病情好转,逐步缩短NPPV时间,降低吸气压力(IPPV)至8cmH2O,待病人自主呼吸稳定3~5天后撤离NPPV。而对照组在PIC出现后,仍继续予以IPPV,逐渐降低支持频率,支持压力(Ps)至6~8cmH2O,稳定达4小时后,在充分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后停机拔管。两组患者在撤机后48小时内出现以下情况则为撤机失败,需要再插管予以机械通气: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伴喘鸣,R>35次/分,PH20mmH2O,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道分泌物增多且清除困难。
1.5观察指标:序贯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前,序贯组拔管改用NPPV 2小时,24小时后,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接受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数,院内死亡率。
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序贯组和对照组出窗时间分别为(5.1±1.6)天和(4.9±1.7)天,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出窗时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命体征(心率,呼吸和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2.序贯组IPPV时间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住院的最重要的原因。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这类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改善通气和氧合,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动态肺过度充气(DPH)及其不利影响;建立人工气道利于痰液引流,在降低呼吸功的同时为控制感染创造条件。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包括支气管-肺部感染,肺栓塞,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左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等,其中支气管-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两方面因素有关。而早期的有创机械通气多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缓解呼吸肌疲劳,并加强痰液引流。其中人工气道的建立保证气体回路的密闭、保障气道湿化并能够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维持气道的通畅。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使患者耐受性差,而且由于带有气管内导管,可使细菌沿气管-支气管树移行,气囊上滞留物下流,以及气管内吸痰等操作的污染,呼吸机管路的污染,易引起VAP的发生,造成病情反复,撤机困难。据王辰等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理论[4],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以PIC为切换点把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利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肺部感染和改善通气功能不全。这种通气方式可以较好的引流分泌物,改善通气,降低呼吸功,迅速的控制感染;第二步:在PIC出现后,意味着肺部感染已经基本控制,气道分泌物的引流的问题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但由于气道阻塞状态和呼吸肌疲劳仍然存在,自主通气功能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只要采取能够支持患者通气的措施即可稳定并进一步改善病情。这种判断使我们能够在出现PIC时及时拔出气管内导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NIPPV)来辅助通气,继续帮助患者解决呼吸肌疲劳和通气不良的问题。这种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有效的避免了两种通气方式的缺点,使VAP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缩短有创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总死亡率,降低了总住院费用,提高了抢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12-216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篇9
关键词:无创机械;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5例慢性肺心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烦燥、视力下降、神智恍惚、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安排患者进行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后,确诊本组的65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本组65例患者当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为(64.5±3.5)岁。使用随机数表将本组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2),据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本组的65例慢性肺心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均予以患者服用支气管扩张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抗感染,止咳化痰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等常规治疗[2]。针对治疗组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进行联合治疗。均选用采用伟康公司生产的Syncrony 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呼吸机的模式调整到S/T模式下,数值从8~10 cmH2O开始,逐步提高到12~24 cmH2O,使患者耐受并无不适;呼气压调至2~5 cmH2O;氧流量5~10 L/min[3]。选择患者比较温暖的手指,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以便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本次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取χ2、t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据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据统计,治疗组对本次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肺血管病变或胸部疾患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呼吸、心脏功能衰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4]。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起辅助呼吸功能,从而减轻呼吸肌的疲劳。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治疗组的33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以及对本次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肖冠群,李国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22):467-468
[2]叶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2012年河南省呼吸危重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12,372-373
篇10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肝素;ⅱ型呼吸衰竭;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的特征是患者的气流受到一定限制,受限制之后其气流的可逆性是不完全的,且病发的进度很快,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后续引发患者心律失常,导致了肺性脑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危害生命。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提高了其死亡率。其常常并发的呼吸衰竭类型为ⅱ型。本研究对发生该类疾病的86例患者采用肝素以及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方式,研究其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的86例经过确诊为copd以及并发ⅱ型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有21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从47岁到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岁,病程平均为17年;而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1岁,病程平均为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抗生素药物、祛痰以及扩张支气管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肝素以及纳洛酮这两种药物进行静脉滴注。首先将五十毫克的低分子肝素和二百五十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在一起,进行静脉滴注,每一天滴注一次,一个疗程为半个月。采用静脉推注给纳洛酮,首次0.5毫克,后续的量逐渐增加到1.5毫克,将其和二百五十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推注。
1.3 评价标准 将疗效判定分为3各方面,如下:无效: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恶化,采用气管插管方法,有的患者的消化道出现出血现象。患者有效:临床症状已经消失,肺部体征都明显好转。显效:患者的各项特征都完全消失,其神志恢复清醒,呼吸顺畅,气促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心跳以及呼吸的频率都得到改善。其中评价低氧血症的指标pa02在显效和有效中均在六十毫米汞及以上,但是在无效评价中,则低于该量。而pac02在显效时,其为五十五毫米汞以下,有效时则为五十六至五十九之间,无效时期值在六十以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作为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肝素以及纳洛酮的治疗,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气喘消失、啰音消失等)以及住院等的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显著(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没有发生显著改变(p>0.05)。两组患者中都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43)19(44.2%)22(51.2%)2(4.6%)95.4%
对照组(n=43)8(18.6%)20(46.5%)15(34.9%)65.1%
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血气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血气结果比较
组别phpaco2(千帕)pao2(千帕)sao2(%)
治疗组(n=43)
治疗之前7.12±0.035.8±1.19.5±1.859.5
10.4
治疗之后7.47±0.0312.2±1.77.1±1.389.2±11.4
对照组(n=43)
治疗之前7.12±0.025.9±1.39.4±1.758.4±12.1
治疗之后7.25±0.0110.0±2.19.3±1.277.5±12.4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的时间、症状缓解的时间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的时间比对
组别症状缓解时间(小时)住院的时间(天)
治疗组(n=43)12.4±1.615.9±2.4
观察组(n=43)32.4±7.719.9±2.2
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没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copd疾病发生的时候,患者体内会因为慢性缺氧而产生很多的继发性红细胞,这些红细胞会提高血液的黏稠度,另外,由于血细胞的比容高于正常比容,增加了血流的阻力,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另外,患病者因为激活其中一些凝血酶原的时间变短了,所以红细胞的压积以及其他的指标都会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比例。患者呼吸衰竭的逐渐加重,会加快这些指标的变化速度,患者很容易出现肺血栓栓塞。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由于病程都在十年以上,因此虽然经过一定的治疗,其症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其疗效不佳,生活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经常会伴随着呼吸衰竭的现象,其中ⅱ型呼吸衰竭的表现一般是低氧血症严重,且潴留较多的二氧化碳,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阻力,呼吸动力不平衡。如果是轻度缺氧的患者,由于其脑中的血容量会增加,因此其脑部的供氧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如果是重度缺氧的患者,会形成脑细胞水肿,在这种情况下,其血管的通透性大大提高,会增加脑间质水肿的危险,同时,也会由于颅内压的上升而加重了症状,这样下去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随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肝素是一种葡聚糖片段,是从普通的肝素中提取出来的,其主要组成结构是硫酸氨基。这种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血栓作用,且不会对纤溶系统以及抗凝血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使用时,很小的计量就有利于避免血小板的凝集,从而大大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肝素能够对支气管痉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血管舒张,能降低痰液的稠度。另外,肝素由于具有消除炎症和过敏症状的功能,因此有利于控制气管发生炎症,且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功能的提高,改善了肺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状况,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有很大作用。
纳洛酮具有和吗啡相似的结构,其实际上是羟吗啡醇衍生出来的一种物质,具有拮抗患者身体内部阿片受体的作用,其可以将β-内啡肽阻断,有利于转变患者受抑制的大脑功能,能够提高脑部的血流量,改善脑部缺氧症状,从而大大降低患者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另外,纳洛酮还能够控制自由基对体内造成的损伤,从而有利于对细胞结构的保护,患者很快能够恢复自主呼吸,改善高碳酸血症。研究证明,纳洛酮对人体并没有副反应作用,在给患者注射十二毫克的纳洛酮之后,一般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而当量增加一倍时,患者只会出现很轻微的犯困现象。
本研究表明,对于发生copd以及并发ⅱ型的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肝素以及纳洛酮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文,陈再蓉.低分子肝索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32例[j].新疆医学,2008,38:34-6.
[2] 杨向东,曹振芳,李华.肝素与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7,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