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项目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6 07:4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项目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项目申请书

篇1

第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一、基本要求及项目类型

(一)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必须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2005〕60号)的规定和《20__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的支持范围。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2.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一般加工项目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3.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4.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企业的项目。

5.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的项目。

6.对社会或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7.《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项目。

8.未经省级创新基金立项的项目。

9.承担过创新基金的企业,具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

(1)立项项目还在执行,没有验收;

(2)立项项目验收基本合格或验收结题,时间未超过一年;

(3)立项项目验收不合格,时间未超过三年;

(4)立项项目终止。

(三)项目类型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1.创新项目

(1)无偿资助的创新项目

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5000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⑤申报的项目,目前尚未形成销售规模;

⑥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在项目计划新增投资中,企业必须有与申报地方资金、创新基金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申报资助数额应不大于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应按满两年进行测算(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一类新药项目的执行期可以适当放宽至三年,药品项目完成时可以没有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但必须有明确的、可以考核的目标,如:受理通知书、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等,详见《项目指南》生物、医药领域相关要求。

(2)贷款贴息的创新项目

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银行已经给予贷款的项目。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工商注册成立时间须超过36个月,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8000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8000万元;

⑤项目计划新增投资额一般在3000万元以下>,!

篇2

因为,另类思维、天马行空式的思维往往是科研的突破口。但在国内,该类思维往往不被专家、权威们认可,在函评时会被“某些不靠谱的匿名专家”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打入冷宫。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现有的知识。”因此,基金项目评审应对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想法、假说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创新性强的项目不被扼杀在摇篮中,才能使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

那么,对另类思维的项目申请如何评审呢?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本人建议:

首先,推荐单位先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会评,申请人在会上进行答辩,以鉴别其申请是否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是否违背基本的科学原理(如能量守恒定律,造永动机的想法纯属异想天开),其提出的想法或假说是否得到了初步的试验或观测数据验证,是否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技术应用前景。

其次,对推荐单位通过的申请项目提交基金委进行形式审查。

再次,审查通过后,由基金委组织大同行与小同行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会评,给申请者与高层专家们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申请是否能通过,则主要取决于申请书的创新性和申请人的说服能力。

有人说,专家不公正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就我所知道的情况看,对真正有创新的项目,大部分专家还是支持的:

首先,函评时专家是匿名的,确实有些专家写评审意见不负责任;而会评专家提问题时,则较为认真,以免“掉价”。面对面交流会给申请者一个展示项目创新性与说服专家的机会。

其次,现在有些人抱怨,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但因为函评专家不理解,因此屡战屡败。若我的建议基金委能采纳,也给了他们一次展现自己想法的机会。

篇3

第一条为加强*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水平,参照国家、广东省及*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在对《*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穗卫科〔*〕25号)和《*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穗卫中〔*〕2号)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选题必须紧密联系公共卫生、临床医疗和中医药实践。项目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重点支持实用性强,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解决我市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研究项目。鼓励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第三条*市卫生局根据*地区重大健康问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与变化,适时公布项目指南和年度立项项目数量。

第四条项目设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引导项目、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项目以及配套资助项目。

一、重大项目。由市卫生局根据本地区阶段性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项目。针对严重危害*地区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面向*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带动*地区医疗卫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预防、诊疗、保健和康复、中医药等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不确定年度项目数量(可空缺)。每项资助30-50万元。

二、重点项目。资助对象是*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和专项,*地区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可参与联合申报。鼓励在本地区有一定优势的专科在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提高专科建设水平,提升专科发展地位。研究周期为2-3年。重点专科项目每项资助30—50万元,重点专项项目每项资助15—25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项目每项资助5—10万元。

三、一般引导项目。资助*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医药学以及相关领域追踪学科前沿,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研究周期为2年。每年资助300项,其中中医药项目100项,每项资助1万元。该项目同时设立部分立项非资助项目。

四、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项目

为促进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设立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项目。申报条件和具体要求按照省人事厅和卫生厅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配套资助项目。为鼓励局属各单位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促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对获得国家、省部级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立项的项目,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资助。

第五条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增加卫生科技投入,各区(县级市)卫生局每年用于发展卫生科技工作的经费不低于卫生事业经费的1%,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用于科技发展的经费不低于年度业务收入的2—3%。把不断增加卫生科技的投入作为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及考核其主要领导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项目申请

第六条项目申请应按指定的时间申报,原则上在非指定时间不受理申报。

第七条项目申请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请项目必须符合*卫生局当年的申报指南确定的研究领域。

二、项目牵头单位必须在项目所属专业领域内具有较扎实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条件。

三、项目负责人应是申报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修养、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重大项目负责人应有正高级技术职称。重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一般引导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原则上不受理已有2项以上(含2项)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申报。

四、项目研究组成员年龄、知识结构、职能分工合理。

五、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六、立题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先进、科学、可行。

七、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

八、项目预算编制规范合理。

九、预期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明确。

十、原则上不受理已经获得国家和省、市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立项资助项目的申请。

第八条项目申请应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

(一)申报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引导项目,需填报《*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申报(任务)书》或者《*市卫生局中医科研课题申请书》。

(二)申报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项目,需填报《*市县级市及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项目申报(任务)书》。

(三)申请配套资助项目需提交《*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经费配套资助申请书》。

二、项目辅助资料。

(一)科技查新报告。

(二)使用实验动物的,需提交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

(三)申报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须同时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

(四)多个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技术合作方式、产权归属、投入比例、收益分配等。

(五)申报单位须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承诺函。

(六)其它相关资料。

第九条申请材料须经项目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并在审核意见中注明该项目负责人的在研项目数量和该项目是否已经获得国家、省和市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立项,在指定项目受理时间内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和非主管单位的直接申报。

第三章项目评审

第十条市卫生局委托*市卫生技术鉴定和评估中心组织评审工作。

第十一条评审专家从*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抽取。

评审专家接受聘请前须签署《专家承诺函》,评审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地对项目做出评价或提出意见;

二、坚持保密原则,妥善保存相关材料,不复制、不扩散相关内容;

三、坚持回避原则,若发现与评审项目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关系时,立即主动向评审工作的组织机构申明并回避;

四、坚持廉洁原则,不得擅自与申报单位及相关人员接触,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申报人以及相关人员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宴请或其他好处。

第十二条市卫生局对专家评审组意见进行审定并批准项目立项。立项项目由*市卫生局以文件形式下发。

第十三条*市卫生局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市卫生局在项目申报书签署“同意立项”并加具公章,即视为任务书,返回主管

部门(或申请单位)和项目申请人各一份。

第十五条项目所在法人单位必须建立专项技术档案资料。受资助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按照项目特点对立项项目严格管理,包括计划实施、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等,并按照申请书的各项指标及进度执行。

第十六条各类研究项目实行“项目排名第一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负责全权管理项目及其课题组,并承担相关的责任义务;制定课题计划和预算;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自;负责提交年度和终期技术报告和财务报告,并接受评估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如遇特殊情况需变更申请书内容、延长研究周期、中止研究或撤销项目时,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每年均需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并于每年7月31日前报市卫生局。

第十九条市卫生局将根据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督促检查。

第二十条对立项后半年内不开展研究工作、或者执行情况不好、考核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研究项目,撤消立项,并对项目承担单位和/或项目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

第五章项目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项目研究经费按立项资助额划拨有关单位。同时项目所在法人单位必须按1:1给予配套经费。项目所在法人单位不按要求匹配经费的,2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的科研项目申请。

第二十二条实行项目预算制。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项目实施过程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在项目申请时制定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修改,如确需修改,须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负责人提出的意见组织专家评估,报*市卫生局批准后方可执行新的预算方案。

第二十三条科研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在财务制度范围内,给予项目负责人科研经费支配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挪用、克扣、截留。

第二十四条科研经费主要用于以下开支:

一、研究经费,是指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包括:

(一)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养殖、种植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二)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和修理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和加工费等。此费用只能在项目所在法人单位配套经费中开支,且不能超过配套经费的40%。

(三)科研协作费:外单位协作承担项目部分研究实验工作的费用。

(四)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费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学术刊物订阅费,研究成果评审鉴定费、科研咨询费、交通费等,但不包括国际合作交流费。

二、劳务费,是指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外聘相关研究人员的劳务费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市卫生局资助经费的10%。一般引导项目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市卫生局资助经费的15%。

第二十五条区(县级市)卫生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研经费专项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核算管理;项目负责人要在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下,按计划自主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

第二十六条项目资助经费应纳入项目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资助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所在法人单位。项目资产的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上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所在法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八条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必须包括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研究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项目所在法人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账目,根据批准的资助项目经费预算,如实编报资助项目经费结算,由项目所在法人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随结题报告一并报市卫生局。

第二十九条项目完成后的结余经费可用于受资助项目负责人的其他科研资助项目的研究。如无其他科研资助项目,可用于其他研究工作。中止、撤销、未完成研究的项目,结余经费由市卫生局收回。

第三十条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所在的法人单位应对项目经费进行研究期末审计或专项审计。

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合作单位及分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各级相关财经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被截留、挪用、挤占及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的情况,市卫生局对违规单位和/或违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六章项目结题验收

第三十二条项目负责人在进行科研工作总结、专著、成果鉴定、成果申报时须注明“*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及项目编号”,否则不作为该项目的结题或鉴定的有效资料。

第三十三条项目研究结束后,须填报结题报告书,于每年7月31日前报市卫生局。

篇4

关键词:科技业务;综合档案;信息化

1 科技业务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业务综合档案是科技服务部门为开展科技业务工作而建立的,目的是实现科技业务从网上申报、推荐、审批立项、合同签订、项目管理及验收、资料归档等全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并与上级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提升业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科技业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科技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科技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处理能力,还极大地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

2 科技业务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要求

信息化管理主要目标要求是达到覆盖整个科技项目档案的管理业务流程,并提供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和业务交互的接口,主要体现以下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两方面:

2.1 功能指标

1、项目申请管理:项目申请填写,提交项目申请,管理项目申请,个性化项目申请查询/统计。

2、项目评审:项目申请内部初评,项目申请初筛与,专家网上评审,线下评审意见代录,评审数据查询/统计。

3、在研项目管理:内部项目批准,个性化项目查询/统计,项目跟踪管理,项目网志。

4、经费管理:管理项目经费,经费查询,经费划拨。

5、系统管理:申报企业信息管理,推荐单位管理,人员职能与权限管理,专家库管理,信息,通知与信息订阅,数据备份/恢复。

6、监察管理:监察数据发送流程,实现与市监察系统数据实时对接。

7、 采用MVC 开发模式,基于组件开发技术。

8、支持“用户名+密码”和数字证书两种系统登陆方式,支持数据加密传输。

9、实现与短信息和邮件平台无缝集成。

10、支持可扩展、可定制架构,支持表单定制、流程定制、报表定制,开发配置工具,实现各类系统可配置。

2.2 性能指标

1、负载能力:典型使用模式下,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1,000;

用户响应时间:除项目申请初筛与、各查询/统计/报表生成相关页面外,在典型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下,各页面平均用户响应时间≤3s,最大不超过5s;

2、申请书数据抽取:在典型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下,处理吞吐量≥2,000 份/每天。

3、 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时间(间断运行方式)≥3 个月

平均无故障时间(24*7 方式运行)≥1 个月

3 科技业务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一)针对科技业务管理的流程及规范作调整,增加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专利相关业务申报等流程,以及实现省市申报单位和人员信息的数据共享,进行基础平台用户管理子系统、专家子系统等的升级改造。

(二)按照科技项目档案管理要求,针对申报书、合同书、验收书、变更书等表格和材料格式进行再配置修改,开发科技业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未纳入的科技创新项目等申报表格。

(三)依据科技管理的需求改进处理流程。

(四)根据部门需求完善科技项目统计和分析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

(五)改进科技管理基础平台以适应针对科技业务事项的单级和多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协同处理,建立适合的状态通信机制,实现可配置的业务流转控制。

(六)建立相应用户控制机制和程序实现用户的数据共享。

(七)开发监察数据交换软件,根据实际修改监察数据发送流程,实现业务监察的实时性。

4 科技业务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社会效益

(一)提高科技业务综合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用查找、浏览、筛选命令显示出所需项目档案信息,利用档案库数据自行生成各类报表,节省大量手工操作填表时间。

(二)提高科技项目档案的利用率,进行档案的查询,可以按业务类型、业务名称、申报专题、技术领域、推荐单位、年度等任意条件查询相关科技项目档案;科技项目基本情况的统计和查询,档案输出,可以输出单个档案、全体档案、各类档案名册等。省去了调卷、阅卷、摘抄材料等工序,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三)延长科技项目档案材料的寿命。以计算机查询为主,从而使原始档案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因重复调档、阅档、摘抄等工作所造成档案的磨损,有效地延长了科技项目档案的寿命。

篇5

1.1资料来源

主要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查新咨询部科技查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次要资料为纸质存档文件,包括2007~2012年的中医药类查新咨询委托单、查新课题申请书、查新报告书。

1.2方法

将2007~2012年中医药类查新项目的各项数据输入MicrosoftExcel,并对不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查新系统查新数量、查新范围及查新性质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2007~2012年查新项目数量分析

无论是中医药类查新还是查新中心总查新量均逐年增加,但中医药总体构成比例相对比较稳定,在1057%左右浮动。

2.2同期论文产出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来查新中心进行查新的项目,多来自于卫生厅、科技厅、中药局以及地市级局级单位课题,仅少部分为院级课题,而其中中医药部分的查新多源于中药局课题。因此,上述相关单位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查新量。而职称评审、成果奖励则是促进因素。

2.3学科分类统计分析

本查新中心采用的学科分类标准是1992版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并对该标准进行了简化,基于实际操作对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分类概括地分为三类,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和中药学,而国家标准中大类还包括了民族医学及其他两类。但由于各查新技术人员观点不同,中医和中药的分类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如很有可能将验方、自拟方等纳入中药类。从表3大致来看,中西医结合医学所占比例最大,这符合当前医学发展模式,它包括了中医联合西医的治疗研究和中医应用的机制研究,体现了综合疗法的价值,肯定了医学学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科学观;同时数据显示,近几年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查新量有逐年递增趋势,间接地反映了该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类查新项目随着中医药大类查新数量的递增而有所增加,也间接地说明,在发展中医药强省的广东地区,中医药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成绩,肯定了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相对于其他两类,中药类查新比较稳定,而2012年数量更是有所下降,是否提示我省中药研发发面是否有所欠缺值得进一步分析。

2.4查新范围分析

查新范围包括国内外和国内查新两类。表4显示,近几年国内外查新项目数量逐年下降,平均比例为4298%,这与甘肃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等查新单位公布的数据接近(442%)[4],个人认为,引起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包括:①业务发展相关问题,近几年查新量递增,任务加重,减少了国内外查新业务;②查新委托人(项目负责人)技术水平、知识水平;③医护人员获得文献的能力增强,毕竟查新不等同于文献服务。相比之下,中医药国内外查新数量更少(434%),但并不是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有着关联。

2.5查新性质及用途分析

查新中心为方便管理,将查新性质分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和引文分析,并没有进一步划分为专利申请、申报奖励等。引文分析常伴随成果鉴定,基于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的查新统计见表5。医学大类中立项均比例为8457%,远低于中医药类科研立项查新(9023%),提示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有待重视。

3思考与建议

从上述统计及结果分析来看,我省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呈可持续稳定发展趋势。但相对全国水平而言,仍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在查新工作中发现不少科研选题来自他人已发表文献,事实上用别人的框框来设计自己的课题,是很少能有创意的,并存在一定量的重复研究,表现尤为突出就是临床应用研究。部分课题的创新点只停留在中药组方的配伍,或者观察指标的叠加上,其余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均与别人雷同,挖掘不出其它更有意义的创新点。但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自拟方、经方验方已得到同行认可,使之形成了产业化的中药制剂。中医药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协作。

3.1查新单位

中医药科技查新对减少中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国内外有关课题的最新资料,及时修正课题的不足之处。从查新范围来看,查新单位应加强查新项目的国内外查新,同时注重查新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以满足查新业务需求。查新单位除了查新咨询业务外,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献服务又是另外一大业务,而我省也正在筹建医学数字图书馆来满足这种需求。

3.2科研管理单位

统计结果表明成果查新课题远远低于立项查新课题的比例(9∶1),这可能与委托项目的科研周期和每年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政策有关。由于除申报奖项的课题要求鉴定查新外,其它课题完成后一般只需提供结题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强立项课题全程的科学管理,对课题中标单位早出、多出成果一定能起促进作用。我省中医药最近几年论文产出(2172%)稍低于全国总水平(2243%),也提示了研管理部门督促管理的重要性。医学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中医药学科技项。

3.3科研工作者

每个科研工作者的查新目的不一,获得信息的能力也不同。建议科研工作者有良好的查新动机,认真对待申报课题;在选题前应进行文献检索,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将科学信息与研究结合起来,掌握与自己所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率[5]。对于基层医务人员,文献检索知识相对贫乏,搜索引擎和相关数据库是其最佳选择。在研究发面,应注重创新,比如药物研发。创新则涉及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加入WTO初期,不少中医中药类产权被他国抢注,值得深思。

3.4不足之处

篇6

第二条研发中心是企业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科研开发实体或组织。

第三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组建研发中心旨在强化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形成和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技术支撑和优化运行机制。

第四条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为企业开发、组织攻关适销对路的技术产品;应用先进技术对企业的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对企业引进的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二)组织和运用国内外的技术及智力资源,开展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同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三)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创造一流的工作条件,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培训企业、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委托的相关研究开发、试验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第五条研发中心的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制,成熟一个、论证一个、认定一个。对企业已建立的研发机构,符合本办法所述认定条件的可直接申请认定;对未达到认定条件的,先组建,后认定。

(一)认定条件:

1、企业为注册成立3年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或其它有行(产)业代表性的企业;

2、有固定的研发场所,有必要的检测、测试和分析设备;

3、有能够承担研发中心任务的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每年至少研发1-2种新产品或新项目;

4、有充足的经费来源,研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比例3%以上。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年度预算,研发中心财务实行单独核算;

5、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能有效地开展研发工作。

(二)认定程序:

1、符合中心认定条件的,由企业填写《*市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申请书》(附后)及相关材料,报送*市科技局申请认定。

2、*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论证,综合评选后,按照认定条件的要求审批。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研发中心发展

(一)批准认定后,授予“*市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称号;

(二)从市级科技经费中安排研发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对认定的研发中心给予一定额度资金资助。企业必须匹配两倍以上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

(三)拨付给企业研发中心的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用于项目研发、专用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培养及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平台建设;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相同条件下,对研发中心在科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于条件较好、成绩突出的研发中心,推荐申报纳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序列。

第七条*市科技局对认定的研发中心于次年8月份进行复审,审核内容为研发中心经认定后为企业完成项目的情况与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效果。通过审核的研发中心,继续予以扶持;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研发中心,将停止支持。连续两年未通过审核的,将追回或停止资助,并撤消其“*市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资格。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专利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是21世纪人才的标志,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进步,创新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主旨和核心。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很多种,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专利被学术界认为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一项强有力的指标,[1]通过实施专利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想象力,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增强探索进取的能力。我国从2008年开始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2010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2011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些关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推广与实施,标志着国家对专利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事业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展大学生的专利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专利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专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专利知识的了解情况,课题组成员在省内对五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5份,回收问卷803份,有效问卷801份。从对学生的专利相关知识的调研中发现,目前高校对专利相关知识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学生接受专利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专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入。在“是否了解专利文献”的选项中,有52%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在“是否检索中国专利和国外专利的网站”选项中,高达61%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调查中18%的学生是了解专利申请的流程,有45%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专利申请的流程。在“是否了解如何撰写专利申请书”选项中,有67%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如何撰写专利申请书。可见,目前的大学生专利知识总体比较缺乏,利用专利文献的意识比较薄弱,很少利用专利文献的查阅进行科学研究,有些学生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不清楚是否适合申请专利,对于专利如何撰写、如何申请也不太清楚。

(二)高校开设的相关专利教育的课程比较缺乏

从问卷调研看,从我们调查的5所高校中,没有开设专利教育的必修课程,其中有两所高校开设了专利知识相关的选修课程“创造力开发”“专利申请与写作”等课程。大部分高校开设了专利相关知识比如“专利的历史与现状”“专利的写作指导”“创新思维的开发”“专利文献的查阅及利用”等讲座,没有形成系统的专利教育的体系,仅靠选修课、讲座,无法对学生的专利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全面的专利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的专利知识比较匮乏的原因之一。

(三)专利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专利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专利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从调研结果来看,有68%的学生觉得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承担专利指导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专利创新素养。目前高校的教师有的自身的专利知识缺乏,疲于应付学校的各类教学业绩考核,没有能力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的专利创作。有些有经验的教师有能力指导,但是相对于指导学生专利创作的考核业绩远远低于科研任务或是教学任务的业绩。

二、开展大学生专利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人所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信息来源广、创新欲望强,潜藏着发明创造的巨大能量,在有效的教育引导下,学生的创新性和闪光点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激发。开展专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从而获取最新的创新成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比起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高科技企业亟需有专利知识背景的人才,根据中华英才网于2011年2月对关键词”专利“进行搜寻,一共有1500多条相关的招聘信息,可见社会对专利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不少跨国公司觉得值得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勇于创新和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他们不录用中国大学生的最主要原因。[2]对大学生开展专利创新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掌握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水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乐于创造的习惯,提升学生整体的就业竞争力。

(三)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本,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已经已经成为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专利文献中可以找到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创新成果,了解专利信息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3]专利信息是一个数量巨大、内容广泛的信息源,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可以进行专利文献的查阅和分析,专利文献详细、系统的描述相关的技术特征,通过专利文献可以掌握该领域的前沿发展状况,避免重复研究,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当今世界在创新中发展,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开展大学生专利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

三、开展大学生专利教育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专利创新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在专利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需要充分激发学生从事专利创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利意识。一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专利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4]二是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个人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的效率可以提高65%—93%,相互交流能产生激励彼此的力量。高校科技类社团的日常活动可作为宣传专利的重要载体,定期开展校园专利写作大赛、举办专利知识宣传月等,组织专家开展专利知识和政策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根据年级和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低年级以专利知识普及和专利文献查阅等基础知识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专利申请的相关案例的讲解,专利申请书的写作等。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师课题、科研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研究过程中开展专利创作。三是积极发挥榜样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际工作共总结、发现典型,大力培养榜样学生,将榜样学生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专利创新教育中。同时,需要让学生不断的在实践中体验、感受专利教育的魅力。从接近生活的小发明、小创作入手,逐渐发展到以课外科技中技术型成果为主进行专利创作,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的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专利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

构建一支高效的专利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大学生专利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高校聚集着大量多学科、高层次的人才,既懂行业的发展又懂专利的相关知识。高校一方面可以在本校内部选聘专利教育技能强、创新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为基础师资,另外也可以培养一批有专利基础知识、愿意奉献的学工辅导员成为专利教育的师资,有的辅导员担任了一些科技类社团的指导教师,承担了一些创造力培育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比较多,大部分的创新想法就是在平常的交流中产生的,学生有创新想法可以及时和辅导员进行交流进行专利的创作。高校还可以从校外的专利机构聘请专业人士当做兼职师资,也可以选派高校内部教师去专利机构挂职,提高整个专利教育工作队伍的实战水平。

(三)建立专利教育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进行专利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对于第一课堂,高校要建立专利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设“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专利申请实务”“专利发明方法”等相关的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专利知识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撰写针对某领域或产品的专利综述,了解该领域的科技前沿,为创新教育打下基础。在课程中引入专利案例的教学,向学生阐述发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针对第二课堂,高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专利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利用各类实验室、校企合作单位,校内外各类竞赛平台,给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大学生的专利创作意愿。与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相比,启发式和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专利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小组讨论、专利案例分析、网络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时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想法转化为专利发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探究体验,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

(四)建立专利教育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专利教育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投身到专利创作中。在教师层面,可以在科研成果认定、工作量统计中对专利指导的业绩给予认可和奖励,在教师职称评审、评奖评优时,将有指导学生专利创作的人员列入优先考虑的范畴。在学生层面,对于学生申请专利的可以给予在一定范围内的的学分互认,并在学期的综合量化测评中给与一定的加分,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中给于优先考虑。通过积极的激励,有助于促进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的专利创作,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专利知识、不再对专利创作有畏惧感,平时将各种创新的灵感积极地进行专利创作,促进高校整体的专利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余碧涛,徐国祥,李福燊.从中国专利申请现状看中国的知识产权教育[J].科协论坛,2012,(2).

[2]徐颖云.专利申请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武莉娜.高校PPMS(科技项目专利管理)的制度创新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 项目管理

一、科技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诚然在电力企业中,科技进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谁拥有更先进的科技,谁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愈加重视科技项目,企业纷纷争先恐后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从而达到提升能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目的。

其次,科技项目创新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节能减排、促进电力工业发展,还能支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技术政策,解决大型电力企业所关注的工业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和技术难题。

二、科技项目管理的措施

下文主要从立项审批阶段、实施试验阶段、验收成果阶段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一)立项审批阶段

此阶段是科技项目管理的关键。目前,电力企业科技项目采用专家群体评审模式。

首先,项目经理在填写科技项目申请书时,应已做好充分准备和调研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工作内容、实施方案、成果形式、进度安排、人员配置、项目经费等做好初步的统筹规划。估算整个项目所需要花费的周期;合理的制订项目完成计划,阶段性分解项目完成内容。在科技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杜绝粗放型的成本估算,做好预先控制,仔细做好项目概算,规避成本费用风险。

其次,要上报给上级科技项目主管部门,通过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的立项初审的项目,列入年度科技项目计划之后再有序进行。

再次,需要聘请电力行业专家对项目工作大纲、合同进行评审,就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技术难点、预期成果、项目实施条件、经费预算及等主要方面展开讨论并做出评价和结论,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修改项目计划。

(二)实施试验阶段

科技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技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技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科技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采取各种保障和防范措施,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此阶段是科技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

首先,项目合同签订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签订的合同和审定的项目工作大纲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和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一定要对项目执行情况做好记录,如季度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等。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适当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分析,建立科学的经费管理体系,及时统计和分析费用发生情况,对照项目进度,纠正进度与费用的偏差,防止超预算的情况发生。项目负责人需要对项目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进度、资金、人员等进行调整时,需提出申请,说明原因,提出意见、建议和方案,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调整。项目因特殊原因需要中止项目时,项目负责人需提交专题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调整其科技项目和资金计划。

再次,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要确定项目所有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试验等);留有适当余量的时间;定期检查进展情况,迅速解决项目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验收成果阶段

项目验收是根据项目合同和批准的工作大纲中提出的考核目标,对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科技项目验收评定工作可视科技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现场考察验收评定或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等方式进行。

首先,对验收材料内容进行初审,对照合同检查提交的技术资料内容是否齐全,成品是否具备验收条件。项目经初审合格后,由公司正式下达项目验收通知。验收的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选择、组织方式、协调管理、经费使用;项目取得的成果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成果对相关工程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影响;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成果的再开发和应用前景的综合评价。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可以结题、重新审议和不通过验收四种。

项目成果的报送文件有:项目合同书或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有关批复文件,项目总结报告,项目研究报告和相关专题报告,验收意见,演示文件,项目经费决算表,项目固定资产一览表等。

项目完成后,需对科技项目文件进行归档。归档材料包括:专利材料、成果鉴定、评审材料;成果评奖及获奖材料;成果应用及推广材料等。

三、科技项目管理的意义

盲目研发不但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了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只有对科技项目实行科学合理有序的管理,才能成功的规避风险,保证科技技术出成果,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技术支撑。给企业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收益。

总之,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开创项目管理的新思维,着力做好项目风险控制,确保项目从立项、实施到形成成果报告,再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做到有条不紊,真正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中的重大技术课题,提高企业整体技术实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库尔曼巴依.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关键―工程质量[J].科技信息,2008(26)

篇9

科技查新是通过科技文献检索和对比分析对科技项目的新颖程度作出判断的信息咨询活动和文献查证工作。查新是指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为评价科研立项、成果、专利、发明等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提供文献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形式。

卫生部关于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的规定中指出:查新工作是医学情报人员以高水平文献检索为基础,经反复深入筛析、鉴别确定密切相关文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为卫生部科研立题、成果评审等科技活动的新颖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的情报咨询服务。它与一般文献检索不同,不以提供可能相关文献目录为目的,而是以提供新颖性评价为宗旨。

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的定义是: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规范操作,并作出结论。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程序,根据委托项目的内容实质,通过密切相关文献的筛定及其与项目内容的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对项目的新颖性提出评价报告的指令性规范化科技情报文献分析论证工作。

1 科技查新的原则

《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科技查新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查新活动的独立性和查新结论的准确性。”《科技查新规范》第二条《基本原则》对查新原则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查新委托人在自理查新委托事务过程中,查新机构在从事查新活动中,查新专家在提供查新咨询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以《科技查新规范》为前提,查新用户与查新机构可以双向选择;查新机构与查新专家可以双向选择。(2)依法查新:查新机构具有高度主管部门认定的查新资质;查新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并在其内进行;遵循《办法》与《规范》;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处理违规。(3)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独立是指查新相关机构和人员超脱,与查新项目没有利害关系依法独立查新、独立结论、独立报告不受控制、不受干预;客观是指检索、分析、结论、报告均需客观,必须有可行的文献依据,符合实际,不存偏向;公正是指站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公正立场,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只对授权部门负责,实行回避原则,强调职业道德,不受利害关系的约束。(4)合同原则:遵循法律、法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有利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受法律调整。

2 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的区别

科技查新虽然离不开检索,但查新中的检索与一般文献检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查新工作与一般文献检索有根本的区别(见表1)。很多人混淆了这两种概念,把查新混同于一般检索,或将其停留在一般检索水平上,这是造成查新咨询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文献检索,针对项目需要仅提供文献线索,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对项目内容一般不做分析和评价。对可能相关的文献侧重于查全,而不管最终是否有和有多少文献与所查项目相关或密切相关。

科技查新是一项将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因此查新有较严格的年限、范围和程序规定,有查全、查准,尤其是查准的严格要求,要求给出明确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鉴证性。这些都是文献检索不具备的。二者的关系是:查新咨询离不开文献检索,查新咨询要求高水平检索;但文献检索代替不了查新。

3 查新咨询与专家评审的比较

3.1 查新咨询:查新咨询是将项目内容与检出文献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来对项目新颖性作出评价,是对项目的一种文献认证,为项目的全面评审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因为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地位超脱,完全以客观的文献内容为依据,又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程序和奖惩规定约束,能较好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准确。

3.2 专家评审:主要依据专家本人及集体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所知信息,对项目的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作出以定性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查新咨询报告是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专家评审容易受学科专业知识局限、信息有限或信息不全甚至记忆错误、查证困难、缺乏依据、主观臆断;有的因为地位关系、专业利害关系、个人恩怨、人情世故、从众心理、权威意见、多方干预、私利约束等的影响。

4 医学科技查新的类型和特点

4.1 科研立项查新:科研立项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把握好立项研究,对研究项目的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等特征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科研立项查新的目的是为主管科研立题的专家和领导提供客观的文献信息依据,能真实地反映这些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以避免科研项目的重复,避免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到急需的项目上。同时,也为科研人员在开题之前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文献信息,达到优化科研项目的总体设计,缩短科研周期,少走弯路及快出成果的目的。科研立项查新需要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立项申请书,包括全面、充分的科研背景材料,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研究内容等。

4.2 科技成果查新:科技成果查新是指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之前,需要查证科技成果的创新性,为成果评审专家提供该成果相关的事实依据。目的在于帮助专家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成果,减少评审失误,保证成果的质量,增强科学的严肃性,实事求是地反映科研水平。科技成果查新是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必备条件,是成果鉴定和评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成果查新需要对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证实其具有“新颖性”。检索的文献范围广,文献类型多,要求查找出与申报成果最密切相关的对比文献,并以此证明所申报的成果名副其实。因此,要求科技成果查新的委托人提供科技成果申报书的各项内容,包括本项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方法、主要技术指标、主要特点和技术创新等;还需要提供已经在国内外发表的论著、专利证书、科研合作单位及其知识产权关系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成果查新一般同时要求提供论著被引用的证明。

5 医学科技项目的新颖性评价与查新结论

科技查新只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评价,一般查新结论分文献数量或程度描述、对比分析、作出新颖性评价三个部分内容。医学科技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评价结论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5.1 有明显的创新点。科技项目中有明显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结果,这四个方面创新点中的一个或几个,就可以比较正确地作出新颖性评价结论。

5.2 创新点不突出时,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结果或预期结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找出创新点,作出新颖性评价结论。包括以下3点:(1)要分析评价研究结果公开发表的时间或通过技术鉴定、获奖时间上的差别。这种查新结论应以最先发表或最早通告的研究结果、最早通过鉴定或最早获奖的成果为主要分析评价依据。作出与他人的报道结果相同或相似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2)完成的病例数、分组观察等存在的差异。这种情况常见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普查、手术观察、检验指标等项目。如果完成的病例数更多,且分组观察等更仔细,那就得出结论的可信度更高,更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更强,其学术价值就更高。在做查新结论时应当特别强调说明。(3)科研完成单位存在地区上的差异。由于研究对象,如人类的人种、身体状况、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习惯、实验条件、产生的效果等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同一研究项目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通过检索出的文献,可以从地区范围进行对比分析,作出正确的查新结论。

总之,科技查新是对科技项目非常严谨、客观的一种综合评价,它可以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科技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前应当前往专业的查新咨询点咨询,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篇10

关键词:选题;措施;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53-02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运用所学课程检验专业认知水平的重要过程,是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实践操作,将计算机的有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了解新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中的应用,扩宽工程视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都起到重要作用。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产教融合,衡量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1.选题问题。近年来,由于职业院校生源结构及招生制度变化,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在选题模式、题目来源、题目类型与难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2.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我院高职学生在大三上学期陆续展开就业工作,这就给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带来很大阻力,能否顺利完成也成为问题之一。

3.过程监控问题。毕业设计安排后,如果过程疏于管理控制,设计质量就成为重要问题。

4.答辩问题。答辩是毕业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答辩不重视,对于整理归档及评估诊断也是重要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具体措施

根据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按照合理、实用、高效的原则,重点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选题、过程监控、质量评定考核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改革,提高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促进信息类专业发展。

1.确定合适的选题。选题适合是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的基础。针对高职学生学制短、理论知识较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了解在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毕业学生在企的岗位任职现状来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①教师出题与学生自选相结合机制解决选题。要求所有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在第四学期末按照研究方向及所授课程填写课题申请书,同时鼓励初级职称教师也积极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为了充分发挥高职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所学课程申请题目。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采取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兴趣及特长,结合指导教师授课情况和研究方向选报导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如有较强开发意愿及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电子产品与信息系统开发类课题;对图形及设计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类课题;对网络及信息处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网站及信息处理类课题。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确保学生依据兴趣选择,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和潜能得到发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级实施后,经过讨论最终决定2013级毕业设计题目共计46个,其中教师出题41个,学生自选题目5个。②题目来源多样化。要求指导教师按照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提高。课题来源要求能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和企业需求,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需求、教学质量提升、教科研成果转换、大学生创新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等其他项目。2013级选题中10个题目是解决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需求,21个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质量提升问题,2个是教科研成果转换,3个是大学生创新项目,2个是技能竞赛项目孵化,3个为教师专业研究实践项目。③设计制作与创新型题目相结合。高职生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课题中去除仿真验证性题目,题目以设计制作类为主,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创新型题目。2013级毕业设计题目其中设计制作题目共98%,2%为创新型方案设计。④难易适中,大小适宜。选题大小、难易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相适应。题目难易适中,既要保证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使学生能“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计划、专业发展设计大小难易程度合适的题目。2013级其中28个题目是难度比较大,工程量也比较大的题目;13个题目是难易适中、大小适宜的题目。

2.提前设计时间、柔性合理安排答辩时间,使毕业设计具有可行性。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大三上学期每年10月底举行,如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无法顾及毕业设计任务。因此,把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安排提前在第四学期末,采用工作提前安排、任务提前通知、设计(论文)提前完成、答辩安排时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和进行时间适当向前延伸的方法,保证毕业设计的实施时间。实施毕业设计任务通知后,7日之内教师、学生提交选题申请表,学院将最终设计题目于14日后通知到学生和教师,教师于7日内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带着任务课题过暑假,学生在假期确定内容框架和任务要求,开学后统筹安排设计时间,指导教师在假期在线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书写规范、资料查找方法、开题报告的撰写、论文提纲的提炼、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基本工作,在90日前大部分学生完成所有毕业设计系统及论文。同时信息学院在就业洽谈会前对部分学生安排一次答辩,洽谈会后安排第二次答辩,在第六学期安排第三次答辩,以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冲突的问题。

3.通过全程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毕业论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实践课程,是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为培养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通过全程监控,加强对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管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实行学院、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的三级管理,从宏观控制、专业指导到课题指导,明确各管理层的职责任务,毕业设计管理过程完整、准确,课题实用、创新,教学管理规范、有效,确保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并且,在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条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模板格式要求》文件指导下,信息学院进一步补充《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师选题申请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选题申请表》、《毕业设计任务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记录》、《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表》等文件,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题,审查开题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两周汇报一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填写相关文档记录。②有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切实提高指导效果。由于提前安排设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非常重要。要求指导教师每两周会见一次学生,了解进度并进行纸质签名,同时充分运用微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群等现代通信交流手段,切实提高指导效果。教师通过微信或短信及时通知学生各种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探讨,快速解决问题;通过电话预约指导时间、通知相关信息,解决必须通过语言交流沟通问题;通过建立QQ群,将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建立辅导群,可以随时在线交流,适时采取视频、文字留言等多种聊天方式发现并解答学生疑问;利用电子邮件等网络传输工具实现文件在线或离线传输,以方便传输毕业设计相关资料;通过QQ群文件系统给学生发送相关文件及通知,极大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4.加强毕业答辩、成绩评定工作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成立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统一毕业设计考核与评定标准。答辩委员会根据专业设置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负责学生答辩及成绩评定。答辩过程中主要考核学生对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专业及实际操作水平、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核,注重每个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量大小,答辩小组采用集体评分的方式给出学生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审定指导教师给予的论文成绩及答辩小组的答辩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总成绩。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实物化及原创性提出了特别要求,帮助学生总结毕业设计中的成熟经验和不足。为了让全体学生知晓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制定了低年级的学生旁听毕业答辩过程的政策,让学生提前体验到毕业答辩的环境氛围,以便自己进行相关思考,进行毕业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使正在答辩的学生在展示自己设计成果时有成就和满足感。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现状,就信息类专业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从时间安排、选题、过程监控、答辩及成绩评定等四个环节入手,在严格实行过程监管后,已经达到了初步成效。毕业学生在技能竞赛、企业项目设计及学生创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肯定。该方法已经作为陕西工院信息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规范标准,同时该成果也可作为其他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红.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科技展望,2015.

[2]胡延华,王文涛,冯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

[3]潘有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2011.